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

2024-07-26

西安大雁塔(精选5篇)

西安大雁塔 篇1

一、大雁塔北广场概况及功能分析

1、大雁塔的由来

大雁塔, 全称“慈恩寺大雁塔”, 始建于公元652年, 坐落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之所以取名为“大雁塔”, 是根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偈陀国有一僧寺, 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 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 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 因而又名雁塔, 也称大雁塔。整个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 砖墙上显示出棱柱, 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 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整个建筑气魄宏大, 格调庄严古朴, 造型简洁稳重, 比例协调适度, 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2、大雁塔北广场的特色

大雁塔北广场位于著名的大雁塔脚下, 北起雁塔路南端, 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 东到广场东路, 西到广场西路, 东西宽218米, 南北长364米, 占地100余亩, 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组成。以大雁塔为中心轴进行三等分, 中央为主景水道, 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 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整体设计概念是以能突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为主轴, 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手法, 精致大气的设计构成。广场喷泉位于广场的中轴线上, 共分为百米瀑布水池、八级跌水池及前端音乐水池三个区域, 可分区独立表演或整体表演。

3、功能分析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充分发掘和利用了唐代历史文脉, 为现代城市带来了个性与优势, 用景观语言体现了唐代绚丽多彩的诗歌文化、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及科技与农业文化。大雁塔广场已成为西安市标志性的景观, 是城市轴线上新增的重要功能节点。具体的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提升了城市南部中心地带景观文化休闲品质; (2) 体现西安城市文化魅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城市文化品味; (3) 活跃丰富了西安市民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 (4) 推动西安经济的发展。

二、地域文化在大雁塔北广场设计中的体现

在北广场的设计中, 借用到了唐代“里坊”的概念。所谓的“里坊”指的是被外城郭内的道路划分出来的居住区。里坊的四周被高墙包围起来, 四面或两面设里坊门。从空间形态上讲, 里坊规整且有秩序, 反映着城市的高度理性。大雁塔北广场中心水池的东西两侧以27m×27m为基本单位划分成南北9行、东西2列、共36个单位空间, 每个单位空间象征1个“里坊”单位。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规划设计, 创造出供游人交往、休憩、娱乐、观赏的空间。

三、设计原则

大雁塔展示出盛唐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当时的长安城是东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盛世空前, 它规模宏伟, 秩序鲜明。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正是再现了唐长安城宏伟的尺度、井然的秩序以及丰富的文化。其体现出的设计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性;2、地域性;3、包容性;4、时空性。

四、设计手法分析

1、交通分析

大雁塔北广场作为街道空间的聚焦点, 通过地下通道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街道与广场入口的人流问题。公交路线绕着大雁塔南北广场作单向循环, 这样的交通设计不仅市民到达广场安全、方便、快捷, 也巧妙的为大雁塔做了景点宣传。

2、设施分析

大雁塔北广场上服务设施完备, 快餐厅、卫生间、小商亭、便捷式饮水装置等一应俱全。水景区里经过防滑处理的石板, 可以让成人和孩子在水面上无拘无束地嬉戏。灯光设计既避蚊虫也不刺激人眼, 夜间高低不平处均有光带提示, 以防游人摔倒。结合树池而设置的供游人休息的座椅在设计上采用石材与板材相结合, 不仅外观稳重大方, 而且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给坐在上面的人们带来一股暖流。

3、绿化分析

在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中, 绿化的配置较为集中的设置在人群的步行活动区域, 草地与地面条石铺装砖结合, 树木与游人的休憩结合, 目的在于美化广场, 改善广场的微气候。在树种的选取方面, 主要选取了银杏树作为绿化树种。

4、水景分析

水景是大雁塔北广场的主题, 也是来广场的广大市民的主要观赏对象。位于北广场中轴线上, 分为百米瀑布水池、八级跌水池及前端音乐水池三个区域, 可分区独立表演或整体表演。大雁塔北广场的喷泉广场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设施, 在全国广场喷泉中面积也是最大, 它无疑成为了广场水景的核心, 更是造就了大雁塔北广场特有的美伦美幻的景象。

