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件气候

2024-10-02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精选11篇)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 篇1

初中地理气候课件

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研究气候的学科是气候学。

教学内容: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季风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季风气候特征的技能。

2、了解特殊天气对我国的影响。

3、了解旱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模拟视频资料。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认读《中国地形图》,了解感受中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特征,提出自主学习目标。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让各小组自学教材知识后,提出讨论问题。

1、问:什么是季风?什么是季风气候?回顾我国的海陆位置?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请同学们联想七年级学习过有关季风的知识,根据课本35页内容进行讨论分析。

2、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讨论分析交流。

3、归纳反馈:①一年内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叫季风。②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叫季风气候。③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④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季风类型:风向、性质、范围、冬季风、偏北、干冷(北方大部分地区)

夏季风、偏南、暖湿(东部、南部地区)

4、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投影〕中国地形图。

〔学生代表讲解〕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5、读图2-22回答: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哪里?

学生讨论后回答:(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

6、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交流后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7、问: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学生讨论交流〕

生:主要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受东南季风影响;与季风活动有关系。

8、雨带移动与雨季

〔学生讲解〕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

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

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

10月,雨季结束。

9、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学生拓展思维活动:

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讨论归纳:我国的降水主要是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带来的。

空间上看:内陆离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所以降水少,而沿海降水就多。

从时间上看:夏季前后夏季风比较强盛,对我国的影响大,带来的降水多;而冬季前后夏季风弱,带来的降水就少。

10、学生阅读36~37页的“阅读”部分,并完成37页中的填表及思考题。

11、阅读37页中间部分并思考:除了季风气候显著外,我国的气候还有什么特征?

(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

1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7页,“我国冬季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回答下列问题:

①1月份,我国的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平均气温与法国的巴黎低多少摄氏度?(低22.7°c)

②7月份,齐齐哈尔的气温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 高3°c )

③齐齐哈尔气温年较差(最高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低月份平均气温之差),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齐齐哈尔比巴黎高26.3°c。)

④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1、学习了上面的内容,你能否总结一下我国季风气候有何特点?

讨论归纳: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我国季风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讨论后回答:光热充足,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季。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四、课堂巩固与练习:

学生完成38页活动题1、2题。(巡视指导)

五、布置下节课预习作业:(略)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 篇2

世界气候类型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 本部分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乃至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气候类型的判断更是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之一, 学会判断气候类型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而且高中对这些知识仍然有要求, 所以世界气候类型的教学和学习很重要。

但现实情况是世界气候类型的教学很难、很枯燥,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感兴趣, 课堂上学生面对众多的地理景观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资料图和分布图, 都会感到无所适从, 再次感觉地理好难, 气候好难, 抱着这种心态听课自然效率低下, 有的老师填鸭式教学更不利于学生接受, 或者把气候类型的教学拔高, 介绍气候类型分布的成因, 学生学得很辛苦。

二、对世界气候类型教学的思考

1.研读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如下: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 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从课程标准可以知道这部分内容应该重点让学生学会气候类型的判断, 一是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图分析气候特征; 二是根据气候类型分布图判断气候类型。 所以进行这部分教学要注意解决这两个问题, 通过读图、比较、归纳等手段让学生学会判断气候类型。

2.世界气候类型的教学策略。

(1) 按照地球五带的划分学习各种气候类型

按照地球“五带”的划分学习各种气候类型, 本节内容可以安排四课时, 按照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及高山高原气候进行教学, 最后可以安排一节习题课复习巩固。

按照“五带”划分可以让学生明确热带和寒带气候类型的典型特点, 热带因为纬度低, 太阳辐射强, 终年炎热, 而寒带因为纬度高, 太阳辐射弱, 终年寒冷, 然后告诉学生热量带的界限是不固定的, 而是存在一定的过渡带, 如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带是“亚热带”。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 初步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共性。

(2) 热带气候类型教学

先通过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和“热带雨林”的视频, 给学生一些直观印象, 让他们列举各种气候类型的代表性动植物。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可以动起来, 往往兴趣比较高涨, 有助于接下来的教学。

