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编辑

2024-05-30

数字编辑(精选11篇)

数字编辑 篇1

我国是举世瞩目的海洋大国, 为了保障经济迅猛发展, 在我国很多港口建造了超大型船舶码头, 以满足超大型船舶航运需求。作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海道测量单位, 如何利用好现代的测绘设备、测绘技术, 生产出既满足航运需要又满足航运管理和港口建设需要的测绘产品, 是海道测量界长期研究、探讨的课题。数字海图是由各国官方航道测量部门按照国际航道测量组织 (IHO) 制定的S57标准制作的矢量式数字海图, 也是唯一可以合法的用于数字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的数字海图[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数字海图因其具有传统纸海图无法比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船舶航行导航、船舶引航、海事管理、船舶交通管理和水上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 成为海上安全与高效率海上营运的基本要素。数字海图是纸质海图的现代表现形式, 而海图是地形图的一种, 海图与地形图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海底要素不具有可见性, 后者具有可见性, 那么怎样把不可见的海底地形要素全部展现在使用者面前, 是仪器制造商、测绘工作者努力实现的目标。

1 数字海图编辑设想

1.1 纸质海图编辑简述

现代纸质海图编辑主要包含的内容为: (1) 图幅设计:主要包括图幅名称或图幅编号、、坐标系统、投影系统选择等; (2) 资料搜集:资料搜集分为两部分, 一是新测资料搜集;二是旧有成果搜集, 根据现实地形要素确定是否使用; (3) 地形要素编辑:对沿海地形要素和图幅内主要地形要素的编辑; (4) 助航要素编辑:对灯浮、灯桩、灯塔等助航要素的编辑; (5) 水深编辑:对水深资料进行适当取舍; (6) 特殊碍航物要素编辑:对沉船、礁石、工程和航运遗留或散落的沉积物、战争抛设的炸弹等; (7) 潮汐:对潮汐要素的计算和编辑, 包括验潮站、潮汐表、潮汐性质等; (8) 海底底质; (9) 范围线编辑:包括对航道线、锚地范围线、禁航区、养殖区、施工区等的编辑; (10) 磁差计算编辑; (1 1) 图幅整饰。

1.2 数字海图产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测绘设备不断更新, 推动了海道测绘产品创新步伐。IHO早在1977年就认识到需要制定数字海图标准, 并开始标准的制定工作[2]。1983年IHO成立了数字数据交换委员会, 专门负责标准的制定工作。在1985年5月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5 1次会提出数字海图安置讨论的议案, 1996年11月IHO发布了划时代意义的《数字化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 (S-57 3.0版) , 1996年12月, IHO又发布了《ECDIS海图内容与显示规范》 (S-52 4.0版) 。IHO4.0版S-52与3.0版S-57标准的颁布, 海图概念、目的映射、可视化、技术工序等出现了巨大的变化[3]。从此后ENC和ECDIS的研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科研院所、海道测量单位对自己的测绘产品进行数字海图制作创新, 创新的基本目的是:保证不同用户的使用者, 快捷、便利的查询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 保障船舶航行运营、港口规划运营、港口建设运营、航运管理的安全和高效低耗。要实现上述目的, 在1999年数字海图孕育而生, 目前诸多单位编绘的数字海图, 数据量较纸质海图有些扩展, 但是仍可认为是纸质海图的简单数字化。

1.3 数字海图特点

符合国际标准的数字海图通常被称为电子航海图[4], 即ENC (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 ENC) , 也就是通常说的数字海图。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数字海图制作和读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纸海图相比, 纸海图产品是以海图符号支撑, 海图上的信息需要借助于《海图图式》来反映传达给使用者, 数字海图产品则是以数据和数据库支撑, 海图上的信息以属性编码的形式反映, 使用者需要借助于《海图数据字典》来获取信息[5]。因此数字海图应具有如下特点: (1) 数字海图涵盖信息量大。 (2) 图幅范围从过去纸质海图的固定性转变为灵活性。 (3) 部分区域的比例尺具有可变性 (既可以缩小又可以放大) 。 (4) 由过去纸质海图涵盖内容的单一性改变为数字海图复合型。 (5) 用户具有宽阔的可选性。 (6) 水深由不变到可变。 (7) 使用简单快捷。

1.4 数字海图编辑方法

1.4.1 执行规范和标准

如前所述, 数字海图具有的7大特点, 那么在进行数字海图 (数字海图) 编辑时, 在遵照《海道测量规范》、《航海图编绘规范》、《海图图示》、《数字化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 (S-57 3.0版) 、《ECDIS海图内容与显示规范》 (S-52 5.0版) 标准的前提下, 制作单位必需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制作数字海图为己任, 否则制作的数字海图 (数字海图) 就成了纸质海图的简单的电子化。制作数字海图应遵循的原则是:制作的数字海图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广大用户的需求进行测绘产品表现形式的创新。

1.4.2 数字海图编辑内容及表现方法

数字海图涵盖大量海道测量测绘信息, 进一步提高了编辑海图的可信度, 具体编辑内容及表现方法为: (1) 测绘仪器:包括定位仪器、沿岸地形测量仪器、单波束、多波束、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侧扫声纳、流速仪、海底地质取样器、验潮仪等的分辨率和精度指标; (2) 测量方法:包括测量范围、测量方式 (检查测量、扫海测量) 、发现的碍航物确认核实手段等; (3) 潮汐性质:验潮站位置、潮汐性质、实施验潮数据提取方法、流速、流向; (4) 助航物:航标、高大建筑物、高山、指向标站、AIS等; (5) 重要的地形要素:包括码头、防波堤、港航管理部门、货场、铁路线路、高速公路、公路; (6) 碍航物:包括礁石、沉船、钻井平台、石油管线、海底电缆、跨海大桥、跨通道的高压线等; (7) 海区有关界线:包括港池、航道、锚地、通道、港界线、养殖范围线、抛泥区范围线; (8) 船舶导航:根据船舶吃水自动生成设计航线, 实时显示偏航方向、偏移距离、船速及到目的地的时间; (9) 规划施工:包括范围划定、范围面积计算、平均水深计算、疏浚土方量计算、选定等深线的自动生成; (10) 海底底质; (11) 管理范围划定; (12) 投影及坐标系统转换; (13) 测绘时间; (14) 高程基准; (15) 测绘单位; (16) 置信水平;

1.4.3 数字海图编辑构想

随着我国港口吞吐能力的不断增强和航运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 重要的航行区域一般都进行覆盖测量, 为了准确地反映海底地貌, 纸质海图在编绘中尽量放大比例尺, 但是准确的表示局部就不可能表示全部, 怎样才能做到又具体又全部呢?数字海图可以做到既详细的表示局部区域的海底地貌, 又能够宏观的表示图幅内海底地貌变化趋势。根据实际水深测量、地形岸线测量、潮汐观测、底质探测、扫海测量、特殊碍航物测量、助航标志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重力测量、磁力测量、测区流速和流向测量的成果进行数字海图编绘, 每幅数字海图分别采用中文和英文进行编绘。编绘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在保障基础数字海图, 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上, 分层进行拓展、对航行区域的不同测量方法产生的测量成果进行拓扑, 根据用途对相关要素进行取舍, 做到由过去纸质海图编绘单一性转化为复合性的数字海图。

数字海图实际上对于表示的最大区域内的每个分区域是数字海图系统, 因此要求数字海图系统的制定标准、传输标准、显示标准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船舶航运、港航管理、规划施工、海洋渔业作业、海洋坏境保护等行业硬件和软件配置 (导航软件、疏浚软件、航运监控软件;计算机、G P S、测深仪、电罗经、计程仪、倾废记录仪、雷达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VESSEL TRAFFIC SERVICES) ) 提供广阔的使用空间。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数字海图系统可实现分项选择和集成选择, 根据信息显示窗口的大小选择自己需要要素, 而那些相对次要的要素, 随着比例尺变化自动增减[6]。实现无级比例尺数字海图, 同时对潮汐、重要航行区域的发展变化、助航标志、测深精度置信水平、海底现势置信水平、测绘手段等重要要素进行语言陈述, 数字海图编辑实现图示和语言陈述相结合, 保障数字海图让用户使用放心、简单快捷。以下为各种查询结果的示意图 (如图1、图2、图3、图4、图5)

2 结语

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测绘技术、测绘设备的发展, 有效的提高了海道测绘产品的表现形式, 为航运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数字海图有多种表现形式, 由于数字海图 (数字海图) 处于制作初期和制作高峰, 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领会浅显, 制作方式仍停留在纸制海图制作的基础上, 造成数字海图 (数字海图) 与用户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数字海图编辑方法进行了探讨, 以大比例尺海道测绘数据为基础, 利用技术手段用户可以自动生成选项中的任意比例尺的数字海图 (数字海图) , 引导数字海图 (数字海图) 编辑向满足用户现代需求方向转化。

摘要:本文在简述纸海图编辑的基础上, 结合数字海图产生的背景并针对数字海图的特点, 阐述了数字海图的编辑内容及表现方法, 进一步提出了数字海图的编辑设想。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 提出了对数字海图进行发展创新的理念。

关键词:纸质海图,数字海图,信息要素,置信水平

参考文献

[1]IHO S—57”Transfer standard fordigital hydrographic data”.Edition 3.0.IHB Monaco, 1996.

