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技巧

2024-10-06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技巧(共12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技巧 篇1

知识结构的连接点、学生学习的核心、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述, 即为概念。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化学教育的初始阶段, 在此期间学生会接触和学习到大量的化学基础知识, 只有学好这些基础, 学生才能在化学学习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化学概念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是初中化学教学不可缺少且十分关键的部分, 化学概念教学意义重大。下面笔者就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技巧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一抓住本质, 抓准关键

通常情况下, 化学概念是用最简单明了、精辟凝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的, 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反复地推敲琢磨才定下来的, 概念中的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 要想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就需要对这些特殊字、词的含义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这些字或词我们可以将之称作关键字词。它们揭示了所描述的事物的本质, 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混淆的。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强调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如在讲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时,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再分”这个词, 让学生在理解原子和分子概念的同时记住两者之间的差别, 从而避免概念混淆的现象。再有, 当教师讲到氧化物, 一定要强调“氧元素”, 氧化物的组成元素中一定会有氧元素的存在。总之, 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清楚事物的本质, 抓准其中的关键词, 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精华部分, 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二比较归纳, 系统分类

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在运用的过程中频频出错。针对这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归纳, 从中发现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点, 帮助学生准确辨析概念中的含义和联系, 促使学生更加熟练正确地运用所学概念。比较常用的比较归纳方法有列表法, 即将事物的概念、联系和区别一一对照列在表中, 方便学生对概念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记忆。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总结, 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系统的构成。如教师可以通过绘图或列表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将这几个概念串联起来, 向学生揭示其中的从属关系、变化历程,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三联系实际, 促进理解

我国的新课改要求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素材。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只有实验教学才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 也应将化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或者现象联系在一起。如在向学生讲解氧化反应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如苹果生锈、铁窗生锈) , 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物质中的铁元素与空气和水中的氧元素接触而产生化学反应,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氧化反应的内涵和表现, 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四巩固练习, 加深记忆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大, 集中程度较低, 分散在各个章节中,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 仅靠学生自己很难将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化学概念完全吃透和掌握, 遗忘、错记、漏记等现象在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过程中时有出现。针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促进学生将概念吸收内化, 使之成为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通过练习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实际运用能力, 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到的化学概念。

五结束语

总之,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 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 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而概念教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 其教学有效性显得更为重要。与此同时, 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连接点, 其地位更加突出。因此, 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概念教学, 积极探索, 不断研究, 努力提升自己, 切实搞好概念教学, 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初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主要分为概念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学生学好初中化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技巧进行初步探索, 希望能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学技巧

参考文献

[1]张廷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3 (1)

[2]李立英.如何强化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方法研究[J].家教世界, 2012 (24)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技巧 篇2

1.关于化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认识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

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学科特点。例如:实验、科学探究、化学用语、科学方法论和STS等。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学科思考,学生思考和教学思考;教学进程顺序为:情景素材--核心内容、问题—学生活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然后结合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情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评价 2.初中化学概念原理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初中化学概念的几个体系:

物质宏观微观概念体系 元素 —— 分子 —— 原子

物质分类体系 物质 —— 纯净物、混合物 —— 单质、化合物 溶液体系 溶液 ——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溶解度 酸碱体系 酸 —— 碱 —— 盐 —— 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体系 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 复分解反应 —— 氧化反应 —— 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原理: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特点:启蒙性,抽象性,层次性,发展性。3.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1)、切实关注学生的认知脉络和前科学概念 化学教学设计包括学科思考,学生思考和教学思考;

现在教学更要以学生为本。如何逐渐摒弃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切实关注学生对知识概念的认知脉络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教师顺应学生的理解过程逐步推进教学进程。研究表明 ,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 , 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 , 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 , 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一些与科学概念相一致 , 而有一些则与科学概念不一致 , 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会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理清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找到其与本节课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线索和活动线索,帮助学生顺利地、主动地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

教学进程顺序为:情景素材--核心内容、问题—学生活动(2)、充分利用实验最优化的完成教学过程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然后结合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情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评价理清学生的认知脉络之后,在这节课中占有很重要作用的实验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验,可是到底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实验的功用,安排合理的实验顺序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教学过程和方法服务呢?因而设计探究实验的梯度和层次就变得非常重要,每一个环节需要解决什么明确的问题,需要带给学生什么信息,提高什么能力?突破哪些认知障碍,转变哪些认识方式?

