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新思考

2024-07-20

初中作文教学新思考(共12篇)

初中作文教学新思考 篇1

初中数学思维教学, 要着重于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策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科学得体, 就可以促进学生变知识为能力, 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解决新问题, 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数学思维教学的基本思考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 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 引导学生会学成为教学的关键。长期来, 初中数学教学教师主讲, 学生主答, 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而不是会学,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有所改进,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 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 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数学创新教学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 不仅要求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而且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合作中学, 在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同时, 又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发展好自身的特长。

二、数学思维教学的主要措施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是现代数学教学根本目的, 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 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数学思维的能力, 如分析与综合数学问题的能力, 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系统化与具体化的能力等;二是数学思维品质, 如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品质。数学思维教学的主要措施, 是针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与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而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因此, 主要的数学思维教学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数形”结合能力的措施。

“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 剥去它的质的方面, 只剩下外形和大小两个属性, 就交给了教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两个分支——代数和几何, 代数是研究“数”的, 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 研究几何要借助“数”, “数形整合”是一种趋势, 越学下去, “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 叫做“解析几何”。在初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 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像了。往往借助图像能使问题明朗化, 比较轻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从而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教师需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练习, 任何一道题, 只要与“形”沾上了一点边, 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 不但直观, 而且全面, 整体性强, 轻易找出切入点, 对学生解题大有益处。

2、培养“方程”的思维能力的措施。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 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 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 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 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的等式:速度X时间=路程, 在这样的等式中, 一般会有已知量, 也有未知量, 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 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初二、初三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分式方程, 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 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一元一次方程或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 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 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 现实中的大量实际运用, 都需要建立方程, 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 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3、培养学生数学“转化”思维能力的措施。

解数学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化未知为已知”, 也就是把复杂繁难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手段, 逐渐将它转变为一个大家熟知的简单的数学形式, 然后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数学运算把它解决。面对难题, 面对没有见过的题, 首先就要想到转化, 也总是能够转化的。平时, 要多留心老师是怎样解题的, 是怎样“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化未知为已知”的。同学之间也应多交流交流成功转化的体会, 深入理解转化的真正含义, 切实把握转化的思维和技巧。

4、培养“对应”的思维能力的措施。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 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 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 我们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关系、对应一种形式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 将对应公式的左边X, 对应A;Y对应B;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题。初二初三我们将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 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 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5、培养数学思维深刻性品质的措施。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学生对实际事物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抽象概括而获得数学问题, 对具体数学材料、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概括而得出数学模型, 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用合适的数学计算求出此模型的解或近似解, 以及对解的实践检验、对模型的修正等过程中, 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和严谨性水平的集中反映。也即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 在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过程中, 在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过程中, 在对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阐述过程中, 都会体现出思维深刻性的差异来。“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是深刻性的写照,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也是深刻性的体现。中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具体事例中也纳问题的本质, 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解题方法, 善于开展系统的理性思维等的不断发展。

6、培养数学思维灵活性品质的措施。

思维灵活主要是指能够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 改变已有的思维过程, 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 思考的方向多、过程活、思维技巧能够适时转换, 即思维的应变能力强。数学学习中思维灵活性往往表现在随着具体条件而确定解题方向, 并能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有的放矢地转化解题方法;表现在从新的高度、新的角度看待已知知识;还表现在从已知的数学关系中看出新的数学关系。思维的灵活性与思维的发散性有一致的地方。发散思维的特点是多开端、灵活、精致和新颖。例如, 能够给出一个数学问题的多种不同解答, 就是思维具有发散性的表现。所以思维的灵活来自于求异思维, 而求异思维又来自于迁移。因为灵活性越大, 思维的发散性越好, 越能多解, 说明迁移的效果越显著。“举一反三”是高水平的发散, 正是因为有知识的迁移。而迁移又来自于概括。成语有“触类旁通”, “旁通”是灵活迁移, 而“旁通”的得来需要“触类”, 这个“类”又需要通过概括才能获得。

初中作文教学新思考 篇2

姓 名:刘明会

单位名称:彝良县海子镇中学

新教学理念下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思考

新教学理念下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思考

云南省彝良县海子镇中学 刘明会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学的教学有了新的变化。生物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概念。如何在更新教材的同时,切实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更新生物教育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将成为教师 教学重点。

关 键 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论 新的评价方法

一、实施新教材后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行,一个崭新的教材和教学观念也同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如何接受新思想并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走进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1.精心备课: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保证上课质量好坏的前提条件,教师首先要在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并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教材。备课内容要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及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梯度地进行。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理解。通过创设情境来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以及价值观得以全面发展,达到我们的备课时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

