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2024-11-08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共12篇)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1

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的人物、故事, 都牵涉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比如爱国主义精神、仁、智、礼、仪、信等。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 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与综合能力培养是放在教育工作第一位的。因此, 将德育与初中历史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比较详细的论述。

一、历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 做学生们道德的榜样

历史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增强自身的说服力才能使学生们对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更加的感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高度。提高历史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措施有:首先, 教师应该定期接受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内部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工作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工作综合能力。其次, 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地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 感悟历史人物的博大情怀和高尚情操, 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最后, 历史教师应该定期对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 使自己处于一个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的状态,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

二、在历史教育中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 有许多思想道德高尚的人物值得我们去称赞、歌颂和学习, 然而如果只是让学生们从文字上去感觉, 那么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比较微弱的,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通过历史故事以及自身的演讲, 将这种感情渲染出来, 提高这种道德情感的感染力。比如, 在讲到汉文帝的“文景之治”时, 我们可以引入汉文帝至孝的故事。“汉文帝刘恒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大孝子, 在其二十四岁的那一年, 他的母亲得了一种病, 因为不能服食药物, 所以这病好得非常慢。汉文帝看着自己日渐消瘦的母亲, 常常泪如雨下, 并且日夜守候在母亲的身边, 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消瘦了不少。”在这个故事讲完以后, 我们可以问同学们:“你们有谁对自己的父母做过类似的事情?”从而引发学生们深思, 以提高他们对“孝道”的认识。

三、历史教育中加强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1) 根据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 培养学生们的道德知识。借助历史上许多优秀人物的道德形象, 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他们的道德行为, 使学生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规范, 从而拥有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心理标准。初中历史知识中优秀人物们所涉及的道德形象是多种多样的, 忧国忧民、以身殉国的屈原, 天下为公、舍生取义的商鞅等。这些道德形象对于学生们道德知识的培养和道德标准的规范化、具体化、生活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利用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 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观念的重要过程, 再多的道德知识培养, 如果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内心的感触, 也对学生们道德观念的生成起不到丝毫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 通过情境教学或者是多媒体教学, 增加对学生们的情感教育, 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道德知识, 形成道德情感。

(3)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名言名句, 这些语言文字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历史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怀和伟大情操, 同时也带有比较浓郁的情感色彩。比如, 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这些名人名言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也是非常有效的。

四、历史教育中注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历史道德知识和历史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源自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的解读, 这与现在的道德实践是有着一定距离的, 毕竟两者之间拥有不一样的政治、社会背景。这就要求我们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入手, 具体做法是:首先, 训练学生对道德情境的分析, 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其次, 明确指出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道德动机。最后, 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让他们从小事做起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关于德育与初中历史教育的有效结合, 我们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具体的措施和策略还需要我们根据历史教学的环境、学生们的道德基础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来客观地制定。在此, 也希望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参与到这种课题的研究中来, 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敏丽.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生之友:初中版 (下) , 2012 (2) .

[2]杨林.关于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1) .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2

3.2家长需要重视学生道德教育:言传声教对于学生品行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倘若只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熏陶。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在农村地区家长要首先能够去重视孩子的教育,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综上所述,对农村初中生道德教育是来自多方面的。对初中生的教育不仅仅来自学校或者来自家庭。对学生道德教育需要社会各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人们共同关心。农村地区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其传统的道德仍然具有很强的约束力量,我们需要在中学生中弘扬其中优秀的道德品质,摒除糟粕文化。加强对农村初中生道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邱彬江.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的实效性.《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4期.

[2]张克维.浅析农村初中德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精神.《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1期.

[3]黄永红.关于农村初中德育渗透性特征和实现途径的探讨.《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4期.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3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观;是非观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道德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就是学习的主导者,也就是学习的主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道德教育,由于目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严重不足,导致在初中道德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也就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品德教师对道德教育认识不全面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并不是外界直接刺激来获得的,很多情况都是在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沟通下共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品德课堂中道德教学老师需要通过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但是由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很多都没有全面认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学中也就没有重视,没有健全的道德知识体系,对道德的概念也十分模糊。由于教师在对道德知识方面的模糊也就导致道德教育的困难增加,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2.思想品德道德教育观念不健全

