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精选12篇)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1
一、课内合作学习模式
1. 同位互助式。
一般在教室里, 一桌坐两人, 而与其他同学相距较远。同位之间在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感悟上相互交流是很自然的, 在出现疑问时, 总是先问同桌, 在讨论问题时, 也是就近交流。从多数课堂看, 同桌是天然的合作学习互助组。这种同桌式合作小组的优点是交流的对象彼此了解, 配合起来顺手、默契, 一方的表达可以被对方充分感知, 整个班级显得有序和谐。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交流的范围小, 每位学生获得的新信息、新观点、新思想较少, 且仅有两名合作成员, 有时会觉得无话可说, 甚至冷场的尴尬场面。
2. 小组合作式。
在通常的合作学习活动中, 前后位四人或六人、八人组成讨论、交流小组。这种小组的优点是人数较多, 讨论热烈, 思想观点的火花碰撞多, 得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比较多, 而且印象深刻。缺点是人多嘴杂, 有时场面相当热烈, 但话题却偏离了主题, 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降低了课堂效率。
3. 小班展示式。
这种合作学习模式的典型是山东的“杜郎口模式”。基本方法是:学生提前备课, 查找相关资料, 准备上课时展示。上课时教师只是布置了本节课的任务, 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按照习惯自动把班级划分为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小班, 每个小班的学生开始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们踊跃上台当小老师, 展示自己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台下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要求小老师回答, 也可以自己上台展示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每一面墙上都挂满黑板, 这里也成了学生合作与展示的窗口;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一学习超市里的售货员和顾客;每一颗心都参与思考、合作、碰撞。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杜郎口中学取得很大成功, 在其他学校推广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 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它需要学生在课前备课, 这势必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每一科、每节课都如此, 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4. 辩论对抗式。
在日常教学中, 时常会用到辩论对抗的合作学习模式。如, 在讲授《法治和德治的关系》这一课时, 把班级分成男队和女队。根据男孩子性格阳刚的特点, 让他们做正方, 观点是:治理国家必须依靠法治;根据女孩子性格阴柔的特点, 让她们做反方, 观点是:治理国家必须依靠德治。结果每一队的合作都很默契, 双方有许多精彩的对攻。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抗激烈, 观点鲜明,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同样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 不宜经常使用。
5. 表演合作式。
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的过程中, 教师常用两人或多人配合表演的合作学习模式。如, 在讲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 让全班同学合唱《众人划桨开大船》;在讲合作的重要性时, 让学生合作穿木鞋走路;在讲到竞争时, 让学生做“抢椅子”游戏。通过这些合作表演, 使学生融入学习情景,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了学生思考,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 这种合作在组织、选题、道具等方面要耗费时间, 学生表演的安全性也要提前考虑。
二、课外合作学习模式
1. 课题研究式。
思品新课标有许多社会实践课题, 再加上部分地区中考把公民教育实践题作为必考题, 所以, 学生合作进行实践课题研究成为一种必须。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要合作选题, 分组考察、调查、采访、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评价现行政策、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开模拟听证会等。像我校开展的“关于农村焚烧麦秆问题的对策研究”“关于玉带河污染的治理研究”等课题的完成都是几十个学生通力合作的结果。
2. 公益活动式。
参与公益活动, 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思想感情也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我校每年植树节, 学生一般为四人一组合作劳动, 其中, 两人挖坑, 一人运树苗, 一人提水浇水。上街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去敬老院服务也大都两人一组。这种配合合作式的模式, 有利于组员之间互助, 也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
3. 竞赛团队式。
课外活动中许多是各种竞赛, 这些活动往往关系班集体荣誉, 这更需要学生携手合作, 用团队的力量去争取胜利。我校每年开展的篮球赛、拔河赛、田径运动会、合唱比赛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爱集体的热情, 成为课外合作学习的典范, 也是思想品德课的良好补充。■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2
面对“政治”这门所谓的“副课”更难教,这对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认为,要想把这门“副课”教好,就应该在政治课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就对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首先,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课堂内精心设计教学的结构,大胆改进教学的方法,力求使教学方法灵活、新颖、有趣,让学生自主、自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应起者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交流式、先学后教式等等。把这些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争取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政治课的目的提示,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学习与个人将来的发展,祖国未来的建设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周恩来在年少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教师根据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情节或图片,如根据教学内容编排一个小品故事,就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政治课教学中,还要注意唤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获取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给他们以成就感,特别是成绩相对落后的潜质生。教师提供一些相对容易的题给他们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和赞美。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认真钻研业务,在备课时,不仅要深钻教材,而且还要钻研学生。在教学方面,教师要有敢于大胆创新的精神,要有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使学生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亲其师信起道”,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并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成功的学习信念,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为了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找准自己的坐标位置。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乐于与学生相处相交,乐于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内,教师采用谈心教学法,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真正做到用心和学生交流。在课堂外,注重平等待人,友好相处,采用无拘无束的交谈方式,与学生打成一片,增强情感交流。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树立“德”先意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烈的进取精神,还要善待所有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情感挽救。
再次,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中,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上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应试教育转到全面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轨道上来。
