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

2024-05-20

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通用12篇)

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 篇1

一、尊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改革理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中统一模式塑造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做法, 发现并关注学生的特殊性, 承认并尊重学生差异的客观性、多样性, 因材施教, 善待差异, 既照顾个体差异, 又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 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教师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比较统一, 作业布置统一, 考试试题统一, 创设问题统一, 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不注重因材施教, 导致优秀的学生得不到充分发挥, 埋没了人才, 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丧失了自信, 逐渐变为自暴自弃。因此, 教师布置作业要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必做题, 一部分是选做题。对后进生要降低要求, 只要求他们完成必做题, 同时运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他们要多鼓励和肯定, 让他们建立起自信, 认识到自己并不笨, 只要努力一定能行,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初中化学学习只是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内, 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在化学领域上有多大的成就, 而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感受到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 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才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也是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利用课堂三到五分钟时间,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师可以把每一堂课开始的三到五分钟让学生做主, 只要和化学有关的内容, 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 还是学困生都有机会到讲台上介绍化学知识或者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经验, 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表现, 只要他们勇敢地走上讲台, 不管表达是否符合实际, 是否恰当, 教师都要用具体的评价语言来激励他们。

(二) 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课堂教学的成功, 并不是强制学生去学习,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比如, 在学习到有关“水”的内容以后, 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再次上课的时候, 学生展示的净水器真是各式各样, 取材不一, 个个都是奇思妙想、智慧的结晶。不止于此, 他们还能说出自主净水器的优缺点, 与其他人交流制作的心得。在不断实践和尝试中, 消除了学生畏惧化学学习的心理, 开始变得自信起来, 并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视思路教学

(一) 教学中, 让学生明白教师的上课思路

思路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把教师讲课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教学过程的思路。比如,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时, 在潜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设计了主要的讲课思路:从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区别, 由选择收集氧气的方法探究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 上课的时候要抓住这一主线,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思考, 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思路是清晰的, 学生获取的知识也是轻松的。

(二) 阅读时, 帮助学生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

学会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式, 通过阅读, 学生既能学到知识, 还能找到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 有效阅读不但是指学生应学到哪些知识, 掌握哪些技能, 更主要是的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 也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教材思路的教学, 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和讨论, 进而领悟到教材的编写思路。比如, 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时, 教师先告诉学生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自燃、灭火原理等, 进而提问教材上是如何分析这些问题的?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 引导学生探究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并利用这几个条件来灭火。这就在无形中让学生领悟到教材的编写思路, 认识到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 以及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又以此为基础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 练习习题时, 拓宽学生寻找问题的思路

面对浩如烟海的习题, 教师精选习题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 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 抓住条件, 明确要求,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拓宽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

总而言之,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其不仅能打造充满活力的化学课堂, 对学生思维发展也大有益处, 是广大教师应追求的目标之一。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化学课程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 仍然有一些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比如, 以教材为中心, 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 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比较少。所有的一切都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消失, 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探索神经萎缩, 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 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 转变观念, 树立一种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自身角色的迅速转变。

关键词:初中化学,个性差异,学习兴趣,思路教学

参考文献

[1]曾柏生.探究新课程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J].课外阅读:中、下, 2012 (7) .

[2]李海容.初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新课程衔接及教学策略研究初探[J].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2 (9) .

[3]贾伟霞.如何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STS教育[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1 (11) .

[4]姜萍.走出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部大开发旬刊, 2012 (1) .

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 篇2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尝试

李宏高

(福建省清流县实验中学)

摘 要: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立足校本实际,总结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的初中历史教学尝试,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

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当今素质教育区别于过时的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把探索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而这个要求对于点多面广,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相对滞后,却又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为社会培养劳动力的广大农村初中而言,其意义更为深远。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立足校本实际,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是新课程理念教学的重要尝试。

一、在活动中教学,融趣味性和能力培养为一体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列出了13种活动形式作为参考,对此,笔者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探索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口头表达式

开展历史课堂小故事活动。在每学期之初的第一节历史课上,笔者将事先整理好的本学期小故事题目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并提出如下要求:每节课讲述一个与当日授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待笔者即将讲述相关内容时,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每两人一组,共同分享所搜集的资料,推举一人或两人登台讲一个故事,每学期全班学生各轮流一遍;小故事资料必须整理成文,字数可限制在800字以内,学期结束时,将全年级优秀文章编订成册,供全体同学传阅。

2.阅读与书面表达类

开办历史图书角活动。配合教材内容,让每位学生将自己认为最可读的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带到学校,书皮上注明班级、姓名、学号。然后将各班书籍收齐后,打乱班级顺序,发给每人两本书,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两周内至少读完一本,且每本书均要制作一张读书长卡,注明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和读后感。两周后利用一节课开展读书报告会,每组推选一两名读书最有收获的学生介绍读书心得。

