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护理流程论文

2024-06-03

计划性护理流程论文(精选9篇)

计划性护理流程论文 篇1

剖宫产是一种剖开腹壁、子宫, 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外科手术, 是处理高危妊娠、异常分娩、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方法[1]。剖宫产作为一种术式, 不可避免存在使用风险。我国剖宫产率居世界首位, 平均执行率约为50%~60%, 远高于WHO推荐15%的标准。计划性剖宫产是一种择期手术, 多有绝对指征, 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为保障护理质量,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本院采用“品管圈”管理原有的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 取得一定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 医院产科拟行计划性剖宫产孕妇246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44岁, 平均年龄 (25.6±3.0) 岁。初产194例, 有剖宫产术史34例, 双胎10例。纳入标准: (1) 计划性剖宫产, 非急诊手术; (2) 临床资料完整; (3) 知情同意。按照入院顺序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123例, 两组产妇年龄、指征分布、产史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医院计划性剖宫产护理路径, 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管理, 主要内容与方法包括: (1) 建立品管圈, 将其命名为“五环圈”, 小组成员6人, 以护士长为圈长, 品管圈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围术期护理手段, 保障手术安全、改善产妇以及新生儿近期以及长远预后, 主要改进目标为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风险管理、健康教育; (2) 召集小组成员, 进行会议讨论, 进行头脑风暴, 明确改进目标, 在原有的护理路径基础上, 提出改进意见, 而后讨论意见科学性、可行性, 制定新的护理路径; (3) 执行新的护理路径, 编制路径表。

路径表: (1) 时间纵轴为入院第1天、分娩日、产后首日、产后次日至出院前1 d、出院日; (2) 入院时进行完善检查, 做好风险识别, 筛选高危因素, 强化高风险人群护理标准, 落实术前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新生儿基础知识、病房自我管理基础知识、症状自我鉴别与处置;分娩日做好专科教育、新生儿护理、产后并发症预防教育;产后第1天讲解母乳喂养、新生儿游泳等相关知识;产后第2天至出院前1 d, 做好新生儿常见疾病相关知识讲解, 黄疸发现、鉴别, 常见先天性疾病, 产后性生活、母乳喂养、产后访视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手术时间, 调查产妇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获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总住院时间 (7.0±1.2) d、住院总费用 (6934.5±842.5) 元、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 (4.0±1.0) d低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 (7.8±3.4) d、住院总费用 (8307.9±1053.5) 元、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 (5.0±1.3)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和满意度比较分析, 其中观察组入住时对健康教育知晓者42例, 占34.1%;出院前对健康教育了解者106例, 占86.2%;患者满意度统计显示, 护理质量良好110例, 占89.4%, 服务态度到位104例, 占84.6%, 遵医行为者114例, 占92.7%;对照组入住时对健康教育知晓者36例, 占29.3%, 出院前对健康教育了解者81例, 占65.9%, 患者满意度统计显示, 护理质量良好85例, 占69.1%, 服务态度到位80例, 占65.0%, 遵医行为者96例, 占78.0%。

3 讨论

计划性剖宫产是医院执行例数最多的手术类型之一, 具备路径管理条件, 也是路径化最成熟的手术类型。但考虑到产科工作非常繁忙, 护士工作压力大, 加快床位周转、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与依从性是路径管理重要目标之一[2]。传统的计划性剖宫产护理路径管理更注重护理技术层面管理, 注重围手术期护理, 也取得一定成果, 如雷晓芳、陈晓燕等[3,4], 但常规路径中护理内容的落实易受产妇自身因素影响, 路径脱离率相对较高, 健康教育开始受到路径管理研究者重视, 如对健康教育进行专项路径改造, 剖宫产护理质量显著提高[5]。

某院通过品管圈活动, 调整路径管理重点, 在做好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风险管理基础上, 注重健康教育, 改进护理路径。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出院前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质量、服务态度、遵医询问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实以“品管圈”改进计划性剖宫产护理路径, 确实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节省医疗资源, 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摘要:目的 评价品管圈在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6例拟行计划性剖宫产孕妇, 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12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管理, 实验组执行经“品管圈”活动改良的护理路径, 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院前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质量、服务态度、遵医询问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以“品管圈”活动制定、改良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 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节省医疗资源, 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计划性剖宫产,临床护理,品管圈

参考文献

[1]戴娟.基层医院剖宫产临床分析及探讨.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1) :101-102.

