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

2024-08-14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共8篇)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1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

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吴冠华

2010年5月16日

儋州市环卫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那大城区210条大街小巷面积333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日产250吨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市容市貌、建筑垃圾、家禽家畜的管理等工作,同时对各镇的环境卫生有着监督、指导的职能。自环卫局成立特别是接管环卫工作以来,我们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狠抓队伍建设,强化岗位职责,促使市容环卫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在历年的省级卫生检查评比考核中均名列前茅。我局先后荣获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等殊荣。但随着中心城市的建设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我市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和考验。根据我局“作风建设百日活动”日程安排,本人选择了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的我市环境卫生状况作为自己的调研课题,并就这个课题进行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环卫设施设备建设问题

1、公厕数量严重不足。那大城区对外开放的公厕只有3座,其中人民路2座(1座在人民医院大门旁,1座在中行旁边),东坡路1座,但因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真正能够正常使用的只有人民路中行旁的这1座公厕。按照建设部的有关标准,在城市人中口(含流动人口)每2500-3000人要建1座公厕,我市有近20万人口,要建公厕约70座。由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考虑将公厕纳入其中,现在要在建成区新建公厕,很难找到建设地址。

2、环卫设施严重不足

首先是生活垃圾投放点问题。按照建设部有关标准,在街道两侧,每200米要建一个垃圾投放点,方便市民集中投放垃圾,但由于规划方面的缺陷,那大城区还尚未建有垃圾投放点,市民只能把垃圾投放到自己家门口,由我局派车派人逐街逐户上门收集,这样即费时、费力、费财,又影响市容市貌。一些有独立院子的单位也没有建设垃圾投放点,存在乱扔垃圾现象。

其次是垃圾转运站的建设问题。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垃圾转运站

1必须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同步规划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至今选址刚刚初步确定下来,转运站的建设正在申报立项。这些年来,我局在兰洋路口租用一块空地作为垃圾转运场地,设施简陋,露天作业,工作条件艰苦,垃圾转运周期长。那大城区要建3-5座垃圾转运站才能满足需要。

3、环卫设备不足,机械化清扫率低

首先是运输车辆不足,更新缓慢。我市新的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后,运输垃圾路程比原老垃圾处理场增加12公里(老垃圾处理场距离那大主城区10公里,新垃圾处理场距离那大主城区22公里),目前,我局共有环卫专用车辆47台,但仍不能满足日产250吨垃圾的清运需要,需要及时在城区建设垃圾转运站和增加运输车辆才能满足需要。目前运行中有12台环卫车辆已远超过报废期而得不到更新,安全无保障,工作效率低,运输成本高。有26辆垃圾收集车全是农用拖拉机,噪音大、收集垃圾过程中存在扰民,市民投诉不断。

其次是机械化清扫率低,按照建设部的标准,机械化清扫率要达到20%以上,省建设厅也已明确,从今年开始机械化清扫率也列入环境综合考评内容。而我局仅有一台清扫车,机械清扫率不足8%,要达到标准要求,需购买2台清扫车,在快车道上推行机械清扫,把环卫工人安排在非快车道上作业,确保环卫工人作业安全。

工作建议:

1、针对环卫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必须把环卫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或进行环卫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到位的原则,做好公厕、垃圾投放点、垃圾转运站的规划建设工作。

2、针对环卫设备不足,更新缓慢、清扫率低问题,建议市政府继续加大投入,更新和购买环卫车辆,提高垃圾运输能力和机械化清扫率。

二、关于社区管理的街道及市政府历年硬化道路的环境卫生问题 我局管理的街道有210条,共333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背街小巷、城中村等由社区管理,如军屯、先锋、西干、东兴等社区,所在的街巷由社区管理,平时只是运运垃圾(有时运垃圾都不正常,社区垃圾运到转运站后装入环卫局垃圾压缩车并由环卫局免费送到垃圾场处理),谈不上清扫保洁,卫生死角多,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市民意见较大,社区及当地市民纷纷要求市环卫局接管社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同时,市政府历年硬化道路(如交通路、园地西路等)及近年来开发建设一批宅基地住宅小区(如新世界、新世纪小区等)也没有进入管理,卫生状况较差。

为了准确掌握尚未进入管理街巷面积,我局派出几个工作组,对以上区域进行实地丈量,并对这些区域进入管理后的经费进行了核算。具体情况是:

1、西干、先锋、东兴、军屯等村(居)委会街巷面积46.6万平方米。

2、市政府历年硬化尚未进入管理的市政道路面积41.7万㎡。以上两项合计共88.3万㎡,根据测算,每年需要经费(工人工资福利、劳动工具、购买运输车辆、垃圾清运及处理等费用)共计468万元。具体测算是:

①清扫保洁88.3万㎡需要增加工人184人(按建设部要求4800㎡/工·日计,工·日指每天工作8小时计,我市清扫保洁时间达17个小时,需要工人184人)。

②工人工资福利243万元(按1100元/月·人计,含五项保险)。③劳动工具费用5万元(按20元/月·人计)。

④购买垃圾收集车10辆(按4万元/辆,共40万元),压缩式垃圾车2辆(按45万元/辆,共90万元),合计130万元。

⑤垃圾运输费90万元(油料、维修费用)。

以上合计468万元,即购买车辆后,每年须增加经费338万元。工作建议:

1、有独立院子的单位、住宅小区通过招商的办法,引入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对那大城区历年所建设的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提升住宅小区品位,减轻市财政负担。住宅小区平时清扫保洁由小区物业管理机构负责,在小区建设垃圾收集屋,设置垃圾投放桶,环卫局每天进入小区运输垃圾到垃圾场处理,并按物价局核定收费标准收取垃圾处理费。

2、参照海口、三亚的做法,将社区管理的街巷及历年由市政府硬化的路面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一交由环卫局负责管理,实现一把扫把横扫到边、纵扫到底,不留卫

生死角,使那大城区环境卫生质量一体化。

三、关于镇级环境卫生问题

近年,市政府安排80万元为各镇购买垃圾收集运输农用拖拉机(其中新州镇7辆、白马井镇5辆,其他镇各1辆);安排55.3万元为白马井镇和新州镇各建设一座简易垃圾填埋场,可以承担白马井、排浦、王

