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大雁归来》说课稿(共7篇)
第14课《大雁归来》说课稿 篇1
第14课《大雁归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3、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法为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 品位语言,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关键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二、教学过程
(一)设疑创境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外形、候鸟、合群性、叫声嘹亮„„)据说大雁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咏雁作品。你能不能说出与雁有关的成语、典故、诗句,借以描绘你心中的大雁?(如:惊弓之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刚才咱们谈的是自己眼中及文人笔下的大雁,那么,大雁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眼里又会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一起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1、由题目,大家猜想一下此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大雁回来了„„)提示一下,作者是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写此文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呢?通过阅读,大家自会明白。
2、速读 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边读边作常规的勾画圈点,同时思考文章围绕大雁归来写了哪些内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三)问题探究
1、为了观察、研究大雁这些不为人知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做的?请跳读课文,快速在文中抓取信息。
2、你认为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爱)在文中有直接的表露吗?再次跳读。
大
3、文中还对大雁的活动作了细致描写,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大雁的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或最能激发想象的一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作批注。
(四)整合小结
1、通过刚才的猜读、速读、跳读、品读,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2、教师小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也引人深思:我们现在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无拘无束的东西为代价呢?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篇2
《三国鼎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国家从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的形成揭开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序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我校生源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城市,历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和表现欲,但对事物的认识常以形象思维为主,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及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论丛史出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治理西南,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通过分析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使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依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因素,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再次统一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及评价。依据:教材没有作具体详细的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设为难点。
五、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资料,选用恰当的影视资料等手段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合作探究法 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讲授法 直观演示和探究讨论可以使课堂生动,但学生综合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的总结讲解必不可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六、说学法
(1)模拟历史情景景法:学生通过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2)比较法:通过比较来更深一步认识理解历史问题。
(3)讨论法:通过师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一听猜一猜清唱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猜猜:歌词内容涉及到到哪一段历史呢?三国是指哪三个国家?三国鼎立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导入新课。目的:首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次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出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官渡之战(重点)
(1)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观察《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曹操,在介绍曹操的过程中朗读并分析《龟虽寿》这首诗,得出曹操的志向是统一天下。由三段材料的分析来总结曹操的势力壮大的原因。
目的:通过以上三张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在分析材料中对重点语句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这样降低了学生对文字材料分析的难度,提升继续学习的兴趣。
(2)战争的经过: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本再结合课件通过动口动脑的形式来叙述战争经过。目的: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战争的结果:曹操以少胜多。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结合课本知识共同完成。老师进行总结。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达到巩固本课重点。
过渡:曹操取得官渡之战后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在南下时遇到怎样的对手呢?从而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赤壁之战 。
2、赤壁之战 (重点)
(1)首先播放《赤壁之战》视频了解火烧赤壁的经过;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复述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目的:在教学中结合声像影音资料,使学生眼、耳、脑并用加深印象,突破重点。
(2)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比较“两次战役中,曹操为什么一胜一败?”。 通过小组讨论,老师进行总结。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能力。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进入到本课的难点教学。
3、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
我通过三个方面来突破难点:
(1)在形成的原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来突破。
(2)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找到各国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等。