[2]王牧.数字海图系统中最优航线设计的研究.大连海事大学, 硕士论文, 2000.

[3]翟京生.现代海图学的变革.海洋测绘, 2008, 28 (5) :73-76.

[4]彭认灿, 郭立新, 陈子澎.数字海图更新方法综述.航海技术, 2005, (2) :35-37.

[5]谢宇飞, 贾建军, 房宏图.海图重大技术变革及其影响.“海鹰杯”有奖征文, 2008.

[6]刘波, 刘晓红, 朱颖.无级比例尺GIS技术中制图要素分级探讨.“海鹰杯”有奖征文, 2008.

数字编辑 篇2

[关键词]数字出版技术;图书出版;编辑技术;编辑流程;数字化;

[作者简介]陆晟,陕西省行政学院图书馆。

自20世纪70年代起,计算机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图书编辑出版领域,其所引发的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编辑出版理念的变革。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数字编辑出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传统编辑出版企业而言,应当积极面对数字化所带来的挑战,从理论和实践上理解数字化出版,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编辑出版道路。

一、数字化智能编辑系统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将计算机引入编辑出版领域,从而引发了这一行业的技术性变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大型报社开始尝试自动化编辑系统,从而开启了编辑出版数字化时代。早期的自动化编辑系统主要功能是文件管理,以及文件的内部传发。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未能广泛普及。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编辑出版系统开始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最新一代的编辑出版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在线式自主服务。以豆瓣开发的在线编辑出版系统为例,作者只需上传自己的文字作品,网站编辑只需负责审核内容,其余的工作都将由智能化的编辑系统自动完成。在智能编辑出版系统的帮助下,一个网站编辑能完成过去几十个专业编辑才够完成的工作。由此可见,智能编辑系统无论是在工作效率上,还是在工作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传统编辑出版模式。

对于传统编辑出版而言,智能编辑出版系统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从企业层面来看,智能编辑出版系统的问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存在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正是因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才会需要一个高效率的出版系统来提供满足。未来的出版业将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阶段,出版企业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就编辑出版工作层面而言,智能编辑系统将会产生一种倒逼效应。智能编辑系统的出现将淘汰一部分低端的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并且对编辑的学术性、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

二、数字化编辑出版系统的优势

数字化智能编辑系统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在智能编辑出版时代,传统编辑出版景观将逐渐消失,所有的工作都将在网络中得以完成。同时编辑工作也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作者可以随着随地投稿,智能编辑出版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提供编辑服务。此外,网络化的编辑工作具有高度的协同性,这种协同性还具有高度跨地域的特征。智能编辑系统所具有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提高审稿效率。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利用计算机撰写文章,投稿则直接利用网络,或是邮寄U盘。这种方式对于作者或是出版社而言,都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一方面,作者可以节省大量的投稿成本,也可以避免因为稿件丢失而造成的损失。对于出版社而言,则可以有效地节省对稿件的管理成本,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审稿效率。例如,避免因作者字迹、书法水平等方面的干扰,造成审稿效率低的情况。此外,编辑也可更为便捷地利用各类数据库,及时对作者稿件的信息性、价值性进行科学评估,从而避免因为自身专业局限性而导致的主观误判。

第二,减少编辑环节。在传统编辑工作中,编辑往往是在作者的手稿上进行加工。对于手稿的完整性,无疑是具有破坏作用的。同时,排版工作是由编辑和排版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很可能出现由于排版人员不懂编辑专业,或是不熟悉排版规范而造成错排版。此外,文字录入过程中,也可能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重新审稿的问题,这些都会对审稿周期、稿件质量等造成消极影响。而在数字编辑出版模式下,则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在确保审稿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审稿效率。

第三,提升编辑工作的价值。随着网络出版模式的出现,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组织结构以及工作流程将被彻底取代,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化组稿、改稿、校队。这种新的编辑工作模式,将编辑从过往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从而有利于编辑集中精力和时间从事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此外,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将有利于编辑更好地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提升编辑对于稿件的管理效率,以及图书的后续出版和发行。

由此可见,对于传统编辑出版而言,智能编辑出版系统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这种革命性并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多的在于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智能编辑出版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出版行业的生态,从而推动其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

三、数字化智能编辑系统的影响

数字化编辑系统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革新。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已从根本上影响到整个编辑出版的工作模式。数字化智能编辑系统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编辑媒介的变化。传统编辑工作是建立在纸媒介基础之上,编辑对象主要是文字和平面图形。因此,编辑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内容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对于文字和图形编排的要求并不高。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出版物在网络媒介基础上飞速发展。除文字、图形、图像符号外,音频、视频、动画符号等被广泛用于数字图书中,这不仅丰富和拓展了编辑工作的内容,而且对于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第二,编辑技术的变化。传统图书编辑,从本质上而言,就是把文字或是图像根据一定的科学规律以及审美要求进行统一编排。传统图书编辑是一种二维编辑,所有的编辑工作都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让编辑对象落实到指定的平面上。数字图书编辑则截然不同,由于数字图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文字和图像,还包括声音、视频等,因此,利用传统编辑技术是无法将这些异构的符号统一在一个平面之中。实现数字图书的编辑,首先要将这些异构的符号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语言将其转换成统一的符号,然后再将它们集成在一个平面之中。由此可见,数字出版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编辑工作的建模方式。这种变化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其意味着编辑工作不再是一种机械性劳动,而是一种创适性劳动。

nlc202309040348

第三,编辑流程的网络化。传统编辑工作可以归结为三审制,编辑的一切活动是在出版社体制下进行的。因此,从本质上而言,编辑流程基于的是制度性,而不是功能性。这也就意味着,编辑只要走完这个流程就可以了。由于不是直接面对市场,或是直接面对作者,因此,编辑质量以及编辑效率都很难得到提升。而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所要面对的就不是出版社、出版体制,而是作者和图书市场。编辑更多要考量的是如何利用各种编辑技术去提升作品的市场价值。因此,编辑工作将具有更大的创新性。此外,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将更为密切,编辑工作的好和坏,作者将有直接的发言权。

第四,编辑主体的模糊化。在传统出版业中,编辑是出版流程中的一个环节。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对选题进行策划和执行,对书稿进行编辑和加工。由于书号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因此编辑就必须考虑出版成本和销售等问题,从而确定作品是否值得出版。因此,在传统编辑出版系统中,编辑是具有独占性的。这种独占性存在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从优势方面来看,出版工作的计划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版资源的浪费。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编辑可能会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从劣势方面来看,传统编辑系统的封闭性和垄断性,对于繁荣出版市场是具有消极性的。而基于网络的智能化编辑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并且在技术上降低了个人进入出版业的门槛。随着自媒体的出现,自编辑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出版的基本特征。自媒体人以网站为出版平台,将自己的作品公之于众,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出版行为和编辑行为。由此,编辑的主体性变得越来越模糊。可以说,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当编辑。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智能编辑系统对于促进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尽管不少人认为,传统图书出版业可能因此而走向没落,但是一个全新的数字出版业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应当积极调整心态应对数字化浪潮。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应当从提升自身学术修养、专业能力出发,积极学习数字化的出版编辑技术,从而使自身的编辑工作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为编辑出版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1] 乔瑞雪. 数字时代编辑的传播理念与媒介素养探析[J]. 中国报业, 2012(2).

