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技巧

2024-09-24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技巧(共12篇)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技巧 篇1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如戏剧的序幕,一篇佳作的开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 的课堂导入,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本堂课的学习中去,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因而,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探讨,要对课堂导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能掌握基本的导入方法。近年来,我在听课调研中,深感课堂 教学导入的重要性,2014年6月本人的桂林市个人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课例研究》开题以来,我深入课堂听课调研,收集了许 多初中语 文课堂教 学导入的 课例,对每堂课的导入做了详细的记录,借鉴相关的科学的理念和知识,对课堂导入认真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课堂导入的基本形式

(一)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就是避开迂回曲折,开宗明义 直奔本堂课主要任务和目的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简明扼要,直奔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常态课最常用的开头方式,实用性和操作性最强。例如,《犟龟》的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德 国当代儿 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的一篇代表作———《犟龟》,“犟”在注释里的意思是:固执,不听人劝。那么作品里的 犟龟究竟是怎样一只龟呢?请同学们一起打开课本113页,让我们走进课文,认识了解作者笔下的犟龟的性格特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永和初中:蒋红翠)

这个导入,非常简明短小,开宗明义,告诉学生本课学习的内容是一篇童话,并对题目做了解释,交代本堂课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了解犟龟的性格特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二)激情导入法

教师上课时一开始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 感情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一些比较抒情的诗歌、散文,可以由教师诵读导入。例如,讲《纪念白求恩》一文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先请学生们听老师朗诵一首诗(配乐):“秋风吹着细雨/ 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一/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 草,/也在为您 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 安息吧!/在您的后 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 了,/我们将追 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 帜,/向白求恩 开辟的道 路,/勇往直前!/……”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由此把学生引入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中,再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三)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就是借助音像、图片、游戏和故事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新课学习的情境中。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身心轻松愉悦,学习专注而又轻松,效果自然极佳。趣味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可以是一则笑话,一个寓言故事,一段名人轶事,一首流行歌 曲,一个游戏活动等,其功用寓教于乐,非常适合于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例如,“心语心愿———心理描写”一堂作文课的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做 一个游戏,把两个口 袋放在讲 台上,一个口袋里放有物品,另一个没有,然后叫学生上去掏口袋,有的摸出了物品,有的没有,然后教师问他们的心情如何,摸到的说高兴,没摸到的说失落,就此自然归纳出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心理活动,进而引出本堂课教学内容:心语心愿———心 理描写。这个 导入,采用活动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感性亲切新鲜,学生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情境之中。

(四)“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采用《春天来 了》这首古筝 弹奏的名曲,同时播放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 中,用音乐感 染法导入 能使学生 真正“乐”学。

(五)联想导入法

联想导入,就是利用学生的知识积 累和生活 体验,由此及彼生发联想,以引出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这种方法从学生熟悉 的知识和 生活入手,学生感觉 亲切熟悉,容易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例如,《风筝》的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在童年里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也做过许许多多的事,这些事情,有对有错,有喜乐也有遗憾,如何去对待做错的事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风筝》,从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从鲁迅严格剖析自我的反省中去寻找答案吧!(全州三中:盘瑞明)

这个导入,由唤起学生对自己童年 的回忆,引入对鲁迅关于童年故事的回忆的学习,过渡自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探究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 工作认真 取得成功的教师,都会极度重视每堂课的导入。导入的方法林林种种,在此不一一分类论述;导入的方法也不是排他的,很多时候是兼容的,一个导入常常包含了两种甚至更多的导入方法。但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二、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1.课堂导入要遵循实用性原则。课 堂导入主 要是为学习本堂课内容服务的,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它都必须与本堂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要么为学习本堂课起到渲染烘托感情基调的作用;要么在内容上相关相连,由此及彼起到铺设桥梁的作用;要么为学习本堂课内容引发浓厚的 兴趣,点燃学生 学习新课 的强烈的 欲望。

2.课堂导入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兴 趣是最好 的老师,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入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渴望了解文本内容的欲望。