编辑历史小报。小报以历史知识为内容,尽量图文并茂。

3.学生观察类

组织识读甲骨文活动,以字证史。例如,笔者在讲述商朝历史时,将涉及当时社会经济的甲骨文,“田、囿、禾、籍、猪、羊、牧、鼓、磬”等字分别用幻灯片打出,让学生猜认。结果多数学生能够依照甲骨文的形状猜出文字表达的意思,并能准确说出与今天相应的文字。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以上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经济的繁荣情况。

探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活动。学习汉代历史时,笔者将散见于教材各节的画像砖、石制做成幻灯片,并依画像砖、石反映的内容分为几组向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在理解每幅图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每组图所反映的汉代社会生活。

二、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排疑解难的方法,通过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渐掌握正确的思路,()游刃之时特别注意诱导学生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创见。

1.对学生进行问题启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自主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笔者在组织教学时大胆地变教师设计课堂程序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实践中采用学生阅读―自主提问―精选重组―构建知识板块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从旁点拨,适时总结,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通过观点的碰撞,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

3.大胆质疑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心目中,教材是“权威”,教师是“权威”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观念极大地约束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当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仁不让于师”的道理。

其实,过去中学教材存在的缺陷和错误是众所周知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曾连续多期刊登文章,指出其缺陷和错误,其中大多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况且,随着历史学科新成就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念和结论,已经明显过时,甚至证明是错误的,而教师由于个人知识能力和认识的局限性,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更是在所难免。尤其是近年来对学科综合能力要求的强化,教单一学科的教师与学习多学科知识的学生之间,其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更加突出。

因而,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树立不迷信、不盲从的思想。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尴尬,笔者不回避,而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探讨,甚至争论来获得“真理”,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结构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特殊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知识结构就从整体上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线索,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因而笔者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结构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

教材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各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掌握。鼓励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数学的“集合”概念,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途径。

而在章节的教学中,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笔者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知识链(线)―知识板块(面)。

四、民主平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教师需要更新观念

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师权至上”的思想,破除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勇于承认错误,多与学生平等交流、探讨,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学生的信任。也许有人会担心这样会削弱教师的作用和威信,可笔者以为教师的作用和威信恰恰来自学生的成功。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的师生双方才能进入“谐振”的状态,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教师需要建立民主课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践中真诚爱护,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倍加关心,并适时加以点拨,而不能动辄训斥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对表现不良者,不做简单的批评,而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注意理解学生的烦恼与痛苦。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在教学中的浅薄探索,旨在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本身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成伟。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如何高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15)。

[2]李萍英。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新尝试 篇3

一、评价功能的转变

在评价功能上应淡化评比与选拔,强调发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的作用。

当前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并将它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开展的大都以评优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仅对评价的鉴定选拔和管理功能情有独钟,评价结果被凝固化,没有反馈给教师并被认同,许多老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仍没有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没有找出差距,仍然以原有的模式去上课。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淡化评比和奖惩,而突出其发展性评价,也就是发挥其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这种转变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既关注结果,又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通过评价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上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改进建议,从而帮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比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上,应拒绝表演课,重视研讨课,可结合新课程理念,评价时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指出上课教师的一两个优点,提出一两个改进建议即可,这样,消除了教师的挫败感,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

二、评价主体的转变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往往是评价者高高在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心理上相互对立、造成信息源单一,评价结果很容易出现片面,也不利于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这显然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改变过去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局面,转向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将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起来。

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对提高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只有他本人最了解学生的水平、特点与需求,知道自己在教学程度与实施环节中的问题与困难,只有充分听取教师的自我剖析,评价者才能提出贴切的,富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只有教师主动参与,评价结论和建议才能真正被教师接受,才能使教师真正从评价过程中获益,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水平。

三、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转变

1. 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为此,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时,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独立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否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关注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是否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思想品德课堂评价中,还应认真分析学生是由教师牵着被动的“动”,还是自主的“动”;是单调机械的“动”,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上。

2. 评价内容应体现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初中政治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的形式要相应改变,原来那种讲深讲透的直接主导,应转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间接主导。课堂上,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通过教学设计、主持、组织、示范、评价等环节来发挥高层次的主导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丰富的、复杂的活动、教师的教学也各具特点,有着极强的个性,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水平,结合个性特点,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展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3. 既注重“双基”和“能力”,又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挥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初中政治教学目标中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它们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注重“双基”和“能力”目标的落实倾向,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方法和思考,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初中英语教学的新尝试 篇4

