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技巧点滴(共10篇)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点滴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作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还会有效地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可以说作文教学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大多数学生都害怕写作文, 面对作文题目, 觉得无话可说。我认为作文教学应关注两点。
一、注重观察和积累, 厚积才能薄发
首先, 观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巴金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有话要说, 有感情要倾诉, 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作文就是再现生活, 是生活的沉淀。在日常工作中, 我提倡学生多观察周围不同类型的人, 体会生活中的点滴, 把有意义、有趣的事通过日记方式记录下来, 提高学生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例如, 写话题作文“感受”时, 我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春天的痕迹, 告诉他们可以写成类似“感受春天”的写景散文;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同学间的情谊, 启发他们写成“感受友情”的记叙文。其次, 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得多, 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二、注重感情的发掘, 有“情”才能有“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这给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让学生必须了解写出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使他们认识到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感情是作文的血肉。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写真话, 诉真情。
首先, 要利用课堂主阵地, 上好讲评课。实施多元评价, 先组内评析和欣赏, 互相交流构思过程及读后感, 老师再做点评。通过品读、对比, 找出饱含深情的文章, 这个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作文鉴赏能力, 而且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 要由学生兴趣入手, 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真正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一方面应多表扬,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我信奉这一点并用于写作评价中。每篇作文后都有鼓励性、欣赏性语言, 这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兴趣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 应尽量使训练题目贴近学生生活, 使他们有东西可写, 有表达、写作的欲望。
总之, 只要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写作兴趣, 勤于动笔, 学生就会由怕写作文变得爱写作文,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就要养成学生观察和积累的习惯, 进行多元化评价, 培养学习兴趣, 使他们真正有感而发。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素材,兴趣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点滴 篇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双驾马车之一,它与阅读教学一起拉动初中语文教学前进。因此,作文教学的地位是无法言喻的。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大体上遵循一条路子: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教师讲评(阅读几篇优秀习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行其职,双方的行为没有交叉,也不存在互动。因此,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个瓶颈,教师和学生都在黑暗中摸索,在寻找一条好的方法,教师能把自己关于写作的体会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在写作中感悟作文。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作文教学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对作文教学有所感受,并试图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以期对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传统的作文教学完全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转。首先教师对学生作文分数的定位是,不奢望高分,杜绝低分,以希求学生的作文成绩中等偏上。这种定位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一条保守的作文教学方法,对学生作文要求以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为主,对一些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和创新型思维,避而不见,有时甚至抵制,导致学生习作均采取中庸之道,较难出现精品。其次,选题单一。在作文训练中教师选题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教师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对中考作文进行反复揣摩之后,在潜意识中进行押题,并以所押之题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造成作文在选题以及写作中的思维僵化。二是,教师根据单元课程的类型,参照各种教辅材料上给出的参考作文题,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这一选题,既没有渗入教师的经验和情感,也没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造成学生视觉上的疲劳,更别指望学生在写作中有所创造。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教师教法陈旧和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缺乏灵性,缺乏生气,成为“八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作文表达的情感虚假。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结构中的独特地位,以及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输入的不通畅,造成学生作文过程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有过分拔高、不真实的感觉,或行文中缺乏仁爱精神,学生作文出现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缺乏人文精神的通病。二是,学生写作模式化。应试作文教学造成的大量死记硬背和极端模仿,造成学生的作文思维模式化,学生在写作时从审题到构思、从构思到安排结构呈现模式化,学生作文中的人物有脸谱化、遇到的事件有类型性的倾向,作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现一致性,学生在作文布局上也呈现雷同性,甚至在语言表达上,学生语言也与课本、作文辅导书中的语言惊人的一致,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丧失殆尽。
