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保护(共12篇)
施工保护 篇1
0 引言
由于施工场地的外部环境通常比较恶劣, 经常受到风吹、日晒、雨淋、温度骤变以及沙尘等的严重影响, 同时由于施工场地各种机器设备以及工地运输车辆的运行等, 导致电气设备经常承受着撞击与振动, 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容易出现短路或者是电力输电导线绝缘材料损坏等问题。再者, 由于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在野外作业, 容易受到水溅和雨淋, 使得人员身上潮湿, 进而造成人体的阻抗值下降, 而且这些人员大部分为非电气人员, 用电常识的缺乏使得他们更容易遭受触电的危害。加之施工场所的用电通常属于临时性用电, 绝大部分的电线都采用架空或者是明敷的形式。上述几个因素容易导致施工场所发生触电事故。因此, 在施工场所加强用电的接地保护, 对于提高施工的安全程度具有现实意义。下面将分析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几种接地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施工现场用电接地保护常见的几个问题,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正确的接地保护措施。
1 保护接地的基本原理及接地的基本形式
1.1 保护接地的基本原理
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为根据, 在同一个供电系统中通常不应该同时采用保护接零或者是保护接地系统, 假若施工用电直接从变压器处接线, 整个施工场所应该采用自有的专用接地保护系统, 即具有保护零线, 且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配电系统。
安全生产与施工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 而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又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在施工现场开工之前以及施工的过程中, 都应该做好生产保障工作, 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主要利用保护节点的接地原理, 采用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将在正常工作状况下不带电的电器设备金属外壳和大地进行良好的金属连接, 用保护接地的方式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1.2 保护接地的基本形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针对用电设备的接地保护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根据用电设备接地保护形式的不同, 可以将之分为以下6种:
(1) TN系统, 通过电源的中性点来接地, 再从中引出中性线, 将其与需要保护的电气设备相连; (2) TT系统, 首先将电源的中性点接地, 然后将其他的电气设备都进行接地, 即通常所说的保护接地; (3) TN-S系统, 将电源的中性点接地, 然后从中性点单独引出一条保护线来与各个电气设备相连, 这种连接方式与工作零线分开; (4) TN-C系统, 这种连接方式采用的是将电气设备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合用的连接方式; (5) TN-C-S系统, 在电路系统中, 系统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在局部线段合用, 而在局部采用分开的方式; (6) IT系统, 在电源侧不进行接地, 但是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则需要采用接地的方式。
2 施工现场用电接地保护常见问题
结合在平常对施工现场的接地保护情况检查的问题, 通常可发现在施工现场用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在同一个供电网络/系统中, 同时采用了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两种保护方式; (2) 在保护零线接零时, 重复接地的接线处少于通常的3处 (始端、中间和末端) , 每一处接地处的电阻大于10Ω, 造成接线处的发热现象较为明显, 容易发生事故; (3) 采用的保护零线随意选用, 通常使得保护零线的截面比工作零线的截面还要大; (4) 在施工场所进行节点操作时没有以《用电设施接地安全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接地与接零方式来对电气设备以及诸多的用电设备进行可靠的接地; (5) 所选用的接地装置不尽合理; (6) 在对接地装置进行设置和敷设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 (7) 在接地时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与相关的规范不相符; (8) 在接地之后接地处的阻值没有达到相关要求, 通常超过了10Ω。
3 施工现场用电接地保护方式的规范
在上文已经强调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作为接地保护设计的依据, 在同一个供电系统中不能够采用两种不同的保护接地或是接零系统。假若需要从公用变压器处直接牵引电源, 那么在施工现场用电时需要采用专用的保护零线, 并且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配电系统也必须是可行的。同时, 上述规范还对施工现场和外接电源线路共用一个供电系统,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应该结合当地的电力部门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总的原则是不能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地, 而另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因此, 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采取正确合理的保护接地方式对用电设备进行保护。
3.1 设置专用变压器进行低压供电
当施工现场的用电量比较大, 而且施工现场附近有高压电源供应时, 一般采用在施工现场设置单独的专用变压器给施工现场供电。这时, 为了确保对用电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需要从这个专用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点来引出工作零线以及用于接地保护的接地线, 与其他三根相线一共组成五根线, 从而构成一个三相五线制的供电系统, 其采用的具体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
在进行接地保护连接的过程中, 要注意其中专用的保护接地线 (PE线) , 是从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点直接引出而来的。在接地之后要保证接地后形成的电阻值应该低于4Ω。工作的接地线要进行重复接地设置, 保证重复接地的数目大于3处, 其中每一处接地的电阻值都要低于10Ω。
3.2 从施工场地外引入低压电源
假若在施工现场没有满足需求的临时用电电源, 没有施工所需的能提供380 V/220 V低压电源系统时, 可以从施工场地外引入外接的三相四线低压供电电源作为施工工作电量的来源, 然后在施工现场设置一个总电源配电箱来进行供电。此时为了进行接地保护, 应该在现场的总电源配电箱处按照相关的标准设置一组接地电极, 并从上面引出一条专用的接地线进行接地设置。但是要注意, 我们通常要求接地电阻值的大小要小于4, 否则为不合格。然后再将这些经过检验合格后的专用接地线与三相四线电源线引进现场中的总电源配电箱, 以期给供电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同样的形成了5根线, 也成为一个三相五线制的供电系统, 它的接线原理如图2所示。
3.3 进行接地设置过程中要注意的其他细节部分
在施工现场进行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时, 尤其工作线在重复接地时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其一, 在整个接地保护系统中, 所有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必须与保护零线, 通常为接线系统中的PE线相连接;其二, 进行接地保护的保护零线应当从专用的变压器、供电电源和中性点处, 或者是发电机的中性点、配电室或是总配电箱的中性线 (N端) 引出;其三, 进行保护接地的导线应该有比较明显的标注, 诸如颜色等都要按照相关规定选用, 通常为黄/绿双色的绝缘导线, 而相对应的, 不能够在其他的负荷线, 如在工作线处不能使用黄/绿双色线, 以防混淆;其四, 在进行设置时应该将接地的保护零线 (如PE线) 与工作负荷线相分离。
4 结语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 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施工现场应该结合用电场所的具体情况, 诸如变压器的有无, 或是用电系统是否和外接供电网络共用一个供电系统, 选取合理的接地保护系统, 诸如TN-S系统、TN-C-S系统、T-N-S系统。在使用临时电源时应该依照当地的接地保护系统进行设置。当施工现场需要利用已有的电源作为供电系统时, 用电设备应该根据电源的接地情况来对接地设置方式进行具体选择。应根据供电系统的具体情况, 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接地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同时, 应充分而全面地理解“接地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了解相关的概念和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程度, 提高用电和取电的规范性, 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摘要:在分析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几种接地形式的基础上, 探讨了施工现场用电接地保护常见的几点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正确的接地保护措施。
关键词:施工现场,接地保护,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籍东泓.施工用电的接地保护原理及其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0)
[2]孙秒利.浅谈施工现场用电的接地保护[J].建筑安全, 2010 (9)
[3]张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漏电保护[J].广东建材, 2009, 25 (8)
[4]王卫东, 黄澎, 阳铁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成果, 2010, 11 (23)
施工保护 篇2
第一节 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一直是我们强调的注意的问题。在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的情况下,我们应加强对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文明教育。
一、安全保证体系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本工程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文明安全施工领导组织,组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协调、指挥、全面负责文明安全管理。
施工负责人是安全管理的第一直接责任人,代表项目经理部行使安全管理的权力,负责本工程安全标准的制定,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
技术负责人是安全技术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核批准。
下设相关职能组对现场文明安全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的有效管理层。
各工长、专职安全员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领导劳务作业队伍开展安全建设,是安全生产有力保证层。
三、安全制度
本工程施工面积大,施工内容多,不安全因素较多,本工程施工时必须建立以下安全制度。
1、安全责任制度: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施工安全负责,分管生产的主要施工员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安全措施的安全制度。分管技术的项目工程师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核、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教育,工地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名,负责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施工员对负责分管施工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贯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各专业人员应有岗位职责,操作班组、班长、安全组干事到每个工人都有安全职责。
2、教育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新工人上岗教育,各工种结合培训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对具体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新材料的使用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3、安全检查制度:工地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工段每旬进行一次定期检查,由施工员实施,每个作业班结合上岗安全交底,每天安全上岗检查,通过安全检查活动,不断提高和加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并且通过检查活动本身可以发现和解决隐患。
四、使用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传递安全信息,提醒现场一切人员注意安全规定和正确使用安全设施。安全色与安全标志相对应,红色表示禁止、停止(防火),用于禁止标志,含义中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动;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用于警告标志,含义是要人们注意可能发生危险;蓝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通行,用于提示标志,含义是示意目标方向。安全色与安全标志是安全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设施完成以后,应及时分别用安全标牌放在醒目位置,验收时作为一个项目加以检查认可。