[2]邓玉宏, 王忠, 马利, 等.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及其应用现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 (9) :1756-1759.

[3]雷晓芳.品管圈活动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8例阴道试产中的应用.中国乡村医药, 2013 (17) :75-76.

[4]陈晓燕, 达述春, 张仕琼, 等.临床路径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术的效果评价.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15) :2298-2230.

[5]项雪燕, 杨蓉, 陈巧巧.临床路径在剖宫产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海峡药学, 2009, 21 (11) :265-267.

计划性护理流程论文 篇2

(1)主查人说明查房目的。

(2)责任护士报告病人情况 ,重点说明病人现存护理诊断 /问题、护理计划、采取的护理措施 ,达到的护理效果及尚需解决的护理诊断 /问题。

(3)护理体检。主查人根据责任护士的报告和护理病历记录情况询问病人并进行护理体检。

(4)评价与指导。主查人依据获取的资料 ,如病人护理诊断 /问题、护理计划落实情况等相关问题组织护士进行讨论 ,做出评价。

2.一般工作流程

2.1准备

2.1.1病例选择对于二级查房须先行选择病情危重、大型手术、特殊手术及开展新技术手术的病例。护士长每周制定查房计划,通知责任护士做好查房准备,通知护理人员预习病吏、查阅有关的资料,向患者进行工作解释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1.2查房时间在不影响患者休息、安全舒适及不加重思想负担的时段下进行护理查房,避开护理工作的高峰时段,让所有规定参加的护士都能参与。查房时间选定下午15∶00,以保证患者午休,同时不影响护理工作。

2.1.3查房地点主要选择床边查房,也可适当选择病房及护理站进行。

2.1.4用物准备 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准备病历、听诊器、查房讨论本及外科医疗专门用品等。

2.1.5查房位置站立规定 为便于检查,主持者应站于病床右边,全体护士站于病床左边,责任护士站立位置排在首位,以便协助主持者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2]。

2.2进行方式

2.2.1听讲主持者提出本次查房目的,责任护士介绍患者的病情、主要症状及体征、心理状态、护理计划、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主持者对该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根据患者当前情况,提出护理诊断和措施意见,确定后续护理方法和措施。

2.2.2核查查房主持者检查护理病历记录的完整性,根据护理记录记载的内容,向患者问询,与患者交谈,择机进行护理体检,以了解、核实责任护士对患者体征检查判断正确与否、有无不实的护理数据。通过视诊、问诊、听诊和叩诊等再次收集患者资料,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判定护理有效性,以提出新的准确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浅谈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流程 篇3

一?病症简述

作为一种高发性眼病,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严重者可以致盲,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即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由视网膜裂孔以及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造成,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则是由其他眼部疾病或某些全身病引起?

这两种视网膜脱离病多发于40~70 岁,高度近视患者尤其易发?随着手机电脑平板等的普及,以及各种不良的用眼方式的使用,近些年,年轻人患视网膜脱离也呈上升趋势?目前要根治此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手术?但是因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治疗采用术中行玻璃体腔气体或硅油充填,所以要求患者术后采取俯卧位,这样方能使得气体或硅油上浮顶压裂孔处,促使裂孔尽快生长闭合,并促进眼底液体的吸收,同时可以预防膨胀气体或硅油移到眼前节引起角膜混浊?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术后并发症?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注入填充物,现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复杂的视网膜及玻璃体病变?术后病人出于治疗效果考虑须长时间采取强迫体位——脸向下俯卧位?术后体位的正确与否对眼病恢复至关重要,尤其术后24小时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所以,针对视网膜患者的护理,对于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殊特体位依从性 ,我科护士集思广益,摸索总结出一套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的流程,尤其重视不断改进自制的U型枕的应用,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临床资料

作为眼科护士长,我所在眼科自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9月1日,共收治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52.1岁,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8岁?在上级医院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5例,在我院请专家行视网膜复位手术18例,另两例1例是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后行白内障手术,术后晶体后囊膜早期破裂,硅油进入前房?1例是硅油进入前房行前房冲洗术?

三?术前护理

(一)术前评估 因为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病因?个体情况和疾病程度的各不相同,所以我院先对患者做全面的住院评估,并相应制定了针对性的宣教计划,?