2.选择时机,开展互动活动。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开放式、互助式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构建出互助互爱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不仅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在情感交融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思想共鸣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现在新课改、新课程对教学过程明确提出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传统教学教师站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新课改下的教学则发生重大改变,教学是师生的交往,也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的构建。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学习乐趣;更是教师自我成长、专业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基础上,设置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另外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自主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置身于信息水平发达的大环境下。自身本就带着朦胧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质疑、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以升华,把朦胧的知识加固成为自己永久的认知,才能充分了解生物世界的奥秘。

3.注重学生生物学科科学素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和人名心目中达成了共识,为了适应这一改变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重大改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品质、性情、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中学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能力。中学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更是穿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每章节前都配有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都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以及与社会热点问题、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使得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方法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主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等现代先进的教育资源。根据自身、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教研和教改活动,真正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学困生的教学更应该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可以完慢慢的在教学中渗透。才能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关注生命、维护生态平衡等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树立远大理想。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学语言要活泼机智,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产生于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不是每堂课上学生都精力充沛、时刻保持状态、不开小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专业知识储备必须充足,课前准备必须充分,教法多变,语言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一个神情严肃、死板的教师,其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的、学生昏昏欲睡,进而效果也不理想;而一个风趣幽默、语言生动有趣的教师,往往会成为课堂上学生注目的焦点,总是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很多时候,教学的内容难免有些枯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比如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的时候,本来内容是很枯燥难懂的,但是我就在课前先给大家猜了一个谜语: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让学生思考讨论后猜出谜底,我就借着这个谜语来讲授心脏的有关知识: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大小、如何工作、如何休息的等跟心脏相关的知识?通过这个谜语和这些对问题的思考与讲解使得学生还没开始看课本就掌握了大部分知识点。最后上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后,我就利用了一首口诀帮助学生巧记忆今天上课的内容:“人的心脏在胸腔,形态恰似桃子状。里面共有四个腔,下为心室上为房。左右不通上下通,动脉连室静连房。房室之间有瓣膜,血液倒流可预防”。学生都很喜欢这首口诀。连那些接受能力弱点的学生都能背出口诀,通过这个谜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要想使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就必须使自己的教学中对于情境的创设有针对性与趣味性,不但能够引出教学内容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的激情,以及对知识的渴求。这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变更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因而教师要对教材把握和熟练的了解,以保证互动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生活中的生物学。

生物科学是21世界的主流科学,也是我们身边的生活百科全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应该广泛地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特别是要注重收集与学生的生活

联系紧密的例子来应用与教学中,最能引导学生产生对生物学兴趣。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在“蚯蚓的相关知识”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先挖取蚯蚓带到课堂上来,用蚯蚓是怎么爬行的?蚯蚓是如何进食和排泄的?靠什么呼吸的?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得出蚯蚓的各种生活习性。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感到收获不少。再如:学习细菌、真菌的知识时,我提前一星期让学生拿煮熟的土豆放在自然开放的环境和套上塑料袋的封闭环境中培养。等长出菌丝后在引导他们了解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和区别。学习光合作用是时候就联系身边的绿色植物。我所在的学校农村孩子比较多,根据实际需要教给他们一些合理种植,套种等的知识,以便让他们把这些科学知识带到实践中去;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特别是卫生保健知识(农村孩子都比较害羞,最好把男女生分开来讲解);学习人的呼吸系统时准备各种烟龄下肺的照片,说明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知识(让他们更珍爱生命);我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的知识不但记忆深刻,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都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更能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四、适应新课改、新课程的评价方法。

从以往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来看,评价着重关注书面考试数字的相对评价,忽略对教师备课、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学生平时学业的绝对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活动、兴趣、思考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评价。新课改要求注重增加平时的绝对评价,激励和改造学生的素质教育,也使得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改革要求教学评价的方式不再简单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要从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分析学生,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评价机制。(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每一个进步都及时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课改,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了。教师应该把:如何让学生准确、系统、全面、高效的掌握知识点;怎样正确领会并认真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作为工作的重点。用新知识更新生物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能自主学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我国活动教育的回顾与前瞻(代序)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惠青

2、叶佩珉,生物学课程教材改革探索,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论著丛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学教育学·虞国庆,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年01月

5、中学生物学实验大全·张德永、于运联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6、全国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集·徐进军,西安:陕西人民出