五、布置安全标语
本工程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将配置安全教育,提出安全目标口号与安全施工警句,此口号与警句能提高安全生产气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六、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及电气防火措施
1、测定电气设备基本绝缘,绘制记录表,绝缘不符,不准使用。
2、测定接地电阻,避雷电阻,按表如实填写,电阻不符及时校正,按规定成组接地。
3、现场布线不直接与钢管接触,接头不拖地,包扎需三层绝缘。
4、合理使用熔丝,60A以下不准使用铜线。
5、控制二级漏电保护,分配电箱漏电开关,不动作电压不大于50mv,不动作电流不大于0.15ma,开关箱漏电开关不动作电压不大于30mv,不动作电流不大于0.15ma。
6、在同一供电网中,接零接地不混用。
7、照明使用220V电压,碘钨灯外壳接地使用三蕊线。
七、安全生产标化主要管理措施
(一)技术措施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把治标与治本很好的重视和结合起来。
2、落实安装生产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到值班领导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并进行定期检查,落实隐蔽整改,把安全措施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3、落实安全管理组织,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安全记录,在施工现场做到“一管、二定、三检查、四不放过”。一管,即要设专职安全员管安全。二定,即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三检查,即定期检查安全生产措施执行情况,检查违章作业,检查冬雨季施工作业生产设施。四不放过,即麻痹思想不放过,事故苗头不放过,违章作业不放过,安全漏洞不放过。安全员有权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有权对违反安全法规、制度人员批评或处以罚款。
4、施工现场挂设“五牌二图二栏”,在工地上设置有针对性的简明醒目安全标志和标语。
5、场地内除道路及建筑物外均实施绿化,临时设置周围及道路两侧拟采用盆景,由专人进行场地的绿化养护,及场地的保洁。
6、所有施工人员入场时,均进行三级教育,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施工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杜绝违章操作。
7、班前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班后,清理好现场,消除隐患,同时作好安全记录。
8、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注意他人安全。
9、对新工人和变换工种的工人,都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和变换工种安全教育,且做到季节教育、逢工种教育,提高职工遵守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的思想意识,消除违章现象和杜绝违章事故。
10、加强消防工作,成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由专人负责,严格用火申请制度,现场不准吸烟(除吸烟室外),在作业区、宿舍楼、厨房餐厅、明火作业岗位、电焊作业岗位、仓库内按规定设置必要足够的灭火器材,每个灭火器上应有消防责任人,责任人对各自的消防器作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消防栓周围应保持道路畅通,易燃物品应远离火源,设专库存放,设立防台领导小组。在木工场和其他易燃区设置警示牌。
11、施工机械设备由专人管理和操作,机械操作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非电工人员不准擅自乱接电线,手持式电动工具应接好漏电保护装置。照明用电和机械用电线路分开,配电箱要加锁,并设置防雨措施。
12、各施工机械均需经安全小组验收后方可挂牌使用。
13、各种电动机械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机械的使用严格遵守《工地机电安全技术措施》中的有关规定。
(二)工地机电安全技术措施
本工程要认真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另外还应注意:
1、现场设工地施工用电管理负责人,负责各种电机设备的用电许可证发放。对进入工地的电气工作人员进行用电操作交底,并检查监督工地用电安全。
2、现场机械布置上严格按施工设计执行。各种地面机具应保持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不足的要用隔离设施防护。
3、施工中的机械服务于高空与地面,困此机械操作地点与服务作业面要界线清楚,指挥通讯设备良好,信号统一及时。并要定机、定人、定指挥。机电作业地点要有安全环境,夜间有足够照明,停机时间要有可行性的防护措施。
4、工作上大量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必须有额定漏电电流以不大于30 HA,动作时间小于0.1S的漏电开关的保护,一切电气设备外壳都要有接零装置。
5、施工中一切伸向高空的金属架子、机械和建筑,都要设置防雷装置和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6、施工中必须建立本工地的机械电气安全管理规定和各项检查制度,施工期间日夜都应设有机电工值班,处理机电事故,非专职人员不得触动机电设备。
(三)消防安全保证措施
消防管理除应严格遵守一般观场消防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消防设施:现场交通道路要畅通,要使消防车有巡回余地。
2、关于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现场要统一设置危险品仓库,贮存一切易燃易爆物品。
3、关于消防日常管理制度:建立防火安全组织,义务消防队和防火档案,明确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各操作岗位的防火安全职责;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由专人管理;落实防火制度和措施;按施工区域划分动火级别,动火必须具有二证一器一监护。
4、其它:
① 办公区设休息室,施工现场禁止吸烟。
② 对木料、有机化工材料、易燃材料等要加强集中管理,经常清理。严格消防管理制度,现场设立专职人员负责消防工作。
③ 雨季做好防雷电。冬季做好民工宿舍用电管理。宿舍内不准使用易燃保温材料。
环境保护措施
我们将依据环境管理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和谐,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现场。
本工程中,我们将重点控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管理等。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考虑法规符合性、对环境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社区关注程度、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等。
一、环境保护组织管理
1、在项目经理部建立保护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2、根据现场情况,项目经理部成立10-20人的场容清洁队,每天负责清扫场外周围区域内的清洁保洁,并洒水降尘。
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
1、每半月召开一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2、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每半月组织一次由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记录表》评比打分,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监理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三、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1、防止对大气污染
(1)土方施工阶段,主要采取淋水降尘措施,现场内不存放土方,回填时另外运土进场,保证填土不污染道路。
(2)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3)在出场大门处设置车辆洗车水枪,车辆经清洗和苫盖后出场,严防车辆携带泥沙出场造成遗撒。
2、防止对水系污染
(1)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严禁将非雨水类的其它水体排进市政雨水管网。
(2)现场内基础降水的清洁水,在合理利用后,经导向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3)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统一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置沉淀池,将污水经沉淀后再排水市政污水管线,避免污染水水系。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4)加强对现场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管理,对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1)除特殊情况外,在每天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严格控制器噪声作业,对混凝土振动棒、电锯强噪音设备,以隔音棚或隔音罩封闭,遮挡,实现降噪。
(2)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3)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使用大锤。
(4)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5)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
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4、废弃物管理
(1)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
(2)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撒、不混放,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
(3)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4)基础及土方施工阶段,现场内不存放土方,回填时另外运土进场。
5、其他管理
(1)对易燃、易爆、油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贮存、发放和使用后对废弃物的处理制定专项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
(2)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噪音、泄漏和废油、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杜绝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
(3)施工垃圾及时组织清运。
(4)施工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小区住客区,而且不得在施工现场休息、用餐。
(5)对水资源应合理再利用,如将降水时抽出的浅层水用于冲洗车辆,降尘和冲洗地面。
(6)项目经理部配置粉尘、噪声等测试器具,对场界噪声、现场扬尘、等进行监测。项目经理部对环保指超标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环境保护制度
(1)、每半月召开一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地铁暗挖车站施工保护技术探究 篇3
【关键词】地铁暗挖;保护技术;地铁施工
【中图分类号】U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23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口日益曾多,客流量的比较大,达到千万人口大关的城市也不胜枚举。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是必不可少得,所以,国内许多的大城市都已经开始着手大规模大批量的修建地铁。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向着立体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因为城市的地表建筑面漆是不可能进行大面积的迁移的,这样地铁暗挖也就应运而生了。暗挖地铁隧道,通常会出现地铁网络互相交叉穿越的问题,为了日后运营安全地铁对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要求的十分严格,其位移是不能超过二十毫米的,其暗挖的地下隧道变形曲率半径要足够大,半径值不得小于一万五千米,相对的弯曲变形值要求小于两千五百分之一。这样才能保证地铁安全、正常的运行。本文就一项地铁暗挖的施工为例,采取综合保护措施技术,这样可以对已有的地铁隧道隆起变形起到一个很到的控制作用。
一、工程施工现状简介
现有的地铁线路与地面的距离为五千八百米,新建地铁线路与现有地铁线路相距三千九百米。地铁车站为南北向布置,车站采取两段头双层结构的形式采用明挖、中间跨度处于城市交通主道下,所以必须得采用暗挖的施工方法。新建铁路线与旧址铁路线的净距只有零点六米,车站按娃娃段断面尺寸为二十三点六七米*九点八三米,采用大曾一拱双柱复合衬砌的结构方式,埋深为五点五米,根据这种建筑环境,我们可以采用“中柱法”即(PBA法)来进行施工。以下为PBA法做一些简单介绍:
为了能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变形,确保周边高层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稳定,车站建设采用了对地层和周边环境影响都比较小的洞桩法(以下简称PBA法)施工。
(1)工程原理
PBA法的工程原理就是结合明挖框架结构施工方法和暗挖法,即地表缺少施工基坑围护结构条件时,改为在地下先进行暗挖的导洞内施作围护边桩、桩顶纵梁,使围护桩、桩顶纵梁、顶拱共同构成桩(Pile)、梁(Beam)、拱(Arc)支撑框架框架体系(PBA为Pile、Beam、Arc三个英文单词的首位字母组合),以此来分担施工过程的外部荷载;然后在顶拱和编著的保护下,一层一层的向下开始挖掘(必要时设预加力横向支撑),施工内部结构,最终形成由外层边桩及顶拱初期支护和内层二次衬砌组合而成的永久承载体系。
(2)工程特点
①在布什强透水的地层中,将有水地层的施工变为无水、少水施工,避免因长期大量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和耗资的增加,能有效的保护地下水资源并降低施工费用。
②以桩作支护,稳定而且安全,也对地层沉降的控制很有利,能有效避免中洞法、CD、CRD、双侧壁导坑法多次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过大的缺陷和对初期支护的刚度弱化。
