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审稿

2024-09-24

编辑审稿(共9篇)

编辑审稿 篇1

审稿是报纸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审稿工作主要是编辑集合期刊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对稿件进行最基本的审查阅读和内容的检查。审稿的主要内容是审核稿子的特色、所要表达的想法、主要意义以及其表现手法等, 是一项学术性、思想性较强的工作。进入新时期, 报刊面临着市场化、国际化、网络时代的挑战。面对这三种挑战, 报刊是否能够坚强地发展下去, 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报刊编辑的审稿。

一、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及面临的挑战

编辑对投稿进行初筛, 然后送一位专家审稿, 审回后送编委会常委审稿, 同时送统计学专家审稿, 最后主编终审, 责任编辑负责召开定稿会。这就是新时期编辑的审稿流程。目前, 我国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如火如荼, 给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也为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 市场化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报刊的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编辑的自身要求也越来越高。从选题、稿子的阅读、报刊的排版、稿子的错别字纠正、外联的合作、印刷成本的控制、数量的分配, 到催稿要债等, 编辑要面面俱到, 事事亲力亲为。随着时间的发展, 以往的编辑工作内容正在悄然改变, 这是对编辑自身素质的挑战。另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传媒逐渐向“娱乐化”发展, 学术性、社会性报刊的关注者寥寥无几, 一些编辑受“利益至上”的经济导向的影响, 在稿件取舍时注重其经济收益, 结果使一些低俗的作品展现于世。故市场化之于编辑的挑战, 不仅仅是对专业的职业素养的挑战, 也是对职业道德素养的挑战。

(二) 国际化的挑战

加入WTO以后, 出版业市场激烈的竞争, 既给中国报刊带来了压力, 同时也为中国报刊提供了展示自己、与国外报刊零距离接触的国际舞台。国内报刊面临着国际化浪潮, 不应将眼光局限于国内, 而应逐步跟国际接轨。此时, 出版业不仅要承担国内竞争带来的压力, 还要承担来自全球同行的竞争压力。国家政策的改动、国际法规的变化都会对编辑出版工作造成影响。编辑必须重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创新编辑方式, 学会用全球化的眼光来对待自己的工作。这对编辑的学术修养、国际化视野也是一种巨大考验。

(三) 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越来越丰富多彩, 其内容也在不断交替更迭, 我们开始走向一个“多媒体融合”的时代。在网络时代, 信息日益数字化和网络化, 传统的音像媒质载体将被大型数据库取代, 信息从实物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变。报刊的社会定位、传播方式、编辑手段、出版发行等都将面临重大改变。在该种情形下, 对编辑业务运行方式和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需要编辑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平台, 因为编辑与读者、作者的交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电话等, 网络催生了许多新兴平台, 如论坛、贴吧、微信等。通过这些平台的交流, 编辑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的建议和作者想法, 有利于编辑做出更好的报刊。而且在这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编辑的审稿流程也不能再是过去那种传统的人工式、低效率的运行方式, 应多采用新媒体审稿。以上面临的种种挑战都对编辑和编辑审稿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相关对策

随着我国文化的不断交融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出版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开始更多地适用多媒体而忽视传统纸媒, 这又让出版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 编辑必须加强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以更快适应发展形势。

(一) 编辑要提高综合素质

在市场经济和国际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编辑要注重稿件的内容, 结合整体内容, 学会利用有效的资源。这对编辑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极高的, 具体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快速筛选出有效信息, 提高学术修养, 增强对学术性、法律性和政治性稿件的把关处理能力。

二是要注重培养自己对稿件的组织策划能力, 主动采编各种内容。编辑要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多积累各种专业知识, 定期参加各种专业活动, 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审稿和选稿, 从而提高报刊质量。

三是优化自身知识技能结构, 提升网络素质。在网络时代, 编辑所处理的稿件可能不再是单纯的文本, 可能是“超文本结构”, 由图片、声音、flash甚至是影视文件构成。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较强的网络技术, 因此编辑应掌握熟练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四是拓宽自己的视野, 用国际化眼光看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报刊逐渐与国际接轨。一名优秀的编辑应当具有前瞻性, 这样才能使报刊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五是适时扮演好角色。如面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国际市场竞争, 要做好文化商人的角色;面对现代科技的发展, 扮演好电脑的操作员和信息解读者;面对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带来的全球文化思想大比拼, 扮演好世界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捍卫者、文化思想的普及实践者等诸多角色。这些要求编辑要强化自己的责任和能力担当。

六是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市场化经济具有各种诱惑, 作为一名职业编辑, 应当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 做出优秀的报刊, 在工作过程中要对所有的读者负责, 这也是对自己负责, 在工作中必须保持的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对作者及自己负责, 必须把好每一篇稿件的质量关, 对其进行合理的选取, 并给予适当的修改, 严格杜绝稿件中出现的低级错误, 以保证稿件的质量, 为读者呈现出最好的作品。

(二) 加深对新媒体的思考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方式。新媒体的内容特性简单说就是有文、有图、有视频与互动, 人人都可参与其中, 人人都可传播信息。对编辑来说, 如何在这信息浪潮中筛选正确有效的信息, 需要自身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不应该人云亦云, 而应该在如喷井般的信息中找到事实的真相, 关注事实, 关注价值判断, 从而在海量资讯的世界中, 满足人们在信息迷乱中追求秩序、意义和群体归属感的需求。对海量的信息要善于选择、善于使用, 才能使这些信息能够更立体、更有厚度以及有质量。比如说可以组织广大的网友展开讨论活动、策划专栏以及专题等, 通过这种多面性的手段去筛选有效信息。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 方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屹立不倒, 经久不衰。

