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修辞教学

2024-10-08

初中作文修辞教学(共11篇)

初中作文修辞教学 篇1

初中作文中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 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 瑰丽多姿。

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

1. 可巧用比喻

比喻,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 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 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2001年高考一安徽考生的作文《诚信归去来》中有这样一段话:“诚信是一轮金赤郎耀的圆月, 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 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 放上它, 生命摇摆不定, 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 能够洗尽浮华, 洗尽躁动, 洗尽虚诈, 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如果我们将这一段文字改为:“诚信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可以使生命充实, 诚信可以使生命回归本色。”肯定要逊色不少。

2. 可善用排比

排比,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 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 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2001年河北一考生在《千年的呼唤》中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 简单得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 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 无影无踪。它, 就是诚信。”一系列的排比句, 使文章内容集中, 节奏鲜明, 酣畅淋漓, 有气吞山河之雄伟, 水泻千里之壮观。

3. 可妙引诗文

如这样一段文字:“书是我的精神支柱, 它塑造了我的灵魂。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王勃说‘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当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懂得了做人应具备的反抗精神。”

4. 活化名句

有一篇文章叫《感悟考试》, 开头这样写道:“室外, 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室内,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这里明显地“化用”了歌曲《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和《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诗, 但就是因为这样的“化用”, 才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有一篇文章, 说一位同学好以语言打抱不平, “路见不平, 拔嘴相助”, 化用了“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形象、生动, 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 我们不能为形式而形式, 那样会陷入唯形式主义的误区, 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 使自己的文章多几分文采的亮光, 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初中作文修辞教学 篇2

1、写一段话。要求:(1)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人物和情节作为内容,其中人物要涉及3个或3个以上。(2)用上总分(分总)的结构和排比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景阳冈上,武松除恶虎;取经途中,悟空斗妖魔;长坂坡上,张飞退敌军他们都是让人景仰的英雄好汉!

2、下面是两个喻理于物的例句,请另选一种物品,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蜡烛:站的不端正的,必然泪多而短命。

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参考答案:粉笔:磨损自己生命的长度学子精彩的人生。

3、《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两道题。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列车。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1)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和夸张。

(2)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妈妈的亲吻是驱除我心中阴霾的一缕阳光。或妈妈的牵挂是那奔挂是不息的涛涛长江之水。

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比例。

4、两在四季各不相同: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雨。请你用比喻、拟人的方法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夹雪)两种各写几句话。

参考答案:绵绵春雨是母亲的手轻轻的抚摸着大地,给世界带来一片新缘。或:夏雨来也匆匆,云也匆匆犹如大街上那来来往往的人群。或:秋雨就像那炎炎夏日里给人一丝清凉的冷气。或寒冬的笑语夹杂着小雪随风飘舞就像新娘那洁白的婚纱在风中飞扬。

5、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损款、损物、损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到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参考答案:献出您的爱心,孕育孩子的未来。

6、根据要求写一段话。要求:(1)运用所学的成语、古诗、词。(2)用上总分的结构和排比的修辞手法。(3)以母爱为中心词。

参考答案:我难以忘怀那深沉的母爱。

因为母爱就是游子身上衣那缝的密密麻麻棉线,数也数不清;母爱就是那陈年的美酒,藏的越深,味就越浓;母爱就是那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在我劳累的时候,是我休憩的港湾。

7、根据下列情景,以天空为重点,写一段话,不少于30个字。

情景:夏天傍晚天空

参考答案:夏天轻轻的来了,她悄悄的将大地揽在怀里。傍晚时分,天空中的晚霞像熊熊燃烧的大火映得大地一片通红,又如孩子那充满天真烂漫的红彤彤的笑脸。一切都那样的红,那样的美。

8、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适当修辞手法,将月亮(色)、村影、笛(琴)声这三个词语扩展为一段话,描绘一副画。(50字内)

参考答案:清幽的山林中随风飘来一曲悦耳的笛声,空中那皎洁的月儿,洒下一片温柔的月光。山中摇的树影,温柔的月光,缠绵的笛声一起在风中应和、飘舞。

9、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话不超过30字。

背景一:冬天早晨风背景二:夏日傍晚风

参考答案:冬日的早晨,一阵寒冷的大风呼啸着掠过大地,带来阵阵凉意。或:夏日的傍晚,风儿仿佛是劳累了一天的老人,刮起来没有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10、由蚯蚓(或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字数在50-80.

