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2024-08-17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我是xx的家长,我的孩子今年初三年级了。三年来,她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很快适应了初中的学校生活,渐渐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我对学校的高效管理、对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对班主任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环境,对孩子良好的行为养成和优秀品格塑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我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对孩子的培养,让她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良好培养品德,重视心灵成长。良好的品德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从孩子小时候,我就特别注重对良好品德的诱导,力求用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她懂得并践行文明礼貌、团结友爱与尊重他人等良好行为举止规范。在她步入初中,又及时引导孩子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格、尽快消除考试紧张情绪的方法、还有用赞同代替嫉妒来面对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观点。到现在,孩子的心理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心智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传承国学经典、推进国学教育。从小学开始,我坚持在她学习空余时间带她诵读国学经典,用15到20分钟时间亲自教导,通过领读、带读、熟读、诵读,循序渐进的指导孩子习诵国学经典内容,现已背完《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笠翁对韵》上半卷和《古文观止》部分章节。

围绕红色主题,培养优秀品格。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孩子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培养爱憎分明的炽热情感和坚忍不拔的顽强品格,从小学开始,我就为孩子专门订购了红色主题与传统经典连环画近百本,内容包括《敌后武工队》、《红岩》、《南征北战》、《穆桂英挂帅》、《岳飞传》等。书中优美的画面、简短的文字、催人奋进的故事,让孩子更加缅怀革命者的光辉业绩,极大增强了孩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初中阶段,我引导她读《雷锋》、《方志敏》、《钱学森传》、《朝鲜战争》(王树增着),有时我和她谈诸葛亮的《出师表》,《史记》的《报任安书》,庄子的《逍遥游》,有时介绍毛泽东诗词,有时和她谈苏轼、杜甫、辛弃疾诗词。通过这些交流,及早的为孩子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有益于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也是希望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不气馁,在挫折中能坚持,在面对大千世界时,能不崇洋媚外。

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措施,在学习上,坚持以学校的教学措施为指导,用科学发展的观点,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积极与班主任、教师联络,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每天监督孩子,独立自主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经常和她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本就是最好的他山之石,要先领会了课本,再慢慢扩大学习范围和兴趣。在不复习资料上,不可广泛的听信广告和书商,大量的去做课外作业而忽视课本本身的内容。现在,她对各学科兴趣浓烈,学习成绩保持在优秀行列。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愿与学校共同努力,争取把她们培养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一、要把促进学生自省当作个别谈话的重要目标

管理的要义不是堵而是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奥妙和高明, 恰恰在于教会人自我惩罚。”学生的管理也不能简单地用制度管卡压, 用教师的权威去强迫。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 在简单的训斥一顿后, 很多学生都是当面承认错误, 当面作出保证, 但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便又出现反复。原因是学生对这种教育的方式已经习以为常, 已经出现了免疫, 尤其是中学生更是如此, 学生从心里去抵制这种说教, 但碍与教师的权威, 不得不去应付教师。此时教师的方法不触动学生的心灵, 则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受到教育。要想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 必先促进其思想的改变。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学生在思想进步中的主观能动性, 促其自省永远比外在的约束更有效更重要。

二、要用包容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可以说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中进步, 也可以说是在改正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中进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 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 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 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所以说, 成绩和错误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 都是教育学生的过程和契机。尤其是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人的成长必经之路, 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而且错误所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的影响, 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 意味着学生又向正确和成功走近了一步。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 都会让学生有新的成长。有时不让学生犯错误或不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就等于让学生失去了进步的阶梯, 封堵了学生成长的道路。教师对学生的包容, 可以让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教师对学生的包容, 也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的开拓;教师的包容可以创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某位教育家所说:“教育需要等待。”既然需要等待, 我们就要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切也唯有包容使然。

三、要有具体的方法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

德育不仅是让学生明确是非, 认识到错误,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后知道如何去改正错误,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德育。而作为涉世不深的学生, 生活经验欠缺, 犯了错误后虽然能认识到错误, 但是很多时候不知如何去改正, 或明知怎样去做, 却无法坚持。这时, 学生需要的也许不是批评, 而是帮助。这时, 如果教师能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 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树立起改正错误的信心, 相信学生一定会真心实意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错误的修正中得以不断的提高。

四、要用阳光的心态促进学生心态的阳光

有了太阳的阳光, 地球则生机盎然;有了父母的阳光, 孩子则快乐生活;有了教师的阳光, 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爱心的照耀和真情的温暖。以爱才能育爱, 以情才能动情。用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态度面对学生, 只会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片面和极端。只有教师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学生, 不断为学生输入正能量, 才能尽可能避免学生阴暗心理的形成, 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美好, 人性的光辉。阳光的教师也必能催生学生阳光的心态, 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