(三) 完善稿件管理系统, 采用网络新技术

目前, 编辑实现计算机化, 来稿大多为电子稿件。这就要求编辑部检录完善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对于今天的报刊, 实行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是在审稿流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提高效率;二是可利用学术不端检测软件, 淘汰抄袭稿件, 维护期刊的版权质量与学术声誉。走网络化道路, 能科学有效地管理编辑部, 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报刊向优质、品牌化迈进。

三、结语

在网络信息时代, 信息成了社会公共资源, 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基础, 编辑和编辑审稿流程面临着巨大挑战, 如果仍然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醉心于以前的成就而不思进取, 无疑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必然要被社会所遗弃。因此, 正视挑战并敢于迎接挑战, 才是新时期一个合格编辑的科学态度。作为新时代的编辑, 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任务, 不仅要对角色转型的现实具有清醒、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应积极面对新形势, 从自身的编辑力、创造力等方面实现转型, 由单一的编辑转型为全媒体编辑。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高云松.编辑的数字化转型[J].编辑学刊, 2012 (1) .

[2]吴采芬.浅谈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新闻编辑思维[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6) .

[3]万晓咏.新形势下图书出版对图书编辑新要求探讨[J].北方文学 (下半月) , 2012 (9) .

[4]周艳红.电子图书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7) .

编辑审稿 篇2

许多杂志建议作者在投稿的同时提供3-5个左右的审稿人。针对每篇来稿,编辑部尽可能的让稿件送审到同行专家手中评阅。目前评阅人主要来自3方面:(1)杂志编委会成员;(2)世界同行、专家学者(编辑部通过关键词检索到类似文章,然后联系文章通讯作者);(3)作者提供的审稿人。通常编辑部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就不会采纳作者提供的审稿人。然而在下列情况下编辑部可能有条件的选择作者提供的审稿人:(1)稿件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不常见,文献检索未发现相似的文章;(2)编辑部指派的审稿人没有回复或者同意编辑部的邀请。全部采纳作者提供的审稿人几乎是不可能。作者提供审稿人可能增加稿件的接收率。因为一方面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对你的工作比较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审稿人可能会给你的稿件一个积极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具有相同的研究背景,因此这样的审稿人给出的意见可能更中肯、更科学。

如何选择审稿人?(1)如果对你的研究领域很熟悉,可直接选择该领域的最具份量的科学家。(2)选择相同或类似领域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例如过去国外合作单位,或者国际会议结交的朋友等。(3)来自于参考文献,这是一种最简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4)尽管编辑部没有对审稿人的职称有具体的要求,大家最好选择有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编辑部要求你提供审稿人姓名的同时,要求你提供他们的工作单位,地址,电话,传真以及EMAIL。其中EMAIL要求一定要正确,而且能够联系得上,因为编辑部主要通过EMAIL与你的审稿人联系。

推荐reviewers似乎大多都是必须的,否则submission过程无法进行下去;也有杂志让作者自己推荐、但申明不一定采用、且对推荐的欧美外的同一国人士有数量限制,或者杂志edtioral team自己安排,但后者需要时间更长、缺乏可操作性。通常,reviewers的选择,以本领域专家居多,从文稿参考文献的通讯作者中选择,提供其单位、email,如果编辑部认为合适,就会去email征询对方被邀请审稿的意愿,并把文稿、审稿要求等一并email给专家,并要求专家在1周内回复是否接受邀请;如果专家太忙、或者未收到email(通常2次确认)、或者对稿件质量等很不屑直接拒绝审稿邀请,那编辑部要重新筛选reviewers并重复上述程序。

如何选择审稿人(2)

本人在投稿和被邀请审稿的过程中,向大家推荐一下个人认为有用的经验或小窍门:

1.邀请国外的熟人或朋友当reviewers。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同事或朋友认识的,也可以提前告诉对方。直接拒稿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差的一般也是大修后再审,最终的“录修拒”定夺交给杂志吧。论文被大修,坚持诚恳认真逐条修改,就有录用的可能。须知论文审稿周期是宝贵的,莫随意被杂志拒稿。

2.邀请研究领域的大牛审稿。大牛一般不仅仅计较于论文语法或格式等细节,往往看你的论文只要有小小的创新点或者可喜的结论,就会让你的论文通过的,因为大牛们一般都很爱才。当然你最好在文中能体现你很了解你的研究领域,切不要被指出显然性的错误。放心!大牛一般能通过浏览论文看出你的“创新”的,否则怎么称为大牛?!