(3)通過图片的方式了解各国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通过学习诸葛亮治理西南,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介绍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使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了解魏、蜀、吴三国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后,思考: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目的:通过此题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带学生一起重温三国的那段历史,教师伴随着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为完成统一大业尽折腰,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只为他们的付出而喝彩,建设伟大祖国美好家园的重任就落在了你们的身上,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而结束本课。
(四)作业设计: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历史人物,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
目的:由于时间的原因在讲课中没有进行人物的评价所以设计此问题拓展思维。
八、说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依据课程标准出发结合本校学情,制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活动,突出三个特色:
1.运用多媒体寓教于乐
2.学生主体性教学。
第14课《大雁归来》说课稿 篇3
(二)》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花鸟画
(二)》,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里的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与练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另画独特的笔墨情趣。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大体抓住物象特征,对于中国画笔、墨、水、宣纸之间产生的微妙变化 和偶然效果有初步的体验,能够基本掌握中锋、侧锋用笔和墨分五色等笔墨技巧。在教学中要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抓住重点问题,解决创作中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了解花鸟画的简单知识,感悟花鸟画的,意境美。学习中国花鸟画中鸟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及表现手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表现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继承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感悟传统中国画艺术的魅力,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借助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学重点:学习用笔墨概括,表现鸟类的动作特点。
4、教学难点:鸟的结构与动态变化。
四、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等
学法:观察 分析、讨论、操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美丽的形象和活泼的动态,以成为画家创作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的画法:花鸟画
(二)(板书)
(二)、探究鸟的结构
1、播放动态视频,引导这学生自主分析鸟的结构和外形特点。学生交流鸟的外形结构:有头部、身体、翅膀、抓子。
(三)观察表现。
引导学生根据书中的步骤图试着画一画麻雀,看看会有哪些问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墨色与水分的控制掌握不好。缺乏变化„„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激发了探究中国画技法的兴趣。
(四)师生体验
1、播放与麻雀造型近似的鸟,改变色彩与动太。师生共同所学到的技法表现这些鸟。
2、为这些鸟加一个美丽的情境。
3、共同探究猫头鹰的画法:(1、先浓墨点睛勾喙,淡头与颈。
2、破墨画头与腹部。
3、浓墨勾爪部,枝干、破墨法画叶)
(五)艺术实践
用民学到的中国画的技法表现一幅花鸟画作品,可以临摹,也可以创作。
(六)、展示评价。
同学互相评述,指出地的方面,笔墨是否有变化。自己谈一谈作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掌握了中国画画法的一定技巧。能够用所学的技法创作中国画,学会了借物抒情的方法及利用中国画传递美好祝福。
板书设计: 花鸟画
(二)神态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4
7.《大雁归来》
鲁山中学 八(1)班 薛鑫鑫
2018-04-19
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生活习性,把握其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大雁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能力;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同学维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音乐 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yòu)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lì)树,生火取暖......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 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yù)的空中舞蹈......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hèng)的飞行之歌......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zūn)鱼......师生抢读大屏幕上的文段。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生:日记)这其实就是观察笔记(自然随笔),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著的一本叫《沙乡年鉴》书的一小部分(书名板书在副板)。别小看这书,它可是被称为生态文学的圣经。大家再看大屏幕,发现什么问题没?(生:少了三月)为何单单少了三月?因为三月大雁归来了。(板书:大雁归来)
过渡:请大家齐声朗读标题。刚才大家朗读用的叙述语气,给我的感觉是不就是大雁回来了吗,很平淡。现在请同学们用祈使语气再读一遍。有什么不一样?(生:感觉像在召唤大雁回来,有喜欢的情感在其中)是啊,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读,就能读出不同的情感。
二、速读课文,读出“我”的心情
今天,如果你们仰望天空,看到大雁归来,你心情将是怎样的?(学生谈谈)高兴
师:今天有一个人要带我们去迎接大雁归来。他,是个很特别的人,特别在哪里呢?我们拿出老师发的资料《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 5 段。
生: “他,会在七月的凌晨三点半起床,像地主一样巡视大地和他的“佃农”,在四、五月的每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yù)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也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胆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yòu);他会注意草原上普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野花的生日,也会在八月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更谨记着每年雁归来的时刻,并年年替他农场里的山雀上脚环;而他过早地离开他所热爱的土地是为了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 ……” 师:通过这一段文字,你感受到这是个怎么样的人?(热爱大自然、有爱心)
这样的一个人,他是用怎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全文,看看他是怎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大雁迁徙归来赞美的的话。(做好下面几件事: 给各段标上序号; 圈点出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 最能表达“我”对大雁归来的感受?)(板书:野性的诗歌)(初步理解“野性”:自由美好、无拘无束)
三、品读课文,读出野性的诗歌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这首“野性的诗歌”,我们不烦找出文中写大雁的段落、语句,读读品品,感受作者笔下大雁的特点。(先自主品读,写上批注,然后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可以先说一说,交流交流。)
(一)大雁归来图
1、重点第四段:
2、品读完后:角色扮演
大雁(低语):沙滩、沼泽、池塘,我亲爱的朋友们,我又回来了。
朋友:你们终于回来了,我们很想你们呀,我亲爱的大雁!快飞下来吧!
