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谈

2024-06-03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谈(精选5篇)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谈 篇1

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是《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但是, 从我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调查中我们看到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很多现象: (1) 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怕少讲、少写、少听、少抄。这种单一的传递方式, 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默气氛, 在这种教学气氛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愉快和成功的感受, 渐渐地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语言是听不会、抄不会的, 学生成为了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着而不是积极的语言使用者。导致学生今天做错了, 明天又做错了;老师今天讲了, 明天又讲。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尽量创设交际环境, 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来, 让学生在学中用, 用中学。 (2) 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这是任务型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 教师必须打破统一的教育教学标准,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各个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然而, 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 (学生听课和抄黑板) 和单一的教学手段 (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备课本) 仍然是我县课堂教学的主流, 农村中学尤为突出。 (3) 缺乏情景和交际的教学不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 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的养成。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抄, 教师问学生答,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大多数学生面无表情, 只是专心的听老师讲课, 当教师提问时, 很多学生双眼紧紧的盯着书来掩饰害怕被起来回答问题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 心情沉闷, 学习被动, 没有主动想要学习的激情。没有交际情景的教学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态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 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大量研究证明: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交际的动机和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心智活动。情景决定语言表达的意义, 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就没有语言的意义, 英语交际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情景。因此, 创设交际情景, 建立融洽、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渠道, 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气氛是我们改革课堂的重要任务。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能提供学生“听”的语言环境《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

2. 倡导以任务型为模式的交际教学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落脚点的, 学生的角色就是交际者的角色, 学生在大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活动中, 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语言, 顿悟各种语言规律, 巩固语言知识, 获取语言技能, 英语教学的本质是交际, 交际不可能靠灌输知识来实现, 而只能是通过课堂活动来体现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组织者、参考者、信息提供者、问题咨询者、困难帮助者、成果的评判者或引路人。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听课的时间也就是教师讲课时间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增加, 初一年级一节英语课讲授英语知识的时间平均是39.5%, 到初三年级教师讲授语言知识的时间平均已占上课时间的39.9%, 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老师是用来灌输语言知识, 讲解语法概念。学生的交际角色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法知识的记忆并不是能保证语言的正确应用, 语言教学不是我教你学, 更不是我讲你听。语言不是听会的, 就像游泳、踢足球不是听会一样, 学习语言必须有学生大量的参与和学生的亲身实践, 才能使用这门语言。

因此, 老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由包办代替者转向指导者、引路者, 为学生创造大量使用语言的环境, 使学生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 使用语言、掌握语言。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谈 篇2

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重视英语的朗读与背诵有好多好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行性强

朗读与背诵对环境的依赖性小,几乎可以不受环境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完成。教师不必刻意创设情境,只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朗读背诵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任何时间完成。

二、锻炼、提高记忆能力

背诵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而且通过背诵还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的记忆能力。朗读是综合性的语言操练,即器官口、眼、耳共同参与的训练。首先,文字留给我们的不过是视覺印象。当你在听到这个词的声音,你会产生反应,加以识别。可见朗读也有助于听力训练。朗读通过口腔运动促成记忆,即所谓的“运动记忆”,这比静态的视觉形成的记忆要深刻得多。在这些“硬件性能”得到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再去记忆背诵,那学生的记忆能力会毫无疑问地得到不断的锻炼与提高,这对整个学习过程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养成外语思维

朗读和背诵对单词和短语的记忆有很大帮助。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习英语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整篇文章,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学生知道的知识点也就多了。如,学生熟练背诵了句子“It takes me ten minutes to go to school by bus.”也就理解记住了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的句式。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背诵英语课文的过程中,会密切注意英语的表层细节,在不断强化英语标準表达方式的同时,必定会理解并掌握对同一种客观现实在把英语作为本族语的外国人思维中形成的不同的概念和判断,也必定会形成外语思维。

