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精选11篇)
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 篇1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进程, 中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是确定的事实。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下, 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就不容忽视, 这已是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共识。但是, 高职教育领域探索人才培育模式的实践已经多年, 而理论上仍存在某些分歧或不同意见。其实, 只要从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的基本方针和就业导向这两条原则出发来思考问题, 就能将高职院校与一般普通大学区别开来, 从而形成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途径及办学模式, 最终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1 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的基本特征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 教育部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 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部署:国家将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院校, 引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强化办学特色,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推动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掌握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教育理念, 并以此为依据, 抓好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 办出专科特色, 提高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根据教高[2006]16号文, 从2007年开始, 高教司对部分高职试点院校开始进行评估验收。
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 (教高[2008]5号) 。根据文件精神, 不少学校被授予“示范院校”或“有特色院校”称号;同时, 新一轮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基本特征的理论文章不断见诸报纸杂志,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各抒己见, 从而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及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 可将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模式总结出以下六条基本特征:
(1)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的规律作为确定设置专业的依据, 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 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 为社会培养一些特殊行业的急需人才。针对一个行业岗位, 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 以技术含量为参数来设置专业。
(2)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与特征, 拟定培养方案和构建教学与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3) 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模式和课程, 让学生达到能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可以表示为:职业岗位要求→专业培养目标→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基础课→公共课。
(4) 在课程内容上要打破学科界限, 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观察来设计与开发课程, 强调学生从业能力的完整性和复合性。在高职教育中, 理论与实践是并重的, 理论主要培养综合和专项的职业技能, 实践课程则有相对独立的体系。
(5)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高职院校的教师中, 既有专职教师, 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 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 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 并向教师—工程师、教师—技师、教师—会计师等复合方向发展。
(6) 人才培养应走学研产训合作的途径。学研产训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等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
2 高职教育人才培育基本模式的内涵
1998年, 教育部决定把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三教统筹, 形成了高职 (高专) 教育共同发展、各创特色的新局面。为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教高[2000]2号) 精神, 原国家教委高教司于2000年6月下发《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2000]32号) , 决定“进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经过两年的考察遴选, 2002年底高教司分四批公布了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并出版了《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一书。自此, 以人才培育模式六条基本特征为指导, 以专业教学改革为龙头,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模式开始了实践探索。
教高[2006]16号文下达后, 三年多来, 各高职院校的教改专业认真制订试点方案, 积极投入改革实践, 丰富了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的内涵。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模式, 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内涵:
培养目标。从总体上讲, 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是构建人才培育模式的根本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技艺型、操作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就是既具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 又具有高级技艺, 善于将工程图纸化为物质实体, 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双重优势。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 因此,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备双重优势:具备大学或大学以上的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 又有相当熟练的某种技艺或技能, 并得到了社会上同行业的考核认可。
基本内容。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模式主要围绕两个基本内容展开, 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应采用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商定的原则,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而社会对所需人才质量的要求, 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实践意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 尤其是这个模式所具备的实践意义。高职教育机构为社会培育出来的人才主体, 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代表性模式, 才更有生命力, 更有借鉴作用。
3 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的建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涵盖四个层面:1) 必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高职人才培养之方向;2) 必须明确高职人才的特征与规格, 要特别强调高职人才是一种人才类型, 绝不是一种人才层次;3) 要明确高职人才的职业岗位群;4) 要明确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结构与职业素质结构。
(2)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以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 以培养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为前提, 以职业技能素质为主干, 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 以培养身心素质为保障。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能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与创新做出贡献的高职人才。从这个意义上去认识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3)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向必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在拓宽专业口径上下功夫。横向上, 拓宽专业口径, 淡化专业界限, 按大类专业招生;纵向上, 延伸专业内涵, 改革传统专业, 扩大专业服务范围。
(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对现有高职课程进行分析,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问题, 该整合的必须整合, 该重组的必须重组。
(5)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明确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方位服务的方向, 加大学校科研工作力度, 要兴办科技产业, 建立校内外试验基地。
4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1)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许多高职学校的市场调研不够, 课程开发脱离市场需求, 没有进行岗位能力分析, 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社会需求论证不足, 市场调研不够, 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随意性大, 盲目上专业, 造成毕业生过剩, 而有的岗位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2) 教学方法手段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重视课堂教学、课本教学, 过分强调教师讲授的主导作用。教学改革没有深入企业、深入市场对专业本身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研论证, 成了为教改而改, 盲目删减课程, 对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不利。
3) 教学经费不足, 基础设施陈旧。
在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上, 国家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高职教育投入机制, 国家省市在高职教育投入中职责不明确, 许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不足, 造成了高职学校普遍占地面积小, 教学用房不够, 仪器设备落后, 教学现代化程度不高, 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达不到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4) 人才培养不注重校企合作及产学结合。
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 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 而学校缺乏政策支持与长期发展目标, 使得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的实际运行只是某一点和某一时段的成功, 远没有良性循环。大多数院校只停留在教学实习层面上的合作, 企业和学校双方不能相互深度介入, 未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
(2) 主要问题的原因
1) 外部因素。
一方面是教育体制的制约, 观念上的偏差, 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资源的运行规律, 造成了目前职教资源的相对僵化。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这是最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近年来, 高等教育扩招严重, 毕业生众多, 但是社会对一线劳动力的需要大幅度减少, 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更加加剧了问题的存在。
2) 内部因素。
导致高职教育陷入困境, 除了以上外部因素之外, 大多数高职学校自身办学思想不活是其中更大的一个原因。现在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高职教育办学的某些方面与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现状还存在着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如:办学模式单一, 缺乏职前职后的沟通;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经济、技术的发展脱节;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 服务于学生第一次就业, 使学生缺乏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学校的运作机制没有转到市场经济的机制上来, 等等。
(3) 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改革的策略
1) 培养目标要面向学生未来发展。
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模式, 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培养目标, 教育的基本方针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成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劳动者的同时, 也要兼顾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 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可教育、可培训的劳动者, 成为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劳动者。既要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生产一线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又要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 培养他们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科学调整专业结构, 适应社会发展规律。
既要突出特色专业又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既要保证专业设置科学, 又要有一定的超前发展思路。具体来说:首先, 要保持适度的专业规模和专业的相对稳定性, 形成专业结构的综合优势。其次, 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要正确, 专业划分要科学, 名称要规范, 内涵要明确, 专业设置的操作过程要科学。最后, 通过调查和科学分析, 弄清科技发展的动向和趋势, 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基础, 抓住时机, 长远规划, 创造条件增设新专业和改造相对老化的专业, 以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高职教育机构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走出校门从事企业一线的工作岗位,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大量依托企业作为学生学习技能和训练的基地, 为学生毕业后求职从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
4) 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化。
