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作文教学

2024-08-02

新形势下初中作文教学(精选12篇)

新形势下初中作文教学 篇1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提高基础教育效果的核心。有效教学所追求的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协调, 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 促进学生在学习的最优化,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历史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有效的历史教学不只是学生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 而是要让学生在认知目标上从不懂到懂、从学会到会学, 在情感目标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重视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乐于学习, 学生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才能不断迸发出灵感与激情, 整个学习过程才会是快乐而有效的。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愉悦而自由的学习氛围, 强化学生的正面情感效应, 激起学生对历史学科浓厚的兴趣。

1. 教师要以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

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 教师利用自身渊博的学识来吸引学生, 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历史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教材, 还要博览群书, 拓宽知识面。在教学中插入学生所感兴趣的历史典故、传说等, 让学生佩服教师的学识, 进而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 还原历史的生动与真实。

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包罗万象, 其承载信息的种类多样, 里面有着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形式。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枯燥讲解, 还原历史本身的生动性与真实性, 以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师要转换角色

以往的历史教学只重视教师的作用, 所树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 而学生处于次要地位, 只是被动地进行知识的接受, 是学习的附属, 是在教师的严格指令下进行的被动学习。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实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要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要让步于学生的学,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展开主体学习。

首先, 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不是教学与教师的附属, 而是独立的学习客体。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习需求, 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 一起展开互动教学。

其次, 在师生之间展开情感互动。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 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样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又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从而使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展开主动学习。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 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 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枯燥的历史讲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通过丰富教学情境的创设, 可以让学生将历史人物、发生时间、地点、背景等与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 让学生重温历史, 既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同时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1. 角色扮演。

历史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从具体的场景、语言、动作等重温那段真实的历史, 将历史史实的记忆与理解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一内容时, 我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这段历史, 积极地从电视、书籍中收集资料, 创编剧本, 通过扮演人物角色来深刻领会人物特点。

2. 播放视频。

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播放影视剧片段来让学生走进那段真实的历史。如让学生观看林则徐禁烟、甲午中日战争、火烧圆明园等电视剧片段, 让学生走进历史,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与落后。

3. 图片展现。

流传下来的诗文、器皿、古画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可以起到文字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如可以通过展现《清明上河图》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图片的展示效果比起文字信息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感性认知。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 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制订预习提纲, 让学生根据提纲来展开充分预习, 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已掌握、哪些内容没有理解, 这样可以让学生加强听课的针对性。同时要指导学生在听课中不要只注重疑难问题的解决结果, 而是要学会思维, 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

1. 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只有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 才能对教材展开充分的阅读, 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并通过加工与整合达到对某一模块知识的真正理解。

2. 学会比较与对比。

要让学生运用对比、比较等将各个知识点集中起来, 从中发现异同, 这样更能深化学生的认知, 在对比中进行记忆与理解, 这更加符合历史学科学习规律, 更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之,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情与学情来对教学进行灵活调整, 要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符合历史学科规律,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新形势下初中作文教学 篇2

论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磨英利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期望和要求更高。初中语文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更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力和运用能力,并且从现代社会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对于创新型综合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机遇期,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新课改;素质教育

新课标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大背景下,对于素质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的目标有以下描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丰富和拓展了语言学习材料,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要求更多。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新课标教学要求,明确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提高,新课标对于课堂的.学生参与、“以生为本”的思想逐渐加强,引导学生参与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教师从教学活动开始讲到教学活动结束,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2)教学活动过度依赖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材只是起到辅导性、引导性作用,而在教学活动中,教材的作用被过度发挥,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全地以教材内容为主。(3)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二、新课标形势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措施

1.教学主体――强调“以生为本”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度。初中教学是小学教学和高中教学的过渡阶段,一方面,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对于更高层次的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加强学生参与度,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语文教学做铺垫,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强调相互学习和加强互动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语言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才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上不难发现,现在初中语文教学太过于依赖课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拓宽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1)以课本为基础,拓宽教学素材。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适应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教学素材的创新,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但是这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教学素材更应该来源于生活和社会,这样不仅使教学素材更加符合现代教学需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些网络上的热词,虽然值得推敲和实践考验,但还有积极的词汇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的理解和认识能力。(2)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丰富,要从学生身边找内容,例如,在学习合作精神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找出合作的成功案例,并且说出合作精神的好处及应该从哪些方面做;也可以结合现代中国反腐,和学生一起讨论中华文化的内涵以及古代相关的诗文等。