如何选择审稿人(1)

3.不要遗忘邀请第三世界国家同行。我第一次被邀请,有些受宠若惊;看过稿件(作者以色列人)觉得欠缺新意、讨论中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具体实现,想拒;但一反思,是否太残酷?同时天涯沦落人,何不成人之美?于是我审为“修后发表”,并把关于要补充的先进技术的具体实现详细附入意见内。不久我查阅到了正式发表的按我意见修改后的文章。“推己及人”,我想找个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reviewer,是否也会高抬贵手呢?也许吧。对了,这还是不与你国籍相同的reviewer呢。

4.推荐拟投稿杂志与你专业相近的编委作为审稿人。适当引用拟推荐reviewer的与工作相关的代表性论文,对前期贡献充分肯定或适当拔高,估计审稿意见就很难直接拒稿了。

审稿的过程.一篇论文投到国际SCI期刊,editor(或Managing Editor、associate editor,甚至是editor in chief)会对稿件由一个初步的意见或结论。首先看论文的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定位或scope,比如一篇有关临床的case report论文投到了JBC,其下场是可以想象的,像这种情况,editor(我下面坚持用editor是由于我国不少报道将该词翻译为主编)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不用外审了,直接退稿,当然退稿信会简单解释原因,但都应该是通用格式,像这这种情况,作者不用太不爽,因为editor并不是拒绝你的数据和/或结论,下一步很简单:就是再找一个合适的期刊,再投。

2.如果论文是适合在该期刊发表的,接下来editor就会看下面两个问题:1)论文手稿是否完整,有没有缺少某些部分,图和表有无遗漏?; 2)手稿的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格式?最起码要符合基本格式。上面两个问题如果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NO”,论文也会立马退回,绝大多数期刊的editor都不会让审稿人去浪费时间去审阅明显有上述问题的稿件,这也是对繁忙的审稿人的起码尊重。

3.上面1、2条通过后(当然有些稿源丰富的期刊还会由作为大同行的编辑对稿件的内容本身,尤其是创新性进行评估),下面editor要干的活的就是找合适的审稿人(一般是两个)进行外审。

4.两位同行的评审意见收到后,往下editor要干的活,有时候很容易,比如两位审稿人都建议接受(accept),并且都有很强的理由,论文只需小修甚至无需修改,这种情况下,editor要做的决定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不然是个人都可以干这活了,很多情况下,两个审稿的意见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或者其对稿件的推荐意见并没有很强的证据说明,这种情况下,editor有两种选择:或做最后决定,或再找一个或更多地审稿人继续审,看是否能有一致的评审意见。如果editor对文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大同行(reasonably expert in the subject area of the manuscript),此时他/她就可以作为第三个审稿人做出自己的判断,editor很可能会如此做,尤其是当其中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比另外一个明显更有说服力的时候。当然,第二个选择,即再外审显然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比较弱的编辑往往会如此选择。但是这第二个选择,任何editor都一定要如此行的,尤其是对论文的内容自己不熟悉的时候。有些期刊,比如像CNS(Cell、Nature、Science)等牛刊,所收到的稿件要远远大于其所能发表的能力,这些牛刊,一篇文章即使是收到两个”accepts”,文章照样可能被据。当然这种杯具还是相当让人痛苦的,这就像申请基金的标书之结局:“approved but not funded”(批准啦,但是没钱给你)。5.外审结束,editor也做出决定后,此时作者就会收到editor的通知(现在几乎都用email了),注意:这是editor的最后决定,审稿人或者editorial Board members只对文章是否录用做出推荐意见,最后的决定是而且一定是由editor(当然这活有时是由associate editor, editor in chief来干的)做出的,尤其是对于采取匿名审稿方式的期刊,更是如此。

6.一般而言,editor的决定由三中类型:”accept’, “reject”, “modify”。上述决定一般在文章投稿后4-6周内都能搞定。如果您在投稿8周后,还没有收到editor的最后决定(或者解释稿件耽搁的理由),此时,就不要再犹豫,赶快和editor联系。作为作者,我们有权利在合理的时间内(4-6周)知道稿件的命运,或者至少知道论文的进展情况。上述时间问题尤其重要,因为论文版上,几乎是至少每周都有站友问,文章已经投了X(X=个位数)天,还没有消息,是否该问问了。8个周或者说两个月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时间。事实上,editor这活,估计永远也满足不了他们的客户(作者)的需要或者说期望值,因为作者对editor的态度往往如一位牛人说的: “I expect the editor to accept all my papers, accept them as they are submitted, and publish them promptly.I also expect him to scrutinize all other papers with the utmost care, especially those of my competitors." 大意是说,editor对我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我的竞争对手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这当然是”mission impossible”.沃登编辑(http:///)为一家专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SCI论文服务公司。创建伊始我们就致力于为医学科研、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作者提供SCI论文翻译、修改、润色、写作服务,并协助作者进行SCI论文发表。

发挥编辑能动性提高审稿质效 篇3

关键词:编辑初审专家审稿专家库

0引言

我国学术期刊界普遍采用的“三审制”,即编辑初审,编委、专家复审,主编(或编委)终审。其中编辑作为整个审稿周期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初审环节,对不符合条件的来稿,应及时退修,对符合条件的稿件,应遴选合适审稿专家送审,并对专家审回意见作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同时更新和完善审稿专家信息。使稿件的审稿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1编辑严把初审关

编辑初审不能走过场,不能光看来稿是否符合办刊宗旨和栏目的设置要求,就直接送至专家审稿。而应该从内容,格式,有无学术新意和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几个方面严格把关。根据编辑初审的要求,编辑部制定了初审审稿单,严把初审关。首先是浏览来稿是否符合办刊宗旨和栏目的设置要求,各种项目(中英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等)是否齐全,然后通读文章内容,着重看一下摘要是否包含了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引言是否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图、表是否规范以及参考文献著录是否齐全以及其在文中的标引是否正确。其次看格式,有些作者往往注重了来稿的内容而轻视了格式、排版,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最后,编辑可借助专业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对论文进行查新,并确认文章是否存在抄袭行为,据工作经验来看,这一步骤千万不能忽略,编辑部就曾经几次发现几乎全文抄袭的例子。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稿件,编辑应及时退给作者修改或退稿。编辑严格的初审,不仅将一些濫竽充数的稿件拒之门外,还能保证论文在专家复审中的针对性。

