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教育之心得

2024-10-13

初中生思想教育之心得(共12篇)

初中生思想教育之心得 篇1

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 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德育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很多教师也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但学生是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个体, 每名学生有每名学生的特点, 一把尺子不可能去度量所有的学生, 一种制度也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效。在很多情况下, 在大的环境制度之下, 还需要教师或领导对学生做单独的思想工作。下面我就单独的学生思想工作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要把促进学生自省当作个别谈话的重要目标

管理的要义不是堵而是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奥妙和高明, 恰恰在于教会人自我惩罚。”学生的管理也不能简单地用制度管卡压, 用教师的权威去强迫。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 在简单的训斥一顿后, 很多学生都是当面承认错误, 当面作出保证, 但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便又出现反复。原因是学生对这种教育的方式已经习以为常, 已经出现了免疫, 尤其是中学生更是如此, 学生从心里去抵制这种说教, 但碍与教师的权威, 不得不去应付教师。此时教师的方法不触动学生的心灵, 则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受到教育。要想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 必先促进其思想的改变。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学生在思想进步中的主观能动性, 促其自省永远比外在的约束更有效更重要。

二、要用包容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可以说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中进步, 也可以说是在改正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中进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 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 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 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所以说, 成绩和错误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 都是教育学生的过程和契机。尤其是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人的成长必经之路, 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而且错误所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的影响, 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 意味着学生又向正确和成功走近了一步。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 都会让学生有新的成长。有时不让学生犯错误或不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就等于让学生失去了进步的阶梯, 封堵了学生成长的道路。教师对学生的包容, 可以让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教师对学生的包容, 也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的开拓;教师的包容可以创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某位教育家所说:“教育需要等待。”既然需要等待, 我们就要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切也唯有包容使然。

三、要有具体的方法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

德育不仅是让学生明确是非, 认识到错误,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后知道如何去改正错误,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德育。而作为涉世不深的学生, 生活经验欠缺, 犯了错误后虽然能认识到错误, 但是很多时候不知如何去改正, 或明知怎样去做, 却无法坚持。这时, 学生需要的也许不是批评, 而是帮助。这时, 如果教师能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 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树立起改正错误的信心, 相信学生一定会真心实意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错误的修正中得以不断的提高。

四、要用阳光的心态促进学生心态的阳光

有了太阳的阳光, 地球则生机盎然;有了父母的阳光, 孩子则快乐生活;有了教师的阳光, 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爱心的照耀和真情的温暖。以爱才能育爱, 以情才能动情。用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态度面对学生, 只会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片面和极端。只有教师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学生, 不断为学生输入正能量, 才能尽可能避免学生阴暗心理的形成, 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美好, 人性的光辉。阳光的教师也必能催生学生阳光的心态, 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

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 尤其是思想的发展更为复杂, 我们不能仅仅用程式化的管理, 公式化的制度去管理约束学生, 不能仅仅用群体化的教育解决个体化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单独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对学生做单独的思想工作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学生单独的思想教育, 也因教师的不同而方法各异, 但真要使谈话有效, 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即谈话要促进学生自省, 要用包容的心态促进学生成长, 用具体的方法指导学生改造错误, 促进学生阳光心态的生成。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 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自省,包容,方法,心态,阳光

初中生思想教育之心得 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在这场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那么如何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首先,通过直观演示要做好基础教学,打好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不是独立的,而是要为经后升入高中做准备的。高中难,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建立物理现象模型时,对初中学生来说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例如在讲解重心的位置这一知识时,用一根金属丝拉直时重心在中间,而弯成圆环时重心则在圆心,不在物体上,通过这个简单的直观演示,很快就会使学生明白并理解知识。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抓住基础、放慢速度、面向全体。

初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过去我们培养学生时主要是以中考为指挥,往往更多关注参与中考的那部分学生,而现在新课程注重全民教育,要求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与此相呼应的,新教改注重结构上的选择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关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思想;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本着抓住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们在起始教学过程中放慢速度,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案和练习方案,使最大多数的学生尽快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进入初中物理学习的门。

