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三突破

2024-07-26

初中作文教学三突破(精选8篇)

初中作文教学三突破 篇1

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尊重个性的发展, 培养具有活跃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思想的载体, 学生在这里尽情地展现自我, 昭显新生代的独特个性。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情况非常复杂, 小学教师往往采用更简单的方法, 他们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教学生背作文, 以备考试的时候可以大概默写下来。小学生正是思维很活跃的时期, 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 思维和思想很容易受到限制, 如果作文的练习方法不当, 学生反而会束手束脚。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所以, 初中作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解放学生思想, 鼓励个性, 形成雏形的自我风格上。下面从三个方面说明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我们看刚入学的学生作文可以发现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千篇一律的内容、风格, 甚至语言表达几乎都一样。本应该最能“胡思乱想”的学生却规规矩矩,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只要让他们写点东西, 学生几乎都会搬出自己看熟或者背熟的东西来, 丝毫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用的是别人的口吻, 写的是别人的生活内容, 传达的是别人的感情思想, 一切都表现得非常刻板和拘谨。

第一次作文学生交上来的竟然还有帮助烈属老奶奶的故事, 人物名称又多叫小明, 多少年过去, 时间好似于学生作文没有任何意义, 看了令人寒心。学生说, 我们小学都是这么写。让他们写自己的文章, 他们就写不出, 完全没有那样的思想准备, 以为写作文就是满足考试的要求, 要写就写出需要的那个样子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如此, 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 也没有自己的创见, 更何况大胆的创见了。这是严重的心理障碍, 是多年应试作文写作的恶果, 他们已经蒙蔽了自己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破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但首先要打破他们为考试写作的固定思维, 告诉他们写作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自己想做的梦, 文字里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其次, 要多鼓励, 鼓励他们任何敢于突破的想法, 鼓励他们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

二、突破语言障碍

学生习惯说他们认为的应该说的话, 习惯抒发他们认为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的探究方法有: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 对比实验是最基本的探究方法。

自行探究知识具有多种方法, 其中以对比试验为最基本的探究方式, 如在《放飞风筝》中, 一部分学生自行制作的风筝试飞不

刘玉香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解放街小学734300)

学生能够探究的情境, 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激发自己的探究意识,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下面, 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谈积点浅薄的看法。

一、创设探究情境, 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 创设了很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但这些情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方法和问题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自主收集和处理有关信息, 并获得新知识的兴趣。如《放飞风筝》活动前, 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维坊风筝节的录像:湛蓝的天空中放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 大的、小的、动物的、植物的……非常壮观, 学生边看边议论:那么大的蜈蚣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几千个风筝连在一起怎么能飞起来?线应该系在哪里……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上来, 为以后的自主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合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小课题,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 并且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 可以两人合作, 也可以小组合作,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 学会团结互助, 学会分工与合作, 在活动中与人为镜, 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 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地发展,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中,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 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 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 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 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 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三、教给探究方法,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究的平台, 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还没有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所以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若教师注重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究知识的方法, 则不但会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 还会让学生不断地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常用

应该抒发的情感, 在作文中, 他们的语言往往是别人的, 不懂得说自己的话, 抒自己的情。一写作文就端起一副架子来, 习惯说许多冠冕堂皇的话, 看似主题积极向上了, 但却丧失了学生的本性, 这不是作文教学可以忍受的事情。帮学生突破语言障碍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 从写心情日记入手。让学生写出一天的感受, 告诉学生你可以写出自己的劳累、自己的不开心、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让学生找到自己, 也让学生知道, 他们有抒发自己情感, 发泄自己情绪不满的自由, 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减压。

第二, 辅之以片断练习。题目以“我感觉——”的半命题为宜,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理状态, 此间, 可以教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景物描写等手法加以渲染和衬托。不怕学生的语言稚嫩, 也不怕语言的各种错误, 只意在教会学生, 语言和文字是自己的, 是自己表达自己的有力手段。

第三,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作文开始。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有时候往往是他们无话可写, 这和我们所留的作文题目有关。中学写作不是政治, 也不是社会评论, 所以, 完全没有必要让他们涉及太多的社会热点, 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政治思想的教育, 也没有必要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里都实施政治思想教育。文学和写作本身就是对学生思想最好的教育。

