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技巧

2024-09-22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精选12篇)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 篇1

写作对初中生来说, 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 我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 对此深有感触。他们大多数写作水平较差, 低年级学生更是这样。像用词不当, 内容空洞, 条理不清, 主题不明, 甚至文不对题等现象普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 有些学生在写作课上写不成作文, 他们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写”。面对这些问题,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作文教学方法, 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兴趣, 充分调动积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 它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这些道理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说明。像高考、中考中, 因写作失分而名落孙山的, 应用文中闹出笑话的, 或造成严重损失的等典型事例, 都会引起他们的重视。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在一定意义上说, 环境可以起到导向和动力的作用, 可以使人受到感染, 产生兴趣, 产生力量, 从而努力进取。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除了可让学生坚持正常的课外写作活动外, 还可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 创办写作园地, 定期开展写作比赛等。

二、广积素材, 奠定写作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 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语可写”, 就是缺乏材料的明证。因此, 要写好作文, 就必须先具备广泛的素材。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素材呢?这就要求学生经常积累。主要可通过两种渠道:一种是多观察体验生活, 如组织春游、观日出、学雷锋、做好事、义务劳动等, 从中获取生活素材, 通过写日记来实现。另一种是多读典范文章, 摘抄精彩片段和写体会, 通过写读书笔记来实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及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三、多读范文, 揣摩写作技巧

1. 讲评好课文。

在讲课文时, 应有所侧重地讲些相应的写作技巧, 并随时让学生模仿训练, 做到读与写两种能力同时培养, 同时提高, 一举两得。像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语言技巧, 陈群的《理想的阶梯》的结构技巧, 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的说明技巧等, 都让学生领会并训练掌握, 对他们写作技能的提高很有帮助。

2. 选讲好课外作文。

平时让学生多读一结课外读物, 特别是优秀作文, 使其汲取收营养。在写作课上, 讲一些典范作文, 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并随时让学生模仿, 这样既能提高写作技能, 又能丰富知识。

3. 选讲好学生作文。

学生的作文与他们的实际联系紧密, 他们最乐意评议和模仿, 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多数写作课上, 要讲评两三篇学生生作文, 其中既有正面的优秀作文, 又有反面的问题作文, 对优秀的要给予肯定和表彰, 对有问题的要指出不足, 提出建议。同时选出一些优秀的习作让学生轮番评议并模仿。这样直接而具体地指导写作, 学生的写作技能会迅速提高。

四、加强训练,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训练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一般地说, 初中生课外时间有限, 要求写整篇文章, 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 平时可以多练笔, 多写日记。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 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 小至遣词造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笔头熟练了, 素材也丰富了, 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 就应降低写作难度。而随笔, 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 只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 可抒情, 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 无话可短, 尽兴而写, 随意而止, 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 渐渐地, 观察视野不断扩大, 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 写社会、写人生。在随笔里, 我感觉到学生的写作欲望, 感受到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发的观察兴趣, 不仅有话可写, 而且更真实, 更贴近生活, 收到显著的效果。对写作训练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批阅, 老师批或学生批, 写作园地主要通过征稿和轮番写稿两种形式进行登载, 每周更换一次。每学期开展两次写作比赛, 评出优秀者, 给予表彰和鼓励。这样每学期都连续不断地训练, 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逐步提高。

五、开放评改方式,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 教师主观性强, 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 要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 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 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 请同学打分或评价, 并谈谈为什么得分、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 让学生阅读自己的, 欣赏他人的等, 并且让学生人人办自己的文学小报, 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达到充分共赏共评的效果。这样, 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 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学习别人的长处, 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 作文教学应该“授之以渔”, 而非“授之以鱼”,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 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增强自己的感性认识, 并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 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徐风兰.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8.

[2]武小翠.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作文课.学周刊, 2013.5.