(二)住院护理 (1)心理护理:我科护士针对病人的不同年龄心理状况,及时帮助,给予耐心?调节不良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2)术前准备和健康教育:术前半小时对患者使用0.1%苯巴比妥0.1 g和0.5%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目的是稳定患者情绪,控制呼吸道分泌,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3)建议病人卧床休息,用眼罩遮盖双眼减少眼球轮转,避免病情加重? 术前用抗菌消炎眼药水滴入患眼,严格检查有无眼底感染;手术当天做好病目的常规消毒,剪去睫毛冲洗泪道,用无菌纱布遮盖术眼?

四?术后健康教育和护理要点:

(一)体位指导: 术后体位是控制手术成功的关键①这是重中之重,应该对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务必使他们理解和坚持术后体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克服由于固定体位带来的不适,渡过难关?针对巨大裂孔及黄斑裂孔患者需要根据眼底改变及时调整体位?术后头位最少保持5天,巨大裂孔患者要坚持7 天以上?手术气体注入者,无论任何情况都应避免仰卧位,以免过量的气体,尤其是惰性气体膨胀使晶体发生虹膜隔前移,使原来已经窄的房角关闭继而诱发青光眼②?凡是眼部气体注入者,都应遵循使裂孔处于最高处的原则,黄斑部裂孔患者保持俯卧位?应该对病患家属再三强调术后体位如若不当,直接影响视网膜的复位并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二)其他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发生伤口疼痛,可遵医嘱服用口服药如去痛片,或肌内注射止痛剂,恶心呕吐者肌内注射止吐药?

术后眼部卫生非常重要,应用温开水洗眼,蒸馏水更好,保持眼部清洁?护理人员应对病患防止受凉,引发咳嗽及打喷嚏,导致用力过度会使视网膜重新脱离?提醒患者术后饮食注意事项,应该少而精,软食清淡,循序渐进,不可暴食暴饮增加肠胃负担,切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不要空腹喝牛奶,禁烟禁酒?应该逐步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猪肝,保证眼睛恢复所需足够营养?

(三)专用U型枕制作使用

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如果患者手术中眼部被注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或填充硅油,应使其起居尽量强制保持俯卧位?由于全氟丙烷C3F8气体的溶水性极差,因而眼内表现吸收慢,滞留时间长?全氟丙烷C3F8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温室气体,其理化性质决定了其在眼内的两个物理特性:膨胀性和滞留性?同时,气体的吸收时间长短也与注气量?气体浓度?膜增生程度?术眼眼压高低?术眼血循环状态等有关?所以术后护理人员一般要求患者每天保持俯卧20小时,以利于气体或硅油向上顶压视网膜,从而加速眼部的吸收?20小时的俯卧,再加上其他时间也要尽量保持脸部朝下,这对于患者来说,是比较困难和痛苦的,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很有必要制作相应的枕具进行护理?我们的做法是,采用質地柔软的棉布缝成40厘米×35厘米的U型口袋,里面填充入约10厘米高的海绵,拉链封口?再配以相应的专用眼科气垫,垫于患者胸腹前,使其减少压迫感?

建议一般视网膜复位患者俯卧休息的具体要求是:患者俯卧,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面颊下置U型枕垫,此法适合患者午休和夜眠?

针对眼部上方裂孔,玻璃体腔内注入气体患者,要求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姿势?对后极部巨大裂孔?黄斑裂孔或复杂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术中注入硅油者,术后应取俯卧位或低头位,以保证硅油上浮顶压在后极部视网膜下使其复位?护理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因特殊体位引起的不适,及时给予指导,使其自觉坚持恰当的体位?手术注入消毒空气患者一般情况7天可吸收,注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者吸收时间需要2周,而硅油填充术患者则需3至6个月方能取出,术后早期恢复,需保持俯卧位不少于每天20小时?

(四)各种体位要求:

1?俯卧姿势:患者脸部向下,床上平躺,保持视网膜裂孔或脱离区处于最高位,面部垫上U形枕,以防过度压迫?

2?低头坐姿:患者坐于床旁椅上,面部枕于床沿U形枕上;或坐在床上,面部枕于床边桌子的U形枕上,注意头颈部尽量处于同一水平线?

三?床上头低姿:腿盘坐,头面部朝下,U形枕托于下方?

3?站立头低姿:行走时低头,尽量接近90度,U形枕托于下方?