起来, 都来找我帮忙, 弄得我手忙脚乱。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出飞不起来的原因, 我把当时飞得比较好的王菲、盛彤彤、王喆的风筝摆在操场上, 让那些飞不起来的同学仔细观察对比, 寻找原因。只见学生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圆圆的, 仔细观察, 寻找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他们那种探究欲望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找到原因的学生乐颠颠地坐到一边整理风筝去了, 新遇到问题的同学也自觉地观察对比去了。快下课时, 所有学生的风筝都飞了起来。实践证明, 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还解放了教师的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提供较多的试验材料是开放型的自主探究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知识源于生活, 把教材知识与学生活动实践联系起来,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自然知识规律, 从而拓宽教学进程中的人本空间, 达到教学活动的开放搞活。这种探究方法能够使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究、去创新, 从而提高素质。如在确定2009年上半年活动的主题时, 我让学生合作去寻找生活中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同学们推荐的主题有12种之多, 通过筛选, 最后确定主题——对“交通工具”的研究。因为交通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 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追求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 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是很值得探究的。

3.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

现代创造学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 而是手段, 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 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活动中, 当我们把问题提供给学生后, 他们会通过各种形式获取知识特别是自己动手操作。在《放飞风筝》中, 很多学生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风筝系线的点, 有的还联系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确定这个点在中轴的准确位置。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给他们带来的满足与成功。正如在《放飞风筝》的总结中所写的:我们不但教会了学生做风筝, 更重要的是我们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愉快地获取知识, 从而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课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 重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表明:提倡探究性学习, 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三、突破思维障碍

在写作上, 学生往往难以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的作文。这不仅是某种固定模式的突破, 更是某些写作技巧的练习。这一突破需要一个更长久的练习, 几乎是初中三年不懈的追求,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能有个性风格和色彩。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这种练习往往和考场作文不同。

学生写作思路的障碍往往来自长期考场作文练习, 教师的注意力也往往集中在考试, 所以所教的也往往是如何写好考试作文, 往往讲究“凤头猪肚龙尾”的三段论, 也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过多的追求形式, 往往就忽略了语言文字自身的魅力, 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差异。要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首先要教师转变作文为考试准备的思路, 本着为学生发展的精神, 让学生写出可以反映自己喜怒哀乐的文章来;其次, 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学习他们极具个性的表达方式, 从文字中去触及他们的灵魂;再次, 突破思维障碍需要老师多鼓励, 给学生自信, 让他们发现自我。

总之, 初中作文教学是小学到高中的关键过渡期, 要从学生的长久发展着想, 为学生解开身上的束缚, 勇于展现自我, 从而写出具有个性风格的文章来。

初中作文教学三突破 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的写作要求中有这样的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多少同学能写出“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作文呢?我们看到的作文不是抄就是编、凑的,不是爸爸妈妈在雨夜背我去医院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的第一感觉就是烦和怕,我们的语文教学好像进入了死胡同,学生对什么优秀作文大全、优秀作文总汇等的爱不释手就是证明。那么该如何走出这个死胡同呢?我认为教同学们注重细节描写可以慢慢让他们不怕写作文,甚至爱写作文。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常见的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细节描写、事物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中的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说:细节,具体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忽视的和必须注意的环节。具体说来,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深化主旨,使文章的形象丰满,可以使文章有亮点,更为重要的是细节描写让学生有话说,有感情表达,有见解表述。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分步骤养成学生细节描写的习惯作来突破作文教学的。

第一步:简单的片段训练来突破。学生怕写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我就让他们写200字以内的小作文。学生们都很高兴,但写的时候才发现也不好写。写惯了平时的长篇作文,现在来写这么短的作文,才开头字数就将超出200字了。我要求能删的都删了,决不能超过200字,要写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慢慢地学生基本适应了,把要说的紧紧凑凑表达出来,没有了开头虚假冗长的议论,也没有了凭空想象的情节,有的只是人情味,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其中有一篇是这样写的:“忽然觉得教室里有些空荡荡的,教室里的课桌已经没剩几张了,这也标志着我们班的同学又少了。教室里往日回荡着的喧闹和笑声也消失了,只剩下沉重和压抑的气氛,这种气氛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现实被这种气氛所占有,往日回荡着的喧闹和欢笑声只存在于我的记忆里了。教室忽然变得好空荡,让我有些不习惯。”

我告诉同学们这就是好作文,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的作文。这样的小作文写了将近两个月,同学们都已经习惯了,都觉得作文不再难写了。

第二步:突出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来突破。学生虽然能写真情实感的作文了,但一般都是简单的表述,基本没有什么韵味和深度。在讲解了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定义、作用和写法之后,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我要求同学们写心理和环境方面的细节描写。写了一次之后同学们都觉得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更好写些,特别是心理描写,只需要自己这么想就怎么写。下面是其中的一篇作文:这几天不知是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很累,只想好好地休息放松一下。但不管自己怎么休息,却永远放松不了,心里总保持着紧张而又害怕,还有一点纠结的心情。这可能是压力有点大了,现在的生活给了我不少的压力,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甚至有的时候连信心也消失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许我应该慢慢去缓解现在的压力。

