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现状(通用12篇)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篇1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 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汉字、词语, 通过良好的阅读技巧对文章作出分析, 并且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能够根据命题写出符合要求、语言流畅且具有自己观点的作文。但一直以来, 还是有很多学生比较难做到上述教学要求。语文学习一直是“重在积累”, 特别是作文学习,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突破的, 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实践过程, 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够得到阶段性的提升。但是在语文积累上, 学生还是较为匮乏, 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作文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还需要教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承载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好语文必然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但是实际教学当中,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并未抱有很大的学习兴趣, 不仅仅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 而且部分教师也没有重视语文学习。很多学生都把自己的兴趣放在数、理、化上, 产生了较为普遍的偏科现象, 这着实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客观角度来看, 如果要将语文学透、学精, 确实比较困难, 毕竟语文是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是学好语文, 并不会显得相当困难, 只要学生能够注意平时的学习方法, 并且形成一个良好的积累习惯, 长此以往, 语文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在写作上, 也正是因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缺乏, 导致了写作能力的欠缺,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作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主要表现如下:
1. 文字表达能力欠缺
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很多初中生的文章中, 我们会发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低级错误。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写作时不够认真、仔细,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在文字积累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来网络文化的兴起, 一些网络语言也对初中生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虽然有较为清晰的写作思路, 但是却不能良好地表达出来, 这说明学生的文字功底、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 需要进一步提高。
2. 作文写作中的思维定势
初中作文教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一些命题作文训练, 一般是以议论文为主。议论文是针对某个现象或者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 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或者是自己的观点、立场。在议论文中有三个绝对的组成因素即论证、论据、论点。其中论点为全篇文章的中心, 论据是围绕文章中心进行相应的举例或者事实说明, 论证则是文章的精华部分, 是对整个文章中心的升华, 通过论证将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正是由于议论文这种特殊的结构, 很多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出现了思维定势, 经常会出现“开头点题, 中间例子, 结尾论证”的情况。当然以上这种文章设计思路并没有错, 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会大量地引用实例, 开头就是一句名人名言, 中间便是大量的举例, 结尾则是简单的论证、讨论, 这使得文章看上去显得十分单调甚至枯燥无味。这种写作方式不但不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还会让学生的思维定势越来越严重,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素质提升都是不利的。
3. 写作内容较为空洞
很多初中生写的文章都显得“假、大、空”, 在具体的写作中, 文章会出现不切实际的现象。当然这有很多原因, 比如说教师给予的作文题目范围较大, 使得学生难以下笔。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 能够看出我国的整体教育还是偏向于应试教育。正是由于上述原因, 学生在写作时“没有料”, 文章总会偏题, 出现大量的空口号。
二、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仅仅要在学生身上下工夫, 教师自身的素质也需要提高,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传统的应试教育总是围绕着“学生学, 老师教”的模式来进行, 其主体偏向了老师, 而不是学生。在教学中不仅仅应该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巧,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将会为作文教学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的学习中, 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 鼓励学生去阅读各类书籍并作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这样不仅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特别是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 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分析文章的能力并且养成分析文章的习惯, 这样将大大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举例来说,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贝多芬传》就是良好的教学材料, 通过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事迹, 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学习到贝多芬身上的伟大情操。以“我对贝多芬的看法”作为作文课的主题, 让学生对贝多芬这个人物进行自由讨论, 各抒己见, 最后通过读后感的方式针对这个题材进行写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进行自主作文学习, 这样便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 还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自我检查、自我修改能力, 让学生能够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 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 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另外, 学校领导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强重视,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考核, 并且针对考核成绩进行评比, 在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对教师进行指导, 对于一些优秀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肯定。只有在教师能力和学生能力都提高的情况下, 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才能够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 这需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教学中要始终将学生摆在第一位, 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以此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芬《新课改理念下作文教学之我见》, 《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2010年第12期。
[2] .程翔《呼唤写作教学有新的突破》,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5期。
[3] .唐水珠《真实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 《教书育人》2012年第10期。
[4] .邹统钎《启发式教学的典范姜安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13期。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篇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语文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比较而言,逐渐淡化,甚至沦落到可教可不教的地步,学生写作水平显著下降,不争的事实说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亟待重视。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语文教师是作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所学校和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思想与行为决定了作文教学的成败。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到底怎样?通过调查发现,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着下面几个问题:写作随意性比较大,计划与实际写作脱节;写作训练的针对性不强,作文习作没有指向性的写作要求的训练;作文指导缺乏系统性;作文讲评备课粗糙,没有对成功习作进行有效的鉴赏;作文批改评语点评不到位,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具体的收益和修改的方向;教师几乎没有要求学生根据点评要求进行再修改。
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完善作文考评机制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可是如果教师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要求去落实作文教学的话,那任何优秀的作文教学方案都是纸上谈兵,对学生没有丝毫的帮助。因此,落实督查胜于空洞的、条条框框的要求。比如创新作文检查的方法。引入新的作文教学督查方法,采用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学校常规“六认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作文考评的客观性,不追求静态的、纸质的文字,更注重作文教学的过程,努力提高作文检查的附加值――促进教师按照要求进行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又如更新作文检查的内容。常规作文检查往往停留在作文篇数、是否批阅、批阅详略等方面,检查比较粗糙。为了促使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在作文检查的内容上应有所调整,如作文目标、作文指导、作文讲评、作文修改等都应该作为检查的内容,“逼”着老师去做好作文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督查的作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规范作文教学课程设置 如今,很多学校已经不设置连续的两节语文课,这样的课程设置不能不说是导致作文教学如此境遇的一个原因。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得作文教学已经没有了从指导到写作或者从讲评到修改的时间和空间保证,放到课后写成的作文抄袭成分很大,不能真正提高或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考虑这个因素,符合学科教学特点。
革新观念,搭建自由平台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要抱着珍惜、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而不应用死板单一的甚至是错误的作文评价标准把学生淹没在写作的条条框框之中。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设置开放性的、生活化的作文题目,使学生能看到题目就能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鼓励学生多写“我”之事,多写身边事。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加强作文升格训练 作文升格训练可以从立意、组材、构思、表达、写作技巧的运用等五个方面展开。下面是摘录学生作文中的关于“妈妈见我受伤后”的一番描述,笔者对此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之一――生动细致的描写”这个角度展开作文升格训练,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原文片断如下:
循声赶来的妈妈见我这个样子,二话不说,抱起我就往家里跑。回到家中,妈妈找出急救箱,一边给我擦伤口包扎,一边安慰我,等一切就绪之后,妈妈已是汗流浃背。最后她对我说:“其实伤在你身上,但却疼在妈妈的心里啊!”
