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2024-07-10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精选10篇)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篇1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篇2

简答题是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中出现的主观性试题。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题中提供的材料,获取和解读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储备的地理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并临场编写出条理清晰、准确规范的答案。

简答题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它是考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的全面展示和综合考量,具有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分值高等特点。但考生在答题中得分普遍不高,因此在考前一定要加强训练,在答题时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二、简答题的类型

根据答题要求,可以把简答题分为特征描述类、判断类、原因分析类、比较类、应对措施类、评价类和意义类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简答题有不同的答题要求和技巧。

三、简答题的答题要求

简答题的基本要求是: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地理规律的阐释具有准确性、内容具有针对性、叙述有条理、要点完整、语言简洁,即“要点全,条理清,语言准”。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较高分数,简答题的答案要做到“五化”:内容要点化、要点序号化、结构层次化、格式段落化、表述规范化,答案内容的组织要力求“面宽、点多、话短”,即思维和分析要全面,使答案要点完整无缺,语言精炼准确,防止思维片面、要点遗漏、语言哆嗦等,避免出现“字多意少”、“字多分少”等问题。

四、简答题的解题方法

简答题的解题步骤和过程是:细阅所有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联系相关知识,思考解决对策;明确问题类型,选准答题模式;编写简易提纲,科学组织答案;答题简明扼要,语言规范专业,可简述为“审题→简列提纲→答题→检查”。

1. 审清题意

审题是直接影响答案是否正确的关键环节,其原则和要求是“细心、准确、全面”。审题不能求快,不能为提高解题速度而“节省”审题的时间,做到“慢审题,快答题”。如果题目没看完、没看清楚、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受到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而匆忙答题,则容易因信息遗漏、重要信息解读不完全或解读错误,导致审题失误,甚至全题皆错。

具体地说,审题的步骤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型。明确简答题的类型,以确定该题的答题方向、范围和答案的组织模式。

(2)审材料。细致地审读题目提供的所有材料,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明确题目要求。当题中出现图表时,要仔细地看清所有图表的名称、图例、比例尺、注记和数据等,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分析其内在联系(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及其变化趋势等。

审题时最好用笔画出题中关键的语句和词语,圈注图表中重要的或关键的点、线或数据,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名称、比例尺、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以备答题时利用。

(3)审时空。注意题干或图像系统中提供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以确保答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审设问。审清题目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对设问的内容要字斟句酌,以明确解题方向和答题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其中的关键词,如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优势或劣势、最佳措施或主要措施、主要或主导因素等要特别注意,以避免出现答题不全或答案内容超出范围的现象。

(5)审分值。一个问答题应该答几个要点,大多可根据其分值来推断。一般的,每个答案要点的分值都在2—4分,同一道简答题各要点的分值基本相同。分值较大的题目,要适当增加答题要点和文字,按“分值高答题文字多,分值少则文字量少”的原则答题。

(6)审联系。审清题与题之间的关联性,有时后一题会给前一题的解答提供暗示或对前一题的解答起验证作用。注意前后题目相互印证,能大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审题时要准确把握不同的答题要求,理解答题要求中的行为动词的含义。常见的行为动词及其含义分述如下: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等;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2. 简列提纲

在明确解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列出解答提纲。这样能使答案思路开阔、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表达准确,有效防止要点遗漏、思路混乱等现象,同时还可加快答题的速度,提高答题效率,使卷面整洁、答题规范,从而取得较高分数。提纲要力求简约,能基本概括答案要点,反映层次关系,不必详写具体内容,只要自己明白即可。

确定答题要点时,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要理解和熟记常见的思维模式和答题规范。如:(1)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条件:分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3)影响: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4)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5)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或环境效益);(6)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分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应对资源问题的措施:分为“开源”和“节流”两方面;(7)重大工程的意义:分析工程对相关地点(包括起止地点和沿途地区)产生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和国防意义等;(8)要素分析:分为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9)评价:分为积极方面和消积方面等。

3. 具体答题

根据答题提纲答题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多”与“少”的关系。答案尽量少而精,具有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有把握,为了避免漏答知识要点,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可适当多答。

(2)“具体”与“模糊”的关系。答题尽量具体详细,但当没有把握时,可适度使用模糊语言,避免自露马脚。

(3)“条理”与“段落”的关系。每一问答一段,或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使答案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能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残缺不全。