2遴选合适审稿专家送审

送审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审稿专家。寻找审稿专家的途径有很多,但是要找到一位专业知识深厚,学风严谨,审稿认真负责,还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最重要是专业对口的“小同行”专家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编辑首先对稿件的内容要有所了解,再通过专业的电子文献数据库查相关的文献,这样不但可以了解文章是否具有学术创新性,还可以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并可通过专业搜索引擎,检索专家最近是否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从中遴选出一个最合适的审稿专家,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后,首先要明确审稿专家有无时间来完成的审稿专家,以确定其近期内是否有时间审阅稿件。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对审稿专家的尊重,同时,暂时不能审稿的专家大都会告诉编辑部另选哪个时间段比较适合或推荐其他同行专家。这样会使编辑部的工作减少被动。基本上能够避免审稿专家因出差或学习在外或无暇顾及而造成审稿周期加长,甚至是稿件“石沉大海”。从而缩短审稿周期。

3对审稿专家意见作出分析和判断

审稿专家的意见一般是编辑部对论文录用与否的主要依据,因此,编辑应对专家审回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在寻找到合适的“小同行”专家送审的基础上,一般审回的意见比较公正、细致、具体,达到了为刊物进行学术质量把关的目的。但是,由于有些审稿专家承担较多的科研、教学任务,有的还担当行政职务,有时就会因为时间紧而将论文转给其他专家或博士生来审,从而降低了审稿水平。所以编辑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能一味的依赖审稿专家,甚至迷信专家的权威,对于那些审稿意见过于简单和笼统的稿件,应该再增加一次外审,并结合第一次外审意见,给予相应的判断和评价。

4实时更新专家库信息

建立一支动态的高水平、高效率、公正的审稿专家队伍是保证高校学报学术质量和稳步发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收集和积累相关的专家信息。尤其对于帮编辑部审过稿件的审稿专家,可以从专家返回的信息中获得丰富的专家信息,包括专家的研究领域,联系电话及地址,E-mail等。专家库的动态管理与实时更新,有助于编辑部的审稿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5与审稿专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科技编辑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稿能力 篇4

一、科技编辑审稿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科技期刊, 不同于一般性期刊, 其语言的准确度要求更高, 诠释性内容更加丰富, 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加直接。在其展开编辑的过程中, 审稿环节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科技编辑人员素质不强, 专业化程度不够, 编辑素养不健全, 将对于科技编辑的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表现为:版面设计不合理;科技含义诠释出现矛盾;科技内容不精准等。如果此类问题长期存在, 将对于科技期刊的权威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科技编辑审稿能力的培养, 不断实现编辑队伍素质的提高,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科技期刊的质量。

二、科技编辑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稿能力

审稿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影响因素多样化。具体来讲, 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2.1不断自我充电, 夯实科技知识基础

从理论上来讲, 科技编辑涉及到的学科众多, 专业化程度较强, 很多时候存在学科交叉的情况。这就需要科技编辑具备较广泛的知识面, 在科技知识内容上有着一定的识别和领悟能力。详细来讲, 科技编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 积极学习基础科技知识, 为编辑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二, 不断延展自己的知识面, 调整科技知识结构, 涉猎数理化生以及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其三, 深入了解各个学科的次级学科, 依据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自身编辑工作需求的学习计划, 保证实现科学原理的最大化掌握。

2.2倡导一专多能, 实现科技编辑专业化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科技编辑往往在一定时期内只需要负责某一学科的知识, 这就要求科技编辑对于此学科有着深入的研究, 这才是形成自我核心价值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首先, 不断涉猎该领域的知识信息, 不断提高自我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其次, 积极在该领域进行进修, 不断提高自我的学术研究能力、学历和职称, 实现编辑人员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最后, 积极借助各种方式, 如培训、自学、攻读学位、出国深造等, 去实现自我专业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对于该领域的新动态要进行跟踪, 避免出现专业知识单一的缺陷。

2.3编辑学者化, 促进审稿能力的提高

所谓编辑学者化, 是指在开展科技编辑工作的过程中, 以进行科研的态度去开展审稿, 以保证编辑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讲, 其一, 积极开展位置互换, 深刻理解科研工作的艰辛, 保证在进行科技稿件审稿的时候可以以谨慎的态度去处理。其二, 高度关注于学科前沿的动态信息, 培养自身专业论文的判断能力, 能够对于科技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辨别, 从而使得稿件结构完整, 遣词造句符合实际。其三, 注重与相关学者之间的联系, 针对于稿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沟通, 以保证对于稿件的修改是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

2.4借助网络资源, 保证编辑的严谨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 如何保证科技论文资源的严谨性, 就需要对于网络资源有着一定的了解。利用网络资源, 主要可以实现两个目标:其一, 优化学科知识结构, 丰富编辑的知识含量;其二, 实现对于论文的核查, 避免论文出现严重的抄袭, 保证论文的严谨性。具体来讲, 首先, 积极学习编辑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 如办公软件的使用, 编辑出版的格式, 文档的储存和操作等;其次, 以网络资源为基础, 不断夯实自我学科知识结构, 保证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最后, 积极查询相关网络信息, 核对论文是否存在比较严重的借鉴和抄袭之嫌, 如果发现应该及时地警告作者, 对于论文进行重新的定位和修改。

