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环境(通用12篇)
编辑环境 篇1
新媒体是信息化快速发展条件下信息传播的直接表现形式, 相较于传统媒体, 它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推广方便等特点。新媒体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3) 》, 仅微博一项, 2013年中国使用人数就达2.504亿人。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党报编辑要能够找准定位, 不断提升编辑业务素质和改变编辑思路, 形成主导报纸质量和报道重点的编辑思想;突出版面内容重点和形势重点, 突出新闻报道的厚度和深度, 形成党报的权威和发展优势。
一、具有兼顾报道需求与报道重点的策划意识和能力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种运用新闻敏感和职业能力的理性行为, 是对未来报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 是兼顾报道需求与报道重点的组合、分析信息和决策结果。新闻传播是以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为基础的, 信息接受者的新闻需求直接决定着报道的方向, 因此, 新闻报道策划要以报纸读者的获知需求为依据,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策划必须根据报纸的读者定位确定报道效果目标。
党报在读者群体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且党报在传播途径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党报的报道内容和形势与一般的晚报和都市报有较大差异, 所以党报的策划是一种以对当前党的工作大局的报道为基础的策划。党报具有政治上的严肃性、新闻报道上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是对党和政府工作重点、政策方向、社会动态的综合报道。在党报的编辑策划中, 应着重结合目前工作重点, 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报道需求, 进行有序的舆论引导和政策解读。在党报的编辑策划过程中, 其政策权威性和导向性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编辑在报道策划中应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和变化及舆论导向的高点, 重新配置信息资源, 深挖选题内涵, 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将政策解读做细、将舆论引导做实。
二、整合信息提高新闻价值
新媒体的信息容量大是其发展优势之一。但在信息传播成本低、传播效应大及利益驱动的影响下, 新媒体传播主题呈现出“人人即成媒体”的异化态势。一方面, 新媒体信息泛滥, 信息内容过于宽泛, 出现一种“任何事件即是新闻”的传播假象, 依靠带有信息轰炸特点的泛传播形式造成了新媒体新闻太多的后果。另一方面,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低成本和低要求造成极端的信息失实。失实新闻已经成为目前新媒体发展的困扰之一, 新闻传播者根据不同的传播需求进行新闻加工和制作, 甚至针对同一新闻, 不同的新媒体传播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新闻报道。
党报的权威客观性和报纸先天容量不足的特点, 决定了在新媒体发展的条件下, 报纸编辑在新闻报道选题和新闻甄别方面, 必须坚持精选、精编的原则。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 按照新闻传播价值、服务党的工作大局和社会大众、引导政策等原则, 进行必要的新闻摘选, 将报道做细。其中, 信息选择就成为编辑必须掌握的重点技能之一。
如何将符合报道需求的新闻要素和新闻“碎片”, 整合成符合党报需求和突出自身特色的精品栏目, 需要编辑在新闻作品的报道选择上和版面配置上具有敏锐的政策理解力、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辩解力和拓展性的思维能力, 将更多的智力因素融人报纸编辑工作中。对零散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利用, 通过对个体的有机组合和配置, 利用专题报道、专版、栏目等多种形式, 形成报道有序、重点突出、具有政策引导性、能够服务社会大众的综合新闻产品。在具体的新闻编辑过程中, 编辑要针对小篇幅的新闻报道, 进行准确的新闻点发掘, 形成整体性的新闻连续报道, 在新闻深度和角度上形成高于新媒体“新闻快餐”的功能, 进一步提高党报的舆论影响力和政策解读力, 放大党报高端大器的功能和作用。
三、精确的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
时效性是新媒体的竞争优势之一。因为在新闻报道采编、发行过程中的先天劣势, 决定了党报在新闻时效性上无法与新媒体相比。但同时, 对时效性的高依赖性决定了新媒体在既定的新闻报道容量下必须高速进行新闻更新, 新闻报道的跟进和持续性上明显不足。而党报对于时效性的依赖程度远低于新媒体。可以根据新闻报道的实际需求进行后续报道和深度报道。
此外, 新媒体受传播形式限制, 新闻报道的原创性程度较低, 大多新媒体以网页链接或者转载的形势进行具体报道。而党报在新闻报道的原创性上优势明显。在此情况下, 党报编辑应在策划的基础上, 按照深度报道的程序原则, 进行有效的选择跟进报道。在实际的编辑过程中, 通过对现有新闻资源的有效发掘和通过约稿等形式进行集中报道, 在版面安排和图文配置上进行有效侧重, 形成连贯的对新闻事件的解读, 发挥主流舆论引导作用, 以期产生积极的阅读效果和社会效应。
现代传媒市场和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发挥好党报编辑在新闻报道策划、信息选择、深度报道等方面的作用, 形成高于新媒体传播影响力的自身特点, 引导社会主流舆论, 就能够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形成党报独特的优势, 促进党报的发展。
编辑环境 篇2
环境学院编辑部九月份工作总结九月,金桂飘香,沁人心房。新学期编辑部全体成员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们上下全体一心、调整好心态,积极工作。如期完成各项任务。从进行迎新、学生会纳新、出版环境学院报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
现将编辑部九月份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迎新工作
九月,正逢金秋佳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湖北理工学院环境学院新生正向着这个充满憧憬的美丽校园走近,怀抱着一个炽热的心,热情的投入深大的怀抱,拥抱着深大环境学院,在这次迎接新生的活动中,编辑部全部成员的真诚而热情的付出了辛苦的劳动,让新同学感到回家的亲切。
二、环境学院成功出版
在经过了一个月的辛苦准备,环境学院报终于成功出版。此次学院报内容十分丰富,但不繁杂并十分有条理。排版工作顺利通畅,大家尽心尽职,负责地完成了自己的编辑工作。但是报纸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以后会尽量避免。
三、军训征文
军训征文是新生到大学校园参与的第一个活动,也是编辑部在迎新前好好宣传部门一次好的机会,此次活动编辑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最终得到了300百多封稿件,稿件质量也很有新意,很多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真情实感。
环境学院编辑部
四、部门招新
由于在军训征文中很好的宣传部门,编辑部的招新工作还是很顺利的。由于学院要强兵减阵,故此次招新部门只招了9个人。虽然人数少,但见习质量还是比较高的,相信经过培训,他们会在不久的未来一定有能力去完成他们的使命。
五、新生入学教育
在军训结束后,新生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入学教育讲座。在将近20多场讲座中编辑部无不出现在讲座中,同时入学教育讲座也是对编辑部见习一次好的学习,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副部和见习还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路,还很长,我们还要走很长一段时间,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编辑部就像一个不完全成熟的孩子,要真正的做到有“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二○一三年十月一日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编辑的创新研究 篇3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因而大大促进网络传播与出版的不断发展。当然,受不同介质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而言存在较大区别,网络编辑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编辑的准确定位和创新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网络编辑;创新研究
引言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使用新媒体的人数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网络信息的精准表达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新媒体也和传统媒体出现了激烈的竞争,所以网络编辑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作的创新性,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提升网络编辑的新闻创新性能够更好的贴近社会动态,并且公平公正的来引导人们的观念,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编辑的角色定位
(一)网编是新媒体的建设者与发展的促进者
在内容为王、时间至上的新媒体时代,网编既是技术平台的运用者,也是信息价值的发掘者,要同时做到选题准确和及时推出殊为不易,其作为新媒体建设者的重要性和价值不言而喻。在网编日常工作中,除了搜集整理、归纳提炼、聚合相关信息资源,以设立专题、网络调查、媒体互动等形式向读者推送等本职工作外,每天都“泡”在网上,思考如何能更好迎合读者的兴趣,怎样才能更方便地将信息以更便利的渠道第一时间送达,怎样才能够 有效的与读者互动。网编的优势在于通过沟通能第一时间获取到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并及时向新媒体开发者反馈,从而促进新媒体向符合大众 需求,更有利于传播、有利于沟通的方向发展。
(二)网编是网络民意表达的引导者和倾听者
网编既是信息发布者,又是反馈的倾听者,在网络民意表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网编工作中应坚守新闻真实性、时效性、正能量原则,为用户提供健康向上 的内容,把理性的观点和信息传达给受众,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之风,对网民负责,对自己负责,做正确舆论的引导者,树立新媒体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同时, 凭借新媒体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网编可以轻易构建一个网民对话平台,实现各种观点的交流甚至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相信大多数网民具有对信息真假,观 点对错的辨知能力,真理会越辩越明,从而推动事件的理性发展。
(三)网编是新媒体营销的策划者
网络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策划能力。网编的营销策划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受众推介自身品牌(如网站、客户 端、专题、互动话题、活动等)影响力的能力;二是如何引导合作商家入驻的能力。如何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笔者认为,首先是确保自身品牌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 公信力。要做到这点,要求网编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切实承担和履行好作为一个网络信息把关者的责任和义务,给网民提供专业、真实、有深度的信息服 务。其次,在内容策划上要始终树立用户至上理念,精确把握用户需求,通过专题、互动等各种形式提升用户体验。第三,要适当加强行业间的交流,整合利用内外 部资源,通过协同营销、合作推广等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梧桐引得凤凰来,有了品牌效应,自然会吸引来商家,实现双赢。广告投放量的多少间接表明了媒体的价 值,盈利需求自不必说,笔者更关心的是,合作商家入驻,“量”是其次,“质”才是关键。选择商家,首先要思考的是自身产品受众群的兴趣范围和对相关广告推 广的接受度或容忍度。其次是对商家信誉情况严格把关,避免因商家问题而对自身品牌造成不良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编辑的创新方向
(一)为受众提供个性定制化的服务
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下,新闻的呈现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并且能够根据受众的个人喜好进行相应的新闻的推送,这样对受众来说更加的有针对性。但是这也对网络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的点对面的新闻信息的发布变为点对点的新闻信息的发布。这样能够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受众能够体会的不一样的浏览感受,这样也能更好的做品牌的宣传,提升品牌相应的影响力。
(二)要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地把握,对新闻信息正本清源。
网络是公众平台,这也是网络平台与其它媒体最大的不同之处。网络通过不同的链接,将诸多信息捆绑在一起。网络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比较强,时刻发生变化,因为对于网络编辑者来说就需要实时把握最新动态然后进行编辑,但是对于新闻的源头来说要做好严格的把控,保证网络新闻的健康性、合法性,同时发布的网络新闻也要有自身的观点,对受众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网络编辑的价值。
(三)网络编辑要提升信息识别能力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递是非常快的,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面对强大的信息量,网络编辑需要提升信息识别能力,要摒弃不良信息,把握合适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传播和发布。网络编辑是需要对相应的领域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并且传送出健康积极的信息,从而更好的引导受众。
(四)网络编辑对新闻要保证公平公正,提高新闻质量
新媒体下出现更多的交流及时的平台,从而信息之间的共享性更加的畅快,同时这也增加了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网络编辑不仅仅是对新闻信息进行加工编辑,也是一个重要的新闻信息的质检员。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对网络编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公正公平,保证新闻质量,因为网络编辑要认清网络现状,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把握新闻的质量,提升新闻的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编辑创新是网络新闻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行为。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加强新闻编辑创新工作,才能满足广大网民对网络信息的需 求,才能提高网络新闻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地位,促进网络新闻的长久发展。希望更多的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者可以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开发新的网络新闻编辑方法。
参考文献:
[1]邵庆海.新媒体定义剖析[J].中国广播,2011(3):63-66.