(4)“主要”与“次要”的关系。尽量抓住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要点,则主次一把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答在前面,避免答案的内容主次不分、不着边际等。

(5)专业术语与一般用语的关系。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规范,并注意逻辑顺序与因果关系,尽量使用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答题,多使用教材中的语言,以接近参考答案。避免因使用一般用语或口语以造成表达不准而失分,如把“夏(冬)季”写成“夏(冬)天”,“种植水稻”写成“种植稻米”,“气候炎热”写成“天气太热”、“特别热”、“热得难受”等,“人口多”或“劳动力丰富”写成“人多”,等等。

(6)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即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地理高考试题大多会体现“材料来自课外,答案来自课内”的原则。因此,在分析课外材料(特别是人文地理内容)时,一定要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紧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迁移和运用课内相关知识。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紧扣课本中的结论或原理来答题,得分率会比较高。如回答“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有哪些?”时,套用课本上“鲁尔工业区”的相关内容,则答案基本准确。

4. 认真检查

对照题目要求,认真审视做出的答案是否符合题意,答案要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严密,条理是否清晰,题中条件是否充分利用,语言是否准确规范,有无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等现象,是否出现漏答、多答和不按顺序答题等问题。如有问题,及时改正。

为了减少因非智力因素的失分,还要注意几点。

(1)保持卷面整洁。特别是在网上评阅的试卷,书写一定要工整,笔迹也不能太深或太淡,因高考网上阅卷是在计算机中评阅扫描后的学生答题卡,没有纸质试卷那样清晰易认。不能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外答题,更不能用箭头指向某“地”,或写上“在反面”,等等。

(2)注意书写顺序。答题时从左上角往右下角写,避免不同题目的答案在答题卡上出现交错和“分块”现象。答题前要确定好答案的要点个数,尽量避免书写之后又要补充答案的现象。

(3)字的大小要合适。因三号字是扫描效果最好的字号,答题卡上的答题范围大小也是按用三号字书写正确答案的两倍字数设定的,所以字不能写得太大或太小,最好按三号字大小进行书写。

五、简答题的训练

1. 全面、扎实地复习好基础知识,这是答好题目的最重要条件。

2. 重视思维训练。理解和熟记常见地理简答题的思维模式和答题规范,以便在考试中熟练、准确地答题,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3. 进行适应性、针对性的专题训练。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考生在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审题失误,答非所问;(2)思维混乱,条理不清;(3)词不达意,漏洞百出;(4)以偏概全,要点缺失;(5)套话连篇,内容空洞;(6)重复哆嗦,浪费篇幅;(7)语言失范,无专业性;(8)基本功差,字错句病;(9)卷面马虎,字迹潦草;(10)自暴自弃,卷面空白。针对考生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有效纠正。

简答题训练的内容包括思维的训练、语言的训练、格式的训练。训练的要求是:(1)审题要慢而准,落笔要快而工。(2)要点完整,条理清楚,语言准确。(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标点规范。训练的步骤(五步训练法)如下。

第一步,审题训练。精心挑选多道材料综合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较短时间内(一般2—3分钟)书写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提示语、限定语等信息。

第二步,“角度”分析。让学生口述题目角度,鼓励学生争论交流,意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性。

第三步,要求学生逐题书写答案,并注意答案书写工整和规范。

第四步,点评数名学生的答案及题目的参考答案。

第五步,反思总结。师生共同推敲命题意图,归纳解题思路,总结经验心得。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篇3

一、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地理学科,研究对象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节地理课上,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于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动机,打开本节内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万分,课堂效果明显提高。在对初中学生讲述时,由于学生的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性地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二、内容图解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图解法就是将没有地图或有地图需要转换的内容,通过描绘略图或变图进行知识信息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实际上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讲解地球运动、地图知识、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等内容时,运用图解法可以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内容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时,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出现的地名较多,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廊图,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廊,标出其省会和简称,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再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理解知识,学生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地理学科有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钻研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对现有教材适当拓宽加深,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地球仪”这节内容时,让学生自己一人准备一个小球和一支彩笔,在课堂上先指导他们如何在小球上绘出赤道、地轴和南北两极点,然后提出让他们自己在小球上确定经纬线,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学生终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整个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來,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要求。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参与机会,教师要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正确方向,得出结论,然后再演示地球自转方向与刚才相反,最后思考北京和纽约哪个地方先看到日出等。假设地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为90°,地球上还存在四季更替现象吗?学生不弄清地理原理,靠死记硬背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需要假象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动手演示、思考回答。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策略技巧 篇4