一、改变自己的“形象”, 做个有魅力的英语教师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 所以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学生需要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有个性、魅力型的教师。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 不仅会观察教师的举止和行为, 也能体会到教师的品德和修养, 潜移默化中, 学生就会自然地仿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是活水源, 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能够游刃有余地在课堂上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更要学会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聆听学生的心声, 善于与学生加强交流, 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而且教师要懂得运用正确的课堂教学艺术, 要让学生觉得上你的课轻松、有意思, 能体现出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 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而不是一味死板地接受知识。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引领学生在不断探究知识的路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有了成功体验的学生自然会尊重你、敬佩你、喜欢你的课。

二、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使学生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英语教学中, 若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信赖, 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 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进而学生会好学、爱学、乐学。中学生活泼好动, 应尽可能利用各种“玩”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具体事物的形象, 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到, 能看的让他们看到, 能摸的让他们摸到, 能尝的让他们尝到,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应针对所学内容, 创设情境,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教学。我们也不要吝啬批评和赞赏。当学生有进步时应给予恰当的表扬, 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肯定与鼓励, 在英语课堂上多说“Thank you. Great. Well done. Wonderful. I’m proud of you! Perfect. Excellent.”等课堂用语, 这样, 学生不仅觉得学习快乐, 兴趣得到激发, 而且学得快, 记得牢。

三、探索“指导—自主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传授学生知识远不如传授学生如何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 “指导—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是:课前指导学生自主超前学习, 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认真看书, 力争看懂教材所表达的整体意思。对重要内容特别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 要加点、划线, 以便听课时重点学习。在课堂上开展发展性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焕发活力。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可以出示较为简单的测试题) —提出问题 (就本节课的课堂内容提几个代表性的问题) —解决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找答案, 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班上集中解决, 班上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解决) —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梳理知识点) —当堂反馈 (当堂练习, 教师批改小组长的, 小组长批改小组其他成员的, 教师抽查批改部分后进生的) —布置下次自学内容 (布置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 学生易于自学, 增强自信心) 。

英语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个环节, 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最大的收获。

四、注重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导致他们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各不相同。作为教师, 应关注学生, 给予其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的学习模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很多, 他们可以进行互评互考。课上我们经常采纳的而且效果较显著的是对话交流模式。课程讲解中会遇到很多话题, 一单元一个重点, 教师要善于在重点话题上做文章, 讲解重点句型时要让学生就周边的环境多举例子, 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编排对话, 活跃课堂气氛, 开发学生的思维。小组成员要有自己固定的搭档, 搭档的安排应有强有弱, 以强带弱。刚开始时不要给弱者难度太大的角色, 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乐趣, 这样弱者才会渐渐进步。

当然, 好的教学方法远远不止这些。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 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热爱我们的学生, 热爱课堂教学, 在思索中尝试, 在尝试中总结, 寻求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让每位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 篇5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弊端已逐步暴露出来,诸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目标混乱;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在新课改的教育潮流之中,必须始终秉承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对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开拓予以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途径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数学的相关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之中,教学观念对教学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落后的教学观念无疑会对阻碍初中数学的改革发展。现代数学的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学生会解题,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数学思维能力。但就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来看,仍是偏向于理论内容的教学,少有涉及实践内容,使得数学教学实际价值大大降低,且与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背道相驰,使得初中数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简而言之,侧重于理论的陈旧教学观念与现代数学教学活动不符,较为严重的阻碍了初中数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混乱

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缜密的学科,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也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方可顺利进行,但就我国的初中数学教育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混乱的现象。这种教学目标的混乱,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学习之中感到无所适从,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研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研究所涉较少,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教学目标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保障,从而真正做到教师“教有所托”,学生“学有所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方向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新课改理念随之渗透的背景之中,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循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作“一言堂”,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授课的过程之中采用单调的方式,过于侧重对于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之中,往往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并未对其进行审视与挖掘,在教案的设计之上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盲目借鉴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自己的特色。

二、新课改背景下丰富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惟有教学理念的更新,才能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换言之,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切改革进行的先决条件,没有教学理念的更新,一切教学活动的改革均是无稽之谈,毫无实际价值。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考评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新课改的目标正是彻底扭转这一教学现象,力求实现学生对于数学数学的自主参与、深入探究。这就代表着教师必须在把握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精神。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在学生身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为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的主动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内容不应设计的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则太过容易让学生得出答案,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效果,甚至给予学生一种不用深入学习探究便可解决问题的错觉,引发学生盲目自信的错误倾向,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B。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盲点与关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上文所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与参考。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结合班级的教学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制度性、规范性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立必须明确、清晰,符合学生的能力与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在数学学习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结束语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之中问题与不足予以改善与补足,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深度挖掘新课改的内涵,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渗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开拓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 篇6