3.课堂导入要遵循逻辑性原则。在 此说的所 谓逻辑性,就是说由导入过渡到下面的学习过程,要顺理成章,要自然流畅,由此及彼,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用一个故事导入,那么故事里的人物与本堂课学习内容相关,或者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与下面所学内容相类相连;如用一首歌曲导入,那么这支歌曲的内容一定要与下面所学内容有密切 的联系,从而起到 渲染烘托 过渡的效果。

4.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 内容和学 生可接受 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 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 白求恩》一课,既可用“激 情导入”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5.课堂导入要遵循简明性原则。言约意丰,不管是以激情澎湃的演说导入,或以视频片段和音乐导入,或一个小故事一个 小活动导 入,或以一句 名言一首 诗导入,凡此种种,一定要做到简明,占时不宜过多,不要喧宾夺主,要与整节 课时比例 分配合理。“导 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好的课堂导入,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本堂课的学习中去。在对课堂导入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课堂导入的基本形式,并提出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以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形式,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技巧 篇2

龙岩一中分校 历史组 赖舒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改目标要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摸索出“导入法”这一符合学生认知需要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从复习、插图、音乐、视频、故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导入法

一般意义上,进行新课改后,我们可以将一节课划分为几大部分:课堂导入环节、新课讲授环节、思维拓展环节、课堂总结环节、知识反馈环节。而笔者认为,这其中,课堂导入环节在一整堂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有二: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合理设计与实施后所得到的良好效果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随后的活动与学习内容。有人说,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是整台戏剧的序幕,也好像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开始的情节创设得好,构想得妙,就会出其不意,引人入胜,点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所以才会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之说。

2、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的成功,将使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得到改进与提升,有助于呈现出一堂完整的优质课。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在一堂课中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仅仅有20分钟左右,而由于历史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往往相差较远,过去以教师宣讲为主的历史课堂上,学生根本无法在持久而枯燥的龄听讲解的过程中,持久保持听讲的注意力,以及保持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教师想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参与者往往也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课堂面貌死气沉沉,整堂课将越来越走向沉闷和无趣。一堂课结束后进行的知识反馈也往往会暴露出因学生课上听讲投入度不高,走神、厌倦而导致的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识记率极低,课堂学习的吸收率极低的情况。

那么,怎样设计出新颖的历史课导语呢?笔者从以下五种方法进行阐述:

1、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教师在各门学科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历史课运用这种方法更有必要,可以让学生把历史年代、历史朝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发展线索梳理清楚。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迅速转入新内容的学习。这种方法一般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中或知识点衔接紧密的单元之间。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时,我先重复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对内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外修长城,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说到这儿,稍一停顿,提出问题:“可是,就这样一个显赫的秦王朝,却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它为什么短命而亡?它又是如何灭亡的呢?”然后导入新课。这样,既温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课堂情境中,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

2、插图直观导入法

利用图像,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的想像和情感。历史课中的插图多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比如,在讲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时,首先让学生对教材提供的朱元璋画像进行描述,接着出示朱元璋的另外一种画像,同时进行说明。朱元璋的相貌一说其方面大耳,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说其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了麻子,可以说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究竟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登上皇位,在位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权?这样通过利用教材的插图,简单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诱发了学生急切了解新课内容的求知欲望。

3、音乐激情导入

音乐,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语言,它能通过跃动的音符、抑扬的节奏行发出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能让龄听者萌发出感同身受的感动。音乐的渲染最能将人们内心平静的心绪激荡起来,将其转化为热烈、激昂的情绪,有情感渗透的课堂才是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的课堂。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以音乐形式导入新课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手段,组织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活动。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对于讲清香港、澳门回归的始末并不存在困难。但如何让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初就体会到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亿万同胞众望所归,是经历无数困难和阻碍才得以实现的一件大事。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所在。对于港澳被占领、国家进行艰难收复的史实,学生在过去的课程中己进行了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时至今日进行本课学习时,许多感受和情绪都已变得模糊而不深刻。因此,借用音乐《七子之歌——澳门》激情导入的方式设计本课导入环节,将更快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回忆起过去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调动起更恰当的情绪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4、欣赏视频激发情感导入。