原文片断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叙述较多,缺少生动细致的描写。对此,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细致地展现当时妈妈见“我”受伤后的焦急情态以及帮“我”包扎伤口时的那种细心与对“我”的疼爱之情。
升格后的片断如下:
循声赶来的妈妈见我这个样子,二话不说,抱起我就往家里跑。回到家中,妈妈熟练地找来急救箱,将纱布、棉签等东西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接着妈妈把我那条受伤的腿轻轻地搁到她的大腿上,又小心翼翼地剪开膝盖处的裤子帮我消毒擦药。每次碰到创伤,我都会因为疼痛而紧张、抽搐,这时妈妈总是一只手牢牢地摁住那条伤腿的脚踝处,同时弯下身子不停地往我受伤的膝盖处轻轻地吹气,一边还竭力安慰我说:“吹吹就不疼了,马上就好了!”不知是妈妈的安慰还是那吹来的凉凉气息,我果然不觉得疼了。等到擦完了药,我才注意到妈妈的额头已经布满细密的汗珠,刚才还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我知道:妈妈那是心疼、着急所致,伤在我身,却是疼在妈妈的心里啊!
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能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安排作文升格训练,相信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学校提供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强大保障,需要广大的语文老师革新作文教学观念,打造作文写作的自由平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升格训练,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焕发出特有的教学魅力。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3
一.缺乏写作兴趣,畏惧写作训练
初中学生已有多年的作文历练了,一般来讲都有一定的作文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消极被动,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视写作为畏途。”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多重激励,提高学生作文激情。激励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动力,在作文指导和作文评价中多鼓励学生,多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创作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当然,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恰如其分。其次,自主命题,张扬学生作文个性。在作文训练中,教师恰当点拨,学生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写即可。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情可抒。再次,创造灵活多样的作文环境与作文实践。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大作文观,把作文同生活相结合,和人生经历相结合,和情感态度个性相结合。
二.作文内容空泛,感情贫乏,思想颓废,缺乏创新精神
当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毫无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别说创新意识。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中学段学生课外阅读量要在400万字以上。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和获取写作材料与经验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对写作而言是学习﹑模仿﹑浸润与积淀。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多阅读是必由之路。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文观,纯洁学生心灵,端正作文态度,真正让学生的写作回归心灵,恢复作文高雅而美妙的本质。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人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作文,它的文字和内容必定是空洞苍白的。想象是心灵思维的翅膀,有了丰富的想象,我们才能妙笔生花;有了丰富的想象,许多宏大的场景和动人的情节就会美妙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作文语言混乱,文章思路不清
当前,学生作文水平总体不高,遣词造句语病不少,谋篇布局条理不清,主题表达立意不明,大都是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就尤其迫切而重要。第一,注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作文训练中可利用生活中的人﹑事﹑物﹑景为“圆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由此及彼,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让生活中的“表象”成为作文中丰满的形象;第二,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与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即是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逻辑常识或列举逻辑性强的段落文章供学生体会学习;第三,提倡多思勤思和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
四.作文评价方式单一,功利性太强
当前,作文训练被技术化﹑标准化﹑功利化。作文技术被放在首位,教师向学生传授所谓的作文“套路”,这样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作文中学生丧失真我。
推行素质教育是改变现状的首要思路,让知识与能力代替技术与分数。教师还要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作文训练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笔者认为,教师的评价理应成为推动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利器,教师的评价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灵活性﹑发展性﹑鼓励性的,要充分体现作文评价的基本功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改、互改的形式,营造民主自由氛围,让学生在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规则过程中,促进作文水平的直接提高。
我们要在作文教学这块阵地上不断探索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努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全面推进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语文老师长久的课题与共同的责任。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 篇4
然而, 因为应试教育思想作祟, 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 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 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 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 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 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欲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现在初中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 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 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 失却童心的纯洁无邪。
(一) 重表达, 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 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 我认为, 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 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置疑。
然而, 综观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 一些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 以及作文的结构和技巧, 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 致使初中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 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殊不知, 学生缺少的不是技巧, 而是内容, 是表达的需要。一个人有了丰富的内容, 有了表达的需要, 即使他只字不识, 也会讲精彩的故事。而众多学生的作文中没有新材料、新内容, 取而代之的是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陈旧的题材。
(二) 重模式, 轻能力。
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 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当作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冷落了他们对社会与生活的敏锐洞察, 结果必然窒息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钝化他们独具个性的棱角, 导致他们丢掉开启心灵的钥匙, 没有自己的思想, 最后作起文章来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三) 重书面, 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 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过于强调书面作文, 对口头训练则置若罔闻。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 导致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 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从我们与学生每天的接触中不难发现, 现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 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 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 然而一到口头说话, 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 则结结巴巴, 条理不清, 语句不顺。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四) 重课堂, 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 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作的过程, 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 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 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 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中, 把学生关在教室, 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 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 假话连篇, 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儿童, 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滋润, 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 毫无生趣可言。作文是思想感情的表达, 作文课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和学习表达技巧的。我们可以这样比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木材, 技巧是木工的手艺。我们拼命教授木工的手艺, 可是没有好的木材, 甚至没有像样的木材, 传授的手艺只能玩一下花架子。技艺教授当然是教师的事情, 但是生活积累呢?上述现象在现在的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 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初中作文教学策略试探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 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 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 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 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 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 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 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 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 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 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 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 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 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作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搜集处理信息与构思表达, 使其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表白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 求得纯真的思想, 求得真实的感情, 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铭记在心。