第三,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已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老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 教材。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第四,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布置作业时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全部学生做一样的作业。这样做老师自己是省事了不少,但是从学生的发展来说,这种做法是存在弊端的。教师布置作业时,决不应是随意的、盲目的,想起什么布置什么,而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这应是教师在作业布置当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在一个班级里面,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很大,水平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如果布置学生做相同的作业,往往会出现成绩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作业”则在难度上有所增加,要求学生能够较灵活、更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完成,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做。这种方法试行了一段时间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表现为好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而差生抄作业的现象也减少了,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好起来了。当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选择(或者自编)不同层次要求的、有针对性的题目,还给教师批改作业增加了难度。但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第五,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早在1910 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中学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浅析 篇3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引言

目前,中学生的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他们被各种问题所困扰,例如,人际关系方面,身体方面,学习方面,因此,让我们都来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已经提上了重要日程。作为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变化特征,要开展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适时适地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尽快使其摆脱心理阴影与障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变“灌输式”教育方法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应该注重更新,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这一主体角色,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当遇到一件事情时,教师不应该只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应该听听学生怎么想和怎么说,引导学生思考出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关心学生,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绪等问题,要与学生交朋友,真正站在与学生同等地位上进行引导教育。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来自我完善各种心理素质。因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如: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智力游戏、竞赛,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等等,发展学生的爱好和个性特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自己的能力,感受和体验努力和成功、失败与挫折。

三、学校应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有说教,就绝对不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因素。其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

四、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网络,抵制网络游戏的危害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初中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无疑,网络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危害。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面,缺乏锻炼,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发育,造成视力下降、思维能力下降等后果,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人际交往;同时,专注于虚拟世界的初中生,往往会忽略现实生活中与老师、家長、同学的沟通交流,造成人际关系淡漠,进而会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除此之外,网络中的大型电子游戏,可能会使学生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故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同学沟通网络的使用方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使互联网成 为学生学习的有力的辅助工具,抵制不良网络信息。

五、引导学生自觉努力地培养健康性格

自我教育对健康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好学生与一般学生的区别在于,好学生的性格基本上从被控制变成了自我控制,因而产生了“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好学生会主动寻找楷模、确定理想,经常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会自觉拟定自我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掌握自我忍耐、自我转移、自我安慰和自我暗示等自我调节手段,发展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改变消极性格,培养良好性格。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和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加强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实现学生的良好教育,促进初中生能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钟川.潮汕地区城乡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2】王存霞.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

初中生思想教育问题之我见 篇4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状况

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家长往往过于重视孩子的物质享受,忽视其精神培养,逐渐表现出诸多的问题。如:缺乏明确的进取目标和价值取向。我在七年级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的进取目标,在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实用、功利性倾向。大部分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和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又不想过多地承担应尽的政治、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值得关注。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迫在眉睫

1. 思想教育首先在于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爱的港湾,是心灵的避难所,是健康人格完善的修正所。以家务劳动为例,多数学生对家务劳动持正确的观念,少数学生劳动观念薄弱,有待加强。如:7.62%的学生认为家务是长辈份内的事,没有必要自己做,只要学习好就行了;23.18%的学生在自己房间看书做作业不干活儿;1.99%的人认为能请人代劳更好,无需亲力亲为;14.90%的学生也想做,但家务活儿长辈全包了。教育者对这些数据引起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但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自己健康成长、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

2. 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

笔者认为,“只有不会管的老师,没有管不了的学生”,教师只要心中有爱,只要“因材施教”,只要言传身教,班风、学风不好才怪!在学生进校进班的第一天起,学校就要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全校各种规章制度、纪律要求。学生一入校就进行严格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加强严格教育,进行严格训练,要求严格遵守,违反严肃批评,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教师严管理,“严师才能出高徒”,从而在思想品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3. 思想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

很多家长“谈网络色变”“谈电视色变”。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究竟是看什么电视、上什么网的问题。不可否认,我们很多孩子不会玩,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其实,生活是多彩的,学习也是多姿的;学习内容是丰富的,学习途径也是多样的。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效率高,作业认真完成了,那么只要有所节制,只要老师、家长加以引导,学生怎么不可以阅读有趣的课外书籍呢?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欣赏一段动听的音乐、随意画一幅美丽的图画、翻翻儿时的照片、蹦蹦跳跳运动一下、聊会儿天、说说笑话、打开电脑上网未尚不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该紧张时就紧张,该轻松时就轻松。当形成良性循环后,学生就会感到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充实而快乐的,每一天的空气都是清新而香甜的,每一天的阳光都是温暖而宜人的。

4. 思想教育要注重实效

思想教育工作尤其要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完善,切不可“一刀切”,要注重“因材施教”,要注重爱的教育。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只有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富有成效,我们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心得 篇5