[2] 吴惠娟.浅谈数字出版环境下的编辑角色转换[J].出版广角,2011(10).

[3] 石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技术要求[J]. 科技与出版, 2011(5).

[4] 吴燕.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职能的变与不变[J]. 中国出版, 2011(9) .

数字编辑 篇3

1 数字时代编辑的三种能力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编辑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要求他们改变以前的工作方式,尽快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工作,给媒体带来更大的效益,为社会传递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1.1 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随着数字化的到来,各种信息无孔不入,给编辑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断获取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引领公众媒体的正能量发展。做到沟通,自然离不开说话,但说话要讲究方式和方法,不能一味地用同种方法来进行沟通,这样效果是很不明显的,有时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在编辑出版这个行业,每个环节都需要同人打交道。

信息的传播需要靠人来传递,因此作为编辑工作者,不能忽视人的因素,要时刻关注人的需求,要不断提高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以前我们对编辑工作者有这样的认识,因为他们只是趴在桌子上修改文字,编辑文字,整理文字,很少同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其实编辑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还是同人打交道,与人进行沟通。编辑工作者所编辑的信息,都是有人来提供的,离开人,他们的编辑就没有了原材料,就无从下手。编辑工作完成以后,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价和检验的依然是人,指出他们的工作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改进,在哪些方面又是值得肯定的,这些都需要人进行评价。因此,与人打交道特别重要。

编辑工作者应该着手从服务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进行反思工作。例如,从人性的角度来来分析,人们对出版物的要求有哪些,什么样的刊物能够激励人的斗志,提升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编辑工作者所探究的问题是不是大众所要探究的问题,是不是符合大众的口味。这些问题都是编辑工作者要考虑的,也是从人的方面来考虑的。

编辑工作者打交道最多的还是作者。为了让作者满意,就要全面了解作者的意图和需求。这就需要与作者沟通,详细了解他的写作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沟通中更好地工作。

1.2 提高对数字的灵敏度

编辑工作者接触最多的还是数字,要通过数字,总结出规律。该对数字进行编辑的时候,应该有以下4个步骤。第一,对数字进行挖掘;第二,对数字进行过滤;第三,把这些数据制成表格或图示;第四,进行报道。只有对数字进行详细地归纳和总结,才能使编辑工作更加有说服力,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1.3 提高对创作品的高度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作品的要求品位也在提高,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提高作品的品位。编辑工作者对同一个素材,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力争做到全面,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其最本质的东西,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剖析问题、理解问题,独具一格,既新颖,又有内涵,给读者无穷的品味和思考,启迪他们的心灵,开拓他们的思路,打开他的智慧,引导他们的行动。这才是编辑最重要的东西,这就要求他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全面提升素质。

2 数字时代对编辑意识的要求

数字的应用,推动了编辑工作的进步和创新。编辑工作者的意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现有的,要与新时代相结合,对编辑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把好文章质量关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纷纷而至,鱼目混珠,一些黄毒作品涌入进来,一旦流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作为编辑工作者一定要时刻把握作品的质量编辑命脉。

首先,编辑工作者要认清当时的形势。数字化使得信息的采集变得非常容易,但是,信息会更加复杂多变。因此,编辑工作者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看清纷扰的形势,洞察复杂的网络,提升鉴别力,挖掘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要找出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品。通过典型的作品来引导读者,使他们形成更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大地实现它们的价值。树立典型意识,对于编辑工作者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数字化的今天,更需要典型,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推动了大的进步,形成了一种社会正能量,让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使国家更加和谐。

最后,把好关口。编辑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文字进行修改和校正,要保证期刊的质量,这是编辑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编辑工作中对于每个细小的地方,都不能放过,要做到精益求精,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也是不能放过的。没有质量什么都谈不上,编辑工作者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

2.2 服务和需求意识

在数字化时代,更要增强服务和需求,这是编辑工作者时刻坚持的正确方向。只有了解需求,才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服务才能有针对性。离开需求去谈服务,服务是不切合实际的,服务必须以需求为导向。

第一,了解需求。编辑工作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作者和读者,对他们的需求必须了如指掌,这样才能为他们更好的服务。要多与他们沟通,从每一个细微入手,一点一点去了解,绝不能放过一个细小的地方,细节之处可能就是他们最需要的地方。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二,搞好服务。说到底,编辑工作者的工作服务,服务于作者和读者,服务于出版者。服务非常重要,只有做好服务,才是硬道理。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对服务进行分类,进行专门的指导。

第三,把握方向。在服务中不能盲目,不能为了利益而放弃方向,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一定要弘扬我国文化,要把文化中最美的一面体现出来。有的编辑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放弃了原则和方向,使工作变成自己赚钱的工具,给职业抹黑。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时代既是一种崭新的事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适应了现代化进程,呈现给人们丰富的信息资源,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数字化也给编辑工作者一种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大形势下,编辑工作者也要适应数字化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意识,改变以前的传统做法,树立起一种新型的观念,把编辑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编辑工作者要看到数字化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运用优势,转化劣势,时刻用与时俱进的观念来提升自己的工作,呈现给大众最优的作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现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郭立群,李建新.数字时代编辑需要提升的三种能力[J].出版科学,2014,22(5):28-30.

[2]张扬.数字时代编辑的基本能力及其内生条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5):195.

[3]王友富.论数字时代编辑的专业素养——从《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研究》的出版谈起[J].出版科学,2008,16(6):54-56.

[4]李玲,康鲁豫.数字时代科技期刊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新的出版模式[C]//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经营与发展论坛,2007.

[5]陈兰平.数字时代对图书编辑的新要求[J].传播与版权,2014(5):63-64.

[6]陆宜新.数字出版时代对期刊编辑的新要求[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502-504.

[7]杨蒿.数字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意识的强化与转变[J].编辑学报,2012,24(3).

[8]王颖.论数字化编辑意识集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10):144-145.

数字编辑 篇4

数字编辑及复合出版所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细化成书工艺指标,提升编辑质量、缩短出版周期,是出版业普遍关心的问题.现代大型工具书的编辑出版,特别是知识型的百科全书更是如此.<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编辑工作后期,特别是成书编辑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更多.如:全书体例的`规范和统一、面对海量数据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书过程中专项检查的工艺化过程控制、资料的全面核实、协同异步工作机制的建立、基于数据库的底层环境建设等关键问题.

作 者:王勤 作者单位:刊 名:出版参考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N PUBLICATION年,卷(期):“”(27)分类号:G23关键词:

数字编辑 篇5

在原有的出版社工作逻辑中,渠道其实出版社也是不做的,新华书店是系统的发行渠道,而各社自办发行和读者俱乐部,都只是为了对用户进行良好服务,进行发行上的补充。所以,出版社原有的工作环节核心,都是在内容选取和出版物产品化上的。这里边就涉及一个“三优”过程——面向内容提供者的“选取优质内容”、面向图书产品本身的“优化文本质量和产品形态设计印刷等”、面向读者的“推优营销”等。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编辑职责涌现出了一些新特点。这个特点,是和数字化时代的媒体碎片化紧密挂接在一起的。

媒体碎片化,意味着价值观碎片化、用户群碎片化、载体碎片化、文本标准碎片化、营销方式碎片化。这将彻底影响甚至改变,传统图书编辑在策划编辑、文字编辑、责任编辑等各个环节上的职责。数字出版带给传统图书编辑最大的挑战,是数字化媒体将原本明确的用户群、价值观、产品形态和文本规范、营销措施,全部都打乱了。没有一个原来的规则可以一以贯之延续下去,全部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和改变。出版社的编辑职责,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变化。

简单来说,文本编辑环节的重要性下降了,而产品的设计印刷过程,被网站和软件取代了,营销方式则变得越来越网络化、个性化。最难的则是选优环节。针对什么用户群,用什么价值观选优?在哪个数字媒体渠道投放发行?哪个渠道的利润率最高?这些都考验着出版策划编辑的实力。

出版编辑需要离读者越来越近,需要离渠道更近,需要在策划产品之前先明确,这是否适合简体出版的图书?是适合简体和互联网连载的图书?是适合手机阅读的图书?