教师对初中教学很多都是本着升学教育和素质教育,很多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也就导致在对思想品德道德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的观念都没有发展健全,对于老师教学也就没有更好地发挥实效。随着现代知识的快速发展,老师的思想也要不断转变,跟上时代的进步,不断增加新思想,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思想品德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很多时候会感觉学习的无聊,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再加上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追求的就是升学率,大多数都是要求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进行牢记,应付考试,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合理安排,不会特意地安排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的方法

1.提高教师整体的道德教育水平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引进专业的道德教育教师,聘请道德教育的专员人员,通过道德专业教育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的道德教育水平,未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道德教育提供專业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学者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单一的教学方法,都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没有更深地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枯燥,对于思想品德教学在道德教学中要提高创新理念。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影响其行为举止的重要因素,而一个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育方式、理念、策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老师要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服从,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新知识与能力进行获取。

2.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初中生道德观念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形成道德意识的时候需要从抽象的法律现象逐步形成法律概念,通过长期的培养最终形成道德习惯。在对这些抽象的知识的学习中也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充分做准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十分重要,由于思想品德课具有特殊性,没有语文课那么多优美的诗句,也没有历史课那么多典型的实例和传说,也更没有地理课那么丰富的图片和各地趣事。所以,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提高兴趣也就需要老师能够精心地准备课堂,然而在对思想品德道德教育中,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地理解道德教学的概念,要充分地把握时间和课堂有效性的相结合。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初中生道德观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这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充分地利用课堂和媒体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的认识,分清是非帮助学生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道德教学很重要,所以我们在实际教育的时候,我们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升道德意识,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4

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要求我们应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初中英语和其他学科一样,肩负着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任务。

2. 实施英语新课程目标要求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1. 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语言是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语言、社会和人的产生看,三者互为条件,同时产生。只有人才有语言,也只有人才能组成社会,人在这里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语言依附于社会,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只有出现人类社会,才产生语言。其次,社会也离不开语言。人类社会出现的时候,就以语言作为它存在的条件。社会的共同活动要靠语言来协调,社会的生产要靠语言来组织,社会的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社会的历史要靠语言来记载。社会的一切都离不开语言。

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在教育语言中可以渗透各种各样的教育,其中包括了我们提倡的思想道德教育。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仅具有文学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也具有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特征,因此,我们不仅要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也要使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激发起他们积极的思想感情。

2. 英语新课程创设了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条件。

根据初中英语新教材建设的基本构成,英语教学中可渗透的德育内容可以作如下的概括,以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教材为例:(1)对学生进行包括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及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如Unit7“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Unit9“When was it invented”.(2)对学生进行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高到对社会责任感认识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如Unit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Unit4“What would you do”, Unit8“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 U-nit15“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3)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的集体主义教育。如Unit 4“What would you do”.(4)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尊老爱幼、团结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如Unit5“It must belong to Carla”, Unit11“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Unit12“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Unit10“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5)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高尚的爱好和情操修养。如Unit2“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Unit3“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Unit 6“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Unit14“Have you packed yet”.

其实在这些教材的德育教育目标可以是交叉进行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把教书育人的思想真正落实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总结:思想道德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德育渗透的旧观念,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把强调“教书育人”的思想真正落实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育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从而呼吁大家一起来改变目前初中英语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篇5

杨祖苹

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中,德育教育又占首要地位,有人这样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说:“一个品德不合格的人才就是一个危险品。”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抓好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都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占了极大的比例。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只能满足他们经济上的要求,无法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需要,不能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导致他们性格、行为、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偏差。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担负起更重要的德育教育责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既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要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以及个性的培养。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一的时候,便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让他们明白锻炼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需要,而且是对社会对民族的一种责任,培养学生为祖国而自觉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为祖国的进步、兴旺和发达而学习的观念,并对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教育还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由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现象较为普遍,他们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性格固执,感情脆弱,意志薄弱,怕吃苦,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行为语言有偏执。因此在教育中1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以及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在活动中表现出这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并把这种优良作风延续到生活中去。例如:2011级学生张军,性格倔强,个性较强经常与学生发生摩擦,甚至打架。由于家住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不知怎样正确管教子女,有时候还为子女护短。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感到棘手,认为此学生不太好管。我也通过教学,了解到他非常喜欢篮球运动,其他同学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于是我就利用这一点对他进行教育。让他知道篮球运动时一个集体合作才能取得胜利的运动,一个人独干是不行的。让他明白同学们不愿意和他一起玩的原因是他性格比较暴躁,个性太强,让他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通过交流,他慢慢发生了改变,学会了怎样与他们和谐相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课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识也就有很大的差异。我就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他们不论自己现在成绩是好事坏,也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现在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发展自己的特长,将来才能选择好自己的认识道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总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