5、环境小品分析

(1) “大唐盛世”浮雕

围绕大慈恩寺东、西、北三面围墙, 分为秦川放牧、万国朝宗、唐蕃和亲、丝路驼队四个部分, 故事完整、场面宏大, 气势壮观。

(2) 石质牌坊

北广场有四座石质牌坊作为广场景观的标引物、招牌和景观。四座牌坊均用白麻石材贴面, 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门样式, 呈现出平衡、稳定、简洁、大气的特点。牌坊题辞用唐人崇尚的字体书写, 中间大匾额用颜真卿楷书大字, 大气磅礴;两边上下联匾额题词用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字体, 典雅生动。

(3) 万佛灯塔和大唐文化柱

作为进入北广场的标志, 两个万佛灯塔高9m, 与大雁塔遥相呼应, 灯塔造型雄壮、夸张, 体现唐代审美精神;塔身设计借鉴敦煌莫高窟的形式来表现佛教题材。八个6m高的大唐文化柱运用莲花宝座、佛寺塔顶、唐式吉样纹样等符号语汇来体现唐风唐韵, 使大唐文化佛教经典诗文、佛家偈语达到了完美融合。

(4) “大唐盛世”书卷铜雕

位于大雁塔北广场入口处, 为铜铸雕塑, 书卷上刻有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文字介绍及图案。

(5) “大唐书法”地景浮雕

共4组16块, 将唐代书法大家的著名书帖, 雕刻于紫砂岩之上, 与广场上的唐代花纹地景浮雕协调搭配, 使广场唐文化氛围更加厚重。

(6) 灯具设计

灯具设计也颇具特色, 运用现代材料结合中国传统风格, 石灯的粗犷, 从木窗形式演变为现代的玻璃木墙方窗, 并将唐代诗文镌刻于此, 让人细细品味唐诗的魅力。灯柱加一层如宣纸般柔和的绢丝玻璃作为保护措施, 不刺激人眼, 充分体现出广场中细部设计的人性化。

五、结语

地域性设计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独特源泉。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西安作为盛唐文化中心的地域文化特色, 唐风建筑、唐文化理念、现代水景观、园林设计巧妙结合, 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驻足休憩, 欣赏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结合的空间典范。

参考文献

[1]金开诚, 王柬.大雁塔与小雁塔[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

[2]百度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DB/OL].

[3]石谦飞, 鲁天义.西安大雁塔广场对历史文脉继承发扬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10 (1) :34.

[4]徐华. (日) 山根格.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广场的结合——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概念方案设计[J].建筑学报, 2006 (7) .

[5]程晓山.广东东站的广场设计[J].中国园林, 2001 (3) :28-30.

[6]李晨.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休闲广场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西安大雁塔 篇2

大雁塔耸立在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历尽千难万险从印度回到长安后,公元648年当了大慈恩寺的上座住持,公元652年,为了藏经,请朝廷建了大雁塔。

大雁塔高七层,65.4米,虽经千年沧桑仍完好无损。

大慈恩寺,原为隋无漏寺,公元648年重建,取名“慈恩”。玄奘法师还创建了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唯识宗。

下午,我们观看了大雁塔北广场的音乐喷泉,2时30分音乐响起,水也配着音乐的节奏,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时而低,好一副美丽的景象,像一幅精彩的“水画”。

正当我们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最中间喷起了一条高约十米的水柱,犹如一条巨龙在空中徘徊,片刻高空的“龙”突然从天而降,落在我们身上,顿时我们大家淋成了落汤鸡。

一阵风雨过后,大家又开始观看。一首交响曲结束后,又开始了摇滚乐音乐喷泉,两边的大转盘又开始疯狂旋转起来,只见一个小哥哥被转盘喷出的水柱淋得湿湿的。

音乐与喷泉突然全没了,过了一会又响起了优美的民乐,水柱高低起伏,像一个个台阶。这时妈妈说:“儿子,你看那些小孩在中间穿越,你想去吗?”“想”我说。起初我有些害怕,想“要穿过去不敢穿回来怎么办呢?”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勇敢地跑了过去,就这样我一连跑了四次,衣服从里到外全湿了,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大雁塔与音乐喷泉交相辉映,体现了古代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西安大雁塔 篇3