教学方式要以人为本, 重视发挥学生的个性, 重视学生实现个人成材、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减少刚性、增加柔性, 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 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 从而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5 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保障体系涉及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评价制度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等诸多方面, 这是构建人才培育模式的必要条件。与本科教育相比, 高职教育人才培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突出特征有以下几点:
(1) 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师资是实现高职教学计划的关键, 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业务要求上, 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应与普通大学的教师有显著的区别。
结构上, 一方面抓好现有教师的进修、培训, 增强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大力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让年轻教师多有顶岗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 大量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兼职教师, 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担任操作技能教学的指导教师, 这不仅使教学更加贴近现实, 而且使专业易于调整, 还降低了培养成本, 可使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更富有成效。
业务上, 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本专业的业务知识水平, 还要求他们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好本人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还要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轮训, 使他们熟悉现代企业的运作与现状, 强化其专业技能。
(2) 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建立开放性的办学体制。要制定实训大纲,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训练性。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除了一般学习原理的实验室之外,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并且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各专业与有关的企事业单位挂钩,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还可以建设开放式、多功能的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方便和相对廉价的仿真实训机会。
(3) 实行多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 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 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和鉴定, 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实行多证书制, 即学生不仅要取得专业知识考核的合格证, 而且还要取得技术登记证书或岗位操作证书, 方能准予毕业。鼓励学生“一专多能”或“几专多能”, 向能工巧匠型大学生发展。
(4) 以示范学校评建为重点核心, 教学评价成为重要的保障措施。随着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 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教学评价工作也渐趋完善, 并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示范学校评建工作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 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初期遴选评价、中期考查评价、终期验收评价等方式, 有效地加强了专业建设, 也有力地保证了人才培育模式的实现。
“十一五”期间, 国家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 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同时, 衡量人才培育模式的标准也陆续出台。总之, 各地高职院校领导要更新理念, 拓宽视野, 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 主动服务社会, 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 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提高社会认可度。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完善运行机制, 维护稳定, 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与实践[J].魅力中国, 2009 (10) :77-80.
[2]蒋安.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9 (8) :144-146.
[3]刘福军, 田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 :233-235.
[4]徐立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成[N].教师报, 2008-12-17.
[5]马西宾.浅谈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职业圈, 2007 (16) :76-81.
[6]方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0B) :215-216.
[7]江小明, 高林.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原则与课程结构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4) :89-92.
[8]徐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44.
[9]杨金土, 严雪怡.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 2001 (5) :137-139.
[10]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41.
[12]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 篇2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顺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变化,重点抓住思想观念的更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思想,把握全局,注意高职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兼顾发展。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也要为思治教育的内容服务为宗旨,通过创新内容来创新方法,用实践来验证创新的正确性,既坚持先进性,又体现适应多样化工作的层次性。因此,加强和创新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从所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结合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关于如何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和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新形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现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模式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敏锐性,高职学生的热点问题无法积极应对
目前,关于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更加注重的是解决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敏锐度也不够,不能够进一步的探讨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够提供给高职学生更好的指导。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有些过分重视对高职学生的技能培训,而在引导学生接触外界环境时,政治敏锐性不强,如果出现了某些问题,就会力不从心,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2. 对社会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算机网络展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社会文化趋于多元化发展,但是文化多元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更不容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代高职学生正在经历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但是并没有相应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来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致使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更好的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某些行为以及处事的态度上个性化太强,若不及时纠正他们的这些错误,就会使他们的道德,感情观念越来越弱等。
3.传统教学方式,导致思政教育没有针对性、缺乏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常会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按照计划传授给教育对象,往往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进行灌输的方式,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教育方式、媒介的更新和补充。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滞后,不能很好对当前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在某些方面现有的回答说服力不强,更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剖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纷纷感到理论阐述的生硬、枯燥。单向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教育的实效性降低。
二、 影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因素
许多客观因素影响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在新的社会形式下,高职学生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变得多种多样,具体表现有三的方面。
1.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作为最初影响人格形成,以及伴随一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最深刻,并且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教育孩子成长、成才的启蒙者,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孩子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我国文化普及不全面,家长的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的单亲家庭呈上升趋势,势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疾病。
2.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影响
当今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思想的现象,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可操作的道德教育体系。许多高职院校都着力于按照职业人才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并且以专业成绩、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等专业技术标准获得的多少来判断学生是否成才,很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严格的要求,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 思政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影响
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来说,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效果。由于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引进专业教学人员,不重视引进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致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少,甚至很多都来自辅导员岗位,所以思政教育者本身因为缺乏应有的专业文化素质和人格品质,对于高职学生所崇拜的科学文化、前沿最新知识与信息,无法进行专业指导,导致课堂人格魅力的下降,亲和力、感召力、吸引力减弱。
三、加强和创新高职思政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实现成才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成才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生的成才教育是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手段。因此,我们需要将二者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此外,我们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优先任务来抓,鼓励学生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崇高的理想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认识,并使自己的认识日趋深刻、完善。
2.实现审美教育与主旋律教育的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的审美教育与主旋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主旋律教学主要是弘扬党和国家的优良文化,使得学生可以深化对祖国和党的认识;而审美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采用正确的模式去传播主旋律,用真情和人格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前提下,实现道德认识与美的情感的完美融合,进而转化为自觉自愿的道德行为。
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当前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学习热情,使得高校的教学工作展开更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更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研究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接受特点,遵循学生知识接受的基本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更加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意识必须把青年的思想修养和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把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健康人格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思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足够多的重视,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建立和完善高素质的思政师资队伍,引入新颖的教育方式,载体和沟通教学方式,帮助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精神当中,才能培养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和志蓉.高校公共理论课面临的困惑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4,(4).
[3]李运华.大学专科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河南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12,(2).