3.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增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2)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多媒体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赤壁》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原当时赤壁之战的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新课标改革使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新课标改革带来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适应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现代初中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倪玉平。试论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

新形势下初中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学;情境创设

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地学好美术课,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美术课堂既活泼又生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呢?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在实践中找寻答案。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总结自己的认识与实践经验,我个人认为:情境的创设对上好美术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如下:

一、新课改从宏观上要求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

新课改要求“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下学习”,民主学习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给学生一个情境,一个自由民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如何创设,创设的如何直接导致了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实现效果。只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实现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这是因为,良好的学习情境与氛围才是学生吸收知识的丰沃土壤,也是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义不容辞地为其创设适合的、优秀的教育情境。

二、中学生的心理机制要求教师必须创设教育情境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纪律性差。他们通常不能较好地坐下来耐心理解抽象的概念(特别是艺术理论大多是哲学性的),而对图像、声音、实物、环境等较为敏感。所以,情境创设成功的课堂,大家发言、理解、思考以及注意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目标也比较容易达到。而且声、像、实物一体的情境,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认识及感受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贯彻。

由此看来,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支,情境创设的确不容忽视,那创设艺术情境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1.美术教学中情境创设自由多变,但要符合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将美传递给学生,我们可以制订多边自由的情境条件,以符合课题目的,并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比方说:我们可以在“内容”上下些工夫,广泛收集材料,拓展认知范围,增加趣味性环节,避免平铺直叙的老式做法。在实物处理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并注意特色及当下的社会热点。任课教师平时应注意自身的学习与发展,主动拓展见识,丰富视野。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融入时代感、生活感强的材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熟练各种制作方法,寻找新思路、新技术。

例如,在学习《我喜欢的卡通形象》这一课时,我就用了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中张乐平先生手绘三毛形象的一个片断作为导入,带领学生走进了漫画天地,其视觉美感同样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动力,产生创作欲望,表达自身感受,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吸引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现有资源,挖掘校本教材,发挥群力,促进自我水平的提高。

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资源,比如,多采取课堂外教学的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思维定式,走出课堂,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用社会这个大情境来教育学生。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外出写生、校园课堂、街头课堂、影院课堂、田野课堂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我曾经在《手绘线条图像——多视角表达》一课中带领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的校园实地考察来进行创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学到的绘画技法,而且还增加了对学校布局的了解,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2.情境创设要新颖,避免雷同,努力创新

求新求异是我们艺术教育中必要的追求,艺术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独特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把“创新”放在发展的角度去重新审视。

教育情境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的创新。主要是指我们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从思想上转变旧的课堂习惯,积极利用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没有创新便没有价值。首先要解决思维方式,扩展思路,敢于引进新模式,敢于制造新现象,敢于接受新理念。例如,我在教学《艺术的多元化》一课时曾尝试让学生认识“行为艺术”,并设定了练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随意画的创作,学生情绪高涨,随意发挥,以一个初中学生的心态恣意体会了一把行为艺术。很多学生这样评价这次创作:一次情感的释放。

(2)教师语言的创新。教育情境创设中教师语言也是比较关键的,没有好的语言组织,再好的实物、多媒体课件、环境也不会发挥自身作用,教师语言求新、求畅、求美,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艺术韵味,学生也容易接受。实践中多数教师普遍存在重视可见制作、忽视语言组织的现象。语言艺术值得每一位优秀教师认真揣摩与学习。

