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流程

2024-06-01

护理流程(精选12篇)

护理流程 篇1

门诊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和窗口单位, 其服务质量如何, 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 而且也将给患者以最直观和深刻的印象[1]。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医院, 门诊年就诊量近250万人次。由于临床科室众多, 给初诊患者尤其外地患者就诊带来一定困难。门诊分诊和健康教育等门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门诊就诊效率和患者就诊满意度, 从而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 我们对门诊分诊工作和健康教育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质量管理的探讨, 具体做法如下:

1 门诊分诊工作程序优化和质量管理

1.1 应用多媒体显示系统使分诊工作清晰化、透明化

在原有的工作流程基础上, 引入多媒体系统, 将分诊工作与多媒体结合, 提高分诊效率。门诊候诊区均设置就诊信息公告显示屏, 屏幕滚动显示各科室、专家诊疗情况。分诊护士通过与各诊室的网络信息连接, 及时获知医生的诊疗情况并安排下一位患者就诊。通过运用多媒体显示系统, 分诊护士可以更好地组织有序的候诊, 提高就诊效率, 也减少了等待过程中的医患矛盾。

1.2 对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

1.2.1 端正仪表, 文明用语

按护理部要求统一护士的仪表, 淡妆上岗, 长发盘起, 对护士进行定期礼仪培训, 使护士的服务更亲切, 更加人性化。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良好的语言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的情绪, 更多地了解病情, 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慰藉, 促进其主动配合诊治。因此, 我们非常重视对护士工作用语和语态的规范, 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制定了常用语和忌语, 并进行交流训练。提高了分诊护士的亲和力和交流能力。

1.2.2 提高分诊护士分析判断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 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 这就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不仅要有优良的服务态度, 还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对就诊患者做出准确地病情判断, 及时分诊到相关科室, 减少因不正确分诊而导致患者多处就诊, 延误诊治的几率。因此, 不断加强护士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分诊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少见病的症状和体征、化验指标和临床意义等, 科室每周组织业务学习一次, 并要求护士及时了解各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每季度结合三基理论及操作考核对相关的专科理论知识也进行考试。积极鼓励护士参加大专及本科段的学习, 丰富了护士的理论知识, 使护士的分析判断能力得到提高, 分诊质量大大提高。

分诊护士在分诊工作中, 常常会遇到不少危重患者或就诊患者人数多而又集中的情况, 这就要求分诊护士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能够及时有效地疏散分诊危重患者到相应的科室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2]。为此, 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定期组织分诊护士进行学习。并组织院内其他科室进行实战演习, 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训练护士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分诊护士对此类情况的应急处理协调能力, 提高其整体素质。

1.2.3 健全规章制度, 落实岗位职责

根据各科室分诊的特点, 制定各科分诊工作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定期组织分诊护士学习, 并进行考核。每月护理部对分诊工作进行定期和随机抽查, 确保制度的实施。

定期对各科分诊单元进行业绩量化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素质 (仪表、语言、行为等) 、设施管理 (工作场所及诊室卫生, 物品管理) 、意见簿和投诉反馈等。通过考核评分情况, 将量化考核成绩与月奖金、年终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 促进护理措施切实、高效地实施。

2 健康教育模式和实施的管理

2.1 采用嵌合式和独立式两种健康教育模式

门诊患者具有流动性大, 病种多, 患者和家属文化层次差异大等特点, 而大多数患者非常渴望懂得更多健康知识。为此我们将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嵌合到分诊、候诊、诊间就诊、各种检查治疗过程中及就诊后等五个流程中, 形成五段式门诊健康教育护理路径[3]。针对不同的流程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 提升了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的内涵。另外针对专科特点和患者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独立式健康教育包括:疾病健康教育讲座和科普健康宣传资料、特别病种联谊会 (如哮喘之家、糖尿病联谊会等) 和专家义诊咨询等。通过这两种模式的健康教育的实施, 既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又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

2.2 健康教育实施的质量管理

2.2.1 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

影响门诊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护理人员和患者两方面。

护理方面:许多护士仍然觉得健康教育不是她们的职责, 缺少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 缺少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近一半的护士认为缺乏健康教育时间;门诊护士专业知识缺乏及护理程序运用较差。

患者方面:患者地域、文化层次等背景情况的多样化和需求的不同给健康教育的开展带来困难;由于就诊量过大, 造成护士相对不足, 患者与护士接触时间太少使健康教育的实施流于形式。

2.2.2 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 我们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 (1) 明确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职责,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知识, 按不同专科制定专人负责监督学习; (2) 门诊低年资护士实行轮转制, 安排其到不同科室门诊和病区轮转工作, 从而拓宽专业知识面和锻炼工作能力; (3) 鼓励护士参加学历和人文教育, 定期组织专家讲座, 提高护士的人文素质和宣传、沟通技巧; (4) 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 评估健康教育开展效果。

3 小结

通过对分诊工作和健康教育这两个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的重要环节的程序优化和质量管理,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提升了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使得患者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大大增加。同时也拓宽了护士的专业和人文知识, 增强了护士的语言沟通能力, 提高了门诊护士的整体素质。然而我们仍需不断地评价效果, 进一步总结经验, 探索更新更好的护理途径,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敏敏, 初玲, 吴心芳.做好门诊分诊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4) :4365.

[2]翠艳.做好门诊护士的几点要求[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0) :1924.

[3]许年珍.健康教育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服务流程中的实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20) :2559-2561.

护理流程 篇2

一、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核对床号、姓名、输液单;

2、评估:患者病情、穿刺部位皮肤及浅静脉现状、治疗计划;解释、问二便;对碘、酒精有无过敏史,有无传染病史;

3、核对医嘱:检查液体和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有效期、是否混浊、变质;

4、用物准备:静脉留置针、透明敷料、封管液,其余与静脉输液法相同;

二、备药:消毒输注口、加药

三、床边备药:核对→插输液管→将液体挂于输液架上,排气

四、选静脉: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戴手套(有传染病史者)→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的静脉,避开静脉瓣

五、消毒:范围8cm×8cm(碘伏)

六、选择留置针:根据病情及血管选择型号,并检查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好

七、连接、排气:头皮针接输液管,打开留置针包装,将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并排气

八、再消毒:扎止血带、消毒

九、松动套管

十、查对、进针:

1、进针前查对

2、进针: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夹紧针翼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平行进针约0.2cm

3、退针芯:松开两翼并用食指、中指固定,另一手退针芯0.5~1.0cm,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第四代留置针一手退针芯0.5~1.0cm,另一手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

4、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

5、拔针芯:食指、中指固定两翼,另一手将针芯全部拔出

十一、固定:

1、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延长管与穿刺管呈U字型固定(Y接口勿压迫穿刺点)注明穿刺时间、责任者