参考答案:春雨绵绵,是伞默默地给你撑起一片晴空;炎炎夏日,还是伞为你投下一片绿荫;寒冷的冬季,在风中,在雨中,在雪中,又是伞再一次的像母亲一样张开臂膀为你带来温暖。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11、运用下边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80字以内。

潇洒别出心裁魅力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探微 篇3

关键词:修辞 写作 扩句 运用

初中语文修辞看似是一部分独立的知识点,其实它渗透在多个知识块儿里,因此,在学习修辞时,一定要多方位渗透,在不同的知识层面感觉并体会修辞的作用,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高度。

一、明确修辞实质和意义

学语法是为了把话说通顺,合乎逻辑;学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好,表情达意准确、生动形象、完美。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十分重要。修辞实质是修辞行为,其生命在于运用,修辞教学是对修辞行为的指导。修辞行为起始于人的语言交际活动的需要,人们利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当然就希望所选用的词语、所编排的句子能够恰当妥帖地表达情感、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为了使自己发出的信息有效地传递,为了尽快得到预期的反馈信息,人们必然希望自己在信息加工方面、在信息载体即语言符号的选择编排方面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修辞行为的动力。修辞行为的主要内容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比如,在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有一段描写雨的句子,其中有一句:“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垂下万千条瀑布。”这句话就巧妙地运用了借喻的修辞,即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但从内容来看,依然有较明显的比喻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既避免了平淡的表述,又增加了雨的气势,这是修辞运用巧妙地绝佳例子。老舍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在他的笔下,没有好词坏词之分,看似平淡的词汇,被他信手拈来,就精准的表达出他要表达的意思,巧妙运用修即是他写作技艺高超的表现,表情达意准确、生动、完美,给我们在修运用当中抓住修辞实质做了良好的表帅。

二、古诗鉴赏中修辞教学的渗透

孤立的讲解修辞,容易是修辞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学生还容易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单纯的做题,又脱离了修辞的运用的终极目的,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修辞,就要找好学习修辞的载体和参照,让修辞教学自然融入进去,更利于学生接受。

1.通过修辞,感受诗歌的美。

我国古代诗歌,在运用修辞方面,自然贴切,登峰造极。以一首杜牧的《山行》为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好一个“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个简单的比喻,就将深秋时节红叶的美丽一语道破,读到此处,读者脑海里立刻展现出红叶如花的美丽画面,精准而富于表现力,因此才被千古传诵。另外,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用夸张,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当中的精彩夸张,也就抓住了李白诗歌的风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这些精彩绝伦的夸张将一个浪漫超绝的“诗仙”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李白的这种超俗的夸张,尽显了他的豪迈和大气,胸怀的宽广,胸中有天地的人,诗中才有天地。抓住了诗歌当中的精彩修辞,也就抓住了诗歌美的精髓。

2.理解诗歌当中修辞,才能打通诗歌的脉络

古典诗歌中的修辞,并不都容易理解,因此搞懂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诗歌的内容,我们才能正确理解修辞,理解诗歌的表意。例如:在《木兰辞》当中,木兰回到家里,有这样的诗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初读这个句子,不懂修辞的同学会觉得这纯粹是病句,怎么开东阁门,不坐在东阁床上,反倒坐到西阁床上去了呢?其实,这是修辞里的一种,叫互文,即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这样以来,学生就懂了,诗意是说开开门,坐到床上。可见,要想学好古诗,得先学好修辞。

三、在写作中渗透

在汉语修辞中,“求得表情达意的最佳效果”这条语义规则比语音规则、语汇规则、语法规则更重要,起着更大的作用,所以在修辞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达到语言表达的最佳效果。

写作教学的一大部分是语言的功夫,遣词造句离不开修辞。而学生语言层面普遍欠缺的就是语言显得过于平淡干涩,因此,教师要下大力度培养学生运用修辞的能力。我采用仿句的方法练习学生的运用能力,先给学生一个平时的句子,让他们扩展,加入修饰语,加入形象的修辞。比如:叶子落了。学生扩到:黄色的叶子落了。你看,加了颜色,比原先具体了吧。接着有的学生扩到:黄色的叶子,像蝶一样在风中盘旋,然后轻轻地落在地上。这一次,运用上了比喻的修辞,不仅使原句有了色彩,还有了情态,有了美感。有的学生还把叶子落地的声音,说成是一声轻轻的叹息。这更是将比喻用到了妙处,带出了心底的情感。就这样,以鼓励为主,指导学生先从单句运用修辞入手,然后是句段,最后拓展到全篇的写作方法运用修辞。

在写作方法运用修辞方面,我引导学生先练全篇运用比喻修辞,定一个全篇的脉络。比如,我先从构思角度引领。先给学生说一篇我的构思。我打算写一篇关于儿子成长的文章,记录他的生活趣事,我起的题目是《听花开的声音》,这就是在立意上通篇运用比喻。把儿子成长的事例比喻成花开的声音。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把岁月比作歌,拟题为《岁月如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篇4

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比较进行语法修辞教学

(一) 通过语音修辞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音乐美

语音修辞教学, 主要有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要在同义词中进行选择, 前提是表达准确, 不同音节常常有同义词或短语。根据表达需要, 恰当运用不同音节的词或短语, 以使音节匀称整齐,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声调的协调, 使语言节奏分明, 平仄交替变化, 抑扬顿挫。

1.音节修辞教学中, 要注重音节的配合, 念着朗朗上口, 音节匀称整齐, 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宽、窄、缓、急”是利用单音节使音节匀称, 如果某个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就不会有这种匀称和谐的美感了。

2.声调修辞教学中, 要注重声调的协调。协调的声调, 听着悦耳, 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小草……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场跑, 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