③与其它工程先比,拆除的临时工作量相对较少,结构的受力条件也比较不错,符合经济合理的施工规则。
④对结构层的限制数少,对保护暗挖结构附近的地下建筑结构和周边建筑物的完全影响较小。
⑤在PBA工程体系形成以后,会创造出较大的施工空间,有利于机械化作业,进而加快工程总实施进度。
⑥在水位线以上的地层中开设的导洞内施工孔桩,利用其“排桩效应”对两侧层体起到了很好的支挡作用,可进一步减少因流沙、地下水带来的施工安全隐患。
(3)具体施工方法
首先,超前注浆小导管加固地层,先开挖近桥桩侧导洞,导洞台阶法施工,格栅喷混凝土支护。导洞开挖支护完成后,用特制和改进的钻机由里及外跳孔施工钻孔桩,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凿除桩头后,施作桩顶纵梁。在导洞内施作主拱格栅钢架拱脚(即拱边段),与导洞格栅钢架预留街头相连。其次,在对拱边段浇筑后再进行回填。超前注浆小导管加固地层后弧形导坑法开挖导洞间的拱部土体、施作初期支护结构,必要时设置临时竖撑结构。拆除临时竖撑后向下开挖至中板下一定距离,拆除永久结构断面内导洞格栅钢架,拆除长度应根据监控量测进行严格控制。最后,依次施作拱墙部防水层、中板底模、中板浇筑、拱墙浇筑,预留边墙钢筋和防水层。向下开挖至钢管撑标高下零点五米,桩间喷射五十毫米厚C20混凝土找差平,必要时进行桩间注浆加固,架设腰梁及钢管支撑。
二、地铁暗挖施工技术分析
根据对实际工程实施的分析,所处的位置既有的地铁线路为双线单洞隧道线,其间距为十六点八米,多采用复合式的衬砌结构,它的断面为五点七米*六点一米的方案,断面形状采用马蹄形状。整体设计的暗挖隧道与已有地铁线路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所示。暗挖地铁隧道与已有地铁线路关系平面图
根据上图所示,在经过地质勘探人员对暗挖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分析后可知,暗挖车站的上班断面位置于粉土层和粉质粘土层,下半断面位于细砂层。整个底板的地层机构基本如下:卵石圆砾层其厚度为四米,粉土层的厚度为二十二米细中砂层的厚度为三点七米,卵石圆砾层的厚度为七米。以上数据为地层土质由上而下的顺序表现形式。
三、地铁暗挖车站施工保护技术
深基坑施工地铁保护措施 篇4
1 为保证地铁结构安全, 原设计采取的保护措施
原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为:排桩+四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两道锚索, 地铁一侧支护桩为Φ1600mm@18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止水帷幕为摆喷角度为180度的高压摆喷墙结合内外两排袖阀管注浆的组合式止水帷幕, 止水帷幕深度44m左右。袖阀管注浆孔间距1000mm, 排距1000mm, 扩散半径650mm, 袖阀管注浆施工在高压摆喷墙施工完成后进行, 并对地铁一侧周围土体进行10m深袖阀管注浆加固。
2 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地铁保护措施
2.1 为了减小对地铁的影响, 地铁一侧的支护桩在施工时采用旋挖机进行成孔, 以减小对地铁结构的影响。
2.2 在施工过程中, 根据第三方监测结果, 设计单位提出了针对性的地铁保护措施。
(1) 根据第三道支撑靠地铁一侧角部支撑梁混凝土轴力监测结果, 为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和地铁结构安全, 将该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30调整为C40, 并进行局部封板处理。
(2) 对靠近基坑的地铁车站出入口下部支撑间增加了花管注浆, 以增强基坑外侧土体抵抗变形的能力。
(3) 在基坑周边距离坑边5~8m的距离设置了回灌系统。
2.3 优化、调整锚索施工工艺, 解决锚索施工穿透止水帷幕造成渗漏的问题。
考虑到锚索施工对地铁结构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减小锚索施工对地下水及深层土体扰动的影响, 对本工程锚索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1) 采用套管跟进工艺, 以防止孔壁坍塌, 缩短施工时间。
(2) 减小一次注浆浆液水灰比, 注浆压力适当增大。
(3) 跳跃式施工, 每次跳跃2个孔位施工。
(4) 采用二次高压劈裂注浆, 注浆压力达到4~5MPa。
(5) 锚索开孔位置由桩间调整到桩中, 且增大锚索腰梁截面。
*来稿需知:
征稿启
1、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请作者自留底稿, 恕不退稿。
3 地铁结构累计沉降值超过报警值后的应急措施
虽然采取了上述措施, 但是地铁结构沉降值仍然在增加。当地铁结构沉降监测点的累计沉降值超过报警值后, 立即组织了专家会议研究应急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3.1 调整土方开挖顺序, 地铁一侧留设反压土台, 土台高度
2m, 面积约1500m 2;地铁一侧土方仅开挖至-26.0米, 局部挖深部位进行回填, 停止土方开挖工作。
3.2 加密地铁沉降常规监测频率, 将每周2次加密到每2天一次。
3.3 立即进行基坑底混凝土垫层封底施工。
4 针对地铁车站结构沉降的主要原因, 采取的措施
经多次专家会议分析, 基坑土方开挖和锚索施工引起周边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地铁车站结构沉降的主要原因。经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研究决定又采取了如下措施:
4.1 在基坑内侧增加坑内止水帷幕, 采用双管旋喷桩和基岩裂隙灌浆的组合式止水帷幕方案。
双管旋喷桩从-28.0m施工至中分化岩层, 基岩裂隙灌浆从中分化岩层以上5m施工至入微分化0.5m。
4.2 在地铁一侧取消锚索, 局部增加第五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以增加基坑抵抗变形的能力。
4.3 在地铁一侧设置回灌沟, 进行深层回灌, 回灌至微风岩面, 同桩基持力层深度。
4.4 对大直径人工挖孔桩采取双排微型桩超前支护 (钻孔内加入工字钢, 然后注入水泥浆) 。
4.5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护壁采用C45早强混凝土, 并每隔两模浇筑一模C60混凝土护壁进行加强。
5 采取各项措施后的效果
在前期土方开挖过程中, 地铁沉降变形微小、缓慢;开挖第四道支撑下部土方时, 地铁沉降变化量稍有增加;当开始第四道支撑下锚索施工时, 地铁沉降变化开始快速发展, 并达到报警值。
在采取改进锚索施工工艺、取消靠近地铁一侧锚索、基坑局部回填、地铁一侧设置反压土台和全部基坑混凝土垫层封底后, 地铁结构沉降变形下降明显变缓;在坑底止水帷幕和第五道支撑施工过程中, 地下水位有所回升, 地铁结构沉降变形基本稳定;特别是在补强止水帷幕施工后的人工挖孔桩施工阶段, 新增沉降量和变化均很小, 4个月累计值未超过1mm。从基坑及地铁结构的实际情况看, 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积极有效, 达到了预期目的, 基坑和挖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得到了控制, 基坑支护体系安全稳定, 地铁结构安全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 深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周边水位下降是影响周边环境的主要原因, 保护基坑周边环境 (如地铁等) 应针对影响其主要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减小基坑的变形, 控制地下水位下降, 从而减小基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 (如地铁等) 的影响,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 (如地铁等) 的安全。
2、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 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 赠当期杂志一册, 以供用途。
3、本刊常年征稿, 所有文稿均在一周左右时间做出处理。欢迎广大经济界、管理界、科技界、理论界工作者推荐、自荐。
4、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 (区、县) ××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邮编、邮箱及QQ, 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事*投稿方式:1、投稿专用邮箱:GL-KJ@163.COM
投稿地址:石家庄槐安西路88号卓达玫瑰园物业楼A501室
2、本刊网站投稿:WWW.GL-KJ.COM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 篇5
一、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及平面布置图。
2、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宿舍楼(8#、9#、10#宿舍楼)建设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单位:江苏华源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
建筑面积:12723.41m
2结构类型及层次:框架结构,地上六层。
三、目标:该工程目标为常州市文明工地,由于本工程位于学校内,为避免给学校里的师生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必须确保现场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防噪声、防尘、防废水等方面,现场设立以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为首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对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和监督工作。
四、防止扬尘污染:
4.1、该工程施工现场所有施工道路、办公区、生活区、施工料场等一律采用C20
混凝土硬地坪,剩余外露地面均采用种植绿化处理。
4.2、采用专用洒水车每天定时对现场进行洒水,减少道路、场地扬尘,并设置专
人每天检查,坚决把扬尘控制在离地面0.5m的范围之内。
4.3、场内严禁采用煤、油等带有污染性的燃料,严禁焚烧一切垃圾。
4.4、建议本工程施工使用预拌砂浆,减少搅拌噪音、水泥扬尘等对周围环境的污
染。
4.5、所有楼层施工垃圾严禁直接从脚手架倒出,应归堆装袋,从施工电梯运至地
面,分类堆放在指定地点,交专业单位集中外运处理。
4.6、建筑物外脚手架全封闭,防止粉尘外漏。楼层清扫应避开大风天气,同时洒
水清扫,水泥等易飞扬的粉状物应防止遗洒,使用时轻铲轻倒,防止飞扬。砂子使用时,应先用水喷洒,防止粉尘的产生。
五、防止噪声污染:
5.1、现场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为了能有效地降低施工噪声,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A、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使施工噪声符合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要求。土石方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
B、在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尽可能优先采用各种噪声达标、环保的机械设备。
C、将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施工红线的位置,减少噪音对施工红线外的影响。
5.2、严格控制人为噪声:施工车辆进入现场严禁鸣高音喇叭,并慢速行驶,进入施工现场有专人负责指挥;各类人员严禁高声喧哗;各类材料清拿轻放。
5.3、出现连续施工的情况,应提前向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并告知连续作业的时间。为减少这种现象发生,项目部应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和时间,尽可能安排在6:00~22:00内完成,如因施工工艺需连续作业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认可。
5.4、在靠北郊中学一侧的围墙边设置隔音带,隔音材料选用隔音板(双层钢板中间夹60mm厚聚苯板)或其他隔音材料,作业工棚和高噪音机械设置在远离该区域的一侧。
六、防止光污染:
6.1、工程因特殊工艺(如地下室混凝土连续浇捣等)必须夜间施工时,施工照明
灯具不得照向周围居民区。
6.2、采用小功率灯具定向小范围照明连续布置达到整体照明效果,避免大功率灯
具灯光波及周围居民区,干扰,影响居民休息、工作。
6.3、工地设置专人对施工现场的灯具开关进行管理,对于不需使用的灯具随手关
闭,对灯光的照度和范围进行检查,使施工现场的灯光使用始终处于严密的受控之下。
七、防止废水污染
7.1、生活污水排放:按场布图要求,在厕所间基础内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通过
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场外指定的污水道。
7.2、施工废水排放:施工区域四周及料场区设置排水沟、窨井及沉淀池,施工污
水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后排向场外业主指定的下水道。
7.3、油漆油料库的防渗漏控制:油漆油料库内严禁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墙面
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渗漏污染周围环境。
7.4、设置专人定期对排放的生活、施工废水进行检查,观察其颜色、清浊度、辨
别其气味,使废水排放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达标排放。
八、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
该工程开工后就与新北区环卫处签订垃圾清运协议书,定期对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处理。
8.1、施工现场设置专人负责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收集、归堆、整理、清扫等事宜,确保现场整洁文明。
8.2、固体废弃物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堆放。
8.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定点到作业施工队组,每天必须随清随运,确保施工作业点工完场清,并与作业队组经济考核挂钩。
8.4、现场设置垃圾箱,每天的生活垃圾集中归箱,交专业单位集中清运,并设专人负责,确保办公、生活区整洁、卫生、文明。
8.5、执行文明施工措施,经常组织轮回检查,发现脏、乱、差立即整改,确保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自始至终。
九、施工现场对土壤的保护
(一)为切实加强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厂房建设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营造工程与周边环境相互 协调,结合本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达到文明施工、重视环保,保护环境特制定施工环保方案:
9.1.土地补偿恢复措施 .