我科对25例玻璃体切割术后病人应用此法进行护理,术前充分宣讲,术后规范护理,充分使用U形枕,使一般病患尽量舒适地保持头部朝下,眼与地面平行,眼口鼻悬空,避免眼口鼻等部位受压,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因处在强制体位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加速了手术恢复?同时,对特殊病患采取特殊体位,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护理流程之下,病人的俯卧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降低,手术恢复效果好,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体位护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王翠《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1-25

计划性护理流程论文 篇4

关键词:品管圈,剖宫产,计划性护理流程

当今选择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的产妇越来越多, 由剖宫产引发的并发症也逐年增加。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是降低产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品管圈”是在同一工作岗位的人员组成小团体, 团体之间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来实现最终的目标。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 分析“品管圈”运用在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对产妇的影响。现将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3年6月~2014年10月, 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各90例。其中护理组产妇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 (28.16±4.68) 岁;初次剖宫产为56例, 再次剖宫产为3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26岁, 平均年龄 (27.35±4.27) 岁;初次剖宫产为61例, 再次剖宫产为29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护理组在常规的护理措施上, 实施“品管圈”的护理流程。

护理组护理方法为: (1) 对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相关理论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 (2) 采用“品管圈”工作方法, 小团体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分析和讨论, 并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 (3) 护理人员要向产妇讲解整个护理的流程, 并随时观察产妇的护理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对护理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率。总掌握率=掌握率+了解率, 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 (%) 表示, 组间对比采取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组和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知识掌握度比较

护理组和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知识的掌握度比较中, 护理组产妇掌握为76例, 比例为84.4%;了解为14例, 比例为15.6%;无不了解产妇;总掌握率为100%。对照组产妇中掌握为46例, 比例为51.1%;了解为36例, 比例为40.0%;有8例不了解产妇, 比例为8.9%;总掌握率为91.1%。护理组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护理组和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

护理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2%。护理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品管圈”护理流程的作用

3.1.1 有利于提高护理团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管圈”是护理人员自发形成的小团体, 团体之间的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发生任何的问题都能进行讨论, 并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1]。除此之外, 以护士长为代表的“圈长”要定期进行开会讨论, 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地进行修改和完善。保证对剖宫产产妇的护理质量, 规范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行为。

3.1.2 增强健康教育宣传的目的性

在常规的护理过程中, 都会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但大多的健康教育宣传是盲目和随意的。“品管圈”的管理模式运用到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中后, 护理人员为了达到健康教育宣传的目标, 会自发地通过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2]。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会根据每个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 提高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从护理组和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知识掌握度比较中可得出, 护理组产妇在“品管圈”的护理模式下对护理知识的总掌握率为100%;对照组产妇总掌握率为91.1%。护理组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1.3 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品管圈”在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中, 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商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并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护理方法, 缓解产妇焦虑、恐惧等不良的心理状况,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从护理组和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比较可得出, 护理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2%。护理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这说明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制定计划性剖宫产的护理流程能提高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率, 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缓和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 “品管圈”在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的运用中, 控制产妇剖宫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缩短产妇的住院天数。提高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率, 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玉珠, 陈超萍, 徐惠华, 等.“品管圈”在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 2013, 37 (5) :383-385.

[2]刘晖, 罗龙金.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 :109-110.

[3]张莹.运用品管圈提高剖宫产术后入室护理效率的实践[J].浙江医学, 2013, (12) :1216-1218.

[4]李翠茹, 白乐乐, 李华, 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4, (21) :4737-4738.

我的护理带教流程 篇5

面对即将要进行实习阶段的经历, 实习生们心里大多有很多列类似的问题:我会分配到的带教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利害吗?严肃吗?经验丰富吗?等等。

面对临床带教, 为将来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是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如何做好一名带教老师?怎样带教好护生?能让护生在我科实习时能学到一些知识, 为此我认真总结, 并制定出一个带教流程。

1 实习生进科室的第一天

1.1. 互相介绍

面对刚进医院的实习生, 是他们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当护士长将他们交给我时, 首先要介绍自己, 比如我叫×××, 职称是什么, 给她看一下胸前挂的服务牌, 然后问你叫什么, 看一下她的服务牌, 大家互相认识, 称呼起来比较方便。

大体检查一下她的仪表, 不符合规定的让她下班后改正。把她带到值班室时, 态度和蔼的告诉她, 她的衣服应放在哪里, 注意保持值班室的卫生。

1.2 熟悉病区环境

熟悉病区环境, 详细介绍病房环境, 病房是怎样安排的?病床的布置, 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换药室、治疗室等的位置。以便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边走、边介绍、边解释, 告诉护生我们的科室主要收治关于哪方面疾病的可是, 主要疾病病情的特点等。