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根本。例如,在《诚实守信》这课的教学时,根据学生熟知的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作为激活课堂的素材,创设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可贵。以下是这堂课教学的简要片段:课前,我让学生分组对童话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的准备,并要求在原创基础上有所创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童话剧,剧组成员是全体同学,最终将根据各组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最佳表演”、“最佳主角”、“最佳配角”之称号。然后宣布表演开始,并欢迎其它同学上台即兴客串配角,并允许适当超越剧本,以考验演员的应变水平……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同学们在“快乐”中感悟到诚信的重要,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二、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都有获得自尊和他尊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不失时机地把鼓励、欣赏给予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体验“我能行”。学生的欣悦之心必然更加充盈于心,必然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使学生用智慧创造“快乐”

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的思维既活跃又紧张。这是调动积极性的极好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时,老师也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的理论对照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遇到意见有分歧时,老师不可急于发表意见,避免权威性和强制性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继续进行激烈争夺,激发热情。小组讨论后老师再作归纳陈述,方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例如,辩论: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组,在教师主持下,就辩题展开激烈辩论,同学们旁征博引、唇枪舌战,充满了智慧与乐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快乐”的教学旅程

1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

在《消费者的权益》这一课的教学,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丽蓉、巩汉林的著名小品《打工奇遇》。小品如快乐的浪花激荡着学生学习的小舟,投入到本课的焦点话题“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讨论上来。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消费知识与法律知识,培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利用电视相关节目,让课本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例如以案说法,以案学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有针对性地选取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案情分析》等在课堂中播放,这些节目中有很多的疑团和设问,可以以此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既掌握理论,又能分析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觉悟,拓展了视野。

初中英语走班制差异教学新尝试 篇7

一、由学生自主选课,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结束后, 学生根据自身对英语的兴趣, 并结合学业成绩, 自主选择英语教学班级。以往的差异教学是在同一班级、同一课堂里进行, 优等生被划到A班, 略为弱些的分别被划到B班和C班。而走班制自主选课英语教学需要按层次进行分班, 优等生被划到C班, 略为弱些的分别为被划到B班和A班。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中A代表优等的观念, 充分尊重学困生的人格, 而且也为他们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

例如学生M, 上初中前就没学过英语, 一学期结束, 英语成绩只有20多分。教师通过家访、与学生谈话后, 发现M学生数学和语文两门学科都属于优等。如果在C班学习英语, 担心他会失去上进心, 因此教师努力说服他进英语B班, 希望他的英语成绩能在全班同学的影响和教师的帮助下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学生M觉得自己基础太差, 在B班学习压力会更大, 因此不想进B班。

教师知道学生M的想法后, 首先与学生M的父母沟通, 希望他们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然后再和各位教师协调, 多给学生M一些鼓励和帮助。最后, M选择了英语A班。在A班他也属于基础较差的一位。根据他的情况和A班的整体情况, 教师从语音、朗读、语法着手, 带着他和A班的学生一起努力。一个学期后,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针对学习层次, 设置差异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

自主选课后, 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在设置目标时, 一定要在基础目标的前提下, 全面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特征, 根据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等信息,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同一层次的课堂上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英语的学习过程, 从而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的教学为例, 所授班级是B和A层次。两个班级进行选课后, 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有针对性, 如要求B、A两个班的学生把课文中画出的词组译成中文, B班学生完成每段的Meaning, 并提出每段的Questions, 而A班是熟读词组, 听录音朗读课文。对每个班预习作业进行检查后, 再进行整体教学。

(一) B班的教学

Step 1:介绍各种国际慈善机构及他们对于人类的帮助。 (做到快速和简洁)

Step 2:听录音, 反复朗读 (打开书本) , 回答问题 (Lines 1~6) 。

(1) How many people does blindness affect around the world?

(2) Where are they mostly from?

Why don’t some people receive medical treatment?

Step 3:听录音, 填写表格 (Lines 10~26) 。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 B班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用短语概述文章的段落意思。

Line 1~6:Something about blindness.

Line 7~15:The work of ORIBS.

Line 16~20:Dr.Ma’s work and his feeling.

Line 21~26:Dr.Ma’s hope.

最后, B班学生还通过首字母填空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

(二) A班的教学

A班整体基础较弱, 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复操练课文中的词汇、句型, 由浅入深不断扩大课上学生活动的广度。

Step 1:与B班相同, A班学生复习Welcome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Step 2:词组学习, 引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子。学生自己试着解释,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Step 3:听磁带, 用Ture (T) 或False (F) 回答问题。

(1) All the eye problems can be cured or prevented.