3.注重有美感的创设

艺术教育情境更应该用艺术的眼光与手段去创设。让学生在融入情境的同时,顺利体会美的愉悦。美术教学通过插入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转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森林之歌》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欣赏《维也纳森林圆舞曲》,并展开联想,让学生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个个生机盎然的森林之境,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审美理解和审美感受,学生的思路更宽了,创造力更强了,绘画创作的热情更加高涨。没有一样东西能比音乐更能打动人。以音乐配合美术教学,创造情境,激发联想、想象有利于促进想象力。美术和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声音对人的情绪有强烈的激发作用,能迅速地、直接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支配人的感情。以音乐激发联想,用美术形式表达联想的结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传神与魅力》一课时,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教学《中国山水画》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同时讲述相关典故,创设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置身于音乐氛围中的学生思维十分敏锐,往往能产生出生动的作品。

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育之河注入了“源头活水”,历史的机遇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怎样使我们的艺术教育长新常青,是一个充满艰辛、充满快乐与挑战的工作。笔者结合在一个县属实验中学的几年教学经验,或许不够全面,也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但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需要人们去探索、求知,我们肩负的是民族明天的素质,这责任一样重大。经过实践积累下些许经验,现整理成文,望同行们批评指正,共同为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献策献言。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

[2]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

探讨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篇4

首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讲的还是太多了,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师占据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学生缺乏了锻炼的机会,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充分相信学生。比如,可以将部分例题提交给学生解答,让他们去探索更简便更高效的解题方法。课改新教材中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自由发展空间,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解解题的过程,然后将课本例题的解法与学生解题的方法进行对比,归纳解题步骤,对不同的解法找出哪种解法进行分析,诱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更简便更高效的解题方法独特。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初中生好奇心强,相互之间喜欢讨论。我们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将学生组织为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在小组内提出更多的问题,会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即使提出的问题是错的,我们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很多时候,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出乎我们的意料,是我们的刻意执着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智慧。因此,新时期,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合理备课,做好准备

不容否认,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而作为战场的指挥官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我们要正视备课的作用,并进行合理的备课。首先,作为教师要做好准备。课前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于例题,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质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定时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优势在于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作为初中新课改合作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集体备课既有利于发挥学科教师的整体团队合作精神,更能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集体备课,不等于轮流备课,而重在一种教学经验的积累与交流。最后,将最终备课材料拷贝或复印,并分发给每位老师。集体备课要着力重在提高效率。备课要做到对教学材料详实,深浅适宜;重难点突出,分解得当;问题设计合理,师生互动有效;教学进度、内容与作业布置等衔接有序,协调统一。并确保学生有思考、讨论、交流、发言的机会,确保教师引导、帮助作用的发挥。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位老师要围绕着初中数学新课标、考试大纲及高考试卷等进行集体研究与探讨,把握好授课内容的方向与升学考试的一致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自己做好准备。我们要求学生课前一定要预习,预习而生疑,带着疑问去听课,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要把上课需用的材料准备好,节省课上时间。通过细心地准备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构建优质的教学课堂。

最后,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

新时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教育阶段。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多媒体存在的意义是巨大的。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凭教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讲,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重视备课的作用,自身备课、集体备课、学生准备三方面入手;以及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从而真正的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高效教学模式的开展也是教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所谓课堂的有效性即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果、教和学的效率高,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教师采用科学地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迅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此,作为当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新形势下初中作文教学 篇5

摘要:初中阶段通过历史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综合能力,注重挖掘学生潜能,为其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们目前的历史课堂,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教学成效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这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基于此,作为当下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注重课堂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高效课堂;兴趣;环境;自主学习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然而初中历史课程历史跨度长、内容多、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长期以来研究摸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