(1)尽量减少施工期临时占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
(2)各种临时占地在工程完成后应尽快进行植被及耕地的恢复,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3)使用荒地或其他闲散地时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止土壤侵蚀。
9.2.取、弃土场的生态保护措施 . 根据前面生态环境影响中对取、弃土场的分析,取、弃土场的 设置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水土保持有着重要作用,为 避免或尽量减少工程对取、弃土场的不利影响。
工程施工中采取 以下措施:
(1)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取土场必须取得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批准文件,严格禁止非法取土和随意弃土,以免对国有土地资源造成损失。
(2)在取土前,应做到把 20~30cm 厚的耕地表土推至一边堆放储存,待取土结束后平整土地时回归耕层表土,规模较大的取、弃土场施工期间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挡土墙、排水沟等)防治水土流失。
(3)如对现有取土场进行深挖取土时,要结合当地现状决定取土深度,以避免难于恢复的情况发生,取土后应及时复耕,以补偿取 土时造成的耕地损失。
(4)对于采取恢复措施后由于地势关系(如过深或坡度过大)不能种植普通作物的取、弃土场。
9.3.防治水土流失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措施
(1)开挖过程中,应采用平台式阶梯状取土施工法,严禁沿坡 随意开挖取土。
(2)在在填挖过程中,尽量保持周围植被不被破坏,在工程建 设的同时,抓紧界内的植被恢复。
(3)工程施工时,尽量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 施工阶段的水土流失。
(4)工程施工中应做好综合排水设计。
9.4.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减少施工作业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的破坏,施工营地不设 在林地,教育施工人员不毁林,不损坏营地以外的地表植被。
(2)对沿线自然水流形态予以保护,应保证不淤、不堵、不漏,不留工程隐患,不得堵塞、隔阻自然水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保证 施工期间的自然水流形态,施工便道设置必要的过水构造物,跨河便 道宜设置便桥,工程完成后予以拆除,季节性河流河床内施工便道不 宜高出原地面,以避免洪水期影响泄洪。施工时不得压缩河道原宽度。
(3)跨越河、沟、渠的桥梁原则上不得改变水流的主流方向,施工时保证泄洪能力,墩台施工后开挖部分应回填至原地面线,过水涵洞应及时清淤,以保障灌溉水系的畅通,可与河渠清淤同步进行。
(二)、植被及土地资源保护土地是最基本的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是矿产储存所;是人类生存的的必被条件。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经济发 展的前提。在工程建设中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永久性占有与利用,对于设计存在的部分占地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改进措施。
2.对于施工期间内临时用地(包括施工便道、施工占地等)在工程施工完成后要复耕。
3.工程施工期间对道路两侧的农田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保护,部分影响严重的土地要进行改良。
4.严格按照批准的占地范围使用临时用地,不随意搭建工棚,临时房屋等,保护公路用地范围外的现有绿化植被。
5.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十 建筑垃圾的控制
1)建筑垃圾可分为可利用建筑垃圾和不可利用建筑垃圾。
2)按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的建筑垃圾存放点分类堆放建筑垃圾。
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泥浆等垃圾按“可利用”“不可利、用”“有毒害”等字样分开堆放,并进行标识。
4)不可用建筑垃圾应设置垃圾池存放,稀料类垃圾采用桶类容器存放; 可利用的建 筑垃圾分类存放并按平面布置图中规定存放。
5)建筑垃圾在施工现场内装卸运输时,将用水喷洒,卸到堆放场地后及时覆盖或用 水喷洒,以防扬尘。
6)遵照当地有关规定将建筑垃圾运出施工现场。
7)有毒有害垃圾严禁任意排放,单独存放,由项目经理部与焚烧处置单位签订协议 书,按协议处理。
十一、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1.1 施工队伍进入现场前,首先组织全体施工人员深入学习《文物保护法》和当第文物保护部门对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增强文物保护 意识,自觉树立保护文物、爱护历史遗产的意识。
11.2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规定,杜绝任何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径。
11.3 在施工中发掘和发现的所有化石、钱币、有价值的物品或文物、古 建筑结构以及有地质或考古价值的其它遗物时,立即停止施工,并迅 速向监理报告所发现的情况,根据监理的指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防止任何人员移动或损坏。
11.4 地下设施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原有的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其他设施,因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1.4.1 施工前首先对以前的地下可能有的管线,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并做好鲜明的标识。
11.4.2 在有标识的位置挖土,禁止使用机械,一律采用人工挖土。
11.4.3 在施工过程中对已暴露的地下管线,我们将在 管底铺设 砂垫层 或临时支 撑进行 保护,上 部将使 用夹板或 其他 的材料进行覆盖保护。
11.4.4 禁止施工荷载直接作用于管线与其他设施上,如必须在其上部通过时,应架设斜桥。
11.4.5 对于地面上的管线,也应加以保护,可用砂子 进行埋设。
11.4.6 如车辆等重型设备必须经过其上部时,可在管 线四周铺设砂子或细石砂后浇筑一定厚度的砼。
11.4.7 地上的设施,尽可能使用钢管搭设架子进行保护。
11.4.8 对特种设施,施工单位难以提供保护措施的,应报告业主,由业主组织有关单位提供保护加固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要点 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 环境保护 措施
0 引言
公路建设工程在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然地表的生态平衡。因此,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应该从前期设计阶段开始,综合公路项目施工特点和地域差异,精心设计施工和后续养护等环节的实施细节,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得降低公路施工建设对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1 公路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
1.1 施工占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取土场、弃土场的设置都不可避免的破坏地表,公路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开挖和填筑,导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大量流失。公路施工阶段,基于地形改造的需要,不得不砍伐沿线部分树木;由于高填深挖、改造河道等打破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使某些物种因失去适宜的气候条件而逐渐减少,有的物种已濒临灭绝;公路施工需要开挖地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容易造成水土资源流失。
1.2 施工引起的水污染 公路施工中也可能污染当地水源,如冲洗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燃料、油料存放不当致使油料渗漏;未妥善处理施工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和建筑垃圾;施工单位的生活用水随意排放污染当地水源等等。调查发现,在公路施工范围以内及其周边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污染问题。
1.3 施工造成空气污染 由于洒水不及时,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沥青或水泥混凝土料拌和厂会产生大量灰尘都会造成空气污染。
1.4 汽车尾气和噪音的影响 公路施工项目与居民区十分接近,现场机械作业时或零部件加工时噪声过大,严重扰民。在施工现场,打桩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
公路的内涵是公路环境总体对人类运输活动的服务和支持,而其外在形式是公路的网络结构、线形等技术指标,把环境与公路割裂开来考虑是不全面的。在规划和确定方案过程中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道路,应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村镇居民点、电力电讯、厂矿企业等设施的拆迁,从而减少对现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工程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采用的排水与防护方式应针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地形、气候、地质情况,可以保护植被,有效地防止道路在运营期和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在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注重道路美化、绿化。精心施工公路规划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应以费用最小、社会代价最小为目的,科学设计,采取“初级可能性方案、中级可能性方案、最佳可能性方案”多层次的设计,在环境标准上与居民生活要求相一致,力求在宏观目标上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相符合,在财政的保证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施的序列上与公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相联系。
3 公路工程开工前的环保工作
3.1 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①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开工前,先进行地质勘探,对道路交通功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根据公路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组织设计,从社會贡献、审美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同时结合环保要求进一步优化施工设计,尽量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a节约水土资源,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b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通行,使城镇和公路项目之间“靠而不近,离而不远”,始终保持合理的间距;另一方面,在对公路路线进行规划时,应适当考虑城镇建设的需要,在二者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避免其相互干扰。c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②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a平面线形: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降低技术指标,适当采用曲线设计,使线路布局与地形变化保持一致,尽量不扰动原有的地表布局。b纵面线形:为使纵面线按照地形特点形成顺滑、渐变的纵坡线,避免对地表进行大动作改造,必须根据地形地貌来设计纵坡和竖曲线。深开挖的路段尽量采用隧道施工,尽量保留山体原貌,以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可考虑选择桥梁方案来代替高路堤,因为许多山谷不仅是流水,而且是大气流通的通道,这样不会威胁到冷温植物的生长,可避免阻碍大气流通。