2、脱手套

十二、调速:按年齡及病情调节速度

十三、查对:再次进行查对

十四、交代注意事项:输液期间可适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不能长时间下垂,如出现疼痛,红肿、敷料卷边脱落应及时告诉护理人员处理

十五、整理: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分类放置→洗手→记录(护理记录单记录穿刺时间、责任者)

备注:

1、封管液种类:生理盐水或稀释的肝素溶液。

2、肝素液浓度:每毫升盐水含10~100U肝素钠,用量2~3ml。

3、正压封管: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冲管后余0.5ml边推注封管液边拔针。

鼻导管吸氧操作流程

一、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缺氧程度、鼻腔、合作程度、心理反应、治疗计划、环境安全;解释、问二便

3、用物准备:鼻导管、棉签、水杯内盛洁净水、记录单、弯盘、纸巾、手电筒。氧气筒吸氧另备氧气筒、氧气表装置1套、扳手;

二、装表:开大开关吹尘→关大开关→装表旋紧→接湿化瓶→接氧气连接管→开大开关→开小开关检查有无漏气→关小开关

三、吸氧:

1、查对患者,协助取舒适体位

2、清洁鼻孔→接氧管→开小开关→调节流量→查通畅→给氧

3、单鼻导管蘸水,轻插入鼻腔约自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

4、鼻导管固定的两种文法:绕到枕骨后固定,绕过双耳廓到颈前固定

四、交代注意事项→记录吸氧开始时间

五、停氧气:

1、根据医嘱评估患者病情、缺氧改善程度

2、取下鼻导管→关小开关→擦净脸部→分离氧导管→关大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氧气→关小开关→卸氧表装置→湿化瓶消毒

3、记录停氧时间

六、整理: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分类放置→洗手→记录

备注:

1、环境安全包括: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2、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3、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更换鼻导管、温化瓶,湿化液采用无菌水。

4、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可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酒精,能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之破裂,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功能。

5、依据吸入氧流量分类:低流量给氧:1~2L/min;中流量给氧:2~4 L/min;高流量给氧:4~6L/min

单人徒手成人心肺复苏

一、判断、呼救:

1、判断意识:呼唤患者同时轻拍肩部,如无反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2、呼救援助:呼喊医生或护士帮助

二、取复苏体位:去枕仰卧位置于硬板或平地上

三、打开气道:

1、一般采用按额提颌法,将头后仰90°;

2、疑颈椎损伤文法,双下颌上提法;

四、判断呼吸:通过视、听、觉来判断呼吸:视患者胸部是否起伏、听是否有呼吸音、感觉是否有气流呼出,观察颜观10S,有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无呼吸按以下步骤进行。

五、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频率为12次/min,每次吹气1S,吹气量700~1100ml,同时用视、听、觉观察效果;

2、如吹气不成功,重新打开气道,仍无胸部起伏,按异物梗塞处理;

3、如吹气成功按以下步骤进行;

六、判断循环:

1、触摸颈动脉10S,第6S抬头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2、有脉搏、无呼吸:实施人工呼吸,每学5S吹气1次,2min后评估呼吸;

3、无脉搏、无呼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七、胸外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下1/2段,或剑突上2横指处;

2、按压方式: 双手掌根重叠,双臂垂直按压胸骨;

3、按压深度:4~5cm

4、按压频率:100次/min

八、GPR循环:

1、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

2、每反5个循环(约2min)判断呼吸、循环一次

3、持续1h无效,宣布死亡

4、出现复苏有效指征,进行下一步

九、整理:协助病人取复原体位→实施进一步救治→整理用物

备注:

1、成人猝死最常见是室颤,尽早除颤是最有效救治方法,新指南建议除颤一次后立即开始GPR;

2、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波:360J:双相波:200J。

3、口对口人工吹气时一手捏紧鼻翼,包严口唇缓慢均匀将气吹入至胸部膨起;

4、GPR有效指征: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有搏动、瞳孔由大缩小、口唇及甲床转红润;

5、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心肺脑复苏历时1h,而心或脑死亡的证据仍持续存在者;或开始心肺脑复苏前循环及呼吸停止已超过15min者。

6、复原体位:①救护人位于患者的一侧,将靠近自身的患者手臂上举置于头部侧方,另一手肘弯曲置于胸前;②把患者对侧下肢弯曲,救护人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只手抓住患者的胯部或膝部,轻轻将患者侧卧;③将患者上方的手置于面颊,防止面部朝下。

浅谈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流程 篇3

一?病症简述

作为一种高发性眼病,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严重者可以致盲,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即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由视网膜裂孔以及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造成,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则是由其他眼部疾病或某些全身病引起?

这两种视网膜脱离病多发于40~70 岁,高度近视患者尤其易发?随着手机电脑平板等的普及,以及各种不良的用眼方式的使用,近些年,年轻人患视网膜脱离也呈上升趋势?目前要根治此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手术?但是因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治疗采用术中行玻璃体腔气体或硅油充填,所以要求患者术后采取俯卧位,这样方能使得气体或硅油上浮顶压裂孔处,促使裂孔尽快生长闭合,并促进眼底液体的吸收,同时可以预防膨胀气体或硅油移到眼前节引起角膜混浊?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术后并发症?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注入填充物,现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复杂的视网膜及玻璃体病变?术后病人出于治疗效果考虑须长时间采取强迫体位——脸向下俯卧位?术后体位的正确与否对眼病恢复至关重要,尤其术后24小时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所以,针对视网膜患者的护理,对于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殊特体位依从性 ,我科护士集思广益,摸索总结出一套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的流程,尤其重视不断改进自制的U型枕的应用,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临床资料

作为眼科护士长,我所在眼科自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9月1日,共收治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52.1岁,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8岁?在上级医院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5例,在我院请专家行视网膜复位手术18例,另两例1例是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后行白内障手术,术后晶体后囊膜早期破裂,硅油进入前房?1例是硅油进入前房行前房冲洗术?

三?术前护理

(一)术前评估 因为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病因?个体情况和疾病程度的各不相同,所以我院先对患者做全面的住院评估,并相应制定了针对性的宣教计划,?

(二)住院护理 (1)心理护理:我科护士针对病人的不同年龄心理状况,及时帮助,给予耐心?调节不良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2)术前准备和健康教育:术前半小时对患者使用0.1%苯巴比妥0.1 g和0.5%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目的是稳定患者情绪,控制呼吸道分泌,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3)建议病人卧床休息,用眼罩遮盖双眼减少眼球轮转,避免病情加重? 术前用抗菌消炎眼药水滴入患眼,严格检查有无眼底感染;手术当天做好病目的常规消毒,剪去睫毛冲洗泪道,用无菌纱布遮盖术眼?

