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有效教学

2024-12-06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共12篇)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 篇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针对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与思考越来越成熟。但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如何突破这种禁锢, 使教师采用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方法, 使学生热爱写作, 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初中作文的现状, 提出如何开展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旨在促进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初中作文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总结数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 同时对所在中学初中部进行了全面的作文调查, 以下是针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

(一) 初中生自身写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写作本质认识模糊

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考虑最多的是作文的内容, 而在写作中最困难的是立意不新和语言不美。这说明学生对写作本质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作文的认识模糊,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些。正所谓“语文即是生活, 生活即是写作”,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在日常教学和调查中,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作文课没有兴趣, 尽管教师在讲台上筋疲力尽地讲, 学生却提不起任何兴致, 甚至有学生在作文课上总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陈旧、封闭、单一的中学作文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同时阻碍了作文教学的正常开展, 使很多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

(二) 大部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目标意识薄弱

作文教学目标意识薄弱是大多数教师犯的错误, 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对作文的模糊意识增强, 对生活细节把握不准确, 以至于在写作中厚此薄彼。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初中有效作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重讲解作文应有的立意构思, 鼓励学生抓住生活细节、情感经历等写作源泉。

2.作文批改过程中不能一语中的, 评价缺少激励

很少有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能对学生的作文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只是给一个分数, 这就造成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只重视分数, 而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却知之甚少。因此, 有效的初中作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批改的过程, 主体既是教师又是学生, 在评语中既有教师对本次学生写作中存在问题的指出, 又有教师对学生下次写作的表现期待。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改正。

二、提高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初中作文, 即作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 写作就是一个人对于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当下社会的一种实践行为, 其本体是精神而非技巧, 其内涵是人的感情变化, 而非固定思维。初中写作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语文教师时刻把握这一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其将经历、情感融入写作中。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开阔自己的眼界;坚持在阅读中积累, 丰富自己的情感;注重实践, 有效阅读, 随时思考, 丰富自身的体验。如在读一篇文章时, 遇到自己感觉好的句子就摘录下来, 反复阅读、思考, 争取在短时间内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化繁为简, 方便在以后的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

(三) 注重作文评阅和学生兴趣的激发

在作文评阅的过程中, 教师应拿出特定的时间给学生评阅作文, 满足学生被赏识的渴望, 帮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 并展示部分作文, 供班上其他学生阅读、讨论, 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使学生看到思维活动和想象的全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 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求异打下坚实的基础, 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最主要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 引导其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所以说,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在平时的作文课上,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哪方面的问题感兴趣, 鼓励其写作, 让其产生一种成就感。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掺杂部分学生认为有难度的文章, 让学生自行讨论, 然后写作。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究创新的过程, 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永久使用的方法, 教师只要在把握好新课标的基础上, 抓住学生的个体特点, 以自身教学之道融入他人之长, 鼓励学生坚持创新, 就能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 篇2

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探索

路幸花 巩义市回郭镇第一初级中学,河南 巩义 45210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先提高作文的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

一、注重习作积累

1.了解学生的写作底子,然后再对症下药,积极引导。我带的学生,从书面写作水平看,有的文章不是简单粗糙,就是离题万里;还有的学生题目一出便硬着头皮写,七拼八凑,胡编滥造。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积累。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以往安排作文题目的盲目性,以后安排作文时,提前通知学生,叫同学们在思想上早作准备,提前注意观察,从观察中获得真实感受。而把这种感受能适当地加以诱导,就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感情基础。

2.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各类报纸、刊物、杂志上获得一些间接知识,作为直接知识的补充。当然,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侵蚀着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读好书,并坚持写日记,写心得体会,做到定期检查,并在自习辅导课上举办经验交流会这样,学生既扩大了知识面,又调节了思维活动,而且在认识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注重真实体验

1.营造乐写氛围,体验自由作文乐趣

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像小鸟奋飞,爱怎么飞就怎么飞。但是自由作文不等于放任自由,必要的指导仍不可少。应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启发,进一步激励表达欲望,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2.捕捉偶发事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课堂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生生之间的差异,乃至课堂中的错误,都可成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成为非常有价值“真实素材”,抓住这些及时的信息,有效利用,往往给作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抓住内心感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在家庭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让学生从说到写,真情流露,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

4.创设实践机会,提供施展才华平台

小学生的学习,最初是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过渡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我们有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写作素材,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以活动本身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他们提供施展习作才能的平台。

三、注重作文讲评

学生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文章的评价。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差。对此,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承受着来自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加之平时与老师的表扬长期无缘,就连老师的笑脸也难得见到。他们的内心“思赞若渴”。因此当听到表扬哪怕只是一句,一种扬眉吐气、与别人平起平坐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随着兴趣的产生继而转化成提高写作水平的持久动力。许多学生往往就是因某次作文中的一两句受到老师的赞扬而成为走向进步的转折点。

初中作文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篇3

关键词初中作文 教学 策略

写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它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被遮蔽的生活底蕴”,作者既要有对生活的外在表象进行认识,更要对生活现象和本质内容作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才能创造出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精神产品。然而,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一、留心生活观察——走出习作的第一步