当我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思索着,感觉特别亲切,那是因为《新教育之梦》有着独特的亲和力。

以往谈到理想,我总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许多美好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美梦成真的却少而又少。而现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却有着新的感受。朱老师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他在书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平静而又睿智,他用最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奥的教育理论,在他的作品中,我没有读到成堆成堆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独特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既有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又有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还有富有激情的诗句。可以说他的书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实在令人敬佩。

《新教育之梦》第一章是《理想的德育》,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的,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者应该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要实现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和和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理想的德育。而作为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父母,也应该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联系现实的教育,我们虽然提倡的是教书育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前提下,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因而事实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务于教书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淡化德育的趋势。正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师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你就有了一切。

初中生思想教育之心得 篇6

关键词:情感教育;运用;必要性

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关注思品理论教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有待提升,如何在其教育实施中渗透情感教育,以促进思品教育成效的提升,是摆在思品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必要性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是实施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想发挥其实效性,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与另一些学科性比较,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情感教育更具有天然的学科优势,情感教育在思想品的教育实施中更易发挥其教育的实际效能,使看似枯燥的理论变得活泼而充满生气,让教育在生动形象的情感共鸣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从素质教育视角来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情感素质的提升是素质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其所承载更多的是学生思想境界提升的现实教育使命,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要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率先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在充满情感元素的生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认识,在丰富的情感认知中提升人格的品味,升华自身思想境界,在师生间的情感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施才能更具实效性,这对于推动思品课的教学是极其必要的。

二、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内容之我见

情感教育自身就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对待人事物的情感体验以及丰富的情感修养,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完善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社会的大环境中吸收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内容,让同学们在健康的情感内容的渗透中,形成健康的情感认知,学会倾向于正确主观的情感体验,在情感的自我实践中,形成健康的人格、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个性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内容来培养一个有健全情感的社会人,这样的社会人的培养是铸就健康社会的根基,是健康社會形成必不可少的元素。从情感教育内容的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其一,情感教育内容具有兴趣性,情感教育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兴趣性,在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思品学习的效率也就自然能提升,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实效。其二,情感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在美好的情感内容的感化下,学生由懵懂的少年逐步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情感审美中逐步形成美好的人格品质。

三、关于情感教育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发挥,社会生活是情感教育实施的最好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地拓展学习生活方面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地接触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学会正确的情感认知,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积极投入到现实的学生活中,在快乐、健康、正直的情感感悟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良好思想道德观的逐步形成,并且在实践性的情感教育实施之中,让学生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学会独立的思考,理性地情感判断,辨别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丑恶的,在独立的思考中,健康的情感标准也会逐步的形成,成为一个思想进步的人,另一方面从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来看,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正确的情感认知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升华的认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播下了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种子,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会逐步地学会热爱自己的家乡,学会热爱自己的亲人,进而学会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将来服务社会,主动积极地为社会、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情感教育内容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思品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适当加入情感教育的元素,对于推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对于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极其必要的,明确在思品课中情感教育实施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会如何运用,以发挥情感教育的效能,促进学生思想品格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周建国.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的条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

初中生思想教育之心得 篇7

一、中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1. 就家庭而言, 当代中学生是继80后第二代富裕起来的一

代, 是第一代的独生子女, 享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关爱, 众星捧月式的家庭生活为我们的中学生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 同时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等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形成了他们“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 这样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自然是一种必然趋向。

2. 就学校而言, 虽然我国早就大力提倡并推广实施素质教育,

但是, 学校教育“重学习、轻育人”的现状也不容忽视, 对于学校, 办学质量的衡量尺度, 关键在于学校学生的成绩, 对学校、对家长、对学生自己来说, 分数高于一切。并且, 国家也从未将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这也是造成学校, 社会德育意识淡薄的原因。

3. 对社会而言, 感恩教育同样存在缺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大多数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 往往只注重经济利益, 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基本教育。

二、中学生“感恩教育”的探索实践

当前的中学生, 普遍存在没有责任感, 缺乏感恩意识的现象。对此, 我们已经没有理由去责怪是谁的责任了, 必须想办法进行补救, 使携带着我们希望的这一代也能够成为充满爱心、传递爱心的一代人。对此, 我经过摸索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1. 主观预谋。

也就是说, 家庭和学校, 都要从主观意识上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 主动创造合适的环境,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