2.5提高职业素养, 形成严谨工作作风

科技编辑工作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在文字上,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 很容易造成人的疲劳, 如何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保证科技编辑质量, 就需要从个人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来开始。首先, 健全科技论文责任制度, 不断提高论文的审稿评价机制, 保证为审稿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 不断开展自我批评, 对于审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整改的同时, 给予一定的惩罚, 从而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最后, 树立正确的科技编辑观念, 尊重作者的研究成果, 避免出现得过且过的心态, 为实现论文质量的提高做出各种尝试和探索。

三、结语

目前, 科技编辑审稿能力还存在不足的情况, 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解决实际问题, 以保证科技编辑的整体质量。我相信, 随着科技编辑审稿能力的提升, 期刊整体质量将会不断地提高。

摘要:科技期刊关注于学术研究, 倡导实现自我知识结构与他人研究成果之间的融合, 如何保证科技编辑的有效性, 首先需要从科技编辑的审稿能力入手。本文正是从科技编辑的角度出发, 积极探析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科技编辑审稿能力的全面提高, 对于改善目前科技编辑审稿问题和缺陷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科技编辑,审稿能力,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宫福满, 谢定均, 李文清, 等.基于编辑角度的科技论文创新性评价方法[J].编辑学报, 200l, l3 (4) :l96—197

[2]毛大胜, 周菁菁.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14 (1) :34—36

编辑审稿 篇5

本刊在审稿流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直以来只收取版面费而未收取审稿费。为了加强期刊的审稿工作,进一步提高审稿质量,本刊在听取部分读者、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期刊界通常做法,决定自2016年01月01日起,对进入外审流程的稿件收取100元审稿费,作为稿件处理第一阶段的费用,稿件录用后待刊出时再另行收取第二阶段的版面费。

已经被编辑部通知录用进入排队等待刊出流程而作者提出撤稿的稿件将收取审稿费200元。

2016-06-15

编辑审稿 篇6

本刊在审稿流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直以来只收取版面费而未收取审稿费。为了加强期刊的审稿工作,进一步提高审稿质量,本刊在听取部分读者、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期刊界通常做法,决定自2016年01月01日起,对进入外审流程的稿件收取100元审稿费,作为稿件处理第一阶段的费用,稿件录用后待刊出时再另行收取第二阶段的版面费。

已经被编辑部通知录用进入排队等待刊出流程而作者提出撤稿的稿件将收取审稿费200元。

2016-07-15

编辑审稿 篇7

本刊在审稿流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直以来只收取版面费而未收取审稿费。为了加强期刊的审稿工作,进一步提高审稿质量,本刊在听取部分读者、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期刊界通常做法,决定自2016年01月01日起,对进入外审流程的稿件收取100元审稿费,作为稿件处理第一阶段的费用,稿件录用后待刊出时再另行收取第二阶段的版面费。

已经被编辑部通知录用进入排队等待刊出流程而作者提出撤稿的稿件将收取审稿费200元。

2016-10-15

编辑审稿 篇8

一、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

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当中要明确期刊的强学术性, 严格执行审稿程序和原则。目前, 我国期刊审稿方式普遍采用“三级审稿制”, 即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由于学术性期刊稿件内容的专业性及其所涉及学科领域的复杂性, 以及稿件质量评价标准的多方面性和综合性, 稿件的审查一般是由编辑与编辑部以外的专家共同进行的。而编辑在审稿中应当起主导作用。

同行专家由于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科研经验, 对论文所涉及的学科发展和前沿动态较为熟悉, 对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等有较深入的认识, 能够对其学术质量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并发现文稿中的专业细节问题, 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或建议, 从而为编辑决定稿件采用与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同行专家审稿也可能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对稿件的评议过于简略空泛;因囿于门户之见, 对不同流派学术观点稿件的评审失之偏颇, 对处于萌芽状态尚不完全成熟的学术见解采取冷漠、怀疑、求全责备甚至排斥压制的态度等。严格意义上的审稿则是对编辑而言的, 其实质是编辑将社会与读者的时代需求转化为内在的选择标准和判断尺度, 有目的地根据办刊宗旨和组稿要求, 精心选择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因此, 期刊编辑尤其是责任编辑和主编在稿件鉴审中不能简单地依赖或顺应专家的评审意见, 而应充分发挥其审稿的主导作用, 即编辑基于审稿的主体地位, 依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 按照期刊宗旨和出版要求, 在参照同行评议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对稿件学术水平和发表价值进行综合性鉴审和主导性判断, 并做出最终的审定。

编辑审稿和专家审稿是学术期刊稿件鉴审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二者各有侧重, 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但对学术期刊出版总体而言, 编辑尤其是主编对期刊发表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发表价值负有主要的把关职责。编辑只有善于综合专家的审查意见, 充分发挥自身主体能动性, 不断提高学识水平, 并按照期刊的宗旨和出版要求把关, 才能对学术论文稿件做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和选择, 从而在确保学术期刊学术质量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影响期刊审稿质量的因素