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能力,就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升学,而是要求个个都要成才,要求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一言堂”的不足,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学生大胆主动发言甚至辩论,在课堂讨论发言中,营造一个轻松、热烈、活泼的开放式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打破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就要应用现代辅助教学技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更多的媒体介质,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中摄取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借助画面和音响效果,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还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撰写政治小论文,让学生参加课外举办的政治兴趣小组。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逐渐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几点教学建议 篇3
根据近十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下看法:
一、思想品德学科应注意正文的朗读
查看历年的中考试卷你会发现,答案几乎全在教材上,而且绝大多数答案在教材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有奇效。在课堂上对正文的朗读可分为个人朗读和集体朗读。个人朗读可使学生的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集中精力,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正文内容。全班朗读则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配合,活跃了班级生活,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正文的理解。朗读还是一种思维体操,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锻炼记忆力和表达力。叶圣陶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是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二、思想品德课课件的运用要适时适量
课件的运用要适时。也就是说要在恰当的时候展示。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可否认,采用影视等多媒体技术讲授更形象生动,但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画面花哨,幻灯片数量较多,整节课老师在不停地操纵鼠标,无暇与学生交流和仔细讲解,得不偿失。个人认为课件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八年级上册《同学·朋友》一课时,我只运用了三四个必要的幻灯片,最后我在结束课时播放了一首关于友谊的诗歌,并让班上朗读最好的学生朗读,学生因深情的语句感染而动容,情感得到升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课件的运用要适量。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在课件的选择上要考虑时间的多少。如,我在听七年级上册《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时,这位老师选择的是《我是演说家》栏目中李帅的演讲《残疾人不为励志而来》进行导入,可以说这段演讲很感人,他让我们认识到了每个生命都具有独特性,让我们更加珍爱生命。但这段演讲长达七分钟再加上老师前面的导入共九分钟,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所用的时间份额有点大,以至于后面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发言。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所选的材料要具有时代感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听新闻,多了解时事,以充实课堂,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如,在讲“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作用”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片段,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知识点迎刃而解。又如,讲《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在导入“怎样合理消费”这一问题时,我出示了关于“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和年消费总额的数据”及“有关国家为了赚取更多的中国人的钱而设立了相应研究中国人消费习惯的机构”的新闻,学生被这些新闻的内容所震惊,激发了爱国的情感,端正了学习态度,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思想品德课要注意课前提问的难易度及提问方式的多变性
课前提问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已学知识点。那如何提问呢?首先,应该明确提问的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学以致用。课前提问不应过于简单,这样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但又不能太难,难则会让学生信心全无。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难易度,除此以外,课前提问方式应善于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师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如,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提问。这时的老师是观众、是监督者,老师要机智灵活地倾听并分析学生的问与答是否合理,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指出更正。因学生是用心问与答的,长此以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期末复习课时,教师在课前将要问的问题做成小纸条放在盒子里,上课时,由学生抽签并回答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乐而思学的目的。正如陶行知所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的。”
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老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在上课时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否则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因此,我认为教师无论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哪怕只是一句过渡句。如果是有争议的、无法确定的内容,就应及时查找资料,这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4
一、转变认识, 变被动强记为主动掌握, 调动学生积极性
长期以来, 多数家长、学生包括一些教师在思想上普遍认为思想品德课考试就是一个字“背”, 因而造成多数学生平时不注意学习, 对课本知识点、理论观点根本不认真理解掌握, 只求考前一“背”。有的学生即使了解一些概念, 也大多是一知半解, 支离破碎, 在考试中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更谈不上用基础理论去分析问题了。鉴于此, 在备考复习过程中, 应首先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入手, 引导学生把思想品德课真正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待, 明确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辨别是非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进而再指导学生学习和复习, 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 变抽象巩固为生动理解, 寓教于乐, 乐中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体现在新授课教学中, 也应贯穿在复习课教学中, 以加强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爱好, 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复习中, 要打破采用传统的先由教师平铺直叙地强调各类知识点、重点, 再由学生背诵的方法, 也不搞题海战术, 而是尽量设计灵活的题目, 搞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比如, 让学生自己列出题目, 互相考问, 或让学生动手编写试卷, 再互相交换解答、批改、讨论;有时故意作出一些错误答案, 让学生发现并改正, 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点拨, 这样学生兴趣高, 学得活跃, 做得认真, 记得牢固, 发挥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于乐中掌握, 同时也贯彻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三、阅读归纳, 变零散背诵为系统记忆,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最好手段, 而书读一百遍, 就有一百遍的发现。在新课阶段, 阅读课本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一阶段学生获得的只是一些分散的, 独立的知识目标。在复习课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 反复仔细阅读课文, 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与知识面之间的关系, 加深理解, 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让每一位学生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让课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方法能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中, 并使其得到升华, 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联系实际, 变学理论为用理论, 拓展学生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如果你理解了知识结构, 那么这种理解会使你独立前行。”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 学生已能较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本知识。但知识是基础, 能力才是目标。思想品德课复习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去分析社会现象, 去解答疑难问题, 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使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也是适应新模式考试原则的需要。
