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方案

2024-08-03

质控方案(精选9篇)

质控方案 篇1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医院处方“三级质控点评方案”,评价处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并积极给予干预,从而提高医院处方的综合质量。方法:将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分为三级质控,并充分利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杠杆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结果:建立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和方法,保证处方点评的公正、合理,确保处方点评制度的有效实施。结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是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提高处方综合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门诊处方,病区医嘱,合理用药,三级质控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明确指出“处方包括病区用药医嘱单”;“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及安全用药,维护患者利益[1],我院制订并实施处方“三级质控点评方案”,对我院处方的总体质量进行考评。并根据此方案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就医患者的门诊处方及病区用药医嘱进行抽样点评分析,以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级质控点评方案的建立

一级质控:药师记录处方,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点评,填写一级处方评价表,记录相应内容,干预出现的问题。方式:电话通知处方医生修正及面对面与医生交流问题。

二级质控:由临床药师完成,每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及出院患者病区医嘱,填写门诊处方评价表及点评表,干预不合理用药。在《临床药讯》上公布相应结果,并将书面材料交至相关科室;对不合理处方及异常使用药物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①建立我院“门诊处方质控点评标准”。按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确定每月门诊处方抽查方式及样本量,并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3个方面对处方进行点评,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建立考评标准。②建立我院“病区医嘱质控点评标准”。按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确立本院病区医嘱抽样及点评标准,保证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少于30份,病区医嘱单抽样率不少于1%。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监控抗菌药物的使用,建立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制度,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

三级质控: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医务科主任及药剂科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如医院药学、临床微生物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处方点评专家组,提供技术咨询。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总结,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上报。

我院三级质控点评成果分析

三级质控成果:按“门诊处方质控点评标准”“病区医嘱质控点评标准”要求,对2014年1-12月门诊处方及病区医嘱抽取样本量如下:门诊处方抽取1 200份,病区医嘱抽取3 433份。病区医嘱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指标,见表1。

由表2可看出,我院2014年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①用药不适宜处方中“2-1.适应证不适宜的”,出现错误177例次,占41.75%;②用药时间过长,即“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 d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d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此种错误出现109例次,占25.71%;③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此种错误出现50例次,占1 1.79%。

有效控制指标: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要求,做得较好的项目,见表3

尚未达标指标:①门诊处方存在问题:a.适应证不适宜的,如患者,男,43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医师处方:莫沙必利;患者,女,42岁、诊断为甲亢,医师处方:地榆升白片;b.使用时间过长,即无特殊情况下,急诊处方超过3d用量,门诊处方超过7 d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c.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如患者,女,65岁,诊断“待诊”,医师处方尼美舒利、伐昔洛韦、甲芬那酸、加巴喷丁和炉甘石洗剂;②病区医嘱存在问题:a.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品种不符卫生部38号文件要求,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品种为“拉氧头孢、头孢唑肟、克林霉素膦酸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均属错误使用;b.Ⅰ类切口手术术后使用时间过长;c.Ⅰ类切口手术术前给药率低(剖宫产手术除外);④联用抗菌药物不适宜

结果与体会

我院于2014年1月开始成立质控小组,实施“处方三级质控点评方案”。为加强处方书写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医院对全院医生进行了“处方规范书写”专题讲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讲座、“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讲座。医院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点评不合理用药及处方,对医嘱书写情况进行总结。《临床药讯》为药剂科每季度的宣传形式,向全院医生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对于在点评过程中发现的可能涉及不合理使用、甚至违规使用的药品,根据规定实行药品限量使用管理,确定药品使用数量,使用后、药品根据各科室的不同提交书面申请,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抽查药品使用量处方:适应证是否适宜、用法与用量是否适宜、遴选的药品是否适宜、联合用药是否适宜、是否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等[2]。

目前各级医院已经执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方式方法大同小异。依照三级处方点评模式,确保工作合力、公正、有效,加强质量改进,增强医务人员对药品使用的责任感,严格调剂处方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和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3]。

参考文献

[1]章萍,陆瑶华,郭澄.医院病区药房《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和体会[J].中国药房,2008,19(7):552-553.