浅谈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发展 篇3
一些高职院校招生难、生源差、投资少、效益差,管理难度大;教学成了专科教育的翻版、本科教育的压缩;同时还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专业特色,从而造成办学难的被动局面,成为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障碍。认清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形势,转变办学观念,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动性;同时要紧贴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面向产业,面向实践,面向问题,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是开创高职教育“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新局面的重要前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某种生产技能培训和管理的教育。以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岗位描述、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需施教;着眼于职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而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补充和更新,选择教学内容与构建课程结构,以体现职业能力要求而形成课程体系。这种体系应是打破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的知识技能型劳动者应具有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经营管理、合作精神与开拓能力,才能在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一线发挥有效作用[1]。
2 瞄准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得创新,热门专业的设置是创新的必然。领先的技术专业优势、提供不同的职教套餐服务及职业技术教育增值服务是获得市场优势的基本保证[2]。
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要求从业者的知识技艺经常更新,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当代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既可以加入技术劳动大军、又可以进入专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比较过硬、综合能力相对较强、可跨行业、宽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这里的“宽”体现了“宽基础”特征;“跨行业”则体现了“活模块”的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就是既要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又要完成具有高级技工实践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毕业后对就业岗位的更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其创新是建立在生产建设中的创新、产业服务中的创新和生产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不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知识和技术的创新。
3 校企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的首选工作是企业一线的技术性劳动,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大量依托企业现场作为学生学习技能训练的基地,为学生毕业后求职就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高职院校需要企业提供的是工作场所和生产建设条件,而企业则需要学生的技术性劳动,以协助其进行生产或建设,从而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学校培养较高素质的实用型备用人才,这在一些人事和用工相对独立的民营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已是十分明确的;而高职院校也为此给学生找到了就业出路,显然,这是高职教育与企业生产的重要结合点。
4 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教育辅助手段的教育技术,不论物化形态还是观念形态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必然对教育的社会地位、教育中的知识传递模式、教育目标、课程、学生和教师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将改变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期望,也意味着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必然发生转换[3]。
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并在教育中逐步形成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等,成为教师角色转换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伴随着这些技术产生的相关教材,如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课件等,使得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教师的传统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教育技术所替代。所有这些成为了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推动力量。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耳濡目染仍旧没有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只能充当辅助者的身份,只能是教师的助手,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尤其是网络时代,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许会因为设备的先进而变得更为及时,频度也大大增强。
因此,只有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高校教师角色给予深刻的理解,才能对教师应当发挥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教师应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领航者,而不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礁石。
5 结束语
在新世纪教育大发展的浪潮中,高职院校必须把握正确的职业定位与专业定位,寻找各种途径。作为教师则应该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换,为高职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本文就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谈了几点粗略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定位,校企结合,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张永.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J].无锡:无锡教育,2005(3).
[2]张翠英.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研究[J].天津: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 篇4
曹丽萍
(中山市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中山528436)
【摘要】本文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者的素质和工作方法、校园文化和齐抓共管等方面就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个性各不相同,需要日常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构建全新的德育网络,建立家庭、社会、学校、学生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营造起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家庭、社会、学校、学生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营造起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
1、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好“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高职院校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往往成为各个岗位的管理者或负责人,他们的政治素质如何,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在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更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教育,尤其是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3、重视社会实践的道德功能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旋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倡导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维护民族利益与拥护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形势。要利用所在地的革命史迹、场馆、人物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旋律教育活动,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这
也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因此,我们要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科技、学术、社会实践、开展各种人文科学知识讲座,、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等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他们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
5、学校各部门要齐抓共管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光靠某个部门或某几个人是不行的。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全校统一认识,各个部门齐抓共管,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相结合,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学生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他们与学生的接触是最直接的。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以自身良好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工作者要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重视知识的不断更新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不管来自何专业,要把本职工作做好,除了要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好非常广泛,如果你与学生有相近的语言,学生就愿意“亲其师,信其道”。再则,知识是无限的,要给学生一杯水,仅有一桶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与时俱进,理应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知识的不断更新,像一条流动的长河,常用常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3、注重工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工作比较繁琐,如果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就很容易沉没于日常事务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要注意培养较强的工作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等。要善于从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工作要有前瞻性,对一些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或问题,要想方设法将其消灭于无形,防范于未然,这样,工作才能做到主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意的方法
1、深入实际,踏实工作
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工作理念,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及思想动态,还要经常与有关部门和任
课老师联系沟通,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少说空话,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2、工作要有“五心”真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
一是要有“真心”——要真心实意、设身处地地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二是要有“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要有“细心”。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发现、分析、排查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分类整理,制定工作预案,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四是要有“耐心”——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问题时,必须沉着冷静,认真细致地做工作,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 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暖人,最终达到“真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五是“虚心”——学生教育的工作要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借鉴他人的工作经验,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还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本通书读到老。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工作才能有成效。
3、与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技巧