一、抓基础建框架

熟记各章节知识点: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称、地理分布规律、区域地理特征等等。

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如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地形区和地形类型和地形特点和地势特点、影响因素和影响原因的区别;理解地理规律的主要成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气候的成因,影响人口聚落分布的成因,影响农业分布和工业布局的因素等。

构建知识框架:在章节内,章节间,人文与自然之间,区域内外之间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网络。

二、培养地图技能

中考题几乎题题都有图。培养地图技能对地理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首先要识别图中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类型(自然地图还是人文经济地图,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等)、图名、图例、内容(经纬线、海陆分布、风向、地图三要素等)。这些都是答题的内容和方向。

其次学会图图转换: 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等。

第三学会图文转换:尽可能将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死记硬背,学会图文转换。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山体部位、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

第四培养地图技能的一般方法:

基本地图了然于胸:世界政区图,东西和南北半球图,世界海陆分布图(五条重要纬线穿过的大洲地区国家要清楚);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区,中国气候类型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四大地区等图。

学会定位:如通过五条重要纬线、0°和120°E等经线、重要山脉、河流、临海临洋给相关地理事物定位。

三、概括专题考察重点

比如等高线地图类题:重点是山体五种部位的判读、陡坡缓坡的分辨、登山路径的判断依据、河流流向及支流位置的判断、引水修路路线、修建大坝选址、农业部门、聚落形成问题等。

在大区域等高线图中判断五种地形类型、会计算高度,能从等高线迁移到等深线等。

四、掌握区域地理的突出特征及成因

熟悉轮廓,掌握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地理的突出特征,比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会分析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影响气候的要素、河流水量和地形气候的关系、气候与河流水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各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区域间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法复习。

五、热点与地理原理结合

热点、焦点问题的考察离不开学科本质,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

所谓热点问题抽象地说有自然灾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城市化问题等,具体地说有沙尘暴、雾霾、旱涝、地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以及国内外的大事如中巴铁路、克拉地峡、住宅小区开放、海绵城市、二孩儿政策、产业转移、福建泥石流滑坡等。

这是将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比如二孩问题对应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小区开放主要对应的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问题等等。

六、乡土地理要归纳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及技巧 篇5

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折号等联系起来。

二、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展开想像,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知识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提取应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以作为参照。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一年轻的褶皱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世界自然带分布。并由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

再如:把城市、交通线、区域三者联系起来,按点、线、面结合,点连线,线穿点,点线带面,来思考点的分布规律、线的延伸方向、面的区域特征。这都需要以图像上的地理事物分布为基础,才能分析联系、总结规律、综合特征、类比差异、了解发展变化,使地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

三、掌握图像要领熟悉判读技能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建立空间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都需要以图像作为主要媒介。运用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复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学具。地理图像类型很多,如各种地理事物分布图(可分综合图与专题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单项或综合、自然或人文)、各种等值线图、各种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模式图(成因、过程、分布)、系统联系框图等。它们或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或说明了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或展现了地理事物的具体情况,或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反映它们的数量特征,或从多个侧面显示它们的内部状况、成因剖析、阶段特征、分布规律、结构关系等,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分析、比较,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要图像的组成要素、绘图要领,并进而熟悉判读技能。

在众多图像的判读技能中,尤其要注意等值线图的判读。以等高线图的判读为例,先要阅读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数据,然后看高度递增或递减的方向,最关键的是观察线间点和线上点高度的差异,如线间点高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反之,如线间点低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集水线,地形为山谷。

由以上判读要领可迁移到其他等值线的判读上。如等高线图中的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脊线,因而可判断为高压脊;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暖流经过。同理,等高线图中的集水线(地形为山谷)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槽线,因而可判断为低压槽;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寒流经过。

此外,两条等值线之间如有一闭合曲线,其数值的判定要领是:如闭合曲线上数值与低值相同,则表示其内部比周围数值低;反之,如闭合曲线上数值与高值相同,则表示其内部比周围数值高。据此可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或说明该项等值线所显示的特征。

对于各种统计图表的判读,要掌握绘图的要领,知道纵横坐标的含义,了解不同形式的图表所表现的内容和意义(如柱状、折线、曲线、饼状、扇状、三角形、金字塔形等),经过判读,可说明特征、比较差异、分析原因、预测趋势、根据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