在复习这段过程中, 教师更要关注当前社会热点、时政焦点问题, 诸如: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成果, 政府改善民生、三农问题等等, 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 适时向学生介绍这些热点问题, 指导学生用课本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去准确地判断、全面地分析、公正客观地评价社会现实, 综合培养学生论证、叙述、书写能力, 经过反复训练指导, 多数学生在解析问题时能达到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逻辑较严密。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5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不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除完成其本学科的知识传授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任务。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书育人两不误。坚持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教好书,努力提高学科教学成绩;一方面育好人,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现就我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我的做法。
一、首先把爱生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但热爱学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许多实际内容和具体行动。现在有的学生被称为“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有不少学生成绩是很差的,但生源素质差,不是学生的错。我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由此,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寻找根源。有人说好学生好的根源是相同的,而每个差生就有每个差生的根源,只有找到每个人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为了能对症下药,找学生个别谈心,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平时留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作到对他们细微的个性差别也有深刻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动态、个人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培养信心。培养信心首先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最好的导师。许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他们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评、责备之外,还是责备、批评。久而久之,这种批评就成了暗示和诱导,促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走向违纪违法的道路。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信任才是最好的良药。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即便是真正的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作为教师,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
第三、坚定信念,教育好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既然立志终身从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坚定信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丰富的知识吸引人,以优异的品德引导人。坚持把学生的长进,视为自己最高的荣誉。把满腔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
二、在教学内容中贯穿德育思想
思品这门学科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世界文化之旅》一框时,我采用“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世博会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世博会能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充分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公认,通过实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为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而努力拼搏。
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内容
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贯穿德育内容,是一个新的课题。我的做法是: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好思想品德学科上来。例如,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兴趣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采用快乐的教学方法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人要有理想。有理想,首先就要下苦功学习,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人,是没有理想的人。第三,就是针对学科教学的特征来渗透德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等德育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结合学科学习,明白很多社会道理、做人道理。这比空洞的政治说教,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更能起到成效。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四、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课的学习,向学生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五、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6
一、开卷考试试卷特点
1、新颖性:首先,开卷考的试题一改过去思品试卷的做法,借用书外材料创设情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其次,开卷考的试题紧扣材料,分层设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整个题目的设计浑然一体,这些设计新颖活泼,独具匠心。
2、开放性:近年来我市开卷考试的命题范围不拘泥于教材,试题的背景材料远比教材知识宽泛得多、丰富得多。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求考生灵活运用、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础性:近年来,中考试卷既不回避教材重点、时政热点,又不照搬教材和时政观点,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二、更新观念、端正思想
中学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是一种新的考试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容易使师生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开卷部分考试的知识要点、内容课本里都有,考试时只要将这些内容抄上试卷就可以了,平时教学无需抓那么紧了,练习和作业也可以少做或不做了。这样的认识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会使思想品德教学违背考试改革的初衷,更达不到思想品德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针对开卷考试后出现的新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开卷考试。
三、开卷考试的教学对策
1、重视基础知识,求实