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 尤其是思想的发展更为复杂, 我们不能仅仅用程式化的管理, 公式化的制度去管理约束学生, 不能仅仅用群体化的教育解决个体化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单独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对学生做单独的思想工作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学生单独的思想教育, 也因教师的不同而方法各异, 但真要使谈话有效, 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即谈话要促进学生自省, 要用包容的心态促进学生成长, 用具体的方法指导学生改造错误, 促进学生阳光心态的生成。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 行为的转变。

初中生思想教育之心得 篇3

关键词:自省 包容 方法 心态 阳光

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德育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很多教师也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但学生是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个体,每名学生有每名学生的特点,一把尺子不可能去度量所有的学生,一种制度也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效。在很多情况下,在大的环境制度之下,还需要教师或领导对学生做单独的思想工作。下面我就单独的学生思想工作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要把促进学生自省当作个别谈话的重要目标

管理的要义不是堵而是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奥妙和高明,恰恰在于教会人自我惩罚。”学生的管理也不能简单地用制度管卡压,用教师的权威去强迫。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简单的训斥一顿后,很多学生都是当面承认错误,当面作出保证,但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便又出现反复。原因是学生对这种教育的方式已经习以为常,已经出现了免疫,尤其是中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从心里去抵制这种说教,但碍与教师的权威,不得不去应付教师。此时教师的方法不触动学生的心灵,则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受到教育。要想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必先促进其思想的改变。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学生在思想进步中的主观能动性,促其自省永远比外在的约束更有效更重要。

二、要用包容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可以说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中进步,也可以说是在改正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中进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所以说,成绩和错误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都是教育学生的过程和契机。尤其是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人的成长必经之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而且错误所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的影响,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意味着学生又向正确和成功走近了一步。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都会让学生有新的成长。有时不让学生犯错误或不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就等于让学生失去了进步的阶梯,封堵了学生成长的道路。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可以让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教师对学生的包容,也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的开拓;教师的包容可以创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某位教育家所说:“教育需要等待。”既然需要等待,我们就要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一切也唯有包容使然。

三、要有具体的方法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

德育不仅是让学生明确是非,认识到错误,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后知道如何去改正错误,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德育。而作为涉世不深的学生,生活经验欠缺,犯了错误后虽然能认识到错误,但是很多时候不知如何去改正,或明知怎样去做,却无法坚持。这时,学生需要的也许不是批评,而是帮助。这时,如果教师能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树立起改正错误的信心,相信学生一定会真心实意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在错误的修正中得以不断的提高。

四、要用阳光的心态促进学生心态的阳光

有了太阳的阳光,地球则生机盎然;有了父母的阳光,孩子则快乐生活;有了教师的阳光,学生才能茁壮成长,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爱心的照耀和真情的温暖。以爱才能育爱,以情才能动情。用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态度面对学生,只会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片面和极端。只有教师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学生,不断为学生输入正能量,才能尽可能避免学生阴暗心理的形成,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光辉。阳光的教师也必能催生学生阳光的心态,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

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尤其是思想的发展更为复杂,我们不能仅仅用程式化的管理,公式化的制度去管理约束学生,不能仅仅用群体化的教育解决个体化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单独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当我们的襁褓中的婴儿,我们是脆弱的死亡率,我们可以很容易误入歧途,当我们年轻的世俗。

今天,我们能成为一个强大而诚实的生活,应该使用过程中,我们生活的关心支持我们的人民用智慧启迪好东西成为我们的美德,培养我们的人洗澡的真相,我们的人民心存感激。

感谢郎朗的心态,一个人的荣耀,是一个国家,因此,天空变蓝,空气变得湿润,我们很接近关闭。

感恩节是为了自己的心为自己的行为表示感谢,并应自觉地从心来回报社会,感恩是一种道德上的过程,最终产生的道德意识。

学生,家长爱增长,我们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同学,你不但有自己的心,人的现象呢?我希望我们可以找到答案的活动

学生,现在是宝宝的家庭,父母的溺爱,许多孩子生长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别人。

通常,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会与他人,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以支付工作,或可能需要作出一些牺牲。

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在班集体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用一颗感恩的心,热爱学生热爱集体。

无限的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只是感谢爱我们,帮助我们的人,但是感谢的同时,用同样的爱和激情,回到中学生感恩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你身边的人,生活和社会的回报。

一个普通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心中坦荡,胸怀宽阔,会自愿放弃人的帮助,帮助别人。

不感恩,血是冷的,冷的心只能带来社会的冷漠和残忍的,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就会变得寒冷和绝望的沙漠。

我们鄙视不屑与他们为伍。

感恩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国家,“感恩”的传统美德,“投我以桃,报李说,有很多动人的”感恩节“的传说。

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还包含感恩复杂。

的优秀道德文化,一代又一代,熏陶和感染。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祖先用智慧改变世界和汗水让我们远离愚昧,野蛮的,从新生的时代安营扎寨。