[2]刘晓莉.浅论广播新闻编辑应具备的能力[J].发展,2011(6).
新环境下电台编辑工作研究 篇4
1 新环境下电台编辑工作研究
1.1 新环境下电台的现状
电台作为一个发展时间比较久的媒体, 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特色优势。但是现在社会发展, 大部分的事物在随着经济而变化, 有的广播电台却仍然固步自封, 在新时代经济技术的冲击下不知道对自身进行变革发展。再加之时代的变化受众的眼光以及要求和审美都相应的提升, 对电台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多的期待, 有些电台不能及时满足受众的需求, 便自然的失去了较多自己的受众群, 从而使得电台走向低迷, 自身运转因为资金有限导致面临淘汰的风险。
1.2 新环境下电台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1.2.1 编辑工作效率不高
经济技术的发展, 一切事物都加快了自身的步伐, 带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2]。电台编辑自然是要编辑受众感兴趣的且具有时效性和新鲜性的信息内容, 因此在信息众多的时代之下, 其编辑工作的进行需要对信息进行采集工作, 其中不免有问题发生。对于现在各种媒体的发展, 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 各大媒体平台对实效性强、辨识度高以及观众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并得以播出, 从而占领信息高地。而电台对信息进行的播报, 需要编辑人员将其编辑完成, 从而再到达总部进行审核, 最终得以播报, 这种对信息的传播速度无疑就是比较漫长的, 当别的媒体都已经将信息发布出去了, 电台才进行播报, 从时间上就已经不占优势, 受众对已经知道的信息自然就不会有更大的兴趣, 除非信息具有挖掘的深度, 比如“王宝强离婚事件”。但是一般的信息都是具有及时性传播效果的, 不具有深入挖掘的价值, 因此提升编辑工作效率是极为重要的。
1.2.2 编辑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文化素质是编辑的内在基础, 也是编辑最基本的内在素养。因此, 提升编辑人员的文化素质十分重要, 当编辑人员拥有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就能够深刻地理解党和政府的发展方针, 并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向社会传播政治思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编播理念以及编播技术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编辑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还是遵循传统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手段, 是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的, 也会因此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跌到最底层。因此, 编辑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 掌握最新的技术手段与思想, 帮助电台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同时, 这也是电台发展的需要。
1.2.3 编辑内容与受众口味不符
电台要依据受众的口味, 播报受众所喜欢的内容, 才可以稳定甚至于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受众群, 从而为电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 现如今电台所出现的一个弊端就是, 编辑人员所编辑的播报内容是不符合受众口味的, 因此不但不会增加受众人群, 反而会将之前已经固定的受众群进行相应的流失, 不利于电台稳定而长远的发展, 因此是不明智的选择。虽然我国的电台在音乐台以及体育台等都有着不错的发展和受众, 但是仍然需要不断的发展变化, 从而走进受众的内心, 聆听他们的心声, 做他们所喜爱的电台[3]。而且, 电台应该增加自身的节目类型, 不能单纯的依靠音乐台、体育台这样的节目类型, 将其类型丰富起来, 才能让自身得以长足的发展。
2 新环境下电台编辑工作的发展
2.1 发挥自身优势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条件之下, 电台编辑要想使电台在众多的媒体之中仍然能保有自身优势特色, 就应该发挥自身优势, 利用高科技电台设备, 从而对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起推动作用。
2.2 编辑人员要提升整体素质
对于电台编辑人员整体素质的欠缺, 应该通过高层对其进行积极教育, 从而提升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从而编辑出更加具有深度、逻辑性较强且符合受众品味的具有时效性和新鲜性的内容, 积极推动电台未来发展。
2.3 编辑工作围绕民生问题展开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 更加高于生活, 同时也应该将自己编辑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相贴近, 从而拉近电台与人们的距离, 带来更多的听众朋友, 将人们生活的身边事作为朋友为受众倾诉, 从而通过热线进行交流。
2.4 编辑工作围绕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展开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因此对于中国的众多电台受众,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喜好。因此电台在对自己节目进行研究以及发展的时候, 就应该尽量的满足每个受众的口味, 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参与其中。就比如中国的春晚一样, [4]是中国必须的“年夜饭”, 但是在每年播出之后都会引来较多的吐槽, 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都不是特别满意。因此, 春晚就开始进行变革, 节目形式多样化,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口味, 但是仍然吐槽不断, 归其缘由, 无非是时代发展人们眼光和口味变得更加挑剔了。在社会的发展中, 电台自身也面临着这样的挑战, 因此为了自身生存发展, 应该积极为人民群众服务, 播报让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
2.5 编辑工作要具有创新性
不论是呆板的人, 还是刻板的事物, 自然是不会引起人们对其的关注, 自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不免要遭受着淘汰的风险[5]。因此在电台的编辑工作中, 为了让自己编辑的内容能够吸引受众, 就需要将创意加入进去, 且适当的增加一些诙谐内容起到愉悦受众的作用, 将一些崭新的观点融入编辑工作之中, 从而与时俱进, 促进电台的繁荣发展。
3 结束语
在全新的时期, 全新的环境之下, 电台编辑对其自身以及自身创作内容进行积极地发展已经成为应有之责。在其创作中, 不仅要紧紧的把握信息的时效性, 同时要做符合受众口味的、满足受众需求的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与时俱进的电台播报内容, 在严谨的内容中适当加入一些风趣和幽默, 对编辑内容进行恰当的把握, 同时增加编辑内容的趣味性。编辑自身的改进以及编辑内容的进步和提升, 都在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电台增加效益, 因此可以看出电台编辑人员在其中所占有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所具有的极高价值, 通过电台编辑工作的不断发展能够带来更加优质的内容与服务。
摘要:电台播出的节目需要编辑人员进行编辑, 从内容架构、时效性和受众的感兴趣程度等方面提升电台收听率, 培养自己的固定受众群, 带来广告效益。现如今, 经济社会文化的急速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给电台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对电台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针对电台编辑工作的发展现状, 对新时代以及新环境下电台编辑工作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环境,电台编辑,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雷.探究新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提升要点[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24) :173-174.
[2]周晓彤.电台编辑的职业素养浅析[J].新媒体研究, 2016 (14) :172-173.
[3]王志清.新时期电台编辑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背景[J].新闻传播, 2013 (6) :139.
[4]宗晓莉.如何提升电台编辑的工作质量[J].西部广播电视, 2016 (3) :137.