大雁:嗯,我先盘旋几下,亲爱的池塘朋友,我现在向你滑翔过来啦。
池塘:你沾到我身上的水了,溅起的小水花打在了香蒲身上了。
香蒲:忍了一个冬天,这水花打在我身上好暖呀。朋友:是呀是呀,谢谢大雁朋友把春天带来啦。
3、集体读最后一句:“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读出感觉,重音 “又”,“回来了”可以读得慢一点,深情一点。)这个语段真是太美了。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听,想一想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我们给它起个名,好吗? ——大雁归来图(板书:友好亲切)
(二)大雁觅食图
你还读到了什么图? 第 6 段:
1、品读语句(加入想象)这里作者仅仅把它们当作鸟来写吗?把它们当做人来写了,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这个语段所描述的是什么画面,我们也起个名吧。——大雁觅食图。
对啊,爱融化在字里行间了,好一群喧闹热烈的大雁啊!(板书:喧闹热烈)我们一齐把这个语段朗读一下,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悟。
(三)大雁集会图(争鸣图)
第 9 段
1、找出各种声音:一会静一会闹最后静
2、静悄悄的,声音渐起,此起彼伏达到高潮,最后又在领导者的命令下渐渐安静下来,最后还有那么一点余韵缭绕。
3、这是一幅怎么样的图画? 大雁集会:一场音乐会
注意:
3段、9段“赌注”(板书:坚定执着)11、12段“联合”:对比(板书:团结一致)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一群怎样的大雁?(读板书)品读出野性的诗歌准确内涵——(板书:
自然、无限生机和情趣)
野性的受限 我们再来看课文。是不是在任何时候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欢快地鸣叫,尽情发挥它们的“野性”?为什么?
是啊,难怪它们要不断悲鸣,它们是在呼唤自己的亲人啊。读到这里,我们体会到了大雁悲惨的境遇,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感伤。
四、悟读情感主旨
利奥波得曾经在《沙乡年鉴》 里这样表述:
“孤雁是冬季狩猎中的幸存者,现在正徒劳地寻找着它们的亲属。这样,我就可以毫无顾忌地为这些孤独的鸣叫者悲哀伤痛了。”
所以这篇文章,利奥波德用文字表达着呼吁着什么?(找生)——保护动物
敬畏生命
热爱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拓展延伸(谈周围野生动物生存状况)(播放《鸟与梦飞行》视频
六、课堂小结(播放《鸟与梦飞行》片尾曲 《to be by your side 》)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思。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而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感谢利奥波德,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目标。让我们的大地永远都洒着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吧!也给我们的标题加上两个叹词吧。(吧-了)(板书)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雁”的诗句。
2、如果老师请你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做一件为所能及的事,你准备做什么?
