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

2024-09-21

初中地理课(通用11篇)

初中地理课 篇1

听初中地理优质课汇报课体会

——地球与地图(地图的三要素)

自从工作来,一直都在上高中的课程,所以很多的区里面组织的初中地理教研活动都没有参加。但是今天,听说是汇报课,我想这堂课应该是一堂相当精彩的课堂,因此,再忙,也值得去学习学习。

上课地点:十二中分校;上课老师:年轻的龚老师;上课内容:地图三要素

今天下午听完这一堂自己曾经上过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因此听了这位老师不同的上法,有不一样的感受,另外听了很多资深老师对本堂课的评论与提出的建议,收获不少,主要感受有以下几点:

1、教学中的术语的运用:地理教学中,在表述方面不仅要求语言精炼,而且在教学中掌握地理术语的使用,这一堂课中,讲述地图上方向的辨别,因此在课程讲述中,尽量使用方位词,而少使用上下左右的语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方位的情景;初一地理还没有学习坐标,学生对坐标的理解较难,所以课堂上,指向标就是指向标,不是坐标,语言表述,教学用词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中还应该注意敬语的使用,是对学生的尊重。

2、起引导作用的板书:板书在教学中必不可少,四十分钟,学生不可能达到每分钟都高度集中,都有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突然间反应不过来,课堂的进度到哪里了,或者说现在学习的是哪个内容,而板书就可以起到引导,提醒的作用。是一堂课知识的框架,知识的结构,有引导,总结的作用。

3、教学辅助作用的课件制作:多媒体不是黑板,它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黑板不能够完成的,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例如:动态的过程展示,视频的播放,不同地图的对比分析,地图中重点的表达、强调等;同时课件制作中,要有逻辑性,比如地图三要素中,一定要把三要素体现出来,例如:(1)、方向;(2)、比例尺、(3)、图例和注记,这样有总结的作用,学生学完就能感到地图有三个基本的要素。

4、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入,去一个新的学校,利用学校新环境的资源来作为引入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关注度,引入的语句精炼,并且要起到课堂提纲的作用,让学生在一听引入话题就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堂课应该学习什么;课堂教学环节中,各部分知识点的时间把握要分配得当,把握清楚;教学过程中的过度语言,过度情景一定要自然得体,体现出知识点间的联系是自然的,必然的;课堂结束的时候,布置作业才算得上是一堂完整的课堂。

5、教学激情与教学:教室在课堂上一定要充满激情地面对课堂,用阴阳顿挫的语言来提起学生的注意力与精神,用加重的口气来表达出一句话的重点、关键词。只要老师自己充满激情地对待课堂,学生大多也会充满激情。

在今天重新听到这堂久别的可能,感触颇深。用心思考,用心对待,用心体会,用心做事,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初中地理课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入,生活体验,演示实验,情境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犹如小说里开篇的引子, 如大型乐章开启时的前奏, 课前导语虽然不是“正文”, 作用不可低估, 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切入教学设计的主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独具匠心的新课导入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富有创意的新课导入, 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的意境。 避免呆板的导入方式, 尤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占领制高点, 开启思维的闸门, 调动学生感官, 使学生一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带着问题去探究, 因此, 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艺术性导入设计非常重要, 意义重大。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思考, 在地理教学中, 针对不同内容, 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艺术, 现归纳如下。

一、谜语谚语贴近生活

新课标要求课程要关注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时刻与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 大自然中有许多的问号, 从而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谜语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它是一份珍贵民间文化遗产, 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 教学导入设计中我们要善于寻找这些谜语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地图的要素”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认识地图, 运用这样的谜语导入:“高山不见一寸土, 平地不见半亩田。 江河湖海没有水, 世界各国在眼前。 ”这是什么呢? 让学生来猜。 通过猜谜导入新课的学习案例不胜枚举, 这种方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充满学习激情。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和生产生活中长期的经验、智慧的结晶, 是言简意赅的知识概括。 地理谚语中有许多涉及初中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 课标提倡挖掘与生活接轨的课程资源, 在课堂导入过程中, 如用“过一冬, 长一葱”引入“地球运动”教学中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 这个谚语的意思是:过了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 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白昼逐渐变长。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谚语来引入山区气候的学习。 这些谚语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启迪其思维。