城市的起源从原始聚落开始。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聚落也一直处于演变过程中:原始聚落—乡村—集市—市镇—城市, 规模不断扩大, 设施不断完善, 功能越来越多。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 作为“中国最早的城市”亮相在世界人们面前的城头山古城遗址, 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最具典型意义的古城遗址。古城位于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10千米的车溪乡南岳村徐家岗南部的东端, 经纬度为东经112°、北纬29°。约在65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 人们开始在此居住, 并在周围掘起壕沟, 筑起了城墙。城头山古城略呈圆形, 城垣外圆直径340米, 内圆直径325米, 围绕城垣的护城河宽35米, 总计占地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 (228亩) , 其中城内面积8.8万平方米 (132亩) 。城内已发掘出大片台基式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宽阔的城中大路、密集而重叠的氏族墓葬和保存完好的世界最早的6500年前的水稻田。在古城使用的2000多年中, 古城的居民对城垣进行了多次修缮, 其中大型的扩建工程就有3次, 使得城垣不断增宽、增高, 乃至能保存至今。

二、快速城镇化中的城市更新

1.城市更新

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 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 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 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存在实体 (建筑物等硬件) 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 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式、情感依恋等软件的延续与更新。

1858年8月, 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 对城市更新作了有关的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 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 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 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

近代国外主要城市更新:

巴黎改建。1851年开始进行, 主要是解决城市迅速发展而带来的矛盾, 美化市容、改善环境、疏通交通。在密集的旧市区中, 征收土地, 拆除建筑物, 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 并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 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 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 统一了巴黎的街景, 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巴黎的地下工程除了闻名世界的地铁网络以外, 还有令后来无数市民引以为傲的下水道系统。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 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

华盛顿的朗方规划。1791年, 根据华盛顿地区的地形地貌、风向、方位朝向等条件, 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放射形道路, 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共建筑物, 并结合林荫绿地, 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的道路系统。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花园城市”的理论, 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花园城市”的模式图是1个由核心、6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放射状同心圆结构, 每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 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从20世纪初开始, 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 “花园城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_巴黎改建成果与华盛顿规划方案图。

而现代意义上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则是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

2.中国的城镇化与现代城市更新

新中国的城市更新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中国拥有城镇人口5765万, 农村人口48402万, 城镇化率为10.64%, 城镇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一成。经过60多年的发展, 截至2015年4月, 中国城市653个, 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 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我国的城市更新在60多年里, 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当时的中国城市大部分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遗留下的旧城市。由于连年战争, 城市基础遭受破坏, 尤其是普通市民聚居的地方, 环境条件异常恶劣。当时国家经济十分困难, 拿不出大量的资金来大规模改善, 就广泛发动群众, 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 对一些环境最为恶劣、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进行了改造。如北京的龙须沟、上海的棚户区和南京的秦淮河改造等就是当时卓有成效的改造工程。与此同时, 引入“原苏联模式”, 以安排项目建设的空间布局为主导, 为配合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 及时地对西安、兰州、包头、太原、成都、武汉、长春、洛阳等8大城市, 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近期工业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为中国的城市规划事业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

大跃进时期——城市建设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部分城市新工业区。为了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城市建设的思想是“先生产, 后生活”, 大多数城市和重点城市旧城区的建设, 只能按照“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针, 进行维修养护和局部的改建或扩建, 如上海的肇家浜改建、北京的御河改造等。但在改造中过分强调利用旧城, 一再降低城市建设标准, 压缩非生产性城市建设, 致使城市住宅建设和市政设施建设为节省投资而降低标准和临时处理, 造成全国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欠账, 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十年动乱时期——这一阶段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 全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城市建设和旧区改造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乱拆乱建, 规划形同虚设, 城市布局混乱, 文化古迹及道路绿地遭到侵占和破坏, 城市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改革开放的前20年——1978年3月, 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 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20世纪80年代全国324个设市城市的第二轮总体规划于1985年提前完成, 《城市规划法》于1989年12月26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城市建设重点是解决城市职工的住房问题, 开始大量修建住宅。建设用地大多选择在城市新区, 旧城区主要实行填空补实。由于当时人们保护城市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观念不强, 建设项目存在各自为政、标准不高、配套不全的情况, 存在着侵占绿地、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现象。

新的历史时期——跨入了21世纪, 我国整个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发生很大变化, 人性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阶层的共识, 建设重点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 走上了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00年7月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就我国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意义、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当前, 在新区扩展受限的情况下, 各个城市把目光转向旧城区。旧城更新模式由过去单一的“旧房改造”“旧区改造”转向了“旧区再开发”。这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改造地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了改造旧城区和城市现代化的多重目标。

三、西安城市更新的迷茫与探索

西安, 在古今中外城市建设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以3100多年前西周建都开始, 西安就成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大城市。