出版环节被网络和技术精简了。那么,留下的环境就必须是竞争力最强的环节,我想,只能是“选优”了。传统图书编辑需要在新的环境下,针对读者的新需求,瞄准各种不同的市场和读者,准确提出自己的“选优”标准,并在自己的策划当中实施下去。这对出版社内部的编辑分工,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此前,传统图书编辑分工,基本是按照两套规则来进行的。一种,是按照流程来分,有策划编辑、责任编辑、美术编辑,这些都是各个岗位针对同一部作品的职能,基本是属于流程性的。这是因为出版物的体系性较强,需要各自不同的专业分工来保证出版物的完整和有效性。另外一种,是按照内容方向来分,有社科类、教育类、大众类、专业类,这些编辑本身面对的是不同的内容取向。实际上,编辑职责是在两种分类下进行交叉和具体化的。

在数字时代,其实传统图书编辑至今依然沿袭了这种分工模式,只是在出版社内部,新增了一些数字出版部门和一些数字出版编辑。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门主要在进行平台搭建、数据库管理、版权整理和对外授权的工作,而且和传统图书编辑的工作割裂较大。但实际上,数字出版编辑的工作是应该和纸质图书的编辑融合在一起的。

具体说明一下,数字图书编辑,在工作的工具上,和传统图书编辑差异较大。传统图书编辑在交流工具上,更喜欢打电话或者见面,而数字图书编辑基本使用QQ、邮箱、甚至微博来沟通;在发布渠道上,前者会关注新华书店、当当或者卓越的排行榜,媒体评价等,而后者则会关注豆瓣、百度搜索榜、甚至是百度贴吧等网民聚集度较高的地方。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纸质图书的编辑面对的人群和数字图书出版编辑面对的读者,只有“存在时段”的差异,而没有本质上的割裂。

数字图书编辑,需要向传统图书编辑去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流程之外,其实还需要学会如何清晰的传达内容价值,这个功力传统图书编辑是非常深厚的。每本书的题目,勒口上那短短的十几个字,都是编辑对作品内容精髓的提炼。其次,传统图书编辑在对市场的整体把握能力上是非常优秀的,很多优秀的出版人、策划人,对于作品内容、作者性格、市场营销、渠道控制,都有非常深入的掌控能力,这是很多数字图书编辑无法做到的。

传统图书编辑,也有很多需要向数字图书的编辑学习的地方。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吸引大家去阅读,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纸质图书面临的竞争者,其实并非数字图书,而是电影电视这样的富媒体,这些富媒体将大部分人原来用来阅读的时间分散了。纸质出版物在如何占领信息传播渠道方面,需要向新的影视媒体学习;而在如何与用户建立牢固的关系上,则需要向数字图书编辑学习。

在数字出版物中,内容本身,是与作者、读者、反馈、订购关系等数据直接生成在一起的。这些“后阅读内容”与文本内容一起,构成了读者在数字环境下阅读的对象。这意味着,数字图书编辑不仅仅是在面对内容的文本,而是同时面对读者的反馈、面对销量、面对传播体系、面对产品和技术。数字图书编辑的集成性,是非常强的。只懂内容的编辑,是很难做好数字图书编辑的。

长远来看,所有的纸质图书都将有它自己的数字图书形态,所以,未来几年,传统图书编辑和数字图书编辑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这两个有区别的岗位之间,需要的是互相学习、互相融合。

童之磊

刍议编辑如何面对数字出版 篇6

一、数字出版是当前出版界的潮流趋势

人们的生活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而越来越便利, 同时人类的生存对数字技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而就出版业而言, 数字技术对其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像我们知道的排版和印刷早已经广泛应用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作者的创作也已经很少有手抄稿。出版已经转变为从作者写稿到编辑校稿到发行、再到最后的读者阅读已经完全依赖数字技术, 基本上脱离纸质出版的状态。目前中国的出版业正处于数字革命的过程中, 而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已经不再遥远。这要求作为出版业核心人才的编辑必须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但要积极应对数字革命对传统出版业带来的影响, 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尽快适应与掌握相关的技术。此外,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不是对立的, 而是对传播媒介与制作手段进行的变革, 其同样需要编辑工作者在发行数字出版物时严格按照要求对出版内容进行选择、把关和修饰。也就是说, 不管出版物以什么形式出现, 编辑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不会因为传统出版的逐步边缘化而降低其实际的作用。只有真正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有效结合在一起, 才能使我国的出版业稳定而快速地发展。

二、数字出版编辑是传统出版编辑的一个延伸和形式的转变

积累、传播与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是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本质体现, 而最终将无形的精神产品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展现在读者面前是编辑工作者的最终目的, 而不论这些有形的物质材料或者阅读器等, 对于展现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从根本上来说, 编辑只是对编校工具与营销思路做出改变。在数字出版模式下, 编辑不但可以利用图书馆或者图书交易市场收集相关的信息,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门户网站、论坛等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而在进行实际创作时已经基本不再需要纸和笔来完成, 而是直接在计算机电子文档上进行创作。手写稿在数字出版模式下已经基本不会再出现, 而校对工作量也会随之减少, 像以往我们需要完成的折校、点校等校对方法也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同时, 逐步实现了编辑与校对的合二为一,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体化模式。数字出版模式下的校对已经改变了其校对的方法[1]。例如, 因为需要进行不同文档的互相转换而经常会出现乱码的现象, 打字时输入拼音后经常出现同音不同字的现象, 这些都是数字出版模式下需要编辑注意和进行校对的相关内容。正是因为数字出版的这种形态, 也使得最终的出版物已经不再需要印刷环节, 而在发行过程中也没有了运输环节, 最终取而代之的是数字产品与网络发行。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与传统出版物不同。以往的传统出版物, 读者阅读时需要手捧着书本阅读, 而目前的数字出版物, 人们只需要拿着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进行阅读即可。

三、数字出版时代下编辑的应对策略

(一) 转变出版思路, 建立客户为中心的出版理念

只有出版商紧跟时代潮流, 同时编辑工作者转变传统思路, 才能使出版业有效适应数字出版迅速发展的时代。对出版物进行的相关设计, 其最终都会成为影响读者阅读的因素。只有设计出更加适合读者阅读的环境, 才能不断吸引不同的读者群体, 从而实现出版物与生活节奏紧密结合、互相适应的目标, 而这都是目前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 要求现代的编辑工作者不能只简单进行稿件的校对、调整排版, 而是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 从细节考虑, 最终实现出版物可以适应不同的载体, 同时能够迎合不同年龄与阶层的读者。编辑工作者不但要学习数字出版技术的各种呈现方式, 同时还要树立起大胆创新的实践精神, 对出版物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与搭配, 最终将最精致的出版物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 整合出版内容, 创造出更加优质的阅读内容

注重出版物的形式并不是说其出版内容就不再重要, 恰恰相反, 出版社的编辑, 其主要的特长就是进行出版内容的把握。要想立足数字出版发展时代, 就必须发挥其自身特长的发挥。数字出版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必然会增加传播媒介与载体的种类, 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编辑工作者的工作量, 同时使得数字出版物的内容极为杂乱[2]。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出版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其必须积极承担起把握出版物内容这一关键环节, 认真做到为读者负责。一些专业的校稿软件已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研发出来, 这就要求编辑尽快熟悉这类软件, 同时将其与自身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 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但是软件在校稿时, 只能进行错误字词的修正, 而最后的审查还是需要编辑完成, 因此应尽量避免对校稿软件产生依赖性。

(三) 提升自身素质, 顺应当前数字出版技术的潮流

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艺术设计、物流经济等有效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字出版技术, 所以数字出版的编辑必须是具备多种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这就需要编辑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1. 注重专业素质的提高。

数字出版也好, 传统出版也罢, 都需要编辑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而这也是其工作的基础。另外, 应该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 使编辑可以更加充分了解到最新的技术, 切实做到与国际接轨。