二、生活体验引人入胜

新课标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就是要组织、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自己身边, 体验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如“ 天气和气候” 教学导入中, 教师提问: “ 夏天同学们穿什么衣服? ”“冬天同学们穿啥衣服? ”“为什么冬夏两季穿衣不同? 巧妙地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新课学习中。 同样的内容, 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自己冬天在海南岛的旅游照片和夏天在拉萨的旅游照片, 让学生观察衣着的变化, 思考衣着变化的因素, 顺利导入新课, 这些教学资源来源途径多,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有心人, 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发现教学资源, 独具匠心去设计。

三、歌曲视频创设情境

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神秘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顺着问题的发展和深入将学生融入到考古、探秘的情境中, 如学习“埃及”一课时, 播放视频资料“金字塔之谜”, 课堂一开始学生就被引入到教师创设的神秘场景之中, 学生急不可待地想了解古老而又神秘的埃及王国, 课堂的导入轻松而愉悦。 在学习“ 长江” 一课时, 教师选择播放歌曲 《 长江之歌》, 随着高亢的歌声长江浩荡奔放的气势把学生引入到本节课学习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诗词故事诗情画意

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有众多的优秀诗词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揭示自然地理规律, 描写山川风情的佳句颇多, 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把古诗词引用到地理教学中, 既能赏析古诗词美妙的韵味, 又能轻松愉快地深刻理解地理课堂教学内容,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秦岭淮河”一节内容时, 教师以春秋末期《晏子使楚》的故事导入, 晏子机智勇敢、 灵活善辩的才能展现给学生, “橘生淮南为橘, 橘生淮北为枳”的名句烙印到学生脑海里, 让学生感受古人地理知识的渊博。 在学习“中国气候”一节中, 引入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来认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底蕴深厚的中华古诗词, 使地理教学内容丰富, 形式更新颖、活泼, 只要合理地摘选, 精心设计, 这种导入方式一定让教学增色添彩, 让美的欣赏与知识的学习同行。

五、演示实验新颖别致

伴随着素质教育下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都在产生深刻的变革。社会大环境的变革促进教学的变革, 新时代的学生更要求学有所用, 学有所乐;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多的来源于知识内容本身, 把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 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 如“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节教学中, 教师对海陆分布对气候影响的导入设计中, 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导入, 步骤一:用酒精灯加热两个烧杯中相同容积的沙子和水, 5分钟后让学生读出温度计示数。 步骤二:熄灭酒精灯把两个烧杯中的水和沙子放置5 分钟, 再次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学生讨论结果:相同条件下沙子 (代表陆地) 吸热后升温快, 放热后降温快;水 (代表海洋) 吸热后升温慢, 放热后降温也慢。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被引入课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个难点也迎刃而解。 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 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印象。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学生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 课程资源更加丰富, 新闻时政、影视资料、地理漫画、标志性建筑等都可能成为教学素材, 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去探寻地理教育资源。 总之, 地理课的导入设计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目的性, 要贴题而行, 方法可千变万化, 但变化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 都应该在符合教学目的的前提下, 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巧妙设计, 只要做到构思巧妙、新奇而富有有艺术, 简洁明快富有启发性方可, 这样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自主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地理课堂的教学一定会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 .

[2]鲁祥波.浅谈地理课程与教学改革[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3 (4) .

[3]周树平.实施初中地理新教材的几点尝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3 (6) .

初中地理课教法探索 篇3

关键词 教法探索;培养;能力

一、自学指导法

叶圣陶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为此,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教知识不及教求知的方法,即“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尤其是地理新教材中增设了很多插图以及“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之类的活动,与教材中的知识点密切配合,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设了极好的先决条件。教学中我鼓励引导学生去尝试自学,体味成功的快乐。自学指导法的主要操作是:向学生公布自学提纲,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质疑、讲评、总结,从而获取新知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获取新知的过程,得到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尝到自学的乐趣。只有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才能想学、会学、乐学,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学生的思维、记忆、想象、操作等综合能力,才可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学生讲课法