唐长安城, 隋朝称之为大兴城, 其兴建于隋朝, 唐朝易名为长安城, 为隋唐两朝的首都,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 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城池建设面积达84平方千米, 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 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 古罗马城也只是其五分之一, 此后几百年间, 其一直是人类建造的最大都城, 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

上:20世纪80年代大雁塔周边环境。

下右: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景观。

以唐昭宗天祐元年 (904年) 迁都洛阳为界, 长安 (西安) 可大致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前期可称之为都城发展期, 共有1962年, 从西周以迄于唐, 先后为西周、秦、西汉、隋、唐等个13王朝或政权的都城;后期可称之为后都城发展期, 历经唐末、五代、宋、元、明、清、民国以迄于今, 共有1110年。现如今西安虽然失去了都城的地位, 但仍然是中国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中心。无论是在唐昭宗天祐元年 (904年) 以前的都城发展期, 还是其后的西北重镇发展期, 在其各个重要的城市发展阶段中, 都有相应的城市更新过程与之相伴。可以说正是通过不断的城市更新, 这一千年古都才得以不断延续, 不断发展。

进入21世纪,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西安的文化历史名城特色也受到了迅猛而来的建设浪潮的冲击, 传统的城市空间发生了重大改变, 皇城格局和传统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城市整体的历史文化价值日趋衰落。城市建设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如何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更新, 使城市建设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西安市规划局原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红星疾呼:“西安走自己的路!”

路在何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只有建立科学性、延续性、系统性、前瞻性的有机更新机制, 才能真正实现其有序发展, 从而保持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西安市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在着重挖掘城市特色的基础上, 确定了西安的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及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西安的城市性质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基地, 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西部及黄河中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会。以城市复兴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围绕城市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遗产和谐共生的理念, 采取新旧分治的方法, 在老城继续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 以恢复核心区“唐皇城”的历史风貌为前提, 整合特色空间、凸显传统格局、营造文化环境, 提升和改善城墙内的环境质量, 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古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 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 具有浓郁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城市布局上确定未来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

四、大雁塔周边设计改建实践

曲江位于西安市东南郊,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园林胜地。位于曲江核心位置与主城区连接的大慈恩寺, 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648年) , 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 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位于寺内的大雁塔, 是唐代永徽三年 (652年) , 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是佛塔这种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 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现存塔身7层, 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和陕西省的象征。

_北广场大唐盛世浮雕。 (朱宏斌/摄)

20世纪中后期, 破败的大慈恩寺被农村包围着, 农民的小麦种到了大雁塔的塔下, 孤零零的寺塔被低矮的民房和风格各异的建筑环绕着、割裂着。整个区域没有统一规划和布局, 街道狭窄、人车混杂, 通行能力差, 两侧建筑相对陈旧和零乱, 设施落后, 棚户散布, 摊贩流窜, 环境脏乱, 形象不佳。

为了尽快改变这一地域的城市面貌, 充分利用好大雁塔这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瑰宝, 发挥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城市的带动效应。经审慎研究, 西安市决定对以大雁塔为核心的周边区域进行改造, 以期迅速带动曲江旅游度假区这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的开发与建设。

(一) 改建的理念和路径

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改?是偏重保护还是偏重开发?是消极地维持还是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如何使区域规划与城市的现代功能相适应?经过激烈的争论和思想碰撞, 改造的理念和路径逐渐明晰了。

打造西安的“大唐”文化品牌

在曲江新区不大的区域内, 留存着唐曲江遗址、寒窑遗址、唐城墙遗址、大慈恩寺遗址、唐芙蓉园遗址等丰富的唐文化遗址。为此, 大雁塔周边传统文化街区改造突出了遗址文化主题, 着力打造唐文化品牌。实行以文化遗迹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把大雁塔的历史遗迹、文化景点、传统商业街串联形成系统, 以此体现古城的历史文化、地方风貌、风土人情。

_大雁塔北端的北广场盛景。 (朱宏斌/摄)

以大雁塔为核心, 并沿南北轴线展开, 形成一个约2.5平方千米的“一级核心保护区”。在保护区中的主要视线范围内的建筑形式均为地道的唐风建筑, 成为曲江新区唐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内核”。核心区外围部分为建筑风格略带些唐风建筑符号, 成为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城市的过渡区域。