编辑环境 篇5
1、我们知道,生活中所有的人都不会十全十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点的瑕疵,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同时也会有缺点的。你觉得你自己有没有什么缺点或是在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好呢?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2.现在很多的大学生暑假的时候都会自己找一份暑期工作,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我在工厂工作的时候,和人家谈论到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人家说道这样一个问题,他说:大学就是混日子。大学生读书读到连素质都读没了,不是混日子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价值取向)
3.你的自我介绍很短,你认为它能突出你的优点吗?或者说你的介绍很长,你不觉得没有必要吗?不能全部,但至少说明我的态度:简单、明快、不做作。我做自我介绍可以不具备太多的辞藻,但是我认为我要有端正的态度。
4.在大学里,有时候学习与工作、活动啊一定会发生冲突的,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了,你打算怎么处理你的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其实大家都知道完美的处理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我会尽力。在平时的时间就要少浪费了,用来巩固学习。
7.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上级共事?
思路:
1、通过应聘者对上级的“希望”可以判断出应聘者对自我要求的意识,这既上一个陷阱,又上一次机会。
2、最好回避对上级具体的希望,多谈对自己的要求。
3、如“做为刚步入社会新人,我应该多要求自己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而不应该对环境提出什么要求,只要能发挥我的专长就可以了。”
8.我们做新闻的讲求简洁、明了、客观、公正这一原则,你能按照这一原则给我们描述一下你自己吗?
思路:
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那些医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3、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
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
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6、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9.:“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4、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
5、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白倍、尽心尽力。
6、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7、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10.如果录用你,你怎样理解你的身份?
11.你觉得策划一个活动的流程是怎样?
12.能力和热情,请问你更看重哪一个?为什么?
14.你觉得新闻中心或者说一个学院组织是选拔人才的,还是培养人才的舞台?
15.假如这次失败了,你会怎么做?(有无自我检讨的心态)
16.谈谈你对我的印象?(是不是拍马屁)
17.一项活动过后,你觉得还有那些要做?(会不会去总结)
19.给你30秒说3个字谈谈你对这次面试的想法。
20.用3个字概述一下你选择这个部门的原因。(最佳答案“我爱她”,找工作就像找女朋友)
22.昨晚和一女生聊Q,说到一个问题,高中时候我们都是从自习室做出来的,上了大学在自习室就呆不住,谈谈你的大学价值取向,以及你上大学的目的~
23.如果我叫你去问一个陌生人的号码,你会怎么问?
26.你怎样应付工作中最无趣的或最令人不愉快的部分?
27.你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期望?
28.你一般如何应付工作上和学习上的冲突?
29.成功和失败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1.高中时候有没有社团经验和学生会经验
2.曾经有什么社会实践经验?
3.是否领导过团队?在团队中担任什么职位?
4.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阿紫的《疯长系》,讲述的是两个90后受骗女生的自传。如果你受骗,你会怎么做?
5.如果你遭人拒绝,你会怎么做?
6。如果我叫你能不能给我QQ号,你会给吗?(会不会问目的)
7.如果进入外联部,你会做什么来帮助外联部更好的发展?浅谈想法
8.你对我们部的看法?
9.你面试了几个部门?
10.如果学习很忙,而XX部正好也缺乏人手,这个时候,会选择学习还是部门活动?
“如果部门内部出现你不喜欢的人,你如何处理?”
1、问他的目的,为什么要进学生会。(为公多还是私多)
2、问他以前有无做过班干或社会活动,了解他的过去有利于下一步的提问。
3、问他在以前的学生工作中有无遇到过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了解他以前的能力)
4、问他是否知道他所进的部门是干些什么?(了解他做事情是否有备)
5、假如让你进入了学生会,你会从那方面发挥?(了解他的意愿和计划及他是一个策划者还是执行者)
6、假如让你组织一次某某活动,如何安排?注意什么?(进一步了解他的能力)
8、有人和你竞争同一个职位,但他在你背后说你坏话,影响了你的竞争力,你会怎么做?(对外的调解能力和排阻能力)
9、你的上司有一个不好的甚至是错误的决定让你执行,你是知道有不妥的,你会怎么做?
6.当你某一科成绩退步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8.当于被检查人发生矛盾时,会如何处理?
10.对新一届学生会有哪些建议?
1.你对新闻中心是怎么看的这个集体的?
2.如果你这次没有进新闻中心呢?
如果这次未能当选,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积极支持学生会的各项工作.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加紧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下一次我依然会来竞选.那时,再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检阅.我一定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得最后结束要说”谢谢!“ 总之问的问题一般不是是非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你往高标准上回答,说点好听的,一般就OK
3.你为什么要加入新闻中心?
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正面,说白了从两点说就行:一是为了锻炼自己多学东西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二是为大家服务,为系里做点什么。个人觉得从这两点答就行。如果你是要加入哪个部门,具体问到哪个部门了你就在多少就这个部门大一点。
4.你怎么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如果学习与工作发生冲突你会怎么处理?(应变能力)
这个问题我会好好利用课堂时间学习,课下多复习。工作我会抽出课下和业余时间来做。如果有冲突尽量会和会里的同学协商做一下简单的调整。他要是死缠着问,你就说一定会尽量和别人调下,先做学习上的,毕竟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
7、你哪方面比较擅长?
音乐、体育、舞蹈、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口才、写作等看你个人了。
8.在新闻中心里,有时因工作协调,会让你去做非相关技术类的苦力工作(其他部门有活动要过去搬桌椅之类的),你如何看待?(这个很简单我就不用给多说了)
9.对于一项工作,你愿意个人完成还是团体合作?(同上)
10.你高中阶段有没有担任什么职务,这些工作对你影响?你在做学生工作中碰到的令你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你担任过你应该好回答,如果没有,我可以给你出个主意,有时候某些情况自己是可以说个小谎的,没人去查你以前也不可能查到。不要谎说太大了只是一些班里学习委员呀,学生会委员什么的都成。
12.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
会一些特长了更好,不会了,可以这样回答。我有三颗心作为我的优势:细心、热心、耐心。等。
13.如果你竞选的部门人太多,你又很优秀,要把你调到其他部门,你愿意去么?这个根据你的意愿了,语言给完善下就行。
1、新闻中心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2、你可以为新闻中心带来什么
3、你认为新闻中心会给你带来什么
4、进新闻的个人优势?
6、工作中与部长意见不合如何处理?
7、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部长很看重你 将很多工作交给你 但你精力有限 你会拒绝吗
8、在内部出现相处不和谐的同事 如何处理?
9、对于一个集体什么是最重要的10、怎样看待“尽力”这个词?
11、如果在你工作之后发现所要做的事于你之前想象的出入很大 怎样对待
2、你喜欢看哪些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为什么喜欢它们?
3、请说两三条近期你看过的新闻,并对其中一个说一两句你的看法。
4、你经常上网吗?你对通过网络上传播的信息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3、假设其他社团组织借用微博诋毁我们校青协,对待这种行为,你是什么态度?
2、还记得你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一次挫折吗?当时的心情及反应如何?