(一) 自编训练体系。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 语文教师应该自编初中写作教材。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存在缺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材永远存有缺陷。编写的教材要自成一个训练体系, 即根据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确定教学内容, 其结构顺序为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 把初中语文教材确立的几十个写作知识点, 既按年级配置, 又在各年级反复, 体现作文教学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当然,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 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定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写作, 将读和写结合起来, 读是写的基础, 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 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 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 怎么议论有说服力, 等等。这些课文就是作文教学的好教材, 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 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 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 更新教学内容
1. 变单纯作文为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利用作文课, 对学生进行理想品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
2. 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
通过大作文观来开发校园、家庭、社会环境资源,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材料, 让作文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在作文课中, 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 鼓励学生“有所为而作”。我认为, 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 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 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 没有色彩, 没有生机, 唯独有老师、家长们的影子, 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的痛苦。
3. 变传统作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为读写听说并重。
要求学生重视平时的生活积累、材料积累和语言积累。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以及从书中读到的东西, 无不可以构成写作的素材。提倡学生课外练笔、练口, 利用小资料写或说一些生活片段或思想片段, 等等。
4. 把作文批改纳入作文教学的范畴, 让学生走完写作的全过程。
(三) 优化教学模式
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综合型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既要指导, 学生更应参与, 而不可只做座上客, 洗耳恭听。魏丰堂老师在《初中作文综合式教学实验研究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这种教学模式:“拟定文题———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师生快速同题 (同类) 作文———‘下水文’示范———学生改文·教师面批———教师口头点评———师生共同小结。”
(四) 改进批改模式
1. 变教师批阅为师生共同批改, 发挥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积极性。
2. 变“全批全改”“详批细改”为“少批略改”。教师从每班分层次抽取10篇, 运用“启发式批改法”进行批改。
3. 扩充批改内容。
教师批改10篇学生作文, 既批阅“文”的水平, 又批阅“批”的水平, 将改文训练与写文训练统一起来。
作文是表达, 是创造, 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 对教师来说也难———作文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 作文教学始终让我感触颇多, 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 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与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 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浩逊, 翟振业主编.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华艺出版社.
[2]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通讯.2008, (7) .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5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予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建立合理的作文评价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评价方式
作文不仅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表达内心想法和感情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作文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师生之间在作文交流上并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本文将对当前阶段我国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改善目前作文写作的尴尬现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偏差。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认为,作文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日常知识积累,教师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也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学到有用的写作方法。第二,教学方式不恰当。教师采用的作文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对教师讲解范例式的教学方式已产生厌倦感,不仅无法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和技巧,还让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还有些家长或教师认为作文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来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这种做法无异于火中取栗,直接降低了初中生整体的写作水平。第三,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出现抄袭和厌倦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改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甚至还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第四,作文评价不合理。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往往忽略对学生作文整体内容的评价,而且教师将自己认为好的作文在班级中展示,学生不重视教师评语,从而使得教师的作文评价不合理。
二、改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将作文教学活动变成一件生动有趣的事情,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其作文质量。其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获取不同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走出写作中空话、套话和假话的误区,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发现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良好习惯,如看到孩童嬉闹而想到天真无邪的童年,看到飘落的花瓣而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感情抒发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二,教师应鼓励分层教学和个性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给予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
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其一,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例如,在确定文章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与材料中心思想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及广告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标题比较容易吸引读者注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概括和总结中心思想,还可以利用修辞手法来拟定标题,包括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其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作文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好的开头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好的结尾能够给人营造出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氛围。因此,在写作文开头时,可以采用修辞、悬念、抒情、转折、描写等方式,结尾写作时可以采用自然收束、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名言警句、抒情议论等方式,处理好开头和结尾写作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三)建立合理的作文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建立合理的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结合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实现对学生作文的综合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从学生写作内容和语言运用能力上进行评价;对于家长来说,可以从学生写作态度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写作过程进行评价,综合三方评价,对学生作文做出更合理的评判,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机制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结语
写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习惯和综合能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综合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语文作文教学,开展有效的作文指导活动,鼓励学生注重日常知识积累和运用,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写作心得交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增刊1):406.