核心保护区域总体是由“一寺、一城、两广场、四公园”构成, 即由北向南分别由大雁塔北广场、慈恩寺、南广场、大唐不夜城、唐城墙遗址公园五个部分构成, 东西两侧则是由原来的盆景园、春晓园和蔷薇国改造而成的“三园”工程。以雄伟大雁塔为背景的北广场, 自然便是以大唐文化作为广场文化主题, 从空间布局建筑风格, 到雕塑小品、纹样花饰等无不取材于唐。而南广场则取材于唐代佛教故事, 特别是唐玄奘取经之西去与东归之坎坷经历, 形成一“佛文化”广场, 作为慈恩寺 (唐三藏译经处) 的南大门广场而相得益彰。利用街、巷、院落、连廊将观光、休闲、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有机串联起来。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古街风情、浓郁的民族气息, 做到修新如旧。

打通西安城南交通的“肠梗阻”

大雁塔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唐代遗迹, 自唐时便作为长安城南部的标志与制高点, 与唐长安城北端的大明宫含元殿共同组成了城市的主轴线, 古时称之为城市之“龙脉”。而改造前的大雁塔把持着西安市南扩的咽喉要道, 立于主干线雁塔路的正中, 把曲江大片的土地与城市割裂了开来。从城市中心去南部要经唯一道路——大慈恩寺西侧围墙狭窄的通道, 绕至寺南门, 各种车辆挤成一团。这片区域事实上成了城市交通的死胡同, 给该区域的旅游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

在新的总体规划中, 将大雁塔北面改造成一个城市广场——大雁塔北广场, 在慈恩寺南面建设南广场, 再向南延伸设计了一条长约1.6千米、宽80米的“大唐不夜城”休闲式步行商业街。而将西侧和东面新开辟成城市干线, 也就是将大雁塔两侧的交通完全疏通, 使之与城市交通干线融会贯通。步行街的东西方向亦设有横向穿越的道路, 形成交通环线, 使区内交通四通八达, 与城市融为一体。

完善扩展区域的城市功能

过去的大雁塔及慈恩寺区域的功能仅是单一的旅游观光性质, 规划改造之后, 增添了许多新的城市功能, 形成了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演艺、餐饮、购物、高级酒店、高级公寓、文化博览、商务办公等为一体的建筑面积共约70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化旅游及商贸综合区域。大雁塔区域及曲江新区将具备完整的城市综合功能, 成为市政设施完善, 服务配套功能齐全, 旅游资源突出、城市交通便捷的西安市新的城市亮点。

(二) 重点区域设计与改建

1. 北广场

位于大雁塔南北轴线的北端与城市接壤处的大雁塔北广场, 已经成为西安市“城市客厅”, 是曲江新区连接城市的门户与龙头。

_北广场夜景。 (朱宏斌/摄)

(1) 融入周边唐文化大环境。因为大雁塔北广场正好处于西安市大唐文化轴线之上, 所以顺理成章地就将广场主题定义为“唐文化主题广场”, 空间布局是与唐长安一脉相承的传统九宫格局, 建筑形式是传统的出檐深远、斗拱宏大的仿唐风格、雕塑是唐时著名人物及饰样, 灯具是刻满了唐诗的灯、城市家具、小品、导示牌等都是一套唐风体系。

(2) 空间尺度适度扩伸。大雁塔北广场作为一个现代的城市广场, 其空间尺度肯定已经大大超出传统建筑围合的院落空间尺度, 改变了大雁塔与原有建筑的比例关系。首先, 广场两侧的建筑退后, 放大围合的空间。广场南北长350米, 东西宽200米, 净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考虑到东西两翼的建筑物已经退后大雁塔主轴线各有100米, 所以两翼建筑尺度也适当放大而与广场空间尺度相匹配。而大体量建筑置于相对较远的地方, 避免了大体量建筑与塔之间的尺度对比。其次, 注意分割广场空间, 使其不会因大而显得空旷。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体比例为参照依据, 对广场的横竖方向均进行了分割。在中心广场与两翼建筑之间, 留够消防通道、人行通道和建筑物前的绿化空间。这样分割使空间单元之间相互错位、形成规律, 使每一个空间既能自成体系, 又形成良好的对位景观, 既有小空间单位的亲切宜人尺度, 又有大空间的雄伟壮丽。