[2]姚冰,彭晓燕,李晓波.1000份住院病历点评[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2):113-116.

[3]张万新,赵波.药学服务与患者教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40-241.

质控方案 篇2

理工作的通知

为保障患者安全用药,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根据医院等级评审要求,现把合理用药监督检查列入医院医疗质量质控管理工作中,通知如下。

一、加强医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小组工作

组长:黄建荣

副组长:曾恺、潘新增、邱凯锋 专家组成员:各临床科室正副主任

工作组成员:由质控科、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检验科具体负责

二、具体措施:

(一)检查时间:

1、定期检查:每月中旬、下旬各一次(?);

2、不定期检查:根据上级检查工作临时安排

(二)检查对象:全院各临床科室(包括门诊、急诊)

(三)检查范围

1、住院部科室:运行病历、归档病历。

2、门、急诊:当月所有处方。

(四)检查方式:运行病历检查每次抽查?个科室,由质控科提前一日通知,被检查科室应安排一名主治或以上医师陪同。归档病历、门急诊处方随机抽查,或根据临床用药监控情况进行专项抽查。

三、检查结果处理

(一)以科室为单位,根据合理用药评价表实施评分(见附件),定期公布评分。相应排名及评分交院务会建议列入医院年终科室评优参考因素。

(二)向相应科室书面反馈不合理用药情况,并于处方点评学习栏上公示。

(三)相应科室应于一周内把不合理用药情况在科室的病历讨论、业务学习或科室周会上进行讨论、学习,并作会议记录,要求所有医师签到学习。(质控科设置记录本,与不合理用药书面情况一并交该科室,会后收回。)如未组织学习或未有记录的,在医院年终评优时作扣分处理(?),并对相应不合理用药费用在科室劳务费进行扣罚(如无法确定不合理用药金额的,每次扣罚200元。

(四)对不合理用药反馈情况有异议的,应于三个工作日内向质控科提交书面解释说明。由质控科抽取专家组成员进行讨论,如专家组认为解释说明成立的,向该科室书面反馈。但专家组若未认可该解释说明的,即按第三点办法进行双倍扣罚。

(五)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定期进行回头查。对三个月内三次重复出现相同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或经专家组讨论认为存在严重不合理用药甚至明显滥用药情况的,交院务会讨论建议取消该科室评优资格,并对相关人员暂停处方权一个月。

四、要求

质控方案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的模拟数据是以验室每次检测的HBs Ag ELISA标本为例。根据实标本总数、阳性例数和阳性率相关数据制成表格, 见表1。

1.2 半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

通过每次日常检测患者结果的标本总数和阳性数计算阳性率, 在其具有正态分布特性的基础上, 计算阳性率的均值 (x-) 和标准差 (s) , 数据需要≥20次。根据其相应信息绘制质控图 (图1) 。

质控标准规则:在以阳性为质控标准时, 阳性标本出现在阴性质控样本中时, 无论阳性率测定比率值为多少, 都应当评估为失控, 所有出现的阳性标本都需要在增加一倍阴性质控样本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测定。如果以阴性为阴性质控样本时, 采用1+2S原则, 也就是说当测定数据的阳性比值超出+2SD范畴时, 也应评估为失控。本次测定的阴性样本结果可依据其阳性质控样本的情况, 判定可否发出, 阳性质控样本结果不可以发出, 需查找分析什么原因致使阳性率增高, 并需要在增加阴性质控样本一倍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检测 (图2) 。

1.3 直接概率计算法

直接概率法是针对在每次日常检测的阳性率比值不成正态分布, 即非正态分布的情况下, 直接计算出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依据统计概率学, 小概率事件就是对于某事件发生概率<5%时, 也就是说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当有一个小概率事件发生时, 应需要进行分析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 因为很有可能存在误差, 我们采用这种概率计算法对每天的日常患者检查结果进行阳性率监测, 当监测的结果数据出现的概率>5%时, 应当评估为失控。现对概率计算的3种模式进行说明。