发现的思维进程:现象观察—问题质疑—假设猜想—针对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总结结论—交流认识—实践验证与提高

一些则与科学概念不一致 , 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会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理清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找到其与本节课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线索和活动线索,帮助学生顺利地、主动地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

教学进程顺序为:情景素材--核心内容、问题—学生活动(2)、充分利用实验最优化的完成教学过程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流程:首先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然后结合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情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评价理清学生的认知脉络之后,在这节课中占有很重要作用的实验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验,可是到底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实验的功用,安排合理的实验顺序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教学过程和方法服务呢?因而设计探究实验的梯度和层次就变得非常重要,每一个环节需要解决什么明确的问题,需要带给学生什么信息,提高什么能力?突破哪些认知障碍,转变哪些认识方式?

浅析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篇3

关键词: 化学;概念教学;重要性

巩固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连接点及学习的核心,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掌握了特定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初涉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中引入的许多新的概念和术语是陌生的,因为他们在化学中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不相同。

一、认识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他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那么,让学生真正的学好化学式很难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重视概念教学的却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剖析概念,抓住关键化学概念

关键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经过认真推敲,具有特定的意义,并确保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常常较为抽象。然而,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讲清概念中的关键字、词,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是用词的严格性、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感念认识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是,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该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在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实单质或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混合物当成单质或化合物。

三、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为主。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利用直观的手段。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从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多媒体技术也是很好的直观教具,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用好它。比如,学生对“原子时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這一概念总是不理解,很多学生根据这个概念,还错误的认为分子比原子大。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的展示出来。

2、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使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是死记硬背地学习,就不会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掌握化学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一化学变化的学习,要强调判断的标准时看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那就要向学生讲清楚:水蒸汽的本质仍然是水,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是新的物质,因此它属于物理变化。同样,水结成本冰,电灯发光灯变化,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

3、浓缩要点,加强记忆。记忆是理解的仓库,要准确理解概念,加强记忆是关键。为了取得最佳记忆效果,就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浓缩,提炼概念的要点,这样不仅便于记忆,又能将要点准确还原为课本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如“催化剂”这一概念,可以讲其浓缩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4、通过多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在概念教学中,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练习,学生所掌握的概念不会牢靠。在教学中对化学上重要的概念或难以掌握的概念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习题给学生练习。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仅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还能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巩固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将10克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吗?为什么?假如将该溶液倒掉60克,剩下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呢?类似这样紧扣概念的习题,对学生对化学概念形成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技巧 篇4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 基本概念几乎每个单元都有, 而掌握好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 也是发展学生智力, 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 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结合教学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提高学习兴趣, 消除心理障碍, 促进主动记忆

要学好化学概念, 首先要先记住概念, 但由于概念的学习比较理论化和抽象化, 所以学生常常会遇到记不住的情况, 越想记住就越记不住, 最终就放弃对化学的学习。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如果学生带着欢悦的心情所学得的东西那将会终身难忘, 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兴趣, 消除学生害怕学习抽象理论知识和概念的心理障碍, 促进学生的主动记忆。

1.故事激趣

化学的研究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介绍科学家的一些探索故事, 将化学概念的教学与该概念产生的研究过程联系起来, 既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提高上课注意力, 又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在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教学中, 我们可从波义耳在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的实验讲到拉瓦锡和罗蒙诺索夫在密闭容器中的实验;又如在学习“燃烧”概念时, 我们可以结合人类对燃烧实质的探索历史, 从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的“燃烧”学说、拉瓦锡的“物质与氧气燃烧”, 讲到现在的广义燃烧定义的发展, 使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 化学知识是有阶段性的,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其内涵是不同的, 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补充或修正。我们要教育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去追踪化学概念的演化过程, 把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知识。这种将化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融入教学的方法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增强了记忆。