1积极构建良好教学环境是优质课堂构建的基础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其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对于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应该重视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首先,笔者觉得我们应该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个见解十分有益。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如承载历史教学的图片、光碟、媒体、模具等,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让学生利用这些辅助学习的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其次,创建自由质疑的学习环境。学贵有疑,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允许学生假设与质疑,在质疑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质疑与析疑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最后我们还可以创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有人认为,只有当教育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因此,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其实,良好的教学环境真的是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通过上述三种教学环境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因而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心一样,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开头艺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专题前都有“导语”,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导语”。为此,每次上课,笔者都注意使用“导语”,并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程内容,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使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充分发挥听、视觉感知活动的作用,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3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篇6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世界不断地发展变化,文化及思想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世间万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够安然地生存和发展起来。教育也是如此。想要把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保证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成长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在历史的教学课堂中,我们不能够沉浸在往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中,更不要沉浸在传统的思想中。我们通过传授和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历史中的事件、思想和观念,但是我们要运用最现代化的、最新潮的教学理念来引导和组织学生。新课改以来,我们实行了更加开放性的教育原则,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从而开辟了一条更加民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发展和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加能够推动学生承担起学习的任务,增强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的辩论会,或者让学生演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小话剧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来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快速地走进历史角色之中,激发其自主探索的意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和体会历史,增强自主学习的效率和动力。同时,质疑也是学生独立成长、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要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以及独立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历史观念甚至是一些见解提出疑问,勇敢地反驳教师的一些看法或观点,并且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来探索真正的答案,争取能够做到想别人之所不想、见别人之所不见,不断优化和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加宽广的发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历史课堂成为塑造人才的基地。

二、有效利用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分析和总结能力

挂图是历史教学课堂中十分直观和形象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教师轻松地突出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历史学科由于其自身拥有十分繁琐的年代、人物、地名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清晰地牢固掌握具有难度,并且在这些知识的记忆过程中会拥有强烈的枯燥和乏味的感觉。教师想要让学生摆脱这种不良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生动想象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和启发,还可以使用历史挂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历史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以及总结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去分析、概括和总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比较顺利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挂图能够帮助教师详细地分析和讲解每一个事件的原由、经过和影响,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和真谛,从而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来辩证的看待每一件事情。

三、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断磨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只有自身亲身感悟和体验过程的事情才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学习也是如此,学生的成长更是如此。因此,在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学习一定的“放手”政策,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地去探索和学习一些知识和事情,在历史课堂中能够勇敢地进行冒险的探索和尝试,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敢于犯错,用于承担错误并且改正错误。这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地成长起来,才能够在错误中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更加强大。为此,我们要正视学生在探索道路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多加自悟和更新,自主创造成功大门的钥匙。同时,教师也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一些错误的案例,采用积极点播和指导的教学方式,激励、暗示和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正确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早日形成更加成熟、宽广的思维。

四、提供给学生自我实践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意识

动手操作和体验是实践的最好形式,是学生思维内化的行为方式,更是思维体现的最好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索一些动手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发散自己的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述我国古代重大发明的地震仪时,我并没有将张衡地震仪的所有知识都讲述给学生,而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模型,在分享一些数据、原理、外形构造等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资助选择材料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地震仪,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创造出属于自己思想结晶的地震仪,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学习、感受张衡地震仪中包含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不断了解和掌握历史,并且从中吸取教训,发展自己的必经之路。我们一定要运用最适宜的教学观念来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快速地成长和壮大起来。

新形势下初中作文教学 篇7

一、创设良好氛围, 让学生笑出声

首先师生通过交往, 重建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 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多想想办法创设氛围, 让学生笑出声来。初中生, 这个好动的年龄, 上课偶尔说说话, 做一做小动作也是很正常的。更何况是听了好几课之后, 难免会烦。这时, 如果大声去批评学生, 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的。不妨和学生讲一个故事, 说一个笑话。我喜欢结合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编一个故事, 创设氛围, 让学生笑一笑, 轻松一下, 调节一下课堂气氛。这样做, 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也较容易接受。

二、创意性导入

有经验的老师, 是非常重视导课的, 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拘形式, 可因时因地而定, 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 通过诗文名句导课。巍巍中华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词家, 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名篇佳句。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 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 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第二, 设疑造成悬念。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 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 可以尽力设置疑点, 提出问题, 制造悬念, 引起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 用讲故事作导语。课文中往往节选一些小说作为研习的文本, 上课时以选入的文本为中心, 联系前后内容系统地把情节交代一下, 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三、课堂内容的有效优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中, 我们通常要优化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教者如何抓住中心, 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 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探索新知,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再适当点拨, 或引导学生再探究, 寻找到结论, 发展智能。这样, 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强行灌输, 学生被动接受, 转化为教师积极启发诱导, 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 努力构建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 也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合作为主线, 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学生乐于参加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真正达到了“我要学”的学习境界。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初中体育教学 篇8