[3]赵丽芳.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作文课.科教新时代, 2013.6.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 篇2

面对初中散文教学现状,要想做好散文的教学工作,就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许久以来,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吸引着许多寻幽探秘的读者,陶冶着一个又一个读者的心灵。

中学语文教材把散文作为一道文学大餐摆在了中学生的面前,虽然这道大餐芳香四溢,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的散文课并没有让学生融进这道美丽的风景之中。

一、导入

众所周知,万般开头难,良好的开场白预示着成功的到来。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成功的导语,如同刚刚拉开的大幕,让学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散文教学而言,导入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灵的扬声器,那些巧妙构思,生花妙笔的由来,植根于作者对于自己表现对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见解之中。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

周亚萍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教学中曾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影象片段(实景外拍,配以音乐和解说)——“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是我们陶醉,使我们被这热情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美好的,当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出对生命充满无比热爱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逶迤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接着,打出《绿》、《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并进行解说——“瞧,一位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最后教师出示课题,将学生引进文本之中。这样,在导入情境的渲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的对话,从而初知初春景致,为课文的学习作作还铺垫。教学叙事散文《散步》一文时,我这样深情导入:“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舒适。可是,等到他们变老了,两鬓开始变白,两眼逐渐浑浊,身体不再灵便,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今天学习了《散步》后,我们将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并同时获得一些启示。”在以上的导入中,教师适时地牵引住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快速走进文本之中。

二、关键词句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和文眼是作品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点。诗文的“眼”实质上就是关键词,而且是核心关键词,是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主题的关键语句。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脉搏的律动,领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本,统摄文本的灵魂内涵。因此,语文关键词教学,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关键词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语文关键词的选定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文路梳理,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过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写景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品的种种神韵,美景中浓郁情致,更值得细细玩味欣赏。那么,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条最佳捷径。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教学时可把握关键词——“宝地”,然后再探究原因——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因此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选择关键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语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体会文本的意义和意味。李森祥的写人散文《台阶》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为了实现生活理想而艰辛创业的奋斗史。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句——“我们家的台阶低”来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要用毕生的精力,把家门口的台阶由三级筑到九级呢?”原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一心想筑高自家的台阶,也就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也启迪我们对前辈生活价值观做全面的审视,学会关注农民的命运,关注农村的贫穷。在教学中,由一个关键句的把握,统摄全文的内容,学起来轻松又明白。通过把握关键词句的教学,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散文更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受流淌于笔尖的产物。因此,学习散文要鼓励学生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很多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哪来生活的感悟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确实发现美的眼睛”吧。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把更多的生活资讯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叙事散文《背影》是一篇文字朴实而情感丰厚的文章——惨淡家景之下,冬天父子相别,儿子心目中的父亲“背影”,意蕴深远而令人回味无穷。文本中的细节很生活化,初读时或许会觉得很平淡,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寻找同样感人的生活细节来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我在课前布置了一道作业——积累生活中令你感动的亲情细节,以便

在课堂上交流。结果发现,学生的课前积累很感人。有同学这样深情地回忆道“晚上伴着爸爸此起彼伏的鼾声的响起,我渐渐进入了梦乡。迷迷糊湖中总听见一声声柔柔的脚步声,似悦耳的歌声渐渐朝我袭来,接着便有一双温暖的手为我轻轻地盖上被子。我察觉了,小眯着眼,不愿惊扰这夜里静谧的幸福。妈妈的目光里流露着浓浓的爱意,嘴角一抹浅浅的笑意,让我仿佛沉浸在爱河里。妈妈又是静悄悄地走了,这下我发现了,妈妈踮起脚走路。”还有同学说父亲虽然粗枝大叶,却能在百忙中惦记着我,逛了好几家书店,终于为我买到我心仪以久的书,以致于脚皮都磨破了;还有同学说冬夜里奶奶早早地就为我暖好被窝,让我睡觉时不会受冻。课堂上,一时间似乎所有的生活细节都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在教学写人散文《老王》之后,引导学生积累象老王一样生活中虽平凡却闪烁着人性光芒的小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生活中要学会平等的对待别人,要有人道主义精神,幸运的人有责任去关心那些不幸的人们。这样,既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又拓宽了文本,让文本与生活共融,领会了文本的内容意蕴又引领学生走进了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四、意境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现代散文的魅力在于醇厚的意境。散文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为最常用的写作方式,人们又常常以意境称之。散文的意境,具有难以言传的美感。这种美感,需要细致地感受一番。那种条分缕析的做法往往会割裂整体意境,削弱作品的美感,不宜用来学习散文。在品味意境时,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体性。其中既有对物象外观的艺术描绘,又有物象内蕴的传神写照;既有作者真情实感的倾注,又隐含着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教学鲁讯先生的写景散文《雪》,(本文是以对自然景物——雪的诗化描写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绪。)暖国的雪“滋润美艳”,是那样地纯真美好、生机勃勃,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的富有春意的意境中。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坚强不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7]的壮阔的场面,细细品味朔方的雪的顽强不屈,从而明白这正是作者伟大人格的写照。我们通过把握散文的文本意境,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让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临场发挥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90-02