成长中的学生有的是心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习上的、生活上的等等,而作文只需把这些心事再现就可以。同学们找到了作文的真正要义了,现在需要做的是让同学们写600

字以上的作文时熟练地运用细节描写。

第三步:修辞方法的熟练运用来突破。重新让同学们写600字以上的作文后,同学们又茫然了,又有了当初的困惑。不是无话可说就是字数写不够,要么就是总爱议论。在这个时候我教他们把他们平时写小作文进行扩写,即先写小作文,然后用修辞方法来扩写小作文,并且把用修辞方法的地方标注出来。开始的时候同学们总是不习惯,一篇作文中没有几句是用了修辞方法的。但在字数写不够的情况下同学们还是尝试着来写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写作文难,怕写作文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第四步:习惯用细节描写写作文来突破。同学们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两年,已经有了自己牢固的作文观念,一旦不提醒又进入以前的状态中,忘记了细节描写。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训练,让同学们习惯用细节描写来写作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了。下面是一个平时很不爱写作文的同学写的作文。我和绿色的故事

“叮铃铃------”我的天呐,终于下课了,憋死我了。

哎,要怪就怪我嘴太馋,把可乐倒进冰水里喝得太爽了,就一次性把它喝了个底朝天。哦!这不,一上课我就------哎。好不容易挨到下课,拉着普普就往厕所冲,一路上也没顾得多看。

哎!上了个厕所,舒服多了。拉着普普就东摇西摇地慢悠悠的走着。突然,有一小片叶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拉着普普又走了回去,天啊,刚才居然都没有发现。蓝色的隔墙旁边一路的都长满了草。他们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可爱。有的小草叶上还有未蒸发的露珠。有了蓝色的隔墙的陪衬,它们显得更美更强壮了。在隔墙中间一点的地方,有一片小花。它有长长的茎,叶子长在最下面,它的花瓣有点奇怪,一片花瓣有三个缺口,有的有六片花瓣,有的只有五片花瓣。它的花蕊是淡黄色的,高高地像一座小山一样隆起。在那一片草丛中唯独它们是这样拥有高挑的身材,高高地簇拥在哪儿。很是引人注目,可笑的是我刚才居然没有发现。

这种花很普通也很常见,田边到处都是,但我忘了叫什么名字。

它虽然不像那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妖艳,但它的普通和娇小正是我所喜欢的。就像我一样,我也很普通,我们都很普通。

回去的时候我采了几支这种花和野菊回去,拿了一个瓶子装了半瓶水。我把它们一朵一朵地插进了瓶子里,绿色的叶子把瓶口堵住了一群的簇在瓶口,像一朵绿色的花。

这一瓶花的出现很快就引起了班里女同学的注意。虽然生在农村,这些花很常见,但生活在学校,特别是初三的我们早已被书堆埋没,哪还有心情去注意校园里的花。

因为这一瓶花的出现,让我感觉给这个死气沉沉的教室带了一点生机。每当做作业遇到难题,左想右想都想不出来刚想“发飙”时,转头看见窗边的那一抹绿色,心里顿时平静了许多。

是啊,在这个学习紧张的时刻,能够在教室里见到一抹绿色。亲自见证它们的生长,这是多么不易啊!好吧,就让这一抹绿色陪我一起迎接中考吧。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突破 篇3

[关键词]应用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一、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

二、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我们采用了“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探究”,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

三、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例如:初二法律常识开篇课--前言,让学生弄清学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不容易。我以书本第3页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视而不见”,反思“视而可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初中作文教学三突破 篇4

一、入门阶段

在这一阶段, 由于学生基础薄弱, 教学中可供激活的语言图式又少, 所以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积累。

(一) 运用直观手段,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育家马申斯基强调, 教育要从孩子的心理特征出发, 强调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上的重要性。他认为, 孩子是根据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而初入中学的学生, 活泼好动, 表现欲望强, 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 所以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采取直观的手段来进行词汇教学, 使教学更加感性, 更加形象,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直观手段多种多样, 常用的有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如在教学《英语 (新目标) 》 (下文提到的都为同套教材, 故不再标注) 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中的词汇hamburger, tomato, broccoli, orange, banana, pear等时, 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实物, 很直观地教学词汇, 同时通过询问学生“Do you like...?”了解学生对于这些实物的喜好, 也可以把手中的实物送给学生作为奖励, 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通过歌曲、游戏等活动, 使词汇教学更有生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要积极开发利用生活化、有时代感的教学资源。在英语课堂上吟唱与教学相关的英语歌曲, 做相关的英语游戏,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词汇量。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时, 教师一边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的不同方位, 如:使用介词in, on, under, near, behind等, 一边教学生吟唱英文歌曲“Where’smybackpack?”学生在欢唱中轻松地掌握了本单元的词汇。在学习了这单元内容后, 教师还可将部分学生的学习用品事先藏在教室的某个地方,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Guessing game Where’s...?或Where’re...?”的游戏。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巩固和掌握了介词短语。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原本枯燥的词汇教学更富有生机。