总之,做好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改变学生的前途,让每一2

刍议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优化策略 篇6

一、创新导课方式,活跃初中学生的思维

导入新课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当前一些初中政治老师在教学时,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千篇一律地采用传统的开门见山的导课方式,久而久之,难免让很多学生都失去了新鲜感,甚至产生了厌烦的情绪,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造成了初中政治课堂如死水一般,学生对于老师的问题无法积极地思考和配合,也有一些学生因此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了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老师在导课方面进行改进,课前认真地准备,创新导课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导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课前精心的准备了一个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对于好奇心的理解。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重,一下子就被魔术吸引了,在事后的讨论发言中也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很快进入了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投入到了新课程的学习当中。这种新颖的导课方式,可以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于老师的创新能力也提出更高的挑战。

二、摒弃传统方法,运用崭新的学习方式

思想品德课是对初中生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还有一些老师习惯了唱独角戏,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仍然较多地采用口头说教的方式,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口头说教的方式,无法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不愿意再听老师讲课。在学生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非常低,必然导致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也达到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产生反作用。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积极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地尝试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些学习方式,灵活地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教师让学生自主的阅读教材上的许衡和沈强的故事,思考课后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老师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交流看法,进行思维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通过灵活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科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革新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科学的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对于课程的教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最终会反映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上,原来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测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很明显存在着不足,无法真正客观地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革新,除了考试这种评价方法之外,老师还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以及对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采用诊断性的评价方式,多用鼓励的语言,对于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在这种反复的良好行为中形成了优秀的习惯和思想观念,真正达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要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广大一线老师不断创新,及时反思,积极尝试各种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自我的全面提升。

初中生思想教育之心得 篇7

一、要把促进学生自省当作个别谈话的重要目标

管理的要义不是堵而是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奥妙和高明, 恰恰在于教会人自我惩罚。”学生的管理也不能简单地用制度管卡压, 用教师的权威去强迫。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 在简单的训斥一顿后, 很多学生都是当面承认错误, 当面作出保证, 但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便又出现反复。原因是学生对这种教育的方式已经习以为常, 已经出现了免疫, 尤其是中学生更是如此, 学生从心里去抵制这种说教, 但碍与教师的权威, 不得不去应付教师。此时教师的方法不触动学生的心灵, 则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受到教育。要想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 必先促进其思想的改变。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学生在思想进步中的主观能动性, 促其自省永远比外在的约束更有效更重要。

二、要用包容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可以说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中进步, 也可以说是在改正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中进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 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 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 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所以说, 成绩和错误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 都是教育学生的过程和契机。尤其是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人的成长必经之路, 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而且错误所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的影响, 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 意味着学生又向正确和成功走近了一步。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 都会让学生有新的成长。有时不让学生犯错误或不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就等于让学生失去了进步的阶梯, 封堵了学生成长的道路。教师对学生的包容, 可以让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教师对学生的包容, 也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的开拓;教师的包容可以创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某位教育家所说:“教育需要等待。”既然需要等待, 我们就要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切也唯有包容使然。

三、要有具体的方法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

德育不仅是让学生明确是非, 认识到错误,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后知道如何去改正错误,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德育。而作为涉世不深的学生, 生活经验欠缺, 犯了错误后虽然能认识到错误, 但是很多时候不知如何去改正, 或明知怎样去做, 却无法坚持。这时, 学生需要的也许不是批评, 而是帮助。这时, 如果教师能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 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树立起改正错误的信心, 相信学生一定会真心实意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错误的修正中得以不断的提高。

四、要用阳光的心态促进学生心态的阳光

有了太阳的阳光, 地球则生机盎然;有了父母的阳光, 孩子则快乐生活;有了教师的阳光, 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爱心的照耀和真情的温暖。以爱才能育爱, 以情才能动情。用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态度面对学生, 只会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片面和极端。只有教师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学生, 不断为学生输入正能量, 才能尽可能避免学生阴暗心理的形成, 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美好, 人性的光辉。阳光的教师也必能催生学生阳光的心态, 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