在审稿的所有因素当中, 来自编辑本身的原因是最为复杂的, 笔者为了对这些影响因素做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分别从专业对口程度、稿源、利益冲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专业对口程度

笔者随机抽取了5家法学类核心期刊, 对其22名编辑所学专业进行调研。其中诉讼法学、民商法学各4人;刑法学、宪法和行政法学各3人;经济法学、法理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各2人。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 所有编辑的专业都属于法学, 专业对口。但由于法学属于一个大的学科, 其分支学科之间有的相近, 有的则甚远。对于稿件的评价, 在实际当中, 编辑所收到的稿件和其专业接近程度有着不同, 并且会直接影响到审稿的质量。我们知道编辑审稿的意见对是否采用稿件非常重要, 而和编辑专业匹配度高的稿件则是有效提高审稿质量的关键性指标。

(二) 稿源

笔者随机抽取了5种法学核心期刊所收到的300篇稿件, 对其稿件的来源进行了统计, 自然投稿212篇, 占比70.67%;杂志约稿16篇, 占比5.33%;关系稿72篇, 占比24%。

实际上, 期刊收到的稿件越多, 编辑选择的空间就越大, 相应的, 审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提高。笔者所调研的5家杂志社的稿件来源, 其中自然投稿的数量占到了70.67%, 占比是最高的, 而杂志特约和关系稿占比分别为5.33%、24%, 虽然在审稿的初期这部分稿件占比不是特别高, 但是这部分稿件在审稿的最后被采用的可能性会更大。

(三) 利益冲突

如果说编辑所学专业和稿件的相关程度属于内部的影响因素, 那么利益冲突在审稿质量的控制过程中则属于外部因素。在前面的调研当中知道, 在杂志社收到的全部投稿当中关系稿占到了24%的比重, 这期间实际上有很多的利益关系, 并且已经成为继稿件本身质量问题的第二大影响因素。在审稿的过程当中排除一些天然因素之后, 这些关系稿往往质量较差、可读性不强, 但是审稿过程还要给予非常高的评价, 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稿件已经添加了“照顾”的因素, 那么对其的评价也自然和稿件本身的质量相偏离, 这和当前期刊的现实情况非常吻合。

三、严格执行稿件质量评价机制, 灵活采用审稿方式

尽管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鉴于编辑自身所限, 其认识因素在审稿的过程当中是没有办法进行控制的。所以, 在整个审稿的过程当中要想避免编辑认识所造成影响, 就要严格执行稿件质量评价机制。这一机制能够引导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对稿件进行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 还能够对编辑的审稿工作进行评审, 及时淘汰不合格、不负责任的编辑。在严格遵守审稿评价机制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连接作者、编辑和读者三方参与评价机制, 方便对编辑的审稿工作进行监督, 有效规避因为编辑的问题导致的稿件错误判断。

审稿方式对于审稿工作的影响很大, 对审稿方式的选择, 应当扬长避短, 在审稿的过程当中做到审稿方式的灵活运用。在审稿方式上, 现在期刊一般多采用编辑自审、单项匿名评审和双向匿名评审等。当前比较完善的审稿方式为双向匿名审稿方式, 具体的过程为:在审稿过程当中将作者的信息隐去, 然后将稿件交给专家进行审阅, 同时审稿的专家信息也是不公开的。这种审稿方式相对于其他审稿方式, 能够最大程度上遏制由于利益因素所导致的关系稿的出现, 但是这种审稿方式在我国当前的期刊审稿过程当中尚未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主要原因来自期刊本身或者说是编辑自身对利益的不舍。

四、查重系统的重新构建

审稿过程当中的人为因素必然会对审稿过程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而在现实当中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的查重系统, 但是跨库查重还存在很多问题。新查重系统是在原有数据库上附加升高系统, 审稿第一步就对稿件进行创新价值和二次查重。

(一) 查重系统重建的基本条件

在当前审稿工作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剔除重复发表的文章、抄袭的文章、剽窃的文章是审稿工作职责所在。面对当前查重系统的不足, 同时加上审稿对查重系统的特殊要求, 要建立一种新的查重系统, 那么首先就需要对新查重系统构建的基本条件进行分析。

1.网络及计算机的普及。新查重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新的系统建立之后, 编辑就能够在系统当中进行查重,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和网络水平已经达到所需标准, 这就为建立新的查重系统提供了基本保障。

2.大型数据库已基本完善。本文所用的查重系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多个数据库的结合。当前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已基本健全, 所以新查重系统构建的条件已经具备。

(二) 新查重系统的结构

在整个新查重系统结构当中是以稿件管理系统作为核心的, 在设计当中将其分为三个库, 分别是稿件处理库、原始信息库和稿件信息库, 在该系统当中每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的预设功能。

1.稿件处理库。这需要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基础上, 其应该能够将自己所处理的所有稿件进行存储, 以方便在后续的审稿当中以最快的速度剔除掉重复性的类似稿件。