(2) Many people can not afford to go to hospital.

(3) The plane is used as a hospital and teaching center.

(4) ORIBS is a business that helps blind people.

(5) Local doctors and nurses can help people in poor areas after learning from ORIBS doctors.

(6) Dr.Ma operated on 154 patients during his last visit.

听两遍后, A班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 略有困难。教师就让他们打开书本, 大声地朗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到这六道题的答案。

听磁带和朗读检测了学生听的能力, 加强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Step 4:学生大声、自由朗读, 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Step 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进行比赛。

A班的阅读课教学, 由于过程较简单, 因此以读为主, 来帮助学生读懂词汇、句子和篇章;以指导和鼓励为主,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走班制差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在走班制差异教学环境下, 学习层次和氛围的差异更能让学生融合在一起。教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都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选择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和活动方式, 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集中, 学习信心得到了加强, 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有序性的提高, 更好地利用差异, 共享差异, 变这种个体差异为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生选课制的英语教学, 课堂效率得到了整体提高, 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容易达成教学环境中学习目的的完成。

走班制差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有着明显的优势, 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问题。

第一, 在走班制差异教学下, 学生自主选课后, 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别显著。换言之, 每个班都有学困生存在。比如在英语基础整体较好的B班, 这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其他学生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 在高要求、快节奏的学习过程中, 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逐渐被拉大, 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自信心颇受打击。

第二, 在走班制差异教学下, 不同班级之间的学习氛围差别显著。例如, 在A班,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 学习起来很吃力, 学生之间更不可能像C班的学生那样在学习上可以互相帮助。如此不同的学习气氛, 很容易造成班级与班级之间英语学习差异的不断扩大, 导致学生成绩分化更加明显。

初中作文评改的新尝试 篇8

第一步,教师初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一次要改约100本作文。由于学生年龄相当,社会活动面相似,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绞尽脑汁也难写出100个各具特色的评语。鉴于此,我将每班学生分成三组,每次只需详批一组,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个基本了解。这样,下一步集体评改,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集体评改。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作文批改的能动性。

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从初阅的两个班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2本。同时,确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评改等级标准,将范文及评比标准一并打印,上课时发给学生。评比分四个等级:

A级 (85分以上) :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 (70~84分) :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 (60~69分) :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 (60分以下) :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字迹潦草,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过程: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依次由同学们来讨论,让学生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原因。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有一个同学写了《我的姐姐》,大体内容是:我姐姐大我四岁,她很关心我。因为我自幼胆小,所以常受同龄人欺负,每当这时,姐姐总是及时出现,帮我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没有人欺负我了。

这位同学在文章中写了姐姐三次帮他打人的事情,还具体描写了姐姐打人的神情和动作。评定此文,有的同学给打了B级,认为他写出了姐姐对弟弟的关心、爱护,而且所选材料也能突出中心;有的同学立刻反对,认为最多得C级,因为姐姐关心弟弟是对的,但不能打人。显然后一部分同学的评价是对的,我表示赞同,并说明赞同的理由:实际上这位同学犯了选材和立意不当的毛病,姐姐关心弟弟,可选材料很多,可这位同学偏偏选择姐姐帮弟弟打人的材料,这样写,不但不能写出姐姐的可爱可敬,反而使笔下的姐姐成为一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可憎人物,假如社会上人人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领悟到:写文章要考虑全局,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缺一不可,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另外,中等水平文章重点议,因为此类文章有代表性,它有中心,结构也清楚,语句也通顺,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它的等级。教师允许学生对此类文章有等级争议,问题越辩越明,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周密,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并适时引导学生认清此类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是因为虽有中心,但不够新颖、深刻;语句虽然通顺,但不够生动,表现力不强。然后在前两类文章品评的基础上,推出好文章,有了前面的比较、鉴别、争论,大家会深刻感到好文章确实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确实令人赏心悦目。至此,文章好与差的尺度,同学们基本心中有数了;自己文章的优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

点拨:在课堂尾声时,对同学们的评级要充分肯定,老师的鼓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步:学生互改。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大家情绪高涨,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将学生4人分为一小组,利用课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依据课上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写出评语,评出具体等级,并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等级最合乎实际,因而,态度十分认真,批阅格外仔细。由此,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 篇9

一、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分析

1.小班化的体育教学,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 丰富了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强化积极的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而且让体育教师更有充沛的时间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有更多的时间来融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 让体育课堂一直处在民主平等的快乐学习氛围之中。