五、新州、中和等镇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安排33万元为白马井镇和新州镇建设68座密闭式垃圾收集屋(其中白马井镇39座、新州镇29座)。初步解决了各镇垃圾收集运输无车辆保障和重点镇环卫设施空白问题,但是,经过这些年对镇府所在地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镇府所在地的环境卫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缺乏经费,主要的经费来源是收费。目前收费难度大、收缴率低,造成投入严重不够;二是环卫作业方式简单,只是清运垃圾和简单打扫,没有对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街道卫生状况差;三是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现象普遍突出,影响交通、影响镇容。四是公路两侧、沿途居民点(含撤并镇)、村口垃圾随处可见;五是各镇对环卫机构的建设和环卫队伍、环卫设施、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去年市政府拿出63个公益性岗位分配给各沿海镇安排环卫工人,但有些镇挪作其他岗位使用,造成环卫工人不足。同时,对环卫队伍和环卫设施、设备管理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环卫队伍清扫保洁主力军和环卫车辆、垃圾收集屋等环卫设施、设备在收集、运输垃圾的作用;六是各镇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污染周边环境。大部分镇没有固定的垃圾填埋场,垃圾随意堆放,有些镇连最简单的回填、焚烧都做不到,造成臭气熏天、滋生苍蝇、塑料袋满天飞,污染周边环境。

工作建议:

1、要把镇级的环境卫生管理费用列入市级财政预算,保证其正常工作经费。

2、要制定《儋州市环境卫生考核办法》,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年终综合考核的分值,实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一票否决制,真正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要分期分批在各镇建设垃圾转运站,把各镇的垃圾运输到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做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少各镇生活垃圾污染周边环境。

4、加强督查,对环境卫生工作不重视,整治不力,群众意见大的单位,除了在媒体上曝光外,还要依照《儋州市环境卫生综合考核办法》对单位领导实行问责。

四、关于环卫工人工资福利问题

我局环卫工人2008年之前人均工资480元/月,没有社会保险,2008年至2009年市政府提高了环卫工人工资,并将环卫工人社会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这两年环卫工人人均工资561元/月,扣除个人部分社会保险费外,领到手的是500元/月;2010年市政府再次提高环卫工人工资,人均工资800元/月,并给予每月高温污染补助费70元和年底增加1个月奖励工资。2010年环卫工人扣除个人部分社会保险费外,领到手的是712元/月。目前,海口、三亚和大部分市县环卫工人领到手的工资都达到1000元以上。虽然市政府已提高了环卫工人工资并把环卫工人社会保险费纳入市财政预算,但现在物价较高,这样的工资别说养家,连糊口都困难,再加上环卫清扫工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人口较多,得租房子住,也没有城镇户口,享受不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有关待遇。

因此,我们建议:

1、在市财政状况不断好转的情况下,每年给环卫工人提高工资;

2、把2008年之前拖欠的环卫工人社会保险费纳入市财政预算,按年度退休人员补缴额予以拨付。

3、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租用和购买方面,要求政府对环卫工人放宽条件限制,解决环卫工人住房难问题。

儋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局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2

1全市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及检疫监管情况

我市是畜牧大市,畜禽养殖量大,屠宰加工企业多,畜禽及其产品流动量大,检疫监管任务重、责任大。据统计,2014年全市生猪、牛、羊、禽存栏量分别为556万头、70万头、1260万只、9360万只;出栏量分别为840万头、31万头、1470万只、2200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220万t。全市共有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4104个,畜禽屠宰加工企业181家,年屠宰加工49万t。根据职责分工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着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环节检疫监管的法定职责。

2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及工资现状

全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现有执法人员897人,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154人,占总人数17.17%;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380人,占总人数42.36%;自收自支人员363人,占总人数40.47%。从人员结构来看,差额、自收自支人员占80%以上,这部分人员工资在暂停征收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以前全部依靠检疫费上缴财政后返还发放,勉强维持工作需要。

3暂停检疫收费后对工作的影响和存在的困难

3.1去年9月份,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取消和暂停征收一批行政事业行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5〕102号),明确自2015年1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征收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我市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会议,立即将文件传达至全市每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全面停止了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的收取。

3.2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件要求,暂停收费后,依法履行管理职能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统筹安排,保障工作正常安排。我们市、县(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争取纳入财政预算,但至今没有一个县区得到安排。这就造成了目前大部分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无法保障,最基本的养老保险无法上缴,职工工作积极性已严重受挫,形成无人干事、无钱干事的后果。而“无人干事、无钱干事”的直接后果是造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买卖加工窝点等违法行为无法查处,屠宰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等各项监督执法工作等无法正常运行。暂停收费后,报检率显著提高,无工资、无经费的现状导致部分检疫执法人员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通讯中断,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所有在职工作人员从上午上班到下午下班,骑自行车不停去乡镇、养殖户、养殖场驻地去检疫,仍然不能使检疫率上升。检疫人员去现场实施检疫或案件查处,不仅没有工资,甚至还要自掏经费及承担风险,严重影响检疫人员工作积极性,检疫监督工作面临窘境,畜产品质量安全将存在极大的风险和隐患,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3.3由于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没有解决,有两个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派出机构被迫终止了原先在乡镇报检点办公租赁合同,撤回了派驻乡镇检疫人员,据了解,还有两个县区拟撤回人员,这种局面直接造成了养殖场户报检不方便,检疫执法人员工作量进一步加大,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3.4由于我市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差额和自收自支人员工资和养老金得不到保障,已经导致多次集体上访,给社会增添了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4建议

4.1将经济欠发达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所需动物检疫监管经费分别纳入中央、省、市、县财政预算,实行财政分担。还应将相应证章、标志及所需经费以予以统筹安排,这样才能保障动物检疫和监督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4.2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暂停征收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后,各级政府都应当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动物检疫队伍装备水平,配备动物检疫执法所必须的快速检测设备,以及通讯、交通、办案取证等设施设备。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3

前 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统观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我国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如何控制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了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以北京为例针对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摘 要