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练习写作的前提。大自然作为我们身边的无声老师,风云闪电、鸟兽虫鱼、江河湖泊等自然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如火如荼的工地让我们感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让我们感到母爱的无私。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留心生活观察,关注周边的人和事。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随心录”,将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与物、景与情随时记录下来。如此丰富素材积累,学生在作文时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二、有效阅读培养——写好作文的前提

随着现代资讯高度发展,人们更多地关注于电视、电脑,很少有人能有闲情逸致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尤其是中学生,许多人尚未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由此造成了习作兴趣的丧失,习作时畏惧心理的产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必须着力强化有效阅读的培养。1.培养阅读兴趣。实践表明,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应培养其阅读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如,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行讨论交流。对于说得好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足的要进行中肯的纠正。当学生从书中不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时,阅读兴趣就会慢慢增强,听说读写能力就会慢慢提高。2.培养阅读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这充分说明了培养阅读习惯对语文的重要性。广泛阅读不是瞎读、乱读,而应选择有益的读物,讲究一定的阅读方法。具体要求:(1)创造阅读条件;(2)开展阅读活动;(3)指导阅读方法;(4)坚持阅读笔记。坚持阅读笔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这一点。

三、强化课堂训练——提升习作水平的关键

(一)传授习作技法。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平时虽然读了很多书,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但对于这些素材学生却不会合理地加以运用,缺乏一定的习作技法,从而导致写出的文章仍然不够精彩。具体表现:1.作文平铺直叙。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掌握好“详写、略写和不写”,使文章浓淡相宜、疏密有致。2.空洞平淡。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进行想象和描写。所谓“描写”就是用形象性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神态、动态具体真切地勾画出来。从而让所描述的情景能够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器官,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指导学生进行“描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贴切。即描写要做到恰如其分,符合实际;(2)要抓住特征。即要通过描写突出被描写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区别;(3)描写要为表达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描写应尽量少写或不写。

(二)培养习作思维。

教育家叶圣陶说:“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对于写作来说,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想法,从创新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一位老师教学《项链》一文时,针对人们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荣思想的贬斥,布置学生练写逆向思维的训练作文题——《玛蒂尔德,我们支持你》。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条项链的不慎丢失,让她从些陷入了贫穷。但她并没有为此沉沦,而是振作精神,主动去赔偿,用自己的双手进行了长达10年的艰辛劳作,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这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这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玛蒂尔德,我们支持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温永选.试论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

[2]鲁大智.作文书:还有多少卖点可循[N].中华读书报,2002.

[3]陆瑞光,马爱华.初中写作教学指导拾零[J].山东教育科研,2002,07.

[4]冒银飞.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倾吐真情实感[J].华章(教学探索),2007,03.

初中作文教学有效策略选择 篇4

一、注重兴趣培养, 激发习作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学生对习作丧失必要的兴趣与信心,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习作质量的提升。因此,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想方设法, 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多元赏识评价

“赏识是最好的鼓励。”实践表明, 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欣赏, 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无论是在课堂指导还是在习作评改中, 都应充分发现学生在习作中所表现出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以是学生在作文课中的一次精彩发言, 也可以是习作中的一个精彩的片断;可以是课堂中积极参与的态度, 也可以是草稿誊抄时的认真书写, 等等。

2.搭建展示平台

实践表明,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写作热情, 教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拥有一种习作的成就感。这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搭建成功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快感。如, 对于习作中产生的优秀文章或作文片断, 可让学生在评讲课上朗诵;或利用黑板报刊登;或利用班级的刊物加以发表;或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工具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或利用学校网络建立班级作品展, 等等。

二、增加知识积累, 丰富习作素材

宋代朱熹曰:“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家富兰克林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古今中外这些名人的经典之语, 道出了素材积累对于写好文章的重要性。实践表明, 让学生坚持积累写作素材, 不但可以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长期如此, 一篇篇佳作终会如汩汩清泉从笔下流出。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两方面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 (1) 阅读积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教师应首先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的具体内容, 可以是好词佳句, 也可以是文章写作的规律以及各种写作技巧等, 还可以是文章独特的构思, 等等。 (2) 生活积累。历代语文教育学家既重视文本的阅读, 更重视生活经验的积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 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造成什么文章。”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进社会,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关注周边的人和事。如, 雨中观景、夜晚赏月。从帮父母做家务中体会父母的艰辛;从“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的成功发射, 感受中国人的雄心壮志和中华民族的强大, 等等。

三、指导习作方法, 传授习作技巧

然而, 需要指出的是, 一个人即使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 但如果缺乏一定的习作技法, 不能够采用新颖的构思, 将素材进行巧妙、合理的组合与运用, 仍然很难写出精彩的文章。因此,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 我们应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以习作中描写手法的运用为例, 要通过教者的指导让学生知道一段精彩文字的写成离不开描写手法的运用。记叙文写作中的描写手法分为: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要求学生在“描写”时应做到: (1) 要贴切。即描写要做到恰如其分, 符合实际; (2) 要抓住特征。即要通过描写突出被描写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区别; (3) 描写要为表达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描写应尽量少写或不写。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例子,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此外, 对于习作中如何拟定文章题目、如何写好“开头”与“结尾”、如何安排详略、如何注意“过渡”和“照应”等技巧问题都需要学生慢慢学习与实践运用。