1.3 物品的摆放

详细介绍办公室、治疗室里物品摆放的位置后, 告诉护生今天上午先熟悉知道这些, 然后让她单独转病房, 熟悉并去。等到她自己感觉都熟悉记下来了, 再跟随我看我如何工作, 以便慢慢适应工作环境。

1.4 时间的安排和要求

仔细告诉护生我们这个班上下班的时间, 最好上班早于老师, 下班晚于老师。如果在实习期间请假, 要提前向护士长请假。

2 第二天

如果是已经转过科室的实习生, 由于各科室的设置、物品的白芳等都大致相同, 对于进科的第一天介绍的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 简单介绍或者不用介绍。

2.1 工作程序介绍

向护士介绍当天将要进行的前后顺序, 让她心里有准备, 然后带着护生开始工作, 护生不脱离老师的视线。在实际的工作中, 工作程序随时会被突发的情况所打乱, 向护生讲清楚, 对于需要立即处理解决或与患者生命攸关的事情, 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 优先处理, 要培养岁时应变的能力。

2.2 科室主要病种的介绍及自信新的培养

向护生介绍科里主要的并重, 带她去患者身边, 亲自了解疾病的前因后果, 或带她去即将出院的患者那里, 让她知道这些病人经过治疗都已痊愈, 可以加强护生的自信心。

3 第三天以后

护生对病区环境的了解、收治的病种、老师的要求、工作程序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可以较快地进入实习工作中去。在这以后的实习中用各种方法不断督促学习, 促进护生成长。

3.1 护理操作随时讲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 手把手的把所遇到的各种护理操作交给她, 边操作边讲解, 把操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讲清楚。如遇到同样的操作时, 让护生自己操作, 老师在一边指导。在工作之余, 向她讲解本科主要病种所要涉及的主要的护理操作。介绍主要病种的护理知识。例如洗胃, 不仅介绍洗胃机的装置, 还要讲为什么要洗, 洗胃的步骤, 胃管的选择, 胃管插入多少, 洗胃的注意事项等。

3.2 小讲课与随时提问

在实习带教过程中, 每星期对本科护理要点、操作重点或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次小讲课, 并组织讨论, 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她们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谓。随时询问护生学习的护理知识, 了解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回答正确时, 及时给予鼓励, 增强她的自信心。回答错误时, 指出来并让她们自己去思考, 去翻书学习, 直至以后再次提问时回答正确, 以便加深记忆。

3.3 以身作则传递优良品质

做为一名老师, 要以身作则, 把优良的品质传递给护生。护理工作很繁忙, 虽然分工明确, 但又密切合作。作为工作中的一员, 大家都相互帮助, 同心协力, 不计较个人得失, 把工作做好。老师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必然感染护生, 让护生在实习中学到我们的优良品质, 潜移默化规范了她们的行为, 对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后, 将会受益匪浅。比单纯的教导要好得多。

3.4 因人而异实施带教

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能够耐心的指导护生完成实习, 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地了解护生学历层次的不同, 教育背景不一, 有中专、大专、本科的护生。这要求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带教所有的护生, 应该因人而异, 侧重点不同, 是护生能学到更多的指示。

3.5 出科考试

出科前几天, 就把出科考试的操作重点的自习完整的教给护生, 并督促他们多练习, 熟背理论题。在考试时, 严肃认真, 对护生操作的缺点指出并改正, 正确的评分。

4 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临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 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高素质的护士是各带教老师的目标。带教实习, 不是简单的让护生干活、打杂, 而是要教会他们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把优良的品质和技术都教给护生, 以适应他们即将步入的工作岗位, 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摘要:要做一名好的带教老师, 就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带教方法, 把优良品质和技术都教给护生, 以适应他们即将步入的工作岗位。经过多年的带教工作, 总结出一套带教流程。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能较快适应临床工作, 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护理,带教,流程

参考文献

[1]刘海萍.量化分级管理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护理, 2005, 11 (3) :1069-1070.