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也是常用来分析气候特征或判断气候类型的图表。要注意先根据气温曲线的走势来判断所在半球,波峰式为北半球(7月气温高),波谷式为南半球(1月气温高);再看月平均气温数值高低来判断所在温度带,同时计算年较差来分析气温变化;根据降水的月份分配看雨季的长短和迟早,还可大致计算一下年降水总量;最后把气温和降水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得出气候特征(如终年高温多雨、雨热同季、夏干冬雨、温凉湿润、降水均匀、炎热干早等),从而判断气候类型。

四、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是多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复习区域地理,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差异,并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对中国区域地理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四大分区,还要外延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以北与秦岭一淮河以南、外流区与内流区、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经济发展的三个地带,以及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特区等。世界地理也不要局限于教材中出现的13个分区和8个国家,也应外延至:大洲、大洋、重要海域、世界气候区、全球地形分布、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等。

区域特征就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体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备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因此形成该地区所独有的特征。区域差异是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景观、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差异。了解认识并综合区域特征。分析比较区域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国土开发整治或改造措施,并进而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及有关政策法规。这是复习中国地理应该注意的。世界地理则应注意各大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并了解资源分布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当前世界中的地缘政治敏感区、尖锐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应掌握一二案例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学会方法,切忌堆砌大量所谓热点焦点,进行猜题押宝,那是与“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背道而驰的。

高三地理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三角坐标图是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统计图。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掌握它的正确判读方法,很容易失分。其实,这类统计图的判读关键在于掌握以下阅读步骤: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1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在图1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1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1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46岁为73﹪;65岁以上为4﹪。

举例说明于下:

例1(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图2表示我国西部地区某乡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情况图(a点代表70年代,b点代表90年代)。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各数据趋于减小的是

A.粮食总产量B.人均粮食占有量

C.耕地面积D.粮食单产

【解析】

按照上述步骤分别读出a、b两点各自的三个坐标;再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答案为D。只是在第一步划出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方向时,需要注意本题与一般的三角形坐标图有所不同:一般的三角形坐标图三个箭头为顺时针方向,而这里为逆时针方向(如图2所示)。

【答案】D

例2根据土壤中粘土、粉砂、砂的比例,将某区的土壤分为子~亥十二种类型。某块田地的土壤,粘土、粉砂、砂的比例分别为:10%、20%、70%,该土壤应该属于哪一种类型()

A.子B.申C.辰D.戌

【解析】

这实际上是本文所述方法的变形运用。

如图4,在①轴(砂)上过70%的坐标点作③轴的平行线(注意:不是②轴的平行线,因为这样与箭头②的方向相反。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虽与箭头②平行但与箭头②方向不一致)。在②轴(粘土)上过10%的坐标点作①轴的平行线(注意:不是③轴的平行线)。在③轴(粉砂)上过20%的坐标点作②轴的平行线(注意:不是①轴的平行线)。三条平行线的交点刚好落在申的位置。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和复习技巧 篇6

(2)“在哪里”,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对位置信息;

(3)“为什么”,地理事物分布及差异分布是何原因;

(4)“有何关联”,各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分布有何内在的因果关联。

(5)“怎样演变”,区域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的演变趋势如何。

2.地理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关联图的各构图部分都有对应的因果关系,析图的关键在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的代字表述与关联图之间的互译,透析各组图部分的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整图“动”起来。如果说地理关联图的分析有助于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理解,那么对于地理模式图的分析则是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巧妙运用和理论实践。模式图的成图前提都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假设的理想条件下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地理应用通式图。因而,析图的关键在于对其所运用的原理或规律掌握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成图的假设前提,再把模式图放置于各种现实地理环境下加以修正或拓展,方能达到模式图的真正价值。

3.等值线地图等值线地图的分析需注意区域底图和等值线的结合。区域底图分析主要提取区域空间位置信息、区域自然及人代特点等,用于综合分析等值线分布原因和区域差异。分析等值线本身,主要还是关注等值线的数值特点(如数值大小、数值递变规律、极值位置)和线的特点(如走向、凹凸方向、弯曲情况、疏密差异、局部闭合)。学会运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协助分析:

(1)布线原则——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等值距全图一致;