(三) 教学基本拼读规则, 培养学生的自主拼读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入门阶段也应该尝试教学音标及字母组合的常见发音,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拼读规则,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如在学习了face这个单词后, 教师可以把形音相近的单词, 如face, lake, date, gate, name, hate等放在一起, 让学生自己找规律总结。学生的参与,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拼读能力, 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对记单词自然不再感到害怕。

(四) 讲授基本构词规律, 激发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利用构词法掌握单词是学好英语词汇的最好方法之一。英语词汇, 根据构词法主要有合成词和派生词两类。

(1)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且语义不相同的词结合成一个表达新的语义的词称为合成词。教师在教学中要介绍并说明其构成, 以便于学生记忆。如:bedroom, football, playground, hardworking, warm-hearted等。

(2) 派生词。由词根利用前缀或后缀派生而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如在一些动词的词尾加上-er, -or或-ist可以变成名词, 在一些词的词尾加上-ful, -less, -ive, -ous等可以变成形容词, 在一些形容词的词前加-un, -dis, -in, -im, -ir等可以构成反义词。

通过多次类似的归纳、总结和积累, 势必会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一个提升和飞跃。

二、巩固阶段

在这一阶段,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 帮助他们做好巩固工作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

(一) 利用归纳对比法

归纳对比法, 是教师在教学中打破册、单元的界限和顺序,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将性质相同或有内在联系的词汇编在一起, 帮助学生记忆。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原有词汇, 又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起到了点“词”成金的作用。

(1) 同义词的归纳对比。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spend这个单词后, 教师就可以补充cost, pay, take这几个同义词, 并让学生在使用中区别它们的不同。再如, 学习了have a good time这个词组后, 教师也可以归纳have fun, enjoy oneself等词组的用法。

(2) 反义词的归纳对比。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部分成对的形容词后, 将这些形容词混在一起让学生配对归类。通过这样的归纳对比, 可以使学生的词汇量积少成多。

(二) 利用关联词群

在教学中及时利用关联词群对所学词汇进行归纳总结,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 更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 联系同类词。如在学习了某个动物名称后, 可以让学生在学过的词汇中搜寻同类单词, 提高单词的复现率, 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类似的联系还可以有水果类、职业类、文具类、星期、月份、节日等。

(2) 联系同根词。如在学习了act这个单词后, 可以顺势教学以act为词根的词, 如actor, actress active, action及activity等同根词, 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的记忆量, 又可以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单词。

(三) 利用小诗

在英语学习中利用朗朗上口的小诗记忆规律, 这样可使学生原本不感兴趣的要记忆的规律变得轻松、好记。如在学习了基数词如何变成序数词后, 利用以下小诗进行记忆, 就能轻松化解难题:基变序, 有规律, 结尾要加th;一、二、三, 特殊记, 结尾分别t, d, d;八减t, 九去e, f要把ve替;ty结尾的词, 先变y为ie, 再加th;若是遇到几十几, 只变个位就可以。

三、提升阶段

在这一阶段,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 而且对于单词的认识能力进一步提高, 所以,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使他们的词汇量达到一个质和量的飞跃, 更是初中英语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任务。

(一) 用英语组织教学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不仅能烘托课堂气氛, 让学生感知英语, 而且能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 坚持每天用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上, 教师应尽量用学生已掌握的或熟悉的词汇来解释和呈现新的词汇。

(二) 采用链环式教学

所谓链环式教学就是通过新授某一知识, 让它与已学的知识相结合, 然后再通过已学的知识巩固更多的知识的教学。在词汇教学中, 采用链环式教学, 对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有突飞猛进的作用。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8 I’ll help clean the city park.”时, 出现了很多的动词短语, 这时要求学生将学过的与give, put, make有关的词组做归纳, 很快学生就归纳出give up, give in, give away, give out, give off等词组, 通过这些词组的对比和归纳, 学生不仅巩固了旧词汇, 更掌握了新词汇。

(三) 组织多种竞赛活动

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 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 扩大词汇。比如, 可以组织英语阅读竞赛、我爱记单词、单词接龙、谚语大PK等活动来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到词汇学习中来。

初中作文教学案(三) 篇5

(三)主备人:年 月 日

[课时]第3课时

[教学内容]闪显出你的第一道亮丽风景——谈话题作文的拟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话题作文,明确拟题要求。