3.2 建立环保组织机构 ①环境保护。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已深刻认识到公路施工建设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公路建设中,施工单位应预先制定环保方案,设立专职环保组织部门,作业时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尽量不扰动生态环境。②设立环保监督机构。建设单位应设立环保监督办公室,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环保机构的工作,对于不利于环保的措施和操作程序提出意见,在施工单位施工建设过程中,派专人全程监督检查其环保措施和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并监督进行整改。
4 公路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工作措施
4.1 减少水土流失措施 ①在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排水系统,畅通排水渠道,避免填挖施工中积水冲蚀坡面;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合理开采砂石料场。②多余的土方在选择土石方堆放位置时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当不得不外运时,弃土不得破坏或掩埋地表植物,应该运至无自然保护价值的规定场所。为防止水土资源流失,弃土场除了要进行施工处理以外,还应该采取绿化措施,使地表植被尽快恢复。在较高的弃土堆附近设置挡土设施,并进行护面设计和施工,防止其坍塌。
4.2 防止空气污染措施 ①施工现场垃圾严禁随意抛洒而造成扬尘,要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施工时,为避免道路扬尘污染周围环境,宜采用细石沥青混凝土、碎砖石或礁渣铺筑临时施工道路面层。作业时,如有破损路面应及时修复,以免产生浮尘。②现场设置专用储料库来存放水泥等粉细散装原材料,露天存放时材料表面覆盖遮蔽物。原材料卸运时采取防尘措施。现场搅拌设备要安装封闭式围挡和除尘设备。③严禁运料车超载。运料车驶出施工现场前应将车斗和车轮冲洗干净,土方、渣土等散装材料不宜没过车斗上沿。运料车驶出现场前必须清洗车轮上的泥土,以免泥土洒落途中影响市容。作业现场应设置洒水装置,指派专人洒水降尘。
4.3 防止水污染措施 ①拌制混凝土原料的场地应配套设置沉淀池,泥沙必须经沉淀再排入河流和污水管道;废水回收后可用于洒水降尘,也可经二次沉淀再排入排水沟。②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路基清除淤泥表土时,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对桥梁围堰施工,完成该路段的施工后必须彻底清运围堰土,以免其阻塞河道。③对于现场生活用水的排放,应提前设置隔油、隔污设施,定期清理油污,以免污染当地的水土环境。④施工现场要有专设的油漆及油料库,油库地面、墙面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并指派专人妥善保管,以免油料渗漏污染周边环境。
4.4 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①靠近居民区的施工项目,在开展施工建设时,尽量不要对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影响;若需连续作业,要提前向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明。②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产品加工和制作作业应放在工厂、车间完成。③杜绝人为敲打、叫喊等造成的噪声,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4.5 绿化 及时对已完成施工的边坡、取土弃土范围进行绿化。以缓解因道路施工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各种影响,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5 结束语
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公路工程必然要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路施工中必须强化环保工作。施工单位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参建人员的环保意识;在前期设计阶段适当考虑环保要求,要从源头抓起,为给公路施工环保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公路工程开工前就制定一套完整环保制度。在公路施工中将环保落到实处,更要切实执行环保措施和制度,将公路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S].
[2]李明.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电缆保护钢管敷设施工技术 篇7
工程内容及特点:天钢3 500mm中厚板电气仪表设备安装工程主要包括:电气仪表设备安装、滑触线安装、电缆线路、电气配管施工等工程的安装及调试。其中电缆保护钢管的敷设, 尤其是暗敷设钢管质量的好与坏决定下道工序能否顺利进行。作为电气施工的第一道工序应重视其重要性。应该严把质量, 为下道工序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严格执行班组、项目负责人、专职质检员三级检查体系, 以保证保护钢管敷设的质量。
2 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电气管路敷设工艺:
1) 结构预留洞口套管:根据设计院图纸绘制出相应结构预留孔洞, 委托土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预留。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由电气专业预留相应的电气套管。并应制作出预留孔及套管明细, 已供施工和检查使用, 洞口、套管检查采用逐项管理。
2) 钢管暗配敷设: (1) 钢管暗配敷设工艺流程:预制加工——用电点定位——管路敷设——管路连接——接地连接; (2) 预制加工:管径在25mm以下时, 使用专用手动煨管器煨弯, 管径为32mm以上时, 使用电动液压煨弯器煨弯, 弯曲处不应有褶皱, 凹陷和开裂, 弯扁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同时其埋深不得小于15mm, 管道埋于二层筋之间, 且应避免叠放; (3) 切断钢管时用钢锯、无齿锯进行切管, 将需要切断的管子量好尺寸, 放置牢固后进行切割。切割断口处应平齐不歪斜, 管口处应光滑、无毛刺, 管内铁锈除净; (4) 现浇混凝土配管:先确定用电点位置, 然后将钢管按照施工图路径敷设, 固定牢稳。在施工完后将管口封堵好; (5) 暗配电线管路时应沿最近的路线敷设, 并尽量减少弯曲;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加装分线盒, 其位置应便于穿线:无弯时不大于30m、有一个弯时不大于20m、有二个弯时不大于15m、有三个弯时不大于8m必须加装接线盒;无法加装接线盒时, 可加大一号管径; (6) 进入配电箱、接线盒的电气管路, 应排列整齐, 一管一孔。箱盒严禁开长孔, 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两根以上管进入盒、箱要长短一致, 间距均匀、排列整齐;镀锌钢管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 管箍必须采用通丝管箍, 外露2~3扣; (7) 随墙 (砌体) 配管:配合土建工程砌墙立管时, 管外保护层不小于15mm, 管口向上者应封好, 以防水泥砂浆或其它杂物堵塞管子。往上引管有吊顶时, 管上端应煨成90°弯进入吊顶时, 由顶板向下引管不宜过长, 以达到配电箱上口为准; (8) 埋地电线管路严禁穿过设备基础, 在穿过建筑基础时, 必须加保护套管。穿混凝土钢管必须焊止水板, 埋入土层的钢管做沥青防腐处理; (9) 配合施工中, 电气专业人员随工程进度密切配合土建作好预埋工作, 加强检查,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看护, 随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3 明管敷设
1) 支架、管弯、吊架预制加工:明配管或埋砖墙内配管弯曲半径不小于钢管外径6倍, 当设计图中对支吊架的规格无明确规定时, 可根据实际选用但不得小于以下规格:扁铁支架25mm×4mm;角钢支架40mm×40mm×4mm;2) 支、吊架的固定方法:根据实际情况, 支吊架的固定主要采用胀管法 (即在混凝土顶板打孔, 用膨胀螺栓固定) 和抱箍法 (即在遇到钢结构梁柱时, 用抱箍将支吊架固定) , 钢结构上的管支架采用焊接固定方式;3) 接地连接:钢管管路应作整体接地连接, 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 接地线应有补偿装置, 接头两端应用配套的接地卡, 采用2.5mm2~4mm2的双色铜芯绝缘线作跨接线;4) 变形缝处理:暗配时穿越变形缝的配管应有补偿装置, 以保证钢管不会被破坏。
3 钢管敷设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3.1电气穿线管预制不符合要求
1) 存在问题:管口不齐, 套丝乱扣, 钢管管口出现毛刺, 弯曲半径不够, 有扁凹、开裂和严重锈蚀现象;2) 原因分析:锯管时管口不齐, 是因为在施工时, 手锯不垂直和不正所导致。套丝乱扣, 原因是套丝用的板牙掉出或润滑不足。管口有毛刺是由于锯管后未打磨管口, 弯曲半径太小是因为煨管时出弯太急, 应该出慢弯, 表面凹裂现象, 出现裂缝是因为钢管的管壁太薄引起, 在突然受力的情况下出现裂缝;3) 应对措施:锯钢管时, 施工人员必须站稳, 手要稳, 出现错口时, 用锉锉平, 然后再用圆锉将管口锉成喇叭口。套丝前应先检查板牙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是否加润滑油。在施工前应检查钢管的壁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如管壁过薄应更换施工用的钢管。管子煨弯时合格的煨管器, 随着煨弯随着向后串动煨弯器, 使煨出的弯曲度平滑。
3.2电气穿线管敷设不符合要求
1) 存在问题: (1) 电缆管多层重叠, 部分高出钢筋第一层筋。电线管2根或2根以上并排紧贴敷设; (2) 预埋电线管时不是用塞头堵塞管口, 而是用钳夹扁拗弯管口。钢管防锈防腐漆不均匀, 密封性不够特别是管内的防锈、防腐未做; (3) 电线管埋墙深度太浅, 甚至埋在墙体外的粉层中。电线管进入配电箱, 管口在箱内不顺, 露出太长;管口不平整、长短不一;管口不用保护套。
2) 原因分析: (1) 施工人员对专业规范不熟悉, 工作态度不端正, 图方便, 不按规范要求执行。三级自检质量体系不健全, 执行不彻底; (2) 施工人员对施工完的工序的后续收尾工作不重视。工作责任心不强, 忽视工作的细节; (3) 施工图在设计时考虑不周全和电气专业配合时施工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造成施工时众多线管线集中在狭窄的平面内。
高原施工期环境保护 篇8
青藏铁路格拉段由北向南跨越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全长1 142 km。线路经过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原始、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敏感,破坏扰动后很难恢复。在此区域进行铁路建设不仅工程艰巨,技术难度大,而且可能对线路区生物的多样性、特殊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野生动物、高原冻土环境、水土流失、地质环境、水环境等产生影响。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因此,青藏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优化工程环保设计、强化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把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是每一个环保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本文仅就一年多来青藏铁路施工期环境保护几方面工作,谈谈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以供大家参考。
1 高原环保知识的学习和教育
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学习国家、铁道部、建设单位及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细则》的有关条款,使全体施工人员充分认识高原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做好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2 高原生态环境保护
路堤填筑、路堑挖方、路基排水工程、站场工程、取土场及料场、施工场地、营地、便道等工程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多年冻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地表景观的改变,以及土壤侵蚀量的增加。因此,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施工期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1)施工场地应充分利用青藏公路现有和现已废弃的道班、营地等,如我部营地就选择在青藏公路第八工区内,减少占地面积约3 000 m2,较好地保护了冻土环境。
2)进出营地、场地的施工便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纵向便道应尽可能利用青藏公路、铁路路基及公路废弃的便道,线路横向便道以少布设为原则,并避开环境敏感地区,以减少对沿线冻土环境的扰动。
3)取土场及料场:避开植被覆盖良好的地段,在沙滩、河谷及河流融区取土,但应注意的是在取土后,应做好河道整理和疏通措施。
4)弃土场选择在低洼、无地表径流、无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较差、远离线路的荒地、弃土不侵占河道、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或缓冲区。我部弃土场充分利用原青藏公路取土坑弃土,得到了青藏总指挥的肯定,并作为经验推广。