(2)数值大小判断原则——“同线等值”;弯曲区域数值判读:“凸向高值为底值,凸向底值为高值”;局部闭合区域数值判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3)熟练掌握各种等值线模式图,如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峡谷、平原、盆地、山地、河谷、高原、高压脊、低压槽等的图形。

4.地理统计图统计图分析,主要是侧重数字信息的提取和比较,特别是有关坐标系图像的分析更需作为重点训练对象。一般坐标系统计图像的分析有以下步骤:

(1)明确各坐标轴的地理意义、数值范围和单位;

(2)明确坐标轴上的数值变化趋向:趋向时间变化或趋向空间变化;

(3)提取数据极值;

(4)分析数值、数值变化、数值差异所反映的地理意义。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篇7

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初中地理一直为“副科”, 使它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 审视目前中学的地理学习, 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转, 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学生听得多, 独立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少, 兴趣低;先教后学, 教多少学多少, 不教不学;多考多学, 少考少学, 不考不学。我认为, 当务之急是让学生认清地理的重要性, 尽快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自主学习地理。为此我想了一些办法。

办法一:激发自主学习地理的热情

从地理技能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方面入手。例如, 利用影子上午在西方和下午在东方, 判断某地的东西南北方向。又如, 利用太阳东升西落这一地理规律, 判断夏季上午乘车去学校和下午乘车回家, 应该坐在公共汽车哪侧不会晒太阳。

还可以列举一些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 让学生回忆这些节目中有关地理问题所占的比例, 体现出要参加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认真学习地理可以提供很大帮助。通过这些学生会觉得地理课挺有趣、很轻松, 会盼望着第二堂地理课的到来, 很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

办法二:产生自主学习地理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 深入研究。例如, 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 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 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 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多媒体课, 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性格幽默风趣等, 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 大胆创新, 积极尝试。

例如, 在学习经纬线和经纬度时, 我在班级的墙上临时粘贴了一些重要的经纬度, 使全班模拟一个经纬网,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经纬度, 然后我们开始游戏, 我说:“请北半球的同学站起来。”“请北纬30度的同学站起来。”当我说到“请东半球的同学站起来”的时候, 发现本初子午线以东的都站起来了, 然后我哈哈大笑, 告诉全班同学:你们都错了。这时大部分的同学都开始翻书自主学习寻找答案, 原来东西半球并不是以0度经线为界的。经过这样的引导, 一下子就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办法三:养成自主学习地理的习惯

要使学习兴趣持久, 就要“习惯成自然”, 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 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 完成作业, 还能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中国行政区划”的时候, 我借助学校大墙上超大的“中国行政区划图”, 花了两节课时间, 讲民俗, 看轮廓发挥想象, 尤其讲到陕西省的轮廓就像是一个跪着的兵马俑时, 同学们可高兴了, 纷纷想象其他省的轮廓像什么。一节课下来, 大部分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也记得差不多了。因为每个省级行政区中已经标出了行政中心, 所以我顺势把行政中心也介绍了。第二节课, 还是面对大墙, 我提了很多问题, 比如, 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第三级地势阶梯上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沿海分布有哪些省级行政区?哪些省级行政区与外国接壤?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同学们在大墙前面七嘴八舌地比画了起来。小小的“墙上谈兵”让学生们兴奋不已, 课间每当我走过这面有“中国行政区划图”的大墙时, 还不时看到有学生在饶有兴致地研究轮廓和我上课的那些问题呢!

办法四:探寻自主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 是事半功倍的前提。传统地理教学就是因为单调的形式让地理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难以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之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 注意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不唯一、有效性的原则, 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例如, 在学习“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中的降水量柱状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来模拟5种降水量柱状图, 把全班分成5组, 根据所给出的数据 (分别是全年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常年湿润、全年少雨的数据) , 用滴管把红色水滴入量筒, 倒入对应的试管内, 由12根试管模拟出该降水类型12个月的降水情况, 每组选派2名代表根据卡片提示描述该地的降水的情况。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参与式活动, 把抽象的降水情况变成形象的试管高度, 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也更牢固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地理选择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篇8

1. 直选法

题干中含有明确的解题条件,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正误。

例1:“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 风化作用 B. 搬运作用

C. 沉积作用 D. 侵蚀作用

解析:本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的基础题目,主要靠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考试时重现知识即可解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答案为D。