所以笔者在实践中,试图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中出现的这些弊端,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扭转和校正。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是在教与学中的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在中国这种正在走向成熟的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摸索。这种体验一方面重视学生个性的表达,生命力的张扬,用激扬文字、放飞想像、袒露心灵,来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同时,学生作文也应重视作文技巧的训练,使作文成为人类情感表达的方式,成为语言文字在篇章结构中的运用,讲求两者在行文中的浑然天成,而非一种形式上的呻吟,技巧上的八股。
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过摸索,认为突破作文教学瓶颈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作文的教法上形成一个体系,一套独特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使全体学生在接受作文教学和训练时,能最大限度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这一体系的建立是个漫长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笔者试图从下列五个方面阐述这一体系的雏型。
其一,题目的虚化。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最传统的作文题目是一件小事、一个人物,对写作的要求大多是人、事的崇高之处对作者的感动和激励。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这类题目进而演化为最让我感动(伤心……)的××、我熟悉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类题目贴近了新课标的要求,但细细推敲,这类题目是一件小事、一位人物的翻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一件小事、一位人物的作文训练中麻木。在教学中,作文教学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将命题淡化,由学生自拟题目,写某种体验、感受、人物和事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可以使学生的触角伸展得很广,想象力得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增浓,同时,也能激发教师评改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
其二,构思多样化。在习作中,大多数学生一般只喜欢根据教师或作文题目的要求,拼凑成文,以应付作业或考试,很少在构思上下功夫。其实,一篇优秀的作文,总是在构思上闪烁着迷人光芒,所以作文教学体系的建立关键要教会学生在构思上下功夫。构思通常有逆向式、象征式和发散式三种构思方法。
逆向构思是构思出新的一种常用方法。逆向构思就是在作文中反弹琵琶,反其意而用之。强调逆向构思,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从超出一般常理的角度来确定文章的主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如“灯蛾扑火,自取灭亡”,常被用来喻指一切恶势力的可耻下场,而赞美革命者的壮举,其喻义又成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内涵。同样“,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褒赞“;作茧自缚”是贬斥。逆向构思在不违反时代精神,不违背科学常识的前提下,是对思维定势“的逆转”,它在辩证法原则的指导下,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开拓起着重要作用。
象征式构思是指在构思时,从题目的象征意义出发,挖掘出话题的深层含义。如在构“思桥“”、路“”、网”等文章时,“桥”不仅可以指实物桥,也可指心灵的纽带,感情之桥“;路”既可指实物路,又可指人生之路、求学之路、竞争之路、改革之路等“;网”既可指实物渔网,又可指无形的互联网,还可指交际网、人情网、心网等。象征式构思的最大功用在于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原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发散式构思,要求学生排除已有的习惯性认识,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向,无拘无束地进行多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多途径、多阶段地分析、思考,从而提炼出鲜明、新颖的主题来。如“写海”,通常我们提到海时,常感叹其博大的胸襟,用发散式构思进行思考,我们可以考虑到海的综合资源利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破坏、以及与海有关的各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等等,学生在多方位地考虑“了海”之后,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话题进行写作。发散式构思训练学生从常规这一原点出发,经过各类变异,向四周发散,提升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
此外,构思的多样化还可与文体的多样化结合起来,通过故事新编、寓言等多种文体来进行与众不同的构思,使作文更富新颖性。
其三,选材以情见长。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材料,才能给文章输送新鲜的血液,文章才会充满生机活力。选材要以情见长,并不是要求学生在作文时一味地拔高情感或伪造情感,无病呻吟,只有真情,才能打动读者。