笔者认为在初三复习教学工作中,要始终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放在第一位,要通过拓宽教学背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平时课堂教学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狠抓“双基”,从根本上就是要夯实学科基础,在平时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尤其是观察、发现、分析、综合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其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活动中用,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復习时认真钻研教材,研读《中考说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系统。
第四,重视知识积累,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引导学生把各种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求活
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以人类关心或面临的重大问题为背景材料。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拓宽视野,把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意和要求。读懂题目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对于材料型题目应加以剖析,找出其中心意思,确定原理,把握好回答顺序;对于漫画,图画型题目,则应透过外在表现形式,把握其真正的内涵,紧扣题意来表达。
其次,要回归教材,寻找知识的落脚点。解答开放性试题应从设问入手,多问几个为什么,向课本知识逐渐靠拢、找出其解答问题的知识落脚点,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发散思维组织答案。
最后,掌握答题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例如,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方法是:审清题意再下笔,先谈原理后分析,思路开阔层次清,少了层次要扣分,紧扣原理不离题,表明态度扣题意。
3、关注课程改革,求新
课程改革与实施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课程改革,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无序性,尤其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理论性比较强,知识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很难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内化和践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整理,做到深入浅出,便于理解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4、制定复习计划,求稳
(1)准确制定复习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堂的“容量”。确立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要根据中考说明中的双项细目表进一步细化;强调“学以致用”,把与社会热点紧密相关、与地方实际相关、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关,符合学生知识和经验实际的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
(2)课堂内外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要通盘考虑,做到课堂内外呼应,环环相扣。复习教学的效益关键在于课堂,要保证课堂教学中能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探究,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3)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探究为载体,做到回归基础、能力训练与方法指导三者的统一。复习课教学要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充分发挥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提倡先“先学后教”。课前要求学生预习,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先行探究,鼓励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此外,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精诚团结,开发教学资源 ,求赢
中考考法灵活,形式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只有精诚团结,取长补短,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多赢。平时要做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进度的统一,教研组、备课组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得失,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总之,中考思想品德开卷考试是一场考试制度的革命。它虽然减轻了学生的背诵之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要想达到理想的境界,绝非易事,其间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做扎实的工作。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老师,只有积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切实摸索一些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永远跟上时代的节拍,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我坚信,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思想品德课这片沃土一定会培养出绚丽多彩的教育之花,成功地收获到丰硕的教育之果。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www.zz6789.com.
[3]中学学科网,www.zxxk.com.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7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利用“留白”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赋予教学内容深刻的内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让课堂精彩纷呈。
一、有效地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挖掘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科学地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这就为留白课内容的教与学拓展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该从单一的知识教学, 拓展到寻求能力生成点, 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寻找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去着手达成教学目标, 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言之有物。
以苏人版七年级下册《护佑生命健康》一课为例。学生掌握了知识, 明白了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后, 教师并不能就此止步, 而应有意识地拓展教学内容。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呈现的材料。通过说理由, 引导学生自觉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分析谁应该承担责任, 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及分角色谈如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本节内容的教学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其次通过学生谈启示, 谈理由, 在不知不觉中考察了学生所持有的态度。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而不是将这种价值观直接灌输给学生。
至此, 教师为本节内容所预设的三维目标才能得到较好的实现。
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1. 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网络上热炒的事件、案例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具体人和事, 具有真实感, 突出了时代性。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结合这些案例来吸引学生,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讲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时, 可以引用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打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保钓游行中的打砸抢烧等不法行为等资料;讲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 可以引用“瘦肉精事件”“锦湖轮胎”等网络上的视频资源。
2. 挖掘学生自身生活资源
课程标准建议,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这要求我们要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作为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加以开发和利用。通过启发学生观察、感悟、发言,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使课堂教学言之有物,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课程由文本走向体验。