我国多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各方面都飞速发展,但是北京同时也在经历着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同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性大都市在高速发展中所遇到的一样,其中城市交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城市发展的阵痛,对于城市进一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交通、空间、人口、能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尤其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出行次数增加,私人小汽车增加,出行范围扩大等原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十分尖锐。

在与出租车司机等的交谈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段“的字歌”,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北京交通中存在的很多问题。“的字歌”:

道路是怪异的,环线是很多的,进去是不易的,出来是很难的

改造是经常的,花钱是很多的,收效是细微的,堵车是必然的

警察是很忙的,眼睛是很尖的,隐藏是巧妙的,出现是突然的

态度是严正的,拦你是没说的,罚款是必须的,其它是不管的

司机是猛增的,感觉是良好的,脾气是火爆的,技术是很潮的

见缝是要钻的,别人是不管的,限速是不理的,出事是必然的

官车是牛气的,警笛是嘹亮的,道路是独享的,别人是靠边的

警车是醒目的,公务是繁多的,堵车是不怕的,违章是带头的

公交是勤劳的,车站是不进的,起步是很猛的,行驶是很慢的

大货是英勇的,多快都敢开的,快行是必上的,翻车是

活该的

出租是敬业的,行驶是规矩的,停车是突然的,我们是理解的

私车是激增的,好坏是都有的,开着是舒服的,出事是心疼的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这首歌谣中简单地总结出北京交通的现状:

1.道路设计不合理,尤其是环线交通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2.道路改造和修建对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有限;

3.管理方式单一,达不到交通管理的目的;

4.私家车数量增加迅速,司机的个人驾驶技术不高(尤其是新手上路);

5.公众的交通意识薄弱,没有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6.对公交系统的管理不够完善。

以上这六点只是北京交通中存在问题的一部分,在此之外还存在着比如公交系统缺乏管理、非交通占道、交通管理职能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这些使得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改善交通状况的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所以,针对其中最为关键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办法。

北京市人口分布图

交通拥堵之所以成为城市的公害,不仅在于它影响城市正常社会秩序,而且还引发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就能源消耗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有效利用而言,交通拥堵无疑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交通拥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是出行时间和费用的消耗增加。其次,出行成本的增大,可能会抑制出行,致使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下降。

交通拥堵对公共交通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私人小汽车更多地投入使用必然增加道路拥堵,由此殃及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北京曾经作过调查和测算,公共汽车平均运营速度每下降1公里/小时,相当于损失200部公共汽车的运力。若要维持运力水平不变,就意味着要多投入200部车辆。除了购车费用开支之外,还要相应增加车辆保养设施及停车场地建设费用,运营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估计北京汽车拥堵导致的损失每年约60亿元。

交通拥堵还会引起客货运输的成本增加,从而导致生产力降低;另一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将危及城市中心区的地位,促使城市的经济活动向外转移,经济规模效应受到破坏。由此可见,交通拥堵是由经济增长引发的经济活动增加所致,适度的交通拥堵是维持城市正常生活所不可少的“伴生物”,而过度的交通拥堵则又必然损害城市的社会生活秩序,阻滞

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许就是交通

交通拥堵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危害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各类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中CO、CO2、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臭氧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交通拥堵会导致尾气污染的加重。此外,交通拥堵还会使噪声污染变得更为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道路和交通会产生更大的需求。然而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超过道路的供应时就会产生交通的拥挤和堵塞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交通拥堵的分析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当今北京汽车保有量如井喷之势与日俱增,而道路建设方面虽然也卓有成效,但在汽车数量巨大的增长下,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北京人均道路面积占有率很低。面对如此巨大的交通压力,一味的增加投入修建、展宽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其结果往往反而大大刺激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交通情况不但不会有所好转,反而会使交通状况越来越恶劣。如此,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现在的北京正在这个循环的起点,北京未来的交通状况如何,完全掌握在政府的决策上。交通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则是相对无限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政府需要下大功夫

去解决的。这里还有一个不完全的数字,在北京还有200万人没有买车,但已经考取驾照,这潜在的200万交通需求,如果变成实际的增长,北京的交通将会更加雪上加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还会逐年增加。

人均道路面积比较

城市道路布局不合理

目前,北京的城市结构依然是在旧城棋盘式街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北京已经建成了六环快速环路和若干条高速公路放射线,并且打通了平安、两广两条东西大动

直接影响了交通的顺畅程度。而在环路上,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环路与其它城市主干线、联络线的出入口设施不够匹配, 立交间距过密,致使在立交出入口以及匝道极易出现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北京的绝大多数公共设施、商业网点都集中在城区内,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城内交通更加重了负担。就拿最典型的商业区西单举例,由南向北进入西单,车道从双方向8条骤减为4条,并且这里公交线路密集,有20多条公交线路从此通过,再加上其他社会车辆、出租车、私家车及自行车、行人穿梭其间,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步行街”。我曾在这里看到过连续10多辆新型三门无轨电车排长队的壮观景象,可见这里的交通状况是多么恶劣。而在各个新城通向城区的主要联络线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潮涨潮落的周期性拥堵。

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据有关部门XX年对北京居民出行调查的结果,地铁和公交车的分担率只有29%,自行车占32%,其余的近40%为私家车、公务车和出租车。而在80年代初,公交的分担率则是70%,近些年来,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使用效率是小汽车的10~15倍,它容量大,载客多,能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使用率。北京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的比例至少要达到60%以上,而我们目前只有30%左右,为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必须采取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鼓励公交发展的政策和公交优先的措施,实现最佳的综合社会效益。

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目前北京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与世界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路网的通行能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在环路上经常是正向行驶的车辆爆堵,反向车道则一路畅通;遇到没有交警职守的路口通行状况比较混乱,而有交警的路口情况则好得多。另外,通过对信号灯加以控制,将其从时序上进行有机的结合,也可以很大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国外主要干道上,一辆车通过一组信号灯,可以全部以绿灯通过,不用停车等待红灯,这就是“绿波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北京市却是难得一见的。另外,市民的守法意识差也是出现交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4