1.3.1 计算在N个患者样本中出现R个阳性结果的概率, 检测项目结果中的阳性率用P进行表示。

概率计算的二项式分布公式:P (X=R) =N!/[R! (N-R) !]PR (1-P) N-R。

1.3.2 在血液筛查检测中, 对于那些检测项目中阳性结果率低 (如抗HIV、抗HCV) , 但检测标本量又十分庞大, 虽然可以使用上述模式进行计算, 但还可以使用泊松分布来估算, 泊松分布是一种相较于上述模式计算更为简便的方法。

泊松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是:P (X=R) = (NP) e/R!。

上述两种模式均以N为当次实验检测标本数, R为阳性个数, P为阳性率。当P (X=R) <5%时, 则评估为失控。此时的阴性标本可以发出报告, 但是其阳性标本需在查明原因后再一次进行检测。

1.3.3 邻近标本污染的情况计算概率, 即相互交叉污染的概率。

对于阳性检测结果中以连续性形式出现时, 也就是有可能阳性样本污染了它邻近的阴性样本, 所产生的标本间的交叉污染, 这种情况的概率计算公式是:P= (N-R+1) /[N!/R! (N-R) !]实验检测标本数用N表示, 阳性连续出现的次数用R表示。当计算的概率大于某次实际测定标本阳性连续的出现的概率时, 可评估为失控。此时的阴性标本可以将报告发出, 但其阳性标本需要在查明原因后再一次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半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进行日常阳性率的检测

根据表1进行均值计算得0.128 (1-20次检测结果) , s=0.030。依照表1将21次以后的检测计算结果以点表示于图上, 根据实际情况可对于小于均值的结果, 可描可不描, 因为对是否在控的判断没有具体意义。此次将其情况作了描点, 由图中可见, 有阳性比值接近于均值+2sd位置的第28次, 也有阳性比值超出了均值+2sd位置的第43次。当出现超出+2sd位置的情况下, 即使阴性对照仍为阴性, 也要视为阴性质控失控。采用排除法对失控原因进行分析, 查看是否所检测人群有无变化, 是否有已患较长时间患者群加入等。还要, 注意观察在增加阴性质控样本的数量下一次检测, 对数据分析比较是否仍维持或持续升高比例等情况。

2.2 直接概率计算法

2.2.1 直接概率计算法

如果检测室中某检测项目, 平常患者结果的阳性率为10%, 即P=0.1, 若在检测31个样本中出现5个阳性和26个阴性结果, 通过直接概率法进行计算在检测过程中是否存在污染的可能性。即:P (X=R) =N!/[R! (N-R) !]PR (1-P) N-R=1-[ (1–0.1) 31+31 (1–0.1) 300.1+30 (1-0.1) 290.12+29 (1–0.1) 280.13+28 (1-0.1) 270.14+27 (1–0.1) 260.15]=0.0284则在某一次检测31个标本允许5个或5个以上阳性结果出现的概率为3.012%, 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属于小概率事件, 从其结果来看可能存在有污染所引起的假阳性发生。

2.2.2 泊松分布概率计算

某个实验室检测有100个样本中出现9个阳性结果的概率计算, 其每次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约为2%, 假若此数据为泊松分布, 可使用公式进行概率计算, 此时N=100, P=0.02, K=9, NP=2将数据代入公式中计算得P (X=10) = (NP) Re-NP/R!=29e-2/9!=0.0107。