2.小班化的体育教学, 可以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挖掘其内在的潜能,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体育教育资源, 促使学生能在体育运动技术上学习成功, 体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初中小班化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在体育课教学中, 我根据小班化体育课学生人数少, 活动时间多, 活动空间大,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接触机会多的特点, 精心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优化教学过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拓展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空间。大家都知道, 班级规模大小、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的发展。目前, 由于班级规模变小, 不但使每个学生获得足够的体育课堂活动空间,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能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更能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很大的发展, 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学生的表现欲、创造能力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 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教师给定的练习, 还可以在教师给定练习之后继续有选择性地练习, 或者让同学们一起去创造性练习。这样, 既弥补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 同时, 在体育教学内容活动运动量的安排上, 也能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 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并在一定的阶段上满足其运动的欲望,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2.增多师生交流和互动时间。体育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多元互动的活动过程, 初中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 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因班级人数少, 往往在课的组织和队伍调动上有了较多时间, 教学活动也会在合理有效的组织中进行, 教师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互动环节上。这样, 教师平均分配到个体学生的辅导时间、交流时间也相对很多, 体育教学效果会变得更加明显。如在学习武术“少年拳 (二) ”的跃步冲拳时, 教师可以把这个动作进行分解练习, 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动作结构, 交流探讨这个动作在实际防身中的实用性。这样, 学生就会更加把精力用在学习动作技术上, 并且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

3.保证教学手段的实施。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实施来实现的。在初中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 很多好的教学设计都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师在设计和创新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人数少, 使得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更具有现代意识, 从而也使学生学习兴趣加浓。如在复习短跑内容时, 我们可以把跑和游戏有趣的结合在一起, “三人二足行”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奔跑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三、初中小班化体育教学的积极有效措施

1.体育课与大课间活动有机结合。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体育课的延伸, 也是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好时光, 能有效地锻炼身体。在教学之余,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课的时间, 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 尤其是对素质基础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以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一些体育素质和综合能力特别好的学生, 成为体育课堂中的骨干、教师的小助手。我们可以发挥体育骨干的桥梁作用, 通过他们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 这样在下次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要求结合起来, 不断满足学生体育的需求, 使体育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体育课。比如我在教排球垫球时, 我就请体育骨干帮助排球基础差的学生去做“小教师”, 做他们的陪练。这样, 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巡回指导, 辅导更多的差生。

3.根据实际, 加强研究, 积极创新。通过对场地器材的开发和研究, 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单一的活动方式, 以分组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流, 缓解大班级压力。同时, 教师对器材进行有效开发, 比如“一绳多用”, “一球多用”, “废纸活用”等, 有效弥补器材的不足。

4.增加队形变换, 满足初中学生好奇心的心理需要和教学需求, 激发初中学生审美情趣和学习热情。在小班化体育教学中, 因为学生人数少, 教师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 经常变换队列队形, 比如扇形、八字形、正方形、L形、圆形等等, 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

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 篇10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在整个认知活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 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的全面发展。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调动, 更要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让学生快乐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一) 画面烘托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 直观而生动的画面比起枯燥静止的文字更加富有吸引力, 更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种,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如学习《完璧归赵》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图文效果来向学生形象而直观地展现相关的历史画面, 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 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展开探究活动,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 音乐渲染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类听觉的艺术,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更能打动人心。将音乐与教学结合起来, 无疑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更具有艺术魅力, 更具感染力。尤其对于一些包含深厚感情的文章来说, 引入音乐, 可以将那些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情感用音乐传达出来, 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特定的情感基调。尤其是一些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 学生很难通过文字来进入特定的情境, 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而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通过相关的音乐更能渲染氛围, 使得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展开主动学习。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

新课改倡导个性化阅读, 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不能教师单向的教学行为, 而是在教师启发与引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所展开的主动阅读的过程。在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变讲读式为学生的自主阅读, 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阅读, 在阅读中真正地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 超越文字, 突破时空的限制, 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 真正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一) 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读是语文学习的主线, 没有阅读的语文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我们要对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的时间, 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亲近文本, 接近作者, 学生才能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二) 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

阅读与思考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没有思考的阅读只会流于形式, 只能是对文字的肤浅认知。只有在阅读中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 学生才能透过文字表面, 将这些简单的文字与生活、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 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 包罗万象, 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学生的阅读面是狭窄的, 并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与见闻的增长, 学生必须依靠课外阅读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和阅读量。对此新课改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方面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 指导阅读方法, 帮助学生科学阅读, 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课外阅读并不是盲目的, 不是单纯地看阅读书目的数量, 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学生阅读的质量。为此我们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 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 给学生开列书单, 让学生课下进行有效的阅读。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 制订整个初中阶段的阅读书目,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 这样才能利于学生整个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将阅读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行为。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教学提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生活,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实践水平。教师不能再将教学的脚步停留在教室内, 而是要顺应教学形势的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与现实生活, 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接触广阔的社会, 引导学生感知生活, 在生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与写作素材, 这样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文本, 更加利于学生写作水平以及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比如, 组织学生慰问空巢老人、帮助留守儿童等, 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 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生搬硬套故事,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真情实感的写作;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更有内容, 形神兼具, 富有真情实感, 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而且增加了学生的生活阅历,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以后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 篇11