新课标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篇3

在写作上,“新课标”明确地提出了初中阶段的作文要求:1.表达真切体验,习作要感情真挚;2.表达独特的感受;3.力求有创意的表达;4.实现独立写作,注意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那么根据这些要求,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文呢?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平时作文,绞尽脑汁,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希望通过老师的肯定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学生有了自信,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作为老师,如果能从学生作文中竭力去找优点,对学生的作文多加以肯定和鼓励,就能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假如你能针对一位作文信心不足或书写不工整的学生抓住其优点来评价,那对他该是多大的鼓舞和激励啊!你可以这样写:“看了你的作文,你是否觉得自己比以前进步了许多?我真为你高兴!”“你的作文写得这样好,如果书写再好一点,岂不是锦上添花吗?”……别小看这么几句鼓励性的话语,说不定真能造就出一个未来的作家呢。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生作文时恰当运用范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学生的思维应该有所突破,因为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眼界是最开阔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是最鲜活的。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合,学生才能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振聋发聩的启迪。总之,作文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有张力的思维空间,真真切切地让其彰显个性。

三.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写作的本源

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生活的多元化,都应撼动学生的心魄;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心头,涌上学生的笔端。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学生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都有了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便能信手拈来,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

四.指点迷津,让学生写出文章的亮点

时下学生的作文,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到语气语调多数大同小异,呈现出很大的趋同性。他们习惯了以“成人化”的口吻空发议论,他们习惯了套用、滥用信手拈来的背得滚瓜烂熟的哲学原理、人生信条。他们的语言不再负载个性,不再负载情感,不再负载人格。我们应指导学生写出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它体现在遣词造句及文体的选择与语调、态势和韵味上:或细语潺潺,或浩气磅礴,或明快活泼,或深刻练达,或质朴清新或华美高昂。凡率性而为,凸显生命本色,随性而发,一任才情的作文语言才能克服虚弱之风而形成刚健之气。

五.民主开放的教学评价

因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就应该本着“因材评分”的做法,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凡真正下功夫写作的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即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批改作文时,应十分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在设计评语时,应遵循指导作文与冶情育人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善于写“溢美”之辞,让评语尽量具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美感,具有语言传情方面的亲切感、幽默感,以及鼓舞性。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就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积极寻求语文作文教学的制高点,为中学作文教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初中数学命题教学的新思考 篇4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环境下, 初中数学命题的教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压制, 导致新课标出台后数学教学依旧需要很长的改革缓冲阶段.客观来说, 我国目前初中数学命题教学的现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有:

1.在数学命题的选择中, 教师通常将命题考试与教学分开来看, 导致考试偏离了数学命题教学.

2.数学命题不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 偏离学生的生活常识或学科联系, 从而背离数学命题目的.

3.命题者只注重在教学中是否能讲解难题、典型题, 却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考查, 而正是这些难题和典型题使学生在命题理解和分析中失去信心, 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4.命题者在学生阶段性的考查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已有的水平, 过于心急, 致力于快速拔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导致学生在中考备考环境下产生疲劳综合征.

5.数学命题教学随意性比较大, 忽视了数学命题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导致命题教学没有梯度或梯度过大, 且存在知识点重复等问题.

二、初中数学命题教学的原则

基于数学命题的相关特征以及上述数学命题教学现状, 笔者认为在数学命题教学中应当有以下几个原则.

1.数学命题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标提出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新型的教学合作关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为指导, 积极引导学生对相关数学命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讨论, 鼓励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同时, 教师要对数学命题教学进行适当的改进, 从而降低纯理论知识的教学, 培养学生推理探究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命题教学需要尊重并促进知识的建构

命题强调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所以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建构能否容易进行, 因此教师在审视初中数学命题教学时需要重视知识的再建构.例如, 在学习初中数学内容正余弦的定义时, 教师需要在学生原有的直角三角形有关基础上进行建构.因此, 数学命题不仅要突出新知识的重点, 还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积极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 从而进行图式的顺应.

3.数学命题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

数学命题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快速适当地引入命题, 这也是影响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在讲解新命题之前, 教师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新命题的兴趣, 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教师根据数学课标的教学内容投入一定的情感, 并且对命题内容进行适当地挖掘以及问题设置.

4.数学命题教学的展示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于多媒体能够集中展示图片、文字以及动画, 这样就会使书写命题形象化、具体化.而且改变了数学课本上原有命题静止教学的不足, 从而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数学命题所负载的信息, 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分析推理数学命题与其他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推广数学命题的实际运用.

三、数学命题教学的设计

根据以上数学命题教学的原则, 笔者试图对初中数学命题教学进行设计.