谈话是一门艺术,与学生谈话时要注意谈话技巧。要因人施“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不同大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思想问题,如,对有的学生语言可直截了当,对有的学生,则要点到为止;在个别说理教育时,常常要用暗示的方法。对刚进校的大学生,对其教育宜采取正面宣传和引导的方式,以较朴素、通俗的语言阐明道理,鼓励他们追求进步;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其思想趋于成熟,知识面较广,对其施“理”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平易近人的语言,通过有力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使他们口服心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 [1999]10号.1999-08-1[2]董永棉.漫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素质[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13
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问题;策略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3月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高层论坛上透露,未来几年,将有占全国地方高校总量(1200所)50%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正式开始。显而易见的是,未来几年,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中,无论是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和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所数,都将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主体。原有的高职高专院校与转型后的本科院校的学生,共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职业教育大军。使本来在高等教育中占“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扩大到了占到绝大比例,形成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现象。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情况,堪称职业教育规模之最。这就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形势。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后,职业教育的层次和格局也产生了变化,使原来只有中专和专科两个层次,变成了中专、专科和本科三个层次,显然,这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是不同的。但是,不管是什么层次的职业教育,都应遵从职业教育的规律,必须按我国的职业教育法规办学。
所谓“双证”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指“双证书”并重的制度。我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高职院落校就积极推行这种制度,也取得很多可喜的成绩。“双证”培养不仅过去是,而且在新形势下,仍然是高职教育培养适合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之一。为了使“双证”培养模式在新的形势下更加完善,有必要回顾在前些年高职院校推行“双证”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高职院校实施“双证”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施“双证”培养,推行“双证”制度认识模糊
把“双证”仅理解成“两个”证,而不是“两类”证。把学生毕业时拿到“两个”证作为“双证”培养的目标,而不是把“双证”培养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手段。于是就必然出现为考证而考证的现象。表面上看,学生在毕业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比例很高,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掌握或具备与取得的职业资格证相匹配的职业技能。甚至在推荐给学生考证种类时,不顾学生专业方向,只要哪类资格证书好考,容易获取,就盲目推荐,造成“双证”培养走样、跑偏。
2.企业和行业对“职业资格证”的认同度不高
虽然国家早在《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要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但是企业真正在聘用员工时,很少将是否获得职业资料证书作为必要的录用条件。注重学历的多,注重资格证书的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3.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不健全
1999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确定1838个职业,现在增补到1915个。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一些旧的职业消失,新职业大量涌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现与职业岗位零对接为目标,因而造成了高职院校不少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没有认定的职业与之对应,更无相应的职业证书可考。如现代制造技术领域、IT领域及现代第三产业领域,这种情况尤为普遍。
4.缺乏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认证体系
目前高职教育还没有统一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较散乱,有的难以达到职业标准的要求。
5.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双证”培养的要求
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是即将转型为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学校原有的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功能区的配备和分布等,都不符合“双证”培养的要求,因而“双证”培养过程很难落到实处。
6.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缺乏“双师”型教师
“双证”培养需要“双师”。实践指导教师是实施“双证”培养的关键条件,也是目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实施“双证”培养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不解决,“双证”的真正融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三、实施“双证”培养的有效途径—“双证”融通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双证”培养、“双证”融通的认识,真正理解“双证书”制度的涵义,使之变成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执行和实施的模式。
二是从国家层面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设计、管理。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尤其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机构体系,形成一个职业与一个认证机构相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了完善与推行高职教育的职业资格制度,应在国家的资格证书体系中总体设计一个与职业教育密切结合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完全融合。
三是建立一支素质高、数量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现“双证”融通的关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引进和校企合作的方法,尤其是即将转型的本科院校,争取做到早筹划、早设计、早着手。
四是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人才培养过程,从课程改革入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证”融通。首先确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关系,然后用人才培养方案加以确定。将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技能标准,作为专业制定教学标准的依据。由于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标准完全源于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标准,因而就可以使“双证”完全真正融通。
五是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使高职院校在设备、场地及环境方面适合“双证”培养的需要。
四、结束语
“双证”融通是高职教育必须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由高职教育规律和其自身属性决定的,虽然目前在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就一定会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进一步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 黄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5.
[3] 职业教育协作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调查报告
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
1 引言
所谓新形势即是当前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当前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出生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前期的学生, 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全义务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也是教育部首次提出在全国推广素质教育的一批学生, 由于当时素质教育只有“型”, 没有“体”, 使得这一批学生成了教学历史的一个过渡性发展过程中的“实验品”, 也可以说是“牺牲品”。他们跨入高等教育阶段后, 如何确定新的教育模式来教育这一批过渡性阶段的学生, 就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 尤其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来说更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
2 教育管理新模式
荀子曾经说过:“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 必贱师而轻傅。”可见, 从古至今, 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始终是没有怠慢, 而且是一直在探讨新的教育模式来适应不断更新的社会形势, 从“择优而仕”至“学而优则仕”再至今天的“科学乃强国之本”。每一次教育改革, 都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教育进步不了, 社会的进步就相当于是纸上谈兵抑或天方夜谭。
针对当前的教育新形势, 新环境, 笔者提出如下一套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
第一点: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工业发展大概有如下几个阶段:手工处理->人工操纵简单机器->机器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每一次的发展, 都为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效益, 而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的时代, 也就是信息化时代, 讲究的是对信息的最大限度采集和广泛应用。
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 如何最大范围地收集教育信息, 并且最大限度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收集、采集信息;同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信息, 因为教育工作者自身不全是科技工作者, 对信息的采集会有一点困难。同时, 对采集到的信息, 也不一定都能做到取其精华, 并广泛向学生传播。
要实现上述理想, 就要做如下几点工作:
首先, 教育队伍管理的信息化。具体地说:就是要科学地管理教师队伍, 并且科学地安排、使用教师资源。建立相关教师资源的数据库, 最大限度的收集教师的各方面的资源, 以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资源使用最优化。简单的说:因为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教授所有的课程, 即使是自己擅长的课程, 也不能做到“悉知世事”, 在遇到特定的问题或特定的问题环境下, 应该请求那些对该特定问题认识较深刻、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来解决。从整体上来讲, 就是构建这样一个信息平台, 收集所有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各方面的非隐私性信息。通过这一个信息平台, 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对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管理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其次, 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当代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 是众所周知的, 传统的教育思维产生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时代是落后的, 没有明天的。但是这一部分的教师资源又不能丢下。如果一旦丢下, 是对知识的不尊重, 更是教育界的悲哀。所以, 要定期的进行或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简单的说, 就是要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准确的、快速的使用信息资源,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 实现信息化教学, 以期最终达到信息化的教学管理。
再次, 推行教育新思想教育。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当然也是最困难的一点, 让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是促使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如果这一点做不好, 就不要提什么教育模式的改革, 教育理念的创新,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 并通过思想左右人的行为, 如果先前的传统的教学思想仍然残留, 他们如何能接受新的教育模式, 如果能不反对所谓的信息化管理, 一切照旧的思想, 是任何新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传统思想不丢掉, 在他们眼里就容不下“新教育模式”这一砂子。所以, 推行教育新思想教育, 让教育队伍的思想信息化、现代化, 是保证新教育模式发展的前提, 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前提。