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所插入的影视作品的收视效果紧紧抓住学生,发挥影视、视听共鸣的强大震撼力的作用,使学生自然走入课堂,深情融入课堂,师生共同感动于课堂„„。比起让学生单一的接受历史教材所传递的书本知识,来自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更能让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师如能在课前精选与教材内容相吻合,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重难点的视频材料,将不仅吸引学生更快的融入学习氛围,同时还能为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减轻负担,提供很好的教学手段的支持。例如讲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体会到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实施的种种暴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是本课的重难点。但限于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成为不可能。因此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视频作品作为本课的导入内容,通过视觉冲击,为学生还原历史,帮助学生产生本课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情绪,可以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后续学习。

5、故事典故导入法

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初中学生。当历史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这时教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段故事”。瞬间,他们就会肃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眼光,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故事了。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仅是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时,通过传统直接切入主题形式,继而观察地图,梳理战争线索的方式进行本课教学时,学生往往在连续学习三场战争的不同过程和路线的整个过程的中前期就产生了厌烦心理。但导入的方式改为故事如扑克牌中“黑桃K”的人物故事,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战争题材的课程内容,因为一张小小的扑克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又了解了一些未知的历史知识,引发学生进一步探寻本课知识的主动性。在导入环节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列举亚历山大大帝的人物事迹,梳理战争发展过程及路线图。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人数增加,课堂面貌活跃。

导入新课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只要紧扣教材,捕捉重点,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依据,力求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于妙趣横生时,点题新授;于己入佳境时,破题而入,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大夏书系——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2】马友文:《拿什么打开思路——名师讲述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技巧探析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的导入,其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打造具有和谐氛围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导入进行设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做好准备。通过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描述,说明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而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

一、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理念

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课堂的整体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充分地体现了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中,我们要遵循导入的理念,

(一)根据文章内容导入,紧扣主题。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工作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有效的课文导入,会渲染课堂的学习氛围。为了使导入的工作对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效果,我们可以将导入的方式与具体要讲的课文内容紧密地结合。

(二)根据文章所表现的情感,对内容进行导入。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

(三)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材进行导入。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上,我们要寻找学生熟悉的题材,并与课文内容相关进行導入,会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四)丰富课堂教学导入的形式,创新教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要不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变换导入的形式,否则没有新意的课堂导入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失去了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

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

(一)通过情景再现导入课堂教学。在课堂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实现课文情景再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学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通常对一些有情景的课文,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表现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此外也可以用音乐和影视材料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手段,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都是比较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

(二)设置疑问引出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即将讲授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巧妙地设置疑问,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也要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向着提问的真实目的思考,向着课堂教学即将进行的内容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从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再通过有效的导入,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自然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知识联系形成课堂教学导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地归纳以往所学习过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分类,在进行新的课堂教学内容时,可以将过去学习的知识与新的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先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在复习学过的知识的同时,发现新的教学内容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新课的探究。例如教师所讲的新课,其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我们也曾学习过,那教师就可以将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做好课前导入。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探析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导入技巧,以获得导入的良好效果。下面我们针对两种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一)历史题材的文章的导入

在语文教学中不乏与历史相关的文章内容,我们针对这样的课文如何进行导入呢?我们以《七步诗》的课堂教学导入为例。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情感,与课文内容情境相关。教师在做课程导入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对其历史背景进行了解,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是影视资料作为情景导入。对《七步诗》的情景导入可以这样做:利用动画效果,作出内容的主旨,然后配以适应的音乐,在这里可以选择《三国演义》中七步诗的配乐,实现课文的情景再现。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景,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人文情感类的文章的导入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里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中,教师要以情感烘托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并能带着情感去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更深入地理解。在这样的课程导入中,不仅促进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写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对课堂导入格外重视,并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技巧,促进学生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惠.万事贵乎始——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2] 黄永杰.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艺术技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7).

[3] 李敏俐.先声夺人 渐入佳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J].甘肃教育,2010(08).