第一, 初中数学命题教学设计.在数学命题教学过程中, 对数学命题教学的思考应当包括四个方面: (1) 例子的选取.在数学命题导入时, 教师应当选取符合所要讲解的数学命题的条件, 相关背景材料要求简练、有效、有趣味性, 从而降低学生在理解命题中的干扰以及增加这一过程中的趣味性, 与现实生活相关. (2) 情境的创设.在讲解图形、线段、角度等内容时, 可以借助于尺规等工具做一些基本图形, 甚至可以借助于实物模型、教具等各种比较形象化的手段. (3) 提问的安排.教师在展示数学命题时, 应当赋予命题适当的问题和空白, 从而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和验证.要重视提问的深度, 尽可能避免简单的是非式或填空式的提问. (4) 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教师在讲解数学命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借助于多媒体形象化的图像和鲜艳的色彩, 常能事半功倍.

第二, 数学命题应用的设计.数学命题的教学离不开命题的推广应用, 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反馈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 在数学命题应用设计方面, 需要思考以下两个方面:

(1) 命题相关例题的设计.例题的作用在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命题.因此, 在命题应用设计中, 应当注意命题条件的验证, 命题的合理应用.

初中作文教学新思考 篇5

在日常教学中,最让我们这些英语老师头疼的就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知识及能力水平与课标上的要求相差很大,而且这些差距随着课程的深入会越拉越大,久而久之不仅学生自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老师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往往也会感到束手无策,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悟到: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对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要少些抱怨,多想办法利用各种手段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们也应该少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多放远眼光,不仅要教会学生现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说:教的不一定都会,会的不一定都考,考的不一定都用。教师如果能超越课本,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慢慢积累,不仅有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也会为他们终身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可能做到完全尽如人意。更准确的讲它应该只是一本“教学参考资料”而已。教师在使用这本教科书时,教学的自由度以及发挥空间更大了。这对教师水平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恰恰是提高了,教师 不再是以往的拿着课本去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没有必要将教材上所有涉及的东西都透彻的讲解,而需要整合优秀的教育资

源,如:网上资源、英文有声读物、报刊、杂志、英文广播、原声电影等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实际应用能力,并且以此来丰富英语的学习氛围。

初中英语诗歌有效教学新思考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诗歌教学;实效课堂;探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79-1

英文诗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渊源,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韵律优美,便于记忆。对初中学生来说,英文诗歌可以拓宽他们的英语知识面,对英语教师来说,英文诗歌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起到了调控节奏和气氛的作用,是一种创新的英语教学资源。

一、正视初中英语诗歌教学现状

尽管英语诗歌语言优美、简练,且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可是它却带有一定的跳跃性,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英语诗歌并没有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诗歌抽象性太强,不好理解。正是因为英语诗歌在表达上极为精炼,而且常常一词多义,句子与句子之间互相联系,互相牵制,再加上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性,学生理解诗歌的难度大大增加,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远远地观望,不敢走近诗歌。

英语教师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他们很少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更不会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进行诗歌教学实践。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英语教师仅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诗歌教学,诗歌教学的课时被压缩到最少。

二、诗歌教学的价值

英语诗歌鉴赏能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积极开展诗歌教学。教材通过逐步向学生渗透诗歌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素养。

1.英文诗歌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1)英文诗歌有利于学生改进发音。英语诗歌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符。由于英语诗歌的句子带有反复性,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如:在“Spiders, Beetles and Puppies”中,Spiders, spiders, spiders in the sun. Spiders in the sun, having fun. Beetles, beetles, beetles in a bunch. Beetles in a bunch, having lunch. Puppies, puppies, puppies in a box. Puppies in a box, chewing socks. 很明显,这首英文诗歌具有明显的韵律感,非常活泼自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改进语音语调。

(2)英文诗歌有利于学生积累词汇。通过学习诗歌来积累英文词汇是一种在英语教学中极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通过诗歌的形式呈现新单词,学生一定会提高单词记忆的乐趣。富于韵律感的诗歌不仅提高了学生记忆单词的乐趣,也能提高学生单词记忆的效率。

(3)英文诗歌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法和句型。如果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或句型,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记忆效果也一定不会明显。如果以诗歌的形式为学生呈现语法或句型,学生会在反复诵读中很快掌握语法或句型。