[2]周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14):17-18.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6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抓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与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一、目前作文教学的不足之处
1. 作文教学无具体计划。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进梯度。这主要表现在: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走,没有过渡,目标过高。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达到应有水平时以高标准、严要求强化作文教学以期望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
2. 作文教学有时与学生实际脱节。有些教师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害怕批改作文,这就使得学生因缺乏写作的热情而害怕写作文。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淡化作文教材,或教师临时想出一个题目的现象,这样的命题不符合学生实际,其结果可想而知。
3. 作文与学生平时的阅读、日常生活严重脱节。我们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是无本之木。但是,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转化为作文的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能熟悉多样的题材,写作时文思枯竭。另外,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更不上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鉴于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教学现状,教师必须把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摆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探寻各种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1. 转变认识,积极作文。很多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2. 写作重在平时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最头疼的就是言之无物。积累素材,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要善于从小的事物中得出大的道理,要有所悟,有所思,才能有效达到观察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长期不断地积累。初中生的生活范围有限,人生阅历少,作文中素材来源单靠生活中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阅读中进行广泛的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大量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了解到无法直接接触的事物,吸收丰富的素材。
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走出教室是创设情境的较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教室里同样可以创设情境。笔者曾在教学中使用“小品激情法”,即在课前预先指定几位学生演练一个小品,而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作文话题便由此生发出来。实践证明,此种形式颇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每次小品结束,学生情绪高亢,倾吐欲望十分强烈。此外,就作文命题或所给材料引发讨论,或进行实物牵引,例如一片枫叶、一只苹果等都能成为契机,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氛围中,以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收获。
4. 模仿求新。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都是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并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另外,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5. 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积极的评语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但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其实,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互评,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和体现。教师应该相信学生互评作文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总之,七年级教师在第一学期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改习惯,然后有计划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力争在八年级使学生实现自批自改。这样,既能将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正视写作教学,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不高,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关系到我们国家人口素质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搞好作文教学势在必行。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 篇7
目前, 一线教师所用的多数是“经验”式作文教学。教师根据教材上有限的要求与提示, 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传道、授业、解惑”, 且自认为感觉良好, 使得整个作文教学都处于盲目、随意的状态, 造成了作文教学今日尴尬的局面:教师是“不想写、被动批、粗讲评”;学生是“提起作文皱眉头, 开始写作直挠头, 拿起笔来摇笔头, 想了半天没开头”。具体分析其原因, 笔者认为有三个因素值得关注。
1. 教材方面
教材是教师搞好作文教学的助手, 也是教师手中最重要的作文指导材料。但就目前使用的教材来看, 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 作文训练缺少计划性。纵观各种版本的初中教材, 对于作文训练总是缺少计划。教材几乎都是根据单元教学内容来规定写作的范围, 虽然这样做可以有效利用该单元中的美文给学生提供写作范例, 但从长远来看, 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相当不利的。因为, 每次作文都仅仅是进行了篇章训练、综合训练, 没有单项训练、分解训练, 而且写作起点又高, 要求也高, 使得多数学生难以把握, 难免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 作文训练指导太少。现行的教材, 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通通放在一起。这样做, 除头绪不清外, 对作文教学的指导也体现得很少, 这就迷失了教材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2. 教师方面
一是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 自然也使得学生因为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 (命题、指导、批改、讲评) 。由于教学的无计划, 教师常常会出现一些状况:该上作文课了, 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来, 直到走进教室才随便挤出一个题目。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 或老调重弹, 或曲高和寡, 学生望题生厌, 望题生畏, 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而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更是简单化、套式化, 引而不发, 疏而不通, 越指导, 学生的写作越僵化, 长此以往, 学生的一点点灵气也全被磨灭了。
二是作文与生活、阅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室内进行, 与生活实际几乎没有联系, 学生们既没有丰富的词汇, 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 作文时文思枯竭, 自然文不成篇。再者, 读与写分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 导致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 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3. 学生方面
其一, 作文落入俗套。常见一些学生的作文, 写《我的教师》时, 不是写其深夜批改作业, 就是写其背生病的同学去医院, 再不就是用语重心长的一番话教育“我”, 让“我”幡然醒悟……并不是说这些题材不能写, 而是写滥了, 写俗了就会缺乏新意, 令人倒胃口。
其二, 缺少生活的亲历。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但是, 由于应试教育之风愈演愈烈, 学生被压得毫无喘息之力, 封闭在高墙之内, 远离生活的他们自然没有写作素材。另外, 作业如山, 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名存实亡, 学生的语言缺少积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采取的对策
要改变上述现状,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制定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要制定出长期写作计划和短期需完成的目标。计划要细致、明确, 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 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 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制定具体。计划还要不断检查、调整, 适时地查漏补缺, 以期完善, 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 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
2. 走出教室, 扩大信息接受源, 亲历人间冷暖。
陶行知先生早就奉行“生活即教育”的主张, 提倡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全面沟通, 把生活当作大课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践行生活教育, 努力使作文课从教室内走出来, 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 走进大自然, 扩大信息接受源。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 教师要敢于破除“封闭式”教学, 敢于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大自然, 去观察幽远的山谷、凸凹的原野, 去陶冶健康的情感, 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
(2) 融入社会, 亲历人间冷暖。作文教学应体现开放的时代特点, 使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平时要多让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 关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作文内容上, 有意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让个人激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利用秋收劳动, 理解“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利用电视节目, 了解汶川灾情, 从而懂得珍惜生命, 更懂得“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做人哲理。
3. 力求出新。
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 没有新意, 老炒“冷饭”, 别人当然不爱看。因此, 作文必须出新。
(1) 立意要“新”。立意新, 就是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 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独到的发现传达给读者。 (2) 取材要“巧”。生活丰富多彩, 感知生活也应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结构要“奇”。要注重在结构上苦心经营, 巧运匠心, 收到“尺水兴波”之妙。 (4) 语言要“美”和“精”。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 对语言的追求可用一个“精”字来概括。同时写作还应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工夫, 要力求新鲜生动, 写出自己的个性。