2.实验引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概念的学习当中也不例外。化学实验不仅能以直观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课堂充满生机且富有情趣, 此外还可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式, 让学生掌握充分、可靠的感性材料, 透过实验现象由表及里、去伪存真, 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初中人教版的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从中可以了解有关概念的部分信息。例如在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时, 由于考虑到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 又是第一次涉及抽象概念的学习, 所以我们除了可以安排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磨、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和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的实验外, 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 即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这两个小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然后指出在第一种变化中, 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是物理变化, 在第二种变化中, 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 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和练习, 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 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3.多媒体增趣

采用幻灯、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手段, 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 获得较多的理性认识, 从而形成概念。如在讲解原子概念时, 由于概念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采用电脑动画的办法, 向学生展示水电解和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通过动态变化, 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 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使学生巩固了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认识。

二、抓关键, 抓要点, 巧变形

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 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内涵, 它既揭示了概念的本质, 又将其与其他相似概念区分开来。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剖析概念, 弄清含义, 抓住概念中关键性的字、词, 找出概念的本质, 排除非本质的干扰。例如, 在讲“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这一概念时, 要突出“氧”字, 讲清这里提到的“氧”不是氧气, 而是氧元素, 因为化合物里的氧跟物质所起的反应, 也叫氧化反应。

此外, 教师还可以将概念中的要点进行浓缩, 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学习催化剂概念时, 可以将其浓缩为“一变”和“二不变”。“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又如“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可用下列形式表示: (1) 化合反应:A+B=AB, “多变一” ; (2) 分解反应: AB=A+B, “一变多” ; (3) 置换反应: A+BC=AC+B; (4)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通过如此的变式或变形, 则比文字叙述更简明、清晰, 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逆向思考, 讲清概念

一般来说, 课本只从正面阐述概念。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教学中应在正面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逆向剖析, 使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理解、掌握每一个概念。例如在讲“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概念时, 提出“中子数不同的, 但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能称为同种元素吗?”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这两个问题。 通过 逆向的思考, 学生就会明白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 不由中子数或电子数决定, 而且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 不包括分子。

总之, 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 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 把概念讲清楚, 讲透彻, 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 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比较归纳, 系统分类

比较和归纳能够使学生辨清概念的异同, 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 一方面可以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另一方面可以明确概念间的差异与联系, 以便准确运用。最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法。例如,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学习概念的有效方法除了将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 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外,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将已学到的概念系统分类, 概括总结, 使知识系统化, 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复习化学基本概念一般采用绘图的方法, 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 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 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总之, 学习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打下坚实的基础, 概念学习的优劣影响着基础。同时概念又是联系学科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因此, 概念学习的一系列的细节, 决定了化学学科学习的成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一定要重视概念的教学,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扎扎实实地搞好概念教学, 全面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学力。

参考文献

[1]王佐书.中学化学教学论[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5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

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初探——初中化学概念 篇6

[关键词]化学;概念;重要性;直观教学;理解;巩固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连接点及学习的核心,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掌握了特定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初涉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中引入的许多新的概念和术语是陌生的,因为它们在化学中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不相同。化学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转变对身边生活的日常观点,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但实际教学中化学概念抽象难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生常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不感兴趣。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反思,我认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识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他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那么,让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是很难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重视概念教学的确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剖析概念,抓住关键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经过认真推敲,具有特定的意义,并确保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常常较为抽象。然而,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讲清概念中的关键字、词,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格性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混合物当成单质或化合物:如石墨与金刚石的混合,虽然由同种元素组成,却是一种混合物;食盐水由水和食盐组成,因而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三、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直观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为主。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利用直观的手段。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的认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从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多媒体技术也是很好的直观教学,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它、用好它。比如,学生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概念总是不理解,很多学生根据这个概念,还错误的认为分子比原子大。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的展示出来。

(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是死记硬背的学习。就不会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掌握化学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学习,要强调判断的标准是看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那就要向学生讲清楚:水蒸气的本质仍然是水,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是新的物质,因此它属于物理变化。同样,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变化,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

(三)浓缩要点,便于记忆

记忆是理解的仓库,要准确理解概念,加强记忆是关键。为了取得最佳记忆效果,用自己的语言去浓缩、提炼概念的要点,这样不仅便于记忆,又能将要点准确还原为课本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如“催化剂”这一概念,可以将其浓缩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再如“溶解度”概念可浓缩成“二定一态计质量”。“二定”是指“一定温度”和“100g溶剂”,“一态”就是“饱和状态”,“质量”即“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如此,既包含四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更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掌握。