四?术后健康教育和护理要点:

(一)体位指导: 术后体位是控制手术成功的关键①这是重中之重,应该对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务必使他们理解和坚持术后体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克服由于固定体位带来的不适,渡过难关?针对巨大裂孔及黄斑裂孔患者需要根据眼底改变及时调整体位?术后头位最少保持5天,巨大裂孔患者要坚持7 天以上?手术气体注入者,无论任何情况都应避免仰卧位,以免过量的气体,尤其是惰性气体膨胀使晶体发生虹膜隔前移,使原来已经窄的房角关闭继而诱发青光眼②?凡是眼部气体注入者,都应遵循使裂孔处于最高处的原则,黄斑部裂孔患者保持俯卧位?应该对病患家属再三强调术后体位如若不当,直接影响视网膜的复位并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二)其他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发生伤口疼痛,可遵医嘱服用口服药如去痛片,或肌内注射止痛剂,恶心呕吐者肌内注射止吐药?

术后眼部卫生非常重要,应用温开水洗眼,蒸馏水更好,保持眼部清洁?护理人员应对病患防止受凉,引发咳嗽及打喷嚏,导致用力过度会使视网膜重新脱离?提醒患者术后饮食注意事项,应该少而精,软食清淡,循序渐进,不可暴食暴饮增加肠胃负担,切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不要空腹喝牛奶,禁烟禁酒?应该逐步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猪肝,保证眼睛恢复所需足够营养?

(三)专用U型枕制作使用

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如果患者手术中眼部被注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或填充硅油,应使其起居尽量强制保持俯卧位?由于全氟丙烷C3F8气体的溶水性极差,因而眼内表现吸收慢,滞留时间长?全氟丙烷C3F8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温室气体,其理化性质决定了其在眼内的两个物理特性:膨胀性和滞留性?同时,气体的吸收时间长短也与注气量?气体浓度?膜增生程度?术眼眼压高低?术眼血循环状态等有关?所以术后护理人员一般要求患者每天保持俯卧20小时,以利于气体或硅油向上顶压视网膜,从而加速眼部的吸收?20小时的俯卧,再加上其他时间也要尽量保持脸部朝下,这对于患者来说,是比较困难和痛苦的,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很有必要制作相应的枕具进行护理?我们的做法是,采用質地柔软的棉布缝成40厘米×35厘米的U型口袋,里面填充入约10厘米高的海绵,拉链封口?再配以相应的专用眼科气垫,垫于患者胸腹前,使其减少压迫感?

建议一般视网膜复位患者俯卧休息的具体要求是:患者俯卧,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面颊下置U型枕垫,此法适合患者午休和夜眠?

针对眼部上方裂孔,玻璃体腔内注入气体患者,要求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姿势?对后极部巨大裂孔?黄斑裂孔或复杂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术中注入硅油者,术后应取俯卧位或低头位,以保证硅油上浮顶压在后极部视网膜下使其复位?护理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因特殊体位引起的不适,及时给予指导,使其自觉坚持恰当的体位?手术注入消毒空气患者一般情况7天可吸收,注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者吸收时间需要2周,而硅油填充术患者则需3至6个月方能取出,术后早期恢复,需保持俯卧位不少于每天20小时?

(四)各种体位要求:

1?俯卧姿势:患者脸部向下,床上平躺,保持视网膜裂孔或脱离区处于最高位,面部垫上U形枕,以防过度压迫?

2?低头坐姿:患者坐于床旁椅上,面部枕于床沿U形枕上;或坐在床上,面部枕于床边桌子的U形枕上,注意头颈部尽量处于同一水平线?

三?床上头低姿:腿盘坐,头面部朝下,U形枕托于下方?

3?站立头低姿:行走时低头,尽量接近90度,U形枕托于下方?

我科对25例玻璃体切割术后病人应用此法进行护理,术前充分宣讲,术后规范护理,充分使用U形枕,使一般病患尽量舒适地保持头部朝下,眼与地面平行,眼口鼻悬空,避免眼口鼻等部位受压,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因处在强制体位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加速了手术恢复?同时,对特殊病患采取特殊体位,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护理流程之下,病人的俯卧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降低,手术恢复效果好,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体位护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王翠《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1-25

我的护理带教流程 篇4

面对即将要进行实习阶段的经历, 实习生们心里大多有很多列类似的问题:我会分配到的带教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利害吗?严肃吗?经验丰富吗?等等。

面对临床带教, 为将来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是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如何做好一名带教老师?怎样带教好护生?能让护生在我科实习时能学到一些知识, 为此我认真总结, 并制定出一个带教流程。

1 实习生进科室的第一天

1.1. 互相介绍

面对刚进医院的实习生, 是他们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当护士长将他们交给我时, 首先要介绍自己, 比如我叫×××, 职称是什么, 给她看一下胸前挂的服务牌, 然后问你叫什么, 看一下她的服务牌, 大家互相认识, 称呼起来比较方便。

大体检查一下她的仪表, 不符合规定的让她下班后改正。把她带到值班室时, 态度和蔼的告诉她, 她的衣服应放在哪里, 注意保持值班室的卫生。

1.2 熟悉病区环境

熟悉病区环境, 详细介绍病房环境, 病房是怎样安排的?病床的布置, 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换药室、治疗室等的位置。以便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边走、边介绍、边解释, 告诉护生我们的科室主要收治关于哪方面疾病的可是, 主要疾病病情的特点等。

1.3 物品的摆放

详细介绍办公室、治疗室里物品摆放的位置后, 告诉护生今天上午先熟悉知道这些, 然后让她单独转病房, 熟悉并去。等到她自己感觉都熟悉记下来了, 再跟随我看我如何工作, 以便慢慢适应工作环境。

1.4 时间的安排和要求

仔细告诉护生我们这个班上下班的时间, 最好上班早于老师, 下班晚于老师。如果在实习期间请假, 要提前向护士长请假。

2 第二天

如果是已经转过科室的实习生, 由于各科室的设置、物品的白芳等都大致相同, 对于进科的第一天介绍的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 简单介绍或者不用介绍。

2.1 工作程序介绍

向护士介绍当天将要进行的前后顺序, 让她心里有准备, 然后带着护生开始工作, 护生不脱离老师的视线。在实际的工作中, 工作程序随时会被突发的情况所打乱, 向护生讲清楚, 对于需要立即处理解决或与患者生命攸关的事情, 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 优先处理, 要培养岁时应变的能力。

2.2 科室主要病种的介绍及自信新的培养

向护生介绍科里主要的并重, 带她去患者身边, 亲自了解疾病的前因后果, 或带她去即将出院的患者那里, 让她知道这些病人经过治疗都已痊愈, 可以加强护生的自信心。

3 第三天以后

护生对病区环境的了解、收治的病种、老师的要求、工作程序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可以较快地进入实习工作中去。在这以后的实习中用各种方法不断督促学习, 促进护生成长。