选材要以情见长,首先要教会学生善于在平常的材料上挖掘出人物的深厚情感。在平常的作文中,我们要立足于一些平时貌似普通的小人物、小事情,从中发现他(她)们身上或事件中与众不同的地方,哪怕只是一点点闪光的地方,变换思维角度,拓宽思维空间,把它放大,从而使材料中渗透着作者的深厚情感。如,写母爱的文章举不胜举,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是,近年来,在网络流行的一篇美文《疯娘》却将母爱的伟大推向鼎峰,母亲是疯子,无人能尊重她,儿子也觉得她丢了自己的脸,为了摘几个儿子认为甜的野山桃,母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平常对疯子的感觉是厌恶的,但一篇《疯娘》却让我们看出即使他们身上也有着动人的`故事,教会学生从平常的材料中挖掘真情,可以消除学生长期积淀的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使其意识到平凡人物、平凡事件本身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其次,所选的材料要体现作者的真实情感。学生与作文之间的关系如同十月怀胎,学生笔端流露的情感应该是其在生活中长期积淀的反映,而不是为了作文而胡编乱造的文字。因此所选的材料中要渗透着作者的真情,这样的材料即使用平常的文字表现出来,也会字字透露着真情,从而成为一篇好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通篇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却因为文中表现的深厚的父子之情,从而成为一篇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美文。所以大凡一篇优秀之作,其中必定洋溢着真情。
其四,文体要出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过“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将出新意识处处贯穿在写作中,在作文形式上进行独特的创造,才能实现作文内容与形式的全面创新。作文形式的出新多以文体出新为主。
在初中阶段,作文的常用文体一般是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为了应试的需要,教师一般不鼓励学生采用其他标新立异的文体,学生也很少被训练其他文体。但如今的社会提倡“眼球”经济,一件质量好的商品需要一个好的包装,一本精彩的书需要一个好的封面,对于作文也同样如此,一篇好的作文也需要适合的文体来表现。除了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外,教师可以根据文章要求,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多样的文体,在同样的主题与选材中进行出新,如日记、书信、寓言、童话和科幻、戏剧影视、荒诞幽默、传奇演义以及杂文等各种文体,都能给学生学习作文带来兴趣,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作文的需要进行大量训练,以期在作文教学中能够新意无穷。
其五,语言富有生命力。古人认为“: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神也。”古人尚且认识到语言表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文章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语言要富有生命力,贫乏苍白的语言不能表达丰富多彩和深刻的思想,一篇洋溢着优秀词汇的文章,可以使这篇文章处处闪烁着亮点,因此作文语言要象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赏心悦目。
首先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中国文学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字、词的数量多,含义也多,每个字词有着自己独特的功用,字词是文章的基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类字词,为学生掌握和运用大量的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文字。
其次要追求作文语言的个性化。学生应当通过大量阅读的启迪,对各种体验进行感悟,然后用充满生命质感和美感的语言来升华这种种积累,使学生的灵感在这字里行间跳跃。这样的语言才能体现学生的情感、心灵、生命及其生命存在的独特性。如长时期引发语文界讨论的孩子语“言水很活泼”这句话,就是富有个性的语言。在行文中,有时正是这一个或几个词的出现使整篇文章焕然一新,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再次作文语言要富于文采和生动形象。所谓文采,就是要避免文字叙述干涩单调,枯燥无味,力争做“到平字见秀,常字见奇,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要求学生在行文时,语言丰富,组合清新,含义深远,对字词句运用自如,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各种表达方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灵活多变的句式、形象贴切的修辞,渲染出各种美妙的意境诉诸感官,倾诉出各种感情沁人心脾,令人产生清馨扑鼻的审美愉悦。如在中国文学史上,赋的地位和功用不可抹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学生作文中如能自由地使用这样的语言风格,将从整体上提升作文的质量。
初中作文教学之点滴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观察、积累与感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叶圣陶说:“写作源于自身生活,脱离生活的写作根本无从说起。”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避免出现胡编乱造、废话连篇的情况,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有生活的气息。生活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只要善于观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观察可以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思想,增强审美情趣。例如,在某次写作课上,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葡萄,首先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葡萄的外形特征,然后我再将葡萄切开,让学生闻闻葡萄的味道,最后我再让学生尝尝葡萄的味道,品尝到葡萄的甜美,学生会有深刻的感悟:“我们要像葡萄一样,让我们的生活和葡萄一样甜美。”也有些学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要感谢那些浇灌出甜美葡萄的劳动者,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甜蜜。”还有的学生奇思妙想:“葡萄虽然甜美,但却太小,我将来要研究出既美味个头又大的葡萄。”学生的表现带给我很大的惊喜,我借此机会提醒学生:“大自然把多彩多姿的一面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要主动亲近自然,用心体味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领会到大自然所蕴含的无限情愫,无论是一丝细雨、一缕微风、一朵野花、一弯新月还是一抹夕阳,我们都可以看得到,所以,只要我们用心,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看得更远。”除此之外,积累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和素材才能写出富有文采和内涵的文章。