扬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根据市政协2011年度工作安排,3月份以来,在市政协副主席杨明荣的带领下,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有关部门,以市区为重点,就我市城市道路建设管理及交通出行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题调研组听取了市规划、建设、交通、城管、工商、园林、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了市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及部分司机、文昌商圈大型商场、瘦西湖等景区有关人员座谈会,赴各区召开相关部门、学校及有关基层单位座谈会,深入了解区域内及其结合部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出行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平安扬州”、“幸福扬州”目标,大力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我市城市道路交通总体状况良好有序,2009年,被公安部、建设部授予“实施畅通工程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称号,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较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1、党委政府重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年来,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建设用地、道路总长度和总面积明显增加,市区现有常住人口119.25万人,市区道路面积为16.12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为13.5平方米;中心城区已建成道路总长度约484公里,路网密度为1.92 公里/平方公里,形成贯通文昌路、江阳路与润扬路、邗江路、扬子江路、江都路、运河路“二横五纵”主干路网。根据《扬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加大了老城区静态交通建设力度,积极改善城区停车条件,如2010年9月,在工艺坊建成地上地下停车场近万平米,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盐阜东路的拥堵压力,市区现有社会公共停车场89个,停车泊位3822个。为优化城区路网体系,分担中心城区东西向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瘦西湖地下隧道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望月西路、兴城西路等道路也正进行优化改造,一批交通“堵点”、“卡点”将被打通。结合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对城区部分主干道进行了亮化、渠化和拓宽改造,设臵了绿岛隔离带、港湾式公交站台、道路两旁设臵停车位,更新了一批交通标识,中心城区增设“路面停车诱导屏”,城区道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2、各司其职,道路交通建设管理有序推进。2010年4月,为提高城市道路管理水平,针对市区实际状况,市政府出台了《扬州市市区城市道路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主动结合自身职责,协同做好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的规范管理工作。2 规划部门不断加强交通规划研究的编制,在《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同步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设部门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加强道路建设,并协调供水、排水、燃气、供电、通信、消防等各类设施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推进,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城管部门针对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环境问题,实行疏堵结合的措施,将承包制度引入城市管理,市容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实践案例”奖;在毓贤街等10多个有条件的街区设臵了摊贩临时疏导点,引导规范摊点经营秩序。公安交警部门多次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解决影响市区道路安全畅通的突出问题,如针对渣土车违停、超速、闯红灯、扰民等现象,开展渣土车集中整治行动,设臵临时停靠点,对渣土车实行公司化运营;加大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物理隔离、道路监控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交通疏导力度,聘用协管人员疏导交通,早晚高峰、节假日、局部拥堵地段增强路面警力,某些路段高峰时段设禁行标志等。机关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结合文明创建、城区每个交通要道口安排志愿者进行交通劝导,机动车及市民交通意识增强。

3、推行公交优先,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为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8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截止2010年12月底,市区拥有公交车1165辆,公交营运线路71条,万人拥有公交车11.4标台,市区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1092.3公里,公交线 3 网总长度达583.7公里。编制实施《扬州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2010年新建动物之窗首末站、文昌花园首末站等6个公交停(回)车场,通过加快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力缓解了公交车辆占道停(回)车的问题。为保证居民出行畅通,近两年来市政府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扬州公交总公司和时代公交新购公交车达541辆,车况明显改善。为保证公交车辆通行顺畅,市交巡警部门出台了相关举措,如公交车左转不受分道行驶限制、右转交通信号优先、市区有条件的道路增辟公交专用道、市区公交站台社会车辆禁停等,公交车运行速度得以提高。同时,公交公司主动改善服务质量,对学生、老人、伤残军人和残疾人等乘车实行优惠或免费,乘坐公交出行对市民的吸引力有所增强。

二、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近年来,我市为改善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的明显增加,加之其他主客观因素,城区道路通行压力越来越大,人车路矛盾逐步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不够科学合理。一是城市路网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城区主干路网至今仅建成贯通“二横五纵”,老城区路网密度不足,中心城区包括建成区等级道路面积率仅为规范要求的33%—65%,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常州、南通等兄弟市水平;城市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与主城区不够匹配,形成断头路、丁字型路口,妨碍交通出行;城市外围道路 4 分流网络尚未形成,部分过境车辆从中心城区穿越,尤其造成城区东西向道路压力过大,高峰时期,形成文昌商圈、苏北医院、四望亭与淮海路交叉口等多个堵点。二是老城区商业、公共服务机构、旅游景点分布过密。文昌商圈集中了金鹰、万家福、时代广场等大型购物场所,苏北医院等大型医疗服务机构位于交通要道,沿街路面店铺林立;瘦西湖风景区、个园、何园等主要旅游景点集中在城区主次干道边,与街区内部通达不畅,缺少回车停车场地。随着散客自驾游和市民驾车出行形式的增多,每逢节假日中心城区拥堵不堪。三是中心城区学校过于集中。老城区5.09平方公里,不包括扬大,仅中小学校就有11所,在校学生2.6万余人,上下班时间,只要有学校的路段,就有堵点。南通路相距不足200米的路段上,有育才和育才实验两所小学,7000名左右学生,加之南通路向西至苏北医院和文汇路处呈丁字路口,车流不畅,因此虽然学校实行了错时上学放学、分年级划分学生集散地和护导教师疏导,交警部门增加了警力维持秩序,但在上学、放学时段,因有大量车辆短时间内涌入南通路,导致东至渡江桥西至苏北医院西门人车混流,难以通行。四是道路配套设施未同步科学设臵。调研中了解到,我市城市道路尚未完全做到道路附属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步,特别是一些工业园区的道路路面好、道路宽,红绿灯和交通监控却存在盲点,造成车辆违法驾驶,交通事故增多;一些新城道路供气、供水、排污、通信网络等市政配套设施滞后,城区之间管网标准配臵不统一,影响城市路面完整和排水系统 5 的畅通。有的主干线上斑马线过多,有些干道交通标志标线不明显或被遮挡,有些干道斑马线对面不是出口而是绿岛,且绿化带开口多,市民随意穿越,既影响车辆通行又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管理难度大带来的停车难行车难矛盾显现。一是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严重。因城市低收入人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农贸市场内摊位费偏高、购物低廉便捷对市民有吸引力等因素的存在,市区48家农贸市场中有30多家周边存在数量不等的流动摊点;在扬州金鹰和时代广场通道间、扬州大学农学院南门以及一些休闲娱乐场所等人流密集地点,也自发形成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卫生状况差,堵塞交通,难以通行,治理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二是停车场设施建设滞后且缺乏规范管理。近年来政府虽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停车场,交警部门在部分路侧实行规定时段内按顺序停车,但市区停车场地总体规模严重不足,按要求城市车辆总泊位与车辆规模的合理比例为1.15:1,而我市市区现状仅为0.4:1。据了解文昌商圈仅有17个停车场,600个停车位,且部分在巷内,出入不便,机动车违章占用非机动车道无序停车现象严重,导致道路行走空间狭窄,影响交通秩序。同时部分停车场外管理秩序差,有市民拦截车辆,随意引导场外占道停车收费。念泗桥路西段不少路面成为停车场地,瘦西湖西大门虽有地下停车场,但出入口层高不足,停车位少,不能停放大型旅游客车,加剧交通堵塞。三是齐抓共管格局还需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不够,城市道路交通多 6 头管理,未形成工作合力。如对占道经营,城管部门在日常执法管理中,劝导驱赶效果弱化,治标难治本,时有矛盾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亟须研究综合治理手段。按现有体制,市区道路交通管理由市交警部门统一负责,区级公安没有道路交通管理职能,而市交巡警支队警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扬、邗江等区的道路交通管理。