所谓学生讲课法,其过程有三步:课前自读备课、学生上台讲课、师生共同评课。具体做法是:课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讲课的内容及时间分配给学生个体,制定讲课程序表,进而让学生认真备课,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给困难生当好参谋,共同备课。学生讲课:每节课按讲课安排表,让讲课学生大胆走上讲台执教、答疑。师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接受讲课学生的组织教学。师生共同评价:根据学生的讲课水平和自我接受知识的情况,给执教学生以等级评价。教师作简明的讲评小结,肯定优点,指出值得改进的地方。采用学生讲课法,使学生每人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个性,他们讲课,大家都有新鲜感,加之听课和评价的要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成熟动机和钻研课本的积极性。它使学生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满足了表现欲,锻炼了语言表达力,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三板教学法

所谓“三板”,即板图、板画、板书。三板教学法是地理教学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板”是一个鲜明的、延续的、直观的信号,它把抽象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了。“三板”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学生享受了图文并茂的艺术美。

四、课堂激趣法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五、专题活动法

地理教学要开发校本课、乡土教材以强化“双基”,培养能力。专题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爱我家乡的情感。如组织学生组织学生到校外农田、山林考察,并用搜集来的素材撰写环境论文、画环保漫画、办环保板报。让各种小制作、小发明、小漫画的花朵绽开,丰富民中的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发爱我江口,爱我家乡的热情。

六、现代教学法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进而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授之以渔,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怎样评好初中地理课 篇4

通过“评好课”的理论学习,结合新课改的精神,以山东诸城龙源学校的王治源老师课例《西亚》为例,探讨怎样评好初中地理课:

1、明确评课目的。评课过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育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2、把握评课内容。评课评什么,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看,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㈠评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

教学中大胆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㈡评教材处理。

本节课的原来的内容有:三洲五海之地、干旱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重点是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重点内容又是世界大国关注原因。而王老师把重点内容挖掘出来作为一节课来上。充分体现了对知识体系把握准确。把电视媒体中的海湾战争历史资料展示在多媒体中。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设计军事策略和金点子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㈢评教法运用。

利用海湾战争的原因分析以及军事策略设计以及金点子设计分析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迫使学生积极思维,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㈣评学法指导。

如对某些国家为什么对西亚国家感兴趣的设计是在前面对本部分基本知识学习基础展开的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㈤评教学过程。

本节课从新课改精神来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㈥评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设计 篇5

邢侗中学耿淑芳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了解较少,学习地理课也成了孩子们头痛的一件事,教师要设计好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就非常关键。那么地理教学新课导入怎样是好的,是成功的呢?通过近20年的实际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如我在讲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上课伊始就问学生:你们喜不喜欢吃柑橘、香蕉、菠萝啊?学生们都热烈回答:喜欢。然后我说:好,回家咱们就让爸爸妈妈帮我们种植这些果树,好不好?学生们一下子就愣住了,然后就问:老师,咱们这儿不能种这些植物啊!我也装作一愣,回答:是啊,没见过咱们这儿种这些植物,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水果长在哪个区域,为什么?于是导入新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新课在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中,自然而然的导入了。

二、导入新课要强调综合性。博古论今,古诗文里有许许多多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有关的诗词。

同学们都很喜欢《三国演义》里的 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关他的故事同学们信口就来,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在讲述气候一节时,我就引导学生,如果你好好学习地理课有关气候的内容,你比诸葛亮都要聪明。学生们都带着试试看的心情进入到学习中,看看到底谁聪明,然后根据课件导入气象卫星拍回的图片,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然后根据读图引导学生看懂气象图,卫星图,分析云层的位置等等,由此导入,然后讲解,学生自然觉得聪明堪比诸葛亮了。

三、导入新课要注意直观性

初中地理课 篇6

《初中地理科目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上好课》

我校已经在2013年年底,已经全部安装好了“班班通”的教学设备,对于全面提高地理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了更好的提高我教研组的成绩,所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好课,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地理教研组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中重点讨论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上好课。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我认为多媒体教学有5大优点:第一,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第二,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第三,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第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第五,可免除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 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还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容量大,这就容易加大课堂信息,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传统教学,是指“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优点:

传统教学有不可弥补的缺陷,1、板书化时较多,影响信息量;

2、黑板利用率低,经常擦拭黑板,再加上粉笔质量不好,影响教室的空气;