3、了解大雁,制作“大雁档案”。
板书设计:
7.大雁归来
友好亲切
野性的诗歌
喧闹热烈
赞美
敬畏生命
情趣盎然
感伤
热爱自然
(自然、生机 情趣)
坚定执着
第13课 夏感(梁衡)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和地位
《夏感》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秀篇章,多出自名家之手。《夏感》描写了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农民劳作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夏季情有独钟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学习此文,学生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可陶冶审美情操。2.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是: ①强化诵读,感知内容。②理清课文结构。
③品味课文的语言,体味情感。难点:品味课文的语言,体味情感 3.课时建议:1课时
二、说学情
《课标》提出“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感受作品的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应作为学习这类散文的目标,但考虑到作为刚迈进初中的学生,没有多少生活的阅历。在学习的压力下,极少为一轮朝阳而赞叹不已、为一片落叶而感慨万分。另外,农村初中的学生,语文底子薄,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我把领略这篇散文中语言的美作为学习的目标。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独立解决文后的字、词,做到会注音、解释。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领略本文的优美语句的美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
俗话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图画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朗读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是一篇语言极其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再通过读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同时加以点评,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3.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课标》提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品读课文的语句中,学生自主、合作来探讨课文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程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1.情境导入
播放四季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谈感受,教师随机导入。
(本环节根据孩子表现欲望强烈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有益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新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初读课文,主题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多媒体出示,学生集体读几遍。
(作为农村的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还需加强训练,因此字词训练是不可缺少的。)②示范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A.课文表现了夏天的什么特点?B.课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此环节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框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
3.研读课文,精确把握课文内容
①指明朗读2——4节,思考: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季景色的?(此环节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能力,让学生在学会在阅读中归类。)
②自由读第2节,思考:在写自然景色时,为何要把麦子作为重点来写?
③女生读第3节,男生思考并回答:在此节中,文章是怎样呈现夏季色彩是金黄的?除了色彩还呈现了什么?
④男生读第4节,女生思考并回答:课文是怎样表现夏天的旋律是紧张、急促的?从哪两个方面表现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并尝试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起着主导作用。”在学生还未能较深理解课文时,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必须对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加以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引导中掌握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4.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①美点寻踪
一篇优美的散文,不仅在内容上吸引读者,更是在语言上“美味”十足。边读边思考:课文的语言美吗?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
以“我欣赏的佳句是_________,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给我的感受是________”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前已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适时加以点拨。)②美语美读
学生在赏析的基础上,试着美美地读几遍。
(学生在感悟美点时,已较有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时让学生美读几遍,更有益于陶冶他们的情操。)5.解读作者的情感
作者用如此优美的语言,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情感也是优美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水到渠成的了。)
6.延伸作业:创作美点 个体提升
作者把自己家乡的夏季描写的如此美丽,那我们的家乡的夏季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以“我手写我心”,写一段优美的语言赞美自己的家乡。
(《课标》提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自然、社会资源,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此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7.小结 板书设计:
13.夏感 梁衡
自然之景
夏 热爱
劳作之景
赞美
感:紧张、热烈、急促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篇6
洛阳市东升二中 刘向丽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讲述的主要是中国如何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间是1840年-1901年外国资本主义先后四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英勇抗争,涌现出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国家的强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他是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祖**亲饱受蹂躏,人民不断地抗争,因此本课必须让学生知道怎样出现这种状况的,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经过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向西方学习。因此,本课在教材中有开篇点题的作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的重要素材。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就是对这一课课程标准的深刻细致的解读。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概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小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通过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了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林则徐虎门销烟,才能理解和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从而认识到林则徐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中英《南京条约》(包含条约内容及影响)。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才能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的依据: 由于这一问题较抽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有限。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1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情况有四个方面的分析:(1)知识掌握上对于鸦片战争那段屈辱抗争的历史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但不系统。(2)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老师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3)生理上,青少年好动,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应抓住学生的特点,立足“学生体验”,“生活就是历史,历史就是生活”两大历史教育理,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教法
1、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老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相关部分教材,思考,讨论和合作学习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2、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箱,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四、学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问学生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他们在吸食鸦片)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吸食鸦片的危害吗?(学生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对人的身体特别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无精打采;鸦片很贵,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倾家荡产;有的人为了吸毒,甚至是杀人抢劫……)