比如在教学“天下父母心”时, 要引导学生树立“孝敬父母”这一态度, 笔者设计了让学生说说“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的环节。学生深有体会, 发言也就积极踊跃。有的学生说到动情之处, 声泪俱下, 不但自己形成了正确的态度, 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效果非常好。
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超越了“留白课”狭隘的教学内容, 让师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 融入课程, 使教学成为“有源之水”而“活”起来。
三、有效地拔高教学内容的高度, 增强教学的梯度性
新课程要求改变“教教材”的旧状, 而是“用教材教”, 将掌握教材变成利用教材, 教材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平台。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当拔高教学内容, 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梯度性,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内涵。
比如执教“孝敬父母”可以拔高到培养家庭美德、家庭责任感的高度;执教“合理利用资源”可以拔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高度;执教“追求公平”可以拔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适当地提升教学的高度, 能使学生跳出教学内容, 将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 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具有世界眼光的合格公民。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8
关键词:初中综合文科,“生态作业”,辅助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将教学定位在人的发展上, 强调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推动学生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变化。评价的功能向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转变: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划分档次和指出其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他们明确现有能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评价的主体正走向多元化:评价的革新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 方式之一是评价过程中的沟通和协商, 让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 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 “生态作业”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和共同发展。以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作业完成的方式
1. 个人作业与集体作业相结合
思品课要教会学生学会合作, 建立和谐关系, 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为了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增强合作能力, 教师将个人作业与集体作业相结合。八年级下册内容是法律知识,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学习兴趣, 严肃法律观念, 设计了“模拟法庭”作业。
“模拟法庭”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个人按照自选的角色, 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 最后小组合作模拟完成法院的庭审过程。
通过亲身参与, 将所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综合运用。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 模拟案件的处理, 解释法律规定, 掌握案情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准备过程中有每个学生自己的任务, 也有小组的合作交流。
对学生进行模拟审判训练, 在具备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实务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学会了协作配合, 多交流、多协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 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相结合
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不仅仅在课堂上, 更不能是一节课能完成的。设计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作业, 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影响学生。为了让课堂知识延续, 为了学以导行, 针对八年级上册的思想品德课程, 以与人交往为主题, 设计了作业“足迹”, 在老师的指导下, 根据学习需要和学生情感需要, 由点滴作业积累, 定期整理, 共同完成“足迹”这本成长记录册。
例如: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内容为与父母交往, 与师友交往, 与社会交往, 提高交往能力。以第一单元与父母交往为例, 老师根据学习需要分多次设计了如下短期作业: (1) 带一张全家福, 向同学介绍你的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 (2) 写张卡片, 记录你感受到家庭最温馨的画面或场景。 (3) 完成表格, 了解爸爸妈妈的生日、个性、喜好等。 (4) 写给爸爸 (妈妈) 的信, 抒发自己对父母的爱与期望。 (5) 画一幅理想中的家庭场景的画。 (6) 讲述与父母有意见分歧的事及你自己的解决方法。
这些作业分布在每节课前, 老师以此为上课素材。学习完成一个, 组织同学们把这些照片、卡片、漫画、信件等小作业粘贴成册, 完成了“足迹——我爱我家”部分。每个单元这样整理一次, 一学期便完成了“足迹”——我的成长记录册。
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成长记录册, 点滴的记录, 有利于学生不断积累情感, 当学生翻阅自己亲手制作的记录册时, 会体会到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感受家的温暖, 当把处理同学与父母关系的方法付诸行动时, 同学们感受到了快乐。
3. 必选作业与自选作业相结合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 注重教育的过程, 更注重学生的体会与感受。作业呈现形式必选和自选相结合, 重要内容为必选, 培养能力的内容为自选。
例如:如何针对不同层次、个体差异显著的学生, 自主习得、主动内化所学知识,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在
七、八年级思想品德学科, 尝试了期末评价的改革。用超市菜单的形式, 列出了一学期所学的内容。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评价自选超市
菜单一:自制小报 (必做)
要求:图文并茂, 内容贴合主题, 要结合课本相关知识点。要求自创, 8K纸打印和手绘均可。版面色彩鲜明、设计美观。
菜单二:自绘漫画
要求:内容贴合主题, 要结合课本相关知识点, 寓意深刻, 配创作说明 (字数200以上) 。自创手绘。
菜单三:策划活动
要求:内容贴合主题, 可实施性强。具有教育意义。A4纸打印稿, 正文宋体五号。
菜单四:撰写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 要结合课本相关知识点。论证有理有据, 并有自己的观点。800字以上。
4. 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
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将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1:八年级学生, 好奇心重;有自己的看法、主张, 并希望得到认可。为培养其对事物的认知、评析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开设了“时政小讲堂”。
演讲要求: (1) 内容为近一个月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2) 要求事件表述翔实, 六要素齐全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 字数400以内。 (3) 有自己独到的评价, 要求原创, 字数400以内。 (4) 语言流畅、语音抑扬顿挫, 有感染力, 可互动。 (5) 演讲稿要提前一周上交给老师指导。
学生自选时政内容整理后加入一定的评价, 谈一谈个人的思考, 由摘抄进入札记的境界, 即不仅“摘”, 而且“思”。这样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评判的能力和演说能力。
5. 文字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
我们提倡“小课堂、大社会”, 在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 启发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在实践基础上, 整理成文, 内化知识, 进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例2:2012年暑假, 学生调查电影票的处理方式。老师指导学生调查了各大影院一年售出的电影票数量。从浙江时代院线的网站中了解到仅2月20日~2月26日一周, 仅是十部热门影片, 浙江时代院线旗下的电影院共放映6070场, 售出电影票286800张。从这个数据来看, 每年因电影票而浪费纸张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通过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 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1) 电影票要做得尽量小而薄, 节省材料。 (2) 电影票循环使用, 组织回收, 二次利用。 (3) 仿照地铁票, 重复使用。 (4) 使用电子电影票, 用市民卡来购买。
这次的调查让学生们有了很深的感触:低碳生活, 应从我做起, 从小处做起!