四、创设练笔空间, 强化习作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5

1.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不足

1.1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足

长期以来,在初中日常写作练习中,教师及家长都让学生从对父母、社会、国家的敬仰等角度进行写作,这些情感需要进行培养,但这些总出现在学生写作的话题中,会限制学生对生活的多角度思考,限制学生想象与发挥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写作产生畏难心理,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且这种传统的写作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不利于学生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最后导致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同时,教师作文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基本负责评改的全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这种方式的教学效率很低,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无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1.2学生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不足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若是与生活脱节,内容就会显得空洞浅薄。因为应试的要求,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大都迎合应试的要求,学生的写作也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写作中都无法将自己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展示出来,写出的作文脱离现实,内容空洞,缺乏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缺乏自己的思想。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到认知,作文教学也应配合着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妥善安排。

1.3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足

学生在校学习的课文很多,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学生的头脑中可用的素材太少,写出的作文大都空洞无味,满纸白话,主旨表达缺乏个人鲜明思想。很多学生接触的书的种类及数量都很少,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加工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应用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写不出优秀而有个性的作文。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2.1给学生充足的写作空间

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写作不单是文字的拼凑和组织,还需要包含学生的思想情感,表现出其中的生命状态。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给学生安排的作文命题都过于单调,主题的方向单一,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时应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广阔的思考。让学生跳出固定思维的怪圈,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拥有天马行空的思维,只要作文本身真挚健康,可以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让学生爱上写作,激发其写作的兴趣。教师在作文的讲评课上也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以真诚的心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并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优点,让其发挥,改进缺点,用欣赏的语言鼓励学生写出更多个性的语言,让学生的写作充满活力。传统的讲评方式只是教师进行整体的评论或者找一些范文进行示范,这些方式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讲评,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中可取的优点,让学生写出更多生动的语言。

2.2让学生更多的关注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明白很多书本上不明白的观点和思想,同时也让学生更能了解课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乐于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可以被用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关于写作练习,学生更应以自身为出发点,积极观察生活,通过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多角度看待事物,学会及时捕捉写作灵感,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学会用语言将自己所感所知表达出来。教师还应当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发现一些新的生活的美,精炼自己的文笔,让自己的写作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也让学生写出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更有内涵和思想。

2.3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语文写作只有平时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写作本身就需要日积月累。只局限于课堂知识是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收集及加工写作素材的不可缺少的方式,对于学生语文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作家的作品。如背诵赏析古代诗歌,让学生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学生多阅读中外经典名著,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不同领域的思想,培养人文素养。还可以赏析一些文质优美的散文或人生感悟,培养学生细腻的文笔。通过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作品,让学生形成自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3.总结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探微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39-01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困难

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经验少的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境,他们不知道在课堂上怎样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这是很多语文教师都面临的一项难题。对此,我们首先要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作文教学方法陈旧无序。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一般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读几篇优秀的学生范文,比较生硬地讲解其中的写作技巧并找出关键点,在讲解过程中缺乏层次性。这种陈旧无序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无法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学生缺乏积极的写作状态。

很多学生都缺乏积极的写作状态,写作状态包括了作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状态。在对待写作时,我们通常都保持着比较严肃的态度,这就在无形中给写作带来了障碍,影响了写作兴趣的培养,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平常的作文锻炼时,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把写作的内容当作一件特殊的事,过分强调了内容的条条框框。

(三)写作脱离阅读和生活。

写作素材来源于实际生活,离开现实的生活,写作就变成了没有根的树。为了应对中考,初中学生被长期地禁锢在教室和校园里,接受封闭式地书本知识学习。学生大都对生活缺乏体验与感悟,因此,也很难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导致学生的写作与生活越来越远。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必须得研究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亲近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获得自己的认知和思考。

二、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注重序列,把握目标。

作文教学的序列性首先要求明确阶段练习目标。要实现作文有效教学,语文教师就要纵观全局,并且做出学期、学年甚至每一学段的作文教学计划,比如从纵向上可以建立一个作文练习序列,七年级以自由写作为主;八年级以规范写作为主,教师提出一些规范和操作方法;九年级以自主写作为主,目标设定为表达学生个性,使学生写得更好;从横向可以使用成长记录袋,例如第一个月达到基本符合题意,第二个月达到有中心、有内容等。总之,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设置目标明确的写作任务,形成一个写作的梯度训练体系。每次写作任务都要向学生提出具体而又适度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二)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写实创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创作作文时,明明有很多想法,但是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进行整合,最终导致无话可说。其实,作文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直接载体。因此,在指导学生的作文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只有学会观察,才能让生活成为创作的素材。毕竟开展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学过于呆板和僵化,与生活脱节,最终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就是简单地进行模仿、编故事,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进而逐渐失去了作文创作的兴趣。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作文的魅力,让作文成为对生活的表达。只有引导学生融入自身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才能帮助他们创作优异的文章。