(这样可以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把鸦片的危害说得很透彻。是的,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然而,就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为了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那么,鸦片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整理如下: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
2、能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被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愿意向他学习。
第一目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为了便于学生对这一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教师播放一段音像资料,同时用幻灯打出以下两个问题: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请说明理由。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灾难?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炮子谣》和《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然后小组讨论这两个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设计可以通过探究性问题涉及,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英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尤其看好中国这个广阔市场。清朝中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英国用正当贸易的手段没有达目的之后,就开始用不正当的手段——走私鸦片。在鸦片贸易中尝到了甜头.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从而得出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的结论。进而归纳出第二个问题鸦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教师提出问题: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说禁烟;把鸦片贩子杀死;严惩吸食的人等办法。
接着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一则材料,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林则徐的上书打动了道光皇帝,于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教师然后提出“林则徐到广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结果怎样? ”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归纳出林则徐禁烟的五项措施:①缉拿烟贩 ②整顿海防 ③派人翻译外国书报 ④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⑤虎门销烟。
教师让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能不能破坏环境,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各自的见解。
教师让学生读虎门销烟的过程被一位美国传教士记录下来的资料。再看一段音像资料,师生共同感受一下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
教师提出通过上段史料的阅读和观看音像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学生们谈各自的感受。(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目 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这样设计是想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接着教师点明: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所以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
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在鸦片战争示意图上找到英军入侵路线。
2、归纳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6—1842,8)
教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图讲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2、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接着教师提出讨论题: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学生思考讨论,纷纷发表各自的想法和观点。(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要从中英两个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1)英国:(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中国: ①清政府统治腐败
②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③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④中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
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
出示活动与探究目标:
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启示)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道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丧失关税自主”。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说明,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让学生先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自己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同桌交流意见,再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学生看书、回顾所学内容,然后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这部分设计可以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监控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歌谣形式
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历史屈辱。
振兴中华民族,肩负历史使命。
我们从小做起,学好科学文化。
(五)课堂练习轻松闯关
1、让学生做随堂练习题
2、评价历史人物
(六)布置作业
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等,然后写出一篇读后感。
六、课后反思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第2课 贞观之治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马寨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我叫李红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古代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馈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这时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形成的。
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为唐朝进入鼎盛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3.教材内容安排 (1)唐朝的建立 (2)“贞观之治” (3)女皇武则天 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2、了解贞观之治的措施及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3、掌握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案导学夯实基础。
2、用谐音法、歌诀法来掌握唐朝建立等基本史实。
3、用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古鉴今,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 2、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好处。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突破策略: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历史素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评价。 突破策略:老师让学生先谈印象中的唐太宗、武则天,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的唐太宗、武则天,实现对人物的全面评价。
(二)学情分析
1.农村中学
2.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
3.有一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法学法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1、以案导学法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问题教学与创设情境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环节一:
设疑导入 激发兴趣
设疑:
为什么被称作唐装、唐人街呢? 设计意图:
通过两幅图片设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
以案导学 夯实基础
原因 措施 作用
设计意图:
此环节以导学案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环节三:
创设情境 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2
、:
(1)武则天的政绩有哪些? (2)过失有哪些? (3)你怎样评价她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材料,突破教材难点。 环节四:
联系现实 感悟升华
将来你成为一名领导,你将如何用人?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拓 展
贞观之治
起因 内容
唐朝 建立
女皇武则天
功绩 影响
探究 链接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以直观、美感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六)反馈评价 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 完成“同步作业” 。 课后作业:
范文澜先生说:“唐朝只有两个半明君”。 请思考:这两个半明君是谁?说出理由。
【第14课《大雁归来》说课稿】推荐阅读:
赶圩归来啊哩哩优质课05-19
大雁养殖,大雁养殖技术,大雁的人工饲养,大雁苗的饲养管理07-26
大雁南飞作文05-29
西安大雁塔07-26
大雁湖教学设计10-22
游西安大雁塔作文05-29
如何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06-30
西安的大雁塔作文07-23
燕归来/喜迁莺,燕归来/喜迁莺王质,燕归来/喜迁莺的意思,燕归来/喜迁莺06-03
落单的大雁议论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