2. 排除法

运用排除法一般是先将自己完全有把握否定的选项排除,再将比较有把握否定的选项排除,最后将保留下来的符合题目导语的选项作为答案。这种方法是做选择题最常用、最简便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各类知识点的选择题都有适合采用排除法的。采用排除法时,叙述错误的首先被排除;叙述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也不能选。

例2:下列选项中,与地下水作用关系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是

A. 地面塌陷沉降B. 土地沼泽化

C. 土壤盐碱化 D. 泥石流

解析:排除B、C,这两项都不属于地质灾害类型。排除A,虽然是地质灾害的一种,但与地下水作用关系大。正确答案为D。

3. 优选法

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的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采用优选法进行取舍。

例3:将一批粗铜由昆明运到上海精炼,最经济的运输路线是

A. 成昆线——成渝线——长江航线

B. 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

C. 贵昆线——川黔线——长江航线

D. 贵昆线——湘黔线——京广线——长江航线

解析:四个选项中的运输线路都可以到达,但题干中有“最经济”几个字的限制。首先要考虑尽量采用水运路线,虽然A和C都是先通过铁路运输到重庆后再利用水运,但“成昆线——成渝线”与“贵昆线——川黔线”相比,后者铁路线路较短,故优选C项。

4. 对比法

一般情况下,对比法用于选项有多个接近正确,但符合要求的只有一个的题目。对比选项前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题干的范围、层次、角度和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在不同选项中,找出最优者。

例4:适宜远距离水运的产品

A. 新闻印刷品 B. 煤炭 C. 时装 D. 电脑芯片

解析:先对比这四种货物的性质、价格、重量和时效,再结合水运的特点分析。A、C对时效要求高;D产品贵重、重量轻。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和运速慢的特点。通过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如上所述,适宜远距离水运的主要是煤炭、石油、粮食、木材和矿石等大宗货物。

5. 转换法

当选择题题干给予暗示条件,或提供的条件和要求不明确时,要将其转换成常见形式,待弄清题目本意后再行求解。

例5:如果从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考虑,一天中空气最新鲜的时段出现在

A. 清晨 B. 中午C. 傍晚D. 夜晚

解析:看起来题干给的条件与答案没有直接联系,所以要先理解“地面热力作用”的含义。转换为:“白天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则近地面污浊空气会随着上升气流扩散,空气会比较新鲜;或“晚上气温降低,空气下沉”,则近地面污浊空气难以扩散,空气会不新鲜。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符合。

6. 图解法

图解法是利用各种图表来帮助分析解题的方法。考查经纬网、地球自转和公转、大气运动、洋流和行政区划等知识的试题,经常运用图解法。对于配图的题目,要仔细审图,最大限度地获取图中潜在的信息,也可以在原图上适当添画。对于无图的试题,可以描绘简单的辅助图。

例6: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A. 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 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C. 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 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解析: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可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向的相关知识转换为图形(略),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答案为C。

7. 计算法

计算法是根据题干、选项所给的信息,通过数学计算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此类方法主要用于区时、地方时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角度和楼间距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以及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各种人文地理数据的估算等等。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例7:当甲地(40°N,30°E)为6月8日6时整时,一艘轮船正航行于太平洋上,又经过10 分钟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A. 6月9日15时50分

B. 6月8日15时50分

C. 6月9日16时10分

D. 6月8日16时10分

解析:根据题意,甲地应位于东二区,如果轮船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而东十二区与东二区时差为10小时,东十二区的区时应为6月8日16时,经过了10分钟。选D。

8. 推导法

推导法就是依据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由因导果或由果求因的推导,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运用推导法,要注意辨清地理事物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解答时,可以由题干向选项推导,也可以由选项向题干推导。推导出一定结论后,再进行分析判断。有时还可以双向推导,即根据因果联系由题干推导到一定程度,再由选项推导得出一定的结论,再把两者的结论结合起来进行推导。推导法多用于考查地理成因的题目。

例8:从盛行风向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S,76.3°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西南D. 东南

解析:本题可用因果推导的方法加以解答。该基地在69.5°S,位于极地东风带,南半球的极地东风风向为东南风,吹向西北,建筑物门窗应开向西北,避开东南风。选D。

9. 归类法

归类法是对选项所揭示的内容首先进行分析、归类,再进行演绎、推理,找出正确选项的方法。也是一个根据题目要求借助相同经纬度或相邻地区地理事物的成因、规律进行联想、推测、判断的过程。