这段话中主要词语平仄变化, 配以轻声、叠音等, 抑扬顿挫, 具有优美的旋律。在教学中可以试着让学生把句子原来的顺序倒过来念一下, 感受一下, 让学生领会到词语声调变化等所起的重要作用

3.押韵修辞教学中, 要注意有规律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使人觉得和谐、悦耳, 在古诗中尽情感受和体会, 例如: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这是一首绝句, 一、三、五句押韵。

例如: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傲”“豪”押áo韵, 响亮动听。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改字去感受押韵的修辞效果, 如可以把《春晓》改成这样:春眠不觉明, 处处闻鸟啼。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学生自然就感受到改动之后的诗歌读起来很拗口, 艺术感染力也降低了, 这样学生自然了解了押韵在语言表达中是多么的重要。

(二) 通过语汇修辞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中要注重同义词的选择, 从表达意义深浅、语意的轻重方面进行选择, 特别是准确选择动词、形容词, 使句子更有活力, 思想表达得更准确, 语言更贴切, 更有感染力。要把人或事物表现得具体形象、生动逼真, 就必须在动词、形容词的选择上下功夫。

例如: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 一把扯下纸罩, 裹了馒头, 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 捏一捏, 转身去了。 (鲁迅《药》)

通过“扯下”“裹”“塞与”“抓过”“捏一捏”的几个动词把“黑的人”的蛮横、凶狠、霸道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 可以让学生把几个动词换一下, 再体会一下表达人物的特点是不是一样, 这样学生就深刻地体会出了准确运用词语的同义词对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

当然修辞知识太多了, 比如还有句子修辞、篇章修辞、修辞格的特殊修辞等。总之在教学中, 老师要加以重视, 采取专题讲解, 随课堂课文讲解等方式, 使学生掌握修辞知识, 理性地进行积累, 提高学生说话和作文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修辞能力

修辞教学就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因为修辞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其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大量的例子。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 就会发现, 一天之内,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 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 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 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 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这是现编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花钟》的片段, 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会让学生关注其中关于描写花开的不同的语句和动词:牵牛花开是“吹起了小喇叭”、蔷薇开花是“绽开了笑脸”、睡莲是“从梦中醒来”、午时花是“开放了”、万寿菊是“欣然怒放”、烟草花开是“在暮色中苏醒”……

这些语句准确地写出了花的形态特点、花开的动态特点、花开的时间特点以及花开的多、少、快、慢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分析了文中用词的特点, 再让学生仿写一段相关的话, 那么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就能出现大量的修辞创新。孩子的修辞创新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比如有的孩子仿写出了“早晨明开夜合的花和叶子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有的学生写出了“冬天仙客来花披着仙女的彩衣飞临”……句句精彩。学生来了兴趣, 语言修辞的运用创新达到了高潮, 并有发展下去的势头。

初中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篇5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比拟(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排比: 参考格式:兼顾描写对象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设问(目前多见于说明文): 参考格式: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反问: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夸张: 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反复:

初中作文修辞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修辞教学 现状 策略

1、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

1.1修辞概念理解不全面

修辞的概念老师们没有全面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掌握修辞运用技巧,修辞指的就是依据题目所知的意思,对语言材料进行筛选,充分表达想要说明的事物,让语言尽可能的灵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对修辞的理解普片比较狭窄,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把修辞教学简单的理解为比喻和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格式,对修辞进行更广泛性的理解,同时老师注重学生对修辞的运用,追求表面的运用,忽视学生对修辞的进一步的理解。

1.2初中语文教材修辞内容零散

在语文教材中,主要就是对修辞知识的简单介绍,编入一些基本的修辞法,对一些简单的修辞方法进行学习。例如,在初一的教材中,出现修辞的运用练习主要就是在对课文学习之后,仿照课文的例子进行造句。教材在安排这些教学修辞的时候,教学中修辞教学只是对照课文部分知识安排一些问题,对于一些修辞练习比较零散,一些修辞学习的分量也比较少,对内容安排上也有很多不合理,没有很好体现出知识的阶梯性和能力训练的层递性。考试说明已经明确的词句选择、语言的清晰得体等相关的修辞训练内容,在教材里还是涉及得太少。

1.3教师的修辞教学意识淡薄

初中语文教师在对修辞教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老师对修辞教学的意识比较薄弱。老师在对学生教学中必须要选充实自身知识,老师自身专业知识不足,那么自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学生整体发展。很多教师在对修辞的意识中,没有把修辞教学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老师主要就是修辞格式的辨别的教学,而很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全面的发展。我们在将修辞知识教给学生同时还要将修辞教学贯穿在学生表达训练中,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修辞知识的运用,结合鲜活生动的生活实际来进行修辞训练。

2、解决策略.