2. 重视编辑素质的提升。

任何一名优秀的编辑都必须具备极其敏锐的政治意识、扎实的文字功底、优秀的外语水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而这是其从业能力的主要体现。另外, 出版发行进入数字化时代后, 编辑对于涉及数字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网络著作权保护法、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期刊出版管理条例等) 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编辑在编校工作中的错误。而对于一些需要通过光盘或者网络再现的出版物来说, 需要编辑深入了解相关服务商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编辑对跨媒体技术的整合能力。

3. 提升信息素质。

编辑不但面临大量信息的阅读与鉴别能力的挑战, 同时还需要面对新兴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挑战。编辑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 同时还应该与作者进行积极的沟通, 及时追踪并掌握相关领域的热点与难点, 了解研究发展趋势。编辑还应不断提升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 熟练掌握运用相关的信息检索工具, 并且对其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鉴别与评价。总之, 数字出版编辑必须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4. 提高外语能力。

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 必然会增加出版社与外界的频繁交流, 因为电子出版的特性决定其必须做到与国际接轨, 也就直接体现出外语知识对于电子出版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大多数出版单位人员因为其日常工作较为繁重, 很难抽出时间学习外语, 也无法说出一口准确流利的外语。因此, 需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读、写以及翻译上, 国际交流时语言是必须要掌握的。

5. 依靠互联网进行选题策划。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编辑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渠道变得快捷多样, 而互联网更是编辑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 很多价值极高的选题都是在互联网信息中发掘出来的。编辑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获取以及分析互联网信息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从互联网中挖掘出最有市场价值的信息, 从而不断提升编辑自身业务能力。

6. 掌握网络营销宣传手段。

因为图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此市场宣传也越来越重要。编辑不仅是产品的策划者、参与者, 同时对产品的内容以及特点也极为了解, 因此营销宣传已经不再是专职营销工作人员的工作, 而正在逐步成为编辑的一种自觉行为, 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始终。即时性强是数字化出版的最大特点, 实现了读者的即时反馈、与作者的即时沟通与即时修改, 编辑经过这一过程可发现并认识出版物的价值与不足, 从而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 充分优化用户的体验过程。因此, 编辑的沟通与营销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出版业不但要面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同时还需要迎接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出版业必然会向数字出版方向发展, 因此只有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以及提升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 才能使出版业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编辑工作者必须在吸取传统出版业优点的基础上, 将其与数字出版的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 才能实现出版业快速稳定发展的目标。

摘要:虽然数字出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 但是其正在逐步深入出版业的各个环节, 并且发展速度极快, 当前我国出版业正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出版机构的编辑应该清晰认识到数字出版给整个出版行业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只有不断提升其个人素质, 同时树立起创新意识与责任意识, 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数字出版业的所有挑战。

关键词:数字出版,编辑,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甄增荣, 张旭.数字出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15 (1) :96-99.

数字编辑 篇7

关键词:数字出版技术,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探析

随着我国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智能化科技纷纷上市, 从而使得我国手工、机器等形式的传统编辑出版方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这就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发展, 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适应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 从而更新编辑出版的理念。

一、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优势

从理论上可以了解到, 数字化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模式。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编辑出版已经渐渐被智能化所取代, 从而使得编辑出版的整个工作流程都将在互联网上完成, 这就意味着编辑工作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得作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投稿, 智能编辑出版系统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作者的投稿。

1.将审稿的效率提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使用计算机去撰写文章, 而在投稿的时候, 直接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投稿的方式, 不仅对作者有着极大的便利性, 对于出版社也具有很大的方便性。作者可以节省投稿的成本, 同时由于纸质稿件在快递的时候, 容易出现遗失的情况, 因此使用网络投稿就很好地避免了这种事件的发生。出版社可以有效地将审稿效率提升上去, 从而节省了对稿件的管理成本。例如:在审稿的时候避免了由于作者的字迹缭乱等因素而出现的审稿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 编辑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数据库对作者作品的信息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从而避免对作者的劳动成果出现不公正的评判。

2.减少了编辑的环节。在传统的编辑的过程中, 往往都是作者的作品在编辑的过程中, 都是有其他审稿编辑进行加工过的, 这就意味着这些编辑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并且由于排版的工作都是由人手工完成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排版的工作人员对于排版的工作流程不是很清楚, 就会导致在排版的过程中出现错版的情况出现。当在文字录入的过程中, 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从而导致了需要重新对稿件进行审理, 从而使得稿件的周期、质量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但是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模式下, 会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审稿的效率, 将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双手解放了出来, 同时将我国图书出版行业推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3.将编辑工作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模式的到来, 传统的纸质出版已经被网络化组稿、改稿、校对技术所取代。这就意味着, 这种智能化的编辑工作模式, 已经将编辑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使得编辑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大量的创作。同时, 互联网中的有效信息, 可以使得作者的作品有一个较好的学术评价结果, 从而有利于提高编辑对于稿件的管理效率, 为作品的后续出版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这三个方面就可以知道, 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对于传统的编辑工作而言, 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 有效促进了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

二、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设备。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具备先进的编辑设备, 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市场效益差, 或者是由于资金不足的问题, 导致了对于先进数字化编辑设备的投资就出现了一定的状况。这就意味着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 缺乏先进的设备, 使得图书出版的所有工作流程仍然是需要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 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模式的有效普及。

2.缺乏数字化理念。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过程中, 部分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数字理念, 这样使得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只看到眼前的市场利润, 根本就不会主动地花费资金去引进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只会利用雇佣的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来提高效率, 却不重视员工的休息时间。这就意味着因为缺乏资金, 从而没有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出版设备只是暂时的危害, 但是由于管理者缺乏数字化理念, 这将会阻碍我国整个编辑出版行业的长远发展。

3.数字出版业的高技能人才不足。从现代的出版前景可以看出, 我国的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这就意味着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中, 一定要引进专业的数字化人才。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的许多出版社内部并没有固定的、专业的数字化人才, 只是一些短时期的兼职工作, 他们不能将出版社的效益放在首位, 这就意味着在工作的时候, 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会大大的降低, 从而使得整个数字出版的工作效率降低, 阻碍了出版社更新技术的步伐。因此数字出版人才的缺乏, 对于整个出版社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制约作用。

4.数字出版竞争压力大。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图书文化在人们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市场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而说明了图书文化在短时间里是不会退出我国文化市场的,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竞争的局面出现。传统图书出版在人们的心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同时拥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 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然而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作为刚兴起的事物, 缺乏一定的实力和完善的理念, 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从而使得在与传统图书出版的竞争中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 这就意味着, 我国相关的部门想要使得数字出版得到发展, 就必须平衡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的关系, 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从而减轻数字出版的竞争压力, 从而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

三、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大投资, 引进先进的设备。从以上可以看出, 由于资金的不足, 无法引进先进的设备, 从而导致了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无法开展。这就意味着数字化出版一定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出版社的资金投入加大, 从而购买了先进的数字化设备, 这将有效的将编辑排版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从而将数字出版技术有效地发展起来。与此同时, 通过市场的竞争力, 从而加强了资金的不断注入, 与此同时还必须引进投资者, 对数字化出版投入更多的资金, 使得数字化出版拥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 这样就形成了投资、出版、市场之间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使得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一步的发展。

2.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数字化理念。从以上可以看出, 数字化理念对于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有着促进作用, 因此出版社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定期参加一些有关于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研讨会, 从而有效地提升出版社管理人员对于新事物的了解, 以及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从而使出版社管理人员不断地更新数字化理念;与此同时, 出版社的管理人员一定要通过不断地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 来进一步地更新出版的理念, 从而紧跟时代的发展, 将数字化理念更好地运用到数字出版的工作当中去。正确地把握社会的信息, 从而不断地扩大数字化出版的空间, 提升数字化出版的市场竞争力。

3.培养专业的出版数字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化理念的形成, 从而使得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就必须培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国家相关的部门可以开设数字出版培训基地, 让更多的出版社工作人员去了解、学习数字化的出版理念, 以及出版方式, 从而为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数字化人才。同时在对出版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教育的模式, 不断跟随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关的培训, 与时俱进, 这就意味着在培训的时候, 培训机构必须引进先进的国外优秀数字化专业技术和数字化出版观念, 通过不断的学习, 使得外国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技术应用到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参加数字化培训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因为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在数字化出版中的价值。