3、在日常生活中,当你遇到非常愤怒的事情时,你通常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7、试着用 3 个恰当的词来形容你。
编辑环境 篇6
关键词:网络传播环境;高校学报编辑;理念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89-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网络信息的服务功能日益强大,网络在传递信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统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的,如来稿登记、排版印刷及编辑加工等,都是由工作人员手工进行,工作进度较为缓慢。电脑和网络的出现,不仅把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还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编辑理念是否先进关系到编辑工作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网络传播的环境中,期刊的信息服务形式和读者的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高校学报大都沿袭了经济计划时期的工作模式,出版方式比较传统,无法适应当前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此,树立现代化的编辑理念,是促进高校学报向现代化发展的关健。
一、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三大理念
(一)数字化出版流程理念
1.构建数字化平台,加强网络系统与集成应用建设。大多数时代,高校学报数字化的出版意识还较为薄弱。因此,要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的技能及手段,在高校学报中实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革,提升高校学报数字化的出版创新能力。高校学报应该将其采编稿件、远程处理、学术沟通以及检测等方面的数字功能加以提升,加强系统化和集成应用化的建设[1]。
2.改善传播生产及营运平台模式,实行多元化政策。高校学报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学术进步,传递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一特点要求高校学报要将其覆盖面积、影响力及传播能力都要加强。网络发布的学术信息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特性。因此,学报要根据不同特点的文章,将其学术价值及独创性展现出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提升学报知名度。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以读者为主体,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全媒体传播及运营的平台,推动高校学报数字化的发展。
(二)市场化经营理念
1.了解高校学报的商品属性。高校学报具有学术、理论及公益性,部分编辑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编辑理念,没有看清当前学报市场属性。在网络环境中,清楚学报的商品属性非常重要。高校学报是一种以脑力劳动分工合作、创造出拥有物质形式的智力结果、有很强使用价值、通过各种方式传送到读者手中的、具有很强市场价值的商品。了解高校学报的商品性,结合读者的需求和市场的规律,加强稿件的优化和选择,是提升高校学报价值的关健。
2.打造特色品牌,实行品牌战略。学报的品牌是高校学报的创办理念、风格、特色、市场营销及形象的综合表现。高校学报创办的目的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报刊业发展趋势,学报必须走品牌化之路。为了适应现代学报市场,高校学报就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高校学报的品牌建设。
(三)集约化出版模式理念
集约化是现代经济市场中的术语,意思是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以集中合理的方式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各高校学报之间应加强合作,结成企业联盟,实现跨区域合作。调整高校学报的结构,建设高效的学报期刊企业,并运用现代网络数字平台,将其规模以及传播业务不断扩大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
在中国,对高校学报有专门的政策法规及规范,以便加强对高校学报的管理,推动高校学报的发展。但调查显示,各高校学报对相关政策及规范执行率普遍较低。如高校学报管理办法其中一条规定,相关学校需为学报编辑部提供所需的图书资料、设备以及办公区域,指导学报的出版编辑工作,提高学报编辑的出版水平。但现实中,大部分高校对学报编辑工作并不重视,其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且投资也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2]。
(二)学报管理及编辑人员信息意识不强
当前,很多高校学报都还在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模式进行信息处理、编辑等工作,严重影响了学报的创新式发展。缺少科学、网络化的管理,导致很多高校学报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实际。
(三)编辑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
在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致使网络运用的能力也相对较低,无法用电脑进行稿件编辑、校对及排版等;编辑人员不会对相关图片、网页进行处理和制作,办公效率普遍较低,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学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进程,跟不上现代报刊业的发展脚步。
三、网络环境下,改善高校学报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网上办公编辑系统
高校学报网站是学报的名片,很多读者愿不愿意更深入了解其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网站首页给人的第一印像。因此,网站首页建立有吸引力的链接是第一步。其次,网页的相关栏目要清楚明了,如信息发布、采集栏,稿件处理等栏目,让读者能很清楚的了解到有关学报的历史、特色及投稿要求等。最后,建立网上办公系统,让学报编辑可以在网上进行办。如,利用网络进行组稿、审稿等,提升学报的办公效率。
(二)设计适应网络运行的编辑流程
1.来往稿件登记。通常,高校学报都拥有专门的投稿邮箱,所有的来稿都会投到这个邮箱中。因此,编辑人员在值班时,应该先将这些稿件从邮箱中取出来,进行统一登记,之后依据稿件的类型配置单一编号,再将作者的资料存进信息库中。对于符合本学报要求的稿件,存入相应的文件夹中;不符合本学报要求的则第一时间告知作者,并给予退稿。
2.审核。高校学报的稿件审核主要分为三步:一审、二审及三审。一审是责任编辑对所管专栏的来稿给予初次审核,若来稿符合学报的基本要求,则将来稿交给相关的审稿专家,审稿专家审核合格后,提交二审。二审的稿件审查工作通常是由编辑部主任完成,如果稿件在二审中依旧合格,便可以直接交给负责三审的主编进行终审,最终由主编决定是否采用稿件。
3.稿件的检测和加工。通过三审的稿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检测,如果没有抄袭和一稿多投的情况,便可将稿件交给责任编辑,让其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加工。
4.校对和排版。校对和排版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美编人员自行对稿件排版,另一种则是将稿件交给印刷公司由印刷公司进行排版。待印刷公司排版完成后,将稿件发回编辑部,相关责编对排版样式进行校对、加工,确保稿件的内容及版式符合相关要求。
5.大样审读及交付印刷。经过“齐、清、定”之后,编辑部将大样交给相关的专家对其大样进行审查,专家指出问题后,编辑部对大样进行再次修改,修改完成之后交给主编签署意见,并根据主编所签意见,对大样进行最后一次修改,最后将大样发给印刷公司进行印刷。
四、培养高素质的高校学报编辑队伍
(一)提高学报编辑队伍的创新能力
当前报刊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直接影响学报的竞争力。学报纺编辑人员也可运用网络优势,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整理,探究学术的发展方向,寻找学术研究的制高点,结合编辑团队的实际,为学报选题策划提供依据。
(二)不断提高法律素质
网络的传播快捷、方便,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与版权费有关的问题。如,作者的著作权和学报汇编权利等。如果编辑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加强学报编辑人员的法律素养,提高编辑人员的意识,才能有效规避法律纠纷,使高校学报健康发展[3]。
(三)熟练撑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当前,高校学报正不断的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熟悉掌握与计算机有关的技术,学会运用计算机处理学报的各项工作。因此,高校学报应该对其编辑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拥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拥有一定的编辑策划能力。如让他们学会使用常用的软件,如图形图像、网页制作及office办公软件等。通过培训提高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学报网络化建设。
总之,当前的高校学报已置身于网络传播环境中,网络化和数字化成为高校学报的一大特点。高校学报编辑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高校学报的出版质量,让高校学报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英.论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困境[J].传媒实务,2013,8(10):122.
〔2〕温优华.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学报的三大理念[J].2013,3(1):44-45.
〔3〕庄秋.浅析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J].价值工程,2013,10(9):300.
基于环境因素的广告编辑效果探究 篇7
广告编辑的效果与广告编辑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通常情况下,与广告编辑效果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技术环境因素、系统环境因素、道德和法律环境因素以及经济环境因素四类。这四类环境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广告在不同的背景下对广告编辑效果产生综合的影响,探究上述四类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对于切实提高广告编辑效果,达到广而告之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技术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
所谓技术环境因素是指为了完成广告编辑以及广告后续的推广宣传所涉及的所有技术支持。例如,现代存储技术、数字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等。对于本文所探究的影响广告编辑效果的技术环境因素而言主要即是指在当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
其中,存储技术对于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优化存储方式和降低存储成本两个方面。通过广泛应用现代存储技术,使得广告编辑能更加高效便捷地获取素材和信息,同时对于完成的广告在存储方式尤其是移动式存储和广告信息传递方面有着极大的改善效果。
数字信息技术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广告信息的辨识以及编辑方面。通过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广告编辑能够快速地完成对广告所需信息的汇总和筛选,同时对已完成的广告进行效果模拟演示和校对,从而使得广告更加的人性化,富有创造性和艺术魅力。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在普通家庭中的普及,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对于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也在逐步深化,主要表现为广告编辑的整个过程包括选材、开发、设计和宣传等工作内容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同时计算机的普及也带动了更多的广告编辑人员参与到现代广告编辑当中,使得广告编辑逐渐大众化。
三、系统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
所谓系统环境因素是指在广告编辑过程中包括客户、广告代理商、受众信息、广告媒体等在内的诸多因子构成的综合系统。
广告客户是指广告的源动力,同时也是广告的推广和宣传需求者。广告编辑的要求,广告的最终效果以及广告最终的推广和宣传效果都是源于广告客户。因此,广告客户实际上是决定广告编辑效果的重要基础。
广告代理商是构成广告客户与广告设计媒体的桥梁,通过广告代理商的双向沟通,确保广告客户与广告媒体之间的需求对接和信息沟通,从而保证广告编辑在广告媒体的控制下,包括在创意控制、预算控制等方面达到广告客户的广告编辑要求。
广告受众信息是广告编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广告编辑的内容和价值取向。这是由于广告受众信息包含了广告产品对应市场客户需求的关联程度,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化,如何通过广告的方式将产品的性能与市场需求进行良好的对接是现代营销的重要工作内容。
广告媒体是广告的传播中介,同时也是广告的创造者和设计者。广告媒体独特的广告设计风格和推广模式对于广告编辑的过程、广告编辑的选材方式和结构构成影响较大。
四、道德和法律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
广告编辑的法律环境是指在广告编辑中要遵守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秩序。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律对广告编辑的规定也越来越明确,这就要求广告编辑系统在广告的设计、开发、宣传、传播的各个阶段都要把握法律的界限。广告编辑者应该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广告编辑者在广告设计中要充分地了解广告对象的人生观、价值观、风俗习惯,在广告创作追求新颖、完美的同时,不能触犯广告对象的道德准则与道德底线。同时,广告编辑者在进行广告设计时,要考虑到广告对象的信仰、忌讳、道德追求,这样不但能充分满足广告对象的利益需求,还会使广告传播的效应大大增强。广告编辑也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这样才能减少广告传播中的摩擦,推动广告市场的发展。
五、经济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
广告是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它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广告的投资力度、广告代理商的盈亏、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减弱,都是由整个市场经济环境来决定的。诸多学者认为,广告的成功与失败是由市场来决定的,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决定了广告传播媒体的选择,也决定着广告市场的运作方式。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广告则很兴盛。另外,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格局、生产者的经营理念转变,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偏好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广告编辑者要充分地认识到经济环境对广告的运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一方面,要把握当今的经济形势,明确广告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要注重开发广告市场,找准广告定位。
六、结语
通常情况下,与广告编辑效果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技术环境因素、系统环境因素、道德和法律环境因素以及经济环境因素四类。这四类环境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广告在不同的背景下对广告编辑效果产生综合的影响。探究上述四类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对于切实提高广告编辑效果,达到广而告之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究上述四类广告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实际影响方式,探寻如何更好地应用上述四类环境因素达到优化广告编辑结构,提升广告宣传效果以及增强广告质量这三个主要的目标。
摘要:广告编辑环境对广告编辑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广告编辑效果的环境因素有技术环境因素、系统环境因素、道德和法律环境因素以及经济环境因素四类,本文通过探究这四类广告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实际影响方式,探寻如何更好地应用上述四类环境因素实现优化广告编辑结构,提升广告宣传效果以及增强广告质量这三个主要的目标。
关键词:广告编辑,环境因素,广告编辑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海波,杨惠.媒介生态视角下的广告编辑环境[J].传媒观察,2012(07):22-24.