2.2.3 交叉污染概率计算

计算在一次检测100个样本的项目检测中, 可能两个阳性结果连续出现的概率为:P= (N-R+1) /[N!/R! (N-R) !]= (100-2+1) /[100!/2! (100-2) !]=99/4950=0.02概率也就为2.0%。当检测100个样本中3次出现相连2个的阳性样本, 检测的概率为3.0%, 就应评估为失控。计算100个样本中3个阳性结果连续出现的概率:P= (N-R+1) /[N!/R! (N-R) !]= (100-3+1) /[100!/3! (100-3) !]=98/161700=0.0006概率是0.06%。也就表示只要有一次连续3个阳性样本出现, 其概率为1.0%, 应该评估为失控。

3 讨论

在临床生化定量方面有人运用日常检测结果来进行室内质控,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每天某项检测项目检测数据均值计算的结果来制作出质控图, 再来进行观察分析测定结果是否有失控。在临床应用中对于在对聚合酶链反应 (PCR) 测定由于标样的交叉“污染”和扩增产物等所引起的假阳性问题都有一定了解[4], 本研究将日常标本检测为基础的“污染”监测的半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和直接概率法运用于定性免疫测定领域并对有关定性免疫测定假阳性的统计作为质控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注于临床中定性免疫测定的“污染”所产生的假阳性的质量控制问题。半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适用于日常检测阳性率比值呈正态分布;直接概率法适用于日常检测阳性率比值呈非正态分布。二项式分布直接概率计算法适用于病患人群中阳性率会较高的检验项目如HBs Ag[5]。泊松分布概率计算法适用于标本量比较大且阳性率比较低的项目如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等。当出现有标本连续阳性的交叉污染发生时, 可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所检测的标本数中能连续出现几个阳性标本的概率, 假如实际出现的概率大于应出现的概率, 则说明有可能发生了假阳性的情况。

当通过上述概率计算模式疑似有污染发生时, 可通过下述程序进行评定, 判断有否出现了污染: (1) 对照患者的化验检验单查看是否与诊断相符; (2) 对比患者历史检测记录和其他相关项目的检测结果; (3) 询问查看其患者病史, 病历; (4) 考虑其污染的可能。当考虑为污染时, 应在增加一倍阴性质控标本的情况下对所有阳性标本再一次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 对运用半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和直接概率法为临床定性免疫测定假阳性的常规检测提供了可现行操作的质控方案,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曲波, 李金明, 李强, 等.基于日常检测结果的HBs Ag定性检测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J].广东医学, 2008, 29 (5) :789-790

[2]周艳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法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7 (6) :1206-1207.

[3]徐霞, 胡金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1) :30-31

[4]郑琼.确保HIV筛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3) :278-279.

医疗质控实施方案 篇4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明确质控内容及质控指标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二、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组成分为三个层次:医院领导层、职能部门管理层、科室管理层(医院院办医疗质量管理、医务科(质控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院办医疗质量管理由院领导组成,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由医务科负责;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由护理部负责。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l)负责全院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量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2)负责做好医疗、护理、医技工作质控指标评估。

(3)系统科学地制定有关医疗质量的标准、制度与办法,并监督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5)制定医院医疗质量发展的中科室认真执行。

(4)监督并执行国家医疗卫生管理长期规划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落实。

(6)及时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部门的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改进建议与措施。

(7)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l)在院长、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

(2)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完成医疗服务质量的日常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临床一线监督医务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对科室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4)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5)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及责任人并提出整改意见。

(6)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7)定期编辑出版医疗质量管理简报。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质控小组组长。科室质控小组是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职责如下:(l)主要负责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包括医疗质量自查方案。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完成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自查,自查内容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两大方面;负责规范科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5)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科室质控员职责

每月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查,组织召开全科的医疗质控专项会议,在每月的10日前完成科室质控自查报告,以及科室整改措施一起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科。

三、对各级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理。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 .建议专科就诊; b .请上级医师诊视; 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 .收住院: 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ll)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2 .病房住院医师