[4] 罗玉荣.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1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篇4

一、直接导入法

既开山见山,讲授新课时,直奔课题,点明本节课的重点和中心,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完整展现给学生,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迅速地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时,这样导入: 我们由多项式乘法可得,写出两公式,这两个公式今后可直接应用于运算,它们分别称为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应用这个内容,这样导入,直接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以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切入点,而导入新课是一种从旧知出发探求新知的导课方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导入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达到温故的目的,又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上来. 如“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这节课中,可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 a + b) ( a - b) =a2- b2,教师及时地指出把上述过程反过来,写成q2- b2=( a + b) ( a - b) ,即把一个多项式的“积化和差”的形式转化成了“和差化积”的形式,这就是我们本节研究的“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 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很自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感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导入还为新授内容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联系生活实例法

以身边的大事新闻为基础,密切联系形式,使学生觉得数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在实际应用八年级53页例4之前,我就以刚发射的神舟9号为背景,以两名记者不同的速度从不同的住所同时前往发射中心,根据提供的数据要学生分别求出两人的函数关系式,以及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他们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回答多常时间,两名记者相遇,以及从图中看出谁先到达? 通过讨论新闻,显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习,完成上述问题,学生踊跃发言,小结“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情境中体现“形”对“数”的作用,从而引出我们这届这节课将学习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图像解法的实际应用.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以旧的的数学知识类比新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问题类比复杂的数学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类比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所以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 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本人在教学分式时,曾尝试引导学生对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结果使分式的教学进行得非常自然顺畅.

五、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是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们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心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比如: 在讲三角形全等角边角的判定方法八年级上册96页时,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把书翻开到105页让学生先做第2题. 我直接告诉学生我只要带一块就可以了,不需要都带去,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 学生都急于想弄清楚“为什么”? 此时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完这节后,你就知道该选哪一块了. 创设这个问题情境,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好奇心心理.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技巧 篇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准备。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活动就能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

2、相关性: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为进入到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它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起学生关注,形成悬念,或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或具有挑战。

3、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导入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设计导入形式,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来确定其内容。

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1、效度 :就是有效性,也就是看导入是否能为之后的教学环节服务,与教学内容一致。

2、参与度 :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实用性 :便于操作,简短易行。

三.课堂导入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首先,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2.其次,“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3.最后,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探究 篇6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即教师在上课时直截了当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内容等。例如,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可以这样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本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五种运算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种导入直截了当,内容明确,重点突出,促使学生思维迅速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类比比较法

“类比比较法”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过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有时遇到某个新问题,我们时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把这些类似进行比较、联想,就会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比如: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再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可以将“已知”和“未知”自然地连接起来,使“温故”成为“知新”的基石,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故事联想法

在人类数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许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在梦中见到蜘蛛网上蜘蛛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设计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学习笛卡儿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像这样用故事导入新课,让数学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由常识性、经验性的东西逐渐上升为科学知识,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四、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

五、实例引入法

“实例导入法”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例如:讲有理数中的正数和负数时,通过温度计、收入与支出、输与赢、水池中进水量和出水量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使学生感悟到这类带“-”号的数确实是实际生活中的需要。再比如: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这样引导:今天我们一起来念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唱到后来,同学唱不下去了,我不失时机地问:“这首儿歌谁能把它唱完?”学生摇头,“我能用一句话把它唱完,你们信不信?”怎么可能?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不失时机地引入了新课: “用字母表示数”。

六、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在讲“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一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时,给每位同学发一根4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问谁能弯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实验自己悟出道理,尝试着成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七、诗词想象法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有的诗词体现了很好的数学文化。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引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平面(大漠)与直线(孤烟)的垂直关系,直线(长河)与圆(落日)的相离关系。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哪位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横看,侧看,近看),这首诗隐含了一些数学知识,他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物体(正视,俯视,侧视)。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视图”。这两首诗把所学知识熔入诗词中,使学生体味到诗词中隐含的数学之美,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感染力。