(四)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的。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否则,老师空洞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听的枯燥无味。

(五)通过多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练习,学生所掌握的概念不会牢靠。在教学中对化学上重要的概念或难以掌握的概念,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习题给学生练习。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仅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还能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巩固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将1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吗?为什么?假如将该溶液倒掉60克,剩下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数是多少呢?类似这样紧扣概念的习题,对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技巧 篇7

一、抽象概念讲解的具体化

不少学生反映, 高中化学概念的难度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抽象概念的增多, 由于抽象概念难以理解, 往往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去讲解, 教学效果依然不理想. 面对抽象概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反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 化学必修一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关键抽象概念是物质的量, 面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些知识, 学生并没有相关的初中知识可以连接, 因此会觉得概念既陌生又抽象. 面对这一现状,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1. 语言讲解

抽象概念的语言往往追求用词准确, 语句精炼. 就像物质的量的概念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则可以对它们进行分布讲解, 首先物质的量衡量的是微观粒子群, 很多学生把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混淆, 其实物质的量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基准, 1摩尔的物质的量都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个. 简单地说, 物质的量是一个提炼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对单位.

其次, 物质的量的表示的对象永远是粒子. 强调了这一点, 学生才能够明白这一概念的实用范围. 如, 学生可以表示1 mol氧离子, 但是不能表达成1 mol氧气.

2. 类比法

除了细致的语言讲解对概念进行分解, 教师还可以类比学生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对新概念进行消化.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度量单位, 那教师就可以用其他基本度量单位进行类比.

教师: 有哪些学生知道国际单位制的基本物理量?

学生A: 长度和质量.

学生B: 还有电流强度和温度.

教师: 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物理量也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物理量之一,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围观世界. 根据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 我想请大家首先明确一点,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度量单位, 是我们认识和衡量的数量基准.

通过这种类比法让学生对概念的性质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使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能够采用触类旁通的形式, 轻松地掌握概念.

二、技能性概念的实验化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 有很多概念是技能型的, 它们中大部分是从化学实验的现象和步骤中提炼而出, 例如, 不同化学实验的名称: 蒸馏、分液和萃取. 对这些概念的掌握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操作方式和操作目的, 从而能够实现熟练地运用.

与抽象性概念的教学不同, 面对技能性概念, 笔者建议教师采取实验教学的策略. 在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解释这些概念, 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时, 将概念与操作实践建立紧密的联系, 既能够掌握概念, 又能够掌握实验的要点, 一举两得.

以“常见离子的检验”为例,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离子的性质将检验实验分别演示出来, 如果是NH+4, 那么假如浓NaOH溶液并且加热, 产生的气体能够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而如果是检验KCl, 则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透过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当然, 教师还可以从这个实验扩展开去, 让学生回忆初中时期学过的常见金属灼烧时的颜色特征, 让学生思考检验金属离子的方法.

在焰色反应的过程中, 铂丝用后要在稀盐酸中洗净, 并且再次灼烧成无色. 这就是“除杂”过程. 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在这一步骤刻意强调一下, 让学生思考“除杂”的必要性和“除杂”的原理. 也可以从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和稀盐酸的性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示.

这样一来, 学生既掌握了焰色反应实验, 也掌握的“除杂”的概念.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类比对钾离子的检测, 自己动手实验去检验钠离子.

教师一边进行实验的示范, 一边对离子的性质和反应特征进行讲解, 就能够让学生把不同的离子和它们对应的反应名称建立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 技能性概念其实只是不同反应的一个称呼, 学生只要记住了细致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 并且学到了相关的知识, 对概念的记忆也就不成问题.

三、习题训练与概念教学相结合

笔者在长期的概念教学中发现, 不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很好, 对概念知识的接受速度都很快, 但是到了课后作业和试卷考查的过程中, 仍旧会出现错误. 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明学生对概念不理解, 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对概念的被动接受方; 而在题目的训练中, 学生处于主动的运用方.换句话说, 是学生对概念的内化不够彻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概念教学的策略要拓展到课后, 延伸到学生的习题训练中. 例如, 询问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中, 哪一类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这是一道最基本的概念题, 然而还是有不少学生在这一题上出错.