家庭方面:父母要时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 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如节假日, 家长可带上自己的孩子去看望自己的父母, 照顾孝顺自己的父母, 回报自己的父母, 潜移默化中教导孩子要孝敬父母, 爱别人;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使其在劳动中体会到父母是怎样挣钱供自己上学的, 他们便会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

学校方面:要提高德育的力度, 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 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 从小处抓起,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可以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等, 对同学形成正确的心理暗示。

2. 见缝插针。

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 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 增强责任感, 懂得怜悯, 懂得尊重, 懂得负责, 与人为善, 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培养一颗感恩之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 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 给他人以回报, 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3. 投其所好。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虽具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但往往心智还不成熟, 比较任性, 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 这时候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服从于老师或家长的“感恩教育”, 他们一般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产生反作用。我们要学会融入到他们的世界, 迎合他们的喜好, 因势利导加强对中学生的“感恩之心”的熏陶。例如, 可以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校外活动、文化艺术节、才艺展示等) , 贯之于感恩教育的因素, 让孩子在娱乐的过程中快乐的接受感恩教育, 提高孩子的心理认同感。

4. 大力表彰。

社会、学校、家庭对于懂得感恩的孩子要给予大力的表扬, 从而掀起人人懂恩、知恩、感恩的潮流。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种体验, 从小到大, 对于别人的批评我们可能淡忘, 但是, 对于长辈、领导的赞扬我们却会铭记在心, 从而更加积极的去做那件给我们带来表扬的事情。中学生同样也有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所以可以运用中学生的这种渴望得到别人认同的心理, 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

初中教育之我见 篇8

一、初中教育的特点及地位

众所周知, 我国目前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

初中教育是免费教育, 学校的一切开支全由政府埋单;而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 学生要交较多的学费等, 但通过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初中学校办得有名气和有声誉的确实为数不多。目前湖南省大约有高中学校300多所, 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就有140多所。虽不能说每一所示范性高中学校都一定是三湘名校, 但像长沙四大名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这类品牌学校, 几乎每个市县都有一两所, 地级市则更多一些。仅株洲市区共有高中14所, 省级示范性高中就有7所。这些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名气和声誉。反观全省的初中学校, 除依托名校办的几所民办初中外, 没有几所学校办学质量和声誉是叫得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二、初中教育的困惑

我担任湖南省株洲市田心中学的校长以来, 凭着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凭着自己的热情、勇气和胆识, 依靠全校师生的艰苦努力, 学校在市区各级政府的关心下,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株洲市也小有名气;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名校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六年多的办学过程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初中办学的艰难, 感受到了初中教育的困惑。我认为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办学体制不清

全省的初中学校 (除民办初中外) , 办学模式大概有三种:一种是依附在高中学校内;一种是附带有小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种是完全的初级中学。这些初中在管理体制上也各不一样:有的是市教育局直接管理, 有的是县区管理, 还有的是乡镇管理。还有些学校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管理体制, 在调整中经常出现变更。所以, 造成了初中教育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缺乏资金投入和稳定的办学环境。

2. 办学目标不明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 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 还是学生、家长和社会, 关注更多的都是高考。三十多年来, 人们看重的都是高中的教学质量, 特别是高考的升学率。而对初中教育没有具体的长期稳定的目标要求, 只是笼统地提出实行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校的办学目标, 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要求也许都不一样, 一会儿说要像抓高考质量一样狠抓初中教育教学, 一会儿又说初中是义务教育, 主要是保证学生不流失, 不辍学, 能够接受完义务教育, 正常健康成长就行了。这样莫衷一是, 让下面的校长们无所适从。由于办学目标的不明确, 造成了初中教育发展的停滞不前。

3. 办学经费紧张

长期以来, 湖南省大部分初中学校属县区甚至乡镇管理, 而县区和乡镇的财政根本无法与省市级财政相比。县区政府下拨给各初中学校的办学经费本来就很少, 加上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 学校没有任何其他的资金来源。虽说一切开支由政府埋单, 但实际上有不少开支政府埋不了单。据本人初步了解, 目前株洲市相同规模的公办初中学校办学经费不到高中学校的一半, 甚至不到其三分之一。很多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差, 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 举步维艰。试比较一下, 全省的高中学校多已实现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配备有多功能报告厅、室内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等, 然而又有几所初中学校达到了上述条件?显然, 办学经费的紧张, 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初中学校教育的发展。