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不断积累,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注重诗词精段、对联格言、成语佳篇的积累,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多渠道的信息平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素材,既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能积淀真挚的感情,使学生的文章有内容可写,真正“活”起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范文讲解与模拟训练并用,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中那些教学范文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我们可将其作为学生模仿的模板。但在讲授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范文讲解时,要对作者的思考、选材以及构思方法进行重点分析,把范文的仿作重点讲清楚,让学生可以模仿写作。借助范文进行引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学习借鉴范文的谋篇布局和群才分析方法,而不能进行抄袭,要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将范文中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只要学生把握住这些知识,就能解决作文时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这也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写出切身体会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郊游、踏青、参观、劳动、比赛、汇演、看电影等等,让学生珍惜每一次实践活动的机会,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社会现象,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实滋味。这样不但可以充实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真正做到“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当学生真正拥有生活之后,才能真正积累写作素材。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人和事,从记忆资料库中加以筛选。如,跟随父母外出郊游、一次难忘的考试经历、比赛获奖、成功的喜悦等等。②当学生从记忆中筛选出有意义的事件后,将其讲述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跟随你的故事或喜或忧。③讲述成功后,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通过学生的尝试,作文获得了成功,并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
总之,我们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技巧掌握、文学资源整合等能力,实现作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小萍.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2011(12).
[2]邹衍明.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韩成明.初中作文教学新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4]王凤清.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苑教育,2011(04).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中学)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点滴 篇4
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解决不敢写的问题
我注意到,在每个初一的第一节作文课上,开始学生的眼中表现出的是躁动和紧张,当我简要说了怎么写作文并把精心设计的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之后,就会看到很多学生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个人认为, 作文命题的选择对初涉作文园地的初中生来说很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训练的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所以命题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初一阶段的学生处于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保存的是童年的记忆,所以作文命题要富有童趣。比如:《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这样的题目就容易吸引他们。学生对这些题目既感兴趣,又感亲切,也就敢于动笔。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思想最放松、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新事物有了更多的好奇,也敢于探索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于是我出的题目是:《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述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三阶段学生思想日趋成熟,能够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表达观点也比较准确了。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如《中学时代的我》《小议理解》。通过与学生身心成长保持同步的作文内容训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二、范文引路,让学生从范文中“仿”作文,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语文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经典,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有其独到之处,我喜欢把课文用作作文教学的范本,让学生模仿写作。在教这些课文之前,就做好写作安排, 做到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首先让学生多读、精读,把课文内容了然于胸;其次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等方法;再就是讲清哪些是要模仿的重点。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弯弯的柳叶眉,樱桃小嘴,红红的脸蛋”等。世界上既没有这么多容貌一致的人,也不能一再的这样描写,再这样写就不是“仿”,而是“抄”。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从教室到运动场》。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的,仿写《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时,只要分清抄和仿的区别,创造性思维之光就会在其中闪耀,“不会写”的心理障碍也就得到了解决。