(三)注重作文教学与艺术上的真相结合。

作文教学与艺术上的真,是一个值得国内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关心的话题。现在不但学生,就连部分教师都认为我们学生的生活平淡无奇,无内容值得一写,所以所有的习作都是属于造假工作,文字自然是假的,具体的事件经历也是假的,情感是假的,甚至整篇文章都是整体抄的,笔者是不赞成这样的观点与认识的。我们向学生强调作文写作要真实,有的老师或学生会问,要那么真干嘛,小说不都是虚构的吗?其实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是假的,但是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取材之上的,情感主题是真的,它的假与学生认为的假是有本质区别的,再说了,真的东西本来就是美的,无论你怎样用心,做出的假的东西都是不会让人感觉到美的。作文写作中善和美的问题,笔者将分别论述,此处不细说。笔者强调,作文教学中的真就是坚决杜绝学生抄袭,虽然可以借鉴。但很明显,当前学生的借鉴已经远远超过了“借鉴”的范畴,学生可以借鉴例文的结构形式,可以表达例文所表达的主题,但是新的主题立意、新的结构形式、新的语言表达、新的故事情节必须是真的,有了这样的真,才会有学生的真情实感,才能促使作文课堂的有效进行,才能对学生人格素养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知识的积累,才能够使学生日后写出高水准的作文,教师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应注重这方面的侧重点。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和内容,要求学生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看法,并把这一环节作为一项必备的课堂作业。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篇没有新颖性和想象力的作文内容,是不能称为一篇优秀作文的。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之浅探 篇7

一、采得百花酿佳蜜

新《语文新课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文学创作源于生活, 而高于生活, 因而语文实践性要求课程建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对此,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写作是什么呢?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刻, 必须正确, 这要从整个生活里下功夫。有了深刻的正确的经验, 写作就不愁没有很好的材料了。”写作, 是一种精神的实践行为, 其本体是精神, 而非技巧;其内涵是感悟, 而非习得。叶老所说的“深刻的正确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体会。

可是, 翻开学生的作文看看, 情况并不容乐观。写好人好事, 十有八九是车上让座、路上扶老爷爷过马路;写爸爸妈妈, 千篇一律的是“我”病了, 爸爸妈妈背“我”上医院, 路上集体摔跤;写河水, 一律“清清的”;写月亮, 一律“弯弯的”;写植物, 不论形态、种类, 都是“绿油油”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 为什么学生的视野却如此的单调、空洞?我想, 这不得不归咎于一种错误的认识———教师作文指导为应试、家长的作文辅导为升学。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们被封闭在狭小呆板的生活圈子里, 埋没了他们活泼的天性, 模糊了他们明亮的眼睛。他们担负着太多的期望, 背负着沉重的理想, 又怎么能够活出精彩的生活、写出精彩的文章?

作文教学要改变现状, 突破“瓶颈”, 就只有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 走出课堂, 把作文教学由“象牙之塔”拉到“天地之间”, 让作文指向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在观察中、实践中体验生活, 思考人生, 才能觅到活水源泉, 写出精彩文章。因此, 笔者在学生初一入学时, 便将作文课做了些变革, 一是加大学生阅读训练, 二是引导学生投入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我给他们每人发一本《生活笔记》, 让他们不受限制自由命题, 随机而作。一个学期下来, 每个同学至少写了一本, 多的则写了两、三本。学期结束时, 我专门从中选出一百多篇日记, 编成文集《寻梦的季节》。我们不妨先看看其中一些命题吧:《山里人》《甲壳虫趣事》《老杨家的幸福往事》《大海留在我心里》《山寺晚钟》《云与雀的对话》《棋如人生》《求学记》……这就是孩子们放飞心灵的翅膀在生活的百花园中采粉酿成的佳蜜!透过这些命题, 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心中笔底的大千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 摇曳多姿。此外, 笔者还曾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了以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我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演讲、征文、手抄报、书画摄影展等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 他们表现出来的激情与协作, 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不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 写出了众多的鲜活的生活日记……他们甚至还完成了系列切合本地实际, 颇具见地的调查报告, 如《富家桥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调查报告》《干岩头明清古名居的开发前景探索》《永州异蛇人工养殖过程中放养管理探索》等等。这些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先后在湖南省第二十七至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均获省奖, 本地媒体曾对此做了相应报道。

这一篇篇出自学生之手, 凝结着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索的智慧之作, 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创作亢奋点一旦被激活后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和喜人的态势。

生活有多广阔, 作文教学的天地就应当有多宽广。这样的活动, 突破课堂中心, 走进多彩的生活, 让学生看得更多, 走得更远, 体会更真, 感受更深, 也因此写得更生动、更感人。