(l)病人入院 30 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 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影像学和所需的其它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结、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记录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 48 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 ① 诊断及诊断依据; ② 必要的鉴别诊断; ③ 治疗原则; ④ 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 3 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6)待诊病人在入院 1 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 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4 .病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l)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 72 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 1 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 2 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 ① 诊断及其诊断依据; ② 鉴别诊断; ③ 治疗原则; ④ 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 ① 鉴别诊断; ② 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 ③ 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 ① 当前的主要问题; ② 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 1 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部申请院外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四、质控内容及方法 1 .临床科室自查考核

(l)自查方法:要求科室质控员每月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查,以及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科的医疗质控专项会议(必须有记录),并在医院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科室质控自查报告并上报质控办。

(2)自查内容:科室自查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两大方面。诊疗操作涉及临床医疗行为中的直接表现情况,包括手术或有创操作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的适宜性、常规检查的及时性与完备性、特殊检查的使用标准、手术或有创操作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的及时性与措施的有效性;这部分考核以各科室制定的诊疗操作常规为依据。

规章制度自查涵盖了保障科室医疗安全和病房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中医病 例讨论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各种制度 的具体要求参照行业和部门的规章制度以及 《 医院制度与职责汇编 》 等规范执行。

2、医技、药剂科按照《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考核。

3.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考核

(1)主要医疗考核指标: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入院证候诊断准确率、辨证论治优良率、辨证使用中成药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中医治疗率、治愈好转率、入院三日确诊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处方书写合理率、成份输血率、传染病报告及院感报告完成率。

(2)病历质量考核

以往在病历质控过程中,偏重终末质控,本质控方案中,将病历质量考核分为运行(在架)病历质量和终末病历质量两部分。

监控目的:了解掌握各科病历书写质量;了解病历完成的及时性、完整性;向临床医生反馈检查情况,通知医生及时修正病历中出现的问题。

监控方法:运行病历质控是由医务科、质控办负责,终末病历质控是由病案室质控人员完成。

运行病历质量监控采用定期到全院各病房检查方式进行。运行病历以疑难危重病倒为主;除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外,重点检查病历项目是否齐全及病历完成的及时性。内科系统主要抽查危重、疑难、输血的病历,外科系统主要抽查大中型手术的病历。抽查中发现病历中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相关科室及责任人(注明病历中存在的问题)。

终末病历质量监控由病案室质控人员,根据终末病历质量相关要求,对回收到病案室的病历进行普查与抽查。每月抽各科 5 份病历送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评审。

(3)所检查项目:科室管理、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安全、传染病管理、毒麻药、精神药品管理、临床用血、病历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指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另有专册),儿保妇保管理,出生证管理,具体考评标准及所占比例见附件2。

质控方案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在我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心脏外科监护室、新生儿科各设置1台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的GEM Premier 3000床旁血气分析仪[2], 并将它们正确连接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S) , 供检验科质控员远程监控仪器的分析状况。使用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配套的一体化试剂包, 可检测pH值、氧分压 (pO2)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和红细胞比积 (Hct) 指标, 并可计算出碳酸氢根 (HCO3-) 、碱剩余 (BE) 、总碱量 (BB) 等指标。

1.2 质控品

使用Instrumentatmn Laboratory公司的质控品, 共3个浓度水平, 批号分别为L724、N724、H724, 定期对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执行质控品检测。质控品置于室温下密封保存。

1.3 室内质控操作方法

由临床护士每周对血气分析仪进行质控品检测的操作, 具体流程如下:选取1个浓度水平 (按照L、N、H的顺序依次选择) 质控品, 置于室温30 min后, 用拇指与食指捏住装有质控品的试剂瓶两端, 轻轻颠倒混匀质控品20次, 然后上机检测, 记录pH、pO2、pCO2的结果Xi。根据定值质控液给定的均值μ, 标准差σ和当日结果Xi计算出该次测定值的Z分数, 公式为Z= (Xi-μ) /σ, 将Z分数绘制在均值为0, 标准差为1的质控图上。Z分数图绘制过程由我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广州惠桥公司) 完成, 也可以利用Excel软件绘制完成[3]。