八、猜谜比喻法

简短、易猜的谜语,能活跃课堂气氛,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接受快、记得牢,增强记忆的延续性。如:“五四三二一”——倒数;“马路没弯儿”——直径; “两牛打架”——对顶角;“邮寄账本”——函数。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技巧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解析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众多, 教师如何做出最恰当选择, 体现的是教师教学智慧。课堂导入是教学最初环节,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活整个课堂学习气氛, 还能够为教师教学创造更多切入契机, 形成课堂教学重要成长点。课堂导入方式没有固定模式, 任何生搬硬套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教情、学情存在较大差异, 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制约因素, 针对教学实际科学设计、适时投放, 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

一、设问导入, 激活课堂教学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激趣手段很多, 利用悬疑问题引导学生思路, 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贯做法。教师设计悬疑问题并不难, 但要体现问题的悬疑性、探索性、价值性, 则需要教师作出更多方面的调研分析。首先是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初中教材大都是名篇经典, 其内涵丰富性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析, 要校准操作方向, 探索为教学服务的途径, 设计出来的悬疑问题要适合教学需要。其次是对学生生本展开学情调查, 学生学习认知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学习基础、学习效率、学习爱好都不尽相同, 学生对文本学习理解自然也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要对大多数学生心理需求作出科学评估。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生本和教材文本思维对接点, 形成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导入设计。

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 教师是这样设问导入的:“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的。我们作为子女要充分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虽然父母对我们有些严厉, 但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在这些细微生活小事中, 我们能不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呢?父母的疼爱曾经感动过你吗?你是通过什么体会到的呢?这种感情体现在父母的言语中还是行动中呢?无论是哪一种, 都会让我们感动和终生难忘。今天, 咱们就来学习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从这段导入设计中不难看出, 教师提出了一连串儿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具有浓烈的情感因素, 足以让学生为之动容。实践证明, 教师设计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对学生产生的激发力是剧烈的, 启迪学生学习思维的效果是显著的。

二、故事导入, 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引入故事, 符合语文学科特点, 也与学生兴趣点相吻合。教师成功介入可读性故事, 可以瞬间将学生思想集中起来, 迅速提升课堂教学气氛。初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 具有极强好奇心, 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特别敏感性。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文本学习内容展开故事讲述, 自然能够将学生思绪调动起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自身表达优势, 根据教学需要借鉴现成的故事, 或者是自己编辑故事, 让故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实现体验感知, 并对教材文本形成迫切探索欲望。

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了一段闻一多先生的故事:“闻一多先生是民主斗士, 他面对国民党特务敢于拍案而起, 可见其坚韧的情志。其实, 生活中的闻一多是一位非常乐观的学者, 虽然带有几分狂放, 但对学生却是非常尊重的。据说闻一多和朱自清曾经在西南联大做过搭档。朱自清在中文系开设‘文辞’研究课题;而闻一多在西南联大大讲唐诗, 先生进入教室不讲课, 而是掏出烟斗, 很客气地问学生:哪位吸?学生当然不会吸烟, 闻先生自己先点上一支, 开始朗诵起唐诗来。”学生对闻一多没有太多了解, 教师讲述闻一多的生活轶事,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媒体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 给教师施教带来更多选择。教师利用多媒体强大展示和联网功能, 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直观、形象教学情境, 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材料信息, 通过声光电信息冲击学生感官, 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课堂教学自然呈现高效性。多媒体应用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特征和标志, 在具体操作时, 很多教师容易对多媒体产生依赖感, 将不该省略的教学行为都省去了, 这也是不正确的教学媒体观。多媒体虽然具备诸多优势, 但多媒体永远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教学地位, 过分依赖多媒体自然是喧宾夺主了。

多媒体播放视频可以快速聚焦学生关注力, 在学习《安塞腰鼓》相关内容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 内容是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 学生为视频中安塞腰鼓强大气场所震撼, 有些学生开始手舞足蹈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 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了解安塞腰鼓的机会。学生对视频直观展示有特别触动, 为顺利介入文本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 学生快速形成学习认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探究 篇8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 即教师在上课时直截了当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内容等。例如, 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可以这样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本节课, 我们将运用这五种运算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种导入直截了当, 内容明确, 重点突出, 促使学生思维迅速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类比比较法