作文的分值在初中语文考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作文的临场发挥能力也是考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很多的学生在临场发挥时,往往不能完全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甚至在提笔时言之无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指导学生在临场写作方面的技巧,让学生在写作时不慌不忙的进入状态,达到有感所发、有话可写的程度。

一、充分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课堂写作中,语文教师不应该限制作文体裁,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写作,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在自由的天地里写自己所想写,犹如驰骋在漫无边际的宇宙间,心之所向统统都可以写进作文中。这一教学方式,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充足的发挥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不加限制的尽情发挥,在提高写作兴趣的同时还充分让学生感受语文独有的魅力,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课堂。充分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作文临场发挥时有信心和兴趣对限定题材展开写作。临场发挥中,有信心和激情的开端就让作文成功了一半。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赏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朱自清的《春》,文中把春天写得热闹非凡,桃花、李花竟相争艳,教师可通过朗读将学生带进春天,感受作者笔下生机勃勃的画面。学生被带入活泼的春天里,融入课本,想象力被尽情释放,可以想象到春天里初透舒展的日光,满园芳华灼灼欲燃的情境。在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充分调动学生全身感官,让学生了解到,语文天地多么美好而奇妙。分层教学,这种最简单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从最简单的问题着手,先让学生明白所写内容的要求,在“写什么”的基础上,再考虑“如何写”,这种分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过程较长,但对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很有帮助,也会为学生日后的写作打下牢固基础。在临场发挥中,写作基础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学生平时作文注重个性鲜明突出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发展,不要用千篇一律的思路去写一个题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看待题目、观察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对生活要有独特的感受能力。从细节中发现大世界,更能把身边小事写出新意,写出独特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习:一是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会构思。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作文题目不加任何限制,让学生通过自己言之有物的视角随性创作,待教师批阅完后,将一些新奇的写作角度分享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到新意作文的魅力,并能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改进自己作文中的老套路老思想;二是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的话题。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弹性极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想象、改写或是续写语文课本中结尾大片留白的作品。学生在此写作中可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于话题的一致性,学生的作品更能反映出自身个性鲜明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长期的加以引导,会使学生的作品更具灵性和可塑性。教师在平时注重对学生作文新意的培养,会使学生在临场作文发挥中用独到的眼光看待题目,打开写作的新思路,就规避了审题不准确的基本风险,让学生在考场中得心应手的写作,尽情发散思维优势。

三、引导学生平时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量直接的影响着学生临场作文的发挥,有些学生在写作时总觉得言之无物、无话可写,就算勉强写几个字还是词不达意,这些都是阅读量不够的表现。诗圣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读的书多了,下笔时就有如神助。因此,学生要多读书,并且要读好书,除了课本知识外,还要多看课外书,尤其是文学名著,学生受到多方文化的熏陶,文化素养就会得到提高,在临场写作中,就不会觉得言之无物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阅读,并鉴赏优秀作品。教师可指定学生课外看的书籍,并要求学生对优秀作品自主的进项鉴赏,上课后让学生交流鉴赏感悟,从而实现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语文教材的经典性是与庸置疑的,它所收录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对文章鉴赏价值较高的部分,细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在鉴赏的同时,被语文所传达的美感而震慑,促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在作文临场发挥中,阅读量直接作用于文章的质量,所以说,写作的关键是阅读,当阅读量到達一定的程度后,在临场作文发挥中几乎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田春梅.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32:146-147

[2]李亚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难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94

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篇4

而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把这些年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一、利用名篇学”仿”作文

模仿是人类学习, 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 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 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例如, 学习了《春》一课后, 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 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 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 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 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利用课文续写作文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 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补写开头和结尾。续编课文, 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答案, 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 发挥想象, 启发幼学生求异、求新、求奇, 开阔思路编出多种不同的故事结尾。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已》让学生再叙写一个结尾,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创作激情很高, 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并把他们的作品在课常上交流, 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我的作文讲评, 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 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 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 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 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 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 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 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 但千人一眼, 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 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 我把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第二次来鲁镇时, 她“顺着眼, 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 “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 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 要问“一件事”, “她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 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