4. 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
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 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 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 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 让学生同中求异, 不断拓宽写作思路, 达到创新的目的。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他们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一见作文心就烦;而老师也感觉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因为尽管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总感觉效果不佳,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因此,对于当前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师生都感到无奈和烦恼。
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我们有必要理性分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施治地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学生阅读偏少,词汇贫乏,表意晦涩。
我们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可以说耳熟能详,但是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应试训练,很少有时间和机会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看电视剧多,上网聊天多,平时读报看书少,看文学名著就更是奢谈,因此,平时缺少积累的习惯,导致学生词汇贫乏,书面表达能力差,白话连篇、词不达意,甚至写出来的文章也许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很难看懂。这在农村初中学生中表现更甚。
(二)学生生活单一,题材缺乏,无话可说。
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这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真理,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造成什么文章。”但现在的初中生生活方式单一,基本是吃饭、学习、睡觉三点一线,再加上他们本身很少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就不能积极地了解社会、感受生活,所以他们的题材库里没有什么素材,写起作文来无话可说,选材枯燥古板、千题一面。
(三)作文兴趣索然,畏惧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初中不少学生因为作文基础差,对作文不感兴趣,加上老师在作文评价时,吝啬鼓励、批评泛滥等原因,使得学生很少有成功的经历,畏惧作文,不愿积极地进行作文实践,时间一长,对作文的反感情绪与日俱增,当然不可能写好作文。
(四)基本方法欠缺,难以成就佳篇。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许多农村初中学生关于作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不够,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知识又显得凌乱,更谈不上运用。因而许多学生作文时一拿到作文题就不假思索,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错字满篇,语句不通,难以切题,更不要谈立意提炼、谋篇布局。看到这样的作文,如同嚼蜡。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平时不读书,就缺少写作的材料,缺少借鉴的对象。因此,要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 读写互补,相得益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发展的,阅读面广、阅读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文章往往也会写得很精彩。同样文章写得好的人,他们读的书往往比一般人要多,他们的阅读能力一定也非一般人可及。司马迁、陈寅恪、钱钟书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吕叔湘先生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这就道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通过阅读,学生逐渐学到了文章写作的规律以及各种写作技巧,积累了大量的语汇,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模仿借鉴,完成文章写作。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反过来也有助于阅读兴趣的提高,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读与写就会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2.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鉴于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如果学生开始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慢慢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摘录,做到“博对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正确模仿”做好准备。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不少学生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轻叹”,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读书动笔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培养学生随时记录自己读书心得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都很有帮助。
(二)尊重学生劳动,放大成功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我们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如果学生在本来就感到畏惧的作文写作实践中,得到的只是老师一味的批评、指责甚至是无情的打击,那么每一次作文训练对学生来说,都将是一次扼杀,学生在“屡写屡败”的情况下,要把作文写好,只能是水中捞月。
实际上,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我们要换一种思维,从正面肯定的角度去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并放大闪光点。我们可以在学生作文中寻找发光的“太阳”、“月亮”,还有“星星”,如果连“星星”也找不到,我们则应该耐心去欣赏呵护学生散落在“草丛”中的那些“小野花”,让学生品尝到付出艰辛劳动之后的一些成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受到劳动被尊重,这样他们才能有作文的兴趣,而不会畏惧写作。
我们可以选择特别优秀的学生作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投稿或发表在校内自办的文学刊物上;可以选择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上作为范文诵读,张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里;对那些写得不太理想的作文,即使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用得好,也力争在作文评讲课上让作者有露脸的机会。相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激发起写作的兴趣。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实施分层教学,对写作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目标,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相应的最大程度发展,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用心灵还原生活真相。
作文源于鲜活的生活,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少的新鲜事,只是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已,所以他们写起作文来,也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往往题材老旧,内容空洞,毫无生气。究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对生活的现象不习惯于思考,对生活缺少感悟意识和感悟能力。
鲁迅说:“要创作,第一必须观察。”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才能挥洒自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是汲取生活的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必须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思考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
可以说,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在观察的过程中,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世界,感悟生活,就能写出生动鲜活的文章,就能透过我们的心灵,看到真实的社会万象。
(四)必要的方法技巧训练,也是提高作文水平所必需的。
1. 确定一个抢眼的作文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拟定标题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比较简单易学的方式:(1)引用活用。引用歌名、剧名作为题目,活用诗句或歌名、成语。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2)运用修辞。在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有文采,有感染力;(3)巧用标点符号。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或在标题中巧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可使文章新颖独特,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 经营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啰嗦重复。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所谓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比如开门见山式、欲扬先抑式、描形绘神式、歌词开头式、环境描写式等。好的结尾值得咀嚼,让人回味无穷。结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首尾呼应式、卒章志显式、名言警句式、意味深长式、直抒胸臆式等。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文无定法”,我们要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3. 锤炼语言,巧用修辞,为文章增添文采。
好的学生作文,一般都会富有文采,而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的文章,理所当然地让人生厌。这就要求学生作文在内容充实、主题向上的前提下,力争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所以,要写好作文,除立意正确、结构完整外,还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语言,会用修辞,为文章增添文采。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善于革新,扩大学生阅读面,夯实学生作文基础,改变评价方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才能真正在作文教学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摘要: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为此, 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以人文本, 尊重学生的劳动, 放大成功效应,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注意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世界, 感悟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技巧训练, 以切实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 1995.9.
[2]文英桂.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甘肃教育, 2005, (1-2) .
[3]王丞泰.作文教学刍议.甘肃教育, 2005, (1-2) .
[4]龚琦.浅析作文教学方法.黑河教育 (教法百家) .