我们的祖先,我们应该感谢。

我们没有去捕鱼狩猎,并能享受美味的食物,我们没有去桑织,并能享受锦衣华服。

中学生感恩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我们的同龄人,我们应该感谢。

报恩,它的贪婪和抱怨,多一份感激,还不如说是傲慢和冷漠,多一份感激,这是少了一个严酷的虚荣的感谢,少了一个要求,更多的奉献。

法制教育初中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5

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

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

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还有的不知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能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不能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法律意识,首先应组织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多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学习新《宪法》、《刑法》、《刑诉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的现象作斗争。

法制教育初中生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拂晓的初阳蒸融着大地,我们在校园里听了一场法制教育讲座。

一个17岁的失足少年,低着头,镇定而严肃向我们诉说了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他10岁父母就离异了,我无法想象这对一颗涉世未深的童心的打击有多么大。幼小的他就带着一个妹妹,跟着近乎崩溃的母亲过上了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14岁就去工地打工,辛苦而劳累,薪水十分微薄,但他感到快乐,那是一比温馨的财富。可是后来,他开始沾染了不良的恶习:抽烟,饮酒,还在社会上结交了不三不四的混混。就这样,很轻易,很自然地他走上了一条黑暗的不归路。

他将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八年。八年的监狱生活永远都是不堪回首的一页。烙下的疤痕将终身隐隐作痛。沉重的记忆燃烧着沸腾的血液,永远泛滥在他愈发成熟的心灵。他美好而灿烂的豆蔻年华就此葬送。有道是:“男儿到死心如铁,但高城望断,回首乡关归路难。”如今,他在忏悔,他想起了他母亲凄凉的泪,是那么让人寒心入骨。

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走错了一步,就是因为这一步而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我为他的行为感到羞耻、可悲,为他的忏悔感到同情。可法网无情,也许真的太残酷了。我似乎越来越感觉到冷,胜似凛冽风霜的侵袭。但就是这份无私,也给了我一份安全的温暖,冷酷丝毫掩盖不了正义。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多用心去感受,遵法守法,让法活到我们心中。

从他的现身说教中我感受到了: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不良诱惑无奇不有:美食娱乐,博采游艺,麻将扑克,功名利禄,金钱财物,江湖义气,毒品……都可能成为诱惑的陷阱。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地把握和控制自己,就不会被这些诱惑牵着鼻子走,也就不会像他那样跌入这种深渊而不能自拔。

花开了又谢,风吹了有歇,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法制教育初中生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今天下午,同学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聆听了我校法制教导员的法制讲座。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我的感想却颇多。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如果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便是证明。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可塑性很强。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不轨之路。

虽然我们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但也时常受到侵害。现在尽管有老师、家长的保护,但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呵护着我们,况且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独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护也就成了我们中学生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必要措施了。

为了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应该严于律己,不能自己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轻则吵架,重则就会出现结伙斗殴,事故也会随之而发生。到时,不仅会给自己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使你受到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

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同学之间不仅会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我们的校园也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文明景象。

初中生家长教子心得 篇6

我的孩子。。是小学5年级下半学期从外地转过来的。刚转来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很担心。孩子在我们当地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来到新的环境中能否适应,思想上有没有波动和自卑。我们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和情绪变化。后来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这边的环境。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第一点:

一、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保持宁静的心态去学习。

孩子只有心静下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到动静结合,生活就会充满着快乐和激情。玩就玩个汗流脊背,学的时候做到桌子旁,排除一切杂念,全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稳定的学习环境,有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感到亲情。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从来不看电视,也尽量不外出活动,在家陪着孩子,就是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在家,有个主心骨,让他觉得比较踏实。鼓励孩子不仅要学习,而且要有时间娱乐一下,因此孩子每天都可以上网玩一会,但是有一个原则,必须在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孩子在这一方面自律性非常好,轻松地学,快乐地玩。

三、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我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了。每一个人的起点不同,我们不能太高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要你的孩子用了心,尽力了,就是考得不好,也要鼓励他,对他的压力不要太大,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给孩子一些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轻装上阵。我们在孩子面前不摆家长架子,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让孩子多看看自已身上的优点,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家长要放低姿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观念对待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才会乐意与你谈心,有苦愿意向你倾诉,你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与学习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

五、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如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我鼓励孩子参加,让他们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并且从中累积一些实践经验,只有在活动中孩子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乐。

六、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所言所行,就会像一面镜子在他们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以身作则,时刻做好模范表率作用,用自身行为来教育孩子,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总之我不是一个严苛的家长,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作为家长,我觉得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督促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在督促与鼓励过后,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我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一定会健康地成长,他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7

一、理解低碳原理是增强低碳意识的重要前提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与碳相关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适当地补充和延伸,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渗透低碳教育, 让学生明确低碳原理, 提高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认识, 从而增强低碳意识。