2、掌握拟题方法,快速准确拟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拟好题目的重要性)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特的文题,可以使读者耳目一新,引起阅读的兴趣。“题好一半文”,也说明了拟好题目的重要性。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其十分利于发挥,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写作这类作文时,首先就要拟题。一篇文章最先和读者见面的就是标题,好的标题准确鲜明,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标题平淡无奇,空洞乏味,读者见了标题就不想读文章了。考场作文的读者首先是阅卷教师,你要想吸引他,使他对你的作文做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拟出好的标题。这是你的作文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拟题方法:

1、扩展法:就是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更加具体的文题。

2、想像法:就是由所给的话题想像开去,让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从而拟出新颖独特的题目。

3、形象修辞法:就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

4、引用法:就是引用或者化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或对它们加以变通作为文章的题目。

5、巧用算式法:巧妙运用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

三、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呢?

1、概括内容:标题是文章的主要组成部分,标题必须概括内容,做到“题括文章,文切题旨”。

如话题:爱心,与生命相生相伴;爱心,与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爱心如阳光似春风;有人说,爱心是压力是动力;有人说,爱心是负担是无奈……有的渴望拥有;有的坦然享用;有的默默回报;有的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自然……

请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要求略)。

示例:“爱心”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把握不好,就会泛泛而谈。文题拟得不好,也会使文章的价值大打折扣。

一份满分考卷的题目是《爱在山林》,这篇文章就概括了作者要写的内容,而且与主题密切相关。文章从小处着笔,写自己一次当“导游”的经历,突出了老支书“决不让这美丽的山林变黄”的爱心。

2、观点鲜明:题目要观点明确,有鲜明的倾向性,感情色彩浓郁,不隐晦曲折,不令人费解,不能让读者看后不得要领。

如题目是:有句歌词唱道: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亲切、温馨之感。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扩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

都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庭的成员。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示例:有的同学将题目定为《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还有的同学直接命为《我爱我家》,《有家的感觉真好》、《家,让我说爱你不容易》《家,一首爱的交响曲》《爱家的人》观点鲜明,感情色彩浓郁。

3、新颖别致:题目一定要给人一种新鲜别致的感觉,让人一看文章就觉得你的文章不同一般。题目新颖,会使你的文章生出光彩;题目平淡,则使你的文章失去魅力。

如题目是:要求以“绿”或“绿色”为话题,自拟题目。考题提示道:“绿”是广受人们青睐的色彩,“绿”被人们赋予众多含义,“绿”还被众多文学家写成脍炙人口的写景美文。时下,也风行“绿色”: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奥运……

示例:有的同学将题目定作《着一袭美丽的绿袍》,还有的同学定作《绿色的梦》、《绿色北京》、《绿色的回忆》等等,这些题目在众多的考卷中,显得别开生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简洁生动: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一定要有高度的概括性,不冗长罗嗦,要努力做到以一概万,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如话题:希望,是人生奋斗的远大目标,是平凡生活的小小期待。希望是生命之舟的原动力,是补充能源的加油站。希望可以将人引向辉煌,也可以将人诱入歧途。希望创造了一个大大小小的故事;希望蕴蓄着振聋发聩的哲理睿思。请以“希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示例: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作《在希望的田野上》,有的考生拟作《一个罪犯的希望》,还有的拟作《爸爸的期待》、《我的“加油站”》、《我的奋斗》《为了那份完美的答卷》,这些题目都拟得简洁生动,有概括性,值得借鉴。

四、注意点:

1、拟题时注意题目的范围要小,不能好大求洋,应从小处入手。

2、拟题时尽量注意文题中含有话题中的关键词语。

拟题形式有两种:直接式、隐含式。

直接式:题目中含有话题中的关键词语。

隐含式:题目中不含有话题中的关键词语。

运用隐含式的注意点:所拟文题要与话题有关,不宜离题太远,甚至过于隐晦。否则,会给人偏题之感。

五、小结:

运用以上方法及注意有关问题,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就能拟出新颖独特的题目了。总之,拟题时应该深思熟虑,真正使题目与文章的内容相一致,这样就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起到标新立异、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考例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唯真才善, 唯真才坚……请以“真”为话题将你成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六、拟题方法:

(一)扩展法: 如给上面的话题作文拟一个题目。

示例:《真情》《真情拥抱》《做人要真》《平平淡淡就是真》《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故事》……

优点:这种方法可使所给的话题由大化小,由概括到具体,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

题万里”的现象,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想像法:

如给上面的话题作文拟一个题目。

示例:《假如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真”》《我多么想与“真”同行》 《梦里寻真》