四、利用课外书籍积累材料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我要求每位学生坚持每周摘抄课外语段, 每周写一篇文章, 内容可多可少, 写的文章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 拜生活为师, 做生活的有心人。我还每周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表演。由学生到讲台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学生听, 学生对此兴趣很浓, 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去写, 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展现了自己的生活, 我班一个学生读着读着竟潸然泪下, 这不正是她真实生活的再现吗?我还让学生们自己组成评委会, 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从书写、阅读到作品等多方面来评价, 这样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也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我则以鼓励, 肯定为主, 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关注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对有创意的表达更是大大的鼓励。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锻炼了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字,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清楚连贯地说话, 清楚顺畅地写作文, 可以说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学好语文。还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 引导学生阅读, 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书非借不能读也”, 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 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让每位学生找一本书, 则班级就可以成立图书角。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也会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杂志借给同学们看, 让他们做好笔记, 让他们关注热点、关注焦点、关注生活。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我对语文作文教学充满了信心。世界是无穷的, 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 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热烈地感受, 大胆地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毛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陈之忠.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 1980

[4]张海萍.浅谈初中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5]黄合成.初中作文教学初探[J].读写与杂志, 2011

初中物理教学提问技巧 篇5

初中物理教学提问技巧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下面从七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

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五、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

(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

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六、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自成靶子式”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

“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从反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样问。“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直问”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技巧 篇6

一、情景设置,开门见山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鸟语花香、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琪珺的《春酒》,教师可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导入,引起学生的有趣思考,激发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云南的歌会》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课文所写三种不同场合民歌演唱如何理解?想一想,与我们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何对云南的歌会这么感兴趣?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就更透彻。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画面情景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从陶渊明本人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入手,把他的理想境界描绘出来,无论是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都可以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又能通过横向联系背诵有关的诗句,这样教学,何乐而不为?

六、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并不是单纯的汉语知识,从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涉及每一个领域。教师能把相似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就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青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去爱大自然,进一步去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河山。

七、突出重点,意味深长

语文教学要抓住课文的中心内容,领略文中所包含的情感。一篇课文的内容多而杂,要掌握所有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我们应选择重点有价值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去作要求。除了要求学习重点,还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留下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可着重理解罗布泊是如何从本来令人向往的地方变成令人恐怖的地方的。昔日的罗布泊是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的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流,夏季气温高达70°C,天空没有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这样的“死亡之地”是谁造成的?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语文课本来是相对枯燥的知识传授,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但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就能使学生深入课文中,感受其中的美,获得情感的熏陶,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 篇7

一、规范书写, 仔细检查

关于英语作文的写作技巧, 我们先从开端和结束两个部分开始介绍。 要提高英语作文的分数, 首先要做的是规范书写, 避免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出现难以辨认的现象。 可以说, 英语作文写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质量, 而写作的不规范性是导致学生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 学生的英语作文要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这需要学生规范每一个写作细节。 规范书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端正态度, 提高书写质量。 具体来说, 规范书写包括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准确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等, 这是学生很容易忽略的问题。 此外, 写作完毕后学生要重新审查自己的作文, 进行细致的检查, 避免出现笔误、单词遗漏等失误, 同时检查从写作开始就在强调的标点符号及单词的正确使用, 注意作文中的时态和语态, 这是英语作文写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作的开始和结束两个部分, “双管齐下”确保写作质量, 是学生最容易运用的写作技巧。

二、层层递进, 加强训练

英语写作能力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但往往难以达到“快速提高”的效果, 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英语写作不久的初中生而言, 要提高写作水平, 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 将写作练习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抓住机会, 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 层层递进, 实现“阶梯式”进步, 最终实现提高写作水平和质量的目标。 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造句开始, 先学会表述简单的句子, 使用单词、词组等, 例如, 可以以一个学生为例, 请其他同学用英语描述这个同学的个人特征,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He/She name is...”, 有的可能会说“His/Her favorite sport is...”等, 最后连词成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语法错误, 教会学生使用一些逻辑词、连接词等, 使作文通篇更顺畅, 可以通过课堂上学生的练习, 引导学生注意时态语态, 学会使用一些固定词组等。 此外, 教师还可以给出一个题目, 引导学生在五分钟内快速口头做答, 这样做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快速地发现问题, 使学生逐渐独立书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三、范文引导, 仿写扩写