2 结果

GEM Premier 3000的3个水平的质控品靶值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

统计2008年8—10月间我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心脏外科监护室和新生儿科的血气分析仪室内质控数据, 计算每次测定值的Z分数, 根据所得的Z分数汇总成室内质控图, 如图1~3所示。

3 讨论

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科工作质量的必要措施和有益工具, 质控图来源于工业系统的控制图, 它在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质控图可以观察检测项目的精密度, 监测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常用的质控图有均数—极差图、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Z分数质控图[4], 质控规则目前多采用Westgard多规则, 可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组合的质控规则。

由于我院检验科和部分临床科室均使用同样类别和型号的血气分析仪, 共用同批号的质控品, 而其检测项目较稳定, 无需每日做多个水平的质控, 我们规定每台仪器每周做1个水平的室内质控, 要求把多台仪器、多个水平的质控数据反映在一张质控图上, 我们就可以利用Z分数质控图来完成, 而其他的质控图达不到此要求。

Z分数质控图的优势在于:首先, 它把不同检测水平的具体数值转化为与标准差有关的Z分数, 能客观地反映捡测值与靶值的差距相当于标准差的多少倍。如图1~3所示, 尽管3个科室使用的血气分析仪的质控品水平不同, 每台仪器每次测定的质控水平也不一样, 我们仍然可以用一张Z分数图完整的反映质控结果, 这样便于检验科质控员更好地监督和回顾各个临床科室血气分析仪的质量情况, 该方法便捷快速。其次, 通过Z分数质控图可以清晰快速地反映失控情况。由于Z分数代表的是测定值与靶值之间的差值相当于多少个标准差, 故检验科采用的Westgard质控规则可以从Z分数图上得以反映。图中Z>3或Z<-3时即为违反13 s规则的失控, 连续2个Z>2或Z<-2即为违反22s规则的失控, 而连续2个Z之间的差值>4即为违反R4s规则的失控。由图可见, 在12次测定中, 3台仪器均无失控现象。同样, 12s的警示规则也可以从Z分数图体现出来, 图1中呼吸科第6个数据点的Z值<-2, 表明达到12 s警示标准, 尚未失控。

总之, Z分数质控图简洁、直观, 在监测检验科和临床科室血气分析质量工作中有很好的实用效果, 也可以推广至其他仪器和检测项目中使用。由于该图的应用, 既保证了检测质量, 又使检验科节约了质控品成本, 减少了人员工作量, 使质量分析和统计工作十分便捷, 适合于多种检测项目多水平质控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Z分数质控图监测临床科室多个床旁血气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情况, 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对分布于临床科室的多个床旁血气仪进行不同浓度质控品的测定, 将每次的pH值、氧分压 (p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 测定值转换为相应的Z分数, 绘制Z分数质控图。结果通过计算而得的3个临床科室3台床旁血气分析仪Z分数可绘制出血pH值、pO2和pCO2的Z分数质控图, 在12次测定中, 3台仪器均无失控现象, 可简洁清晰地反映不同仪器不同浓度质量控制的结果。结论Z分数质控图能将不同浓度、不同仪器的质控品测定值反映在同一张图上, 简洁明晰, 节约了质控成本, 减轻了工作量, 便于质控员监督检验科外仪器的分析质量。

关键词:血气分析仪,Z分数质控图

参考文献

[1]Patrick St-Louis.Point-of-care blood gasanalysers:aperformanceevalu-ation.Clinica Chimica Acta, 2001, 307:139-144.

[2]Steinfelder-Visscher J, Weerwind PW, Teerenstra S, et al.Reliabili ty of point-of-care hematocrit, bloodgas, electrolyte, lactate and glucose measurement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Perfusion, 2006, 21 (1) :33-37.

[3]卢忠, 沈俊娅.用Excel制作个性化2分数室内质控图.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 (4) :170-173.