优点:运用想像法拟题,既可以培养自己的想像力、创新力,同时也能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三)形象修辞法:

示例:

1、拟人:《与“真”同行》《真情自述》《真诚伴我到永远》《“真”与“假”的对话》

2、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江苏南通)、《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3、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4、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 “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5、设问:《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6、反问:《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7、顶真 《读书乐 乐读书》《活读书 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四)引用法:

以上文为例:《不失人性“真”面目》《真的好想你》《我寄真心与明月》《莫道人间无真情》 示例:

1、“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2、“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4、“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5、“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6、“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7、“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8、“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析:标题1、2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标题3、4、和5分别引用和化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活泼而有趣。标题6、7引用的都是影视剧名,新颖而别致。标题8则是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

(五)巧用算式法:

示例:

1、“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2、“诚信”话题——《诚实+信用=财富》

3、“成功”话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

解析:标题

1、否定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标题

2、表明“诚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标题

3、表明成功需要三个因素。

[目标测评]

1、请以“阳光”为话题拟定文题。

2、请以“心愿”为话题拟定文题。(用比喻法)

3、请以“诚信”为话题拟定文题。(用比喻法)

4、请以“故乡”为话题拟定文题。(用夸张法)

5、请以“环保”为话题拟定文题。(用拟人法)

6、请以“尊重”为话题拟定文题。

7、请以“家”为话题拟定文题。

8、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物,都给我们帮助、教益和启迪。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9、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唱过多少支歌啊!一首歌,往往饱含着一份情感,讲述着一个故事,传达着一种精神。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度过了美丽的童年,步入了多彩的青年时期,以后的岁月里,我们也离不开歌声。请以“歌(歌声)”为话题拟题写一篇文章。参考题目:

1、《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一缕阳光》《阳光照耀的日子》《假如阳光是红色的》《阳光女孩》《如果生活中没有阳光》《在充满温馨的日子里》 《把握那份美丽》《告别阴雨的日子》《天蓝蓝,水蓝蓝》《“理想号”又起航了》《七彩世界》

2、《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3、《守住你的金矿》

(标题2、3,比喻。二者均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生动形象。)

4、《千年月色万年情》(标题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

5、《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标题5,拟人语气有力,振聋发聩。)

6、《受尊重前后》《被尊重的感觉》《我学会了尊重》《我渴望被尊重》

7、《破碎的却又是完整的》、《温馨的港湾》、《爱的守望》、《永远的守望》、《永恒的守望》

8、《学会感谢》《感谢母亲》《感谢生活》《生活使我学会了感谢》《给我一次感谢的机会吧》

初中教学管理瓶颈和突破 篇6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瓶颈;突破

中学是学生一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所以中学教学质量积极的推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中学中良好的教学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反之,如果教学管理状况不佳,那么教学质量也必将受到影响。

一、初中教学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重课堂轻视课外。现在很多中学管理都存在重视课堂管理,轻视课外管理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与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家长给学生从小灌输的思想是好好学习,其他一切与学习无关的内容都被禁止,因而这种教学管理下的学生只知道死读书,没有个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需求。

2、重视教师轻视学生。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教师的权威性强调过多,甚至已经被神话,在教学中更注重于整体的教学体制,但是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对学生整体的身心发展都极为不利。表现上需要通过教师的权威性正确的引导学生,但是这些“独裁”的思维模式,挫伤学生探索的欲望,也抑制学生心智的发展,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两方沟通互动中互通有无,教师在教学经验上要优于学生,但是教师受到经验的束缚,思维模式也许不如学生开拓,如果让两者之间互不,也许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成绩轻视文化。中学的教育与学生高考成绩直接挂钩,所以衡量中学教学的标准之一就是升学率,这一理念在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观念、家长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现在中学几乎没有什么属于直接的校园文化,都是学习,很多初三的年级还会组织誓师“生命如虹,青春无悔;数日拼搏,志在必得”、“人们常说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我们是一群狼,一群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血狼,在我们的道路上,别无选择,只有进攻,前进。再进攻,再前进。这就是我们的精神。所以初三的班级必须呐喊: 我们是狼,一群吃肉的狼,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必胜”这些激动人心的宣言,虽然学习是需要激情,但是不是要疯狂到一定程度,纵观古今很多大师级人物他们学习是有理想和抱负,而不是疯狂的毫无目的进攻,我国一位著名的原子弹教父曾说过,他在美国学习的目的就是有一天为了投身中国的建设,他从来没有想过中国会给他什么样的待遇,也没有想过考试要求得到什么样的分数,就是踏实的做好学问,在学成归来会美国当局曾经阻挠,甚至告诉依照中国目前的形式你的学识不能完全施展,但是他曾斩钉截铁的告诉美国人,哪怕是回去种树我也要回到中国,正是这种理想和信念让他完成了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发,为中国在世界赢得一席之地。