例如, 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学时, 课前, 可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人类生产、生活中主要在哪些方面大量使用燃料?主要使用哪些燃料?造成什么后果?上课时, 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这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 可先让学生代表把课前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报交流, 然后让学生汇总, 得出:由于工厂企业 (如电厂、水泥厂、砖瓦厂、钢铁厂、化肥厂等) 、交通运输中的运输机械等, 大量使用煤炭、柴油、汽油等燃料, 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 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 使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严重失衡, 造成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 让学生讨论: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永远清新,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答案不尽一致, 但可归纳为:减少燃料使用, 大量植树种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对低碳原理的理解更透彻了, 认识提高了, 低碳意识自然就增强了。

又例如, 在学习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 课前, 可布置思考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以及危害是什么?提示:可以看课本, 或者上网查阅, 或者社会调查, 或者与同学、家长讨论。课堂上, 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 分组讨论, 让学生明白, 由于人类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活动, 造成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过量, 而二氧化碳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 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 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 导致大气温度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形成温室效应, 加速冰川熔化, 使海洋平面上升, 台风和旱涝灾害频发, 最终造成农业减产和某些物种灭绝等。其次, 教师延伸补充:2009年12月8日,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 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气候最热的10年。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 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在不久的将来, 图瓦卢——太平洋的一个岛国, 会因为温室效应而被海水淹没。接着让学生举出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学生踊跃发言。生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生物形体变得越来越小, 苏格兰羊已证实了这一点。生2: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和温度逐渐升高, 各种植物的花期提前, 花粉生成量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患过敏症。据统计, 本学期我们班已有17人患过敏症, 约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生3:由于气温升高, 脱水现象增多, 研究人员预测, 到2050年, 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生4:由于水环境温度升高, 使蚊虫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疾病时有暴发。生5:由于温度升高, 凉风减少, 加剧臭氧污染, 极易引发肺部感染。最后, 全班学生形成共鸣:低碳生活, 已成为人类急需的生活方式。

再例如, 在教学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章《生态系统》时, 可先让学生调查了解本地过度开发、垦荒, 使森林、草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情况。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讨论, 让学生知道, 生态系统中的碳就在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反复循环着, 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成存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成含碳的有机物, 这是碳循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千百年来, 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所有生物 (含人类) 的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维持着碳循环的动态平衡。但是,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由于过度开发、垦荒, 地球植被激剧减少以及石油、煤炭等燃料的大量使用,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多, 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地球环境和气候激剧恶变, 对地球生物 (包括人类) 生存, 威胁越加严重。那么, 如何解决碳循环问题?要采取哪些措施呢?通过小组讨论, 全班综合归纳, 得出两大措施:一是实施节能减排, 减少燃料使用, 推行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大量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发展生态农业, 从而增加植被, 增加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消耗, 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少排放, 多吸收。通过社会调查和课堂分析讨论, 学生彻底明确了低碳原理, 低碳意识不断增强。

二、强化低碳行为是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的重要保证

人类的许多日常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二氧化碳有关, 因为日常活动所用的多数设备、材料、物品、用具等的生产、运输过程都消耗电 (发电需要煤或石油) 、石油 (柴油、汽油、煤气) 、煤炭等能源和燃料。低碳行为的原则, 就是少排放, 多吸收, 再利用, 也就是常说的节能减排。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始终贯穿低碳理念, 坚持不懈地进行低碳教育, 积极倡导节能减排, 从点滴细节做起, 强化学生的低碳行为, 促使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一) 从日常教学做起

教学所用的课本、资料、练习本、文具用品、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用具、药品、材料以及水电等的浪费行为, 都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在教学过程中, 应着力渗透低碳原则, 让学生明白, 节约就是节能减排, 节约行为就是低碳行为。从而使学生自觉做到厉行节约, 一物多用, 废物利用, 逐渐形成浓厚的低碳氛围, 养成低碳习惯。

(二) 制定并推行低碳生活制度

低碳生活从大体上理解, 一方面要植树种草, 增大植被覆盖率, 增加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另一方面要减少石油、煤炭、动植物尸体和垃圾、废弃物等的燃烧, 使用清洁能源,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个体来理解, 就是要以节能减排为出发点, 把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 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教学过程中, 应教育学生坚持低碳原则, 从生活小事做起, 时时处处注意节约, 戒除各种高能耗, 高排放的不良生活习惯。并通过集体讨论, 制定出如下的低碳生活制度:1.生活节俭, 不浪费粮食和日常用品, 做到物尽其用。不吃口香糖, 不喝碳酸饮料。不用一次性餐具和餐巾纸、面巾纸, 少用塑料袋。2.节电、节水、节气。随手关灯和拔出电源插头, 少用电风扇、空调和电脑等电器, 生活废水尽量再利用。3.不乘电梯, 上下学、出行尽量不打的, 多骑自行车、电瓶车或者乘坐公交车。4.减少燃烧垃圾、废弃物、动植物尸体和烟花爆竹等。5.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活动。6.向家长、邻居、亲戚等进行宣传, 让低碳观念渐入人心, 让全社会都来推行低碳生活。