常规放疗计划制作与质控 篇6

常规放疗计划制作, 需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固定、定位CT、数据预处理, 计划工作完成后需要输出执行的相关参数, 计划工作本身由靶区和器官定义、技术方案确定和优化两个部分组成。靶区和器官定义的主角是临床的放射肿瘤医师, 影像医师不能代替放射肿瘤医师完成最关键的工作, 这部分工作基于放射肿瘤医师对肿瘤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剂量评估的知识, 即使影像学医师拥有更加精细的影像识别经验也不能取代, 临床上让影像医师、低年资医师进行部分处理可以提高整体的效率;计划师在这个环节可以辅助医师进行不熟悉的软件操作。技术方案确定和优化需要借助计划师的知识和经验, 设计和修正各个技术方案、设定计算条件、计算和显示剂量、辅助放射肿瘤医师判断技术方案的临床优劣;放射肿瘤医师对实施技术方案的取舍, 决定了最终执行技术方案。

常规放疗计划制作原则, 是满足提高肿瘤控制和降低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副作用要求;技术方案的大致剂量结果, 可以用高度简化的射束模型进行估计。常规放疗计划制作, 需要灵活运用楔形板、挡铅等手段, 结合射野权重调整、射野方向选择和调整, 方能制作较满意的治疗计划。

为确保治疗计划的质量, 需要注意如下工作。

1 解决治疗计划的可靠性和精度

1.1 治疗计划的可靠性和精度, 根本的限制在于系统采用的计算模型和软件系统;对于具体的计划, 计算参数的设置也有重要的影响。

1.2 必须使用机器的实际测量数据作为治疗计划系统的基础数据, 不能使用通用的数据或其它设备的数据, 即数据必须完成个体化, 反应实际设备的“个性”。测量数据有时不能直接用于计划系统基础数据, 需要进行处理;这个处理有简单的拟合 (减小测量本身的随机误差影响) , 也有其它方式, 比如调整参数。

1.3 计划系统的计算精度必须得到合适的检验, 检验项目设置依据单位的条件和治疗技术的要求而定。

1.4 对治疗计划数据来源的影像设备等有规范的要求。

2 制作过程注意和临床医师的沟通, 确保能够考虑和满足临床的需要

2.1 制作前的沟通, 既包括制作前理解医师的治疗意图, 也包括更早期的参与, 包括固定体位的选择。

2.2 治疗技术方案间的评价、比较和优化, 需要给医师提供足够的判断依据和信息, 同时也需要医师理解临床实施中的限制和技术代价。

3 技术方案要适合执行环节的特点

3.1 选择的技术方案要适合临床治疗环节的特点, 避免错误的执行。

乳腺切线的技术方案选择应当算是典型的技术情况。同轴和同底边、源皮距和等中心技术均在临床很常见, 他们的优劣也见仁见智, 但一个单位治疗实施环节最习惯的模式应当得到体现, 避免使用其它模式或者需要从实施治疗环节开始统一到一个优选的技术模式上;因为正确的执行比方案的优点更为必要。