4.将传统的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过往的商业实例中, 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合作才会共赢, 竞争会导致两败俱伤, 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同样的道理, 只有将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科学地、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共赢。由于传统图书出版在人们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这就说明了传统图书出版不会在短时间里退出市场竞争, 因此可以将传统的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出版社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从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的管理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 使出版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在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结合的管理理念中, 可以将数字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等充分地展现出来, 与传统图书出版进行结合, 完全摒弃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中存在的缺陷, 对于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进行合理的分析、改善, 从而有效地实现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思维的重构 篇8

一、关于数字出版和编辑思维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 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 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 (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 等。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

研究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思维的变化, 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编辑、什么是思维, 进而弄清什么是编辑思维。编辑的本质是对大众传播信息的调控, 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的能动操作, 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分类、表达等。综合可得, 编辑思维是编辑对大众传播信息调控的过程, 包括采集、提取、分类、表达、传递等。

目前, 关于数字出版研究的数量大规模爆发, 其研究有微观的关于数字出版概念、数字出版模式的研究, 如徐丽芳的《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对数字出版概念进行了梳理, 陈洁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报告》对数字出版模式进行了分析;也有从宏观出版产业角度思考数字出版的, 如张立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关于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思维的研究有刊登在2012年5月《新闻爱好者》上的马艺波的《数字出版环境中的编辑思维》, 是通过对数字出版环境下出版活动的变化, 提出对编辑思维的时代要求。本文将从数字出版特征解释编辑思维的变化, 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分析编辑思维的变化。在对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活动系统认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编辑思维变化问题, 有利于掌握编辑活动的规律, 进而更好地指导编辑实践, 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数字出版的特征

与传统出版相比, 数字出版具有三个特点:第一, 内容海量性。传统出版如图书、报纸、杂志等有篇幅、版面的限制, 广播、电视、电影等具有时段的限制, 其内容信息也会在量上有一个瓶颈。互联网、云技术的出现让资源共享和海量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成为可能, 数字出版可以依托互联网运用云技术建立海量数据库。第二, 主客体交互性。在传统出版中, 每一种媒介的内容都有各自的特征和界限, 编辑主体之间以及编辑客体之间也存在着一道鸿沟。数字出版时代编辑主体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将所有媒介的内容全部融合到网络上, 也可以让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中进行传播, 编辑主客体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交互性, 并且这种交互性的最高境界是全媒体出版。第三, 传播同步性。在传统出版中, 对于内容产品的宣传在时间和地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比如说一个作者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与读者见面。而数字出版时代, 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地的读者见面、交流, 宣传作品。

三、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思维的重构

数字出版时代, 新闻出版单位加大转企改制力度, 将竞争机制引入出版业, 再加上计算机、互联网、云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出版活动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进而促使了编辑思维的重构:

第一, 编辑思维多元立体化。数字出版主客体交互性的最高境界是全媒体出版, 即一个内容可以在多个媒体上传播。比如说, 刘震云的小说《手机》在图书、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上相继问世。传统出版的编辑在一个时间只能审读一个稿子, 对一个传品进行加工, 而数字出版时代, 编辑在进行内容加工时还要考虑将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平台上传播, 兼顾同一内容的不同传播渠道。

第二, 编辑思维商业化。传统出版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有些情况下甚至更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在数字出版时代, 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 竞争机制引入, 自负盈亏的情况下, 不少出版机构看中作品的经济价值超过其社会价值。比如说, 2010年的“张悟本”事件, 伪造养生食疗专家的身份, 著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宣扬“绿豆治百病”, 引发市场绿豆涨价, 扰乱市场秩序, 后被揭发身份子虚乌有, 书的内容为虚假内容, 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第三, 编辑思维非线性化。数字出版时代, 网络、计算机、计算机软件普遍应用到编辑过程中, 网络、软件等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印刷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可以简化和跳跃式进行。比如说, 《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爆红以后图书的出版就可以省去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的环节。网络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编辑设计之时, 不仅有电脑版, 还有手机版和网页版等不同的版本, 同一款网游不同版本的编辑设计是同步进行, 立体开展的。

第四, 编辑思维个性化。个性思维其实是与创造性思维密不可分的。数字出版时代, 社会信息呈现大爆炸的趋势, 面对海量信息受众选择不尽相同, 若要制胜必须出奇。首先应该在了解大众需求的情况下, 了解市场受众细分情况, 进行创造性的选题, 做到既满足大众需求, 又能满足小众的个性化需求。另外, 80后作家韩寒创办的《独唱团》以书代刊, 在办刊上是一种个性化的尝试, 在营销上也是一种创新。

数字出版时代, 编辑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编辑流程一定程度上变得简化、立体化, 编辑、作者和读者的联系更密切, 编辑思维也相应地得到了重构:多元立体化、商业化、非线性化、个性化等。面对数字出版时代的挑战, 编辑应该树立以读者和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培养自己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应该具有创新意识, 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 2008, (10) :5-11.

[2]程维红, 任胜利, 路文如, 严谨, 王应宽, 方梅.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 (4) :467-474.

[3]数字出版, 提升传统出版业态新途径[J], 编辑之友, 2011, (2) :11-21.

[4]陶同.编辑思维学[M],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1993.

[5]吴江文.2009年数字出版研究综述[J], 中国出版, 2010, 3 (下) :35-38.

[6]祝兴平.我国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与短板[J], 中国出版, 2011, 2 (下) :6-9.

[7]李雪.浅析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协调发展[J], 中国报业, 2011, 6 (下) :11-12.

[8]马艺波.数字出版环境中的编辑思维[J], 新闻爱好者, 2012, 8 (下) :60-61.

常用数字音频编辑软件特性评析 篇9

在音频工作站中, 人们是使用音频编辑软件来对数字声音进行的处理的, 这与使用图像软件处理图像文件类似, 是对声音数据的记录、整理与再加工的过程。现在音频编辑软件的功能已是非常强大, 几乎涵盖了传统录音棚的所有功能, 只要输入的音频素材质量足够好, 软件制作出来的成品完全可以满足专业录音制作的要求。

目前可使用的音频编辑软件很多, 常见的且较为典型的有:Adobe Audition、Sonar、Vegas、Samplitude、Nuendo、Sound Forge、Wave CN、Gold Wave、Wave Lab等。这些软件可分为单轨和多轨两大类, Sound Forge、Wave CN、Gold Wave和Wave Lab属于单轨音频编辑软件, 主要用于对单个音频文件的处理, 如调节音量的均衡, 声音降噪处理和效果处理等, 甚至可以直接对音频文件进行编辑。Adobe Audition、Sonar、Vegas、Samplitude和Nuendo则是多轨音频编辑软件, 可以把多个音频文件剪辑、合并为一个音频文件, 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音效作品。由于音频编辑软件众多, 对这些软件产品不熟悉的用户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因此以下内容就试图对这些软件特点和主要功能进行简要的介绍, 以帮助用户根据自身使用需求来选择软件。

1 单轨数字音频编辑软件

在单轨音频编辑软件中, 名声最大的要数Sound Forge了, 其功能非常全面, 包括:声音的任意剪辑;绘制声波或对声波直接修改;声音振幅的放大和缩小;声像和声道相位差的改变;频率均衡处理;混响/回声/延迟处理;和唱处理;动态处理;失真处理;降噪处理;升降调, 时间拉伸处理;声音文件格式转换等等;还支持基于Direct X标准的效果插件。总的说来, 该软件包括了全套的音频录制、处理、编辑和多种输出功能, 因为Sound Forge的功能最为全面, 这就使得该软件的操作相对复杂, 一般用户在掌握了Sound Forge的使用与操作后, 使用其他的音频编辑软件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Wave Lab具有很好的音频制作质量, 其集成了立体声和多声道编辑, 控制, CD/DVD刻录和制作等功能, 几乎可算是惟一能够对Sound Forge在单轨音频编辑软件市场的霸主地位构成威胁的软件, 其功能与Sound Forge相比毫不逊色, 可以说是各有千秋。Sound Forge的优势是功能多样, 对各类音频格式的支持很好, 操作方便, 而Wave Lab的优势在于处理速度快, 能够进行实时效果处理及简单的多轨混音, 实时效果处理是Wave Lab的一大特色, 即该软件可以在不改变原有数据的情况下给声音增添效果, 而在Sound Forge中则显得较为麻烦, 要想听到效果就必须把整个音频数据处理一遍, 将原有的数据覆盖掉。