2.1.在课文教学中融入修辞教学内容

现行初中教材所编选的篇目大多是名家名篇,可以在语言材料方面为我们的修辞教学展示典型例子。

例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字数不多,仅有85字,但却包含了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远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想与步于中庭”――这是记叙的内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是描写的文字。而这些,都是为后文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章的文眼是“闲人”,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情感复杂而又微妙。苏轼称自己为“闲人”,既有被贬的悲戚,又有漫步月下的喜悦,且后者才是主要的,体现出苏轼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豁达开阔的胸怀。

2.2.修辞教学与写作密切结合

学生的写作要具备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修辞诚实,目的是达到作文的真、善、美。修辞必须讲究实事求是,富有真情实感,矫揉造作不足取。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由不喜欢语文而变得喜欢,由不喜欢读书而变得喜欢,那么,这就是教师的成就。一名学生2014年新年给他的老师寄了一张贺卡,上边写道:“敬爱的严老师:您既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挚友和旗帜。因为您的课堂,我的心灵得到升华;因为您的鞭策,我的人生增添光彩。春天是花儿开放的季节,但却离不开您的栽培,您的汗水已经化作我脸上的笑容。祝您新年快乐,一生平安。”这段文字,语言连贯得体,措词严谨准确,修辞自然巧妙,关键是文字透露出的真诚与热忱、激情与淳朴令人感动。学生完全理解老师修辞教学的用心,并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应该心满意足了。

2.3.通过实践提高修辞能力

修辞教学不能只凭教师讲,还要加强学生练。俗话说:“熟能生巧。”而熟必须通过练才能获得,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来设计一些说写训练,这些训练必须结合学生课内、课外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学生的说写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各种各样的口语训练。写一则公益广告,提倡人们喝白开水。学生会写出:多喝白开水,走上健康路。一些记叙文或小说,故事情节突出,教师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对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像《斑羚飞度》《走一步,再走一步》等。教师让学生开辩论会,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像《我看克隆》《上网的利与弊》等。教师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位学生在读完《繁星·春水》以后,激情发言:“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深。这是冰心奶奶用心灵写出来的一本著作,其语言纯美精致,特别是一些激情澎湃的诗句,讴歌了母爱的伟大,使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妈妈将我养大,又精心培育我,教育我成人。妈妈,是我人生路上的明灯;妈妈,是我学习路上的桥梁。我爱我的妈妈,是因为《繁星·春水》让我更理解她;我爱我的妈妈,是因为《繁星·春水》让我更景仰她……”

2.4.修辞教学要注意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习修辞,自觉学习修辞,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年时,一些与“福”“余”有关的年画比较好卖,像那些画有蝙蝠、鱼的年画就是,因为大家看中的是它们的谐音,认为这些能够趋吉避凶。这是一种双关修辞,在生活中深受人们的喜爱。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写在汽车尾部的“我怕羞”三个字,就运用了双关修辞,它表面上是说对于接吻感到羞怯,而内里的意思则是“我怕修理”。还有联想电脑的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里的双关也非常巧妙,且一石二鸟,一方面商家的目的达到了,另一方面又使生活增添了无穷趣味。

【参考文献】

[1]方静.浅析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学研究.2014:(3)

[2]闫春晖.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5月

[3]刘凤玲.修辞学与语文教学[J].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初中作文修辞教学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修辞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修辞作为一种文学工具,通常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修辞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领会文中内容。因此,在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修辞的学习,帮助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本文对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一、课文教学与修辞教学相融合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教学与修辞教学融合。因为,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名作中蕴含丰富的修辞手法。但是,传统课文教学中遇到修辞时,教师多是将其视为基础知识,略略一笔带过,不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入把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在讲述修辞方法的同时,对修辞内容进行讲解。

例如,讲解初中语文人教版《木兰诗》这篇课文时,教学课文的同时应注意有机融入修辞教学,为学生讲述文中蕴含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即为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句子。文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就是对偶句,作者运用了对偶的修辞,为后文设置了悬念;夸张,即为增强文章的效果,对事物某些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句子。文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就是运用的夸张手法,描写路途的遥远与战争的紧急;顶针,即前一句话的结尾与后一句话的开头相同的句子。文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就运用了顶针,增强文章的文学性;设问,即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句子,文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句就是设问句,可以更好地描写出人物的思想活动。(文中修辞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讲述。)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句具有多个修辞手法的句子,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句话中包含复沓、对偶与设问三个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兰的思想活动。这篇课文全文仅有300多字,其中用到了众多修辞。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通过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修辞的各种用法,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表达的含义,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修辞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因为部分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写作能力有限,措词造句能力不强,导致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修辞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因此,修辞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时,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将学过的修辞运用在作文中。2.对学生作文中的修辞进行分析与点评。

例如,讲到《紫藤萝瀑布》这篇写景散文时,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散文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将文中讲到的修辞运用到作文中,注意文中动词、形容词的选用,如文中写到“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其中“辉煌的淡紫色”这一句写出了紫藤萝的生命旺盛。动词“垂”,呼应前面的瀑布,突出了紫藤萝盛开的盛况与数量之多,气势磅礴且生机勃勃。同时,教师讲议论文时,可以要求学生注意文中的副词与引用、反问、设问、排比、层递等修辞的使用,然后在作文中将其体现出来。另外,教师应对学生作文中修辞方法运用的优劣给予适当评价与分析,评价应注意以鼓励为主。如可以将学生作文中写得精彩的句子与修辞有问题的句子用多媒体课件摘录下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让学生指出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以此启发、引导学生。

三、修辞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

教学离不开实践,修辞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修辞,从而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将修辞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不仅局限在教学中,更应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将口头表达落实到语言文字中。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训练环节,如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公益广告,选取的广告内容应深刻,引发思考。为学生诵读一些散文、记叙文等,文章语言应优美。为学生读一些经典小说,小说故事应情节突出,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教师可以找学生复述教师讲述的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讲完《孙权劝学》这篇课文,可以为学生开展“劝告”实践活动。同时可以延伸组织学生开展“当一次小记者”,“做一次导游”等活动。在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语境,将修辞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修辞无处不在的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修辞能力进一步内化,使之逐渐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成绩。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符合初中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掌握修辞知识并做到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艳.探讨初中语文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外语文,2015,24:86.