4. 师资水平较低

从恢复高考到20世纪90年代末, 进入初中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多是中专或大专毕业生, 县乡镇的初中学校还有大量的由民办老师转正的教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虽然经培训进修有部分初中教师学历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总的来说, 初中教师的师资水平还是较低。一方面, 初中教师水平起点相对较低, 除前面说的来源外, 还有一部分是由小学教师调上来的。另一方面, 由于一直以来社会对高考的重视,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中学校的政策性扶持, 高中教师待遇高, 一部分初中的优秀骨干教师被高中抽调。近年补充进来的高校毕业生是扩招以后的, 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无法与以前的高校毕业生同日而语。即使这样,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近年来初中生源不断减少, 初中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缩小, 新进大学毕业生当教师的数量也很有限, 所以初中教师整体水平较低的现状不可能一下子改变, 这对初中教育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5. 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初中学校大部分属县区及乡镇一级政府管理, 在县区教育部门主管领导和学校领导的任命上, 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料性。在初中学校领导岗位上成绩比较突出的优秀校长和管理人员, 也像初中优秀骨干教师一样, 容易被上级领导或部门抽调到高中或提拔, 从而造成初中教育教学一线的管理队伍人才紧缺, 而后备力量的素质和能力有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提高。

6. 培训和激励竞争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由于初中学校办学经费紧张, 初中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较系统的培训, 更谈不上到外地学习考察或进修深造。初中教师素质的提升速度较慢, 不少教师出现了职业懈怠, 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究其原因, 与初中学校激励竞争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有很大关系。由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主要关注的是高中的高考质量和升学率, 一切投入也都是向高中学校倾斜。据我所知, 一般的省级示范高中, 高中毕业班的任课教师每人一年可以拿到一万多元的高考质量奖励;而同样教三年的初中毕业班教师能拿到一两千元的中考质量奖励就很不错了。所以, 初中的教师很难有积极性, 激励竞争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对初中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初中教育的发展对策

根据本人的学习实践和管理学校的切身体会, 我认为要想办出上规模、高质量、高品位的初中学校, 必须采取以下主要方法和对策:

1. 理顺体制, 明确目标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因为只有小学和初中的基础打好了, 高中教育才会有质量的提升和飞跃。小学与初中是“本”, 高中是“末”, 我们绝不能只抓“末”而忽略“本”, 更不能舍“本”逐“末”。办学模式方面, 可以采取初高中完全分离、中小学完全分离的模式, 集中优秀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 全力以赴地办好初中。除市教育局直接管理几所重点初中外, 其余初中学校一律由县区分管 (即采用“常德模式”) 。明确初中办学的目标是:一方面为高中学校输送优秀生源;另一方面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 为职业学院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学员和劳动者。

2. 加大投入, 改善条件

期望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初中教育, 真正认识到初中教育的重要意义, 真正理解初中三年的教育培养对一个人一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确保对初中教育的投入, 努力改善初中的办学条件, 及时完善教育教学设施, 让初中学校的师生能同样享受到高中学校一样的办学条件和学习生活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以地级市为单位, 尽快建立起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 集中财力物力, 保证中小学校, 尤其是初中学校必需的资金投入。

3. 提升师资水平, 激励教师成长

初中学校首先要根据需要通过布局调整, 整合教师队伍, 优化教师资源, 吸收新生力量, 留住优秀教师。其次, 要注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全体教师, 有机会参加定期定目标的全方位的培训, 对初中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的师能提升。最后, 要加大考核和奖励力度, 对在教育教学中涌现出的师德好、水平高、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予以和高三教师一样的重奖;而对少数师德差、水平低、教学质量又不高的教师, 采取离岗教育培训的方式, 促使他们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 以达到师资水平全面提升, 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4. 加强校长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实践证明, 一所学校要办出高质量、树立成品牌, 离不开政府的关心, 主管部门的指导, 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更离不开一个有思想、有方法、有胆识、有创新精神的领头人——校长, 离不开一批懂业务、懂管理的管理者。一个优秀的校长, 往往能带出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优秀领导集体, 能培养出一支爱生敬业的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 教育主管部门发现并培养一支有思想、有创新意识, 既懂教学, 又懂管理的校长队伍, 也是提升初中教育的主要一环。