三、切实搞好课外活动和阅读,提高知识积累,解决没什么好写的问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要提高写作水平,提高知识积累,提高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水平,光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吸收、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课外读物,我只讲阅读的目的和要求;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同时要求尽量在作文中引用课外的古诗词和妙文佳句,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时注重古诗词和妙文佳句的摘抄,做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学生激发思维、丰富词汇、活跃语言等都大有好处。
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之一,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作文的灵感,我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带学生到野外去写生,去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人、事、景、物以及个人感悟,让学生“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和全班集体完成一篇作文。通过这种所谓的新、奇、特的作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多种点评方式,注重作文过程的指导,解决写不好的问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语文老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由于是单向的对结果的评价,没有对学生作文过程的指导,加上教师个人主观意识,而且往往很不及时,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既注重作文批改,更注重学生作文过程的指导。批改作文分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还分为精批细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学生批改可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我在批改作文时批语尽量避免呆板,力求生动形象,新颖独到,使学生乐于接受。更多的是利用作文课进行现场写作、现场点评、现场指导。拿出一篇佳作当范文,选取一段或一个方面进行取舍、修正、提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寻找提高途径。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需要把握初中学生年龄和生理期特点,从解决学生不敢写、不会写、没东西写和写不好入手,首先做好作文命题,再从模仿开始教学生怎样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动手写作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活动以及做好对作文讲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点滴 篇5
濮阳县兴濮中学巴登峰
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在这些年的物理教学中,真可谓与学生共成长。如何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学习物理是我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一、重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学科几乎所有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努力搞好实验教学确保实验的成功率是实验的关键。演示的每一个实验在课前我都反复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样在做这一实验时,排除这些因素,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如在讲述声现象时利用酒瓶、碗筷等器材演奏乐曲,帮助学生理解音调的概念。在“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中,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学生兴趣很高,都积极动手设计并进行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加强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还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方法的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不知道物理怎么去学,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方法的教学。如对比、分类、列表、归纳等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好多概念、仪表需要对比、分类,可使学生既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后二者的对比;“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对比;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对比等。这样让学生对几个物理概念或仪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三、科学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提问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问应掌握一个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难度系数应该不同。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生的特征,问题要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这样长期坚持,相信学生的能力会慢慢培养起来,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慢慢培养起来。
四、良性竞争