二、百花齐放香满园

“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 说的是蓬草长在大麻田里, 不用扶持, 自然挺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环境对于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即使是四处蔓生、恣意疯长的蓬草在一片如剑的麻田里也表现出了它向上、阳光的一面。相互影响的集体优势在这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似乎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我们教师何不也做做麻田的阳光, 利用植物自身的趋光性, 去因势利导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 努力创造一个热心写作、和谐交流、阳光开放的写作教学环境, 使教学信息通过尽可能广泛的媒介, 多导向、多层次地进行传递和反馈, 使学生个体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成为效益最大化的体现者和承载者。

基于这样的认识, 笔者改常规作文写作形式为办手抄报。每3周为一轮回 (第一周为教师指导和学生办报时间, 第二周为自由浏览、评价时间, 第三周为集体点评, 推介, 结集时间) 。手抄报主要用来发表学生自己的作品。每次办报统一发放大小一致的8开纸。办报过程中鼓励学生以自己为主进行栏目设置, 文章遴选、版面设计等;同时为发挥学生的交流协作精神, 鼓励学生可互邀进行刊头设计、题词、美工、校对等。每次办报前, 教师要做的就是宏观指导, 使学生办出的手抄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每期初, 我都会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罗列出每期小报写作的方向、重点和参考命题。以便学生办报时作出指导。一周后, 组织学生将作品展示在教室后面, 让学生利用课余和作文课时间浏览所有的作品, 并引导他们从文章的遴选到栏目设置, 从字迹是否工整到报名是否别出心裁等方面作评价, 同时要求写下评论的依据和理由。第三周时, 会利用周三的作文课, 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点评。课前, 根据自我推荐或学生推选的方法安排一个主持人。活动共分“自由点评, 精彩推荐, 获奖感言”三个环节。活动课上, 学生可不拘一格, 自由言论。最后, 由大家集体表决评选出最佳美文、小小作家、书法之星、最佳美工、最佳报名等。“获奖感言”环节, 让获奖者发表自己的感想, 谈谈自己成功的经验、体会。手抄报评选结束后, 要装订集结, 集子的名称就采用本次获票最多的“最佳报名”。手抄报首页邀请本次的“小小作家”撰写“报首寄语”, 第二页附上本次获奖名单。集子平时就挂在教室里, 供学生经常翻看。

在每期小报中, 每个学生须写作约2000字, 阅读浏览别人的作文至少30篇, 一期下来, 学生的的阅读量可达50多万字, 写作训练量达15万字, 远远超过了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七~九年级学生三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 学生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 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的要求。整个活动, 学生常常在欢声笑语中潜移默化、陶情怡兴, 作文训练成为学生最欢迎的课, 写作系列化训练的设想也得以落实。几年来, 学生的习作集已堆满了近半个教室, 上面记载着学生进步的点点滴滴, 许多学生由此走上了喜爱写作的道路。

强化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8

1. 基础:生活感悟与素材积累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从阅读中体味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欣赏好的文章,自己也会有写作的冲动。生活与写作也息息相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让学生融入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把平时所听见的、所看见的、所想的写进作文里,那种作文就是好文章,学生也不会为无写作素材而犯愁了。为了积累素材,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鼓励大家节假日多做些实践活动;二是学校班级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三是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把生活中的感触及时记下来。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生活。为了刻画一个典型人物,作者需要熟悉生活中许许多多类似的人物,把个别人物的特点融会到一个人物身上,形象才典型。为了阐述某一道理,作者需要关注生活中每一个细小事物发生发展的缘由、过程和结果。见得多了,也就能见出生活的本质,写起文章来思想才深刻。

2. 能力:知识运用与写作方法

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教师还必须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思维的结果是靠词句来表达的。教师在讲读课文中把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落实到字、词、句上,并进行一系列用字造句的基础训练。这样学生写文章时,词汇量大,句式多样,文章就会丰满、生动一些。首先是字词运用能力,比如重要的生字、词语、成语、典故、谚语、歇后语、名句的介绍,既可以使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增色亮眼不少。其次是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师生互动,注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名篇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好的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以及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并使其掌握这些好的写作方法后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3. 思想:“修辞立其诚”与真情实感

正所谓“修辞立其诚”,文章贵在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作文教学中应禁止学生泛泛而谈或者千篇一律,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作文评改不应僵化,不能束缚、限制学生的想法,对于有创造性的想法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说好的素材和好的写作方法是作文的支架,那么真情实感则是作文的灵魂和精髓。好的文章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是事实基础上的合理虚构,但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更强调其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性,引导学生立足亲身经历、写具体事件、重视细节描写并用真切的感情打动读者。

4. 参照:互批互改与取长补短

语文教师作为作文评改者,应该对学生作文进行弹性指导,在鼓励的基础上进行客观评定。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评改要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我常用的是互批互改的形式。当然并不是放鸭子,而是对学生提出要求:先通读第一遍,熟悉全文,划出其中的错字、病句进行修改;再读第二遍,找出文章的优缺点,作眉批;最后读第三遍,对全文作出自己的评点,作尾批。这样能让差生取长补短,让优生总结经验教训,天长日久,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慢慢提高。在互批互改中,许多同学都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受到同学某一观点的启发,会产生写作的灵感,马上做修改。这样,修改后的文章往往是好文章。学生修改好后,再次上交作文,老师对学生的批改过目,打分。凡是认真的批改不管批改水平高低,都给以鼓励和肯定。每次的评改也作为其中的一项成绩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会引起学生重视,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好。