1.强 化探究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以探究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训练动作进行体悟, 对照教师示范或是标准图解进行对照,然后以小组训练、观摩、纠正方式进行训练学习,让学生在自主训练、互相观察、探究指导、纠正反馈等环节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动作的领悟能力及对错误的辨别和改正能力。

2.开 展分层教学 ,兼顾学生发展差异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这种客观差异性,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教学方法,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之内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上,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能力层面,分别制定相应的能力考核目标,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之外,还要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有所区分。

3.让音乐走进课堂 ,营造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课是通过单调的、重复的练习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的定义。在体育课上我们仍然有美的享受。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配播轻快乐曲,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结束课程。这样除了能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而且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 教师一定要营造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4.进行分层次教学 ,因 材施教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 体验教学主题时也可以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实践,可以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和教学方法,制定不同学习目标,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个相对现象,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又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让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

5.改 造传统运动项目 ,增加农村游戏活动内容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体育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民间传统体育自然资源扩充体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在练习中让学生自编游戏或舞蹈动作,并进行自我练习,教师注意鼓励并帮助、参与编导和练习,帮助制定游戏规则,培养学生探究、主动、合作的能力和发挥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达到调节课堂的效果。

6.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观念

6.1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树立正确的观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具有较现实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平时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世界冠军、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及残疾运动员等从困境、逆境中奋斗、磨炼,最后取得成功的感人事迹,以此引发学生“共鸣”,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动机,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形成正确观念,使学生将学习榜样的行动落到实处,逐步培养起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6.2抓住时机正确诱导 ,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 。

在学生感到最困难、心理防线最脆弱、意志力开始动摇的关键时刻,给学生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最有效的阶段。如在长跑练习中,当学生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特别是出现“极点”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运用语言法,如“坚持就是胜利”、“你有能力完成”、“老师和同学在为你加油”等诱导他们,使他们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战胜自我,激发潜力,逐步培养起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为顽强意志品质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7.关 于武术教学

7.1抓住学生有限的兴趣 ,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

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对武打影视剧中武术的兴趣,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讲解武术套路中的技击拆解,动作的演变及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第二,利用影视效果,对影视武术动作的攻防作示范、讲解。让学生根据示范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7.2培养学生勤练的习惯 。

术教学中,教师只能起到教的作用,当动作学会之后,学生必须自己练习,并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动作。“熟能生巧”,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其要领和练习技巧,体会到眼到心到,心随眼。

7.3培养学生想的习惯 。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动作的同时,积极联系影视中的一些攻防动作, 想想这些动作在实际中如何实现攻防转换,即让学生多练习多体会,还要多思考。在实践中多应用,才能做到想、练、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8.运用竞争激励式教学法

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篇9

长期以来, 师道尊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 强调学生要理解老师、尊敬老师、感激老师, 教师为了维护师道尊严会和学生保持距离。试想一下,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毫无自由发展的空间, 怎会喜欢上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者要从思想的源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发展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打破用考试成绩去评价学生, 学会尊重、宽容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 如何创造这样的气氛呢?首先, 教师在上课时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 以愉悦的心情、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 切忌简单粗暴, 少一些死板说教, 多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少一些指责, 多一些鼓励, 用期待成功的态度并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这样化矛盾为和谐,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是就课本的知识、概念、理论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 学生对学习数学就谈不上兴趣, 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数学教学是一个普遍联系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如果课堂上依然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 学生抄,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 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图案等来表述。老师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解决。并采用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在讲解“公倍数”时, 我是这样引入的:有一个阶梯, 如果你每次跨2个, 那么最后剩下1个;如果你每次跨3个, 那么最后剩下2个;如果你每次跨5个, 那么最后剩下4个;如果你每次跨6个, 那么最后剩下5个;如果你每次跨7个, 正好走完。请同学们算一算, 这条阶梯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题目比单纯的讲解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很快进入了思考的状态。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看出所求的阶梯个数应比2、3、5、6的公倍数 (即30的倍数) 小1, 还应该是7的倍数。很快学生从29、59、89、119……这些数中找7的倍数, 得到答案为119阶梯。因此,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课堂导入, 提高教学效率