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竞赛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良性竞争环境下学生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参与和竞争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五、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STS是现今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理念。STS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有科学家的历史故事,如《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有趣味的物理现象和知识的介绍,如《双耳效应》、《海市蜃楼》等。这些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会提前阅读这些资料,而且经常几个同学讨论物理现象。这时老师既要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切不可因学生的问题古怪而打击学生。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关注现代物理新科技、新成果,把有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如纳米科技、超导体、现代航天等。
2、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的联系。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照明电路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联系等。
3、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能源危机、低碳生活等热点问题。
这些做法会使学生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和谐,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点滴 篇6
一、注重积累, 夯实写作根基
做好积累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基础。郭沫若有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多方面涉猎, 写作才能言之有物;多角度积累, 才能厚积薄发;多阅读多思考, 才能妙笔生花。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 积累语言是丰富知识、采撷词汇的主要途径, 具体做法是多读书、勤动脑、会记录、成习惯。写作素材是文章的血肉, 积累素材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渠道, 关注社会, 留心身边小事, 记录多彩生活。情感是文章的生命, 积累情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写作训练要提高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细节, 真实反映生活, 真切抒发情感, 必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如:讲解《与朱元思书》时, 教师用声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语言, 引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师生赏析过程中, 强化文章的写作特色, 明确积累方向, 细化积累要点:一方面奇异的山水体现景色美, 写水时由“清”到“急”, 反映了江水的变化, 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写山时通过视觉的角度, 运用神奇的想象力, 巧妙突出群山的静态美、动态美。另一方面工整的句式体现语言美:如在写动态水时用了“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两个整齐的比喻句来形容水的急;在刻画山的特点时更是选用了“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等讲究对仗、声律的句子来写神奇的山峰。品味经典语句, 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实践表明:立足教材, 关注生活, 教师引领学生挖掘美点, 多方面积累, 多角度感悟, 定能文思泉涌。
二、广泛阅读, 拓宽写作视野
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 也是提高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基础, 写是读的发展。广泛阅读是增长知识、启迪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能力、熏陶情感的主要途径。读历史, 读名著, 了解文化, 获取丰厚渊博的知识;读杂志, 读时事, 获取信息, 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读焦点, 读世界, 拓宽视野, 增长学生见识, 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真正地提升语文素养。
三、立足教材, 激活写作形式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 依课标, 研教材, 赏写法, 妙拓展, 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渠道。教材不同, 文本有别, 写法亦不同。作为教师, 备课并挖掘教材中能进行写作训练的资源, 激活写作形式, 适时地进行有效的训练, 高效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仿写, 巩固写作方法;改写, 提高创造能力;补写, 激发写作兴趣;续写, 培养想象能力。无论哪一种形式, 教师都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尊重文本, 结合自身的阅历及情感体验进行创新, 尽量把作文训练具体化、浅显化、生动化。
四、开展活动, 丰富写作素材
课内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作文教学要开展有益的活动, 活动内容力求生动有趣, 活动形式力求新颖别致, 活动评价准确公正, 以此扩大学生参与面, 调动学生积极性, 积累写作素材, 拓宽写作渠道。
如:课内开展演讲比赛, 办手抄报, 参观访问第二课堂活动小组, 开故事会, 演课本剧等, 充实经历, 活跃生活, 培养各方面语文能力。教师可以时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自然, 融入社会, 如游览、郊游、清扫街道、去养老院打扫卫生、搞环保宣传等, 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从旁辅导,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发挥创造精神。把语文教学真正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每次活动目的明确, 记录真实, 交流充分, 感悟深刻。事实表明:积极开展语文活动, 不但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而且还能彰显个人的独特感受, 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集体互评, 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评价也是对作文教学效果考核的一个环节, 教师通过评价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写作水平。遗憾的是很多学生随意看着批改, 心不在焉地听着讲评, 再加之教师的讲评蜻蜓点水, 故收效甚微。学生集体互改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比如作文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里的学生应该是优差结合的。由成绩佳的学生担任组长, 然后每一次讲评课都会有一篇典型文章, 作为小组成员点评的素材, 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作用, 教师予以必要的引导和指点。待学生批完之后, 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 由小组长代表进行总结陈述, 最后由教师点评各组发言内容。