初中课堂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篇9

1.1 教学计划不够系统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缺少系统化的教学计划。也正是因为如此, 学生才很难在写作教学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作文教学走马观花。也就是说在日常教学中, 写作课程的安排往往都是以相应的课本为依据的, 教材内容是什么就以什么为题进行训练。另一方面, 教学目标不够现实, 缺乏过渡[1]。在作文教学刚开始时, 教师总是会将学生应掌握的写作技巧与思路一次性的传授给学生。然而事实上, 在当时阶段, 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未达到如此高度, 却被下达了如此高的要求, 这必然会影响到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1.2 作文内容的选定和学生生活脱节

文章的完成来自于生活, 也来自于人们对事物的理解, 如果没有了生活的支撑, 那么写作过程也就变为了没有源泉的河水和没有根基的树木。初中时期的写作教学内容大都和学生年纪与生活阅历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 使得作文很难体现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 而生活也很难融入到作文的写作主题和内容中去[2]。不仅如此, 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读与写互相分离的问题, 导致阅读作用很难发挥到写作中来, 而写作也很难鼓励学生继续进行阅读。

1.3 写作评改标准单一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评改作文缺少耐心、细心的情况, 往往会使用一些常规性的评语。除此之外, 在教育写作水平高低不一的学生时, 教师也没有采用相应的评改对策, 造成学生很难重视起最后的评改结果。这样一来, 教师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进行作文评改,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学习热情也会有所下降, 最终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3]。作文评改流于形式, 未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也没有进行正确的定位。

2. 初中课堂作文有效教学措施

2.1 传授合理的阅读方法,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课堂作文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于写作而言, 阅读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有着较强写作能力的学生通常都有着非常扎实的阅读条件, 而阅读和写作见互相作用。如果勤于阅读, 那么日常的写作难度将会得到有效的降低。因此, 教师要在阅读中投入足够的精力, 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从而提升其写作技能[4]。另一方面, 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和扩展写作思路。同时, 还要以部分优秀作文为例, 抓住学生的瞬间想象力, 进一步的刺激其写作灵感。

2.2 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初中作文的素材均应尽可能的与学生日常挂钩。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感知四周人与物发生的变化, 从而提升学生的洞察能力。与此同时, 在课堂作文教学中, 教师还应注意讲授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谭英亚曾经说过, “写作必须要体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而创作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想说就说, 心口合一, 拒绝夸夸其谈。”[5]所以, 当写作素材确定之后, 教师不应对学生做出某种暗示或要求, 即把自身或别人的言论行为定位的过高, 从而增加作文中褒义的内容。例如, 在提到家乡时往往都是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环境越来越好等。除此之外, 学生还不能过于妄自菲薄, 使写作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变为了检讨书, 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引导与指导。

2.3 优化作文点评机制

作文的评改在写作教学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其重要性更与作文指导课程可媲美, 这要教师投入足够的精力。教师应按照学生的个人发展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需要从两方面同时进行, 一方面, 施行学生间或师生间的互批方法。这种批改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批改兴趣, 同时还可以从中了解和学习别人的写作优点, 弥补自身的写作缺点。另一方面, 则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给与及时的夸赞。作文批改过程中, 不管作文写作水平是高是低, 教师都应努力找出其存在的闪光点。即使只是一个带有创新性的开头部分或句式, 教师也应不吝于赞美。这是因为在受到了教师的夸赞之后, 学生的写作兴趣大都会有极大的增强, 如此教学的有效性也将会得到提升。

3. 总结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目共睹, 教师需同时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优化初中课堂作文教学有效性, 敢于尝试, 挣脱传统写作教学的束缚。同时, 教师还要借助增强学生的写作热情来优化教学效果, 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薛建.浅议初中作文教学缺失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 2009 (07) :89-90.

[2]杨春.作文应该这样写[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01) :20.

[3]程梅.初中作文有效性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4) :136-138.

[4]赵克明.语文伪教学当休矣[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9 (11) :71-72

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10

很久以来,初中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教材没有明确的写作知识讲解和写作序列安排,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亦是一片空白。调查显示,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没有计划性,没有自己的教学系统。也就是说许多教师写作教学随意性强,教师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如何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作文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会表达、乐于表达;教师通过系列的方法指导有效训练学生实践、感悟、表达,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纳认为:教材的序列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熟悉程度。序列是指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所遇到的材料的程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体系。

2.于漪说: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

3.江苏语文教育家洪宗礼认为:写作教学要有序、善引、求活,作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解决目前作文教学训练无序化、随意化、低效化的问题。

2.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高效作文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和高效的作文课训练模式。

3.力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象

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高效作文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和高效的作文课训练模式。