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习兴趣, 从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有的数学教师导入环节重视不够, 往往方法单调, 枯燥无味;或缺乏准备, 离题万里, 这些导入难以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其学习兴趣, 不能起到启迪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无法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 课前准备好几个不同形状、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图案, 在课堂上, 我对同学们说:“只要你们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 老师就能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你们信不信?”一些学生很快报出两个内角的度数, 我迅速、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样, 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 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趁热打铁地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又如在讲述“过三点”的圆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带一个圆镜, 到教室时不小心掉到地板上, 圆镜碎了。我问同学们:“现要重新配制一个一样大小的圆镜, 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呢?”课堂的气氛一下子被激活了, 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说:“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还有的说:“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于是, 我问同学们:“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 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这样现实的生活情境迅速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促使他们集中精力, 开动脑筋, 尝试探寻各种解决方法, 创新的灵感和顿悟由此产生。

新形势下初中劳动技术教学之我见 篇10

一、初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中学阶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以及掌握一些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技术课的学习, 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积累知识, 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1. 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在日常的劳技教学与实践中, 能培养学生学习、钻研技术的兴趣, 动脑、动手的习惯;在劳动的实践中能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开设园艺课程, 可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英语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灵巧双手, 不难发现一般热爱劳动的学生都具有比较清晰的思维, 究其原因是劳技实践过程中促使脑的思维和手的劳动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劳动技术教育不能兼并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脑教导手, 手又发展和训练脑, 手脑结合, 学生的心灵手巧了, 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越聪明, 教学目标越容易实现。

2. 能促进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世界观、道德品质及思想修养是在劳动中, 人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在劳动中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美德, 改变学生懒惰的习惯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通过劳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 团结合作, 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 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养成爱护公众设施、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 能促进美育

在劳技课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一些问题时, 独立思考透过细节完成某些科学试验, 将享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功, 劳动创造美的愉悦。学生动手制作劳技作品时都会要求作品的造型美, 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美能力。

二、有效提高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1. 转变观念摆正劳动技术课的位置

必须加深对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切实把劳动技术教育摆到“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的位置上来, 使劳动技术教育同培养适应经济建设的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思想认识不从根本上改变, 出路问题就无从谈起, 家庭、社会、学校是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前提条件, 我们必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 破除忽视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 把劳动技术课程提升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进行认识。按照劳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计划开足课时, 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上;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 认真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根据年龄的特点, 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逐步实现劳动技术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加强劳动技术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专业齐全、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并相对稳定的劳动技术课教师队伍。学校应彻底改变那种临时拉夫的错误做法,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让部分具有相应专长的文化课教师改任劳技课, 这是当前解决劳技课教师缺乏的主渠道。有条件的学校从师范院校毕业生直接选派, 也可从大中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择优录用品学兼优者做课程教师, 积极开展劳动技术课程教师的培养工作, 甚至聘请农村的农业技术员或厂矿一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促进劳技课程的发展, 各级教研室必须建立和健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研究网络, 配备专职的劳动技术课教研员, 成立相应的教研组, 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立劳动技术课教师的评价、考核及奖惩制度, 甚至在职称评定时, 可适当对劳动技术课教师实行倾斜政策, 鼓励他们继续从事这项教学工作。

3. 继续坚持劳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初中劳动技术课与所开设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联系紧密, 我们要积极寻找渗透点, 扩大渗透面, 让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 真正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例如植物嫁接时为提高成活率, 学生可利用生物中茎的结构知识进行分析, 并得出形成层要对齐的结论;也可运用物理、化学中分子运动和溶液浓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小麦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既可验证所学的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须以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宗旨, 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既要关注他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操作的结果;既要关注学生日常学习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进步与发展, 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心得与创新。初中劳动技术课必须贯彻发展性学习评价, 把实践操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环境下, 坚决抛弃传统的只以纸笔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方法。

总之,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 对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师来说, 教学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好书上好课, 才不会与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渐行渐远, 切实增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德夫.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现代教育科学, 2011, 3.

[2]郝杰.初中劳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若干策略.成才之路, 2009, 9.