如:《心声》作文讲评, 师生共同欣赏佳作, 品味细节的妙用。然后向各小组发放问题作文, 组内修改品评, 为中等文添加人物动作、情节、环境上的细节描写, 做到描写生动形象, 语言简洁生动, 巧用修辞, 增强文采。
写作教学是一种具有综合能力要求的教学,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针对性, 有系统性地开展作文教学, 巧妙地讲解作文技法, 授之以渔, 多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导, 多一些润物无声的训练。馥郁芬芳的生活定会拨动学生的心弦, 温情脉脉的文字自然自其笔端流淌。
参考文献
[1]谢小青.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J].科教导刊, 2011 (15) .
[2]苏照杰.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六法[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 (7) .
作文修改技巧点滴谈 篇7
随着时间的流逝, 学生对老师作文评改的希望也逐渐减弱, 甚至消失。这极大的冲淡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更别说创造力了。再说, 这种批改, 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 缺乏敲击学生心弦和震撼学生灵魂的力量。并且, 有的学生看到老师在自己作文本上圈点的地方太多, 自信心会大打折扣。更不用说积极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在写作中应注意的方法了。许多作文写不好的学生, 更不愿意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评他作文的缺点。所以结合实际, 作文修改的教学模式必须得改了。
修改的过程是写作过程中对文章的再理解、再认识的过程。修改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 提高演的写作水平。
前面讲的“结合实际”, 主要是针对现在的初中学生很少有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一现象而言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深入生活, 即历练不够。如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没有清晰的了解, 所以写出的东西“四不像”。二是压根就不会作文。看到题名或提纲, 不知该从何处写起, 也不知主要该用什么表达方法, 更别谈作文修改了。为此, 我们还得回到根。因为作文教学不像电子产品那样, 容易改朝换代, 我们还得从基础入手。
下面, 我就近些年对作文修改的探究, 综合几种作文修改方法, 供同学们参考。
一.读
作文写完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至少读它三遍, 即默读、朗读、精读。读的方面包括:如果是叙述, 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否交待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若是描写, 无论是人、景、物乃至服饰、细节等, 是否做到有的放矢, 是否做到状其形、信仿其声、描其色、传其神, 是否渗透着一定的情感色彩。若是工笔, 是否详尽而细腻, 若是白描, 是否精练而质朴等。假设是抒情, 读来感情是否深切、真挚, 是否丰富、细腻, 是否自然和谐有感染力等。要是发表议论, 一读观点是否正确, 二读论据是否充分, 三读论证是否严密。若是说明, 看是否抓住了特点, 是否选好了角度, 是否简明、扼要等。读的目的旨在挑出毛病、找出漏洞, 然后按删、增、调等办法修改。
二.删
就是将多余的字、词、句、段删去。将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删去;将空洞的议论或抒情删去;将内容重复的删去。让语言畅通, 文字精练。如:
1. 爷爷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上的”应删去, 限制多余。
2.这间寝室地面卫生, 墙壁非常雪白。“非常”应删去, 限制多余。
3.经过这次讲课, 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经过”应删去。
三.增
指增添必要的字、词、句、甚至段。需要增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能突出和深化主题的要增。
2. 说明不够清楚、论据不够充分、典型的要增。
3.记叙不具体的地方要增加描写, 使之生动。
4.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应当增。
如:
(1) 造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发明”后应增加“之一” (定义过宽) 。
(2) 开学了, 一共领到十三本书。有语文、数学、英语。在“英语”的后边增添“……”号或加“等” (划分不全) 。
(3) 有位学生习作《我家的金鱼》一文, 语言通顺, 但欠具体。例:“在我家客厅的小鱼缸中, 养有两条金鱼, 一条墨黑, 一条粉红, 真好看。”好看不单是颜色方面, 可加上“尤其是它们绸子似的尾巴, 在即将游动或游动停下时, 轻得像在空中飘。有时当你刚在鱼缸前坐下, 它们便从稍远处向你吃力地游来, 仿佛都要跟你比一比谁的眼珠子更大似的, 真讨人喜欢。”这样, 就显得形象、生动些。
四.调
指调动字、词、句、段的次序。针对作文中词序、句序、段落错乱的情况, 要作出调整, 使它们衔接更紧, 更富表现力。如:
1.对于我, 今年的春节, 有一种新的体会。“我”应该调到“对于”的前边。并将前一个逗号删掉。
2. 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任意”应调到“侮辱”前。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充分”应调整到“发挥”前。以上三例, 成分次序错乱。
五.换
指更换作文中的错字、别字, 使用不当的词语、句子, 以及不能突出中心的段落等。如:
(一) 错别字
2.俭扑 (朴) 勉厉 (励) 场境 (景) 分折 (析)
撒 (撤) 换拆 (折) 断辨 (辩) 论瓣 (辫) 子
3. 前赴 (仆) 后继口密 (蜜) 腹剑大声急 (疾) 呼
(二) 使用不当的词语
1.三个 (所) 学校两条 (只) 兔子一只 (枝) 钢笔
2.我借给小华一本书籍。 (限制不当, “非集合概念”用成了“集合概念”) 。
3. 只要深入生活, 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只要……就……”应换成“只有……才……”, 因为“深入生活”, 只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4. 只有缺失水分, 植物才会死亡。 (“只有……才……”应换成“只要……就……”, 因为“缺失水分”, 只是“植物死亡”的“充分条件”。)
同学们, 作文修改当然不止这些。譬如:文章的立意与选材, 各种文体修改的侧重点;若是公文, 还涉及到内容和格式等。我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同学们:即使你的能力有限, 一开始不能从整体上把握, 即使有的同学反对、有的家长不赞成, 老师把主动权还给你们, 骨子里是想让你们在改中“品”, 在“品”中“悟”, 在“悟”中求得进步哇!