3.1 护理操作随时讲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 手把手的把所遇到的各种护理操作交给她, 边操作边讲解, 把操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讲清楚。如遇到同样的操作时, 让护生自己操作, 老师在一边指导。在工作之余, 向她讲解本科主要病种所要涉及的主要的护理操作。介绍主要病种的护理知识。例如洗胃, 不仅介绍洗胃机的装置, 还要讲为什么要洗, 洗胃的步骤, 胃管的选择, 胃管插入多少, 洗胃的注意事项等。

3.2 小讲课与随时提问

在实习带教过程中, 每星期对本科护理要点、操作重点或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小讲课, 并组织讨论, 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她们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谓。随时询问护生学习的护理知识, 了解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回答正确时, 及时给予鼓励, 增强她的自信心。回答错误时, 指出来并让她们自己去思考, 去翻书学习, 直至以后再次提问时回答正确, 以便加深记忆。

3.3 以身作则传递优良品质

做为一名老师, 要以身作则, 把优良的品质传递给护生。护理工作很繁忙, 虽然分工明确, 但又密切合作。作为工作中的一员, 大家都相互帮助, 同心协力, 不计较个人得失, 把工作做好。老师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必然感染护生, 让护生在实习中学到我们的优良品质, 潜移默化规范了她们的行为, 对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后, 将会受益匪浅。比单纯的教导要好得多。

3.4 因人而异实施带教

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能够耐心的指导护生完成实习, 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地了解护生学历层次的不同, 教育背景不一, 有中专、大专、本科的护生。这要求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带教所有的护生, 应该因人而异, 侧重点不同, 是护生能学到更多的指示。

3.5 出科考试

出科前几天, 就把出科考试的操作重点的自习完整的教给护生, 并督促他们多练习, 熟背理论题。在考试时, 严肃认真, 对护生操作的缺点指出并改正, 正确的评分。

4 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临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 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高素质的护士是各带教老师的目标。带教实习, 不是简单的让护生干活、打杂, 而是要教会他们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把优良的品质和技术都教给护生, 以适应他们即将步入的工作岗位, 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摘要:要做一名好的带教老师, 就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带教方法, 把优良品质和技术都教给护生, 以适应他们即将步入的工作岗位。经过多年的带教工作, 总结出一套带教流程。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能较快适应临床工作, 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护理,带教,流程

参考文献

[1]刘海萍.量化分级管理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护理, 2005, 11 (3) :1069-1070.

产科护理交班流程 篇5

为了规范交接班,产科制定交接班制度和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1)早班护士7:40到岗,做完分管的晨间护理,责任护士在交班前应了解当天病区情况、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协助其他护士共同完成晨间护理工作。(2)护士长应提前30分钟到岗,巡视病房,了解病区危重、卧床患者,新入院患者,疑难患者病情,评估当天护理工作量,根据当天工作重点做出计划并进行合理的分工。⑶ 下午18点交接班仍按早晨交接班程序。

一、办公室交接班

(1)每日上午8:00准时交班,全体护士均参加,集体站立于办公室中,参加人员精神饱满、思想集中、严肃认真、着装整洁、挂牌上岗,(2)交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报告患者的出入情况、危重抢救、手术和病情变化、特殊处置等。接班护士应认真听取交班内容,不清楚时应提出质疑。(3)护士长应重点检查护士着装,注意护士是否认真听交班内容并根据情况提问,讲评护士站、治疗室、更衣室等卫生整理情况;同时强调当天的工作重点等。

二、护理床边交接流程及要求

1、进病房顺序:交班护士—接班护士—护士长—其他护士

2、交班站位:交班护士站于病人右侧床头第一位,接班护士(责任护士)站于右侧床头第二位,护士长站于床尾。其他护士位于病床左侧。

3、交接内容

1)交班者:与病人沟通,自我介绍。依次交接产妇分娩(剖宫产)情况、刀口敷料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宫底高度、卧位、皮肤完整性、管路通畅情况;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评分、首次大小便、吸吮情况,以及需要特殊交待的事情。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下一班继续采取的护理措施。

2)接班者:与产妇家属沟通。3)护士长:进行点评。

4、交接班严格要求手卫生。

三、交接班程序

交班时做到口头讲清、床头看清、记录写清,杜绝交接班不规范、无交班前准备、无工作重点等现象,使各项护理工作有落实、有监督、有检查和评价。明确职责,凡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由接班者承担,值班护士向病人做自我介绍。

2、危重病人交接班

护理流程 篇6

【关键词】 门诊流程再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04-02

门诊流程指的是患者至医院就诊的全过程,其中各环节方便、快速及准确与否,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就医秩序有直接影响[1],甚至会对医院声誉有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在门诊中就诊时,一次看病所需时间为1.5h-1d,在就诊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排队与付费,就诊速度较慢且流程较多,门诊护理工作效率较低。为给门诊患者提供有效、便捷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候诊时间大幅缩短,我院门诊在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间展开门诊流程再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效果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措施

1.1.1 提高认识 门诊服务属于医院服务中首要环节,是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展开评价的第一窗口。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可对医院整体水平予以直接反映,不仅会对医院名誉有直接影响,同时也与医院整体效益密切相关。因此,对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加以提升,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1.1.2 深入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知识 优质护理服务是坚持患者中心原则,加强基础护理,开展护理责任制并对护理专业内涵加以深化,促使护理服务质量整体提升。为保证我院门诊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有准确把握且深入领会相关精神,在开展活动前,我院门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宣传力度,在全体门诊护士间展开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知识全员培训,在活动开展后定期进行后续培训。

1.1.3 对门诊硬件设施加以改造 坚持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原则,对旧有门诊科室布局进行改造,调整了一站式服务台至大厅中心位置,对功能相近的科室进行整合,超声科搬迁就近于产科及妇科诊区,改扩建门诊采血室增加采血席位等等一系列举措,保证了门诊科室布局的合理,诊疗检查流程的顺畅,为病人就医提供了便利;分楼层设置挂号缴费处,各诊区设置“分诊排队叫号系统”,合理分流集中排队现象,有效维护就诊秩序;增加了足够数量的候诊椅满足病陪人的坐候;为空腹来院检查的病人设立了“爱心茶点站”免费提供餐点;立体完善了门诊引导标识系统方便病人查找。

1.1.4 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①实施全程护理:对于行动不便或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在门诊就诊检查,专业导诊人员应主动提供陪送服务,为患者就诊的安全性及便利性提供保证。②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门诊护理人员工作任务较重且工作范围较大,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护理服务,同时还应对门诊医师与各医技人员予以有效配合。在实施门诊流程再造中,所有门诊护理人员均应将导诊胸牌佩戴完善,当患者需要帮助或出现任何疑问时,应及时、主动迎上,以亲切、耐心、负责的态度为其详细解答,并且在护理工作中应真正落实首问首诊负责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原则。③检查报告集中发放:保证所有患者各检查报告可在门诊一站式服务台直接领取,确保患者可及时获得检查报告。④成立门诊护理组:由一站式服务台、各分诊台、采血室等门诊护理岗位人员组成门护组单元,形成灵活调派机制,根据各岗不同的高峰时段,及时调派人员,如在9:00-10:00等候采血化验的病人较多,可将服务台护士调至采血室,增开采血席位,加快速度。⑤执行弹性排班制度:导诊护士应提前40min到岗开始接待分诊工作,各分诊台与采血室护士提前20min到岗,服务台中午连班不间断,下午班延至5:30,保证早来晚到的病人也能够得到及时、周到的服务。