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语言点、语法和知识点且涵盖很多文章, 这些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范文, 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身边的资源。 研读范文是写作训练的一种常用方式, 学生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范文遣词造句的方式, 积累写作素材, 在内化吸收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 此外,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进行“仿写扩写”, 这是对英语阅读的一种延伸, 在此过程中, 学生可以加深对语言知识的印象, 加深理解, 避免“汉氏英语”, 通过模仿提高自身写作质量。 中学生处于英语写作的初始阶段, 大量的仿写实践可以帮助他们逐渐掌握语言, 学会起承转合, 了解逻辑手段, 形成标准的格式。

四、及时讲评, 增添亮点

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 记录好学生作文中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 在课上进行重点讲评, 提高英语作文教学的针对性。 此外, 学会为作文增添亮点也是英语写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巧。 我们通常将英语作文分为一二三等, 在结构清晰、要点详尽、语法准确的基础上, 同样的两篇作文, 怎么样才能更加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使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呢?这里就牵扯到英语写作的一大技巧———学会使用高级词汇、高级句型和名言警句, 这样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例如, 同样是表达“实际上, 事实上”, 用as a matter of fact替换in fact显然效果更好, 同样是表示感谢, 用appreciate就比用thank更加高级, 同时避免了作文词汇千篇一律的现象。 另外, 学会使用强调句、定语从句、倒装句等高级句型也可以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这都是初中英语写作的技巧, 也是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提升至“一类文”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限量使用一般词汇, 合理运用高级词汇的良好写作习惯, 通过对写作技巧的运用提高英语作文的写作水平。

五、结语

英语写作可以体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对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作文写作水平, 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钻研, 通过写作训练教会学生合理运用写作技巧, 使学生乐于写作, 真正解决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改变初中英语“写作难”的现象, 为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探寻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郝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3, 06.

[2]曾雪芳.对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教学指导的分析[J].求知导刊, 2015, (1) :140-140.

[3]毛海云.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教学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 2015, 04.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 篇8

一、作文的审题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 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题:1.明确中心词;2.确定文体, 或记叙为主, 或议论为主, 或夹叙夹议。3.立意要求:新颖、深刻、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有独特见解。4.构思审题的方法:如小题大作法、大题小作法、反向思维法、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等。

二、作文的拟题

在这个程序中, 我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以下6种拟题方法。

1. 扩展法———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

例如, 请以“阳光”为话题拟题。可拟《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今天, 阳光灿烂》、《一缕阳光》、《阳光照耀的日子》等。

2. 想象法———从所给的话题开始想象, 让思维自由翱翔, 拟出新颖独特的题目。

例如, 请以“阳光”为话题, 自拟文题。可拟《假如阳光是绿色的》、《阳光女孩》、《如果生活中没有阳光》、《阳光王国》等。

3. 拟人法———运用拟人的手法, 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 拟出人性化的题目。

例如, 请以“月”为话题, 拟文题。可拟《我是月亮》、《月亮的泪》、《月亮也曾是个‘贼’》、《月亮小姐为什么偷鸡蛋?》、《月亮的新衣》、《月亮天使》等。

4. 引用法———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句、歌词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

例如, 请以“我”为话题, 拟文题。可拟《真我的风采》、《我是一个笨小孩》、《我想唱歌又不敢唱》、《最近我比较烦》、《天生我材必有用》等。

5. 悬念法———让文题违背常情, 造成悬念, 能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如《我渴望每天晚上都停电》、《张三哥出嫁》、《请珍惜你的痛苦》、《100分, 我恨你》等。

6. 符号法———巧用数字、公式、标点, 出奇制胜。

如《给予=快乐》、《我的2009》、《1+1>2———谈合作的重要性》、《W=X+Y+Z》 (W表示成功, X表示艰苦劳动, Y表示正确方法, Z表示少说空话) 、《那山·那人·那狗》等。

三、作文的立意

作文立意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正确:中心思想要积极向上。2.集中:中心始终如一。若有多个中心, 文章就会紊乱。3.新颖:即要求不落俗套, 不老调重弹, 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4.深刻:指主旨不能只罗列事物的表面现象, 应揭示本质的东西。