“类比比较法”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 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过类比分析, 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 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有时遇到某个新问题, 我们时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果把这些类似进行比较、联想, 就会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比如: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 可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再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 可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 可以将“已知”和“未知”自然地连接起来, 使“温故”成为“知新”的基石, 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故事联想法

在人类数学发展史上, 产生了许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 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 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在梦中见到蜘蛛网上蜘蛛的爬动, 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设计教学情景, 鼓励学生学习笛卡儿的创新精神, 激励学生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像这样用故事导入新课, 让数学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 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由常识性、经验性的东西逐渐上升为科学知识,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四、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 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 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 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

五、实例引入法

“实例导入法”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 通过对其分析, 引申, 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 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例如:讲有理数中的正数和负数时, 通过温度计、收入与支出、输与赢、水池中进水量和出水量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使学生感悟到这类带“-”号的数确实是实际生活中的需要。再比如: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时, 我这样引导:今天我们一起来念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 二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唱到后来, 同学唱不下去了, 我不失时机地问:“这首儿歌谁能把它唱完?”学生摇头, “我能用一句话把它唱完, 你们信不信?”怎么可能?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不失时机地引入了新课:“用字母表示数”。

六、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 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这样印象会更深, 掌握知识会更牢。例如, 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 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在讲“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一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时, 给每位同学发一根40cm长的铁丝, 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 问谁能弯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实验自己悟出道理, 尝试着成功, 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七、诗词想象法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 有的诗词体现了很好的数学文化。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引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平面 (大漠) 与直线 (孤烟) 的垂直关系, 直线 (长河) 与圆 (落日) 的相离关系。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 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哪位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 (横看, 侧看, 近看) , 这首诗隐含了一些数学知识, 他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物体 (正视, 俯视, 侧视)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视图”。这两首诗把所学知识熔入诗词中, 使学生体味到诗词中隐含的数学之美, 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增强了感染力。

八、猜谜比喻法

简短、易猜的谜语, 能活跃课堂气氛, 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对所学知识接受快、记得牢, 增强记忆的延续性。如:“五四三二一”———倒数;“马路没弯儿”———直径;“两牛打架”———对顶角;“邮寄账本”———函数。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技巧 篇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探究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 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 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

二、多媒体导入先声夺人

多媒体用于教学活动, 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多媒体导课, 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 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讲化学故事进入课堂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学生普遍爱听故事, 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四、创设漫画引领教学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 扬美抑丑。运用漫画的特点, 恰当地把漫画强化学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身临其境。

五、抓住热点导入教学

热点导入法就是把要学内容与当前受关注程度高的热点联系起来, 巧妙而大胆地引入课堂, 通过学生的讨论, 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启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六、温故知新对比引入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 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 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 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 又有了知识基础, 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总之, 新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学识、智慧、素质、口才和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 不拘一格, 选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通过不同的教学导入方法,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 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艺术地导入新课, 能给听课者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既激发学生兴趣, 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提升能力。

初中语文课的导入技巧浅议 篇10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 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的方法,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 “开门见山, 揭示新课”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 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 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 就直奔主题, 即“目标展示”导入。

(二) “联系旧知, 揭示新知”导入法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 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所以, 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 能够巧妙地联系学过的知识, 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三) “巧设悬念, 引人入胜”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 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 解决某个问题开始, 概括地说, 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 新课的导入,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 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 “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导

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 经常动手, 可以刺激思维发展, 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 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学习诗歌《湖心亭看雪》, 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 我就说:“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 请根据诗歌《湖心亭看雪》的内容, 画一幅画, 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 可来劲了, 勾描的勾描, 涂彩的涂彩, 忙得不亦乐乎, 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五) “直观演示, 提供形象”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 偏重感性认识, 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 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 引发注意力, 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 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草莓》一课时, 我就直接拿着一个草莓进课堂导入新课, 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六) “故事导入, 启迪思维”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 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在讲授《马说》时, 我就其中的“伯乐相马”, 给学生讲述关于伯乐的故事。通过历史故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仅顺利导入新课, 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七) “留心观察, 利用教材资源”导入法