[5]龚子建.作文教学的根植于何处.湖南教育, 2005, (6) .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9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就笔者所在县的作文教学来说,有一定数量的学校课程表上连“作文”二字都很难找到,更不用说学校每学期安排作文教学公开课和观摩课了;教师缺乏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有一定数量的教师的作文教学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思路、教法上,没有新的教学理念,作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作文批阅粗放,教师的批改还停留在画圈打叉上,即好句子用圆圈画出,错别字用叉打出,对于文章的立意、结构、语言等,则很少给予学生指导。
学生惧怕、厌烦、反感写作文,把作文看成压力和包袱。具体表现在。
1.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抄袭《优秀作文选》《作文大全》等书中的文章,有些学生甚至会抄袭同桌或者前后桌同学的作文。
2.作文中的撒谎现象严重。很多学生的作文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是瞎编乱造。例如,在写表现亲情的作文时,学生们写出的故事往往千篇一律,不是我生病了,母亲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送我去医院,就是我犯了错误,父亲高高举起的巴掌落在了半空……作文中编造故事的现象十分普遍。
3.学生的基础较差,一篇文章中错别字很多,句子不够连贯,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规范,有时整个文章中只有逗号和句号,而句号只是出现在每段的结尾处,学生很少使用其他的标点符号。
二、改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状况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状况,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学校领导特别是教务部门应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每周要有作文教学课的安排,学校的学期计划也应该安排作文公开课和观摩课等,保证作文教学时间;督促教师制定出作文教学的周计划、学期计划、年计划,甚至三年的长远作文教学计划,并定时检查落实。
2.教师要将作文教学渗透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习作者确定主题、安排材料、谋篇布局的方法和表现形式,进而把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到的表达方式迁移应用到写作中,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课,在每一节作文课前都要积极准备材料,写好教案,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作文的趣味所在,从而爱上写作文。
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假山池沼,也没有城市生活的喧闹,但却有乡村独有的宁静,有青山绿水,成群的牛羊,有牧羊时偷豆的快乐,也有随父母一起劳动时的愉悦与艰辛……如果教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写具有乡村趣味的文章,一定会打开他们的话匣子。
4.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不仅要做到精批细改,还要注重修改过程中的归纳总结,更要重视批改后的讲评。讲评过程应做到:(1)对于学生作文中普遍出现的错别字、病句、标点等进行板书,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只有狠抓书写规范,才能夯实作文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2)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对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当面批改,及时进行表扬与批评;(3)对优秀作文进行全班范读,以达到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学生自改是作文教学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教师的作文课设计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教学环节十分必要。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10
一、教学现状
(一) 作文训练无序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立足实际, 制订方案, 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不仅应包括整个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 而且更要落实到每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和要求。很多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 只是笼统地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 有的甚至只字不提, 更不必说制订整个初中的作文训练方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也很大。有一学期有只写一两篇作文的, 有写七八篇作文但只批改两三篇的, 有心血来潮随便布置一下作文题目的, 还有平时不做作文, 等到学校或上级来人检查时突击布置作文的……如此等等, 都说明了目前许多老师作文教学上的无序。
(二) 命题脱离实际
作文教学计划的盲目无序, 必然导致命题的盲目随意:有临时出题目的, 有照本宣科出题的, 有拔高性出题的……所出的题目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没有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 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 更没有体现由低而高整体训练的作文教学规律, 命题缺乏科学性、实用性。这种命题所要求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学生没有亲切感, 也找不出动情点。这样的结果, 必然是应付交差或虚构一通。
(三) 指导、评改无力
学生在写作文之前, 有些语文教师往往是黑板上写个题目拟几条要求了事。当然, 有的教师能进行一些“指导”, 但也无非是“选材要得当, 中心要突出, 布局要合理, 语言要流畅”等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而已。有的教师唾液横飞地讲着所谓的“技巧”:“开头结尾要简练, 最好首尾两行半;动笔之前要拟题, 文题漂亮如美女……”有的教师临考前选择一些范文, 就是叫学生背, 教的是如何套题, 如何改头换面, 如何移花接木……
一些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常常忘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初中学生, 往往要求过高, 无视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实际。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 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对好作文, 尚可“鸡蛋里挑骨头”;对较差的作文, 则应力求找出其“闪光点”, 哪怕就一丁点的进步, 都应毫不吝啬地加以肯定。轻易在作文本上写上“语无伦次”、“一窍不通”等, 无疑是一盆盆泼向学生的凉水。
作文评讲, 很多老师只读评优秀之作, 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微小“闪光点”。如果老师讲评时注意对“差生”倾斜, 褒扬他们作文中的小小优点, 这样那些原来作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在受到成功激励后, 写作文的积极性就会倍增, 作文训练形成良性循环, 作文水平自会得到提高。
二、相关对策
(一)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 广泛阅读课外书, 吸取前人经验, 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 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 让学生带回家阅读。其次, 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等。再次, 收集农村素材。当然, 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二) 重视作文训练序列化
根据人教版教材分册分单元设计, 每单元设计有单元内容、体裁、课程设计、目标导航、阅读引领、单元实践活动、写作技巧。这样, 做什么、学什么、写什么、怎么写都有具体引导, 又不排斥学生自行发展。
(三) 重视语言积累
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多, 知识积累就少, 想写出好文章, 那近似于痴人说梦, 因此, 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刊杂志等多种读物,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 积极鼓励学生对读过的读物, 做出读书卡片, 写出读后感, 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在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和不断练笔的基础上, 就不愁学生写不出具有创意的作文了。这样, 读写结合, 日积月累,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渐渐地调动起来, 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 重视作文评改的有效性
改进作文批阅方案, 培养学生自己批阅作文的能力, 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又一有效措施, 也是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新课标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能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鉴于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基础, 我认为作文批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授以方法。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基础差, 所以我们要扶着他们前进。为此我们尝试了让学生写完作文后, 首先, 要他们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 看内容是否切题, 中心是否明确, 语句是否通顺, 有没有错别字,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其次, 安排学生同桌互改要求:一是快速浏览, 勾出错字、病句;二是细致读, 从头至尾精批细改, 写好眉批;三是粗看, 既检查批改情况, 又酝酿批语, 然后抓关键, 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 段落是否分明, 观点是否正确, 思想是否积极, 语言是否通顺, 字体是否工整, 标点是否恰当。再次, 批语有共同要求: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 知识性, 趣味性, 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 具体性和建设性。
2、学生互改。
我们可把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小组, 再任命一组长, 负责批改。批改时, 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人批改一本, 写好眉批和总批, 看完后, 与本组同学交换, 看本组其他同学批改过的, 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对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给个分, 有组长集中各人的分数进行平均, 然后有组长将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 并分别签名。
3、加强指导。
在学生批改过程中, 教师巡回加强指导, 既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又要及时指导好学生的批改。在批改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不知道批语如何写, 错字、病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因此, 教师要随叫随到, 别怕麻烦, 并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词典、讨论或查阅手头资料, 同时告诉他们, 遇到问题要集思广益, 不轻易下结论, 评语尽量做到准确有针对性。