[2]王淑梅.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8.

初中作文修辞教学 篇8

一、修辞教学的知识范围应当有一定限制

修辞教学所涵盖的内容丰富, 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应当有一定限制。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当对教科书中的文章内容、单元内容做好备课工作, 同时, 还需要对整个学期以及初中三年的修辞教学设计进行备课。

例如,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中, 有一篇文章叫《花木兰》, 文章共有三百多字, 其中使用到了众多修辞手法, 如对偶、夸张、顶真、层递、设问等。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将这些修辞手法一一掌握,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对设问修辞手法以及对偶修辞手法已经有所了解,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重点向学生介绍另外两种修辞手法, 互文以及顶真。在对修辞手法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重点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含义。

二、结合文章情境内容

写作以及说话通常都是围绕了一定题旨, 文章结构框架、表达方式的应用、语言呈现风格都服务于题旨。因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当密切联系题旨。

例如,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中, 有一篇文章叫《黄河颂》, 文章中重复出现了“啊!黄河!”这一句式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是呼告。其中还涉及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 使得文章内容更具生动性, 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同黄河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题旨。

三、教学过程中讲练读进行有机结合

初中学生在逻辑思维发展方面处于初级阶段, 进行文本分析时仍旧停于表面。因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应当让学生去朗读文章, 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朗读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例如,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中, 有一篇文章叫《雪》, 作者是鲁迅, 文章风格属于刚柔并济, 在语言上表现出了清新明丽。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让学生朗读整篇课文,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感想, 最后深刻去体会句式以及词调特点, 学生会发现文章中所呈现雪的特征以及作者思想情感。学生若是想较好的理解修辞手法并且做到灵活运用, 一方面要分析文本, 另一方面还应当引导学生在造句或者是写作练习中提高综合修辞手法运用的能力。

四、强调与实际相联系

语言交际是一种社会活动, 在信息传播方面、思想交流方面、联络沟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修辞的应用最早出现在口语交际中, 后来渐渐偏向于书面修辞, 这就使得修辞运用与实际脱离。初中阶段语文修辞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科书中也涉及到了口语交际方面的专题训练。

例如,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中, 设置了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当一回小记者”“做一次导游”“劝告”。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实际, 结合语境, 使得课堂教学的开展更为顺畅。同样, 初中阶段语文修辞教学也应当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修辞知识, 树立修辞无处不在的意识, 适当为学生进行修辞知识总结, 从而提高学生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 将学生修辞能力进一步内化成语文素养, 增强学生语感, 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 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修辞的天赋。例如, 特别愿意靠着别人的同学被称为“钉子”, 活泼好动的同学被称为“弹力球”等。尽管取绰号的行为不礼貌, 然而, 教师能够发现, 绰号紧紧抓住了做比双方类似的地方。在初中阶段写作训练中, 教师总是强调从身边小事写起, 但是,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学生对这类文章接触并不多。

例如, 教师在修辞教学中可以与作文训练相结合, 就“比喻”修辞手法来说, 正确运用“比喻”能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思想情感。在写作过程中, 教师发现学生通常习惯用树皮来比喻皱纹, 之所以这样用的原因就是很多人都用过。又例如, 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描写某个人遭遇不幸垂头丧气的状态, 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有的学生充分发挥了创新意识, 将垂头丧气描写成了“断了伞骨的尼龙伞”, 这种修辞手法做到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并且形神兼备。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只要做到修辞手法运用贴切传神, 那么, 一切平凡的东西都会成为文章亮点。

修辞教学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 初中三年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因而, 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修辞知识并且做到灵活运用, 最终达到初中阶段语文修辞教学培养目的。通过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修辞运用能力, 拓宽学生视野,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周健.中国古代散文主要类别的界定及其文体特征[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2010, 4 (24) :45~46.