2.英文诗歌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认知资源和文化资源

英文诗歌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因而如果思维得到发展,语言也一定会发展。如:“In a dark, dark wood In a dark dark wood there was a dark dark house In a dark dark house there was a dark dark cupboard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英文诗歌蕴含着丰富的英美文化,学生在诵读英文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如学生通过吟诵有关圣诞节的诗歌,可以更好地了解有关西方国家圣诞节的信息,了解西方文化。

英文诗歌能够为学生带来愉悦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条件下积累词汇,掌握语法和句型,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同时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除此之外,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敏锐的听力等。

三、选择诗歌教学材料的原则

英语诗歌必须同恰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英文诗歌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良好条件。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如果违背这些原则,可能会事倍功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1.适度性原则。英文诗歌的长度和难度都应该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如果诗歌太长,且难度过大,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选择英文诗歌时,必须从学生兴趣出发,而且一定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句子,诗歌中单词的难度一定要稍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2.兴趣性原则。为了充分发挥英文诗歌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选择英文诗歌时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坚持兴趣性原则。如果学生对英文诗歌材料缺乏兴趣,或者与学生生活距离太远,学生肯定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英文诗歌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种里程碑式的尝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兴趣的激发,教师只要经过精雕细琢加以完善,不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会让英语课堂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廖小志.谈初中英语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学生英语,2014(03).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考 篇7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理论的源泉。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同样来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历史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生活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一般对平时的生活比较熟悉,把生活搬到课堂,更够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所以,创新历史教学应该让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 例如教师讲授《新中国成立》时,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比如说说身边看到的革命文物等,比如听长辈讲革命史, 并在课堂分享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把生活融入教学,创设一定的生活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学以学生为核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开展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这些都离不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知识中学习经验,从历史知识中借鉴教训。 同时把历史知识运用于现实社会,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语言表达对历史学习也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供更多语言表达机会。 例如老师讲授 《甲午中日战争 》,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对本节课的主旨进行了解,然后学生进行分组,围绕课文展开广泛讨论,讨论的问题有清政府为什么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学生都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 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知识,共同进步。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写一篇短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通过这样的活动, 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整合教学资源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非常多,知识点也非常多,而且比较零乱和琐碎,课本上的内容多是成条分块的,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完全理解这些知识点,完全学会这些知识点,具有很大难度。 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是学着后面忘着前面,要记住众多知识点存在很大困难。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一方面拓宽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网,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例如学习近代史内容时, 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第一个层次以外国对我国的侵略为主线, 包括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被侵略史,西方列强对我国进行疯狂的掠夺和压迫。 第二个层次以国内阶级斗争为主线,包括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人们顽强的抗击外来侵略,为推翻封建社会不懈努力。 学习这些内容,老师要对教材合理取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理论教学,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中,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同时初中生有好动的特点, 长时间地静坐听课,厌学情绪很容易产生。 加上历史学科本身与生活具有密切联系。 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学习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当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或带领学生拜访一些抗战老兵, 听听他们的亲身经历,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了深入了解, 了解了日本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及我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摘要:我国的新课改正在有序推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历史教学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历史教学的需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新思考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普遍固守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教材为中心, 注重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 造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 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践中,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的困难来自于旧观念的束缚。教育教学观念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因此, 在新课程理念下, 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适时进行调整。

1. 树立教育新观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 (1) 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在课堂教学中,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关注的对象。 (2)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而且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

2. 树立教学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 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事实证明, 只有在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对教学活动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 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才能逐步培养起积极主动、自主独立、大胆求异、勇于创新等人格品质。因此, 教师要做到: (1) 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行为。教师应明白自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者、引路人;教师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 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平等参与者。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 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行扶持和帮助。 (3) 给予每个学生以平等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 参与观察、思考和讨论。 (4) 进行心理换位, 以朋友之心来理解学生, 给学生创造宽松、安全、自主的教学环境。

(2) 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其直接后果是教支配、控制学, 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 教师越教, 学生越不会学, 越不爱学。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事实证明, 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一旦建立起来, 学生大胆地学、大胆地问的局面就会有效地形成。教师也会在“教”的同时, 积极主动地从学生那里或从教学时发现的新问题中, 得到充实与提高,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大力倡导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 让学生体验成功、走向成功的彼岸。

1. 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 就是“自主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它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 相对的是“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 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意愿。一方面, 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另一方面, 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在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暨“五学模式”中的“自主探学”和“检测评学”环节就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自主学习, 如,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 (1) 教学中, 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 让学生自学感受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 相对于个别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 在组内进行交流, 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 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另一种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如,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 (1) 教学中, 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后, 让各小组学生共同研究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也可以进行不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3. 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的分类, 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与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与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问题性。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主线, 也是探究学习的归宿。 (2) 探索性。探究学习展开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又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3) 开放性。这包括目标的开放、过程的开放、结果的开放、评价的开放。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 探究性学习, 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下, 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 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的情感体验, 建构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材安排的关于“课题学习”内容, 就可以用探究学习。如, 教学中的“镶嵌”活动, 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 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 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 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 这些探究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如今,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继承优秀传统的方面,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基本指导原则。数学教师既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促进教学活动更加具体、生动、直观, 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 在数学的应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于向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8-01.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4.