【关键词】互教互学      学习小组      及时评价体系     初中思想品德

“互教互学”是教师经过预先地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就某一个问题各抒己见,通过生生之间的讨论、辩论等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寻究,获取真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一、“互教互学”的内涵

“互教互學”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要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旨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内涵上看,“互教互学”属于以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为共同愿景;二是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合作探究推行;三是各学习小组在单位时间内探究一个共同目标,其小组合作总成果是评价各组的主要依据;四是教师在小组合作之前扮演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角色。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互教互学”方式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是进行“互教互学”的前提

“互教互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环境。任课老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可以采取一种比较便捷的分组方法,既按照学生的位置分组,也可以按照学生的特长,甚至学生的意愿分组。小组人员确定后,每一个小组要选出一名小组长作为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小组长一般选那些对思想品德学习比较感兴趣且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小组长一旦确定,他就肩负起本小组在“互教互学”中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责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品味生活》第二节“追寻高雅生活”教学中,笔者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组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如下三个任务:

(1)任务一:说说你身边有风趣和幽默的人吗?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好处?

(2)任务二:好奇心强是好事吗?怎样全面看待它?好奇心对我们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什么影响?

(3)任务三:讨论下列现象:通宵打扑克,玩电子游戏,刚刚吃过饭就到操场踢球,熬夜看小说,这些文化生活对吗,为什么?

通过“互教互学”模式来组织课堂活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学习小组的合理分配问题;其次,采用什么样的小组模式、小组成员的构成是学习小组要解决的问题;再次,不管采用哪种分组方式,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发现小组内部学生的层次关系,保证所分小组在“互教互学”中人人需参与,人人能参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课本知识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是运用“互教互学”的关键

开展“互教互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结合教材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同侪携手并进》这一节内容的导学设计,可以引入以下话题:心理学表明,青少年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急剧变化,心理也发生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如在男女之间会产生互相吸引的好感,渴望在情感上能与异性进行交流等等,但男女同学的交往毕竟与同性同学的交往有所不同。这就要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之间的友情,如:

(1)给同学打电话时间应该选择在 ________________

(2)男生跟女生打招呼的时候切忌 ________________

(3)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场合应选在 ________________

(4)与异性同学交往的频率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

男生女生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在情感大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在选择中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长大成人。

只有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能集合集体所积累的生活素材,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才能掌握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提高自身联系实际的能力。

3.建立及时评价体系是“互教互学”模式运用的保障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运用“互教互学”的一个重要保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具体情况及时建立起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点评的依据,可以参照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也可以采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点评方法、点评依据可以灵活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这种模式才可能被认可、被接受。

三、结束语

初中作文教学新尝试 篇12

经过小学四年的英语学习, 初一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出现了分化现象, 这给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扰。如果英语教师在初中起始年级不重视该问题, 不采取补救措施, 将错失解决学生英语水平分化问题的最佳时机, 严重影响日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从而加剧学生英语水平的分化, 最终导致部分学生成为英语学困生。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 初中起始年级的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初一新生英语水平的分化问题。在初中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学中, 通过合理的分层教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相应程度的提高, 逐步缩小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 最终在英语学习方面共同走向成功。现以《英语 (新目标) 》“预备篇”的教学为例, 阐述笔者在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分层教学。

二、初中起始年级的英语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

笔者以初一入学分班的摸底测试为依据, 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 按成绩分为A层 (优秀) 、B层 (良好) 、C层 (基础) 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分层其实就是对学情的了解和掌握。对教师来说, 只有了解了学情, 才能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才能顺利开展教学, 才有可能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生的分层中, 教师可以总体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各个层次学生人数的分布情况, 为接下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依据。

2.教学目标分层

在《英语 (新目标) 》“预备篇”的教学中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掌握26个字母的发音和书写、5个元音字母及发音;B层学生除了掌握C层学生的目标外还要掌握48个音素的认读及简单单词的音标识读;A层学生除了掌握C、B层学生的目标外还要掌握基本的拼读规律, 能够识读生词表中的生词。