[2]戴海波,杨惠.媒介生态视角下的广告编辑环境[J].编辑之友,2012(09):20-23.
[3]宋梅.试论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6(06):162+18.
数字出版环境中的编辑思维 篇8
数字出版是基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出版形态, 它包括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出版、跨媒体出版 (如网络期刊、手机出版) , 也包括传统图书的电子书等。较之传统出版, 数字出版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成本低等优点。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形态,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有很大不同。作为出版中心工作的编辑活动, 在数字出版时代与传统出版时代也有很多不同, 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媒体建模交互化。王振铎先生曾经指出:“编辑活动,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 主要是应用种种符号来建造各种文体模式与媒体模式, 即创造媒介载体的活动。”[1]他把符号建模规律称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在传统出版活动中, 媒体的类型有别, 编辑活动的界限清晰。但是,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 编辑媒体建模一改此前单一化模式, 呈现出交互化趋势。比如, 2009年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动物小说《义犬》, 就是以图书、网络、手机同步发行的多媒体方式问世。这种“一方面以传统方式进行纸介质图书出版发行, 另一方面以数字图书的形式, 通过手机平台、互联网平台、数字图书馆、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 进行同步出版发行”[2]的出版方式, 被业界称为“全媒体”出版。从编辑活动的视角看, “全媒体”出版就是编辑媒体建模的交互化。或者说, 在数字出版环境中, 同一主题的出版内容可以被编辑赋予不同的媒体形态, 从而使得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不同的媒体形态中获得实现。传统出版条件下那种类型清晰、界限分明的编辑媒体建模方式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发生了变化, 取而代之的是编辑媒体建模的多样化和交互化。
编辑手段技术化。数字出版时代, 编辑工作的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出版环境下, 由于编辑工作的对象仅限于图文, 出版载体是纸张, 因此编辑工作的手段较为单一, 技术手段缺乏。但是, 在数字时代, 编辑工作变得技术化了。一是包括约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等在内的编辑实务常常都要靠网络和计算机辅助编辑软件来完成。比如, 选题策划中信息源获取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审稿时编辑与作者即时互动交流也离不开网络;编辑加工时可以借助各种编辑软件进行;排版时可以用各种专业的排版系统进行;校对环节还可以用校对软件辅助改错, 等等。二是出版形态的多样化催生了诸多信息编辑技术, 比如视频编辑、音频编辑、网络编辑、动漫编辑等, 都有专一的编辑技术。这些都需要现代的技术工具来辅助完成。可以说, 在数字出版时代, 编辑手段实现了技术化。编辑作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作者稿本、编辑思想, 还与编辑运用现代编辑技术的手段密不可分。
编辑流程立体化。数字出版的发展也影响着传统出版条件下的编辑流程, 使其变得更加立体化。传统出版条件下, 整个编辑流程以一种媒体形态呈现出直线流程, 即策划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发排———校对。而在数字出版的条件下, 整个编辑流程则变成:内容资源———数字化内容———数字出版平台[电子版 (书) 、手机报 (书) 等]———读者。对比两个流程, 可以看出, 数字出版条件下, 编辑流程明显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编辑流程在媒体建模阶段呈现立体化趋势;二是编辑流程简化, 编辑开始直接面对终端市场。造成前者的原因在于出版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后者的原因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使得传统条件下以纸质为载体的内容变成无纸质载体的内容。数字出版条件下, 整个编辑流程脱离了纸质载体而变成一种对数字信息进行多媒体缔构的活动, 编辑流程在简化的同时变得更加立体。
编、读、作关系协同化。数字出版环境下, 编辑活动发生变化的不仅是编辑客体和编辑手段, 编辑活动的主体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编辑活动中, 编者、读者和作者围绕编辑客体形成了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传统出版条件下, 编者、读者和作者这三个主体的关系, 更多地或者更直接地表现在编者和作者的关系之中, 编者和读者、编者和作者的互动性都比较弱。在数字出版条件下, 编、读、作三者的关系更加直接、密切, 交互性也更强, 且呈现协同化趋势。例如, 在互联网平台上, 选题已经不仅仅是编辑的事情, 也可以由读者策划选题, 然后由编辑做出价值判断;编辑加工阶段, 借助于网络平台, 编辑和读者、作者的交流也更方便。
数字出版要求编辑思维重构
由以上分析可知, 编辑活动在数字出版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种变化对作为出版主体的编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包括他们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编辑思维等诸多方面, 都需要提升、完善和发展。在编辑主体素质的诸多构成之中, 编辑思维的重构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编辑思维是编辑主体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 它一旦定型就将影响编辑主体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正如学者吴平所言:“编辑有了思维才能正确认识编辑对象的发展规律。编辑思维决定着编辑活动的层次和质量。”[3]因此, 编辑主体要适应数字出版工作, 就必须首先重构自身的编辑思维, 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态度来应对已经变化了的编辑活动。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种思维方式需要我们注意:
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相对于封闭思维而言的。心理学认为, 封闭思维是一种不与外界交流信息的思维方式, 特点是思维活动的内向性, 它使人的思维活动呈现出固定不变的思维定式。开放思维则相反, 显示主体对待新生事物的接受态度和容纳胸怀, 特点是思维活动的外向性, 它使人的思维活动总是能够适时地与外界进行交流, 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适自身。在对待数字出版的态度上, 传统出版中的编辑人多少表现出了封闭思维的倾向。如有的认为传统出版无可替代,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影响不大, 对数字出版表现出一种无视的态度;有的视数字出版为传统出版之“敌人”, 认为其发展会导致传统出版消亡, 表现出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无论以上哪种态度, 都不是开放思维。就目前状况而言, 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条中处于被动局面, 产业链的终端基本被网络服务运营商和数字设备供应商所控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传统出版企业中的编辑人对数字技术不擅长、不敏感, 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立体思维。在确立开放思维的同时, 编辑人还要实现编辑思维模式从单一媒体建模到多种媒体建模的立体思维转型。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如前所述, 数字出版的环境下, 编辑媒体建模呈现交互化趋势。一次制作、多媒体形式发布, 将成为数字出版时代出版的常见形式。在此情况下, 编辑人此前单一媒体建模思维已经无法完成现在全媒体业态下的编辑活动。跨媒体、多向度的编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将是编辑人的不二选择。这就要求编辑人形成多媒体建模思维, 完善知识结构, 熟悉不同媒体的符号语言和符号模式, 掌握不同业态下的媒体编辑技术, 做编辑的“多面手”。
整合思维。数字出版条件下, 编辑媒体建模的交互化和编辑流程的立体化, 导致编辑对象变得复杂、丰富, 编辑流程变得立体、多维。编辑对象的复杂化和丰富化, 要求编辑要用一种整体思维来看待所有编辑对象, 要善于对出版内容要素进行有机整合, 融合不同符号模式的特点, 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的影响力。例如, 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推出手机报和官方微博等, 这些都是整合思维方法, 通过对出版资源的有效整合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同一出版资源的价值。
创新思维。在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 编辑选题创意的竞争更加激烈, 编辑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数字出版是一种高效出版, 出版速度快而出版物生命周期短, 这对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出版还是分众出版。在数字出版条件下, 期刊出版从物质流变成了信息流, 出版物无须经过印刷环节就可以直接面对终端受众。而终端受众的需求不仅是分众化的, 而且是个性化的。如何既满足大众的需求, 又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对编辑创新思维也是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 编辑活动在数字出版时代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要求编辑主体思维要改变、重构, 尤其是要确立开放思维、立体思维、整合思维和创新思维, 只有这样, 编辑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数字出版时代。
参考文献
[1]王振铎.编辑学原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20.[1]王振铎.编辑学原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20.
[2]晴宛.全媒体小说《义犬》问世[N].光明日报, 2009-11-20 (4) .[2]晴宛.全媒体小说《义犬》问世[N].光明日报, 2009-11-20 (4) .