(3)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部分等组成。广场中央为主景水道, 左右两侧分别是“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 广场南端设有“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北广场南北高差9米, 分为9级, 由北往南拾级而上, 每个踏步为5级, 意思是“九五之尊”。在广场北面入口处, 是两个高9米的万佛灯塔与大雁塔遥相呼应, 两侧各随4个6米高的大唐文化柱。两塔之间是巨型铸铜书, 介绍大唐盛世景象。

主水道左右两侧为对称的绿化造景设计, 不光布局采用唐代里坊的九宫格局, 每个区域也都着意凸显大唐的文化精髓:莲花水池中矗立大唐诗书画印演绎的水景雕塑小品;8位大唐文化的精英人物以逼真写意的雕塑手法展现在人们面前;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书法艺术被制成地景浮雕供游人和市民观赏, 烘托唐文化的雄浑博大。

大雁塔北山墙的“大唐盛世”浮雕长106米, 将繁华的大唐胜景浓缩在这百米长卷之中。墙下的跑泉等水景由观景平台与110米长的音乐喷泉瀑布墙相连, 墙上绘有“丝路风情”浮雕, 落瀑高达3.5米, 成为主景水道的壮阔背景。

_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分布图。

整个广场从北向南望去, 中央是层层叠水, 两侧绿林掩映中全是唐朝遗韵, 就连两侧的商业建筑斗拱宏大、出檐深远、气势雄浑, 尽显大唐圣境, 64米高的大雁塔被烘托得更加庄严。

(4)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力求最大限度地将广场人性化、生活化。在整个广场的设计中, 几乎没有纯粹观赏性的景观, 所有的景观区尽量都可以让人自由进入。广场上设计的各种座凳, 和可供人坐下休息的踏步、花台、水池护栏、矮墙等约有近2万米长, 可同时供约3万人坐下休息。这是世界上具有最多休息座位的城市室外广场。广场上几乎只要有突出地面的物件或有高差的地方, 无论是座凳、护栏、矮墙或踏步, 都设计有灯光提示, 使游人能轻松掌握地面高差的变化。消除紧张感, 舒心地在广场上游玩。

(5)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大雁塔北广场上约1.6万平方米水池的音乐喷泉。利用南北地形高差, 将水池分为9级, 形成长250米、宽52米的层层叠瀑, 十分壮观。广场北面端头至高处是观礼台。台下是高差约3.5米、长108米的瀑布奔流而下, 涌入下面的大水池之中, 气势甚是宏大。南北两端的两个水池是花式水舞表演池。主音响采用的是液压升降线型阵列音柱, 还配有立体环绕声系统, 背景音乐系统、电脑灯等高科技设备, 使广场中心景观区——音乐喷泉成为音乐与水舞的盛会、民众欢乐的海洋。

2. 南广场

北邻大慈恩寺, 南接雁塔南路。广场占地32.6亩, 包括玄奘雕塑、园林绿地、花岗岩铺地和水面过桥等设施。大雁塔南广场的主景观是由花岗岩铺就的广场中心, 之上有铜质的玄奘持杖雕塑。雕塑也是整个广场的构图中心, 与大雁塔交相呼应。两旁各有一个仿古自由式绿色小游园, 勾勒出一幅唯美古朴的画面。花岗岩铺就的地面和水面过桥展现了南广场的庄严与肃穆, 雄伟高大的玄奘雕塑似乎正在以“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和入世的积极姿态, 面对广大信徒大从讲经开示、宣扬教义, 向人们传达佛法的神奇与生命的奥秘。

_南广场景观细节。 (朱宏斌/摄)

_大唐不夜城文化艺术广场。 (朱宏斌/摄)

3. 大唐不夜城

大唐不夜城的中间部位是一座以唐盛世时期为题材的文化艺术广场, 从北到南依次贯穿有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3个主题广场, 6个仿唐街区和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陕西艺术家展廊四大文化建筑, 南北长1500米, 东西宽480米, 而到轴线的最南端, 是以唐城墙博物馆作为结束, 形成一片气势恢宏的大唐风格的旅游商贸区。

游西安大雁塔作文 篇4

大雁塔十分高大,一进门我就看见了它,它好像是一个高大的巨人,但再仔细一看,咦?大雁塔怎么有一点倾斜呀!我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可不管我再怎样看,它总是有些倾斜,这个巨人喝醉了酒,东倒西歪,摇摇欲坠。后来,我才知道本来大雁塔是正的,由于在塔的旁边挖了一口井,塔底的地下水被用了,塔基不平衡了,塔自然会倾斜。

绕过一座庙,我才真正看到了大雁塔的庐山真面目,塔十分大,十分高,一共有七层。塔前的.两块石碑,上面全是当时状元的名字,还有白居易的名字哩!我们进了塔里,塔里面的楼梯十分有趣,一边宽,一边窄,爬起来还真有些惧怕,刚爬了两层,我的腿就酸了,爬上第三层,我脚都软了,心想:那么高的塔,白居易爬上来早就累死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往上爬。一会儿,我终于爬上来塔顶,从窗口看,马路上的汽车好像蚂蚁一样小,可好玩呢!