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 尤其是思想的发展更为复杂, 我们不能仅仅用程式化的管理, 公式化的制度去管理约束学生, 不能仅仅用群体化的教育解决个体化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单独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对学生做单独的思想工作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学生单独的思想教育, 也因教师的不同而方法各异, 但真要使谈话有效, 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即谈话要促进学生自省, 要用包容的心态促进学生成长, 用具体的方法指导学生改造错误, 促进学生阳光心态的生成。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 行为的转变。

浅谈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8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强, 学历仍然是社会分流的重要指标。为了挤过中考、高考的独木桥, 学校保持一贯“应试教育”的理念, 为了让学生将来在社会竞争大潮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追求分数成了家长和学校的主要目标, 老师和家长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也是唯一的, 那就是分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家长的过分宠爱导致了学生“个人主义”风盛行, 只顾一味追求自己的利益, 很少顾及自己对他人, 集体和社会应有责任。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造成初中学生道德行为上的失范。从不同的地区和不学校来看, 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优化策略

(一) 教材编制方面

在经过了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也经历了相应的革新, 更加适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贴合生活实际, 更利于教师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传递给学生, 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 学校方面

学校提供的环境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学校领导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的“育人”功能, 将课程内容与校园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置身其中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品德的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提倡学生的主人地位,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和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认识上重视思想品德课, 摒弃“不得已而学之”的想法, 转变为“乐意而学之”。

一些教师想要创新教学手段, 将新鲜教具引入课堂, 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却苦于缺少经费和组织人手。学校应专设一定金额的款项用以支持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 鼓励教师教学的多样性及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资金充足的情况下, 建设几间多媒体教室或主题性教师, 为学生切实感悟教材中的道德模范的实例提供演练场地。

(三) 教师方面

教师的责任感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负责, 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受益的不是学生, 而是教师本身为自身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是对学生负责。一个充满责任感的教师会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成长和终身发展的保障。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 在心理学的一些调查研究中, 学者们发现如果中国人的经济和生活作风方面出现了问题, 不论他工作多么勤奋努力, 人们对他的评价会一落千丈。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 会不自觉模仿教师的言行, 身为教师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课堂互动,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在互动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风格包括个体的学习风格和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格, 两种学习风格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备课中的“备教材”环节不容忽视, “备教材”也不能仅着眼于将要进行的某一节新课内容, 而应该立足于课本全部内容、章节间的联系及课时之间的关系。

(四) 学生方面

1. 学生具有与教师互动的需要

科学研究显示, 中学阶段是学生兴趣、理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也是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 他们的情感日趋复杂且丰富, 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初中学生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要后, 开始渴求归属和爱, 而他们最重视的莫过于教师给予的爱, 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注意力集中与否等种种互动方式会使学生相信教师是热切地注视着自己的, 会更加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2. 学生应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据笔者的观察和总结, 性格外向的学生更乐于和教师进行互动, 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更深。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能使教师更加了解整个班级对某知识点的这那个我程度, 从而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学生的反馈能促使教师改善教学手段及与学生沟通的方式, 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结束语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9

一、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

1. 从初中生本身来看。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时期, 这是一个由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国外的心理学家称此时期为“危机期”。这一时期,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性、批判性都有所发展, 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 喜欢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但是, 他们不善于在变化的情况下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 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果引导教育不好, 他们便容易误入歧途, 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恶果。因此, 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 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从初中生生活环境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与深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越来越高。然而, 也难免“混进”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健康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在经济改革大潮中, 金钱波冲击着每个家庭, 重实惠自私的多了, 讲奉献助人的少了。加上对于书报杂志、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事件, 初中生耳闻目睹, 深受其害。难怪有人说,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5-2=0, 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初中生生活的环境对他们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3. 从教育评价机制看。

尽管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但教育评价机制似乎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许多地方, 评价一个学校是看升学率, 评价一个教师是看教学质量。甚至, 有的学校领导把教师的学科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 而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当作软任务, 或者是可有可无的, 从而导致少数教师只顾教书, 不愿育人。将“五爱”教育、道德情操、理想前途统统抛在脑后, 导致初中生整体思想品德素质低劣。

4. 从历史使命看。

现在的初中生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一个继往开来、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信息化的新世纪, 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高新科学技术而已, 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准、高雅的思想境界、远大的社会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并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而像马加爵、刘海洋之类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新科学技术, 思想品德低劣同样会被社会所抛弃。