3、由于粉笔字小,还由于教室过于狭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板书不能保证后排的学生能看清。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课件。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学课件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从互连网上下载;二是从出版社购买;三是自己制作。

现在,互连网上的课件很多,可以利用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工具直接输入“××课件”的方法进行搜索,搜索到的课件只有部分是可以下载的。但这样下载的课件,它们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内含不少错误。即使偶尔碰到较好的课件,可能因所使用的教材不同等原因,不加修改是不能使用的。

从出版社购买的课件,一般制作水平较高,动画设计较丰富。但是,它不是针对某一个教师而设计的,它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该门课程的所有学生,因此,它变得面面俱到,实际上则没有重点。这样的课件,如果不加修改地使用,也是不行的。

自己制作课件,虽能充分体现自己的风格,但工作量巨大。往往是开头兴致勃勃,但往后会因时间来不及而草草收场。

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意图。因此,获得课件的有效方法是以一两个内容比较好的课件为蓝本,以自己的设计思想截取其中的有效部分,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面对的教学对象重新组合和加工,适当补充部分内容,不断地修改以形成自己的课件。

所以,无论你的课件的来源如何,学会修改和制作课件对每个使用课件的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具很多,用于课堂教学课件的制作工具首推微软的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工具,它使用方便,通用性强。本文提到的课件均以PowerPoint制作。

现代化设施的运用,看上去使一堂课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几十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量就大大地增加了。制作一张合格幻灯片平均需要20-30分钟。制作一堂课的课件那就更不用说了,起码要用两天的时间。教学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此,尽管准备工作量大、时间长,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去使用它,发挥它最大的效用。

下面我对课件制作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课件的整体设计思想

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主要是方便学生学习。

文本应简练,重点应突出,多媒体课件如果文本太多,整篇的文字会使同学们感到困惑,不能罗列教材上的主要内容,成篇的文字会使同学看不清,笔记无法记。

图像应能反映文本的主要内容并配以适当的动画和声音。虽有几幅图例但不能说明重点内容或需要图像说明问题时又没有图例,有些图例不清晰或者图例与底色对比度差,解剖关系看不清,使同学们难以理解。图像清晰,虽文字不多,但听后易理解和记忆是一个好课件的标志。

尽量使用教材上的例题,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笔记量。

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这是多媒体教学的精华所在。

2、配色方案的选择问题

要想得到良好的播放效果,能使最后一排学生都能看清投影,首先必须选择一种幻灯片配色方案。

PowerPoint自带有几个标准配色方案,这些配色方案是由专家设计的,每一种配色方案中分为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文本、填充和强调等八种颜色用途,可选择其中的一种配色方案使用,一般不要随意改动其颜色和颜色用途。

有三种常用的配色方案。第一是蓝底白字;第二是白底黑字;第三是黑底白字。

蓝底白字配色方案,色彩艳丽,适合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在光线较亮的教室用投影机播放的效果不是很好。

白底黑字配色方案,所使用的颜色不多,但由于其背景色与教室的环境相协调,播放的投影效果很好,建议使用这种方案。如果嫌背景单调,可以插入浅色图案或经过冲蚀的照片。

黑底白字配色方案,由于其反差大,其背景色与计算机屏幕的本色相协调,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很清楚,但不适合在教室用投影机播放。原因有二:一是黑色背景与教室的环境不协调,上课时,考虑到学生看黑板和记笔记的需要,教室的光线不是很暗;二是有损投影机的使用寿命,因为投影机在黑屏时其内部的温度最高,容易导致使用中投影机自动关灯。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黑屏。

我们必须注意一点,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效果可能与投影的效果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投影机所能够显示的颜色只有计算机屏幕的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试验表明,若在课件中用原色和饱和色,一般不会出现投影色彩丢失的情况。

在幻灯片中不必使用太多的颜色,过多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

在幻灯片中要谨慎使用红色。红色一般起警示作用。如果要强调某一内容,在不同的配色方案中应使用不同的颜色。例如,在蓝底白字配色方案中使用绿色表示强调,在白地黑字配色方案中使用蓝色表示强调。3、字体和字号的选择问题