新形势下初中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言环境;课外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目的在于构建适应时代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

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勇敢地读与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例如,在每天上课之前的五分钟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自由对话,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将单词放置于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讲解,着重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增强了学生对新单词和句子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因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组织有趣的课内外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品尝教师带来的奶昔,当学生的胃口被调动起来之后,学习热情也被提高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本中的制作步骤,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中制作milkshake,将制作的过程陈述出来,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制作,第二天带到课堂里進行参选,通过这样的课内外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也提高了。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在丰富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动力,获得成效。例如,在学习“on the farm”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动画场景,让学生观看屏幕中妇女挤牛奶的场景进行英语问答与对话交流等等。此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运用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感觉器官,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习模式变得多样化,更可以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条件。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创设语言环境、组织有趣的课内外活动、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运用和积累,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杨春丽.初中英语教学重点分析[J].英语教学,2007.

浅谈新形势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篇12

一、因材施教, 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 激活发声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是客观存在的。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将学生间的差异性视为教学最大的问题。忽视学生间的差异性, 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 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 直接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 最终使得本应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乐学科成为厌学科目。素质教育提出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 明确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 贯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 以激起全体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如由于每位学生的嗓音特点并不相同, 在音乐教学中, 训练学生发声技巧时最难的就是因材施教, 教师要在课堂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流, 了解每一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看法, 清楚掌握他们内心对音乐课堂的期待, 并且要尽自己的全力为学生营造出自己喜欢的音乐课堂形式, 主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这样教师不但会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还会在交谈之余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嗓音特点。在对学生实施训练之前, 对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这样就能够清楚地掌握学生发声体的生理结构、特点以及歌唱条件, 最后有利于教师制定出比较适宜的训练方案, 开展因材施教。

二、运用面部表情, 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之中, 搞好音乐欣赏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时候, 大部分的注意力都会在教师讲解的知识中, 或是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上, 为此学生的注意力会凝聚在教师身上, 因此, 教师的面部表情会成为学生特别关注的因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为学生营造完美的学习环境的时候是一名出色的演员和策划者, 教师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走进自己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其中面部表情是最直接的, 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信息传递方式。音乐欣赏是一个外部刺激与内化思考的过程, 我们要积极运用面部表情, 无声的语言比起教师的语言描述与讲解, 更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从而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欢快的音乐时, 教师的面部表情就要洋溢着幸福欢快的感觉;在欣赏或学习十分忧伤的音乐作品时, 教师的面部表情就要严肃和凝重, 表现出十分悲伤的情感。特别是当学生即将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时, 过多的语言描述就显得多余和啰嗦, 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来传达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如果学生对音乐学科本身不感兴趣, 那么任凭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 学生对音乐学习也只能是不冷不热, 自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激起学生对音乐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能积极调用已有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 其大脑才能处于亢奋状态, 才能不断迸射出创新与思维的火花, 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音乐作品, 促进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优势, 它以多种渠道来呈现教学信息, 使得我们的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音乐素材呈现在学生面前,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带给学生强烈视觉与听觉刺激, 这对于以听觉为主的音乐学习而言更是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听到各种声音, 尤其是可以真实地再现传统教学中所难以表达的声音, 这样更能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殿堂, 更加利于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符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集中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带入图文声像所综合呈现的教学情境之中, 这更加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与创作灵感的激发。这正是激活音乐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收集相关的音乐素材, 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丰富学生的音乐见闻, 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四、开展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

1. 自制音乐乐器。

限于学校实情, 学校并不具备全部的乐器。我们可以发动学生, 带领学生一起来自制乐器。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与欢迎, 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个性。学生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来制造打击乐器等。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此外,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 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对于音乐学科教学而言, 我们也不能将学生的视野限定在教室内、教材上, 而是要将学生引向更为宽广的现实生活, 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教材, 走进大自然, 真正地融入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所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 这对于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 丰富学生的认知, 陶冶学生的性情, 愉悦学生身心具有重要作用。在平时, 我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进行郊游, 让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不断地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气, 能够真正将音乐作品与真实场景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便可以突破表面理解, 真正地深入作品, 感受其真挚的情感。

上一篇:施工保护下一篇:编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