5)在部分路基挖方地带,应选择在寒季进行开挖施工并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避免因施工季节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及时造成对冻土环境的热融侵蚀。
6)在修筑路基时,尽量不要铲除地表植被,保存地表植被能起到保温作用,对保护冻土环境有利。我部施工的DK1181+800~DK1181+900段属于冰锥地段,由于筑路而产生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往往在线路附近两侧诱发新的冻胀丘,应做好排水等工程处理措施,防止变为新的冻胀丘。
3 高原水环境保护
1)认真调查施工区域内的水源、河流、地表水径流及地下水分布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水环境。
2)做好施工驻地及施工场地布置和排水设施,保证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不污染水源。合理布置大型临时设施,不压缩、不侵占既有水利设施,保证排洪畅通。生活污水、机械排放的含油废水按规定处理达标后排入指定区域,施工废水集中沉淀除油后按规定排放。
3)生活驻地、生产场地离河流、湖塘等水源较近时,采取措施防止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污染水源。
4 固体废弃物处理
1)生活用一次性器具均采用易降解材料制品,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定期掩埋,不易降解的塑料制品等废物集中存放,定期运至指定地点处理,避免产生白色污染。我部为此配备了垃圾运输车,将不易降解的垃圾运到格尔木市垃圾场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封闭存放、深埋。
2)施工弃土、弃渣运至指定地点堆弃,随弃土随平整碾压,同时修建弃土场排水设施,采用浆砌片石对弃土边坡进行防护,保证设施与主体工程内容同等质量,同时施工。平整后的弃土场顶面采用清表后的植被进行绿化。
3)做好废旧料、报废材料的回收和管理工作,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5 高原野生动物的保护
路基和附属设施占用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很大,原来栖息于这些地区的野生动物将相应地失去一部分活动场所,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当地植被,野生动物将失去部分食物基地,工程取弃土场、砂石料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占地都有可能对野生动物活动及迁移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对高原野生动物的保护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教育全体施工人员树立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2)在野生动物迁徙期迫至本标段附近时,减少爆破作业次数,降低野生动物受惊吓的程度,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
3)在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内施工时,对危险结构和施工现场设置防护,如简易隔离网,间灯光警等,避免野生动物误入受伤,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4)严禁猎捕野生动物,禁止施工工作人员追逐、惊扰、袭击野生动物,禁止工作人员人为干预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
6 高原地表植被的保护
铁路经过青藏高原地区分布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草甸等多种植被类型。由于地处高原冻土区,低温严寒,气候干燥,生态环境恶劣,植物返青生长期短,植被覆盖度低,属于异常脆弱的特殊生态系统,植被受到破坏扰动后较难恢复。特别是本标段经过的长江源头地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保护地表植被,防止生态功能退化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特殊的植被系统,应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取弃土场和施工营地,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行走路线,防止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要求施工前先将草皮易地保存,施工中和施工后及时覆盖到已完工路段的路基边坡或施工场地表面。
7 结语
高原施工环境保护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环保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只能在实践中逐渐积累、摸索。以上所谈的只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但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全体参建人员,尤其是我们环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把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把工程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未来世界屋脊环保铁路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摘要:根据本项目部实际施工情况及实际工作经验,从六方面介绍了施工期环境保护应做的工作及措施,并阐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把工程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高原,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隧道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浅析 篇9
隧道工程往往由于施工时考虑的工程措施不当, 给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生态环境的破坏, 资源条件的恶化, 隧道弃碴引起的耕地减少和堵塞河道等等。这些环境的破坏有时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这些环境保护问题应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 并在施工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1 隧道位置及洞门型式的选择
隧道洞口位置应选择在坡面稳定、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不应选在山体不稳定、滑坡、坍塌、泥石流、松散堆积体等地质不良地段, 以避免山体坍塌、泥石流等事故;当隧道洞口边坡较高或有坍方、落石等病害时, 应早进洞或接长明洞;隧道洞口应尽量避免大开挖, 少破坏山体植被, 以保护环境和少占农田;洞口的开挖坡面应采用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 已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隧道洞身位置也应力求选在地质结构简单、岩性较好的稳固地层中, 避免通过断层、滑坡、崩坍、溶洞、陷穴及地下水丰富等地质不良地段, 避免山体大坍塌、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位降低等而破坏环境。
2 植被的保护
树木、草皮等植被, 不仅能固定地表土、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有保持水源、保留土壤肥力、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功能。由于隧道施工引起的植被破坏比较严重的, 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下列措施予以保护。
(1) 详细了解珍贵植物的分布, 在遇到珍贵植物时应加强探测和多方案比选。
(2) 施工便道、工棚及场地的设置, 应尽量维护自然面貌, 应尽量少占地、少开挖、少刷方, 以保护植被, 并对施工便道、场地、弃碴场进行绿化设计。
(3) 隧道及辅助坑道洞口应尽量减少开挖面。在山坡陡峭地段, 洞口宜采用挡护结构以保护自然坡面。洞口开挖坡面应配合路堑边坡地防护, 选择合适的草、树以达到改善路况、绿化环境的目的。
(4) 工程竣工时, 应休整、恢复受到破坏的植被。
3 水资源的保护
修建隧道引起水资源漏失和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时还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如引起工厂和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匮乏或污染、隧道顶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开裂、山上植物的枯萎死亡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这些都要求在施工时要保障工厂和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水利设施的正常使用及防止水资源污染, 并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1) 隧道施工中排放的污水含有固体物质、油类物资及隧道内注浆预加固产生的水泥或化学浆液, 这些污水进入地表、地下水中, 将对水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隧道排放的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一般并不高, 通常采用2种方法进行处理, (1) 采取清污分流。对于隧道涌水量大的处所, 设集水井经由抽水设备引出并导入蓄水池, 避免和洞内施工污水汇合外排。对3 km以上长隧道的施工污水, 在洞口 (包括辅助坑道洞口) 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排放。 (2) 利用隧道洞外自然沟壑地形, 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经处理后的水质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后, 方可排入相应地点。
(2) 当隧道穿过水库、大型水产品养殖场、水厂等重要的水利设施和很多居民区、建筑物和大片良田, 此段如地下水发育, 隧道防排水采取以堵为主, 大堵小排, 防、排结合的原则, 采用洞外浅埋段和洞内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堵水, 以减少地下水的流失, 防止地下水下降;此段隧道的衬砌型式应根据地下水压力的大小而重新检算、拟定。对于土质或浅埋隧道, 开挖易引起地表水、地下水的流失, 导致地表下沉, 可能威胁地面建筑的安全。施工时应设置地下水位观测井, 定时观测地下水位涨落及水力梯度变化;观测地表下沉与隧道开挖进度的关系;对隧道周围岩体采用注浆预加固处理;对地面建筑的基础加固处理。
4 隧道弃碴
隧道弃碴必然要占用土地, 在山区可供耕作的土地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因此, 要合理占用土地, 尽量占用荒地、坡地, 少占耕地, 严格控制侵占良田。隧道弃碴应最大程度地利用, 风化严重的弃碴可用作路基或站场填料, 风化颇重或轻微的就地加工为混凝土粗细骨料等建筑材料。以减少弃碴堆放数量并少占土地, 减少工程造价。隧道弃碴位置应选在坡面、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处, 不应选在山体不稳定或有滑坡、泥石流、松散堆积体等不良地质地段, 避免由于弃碴加载而引起地质灾害, 并引起弃碴的流失和污染。
隧道弃碴堆为松散堆积体, 弃碴较容易流失和坍塌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 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及财产。为减少隐患, 弃碴场的坡角应施做挡碴墙等支挡结构, 以确保弃碴稳定。弃碴排水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可根据隧道所在地区的降雨量及地形地质情况, 设置碴顶和弃碴场周围的排、截水沟及纵横向盲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弃碴上部应覆土植草恢复植被, 以便改土造田。隧道弃碴应严禁侵占河道, 以免挤压河床而引起水位升高, 而对附近的建筑造成水害或冲刷铁路路基。
除了上述问题外, 隧道工程环境保护还应注意施工运营时的通风、通过煤炭瓦斯地层的防护, 在施工中还要注意烟尘及噪声的防护。
5 结束语
在全社会日益关注环境的今天, 隧道工程施工人员应该在施工时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少破坏自然风光, 少迁改建筑物和居民, 少污染居民和工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少引起弃碴流失;在搞好基本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魏贤坤.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施工环境保护对策[J].现代隧道技术.2003, (6) :31-33.
[2]李永生, 杨立新, 苟红松.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研究[J].隧道建设.2012, (6) :806-810.