所以笔者建议, 学生可以自己设立一个概念贴士. 碰到概念类型的题目出错, 或者错题中犯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对概念的理解错误, 学生在订正的过程中就贴上这个小贴士, 写上自己的错误表现和正确的认识.

总之, 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 要注意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扎实.

摘要:概念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体系的基础性环节, 是通向化学综合学习和运用的决定性环节.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概念知识, 教师必须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 根据概念的类型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并且注意对教学成果的巩固, 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方法论

参考文献

[1]严玉慧.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思路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

[2]田秀萍.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成功的关键[J].新课程学习 (综合) , 2010 (4) .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讨 篇8

初出来的念是用简, 常包括定义练的语言高、原理度概括、

中词反应、规律等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其中每一个字、

化的意义是经过认, 以保证概念的完整真推敲并有其特定

学材中性和科, 学性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在初中化学教

概甘有, 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念通较差肃学生的, 因此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和理解能力都比

教●中讲清概念, 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下面我

学永鹏就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几点做法。探字和词一、强调概念中关键的讨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

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 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 一定要强调概念

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 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 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 (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 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硫酸氢钠, 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氢氧离子产生, 但也有另一种钠氧离子产生, 氧离子并非“全部”都是氢离子, 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 均要突出“全部”二字, 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 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 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 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 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 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 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 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 指明溶剂的量为100克;其三, 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 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 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 缺一不可。又如, 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 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 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 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 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 (1) 一定是化合物; (2) 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 (3) 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 二者居一即可, 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氯化钠晶体虽然不导电, 但 (1) 它是化合物; (2) 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 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而氯化钠溶液和铜丝虽然能够导电, 但前者是混合物, 后者是单质, 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 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 又有抓住特征, 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 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 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 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 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 再从反面来讲, 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 不致混淆。例如, 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 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 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 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反复推敲,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 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 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插图, 理解概念

教师要重视化学教材插图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 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有着重要作用。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 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 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 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 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例如, 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像, 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 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 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初探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化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是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掌握物质本质的课程, 学生只有掌握好基本概念, 才能了解化学基础理论、定律、公式, 同时才知道用怎样的方法、怎样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探究, 最后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 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 通过思考与实践, 本人认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引导。

一、联系生活引起学生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这是指要从生活中找出化学原理, 让学生感觉到化学不是冷冰冰的概念性的学科, 这些化学现象就发生在自己周围, 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 学生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学习, 通过实验来证明、辨析化学知识, 再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过程, 学生不会感觉到化学概念枯燥无味, 认为化学概念只是书本子上要记要背的东西, 而会对它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

比如, 一把刀长久不用会生锈, 刀为什么会生锈?通过对刀抹油, 刀就不易生锈, 这是为什么?除了抹油以外还有什么方法使刀不生锈?这样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通化实验印证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中的化学现象, 分析产生的原因, 提出假设, 就要通过实验印证自己的假设,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比如, 初中化学有一个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 将碳酸钠粉末加入锥形瓶, 加入盐酸的小试管放在瓶内, 塞紧橡皮塞, 将锥形瓶倾斜, 让试管内的盐酸与碳酸钠进行反应, 最后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是相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观察实验现象, 发现生成物中的气体也是有质量的, 因此, 不是质量守衡定律不正确, 而是化学反应产生的所有物质质量都必须计算, 那么学生也能牢牢地记住整个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关概念与公式。

三、活化思维掌握概念

概念是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个定义、原理、或者规律, 学生认为学习化学概念很复杂、很痛苦, 通常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住它, 而得到的效果是即使背熟了, 依然不明白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 也不能有效地进行应用,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用灵活的方法学习化学概念。

比如, 在讲述硝酸钾溶液的溶解时, 可以针对溶解度的四个要点, 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 通过画表格、画曲线图, 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然后通过分析、对比, 找出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最后掌握到四个要点:温度、溶剂、饱和溶液、溶质溶解的克数。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规律的时候, 就不会觉得概念难学了。