三作业评价的策略
在作业改革中, 思想品德社会教师必须扮演好“评价者”这一角色, 建立起一套及时、多元、赏识的评价机制, 以完成过程中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评价的切入点, 对每一份思想品德社会学科实践作业进行反馈评价。
1.激励具体化, 引领学生进步
由于思想品德社会学科不计入中考分数。思想品德社会学科的作业改革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及时反馈评价外, 思想品德社会教师还应努力为学生搭建体验成功的平台。但是和音体美劳等学科相比, 思想品德社会学科学生比赛较少, 学生对外展示的舞台也就相应不足。因此, 在作业改革中, 思想品德社会教师应积极开发团委、大队部的各项比赛资源, 推荐优秀学生作品参与比赛, 为学生搭建各种体验成功的平台, 将激励具体化, 从而引领学生进步。有效整合团队和其他学科的资源, 为学生搭建了大量的才华展示平台, 使得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增长。
2.方式多样化, 过程结果兼顾
从成人的眼光来看, 初中生的作品一定充满了稚嫩。因此在对中学生实践类作业进行评价时, 不要指望他们的作品能创造多大的社会价值。而更应该注重过程, 让学生能通过这个活动, 学会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理念。因此, 在评价机制中, 教师应该侧重学生的过程评价。以社会调查报告为例, 主要应注重学生的选题评价、方法评价和成果评价。
3.主体多元化, 突出参与意识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形成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除了比赛平台之外, 我们应以课堂为阵地, 以交流会等为载体进行多元评价, 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重点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程度, 尤其是在合作作业中, 要特别关注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度。如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世博会, 世博前夕布置了一项“世博活动策划”作业,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策划一个世博活动。最后在展示评价里, 设计了一个环节。评委现场就策划内容提问小组任意一位成员, 这就保证每一位同学必须全程参与、了解策划的整个过程。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以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问题与启示
在探索“轻负高质”的路上, 我们按照多元智能理论,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设计“生态作业”, 引导、指导、辅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通过活动、阅读、摘抄、演讲等方式进行从“传统型作业”向“生态作业”的转化。在老师们设计的个性化作业中, 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学情, 努力指导学生完成“生态作业”。在此过程中, 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关注每位学生的能力差异, 因材施教, 发挥学生特长。同时做到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和生活实际设计作业, 不让“生态作业”流于形式。教师设计“生态作业”, 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赋予了学生高品质的学习生活, 促进了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学文、黄忠杰、骆中成等.“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2]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吴志宏、郅庭瑾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4]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9
一、课程“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学科育人价值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道德和法律、健康心理、国情国策等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这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建设者与接班人必备的基本知识。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体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与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必备的方法与能力。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培育自尊自信、坚强乐观的健康心理;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操,弘扬民族精神,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所必备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
同时,“知识与技能”维度的“公民道德法律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内容,既涵盖了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品质等中学德育的内容要求,又接轨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公共理论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学德育课程与大学德育课程的整体衔接。“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的习得,使之与“观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参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联系起来,说明学科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现实问题的辩证思考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在理性的思考中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树立“理想信念”,培育“公民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兼顾了课程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上海“两纲”教育关于国家观念、公民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综上所述,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就是中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由浅入深地获得社会基本道德法律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逐步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领会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树立理想信念,培育公民意识,形成健全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公民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推动课堂教学改进,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1. 合理制订目标,突出育人要求
教师制订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应树立严格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意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进行总体设计,突出育人价值要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凸显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要着重培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能力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要着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认真研读教材,挖掘育人内容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载体。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和领会教材中关于上海二期课改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精神在教材中的体现,尤其要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两纲”教育等重要文件精神在教材中的体现,重视研究教材每个栏目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用好这些教材,实现育人价值的目标。例如,进行《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教材阐述的重点——公平和效率的辩证关系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全面思考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理解其辩证关系,结合我国的相关政策变化,联系生产力发展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客观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3. 深入分析学情,加强育人针对性
教师开展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直面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了解各种观点背后的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努力践行,使学生真切体验到学科知识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展现学科的理论魅力。例如,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要正视学生的模糊认识,不回避人大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制度性质、制度设计等方面,深刻认识人大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了解人大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分析制度执行中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人大制度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 开展实践探究,践行育人价值
公民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必须通过学生的行动表现才能固化,而社会实践是实现学生由“知”到“行”转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主体过程。教师要重视教材中“实践与探究”单元的活动落实,精心设计和实施活动方案,还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中获得多种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例如,结合《商业银行》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周边的银行业务,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了解商业银行的作用,培养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