四、作文的构思以及列提纲

1. 构思的内容:

⑴拟好标题 (紧扣中心话题, 新颖别致, 可用比喻句、拟人句或引用句) 。⑵选择文章的形式。⑶拟文题 (新颖、美丽、吸引读者阅读) ⑷主体的安排:1.小标题式;2.镜头式;3.日记体式。4.语句串珠式等。 (思路要清晰, 详写与略写相结合) ⑸结尾 (或铿锵有力或余音袅袅或呼应开头) 。

2. 如何列提纲:

⑴用什么结构。⑵怎样开头结尾。⑶分几部分几段。⑷引用哪些事例。⑸。计划使用的修辞方法和要引用的成语、诗词、名言、俗语等。⑹详略怎么安排。⑺写多少字。

文章的形式, 就好像模特的服装那样重要。因此, 我侧重训练学生掌握以下几种作文的形式:1.日记体式;2.小标题串联式;3.童话寓言式;4.剧本式;5.运用开头“题记”, 结尾“后记”形式, 让首尾圆合, 深化主旨;6.回环反复式;7.书信式。

五、作文的语言

作文的语言主要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训练。

⒈动词的锤炼:要在词义相近的词语中选择最贴切的一个, 善于运用形象鲜明的动词, 把静态写成动态, 把一般写得传神。例如, 可把“我在春天寻找你美丽的踪影。”写成“我点击整个春天, 寻找你美丽的踪影。”

⒉巧用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例如:早晨, 阳光照着我的卧室, 小鸟扇动着翅膀, 在树上鸣叫。

⒊多用修辞, 尤其是比喻、拟人和排比。

⒋善于运用多种句式, 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例如:排比句式、长短结合、对比句式、顶针句式等。

⒌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

⒍借用流行歌曲词, 让作文增添亮点。例如:“十六岁的秘密装满沉沉的书包, 十六岁的日历写满长长的思考。”

⒎旧词赋新意。例如:排队买饭时有人“插队落户”, “投亲访友”, 在偷打游戏、偷看电脑时被“擒拿归案”。

⒏改写古诗文名句。例如, 形容男生宿舍:落叶与袜子齐飞, 废纸共墙壁一色。

⒐细致描写抓人心。例如:音乐老师大声地喊道:“安静一点!”

⒑提炼语言显哲理。例如:信赖, 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冯骥才《珍珠鸟》)

六、凤头与豹尾

文章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几种:开门见山;对比;排比、反复;抒发感情;直入情节;古诗引入;富含哲理;借用故事;自述式;童话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篇9

一、直接导入法

既开山见山,讲授新课时,直奔课题,点明本节课的重点和中心,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完整展现给学生,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迅速地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时,这样导入: 我们由多项式乘法可得,写出两公式,这两个公式今后可直接应用于运算,它们分别称为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应用这个内容,这样导入,直接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以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切入点,而导入新课是一种从旧知出发探求新知的导课方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导入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达到温故的目的,又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上来. 如“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这节课中,可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 a + b) ( a - b) =a2- b2,教师及时地指出把上述过程反过来,写成q2- b2=( a + b) ( a - b) ,即把一个多项式的“积化和差”的形式转化成了“和差化积”的形式,这就是我们本节研究的“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 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很自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感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导入还为新授内容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联系生活实例法

以身边的大事新闻为基础,密切联系形式,使学生觉得数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在实际应用八年级53页例4之前,我就以刚发射的神舟9号为背景,以两名记者不同的速度从不同的住所同时前往发射中心,根据提供的数据要学生分别求出两人的函数关系式,以及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他们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回答多常时间,两名记者相遇,以及从图中看出谁先到达? 通过讨论新闻,显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习,完成上述问题,学生踊跃发言,小结“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情境中体现“形”对“数”的作用,从而引出我们这届这节课将学习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图像解法的实际应用.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以旧的的数学知识类比新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问题类比复杂的数学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类比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所以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 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本人在教学分式时,曾尝试引导学生对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结果使分式的教学进行得非常自然顺畅.