四、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扩大视野

英语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英语素材大量的输入与积累。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英语素材,就能够不断地增加词汇量,掌握高层次的句式和优美的句子,丰富自己的语料库。在英语朗读和背诵的时候,除了直接相关的感官——嘴处在最积极的状态外,其余的器官如眼、耳、脑等也都在参与。学生朗读的次数多了,背诵的次数多了,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其实,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实践中碰到过。有些学生在做英语完形填空时,能正确选出或填出所遗漏的词,问他理由,他却说得不是很清楚,只是感觉填这项读着通顺。殊不知,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美在被赋予声音的外壳后才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一篇小说,朗朗读来,不觉走进作家所描绘的世界,便可更深刻地体验异国风情,感受异国文化。

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改进语音

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上重视对学生朗读、背诵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实践证明,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英语朗读与背诵,无疑是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增添砝码,我们老师务必要做到这点。

一般来说,在要求学生会读短文之前,我们通常会先帮助学生攻克词汇的正确朗读,然后是短语的朗读,最后才是语篇的朗读。在学生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的前提下,再让学生通过模仿课文录音去完善学生的语音语调。学生的童音是非常好听的,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这一优势,从而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在背诵任务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层要求,如,班上有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差,我就只要求他们能不结巴地顺利读完就行;基础好一点但记性不太好的学生,我就利用板书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分清层次。

实践证明,朗读和背诵的教学搞好了,不但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还会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因此,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

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之我谈 篇3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它不同于印在书上和记在头脑里的东西。既然是活动,他首先是师生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这种活力表现在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一种活动中去”,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体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发展欲。使学生在一系列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其个体主体性。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走出传统的思维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作用。

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1.让课堂成为“风筝”式课堂。 其实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只有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才能够让学科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但是由于课堂上教师们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是不大愿意坐在课堂里面听课的。如果我们的教师可以构建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无疑是有很大催化作用的。

前段时间,我看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一段课堂教学视频。我们无法想象,视频中的是课堂,完全找不到教师的存在,从头至尾都是学生在主控着课堂。学生自己写例题,自己讲例题,小组合作分析例题。课堂上能看到的是学生们的激烈的讨论和认真的讲解,如果出现了讲解不全面会立刻有其他人走到黑板前补充。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想不学都难,想分神都难,这难道不就是我们一直想要的教学效果吗?

当然,能放自然也要能收,完全放手可能会出现完全崩溃的课堂,教师完全无法控制就不好了。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启迪思维的环境和氛围,允许学生自由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 也不要强迫学生接受教师自己或书本上的答案,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学习内容中去就可以自如的去风筝学生了。

2.让课堂成为“问题”式课堂。 人们常说:“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探索是最好的学习”,这是教学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种理念。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难度大,知识面广,而且定义、定理、公式很多,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生对数学存在这种倦怠心,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数学课仍然是“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考生答”这种师授生受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研究表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最具有震撼效果,最能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让课堂成为合作式课堂。“合作学习”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的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些,现在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 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样给指导者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她)的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同时在指导同伴练习时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自己在练习中更努力更加完善的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

4.给学生以全面的评价。一直以来,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某个科目的好坏都是以考试分数来定夺的,而却忽视了个体差异。旧的评价方式比较呆板,且不能正确的评定学生的好坏,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大批(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可以改变评定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5.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不可能遇到学生的水平完全均等的情况,因此如何“抓两头带中间”就成了能否让学生整体水平上升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做合理的分配, 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体的发展,对数学科有独特兴趣的学生,应依他们的学力水平指导他们设定学习目标、内容、进度和方法; 对数学优等生,应让他们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发展;对数学学困生,应多给予鼓励,指导他们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基础题型训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在课堂内,教师应对课本的题目进行变形,增设一些开放性比较强的题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尽可能地向课外发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英语教学之我谈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79-02

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习惯一词一义。英语词义通常比较丰富,概念意义只是其中一种。很多学生往往只重视词汇的概念意义,忽略其它含义。“如果一个词只分配给它一个词义,而且这个词义需要涵盖不同上下文中的不同意思,那么,这个词所赋予的意义一定是笼统和抽象的”,这样,就会出现某单词的某一个语境意义与概念意义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比如,“green”一词,本意为“绿色的”,但在短语“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中,其含义大不相同。