二、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 课堂教学, 晓之以理。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基本形式, 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三进”, 即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在思品课教学中, 要注意理论性同实践性、趣味性、接受性相结合。要让学生从小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 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和学生讲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 问旧社会人们为什么会受剥削、受压迫?今天人们为什么能够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美满富裕的生活?是谁领导人们翻身得解放的?通过新旧社会对比, 学生们领悟道: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教师在备课中, 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 寻找结合点,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得到发展。

2. 转化思想, 动之以情。

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 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朋友式的新型关系。“亲其师, 信其道”, 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究以爱换爱。教育本来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 而沟通这个过程的就是爱, 因呆板的面孔、冷漠的说教不容易使人动情。如我教初二年级思想品德课时, 我班有一个学生有一段时间上课不听、课后作业不做, 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批评他时, 他竟然理直气壮地对我说:“上课不听、作业不做这是我的自由, 你管不着。”面对他的无理, 我没有责怪他, 更没有惩罚他, 而是冷处理。事后由家访得知, 因该生家庭经济困难, 父母准备让他辍学, 导致他情绪不稳定。在了解实情后, 我不仅说服了他的父母继续让他上学, 而且为他买了课外作业本和相关的教辅资料, 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他补课, 在我的感化下, 这名学生后来学习非常刻苦, 初三毕业时, 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这说明只要注重感情投入, 抓住切入点, 就会产生良好效应。

3. 言传身教, 导之以行。

才高为师, 德高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好的教材。初中学生思想单纯, 模仿能力好, 富有上进心, 易于接受良好的引导。因此, 教师平时要严于律己, 认真学习, 转变教育观念, 适应新课标, 勤奋工作, 爱岗敬业, 以一个完美无瑕的辛勤园丁出没在学生中, 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

4. 耐心细致, 持之以恒。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决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宗旨, 针对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复杂性、必要性和长期性, 结合实际, 启发诱导, 耐心细致, 持之以恒。

5. 正面教育, 三管齐下。

初中生已经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教师要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等进行启发、引导, 以鼓励为主, 多表扬, 多正面引导, 例如,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给学生介绍历史上的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 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当我们发现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当学生犯错误时要采取说服法, 严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当然, 由于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我们的社会已处于信息化时代, 学校已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唯一场所, 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在拓宽, 广播、影视、网络等多媒体信息随时都在影响着学生。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 及时沟通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 及时反馈信息。家长要处处起模范作用, 引导子女做一名正直、诚信、自强、自律的好孩子。社会要依靠政府行为, 净化社会环境, 让初中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总之, 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融为一体, 三管齐下, 形成合力, 才能有效地做好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10

一、农村进城初中生思想品德教 育面临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大多数的农村进城就读的初中生由于受到农村的社会环境, 教育条件, 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与县城学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一是由于家庭生活的重压, 学业的负担与挫折, 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困惑与迷茫之中。久而久之, 他们的心理行为就发生缺陷和偏差, 存在自卑、暴躁、冷淡和较强的自我封闭和戒备心理, 与县城学生隔膜、敌视、无归属感和融合度, 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二是个别农村进城就读初中生进城后, 对新鲜事物无所适从, 看到县城的同学零花钱充裕, 吃得好, 穿得好, 玩得好, 不仅很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而且使他们产生盲目攀比心理, 对生活与学习丧失信心, 悲观失望。三是极个别由于家庭疏于管教的问题学生, 经不起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与诱惑, 出现小偷小摸, 打架斗殴, 寻衅滋事等不良行为, 有的甚至受到社会黄赌毒产品的侵蚀。

针对上述农村进城就读初中生存在的思想品德上的问题, 如果学校教育不到位, 家庭教育缺位, 社会教育空位, 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亟需合力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以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三结合教育网格, 齐抓共管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农村进城就读初中生思想品 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是家庭教育环境较差, 学习条件缺失。大部分的农村进城家庭, 父母都没有固定的工作, 生活相对不稳定, 家庭收入水平低。家长给学生购买的书籍、资料较少, 缺乏必要的学习设备, 获取的学习信息量小, 又不具备县城学生休闲娱乐的条件。