市政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创新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类城市文明也在进步。目前, 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相对提高, 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形成, 但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 以灰尘、噪声、废弃物和水源、空气等为代表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和环保者的注意, 因此, 加强环境保护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之一[1]。
2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2.1 市政工程施工的灰尘问题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 灰尘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灰尘污染主要是指由于空气中流动的风力或者施工作业的车辆带动, 将施工现场的粉尘扬起, 导致空气中弥漫着各类灰尘。这些灰尘主要包括道路路基开挖扬起的尘土、建筑材料在运输时遗落的砂浆、水泥等、建筑用的砂石等, 这些小颗粒的粉尘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对人体非常有害。
2.2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水污染问题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现场地面经常会由于冲洗等产生许多废水, 每当雨天来临时, 降水也会造成水泥、石灰等砂石料流入地表水中, 水源中的悬浮物质、油性物质等污染物大大增加, 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施工现场周围的水源水质污染。
2.3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噪声污染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大大影响了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生活, 该污染的特征是噪声源相对稳定, 时间波动性大。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 不同施工阶段使用的设备不同, 导致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具有极大的无规律性和随意性, 另外, 不同的设备产生的噪声类型不同, 使得噪声污染具有突发性和脉冲性, 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 使人产生烦躁感, 干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2.4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 城市建设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包括水泥、石灰、砂石料等, 生活垃圾主要是建筑施工人员产生的垃圾[3]。这些垃圾堆积在一起, 有时候经雨水冲刷导致水源污染, 经过化学反应导致空气污染, 一经人们接触, 会产生各类健康问题, 有效会对城市环境和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危害。
3 市政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
3.1 灰尘污染防治措施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挖开的土方, 可以实施集中堆放的管理措施, 有效降低灰尘扬起的波及范围, 同时要对土方进行回填, 可以从时间上降低灰尘的影响;运输水泥、石灰、混凝土和砂石料时, 可以采用密封的罐车, 如果采用敞篷车运输, 应该在物料上方覆盖一层篷布;存放施工材料的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点, 也要设置粉尘围护栏等遮挡措施, 降低灰尘的扩散;要在固定机械设备运行方向波及的范围内增加除尘装置。
3.2 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 其产生的污水量并非很多, 但是, 如果没有采取防止措施, 通常会为城市生活用水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对于不同类型的废水, 其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处理冲洗砂石料产生的废水时, 由于水中含有较多的悬浮物, 因此必须建立沉降池井下沉降处理;冲洗施工设备或者车辆机械时, 尽量选择靠右污水排放管道的地点进行, 以便防止冲洗废水流入生活用水中。
3.3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期间, 施工设备、运输车辆是产生噪声的主要源头。因此, 为了降低噪声污染, 施工单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选择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 以便尽可能地降低噪声污染。比如低噪型的施工机械或者车辆在施工过程中, 具有较低的噪声指数。另外, 施工单位也应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以便降低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噪声污染。
3.4 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料, 应该进行分类回收, 然后交给废弃物收购站进行处理;表层土可以作为绿化用土, 对于施工时产生的废土, 统一规划进行回填处理, 建立弃土场地进行弃土的集中处理;对施工现场清场废弃物的处理中, 清场的树木农作物以及杂草等要及时进行清运处理。
4 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 处理好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是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 掌握市政建设的发展规律, 调节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寻找解决产生矛盾的根据和解决方法, 以便从本质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摘要:掌握市政建设的发展规律, 调节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寻找解决产生矛盾的根据和解决方法, 以便从本质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建设,市政工程,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关晓宇, 侯丽丽.浅谈市政工程施工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好环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9) .
[2]王发明.如何做好市政工程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J].科技资讯, 2011 (19) .
施工保护 篇11
【关键词】施工用电;接地故障;故障保护;安全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用电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尽可能的采取措施保证用电安全。而之所以要做好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管理是因为大部分工程项目在施工时都会借助到施工机械,施工机械的运行需要电能,再加上有的工程会在夜晚施工,所以项目施工必须要借助到电能。但在使用电能的同时,如果不规范化技术管理操作,不对不当的用电行为加以制止,就很容易发生电气火灾,给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造成损害。为此,在施工现场用电过程中,务必要采取措施做好全面的用电安全技术管理。
一、影响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的因素分析
施工现场是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场所,不仅施工条件有限,环境恶劣,而且施工工艺复杂,空间比较狭窄。在有限的施工范围内除了要堆放大量施工材料以外,还要装设种类繁多的施工机械与用电设备,并且设备与设备之间线路布设繁杂,很容易因为线路布设不当而引发电气火灾。另外,户外施工现场一般没有设置顶棚,实际施工时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堆放在施工现场的材料与设备,如果碰上下雨天,设备很容易受到雨水侵袭,进而导致漏电、触电。总的来说,影响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的不利因素大多包含施工环境恶劣、条件有限、设备与机械本身不安全、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等等。
二、当前项目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国内当前施工现场的用电情况,发现其在用电以及用电技术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际施工中,参与施工建设的单位在编制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方案时,往往会选择一些挂靠单位,或者不具备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这种行为导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得不详实,内容不全面。
(2)各个参建单位在配套相应的现场管理人员时并没有对电气管理引起重视,所以实际配置时大多只会在现场配备电工,而不会配备电气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最终导致现场发生电气火灾后得不到及时处理。
(3)在施工设备的使用上,部分施工单位会选择使用一些陈旧、老套的设备,并且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并不会对其进行测试验收,导致现场用电安全率大幅度降低。
(4)在设备系统安装以及线路布设上,因施工人员的失误,将同一个供电系统中的TT、TN线路混合搭设使用,或者线路搭设时没有保证接地质量,最终造成供电系统运行故障,降低了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度。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针对上述对施工用电安全技术管理问题的分析,现结合施工实际,就之所以会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详细如下:
(1)“临时”思想过于严重。尽管施工现场用电只是一种临时用电,工程施工完成后,现场所搭设的供电系统、设备、线路等会全部拆卸,但这并不代表着可以不重视施工现场用电管理工作。施工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用电接地故障或用电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临时”思想过重,认为施工现场用电要以快捷为主,只要在施工中能用电就行,忽视用电安全,最终导致安全问题产生。
(2)不重视对用电设备的管理。施工中,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并不没有对用电设备进行严格管理,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来对现场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检查与管理,仅仅只是配备了电工,在电气技术管理上并没有加强重视。
(3)施工用电管理有章不循,视规范而不顾。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挂靠单位无实际经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审核、批准不把关仅是履行程序,安全用电措施不落实,用电人员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不具体,电工素质水平低。
四、提高接地故障保护可靠性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1、强化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验收两个环节管理
施工用电规范中3.1.4条“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2、安全接地保护系统正确选用
(1)TN-C系统由于PEN线兼作PE线和N线作用,使这一系统的PEN线上通过三相不平衡电流I,在其上产生电压降IZPEN,使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对地带电压,在某些场所这一对地电压可能引起电气事故,故是临电规范严禁采用。
(2)TN-S系统由于PE线和N线是分开两根线,PE线平时不通过电流,只在发生接故障时通过较大故障电流,可快速切断故障回路,因此规范选用其作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用电源装置供电的接地保护系统。
3、接地故障保护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规定,接地故障保护设置应能防止人身间接电击以及电气火灾、线路损坏等事故。防人身间接电击保护,在TN系统中切断接地故障回路时间要求为:1)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电气设备用电末端线路,不宜大于5s;2)供电给手握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不应大于0.4s。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是:
(1)当过电流保护能满足上述切断时间要求时,宜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
(2)当上述(1)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规定了三项基本安全技术原则,即必须: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4、接地故障火灾防患措施