四、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 初中学生通过文字来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 有时感觉到非常困难, 而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能每一个概念都通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那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帮助理解。比如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的现象, 用动画的方法进行模拟, 学生就不再觉得这些微观世界的运动难以理解了, 而是很容易接受这些化学原理。比如教学“白磷分子”与“氧分子”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让学生看到分子被拆分成原子, 最后组合成“五氧化二磷”的过程, 学生能感觉到, 这些变化不再是概念, 而是活生生地发生在眼前的事实, 因此学生有很大的兴趣继续钻研与思考。

五、依靠练习强化概念

当学生通过学习, 对化学概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 就需要通过练习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地理解与记忆, 学生通过记忆化学概念后, 会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比如, 学生在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以后, 可以要求学生对每一个概念去寻找对应的物质, 并且给出归类的理由, 为什么这件物质是纯净物, 或者是单质。在学习关于水的知识之后, 可以让学生做以下的习题:你能想出哪些节约水的办法?你能想出怎样防止水污染的办法?为什么你觉得这些方法会有效?在布置作业时, 可以把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 并用可以采用弹性的评分方法。比如上面寻找物质的作业与节约用水的方法、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可以要求学生每找到一件物质或者每寻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就给一分, 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索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小议 篇10

一、归纳引导, 层层深入

初中化学虽说是化学的启蒙教学, 但学生也不是完全没有化学知识基础的。他们在小学的课堂里已经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化学概念, 如空气的组成、燃烧和灭火等。因此, 在讲相应的内容的概念时,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基础,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基本概念十分集中, 有物质性质、变化和分类方面的概念, 也有物质组成、结构的概念, 还有化学量和化学用语方面的概念, 这些概念, 有的是理解掌握新知识的基础, 有的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工具, 所以尽早地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 对以后学好化学, 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利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素材进行整理归纳, 形成概念。这样处理, 学生不仅能理解概念的含义, 而且能掌握导出概念的科学方法, 能加深印象, 不易遗忘。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原子、元素等, 教师要注意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并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运用加深认识。基本概念的形成, 既要注意科学性, 也要注意阶段性。由于刚开始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只是初步的, 随着学生知识范围的扩大, 还将逐步加深和发展, 所以教学时要注意不要把概念绝对化。例如“燃烧”的概念就是指“通常的燃烧”, 在这里, 既不宜提出广义的燃烧概念, 也不要把这个概念讲死, 要为以后扩大这个概念含义留有余地。

二、直观教学, 强调关键

初中许多概念和理论是初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所以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对那些中学课堂上不能用实验来引进的概念和理论, 应适当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教具, 同时加强语言的直观性, 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 在教学中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做些比喻, 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对少数一定要记忆的内容也可适当编成顺口溜, 变枯燥为生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要求学生逐步记牢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可尝试用类似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记忆。

对一些关键字词要进行强调分析。例如, 在讲“溶液”这个概念时, 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因为在一种溶剂中可以溶解几种溶质。要不然学生就会误认为食盐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这样会对后面所要学的饱和溶液的理解产生误导。因为某种溶液达到饱和后, 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 但仍然能溶解其它溶质。又如在教材中, 物理性质的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的“不”这个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需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也就是对“不”的掌握是准确把握和区分这两个概念的关键。

三、实验引导, 掌握概念

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概念、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 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实验和学生实验则是理解这些概念的最有效的途径。课堂实验在讲了实验操作以后都没有立即说出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而是提出观察的要求, 指导观察的方法, 引导学生去思考, 经过分析比较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 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 在做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的实验时, 要学生从微粒扩散运动和生成水合物的角度分析吸热和放热的原因, 再逐渐概括出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的规律, 这样把宏观现象和微观变化很好地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溶解过程的本质, 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更准确地掌握好概念打下基础。另外, 对于怎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结论,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为此, 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 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做出科学的判断, 使课堂实验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手段, 而且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来说, 既是一种手段又是目的。实践证明课堂实验由学生亲自动手, 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好化学概念。