(三) 通过身边典型事例, 激励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通过组织交流、课余交谈或者通过家长等, 了解学生遵守低碳生活制度的情况, 收集典型事例。并通过课堂、生物板报或者校园广播进行宣传, 从而激励学生坚持低碳生活原则,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下面是学生低碳生活的几个典型例子。

1.90班唐欢同学的妈妈说:“我洗碗时, 都习惯开比较大的水, 前几天我洗碗时, 儿子跑过来一边关小龙头, 一边说:‘妈妈, 我学习生物课知道, 我国是全世界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 水贵如油!你洗几个碗开那么大的水, 一来浪费, 二来增加排污量, 以后要节约用水, 过低碳生活’, 接着还把什么低碳原理说了一大堆。打那以后, 每次用水我都会想起儿子的劝告, 更为儿子的懂事感到自豪, 这是学校教育的成功啊!”

2.96班的班委给校长提交了一份建议书, 建议学校的学生宿舍、办公室、教室、功能室、路灯等都尽可能使用节能灯, 他们从低碳行为方面作了充分的说理。校长看了很高兴, 决定采纳这个建议, 并通知总务处具体实施。校长还在全校大会上表扬该班同学关心学校, 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3.今年3月22日, 从校园广播传来消息:3月9日是157班黄晓薇同学的生日, 从去年起她一改以往的做法, 过生日不请同学吃饭, 不买纪念品, 而是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树, 到今年共种了10棵树了, 成活率100%!她说这是低碳生活, 同时也是响应团县委的号召, 建设绿色武鸣。其父母都很支持她的做法, 并一起护理这些树。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价值观取向坚持以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己任,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独立品质。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学科改革的排头兵,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即创造力,它是人类最高级的一种能力,是各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如记忆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其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情感气质,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体悟、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这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所在,这本身也就保护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而决不能用教师的“权威”、统一的“模式”、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中学语文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并且要强化实践性,切切实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必须转化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实施语文创新教育,就必须真正尊重学生人格,民主平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查阅工具书、去思考、去探求、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能力,使已有的智力在实践运用中得到重组、得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空白”指的是作品以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因此,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举发疯的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冷中对于“三拳”的描写,《背影》中对父亲蹒跚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等等。这些精彩之处,我们应该重锤敲打,引导学生认真品味。“空白”指的是作品以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因此,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有些亮点,粗看平淡无奇,细读则如饮甘醇。如“我的故园是浙东南的鱼米之乡。50年代初,解放了的家乡天地明媚。”(《我的长生果》)。对这两句话,学生读后并无疑处,这说明学生缺乏对语言的品味意识。教师若启发学生,有一词形象鲜明,别具韵味,结果会是无功而返。换言之,第二句话一般怎么说呢?学生会马上注意到“天地明媚”。此处往往用“欢天喜地”等词语,“天地明媚”给人无限想象力,充满了新鲜味,与解放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形成强烈对比,韵味无穷,别具一格。这一处点拨无疑是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人们常说:显见之美,没有错过,只不过见得细心;内隐之美,如能发掘,则是创造。确实,善于发现是创造的前奏。使学生亲自体验探索过程的心理历程,丰富、历练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准。这种实践的、活动的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丰富和改造主体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就是创新能力的养成、内化的过程。

美國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是冰山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

初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篇9

我对芊芊的要求并不高,健康、快乐就行。所以报名参加的那些早教课、培训课都是以玩为主的内容,如创意手工、烹饪、画画等。这方面我和他爸也产生过一定的矛盾,因为他爸觉得应该多学点围棋、国际象棋等,可以培养分析及综合判断的能力、思维能力,芊芊却没有多少耐心去学,所以我并不强求。

所幸的是,芊芊很喜欢看书。绘本、童话,小知识书,从8个多月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开始,就喜欢一个人翻着书看了。我很开心,和她那擅长理科的老爸说,“不能培养成理科高手,培养成文科高手也不错啊”。于是我经常买书,有时间就亲子阅读,其乐无穷啊。阅读能培养她的想象能力、语言能力,这些好处从小就在她身上反映了出来,比一般小孩子说话早,会用些意想不到的词语,想象力丰富,让她讲故事能脱口而出一个自编故事,绝对有条有理有情节。当然好像阅读也产生了点副作用。比如吵架、辩解之类的,反应灵敏,反驳有力,有时连她奶奶都辩不过她。这些就忽略不计拉。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心得体会时光如流水般飞快,不知不觉间,小学六年就这样过去了。如今,我们告别了小学生活,来到了崭新的初中校园。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对未来的希冀与憧憬,踏进了这相崭新的校园,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入学教育课上陈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要重新定位,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要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待人。如果在小学你给自己的要求是95分以上,那么到了初中,就象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也一样要对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不仅如此,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自然要树立一个全新的目标,而且要时时刻刻记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当你到外面去和朋友玩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当你在学习时忍不住开小差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当你觉得累了想要休息的时候,你要想想你的目标。目标不是靠说的,它是靠无数个朝夕的坚持磨练出来,必须要有足够的毅力,你才能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泄气。我们初一(8)班也是一个全新的集体,是又一个全新的大家庭,我们要像爱我们小学班级体一样爱她。既然身在这个大家庭里,就要为她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上一份力,那么这个大家庭就会很快变得很强大,无人能敌。因为这份强大的背后,包含了所有同学的努力,所有同学的心血。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让我们找准目标,对自己、对他人重新定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全新的、温暖的大家庭!