计划性护理流程论文 篇6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流程,护理质量,工作效率

目前, 临床基础护理流程在优化的过程中, 患者的需要就是其导向, 优化的标准则是患者的满意度[1]。通过对基础护理的流程进行分析思考, 实行简化、增加、改变、合并、分散以及废除的策略, 进行改善、优化, 以此来建立起对应的服务连接, 达到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现将我院护理工作优化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的基础护理主要包含了如交接班、输液、晨会后转病房的时间;查找各方面的漏洞;观察患者的情况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我院的基础护理流程进行梳理、分析, 查找漏洞以及缺陷, 并对这些不足以及漏洞进行优化, 最后对我院护理工作在优化前后的质量进行比较。

1.2.2 优化方法

(1) 优化术前检查结果的汇报:让护士长对汇报的结果进行初检, 同时, 夜班护士还必须对次日患者需要进行的各项检查工作进行复核。 (2) 优化准备药物的流程:主班护士在对药物进行准备的过程中, 一定要与医生进行及时的沟通;此外, 接班护士在接班的过程中还必须对药品是否齐全进行检查。 (3) 优化输液的流程:夜班护士长对患者所需的液体进行核对, 确保次日交班后能够直接进行配制、注射。 (4) 优化排班流程:我院在护理流程优化前, 排班的顺序为夜班—休息、早班—下午班, 所有护理人员在休息后开始上班, 如果遇到双休日则上责班。经过优化后, 优化后的护理人员排班为副班—责班—夜班—休息, 当遇到双休日时, 由责任护士组上班。 (5) 交接班的优化:将所有护士按照分管患者的不同进行分组, 每组护士由下夜班护士、责班护士以及护士长组成, 在晨间护理的过程中, 必须对床位进行整理, 并根据班情交接表逐项交接。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优化前后我院各项护理工作所需的时间比较见表1。

2.2 优化前后护理工作出现漏洞次数比较见表2。

2.3 优化前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比较 (以我院每年所收治ICU患者为例) 见表3。

3 讨论

3.1 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水平

要想提高护理的质量就必须对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2], 优化后我院所有护士的专科知识以及专业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拉近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达到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我院通过对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加强了护士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同时还提高了护士在基础护理方面的操作能力。

我院在对基础护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中, 以基础护理以及生活护理为切入点, 不仅增加了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间, 而且还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使其能够迅速、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病情。对于患者在住院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均能够及时解决, 为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及基础护理质量提供了保障。通过对基础护理进行优化, 实现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清洁的住院环境的目的;此外, 它还为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概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2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对基础护理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 既可以降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随意性以及盲目性, 又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对无菌操作规程以及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兼顾[3]。有效地避免了危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以及内源性感染, 为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3.3 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我院进行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后, 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度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对医院的护理治疗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患者满意度是最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它可以反映出患者对医疗服务最真实的体验。经优化后的护理服务形式变得更加全面、实用、具体, 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通过护理优化后, 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由优化前的89.16%, 提高到了护理后的97.83%。

3.4 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院通过对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使患者得到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士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中感到了自身价值得到认可, 其工作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3.5 体会

通过对我院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前后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时间进行对比, 我们可以发现, 优化前后我院的基础护理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可以降低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概率, 提升护理质量, 因此可以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对其进行大力推广。

通过对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我院的护理工作达到了零投诉以及零纠纷的目标, 不仅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赞扬, 同时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7) :590-592.

[2]刘晓辉.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654.

计划性护理流程论文 篇7

关键词:基础护理流程,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质量

在临床中, 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首先思考和分析基础护理流程, 对其实施合并、分散、废除、简化、增加、改变等策略, 从而将原有的工作流程优化完善, 进而建立流畅的服务链, 最终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目的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 而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 专科化的特点使得其在护理方面与病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 10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55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 观察组则对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观察组:男780例, 女770例;年龄11岁~72岁 (41.12岁±5.32岁) ;外科手术625例, 骨科手术425例, 妇科手术500例。对照组:男750例, 女800例;年龄12岁~71岁 (39.25岁±5.34岁) ;外科手术675例, 骨科手术455例, 妇科手术42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 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配合和术后随访等[3]。

1.2.2 观察组

进行优化基础护理流程[4]。①优化交接班流程:护士分组要以分管病人作为依据, 各组的责任护士长及责班、下夜班护士都应在晨间护理对床单位进行整理, 同时依次根据班情交接表逐项交接清楚。②优化排班流程:将原来的排班制度 (早班-下午班、夜班-休息, 在休息后开始下一轮上班日, 遇到双休日则安排责班) 优化成为以下排班制度:副班-责班-夜班-休息, 休息后开始下一轮的上班日, 双休日则安排责任护士组长班。③优化液体输注的流程:夜班护士要核对长期液体, 以便在次日晨会交班后, 直接配制然后即可输注。④优化药物准备的流程:主班护士要及时询问医生病人的用药情况, 接班的护士也要检查所需药品是否已经准备齐全。⑤优化术前检查结果回报流程:由责任护士长核查回报结果, 而夜班护士要再次核查, 次日对病人进行各项术前检查。⑥优化术中全程负责病人的护理:服务要注意细节, 尽力满足病人和病情的需求, 保证病人安全。