3.导学案分层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它变教师的教案为学生的学案, 变教师先教为学生先学, 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对导学案也进行了分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能力完成课前的准备, 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对于C层学生, 导学案应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了解新课的知识内容, 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减少学生自学的困惑。针对B层学生, 导学案要起到激发兴趣、拓展思维的作用。而给学生以探究、思考余地的能力训练是对A层学生的引领。导学案的分层设计针对性明确, 学生知道学习目标, 并合理落实具体内容。下面以《英语 (新目标) 》“预备篇”Unit 3的导学案为例进行说明。

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本1a———看图写出与每种颜色匹配的字母。

【说明】此环节要求C、B、A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完成, 主要帮助C层学生了解新知, 熟悉自学步骤。

2.课中小组合作与展示:How many colors do you know?Write them out. (你知道多少种颜色?写一写)

【说明】此环节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课前小组讨论后写在导学案上, 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供其他小组学习评价。这一环节有效激发C层和B层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他们的英语知识得到了拓展。

3.课后探究与思索:Magical change (你会用颜色变魔术吗?)

blue+yellow=________________

white+________=pink

black+white=________________

red+________=orange

blue+red=________________

汉语里有很多用颜色表达的俗语, 比如“青一块, 紫一块”, 用英语怎样表达呢?猜一猜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单词组成的英语短语是什么意思, 你还知道更多吗?请补在后面。

blue and black____________________

green eyes______________________

green hand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lue blo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nce in a blue moon_________________

black shee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lack t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ite coffe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yellow do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lue jok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此环节主要针对A层学生和B层中的高端学生, 他们良好的英语基础和旺盛的求知欲也应在导学案中予以满足, 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4.教学内容分层

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学内容的分层。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学习活动, 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使A层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B层学生的活动具有挑战性, C层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例如, 在教学元音/I/和/i:/时, 要求C层学生区分哪个是长音哪个是短音;要求B层学生读出sit, hit, pig和seat, meet, read的长短音;A层学生要求听出并且区别句子中单词的长短音, 然后朗读句子:My friend is fifteen not fifty.My friend and I live together and leave together.这两个句子突出了/I/和/i:/的对比, 而且意思完整, 这样的活动对A层学生来说, 既可以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 又可以为以后的听力考试中长短音的区别做好准备, 使他们在学习音标时不至于感到乏味。

5.作业分层

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的提高与发展, 巩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布置和课上分层教学有关的课后作业, 使C层学生能够巩固基础知识, B层学生在C层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能力提升, 而A层学生有一定的选题自主权, 适度增加课前表演短剧、话题演讲或每日易错题的出题竞赛, 使他们有展示才能、提升自己的机会。

笔者将学生作业本《新辅教导学》的作业分成三个层次:基础题、提高题、发展题。所谓基础题是指中英文互译题、单项选择题和句子配对题, C层学生借助课本完全可以很好地完成, 由于题量不是很大, 他们就有耐心每天完成作业。B层学生要求完成每课时的所有作业, 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及写作等。对于A层学生, 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 还要把习题前的语法 (教与学部分) 消化吸收并轮流讲给全班同学听, 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具有挑战性的, 必须真正理解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这样操作, 有效地避免了作业分层的盲目性, 也避免了“填鸭式”、“注入式”作业, 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的差异为本”的分层作业理念, 作业布置更趋合理、科学。

6.课后辅导分层

课后辅导分层体现在C层学生作业及时纠错检查、B层学生作业面批面改和A层学生短剧的排练指导上。C层学生之所以能力差是由于长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得过且过, 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每次单元测试后, 笔者都留出一定的时间课上教给C层学生及时纠错的方法, 帮助他们整理知识脉络, 加强知识的巩固和吸收, 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而且增加了自信和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延缓了过早的两极分化。面批面改比较适合针对B层学生的辅导, 教师的当面点拨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一个新的优秀的英语学习者, 从而完成B层学生向A层转化。A层的辅导更体现在指导上, 如课前表演之前, 请他们预演, 对语音语调进行纠正, 使他们的表演达到一定水准, 增加欣赏性和趣味性, 以激励全班的英语学习兴趣。

7.课堂评价分层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教学的走向, 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有效的反馈和评价,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体验成功, 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对于C层学生, 教师尽可能地给予积极反馈, 可利用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不是批评他们,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心、关注他。教师的态度会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真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重新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或飞跃。利用评语对B层学生进行引导性评价, 明确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 或语言表达的形式、内容和交流技巧, 而不是一味地使用模糊的鼓励性语言致使学生错失理解、强化的时机。对于A层学生, 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语言形式, 还要关注语言内容, 激励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 同时开启学生的心灵,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 鼓励敢于尝试的精神, 使课堂生成产生智慧的火花。

三、结语

上一篇:金正大缓控释肥下一篇:国际法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