例9: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东欧平原 B. 亚马逊平原

C. 密西西比平原 D. 印度河—恒河平原

解析:先对平原进行成因归类。平原的成因有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沉积平原有河流冲积平原和冰碛平原,侵蚀平原只有冰蚀平原。B、C、D中都有河流名,因此可以确定A符合题意。

10. 逆向思维法

当我们看到一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把它放到题干设定的条件中去检验,进而逐一排除,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例10:右图为雅鲁藏布江地区的等值线分布,如果A>B>C,则图中的等值线不可能是

A. 年等日照线

B. 年等降水量线

C. 等温线

D. 等高线

解析:我们把 “等高线”放到图中位置,那么越到青藏高原内部,海拔高度越低,不可能,故选D。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与技巧 篇9

通过第一轮复习,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网络已基本形成,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常规的解题技巧已基本掌握,但与理想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第二轮复习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和模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节、章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复习。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

首先,第二轮复习应该是“重点突破”,要抓住主干知识作必要的总结,加以细化和深化。通过细化、深化,将零散的知识编织成网,构建起自已的知识网络。对于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方面,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将理论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知识能力架构。

本轮复习要尽可能多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已学知识进行加工、重组,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才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

其次,重视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是试题的切入点。

因此,二轮复习尽可能地进行图文结合,图图叠加,图像变式。要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寻找答题的共性、规律与策略,通过图表现象、直观构建知识的前后联系、相互关系。

再次,正确对待“热点”,重视乡土地理复习的与时俱进。高考会体现时代性,试题具有一定的“热点”趋向,平时复习时要经常留意当前国内外和现实生活中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宇宙探索、重大纪念活动、生态敏感区、地缘政治敏感区等方面的热点、焦点。但根本没有必要去记忆热点材料,应该关注这些“热点”产生的背景、成因及其影响,重点是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能力训练。通过分析每个专题内的重点知识和方法,找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可回归课本复习相关内容,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或换个角度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建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返回目录<<<

高三地理高效的复习方法

1.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已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

2.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地理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地理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返回目录<<<

提高地理成绩的复习方法

地理是一门整体连贯性、延续性非常强的学科。举例来说,不能深刻把握热力环流的根本规律,就很难理解和阐述三圈环流这一重要的自然规律,更不可能全面而准确地解释地中海地区夏季干燥而冬季多雨这一相对反常现象的基本原因。

而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又比较杂乱,没有系统地梳理,很难做到不遗不漏,甚至会出现知识结构的严重断层,这也是在做占有大量分值的综合主观题目时多数学生难以答全所有得分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于打算在地理上取得理想分数的学生来说,正确并且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按照教师的指导,重新梳理知识系统,归纳其内部总体的深层规律,同时把握每一章节内容的本质核心。

对于地理试题的答题脉络与应试思路,不少同学感到一直都很棘手。地理考试前面的选择题部分,其所出题目的取材范围相当之广,甚至其中不少与课本知识出现较为严重的脱节。

但万变不离其宗,经过综合分析与历年题目的纵向比较,我们一样都可以找到其规律所在。而后面的综合主观题部分,考生则往往不懂得正确、规范的答题思路、规律、步骤以及应对几种常见类型的综合主观题的应答侧重点。

返回目录<<<

高三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

1、地理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2、地理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返回目录<<<

高三地理的学习方法

一、讲究方法,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新问题。

如复习世界各分区地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设计自学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经济地理特(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较全面的复习;其次,思考三点:一是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位置关系。二是本区域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业特点。三是进行跨区专题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东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通过这一复习过程,使考生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思路上,更为开阔;从认识上,更加宏观;从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学的要求。

二、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知识点直接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淡化知识的学习。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足够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具体应用。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可以作如下设计:

第一,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第二,在复习大洲、大洋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地形、气候区等。在脑海中形成相对的位置关系。如,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它们所处的地形、气候、洋流、航运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第三,在复习区域地理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电灯,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试想,复习到这一程度时,当给你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会稳定提高地理得分率。

三、精心练习,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

有的考生可能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掌握得还比较好,但一到实际做题时就束手无策了。的方法是在做题过程中认真分析试题已知条件,找出隐含知识,深刻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在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中求解。

1、寻找适合复习载体,一道题要从知识、能力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它由哪些部件(知识点)组装而成,养成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的好习惯。克服定向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要以一当十,训练一题,达到训练十题的效果。