编辑环境 篇9
1 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
1.1 降低了新闻编辑对新闻信息的控制能力
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对信息的选择方面有着很强的控制能力,他们在选择信息过程中可以对那些信息进行传播和删除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他们已经不是信息的唯一选择人,导致他们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因为传播新闻的渠道众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十分便捷,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手机等渠道成为传播新闻的主体,都可以对感兴趣的新闻发表自己的见解。
1.2 改变了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式
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都是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主,新闻编辑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同大众进行沟通,只是单方面的对新闻进行设计和策划。但是,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中,微信、微博等众多网络平台都是信息发布的渠道,大众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新闻编辑就必须转变工作方式,不仅要保持编辑、策划的能力,还要加强与大众的沟通能力,这种能力是传统新闻编辑者所欠缺的方面。
1.3 新闻编辑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
新闻传播的目的主要有:第一,让受众了解新闻的真相;第二,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新媒体环境中这两个目的能否达到,是否对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这些都需要新闻编辑努力奋斗。当前,大众接收信息的途径五花八门,新闻编辑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逐渐减弱。
2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培养
2.1 明确定位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当中,对各种新闻进行把关是新闻编辑的工作,群众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很少有渠道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被动的接受新闻编辑给其的各种信息。因此,传统的新闻编辑对大众的反应很少考虑。但是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众多的传统途径是的新闻传播主体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新闻编辑已经不是新闻信息唯一的把关人。因此,新闻编辑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他们已经不仅仅是新闻的使用者和检索者,还是信息的选择人和配置人。想要吸引更多的大众关注自己的新闻信息,就必须了解大众的需求,贴近大众生活和思想。同时,当前各种传播新闻平台日益增多,新闻编辑人员必须随时对自己进行定位,通过学习,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2.2 培养灵活的应变能力
新媒体环境在为新闻编辑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但是新闻编辑只要不断攻克各种难题,就能够在新环境中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新环境中游刃有余,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得到群众的喜爱。当新闻编辑面对突发性新闻的时候,就必须拥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在短时间内解析新闻的各种因素,快速的传播给群众。同时,对群众反馈的各种信息还要灵活的解决,得到群众的认可。
2.3 培养行知并重的素养
传统新闻领域中,新闻编辑有另外一个名称,即“专业型人才”。这是因为在新闻编辑过程中,他们需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完成新闻的编辑及策划等工作。新媒体环境当中仅仅具备这两种工作能力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的新需求,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因为环境的变化导致工作方式的变化,新闻编辑具备的行知并重能力在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总而言之,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仅仅拥有新闻基础知识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还必须具备全方面的知识素养。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在传播和处理当中渠道的增多,新媒体在社会的大范围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方式,严重降低了新闻编辑在新闻领域的影响能力。同时,随着新闻媒体环境的变化,很多新闻编辑从业人员的主观价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不断削弱。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不断吸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以便与时代发展相适应。随着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种变化,人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其方式均出现了明显变化,而新闻编辑要在这种变化中立足,并获取长远发展,则需重新定位自身,重视学习,不断培养自己的媒介素养,从而更好的对舆论加以引导,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新闻作品。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已经成为传媒领域的主要传播手段,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新闻编辑工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渠道、工作内容等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同时,这些变化对新闻编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新闻编辑者不能够适应这种新媒体环境,自身职业素质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中加强新闻编辑媒介素质的提升,能够促进媒体领域更好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编辑,媒介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新国.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5):120-124.
[2]王沈华.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思考与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3):97-101.
[3]李依玲.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探究[J].媒介观察,2015(2):214.
[4]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C]//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2010.
自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编辑工作 篇10
关键词:新闻编辑,自媒体,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新技术的诞生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开启了媒体时代的新篇章。随着Web2.0的数字化技术的普遍使用,自媒体应运而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以往的BBS、贴吧、论坛、个人主页、博客、个人空间和手机客户端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开始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转变。此外,新闻编辑从编辑内容、方式及业务素养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自媒体环境还冲击着传统媒体行业。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得到进一步的印证,媒介的空前发展使新闻编辑获得了全新的变化,新闻编辑应顺应新形势,为时代发展进步的新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做好新闻编辑工作。
1 新闻编辑能力的转变
“新闻编辑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能力,其中发现力是最基本的编辑能力。”[1]一名合格的乃至出色的新闻编辑需要具有洞察力,需要在众多的由记者提交的材料中,筛选出最具有新闻价值性、话题性的新闻。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自媒体平台开始悄然进入千家万户,新闻编辑可以通过各类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利用大数据以及微博上的热搜等来获取最新的新闻热点和焦点,随之提炼出具有新闻点的新闻。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有很强的观察力、整理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在选取新闻材料时,应抓取重要线索,去粗取精之后再发布第一消息。“从搜集到的海量信息中挖掘事件真相,经过分析加工后及时报道,去除不必要的干扰数据信息,做到精确无误,量少而精。”[2]
2 新闻编辑内容和方式的转变
以往由新闻记者在现场获取资料之后交给新闻编辑,然后再由新闻编辑整理之后形成专业性文字发布出来,通常只有对新闻事件的文字描述。然而在自媒体平台上,大众从手机客户端获取的新闻资讯,不再只有文字的描述,少有图像的新闻;而是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看到在新闻文字上附有的彩色图像、GIF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的方式,因此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一则新闻。此外,在自媒体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是编辑,将自己认为可以发布出来的事件编辑描述从而形成文字,或者对事件进行图像拍摄形成图文描述,甚至通过拍摄视频直观的反应事件的始末。比起以往干涩的文字描述,虽然文字同样具有很强的传播力量,但是在图像和视频和音频的高强度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之下还是显得非常弱势。在自媒体平台中,新闻编辑需要通过点对点、点对面、圈层传播等传播方式,运用一定的专业新闻知识,将内容编辑之后形成更为多样化的新闻。同时,新闻编辑还需要与大众在微博、微信、论坛上进行互动,提高大众的参与性,从而提升新闻的知名度和传播效力。
3 新闻编辑业务素养的提高
面对网络信息的繁复和冗杂,普通用户在不具备专业新闻水准的前提下发布了很多信息,包括无关的信息和虚假消息,容易混淆人们的视听。此时,就需要专业的新闻编辑在大数据的信息里,筛选出合理的正确的信息,将事实真相还原给公众。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要具备和提升以下专业素养:
3.1 提高新闻敏感性和主动参与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就提出了“把关人”这一理论。而在自媒体平台中,新闻编辑承担着“把关人”的责任,将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因为在网络环境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使得信息在质量方面和传播过程中都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更加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拥有敏锐且正确的辨识能力怎样在众多繁杂的信息中寻找出正确、真实且有报道价值的信息。”[3]
2015年1月26日13:00左右,成都市区、郫县、双流等地区网友均反映听到几声巨响。一时间微博上、微信朋友圈流言四起,有的爆料说是小区楼爆炸,有的说是工厂爆炸,甚至还有图片和视频。但这些都是坊间流传,并没有真凭实据,或者是将以往的错误信息搬到此次事件中来。但是,官方却在过了好几个小时之后的20:00左右才得以做出回应:成都同城会的官方微博在20:19发布微博称“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从成飞公司了解到,今日中午,成飞公司的飞机在成都市西北方向上空进行正常飞行时,突破音障发出音爆,据专家分析巨响可能与音爆有关”。随后新浪军事在21:00也发布标题为“成都天空巨响:官微称或系成飞歼-20发出音爆”的微博。回顾事件始末,官方的迟迟回应正是反映了目前新闻工作者的不足。在发现事件的当时就应该对事件即刻进行调查,向相关部门进行核实,避免流言和谣言的扩散。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具备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快速的应变反应能力来掌握事态和把控良好的社会舆论。同时,做好意见领袖的作用,引领正确的社会舆论,以还原公众事实真相为己任,避免各类谣言扩散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3.2 深入大众,把控时政
自媒体平台是人人都可以轻松地发布消息的平台,具有多样性和亲民性。新闻编辑应该合理把控用户的基本兴趣点,在微博热点、网络热搜及微信公众号的推送甚至朋友圈的发布中了解最新的热点,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热点事件进行报道,提升新闻权威性;还应该对时事政治保持一定的灵敏度,国家大事国际大事及国家周边的实时动态应该时刻予以正确报道,通过自媒体这种亲民的平台更好地向公众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真实的事件。
3.3 丰富专业知识,具有精品意识
专业的新闻编辑本身就应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编辑能力,但在自媒体平台上,“碎片化”的信息却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以往的博客向微博的转变足以说明言简意赅的短小文字更加具有强烈的传播力量和可读性,让人更具有阅读的兴趣。因此,新闻编辑应该选用独特新颖的视角,鲜明的立场,设立精简的甚至可读性强的标题来增加新闻版块的可读性。
在拥有强大的文字功底的同时,新闻编辑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技能。“新闻编辑必须加强对声音、文字、影像等的处理工作,并在新闻制作中有机的加入
一些可视元素,使之与画面、数码配图、动画等传播符号加以融合。”[4]此外,具备其他行业的职业技能也非常有必要,在专业新闻知识技能作为背景的前提下,掌握其他媒介技术,利用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等工具和软件来提高编辑能力,从而提高新闻的质量。“新闻编辑可借助工具和软件将数据生成各类图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艺术数据,将抽象复杂、枯燥单调的数据转化为具体生动、有说服力的新闻报道,挖掘数据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价值。”[5]同时,可以运用其他专业的知识在新闻版块中增加视频、音频等特效来丰富画面感,给受众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和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在时代的洪流中,新闻编辑还需要把握好社会的风向标,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借助新的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在自媒体平台上利用各种媒介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更好地开展新闻的筛选工作和新闻报道工作。
参考文献
[1]石靖毓.论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新闻编辑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9).
[2]杨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创新与优化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5(6).
[3]王睿莹.浅析媒介融合时代新闻采编工作[J].戏剧之家,2015(5).
[4]谭亦丹.全媒体时代下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叫.新媒体研究,2015(18).