第二点:学生培养的思想化。
上面已经提出,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 通过思想可以左右人的行为, 武装思想的过程, 实质就是武装人的头脑的过程。素质教育刚推行的时候, 只有型, 没有体, 因而可以说是教育的一大阶段性的失败, 所有的探讨性工作几乎都分配到了基层教师中去。这一过程中, 一些传统的东西在丢失, 一些比较时新的东西在不断注入, 很大程度上, 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选择了同时给教育工作者减负和给学生减负。片面的强调单方面的开放教育, 即学生自己做自己的, 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同步发展。
如此一来, 一些传统的民族壮大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思想被淡漠, 培养出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素质不强, 思想性不强的牺牲品。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因为忽略学生思想教育而发生的问题, 比比皆是。大萧条时期的教育, 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反社会的青年, 而到最后, 整个国家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代价来弥补和拯救这一些思想上出了问题的青年。因而从八十年代开始, 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强调对学生教育的思想化。
思想化教育并不是单纯意义的思想加固, 具体包含了如下几点:
首先, 是规范化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涵盖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 不同于科学教育, 因为是一种大范围的抽象的“行”, 还没有实际生活中的可见的“行”。因而只能通过广泛的教育和可以的引导学生对一些事实的思考与评价, 而在这一过程中, 渗透入已经成型并被公认的正确的思想。通过引导语启发, 在学生思考和评价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武装思想。
其次, 是对传统思想的精华部分的吸收。所谓的传统思想, 就是指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浓缩。虽然带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而被称之为“大陆型文化”。但是, 五千多年的历史, 就意味着五千多年的文化, 在这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 我们的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深具启发意义与教育意义的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最好的资源和教科书。学习和铭记这一部分思想, 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义务, 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前提。
最后, 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学校教育不同于单纯的拜师学艺, 一个民族的明天是什么样的, 看一下那个国家的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就一目了然了。创新思想, 不只是单纯的打破旧习, 更要敢于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反战战略的新思想和新方案。而这一过程, 首先要求老师具备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不守旧, 并且积极地给予学生引导和支持, 创新思想的培养, 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沟通, 以及最为重要的一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因为作为教育工作者, 总不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只是简单或者单纯的做事的群体, 应该让他们具备思想性, 特别是创新思想。因而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发展中表现出非普通型员工的素质。
第三点:教人育人一体化。
新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成人、成才、致富、报国”思想的新时代综合型人才。不难看出, 成人、成才是重点。而成人成才之间不能有脱节。也就是说:教书是育人之本, 而不是单纯的传播知识。
“忠孝节廉耻, 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一点都不能少。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学习科学知识, 导致将来德才不成比例。换句话说, 成了有才无德之辈, 那么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 你能放心使用他们, 你能期望他们为社会做出多大而贡献?例如, 近期西安大学生药某开车撞人后连捅8刀将人致死事件, 可以看出德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了, 我们不能培养有才无德的大学生, 我们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方面也要有所警醒。
从新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可见, 教育部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先成人再成才”的思想, 成人教育在前, 成才教育在后。这就需要很大一部分人深刻认识和检讨:过去的素质教育没有走好, 那是因为素质教育刚起步, 素质教育有“型”而没有“体”, 而现在不一样了, 近乎完整的体制已经成型。指导思想明确规定: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不会危害社会的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基本的求生本领。成人, 是个很大的话题, 因而“成人”教育就很艰巨。不仅是教会他们在社会生存, 还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奋斗。这样, 他们的学习目标才会明确, 理想才会坚定。思想的深度左右他们做事的态度。才能启发他们真正意义“成人、成才、致富、报国”。
3 总结
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事业是大事, 关系国家和民族明天的发展前途。面对当前这代“素质教育”初级阶段培养的有一定缺陷的青年, 只有不断开拓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适应他们生活的信息化时代。而新教育模式又没有实际意义的界限。在此抛砖引玉, 只是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共同寻求新的教育模式, 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立军.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60年历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10.
[2]谢彦红.复杂性思维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当代教育科学, 2010.
新形势下对高职药学教育的思考 篇7
1 高职药学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药学技术人员的素质滞后于其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设备更新的进展。在当前药学教育中, 本科药学专业教育以学科性和学术性为中心, 培养目标侧重于理论和研究型人才;中职药学教育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不够完整, 难以适应现今医药产业的需求。所以, 医药产业缺少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而高职药学教育正是以技术型教育为主的一种教育体系, 其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与知识, 成为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和生产实用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我国医院药学和社会药学工作任务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从面向药品转向面向病人, 从以药品供应为主转向合理用药。随着这种转变, 高职药学教育也由“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 由单一的“药学专业型”向“医学药学结合型”转变。长期以来, 我国高职药学教育定位不清, 教学模式沿用本科药学教育模式, 以多学科教育为主, 以培养对口性强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 课程内容过分强调体系而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缺少高职层次特点和药学专业特点, 导致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足[1], 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甚至需要就业后再次培训。
2 新形势对高职药学教育的要求
教育部明确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工作中, 应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核心, 改革专业设置方向, 调整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经济在飞速发展, 高职药学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也应相应改变, 由培养专一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 如专业高学历后备人才、专业营销型人才等。推行药学专业职业教育改革, 以适应时代需要, 即新标准的行业准入制度、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双向选择就业以及临床药剂师观念和职能的转变等。
3 对推进高职药学教育的理性思考
3.1 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进行高职教育改革, 推进高职药学教育发展的先导。高校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保证在高等教育教学水准的基础上, 在业务素质方面突出实践性, 注重应用性, 加强灵活性, 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调整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职业性强调高等技术应用性, 这和初、中等职业教育侧重一般技能型具有显著区别[2]。高职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应以应用为主旨, 围绕应用, 使培养的学生比本科生动手能力强, 比中专生知识结构完善。在课程设置方面, 要突出模块化和现场性, 以医药就业需要为基础。基础理论课设置以适度、够用为原则, 通过课程内容的优化组合, 不再强调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专业课程设置以服从实践需要, 突出应用性, 考虑关联性为原则。专业课程按照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来设置, 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超前性[3]。同时, 适当调整课程体系, 拓宽专业口径,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邀请相关行业、用人单位积极参加学校教育和培训活动, 通过校企合作、医校合作等形式, 做到办学专业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学习内容与岗位需要“零距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各专业设置反映出“前期趋同, 后期分化”的特点, 在宽口径前提下, 设置“订单式”培养的专业方向, 着眼当前岗位需求, 为学生今后向其他类似行业转移打下基础。
3.3 加强实践性教学, 进行分流式培养
改进教学手段, 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以理论学习够用、强化实践、突出技能锻炼为原则, 采用学生在校做实验、到工厂第一线动手操作的强化实践技能方式, 有效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际应用中, 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融合职业资格教育。校内基地保证实践教学课时数, 设计并实施技能训练, 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外基地采取分小组、带项目、拜师傅和顶岗的形式, 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并接受企业考核, 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供保障。根据药学发展和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 以及学生择业分流后的需求, 从课程设置、岗前实践等多方面对学生分别进行培养, 如进行“营销型人才”培养、“生产型人才”培养、“临床药学型人才”培养等。
3.4 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科研水平
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增强现有教师职业技能, 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 专兼职结合, 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工作一线了解和熟悉业务知识, 增强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聘请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向学生传授业务知识。有了这样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才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强化校企合作, 通过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提高科研水平, 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
高职药学教育是医药科研、生产、流通大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教育层次, 在提高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保健、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 对医药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必然提出新的要求。因此, 高职药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找准位置, 把握医药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将自己定位于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突出实践教学, 采取适当的培养途径, 为我国医药行业输送大批合格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书华.对药学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10~11.