1.2 观察指标 利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门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对2011年6月(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与2013年6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门诊量进行分析,统计患者满意度与门诊量提高率。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共有5项评价内容,经专家审定,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具有较高效度。

2 结 果

与实施优质护理前相比,患者满意度提高率为18.2%,门诊量升高率为25.4%。

3 讨 论

3.1 促使护理人员整体服务意识提高 在门诊护理人员和患者短时间接触中,由于外地患者较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且工作范围较广,时常会出现护理疏漏等问题。通过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可促使门诊护士“首问首诊负责”意识得到强化,促使护士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提供帮助、积极接送,对患者问询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加以主动解决,从而促使门诊护士整体服务意识显著提高。

3.2 促使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利用叫号系统可促使患者按照语音叫号进行安心等候,有效消除门诊患者插队及围观等秩序混乱现象发生几率,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同时促进门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将门诊患者检查报告予以集中发放,可利用自主打印机进行检验报告打印,促使护士工作量大幅减少。

3.3 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为患者提供零距离模式服务,可促使患者待诊时间大幅缩短;经门诊窗口的合理布局,对门诊流程加以优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可促使门诊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实现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我院门诊开展门诊流程再造并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提高率为18.2%,门诊量升高率为25.4%。

总之,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可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发挥促进作用,大幅提高患者满意度与门诊量,树立医院良好窗口形象,促使医院门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护理流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肾脏穿刺术患者23例, 其中男8例, 女15例。根据流程图的使用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 2006年元月开始使用流程图的患者为实验组, 共14例, 2006年元月份以前未使用流程图的患者为对照组, 共9例。两组患者穿刺方法相同, 术后护理均相同。

1.2 方法

1.2.1 制定流程图

经全科医护人员讨论制定流程图, 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 最终制定肾穿患者的护理流程图。流程图的特点是将患者在住院期间拟行肾穿刺的护理内容制定成日程表, 有计划有预见性的开展护理工作。

1.2.2 流程图的内容

第一天拟肾穿患者入院, 由主管护士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方式, 生命体征, 体重, 精神状态, 可正常活动, 普食。检查:详细了解病史, 进行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及凝血酶原时间, 血尿素氮, 血肌酐及血型测定, 并行肾脏超声检查, 了解肾脏大小, 形态肾实质厚度, 内部结构, 做到心中有数。护理措施, 介绍住院环境, 主管医生, 责任护士, 按住院须知和内容进行宣教, 指导化验检查, 疾病知识宣教, 使患者达到熟悉环境, 了解住院须知内容, 了解主管医生护士, 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完成部分术前检查的效果。

第二天 (术前日) , 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 生命体征, 特别强调血压应控制在150/90 mm Hg以下, 有无上呼吸道感染。活动饮食:正常活动, 清淡饮食。治疗与用药:根据病情肌肉注射维生素k, 停用一切扩血管抗凝药物, 指导患者洗澡更衣, 学会屏气5秒以上, 指导床上大小便, 介绍手术过程及需要配合事项, 消除紧张情绪, 使患者能达到预期目标是:愉快的接受手术, 配合术前准备, 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第三天 (手术日) 认真核对患者姓名, 测生命体征, 主管护师陪伴患者去超声室, 术前30 min肌注安定10 mg, 术前5min排尿, 俯卧于穿刺床上时及时给患者心理支持, 伸手握住患者的手, 利用肢体语言及言语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手术中适时指导患者屏气, 放松, 使手术顺利完成, 常规消毒伤口并包扎, 外加小棉垫压迫并打上腹带, 平托至平车上返回病房, 将所取标本置于10%甲醛溶液固定后交专责人员送检。术后仰卧硬板床6 h, 绝对卧床24 h, 以减少出血, 术后4 h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 尿的颜色, 有无腰疼等症状, 连续送检尿常规3次, 并观察有无血尿, 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轻度利尿避免出血形成血块而阻塞输尿管。遵医嘱应用抗菌药及止血药, 使患者达到的预期目标:顺利完成手术, 生命体征平稳, 配合绝对卧床, 无发生尿潴留, 如有发生血压下降, 脉搏增快, 肉眼血尿持续出血征象得到及时处理。

第四天, 术后第一天, 观察测量生命体征和尿液, 化验尿常规, 观察伤口情况更换敷料, 指导3 d内不洗澡, 以免伤口感染, 1周内禁止剧烈活动, 咳嗽, 喷嚏等。第五日, 术后第二天, 观察测量生命体征, 避免剧烈运动, 正常饮食。第六日, 术后第三天, 做肾脏超声检查确认无肾周血肿, 指导一周后取病理结果和复诊事项指导办理出院手续。

2 结果

对照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三项显示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3 体会

3.1流程图的制定借鉴了临床路径的相关理论, 对患者的各种检查治疗护理, 住院天数等, 设计制定出最恰当的标准化, 流程化的临床路径表, 运用图表的形式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及院外康复期间的有序, 定时, 定效的照顾, 使医护程序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 降低了医疗成本, 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缩短了住院日。

3.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健康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 应用流程图,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 有计划, 有步骤, 环环紧扣, 使患者从对肾穿刺术的一无所知到完全配合及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规范化的学习过程, 使肾穿能够预期进行, 最终降低医疗费用, 减少住院日, 减轻患者痛苦。

3.3由于护理活动的标准化, 避免了因交班环节的失误成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护理质量, 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使被动护理变主动护理, 不再机械的执行医嘱, 而是有目的的, 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

3.4护理流程图的实施, 加强了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接触和沟通, 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配合治疗过程,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提高肾穿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住院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方法 制定肾穿患者护理流程图并应用于实践。结果 实施肾穿患者护理流程图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结论 流程图的使用规范了护士的工作行为, 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

护理流程 篇8

关键词:基础护理流程,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质量

在临床中, 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首先思考和分析基础护理流程, 对其实施合并、分散、废除、简化、增加、改变等策略, 从而将原有的工作流程优化完善, 进而建立流畅的服务链, 最终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目的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 而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 专科化的特点使得其在护理方面与病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 10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55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 观察组则对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观察组:男780例, 女770例;年龄11岁~72岁 (41.12岁±5.32岁) ;外科手术625例, 骨科手术425例, 妇科手术500例。对照组:男750例, 女800例;年龄12岁~71岁 (39.25岁±5.34岁) ;外科手术675例, 骨科手术455例, 妇科手术42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 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配合和术后随访等[3]。