3、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路权优先难以保证。根据公交优先《实施意见》,市区文昌路、汶河路等路段设臵了公交专用车道,但公交车路权专有和先享未能充分实现,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争道行驶,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随意在车流中穿梭,道路拥堵显现,公交车运行速度慢,难以正班准点停靠。二是公交线路覆盖率不高且不平衡。一些新建小区、旅游景点等地缺乏停回车场所,路网不完善,存在公交盲区;某些公交线路设臵过于密集,如文昌阁周边站台,线路过于集中,有的多达19条,高峰时段公交车接龙,港湾站台常有社会车辆挤占,难以规范停靠,形成拥堵。因每天需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工时长、强度大、待遇一般,致使公交驾驶员流失严重且招工难,公交晚班车只能保证10条运营,线路较少。三是公交站台设臵不够合理。如汶河路路北段,不到500米距离设臵了文昌阁与蓝天大厦两个站台,南行方向的文昌阁站台距右转道口过近,影响车辆变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按照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A类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的标准,大型公交分担率应在25%以上,而我市市区仅为15.02%,市民多选择 7 电动车、摩托车、汽车出行,城区道路容量趋于饱和,交通压力增加,拥堵现象逐步蔓延。此外,我市轨道交通尚未起步。

4、市民在交通出行方面的文明素质尚须提高。随着汽车走进普通市民生活,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短途交通使用自行车、合理使用私家车的绿色出行方式尚未成为广大市民共识。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调研中了解到,因受城市监控和处罚等多种手段制约,机动车闯红灯现象较少,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多。公安部门虽多次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但是渣土车闯红灯、乱停靠、扰民,出租车不在停靠点上下客、滞留候客、随意调头,摩托车手不戴头盔、超速行驶等时有发生。另外反映强烈的是电动自行车车速过快、乱闯红灯、争道抢行、逆向行驶、乱穿马路现象突出,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事故总量的一半左右,迫切需要整治。

三、优化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的建议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市区交通道路拥堵的问题,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眼前与长远相结合。为此,专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化解市民出行难等突出问题。一是盘活市区道路资源。结合城市建设,有计划地逐步打通“断头路”、“丁字路”、“瓶颈路”,解决一批“堵 8 点”、“慢点”、“乱点”。立足老城区道路现实状况,科学设臵单行线、机动车限时出行、限制左转弯等区域性交通优化措施,合理控制、分流疏导,盘活市区相关支路交通,实现城区内部循环。对城区的交通标识标志绿化带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完善规范标志标线,合理设臵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识,科学设臵红绿灯等待时间及斑马线,因地制宜,确保实现交通最大通行效果。大力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分析主干道交通信息,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状况实现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缓解交通堵塞。二是盘活现有停车场资源。建议对现有静态交通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充分利用好现有停车场资源。如对已建成的工艺坊停车场的投入使用要与解决个园停车难的问题通盘考虑,何园停车场的遗留问题要有妥善解决方案。合理增设城区“路面停车诱导屏”,清理违规占道停车,治理停车场周边环境,对城区部分停车场周边群众自主截车占道收费行为进行管理。推广部分路段设臵临时停车泊位,建议在有条件的路段两旁施划临时停车区,允许机动车按时段依次有序停放,规范停车秩序,缓解城区停车难的矛盾,确保道路畅通。三是整顿引导马路市场,还路于交通。据了解,市区现有48家农贸市场除部分饱和外,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摊位空臵情况,总空臵率达27%。建议市政府对我市农贸市场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创新管理思路,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方法,通过成本核算,合理确定市场摊位费,严格控制随意提价;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指导市场主办单位降低门槛,减轻入场经营者 9 的费用,鼓励农超对接,对自产自销农户,开辟专门摊位、免收或低价收取摊位费,引导周边流动摊点进入市场。按照规模适当、位臵适宜、配臵完善的原则加大规划建设“小贩中心”和临时疏导点的推进力度,引导流动摊贩有序安全卫生入场经营,规范管理。四是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坚持疏导教育与重管严罚并举,加大对出租车、渣土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违法交通行为的整治力度,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城管、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应落实责任、密切协作,主动加强对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道路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清理,解决金鹰与时代广场之间通道、扬大农学院门口等地多年难以治理的流动摊点顽疾。另外适当加大财政投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交通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市区两级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