1.3 疗效判定[5]

①护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质量、规范使用抗生素、候台时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质量;②病人满意度:主要包括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准确及时;③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要基于以下理念:善于改变工作模式, 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 对病人的服务要做到全程不间断、无缝隙、安全有效, 其中注重细节护理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6], 所以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管理者首先要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各项标准, 既要规范护士的行为, 又要明确工作方向, 争取做到行为有章可循、监管有据可依。优质护理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多方位的检查、监督、指导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这有助于营造安全、优质护理的氛围, 使护理人员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和服务理念, 增强各层工作者的责任心, 使全体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 全力确保医疗和护理的安全性, 同时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7]。还要不断的改进护理工作流程, 使各个工作环节更加紧密地衔接起来, 工作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8]。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第一, 应对病人的环境进行护理, 可以保持病人的病房的整洁、安静、温馨, 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在工作中端庄、大方, 热情接待, 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6]。第二, 对病人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指导, 相关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关心病人, 告知病人疾病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 协助病人进行相应的术前检查,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进行疾病病因、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手术优势、手术流程、手术配合事项、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术前术后康复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的讲解, 使得病人及其家属对于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了解, 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9,10]。第三, 积极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若病人出现疑问, 应及时耐心地进行解答, 以消除病人的顾虑[11]。

本本研研究究结结果果显显示示, , 观观察察组组基基础础护护理理质质量量、、候候台台时护理质量、规范使用抗生素、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且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评分在沟通评分、正性心理疏导、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准确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提示, 对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使护理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降低了工作中的失误率, 改善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计划性护理流程论文 篇8

1 方法

1.1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近年来, 全国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力配置未达到床护比1∶0.4的配置标准。我院神经外科在创建省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试点单位前床护比仅为1∶0.23。我们通过4条途径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一是聘用合同制护士, 增加护理人员数量;二是实行弹性排班制度, 合理安排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后勤保障系统的支持作用, 减少护士承担的非护理性工作, 避免护士一职多用现象;四是全院护理岗位实施动态管理, 护理部根据各科室的工作量, 随时调配护理人员岗位, 保证创建病区的人力需求。

1.2 分层培训, 统一护理服务流程标准

1.2.1 召开全院创建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动员大会, 学习

《山东省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山东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标准》等文件, 明确创建的目的、要求、标准, 提高全员参与意识。聘请省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理专家讲课, 交流创建工作经验, 提高护理人员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组织医院护理骨干讲解护理服务流程, 进行现场模拟演示, 供各科室借鉴学习。

1.2.2 护理部将有关护理服务流程的相关信息制作成创

建手册, 下发到各科室, 并随时更新资料, 各科室护士定期组织学习。神经外科病区根据医院流程, 组织全科人员细化服务标准, 从护士着装、规范用语、病室物品摆放等具体问题做出统一的要求。

1.3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严格落实服务流程。创建病房

采取责任小组包干负责制, 将病区分成3个责任小组, 每组配备3名护士, 每名护士负责3~6名患者。每组有一名高年资护士不参加轮班, 负责掌握本组患者的全面情况, 落实新入院患者护理流程、病情观察、病房巡视、文书书写等工作。其余2名护士参与值班, 负责执行温馨护理操作流程、完成基础护理、手术前后服务流程, 晨晚间护理流程等护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对每日的流程执行情况进行督导, 包括病区环境管理、护士行为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等, 落实环节质量控制, 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调整, 使患者得到快速、便捷高质量的服务。

1.4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

1.4.1 完善考核工作, 保证有效落实。考核工作由三部分

组成, 一是护理部将服务流程纳入质控内容, 成立服务流程考核组, 每周不定期对护理服务流程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在每个病室建立意见簿, 病区走廊设立意见箱, 并公开监督电话, 护士长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 征求患者意见, 让患者评价护理服务工作。三是每月由医疗为护理服务工作做出评价, 为护理服务流程的开展提出意见与建议。1.4.2建立激励机制, 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为激发护理人员的上进心, 每月根据考评情况评选出病区服务标兵, 服务标兵佩戴胸牌上岗, 并给予物质奖励, 同时, 将评选护理服务标兵作为年终评选市级先进的条件。