五、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是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们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心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比如: 在讲三角形全等角边角的判定方法八年级上册96页时,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把书翻开到105页让学生先做第2题. 我直接告诉学生我只要带一块就可以了,不需要都带去,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 学生都急于想弄清楚“为什么”? 此时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完这节后,你就知道该选哪一块了. 创设这个问题情境,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好奇心心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技巧 篇10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尤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思想观念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近几年的教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我们的教学课堂渐行渐远。而全新的教学思想和全新的教学模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种全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这应成为我们教学的宗旨。因为我们在教学中, 只有把学生摆在第一位置, 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做文章, 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良效。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 让其积极而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双边互动, 积极思维, 积极创新, 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做主导。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 是师生通过双边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也就是说, 教师应站在“导”的位置, 做好教学课堂的“导演”。“导演”好做, 而做“好”导演就难了。实践证明, 当“好”导演, 是要下一番工夫的。一节课如何“演”?采取什么形式?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是这个“导演”幕后的工作, 就是说, 在“演”前一定要有通盘的考虑, 再做出周密的设计, 最后才能走向前台, 让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下, 积极地求知, 并在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中聚精会神、殚精竭虑。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地进行引导,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操练情况, 并从中接收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 及时点拨,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都能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二、教学应注意创新, 创新是教学的生命

创新是教学的生命。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运用一种方式教学, 就像我们吃一种东西吃久了就会“腻”一样, 也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求新, 学生才能有新鲜感, 才会好奇, 进而产生兴趣。

1. 恰当引导、积极激励。

它要求教师要靠火热的爱心、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和学问、娴熟而适当的授课技巧来善待学生, 对学生的答案与想法不要轻易否定, 对学生的思维过程, 要辩证地进行分析,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要充分认识到, 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吹灭了学生的创新之灯, 无疑会丢失一份创新的灵性, 不仅仅是失去一次成功的机会而已。所以, 科学的激励在创新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创造契机, 积极启发。

创新不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妄想和臆想, 它需要充足的论据和论证做基础。诚然,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艺术上需要体现创新, 但更重要的是, 应该在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要凸显新意。要让学生形成敢想、敢疑、敢说的良好个性, 就要求教师不仅善于创造教育契机, 给学生以适当点拨与启发, 而且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 一旦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即刻点燃。

3. 科学态度, 延伸课外。

科学严谨的态度, 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深远, 尤其是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 它的形成不仅仅限于课堂的45分钟, 而更重要的是延伸到课外。在课堂教学上, 我们要将科学、公正的观点渗透于其中, 将严谨、求实的态度寄寓其中, 对与错, 是与非, 一定要分明;不盲从不崇拜, 更不迷信。在现实生活中, 要理性对待事物, 要敢于质疑, 阐发主见, 相信自己, 坚持原则, 不随波逐流, 不人云亦云, 形成严谨的态度和缜密的思维习惯, 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4. 落实创新, 教师关键。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而创新之谜简直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是那样令人向往。实践证明, 谁把握了它, 谁就拥有了未来。而创新教育又是一个大题目, 要想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所以, 英语教师应该将创新时时刻刻挂记“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语) 。

三、勤能补拙圣人训, 笨鸟先飞见奇功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 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语) 。勤能补拙就能彻底地诠释爱迪生的这句格言。我认为, “勤”还含有“笨鸟先飞”的意思。试想, 我们大家都是芸芸众生之一, 普普通通一员, 如果我们整天抱怨自己愚笨, 甘心流于世俗, 胸无远大目标, 吝啬不愿付出, 将“勤奋”二字置之脑后, 最终只能可怜华发早生, 不知“成”为何物, 真正可叹可悲。

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 也曾有过抱负, 也曾有过理想, 也曾有憧憬, 也曾有过向往, 只是我们没有用好“勤奋”而已。古人能够做到“悬梁刺股”, 做到“囊萤映雪”, 做到“凿壁偷光”, 做到“闻鸡起舞”, 如果我们能像古人那样刻苦勤奋, 再运用一些方法, 如大浪淘沙法、拆分单词法、狂写法、联想法、循环往复法、归总法等, 英语中的单词就不难记忆。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到那样?能不能学习到午夜?能不能东方一泛白就起床学习?能不能让时间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流逝?归根结底, 如果我们每一个日子离勤奋太过遥远, 我们的目标就肯定不能达到。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课是基于语文基本课程教学的,语文阅读课通过教师推荐好的读物给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来实现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一、重视交流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体地位,课堂氛围紧张、沉闷,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们要进行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更科学的进行阅读训练。让阅读教学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讨论的模式。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大胆表述出来,另外不论学生给出什么样的答案、阐述什么样的观点,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尊重。