综合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科重点、主干内容,针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联系,前后联系。解决问题之后,再回顾解题过程、思考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找到龙的眼睛。

3、我们不能满足于解题,而要求“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上升能力达到根本上的达标。

4、做各区模拟卷,反复订正。分析解题后要进行经典回放,反思解决了什么问题?这道题为什么这样思考,而不是那样思考?分析后,要给自己思考时间和空间,再回味、思考、悟化、转化、活化,再回归教材、课本。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提高能力。

四、重视记忆地图,根据题意提取信息,提高解题技巧。

在现阶段复习中,地图是最重要的,每天要看。历来统考、高考题很多资料都是以图的形式给出的,在各种图中,要特别重视等直线的判读与应用。如,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等。要学会读懂各种图,能熟练地从各种图形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记忆增加空间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与定位。自然地理条件的认定,历史的发展与反思。

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篇10

一、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3、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二、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

(2)表述绝对化 例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

例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3)前后矛盾 例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4)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例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5)与题干无关

(6)概念混淆

三、选择题类型

1、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2、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一定要看清楚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3、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再用排除法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4、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5、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6、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四、地理选择题常见题型

题型一:计算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字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对于各类地理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其次要多练习,只有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答题技巧】 结合地理原理,运用计算公式来完成计算。

题型二: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该类选择题的选择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

【答题技巧】 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个选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选项中出现多的经常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具体做题时经常用到下列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③逻辑推理法:

题型三:地理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图象。坐标图有二维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图、三维坐标图和多维坐标图。二维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要素,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点和线的不同,二维坐标图可分为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和点状图等。

三维坐标图是用三维空间反映三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将三个地理要素统一放在一个平面内,最常见的多维坐标图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幅图上,常见的有雷达统计图、风玫瑰图等。

【答题技巧】解读坐标图,首先要能正确判读、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尺度等,明确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读取坐标图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准确判读出各坐标对应的时间与数值;同时特别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数值的谷峰变化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

解读坐标图,可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1)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如“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中的盐度曲线就表示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数值大小。

(2)解读坐标图时,与相关地理图象对照,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容易挖掘图象所蕴含的地理规律。如解读“洋流分布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对照,解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

(3)要重视对地理图象内容的综合分析。如钢铁工业的布局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与交通、科学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相关。综合分析,可以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深刻理解地理内涵。

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要看清横、纵坐标单位数值;不仅要注意图象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

题型四:地理图象解读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试题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式。

【答题技巧】(1)先读图名。(2)细辨图例。(3)挖掘信息。前两点是该步骤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表分析的关键,也是解题的归宿。

题型五:比较排序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比较型选择题可以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清晰度。考查考生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要求理解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排序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可以是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也可以是对某一组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

【答题技巧】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解答时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其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一般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解答排序型选择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相对位置来推理它们的位置关系,重在比较判断再排序。

题型六:正误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判断正误是该题型最主要的考核目的。该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

【答题技巧】 解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充分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题型七:最佳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

【答题技巧】 这样的题型四个选项可能都与题干相关,做题时要通过比较优化并抓住关键字“最”,仔细斟酌每个选项,切忌粗心大意,看到有相关的选项就盲目作答。

题型八:等值线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1)在等值线图上根据等值线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判断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的特点。(2)等值线图是将大量的文字内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既科学严谨又简明扼要。

【答题技巧】解答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如等温线图→读出气温值→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线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等。总之,等值线的判断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密度、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题型九: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该类选择题的重要特征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特征之一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第二特征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

【答题技巧】 解答该类试题时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及题目提供信息,熟练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运用直选法、逻辑推理法或逆向思维法得出结论。

①直选法: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基础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的选项再选择。

②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逆向思维法:即由结论推已知,亦称倒推法。

五、解题方法总结

1、直选法:一些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2、同意相溶法: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溶解掉(即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地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3、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4、精确计算与估算法: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角度都是特殊情况,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5、比较法: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6、排序法: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或分布规律,逐一进行排序。

7、图解法: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如在做地球运动习题时最好是画出最常见的图来辅助思考、想象,如侧视日照图、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区时计算模板图等。

8、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9、优选法: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10、逆向思维法:当我们看到一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进而逐一排除或确定。

11、特例反证法: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12、因果联系法: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上一篇:描写家乡水的作文400字下一篇:谦虚的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