二是家长文化素质偏低, 家教辅导能力不足。由于这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 在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上就难免有失理性和科学。但他们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跳农门”的思想意识并不亚于县城家长, 一旦子女学业成绩低下或出现有违校规的过错, 多数家长都采取简单粗暴的专制型“棍棒教育”, 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三是家庭教育观念滞后, 教育内容与方法单调。大多数农村家庭只注重子女的学业成绩, 能否升高中, 考上理想大学, 最后出人头地, 而忽视对子女思想品德, 行为习惯, 生活态度, 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 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

四是家庭教育时间不足, 沟通关爱欠缺。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早出晚归, 忙碌奔波, 根本挤不出时间关照孩子, 在外地打工的家长, 把子女托付给老人或亲属照料, 照顾孩子更无从谈起。长此以往, 子女由于缺乏与家长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沟通, 关系自然疏离, 难以融洽。

五是家长与学校联系少, 家庭教育自我封闭。大部分农村家长以为把子女交到县城资源好的学校就等于放到了保险箱, 万事大吉, 培养教育是学校老师的责任, 与家庭教育无关了, 很少到学校与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联系沟通, 对其子女的在校表现和学业成绩情况自然缺乏了解, 家庭教育也缺乏针对性。

六是学校对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未引起足够的认识, 尚未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 个别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没有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关注, 有的甚至有歧视态度, 不愿辅导这些学生。县城学生也有不愿同农村学生同桌的蔑视行为, 这些问题足以表现学校对此项教育的缺失。

三、解决农村进城就读初中生思 想品德问题的对策

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村进城就读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不仅关系到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而且关系到县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大局。因此, 学校必须把针对农村进城进度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的框架体系中, 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大教育网络格局, 创新教育机制模式。

(一) 纳入学校总体计划, 形成制 度, 严格考核

学校负责政教工作的领导及职能处室, 每学期都要专门制定针对农村进城就读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工作计划, 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 制定考核细则, 并认真组织实施, 学期末将考核结果纳入总体考核评价之中。强化班主任工作, 加大心理疏导力度,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折不扣地贯彻“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班级可采取与县城学生“一帮一、结对子、手拉手、共提高”的帮扶活动, 让他们有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学校心理咨询室要针对部分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 开设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矫正学生心理困惑中的认识问题, 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 自我调控、自我提高能力, 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念, 改进学习习惯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二) 密切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联 合, 构建常态长效的协调机制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针对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 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及志愿者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 到学校定期开展讲座, 向家长宣讲家庭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 引导家长确立正确的家教理念, 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规律、原则和方法, 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学校要建立常态长效的家校交流合作机制, 通过各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向家长通报学校情况, 子女学习状态, 增进家长与学校的即时互动交流。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家长开放周, 家长接待日, 给家长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 吸引家长参与。通过全方位创新互动沟通方式, 形成科学长效沟通机制。

(三) 引入社区帮扶, 搭建丰富家庭教育平台, 形成家庭教育的良好社 会氛围

浅谈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篇11

【关键词】网络;道德意识;校本课程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技信息领域的作为就是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网络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它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青少年身上更是明显。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等特点,使学生们的道德意识严重弱化,甚至做出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加强对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有其必要性。

一、网络对初中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1.初中生的道德意识越来越淡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所作所为都要受到各种社会规范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不能为所欲为。但是在网络世界中,每个人都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拥有一个甚至几个自己喜欢的虚拟身份,在网上进行各种活动,而不用担心会有人认出来或受到处罚。久而久之,就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频频出错,甚至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来。

2.初中生的责任感越来越弱化。在现实世界里,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中,学生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作业写不完,那么就必须承担写不完的后果;撒谎了,就会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等等;可是在网络世界中,不管你是骂人还是撒谎,没有人去追究你的责任,于是这些心智未成的中学生们,便在网络的世界中肆无忌惮的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用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不可以”。长此下来,中学生的责任观念就随着他们日渐沉迷于网络世界而越来越淡化,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3.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扭曲。在网络系统中,信息的含量是巨大的。它在向人们传递有用信息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垃圾甚至是黄色信息。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是非判斷能力还不强,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西方国家所宣扬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还有大量的黄色信息也趁机涌入,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至于不思进取、追求吃喝享乐。有些中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世界,受到黄色暴力信息的毒害,经常打架斗殴,甚至合伙抢劫,做出一些危害社会安定和违法犯罪的事情。一项关于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调查显示,沉迷于网络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原因之一,这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对初中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