对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篇9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 努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首先, 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学生, 引导学生, 让所有的学生受到好的教育, 挖掘不同程度的学生潜能。引导的内容很广泛, 一是引导学生怎样做人, 当学生在学习途中迷失方向时,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辨明。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 教师能够点燃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二是学科知识, 包括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其次,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不能以长者的身份自居, 必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如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在课堂上要交互使用, 避免单调性。多种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能够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 为学生信息的交流提供平台。再次,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 从神圣的讲坛走下来, 与学生平等交流, 亲切对话, 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了解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抓住了学生的这种心理, 师生之间就能够形成一座沟通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 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的交流, 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师角色的改变, 哪怕是教师亲切的言谈和优雅的举止的变化, 都会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二、重视探究性教学, 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政治教材内容看似抽象、枯燥, 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生动的内容。之所以抽象, 是因为教材内容高度概括, 其理论性强。学生必须透过这些知识把它们所表达的实际内容想明白, 这样的学习才有效果。面对单调枯燥的政治术语, 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 甚至厌学, 教师必须使教材内容丰富起来, 让教材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使这些政治术语包含着生活的色彩。生活是多样的,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生活中探究, 这就是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发展情感,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从事实践的学习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会知识, 把握课程的基本思想, 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板报等各种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实践,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多媒体已经走进了教室。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 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相整合, 也越来越为政治教师所认同。作为第一线的教师, 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以动感的画面和悠扬的声音以及饱满的感情来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 能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学习才能有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出主体作用。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对事物有一种新鲜感, 他们多喜欢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我们知道, 政治教材中有许多重点、难点, 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术语, 如果单靠教师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也费力, 而借助多媒体教学, 可使教学内容更富形象性、生动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含蓄的知识具体化, 高深的理论浅显化, 有利于学生掌握,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以转变教师的角色为突破口, 以改变教学方式为抓手, 从课堂改革入手, 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能力, 是新课程的需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政治课教师要担当重任, 努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变化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变, 要求教师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努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思想政治教师要转变角色, 努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重视探究性教学, 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篇10

(一 ) 新课程同样要求学生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初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一个维度, 它依然要求学生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只不过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因为课程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纠偏、校正过去应试教育中“繁、难、偏、旧”的现象, 但是新课程仍旧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而这也是学生具备各种能力与素质的重要基础。

(二 )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在新课程 中 , 过程与方 法这一目 标维度是让 学生通过 亲身探究 活动 , 逐步学会常 用的实验 方法 , 具备一定 的观察能 力 , 不仅能够清 楚表达自 己的观点 , 还能够与 人合作、交 流 , 逐步解决 一些简单 的化学问题 , 而且这一 目标着重 要求学生 要亲自参与 实践活动 。此外 , 教师还需 注意此维 度目标中还 隐含了能 力的培养 , 因此教师 在教学中 , 要尽量让 学生全部 参与到化 学探究活动 中去。

( 三 ) 重视学生丰富的情感 、 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维度, 要求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 要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存在的化学现象产生探究欲, 同时, 还要求学生热爱祖国, 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 能够用科学的态度与创新的眼光看待一切。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逐步意识到自身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对于自然所应该尽的职责。总的说来, 新课程所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个三维度教学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才能够全面达到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 搞好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基本环节的有效措施

( 一 ) 深刻领会重视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的含义

深刻领会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含义, 首先, 教师要明白“双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教学中, 教师只有明白这些内容, 才能够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内容, 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又不会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 教师要帮助学生稳固“双基”内容。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懂得让学生记住化学内容, 不是通过死记硬背, 不是简单的记忆和堆砌就可以完成初中化学学习, 而是要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化学内容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化学各个知识的内在联系,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化学学科体系。再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双基”, 学生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能力, 就必须利用运用的机会将自己所学习的基础知识不断巩固与提高。要做到以上这些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并精选试题, 提高针对性, 为学生提供亲历化学实验探究的机会,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 进而有效巩固学生的“双基”, 逐步提高学生实际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 二 ) 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 , 充分运用化学教材