相对于Sound Forge来说, Wave CN的功能较为简单, 软件提供了音频的录制, 一些简单的编辑功能和十余种效果处理。由于Wave CN是免费中文软件, 对于国内用户而言, 使用该软件没有语言障碍, 没有使用限制, 其功能基本上能够满足业余爱好者和初学者的使用要求, 因此也能够吸引一些用户。

Gold Wave是另一款单轨数字音频编辑软件, 内含丰富的音频处理特效, 如多普勒、回声、混响、降噪等, 还可以利用公式产生任何理论上想要的声音效果。Gold Wave支持的音频文件格式相当多, 包括WAV、OGG、VOC、IFF、AIF、AFC、AU、SND、MP3、MAT、DWD、SMP、VOX、SDS、AVI、MOV等, 软件可进行录制、播放、编辑等处理, 除此以外Gold Wave还具有抓取CD音轨和批量转换文件格式的实用功能。与Sound Forge相比, Gold Wave操作更为简单, 易于初学者使用, 功能虽不如Sound Forge强大和全面, 但也能够满足一般使用要求。

2 多轨数字音频编辑软件

在多轨数字音频编辑软件中, 首先就应该提到Adobe Audition, 其前身是鼎鼎大名的Cool Edit Pro, 该软件在2003年被Adobe Software公司收购之后更名为Adobe Audition, 是一款综合性能出色, 在国内多轨音频编辑软件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软件, 其优势在于集合了单轨编辑和多轨编辑的两种模式, 且两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只需通过一个按钮就能够方便地进行单轨和多轨模式的切换。Adobe Audition拥有集成的多音轨和编辑视图、实时特效、环绕支持、分析工具、恢复特性和视频支持等功能, 提供了高级混音、编辑、控制和特效处理能力, 允许用户编辑个性化的音频文件、创建循环、引进了45个以上的DSP特效以及高达128个音轨。总的说来, 该软件功能强大, 但操作稍嫌复杂, 其可为音乐、视频、音频和声音设计人员提供全面集成的音频编辑和混音解决方案。

Sonar原名Cakewalk, 原本是一款MIDI音序器软件, 在其推出6.0版本之后加入了音频编辑和音频合成功能, 后来Cakewalk公司放弃Cakewalk的软件商标, 启用了Sonar这个新的名称。现在的Sonar集成了MIDI制作处理和数字音频编辑处理的功能, 通过其音序器可以方便能够显示并编辑标准的乐谱和吉他谱, 可以调整单独的音符和添加表演记号, 或者简单地使用画图的方法画出速度和音量的改变, 还可以把MIDI乐曲和高质量的声音文件混合在一起;同时Sonar也有很多快速、有效的音频后期处理工具, 还有实时的立体声效果, 如:合唱、镶边、混响、以及延迟都可以应用在音轨、循环或者后期混音里。因此可以说Sonar不仅仅是一款传统的MIDI音序器软件, 更是一全方位、多功能的音乐制作系统。

Vegas与单轨编辑软件Sound Forge是同一家软件公司的产品, 因而Vegas可以方便地和Sound Forge结合在一起使用, 这极大地增强了Vegas的音频编辑功能。与一般的多轨音频编辑软件相比, Vegas在录音、编辑和效果处理等功能方面的表现也算全面, 其特别之处是它能把不同格式的音频文件任意混合在一起编辑, 甚至不同采样率, 不同精度的音频素材, 它都可以随意混合放置。另外, 与其它音频编辑软件不同的是, Vegas同时也提供了强大的视频编辑功能, 是一款全面的音视频编辑软件。

Samplitude包含了多轨录音、波形编辑、调音台、信号处理器、母盘制作工具和CD刻录等众多功能, 该软件的特点是对音频素材的所有操作都是非破坏性的, 不必担心会损坏素材文件。与前面提到的软件相比, Samplitude的功能更加强大和完善, 从7.0版开始, 其支持ASIO标准的VST插件、VST乐器及分轨MIDI等功能, 已成为全面的音频和MIDI数字音乐工作站软件。

Nuedo是一套软硬件结合的专业多轨录音/混音系统, 这套系统是目前欧美数字录音最受欢迎的软件产品, 它界定的VST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和ASIO音频数据流构架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多厂家的认可与支持。Nuedo提供了200个单轨、26对输入输出声道、强大的音频编辑功能、基于硬件的DSP处理能力, 另外它还可以提供多达8声道的环绕声制作功能及超强的音视频同步能力, 因此这套系统完全能够满足专业录音棚的工作需要, 也适用于影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与合成。

3 结束语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 Gold Wave和Wave CN可以算是初学者首选, 操作简单易于上手, 如果是刚刚开始学习音频处理与编辑的新用户, 尚不清楚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那建议先通过这类软件来学习音频编辑;Wave Lab、Sound Forge和Vegas应属于入门级的音频编辑软件, 功能还算比较全面, 如用户具有一定音频处理基础知识, 对音频编辑与处理的要求不高, 一般只是业余爱好的话, 比较适合使用这类入门级的软件;Adobe Audition和Sonar是准专业级的音频编辑软件, 功能强大而全面, 若用户具备了较为系统的音频处理知识, 也具有一定经验, 对音频编辑与处理功能方面的要求较高, 则可以选择这类软件;Samplitude和Nuedo则是专业级的音乐工作站软件, 尤其是Nuedo还需要与硬件结合使用, 因而适合专业人员, 应用于对声音处理有着极高要求的场合。

另外, 在选择软件时还要考虑自身的使用要求, 如仅仅是偶然的, 一般性的音频编辑处理, 则选择使用入门级的音频编辑软件即可;如果要求能够创作和处理MIDI格式的数字音频, 则应使用Sonar音频编辑软件;若是对声音处理质量有较高要求, 则需要使用准专业级或专业级的音频编辑软件, 当然, 还需要有较好的硬件支持才行。

参考文献

[1]姜海龙, 迟新利.一套专业数字音频编辑系统的组建实例与特性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 :26-28.

数字编辑 篇10

2010年9月16日的“两岸出版高峰论坛”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台湾出版事业协会数字出版首席顾问庄健煌、台湾天下杂志出版业务营销总监朱玉昌、台湾资深出版人陈建安都提到了数字出版的人才问题。最近看到一则消息:“数字化时代,人才问题正在凸显。业内专家表示,在未来3至5年内,中国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口将达60万人之多。其中,网络、动漫、游戏、3G、新闻、编辑、广告、创意、营销等专业的新媒体人才和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数字出版时代,人才建设将是一大关键问题。

然而,数字出版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短期内无法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出版人才,发展初期人才会极其缺乏,人才储备不足会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短板,甚至会严重影响数字出版的发展。解决人才问题需要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新人才培养;一是原有人才的平移运用。

虽然我个人认为传统出版不会在短期内消亡,但已被数字出版挤占市场份额确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数字化时代早晚都会到来。无论如何,传统编辑都需要作出抉择和调整了。在传统出版中,编辑是出版的一个中心环节;在数字出版中,编辑也将是人才的一个核心部分,其他的部分都会围绕编辑进行工作。传统出版编辑平移到数字出版将是初期解决这一问题的救急措施。我预计,在未来,面对数字出版,传统出版编辑的姿态大体可分为三类:坚守传统出版行业、向数字出版转型和编辑职能拓展。

坚守传统出版行业

许多人认为数字出版将会取代传统出版,也似乎都有一样的思维和信心,但是却都拿不出什么依据。美国书展活动策划总监斯蒂夫·罗萨多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面对电子书,人们只是多了一种阅读的选择方式,虽然它是将来出版业的一个热门分支,但与传统书业并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现在的出版社大多也是这么做的,两手抓出版:一手是传统出版;一手是把传统出版的资源数字化。传统出版的编辑也许不会那么快就失去应有的价值,至少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过渡的过程中,这些编辑还会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的。尤其是版权编辑未来的职能,也许更多的是传统出版社和数字出版之间内容的合作。因此过渡起来也相对容易。这部分不是重点,不再详谈。