为什么有这些景观的差异? 引入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的学习。 老师可以结合新加坡的气候特点介绍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 全年多雨, 每天午后基本都会有雷阵雨。 经过新加坡的介绍, 老师引导学生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然后老师归纳总结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气候特征=时间+气温+降水。 一般来讲:

月平均气温>20℃可以描述为高温或炎热;

夏季月平均气温<20℃可以描述为凉爽;

冬季月平均气温>0℃可以描述为温和或温暖;

冬季月平均气温<0℃可以描述为寒冷;

月平均降水量>100mm可以描述为多雨;

月平均降水量<50mm可以描述为少雨。

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描述其他几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 并把这种描述方法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

在学生学完热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之后, 老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学生归纳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能力。

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共同点:全年高温, 每个月平均气温均大于>20℃ (反过来, 每月气温>20℃可以直接判断其是热带气候类型) ;不同点: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最多, 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最少,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都分为旱、雨两季, 但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多, 旱雨季更分明。

接着, 展示“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图”, 引导学生说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介绍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入手, 如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地区学生可以找到亚洲的西南部, 非洲北部和南部, 澳大利亚的中部, 以及南北美洲西部沿海等, 学生可以很容易观察这些地方被南、北回归线穿过, 从海陆位置说, 大多位于大陆西岸或大陆内部, 这样学生就可以说出热带沙漠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的教学

老师先介绍亚热带是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 是温带的较低纬度地区。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这是它区别于温带其他气候类型的重要标志。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一样不仅可以应用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学习, 而且可以让学生画出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的气候资料图, 让学生在画中学, 在学中画,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气候类型的特征。 让学生画出这些气候资料图还有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可以更方便地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比较, 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气候的特征。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按照分析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方法进行。

可以简单地按下列表格给学生总结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 寒带气候类型和高山高原气候的教学

之前已经学习了九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本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 老师给学生出一些气候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填空题即可。

(5)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可以出现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 当堂检测, 找出学生知识的障碍点, 再加以突破, 也可以让学生完成一整节气候类型的练习, 补缺补漏, 夯实基础。

3.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气候类型教学应该落实课程标准, 落实图表, 扎实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让学生学会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对学生成长是很有利的。

教学中老师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 选取学生比较熟悉或身边的地理事象进行教学, 如家乡的气候特征, 展示家乡的四季图片, 在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 热爱家乡,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 篇3

关键词:PPT;初中地理;教学利弊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内容涉及面宽广,初中地理因其特殊的学科特性,需经常展示地形、气候、河流、土壤以及交通图等多方面的地理图片或影视资料。PPT以它特有的声音、图像、音乐、视频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地创造出氛围愉悦的学习环境。

PPT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尽显它的应用价值,但也表现出一些弊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正确把握和使用PPT已成为大家长期关注和不断探索的新问题。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PPT课件的使用现状

地理是兼具自然与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它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传统的教具满足不了今天地理课堂的要求。PPT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它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图像,便于学生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然而教无定法,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PPT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教学的有力工具,只能处于教学辅助地位。但目前教师在运用PPT还存在一些误区:

1.过度依赖PPT教学,忽视教师的自我能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富有情感的语言讲解和肢体形象的表达,以及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师生之间热烈的交流,是PPT所不能替代的。课堂中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如果过分依赖PPT,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沦为机器的操纵者,那么结果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2.注重形式,不重实质

目前部分教师只注重上课是否使用PPT,而不关心实际效果。尤其在讲授世界地理内容时,容易把一堂地理课上成旅游课。教师用PPT展示各国景观照片,学生走马观花地观看一个个画面,根本没有时间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图一时新鲜,不积极思考,真正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强调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渊博的知识。然而教师纵有博古通今的学识也要通过媒介在课堂上传播出来。此时PPT给传统地理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优势,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让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眼界,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者就占据94%。而PPT不仅能看到,又能听见,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它能鼓舞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唤醒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