4、做好笔记。
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学生的作文时, 要求学生要边批边记, 即把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 以便与自己的作文比较。通过看、记, 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 为以后写此类作文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5、写下体会。
我们还可安排学生在轮流批阅后将作文发给作者, 作者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 既看原文, 又要看评语, 还要改正错字, 病句。然后对照笔录的别人作文的优点, 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 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这样, 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个升华过程。
6、教师审阅。
学生写完作文后记, 再次交上来, 教师既看原文, 又看批语, 还看后记, 并随时做审阅记录, 为讲评收集素材。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评语, 以掌握互评情况;阅后记, 以发现学生收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 训练方法陈旧, 教学效果欠佳等诸多弊端。本文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结合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实际, 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只要语文教师训练有序, 指导有方, 学生将会乐于作文, 善于作文, 作文教学将会迎来新的曙光。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曹欣欣《利用批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 篇11
【关键词】作文教学 问题 写作兴趣 现状
1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缺乏写作热情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教材中提出了写作的具体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与具体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很慢。作文课一开始,很多教师就会随便为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少学生能写好作文,最后导致多数学生望题生畏,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还有的教师布置的题目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为了能够体现作品的优美而乱用华丽的词藻加以修饰。这样的文章和现实生活是脱轨的,不能真正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因此文章显得有些僵化、呆板,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作文成绩不理想。因此,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命题范围和制定的计划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要明确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的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使其不断完善,避免学生写作的盲目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1.2功利性过强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升学考试成为了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把升入重点中学当做了唯一出路。社会、家长、也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多方的压力下,教师不得不重视升学率,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追求成绩,语文教师会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语文知识的传递和阅读教学方面,他们觉得在作文教学上下功夫简直是浪费宝贵的时间,理由是在中考时,学生的作文分拉不开档次。不过,作文分数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完全放弃肯定不行,所以,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教师会猜押作文题目让学生先写,然后背下来。因此,只要揭开了中考作文题目神秘的面纱,学生们往往是高兴和悲愤共存,只要作文能取得好成绩,能力的培养根本不重要了。
2 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2.1 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增强学生的自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先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进而逐渐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应对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作文课上都能体验到成就感,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并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修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喜欢上写作。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了解各种信息,为写作积累素材。要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能力,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时刻关注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奖励。
2.2 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
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写作环境,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放开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不限题目、不限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图文并茂地为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加深学生的记忆,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另外还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进行创作,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进而创作出优美的作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概括活动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3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交换作品阅读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自我鉴赏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是以学习热情为基础的,而学习热情的激发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很重要,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引导、牵线、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对每一个学生对症下药。另外,教师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学生的观察面比较窄,因此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不断积累好词佳句,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4 改变传统的评改方式
在以往作文教学中,学生作品的阅读和评价都以教师为主,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由于任务繁重,批改也不及时,这对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作文水平很不利。在新课改背景下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从传统评价方式化为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把教師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把自己的作品在班内展示、在组内阅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每一个学生,并让学生说出优点和不足。在班级内举行作文展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并且鼓励学生办自己的文学小报,所有的作品展示在上面,让全班学生交换阅读,然后交流,达到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通过这样的阅读和评价方式,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造成作文教学现状的根源是脱离学生是生活实际、积累的写作材料不够丰富;另外,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新课改的要求不相符。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布置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作文题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雪英. 对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应对策略[J]. 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 2010, (10):50.
[2]谢炎冰.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 (25):62.
[3]葛洪波, 徐恒春.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命题形式及应对策略[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1, (10):39-41.
[4]郑钦. 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刊, 2014, (6):76-77.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篇12
一、现状分析
1. 教育发展不平衡
彝族地区大都处于偏远山区, 远离城镇, 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也相对滞后。办学条件差, 师资力量薄弱。近年来, 彝族地区教学优秀的教师通过打分、借调等途径调往坝区、城镇学校, 新的教师未能及时补充, 造成彝族地区教师严重不足、青黄不接, 即使有少数补充的新教师, 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同时, 部分小学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成绩, 作文教学投机取巧, 急于求成, 跟随单元作文, 采用让学生背范文的方式 (小学大部分考试作文题目都是单元训练过的作文) , 忽视了作文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作文方法的指导, 因此, 作文最终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即使有“立竿见影”的, 也只是硬记死背、滥抄一些“优秀”作文来应付考试的。另外, 民族的语言习惯也对他们学习汉语造成一定障碍。很多彝族小朋友入学时只会说彝语或者汉语说得不流畅, 所以, 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只能由本地区的彝族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因而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跟坝区、城镇相比差距较大, 考试平均成绩落后坝区、城镇近三、四十分。彝族地区学生写作基础由此可见一斑。