要想得到良好的播放效果,字体和字号的选择也很重要。经过比较,黑体和楷体是两种投影比较清楚的字体,如果加粗显示则效果更好。宋体是一种常用字体,但由于其笔画不均匀,故不适合用在幻灯片中。一般标题用黑体,正文用楷体,建议加粗显示。

在幻灯片中不要使用过多的字体,因为人眼要适应一种字体需要有个过程,如果字体变化过多会造成眼睛不适应,而影响播放效果。如果实在需要变化,可以使用字号的变化来代替字体的变化。

字号的选择最重要,投影能否看清,关键是字的大小。在投影幻灯片中,字号最好不要小于28磅,最小不能小于24磅。显然,字号是越大越清楚,但这就使得一张幻灯片上容纳不了多少字,这时可以将内容分割成几张幻灯片,因为对幻灯片的张数没有限制。当然,文 3

字和图像也不是尺寸越大越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概念分割成几张幻灯片。建议不要把幻灯片制作得太满,尤其是在其底部应留些空白。

如果利用PowerPoint自带模板制作课件,自带模板中的文字尺寸一般都嫌小,必须增大尺寸才有理想的观看效果。

4、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和声音问题

自定义动画可以设定幻灯片中对象的显示顺序,这可以模拟板书,能起到板书的作用。在PowerPoint中,有19种自定义动画效果,我们完全有可能让对象飞起来。但是,过多地使用飞入飞出会使人眼花缭乱,影响课件的播放效果。一般地,我们仅需使用百叶窗、擦除、切入、收缩、展开等少数几种动画效果。我们既要使课件富于变化,又要减少观看者的视觉疲劳。

在PowerPoint中,有16种自带声音效果,在显示对象的同时可以配以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应该谨慎使用声音,不用不能体现多媒体的效果,用多了会干扰课堂讲授。我们一般在幻灯片切换时加入照相机的声音,主要是要告诉学生幻灯片已经切换;在重要的概念处加入风铃的声音,告诉学生这里很重要,应该记下来。注意:播放时应控制音量的大小。

我们不能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过多的渲染屏幕而不适当地增加音频、视频或附加信息,这样无关信息过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效果并不好。

5、幻灯片版面的设计问题

在版面的选择上是用PowerPoint自带的版式,还是先选择空白版式然后在空白版式上自行设计,这要由所讲的内容决定。对于全是文字的幻灯片可以选择它的固定版式,对于其他无法用固定版式表达的内容就应该用空白版式再插入需要的对象。后者所花时间较多,艺术性更强。对理工类的课程要大量使用这种版式。

幻灯片的版面设计原则是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录,不要过于拥挤,文字和图象要清晰等。

三、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

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固然重要,但课件的合理使用更重要。可以想象,同样一个课件,由不同的教师使用,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效果。

下面我对怎样使用课件上好课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要求同学记笔记比只听不记效果好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最好要求同学记笔记。记笔记可以让同学有事做,不易打瞌睡,同时也能放慢教师的讲课速度,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记笔记并不是要他们抄投影,而是要求他们能记下授课要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提示传递给学生信息,让他们将重点记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播放时的提示音,或特殊显示,或直接告诉他们这里很重要的方式提示学生。要求同学记笔记时,教室里的光线就不能太暗。

2、合理使用黑板比只用投影不用黑板效果好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随着幻灯片的切换,前面的内容则消失,它没有用黑板时板书停留的时间长。这时我们应该将重要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方便同学记忆和理解,也便于教师后面内容的使用和讲解。

在讲课时,会出现一些随机问题。这些问题,在设计课件时是没有想到的,这时就可以利用黑板将它表达出来。

另外,有些内容就适合于用黑板讲解,这时我们没有必要使用投影。尤其是上习题课,还是应该让同学们上黑板练习,这样能及时发现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合理地使用黑板,多种媒体并用,到很好的效果。

3、在投影屏幕前面对学生讲课比站在计算机前讲课效果好

良好的教态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讲台是教师展示自己的一个很好的舞台。教师讲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同时关注同一个媒体。在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应该同看投影屏幕,手上可以拿一根教棒,即教师站在投影屏幕前面对学生讲课。