编辑环境 篇11
[关键词]全媒体出版;媒介融合;编辑工作
[作者单位]卫乐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姚永春,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全媒体出版是社会化网络发展下出版行业面临的一种新型出版形式,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未有完全定论。综合国内外学者在全媒体出版方面的探索,笔者认为全媒体出版指在出版的各个环节中,信息通过多种媒体形态的有机整合和深度融合,最终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平台发布,从而延长产品的生产线,充分挖掘出版内容的附加价值。现在,纸质书能够轻易地重新加载为以电子阅读器为载体的电子书,“图书”的概念已经跨越“纸质媒介”的范畴[1],而读者越来越多接触到以声音、图像、文本以及各种交互技术融合生成的读物。这对传统编辑工作来说,意味着未来将更加注重内容在不同媒介形式下的配合,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编辑工作注重编辑六艺,即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和看样。全媒体出版环境下,这六个环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将主要从前四个环节的变化,分析编辑活动在全媒体出版下的新特点。
一、以内容的多媒介呈现引导选题的设计与组织
全媒体出版以其内容的多媒介呈现,使得T-book
(Transmedia book)的发展成为可能。T-book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代表了一种图书类型,除了有许多传统图书的特征,还能承担枢纽的职责,将所有数字资源和阅读载体结合起来,丰富图书内容[2]。T-book的前景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不可否认,传统图书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延伸,都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改变。因此,作为编辑工作的第一环,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选题的设计与组织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阶段的编辑工作要注重选题的多层次开发和媒介形态的选择,考察选题在不同媒介上的适用性和开发价值。
1.准确判断选题在多平台上的适用性
近年来,由小说《致青春》《小时代》改编的电影在市场上反响热烈,作者和出版商不仅收获不菲的版税,电影带来的高人气也带动了相关实体书和电子书的销售。在编辑工作中,编辑要对选题的把握有一定的敏感度,整合信息十分关键。编辑要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收集、挖掘和处理信息,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者创作的情况、读者的阅读需求与购买倾向、出版物市场的动态、学科发展的动向等[3],尤其要准确判断选题在多平台上的适用型。有些题材受众范围广,改编难度小,适合从图书走向多媒体形式,对于这样的选题编辑应予以重视,在选题初期形成相应的战略规划,考察未来实现全媒体出版的可能性,拓展选题展示平台的广度;但有些作品因内容专业性较强或读者数量较少,不具备多媒体开发的潜能,对于这样的选题,编辑应放弃形式的多样,更专注对内容的开发,尽力挖掘选题的深度。
2.考察选题的延伸性以实现内容的多渠道覆盖
美国FOX电视台借其大热剧集《GLEE》(《欢乐合唱团》)推出一系列衍生产品,既有放在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销售的CD,也有新开发的手机应用,更有后期开发的一系列真人秀节目,鼓励更多人参与《GLEE》的剧集制作。可以说,FOX电视台很好地利用了多种媒介资源,达到“观众娱乐观众”的目的,得到了更多利润[4]。可以预见,未来也会出现《GLEE》同名改编的电子图书,以可视化阅读设备为载体,将剧中歌曲融入其中,使读者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因此,编辑在确定选题方案时要学会利用“衍生产品”反推图书策划,找到新的选题突破口。全媒体出版不仅仅是关注多个故事的不同表达,更要创造出一个足够富余的空间,能够充分延伸这个故事的每一个精彩部分。通过不同的媒介,全媒体出版可以尝试根据读者对象创造不同的“切入点”[5]。
3.整合重组不同媒介的碎片化内容
数字出版的最大优点,就是为受众提供灵活的、可轻松拆解重组的有效接收模式,因此编辑在工作中要具有对碎片化内容的判断力以及对其进行设计和重组的能力[6]。由此,编辑工作要充分把握这些零散的内容,通过有效的组织模式将其重组合并。有时,一个好的选题也许就产生于一个网络用户的只言片语之中。但这样少量的信息不足以支撑一个完整的选题策划,编辑应广泛查找相关资料,评估所获取信息的开发潜力。通过相对全面的搜索,编辑在整合这些数字化信息后,可以针对某一个话题,整理出比较清晰的脉络,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选题。
二、关注新型媒介平台作者资源的整合
传统编辑工作中,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合适的作者,及时向对方发出约稿邀请,并协调交稿的相关工作。而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要跳出这个限制,不仅需要确保可靠的传统作者来源,也要注意培养其他的新资源。
1.重视电脑作者的作用
电脑作者的出现是人机共同进化的产物[7],它可以利用储存在系统中的文字资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和整合,快速生成新的文本内容。有别于传统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需要创造性思维,电脑作者本质上是对已有图书内容的二次利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慢阅读”、精读等显然已经不再适应一部分读者的阅读节奏。电脑作者生产出的文字能够为这部分读者提供相当质量的“快阅读”产物,毕竟它是集多数大家之作而成的作品。尤其是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这样的读物方便读者在移动设备上利用零散时间浏览,既获取了相当的阅读体验,又节省了时间,故编辑对此可以给予一定的重视。维护电脑作者资源,一方面,编辑要广泛搜罗筛选经典著作,分门别类后补充进电脑系统以供电脑作者选择;另一方面,编辑要及时对系统中的材料进行更新和调整,以求能为读者提供内容更加丰富、行文方式更加多样的优质读物。
2.大力培养新媒体作者
随着博客、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与壮大,传统意义上的作者身份/权利出现转移[8],网络平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平民作者,更多的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发布。如号称国内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以及据说有1亿手机读者热捧的作品《原来的世界》[9]。在网络平台上发现这类作者资源,编辑必须按出版门类持续跟踪相应网站、在线专业论坛以及热门博客等[10]。这些新媒体作者在社交平台上,通过自身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写作功底,往往有相当的号召力,对推动全媒体出版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编辑应充分把握这部分作者资源。
一般来说,新媒体作者更新时间不固定,编辑需要与作者保持沟通,定期催稿;同时,新媒体作者与读者互动频繁,读者的意见往往能影响图书内容的发展走向。因此编辑也要格外注意收集读者评论,及时向作者反馈,并加强与作者的交流,对写作给予适当的建议。新媒体作者归属感较弱,相较传统作者流动性更强,为了留住这些作者,编辑可以提前与他们签好长期合同,或是用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创作。
3.数字化手段应用型人才同样重要
在后期编审校环节应用数字技术,实现全程数字化、多媒体化操作[11],在全媒体出版时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电子书中插入音频和视频是一种趋势,更别说读者在手机或是平板电脑、Kindle这一类阅读器上对影像阅读有相应需求。在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下,适当的感官刺激能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这能帮助一本好书脱颖而出,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辅助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除了保证文字内容的质量,编辑还需要寻找编辑图片和影像的专业人才,配合文字编辑进度,实现图文呼应,做到无缝对接。
三、兼顾不同平台需求进行审读加工
传统的审读加工过程中,纸质出版物要经过“三审”,编辑要从主题到细节,对文本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全媒体出版环境下,这一步骤不可省略,但内容的审读加工需要在传统项目之外,特别关注衍生产品、内容转换、内容配合等问题。
1.积极开发衍生产品
有学者指出,至少有四种方法可以扩展原文本的影响范围[12],分别是:①扩大出版时间间隔,创作相互关联的微故事,如漫画、游戏多用此方法;②创作平行故事,丰富原文内容和人物形象;③创作“边缘故事”,即使内容与原文关联比较微弱;④构建如微博、WIKI一类的自媒体平台,增加公众参与度。
大热美剧《24小时》一经播出,就在美国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随着剧情的逐步推进,相关的衍生产品也不断推向市场。其衍生产品主要包括一些以《24小时》为主题的游戏和图书,巧妙地利用剧集播出时间,在季与季之间的空隙发展衍生剧情。这样既可以吸引读者继续观剧,推动电视剧收视率的提高;同时,这也是借电视剧的“余热”,为衍生产品“造势”,扩大该系列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当然,这四种方法对全媒体出版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编辑在工作中要学会举一反三,在对文稿的审读加工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扩大原文本的影响力,开发其内容的剩余价值。一方面,使得内容能够在更多的媒介平台上发布,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在相互补充的内容协调下,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让读者充分了解整个文本的框架和构建。
2.注意内容在不同平台间的转换
前文中所提到的T-book,可利用QR Code(即二维码),提供链接,指向网络资源,丰富文本内容;读者也可以利用这些链接,将网络上的图片信息传输到物质载体中[2]。这些不同媒介间的转化,在全媒体出版时代较为普遍,因此未来的编辑工作要格外注意这些转换中可能存在的兼容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
网络上排版精美的文字在下载到阅读器后就会出现乱码,产生阅读障碍;本来清晰的图片传送到阅读器上,有可能像素不达标,容易误导读者。面对这些状况,编辑都应该提前进行反复检测,并定期检查,做好修正工作。而在阅读内容中插入网络链接,要防止木马病毒的潜伏。编辑应随时检测链接的安全性,拟定相关的网络安全协议阻止病毒入侵,也应当建议读者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防止病毒破坏内容。如果出现病毒问题,编辑也要耐心应对读者的质疑,并为读者积极联系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内容修复。
3.各平台间内容配合更加重要
让读者接受一种新兴媒介形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编辑在一个新的媒介平台上开发内容资源,需要经过审慎的考虑。如果这个新平台上的内容只是从前内容的简单重复,读者多半不会买账。全媒体出版的立足点应是利用更多的媒介形式为充实内容而服务,而非单纯地将同样的内容放在不同的载体上传播。尤其是当前市场上的编辑软件已逐渐走向高度智能化,能够代替传统编辑角色处理一些机械烦琐的工作,编辑唯有将更多的重心放在图书内容上,才能创造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角色新的价值。所谓内容为王,不仅是说要重视内容本身的高质量,也是在强调内容与平台的配合。在多种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编辑需格外注意将一个文本内容尽量通过不同的视角呈现,创造适当的空间填补空白,使整个出版内容形成一体,互相补充,互相依靠。
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全国各高校合作推出的数字课程等数字化教学服务,既是对纸质教材的补充,也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后所附的光盘并不只是纸质教材内容的数字化形式,而是加入一些纸质教材无法呈现的内容,如相关的视频材料、PPT素材等;另外,编辑也会将纸质教材中比较有特色的内容或是重点推荐资源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说明,发展全媒体出版,把同样的内容放在不同平台上流通只是流于表象,编辑需要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增减适当的内容和形式,使内容呈现更加立体生动,这才是全媒体出版的核心价值所在。
四、结语
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素养浅析 篇12
关键词:网络,学术期刊,编辑,素养,交流平台
0 引言
国际互联网(Internet),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具有快捷性、普及性,是现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这种大众传媒的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媒体都要快。