初中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熏陶;法律意识有机结合

青少年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显然更多地依赖于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重要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再仅仅着眼于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是更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人格上的塑造和培养,期待学校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接班人。不仅要有知识涵养和职业技能,更要有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经研究发现,把法制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是最好的办法。

学校教育由各學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等构成,其中各学科教育占据绝大部分学校教育时间。但仅仅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将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法制教育。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应当渗透法制教育。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只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法制教育的有机渗透。这里要注意的是“渗透”一词,强调的是不声不响、潜移默化,以在学生无意识状态中进行为好。因为如果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有意识通过教学讲法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要达到“渗透”状态,学生才会在无意识中接受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开发和积累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学资源,找准“渗透点”

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需要平时注意多开发和积累渗透着法制教育内容的数学教学内容,并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以备教学时灵活运用。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1节正数和负数中渗透《产品质量法》第六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一次函数的图象中渗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第四十一条;在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节里程碑上的数及九年级下册第二章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中都能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等。……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这些法制内容,则学生会毫无兴趣。但把法制内容融合在数学题目之中,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二、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融合这些法制内容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比如关于速度和时间问题中汽车运行类题目时,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交通法》告诉学生超速行驶的危害和《交通管理条例》对超速行驶的处罚等交通法制内容,学生就能从中了解和熟悉交通相关法规。又如在学习指数、对数内容时,就有关于我国人口数的一个习题,通过计算表明,我国人口按1%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54亿人的惊人数字,为使我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不超过16亿,就必须年增长率不超过0.45%,但是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深刻地说明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处巧妙渗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不仅改变了数学课的枯燥乏味,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向学生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

三、抓住时机净化学生心灵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过轴对称现象后,让学生观察到我国国徽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找出了轴对称图象的特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向学生渗透了《国徽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讲究“渗透”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法制修养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直接的影响。要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教师得率先提高自身法制修养,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做人,踏实生活;工作中,严格遵守《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关爱学生,不体罚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重视学生的平时教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分期教育管理的思考 篇12

一、起点———初期管理

许多学校常常会忽视基础年级的管理,尤其是农村地区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后,在对初一年级新生的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第一阶段:过渡期。从开学到期中考试前后,新入学的初中生仍保持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新生告别了小学的教育模式,从依赖家长和教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同时,他们面临着学习科目增多、课程繁重的变化,经过一段潜伏期,一些不良习惯会逐渐显露出来,导致少数新生基础知识差,纪律观念松弛,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合格中学生的要求相差甚远。针对以上特点,首先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义识记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应主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与家长及时沟通,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在行为和规范中知行统一,以完成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第二阶段:稳定期。期中考试后到学期末,大部分新生通过半学期的适应,意义识记和抽象思维初步成型并开始发展,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农村中学开始开设外语等需要记忆的学科。初学时学生偏重机械记忆,可能会感觉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下降,容易产生偏科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传授记忆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协调科任教师,对学生多关心、多鼓励,培养他们坚忍顽强的意志,通过开展文、体、科技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将兴趣迁移到学习中,增强各学科对他们的吸引力。

第三阶段:成形期。进入第二学期,学生呈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其身心特点是:注意力稳定性增强,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渴望独立却又不能实行自我监督;精力充沛却十分容易受外来影响,同时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沾染不良习惯。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要注意教学讲授时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爱护并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并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在德育方面,要求学生继续严格执行《守则》和《规范》,教师要结合思想品德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和行为在不断的练习和强化训练中养成。常规管理中对班集体的学习、纪律、卫生及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实行严格的量化评比,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通过强化管理,使学生的意识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从而逐步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二、难点———中期管理

初二是整个初中教育中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学生各方面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思想问题多,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因此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一时期是初中管理中最困难的时期。