1.2.2 观察组

进行优化基础护理流程[4]。①优化交接班流程:护士分组要以分管病人作为依据, 各组的责任护士长及责班、下夜班护士都应在晨间护理对床单位进行整理, 同时依次根据班情交接表逐项交接清楚。②优化排班流程:将原来的排班制度 (早班-下午班、夜班-休息, 在休息后开始下一轮上班日, 遇到双休日则安排责班) 优化成为以下排班制度:副班-责班-夜班-休息, 休息后开始下一轮的上班日, 双休日则安排责任护士组长班。③优化液体输注的流程:夜班护士要核对长期液体, 以便在次日晨会交班后, 直接配制然后即可输注。④优化药物准备的流程:主班护士要及时询问医生病人的用药情况, 接班的护士也要检查所需药品是否已经准备齐全。⑤优化术前检查结果回报流程:由责任护士长核查回报结果, 而夜班护士要再次核查, 次日对病人进行各项术前检查。⑥优化术中全程负责病人的护理:服务要注意细节, 尽力满足病人和病情的需求, 保证病人安全。

1.3 疗效判定[5]

①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质量、规范使用抗生素、候台时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质量;②病人满意度:主要包括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准确及时;③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要基于以下理念:善于改变工作模式, 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 对病人的服务要做到全程不间断、无缝隙、安全有效, 其中注重细节护理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6], 所以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管理者首先要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各项标准, 既要规范护士的行为, 又要明确工作方向, 争取做到行为有章可循、监管有据可依。优质护理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多方位的检查、监督、指导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这有助于营造安全、优质护理的氛围, 使护理人员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和服务理念, 增强各层工作者的责任心, 使全体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 全力确保医疗和护理的安全性, 同时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7]。还要不断的改进护理工作流程, 使各个工作环节更加紧密地衔接起来, 工作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8]。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第一, 应对病人的环境进行护理, 可以保持病人的病房的整洁、安静、温馨, 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在工作中端庄、大方, 热情接待, 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6]。第二, 对病人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指导, 相关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关心病人, 告知病人疾病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 协助病人进行相应的术前检查,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进行疾病病因、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手术优势、手术流程、手术配合事项、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术前术后康复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的讲解, 使得病人及其家属对于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了解, 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9,10]。第三, 积极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若病人出现疑问, 应及时耐心地进行解答, 以消除病人的顾虑[11]。

本本研研究究结结果果显显示示, , 观观察察组组基基础础护护理理质质量量、、候候台台时护理质量、规范使用抗生素、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且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评分在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准确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提示, 对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使护理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降低了工作中的失误率, 改善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伤性休克的链式流程急救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创伤性休克病人16例, 男10例, 女6例;年龄12岁~68岁, 以青壮年多见;颅脑损伤9例, 复合伤6例, 其中严重创伤1例;轻度休克3例, 中度休克8例, 重度休克4例。

2 急救护理

建立规范化急救护理程序, 有计划做好协调工作。通过伤情判断、呼吸道通畅 (A) 、静脉通畅 (B) 、监测生命体征 (C) 、药物治疗 (D) 等“ABCD”链式流程, 实施稳健有序的救治, 缩短了创伤病人在急诊科的有效抢救时间。

2.1 伤情评估

本组16例病人均通过询问病史 (昏迷病人询问家属) , 简单、迅速查体, 评估休克程度及身心状况, 做出初步诊断, 确定抢救支持。

2.2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缺氧[2]。7例呼吸道障碍的病人, 立即寻找原因, 及时清除和吸出了口鼻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异物、血块等。并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卧位, 防止窒息。4例昏迷病人发生舌后坠, 用舌钳夹出, 同时给氧疗和机械控制呼吸。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者均予机械通气, 氧气吸入浓度40%, 流量2 L/min~4 L/min为宜, 对持续用氧12 h以上者氧流量以1 L/min~2 L/min为宜, 且随时进行血气分析, 以保持氧气输入通畅。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插管

抢救休克的首要措施是大量快速输血、输液, 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本组16例均应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 选用16号~18号静脉留置针, 进行静脉穿刺。1条静脉用作扩容, 另1条用于输入各种抢救药品, 还借助三通, 提高补液速度, 迅速有效地恢复有效血液循环量, 保证组织供氧及重要器官血液供应, 对颅脑损伤病人应用了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 并详细记录液体出入两。

2.4 重新检查和查体

避免初步判断的漏诊, 是进一步抢救治疗的第二个关键, 对16例创伤病人均进行二次全面查体。同时对6例复合伤中3例骨折病人妥善固定伤肢, 及时包扎止血, 熟练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积极组织抢救。

2.5 监测生命体征

休克病人始终处在严重而多变的动态过程中, 要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必须加强床旁巡视和动态观察, 准确作出科学的判断,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 严密观察创伤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 为实施抢救方案做出支持[3]。

2.6 药物治疗

2.6.1 纠正酸中毒

休克时, 由于组织缺氧、缺血、体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 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根据实验室检查报告给予碱性药物, 如5%碳酸氢钠等。10例病人出现酸中毒, 均给予及时纠正。

2.6.2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病人在充分补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如间羟胺、多巴胺, 以解除微动脉和微静脉痉挛, 改善微循环和重要器官血液供应, 随时观察血压, 一般将血压维持在12.0/8.0 kPa时停用。

2.7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 实行整体护理得到了重视。故在抢救过程中, 护士应一边工作娴熟、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快而有序地进行抢救, 一边关注病人家属焦虑的心情, 及时和他们交流, 并将病情发展情况随时告知家属, 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本组16例病人均给予细心周到的心理护理, 得到满意效果。

2.8 术前准备

创伤性失血病人同时伴有多处损伤、骨折、脏器破裂等, 需及时手术止血及清创等, 对有急诊手术指证者, 在抗休克的同时, 及时做好了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 并通知手术室, 麻醉科进行急诊手术, 由护士亲自护送病人到手术室, 与手术室值班护士当面交接病人。

3 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紧张密切配合, 采取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治疗护理, 成功治愈15例, 其中行保守治疗9例, 手术治疗6例, 因病情重, 创伤严重死亡1例。

4 讨论

4.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在休克抢救中的意义

血压变化是诊断和治疗休克的重要指标。尤其应注意脉压变化, 脉压差越小, 说明血管痉挛程度严重, 脉压差越大, 则说明血管痉挛开始解除。在抢救过程中, 每隔15 min~30 min测量血压1次, 并进行记录, 直至血压稳定后, 减少测量次数[4];脉搏是医护人员早期发现休克病情变化的简便方法, 病情恶化时脉率加速, 脉搏细弱甚至摸不到, 若脉搏减慢有力, 提示病情好转, 以对休克的转归作出判断;呼吸变化, 大部分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 因此进行了密切观察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有效的对症处理。