同学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你就得学会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只要改得彻底, 改得巧妙, 我们坚信, 你一定会写出不少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张晓梅、张英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历史教学点滴谈 篇8
一、讲课避免抽象讲解
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 学生觉得比较抽象, 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 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 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 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 没用外权干预, 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 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 一些主权丧失, 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 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 鸦片战争前, 中国自给自足, 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 鸦片战争后, 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 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蓬勃发展, 所以说, 既存在封建经济, 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 这就是“半封建”。这样, 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 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借鉴历史教训
熟悉历史演变明清以后, 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 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 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 但是, 从明清以后走向了有害的一面, 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拘泥, 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 对经义做出阐述, 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 扼杀了思想, 形式八股, 格式单一, 写作步骤单调。
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 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从明朝中后期逐渐落后,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 闭关锁国政策, 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束缚越来越严重, 但封建王朝重文轻理和迷信落后思想的阻碍, 尤其是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的文科不考自然科学的理科, 不能与时俱进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四书五经的考试内容和八股文的形式本身都没有错, 问题在于统治者给它做出了限制, 专注于利用它维护自身的统治权益, 想方设法压抑人们的思想, 打击学子们的个性发展。四书五经是优秀的儒家经典, 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巨擘, 八股文也无可厚非, 然而从内容上说, 人的精神营养需要从多处吸取, 只有四书五经难免偏颇单一, 另外几百年只写一种文体, 何谈发展?科举制最终被晚清政府废除。
此外, 历史教学也需要让学生参加了一些活动, 亲眼所见历史古迹会加深学习的印象。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如对历史剧的编演、历史知识有奖竞赛、历史谜语趣味竞猜、开展历史人物辩论会等, 方法多多, 不一而足。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谈 篇9
一、开发家庭小实验, 提高探究能力
在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如当看到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或者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时思考该如何用实验除去等等。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使学生扩大了视野, 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
例如, 在做铁钉生锈实验时, 有的学生对书中的设计产生了疑问 (1) 铁钉和干燥空气接触, 从空气成分看不是含有少量水蒸气吗? (2) 用植物油隔绝空气能达到预期效果吗?这两点疑问实际就是创新的亮点, 不能泯灭。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找出改进的办法, 经过讨论研究, 最后将这两个实验变为: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种干燥剂, 第二只试管用蜡油代替植物油, 结果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三、及时帮助学生改错
学生动手实验时, 小组长和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上的错误, 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 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加热前, 小组长检查试管口是否塞棉花, 高锰酸钾是否平铺在试管底部, 试管口的朝向, 酒精灯是否使用外焰加热等。再如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时, 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教师就应及时引导, 找出操作上的失误后, 重新操作, 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学生动手实验, 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 坚持练习就会熟能生巧。
四、演示操作要有尺度
现在的化学教材, 对于实验类型标注的不是很明确, 那么什么样的实验适合作为演示实验呢?我认为首先是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师有必要演示。比如,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题的教学, 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 对于基本操作, 教师必须做出标准规范的演示,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 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是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比如《制取氧气》, 整个过程相对复杂, 教师一定要先演示, 然后才能开展学生实验, 如果直接让学生实验, 效果不尽如人意。
初中语文教学点滴谈 篇10
一、对文言文加大学习力度
文言文相对来说不好理解, 应该加大教学力度, 重在对重点字、词、句基本含义的了解。新课标规定学生应具有“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和理解其内容的能力”, 学习好了文言文, 熟悉掌握了这一类知识, 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 也是文言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关于掌握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方法, 可以先将特殊的字词先分类记住, 如分成通假字、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等, 之后再记忆一般的词语。
二、鼓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创新才会突飞猛进, 创新的基础就是主动探索。教师授课, 要授之以渔, 让学生会学、爱学, 懂得学习的方法, 认识学习的规律, 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加工者, 而是创造者。在课堂上, 教师不再照本宣科、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地讲课, 学生不再似懂非懂依葫芦画瓢, 而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个能力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反复实践, 不断练习。
三、通过作文拓展学生思维
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 命题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轨学生才会觉得有东西可写, 不至拿到作文就犯难。对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 学生往往愿写、乐写,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要心理化。叶圣陶指出:“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 钻进学生的心理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中学生好奇心强, 想象力丰富, 兴趣广泛, 见多识广, 有较强的主体意识, 喜欢张显个性、标新立异……教师命题时应尽可能发挥年龄、心理优势, 发挥其心理潜能, 为其提供驰骋想象的空间, 倾吐苦乐的场所, 展示才识的天地。
四、借助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在课前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合适的导语, 采用新颖的方法, 构思创设美的氛围, 先声夺人, 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与作品产生共鸣, 扣住学生的心弦。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不错选择。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点滴】推荐阅读: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点滴11-04
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11-19
初中作文教学技巧09-22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体会07-08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谈08-25
初中英语教学点滴10-24
初中英语教学点滴体会10-18
初中数学教学点滴谈08-06
初中语文教学浅见点滴11-21
初中作文的立意技巧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