第一阶段:不稳定期。从升初二到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以后,学生开始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此时,他们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会出现诸多矛盾,如主动性与盲目性的矛盾,上进心与自卑心的矛盾等。同时,他们发展滞后的认识能力与迅速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也会发生明显冲突,这就导致这一阶段的学生常常听不进教师的劝告与教育,一意孤行,且不论自己的行为及意识正确与否都会坚持到底。他们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却容易出现错误行为,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这既是发展的动力,却也可能成为阻力。少数相对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质可能在短期内迅速下滑,某些后进生也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的进步。据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意向与行动能力逐渐趋于平衡。一是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识别善恶的能力;三是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各种活动,给所有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以满足其自尊,增强其自信;四是不仅要了解学生在校内的情况,更要清楚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阶段:两极分化期。从第一学期末到第二学期结束,经过一个寒假,学生发展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且逐渐显现出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上一时期的各种矛盾仍然存在,情感或情绪容易出现两极波动,且易受外界影响,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他们自以为已经能够独立交往和处理事务,导致他们开始反感教师和家长的干预或管理。这一时期对学生的教育原则就是尽量缩小两极分化:首先,要突出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管理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其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客观公正、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关心爱护、相信尊重、培养提高;再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班级管理的“自主自治”,让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本领;同时,健全制度,严格要求,加大管理力度,如生活作息制度、学生考查制度、课堂常规、礼貌常规等,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序有恒的严格要求。

第一个时期是基础,也是关键。第二个时期是扩展,也是延伸。狠抓基础,抢抓延伸,才能稳妥地渡过初二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为初三的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重点———后期管理

初三是教育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和难度上升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恰好步入青年初期,心理特点由动荡多变逐步向稳定发展过渡。这一年里,学生面临毕业、升学和就业考试,是学生面对现实的关键时期,因此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也将会骤然增多及更加复杂。

第一阶段:渐入佳境期。在第一学期的前半部分,学生的幼稚性、盲目性、依赖性迅速下降,而自觉性、独立性等相对成熟的性格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在学习上也是渐入佳境,由初二时的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自加压力的方向发展,经过半学期的适应,渐渐步入以学业为主的最佳境地。此时,教师的重点任务就是要有序、由易到难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训练任务,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思想动员,让学生意识到初三将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使其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

第二阶段:明确目标期。从第一学期后半段到第二学期前半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都迅速提高,对自己的言行表现能较好地控制和调节,即使是后进生的言行举止及情绪也很少有大幅度波动的现象。同时,学生情感的内向和闭锁性也在迅速发展,情感情绪表现有较大的变化。这一时期,学生开始高度重视自己的学习,更加关注自己毕业以后的出路。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工作是初三管理的重头戏。由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死记硬背的知识开始感到乏味,对理解记忆的知识颇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避免其在此关键时刻出现偏科现象,同时,让学生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开展文体活动,避免因单调乏味而出现厌学现象;其次,通过谈心、家访、前途理想教育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焦虑畏难等负面情绪,使其敞开心扉,为学生确立正确目标奠定基础;最后,通过“走向社会、认识现实”等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发展地看待理想及人生,引导他们将远大理想与现实结合,正确分析社会现状和自己的实际,帮助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第三阶段: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生活的最后两个月,经过了近三年的磨砺,学生的理智感迅速提高,行为上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大部分学生思想上要求进步,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此时也有所转变。这一时期,教师要继续坚持正面引导,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复习计划,协助他们做好复习工作。在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团员等积极分子的正面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为母校增光添彩”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在稳定中度过冲刺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力争善始善终。

初中家长会心得体会 篇13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我来说,我常常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描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如果把教师比喻成雕刻师,那你雕刻的是一件无法后悔不可复制的作品;如果说教师是园丁,那你种的每一棵植物都是不同品种,所以你必须要用不同的培育方式来让他们茁壮成长;如果非要说教师是蜡烛,那也要问问自己你发出的光能否照亮每一颗心灵。所以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认真地与家长们交流教育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才能健康、和谐、快乐的发展。

通过家长会,使我更加认识到当今的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一,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教师和学校的事情,与家长没多大关系,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只一味的追究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从来不考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他们从来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甚至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还要求孩子干这干那的,而他们呢?不是玩麻将,就是玩游戏。有的甚至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己外出打工,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但是他们可曾想到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金钱还是亲情?他们知道吗?不,他们很多人不知道。曾经有一个孩子,在他犯错误的时候,他的父母问孩子:“我们赚钱给你的生活,为什么你还不满足呢”孩子回答他们的是:“你们给我什么,除了钱,你们还给我什么?你们从来不关心我,从来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错,当今社会就是如此,家长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和父母在一起快快乐乐的生活。相反的,孩子出现了问题,他们便把一切都归咎于学校和教师,是学校没有教育好孩子。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的事,家是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家庭应该是孩子的自已所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只有学校家庭携手配合,才能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二,家长要求教师、学校严格管理学生,但是却有前提,不许打骂,不许言语批评。是的,教师的确不能打骂学生。问题是有些家长娇惯孩子到了一定程度了,即使孩子有错误,也不许批评,这种畸形的“爱”导致孩子在校为所欲为,不听从学校教育,甚至打了架还要拿出家长来壮胆,扬言“我爸爸是……”,“等着叫我妈如何如何”。有些家长都管不了的孩子,我们也不打不骂,但说服教育对于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根本不起作用,这让人很为难,所以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体验教育的难处,在理解教师的基础上,将双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记住,教育好孩子是家长的心愿,也是我们学校和老师的心愿。