研究的对象: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不同层次的四所学校———15中、23中、41中和长春学校的师生作为研究的实验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跟踪研究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及作文课堂教学,适当召开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观摩研讨不断修正、完善和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和作文训练序列,使研究过程更科学、更合理。

2.经验交流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及时对课例、理论讲座进行分析。实验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提炼教学经验,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总结完善作文教学模式和训练序列

3.调查法:每学期定期调查实验学校教研活动及作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召开课题会,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4年5月)

1. 课题培训、理论学习。

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各自的理论素养。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作文教学现状,走进名师作文课堂,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确立子课题。

2. 明确作文训练目标,构建作文训练序列。

语文学科课题组成员依据新课程标准,初步构建了作文专项训练序列,实验学校进行了以“提高作文训练有效性”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开展了作文周序列训练活动,通过课例研究、经验交流,总结作文指导方法,将研究引向深入。

3. 结合校园活动构建“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

最近两个学期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我们的训练序列注重方法指导,但同学的作文与生活实践联系得还不是那么紧密,本学期我们把学生作文专项训练序列和学生活动序列相整合,构建了“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例如,今年的第一场雪,基地校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打雪仗,并让班主任录像,然后回到教室指导场面描写。学生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有了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之后,写作的方法变得可以触摸,作文训练事半功倍。引来源头活水,哪能不渠清如许,我们的作文训练正在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 构建阅读和写作双向促进序列。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的学习,生成写作方法,学习教材经典文章的写法,模仿作文。我们依据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确立作文专项训练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训练学生人物描写;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训练学生进行场面描写;讲《藤野先生》一课时训练学生如何选材和剪裁;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既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又学习了写作技巧,生成了写作智慧,可谓双赢。

5. 加强三级教研,做到作文修改序列化,构建作文评改模式。

为了让有效作文教学研究走向深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更为立体的多维的方法,教研员带领一级中心组,进行课例引路、理论讲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学区片头学校带领本学区教师积极开展观摩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校际交流,提升教研品位。

东片学区构建了作文评改模式。作文评改的模式:专项批改,总结问题———范文引路,生成方法———例文共改,实践升级。

(1)专项批改,总结问题:教师每次的作文批改都是有所侧重的,侧重在作文训练专项上,及时批改总结学生在作文上存在的问题。

(2)范文引路,生成方法:引领学生通过对星级作文和精彩片段的鉴赏,生成写作方法。

(3)例文共改,实践升级:首先,修改内容专项化———分点突破。根据作文专项训练的内容确定修改内容,有所侧重地进行专项修改,由浅入深,目标集中,把每一个专项的写作方法学明白,会运用。如我们在作文专项训练中按“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篇——锤炼语言———推陈出新”的序列进行训练,那么,作文修改就贯穿于每个环节中,而且是训练的重中之重;其次,修改过程序列化———循序渐进,因为作文训练分专项按序列逐层进行,因此作文修改也是如此,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而是一次仅修改一个专项,有重点,有梯度进行,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逐步提高。先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学会不跑题,确立中心,再进行“选材剪裁”学会选择典型事件,详略得当去写,然后进行“布局谋篇”使结构更为合理,并学会使用铺垫、呼应、悬念等技巧。再之后进行“锤炼语言”,语言做到不仅流畅,而且拥有自己的风格。最后,精益求精训练“推陈出新”,在以上各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写出不同于他人的优秀篇章;最后,修改结果成果化———将优秀作文集结成集,使学生获得手稿变铅字的成就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改作文的热情。这种训练不仅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点燃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课题研究中,西片学区开展了题为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教研活动。创新了作文评改课教学模式,作文评改课具体设计为“多边互评———写法指导———修改升格”的思路。

6. 组织作文竞赛:

每学期组织一次区级作文竞赛,每年参加一次全国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向各类作文选或文学杂志上推荐,并通过学校校报刊登,在校内进行交流展示。

7. 对每一次活动情况都进行统计分析,做好追踪档案。

课题成员组及时交流分析,研究反思,并撰写论文或报告。

(四)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2月)

课题小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整理师生材料,对二、三阶段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研究成果鉴定。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做好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构建了作文训练序列,作文评改模式。

1. 七年级作文专项训练序列:(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2)细致刻画人物。(3)具体生动叙事。(4)以小见大。(5)选材与剪裁。(6)联想和想象。

2. 八年级作文专项训练序列:(1)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丰富思想。(2)用情境与细节,突出人物形象。(3)托物言志。(4)渲染和烘托。(5)运用设置线索、伏笔照应、悬念过渡等常见手法布局谋篇。

3. 九年级构建了作文基本要素训练序列,具体包括:(1)审题立意。(2)选材和剪裁(3)布局谋篇(4)锤炼语言。(5)推陈出新。

(二)构建作文评改模式

1. 专项批改,总结问题———范文引路,生成方法———例文共改,掌握方法。

2. 多边互评———写法指导———修改升格

(三)实验教师们编写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实验教师们编写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得到全区师生认可并广泛采用。