西安大雁塔 篇5

一、引言

著名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厄姆.T.T.莫利托认为,休闲是未来全国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促进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的国民休闲体系建设,印发了关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人民政府积极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以其省会城市---西安市为模型,展开西安市居民休闲的调查研究。

城市公园作为西安市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休闲功能的发展与居民休闲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随着西安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西安市城市绿化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城郊一体化的公园绿地体系初见规模。但是,目前众多学者对西安市城市公园进行的研究都倾向于公园景观、空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休闲视角的分析。鉴于此,本文以西安市雁塔区主要公园为调查范围,从休闲利用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居民公园休闲行为特征,并对公园休闲功能的优化提供参考信息。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安市雁塔区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雁塔区位于西安市南郊,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占西安市城区面积的14.25%,为西安市最大的城市核心区。区内有公园20余个,占西安城市公园总数的1/4左右,数据显示雁塔区公园在西安市公园总数中所占位置举足轻重。本次调查的依据主要考虑公园的知名度、人流量及地理位置,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公平、公正,在雁塔区公园中抽取了6个有代表性的公园,即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雁塔广场、西安植物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二)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调查时间为2014年8月,采用了以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考察为辅的调查方法。

其中6个代表性公园共发放问卷300份,每个公园平均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回收有效率95.6%。整个问卷在连续的时间段内完成,工作日及双休日均展开了调查,保证了数据样本的随机性及分布的代表性。

三、数据分析

为探明雁塔区居民公园休闲动机差异,本文采用定量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中休闲群体特征、不同性别休闲动机采用了比例分析法,其他动机则采用了均值分析法。

(一)雁塔区居民休闲群体社会特征

据西安市雁塔区6个代表性公园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表1),在雁塔区公园进行休闲的居民,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学历等社会特征各不相同。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公园休闲使用比例男性略大于女性,18-35岁的青年群体、5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已婚有子女的社会群体、退休人员及学生、2000元以下及2000-4000元之间的收入较低群体对公园的使用比例较高。不同社会特征的居民对公园的休闲功能有不同的需求,这一结果从侧面显示了公园作为城市的公共休闲设施,在城市休闲空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城市公园的建设开发中应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不同居民的休闲需求,以充分发挥其公共性。

(二)城市居民公园休闲行为动机

“动机”(Motivation)一词是由Woodworth于1981年首先应用于心理学界的,是指行为的个体内在的推动力(Driving Force),或者是激活身体能量使之达到外部环境目标的内在状态(Inner State)。

它是在休闲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引发休闲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故此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居民的公园休闲动机,以期为西安市雁塔区公园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

1、城市居民公园休闲动机

据雁塔区居民休闲动机的分析(表2)显示,城市居民在娱乐消遣、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均值分值较高,同为0.37,即这两方面的动机是城市居民公园的主要休闲动机;其次放松心情、康体健身、陪伴家人方面的休闲动机分别为0.33、0.25和0.22,为居民公园的次要休闲动机;另外,观赏风景及文化交流方面的居民公园动机存在的显著性则较低。

2、不同性别群体之间的公园休闲动机分析

据比例分析结果显示(表3),雁塔区的男性居民在康体健身、放松心情方面的休闲动机具有明显的显著性,而就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男性承担着较大的身体、工作、及精神压力,而城市公园是其放松心情的一个理想场所;女性居民在娱乐消遣、陪伴家人方面的休闲动机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从表中显示,其他诸如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及观赏风景方面的休闲动机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3、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公园休闲动机分析