第三,很多学生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不够了解,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了,平时根本不与老师沟通,一个电话也不打,对于孩子的表现只是听孩子回家的一面之词,不能做到全面、具体、客观地了解孩子,甚至有的家长会也要推说有事而不愿参加。我不知道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总之,就是家长对孩子不够关心。

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不好用语言来表达。但是通过家长会,我确实收获不少,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也增多了不少的经验,也使我真正体验到:班主任工作的任重而道远。

参加完儿子的家长会之后,身为一名母亲,发觉自己对儿子的理解有些片面,虽然身为母亲,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他好,但是发现有时好心不一定能做好事,通过老师对他的评价,我对孩子的理解更全面客观了一些。

通常,在家里,面对儿子犯的一些小错误,身为母亲看到之后,真的无法忍受,为了尽快纠正他的行为,我采取都是大声呵斥的方法,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而我显然没有认识到这是种错误方式,仅仅想着让儿子改正缺点,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这也许是造成我与他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的原因。我以为他在学校里也是一个沉默的孩子,听到班主任陈老师对他的评价之后,我发现儿子原来儿子并我想象中的活泼,更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家长会,一方面是让父母更好地去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一切学习情况,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何尝不是让我们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呢!

说实话,这次家长会对我的触动挺大的,也很惊喜,儿子比我想象中的更杰出,而我却一直不满足,因为爱子心切,对他过于苛责,导致孩子在家里失去了活力,在这点,我应该去反思自己,同时很感谢班主任陈老师对我的建议。

在之后的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建议,放弃老式的居高临下的专制型家长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一个民主、平等和和谐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我也会多抽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儿子,带他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避免与孩子出现隔阂,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初中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篇14

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科任教师的课。

2、要让孩子树立高远目标

初中阶段,要让孩子对自己要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综合分析孩子的能力,结合他(她)的兴趣,去设定目标。有目标有理想的孩子,会让自己提高的更快,学习上更能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加强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能进行自我勉励。

3、关爱、理解、支持孩子

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智力各异,学习成绩有差异是必然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鼓励孩子的进步,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当好孩子的大朋友。

4、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孩子说出他心里的困惑与疑难,让孩子自己把心里的不痛快与不开心说出来,让孩子把自己学习上的困惑与郁闷说出来,能让我们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5、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5

一、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1. 自私。

当前, 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 家长过于溺爱, 使他们没有约束, 只知接受, 不知赋予, 以自我为中心, 不考虑他人利益。顶撞父母, 自私狭隘, 斤斤计较, 不礼让同学,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自卑。

一部分学生待人冷漠, 常有厌烦、自卑或戒备的心理, 内心苦闷、忧心忡忡。

3. 骄傲。

一部分学生经常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 爱炫耀自己, 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总是喜欢指出别人身上的毛病, 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 却看不出自己的缺点, 听不得别人的善意批评, 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指挥人。

4. 享乐。

一部分学生在家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好逸恶劳, 行为懒散, 学习上怕吃苦, 生活上自理能力差, 爱追新求异。

5. 嫉妒。

一部分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时, 羡慕、恼怒, 习惯冷嘲热讽, 整天为别人的幸运而烦恼, 想法诋毁他人。

二、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1. 学校教育的缺失。

当前, 很多学校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评价教师, 教师用分数评价学生, 导致学习好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 学习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悲观失望。同时, 部分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动辄讽刺、挖苦, 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情绪对立,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自己不良品行的认识和纠正, 贻误了教育时机。

2. 家庭教育不当。

家长的过高期望, 使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家长的过分溺爱, 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 阻碍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家长的过度保护, 使孩子倔强、任性, 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只求别人照顾, 不知关心他人, 情绪波动大, 易走极端。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 使成人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缺失, 这也使得部分学生思想上混乱,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他们常感到困惑、迷茫。

三、初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1. 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动力, 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善于评价自己。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要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保持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2. 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感在初中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明显, 由于考试的失败、恋情的中断、社交的障碍、成人的不解等原因, 他们常感到失望、压抑、沮丧。因此, 教师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使学生认识到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 遭受挫折是人生旅途中的正常现象, 要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 让他们深知“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的内在含义。

3. 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

与人交往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学生在通过与父母、教师和同龄人的相互交往中, 认识社会、获取经验、调适自己, 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因为, 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就要学会与人合作交往。通过语言、技能、态度等交往实现心灵的沟通, 促进个性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马家浜的作文下一篇:第14课《大雁归来》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