讲课时我们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教师应该看着对学生,形成一种对视,用动作和手势帮助他们理解,并留意他们的反应,以便确定他们是否听懂。这样讲课会更贴近学生,让他们觉得更亲切。这里要注意:教师要不断变换所关注的对象,观察不同人的反应,这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也能惊醒一些已经走神的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教师在讲课时使用了无线话筒,这时无线话筒应该距离嘴10-15cm,最好夹在胸前的衣服上,因为这种话筒就是这样设计的。有些教师喜欢将话筒拿在手上讲课,这时会出现声音过大,会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干扰其他教室的教学。另外,将话筒拿在手上也不方便做手势,无形之中就少了一只手。

如果教师把所要讲的课堂内容的提纲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或站在计算机前开始上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在会议上作报告”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教师一直坐或站在操作台前,眼不离电脑,同学既看不到老师在讲授中所扮演的角色,又看不到板书,这种课堂效果也可想而知。正像同学反映的“有些老师只不过是将书本的内容照抄在电脑上,对于他们来说,照着幻灯宣读比照着书本更方便”。

4、在课堂上适当提问比只讲不问效果好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课堂上适当提问,一可以控制讲课速度,二可以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三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四可以惊醒已经走神的同学。

因此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

5、幻灯片切换时适当停顿比不停顿效果好

在利用多媒体时,要做到两统一:一是语言表达与操作相统一;二是讲解内容与图像显示相统一。

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教学。

6、课件与板书的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确切地讲应该叫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切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盲目、随意,甚至本末倒置。

初中地理课 篇7

一、主体互动式: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转换

从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来看, 互动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之间的互动。主体互动是互动式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离开主体互动, 其他互动方式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既丧失了根本, 也失去了用处。我在教学中以此为根本出发点, 在实际教学中, 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也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如我在教区域地理时, 科学设计“互动舞台”。首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上课时实行角色转换.由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演讲比赛, 既扮演表演者, 又充当“小老师”。这样给每位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表现的舞台,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由“学会”变得“会学”, 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 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胆子练大了, 说话能力提高了, 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为了单纯营造课堂气氛, 设计许多互动项目, 一味追求新奇、热闹、刺激, 结果把基础知识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活动课, 这样势必背离地理教学的课程标准, 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知识体系的科学性, 在这方面,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序有效地把握。

二、物人互动式:教学形式与对象之间无缝对接

教学之道, 贵在因材施教。因此, 在近几年教学中, 尽管教学内容相同, 但我做到因班而宜, 因人而宜, 因时而宜, 在教学要求、教学形式、媒体的运用等方面都不相同, 将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流动发展的过程, 一个不断创新与创造的过程。如我在教《中国的自然环境》时, 对于数理成绩好的班级, 我巧设疑问, 着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对于成绩中等的班级通过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训练, 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能力;对于文化基础较差但艺体特长生较多的班级, 借助诗歌、谜语、图片、幻灯、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注重学法指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在教学中切不可千课一面, 千人一腔。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学习趣味化, 教学内容条理化, 课堂结构合理化, 教学效果优质化, 真正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教育对象的无缝对接。

三、场所互动式:课内与课外之间相得益彰

地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互动教学的场所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 在教学过程中, 我认为互动的范畴主要有课堂互动、课外互动、内外互动三种形式。

课堂互动是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场地, 是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要场所。事实说明, 只要课堂互动搞好了, 教师的威信树立起来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 互动式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课外互动与内外互动就能够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

课外互动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渠道, 是课堂互动的重要补充, 是内外互动的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辩论赛、录像 (电影) 观摩、交流会、教学效果评价、主办地理板报、撰写小论文等形式的活动, 一方面消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消除了学生之间的人际隔阂与学习障碍。