(2)音形脱离。有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像记电话号码一样,将字母拼读出来,既不动手多写,也不思考读音与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关系。还有的学生则过于依赖国际音标,缺乏必要指导,离开了音标,便寸步难行。这都与老师的教法有关,他们没有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

(3)死记硬背。孤立地学习和记忆词汇,通常导致快速遗忘。学生很容易在这种枯燥无味、费时费力的学习中失去信心,或者,虽然知其一,但不知其二,根本没有掌握拓展词汇的方法。

(4)學用分离。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孤立讲解词义的现象,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语境去理解词义,以及在听、说、读、写实践中应用词汇。学生要记忆一大堆互不联系的词和例句,在实际运用中显得无所适从,无法学以致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生学习英语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引导,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课标指出:“英语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解决方法。

1 从基础入手

识读是词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面临的第一关。生词会阻碍学习,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过好识读关。从掌握正确的发音、读音规则和拼读开始,步步扎实,才能学好英语。很多由农村基层中学升入高中的新生,在语音规则和拼读基础方面普遍薄弱,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拼写形式,学会利用读音规律记忆单词,才能避免死记硬背,提高记忆效率。另外,要教给学生就字注意方法。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音和拼读基础以后,有选择地教给学生基本的就字注意方法,既使学生觉得符号少,容易学,又能使学生脱开国际音标,从而较快地培养学生的识读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突出重点

根据目前高中生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和高中教材的特点,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这些方面。

2.1 转变学生词汇观。Michael Lewis认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由词汇化的语法组成。语法/词汇二分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大部分的语言是由多词“语块”组成的。语言教学的中心要素是提高学生识别语块的意识,以及培养他们成功划分语块的能力。他认为语言是由语块组成的,并把它们分成四类:词和多词、搭配、固定表达、半固定表达。搭配和表达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词汇类型。了解经常出现的搭配方式是语言学习的需要,教师应帮助学生熟悉词语搭配,让他们意识到某些词语是相伴相随的,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词汇,防止学生孤立学习词汇。

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使用词典,自觉积累词汇,及时复习。学生要经常查词典,但不要依赖词典,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利用上下文来猜测生词,养成猜译的习惯。同时,要注意同义词、一词多用、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用法。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常用词全面了解,深研细琢。此外,及时复习也很重要,教师应该多加督促。

2.3 教会学生拓展词汇。如运用构词法、联想法拓展词汇,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学生掌握了构词法,就能用较少的时间掌握较多的词汇,并能通过词缀的了解来猜测词义,从而扩大词汇量。联想也是拓展词汇的好方法。心理学认为,联想实际上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在促进人的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常见的联想方法有比较联想、近邻联想、情景联想等。在具体的词汇学习中,可视学习内容、材料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联想方法,比如,指导学生用比较联想方法学习同义词和近义词。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以全面地认识、理解和运用词汇。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对比、分析、联想等。结合语境学习词汇,可以使词汇不再抽象,变得熟悉具体。

3 综合训练

听,说,读,写,要多管齐下。词是视、听、动的复合体,词汇教学应坚持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词汇,在实践中巩固和增加词汇,培养语感。

3.1 听:听句子、短文、对话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听懂关键词、关键句,使学生掌握地道的发音,储备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口语、书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口语训练,通过口头问答、对话、陈述、自由讨论等方式,巩固和运用词汇,表达思想,交流情感。

3.3 读: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单词、习惯用语、固定搭配等源源不断地刺激大脑皮层,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反之,词汇量的增加又会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3.4 写: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写来巩固和运用词汇,表达思想。