[2]徐蕴, 赏后勤, 高晨.对推进药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江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 5 (14) :35~36.
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 篇8
高职学院生源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类型主要包括:大专生、少部分单招生、部分 (2+3) 高职生。学生成分复杂, 素质层次差异较大。学校办学层次多元, 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改善相对滞后, 学生与学校资源的矛盾凸显。同时, 市场经济对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的影响和渗透以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都使得高职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元。随着大学扩招导致校区的不断扩大, 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更多的独生子女进入学校, 都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出现了新形势、新情况, 需要我们积极去面对, 思考良策去解决。
开放的网络世界, 给某些不道德者和人们潜意识中的不道德欲望带来了可乘之机, 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大量出现, 污染了网络环境;不断出现的虚假信息、诈骗信息, 又因网络监控的不足使得网络道德问题尤为突出。国家网络安全方面, 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信息、网站、游戏充斥网络, 让部分不成熟的学生难以抵制。更有违法分子在网络上以交友等形式实施犯罪行为, 网络成为他们犯罪的平台。大学生正处于发展成熟期, 心理承受能力、明辨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 容易沉迷于网络, 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市场经济是工业社会的主流思想, 自由主义、技术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等, 很容易吸引青年学生的眼球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贪便宜等的思想, 使各种案件频出。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 校区面积扩大, 校园变成了开放社区, 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复杂的小社会, 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在周边形成了高校经济圈, 各种社会人员频繁进出校园, 部分学生在周边租房、消费, 面对校内校外两个战场, 学院安保力量相对不足, 使高校面临较大的安全压力。
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校园网络安全
目前, 在网络安全问题上, 对于学生上网存在认知盲区。大量的网络信息带来了网络文化垃圾, 垃圾文化的发展正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互联网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和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这是积极的影响。但是, 网上的信息参差不齐, 监管力度不到位, 造成网络文化的无序, 判断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例如, 迷信、消极、黄色的内容, 都会造成学生道德意识不强、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情感冷漠、价值观冲突与迷失、社会主义主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弱化等。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交友已经暴露出部分问题, 如网上交友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见面, 不法分子利用学生单纯、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 非法侵犯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总体上看, 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伦理仍然处在被动封堵的状态, 还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全面监管的意识, 我们要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引导、抗击等的能力。
2.校园消防安全
校园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为了个人生活方便, 在寝室私自接电线;违章使用电热水壶、大功率吹风机、电磁炉等, 造成了安全隐患。在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自救逃生技能的情况下, 突遇火灾的学生, 容易惊慌失措, 加上没有掌握基本的灭火、自救方法, 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学生心理安全
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 诸如焦虑、强迫、恐惧、抑郁、冷漠、消沉和暴躁等。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 没有及时得到疏导, 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就有可能导致安全问题。例如, 打架斗殴、偷盗、自虐、破坏公共财物等行为。有些高职教师以学生成绩的高低判定学生的品质, 这无疑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引发厌学情绪。部分学习差生心理比较脆弱, 遇事不冷静, 易冲动, 遇到压力、挫折、委屈时, 容易走极端, 易因一点小事发生违法犯罪的现象。
4.学生求职安全
一些单位以招聘为名, 借招工、介绍工作实施诈骗。以高收入为诱饵, 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 花样翻新, 操作耐心周到, 用低投入、速成功等字眼来吸引人的眼球。然后巧立名目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培训费、押金、报名费及其他不明费用, 往往是收取费用后, 招聘人员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让许多求职心切的大学生叫苦不迭。
5.体育课安全
据了解, 2010 年至今我国已发生多起学生体育课猝死事件。发生猝死的原因非常复杂, 也难以通过日常普通的体检查出。越来越多的体育课学生伤害事件发生,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下降和健康教育的缺乏。健康是生命的基石, 是幸福的源泉, 是事业成功的不竭动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方面, 体育教学无疑具有特殊性。体育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意外的身体伤害事故, 所以教师的安全意识要不断提高, 保护措施更是重要环节。
三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安全教育以预防为主
学校的安全工作, 以预防为主, 就是把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 做到超前防范。例如, 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 改善安全状况, 预防安全事故。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激增, 要做到预防为主, 就必须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 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当前高校学生中发生的人身安全意外事故, 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安全防范不到位。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大部分在校生希望学校多举办实践性、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活动, 例如灭火、地震逃生、山洪逃生等。
学校应该通过联系当地公安消防部门, 组织消防安全演练教育, 通过灭火救援演练、现场演示、实际模拟等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内容, 使大学生学会使用消防器材等。
2.打造大学生在线学习、交流的新网络平台
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 网络也是如此。大学生是使用网络人数最多的群体之一。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占领、控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平台,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涉世不深, 从小学到中学, 从中学到大学, 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经验, 加之强烈的好奇心, 遇事缺乏应变处理的能力, 易被网络不良信息迷惑, 易被人利用, 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例如, 网络交友、网恋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友、恋情是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的。网友在现实生活中的缺点很容易被网络所掩盖。面对这类问题, 交友中必须保持平常心态, 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和工作中, 做到客观分析, 避免沉迷于网络, 难以自拔。网络平台要设立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页面, 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密切关注校园贴吧的学生言论、学生QQ群讨论主题等;建立网上咨询制度, 加强学生与学校的沟通, 消除学生中的不稳定因素。
3.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和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的优化
维护高校安全的学校保卫科和各班辅导员, 构成了校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力量。应想办法建设与学生数量匹配、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 从根本上保证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 不但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教学和研究,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安全教育资源的配置, 通过视频、动画和影像等增强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多方面和全方位地进行选择性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开展网络在线学习与考核, 优化和精选教学内容, 做到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多种形式地开展教学活动, 促进安全教育效果不断提高。
4.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努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大学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把校园安全环境的营造、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等, 有机地融为一体。环境和文化对人的熏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也是深入持久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就要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 学生道德素养是内核, 校园安全环境和安全文化建设是外部力量。
四结束语
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培养对象和服务主体, 他们在校期间的思想和言行受到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安全教育工作的加强, 安全知识的普及, 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在校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 有利于他们认识和适应社会、分析和应对各种情况。因此, 负责安全工作的人员要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 这也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只有全体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 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自觉维护校园安全的局面, 才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摘要:当前高职学院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通过了解、分析和掌握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探索更加实用、有效和先进的教育与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吴飞霞.当前高校学生安全工作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8)