校本教材———1.作文专项训练之审题立意。2.作文专项训练之选材与剪裁。3.作文专项训练之渲染与烘托。4.作文专项训练之场面描写。5.作文专项训练之细节描写。6.作文专项训练之情节波澜。7.作文专项训练之语言描写。

九、今后的研究设想

1.争取在作文指导序列的指引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给他们更广阔的更有创造性的习作空间,写出更多更优秀更有个性的习作。

2.争取将我们的作文训练序列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相整合,使作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地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发现高效课堂密码》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训练方法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感受以及体验。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

自语文学科开始以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不是本身就有的。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对于学习才会更加积极。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上,教师应该一点一点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在目前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明显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成不变,无非是作文写作之前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及教师随后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这种教学方式无疑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生对于生活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受,一些体验经历也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让学生不断的写作,这种疲劳战术让学生越写越没兴趣,也就越来越厌恶作文写作。

2、大量的作文写作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对于写作没有积极性

由于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在不断下降,因此教师就安排大量的作文写作,教师批改以后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自信心就逐渐的下降,在心理学上,自信心是直接能够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感受的,自信心下降,学生就会越来越恐惧作文写作,导致学生越来越厌恶作文写作,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不能提高。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提不起兴趣,学生也不能提起兴趣,教师与学生对语文作文都没有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训练的方法措施

1、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真情实感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注重的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文字表达,因此,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首先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本质上来说,作文的实质就是情感的表达,要想让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主动积极的体会生活,了解生活,鼓励学生大胆的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但是,只是一味的让学生体会生活对作文的写作是不会有太大帮助的,教师还应该做一些指导。让学生观察生活,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的感官上细致的观察生活。而细致的观察生活就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入手,一点一点的对生活产生一些真情实感。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题目,比如说《我们的校园》这个题目,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环境,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的观察过自己的校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题目的选择,指导学生去观察自己的校园,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指导学生细致的观察,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2、注重学生的写作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也一样,所有的学习与教学都是不能固守陈规,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于学生学习语文作文来说,首先学生要有创新性思维,有了创新性思维学生对于写作才能够创新,经过创新之后并且受到教师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就被增加,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创新性作文写作。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会让学生对文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重注新的写作方式,学生慢慢地喜欢了语文写作,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被提高了。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要经过创新,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或者像绘画写生一样,可以带着学生到户外进行作文教学,这种创新性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于语文写作更加积极,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的目的也就提高了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3、鼓励学生积累阅读知识,经常做一些片段性写作练习

语文作文的教学效率低下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学生语文作文方面的知识积累少。学生的阅读量是直接能够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增加知识的贮备量。大量的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词汇或者写作方法。可以用到下一次的写作当中,这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是非常有利的。除了鼓励学生阅读以外,还要配合一些写作片段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优美词汇或者句子的记忆与应用,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文章写作的兴趣。这样的培养与鼓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12

一、对范文进行仿写,让学生找到自信

模仿是人类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它的针对性较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收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效果。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本,尤其是讲读的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将学以致用这个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便引导学生把分析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模仿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而是调动学生大脑已有的积累,仿照范文的整体构架进行写作。

例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与课本进行对话:为什么会编排这篇课文呢?而目的又是什么呢?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后达成共识,其中有一点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平凡朴实的风土人情,看似没有什么可写的,却可以被作者写成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效果很好。

二、让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个人凭借着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一定的素材,不能样样都亲身亲历,那么就必须学会尽可能多地积累经验,而获得经验最有效的途径,那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和积累的一个过程,思想和感受以至语言表达都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地储存起来,一旦需要便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拿来使用,而顺理成章可以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非常生动和完美。多读的确是通向写作的成功之路。

三、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寻觅写作材料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把作文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以便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写作指导要从“审题”开始进行。“审题”也就相当于“审视生活”。题目的选择和一些所选的材料,都要从生活当中获取,有的直接就是生活的本身。另外,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去“剪碎生活”。所谓“剪碎生活”,就是将生活中某件完整的事情进行“剪碎”,再根据写作要求,对那件事情进行构思,选出自己需要的片段,然后再去写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进行提炼和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有价值、有质量的作文。

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平日里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如身边人的外貌和他们的言谈举止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等特征。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要学会观察此人与彼人的不同之处,留心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由浅入深,逐渐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为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一定的素材,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为提高他们习作质量拓宽扎实的道路。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数都是一些名篇佳作,非常具有代表性,内容很丰富,这些文章所蕴含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中一些较为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写作的基础有所不同,爱好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自身的长处,写作时可不限定内容的范围,命题作文也可用不同的体裁,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写出有个性特征的人、物、景。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较为丰富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作文进行练习,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从基础开始,发现优点多多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引导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然后逐渐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写作水平不断上升。

写作教学是一点一滴逐渐积累的过程。想要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激发对写作的兴趣,那么教师的眼光就应该探寻自身,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坚持不懈地给予学生鼓励。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的形象思维远远强过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个特点,要想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师应该在“新”字上下工夫,在作文教学中转变以往的一些观念,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跃起来。

上一篇:人才招聘与选拔下一篇: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