5. 重视时政教育,拓展育人内容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社会、获得社会体验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知识,观察和分析时事政治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教师还应结合时政教育,组织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拓展育人内容。例如,结合《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生动具体的内容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实现“中国梦”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意义。
6. 实施多元评价,激发育人动力
教师要推进实施主体多元、方式多样、指标综合、具有过程性且激励性的学习评价。评价重点要从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扩展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品质、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表现等领域,既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要尝试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的指标进行追踪,把握学生发展的完整过程;学习评价要凸显学科特色,把对时政教育的考核、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等,列为本学科的重要评价内容,使评价成为促进育人价值有效落实的重要动力。例如,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真实地记录学生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性表现,将认知考查和行为表现有机结合,如实地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状况。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10
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育方式, 班级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 成长的园地, 其教育的好坏, 事关学生的健康发展, 事关学校的发展和形象。 现在普遍感叹学生难“管”, 班主任难做, 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教育的专门学科, 理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德育优势, 强化德育功能, 促进班级管理, 发挥更大作用。 从多年的探索中,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自我完善, 提升形象, 引导德育教育, 做班级管理的榜样
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 ”教师的道德引导力量是任何教材、任何制度都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 “教师无小事, 处处显修养”,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 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要有良好的个人形象意识, 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从而展现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最佳的行为表现。 以强大的正能量, 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以德育人, 以德树威, 要做学生榜样, 感染学生, “润物无声”, 促进班级管理。
二、依托教材编排体系, 做班级管理的服务者、引导者
思想品德教材从心理、品德、交往等各方面展开, 这本身就是班级管理的教科书。 丰富的教材内容, 例如:如何对待挫折, 如何承担班级责任, 如何与教师同学交往, 如何在班级中竞争与合作等就是加强班级管理, 共创优秀班集体的直接教材。 更为有利的是, 思想品德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针对每学期的时间变化来编排, 如七年级上学期开始围绕走近新同学, 认识新教师, 创建新集体来展开, 九年级下学期最后以树立正确成才观, 克服考试焦虑等来编排, 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有节奏的管理安排表。 思想品德教师可依托教学计划, 结合学生、班级实际有效开展。 增强团队意识, 积极承担责任, 从而促进班级管理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三、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做班级管理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
首先, 深入学生、班级, 研究学生、班级情况
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有敏锐眼光, 深入学生、班级调查研究, 善于发现学生、班级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动向, 一般来说, 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有共性, 有一定的普遍性, 如初中生的早恋、考试焦虑、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问题等, 对于共性的问题, 大多可以依托教材的相关内容安排集中解决, 只有密切关注, 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才能“润物细无声”, 很自然地解决学生和班级存在的问题。
其次, 加强与各科教师的沟通, 全面了解形成合力。
思想品德教学要义不容辞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所有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 思想品德教师应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 学生的问题、班级的问题, 只有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更准确地把握情况, 才能形成合力, 才能齐心协力予以追踪、观察、督促、教育。
四、开展活动, 有针对性地促进班级管理
现在学生彰显个性, 乐于参与, 期待他人认同, 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活动多, 特别是专门的活动实践课,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更多的“活动”, 在动态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进行自我教育, 使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是种有意义的活动, 唤起学生对班级问题的关注, 对自我发展的关注, 解决一些个性和共性的问题, 在活动中密切了同学师生关系, 增强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等, 会收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开始“同学自由论坛”, 搭建加强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的专有平台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用性, 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对当前班级存在的共性或典型个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活学活用, 特别是对少数思想品德学科优秀、在常规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吃不饱”的学生, 或对班级的管理、学生的思想情况特别热心的同学, 让其对某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探索研究, 然后在每堂思想品德课之初三分钟或一段时间单列一堂课, 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自由论坛”向全班发布自己的观点或发出倡议。 这样一来, 对于“自由论坛”演讲者来说, 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 因为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演讲, 是一种难得的荣誉, 同时也加深了认识, 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对于全班来说促进了同学间的沟通交流, 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共鸣, 更易接受, 形成多方面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总之, 充分挖掘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资源, 针对学生和班级管理实际情况, 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为阵地, 多措并举, 加强思想品德课更实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 就一定能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德育优势, 促进班级管理, 同时也促进思想品德教学, 取得多方面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当今社会,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 班级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教育的专门学科, 理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德育优势, 强化德育功能, 促进班级管理, 发挥更大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初中思想品德;兴趣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当今的教育中,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各科的教学中,我们都在不断探讨媒体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高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媒体技术,思想品德教师们也看到了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加有趣,有用的契机。
总结我从教几年来在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心得,简单谈几点我的粗浅看法:
一、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媒体技术是图像、声音、视频的综合,它能够融合更多的时代气息,将课堂中枯燥、乏味、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通过声光电技术转变为学生看得到、听得到的实际内容,把似乎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条条框框变成真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活生生的例子,和学生切身生活相关了,学生自然就会兴趣盎然。
2.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虽然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相对来讲版本仍旧比较低,教材中的许多材料时代性比较低,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节奏,加之课本容量有限,许多内容的呈现仍只能以简单的理论描述为主,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现代的信息技术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式的综合处理以后,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密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新的知识信息。
二、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一般来讲,一堂合格的课一般包含构建动场(课堂导入)—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综合建模这样四个基本的程序。