[2]陈孔祥、王磊.全覆盖理论下的高校学生安全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3)
[3]刘艾.论就业安全教育实践中大学生的主观体验--基于贵州省三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安顺学院学报, 2012 (2)
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 篇9
1 口腔高职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
1.1 就业矛盾
我国口腔高职教育有临床医生和口腔技师教育, 目前, 口腔技师与人口比例失调较严重, 国家对口腔技师的需求愈来愈大。但是毕业生追求大城市、大医院等, 均导致了口腔专科技师招收与口腔技师专业毕业生分配困难的问题, 不利于口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
1.2 校企合作模式没有达到有效的监管, 校企合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让职校学生去工厂、医院实习的“订单模式”在某些学生看来不具有教育意义。有学生反馈:“我只是在义齿加工厂重复着相同的劳动, 日复一日, 我什么也没学到。”因为企业和工厂期望学生尽快成为某一项工作的熟练工, 以节省人员开支, 并且企业纯粹考虑效益不顾忌学生的长期培养。对此, 我们随机对100 名2012 级和2013 级口腔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参照经修改的临床学习环境量表CLES (Clin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 Scale) 自行设计学生评价问卷, 调查学生对临床和加工厂学习环境的认知情况, 并对两种实习环境的实习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其目的是调研行业市场是否真正参与到高职教育当中, 尤其是口腔技师专业。采用Excel 2003 进行数据的汇总, 采用SPSS 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 χ2检验从“能够培养个人兴趣、能够提高学习能力、能够提高实践能力、能够定位职业前景、认同实习氛围”5 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见表1。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对医院和义齿加工厂的实习效果认同度是不一致的, 在义齿加工厂的实习生认为能够培养个人兴趣、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认同实习氛围的人数少于在医院的实习生 (P<0.05 或P<0.01) 。在“能够定位职业前景”这一项上, 医院实习学生人数和义齿加工厂实习学生人数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同时对医院和义齿加工厂参与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按照一年5 次活动, 每次20 分 (满分100 分) 进行评定, 结果见表2。从调查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义齿加工厂的参与程度要远远低于医院, 主要原因可能是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 同时我国的企业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对较少, 所以到医院实习的学生和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反馈差距较大也是可以理解的[2,3]。
2 对口腔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2.1 发挥高校主导、市场推动的作用
多年来, 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 逐步将办学理念中的“由学历本位”向“以学生技能为本位”甚至“以学生社会服务能力为本位”的方向转变, 从思想和举动上彻底转化, 不失时机地推动高职教育理念的创新。在目前新的形势与要求下, 口腔高职教育得到大力发展, 而许多院校对什么是高职类口腔教育、为什么要发展高职口腔教育、怎样发展高职口腔教育等最基本的问题认识产生了模糊, 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具体指导基层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指挥棒”。政府发挥有效的行政职能作用, 规范口腔高职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 使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化, 具有可操作性, 使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功能更加凸显[4]。
首先, 高职院校应在继续坚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口腔专业特色教育, 如口腔工艺技术产业市场结构要求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促进口腔工艺技术产业发展为己任, 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在调研口腔工艺技术产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教育和多元化教育。其次, 院校需根据口腔产业技术路径来更新教学内容。综观口腔工艺技术产业的市场人才需求, 具有创造性、技术钻研能力强的人才是目前市场的紧缺人才。因此, 院校要在专业建设及教育内容编排上强化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 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更新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再次, 口腔工艺新技术与传统专业间的进一步融合促使职业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相应改变[5]。口腔高职教育以口腔专业为主, 根据其主要人才需求为主干设计教育模式, 然后依据不同的社会基层要求的方向来设计其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形成有弹性的课程体系[6]。
2.2 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机制
现代口腔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 许多口腔新技术和新材料是一边应用一边发展, 未必能及时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 往往在实际工作地点才能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 口腔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的途径上不能只采取单一的学校教育, 而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 同他们建立伙伴关系, 使用人单位直接参与到培养过程中来,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目标, 同时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国家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 高校要积极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衔接, 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口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 一定不能将学位教育、本科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继续教育混为一谈。在教学方法上, 应将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式教学转向交流探讨实际操作问题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7,8]。
2.3 健全企业参与制度, 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
要切实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就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 开展校企合作, 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把人才培养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 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为一体[9]。
目前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倡导的口腔医学创业推动行业发展的主题策略及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 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 深化产教融合, 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将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 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行业相关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 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10], 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完善支持政策, 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举办职业技能竞赛[11]。
3 结语
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同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体系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口腔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 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实现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们必须进行大力改革和创新。同时, 坚持十八大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 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努力使我国的口腔高职教育发生质的飞跃。
摘要: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积极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 口腔高职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实现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 提出行业职责和高校职责, 强调共同建设并进一步完善现有口腔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口腔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就业
参考文献
[1]张柏梁, 陈钟, 纪晴“.校中厂”与固定义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9) :165-166.
[2]杨敏, 马爱群, 王文如, 等.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学习环境认知与其实习表现相关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5) :339-341.
[3]吴玉厚.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基础和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 2013 (12) :21-23.
[4]张震康.口腔医学教育任重道远[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5 (1) :10.
[5]姜瑞中.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岗位需求调查研究报告[J].当代职业教育, 2014 (6) :61-63.
[6]俞建伟.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4) :32-35.
[7]吴珺华, 苏俭生, 李生娇, 等.口腔临床实践教学与全科医生培养有机结合初探[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22 (1) :61-63.
[8]吴云, 王松灵.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8) :35-38.
[9]陈锁庆.北欧和英国职业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3) :163-164.
[10]凌均, 棨韦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新体系[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2010, 4 (2) :111-113.