2. 缺乏写作素材
彝族地区学生相比坝区、城镇学生而言, 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 社交能力难以与坝区、城镇学生比。眼界的狭小, 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 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 对作文写作没有兴趣, 怕写作文。另一个因素是大多数彝族地区学生家庭经济不宽裕, 阅读条件不足, 造成学生的阅读量少, 获取信息少, 生活圈子小, 真切感受匮乏。同时, 彝族地区学生生活单调, 两点一线, 学生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里, 跟外界接触较少。学校从安全考虑, 很少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获取信息、积累写作素材。
3. 社会、家庭的因素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攀升, 彝族地区出现了许多外出务工人员, 许多儿童被独自留在家里或学校, 离开了家庭环境的熏陶, 形成留守群体。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忙于工作, 把幼小的孩子托给学校, 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使许多孩子失去了来自家庭的温暖, 容易变得孤僻、自卑、自私、缺乏自信、早恋等, 造成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和性格的缺陷, 特别是来自家庭的情感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其次, 有些教师在教育中只注重传播知识, 对学生思想上的问题, 情感上的问题漠不关心, 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闻不问。但是, 教师的工作决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 而是在与学生不断进行心灵与情感的交流中传播知识。
4. 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语文教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 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把教授课文作为硬任务, 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新课标颁发之前, 教师只重语文的工具性, 不重语文的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之一。同时, 有的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弱, 对学生作文训练缺乏长远的计划,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缺少科学的作文方法指导, 作文前的指导只是简单提示, 或者读一篇范文了事, 更有甚者不作任何指导, 布置下题目就让学生直接写作。其次, 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的问题。这是导致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根本症结所在。作文教学忽视观察思维语言和修改的训练, 而只重视课堂写作。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序列化。作文评改时, 由于长期因袭的作文教学观念的束缚, 部分教师往往用统一化的应试作文标准“规范”学生活泼舒展、风格迥异的“放胆文”, 使之谨小慎微的就范于套路或模式而不敢越雷池半步。至于教师撰写的评语, 常常缺失“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泛、旧、空”, 尤其缺乏“觅优 (作文闪光点) ”的自觉意识和鼓励创新的内驱力。
二、应对策略
1. 充分认识彝族地区的教育现状与问题,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 要解决彝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加大力度培养彝族地区的教育人才, 鼓励他们为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对于在彝族地区工作的其他地区的优秀教师, 要提高相应的福利待遇, 让他们安心工作。其次, 要加强这些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 特别是要重视校园图书室的建设, 使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能够看到一些有益的课外书, 开阔他们的视野, 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然后,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 家长和学校要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外部世界的丰富多彩, 感悟社会的真、情、美、善, 增加他们的知识信息, 而不仅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例如, 外出打工的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假期带他们到自己打工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 这样既加强和孩子的情感联系, 又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学校可以适时的组织学生观看录像、收听广播、举行读书比赛、外出活动等,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增加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2. 注重积累、有备无患
要想写好文章, 搜集素材是先决条件。一是词汇的积累, 不只从课本上得到, 重在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读书要带笔, 划杠、点评、摘抄, 动手比动脑更重要。学生的课外笔记要定期检查, 交流评比。课外笔记内容一般包括成语、格言、警句、俗语、歇后语、好的语段、优美的诗篇等, 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语汇。语言知识积累多了, 用词就能达到准确新奇, 乃至一字生色。二是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 或是令人感动的内容写下来。这样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 遇到相关内容的作文时不会无话可写。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生活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如果学生平时注重关心周围的事物, 善于细心观察人物的言谈举止, 喜欢观察大自然四季的更替, 以及自然界中可爱的小动物, 那么, 学生作文时就不会言之无物、空洞乏味。
比如, 一位同学在随笔中写到:“参加邻居一位死者的葬礼时, 那一家主人本来就非常贫困, 因为家中老父亲生病又欠下很多债务, 但是那次的宴席却办得非常丰盛。当时就想, 既然贫困, 就不必大操大办了。但是如果不办, 旁人又会说他们做后人的不孝顺, 难道不孝顺的人就因为办了这一回丰盛的宴席就变得孝顺了吗?后来向家长打听才知道, 在农村不管谁家死了人, 也不管你家是富还是贫, 都要大办特办。”后来在一次关于社会风气的题材中, 那位学生就运用了这个材料, 关于农村的红白喜事, 大办特办, 既苦了亲戚朋友, 又累了主人家。如果这位学生当时, 脑中没有问题, 不去向家长询问, 当然不知道这样多的事情。平时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 到用时材料就如囊中之物, 伸手可得。
3. 重视彝族地区留守少年的情感缺失问题
首先, 作为家长, 应认识到不论多么繁忙, 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不能忽视, 应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经济支柱, 而且还是孩子的情感父母、情感支柱及引路人。应认识到情感具有不可替代性, 对孩子的物质满足不能替代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其次, 老师作为代理家长, 不仅应嘘寒问暖, 代理孩子的衣食住行, 而且还要关心孩子情绪的阴晴圆缺、喜怒哀乐。应承担留守儿童物质、精神双方面的代理责任。另外, 学校及教师应重新认识、定位新形势下自己在孩子情感教育中的角色。彝族地区教师作为当地知识分子, 是彝族地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一方面应一如既往地担当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及方法的责任。如通过定期开家长会及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等方式传播先进的情感教育理念及情感沟通技巧方法等。另一方面, 教师作为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引路人, 在外出打工父母对孩子情感教育缺失及不到位的情况下, 学校除了担当自己的教育职责外, 还需要适当补位, 更多地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予全面细致的关爱。这样,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和谐的个性和美好的情感, 同时有了具体可感的对象, 学生写作就不愁无话可说了, 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4. 提高彝族地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素养
首先, 语文教师要加强作文教学理论的学习, 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摒弃落后陈旧的思想和作文教学方法。其次, 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的作文训练计划,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不要随心所欲, 蜻蜓点水;或是浅尝辄止, 半途而废。前提是学校要保持语文教师的相对稳定, 不要随意调换。语文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和所制定的训练计划一步一个脚印, 逐步落实, 这样, 才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时, 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课文作为学生作文的范本。这些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无论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 还是结构形式、写作技巧方面, 是作者精心创作的结晶, 堪称作文的典范, 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课文中对学生作文写作有帮助的资源, 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
比如, 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有:语言的优美准确, 条理的清楚, 在描绘春景之中寓含着自己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再如, 也是朱自清的《背影》, 通过朴实的语言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这就告诉学生, 生活中看似很平常的事情, 很平实的话语, 一样能表达真挚的情感。不要总以为只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华丽的词藻才能表达深厚的感情。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 写文章犹如敲鼓一样, 要善于敲边鼓, 不一定每一下都打在鼓心, 但一样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 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 无论是在写作前, 还是写作中, 既要重视审题、选材、立意等方面的整体指导, 又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指导。
5. 放飞作文,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