初中作文修辞教学 篇9

有关修辞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来, 对语文教育就富有较大的启示, 但我们一线教师往往只关注积极修辞, 且对修辞格只做静态的分析, 与作文教学大都是割裂的。就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看, 大量作文教学时间被挤压, 作文教学沦落为阅读教学的附庸, 更不用说如何去发展作文教学。而以技巧和工具为中心进行的作文训练, 忽视人的价值和情感, 导致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缺失。学生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 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害怕作文, 讨厌作文, 对作文失去兴趣, 把作文当成一种痛苦的负担, 更不用说如何去重视作文中修辞的运用。

我们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个语言存在物。”人与人正是通过语言进行交往。美国威廉·W·韦斯特认为:“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作文的本真是表达与交流。学生作为生命个体, 本质是发展中的人, 其作文主要是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交流, 是生命的一种运动方式。学生通过文章与他者对话和交流。我们把作文教学看作是信息的交流与传输过程, 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一种人际交往的动态过程。修辞的运用为的是加强语言交际的效能, 所以我们主张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修辞教学。

一、在观念上,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所改变

1. 传统的作文教学, 以学生一次成文、教师讲评做了结, 只有部分学生的文章被展示, 作文缺少“对象”。

长此以往, 学生的真情实感没有真正流露, 作文只是为了应付或为了应试, 作文教学没有真正起到交流作用, 学生对修辞的关注也将少而甚少。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 作文是交流, 每位学生都有读者去关注他的文章, 这个“读者”不仅仅是教师, 更是全体同学, 甚至扩展到更多人。有了读者意识, 学生的作文就会受到读者的情感、态度、与作者的关系等非语言因素牵制, 就自然重视修辞的运用。

2. 修辞的运用并不等同于作文用词华丽或运用多种修辞格。

朱光潜曾说:“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 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 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 不含糊, 也不夸张, 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 稍加增减更动, 便不是那么一回事。语文做到这个地步, 我对作者便绝对有信心。”正如朱先生所言, 修辞运用重要的是“精确妥帖”。对此要有正确认识,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 则不能一味地看学生积极修辞的运用, 而是要结合消极修辞来运用。教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作文动向, 所以教师的观念首先要更新, 进而教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学生在实际作文时才会更加注意。

二、在实践上, 教师和学生需共同努力, 优化修辞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 阅读积累, 注重仿写

我们知道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阅读是积累。离开阅读, 作文将难以发展。历来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阅读, 都强调学生要多阅读和多积累, 但往往忽视阅读与作文的直接结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直接命题, 学生凭着可怜的记忆去完成文章, 而对写作前的体验、感悟、生成不重视。我们主张学生在作文前进行阅读积累, 并注重仿写练习。

阅读积累强调感悟和体会, 强调阅读中的理性思考, 强调对文章修辞的比较分析, 尤其关注模仿性阅读, 这是通过阅读学习范文而获得作文修辞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形成自己的创造性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模仿性阅读正是“借用别人的文章炼眼力”的过程, 否则, 作文修辞要运用得规范、得体就很难了。

在阅读积累中, 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课文, 结合具体的言语环境, 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通过修辞教学, 让学生了解作家语言准确、生动有力的美感来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追求语言艺术化的自觉性。在阅读中, 学生体会到孟子的雄辩气势, 庄子文辞的汪洋恣肆, 鲁迅文辞的冷峻犀利……各位作家独特的修辞风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就要对作家修辞范例进行分析, 增强学生对语言美的鉴赏能力。

除了从课文中获取积累外, 还要广泛地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网络等地方吸取精华, 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对修辞的要求。修辞不仅仅是积极修辞, 也包括消极修辞。学习中要注意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综合运用, 如《荷塘月色》, 既要注意学习作者形容词、动词的选用, 又要注意学习作者对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格的运用。

模仿虽不是创新, 但是创新的基础。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方法自觉地仿用于作文中。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学生在认真仿写的基础上, 自然会感受到优秀作家锤炼词句的功底, 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得到逐渐的提高。仿写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理解、消化, 建立起正在阅读的文章的心理映象。这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心理结构, 仿写以此为基础, 进行模仿和加工。仿写的过程加强了心理映象的强度, 直到纳入学生的心理结构, 最终以模仿为中介, 通过阅读—模仿—写作, 建立起稳定的心理结构。

中外语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要培养学生规范地艺术地使用母语的能力, 示正和纠误相结合, 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在阅读积累和仿写练习中教师进行示正和纠误, 针对学生仿写实践, 把“纠误”转化为教学资源, 指导学生修辞的运用。

2. 发展思维, 多方分层

心理学上把思维当作一种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由于每位学生知识储存、认知结构和个性及观念的差异, 对同一实践活动的建构是不同的。因此, 我们主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 确定不同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文中的修辞训练。通过分层教学, 改善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结构,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表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提高作文中运用修辞的能力。

笔者兼任班主任工作, 到了期末写评语时有做过这样的尝试:第一步, 先将任务分成3类:第1类是“五则评语绘同学———横看成岭侧成峰” (由5位学生共为一名同学写评语) , 第2类是“一副对联赞同学——一片冰心在玉壶” (个人独自用一副对联的形式完成评语写作) , 第3类是“一句点评激同学———不畏浮云遮望眼” (个人独自用一句话点评同学) 。学生自主选择任务级别。第二步, 学生进行评语创作。第三步, 全班交流, 对以上评语写作做分析和修改,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四步,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评语放入成绩单作为反馈。