5. 根据学校实际, 办出自己特色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鼓励初中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和环境等情况, 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 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的可以突出校园文化建设, 有的可以突出英语教学, 有的可以突出艺术方面, 有的可以突出体育运动, 有的可以突出文学创作, 有的可以突出社会实践, 有的可以突出科技创新……株洲市在城区初中创优工作中已取得很好的成效, 总之, 学生能够在学校得到全面发展加上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 将来在社会上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就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6. 加强信息交流, 实行城乡牵手

一些薄弱的乡镇初中学校可以与一些基础较好、教研力量较强的城市初中学校联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还可以与一些名牌学校进行网上交流, 利用名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提升自己。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湖北省黄冈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名牌学校都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可以与这些学校联手, 通过网络学习并利用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 改进教学, 提高质量, 达到“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目的。

我坚信, 初中教育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一定会拨开迷雾, 统一思想, 解除困惑, 化解难题, 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中得到科学发展, 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目前, 初中教育的发展受管理体制、教育评价、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为了加快初中教育的发展, 各级政府必须理顺体制, 明确目标;多渠道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 改善条件;大力推进城乡初中布局调整, 提升师资水平;实行激励竞争机制, 加大发展初中教育的力度,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之探究 篇9

面对以上情况, 笔者觉得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育现状, 必须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给自己一个定位

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目前是不太可能有所改善的, 即使我们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再响也没有用, 由于没有列入中考, 其他老师去外地学习的时候就没有我们的份。以前认为可以培养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事业的发展目标, 可学校根本不把这当回事, 让人感到茫然, 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我以为,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如果你已经看清楚这一点, 还要继续做下去的话, 就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首先, 我所教的学生, 即使再怎么不愿意学或者贪玩, 我总会尽心尽力让他们多学点东西, 这样他们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 也不至于怨你什么都没有教过他。其次, 不要和其他所谓的“主课”争时间, 你没有必要布置更多的作业让学生做, 或者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你要知道, 如果你能将自己这科与其他科联系起来, 为其他科服务是再好不过的了, 说不定在上示范课的时候, 还真可以获个奖。第三, 当然是对自己的要求了, 那就是学习, 不管将来想不想再做这行, 你都得学习。你选择做教师, 其实就是选择了学习。信息课是动手的课, 不实践、不学习很难上好课。如果你打算将来不再做信息技术教师, 那就更要学习了, 学习好资本, 才能“远走高飞”, 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二、技术课程进中、高考无望, 信息技术教师出路在哪

对于这个问题, 曾经有人这样认为: (1) “如果你希望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像语、数、英一样‘风光’的话, 20年内请尽早死了这条心!” (2) “如果你希望教信息技术可以教出个高考状元的话, 请尽早购买福利彩票!”

所以, 不管信息技术教师的出路在哪, 有无出路, 做老师时就要对得起你的学生、你的学校, 别让你的学生认为你只是电脑室看门人, 将来别问心有愧!

三、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获得个人成就感

我们经常会听到信息技术老师这样说, 教信息技术课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不考试, 学生又不愿意听, 老师上自己的课, 学生做自己的事, 互不干扰, 真没意思。作为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近9年的我, 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谈谈我的一点不成文的心得。目标只有一个, 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产生个人成就感, 从而爱上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下面, 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获得个人成就感。

1. 做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引路人

不少聪明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干等着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干预, 也没有整天巴望着信息技术快些进入高考的行列, 而是从自身做起, 借着“新课改”的东风, 努力挖掘本学科的自身优势, 在提升自己价值的同时, 也获得了成就感。

2. 给学生当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指导老师

研究性学习现在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各所学校都积极开设各种研究性专题的课程。我们不难发现, 不少课程都会涉及信息技术的使用。譬如: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要使用到数据统计软件, 视频信息的处理涉及视频编辑软件, 研究性学习网站涉及网页制作工具, 就算简单的研究性论文的排版也会涉及文本编辑软件,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而这些, 仅仅通过每周1个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是根本解决不了全部的问题的。

所以, 很多研究性学习小组会很乐意信息技术教师的参与, 小组中指导教师、组员通力合作, 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为研究性任务的完成而努力。由此,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价值得到了提升。

总之, 只有教师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 有了教学的高度热情, 才能真正从信息技术教学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同时学生也要有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我想, 只有这两者同时满足了, 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摘要:针对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转行教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 学生只是对“计算机”感兴趣, 而不是对教材感兴趣及上机操作秩序混乱等现象, 本文就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 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和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成就感,定位

参考文献

[1]刘璇.培养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J].中小学电教, 2002 (4) .

[2]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1) .