2、落实公交优先,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分担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充分认识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提高线路覆盖率。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积极建设公交停回车场地,配套建设公交换乘枢纽;居住小区、车站、旅游景点、开发园区要将场站建设作为配套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公交线路开通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公交盲区。合理优化文昌阁周边公交线路布局;适当增设公交晚班车次和晚班线路,方便群众出行。做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规划衔接,努 10 力实现公交出行零换乘。二是落实公交优先。全面落实扬府发„2008‟158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使公交路权优先落到实处。加强对社会车辆抢占公交专用车道、停占港湾站台、干扰公交优先行为的管理,设臵城区主干道交叉口感应信号系统,减少公交停留时间,保证优先通行,提高运行速度。三是合理设臵站台。公交站台设臵要考虑方便群众和交通秩序等综合因素,应与交通要道口、学校大门等容易拥堵地点保持合适距离。比如汶河路蓝天大厦与文昌阁站台合二为一,蓝天大厦站台适当南移,消除交通隐患。四是加大并落实公交财政补贴、补偿和税费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公交车车况、逐步提高驾驶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保证公交车驾驶员队伍稳定,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通过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环境,吸引市民乘坐公交出行,减轻城区道路压力,优化畅通城市交通环境。

3、规划与建设并重,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确保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先导作用。立足扬州古城的特点,切实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城市交通导向,推进城市由单中心、高积聚向多组团、开敞式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引导商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向新城西区和东城区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城市副中心功能,减少跨区出行交通需求,减少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强化新区的交通对接和快速路、主次支干道的建设衔接,完善交通联系,实现道路循环。二是优化 11 路网结构,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结合古城保护工程,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提升整治,有条件的进行拓宽改造,文昌中路解放桥向西至国庆路口段的单向两条绿化带和慢车道可改造整合为一条。优化城区路网体系,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加快瘦西湖遂道工程的实施,增加东西走向通道;推进江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规划方案的形成和实施,逐步提升外围道路通行能力,疏散过境交通;建议重点学校进行中长期规划,控制老城区招生规模不再扩大并每年递减,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区发展,多措并举,逐步解决老城区东西向交通难题。三是重视大型建设项目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城市道路沿线建设大型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组织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按照有关标准分析交通现状、预测未来交通流量、评价交通影响,确保未来周边交通环境不受影响。四是配套设施同步到位。将静态交通纳入城市交通统一规划,建议将人防地下工程利用与停车场建设相结合,增加停车泊位;酒店、超市商场及公共场所等沿街项目、新建大型项目,应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地,新建、改建道路,规划设臵相应车位;实现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做到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标识等管理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三同步。

4、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文明交通素质。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民共同参与是畅通城市交通的重要基础。建议文明宣传工作保持稳定 12 性和常态化,宣传、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内容列入普法重点,在公共场所和主要路段、户外电子显示屏、社区宣传栏增设文明出行宣传用语,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和法规;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宣传媒体要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利用公益广告、文艺节目、警示教育、开辟专栏等方式强化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宣传,引导广大市民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提高文明交通参与意识;引导相关单位主动分担静态交通压力,特别是商场拓展业务、学校扩大招生要将静态交通解决方案同时规划落实到位。重点做好学生和新扬州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把交通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倡导学生家长利用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接送学生上放学,通过每个家庭、每个市民的积极努力,促进整个社会文明交通意识的提升,使我市道路交通环境更为畅通有序。

罗增斌调研我市卫生工作 篇5

罗增斌调研我市卫生工作

10月21日上午,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增斌在市政府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任峰,市卫生局局长杨利民、副局长刘俊和纪检组长彭俊才同志的陪同下,对我市卫生工作进行了调研。罗常委先后深入市中医院、市中心血站、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执法支队和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了解当前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了市卫生局关于全市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在座谈会上,罗常委指出,医疗卫生事业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历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逐渐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同时,人民群众对我市卫生工作充满着期待。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医药卫生体系基础;二是要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三是要不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为全市人民营造出良好的饮食环境;四是要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确保医疗卫生安全;五是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快人才引进步伐,要制定落实“引得进,留得住”的人才管理机制。

关于学校环境卫生的调查报告 篇6

一进校门,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新种的小草枯萎了,上面还有几张纸片,大树上的叶子也枯黄了,顶上还有许多垃圾袋,整个学校遍地垃圾,短短的几天时间怎会使学校这般模样呢?于是,我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用目测法目测了学校受污染的面积有半个学校那么大,而且污染的地区上都有垃圾袋、饮料瓶、零食包装等垃圾。又用询问法询问了一些大哥哥、大姐姐,可他们却说:“这又不是我们的包干区,又不用我来扫。再说了,丢到他们的包干区里,扣他们的文明分,我们班就可以当选文明班了,干嘛不丢。”

分析

1、草地上的垃圾袋可能是在食堂里吃午点的同学把袋子扔在草地上的。

2、树上的垃圾袋可能是小同学把袋子扔着玩,不小心扔在了树上。

3、草地上的零食包装可能是一些大姐姐们为了自己班的利益才丢进了别班的包干区里的„„

结论

学校卫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1、有同学在食堂吃午点,吃完后把袋子随手乱丢,现在又是雨季,一下雨,袋子渗进土地里,袋子里的化学物质污染了土地,使小草也受到了污染致使小草死亡。

2、有同学把袋子扔在了树枝上罩住了树的叶子,使树叶因不能吸收新鲜空气而枯黄。

3、有些高年级的哥哥因为自己班的利益而把垃圾袋扔在了别班的包干区里致使草儿被压死„„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我们美丽的校园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各种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因为死了的花草较多,学校又要花一大笔钱去美化,真是一笔巨大的浪费。

建议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7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现代化强市”总目标,严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全面深入推进五大医改重点任务,我市卫生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广大群众真正从医改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惠利。2011年,我市被表彰为江苏省医改工作先进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医改工作回顾

(一)“三位一体”新农合保障制度持续创新

围绕“打造医疗保障水平最高的城市”的目标,我市不断健全完善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救助、补充保险“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并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参合群众保障水平和新农合基金效用的“双提升”,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一是在提高新农合保障标准上惠民生。逐年提高新农合基本医保人均筹资标准,2014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60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立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实现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2014年大病补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0元。2014年1—6月,新农合政策性住院补偿比达80%,实际住院补偿比达50%,大病患者综合结报率达75%。