2.原始信息库。该库的功能主要是对所有的稿件进行先后排序, 然后根据入库顺序及处理的时限要求在系统当中自动进行编号处理。

3.稿件信息库。其功能主要是对添加稿件的附加信息, 具体的信息有稿件分类、收稿时间、处理时限、处理结果等内容。

(三) 新查重系统的实现流程

该流程是从稿件上传到查重结果回传的一个全自动化的过程, 笔者将该流程分为三个步骤, 分别是稿件上传过程、论文比对过程、结果回传过程。

1.论文上传过程。该流程当中用户在完成注册和登录之后, 先点击“未审阅稿件”将需要进行查重和比对的稿件进行上传, 在该部分有几个上传模块, 分别是“特加急稿件”“一般加急稿件”“普通稿件”三种, 用户可以按照稿件审稿时限的要求进行选择, 当稿件上传结束之后, 系统自身就会对所上传的稿件进行动态信息的登记, 然后自动根据稿件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号处理, 也就是本文在上一部分所提到的原始信息库的功能实现。

2.论文比对过程。在新建立的查重系统当中最大的优势就是结合和多家数据库的原始信息, 同时还大量地保存了所有的来稿, 这样就能够保证所查稿件的比对信息量增加, 使得查重更精确, 其具体的实现流程分为三个步骤, 分别是相似论文提取、相似论文比对、论文创新性判断。

3.结果回传过程。在整个新查重系统当中最后一步是将稿件回传到查重结果管理库, 对稿件进行汇总、登记, 最终形成规范性的审稿单, 同时在上一流程当中所生成的相似汇总还可以成为用户的重要参考资料, 用户上传完稿件完成后就可以等待自动审稿查重, 最后只需要在系统当中的“已审阅稿件”模块当中找到查重完的稿件即可。

参考文献

[1]陈斌, 李伟.如何使审稿工作中的学术评判尺度适当[J].编辑学报, 2007 (1) :51-52.

[2]寇丽.试论法学期刊编辑审稿的几个原则[J].云南大学学报, 2004 (6) :107-107.

编辑审稿 篇9

一、油田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修养

(一) 油田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基本要求

油田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⑴政治素质。政治素质的高低, 决定着编辑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具有较高素质的编辑应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可以明辨是非,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不至于迷失方向。⑵业务素质。作为油田科技期刊的编辑, 业务素质尤为重要。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对所从事的专业对象的认识能力, 业务素质的高低, 决定了编辑本人能否及时发现所审读文稿的价值, 并使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稿及时变成编辑产品而发表。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就更要求具有所从事专业的较高水准, 熟知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动态、趋势。除此之外, 编辑的知识积累, 编辑的图文功底, 编辑的处理事务能力等也同样重要。

(二) 油田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追求

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把办刊质量的提高变成个人的自觉追求。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两者之间, 政治素质是根本, 具有了较高的政治素质, 才能自觉地去学习, 不断进步, 提高业务素质。而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是搞好编辑工作的基本前提, 没有很好的业务能力, 就不能分辨稿件的优劣, 不能对稿件的取舍做出公正的评判, 也就不能对稿件进行有益的加工, 油田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只有编辑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才能具有编辑工作的满腔热忱, 才能在工作中养成严谨的作风。无论对稿件的取舍, 还是编辑工作的每一环节, 都能高标准, 严要求, 一丝不苟, 严格把关。在当今信息社会中, 新知识, 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油田科技期刊编辑更具有敏锐的视角, 强烈的职业意识, 善于发现甚至发掘前沿的油田科技信息和油田科技成果。只有这样油田科技期刊才能在众刊林立中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反之, 如不能注意信息的收集, 不注意获取新的前沿的科技成果, 编辑反应迟钝甚至麻木, 长此下去, 刊物便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三) 油田科技期刊编辑要勇于创新

科学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刊物的生命同样在于创新。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要求, 但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应当始终作为提高刊物质量的不懈追求。期刊在形式上的创新主要为内容上的创新而服务, 应把形式上的创新与内容上的创新相结合, 期刊的创新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内容的创新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在树立精品意识和策划的基础上, 及时了解油田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捕捉油田科研前沿信息, 在本学科科技期刊中不断推出新作, 将最新的油田科研信息及时传播给广大油田科研人员, 推动油田科学技术的进展, 这样, 期刊本身也才能够长久地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喜爱。

二、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

审稿是保证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的核心环节。目前, 油田科技科技期刊的审稿方式一般采用“三级审稿制”, 即责任编辑初审, 同行专家复审, 主编终审。由于油田科技期刊稿件内容的专业性及其所涉及学科领域的复杂性, 以及稿件质量评价标准的多方面性和综合性, 稿件的审查是由编辑 (包括责任编辑或专业栏目编辑、主编) 与编辑部以外的专家共同进行的, 而编辑在审稿中起主导作用。但目前一些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环节上对此问题仍存在模糊认识和不适当的做法:编辑审稿只是对稿件作形式或规范审查, 稿件的取舍过分甚至完全依赖专家审稿意见, 在行使审稿职责时不能正确、合理地发挥审稿的主导作用。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从理念上未能根据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和同行专家所处的不同角色和相应的职业优势, 明确各自应担负的职责以及稿件审查的总体性要求。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编辑审稿在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主导作用。