二、要有阶段性

阅读教学以阅读文章为基础,首先学生会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然后对文章进行细致的理解与分析,认真思考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其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们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耐心和正确的引导。

三、转换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都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提倡新课标全面实施的大环境下,许多教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语文阅读教学运用的新方法、新模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文章进行分析、阐述,然后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占主导地位,并且从中找到了适合学生自身的阅读方法,增加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

四、培养阅读能力具体方法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耐心的按部就班的由浅入深进行阅读训练。

(一)积累

积累很好理解,就是让学生大量阅读一些好的、优秀的文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文章可以是名著、好的文摘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后和教师或同学进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这对日后阅读理解更复杂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文章的大量阅读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理解

理解文章中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整片文章,词组是组成句子的基础,句子是构成文章的根本。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教师运用文章中出现的判断句和大量带有修饰词语的句子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教师以“我在奶奶家吃的鸡腿饭。”这句话为例,让学生们找出主语是“我”,谓语是“吃”,宾语是“饭”。向同学们讲解“我吃饭”这就是这句话的主体。其他一切我在哪吃饭,吃的是什么样的饭等都是进行修饰辅助的。

第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的宗旨就是分析。教师重点训练学生发现文章中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看到某一个事物以后而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能力叫做联想能力。学生通过联想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境,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鼓励学生多进行联想。

(三)评价鉴赏

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以后会对文章有个初步的评价,在深入分析后对文章进行鉴赏。学生可以阐述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评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来完成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四)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阅读教学不能通过测验等方式很快的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很好的吸收掌握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并没有通过阅读课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制作阅读笔记,笔记没有固定模式。比如,学生可以对好的段落进行摘录,或读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以后写读后感等。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概况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在训练的同时不断吸收文章中的写作精华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制作阅读笔记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一举两得[2]。

五、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教师不要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住,要勇于创新,着重研究语文阅读的教学技巧,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技巧浅析[J].关爱明天,2014(4):176-176,178.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技巧探微 篇12

一抓住本质, 抓准关键

通常情况下, 化学概念是用最简单明了、精辟凝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的, 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反复地推敲琢磨才定下来的, 概念中的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 要想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就需要对这些特殊字、词的含义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这些字或词我们可以将之称作关键字词。它们揭示了所描述的事物的本质, 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混淆的。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强调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如在讲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时,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再分”这个词, 让学生在理解原子和分子概念的同时记住两者之间的差别, 从而避免概念混淆的现象。再有, 当教师讲到氧化物, 一定要强调“氧元素”, 氧化物的组成元素中一定会有氧元素的存在。总之, 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清楚事物的本质, 抓准其中的关键词, 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精华部分, 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二比较归纳, 系统分类

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在运用的过程中频频出错。针对这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归纳, 从中发现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点, 帮助学生准确辨析概念中的含义和联系, 促使学生更加熟练正确地运用所学概念。比较常用的比较归纳方法有列表法, 即将事物的概念、联系和区别一一对照列在表中, 方便学生对概念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记忆。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总结, 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系统的构成。如教师可以通过绘图或列表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将这几个概念串联起来, 向学生揭示其中的从属关系、变化历程,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三联系实际, 促进理解

我国的新课改要求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素材。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只有实验教学才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 也应将化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或者现象联系在一起。如在向学生讲解氧化反应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如苹果生锈、铁窗生锈) , 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物质中的铁元素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元素接触而产生化学反应,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氧化反应的内涵和表现, 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巩固练习, 加深记忆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大, 集中程度较低, 分散在各个章节中,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 仅靠学生自己很难将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化学概念完全吃透和掌握, 遗忘、错记、漏记等现象在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过程中时有出现。针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促进学生将概念吸收内化, 使之成为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通过练习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实际运用能力, 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到的化学概念。

五结束语

总之,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 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 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而概念教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 其教学有效性显得更为重要。与此同时, 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连接点, 其地位更加突出。因此, 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概念教学, 积极探索, 不断研究, 努力提升自己, 切实搞好概念教学, 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初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主要分为概念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学生学好初中化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技巧进行初步探索, 希望能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学技巧

参考文献

[1]张廷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3 (1)

上一篇:农网改造工程下一篇:用工制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