二是在加大大病救助力度上惠民生。重点加大对大病患者、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2012年,我市制定出台了《XX市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实施办法》,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多渠道筹资途径。2014年我市新农合大病救助资金总盘子扩大到5000万元,门诊救助年度封顶额度提高到20万元,门诊特殊救助病种增加到23个,20种重大疾病救助病种定额标准进一步提高,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体个人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2014年1—6月,新农合门诊特殊病种救助4644人次,救助金额519.04万元;住院救助5478人次,救助金额1886.74万元,住院均次救助3444.21元,单次最高救助92198.1元。三是在提升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上惠民生。不断优化以总额付费为主、按病种限额结算为辅的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增强参与新农合管理的主动性,优化病人流向,促进合理诊疗,全面提高新农合基金综合使用效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探索建立了新农合签约医师制度,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新农合签约医师的诊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违反诊疗规范的医师及时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

在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我市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着力打造中医治未病、全民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独具江阴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一是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加大。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力度,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人群从户籍人口扩大到全市常住人口,2014年市级财政分别设立3000万元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和900万元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35元。

二是项目化管理不断精细。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共卫生项目化管理,遵循“钱跟事走”的原则合理分配公共卫生项目经费,采用月报告、季督查、半年评估、年度考核的方式强化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评估、考核,努力提升公共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能。

三是服务内涵不断丰富。每年根据群众健康保健需要,新增部分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4年,把心理健康服务、更年期妇女保健等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项目从国家确定的11大类43项拓展到11大类46项;并新增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适龄学生口腔保健服务、健康细胞工程等3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着力打造全民健康体检、中医治未病工程、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服务等具有江阴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丰富公共卫生服务内涵。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已于去年通过省级考核,近期将作为全省唯一推荐市接受国家考核验收。中医治未病“江阴模式”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和广泛推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全省试点。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以规划为引领,优化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完善了以市级医院和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龙头、以片区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医疗环境更加优化、医疗服务更加放心。

一是规划布局上有了大调整。按照“一城四片区”现代化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科学调整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布局。中心城区扩大了人民医院本部的规模,敔山湾地区新建市医疗中心(人民医院东院),三院整体搬迁至城西地区,市中医院搬迁规划已启动。在四个片区各设立了一家片区医疗中心,为片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快推进专科特色医院的培育与发展,目前月城卫生院、云亭卫生院已被XX市卫生局正式确定为中医专科医院。在全市设置了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了每个建制镇(街道)和行政村至少设置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民营医疗机构加速发展,澄江康复医院、长泾老年护理院、百意中医医院、摩尔口腔医院等一批特色医疗机构全面建成投运,徐霞客医院成功改制重组,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二是服务环境上有了大改善。加大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力度,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建成投运、内科新大楼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投运,市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市三院精神卫生大楼、新病房大楼建成投运;青阳医院、利港医院异地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四院异地新建工程年内竣工投运,五院新病房大楼建成投运、门诊综合楼即将建成,二院改扩建工程正式奠基;新建城中、城西、南闸、华士、青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运,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西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工程年内正式启动。

三是内涵质量上有了大提升。在注重硬件改善的同时,努力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内涵方面下功夫,让人民群众看病更放心。积极开展等级医院创建,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二院、三院、四院、五院、青阳医院、徐霞客医院、南闸医院、长泾医院建成二级乙等医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合作,深化在人才、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市人民医院与美国博蒙特健康中心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战略合作医院”、“技术合作医院”;市三院成为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青阳医院成为南通大学教学医院;二院、长泾医院成为扬州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市五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南闸医院与上海中山医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注重医院品牌和特色专科建设,共建成全国农村中医特色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XX市级重点专科12个。国家自然基金实现零突破。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推进

作为全省第一批医改试点城市,我市从2010年起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自2010年起,在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配备并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前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平均销售价格下降43%,每年惠利群众5000万元,门急诊人次保持逐年稳步增长势头。二是政策保障机制不断健全。落实了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责任,建立了“政府兜底”的财政保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属服务站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运行经费、人员补助全面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效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建立了基层卫生人才的补充机制,通过定向招录、委托培养等方式补充基层卫生人才,有效缓解基层卫生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首批100名定向委培医学生正在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确保年底正式上岗社区岗位。全面落实退休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有效解决了退休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三是基层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办医、管医责任,镇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行“六统一、一共享”,全面提高了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持续提升机制,落实三级医院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下派科技院长和技术团队领建发展基层5个特色科室,进一步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整体推进消毒供应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等资源共享型中心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市级优质医疗服务;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示范创建活动,共建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7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评奖惩机制,建立社区卫生分类分层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核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助经费、核定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和各类奖惩直接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显成效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8

——水利1007班刘娅玲

寒假回到家乡,令人欣慰的是,家乡又有了许多令人可喜的变化,然而感受最深的一点便是家乡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在2011年12月27日,镇上更是组织了一次全镇大学生的会议,在会上镇上的许多领导给我们讲述了家乡这些年来通过全镇人民的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人们的生活发生的改变。同时,也进一步向我们强调了卫生环境治理对于村里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广大的大学生能发挥模范作用,带领家人和身边的亲朋好友共同创造一个美丽、整洁的新村容。于是,这次寒假,通过对我所在小镇四个行政村卫生环境的调查,初步了解到了新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的有关情况。

一、调查背景: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便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村容村貌整治正式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新家园,令所有的干部群众都能体会到环境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重要价值。最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要时时刻刻关心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以此了解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而更好地为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调查目的:

了解和熟悉我镇卫生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对我所在太平桥镇四个行政村的卫生环境现状的调查了解,将其与未治理之前的村容村貌进行对比得到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在卫生环境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询问和了解村民意见,征集更多的关于新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的看法和意见,从而为新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更多好的想法和创意,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三、调查内容:

1、了解和熟悉我镇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太平桥镇的基本情况如下:太平桥镇位于浏阳西郊,北枕焦溪岭与焦溪乡接壤,南临浏阳河岸与枨冲镇隔河相望,西连葛家,东接集里。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2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206个村(居)民小组,5704户,20456人。镇域总面积98.36平方公里。太平桥镇是以烟花鞭炮生产为主的工业重镇,也是综合性农业经济区。

通过上网查询和询问我镇相关领导我了解到我镇在环境卫生治理上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三点:谋划全局、完善队伍和强化措施。