向数字出版转型

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不仅要懂传统图书积累下来的内容操作,还要懂得数字技术,懂得怎样保护版权,怎样形成获得让人满意的阅读环境,怎样实现硬性技术和柔软的阅读之间的平衡等。我认为大致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技术到阅读的实现者。数字出版的数字技术和设备将要经历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编辑首先是数字技术的掌握者,只有先掌握了这项技术,才能实现让读者从技术的繁琐中得到有效的阅读,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读者也要不断能掌握新的阅读设备和技术,只有这样数字出版才能不断发展,而且不被读者抛弃。但是读者不愿意做繁琐技术的接受者,编辑将帮助读者实现技术到阅读的对接。

二、产品价值维护者。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还有一系列问题,涉及收费、定价、版权、利益重新划分等方方面面。最主要的还是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建立,这种模式的建立者不是编辑,但是收费和利益的均衡方面是编辑来实现的。维护数字出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发展,不断调整,也不断地需要编辑在读者中进行协调。当然这种协调不一定是直接面对读者的,但是一定是从编辑出发,定位在读者的。

三、阅读环境营造者。数字出版实现集合的方式,相当于把书捆绑到了一起进行销售,但是一个阅读器读里存储1万本书并不能显示数字出版的优势,数量并不能取胜,数字出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或者其他的阅读环境,只有形成良好环境才有竞争力,就像人们习惯去传统书店逛一样,未来的编辑,编辑功能将更有创意,在网络上实现一种良好的阅读情境,这将是最考验编辑功力的一个方面。

四、反盗版斗士。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盗版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盗版直接带来的是出版方的利益损失,不遏制盗版,出版方甚至很难生存下去。传统出版的维权行为和编辑关系似乎不大,但是数字出版时代,盗版在网络平台环境下将传播更快,也更具隐蔽性,从技术上也许可以加密,但是一旦解密,数字出版将损失惨重。编辑将成为盗版的追踪者,甚至有可能从编辑中细分出版权维护方面的职位。

编辑职能拓展

现在许多出版社就有宣传编辑、营销编辑等称谓,许多发行、营销都被同化到编辑的概念之下了。如果说这种划分在现在是有问题的话,那放在未来的数字出版时代再来看则就很正常了。假如数字出版真会取代传统出版的话,印制、发行将会消失,虽然现在对编辑这个概念的范畴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是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概念一定会扩展和加强。

现在在巴西就出现了“微编辑”,微编辑能编辑视频,同时也对编辑过程把关。编辑从新技术方面和把关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在未来浩瀚的阅读产品中,编辑需要将读者的需求整合为不同的产品分类,将这种分类产品直接呈现给需要的读者,会更加有效。这有点像现在专业书店的意思,也像是按照读者需求设立的产品专架。未来还不可知,当然这也仅仅是设想。虽然未来的编辑的具体职能还不能确定,但是未来的编辑一定是职能化的,专业化的,职能将划分得更细,需要掌握的技能更多,创意性要求更高,综合性也将加强。

王文鹏

数字时代电视编辑的创新思路 篇11

关键词:数字时代,电视编辑,创新思路

20 世纪末, 基于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 数字传播呈现出迅猛发展趋势。受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影响, 电视传播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电视编辑是通过思维作用, 对信息进行编辑、整理、加工。然而, 创新思维模式是推动电视编辑发展的有效措施。

1 电视编辑基本概述

电视编辑, 指对数据信息的筛选、加工、组织以及传播, 其中, 技术与思维是电视编辑的重点和关键。针对技术, 可借助先进科技, 针对思维, 则需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由此可见, 思维在电机编辑中的重要性。形成具有准确性的思维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各类电视编辑。与此同时, 电机编辑必须具备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提高电视编辑效率的基础。在充分掌握观众精神需求的前提下, 以电视节目受众范围、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为出发点, 保证电视节目更具生活气息, 符合观众精神需求, 促使文化市场得以发展, 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的。

2 基于数字时代背景下电视编辑创新思路

基于新形势下, 电视行业服务面更加宽广, 人民需求不断发展着变化, 对电视的题材、内容以及策划和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 创新电视编辑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

2.1 电视编辑创新观念

转变观念是打破电视编辑传统模式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信息化时代悄然而至, 致使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遭到淘汰。在此背景下, 如何引导观众利用电视这一媒介接受社会信息成为电视编辑工作者探究的话题。针对电视编辑, 在筛选和加工处理信息过程中, 不仅需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而且需充分了解观众的精神需求, 将传统电视节目打造为电视品牌。目前, 新兴节目形式多种多样, 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 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观众的不同精神需求。同时, 新兴节目的发展是电视编辑、进步、创新、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需注意的是, 强调满足观众不同的精神需求, 并非是盲目迎合观众需求, 导致电视节目呈现出哗众取宠、低端媚俗的特点。因此, 在电视编辑创新观念的过程中, 需以艺术审美为指导, 坚持趣味性的基本原则, 达到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视觉效果。

2.2 电视编辑创新包装

良好的包装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 电视编辑也不例外, 换言之, 即电视节目包装是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有效措施。然而, 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 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 陈旧、落后的电视节目包装已无法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因此, 提高电视编辑包装质量, 实现电视编辑包装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在电视编辑时, 认真剪辑电视节目内容与片段, 以电视节目性质为指导, 科学选择编辑点。例如, 针对文艺类电视节目, 将音乐旋律的切换视为编辑点;针对电视剧, 将人物情感变化作为编辑点;针对纪律片电视节目, 以帧与帧之间的长镜头当作编辑点。另一方面, 电视编辑的包装, 在创新电视编辑包装的基础上, 注重三方面的内容。首先, 在设计不同之处时, 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和闪光点, 充分展示自身独有的特征。其次, 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制作, 保证题材与画面选择合理化、科学化, 能够展示电视节目的深层含义。最后, 重视与电视栏目特色相契合, 在选择合适的音乐和题材的基础上, 高度融合包装与栏目特色,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电视编辑创新科技手段

科技含量在广播电视节目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近几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至广播电视事业中, 促使录像技术、光线护理技术以及录音技术等得到发展, 充分显示着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与价值。因此, 基于数字时代背景下, 为达到电视编辑创新目标, 广播电视部门应用充分利用高科技, 促使电视编辑实现科技手段创新效果。在合理利用高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促使科学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电视节目制作与剪辑的突破, 推动电视编辑发展。

2.4 电视编辑创新视角

要想电视节目吸引观众的目光, 增加收视率, 那必须与众不同。在此谈及的不同, 不仅涉及对新题材的挖掘, 而且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即基于同一题材下, 通过转变视角, 促使电视节目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以观众兴趣爱好为依据, 历史视角和多元视角是电视编辑可采用的两大视角。一方面, 针对历史视角, 即以历史角度为出发点, 开展电视编辑工作, 提升电视节目深度, 丰富电视节目内涵, 从而达到吸引观众、提高电视收视率的目的。好比《口述历史》等相关节目, 将历史视为基础, 以历史的眼光解读现实存在的问题, 使得观众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当今问题。当然, 该种方式并非完美无瑕疵, 基于历史角度对待问题时, 需结合发展的观点, 明确事态发展趋势, 引导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分析事物本质。另一方面, 针对多元视角, 即在重视高层社会精神需求基础上, 注重对社会普通群众精神需求的思考。基于不同方法作用下, 对比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性质相同的事件, 进而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致使电视节目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效果。

3 小结

综上所述, 基于数字时代背景下, 改革成为电视编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电视编辑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结合数字时代特点, 优化自身创新思路, 达到电视编辑观念创新、包装创新、科技手段创新以及视角创新效果, 展示别具一格、独具风味的电视节目, 吸引观众注意力, 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 推动电视编辑发展。

参考文献

[1]窦彩霞.数字时代电视编辑的创新思路[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10) :45-46.

[2]王鹏.数字时代电视编辑的创新思路[J].科技传播, 2012 (19) :16, 14.

[3]高禹.浅谈基于数字时代的电视编辑价值判断及思路创新[J].新闻传播, 2014 (16) :127.

上一篇: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下一篇:漂浮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