3.利用PPT,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课堂遇到重、难点往往束手无策,导致学生听课思想走神,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PPT借助声音、图像、动画把原来课堂中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接受、理解快、掌握牢,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模式固定,不利于因材施教

PPT最大的特点是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师早早将文字、图像、视频内容安排在课件里,在教学时不能及时更改。然而课堂是一种实时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积极地做出对策。但目前PPT课件教学模式呆板,课件制作水平低下。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对症下药”。因此要求教师根据每个班级学生学情不断调整优化PPT,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2.频繁使用PPT,阻碍师生情感交流

PPT凭借丰富的信息能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但PPT载体是电脑,它毕竟是机器,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PPT展示给学生大多是断片式的答案,没有对过程的细致分析,缺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程,阻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提升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实效性对策

1.深入钻研课标、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PPT

地理教师不能蛮目制作PPT,更不应该直接从网上下载。要积极研究课程标准,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心理特点,有计划地把教学知识按照教学规律分布在PPT中。对于任教不同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特征,要迅速反思PPT得失,及时对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做出补充、修改,努力使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与课件统一起来,充分发挥PPT的积极作用。

2.适时、适度、适当使用PPT

教师莫让PPT成为课堂的主角,时刻记住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对于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上难以演示的重点内容果断采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而对于一目了然的知识则不宜用PPT展示。地理课堂中在恰当的时候合理地使用PPT课件,更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 篇4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天气预报吧?哪位同学来学一学中央台的天气预报?

生答:

过渡:引入天气概念,那什么又是气候呢?他们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气候景象?

引入新课:说明世界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过渡:为什么世界的气候具有多样化呢?主要是由于决定气候类型的要素多样化。

复习提问:决定气候类型的主要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讲述:气温高低跟所处的五带位置有关

演示动画:五带的划分

问题:

1、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地球上总共可以划分为哪五带?划分的界限是什么?

归纳:五带划分是根据地表获得太阳热量多少划分的,共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带,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讲述:由于不同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上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和洋流性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得世界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演示动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分组活动:把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求:

1、找出你所在组的气候类型

2、用语言描述每种气候的分布范围和位置

演示动画:提供各组探讨学习的结果

出示几中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观图

问题:为什么他们在景观上具有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受什么影响?

资料:给出各位小组的气候类型及气温和降水量图:

分组讨论:

讨论项目:

热带组:

1、各月气温都在多少度以上?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

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哪种气候类型降水最多,哪中气候类型降水量最少?

3、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温带组:

1、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哪个季节气温高和气温低?

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哪种气候类型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3、归纳出每种气候的特点?

寒带组:

1、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哪个季节气温高和气温低?

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哪种气候类冬季干燥而夏季多雨?哪种气候类型各月降水比较均匀?

3、归纳每种气候的特点?

高原和高山组:

1、哪种气候类型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哪种气候类型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

2、年降水量各约多少?

3、每种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各小组成果展示:每组代表发言阐述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以温定带:”1.最冷月在15°C以上的为热带。

2.最冷月在0°C~15°C之间的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冷月在0°以下,最热月在20°C以上,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气候。

4.最热月在10°C~20°C,为亚寒带。

5.最热月在10°C以下,寒带。

“以水定型:”

1.、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

热带季风、草原气候——夏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型

2、.温带海洋气候——年雨型

温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雨型

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型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极地气候——夏雨型

课件演示:根据各组情况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资料出示表格和学生共同完成表格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基本特征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高原和高山地区

初中地理台湾省课件 篇5

1 、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 、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和技能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同时,爱国情操的培养也水到渠成。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有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本节教材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 “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出口导向型经济”。三部分内容关系密切,其中前两个部分的理解是后一部分学习分析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是区域学习的第三节,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在考虑问题时往往受到题中给出的已知信息的限制,打不开思路,因此,教学中重点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知道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进一步学会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技能;

(2)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出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进一步学会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史实材料及现实经济往来的了解,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对两岸中国人是一家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①播放课件《乡愁》,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板书)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承接导课,老师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 ,你知道哪些史料和证据?