4.2 意识和表情的观察与抢救休克成功的相关性分析

对于休克病人监测生命体征, 还随时观察意识表情。意识表情常可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情况和缺氧程度, 休克病人意识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 表示脑缺氧加重病情变化, 经治疗病人意识转清、反应灵敏, 对答自如, 提示脑循环改善。

4.3 观察皮肤的色泽、温湿度

本组4例休克加重病人常表现为皮肤苍白、发凉;3例病人出现微循环淤血、皮肤黏膜发绀;6例休克好转的病人表现为皮肤红润;2例病人皮下黏膜有出血斑及开放性骨折部位渗血不止, 及时向医生提示有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的可能, 准备了肝素、低分子右旋葡萄糖苷进行抢救而有效。

4.4 观察尿量是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

尿量是休克的敏感指标[5], 也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本组病例均行留置导尿, 每小时测定尿量和尿比重一次。如尿量<25 mL/h, 说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需加速补液;如尿比重长时间低于1.015, 表示肾功能不全;休克加重时尿量及少, 当病人尿量达30 mL/h以上时, 提示循环状态好转, 是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

5 小结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严重创伤刺激后引起的应激反应, 多数是由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的急性失血、失液引起, 同时组织分解代谢的毒素作用和强烈的疼痛刺激也是引起休克的重要因素, 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微循环、体液代谢的变化和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故应积极挽救, 因此迅速处理好活动性出血伤口是早期急救的重要手段, 严重创伤病人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静脉畅通, 以保证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及时输液输血, 防止低血压所致的脑缺氧, 心搏骤停和肾功能损害等恶性循环的发生[6,7]。通过心电监护, 保证输液通路畅通, 密切观察通过生命体征、意识表情、皮肤的温湿度、尿量等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运用链式流程创伤急救模式, 创建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队伍, 在抢救过程中, 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分秒必争、有条不紊, 做好详细记录, 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夏泉源.休克病人的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5.96.

[2]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2.53.

[3]高慧平.临床实用护理常规指导手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

[4]王苏英, 施建英, 叶小丽, 等.影响血压测量的有关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9 (9) :839.841.

[5]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手册[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61.62.

[6]何秀凤.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6B) :1518.1520.

护理流程 篇10

关键词:流程管理,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整个护理工作的核心, 如何不断的提高护理质量, 是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对医疗卫生与疗养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时适应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现代管理新理念----流程管理已在许多医疗机构尝试改善服务和管理, 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并在质量和成本上优于竞争对手。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25个护理单元全面实施流程管理, 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1 内容

1.1 制定流程

流程标准的建立是以患者满意、家属放心作为服务理念, 以满足病人人性化护理需求为出发点, 以护理活动为导向, 护理部组织全体护士长认真分析各科室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严谨、规范的各种护理工作流程。包括:护士各班次的岗位流程、科护士长、护士长的岗位流程、一般患者的入院流程、急诊患者的入院流程、转科流程、出院流程、接医嘱流程、查对流程、输液流程、输血流程、压疮管理流程、各种管道护理流程、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程序、健康教育流程、术前、术后的护理流程、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流程等。

1.2 管理流程

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流程质量控制小组遵循认识流程-制定、修改流程-建立确定流程-培训、试行流程-运作流程-监督检查-优化流程的管理体系, 不断学习创新, 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 实施

2.1 提高认识, 全员培训

组织全体护士分三次进行集中学习, 讲解流程管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使全体护士从思想上接受并尽快适应这种工作方法及管理模式。各科将本科的各种流程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人手一份, 工作之余认真学习, 护士长每天晨会后都要提问, 以便了解护士的掌握情况。

2.2 集中检查, 重点抽查

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科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护士长每天检查一次, 对于输液、输血、查对等流程随时抽查, 了解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 将结果及时记录和反馈。每月给医生和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2.3 优化内容, 不断创新

科内的流程管理小组每月召开流程质量分析会根据检查结果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 并列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取消、整合、分散、重组对现有流程进行改进, 制定出新流程[2]。如:全麻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尿管, 以前都是病人在去手术室前在病房执行, 我们发现清醒病人特别是高龄的男性病人插尿管时很困难而且病人非常痛苦, 发现这一问题后就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讨论, 改为全麻后留置尿管, 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体现了人性化护理。

3 结果

3.1 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护理的对象是人, 任何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受害者都是患者[3]。流程管理的运用使护理工作从起点到终点让大家一目了然, 步骤规范, 护士严格遵循流程管理内容, 克服了传统模式带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的随意性, 使护士有预见性、有计划, 避免工作中的遗漏和疏忽, 有效的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减少了护理缺陷, 较2007年下降5起。

3.2 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 患者满意, 医生满意

有序的工作模式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前提。护士按照流程各行其责, 使护理工作更主动、更超前、更有条理, 医护配合密切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没有因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发生术后并发症, 降低了医疗费用, 提高了手术效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从而提高了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008年我院特、一级护理合格率达95%, 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5%, 患者满意度98%。

4 讨论

新型的管理模式, 符合当前形式的发展。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如何使医疗质量好, 服务态度好, 患者花钱少是值得管理者探索的问题。流程管理是一个有严格的工作程序、明确目标的管理模式, 它将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 设计和管理流程, 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保证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树贞.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1, 88.

[2]吴秀媛, 王玉玲.全面流程管理在病房中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08-209.

护理流程 篇11

【关键词】 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是指因意外的事故发生而导致健康的人突然受极大的重伤,一般都需要救护车去案发地点将患者护送至医院进行紧急抢救手术,临床为多发伤患者治疗时,医疗的急救一体化抢救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及时的接受治疗,在科学与合理的护理流程配合下,急救工作的成功率会有显著的提高,为了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进行此次的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随机抽取其中的100例患者,将其中未实施急救护理流程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为患者实行常规的救治,将实行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流程救治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时,救护车到达抢救地的时间,比较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护理的流程

1.2.1 院前急救的护理流程 院前急救护理的单元处于备用状态,要达到100%的备用,护理人员在接收到调度指令以后在1min内必须出车,出车途中要联系报警人员了解患者的受伤原因和病情,指导报警人员做一些自救措施,要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不可以随意搬动患者,若患者有明显的出血要用辅助材料进行压迫止血,护士到达患者受伤的现场以后,首先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顺畅,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和患者的胸部是否有损伤而导致患者的呼吸困难,随后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以及脉搏和肢体末梢的循环功能,观察患者有无大出血的症状,要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看患者的颅脑是否有损伤,以及确定患者的脊柱脊髓的创伤情况,查看患者有无骨折的现象,以及伤口是否出血,要依据院前急救的原则做好疾病对症,护理措施要进行的快速果断,并且要准确有效,依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边抢救边护送,在护送的途中要严密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且将患者的情况通报给医院,以便医院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以及专科会诊的准备1