内外互动是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互动形式, 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种互动形式, 内外互动要求教师把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及知识和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之达到和谐互补、相互促进的理想境界。如选择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 环境与发展等贴近学科又涉及社会热点的问题, 教育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去观察自然、改造自然。内外互动还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与课外的不同时空, 把师生双方的交流由课内引向课外, 变单向交流为双向和多向交流, 如将教师的电子邮箱、手机、电话号码告诉学生, 学生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可以通过网络、通讯与教师适时交流, 学生的困惑可以及时排解, 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知行互动式:思想与心灵之间和谐共振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品德素质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思想与心灵之间的互动模式又是实现地理教学素质教育功能的有效方法。思想与心灵的互动, 是教师教育思想与学生内心世界的互动, 是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行为习惯的互动。在教学中, 要用学科知识打动学生的思想, 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地理教学, 通过学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 对学生固其知、强其智、动其心、晓其理、激其情, 培养学生道德、文化、心理、审美、身体等方面的素质, 把地理课变成生动活泼的教育乐园。如有不少学生在节假日自觉地到休闲广场、公共娱乐场所拾垃圾, 主动做环保志愿者, 有的还建起了气象园地、自制地理教具等,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思想和心灵的互动才是互动式教学的最高目的和最高境界, 只有实现了思想与心灵之间的协调互动, 和谐共振, 地理课教学的育人功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要突破点, 是真正面向学生、针对个性、着眼发展、面向未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反映的形式主要有主体互动式, 物人互动式, 场所互动式, 知行互动式等。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学好地理课 篇8

一、认真钻研教材,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该学科知识的需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会加深他对该学科的兴趣。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细致地钻研教材,挖掘其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正是他们关心的事物,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油然而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不感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如发挥文理综合优势,引入历史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数理知识等;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展示地形图、政区图、绘制各种示意图等;发挥学用结合优势,制作地球仪、观察天气现象等。

二、图文结合,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发挥这些它们的作用,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做好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指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再次,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最后,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四、开展课外活动,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初中地理课 篇9

摘 要: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秉承 “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辛勤的智慧,捕捉意念淡薄学生心灵火花,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关键词:农村 初中地理教学 现状 对策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普遍现象存在的怪现象

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怪想象:地理学科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 ” ;许多农村中学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随意减少地理课的课时,为所谓的“主 ” 科让路,以中考科目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还有现在乡镇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不少教师连教学常规都不懂。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这些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地理知识越来越陌生了。

二、当前农村地理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一)城市与农村素质差异决定对地理等非会考学科的定位

由于城乡人员素质的差异,决定他们对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由于城市或城镇人员普遍经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以及更加开阔的视野,所以相对而言,对比学历普遍较低,眼光普遍停留在学历的获得的层面的农村人员,他们对一些非会考学科的态度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也是同步受到相关影响,城市的学校对非会考学科教学质量都有明确的富有激励的考核内容,但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态度基本上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农村学校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过程的不作为决定地理学科是游击队体制

随着全国的课程改革,初中地理也出台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实施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农村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再一次拉大与城镇的差距。有些乡镇地理教师非常不稳定,每个学期都可能发生变动,常常是一些不能胜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师来临时担任,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由于缺少地理基础,很多教师对一些地理问题不敢深究,只讲现象不讲本质,只讲分布不讲成因。还有现在农村学校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追求片面升学的恶果

当前社会、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最直接莫过于成绩排第几,省重点有多少,在种种不该有的原因下,家长、学校和学生都只学好会考学科,根本没有几个学生是用心去学习地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显暴露出对地理知识的贫乏,甚至是地理基本常识,出现初高中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高中老师在教学时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帮助补习初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学生也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应试生。

三、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实实在在地自上而下提高地理等非会考科目的地位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地理课程的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因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跟从根源抓起,自上而下地提高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推动各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

除了主管部门的改革外,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具实效性,从而盘活地理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也中提到: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善于开发与利用地方性资源,盘活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在对身边的地方性资源进行考察后,我发现我们身边的莲花山旅游区的教学资源丰富,于是,把课本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并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探究实践,用身边的地理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教授地质、岩层、交通、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时,我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莲花山旅游区内进行实地学习,对一些岩石的纹理进行解释,对风蚀效果进行说明等,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枯燥的课本知识能够活用,特别有成就感。教师还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实地考察、收集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板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让学生不但学以致用,而且更热爱自然,增进爱国情感。地理教学的堂上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结语

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因此,在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之下,充分发掘区域性文化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有力支撑,盘活地理学习的实质,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实效性,是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芳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3(03)

[2] 李宝堂.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3] 吴育忠.中学新课程下高师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2)