学校是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1.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思想品德课是每个学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上课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讲道德,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醒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或游戏的时候也要讲道德。例如,苏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筑起“防火墙”,这一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老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就由题目“防火墙”出发,引导学生注意,在上网的过程中,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而且还要讲究网络道德,不能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等等,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在课程编写过程中,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虽然一直都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其目的是普及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电脑知识的掌握,但是一直以来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的同时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盲目地以为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只要会使用各种操作系统,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而无须去遵守什么网络道德,更不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去承担什么责任。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重视道德教育这一部分,使学生明白如何做一名守法的网民。

3.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建设校本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一些学校可以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强学生历史责任感教育;有的学校地处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就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等等。苏州中学利用本校及本省的优势,建设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校本课程,在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进行加强培训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在使用网络的时候,也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会得到解决,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会更加健康,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会更加自觉。

参考文献:

[1]张金秀.我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研究[J].青海教育,2009(3):45-46.

[2]赵雅文.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及对策[J].信息技术教育,2011(10):78-80.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12

一、当前教育模式发展现状

党和政府提倡素质教育. 采取多种措施纠正应试教育行为已有多年。 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违背党的教育方针。重智育而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不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应试教育现象不仅没有被扼制,反而愈演愈烈,致使教育部多年来的“减负”工作几乎没有成效,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一些人仍在为应试教育辩护,一些媒体抛弃良心. 不负责任地炒作中考和高考; 一些地方领导不择手段地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把中考、高考的成绩等同于教育的成绩和地方领导的政绩。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样也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根本指导思想。教育作背离科学发展观,必将走入死胡同。在教育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人为本,即以人( 包括学生和教职工) 的幸福和发展为本,促进人的全面( 而不是片面) 、协调、和谐( 而不是畸形) 、可持续 ( 而不是没有后劲、没有长远发展能力) 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之所以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而应试教育则正相反。

二、思想情感渗透对初中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促使了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教育教授的知识可以终身使用的情况已不复存在,换而代之的是对终身学习能力的需求。所以当代教育的目标不再是让学生学到大量的知识,而是要在学习中养成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开拓新领域的活跃思想。然而,在近代教育受到科技信息发展的影响,不断丰富的知识使得教师和教育应接不暇,短暂的教学时间都用来教授“知识”了,根本无暇顾忌学生的人性发展,也就是忽略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的关系,这样就导致了高分低能的产生。学生对于本身性情的丧失明显,尤其是对其创造力的抹杀,更是令人堪忧。

(二)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提出正是对这种情况的宣战,素质教育倡导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学习理念,就是要将学生的本来个性还给学生、社会、自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中具备研究精神,这才是教育应当为学生做的。素质教育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层面,将教育关注的重点由知识结构转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的培养上,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硬性要求,所以科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素质教育对初中教学的要求。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传统的教学方法非常机械,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情感教育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摆脱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性,可以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注意力更为集中。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愿意学习,不再觉得枯燥。这样教师只需要从旁稍加引导即可,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做专项练习,强化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成绩。 学生也会更自觉地去学习、积累知识,对知识理解也会更深刻。

(四)强化个体意志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能够自己克服,有些学生则从此一蹶不振,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造成这两种截然相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个体意志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意志力强,可以克服困难; 有的学生意志力弱,遇到点困难就打了退堂鼓。情感教育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体意志,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学习; 同时还能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学生会更乐观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对于推动学生学习、强化个人意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五)改善师生关系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本身就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一开始教师选用教学方法失误,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那么以后就很难改变学生的意识,其成绩也就不会提高。我们经常听说某个学生因为讨厌某位教师就放弃了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导致偏科或学习成绩不好。 我们也能听见不少的学生同老师的关系非常密切,真的就是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甚至毕业多年还会回母校看望恩师。两种情形真的是天壤之别。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就是情感教育的作用。一些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不够,学生自然也不会对教师产生深厚的感情; 而另一些教师真的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学生自然对教师也就更尊重和爱戴。

(六)培养自信心

在初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都很明确,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调整目标,使学习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样学生对于学习也就有了感情,不再排斥,那么学习起来才会有动力,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好。有了学习动机,学习的时候也就会更自觉,遇到知识上的难点的时候也就会更主动地同教师、同学沟通,情感的交流也就随之增多,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三、总结

上一篇:解决方法探讨下一篇:消化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