学术期刊作为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杂志,它的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和出版周期等具有相应的特征,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和相互渗透性等是学术期刊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学术期刊游走于现实与虚拟的互联网中,基于网络的信息传播交流影响或决定着学术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信息时代,虚拟替代现实,无形替代有形,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变革逐渐模糊了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以数字化技术为媒介的学术期刊发生巨大变革,以学术期刊作为载体的科技信息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从而改变了对编辑的要求。
面对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更新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和提高自身素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在具备传统编辑素质和掌握编辑技能的同时,必须能够熟练应用网络,以适应时代要求。
1 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素养
素养一词原意包括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
广义的素养,指人们政治、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
狭义的素养,是指思想品德素养。思想品德素养以人的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基本内容。素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归结于人的道德情操。
1.1 素质素养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人的素质包括重量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素养主要表现在行为品质、道德素质、社会准则、公众利益、职业道德等方面。
1.2 文化素养
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尽管学术期刊以刊登学术文章为主,但在文章的审稿、编辑、校对等流程中涉及文学、理工科知识也较多,因此,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素养(语文素养)对于提高科技论文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语言知识。
1.3 业务素质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对象是稿件,工作内容是对稿件的获取、加工,使其科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均达到一定水平。编辑业务素质对于编辑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编辑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文字驾驭能力、选题策划能力、审读鉴赏能力、组织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编辑在具备扎实的中英文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的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与编辑工作有关的人工语言、本学科的名词术语和编辑语言等。
1.4 信息化素养
现代编辑必须掌握在线投审稿平台流程及操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在学术期刊上的重要应用是在线投审稿系统。国内期刊大多采用玛格泰克、勤云、三才等提供的系统,编辑部自主开发或使用Elsevi-er等的投审稿系统也不在少数。
学术期刊编辑应熟练掌握所使用的信息系统流程及操作,对稿件在网络流程中的去向心中有数并及时处理期间存在问题。
2 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
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的变革已经对传统的信息传递产生颠覆性冲击。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时间空间融为一体,无论你身在何处,世界都在眼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真正感受到随时随地与世界融为一体。
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供支持其技术的相关电脑、手机、PDA等终端设备共享。用移动互联终端设备进行学术期刊互动所涉及的网络交流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易信和QQ等。应用这些平台处理学术期刊的各个环节,对提高期刊质量、交流互动效率和期刊的社会经济效益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微博(micro blog)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于2006年3月由埃文·威廉姆斯首先创建,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中国大陆少于14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
微博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发布和传播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粉丝,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在微博提供的平台中,你既可以作为观众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发布信息供别人浏览。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微博是Twit-ter,这个词甚至已经成为了微博的代名词。但中国用户接触更多的是国内微博网站,较著名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饭否微博、嘀咕微博等。
目前手机和微博应用的结合有三种形式:通过短信和彩信,通过WAP版网站和通过手机客户端。微博的主要发展运用平台应该是以手机用户为主,微博以电脑为服务器以手机为平台,把每个手机用户用无线网连在一起,让每个手机用户不用打开电脑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最新信息,并和好友分享自己的快乐。
2.2 微信(WeChat,http://wx.qq.com)
微信是快速与人联系的一种手机新型语音工具,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也因为更灵活、方便、智能,且节省资费受到大家喜欢。
微信是一款手机通信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还能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信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微信支持智能手机中iOS,Android,Windows Phone,blackberry和塞班平台。
微信与QQ单向独立,且独立度非常有限。输入QQ号进行注册的用户,虽然在微信中不会把QQ号透露给微信好友,但是所有的QQ好友可以看到用户的微信号,目前微信群开放100 人的群。微信推荐使用手机号注册,并支持100多个国家的手机号。微信可以通过QQ号直接登录注册或者通过邮箱账号注册。
微信号是用户在微信中的唯一识别号,必须大于或等于六位,注册成功后允许修改一次。
2.3 易信(http://yixin.im/)
易信是由网易和中国电信联合开发的一款能够真正免费聊天的即时通信软件,具有独特的高清语音聊天、免费海量贴图表情、免费短信及电话留言等功能,让沟通更加有趣。
易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可以通过手机通信录向联系人发送免费短信,向手机或固定电话发送电话留言,同时,也可以向好友发送语音、视频、图片、表情和文字。可以通过 “朋友圈”拍照记录生活,上传文字、图片与好友们分享自己的近况。易信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微信,但用户和普及程度远不如微信。
2.4 QQ(http://www.qq.com)
腾讯QQ(简称“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聊天以及语音聊天、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移动通信终端等多种通信方式相连。QQ具有与手机聊天、bp机网上寻呼、聊天室、QQ视频聊天、点对点断点续传传输文件、共享文件、QQ邮箱、网络收藏夹、发送贺卡、储存文件等功能。
QQ作为即时通信软件,与全国多家寻呼台、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实现传统的无线寻呼网、GSM移动电话的短消息互联,是国内最为流行,功能最强的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即时传送视频、语音和文件等多种多样的功能。QQ可以与移动通信终端、IP电话网、无线寻呼等多种通信方式相连,使QQ不仅仅是单纯意义的网络虚拟呼机,而是一种方便、实用、超高效的即时通信工具。QQ群正式开放2 000人的群。
移动互联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量的应用涌入用户手机。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从众多应用中脱颖而出,抓住用户,并持久被关注。同时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同时拥有“云”和“客户端”能力并深度整合,才是核心竞争力。
3 提高社会化技能
社会化技能主要指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协调的能力、调控和改变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能力,是社会活动能力的总和。现代学术期刊编辑在具备传统编辑技能的同时,还应有较强的社会化技能,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3.1 社会化技能的内容
(1)社会化语言:包括表达技能、交流技能、沟通技能。
(2)社会化行为:包括组织技能、协调技能、合作技能。
(3)社会化思维:包括观察技能、应变技能、创新技能。
3.2 适应社会化
(1)技能社会化:如果想要在这个社会里好好的生存,就必须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学习各门知识,在社会中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
(2)政治社会化:作为社会的成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努力的向国家需要的人才发展,接受和学习国家的政治制度,为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3)行为社会化:使家规与国法统一。每个社会都有属于它的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这就需要社会成员自觉遵守,使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在同一层面上。
(4)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代表社会成员的不同权利和义务。男人和女人在社会上有着不同的社会特征,一个人只有经过不同的教化,才能在社会的熏染下进入属于自己的性别领域中,从而诠释属于自己的性别角色。
3.3 个人需求与乐于奉献相结合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中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亦称社交需求)、尊重(Esteem)、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常言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毋庸置疑,作为编辑的角色就是为人做嫁衣,要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用自己的双手,巧裁新衣,装扮别人而自己鲜为人知。这就要求编辑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能够将个人需求与乐于奉献相结合。缺乏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再高的业务水平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3.4 编辑与营销
新时代的编辑要熟悉并掌握编辑与营销的内在关系,学习和运用营销理论,树立现代营销理念,了解期刊市场并参与营销活动,善于把营销理念融于编辑工作之中。常用的营销理论有:
(1)4P理论
4P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由于这4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P,再加上策略(Strategy),所以也简称为“4Ps”。
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4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s”理论。
(2)4C理论
4C理论强调以客户(Consumer)为中心进行营销,应关注并满足客户在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方面的需求,加强与客户的沟通(Communica-tion)。
(3)4S理论
4S理论注重满足消费者需求,即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速度(Speed)、诚意(Sincerity)。
4 结束语
21世纪以来,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将广泛利用网络技术,用云平台实现全球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