化学课程标准是编写化学教材、化学教学、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 同时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 对于化学教师来说, 不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还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 都必须准确把握、深入理解化学新课程标准, 要对化学课程标准抱着长久学习的态度, 还需要以发展的眼光, 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 争取为化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内容的物质载体 , 能够具体反映、体现和落实化学课程的目标以及基本理念等内容, 因此, 教师除了吃透新课程标准外, 还需要充分运用化学教材,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 将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作用都发挥出来。因此, 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 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 对于化学教材中该“阅读”的地方一定要认真“阅读”, 需要进行“实验”的必须做实验, 在该“讨论”和“探究”的地方也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 绝对不能为了图省事而忽略这些内容。教师只有脚踏实地, 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要求, 才能够顺利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任务, 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力度 ,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很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因此化学实验是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而且近年来,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中考中加入化学实验内容, 并且所占比例较大, 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我们却发现学生在实验探究题部分的得分普遍偏低。究其原因, 除了在平时的实验训练中, 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器材和药品等实验经费不足等问题外, 还和教师对实验的不够重视有莫大的关系。部分化学教师在上实验课时, 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的单一方式,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没有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 导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普遍较低。因此, 教师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 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演示实验, 或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动手操作机会, 并在实验过程中, 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探究能力均得到锻炼与提升。

综上所述, 作为初中化学的一线教师,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大背景下, 我们应该相应改革号召, 及时摒弃传统化学教学中的弊端做法, 充分利用三维教学目标,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从而做到位了孩子的一切, 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一切孩子的要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 作为一线的化学教育工作者, 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 也积累了自身的一些看法, 并认为初中化学的新课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的例子, 从而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在本文中, 笔者就针对初中化学的新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基本环节,措施

参考文献

[1]成城.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把握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1) .

[2]李卫珍.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化学备课效果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指导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生本”教育理念。

一、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初中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实施时,初中化学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问题就开始成为了许多化学教育人士不断争执的问题。从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化学的教学受到了诸多限制,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教学评估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整体的教学课程安排上还缺少一个统一的调配系统。不仅如此,化学是一个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目前初中学校的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的器材和功能都不完善,有的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化学实验室,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时只能学习枯燥的理论,对于真实的化学反应却一窍不通,极大地延误了学生的化学学习。

二、造成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困难的原因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由于初三学生缺乏相关的化学知识,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及概念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缺乏化学学科探究事物的思维方法,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元素等,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如不能很好地理解将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2、化学概念繁多。初中化学涉及概念种类繁多,包括物质组成和构成概念、化学用语概念、物质分类概念。有些概念既抽象,又相互关联,特别是学习化学概念中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形成认知跨度,造成学生思维障碍,记忆困难。

3、教师教学设计不合理。具体表现有:教师忽视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处理简单化或复杂化;认为概念教学就是讲清定义,学生学习只是机械记忆,忽视概念学习对促进学生思维和认知发展的作用;不能依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对概念教学作出合理定位;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等

三、教学策略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引用生活小常识,或者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如为什么食用加碘的食盐,通过相关的学习,学生就会明白:碘是人体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营养元素,如果长期缺碘就会导致碘缺乏症,而消除碘缺乏症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加碘的食盐。加碘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所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但是碘酸钾不稳定,在受热或光照时容易分解,直接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因此,炒菜时不要过早地放盐,要等到快出锅时再放。又如让学生寻找那些可以用相关的化学知识来解释的生活现象,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如钢铁为什么久置会生锈?如何防止钢铁生锈?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等。这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得到培养和发展,为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在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教师演示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的实验过程有序、操作规范、现象明显、成功率高,对学生的学习主要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演示实验,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教师边做实验边讲解,实验数据准确、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以形成科学的概念,掌握科学的规律。另一方面教师的演示实验具有示范作用。便于学生掌握实验步骤,促进学生科学而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要强调实验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程序合理等原则,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做到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步骤合理。教师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不作限定,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自主选择实验仪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课堂资源。多媒体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在教学应用多媒体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可以同时以声音、形状与视听等手段来形象直观地展示,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弥补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①突破教学难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概念、原理较多,而且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这些内容抽象难懂,如果只凭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实验又很难将这些抽象的微观的过程表现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这些微小粒子的变化利用三维图像进行动态模拟,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直观化。②扩大知识容量。在课堂教学和练习的过程,往往需要大量板书,甚至要绘制相关的图形,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堂在黑板上板书,既费时,降低了课堂容量,同时也会出现因教师板书不清学生造成误解的情况。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课前有充足的时间制作课件,可以保证课件内容的准确性与书写的规范性,同时节约了在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大大增强了课堂训练密度,扩大了知识容量。

总之,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学科的知识体系,忽略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匮乏,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教学模式,整合、优化、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再彪.刍议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新课程.2013(5).