(板书)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②教师归纳补充

[承转]

既然台湾是大陆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骨肉相连,血脉相通。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认识它,了解它,请看大屏幕。

[显示台湾省轮廓图]

老师口述自学任务:

①在33页图6.22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

②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③看图6.22结合活动1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承转]刚才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准了台湾之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大家阅读35页课文及图片,说一说台湾的“宝”。

(板书)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结合36页的活动题分析讨论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演示美丽的风景(视频)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引导分析“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图,并分析有利因素。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承转]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近年来,在我们大陆的.市场上会见到许多产自台湾的商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说出几种来吗?

教师给予评价、总结

[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赏析] 谈自己的感受

结合活动题2和课件演示内容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谈自己的看法。

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图,完成学习任务,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示课件指出相关内容

阅读课文及图片,明确台湾的主要物产。

以小组为单位,读图探究 欣赏

读图分析,了解“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读图回答问题

1小题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畅谈自己的所见、所知,说出自己的看法

练习

回顾本课内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创设教学情景,引出话题,导入新课。 1、改变教材原来的顺序是为了教学过程衔接自然,突出重点。同时为后面自然环境的认识作铺垫。2、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高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世界气候类型和名称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能够分析各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看地图,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各种气候类型,并说出他们的分布地区,提高学生的能力

2.联系以前的气压带风带和降水,以小组为单位,个小组选择气候类型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不同纬度气候不同,甚至同一纬度不同位置气候类型也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解释新的知识,使学生明白知识具有联系性,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气候的类型

2.气候的分布

3.气候的成因

〈教学难点〉

气候的成因分析

〈教学用具〉

以PPT为主

〈教学过程〉

一、天气和气候

二、气温的变化

1.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是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与北半球为例陆地上最高值在七月,海洋上在八月;陆地上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海洋上出现在二月。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一般来说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大致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弯曲明显

(3)世界最低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

(4)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冬季相反

(5)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升高 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6)一月和七月海陆等温线的凸向(不分南北半球)

3.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的影响: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级递减。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

(2)海陆差异的影响: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低于海洋。且陆地冬夏温差大,海洋冬夏温差小。

(3)地势高低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降低。

(4)洋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所以有暖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降温减湿,所以有寒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向低微凸出。

(5)人为原因: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

4.等温线的判读

(1)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2)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3)等温线为闭合曲线,中间气温高为盆地和低地;中间气温低为高原和山地。

(4)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等温线凸向高纬;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凸向低纬。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主要降水类型

(1)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多对流雨。

(2)地形雨:湿润气流遇到山坡,沿山坡爬升,在上升中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在迎风坡产生地形雨。

(3)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北纬60度多锋面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

(2)两级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4)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

3.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分布地区

(1)全年多雨型:分布在赤道附近

(2)全年少雨型:分布在两极和干旱地区

(3)夏季多雨型:南北纬300到550的大陆东岸

(4)冬季多雨型:南北纬300到400的大陆西岸

(5)常年湿润型:南北纬400到600的大陆东岸

四、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 篇7

关键词: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随着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该目标是通过课程实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在课程中有效地引进灵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把地理教学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选材施教”。基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地理校本课程就开始酝酿与编纂了。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意识和能力,满足不同学生地理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2.课程目标(1)学生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2)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学生能调用知识,分析判断地理现象背后的成因,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课程内容

在课程理念和目标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本课程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内容:

第一部分天气,气象,气候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气候与节气文化

第三部分气候与诗词创作

第四部分气候与服饰

第五部分气候与美食

第六部分气候与建筑

第七部分天气、气候与中医文化和健康

第八部分气候与农林牧业

第九部分气象、气候与旅游

第十部分气象、气候与灾害

4.课程实施对象和安排

本教程安排在高一年级。需要12个课时。利用第九节课进行选修。

二、内容分析

《杂话气候》课程内容的设置浅显,通俗,感性知识和联系实际生活的文字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自拍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们有亲近感和熟悉感。很容易走进学生心中,增加了可读性。课程内容围绕着“有用的地理”“趣味地理”“实用地理”编写文字材料,图表信息。具体分导言(教师寄语及美文)、正文、插图(景观图、自拍照片、表格、专业图)、阅读(学习方法与窍门)、活动等几个板块。其中活动板块形式有调查(发现问题)、板报、手抄报、论文(成果展示)、宣传(社会实践,走出去)、演讲、辩论赛(交流完善)等。每部分都根据内容配有音乐或舞蹈,带领学生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从感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县级高中,大部分学生是从农村来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开阔。加上中考不考的缘故,从情感态度上,对地理学科轻视,这样长期学科歧视导致了学生们对地理有种懈怠与消极,出现难点难突破,重点不重视的现象。出现马太效应。面对这样的学生就要不断强化地理信息,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摆脱恶性循环局面,逐步学好地理知识和技能,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人数随时调换授课地点。授课时,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改变在教室里的座法,座位也可以随时调整,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学生们对新鲜事物和变化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这种心理让他们产生愉悦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就会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这是一种高层次缓慢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长时间坚持下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媒体课件与地理教学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资源;地理教学;优化组合;课堂高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化地理课程教学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四川省》课件的片头加入《神奇的九寨》等视频影像歌曲,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又如,当讲到四川的旅游资源时,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面展示在眼前,欣赏的同时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身经历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课件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里,制作了多个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视频动画),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等都变成动画演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变静为动,动静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动画模拟演示,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直观化,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例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先把画面作成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抵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印象深刻,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增加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教师可在课前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事先精心设计并制作于课件之中,课件中方便的超链接与CAI展示教学内容所特有的高效率,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尽管教师在备课或制作课件时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在课堂上却带来更多的益处:一是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或教学容量得以增加,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和有效;二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五、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

多媒体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多元性和地理教学内容的边缘性特点,以及地理图册、地理挂图和实物教具,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分布知识有自己独特的优越性,这是多媒体手段所无法取代的。如在学习有关地球仪、地轴、赤道、两极点等知识点时,只用一个地球仪就足可解决,无需追求华丽而滥用多媒体来模拟显示。对此,我们必须辨证地加以分析,在传统与现代教学中合理取舍、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地理课程的需要,优化组合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现代教育媒体的辅助作用,注重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并恰当合理地运用,就能高效地解决地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鄂大伟.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2001.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 篇9

《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尤其是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差异。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还很差,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如:图片、图表、文字材料、景观……,总结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

2.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培养获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问题探究法: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世界气候类型景观》

学生观察: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观差异,说说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教师提问:不同景观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降水和温度。

阅读课本: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

小组合作:分别讨论热带、温带、寒带、独特的气候类型的种类由那些?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

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的分布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1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 岭、张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

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

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

学生回答预设:风。

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2.广州最长,武汉次之,北京和哈尔滨最短。

教师:请大家思考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

每年冬季,我国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使我国降温减湿。因此,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教师:第二个问题让我们通过夏季风的运动过程来了解。

夏季风进入陆地后,与陆地气团相互作用,它带来的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会冷却凝结,成云致雨,这种雨称为锋面雨。

冬季,我国大陆一直被冷空气控制,5月夏季风开始从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冷暖气流相遇,这时就会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锋面雨(转PPT)——因此,随着南部暖气团势力的逐渐加强,我国东南地区自5月起就进入到了雨季。

随后,暖气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夏季风向北推移。6月,夏季风北上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雨带随之向北扩大,此时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长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细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之后,夏季风继续北上,在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全国降水达到最多,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处于下沉暖气流的控制之下,出现了伏旱天气。

进入9月,冷气团势力增强,暖气团势力减弱,夏季风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区,10月,彻底退出我国大陆,我国雨季结束。

归纳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示意图

学生:掌握我国夏季风运动过程。

教师: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我国降水不仅存在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年份之间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稳定。(出示我国北京1951~20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标注降水量最高和最低年份,分析这两年可能的夏季风进退情况。

学生回答预设: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此时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这时容易引发旱灾。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印象。】

讲授新课——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特征及分布

教师:降水量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一个地区水分的多少并不只受降水多少的影响,让我们通过一个动画来看一下。(展示蒸发量动画)大家说,还有哪个因素影响了区域的水分的多少?