1.构建动场,音视频先行
构建动场(课堂导入)是否精彩,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和气氛。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通过声、光、图等,把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变成直观形象的视听语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其情感和兴趣。相对来讲,图片对学生的刺激相对视频与音频要小一些,在导入环节,应更倾向于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使学生能够较快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2.创设活动,学习探究
思想品德课堂主要采用的活动是情境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建构一个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平台,让学生在共同的交流、探究中,生成知识,掌握知识。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是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比较常用的媒体手段有视频材料补充、案例材料探讨、图片材料设问等方法。
视频材料由于兼具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度都比较高,一般应用于知识点比较抽象或复杂的情况下,通过具体的视频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辅助学生的理解。视频材料的来源比较广泛,可以是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广告、动画片,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自己录制的视频材料,课上效果证明,如果把有些文字材料用学生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兴趣会
一下子火爆起来,形成一个课堂的小高潮,并且录制的小视频可以仔细的修改完善,并且在不同的班级使用,有时会比课堂表演效果更好。
案例材料探讨主要是呈现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辅助的声音材料,帮助学生呈现案例,减少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时间,这一部分的媒体使用主要是为了方便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将材料集中在课件中展现,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一些,比课本知识的阅读学生兴趣要高。
3.综合建模,互动摸底
综合建模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回顾收获,同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梳理知识点可以在学生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框架、知识树,辅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检测环节,我们可以采用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选择器,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利于对学生的分层辅导。
三、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有目共睹,模式不再单调,案例不乏精彩,但有时效果却不明显,课堂教学效率事与愿违,甚至起到了负面作用,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在使用媒体技术时的不当造成的:
1.为了课件而课件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提倡使用课件,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甚至有的学校规定每节课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于是有些教师就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了,不研究课程标准,不研究教材,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随便找到一个现成的课件,上课就开始使用了。殊不知,这样的课件应用,可能并不适合你的学生。
2.文字的简单媒体化
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有效地设计,只是把课本上、课堂上的相应文字材料搬到了屏幕上,把需要板书的内容搬到了屏幕上,或者简单加几张图片美化一下,就成了上课的多媒体课件了,这种形式的多媒体应用往往会使学生兴趣下降,降低学科学习效率。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現在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要积极在平时教学中实践,努力锤炼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自己媒体技术能力,不断学习,争取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全的信息,给学生一个更为宽泛的空间,让学生能自由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参考文献:
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7.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之我见 篇12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该学科教学的前提条件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有的学生认为, 学习思想品德课用途不大, 在小学阶段, 学校也没有纳入考试范围, 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兴趣不浓厚。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首先使学生知道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在教学时尤其要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 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新奇感和期待渴望心理, 心中的疑问颇多。如:这门课究竟是一门什么课程?我们学习它有什么用呢?趣味性怎样?能使我喜欢它吗?这个老师讲得怎样?它的语言、动作、表情、知识能吸引我吗?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的老师。”首先, 要想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这门学科, 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上课必须要有激情, 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亲和力强, 善于鼓励学生, 欣赏学生, 知识面广, 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后, 老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 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上来。其次, 在教学中, 要做到“先易后难”, 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 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通过扮演文中角色, 内化学生的行为
近年来, 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 唤起责任感。例如教学《怎样交朋友》一课时, 丁丁在和孩子们相处时有些好的行为, 也有些不当的举动, 教学时就可以让一个学生模仿“丁丁”, 其他小朋友扮演“丁丁”的同学, 通过“丁丁”的些许行为让孩子们说说, 让学生演了后评, 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 认识到想要和其他同学成为好朋友应该怎么做,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就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三、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 做到“知”、“行”统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 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 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 从而“知”、“行”统一。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 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 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抓住各种教育时机, 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 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知行统一, 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 忽略了对非智力方面的发展, 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 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 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 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 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 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 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 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 体验劳动的过程, 感受劳动的艰辛, 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 思想品德的教学, 既是一种享受, 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而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提供了新视野, 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 我们应勇于探索, 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全面发展, 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 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实践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推荐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09-23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07-06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07-1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05-13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06-13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06-1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艺术07-30
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08-21
初中思想品德课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