[2] 周玉莲.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4).

初中英语教学“新”的追求与思考 篇12

一、新知识、新观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及时更新知识, 不断充“电”。面对新课程, 教师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汲取新知识, 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在课堂上才能论古说今、旁征博引;二是要提高自身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锤炼一套“听、说、读、写”的技能, 准确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原则, 并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三是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一位性格开朗、富有激情、宽容真诚、幽默风趣的教师一定能让学生精神振奋、欢心鼓舞, 课堂气氛一定轻松、愉快。

1. 更新观念, 塑造教师新角色。

在教学中, 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主宰课堂, 肢解对话, 一篇课文一讲到底,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如今教师应积极创设情景, 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不仅是“导演”, 也是“演员”, 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而学生由“观众”、“听众”变为“舞台”表演的主人。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鼓励学生在自主“表演”的过程中不断使用语言, 创造语言,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由注重教到注重学。

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 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 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方法:在新学期开始, 老师帮助学生们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如在英语会话、英语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分成4人一组或6至8人一组, 进行合作学习, 相互交流;在玩游戏、学唱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词典, 查询资料, 搜集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提供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 如开展实践活动, 表演英语会话, 制作信息卡片等。

二、新型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遵守教学主体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教学方式由教师到学生的单一模式转变成由教师到学生, 学生到教师, 个体到个体, 个体到群体, 群体到个体, 群体到群体的多维互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了解, 交流见解, 共享资源, 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输出语言, 展示自我, 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多样性的活动。

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好模仿等特点, 根据课程教学及学生的需要创设灵活多样、趣味无穷的真实语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把语言形式与意义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如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组织学生举办一场时装秀表演, 从“模特”、“观众”、“评委”、“记者”全部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 把教学过程演变为生动有趣的语言交际过程。

三、新型师生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每个学生, 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 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有困难的学生, 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十几岁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常带有情感偏向, 不能很理智地认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 而是因为他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产生成就感。

首先, 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切感、感召力及激励作用, 学生可从教师那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时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表演结束时, 用“Very good.You are very clever.”等激励性语言;对于考试优秀、作业质量好的学生写下鼓励性的评语:“Keep trying, and you'll succeed、Excellent…”这些评语犹如与学生做了一次贴心的交谈。

其次,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容纳学生的差异。对于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的学生, 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给他们具体的帮助、指导, 多给他们开口说的机会。在教学中适当降低难度, 语言实践活动由少到多, 由易到难, 尽力为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语言实践活动中, 根据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练习, 先鼓励他们开口说, 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在布置作业时, 设计层次性作业,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 如模仿练习, 变化练习, 拓展练习,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作业,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四、新型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新型教学手段教学新时期的英语内容很合适。信息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展示图文并茂、声、像、形俱全的立体英语思维与交际空间, 而且还能调动多种器官参与认知活动, 使得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获得的信息量加大, 学生感知更迅速, 能更牢、更快、更好地记忆更多的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作为新课改环境下的英语老师, 我们一定要掌握这一新型教学手段。

例如, 在教学Unit4 Food and Restaurants的对话时, 老师先展示中国的特色食物:“dumplings, Beijing Duck, Fried Rice”等, 再问学生:“What's your favorite food?”学生们踊跃回答。这时自然导入新课:“Do you like any foreign food?”屏幕上出现国外一些有代表性的食物及部分国家的国旗, 让他们做配对练习。这些色彩艳丽、造型逼真的美味食物及形式各异的国旗, 为学生展示了真实的情景,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主动、迅速地做出判断, 为后面对话教学的开展做好辅垫。在完成好本课教学内容后, 还可向学生介绍其他一些国家美丽的名山大川、不同风格的建筑、美味食物及风土人情, 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输入的知识量大,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输出的知识量也会增多, 这对挖掘学生潜能, 活跃思维, 有效开展教学大有帮助。

摘要:初中英语新课标给教师提出了极富挑战的新课题, 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如何与新课改同行,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是值得每个英语教师思考和研究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突出“新”, 追求“新”, 做到观念新、知识新、教学模式新、方法新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上一篇:公务车辆下一篇:儿童钢琴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