(一) 编辑应发挥审稿的主导作用

同行专家由于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科研经验, 对论文所涉及的学科发展和前沿动态较为熟悉, 对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等有较深入的认识, 能够对其学术质量作出较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并发现文稿中的专业细节问题, 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或建议, 从而为编辑决定稿件采用与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同行专家审稿也可能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对稿件的评议过于简略空泛;因囿于门户之见, 对不同流派学术观点稿件的评审失之偏颇, 对处于萌芽状态尚不完全成熟的学术见解采取冷漠、怀疑、求全责备甚至排斥压制的态度:不同的学者对同一学术观点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些审稿人对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甚了解, 审稿盲目性大, 甚至出现错误的审稿意见;个别审稿人甚至对有独创性的文章予以否定, 尔后自己主攻该方向, 行为道德失范;审稿人对刊物具体情况和审稿要求了解不够, 致使审稿的学术尺度把握不准等等。理想的、完美的“外审”专家实际上并不存在, 编辑不能苛求同行专家都能准确地判断出稿件的学术价值。事实上, 编辑部聘请的同行专家只是履行“同行评议”的职能, 他们对作者稿件学术价值的评议是其对稿件的信息反馈。这些反馈意见对编辑判断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发表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外审”专家正确的角色定位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同行读者”。而严格意义上的审稿则是对编辑而言的, 其实质是编辑把社会与读者的时代需求转化为内在的选择标准和判断尺度, 有目的地根据办刊宗旨和组稿要求, 精心地选择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论文。以满足科技发展和应用及读者需求的过程。因此, 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尤其是责任编辑和主编在稿件鉴审中不能简单地依赖或顺应专家的评审意见, 而应充分发挥其审稿的主导作用, 即编辑基于审稿的主体地位, 依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 按照期刊宗旨和出版要求, 在参照同行评议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对稿件学术水平和发表价值进行综合性鉴审和主导性判断, 并做出最终的审定。

(二) 编辑如何发挥审稿的主导作用

1. 基于对同行专家审稿意见的综合分析

对油田科技期刊而言, “专家评审”或“同行评议”是审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而且为使稿件评审公正、客观, 稿件一般都要分送2名或2名以上的专家评审。但这与编辑审稿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 专家对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的意见是编辑在审稿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基础。编辑处于作者和同行专家之间, 是一个信息转换的中介环节, 但绝非只是一个单纯的信息传输通道, 而是一个信息转换的“中枢”和“关键”。不同的审稿人对稿件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往往各有不同的侧重, 审稿人之间的专业研究方向和领域以及学术观点也各有不同, 加之许多论文, 尤其是创新性论文一般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特点, 须经过跨学科的多专业评审, 因此编辑应对各位专家的评审意见进行分析、比较、确认、筛选和综合;对因审稿能力、专业局限、审稿经验、责任心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专家审稿意见分歧甚至相反的情况, 责任编辑则应深入分析其中的具体原因, 对专家审稿意见进行仔细的对比研究, 找出分歧点和缘由, 并根据自己的学识做出判断, 提出公允而合理的见解。这就要求油田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编辑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还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学术水平, 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当然, 对评审意见有原则性分歧的重要稿件, 为慎重起见还可针对具体情况另选专家作进一步评审, 最后将各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连同责任编辑的意见送主编核审, 有时还可提交编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以确保不埋没优稿, 不误用差稿。

2. 基于对刊物的定位和具体审稿尺度的把握

论文稿件能否发表必须从其学术质量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来考虑。论文学术质量标准的绝对性, 是指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具备创新性、科学性、理论性、实用性和规范性。这一基本尺度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专家评审往往是从专业学科角度对稿件学术质量的“绝对性”进行把握。但毋庸讳言, 不同刊物或同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质量水平是有相对差异的, 学术质量又都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差异表现为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历时性是指论文内容从科技发展或学术研究的历史轨迹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可以不断深化并逐步修正、完善的;共时性则是指论文学术质量在特定时间内横向比较。不同油田科技总体发展水平, 不同作者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客观条件, 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 尤其是相对特定学术刊物现有的质量标准、审稿尺度和稿源、退稿率等, 都会使所发表的论文在创新程度、科学性程度、重要性程度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准确度和可靠度, 以及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难度或巧妙程度等方面显示出相对的差异, 表现出质量水平的相对高低。把握审稿尺度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有助于合理鉴审论文学术质量水平, 确定论文稿件能否在特定的刊物发表。编辑对自己刊物的宗旨、学术地位、读者定位、报道范围、学科发展导向、已发表论文情况以及读者需求等, 有较全面的把握, 根据刊物的宗旨、性质、内容和编辑方针以及阶段性重点选题组稿和报道内容情况, 并按照刊物对论文质量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审稿尺度, 与己刊物或他刊物已发表相关论文的质量作必要的对比分析, 可以对论文整体质量以及发表价值进行综合评定, 从而决定论文是否发表或修改后发表。

三、结论

油田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素质修养是油田科技期刊的命脉所在, 就像企业要产出精品, 创建品牌一样, 油田科技期刊同样也应有品牌意识。刊物不奉献精品, 不能推出学术前沿新作, 就会被读者淡忘和抛弃。油田科技期刊要提高办刊质量, 必须加强编辑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修养, 必须充分发挥编辑人员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编辑人员要以满腔的工作热情, 勤奋的敬业精神和不断的创新追求。善于思考和总结, 不断学习, 努力进取, 从而精通业务。编辑人员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 不断超越自我, 使自己的期刊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摘要:笔者作为一名专门从事油田科技期刊的图文编辑, 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 谈谈油田科技期刊编辑应如何加强其素质修养及如何发挥其在审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油田科技期刊,编辑素质修养,审稿,主导

参考文献

[1].郭海莉.试论科技期刊及其编辑素质[J].石油科技论坛.2008, (3) .

上一篇:小学作文训练下一篇:高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