显而易见, 第1类五则评语的写作是演绎, 是生动的形象描绘。第2类对联的创作则是归纳, 这还不是一般的归纳, 这是内容和文采的双重提升, 内容要提炼浓缩, 文笔要更上一层楼。事实上, 学生对于文采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而第3类一句话点评是深沉的思想锤炼, 更是深化学生对文采的认识, 使浅表的灵动渐渐走向内在的深刻。整个过程, 师生分三个层面以亲身体验和创作对“文采”进行深刻解读。将德育活动———评语写作放入作文教学, 评语不是只由老师完成, 而是师生共同努力, 且学生根据自己思维特点及作文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来完成。实践证明, 培养恰当的思维, 有助于学生发现、发挥自己的潜能, 有助于挖掘隐藏在自己身上的财富。

当然,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所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作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体验世界的过程, 是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是课程内容持续、动态的生成与转化、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按心理学所说, 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具有可接受性和相融性, 而且学生有向上的一面, 不满足于停留在同一层面上。这时, 教师要巧捉时机, 在组织分层教学时满足学生的需求,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平等, 保证学生差异性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发展性。

摘要:立足于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 试着将作文教学与修辞教学结合起来探讨, 展开在作文教学中修辞运用的研究, 以期提高学生在作文中的修辞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修辞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初中作文修辞教学 篇10

一、课后练习题提问中词语的选择

修辞学研究的词语不同于词汇学研究的词语, 词汇学主要研究的是词的构成、词汇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词的规范化等内容, 修辞学则是从词语声音和意义的锤炼两方面来研究词语的运用, 即从词语的声音、色彩、用法等方面来对词语进行安排和运用。课后练习题多是依附于选文系统, 因此它的提问都属于消极修辞, 侧重在应和题旨和理解方面, 提问中的词语的选择要求明确通顺, 能直接体现出练习题的目的, 便于学生理解, 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解答。

1. 同一种训练方式, 运用同义词来进行提问, 通过不同词语的选择, 让学生理解不同词义的着重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很多种,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 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练习题在进行阅读训练时, 运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进行命题, 把阅读训练分为朗读法、默读法、熟读法、通读法、细读法和速读法六个方法。例如, 朗读在六册书中分别运用了17、9、4、4、7、12、53次。在阅读训练的提问中, 练习提问中还会运用诸如“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 对阅读训练提出不同的具体的要求, 修饰词汇的使用在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同时,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练习题体会选文中的词义, 即理解词语的意义。意义即是词语的内容, 是词语的灵魂部分。从意义入手, 让学生通过品味、锤炼词语, 可以感受到词语表达上的准确妥帖、简洁明晰和含蓄深厚等效果。提问中所涉及的选文中词语意义的理解部分, 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重视词语选择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的重要性。如《孔乙己》 (鲁迅) 第三题要求对选文中几处精彩用词作分析, 其中第1小题“ (孔乙己) 排出九文大钱……”中对“排”字用法的考察。句中“排”字用得相当精彩, 比用拿、取、掏等字更能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孔乙己九文钱来得不容易;二是钱很少;三是透过孔乙己“排”的动作暗示孔乙己的迂腐, 但他又是善良的。这一个“排”字比拿、取、掏等字更能体现孔乙己个性化的人格。

3.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练习系统中口语化词语以及商量口吻词语的运用, 符合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口语化和商量口吻词语的运用,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 也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第三题,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提问中所运用的词语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运用的, 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同时这种题目往往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课后练习题提问中句式的选择

提问中句式的选择,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同义句式的选择。“一样话, 百样说”是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时要有的意识。选择正确的句式, 可以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丰富文采, 同时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课后练习题提问中的句式主要以短句、散句和书面语句式为主。 (1) 练习题提问时, 多运用短句,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明显、简单, 便于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部分, 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回答。如七年级上第一册第三课《短文两篇》第一题:“作者写蝉, 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哪里?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散句的句式多种多样, 表达的内容散而不乱, 形式比较灵活, 容易避免单调、呆板,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羚羊木雕》 (张之路) 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前, 先默读几遍, 遇到生字、多音字, 要查字典。朗读中, 注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 练习系统中虽用了“说说”等口语色彩比较浓厚的词语来提问, 但提问主要仍以书面语句式为主, 讲究语言的规范, 注意句子的加工, 有时会沿用一些文言句式, 课后练习系统的提问方式对学生的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是学生进行写作时的模仿对象, 因此在进行练习题提问时多用严谨、周密、文雅的书面语。如《走一走, 再走一走》 (莫顿·亨特) 第一题:“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情节, 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提问的书面语色彩很浓厚。

更多实例可以参照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书后面的练习系统的提问, 在此不做过多的实例列举。

三、课后练习题提问中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是在遵循民族语言内部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本民族语言的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而设计的种种优美的语文表达形式。” (史灿方著, 《修辞学理论与语言应用研究》) 初中六册语文课后练习系统中所涉及到的修辞格总数为39次, 其中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偶等。六册书中涉及到修辞格的练习题总共有39题, 其中对修辞格知识进行介绍的有7处, 共8个辞格。从题量的分布看, 主要集中在七八年级, 从年级上看, 主要以后半年居多。从具体的辞格训练来看, 比喻辞格占绝对优势, 六册书39题辞格训练题, 比喻占了10题。