2 结果

2.1 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 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

运用护理服务流程后, 患者从入院开始, 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有了明确的工作标准, 护士接触患者的言行、举止得到规范。熟练运用流程, 有效帮助低年资护士尽快掌握工作内容, 条理清晰、内容明了地进行护理操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首迎负责制、首问负责制的实施让患者得到了连续性的服务, 避免了护理工作脱节现象, 使护理服务从单纯的功能制转变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2.2提升了护士的综合业务素质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制度, 要求责任小组护士既要准确掌握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 又要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 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仅向医生反映患者的症状, 不能解决常见护理问题的现象。实施健康教育流程, 要在患者治疗的不同时期系统的讲解疾病的防护知识, 也要求护士加强学习, 积累经验, 否则不能得到患者及同事的认同。

2.3 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及满意率

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后, 护理人员按流程工作,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护士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服务工作内容, 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 按护理服务流程工作, 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 护士能主动与患者交流,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

计划性护理流程论文 篇9

关键词:流程管理,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整个护理工作的核心, 如何不断的提高护理质量, 是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对医疗卫生与疗养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时适应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现代管理新理念----流程管理已在许多医疗机构尝试改善服务和管理, 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并在质量和成本上优于竞争对手。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25个护理单元全面实施流程管理, 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1 内容

1.1 制定流程

流程标准的建立是以患者满意、家属放心作为服务理念, 以满足病人人性化护理需求为出发点, 以护理活动为导向, 护理部组织全体护士长认真分析各科室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严谨、规范的各种护理工作流程。包括:护士各班次的岗位流程、科护士长、护士长的岗位流程、一般患者的入院流程、急诊患者的入院流程、转科流程、出院流程、接医嘱流程、查对流程、输液流程、输血流程、压疮管理流程、各种管道护理流程、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程序、健康教育流程、术前、术后的护理流程、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流程等。

1.2 管理流程

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流程质量控制小组遵循认识流程-制定、修改流程-建立确定流程-培训、试行流程-运作流程-监督检查-优化流程的管理体系, 不断学习创新, 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 实施

2.1 提高认识, 全员培训

组织全体护士分三次进行集中学习, 讲解流程管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使全体护士从思想上接受并尽快适应这种工作方法及管理模式。各科将本科的各种流程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人手一份, 工作之余认真学习, 护士长每天晨会后都要提问, 以便了解护士的掌握情况。

2.2 集中检查, 重点抽查

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科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护士长每天检查一次, 对于输液、输血、查对等流程随时抽查, 了解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 将结果及时记录和反馈。每月给医生和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2.3 优化内容, 不断创新

科内的流程管理小组每月召开流程质量分析会根据检查结果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 并列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取消、整合、分散、重组对现有流程进行改进, 制定出新流程[2]。如:全麻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尿管, 以前都是病人在去手术室前在病房执行, 我们发现清醒病人特别是高龄的男性病人插尿管时很困难而且病人非常痛苦, 发现这一问题后就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讨论, 改为全麻后留置尿管, 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体现了人性化护理。

3 结果

3.1 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护理的对象是人, 任何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受害者都是患者[3]。流程管理的运用使护理工作从起点到终点让大家一目了然, 步骤规范, 护士严格遵循流程管理内容, 克服了传统模式带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的随意性, 使护士有预见性、有计划, 避免工作中的遗漏和疏忽, 有效的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减少了护理缺陷, 较2007年下降5起。

3.2 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 患者满意, 医生满意

有序的工作模式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前提。护士按照流程各行其责, 使护理工作更主动、更超前、更有条理, 医护配合密切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没有因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发生术后并发症, 降低了医疗费用, 提高了手术效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从而提高了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008年我院特、一级护理合格率达95%, 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5%, 患者满意度98%。

4 讨论

新型的管理模式, 符合当前形式的发展。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如何使医疗质量好, 服务态度好, 患者花钱少是值得管理者探索的问题。流程管理是一个有严格的工作程序、明确目标的管理模式, 它将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 设计和管理流程, 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保证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树贞.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1, 88.

[2]吴秀媛, 王玉玲.全面流程管理在病房中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08-209.

上一篇:训练改革下一篇: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