为防止接地故障引起电击和火灾事故,全部施工用电设备和线路都应按要求置于接地故障保护之下,由于施工现场环境特点容易造成接地故障,而接地故障则多表现为发生电弧、电火花,容易造成电气火灾。为防范接地故障火灾,必须在工地总配电箱进线处安装用于防火漏电保护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场所,在实际施工时除了要做好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管理之外,还要做好严格而全面的用电技术管理,切实保证现场施工的临时用电安全,保证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材料的安全,为建设单位创造更大的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磊.小接地電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查找方法及选线装置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1)
[2]黄廷谢.浅谈如何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3]罗晔昂.谈火电工程施工临时电源布置的技术性防护措施[J].科技信息,2011(02)
浅谈管道施工与环境保护 篇12
在现代化的管道施工中会制造出许多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造成危害的产物, 这往往是在很多工程中让人忽视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对环境的重视, 我们也要将如何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能保证对环境的不污染, 不破坏或是清污染后的治理及破坏后的还原最终的做到对环境的保护, 而这些东西正是决定一个工程是否真正成功的最主要的标准, 同时也关系到管道施工的持续性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西方的发达国家早在90年代以来就建立了一种三位一体的HSE管理体系, 其中H (健康) 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 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S (安全) 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 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 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E (环境) 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 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的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把健康 (Health) 、安全 (Safety) 和环境 (Environment) 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其中如何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更是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最为关注的话题。
二、管道建设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办法
随着近年来管道事业的飞速发展, 先进的施工技法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喜悦的同时, 为了防止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每一项工艺都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并针对污染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 顶管施工作业
顶管施工技术是一项非开挖施工技术, 不需开挖地面, 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路、河道、湖泊、建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 解决了市政施工难题, 而且, 顶管施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越来越普及, 已运用到给排水、煤气、电力、通信等管道的施工。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近几年来用先进的顶管施工技术, 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为城市建设的文明施工、快捷施工做出了贡献。
目前, 顶管施工常采用的施工方法分为敞开人工手掘式和密封机械式顶管施工方法, 其中机械式顶管施工常用的施工方法又有泥水平衡式和土压平衡式两种, 顶管施工常用的管材有砼管、钢管、玻璃夹砂钢管。施工所采用的主要设备为信息化及全自动化泥水平衡顶管机。
顶管施工的基本原理为:从地面开挖两个基坑井, 然后管节从工作井安放, 通过主顶千斤顶或中继间的顶推机械的顶进, 推动管节从工作井预留口穿出, 穿越土层到达接收井的预留口边, 然后通过接收井的预留口穿出, 形成管道的施工。
1、岗位对环境的影响
(见表1)
2、作业指导
(1) 工作井的选址要合理, 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2) 挖掘机等设备进场前必须经检查完好, 不允许带病运转防止漏油现象发生。
(3) 挖出的土石等按规定堆放, 距离作业井口1m以外, 防止滑落, 并及时运走, 放置到指定地点, 运输过程中注意土石的散落。
(4) 设备在加油时应作地面处理, 防止油渗漏到土壤里。
(5) 泥浆排放时, 检查管路, 防止渗漏。泥浆应符合环保要求, 不对土壤造成影响。
(6) 废弃焊条头或残油等废弃物要集中回收处理。
(二) 定向钻穿越施工作业
水平定向钻穿越已经应用于多个行业的施工过程中, 如石油、自来水、电力电讯等, 成为比较成熟的非开挖穿越技术。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定向钻穿越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中。在我国, 采用定向钻技术完成了长江、黄河等大型河流及海域的管道穿越工程, 创造了一系列穿越世界纪录。
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技术是在不清除地面障碍物的情况下, 管道从障碍物的底部地下穿越, 与其它管线铺设方法相比它对环境影响小, 障碍物下管线覆盖深度大, 对管线保护的效果好。由于不需要清除地上障碍物, 并且施工现场恢复工程量较小, 可以减少工程建设投资。
1、岗位对环境的影响
(见表2)
2、作业指导
(1) 作业带内有植被或树木时, 应尽量减小作业带的宽度, 施工作业应加强对施工现场植被、树木的保护
(2) 对于拆除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垃圾, 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拉运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拉运过程中, 要采取覆盖、围挡等措施防止撒溢。
(3) 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 用垃圾袋随时回收, 分类处理。
(4) 修筑临时道路必须采用无污染可降解材料或可再次使用的材料。
(5) 将挖出的土按生、熟土分别堆放, 并加标牌说明, 以免回填时混淆。
(6) 在泥浆池底部铺垫防水布, 避免配浆用水渗入地下。
(7) 设备在维修保养时应配备接油槽 (塑料布) , 防止污染土壤:固体废弃物 (废旧零件、废旧电池、废轮胎、棉纱、报废的钢丝绳和吊带等) 、废液 (废柴油、废汽油、废机油等) 应分类回收处理。
(8) 焊接作业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焊丝头、焊条头、砂轮片、白玻璃、钢丝刷等) 应分类回收处理。
(9) 防腐补口补伤作业喷砂除锈时, 将彩条布铺在喷砂作业正下方, 便于作业完毕后回收废石英砂:现场配备垃圾桶 (袋) , 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底漆罐、废石英砂、矿泉水瓶等) 应分类处理。
(10) 施工完毕后泥浆应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 处理后应达到当地环保部门的认可, 处理完毕后, 对泥浆坑进行回填, 取出铺垫的防雨布作为垃圾处理, 按挖土的反顺序进行依次回填, 压实。
(三) 盾构施工作业
盾构的基本构造通常由盾构壳体、推进系统、拼装系统、出土系统等四大部分组成。盾构分类及适用范围盾构法隧道衬砌盾构法隧道的衬砌应具有支撑土压的能力和易于操作的结构形式。因此, 一般而言, 结构由两层构成, 第一层是推进时在盾尾内进行拼装的一次衬砌, 第二层是在其内侧浇筑的二次衬砌。一次衬砌在施工中起到支撑和承受盾构推力的作用, 成环后成为永久性的结构。一次衬砌一般采用的是施工迅速、安装容易的管片结构。二次衬砌通常是用来加强管片防水、防锈的能力, 并且起到内部装修的作用。在施工中还用来提高结构的刚度以此作为防振措施, 因此均采用现浇混凝土。
1、岗位对环境的影响
(见表3)
2、作业指导
(1) 水污染保护:
1) 外排水到达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的标准后方可进行排放。
2) 施工区域内所有的油料及一切油脂类应远离水沟、水渠、河流。
3) 工业废油必须存放在密闭容器内运送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处理。
4) 储油区做好二级防护, 进行定期检查, 发现油类泄露应及时进行处理。
5) 合理选择好排污口的位置, 采用暗沟或者管道方式排放, 并经常检查清理排污水管道, 防止其堵塞造成污水外溢。
(2) 泥浆渣土处理:
1) 盾构施工现场泥浆在沉淀池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2) 弃渣必须倒在指定的弃渣场, 不得乱堆乱倒。
3) 渣土外运时加上必要的维护, 防止散落, 污染路面。
4) 渣土外运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扬尘。
(3) 油料存储﹑加油:1) 油罐不能安装在汛期洪水可能泛滥的地方, 并且远离水源。2) 储油区做好二级防护, 防止泄露。3) 避免在水域附近加油, 在水域附近加油要特别注意防止滴漏。4) 加油时, 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防止滴漏或溢出。5) 如有滴漏, 应在滴油出放置盛油器皿或其他吸收材料。6) 施工中使用的油漆﹑化学溶剂及有害有毒物品, 要妥善存放﹑保管, 制定出防止泄露和污染的具体措施。
(4) 垃圾回收处理:1) 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按要求分类存放可二次利用的肥料应单独存放。2) 各种废油集中回收和到专门处理厂进行处理。3) 将可燃烧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 灰烬倒入污水坑内或深埋。4) 不可燃烧垃圾应送到施工现场附近当地指定的处理场。
(四) 管道跨越工程施工作业
管道跨越工程施工是指管道架空敷设方式多用于河岸冲刷严重、冲淤变化无规律、流速大、河床开沟困难或一些通航频繁并需要经常疏浚的河道, 以及地势陡峭的峡谷等地点。除有些管道附挂在公路桥梁上以外, 大部分的管道跨越都是既利用管道来输送油品或天然气, 又用管道自身作为支承结构。由于管道截面较小, 跨度受到限制, 因此常把管道作为主体, 再附加一些杆件, 组成各种结构形式, 来满足不同跨度的需要。
1、岗位对环境的影响
(见表4)
2、作业指导
(1) 测量人员需了解当地的环境, 其中包括自然、地理、文物、古迹、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
(2) 在林区作业时, 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并遵守林区有关的防火规定。
(3) 在施工作业时携带垃圾回收桶 (袋) , 分类回收处理。
(4) 作业场地中为农田或植被时, 应将表层土分开堆放:在无植被生长地段作业时, 应将地面覆盖的石层和下部的松散细土分层剥离并单独集中堆放, 以便于后期地貌的恢复。
(5) 作业场地内有植被或树木时, 应尽量减小作业场地的面积, 施工作业应加强对施工现场植被和树木的保护
(6) 施工现场配备垃圾桶 (袋) , 扫线设备维修保养时配备接油槽防止污染环境破坏土壤:固体废弃物 (旧零件、废旧电池﹑棉纱等) 和废液 (废柴油、废机油等) 应分类处理。
(五)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作业
管道线路工程施工是指用管子、管件、阀门等连接管道起点站、中间站和终点站, 构成管道运输线路的工程, 包括管道组装和敷设, 管道阀门和管件的安装, 河流、湖泊、道路等障碍的穿跨越, 管道防腐和管道附属构筑物的修筑 (如水土保护、线路标志) 等工程项目。管道线路工程是管道工程的主体部分, 约占管道工程总投资的2/3。管道线路工程的建设程序是先进行路由选择和线路图设计, 再进行管道施工。
1、岗位对环境的影响
(见表5)
2、作业指导
(1) 在农田或植被生长地段作业时, 应将表层土单独堆放:在无植被生长地段作业时、应将地面覆盖的石层和下部松散细土剥离并单独集中堆放、以便于后期的分别回填作业。
(2) 作业带内有植被或树木时, 应尽量减少作业带的宽度, 施工作业应加强对施工现场植被、树木的保护。
(3) 施工现场配备垃圾桶设备在维修保养时应配备接油槽 (塑料布) , 防止污染土壤:固体废弃物 (废旧零件、废旧电池﹑废轮胎﹑棉纱等) ﹑废液 (废柴油、废汽油、废机油等) 应分类回收处理。
(4) 使用后的气瓶内剩余的残液应退回充气站处理, 严禁自行倒出残液。
(5) 挖沟作业中, 挖出的土方应堆积在管沟无焊接管段的一侧, 且距离沟边至1.0M以上, 堆积高度不可超出1.5M:在农田地段开挖时, 应将地表熟土和地表下生土分开堆放, 保证回填时地表下土先回填, 不影响作物生长。
(6) 爆破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在垃圾桶内, 空压机产生的废油应放在废液桶中, 集中回收, 不得随意倾泻。
(7) 施工中产生的弃石、弃土等, 应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 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如经允许可将弃方结合地貌恢复工作在作业带内进行摊平、压实处理或集中整齐码放。
(8) 戈壁滩地段地貌恢复时, 管沟回填平整后, 应进行不少于50mm厚的砾石层覆盖, 避免扬沙。
(9) 沟渠恢复完毕后, 应及时疏通。
三、结论
【施工保护】推荐阅读:
施工保护措施09-19
保护层施工07-27
环保施工保护措施08-27
水生态保护施工方案05-24
施工现场防雷保护措施08-15
电缆保护管施工方法07-26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方案09-07
施工现场劳动保护制度09-24
古建筑改造施工与保护06-04
公路施工与环境保护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