学生回答预设:蒸发。

教师:当降水量>蒸发量时,气候比较湿润,反之则气候比较干燥,据此我们将全国划分为4个不同的干湿地区。请大家对照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找到每个地区对应的降水量。

【设计意图:深化读图能力。】

教师:地区的干湿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植被的种类和农业的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学生回答预设

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植被以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牧区

干旱区——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教师:其中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条线的意义。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 篇11

谢 凯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杨锦兰 广东省珠海市北师大附属高级中学

陈丹丹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韩 杰 重庆市第六十四中学

胡启华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二中学

叶 翔 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李树鑫、陈旭奕、吴沛雨、高 明、钱 程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王国安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高中部

陈代富 四川省什邡市马井学校

程 振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

杨 磊 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

一等奖

刘晓庆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尚 敏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棠湖中学

黄 雷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

耿 珊 重庆市渝北区巴蜀中学

丁夏男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孙莉莉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外事学校

李翠菊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

肖 箫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一中学

杨崇广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

李鹏飞 山东省苍山县鲁城镇初级中学

孙明德 山东省沂水县沂水第四中学

谢 萍 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

刘晓庆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胡平香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韩 沁 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

吴名良 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

王春梅 山东省枣庄市曹庄中学

杨如树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赵冠军 山东省枣庄市曹庄中学

陈书来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

龙珍玉 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

刘晓庆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张 成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

罗江玉 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

谢奖雄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中学

周理华 山东省烟台市祥和中学

赵小平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外国语学校

袁启木 浙江省诸暨市诸暨牌头中学

严承磊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张 勇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杨云波 贵州省绥阳县茅垭中学

何明华 重庆开县盛山初级中学

陆海龙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叶传杰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

李云华、李 红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

郭乃涛 江苏省扬州市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中学部

杨胜银 重庆市黔江区南海中学

张鸿菠 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

丁莹莹、陈艳艳、戚一应、姚晶晶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肖桂英 重庆市璧山县蒲元初级中学

王凯莉、陶佳雨、何爽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陈玉艳 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中学

王爱民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

杨 民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余 坤 重庆市江北区猫儿石实验学校

李淑梅 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

王光琼 重庆市万州区新田中学

吴世友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

孙 闯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

兰家旺 广西钦州市钦州学院

颜学莉 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

青丽波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

姚玉峰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陆 娜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初中部

梁仕华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

帅 俊、黄崇亚 湖北省竹山县(茂华)实验中学

张亚群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一中

罗 成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第九中学

李 莎 广东省中山市启发中学

舒荣军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

丁海美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中学

尹彦芹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中学

李树鑫、高 明、陈旭奕、吴沛雨、钱 程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陈其林 重庆市大足区龙西中学

窦帆帆、陈志伟、金伟伟、王德法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于 静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吕 萍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二中学

王文静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知恩中学

钟史丽 广东省增城市水电二局学校

韦流涛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安洪影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

杨金连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周际莉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蜀光中学

杨玉彩 山东省临沂市沂河实验学校

杨文忠 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中学校

韦 勇 安徽省临泉县高塘乡高塘中心学校

许方林 重庆市六十六中学

霍冬燕 河南省开封县外国语学校

李绍果 浙江金华市永康明珠学校

文其先 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西区)

杜茂莉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马治国 青海省西宁市湟川中学第二分校

程志茹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中学

李玉军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中学

何 江 重庆市巴蜀中学

谢仕萍 四川省西昌市阳光学校

张运海 山东省苍山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

任正霖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实验高级中学endprint

吴晓敏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棠湖外语学校

李 林 重庆市南坪中学

杨 周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朱 青 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神山镇初级中学