四、课后练习题提问中语境的因素

以往的课后练习题, 思想上往往出现一元化的倾向, 标准答案只有一个, 题型也比较单一, 作业方式较雷同, 作业题量大, 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课后练习重视度不高, 有些甚至视而不见。新课标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课后练习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因素, 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 根据学生多元智能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 布置可供选择的、适量的语境式作业,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中语境式的训练类型主要包括结合上下文语境 (结合课文) 、虚拟语境 (虚拟动作主要包括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等) 、认知语境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和社会文化语境四个方面。其中语境训练的总数达187次。

这套教科书的课后练习系统以结合上下文语境 (结合课文) 的练习为主, 体现了初中阶段语文结合语境能力训练的重点。结合虚拟语境的练习比结合认知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的要多, 在六册书中结合社会文化语境的训练题目只有5题。每个年级的训练量也存在差异, 七八年级涉及语境的训练量明显多过九年级。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秀凤.修辞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月刊, 2000, (4) .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4]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

浅谈新课程中的初中语文修辞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修辞教学 意义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55-02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过于轻视、冷落甚至抛弃语法修辞教学的现象,本文旨在阐述语法修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建议给语法修辞教学以应有的地位。

一、修辞教学的内涵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漫谈研究》一文中说:“修辞好比穿衣服。人体有高矮肥瘦,衣服要称身;季节有春夏秋冬,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总之各有所宜。修辞就是讲究这个‘各有所宜。”换言之,修辞就是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修辞在我们的言语活动中普遍存在,只要你写点什么或者说点什么,其中就像必定有语音、词汇和一样,也一定有修辞。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修辞教学,让学生接受修辞的熏陶,使他们逐步掌握修辞的运用规律,并在作文教学中大胆指导学生实践,使之循序渐进地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二、提升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意义

修辞教学本来就是初中语文中很重要的东西,它的作用不亚于听、说、读、写教学及古诗文背诵等。修辞的作用是让人们如何把语言表达得生动、得体。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就必须学好修辞。当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提倡把修辞知识学深、学透、系统地掌握,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初中学生刚刚从小学中的识字、阅读和写作短小文章的阶段中走出来,他们的阅读面较窄,阅读量较小,阅读能力较弱;在写作方面,他们只是在学写一些内容简单、篇幅短小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偶尔写一些短小的议论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学就可以完全抛弃修辞教学。初中学生完全有必要学一些修辞,用来帮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遣词造句,更自觉地修饰语言。

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修辞内容安排在初中阶段学习,高中语文教材中不再这些知识,可见,修辞是初中阶段的教学任务。如果初中阶段抛弃了修辞教学,就会使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失去学习机会。这既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的残缺,也破坏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完整性,不明智,也不可取。因此,坚持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修辞的教学,并适度加强,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大有好处。

三、提升初中语文修辞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遵循修辞教学的相关原则

“修辞”二者最早连用见于《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此处的”诚“包括两点:一是态度真诚;二是信息内容真实。“修辞立其诚”是汉语修辞学的精华之一,所以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应把其作为第一原则,培养学生修辞立其诚的修辞理念。不少中学生往往以为写好文章,辞藻华丽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修辞教学中,一定要反复地强调这样一点:修辞并不仅仅是要美化语言,也绝不是只要用上一些华丽的、深奥难懂的词语,修辞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修辞对语言进行的调整加工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不是以修辞研究作为其教学目的的,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为主要目标。因此,初中中学修辞教学的重心自然不能放在修辞概念、修辞术语的考究上,也不能大量地去讲修辞理论。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方式上,放在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来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修辞作用和修辞效果上,并籍此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2.创新修辞教学的具体方法

比较法是修辞教学中习用的一种传统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启发学生赏析修辞的妙处、体味修辞效果的有效方法。运用比较法,我们就像建立了一个修辞实验室,在各种表达方式的相互比较中,通过词语、句子等各种语言材料的增、删、改、换等,各种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的表达效果就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获得了一个清晰而鲜明的印象。如这一册《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可将“偷偷地”删去,用“长”字来替换“钻”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原句更生动,“偷偷地”修饰“钻”,表现小草不知不觉,贪婪地享受春天的恩赐,写出小草具有人的灵性。

第二种方法是切镜法。运用切境法进行修辞教学,一方面就是在课文教学中要讲解题旨情境是如何制约语言材料的选用和修辞手法的选择的。另一方面就是在课文教学中讲解各种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法的选用是如何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的。

第三种方法是表情朗读法。经典作家作品的语言,往往不但表意精确,而且语言形式优美生动,学生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展语言的连贯性,领悟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动词“穿”“向”的运用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穿”极为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想象中返乡时船行的轻快和峡窄流急的情态,“向”则表明诗人已从水路转到陆路,进而表现诗人在胜利后返乡的心切。

总而言之,要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方法,不仅要注重知识规则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自觉得体地运用;从动态的角度,把修辞放到特定的语境里去领会它的语用价值,使修辞教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真正通过中学语文学习,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红方.对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优化的对策及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10,5.

[2]宋成林.浅析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速读(下旬),2014,8.

[3]杜彩凤.浅谈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上,下旬),2014,22.

上一篇:正弦曲线的画法演示下一篇:掘进工作面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