初中地理课 篇10

感悟一:参加省优质课的老师,仪态大方优雅、善于运用手势语等肢体预言、普通话水平很高。

教师的激情投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场效应”。许多教师的语言、体态、动作、情感充满了魅力,充满激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力极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声音抑扬顿挫,始终充满激情。

感悟二:参加省优质课的老师,都很重视课前与学生的沟通和课堂导入。

无论整节课最终上的如何,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课堂导入实在很精彩、各有千秋。有的播放视频,场面宏大、震撼人心;有的播放图片配以音乐,美丽温馨、不自觉间进入情景;有的以故事引入,直入话题,思考层层递进;有的以诗入境,尽显教师的磁力嗓音,在感叹中回味;有的以材料带出课题,承接旧知、启发思考;有的以国家、人物的简介扣题,顿生对本课的兴趣和疑问探究;有的以不同地市文化习俗的相似和差异导入课题……

感悟三:师生角色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部分参赛教师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有的教师用学案,有的教师用自学提纲、导学卡等。学案的设计科学、条理,体现了任务引领和问题引领的教学策略,如注重导学问题和学生活动的设计、注重即时训练和课堂巩固训练题目的设计,都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深层次的思考。师生在教学中地位的悄然改变,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导演,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位主体”。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绘图、思考、探讨、交流、展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小小设计师,参加情景剧的表演,亲自动手做地球公转的实验,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感悟四:参加省优质课的老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

教学设计不是万能的,更何况是在不熟悉的外地讲课,任何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有时甚至会影响全局。这就需要老师具有敏锐的直觉、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更要有灵动的应变能力来转化课堂的气场。在讲课过程中就出现过冷场,灵机一动,话锋一转,就转化了尴尬局面,课堂随之良性进行。

感悟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转变了传统的教材观。

参赛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尤其是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条理、有层次、有深度。他们在执教过程中或更变教材的顺序;或将教材叙说式改为探究性实验研究;或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将方法的掌握寓于知识点的学习之中,同时,体现了地理课的开放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有的教师还特别注意挖掘乡土地理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现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感悟六:课件制作精良,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浅谈初中地理课的导入 篇11

一、温故知新导入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出新的知识。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讲《印度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一节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印度的气候及特征,后提问:在这样的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环境下,印度的粮食生产会怎么样呢?诱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引出新知识。

二、借助教具导入

地理课不同于其它的课程,课本上文字少,图片多,学生对课本上已有的图片已经看腻了,没有什么新鲜感。根据这种情况,在上课前,先出示挂图、模型、实物等需要的教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由于好奇心,对不熟悉的教具就会问这问那,由此自然导入新课。如在讲《地形图的判读》一节课时,我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教具,让学生观察,后又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挂图,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来,以此展开讨论,顺其就导入了新课。

三、巧妙设问导入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巧妙地提出问题,往往能引起强烈的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比如,在讲《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节课时,我先给同学们出示一幅大气环境被污染的画面(几只白天鹅飞滚滚浓烟后,变成了黑天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后设问:如果你是白天鹅,你愿意遇到这种状况吗?学生愤怒地说:“不愿意”,又设问:那大家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大气环境中呢?就这样,在我巧妙设问下,切入了正题。

四、生活话题导入

学生一般对生活贴近的话题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我往往导课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话题谈起。比如在讲《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看看窗外的天气,后预测第二天的天气,紧接着提问:你认为你们的预测会准确吗?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明天更为准确的天气情况呢?就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引入了课堂内容。又如在讲《东南亚》一节课时,我从学生向往的春游谈起,说我这里有一张“新马泰”七日旅游的机会,问大家想不想去,想去可以,但必须知道“新马泰”所属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一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

五、创设情境导入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海陆的变迁》一节中,我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 ?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教师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又如在讲《板块运动》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火山爆发时和地震发生的情境录像,先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惊,后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地方多火山、多地震呢?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六、数字计算导入

利用别具一格的数字资料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同时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和人口观,使他们带着较强的责任感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如在讲《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一课时,我先引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上一节课我们讲过了世界人口增长过快,那么到底快到什么程度呢?后安排学生按每年增长人口8000万计算每天、每小时、每秒增长的人口数,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惊,自然而然地自主探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上一篇:热交换站规章制度下一篇:大学生书店实习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