陈 鹏 山东省苍山县下村乡大炉初级中学

张晓旭、向金环 重庆市石柱县石柱中学初中部

曾倩倩 广东省珠海市田家炳中学

王德程 山东省烟台市第五中学

谢 鑫 广东省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王俊友 北京市中国地图出版社

胡兆强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谢 凯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朱郴静 重庆市求精中学

肖 杰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胡云姣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

赵 晓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甘 露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范凤华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三高级中学

张 琼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实验中学

徐云龙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张 巧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

李 丹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李 平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曹丽丽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周爱民 浙江省平湖市平湖中学

金桂鑫 浙江省平湖市平湖中学

李勤松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姜 涛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王胜任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陆洪庆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靳 宇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裘丽红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

刘 红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

岳红香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王元琴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沈小军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刘 美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吴 志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许景仙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杨春艳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康 莹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杨 敏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丽娜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中学

张 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0中学

王汝敏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

吴 强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

宋 武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

刘 园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9中学

马力哈巴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9中学

康存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0中学

张 岚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中学

刘 玮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0中学

阿衣努古力·吉力里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

张玉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

李 娜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1中学

何明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3中学

张 靖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中学七坊

张 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2中学

李红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中学

曹 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一中学

李淑杰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一中学

吴新彦 新疆乌鲁木齐市华兵中学

王晓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工第二中学

卢 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工第三中学

吴金燕 新疆乌鲁木齐市三坪中学

翟彩琴 新疆乌鲁木齐市医大子校

缪 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刘云媚 新疆乌鲁木齐市12师高中

郭秀云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

杨 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

吴 莹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1中学

刘 洁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1中学

侍小岩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

马小燕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宋志扬 新疆乌鲁木齐市农大附中

高林林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贺艳芳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张记敏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陈晓梅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丁文强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饶粤飞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张红菊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刘咏梅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林 燕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宋廷松 四川省什邡市马井学校

黄 翔 四川省什邡市什邡中学

张 琳 四川省什邡市什邡中学

罗德州 四川省什邡市什邡中学

陈 英 四川省什邡市城南学校

黄锦江 重庆市长寿区海棠中学

胡 敏 重庆市长寿区黄葛九年制学校

蹇英莲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

刘晓芬 重庆市长寿中学

姜雄文 重庆市长寿中学

毛 丽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

殷红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初中学校

黄其勇 四川省广汉市兴隆镇中学校

连 晋 四川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乔 森 四川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张晓梅 四川省郫县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endprint

柴高荣 甘肃省静宁县古城中学

戴 君 北京市京源学校

覃东升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院

邓一丹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二中学

孙 力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埠河中学

张永华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中学

二等奖

刘晓庆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刘天明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

姚福平 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

陈 静 北京市西城区156中学

路振影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中学

张 文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初中部

黄玉美 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北江实验学校

何向春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口中学

徐永刚 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中学

李明海 甘肃省兰州市兰化第一中学

杨华云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实验中学

毛永涛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榆次第三中学

方燕洪 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国际中学

陆昌盛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北洲中学

邬班超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云衢中学

贾淮中 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高中大川校区

刘洪湛 上海市位育中学

李德孝 浙江省遂昌县遂昌中学

李翠萍 吉林省梅河口市外国语学校

时光斌 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赵小平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外国语学校

石 秀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丰谷中学

臧 英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九中学

袁启木 浙江省诸暨市诸暨牌头中学地理组

严承磊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曾呈进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李 红、李云华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

杨 波 江苏南通海门实验学校高中部

杨 伟 重庆市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

肖菊梅 新疆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

贺旻燊、浦 晨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张维波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

李 灿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附属中学

肖 艳 广东省韶关市第五中学

黄 臻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

薛凌智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道明外国语学校

龚 娜 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

高有红、叶煜平、陈嘉烨、荣 誉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王 芳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

王 俊 江苏省仪征市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闫 静 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

李 忠 重庆市大足区双塔中学

刘世平 山东省烟台市第七中学

朱 唯、王 祎、余 颖、解 朦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王成谦 山东省莒南县第四中学

黄 兰 重庆市鱼嘴高级中学

张小林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王 琪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一中学