据雁塔区不同年龄段居民公园休闲动机均值计算结果显示(表3),18岁以下年龄段的社会群体在公园娱乐消遣、文化交流的特征表现明显,就目前社会现状而言,这一年龄段的社会群体正处在一个朝气蓬勃、以学习为主的年龄段,他们追求自由,喜欢娱乐,较喜欢在公园进行游憩、野餐、看书、交往朋友等休闲活动;18-35岁的年龄段群体在公园社会交往、放松心情的特征表现显著,这一年龄段的社会群体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或事业的拼搏时期,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重要,学习、工作竞争压力大,所以社会交往、放松心情是这个年龄段居民公园休闲的主要动机;35-45岁以上的居民在陪伴家人、放松心情方面的动机表现显著,按现在的社会节奏来看,这一年龄段的群体都已经组建了家庭,来自家庭、生活的烦恼较多,所以陪伴家人、放松心情,促进家庭生活和谐是这个年龄段居民公园休闲的重要动机;45-55岁及55岁以上年龄段的居民则更倾向于康体健身这一休闲动机,其中55岁以上老年人的这一动机尤为明显。年龄越大越注重养生,这是现在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一年龄段的社会群体更倾向于在公园进行跑步、跳广场舞等休闲活动;另外,不同年龄段居民在“文化交流”、“观赏风景”这两方面的休闲动机则没有明显差异性特征。

4、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公园休闲动机

雁塔区不同职业居民公园休闲动机均值计算结果显示(表4),雁塔区不同职业居民在娱乐消遣、康体健身、陪伴家人方面的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休闲动机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学生及退休人员在娱乐消遣方面的休闲动机特征显著,企事业单位、自由职业者则在社会交往及陪伴家人方面有明显的休闲动机特征。学生群体在娱乐消遣及社会交往上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特征。

5、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公园休闲动机

雁塔区不同收入居民公园休闲动机均值计算结果显示(表4),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娱乐消遣动机在持续降低,而社会交往及陪伴家人方面的动机则随着收入的增加有着明显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放松心情方面的休闲动机虽然在随着收入的增高而增高,但变化幅度较小,不同收入的居民有不同的生活压力,其放松心情的需求是一致的,公园在发展提升的同时要格外关注这方面动机的需求。

四、建议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平时休闲常去的重要场所,已经成为了居民进行娱乐消遣、康体健身、社会交往、陪伴家人、放松心情、文化交流、观赏风景等休闲方式的主要发生地之一,它不仅反映着城市居民休闲质量的高低,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水平的见证。所以城市公园应与时俱进,积极发挥其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与完善公园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及休闲功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居民群体的休闲需求

据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居民的公园休闲已经由传统静态观赏为主的单一休闲模式转变为集户外娱乐、体育健身等多种活动并行的多元化休闲模式。城市居民是公园休闲活动的主体,在公园休闲活动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多倾听公众的意见,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同居民的休闲需求。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的休闲者需求差异,组合不同的细分产品,并进行针对性宣传。如:青少年群体偏爱娱乐消遣、文化交流等活动,公园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空间及娱乐场所。企、事业职员倾向于与朋友、家人一起出游,增进彼此间的感情,针对这一类人群,公园应该为其营造一个良好、亲切的氛围。老年人去公园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消磨时光,因此公园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基本运动设施,满足老年人的休闲需求。

(二)注重居民公园休闲的体验性特点,多举办参与性休闲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当代的居民越来越重视关注自我和自我实践,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遵循人性化体验设计的公园受到居民群体的认可与欢迎。据休闲动机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居民通过公园休闲活动意欲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娱乐消遣在女性及青少年群体中表现明显,城市公园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周围配套设施是女性及青少年理想的休闲场所。康体健身显示人们重视健康、珍爱生命的心态,为此公园应完善体育设施设备,扩大体育健身空间,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放松心情、观赏风景也是城市居民公园休闲的重要动机,美丽的自然环境能使人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城市公园应加强绿化建设、创造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自然氛围,使人们置身其中,心旷神怡。社会交往、陪伴家人是每一个社会群体都有的休闲动机,有魅力的环境与景观空间能拉近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淡化陌生感,城市公园要创造良好道德交往环境,举办亲子、竞赛类活动,吸引居民参与。

五、结语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不同群体居民在城市公园的休闲动机与休闲活动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来自居民休闲决策时的客观因素,也来自于居民年龄、工作、职业、收入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就这些影响因素对雁塔区居民的公园休闲动机及休闲活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城市公园在“休闲背景”下的建设与开发提供参考信息。

上一篇:自我矫正下一篇:自主寻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