不少同行以为教材资源即课文, 其实, 教材资源除课文外, 还包括附图、插图、附文……这此都是教材资源。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 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 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且还可以用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举例说:我在讲授《凤筝》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一幅插图, 然而问:“大家先不要看课文内容, 说说这图上画了什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 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教学效果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 要有针对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 采用不同的导入法, 不能生搬硬套, 要灵活机动, 不刻板, 不单一。如《阿炳在1950》一课, 既可用音乐导入法, 还可用课件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 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 真正做到既扣“文笔”, 又扣“心弦”。

其次, 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 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3~5分钟左右, 不能占太多时间。

再次, 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 为保证课堂质量, 要精心设计, 有时还需预演摹拟, 做到“万无一失”。

技巧支撑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歌曲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细心钻研、潜心研究,真正找出契合所教学生主观学习特征的导入方法。如此,方能在一上课就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自然而然由其他不相干的事物中更好地过渡、转移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笔者有着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以下结合几个实例对初中语文的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一、经典音乐歌曲导入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下大多喜欢哼唱一些音乐曲目,出于对这一点的考虑,笔者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会有意识地将与具体学习内容主题相关的经典音乐曲目适当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在教学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笔者没有一上来就向学生讲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率先为学生播放了一首歌颂母爱的经典流行歌曲——《母亲》,在富含感染力的动人歌唱中,学生对于母亲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诱发了其强烈的心理共鸣,使得他们内心不断迸发出“母爱很伟大,要尊重、呵护自己的母亲”等类似的主观感受,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点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下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看朱德同志笔下所描绘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如此,就将学生原本对于母亲、母爱的强烈思想感情很好地转移到课文的学习之中,确保其全身心地投入,取得了理想的课堂导入效果。

二、情境创设导入法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具体内容之前,首先为学生精心创设一种与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具体情境,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的初步感知与良好掌握。

教育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巧妙为学生创设情境,不失为优化课堂导入实际效果的一个突破口。对此,笔者有着非常深刻的教学体会。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时,笔者特意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依次播放了一组反映春天到来时的视频短片:春风中鲜嫩的小草翩翩起舞;柳树也抽出了嫩绿嫩绿的枝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来回摆动;各色鸟儿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不间断发出叽叽喳喳的悦耳叫声;孩子们纷纷脱下了笨重的棉衣,换上了轻便的服装,在璀璨的阳光下肆意地奔跑打闹,发出一串串如同银铃般的笑声……

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很显然,短片中关于春天的美好描述很好地吸引了他们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顺势点明:“大家想了解一下朱自清笔下所描绘的魅力春天吗?想的话可要紧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了……”

如此这般,便顺理成章地将学生原本的注意力由多媒体所描述的魅力春景中有效转移到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上来,其学习兴趣浓厚,态度投入而认真,真正将课堂导入作用进行了充分发挥。

三、背景知识扩充导入法

故事曲折生动、意义深刻,深受初中阶段学生的广泛欢迎。从学生的这一主观学习特点出发,笔者有时会在讲解具体的语文知识内容之前首先为学生扩充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故事。此举通常会很好地达到集中学生专注力、诱发其学习兴趣的良好课堂导入效果。

如,在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笔者首先向学生讲解了唐朝杨贵妃喜爱食用荔枝的小故事:杨贵妃深受唐明皇的宠爱,可谓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因为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明皇便要求士兵快马加鞭以接力赛的形式将远在千里之外的荔枝运送到她面前。所以每次站在高台之上,看到远方人马烟尘漫天的情形,杨贵妃都会破颜一笑,因为这意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从岭南运过来的新鲜荔枝了。唐代诗人杜牧还曾作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样一来,不仅透过该故事极大扩充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范围,同时还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荔枝不耐储藏的显著特点,而这正好是课文中关于荔枝特征描述的其中一个方面,为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整篇课文的深入认识与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其实现对所学知识点更好掌握方面真正发挥了良好的课堂导入所应当发挥出的实际效果。

良好的课堂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对整堂课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影响。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课堂导入策略,只要做到目标明确、新颖有趣、灵活生动,相信必定能收获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跃.丰富课堂放开视野:论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阅读与鉴赏,2011(12).