1.2.2 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科的护士在接到院前护士的通报以偶,要立即通知创伤急救小组进行接诊,交接患者以后同样进行院前护士对患者检查的方法再一次进行检查,将患者的全省情况检查清楚,做好评估之后协助医生进行优先的致命伤处理,护士的分工要明确,有专门负责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的,要将患者的口腔或者咽喉部的呕吐物或者分泌物还有可能是血块,将这些物质处理干净,检查患者是否有义齿,若有应该立即取出,以便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将患者进行侧卧位或者是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处理,以便于患者可以呼吸支持,面罩或者导管氧流量最好保持在5l/min,依据患者的情况,有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手术,对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者进行气胸者开胸腔闭式引流处理等等,尽可能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要在最短的时间为患者建立两条以上的循环通路,若情况特殊则可以为患者进行静脉切开手术准备,在患者静脉输液之前,要抽取患者的血做标本并且进行各项检查,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大量出血以及血容量急剧减少的状况,可以建一条专门为患者迅速补血的通路,要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指标,为患者输入所需要的液体,如生理盐水与血浆,尽可能的保障患者的机体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的进一步抢救工作做好提前准备,要严密的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出现异常要及时的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进行各项损伤的观察,以便于及时的联系向光的专科进行抢救2

1.2.3 术前护理流程准备 严重多发伤患的病情比较复杂,变化快要在患者治疗的黄金时间,也就是1h内进行最好的并且正确的诊治,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的可能性,患者在抢救以后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大部分被送到ICU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各種诊断性操作,若患者需要进行手术,要及时准备好手术前的准备3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救护车到达时间在15min左右,但是对照组救护车到达时间在25min左右,实验组患者在1小时到1个半小时以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在2小时才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两组的救护车到达抢救处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的治疗成功率为92%,而对照组的患者抢救成功率只有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

3 讨 论

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病情观察,进行有效的救护,可以培养护士敏锐的临床思维,提高护士的自我专业素质,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的抢救急性危重症的患者,有效的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彭志红,急性多发创伤110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6(18):73—74.

[2] 姚彬,周泽强,赵中红,等.急诊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276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2):205.

护理流程 篇12

1 护理流程再造的概念

护理流程再造是指对原有工作流程的薄弱和存有隐患环节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通过对原工作环节进行整合、重组等, 形成以提高整体护理效益、减少医疗意外为核心的护理过程。护理流程再造坚持以“顾客” (即患者和护士) 为中心和以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遵循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管理思路, 用“扬弃”的观点, 不断审核各自专业的工作[1]。

2 流程再造的条件

(1) 必须有高级管理层的支持, 基层需要有魄力的领导。最好由相关部门的代表设计, 以保证新流程容易被接受且可实施性强。 (2) 目标应明确、具体, 避免口号式的目标。 (3) 有效的团队。以有效评估系统为工具, 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应指出的是, 有些管理者单纯认为流程再造就是在流程中运用电脑, 实现自动化。其实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不应将流程再造与“电脑化”等同起来。流程再造是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 并进行评估[2]。

3 护理流程再造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医院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 在就诊、住院流程等方面, 简化各项护理工作流程的同时, 对必要环节进行持续改进、不断细化, 实施阶段性流程再造。

3.1 学习阶段

成立护理流程管理小组, 根据医院性质及具体情况进行缺口分析, 确定需要优化的工作流程。各科室将护理部统一发放的有关护理流程再造的信息, 包括概念、理念、意义装订成册, 固定放置, 护士定期或不定期阅读学习, 加深对护理流程再造的理解和认识。

3.2 重新设计阶段

各个班次根据各自工作范围, 首先对原有护理流程进行分析, 列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 改革不合理服务流程, 增加新服务项目, 取消多余环节, 重新设计护理流程。护理流程初步设计后, 经全科护士讨论, 最后形成新的护理流程。如对于参加医疗保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耗时较长的问题, 通过“鱼骨图”[1]方式, 逐项分析导致拖延时间的原因, 调查患者不满意的环节, 找出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然后据此设计出新流程的各个步骤及衡量标准。

3.3 实施阶段

护理流程再造实施阶段是关键。将制定的各种护理流程以“鱼骨图”方式打印成册, 各班护士掌握并应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护理流程, 如办公护士掌握出入院患者护理流程、护理文书处理流程;治疗护士掌握各种注射流程、药物配制流程、抢救仪器保管及使用流程;专科护士掌握各种常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危重患者抢救流程、患者健康教育流程;三班护士掌握患者床头交接班流程、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应急预案流程等。经过一段时间后, 护士要掌握本科室全部护理流程, 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4 巩固完善阶段

根据护理流程实施情况, 对利于患者、方便护士、提高效率的护理流程进行全面推广, 巩固完善。对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问题增加特殊流程, 如化疗药物及白蛋白安全使用流程、躁动患者安全防护流程、压疮患者安全防范流程等。在护理管理中, 鼓励护士预见和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偏差。每月召开护理缺陷分析讨论会, 对存在问题的流程进行修订完善。

4 护理流程再造的效果评价

4.1 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

顺利完成护理流程变更, 实施无缝隙管理, 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率。建立风险事件呈报流程与制度, 分析风险事件及安全隐患报告,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有力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

4.2 提高了护理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用流程管理替代结果管理, 明确职责, 规范行为, 使管理条理化、规范化。通过护理流程再造有助于建立新的护理文化, 改变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所处的被动地位, 护士通过主动寻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提升了自我品质, 培养了创新思维。

4.3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流程的优化再造使护理工作各项流程设计合理、标识清楚, 理清了护士的工作思路, 同时使转科护士、新护士能够快速、准确掌握各项工作流程, 缩短了磨合期, 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质控流程可对各项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适时监督, 及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流程再造提供依据, 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3]。

4.4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增强了医院竞争力

引入以患者需要为导向、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结果标准为终点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流程, 使护士按护理流程图工作,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不仅使患者得到了快速、便捷的服务, 而且使护理工作从简单的完成任务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方面、全方位、全程的护理, 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

护理流程再造是每位护理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患者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显得日益迫切。护理流程再造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流程再造并不是一次改良运动, 而是重大的突变式改革[4]。护士是这一变革的实施者。在实施护理流程再造前, 应与护士进行沟通, 并对其进行培训, 使其认识到流程再造的意义。只有每位护士对这一变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 并积极参与, 同时又掌握实施标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护理流程再造才能有效实施并持续发展, 从而实现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护理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艳.护理管理中的流程再造[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A) :57~58.

[2]张广清.流程再造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2, 1 (3) :38~39.

[3]吴秀媛, 王玉玲.全面流程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1 (3) :208.

上一篇:英语否定句下一篇:护理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