初中学生教育管理之我见 篇10

一、让学生认清独立和合作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程, 要强调集体观念, 让学生注重集体的力量, 并且把这一思想融会贯通到其他一切学科中。哲学家叔本华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 只有同别人合作, 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在合作中, 人人参与, 组组互动, 竞争合作并常伴随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然而新的教学策略在被广泛推广并运用的过程当中, 随之给教师带来的便是一种困惑与徘徊:提倡合作学习, 是否可以忽视学生独立思考?

不经过独立思考, 学生不可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交流时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合作学习也就成了空头支票。脱离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浅薄的, 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低劣的, 时间一长, 学生的思维会退化, 个性会弱化。独立思考, 应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表面看来, 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体, 但在讨论中必不可少的是思考。对小组同学的发言进行独立、认真的思考, 才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反对或者是认可, 才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把合作学习只当做花点缀, 以此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活跃。而另外有些教学内容不需要运用合作学习, 只要个人认真思考便能解决, 但教师为了追求时尚, 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这样的学习是毫无价值的, 不但占用了课堂时间, 还极大限度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二、落实课堂实效

思想品德课, 强调实效, 注重鼓励, 引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著名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十二字真言:“课堂积累丰富, 学生活动充分。”也在竭力强调落实课堂实效, 关注学生的“学”。在课堂上, 尽量给学生留出一小部分时间用来活动, 就是力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突破而在量上提出的要求。既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又要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就必须在”导”上下工夫。教师活动前多鼓励, 在介绍新材料或提出供小组讨论或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 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应用时, 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

三、注重德智体齐头并进

思想品德课, 注重素质教育。近几年来, 国家一直在提倡, 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可事实上, 现在的学生几乎成为了分数的俘虏, 本来应该天真玩耍的童心早早地就被课本、作业搞得不复存在。我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抓学生的分数上, 几乎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及格、不及格的讨论中。而我们的道德也就在分数的战争硝烟中默默地离开了它所应该在的重要位置。“德”与“才”的自古以来谈得很多, 历代教育家要求学生“德才兼备”“无才”做不成事, 而“无德”常坏事, 所以,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德育修养。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讲礼貌做起, 让学生们觉得提高自身素质不是很难, 那么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照做, 而且学生们的从众心理特别强, 在大部分学生的带动下, 所有的学生都会加入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行列中。

综上所述, 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 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教育事业任重道远, 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善, 这需要教师们更多的努力与探索。教书育人的工作是艰辛的, 关于心灵的教育更是不易, 需要毅力与智慧的不断交融, 教育者所需要的就是耐心、爱心和艺术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慧人慧语.家庭百科报》, 河北报社集团

初中历史教学之人格教育探讨 篇1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人格教育 探讨

历史上我国独立人格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和发展,而现代的科技发展迅猛且经济物质水平提高,却忽视自我价值的提高。学生普遍较为自我,我们发现独生子女的心理年龄趋向低龄化,初中历史的人格教育功能需要被重视被开发,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历史认同感、健康的审美意趣、民主意识和世界意识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

一、明确学科目标,探索课堂教学

(一)明确学科目标

笔者认为历史学科中人格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基础,将民族精神的培养列为初中历史人格教育的主要目标。民族精神的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意志和体现,学生通过对民族历史的学习,热爱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加对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升华爱国主义的情感。历史是一门通晓过去并且展望未来的学科,而民族精神则是贯穿历史始终的精华存在,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国历史上存在的诸多英雄革命烈士事迹进行宣扬的教育。教师自身不断提高对于史实的分析能力还有认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充实。例如在教授辛亥革命一课中,向学生分析为什么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孙中山可以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要知道他是一步步从走出家乡、谋求生计、接触西学、探求救国道路再到改良、革命这样的艰难历程,让学生领悟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伟大魅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还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责任感培养信念的教育、诚实守信的教育,明白“人无信不立”,艰苦奋斗教育。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学会坚强、创新务实的科学态度、自立自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有国际意识。