[2]王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探析[J].语数外学习,2013(7).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技巧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技巧,悬念,故事,多媒体

在数学教学中, 课堂导入作为起始环节, 演绎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学生们很快带入上课的氛围, 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同时, 一个不好的课堂导入, 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难以将学生们分散的注意力聚拢起来, 以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们心思涣散, 这自然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由此, 我们可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导入, 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常常说到“万事开头难”, 课堂的导入也是一样, 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地设计课堂的导入.多年来, 笔者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一直努力探索着, 并总结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一、悬念导入法悬念, 即是指悬而未决的问题, 往往能够激发起人们迫切想要探知真相的欲望.因此, 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们这样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导入中, 结合课堂内容, 精心地设计存在悬念的问题, 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 不仅仅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而且能够让即将学习的内容蒙上一层神秘感, 促使学生们自觉地去探索真相, 进而将学生们引领到跃跃欲试的课堂氛围中.这样的课堂导入充满了趣味性, 且取得的学习效果也好.例如, 笔者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 就精心设计了这么一个悬念:“一个人想要测量一棵参天大树有多高, 不用爬到树上, 只测量了树的影子, 就算出来树的高度了, 你们猜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学生们往往就会开始热烈讨论起来.笔者借着学生们讨论时活跃的气氛, 为学生们揭晓答案, 说“这个就运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而这同样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到底怎样运用这个原理的呢?通过这样一个带有悬念色彩的事例, 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充满激情地进入课程的学习.二、亲自操作导入法在课堂的导入中,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性, 将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出来.亲自操作导入法, 即是指学生们亲自动手去探索知识,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亲自操作导入法, 在笔者看来, 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更容易的将每一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因为, 从课堂的一开始, 就需要学生们自己亲自去动手操作.“说得再多不如做得多”, 往往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 才能够发现在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比仅仅通过老师语言的描述与提醒感受更加深切, 且通过学生们自己的亲自操作, 该知识点在学生们脑海中的印象往往也更加深刻.故们入学美以定传生学了声象时们有欣通为导过海一化们探节我法去2版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们自己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然后将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 再将其拼在一起, 这样我们会发现其内角拼和起来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由此, 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故事导入法在课堂的导入中,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以童话趣味故事或者历史上数学家们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导入, 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兴趣.故事, 往往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作为课堂的导入, 趣味故事往往能够达到调节课堂活跃气氛的效果, 而数学家们的故事往往能达到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的效果.例如, 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课时, 笔者就常常会谈到美国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法.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400种以上, 而伽菲尔德因为一个小男孩的问题, 而潜心探讨勾股定理, 并且作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这一直成为数学史上所传颂的一段佳话.通过故事导入法的形式, 不仅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领略数学家们的人格魅力, 同时, 还能帮助学生们拓宽自己的知识眼界,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四、多媒体导入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 多媒体早已逐渐地登上了教学的舞台, 在教学中发挥着它独特的优势.多媒体集聚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 使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在教学中, 多媒体的使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同时, 其直观形象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解释了知识点, 为教师们减轻了一些教学压力.在数学教学中,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比如, 课件的演示, 音频的播放, 视频短片的欣赏, 等等.数学, 是一门逻辑性较强, 且较为抽象化的学科,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 将其抽象化恰当地转化为形象, 更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 所理解.例如, 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 在课堂导入中, 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个太阳从海面升起全过程的短片给学生们欣赏, 并一边讲解太阳在某一时段时与海平面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太阳当做一个圆, 将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 太阳慢慢升起, 与海平面位置关系逐渐发生着变化, 先是相切, 然后相交, 最后相离.通过多媒体的播放, 学生们更加直观、形象地初步了解到直线与圆的关系, 学生们的探知欲望就很容易的被调动起来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课堂的导入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它关系着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有效的适合我们学生需求的导入方法, 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去探究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关成志.初中几何教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高等数学中的极限教学下一篇:成功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