⑴谋划全局:乡镇工作点多面广,长期搞卫生,干部群众容易疲乏,必须统筹推进,从全局上来谋划。一是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各基层干部与群众齐心参与环卫整洁行动。二是将环卫整洁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项目建设、农村文明户评选、人民满意集镇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等工作一同部署,保障人力、财力发挥最大效应。三是镇财政投入240万元用于镇垃圾中转站、垃圾池、无害化厕所的建设,及垃圾桶的添置、垃圾的清运、环保队伍和奖励经费等工作。

⑵完善队伍:我镇人流、物流量大,工业生活垃圾量多,要保持乡村环境卫生整洁,搞突击势必顾此失彼,必须建立专兼职队伍。为此,镇党委政府抓实了7支队伍。一是由镇机关干部和6个村支两委干部共130余人组成的镇村干部队伍;二是由120家企业组成的企业单位队伍;三是由200多名教师、1600名学生组成的学生教师队伍;四是由1000名党员、组长组成的党员组长队伍;五是由全镇800多名“五老”组成的“五老”队伍;六是由全镇400余低保户组成的低保户队伍;七是专职清运队伍。

⑶强化措施: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为确保环卫整洁行动收到实效,镇党委政府强化了三项措施。一是通过设立镇环保学校、召开各类会议、走访党员群众、发放环保政策宣传资料、举行环保整洁行动知识抢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二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单位、各村(居)建立考核机制,对镇村干部、学生、党员、五老队伍等签订责任状,设立环境卫生举报电话对垃圾清运不及时和考核不公平等行为进行查处。三是兑现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卫整洁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对太平桥镇卫生环境现状的调查了解

通过走访调查我发现,与前几年相比,我镇环境卫生明显有了很大改善。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流过镇上的那条小河,它是浏阳河的支流之一。早几年前,这条河已经接近干涸。村民们把个各种生活垃圾、煤渣、死去的牲畜等全部倒入河里,由于当地有不少花炮厂,河里当时还堆积了不少化学肥料,整条河水变得浊臭不堪,再不复小时候清澈见底的模样。然而这次回家我却发现,河里的垃圾被全部清除,村民们也被要求再也不许往河里倾倒垃圾,违者将予以惩罚。就这样,小河渐渐的恢复了清澈,偶尔还能看到有几尾鱼儿在水里游动。

此外,各家各户门前屋后的的环境卫生也有专门的村干部一一上门指导。以前村民们都是把自家的生活垃圾随手堆积在自家门前的院子里,而现在,村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垃圾处理池,所有的生活垃圾必须倒在垃圾池中由村里统一组织运走处理,而煤渣则必须进行填埋。在人口比较密集的村落,则是每家每户配备了一个大垃圾桶,每天都有运送垃圾的车将其统一收走。就这样,村里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仅如此,村委会定期还将进行卫生检查,对各家各户的卫生环境进行评比,这其中既包括了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也包括了室内的卫生整洁,并按要求评出“最清洁”、“清洁”及“不清洁”,对不清洁的家庭要求其整改直至达标。在走访中我发现,大部分家庭门边都贴着“清洁”,一小部分家庭贴有“最清洁”。

我还了解到,从1月29日到2月28日,浏阳市开展“全民绿化日”,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广泛植树造林,进一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全市适龄人口人均植树三棵。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同时也为了让家乡的环境越来越美丽,不少村民都积极地在自家门前种起了树,公路旁、小河边也多出了许多绿色的小树苗,进一步改善了全镇的环境卫生。

但是,在调查中我也了解到,虽然相比以前卫生环境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垃圾处理方面仍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煤渣的处理要求为就地掩埋,但是在农村绝大部分家庭都是以煤作为主要燃料,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煤渣,长期就地掩埋势必对土壤造成污染,且煤渣的填埋地点和填埋方式也没有做具体规定,不少人仍然是在自家门前挖一个坑将其掩埋;在一些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垃圾池内的垃圾不能及时运走,垃圾在垃圾池内堆积;还有个别家庭觉得将垃圾池离家太远,选择直接将垃圾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垃圾等等。这些都是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3、采访和了解村民意见 村里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自然是离不开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但是这维护环境卫生的行动毕竟是带有一定的强迫性,人们的环保意识可能并不是那么强烈。为了了解人们的环保意识,在调查的过程中,我随机询问了大约30户家庭对于我镇环境治理工作的看法以及建议。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绝大部分村民对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还是十分支持的,尤其是一些收到过教育素质较高的中青年。大多数人表示,对村里环境的变化感到很高兴,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有利于全村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他们愿意坚持下去。但也有人表示这种做法在农村没有必要,但是因为村里有规定而不得不做。当问及环保意识时,不少人则表示这方面意识确实不强,一些人不懂其含义,还有一些人则没有意识到我国资源环境紧缺的问题,认为在农村不必要和城市一样节约资源。有些村民玩笑道:现在垃圾处理这么麻烦,所以只能尽量避免少产生垃圾,这也是一种环保吧。由此可见,要真正的长久保持卫生环境,除了对人们的行为作出要求和规范外,还必须加大宣传,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些村民提议应该适当改进垃圾池的数量和大小,垃圾池的建造现在还比较稀疏,有家庭离垃圾池较远,倾倒垃圾十分不方便;垃圾池不大,因为数量不多,很容易就满起来了,但是运送垃圾的频率又不高,导致有些时候垃圾无处堆放,只能焚烧处理。

四、小结

通过这一次社会实践,我了解了我镇环境卫生工作的维护方法,回顾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我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给我们的欣喜的变化,现在的新农村已经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虽然我们还在探索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然而我坚信新农村建设的明天一定是光明而美好,新农村的环境定将越来越美。

在其中,我个人也收获了许多美好的经历,看着家乡越来越好,我的心里也是思绪万千,因为我们即将是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接班人,祖国的繁华昌盛,家乡的发展这些都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如何让祖国和家乡的未来越来越好,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应该承担的责任。

图一:人口较密集区每户门前放置的垃圾桶

图二:人口较稀疏区建造的垃圾池

图三:环境卫生工作被写进了村规民约

上一篇:初一作文冬感650字下一篇:新团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