(二)探索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来形成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魅力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努力开发历史教材当中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形象,新一期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材编写形式较为多样化,丰富了教师的选材范围;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体现历史教材的生活化,例如半地穴式房屋、唐朝的服饰、清代的风俗街景图,懂得了现在的陕西窑洞、日本的和服和现今集市街道景象的由来。设置了很多的开放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人格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教材中很多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从多维度来解决问题,这无疑让学生的个性发挥留有余地,对于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形成具有帮助。例如问题“根据本课学到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拿破仑吗?”或者是“观看了这节课老师提供给大家的文字和图片,你能不能自己概括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的主要特点呢?和我们国家早期的甲骨文比较,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另一个是补充历史的史料,发挥创新意识去使用历史教材,强调有关人格教育的历史信息。新教材的主要结构是“单元——课——主题”这样的形式,教师有很大的裁量空间去设置主题的内容。合理补充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给学生,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教材之外史实的独特见解与认识。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来实施情境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教学、语言视觉身体运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二、加强课外活动,提高教师水平

历史学科的人格教育需要把课堂的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开展与历史话题有关的历史故事会竞赛、历史社会调查访问、历史博物馆游记、考察历史遗迹遗址等等,都是能够丰富学生实践意识,将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升华为已有认识的途径。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人格体验都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发展。例如安排学生集体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甲午风云》,然后让学生撰写观后感,其中在某位学生的观后感中提到:“当我看到邓世昌的致远舰被日本的鱼雷击中后沉入海中,悲痛不已,为什么当时的慈禧要挪用军费为自己过那么奢侈的一个生日寿宴?丝毫都没有考虑到国家的危难,而她为什么可以如此的心安理得?希望甲午中日战争的悲剧不再上演!”

教师作为学生人格的向导,自身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所以当今最重要的是对教师人格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正身”:拥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为人师表的品德。教师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并且对学生关怀备至,用自身正面的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先进的教育理论习得和专业的历史素养,有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专业知识的基础,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养是一名合格教师最为基本的条件,还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实践意识,不断加强教育科研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勤思考、常动笔,教师的人格是最直接、最恒久、最高效且宝贵的人格教育资源。

三、结语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篇12

一、关于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的三个强调

1. 强调课堂教学

课堂教育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形式。不管是应试教育, 还是素质教育, 不管是重点实验学校还是普通初中, 课堂都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素质的优劣。因此, 加强初中数学的素质教育, 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优化课堂教学。

2. 强调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维和基本技能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数学思维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了解, 提高获取知识、开拓思维的能力, 使得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能学会独立思考,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解惑, 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学会“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3. 强调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对学科内容讲解的同时, 教师可列举中国古今著名数学成就和优秀学生成功事例, 引起学生共鸣, 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如, 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讲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 激发他们建设祖国、为国出力的爱国情结。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亦可以促进其优秀世界观的形成, 增强学生联系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使德育的空间进一步延伸。

实践表明, 只要教师把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史料知识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一定能获得德育的高效益。

二、如何实现初中数学素质教育

1.“双基”“双能”要抓好

在进行论证前, 我们要搞明白“双基”“双能”是什么。双基通常是指学校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主张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普通中小学教学内容核心的课程理论, 即为“双基论”。课堂上,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同时, 要把教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根本, 从简单的法则、公式开始, 逐步向抽象复杂的内容过渡, 并能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配合相应的事例引导学生对数学任务进行分析、解答, 使学生把课本上抽象的定理、性质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变成自己的知识。

“双能”是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 教师应依据学生表现出的不同问题, 如认知水平、设计思维等, 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自主探索和成功解答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合作等方式, 发现自己的不足, 并能够把提出的问题加以创造性的解决。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双基”和“双能”是相互统一、辩证存在的关系, 它们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我国有很好的数学“双基”教学传统, 应该继承发扬其优质的一面, 摒弃其不足的一面。应该把握适当的“度”, 避免培养基础过剩, 只知道背公式的书呆子。在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的任务是要在创新精神的指导下为学生打好基础。

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它的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数学知识源于实际,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 讲集合的概念时, 教师可以从实例入手, 让学生研究哪些对象是确定的, 哪些对象是存在的, 从而抽象出集合概念。如提问“女同学能不能构成集合”“长头发的女同学能否构成集合”等, 以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 这样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认同。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教师应该通过了解学生遇到的难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 不断地改变自己适应学生, 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质疑来学习。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思想的开拓、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教师有力的引导下, 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 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综上所述, 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它具有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 不断升华自己、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罗莹芸.浅谈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J].云南教育 (中学教师) , 2008 (11) .

[2].王芳.数学素质及数学素质教育漫谈[J].教育前沿 (理论版) , 2008 (09) .

[3].庞坤, 李明振, 宋乃庆.GX实验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成功范例[J].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02) .

上一篇: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分析下一篇:焊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