二、初中教学管理的突破途径

1、加大课外活动。中学的教学活动是全方位和全天候,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室外运动和参加室外活动,比如定期可以组织学生春游,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应对今后激烈的竞争,另外通过室外活动让让学生是学习压力,在春游中运用徒步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亲近自然,并且培养学生慢生活节奏,现在科技的发展,很多先进的代步工具出现,并且竞争的家具,快节奏的生活方法已经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学生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尤其是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学生都是乘坐公交车、校车或者私家车上学,没有机会真正的步行,体会一些城市中的美景。慢节奏不是行为或者生活上的倦怠,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中国人一直讲求“中庸”之心,是养成孩子平心静气的良好思维习惯。

2、深化教学改革。素质教学给教学带来新的机遇,但是也为教学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而要不断的深化改革管理模式,转变具体的改革发展理念,改革中不断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且教师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造,不要局限于学生的思维。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学校的重要管理人员包括校长、副校长、班主任等,做到充实自己的学习能力、划分好自己的责任,并且在协同合作中,锻炼教学管理质量。

3、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校园的文化氛围好对孩子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完善师生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教学面临一系列深刻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的深化,推动学生的学习素质,在我国的教学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轻视课堂外,重视课堂内,把学生的整体思维都束缚住,最终让学生处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因而需要完善文化教育,推崇个性教育,带动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积极的解决这一问题,推动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金刚.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3):78-79.

初中作文教学三突破 篇7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常常会在作文课上看到很多学生抓耳挠腮、东张西望, 10分钟、20分钟……作文本上还是一片空白!真所谓“下笔没神”, 一字也写不出来, 笔者再次对他们进行引导启发, 可学生们依然无从下笔。

(一) “下笔没有神”的原因

1.学生思想上有抵触作文的情绪。这类学生潜意识中不喜欢写作文, 对作文有“惧怕”的心理, 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完成作文任务。目标在他们眼里遥不可及, 让他们失去了成功完成作文的自信心。从而形成每到作文时, 因为惧怕, 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思考、构思。作文也就无从下笔。

2. 平时不重视作文积累。

3.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有时作文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没有体验过的, 他们缺乏真实感受, 无话可写, 这也是正常的。

(二) 针对学生“下笔没有神”的指导

1. 心理疏导。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和这类学生促膝谈心, 使他们了解作文的目的, 告诉他们习作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缓解他们作文的恐惧心理, 告诉他们写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 想到的, 体会到的写下来。同时适当放低写作要求, 慢慢提高作文质量。

2. 尽可能做好作文前的预设工作。

在习作前, 笔者根据习作要求, 尽可能地创设机会、提供条件, 组织一些活动, 丰富学生的体验, 开阔学生的眼界, 拓展学生的思维, 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如写《美丽的校园》, 笔者先让学生自由地观察校园里的景物, 再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情况, 有重点地组织全班同学参观校园中几处景物, 让学生相互交流, 写出体验, 结果这种预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语言啰嗦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 常会遇到有的学生作文, 语言啰嗦, 主次不分, 信马由缰, 总是啰啰嗦嗦一大段, 但又文不达意, 不能突出主题, 反而成了“鸡肋”。

(一) 呈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1. 构思不到位。

在作文时, 这些学生没有或不会构思。写作前根本没有考虑该写什么, 怎样去写, 作文中心是什么, 怎样去选材。写作时缺乏目标, 没有方向, 结果是想到哪就写到哪, 啰啰嗦嗦, 不知所云。

2. 缺乏写作方法。

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常常忽略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读写没有很好地结合, 学生缺少模仿、迁移, 写作就不得要领。

(二) 突破此“障碍”的应对措施

1. 指导其构思。

在每次作文前, 让学生不要忙于动笔, 要认真审题, 明确中心, 精心选材, 分清主次, 写好写作提纲。让学生慢慢养成作文前构思的习惯。

2. 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教师要善于把课内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 在阅读基础上,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的时间, 让学生习得方法。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繁星》这篇文章时, 针对文章中所涉及的“虚实相间, 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作了重点的指导。在随后的作文《我美丽的家乡》的写作中, 学生都能模仿这种写作方法来描写自己美丽的家乡。