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青年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决定力量,在校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在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高等高职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关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搞好高职院校的安全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防范教育,是保障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正常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高职院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为了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必要的保护,同时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所采取的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一般都是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与大学生实际需要所进行的。
一、概念界定
(一)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针对人自身遭遇各种外在安全威胁时所应表现出的应急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力求最大程度规避外在安全威胁所带来的损失。
(二)安全教学的概念
安全教学是素质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纽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安全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能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健,从而促进大脑的正常发育和智能发展,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特性,并在面临安全威胁时能够最大程度规避威胁。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机制的确立
(一)安全教育内容的完善
通过相关的数据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安全观念相当淡薄。每年新招收进校的学生对陌生的校园环境特别是社会大环境缺乏了解,不知道违法犯罪分子形形色色的作案手段,因而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少数老生,甚至是大四学生、研究生,也缺乏安全意识,如人离寝室不知道锁门关窗以防盗、自己的物品随手乱放等,在没有任何防范的情况下招致小偷“光顾”,被席卷了大量财物后才懊悔不已;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竟把银行信用卡的密码向室友或好朋友公开,直至卡被盗、钱被取才恍然大悟。鉴于此,必须给他们补上一课,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和安全防范知识。
(二)出台措施,规范安全教育环节
前些年,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由于缺乏一定的目标和措施,显得比较松散,有的部门一味强调教学管理而缺乏安全常识的教育;有的虽有教育,由于内容不落实,教育不到位,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把安全教育与治安综合治理年终考评挂起钩来。要求直属单位做到安全教育有计划、有布置、有记录、有落实。对安全教育内容不落实、教育不到位、教育面未达到95%以上的单位,一律扣其治安综合治理分。
2.规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必须由校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或保卫处主要领导负责授课,以保证教育的质量。
3.注重抓好教育的三个环节。首先,新生入学时集中进行安全教育。新生刚步入高职院校时,由于对校园情况不熟悉,加之原奉就缺乏安全知识,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防范盗窃、诈骗及其他不法侵害,因而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在未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前先给他们上一堂安全教育课,对其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生活道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是每学期初、学期末进行安全教育。
如果安全教育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将会使高职院校安全教育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
(三)综合多种教育手段
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单靠上几堂课、作几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广泛宣传,把安全教育拓展到各个层面,宣传到各个角落,做到警钟长鸣。为此,浙江工业大学注重在以下“四个结合”上下功夫:
1.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新学期伊始和新生入学时,高职院校都会组织力量深入到各个学院、校区宣讲法律法规,分析高职院校周边的治安环境和安全形势,开展对学生的权益保护、防盗防骗知识、消费安全知识等教育。在集中教育的同时突出对重点事和重点人进行个别教育,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2.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在工作实践中,应注意抓住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展开宣传教育攻势。一方面,通过对肇事者按校纪校规处理,以达到教育本人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学生在防范方面疏忽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在其他人身上发生。
3.专题教育与舆论宣传相结合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营造宣传教育的氛围,以扩大教育的成果。首先,根据高职院校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及季节性特点,一个时期突出一个重点,广造声势,大力宣传,如结合综治宣传月展开“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专题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交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制作治安、消防、交通安全教育图片到各校(学)区展出,以活生生的案例、惨痛的教训警示师生。其次,充分运用高职院校的舆论宣传工具,通报高职院校安全工作动态,总结经验教训,解剖典型案例,介绍安全防范的对策和手段,强化师生员工的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监管
安全教育要向纵深发展,必须构建立体交叉的安全教育网络体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高职院校坚持以各部门(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人、总支书记、学生工作辅导员、宿管人员以及学生干部为骨干,建成了一个信息反馈、宣传教育的立体网络体系,定期组织他们开会,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使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当好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和宣传员的角色,确保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了一个“安全隐患人人防、安全教育人人抓”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余德锋.浅析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02).
[2] 廖星.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6).
刍议新形势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篇1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 各高等院校纷纷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做为一项重要课题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相对活跃,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成长背景、心理变化等特点, 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正视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坚持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和改革的新方法, 开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以人为本”, 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施教者和受教者, 学生做为受教者, 其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有很多区别于普通高校学生的显著特点, 在整体生源质量方面, 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个体差异化较大, 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要区别对待;在高职教育地位方面, 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 社会舆论和就业前景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心理更为敏感和叛逆, 个性张扬, 传统的训斥、惩罚等教育措施只能适得其反, 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因此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及思想变化, 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争取做学生的朋友, 多听取学生内心的声音, 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心理问题。其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实质上就是做好洞察学生心理的工作, 通过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分析, 了解问题所在, 利用适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开展教育, 帮学生化解问题, 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寻找学生个人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契合点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用于社会需要的人才, 而高职教育的目标也一直在强调定向培养, 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不能脱离这一教育目标, 着眼于现今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发现, 目前普遍存在学生个人目标与教育目标脱节的现象, 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岗位需要, 因此真正了解学生的个人目标,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前提下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的寻找学生个人目标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契合点, 从契合点切入, 制定出既有利于实现学生个人目标, 又可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更好地完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创新教育手段及方法
随着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我们迎来了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 可以说新形势为我们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创新教育必须从改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做起, 解放思想, 重新树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创新教育观, 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捕捉学生的思想发展动向, 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 引导、启发学生的思想朝健康方向发展。了解未来市场的就业需求, 坚持针对市场需要培养人才的原则, 发挥高职教育的特色, 强调专业实用性和实践性,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消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打造适用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为将来面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四、开展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本科专科教育是有所区别的,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在教育初期已经确定了专业方向, 专业特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 技能的培养和熟练程度取决于实践操作, 因此高职教育更突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施行校企合作能为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 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是校企合作的前提。换言之, 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时则必须建立在与高职院校自身教育教学规律相协调的基础上, 才能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其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注重能力培养, 这一教学目标与社会中企业的用人需求相适应, 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同样强调较强的专业技能, 因此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掌握企业用人需求的新变化, 有利于高职院校根据企业需要适时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实现供需平衡。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主要是采用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学校与企业二者之间合作的具体方式, 在合作中总结出一套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立足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 将现实与未来结合起来、将学习与实习结合起来,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与有效性。促使学校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形势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大胆创新的原则, 随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不断变化, 转变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方法, 动员全社会力量, 全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积极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为社会各领域输送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邹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 2009 (6) .
【新形势下高职日语教育】推荐阅读:
新形势下的诚信教育10-20
新形势下政治思想教育06-29
新形势下高中教育教学07-07
新形势下学校法制教育08-15
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07-26
浅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07-24
新形势下大学生传统道德教育初探10-24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08-09
新媒体下高职道德教育08-22
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与研究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