四、区分概念, 加深理解

注意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帮助学生确切地掌握概念的含义。有许多概念容易混淆, 例如, 溶解性和溶解度, 溶解和熔化, 浓溶液和饱和溶液, 溶解度和百分比浓度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比较, 以提高概念的准确性。课本里有些概念本身就具有相对性, 如溶质和溶剂、溶液的浓和稀、溶解度的大和小等, 教师要防止学生在认识上加以绝对化而影响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当教材转入对分子、原子等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的介绍时, 教师要使学生在脑子里确立起物质是由大量的不停地运动着的微粒所构成的具体的形象,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纯净物与混和物的区别。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原子构成的介绍, 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在学生形成元素的概念以后, 教师要引入元素符号、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概念, 为学生能够使用这些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来表示元素、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化学变化打好基础。化学概念作为一种学习化学的工具, 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从质的方面表示了物质的组成或变化, 而且还可以由此导出对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的定量研究。

总之, 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 用实验的方法来系统地研究物质、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从实验得出结论, 形成概念, 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 层层递进, 要把握住每一个关键字词, 并且用实验的方法来系统地研究物质、总结规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形成概念。此外, 教师还要注意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帮助学生确切地掌握概念的含义。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5) .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浅析 篇11

关键词: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89-01

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的起点。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精炼的化学概念,这些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本文就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阐述,仅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直观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为主。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利用直观的手段。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的认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从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

多媒体技术也是很好的直观教学,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它、用好它。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在化学反应时,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的学习概念了。学生死记化学概念,就不会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掌握化学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水变成水蒸气,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那就要向学生讲清楚:水蒸气的本质仍然是水,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是新的物质,因此它属于物理变化。同样,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变化,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

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需要进行剖析,才能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尤其,要帮助学生领会其本质意义。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改变”的含义,它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理解为只有加快,讲“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的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由上可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于剖析的方法对概念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

三、利于对比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的形成概念

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概念的含义,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比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它们。

四、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任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的。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否则,老师空洞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听的枯燥。

五、加强引导,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紧扣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P48关于“盐”定义为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学生根据定义可能无法判断NH4NO3、NH4Cl等物质是否为盐。对此,教师可以将盐的定义延伸拓展一下,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以后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就不会困惑了。另外,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在介绍侯氏制碱法时,学生无法理解:NaCl+NH4HCO3=NaHCO3+NH4Cl的反应类型。如果教师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延伸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溶解度更小的物质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了。

六、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

物质分类一直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考查的方式灵活多样,题型背景层出不穷,混合物和纯净物辨析区分更是许多省市命题考查的热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如“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性质,有固定的化学式。“混合物”至少有两种成分,每种成分都保持各自的性质,而且每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据此学生结合自己的化学认知结构便可以正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

七、系统分类,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的,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探析 篇12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 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 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 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 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 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 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 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 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 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 在运用过程中, 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 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 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 随着教学逐步推进, 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 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 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 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 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 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 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 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 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 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 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 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基本概念教学中, 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 都非常兴奋, 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但是, 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 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 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 让学生建立概念, 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 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 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 在进行“ 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 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二) 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 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 记忆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 找出实质, 将其进行提炼、简化,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 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 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三) 找关键词, 对概念进行“切断肢解”重点剖析, 理解概念

若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 对基本概念进行“肢解”, 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 将各个要素渗透、融入到情境里, 让学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情境,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对重点部分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还可以使他们掌握如何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的方法, 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要掌握三个词, 即“均一”“稳定”“混合物”。又如, 在进行氧化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写出已知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如“Fe2O3、Cu O、CO2、SO2、P2O5”等, 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化学名称, “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 进而让学生找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共同点, 学生会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有“氧化”二字, 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 得出结论。

(四)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将微观概念宏观化, 强化直观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得以普及, 充分发挥其直观化、形象化的特征, 能够有效促进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尤其是一些抽象的、微观的概念更为实用。例如, 在进行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概念教学时, 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时困难重重,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通过动画、图例等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形象化, 进而解决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到、难理解等难题。

总之,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必须要帮助学生对化学概念能够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能使他们运用概念来解决化学问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作为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概念的能力。在进行基本概念的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对每个概念进行“瘦身”, 准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相关特性, 利用多种手段讲清概念,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消除他们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中存在的恐慌, 让学生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中体验快乐与喜悦。

摘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理解化学实验、化学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由于教师教学思想的局限性, 导致化学基本概念教学问题重重, 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部分学生在化学基本概念学习中便形成了分化。因此, 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 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做好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上一篇:设计温度下一篇:中药炮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