作文批改之我谈 篇5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笔者总结出“三步作文批改法”。首先,让学生分组互评。在学生分组互评之前,教师要针对本次作文,简单明了地进行评改指导。它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制定常规方面的标准,也就是从语言表达、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错别字等这些常规的方面制定出详细可行的评改标准。二是分析本次作文的立意,确立主题,明确批改的方向。在教师指导完成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笔者把学生前后桌四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批改四篇作文(四篇作文都不是小组成员自己的)。四人中选定一个认真负责、作文程度稍高的同学担任组长。接下来从小组中挑选一个同学读文稿,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好简要的记录。朗读前,该同学要先介绍作文的提纲,讲清楚文章的思路。朗读过程中,每读一个自然段,必须说明段落中心。全文读完后,要说明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主要写作手法。

朗读后听小组同学提出意见,并作好记录,之后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最后由组长综合四人意见,给每篇文章打出分数,写出评语。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本着合作探究的原则,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要有小组共同的意见。与此同时,小组成员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指出所改作文的优缺点,越细越好,而对于不足之处,不需要修改出来,但要有旁批和总评。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在面对自己的作文时,很难发现其中的缺点,但找别人的“茬”那可简单多了。因此,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能有效地指出同学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而学生通过接触他人的作文,通过对同学作文的修改,也懂得了本次作文该怎样立意更好,该如何写,该怎样遣词造句,这样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着,把作文本发到学生自己的手中,让他们参考作文本上所写的修改意见,对自己所写的作文进行修改,并写出心得体会。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待同学所写的修改意见。但就目前来说,高中生对文章进行修改的能力普遍比较差。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仔细地修改。而写作文,修改作文是一件细活,没有时间的投入,就没法写好,改好。(2)无法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前面我们已说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自己写的东西,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哪里存在问题,有的甚至还认为自己的作文写得蛮不错。(3)不知该如何去修改。有的同学也发现作文中的某些地方存在不足,有必要改改,可如何改呢?又无从下手。(4)训练少,修改水平欠缺。平时教学任务紧,虽然我们重视作文训练,但一个学期下来,我们一般布置学生写八篇作文,加上四次考试,也就十来次,训练的次数总是有限的。而现在自己的作文经过学生分组互评后,学生对作文中的不足,也就有较清楚地认识。而作文经过学生互评这一环节,文中的错误被同学们指出,这时修改起来也就简单多了,可谓省时省力。学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后,要在文后附上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内容可以是评改同学作文的感受,可以是对修改前后作文的一些看法,也可以是对今后写作的一些建议。无需太长,三言两语即可。我想通过如此训练,学生写作文应该会受益匪浅。

最后,经过学生修改的作文回到教师的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评改,有针对性地给出评语。在写评语时,教师要认识到,作文评语是一种艺术性很深的学问,它需要老师认真地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有启发性、鼓励性和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进行品评、剖析。教师应以公正、务实、尊重、灵活的态度对待,以期达到学生改正知识错误,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质量和鼓励学生奋进为最终目的。好的作文评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质量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表扬,让其发现自己的价值、优点。“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伟大文学家茅盾的小学老师给他作文的评语。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也许正是老师那几句激奋人心的评语,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少年茅盾在后来成为了一代文豪。教师所写的评语要讲求针对性,切忌出现空洞的程式化的评语,如: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层次不够分明,语言缺乏生动这些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没有用处的。评语应该是根据写作训练的目标写出的,不宜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教师能够用“一句话评语”让学生感受到本次作文优劣之处,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取长补短,这就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在写评语时就应该抓一个点,一个细节来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习作在一点一点地进步。

写评语是难中之难,如果写的不好,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很有可能让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受损,所以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而评语写好了,也许在我们的笔下能萌生出一个一个的“大器”者。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如能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并大胆采取作文批改新思路,那么,学生习作的评改将不再是令人头痛的事了。当然,上述过程需要教师的充分准备,要提前设置预案,要精心组织,切不可偷懒,随意应付,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尽量和学生一起写写“下水文”。笔者坚信,只要做到这几点,并持之以恒,班级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上一篇:胰岛素类药物下一篇:领导视察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