李 亚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郑 荣 新疆喀什第二中学

孙良华 山东省乳山市第六中学

赵玉芳 新疆库车县第三中学

胡淑娟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巴州第二中学

张子军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李 燕 福建省福州市第十六中学

于 静 新疆泽普县第二中学

陈满元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

钟光芒 安徽省铜陵县第二中学

冯彩莉 宁夏银川市第十六中学

张伟黎 山东省莱州市平里店中学

庄乔生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三朱中学

蒋艳琴 四川省屏山县屏山县中学校

唐 伟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东校

孟云利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知恩中学

冯春欣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文博中学

刘得云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第一中学

陈晓玲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

陈海静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 思 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十七中学

范东富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上杭一中

宋全亮 湖南省汝城县第一中学

徐焰华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

李新运 河南省滑县第三高级中学

唐扬波 四川省自贡市第六中学校

骆广荣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钟艳玲 山东省临沂沂河实验学校

顾玉梅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邓先武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

黄代淑 重庆市黔江区黔江中学

蔡文霞 上海市鲁迅初级中学

徐 丞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邓泽凡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中山纪念中学

邱丽芳 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王晓雷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第一中学

王东侠 山东省苍山县实验中学

雷天美 重庆市大足区大足中学

黄玲玲 上海市崇明县实验中学

黄伟华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罗明斌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

徐廷琦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陈 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

侯爱霞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

汪丽萍 河南省濮阳市第四中学

张玉璞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endprint

陈建伟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刘军芳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

易 丽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张正春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金 跃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金震宇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傅永梅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刘淑娟 浙江省平湖市平湖中学

任 磊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邵国庆 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

房彦龙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孙秀勇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陈一立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王 兴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曹爱燕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王 菊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

傅 梅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祝丽娟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李 密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陈土森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戴玛玉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娄 娟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李雪亮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级中学

李小媛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武玲珍 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校

方 硕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

田小翠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

文 卓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

倪思英 四川省罗江县略坪初中

罗 宁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盛天露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

黄 平 四川省华阳中学

熊 萍 四川省内江市西林中学

缪辉辉 四川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赵 敏 四川省郫县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杨 超 四川省郫县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汪 军 四川省江油市材料所子弟学校

郭光芬 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

蹇英莲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

余玲玲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

熊山珲 重庆市长寿中学

张建国 重庆市长寿中学

余 英 重庆市长寿中学

郭春桂 重庆市长寿第一中学

李仁松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中学

陈 楠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文双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刘 越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 蓉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陈志荣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

苏 碧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曹双双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高 儒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鑫宇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倪 婷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孙 攀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张 平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张 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0中学

姬凤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5中学

何牡丹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6中学

王亚群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

李秋玲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9中学

温州惠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9中学

金琦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中学

藏振民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中学

张 晶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0中学

高津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3中学

马慧婧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6中学

玛依努尔·马合木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

王 俐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

王 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8中学

朱秋红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2中学

宋 娟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4中学

陈思思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9中学

蒲红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0中学

李佳泽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中学七坊

孟卫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2中学

李新刚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

李红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中学

朱宏伟 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

肖丹丹 新疆乌鲁木齐市民盛中学

米 娜 新疆乌鲁木齐市农大附中

李 娟 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

任晓博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中学

何 娟 新疆乌鲁木齐市12师高中

肖 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1中学

齐黎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1中学

曹 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中学

崔永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

姜 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

景 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0中学

李东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

钟 曦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中学

李 锐 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

阿丽米热·阿布都热依木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加马力丁·加帕尔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张瑜琴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工第四中学

武 慧 新疆乌鲁木齐市农大附中

覃永生 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杨城林 重庆市巴南区姜家中学校

徐小爱 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

余海霞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初中部

郭永海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艺术中学

高培莲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观音垱中学

周钟美 湖北省荆州市太岳高级中学

孔 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十一中学

张 丕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中学

曾 清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宁都中学

三等奖

上一篇:自主实训教案下一篇:八分钟胸肌锻炼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