三、“内容虚假, 无真情实感

当下很多初中生的作文, 呈现出了矫揉造作, 故弄玄虚的现象。在一些学生看来, 总认为用上好词佳句, 文章就会出彩, 于是作文常会出现故意堆砌华丽辞藻, 刻意使用修辞手法, 文章从而显得浮夸, 缺乏真情实感。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应让学生树立“真情最美”的作文观, 让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真切的感受, 从中体会到写作就是要写真事、诉真情。让学生放开手脚, 鼓励他们把所看、所听、所想、所感大胆地表露出来。如写作《家乡的洪泽湖》时, 有位同学把描写一些名山大川的词语都用来体现洪泽湖的特色, 让洪泽湖成了太湖、西湖、鄱阳湖……显不出一点洪泽湖的特色来。笔者让他们到洪泽湖去实地观察, 并特意让他们留意早、晚洪泽湖独特的景色, 结果重新写出了一篇很能体现洪泽湖自身特色的文章。

四、抄袭

笔者一次在批改作文时, 被一位同学的作文在构思和语言等方面深深感动, 给了很高的评价, 结果不久后, 我发现另一名同学的作文和其一模一样。后来一了解, 原来两个学生都是抄袭同一本优秀作文选中的文章。学生抄袭文章的现象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 大都是因懒惰和不会作文导致的。

针对抄袭的现象, 教师要认真分析具体原因, 对那些偷懒的学生, 要给予批评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对那些不会写的学生要委婉地提醒他们抄袭是不应该的, 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开展师生交流和同学之间的交流等形式, 协助他们完成作文。

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分析产生的原因, 采取科学合理的引导, 定能让学生突破“障碍”, 取得良好的习作效果。

摘要:提起作文, 很多初中学生就“心烦”“恐惧”, 作文成为很多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障碍”。很多老师对学生这种现状也颇感头痛。其实, 只要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障碍”问题仔细分析原因, 作一些细致的, 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突破习作中的“障碍”, 愉快地完成习作。

初中英语教学困境和突破研究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困境;教学突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91-01

学生们都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刚开始只学习简单的单词,到了初中,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英语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同学们学习起来可能会感到吃力,要想把英语学好,不仅需要同学们主动勤奋钻研,老师的引导也是起到主导作用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同学的影响是让学生们掌握正确方法的风向标。因此,面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困境,我们必须进行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一、初中英语教学困境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学校的师资队伍都不够壮大,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甚至在有些偏远落后地区,都没有专门的英语教师,都是一些兼职的学生等等,这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学生们不能及时掌握学习英语的科学方法,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太过于被动。除了教师在英语内容教导上的问题之外,新媒体进入课堂,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很难灵活教学。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落后

现在在升学的压力下,教师往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因此,渗透在教学中的就是过于死板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活力。老师在台上讲,同学们在台下听,老师究竟讲的对不对,同学到底听没听懂,这些都是问题,老师和同学互动少,口语锻炼不够,老师对每个同学了解不够,不能根据不同同学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不够细致,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背单词,做题等等。

3、学生学习不够主动

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方法,学习英语需要坚持与耐心,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学,让同学们也不明就里,稀里糊涂的跟着学,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下降,再加上学习难度加大,渐渐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容易自暴自弃,放弃学好英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大困境。

二、初中英语教学突破策略

根据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我们需要找出解决策略,逐一解决困难,达到突破性的目的。

1、提高老师的教学素养

学校一定要招收合格的英语教师,不能为了省钱随意接受兼职教师,一个合格的英语老师一定要具备运用标准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自我学习,自我成长,不断补充专业知识。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认真负责,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除此之外,还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同学们学习英语新的视野与体验。

2、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生学习英语应该是对英语总体的一个感知与初步学习,因此,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教学与试卷考试。老师可以发掘不同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例如,老师可以时不时找一些优秀的英语动画片,英语电影在班级中放映,让同学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习英语。老师还可以分小组教学,把不同情况的同学合理的安排在不同的小组,在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和同学的互动,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老师还应该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能忽视某一个方面,机械的教课本知识,多训练学生的语交流能力,阅读英语文章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英语听力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和培养,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老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同学学习,同学也需要在平时的学生与生活中注重自身兴趣的培养,感受英语的奥妙与美好,多说英语,多阅读英语,多看英语电影,在课堂上积极跟老师互动,在小组中多跟同学交流,不可急于求成,英语学习需要语感和积累,慢慢提高英语水平,可以给自己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并按时完成,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把英语学习当成负担,而要看作是了解异国语言美妙的一种途径。

总而言之,初中生英语的学习对初中生的成长帮助巨大,也是初中生敲开高中学习大门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老师和同学自己都要重视英语的学习,不同的学校的英语教学也有不同情况的教学困境,要根据具体情况,找到解决办法,突破困境,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培养优秀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 徐 静. 论如何改善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J]. 新课程(中学),2015,09:176-177.

[2] 陈桂平.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浅析[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34:19-20.

上一篇:场馆设计下一篇:超精密磨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