3.2 文书和标记工作需要规范

3.2.1 治疗单和各种单据的填写、修改形成单位的习惯和规范, 避免一人一个样。

3.2.2 患者体表的各种标记, 标记的方法、意图要相对统一, 为治疗计划的正确实施奠定基础。

3.2.3 治疗标注要规范, CT点、摆位后的等中心点、铅板的标注、治疗单提示标注要规范。

3.2.4 示意图要避免歧义, 比如楔形板方向的标注, 有时必须做冠状面、矢状面的标注。

3.3 避免不利于治疗执行、临床不方便的实施要求。

(1) 典型的是避免治疗床对治疗射束的遮挡。

(2) 避免必须移动治疗床才能完全实施的技术方案, 比如185、120、90、45的射野角度组合治疗左侧肾癌。

(3) 如非必要, 不使用治疗床旋转技术。适形挡铅、准直器旋转不要同时使用, 除非楔形板使用有该要求。

(4) 尽量避免使用通过固定卡子等增加不确定因素的射野

4 对各个较常见的临床情况, 形成相对固定的技术模式

4.1 使用相对固定的技术模式是提高效率和执行正确率的有效方法, 便于临床经验的积累, 同时需要保留个体化的灵活性优势。

4.2 在难于做到满意的技术方案的时候, 方案的基本面向传统的常规放疗方法转移往往是合适的选择。

5 给出合适的验证参数

5.1 最终治疗实施的精度是所有工作的技术目标, 给出合适的验证参数是保障检验具体患者治疗实例精度、确定患者治疗精度满意的基础。

5.2 验证参数和摆位验证方法相匹配。

5.3 验证参数便于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10:179

[2]AAPM.Report No 62.Quality assurance for clinical radio-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J].Med phys.1998, 50:1773-1793.

[3]Leuret G.Michlle OP.Thiery L.et al.Comparion of setupaccuracy of the differeent thermoplastic masks for the tret-ment of brian and head and neck tumors[J].Radiotheroncol 2001.58:155-162.

[4]姜秀英, 陈海, 杨麟.放射治疗摆位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6, 04:23-25

[5]张峰;肿瘤放疗实施过程质控措施[J].医药产业资讯;2006, 07:45-48

[6]林承光, 张应钗, 黄峻, 等.鼻咽癌适形放射治疗不同固定方法对摆位精度的影响[J], 肿瘤学杂志, 2002, 02:77-79

药库药品质控管理效果研究 篇7

关键词:药品,质控管理,账物,报损率

药品管理是医院药库的重要工作, 药品管理工作, 第一要保证药品的账物相符, 第二要保证药品的质量, 第三要保证无差错[1]。近年来, 我院高度重视药品管理, 为了提高药库管理水平, 于2009年1月起, 实施了西药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 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并整理我院西药库房2008年和2009年每月进行药品盘点情况的原始数据, 以年度平均值为单位制表, 并统计年度的药品盘存数。收集并整理我院西药库房2008年和2009年每月效期药品提示及报损数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运用公式:药库账物相符率=[药品验收入库数量 (全平均数) /库存全部药品数量 (全年平均数) ]×100%, 计算账物相符率, 分析药库发放药品错误的原因及概率, 统计年报损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措施

1.3.1 制定相应的药品管理制度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制定符合药库工作实际的相应药品管理办法, 确保药品做到药品近效期先用。

1.3.2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所有药品的调配均经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发送、收费及核实, 确保药品的账物相符。对于临时领用药品, 均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发送领药申请, 同时打印出库单, 随药品同行。

1.3.3 进行每日抽查工作

每日均抽查部分药品的库存量, 并与计算机系统内的记录进行核实, 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及时查找原因, 解决问题。

1.3.4 每月盘点

我院实行药品每月盘点制度, 每月的月末对药库药品都进行一次大盘点, 盘点结束后还需进行抽查。通过盘点, 既保证了药品的账物相符, 又可以及时发现滞销药品和近效期的药品。

1.3.5 药品分类、分区摆放, 色标管理

按照药品的性质分为针剂区、外用区和口服区, 并建立坐标定位, 方便药品的查找, 调配, 也利于药库的药品库存的清点和管理。

1.3.6 对于各调剂台的口服药均设有专人管理, 负责每日对调剂台进行药品补充, 并作好药品有效期和质量记录。

1.3.7 药品定期检查制度[2]

设立一名药品监管员, 药品监管员除了完成日常的调剂工作外, 每日必须抽出相应的时间对药库的温度、湿度进行检查、记录, 对冰箱的温度进行检查、记录和调控, 使冰箱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8℃的之间, 通常在5℃~6℃, 库房湿度在45%~75%之间, 阴凉库温度控制在20℃以下药品监管员需分批循环地对药品的有效期和药品性状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并做好记录, 上报科主任。药剂科每月召开一次药品质量管理例会。会议主要讨论当月药库的滞销药品、近效期药品。通过药品质量管理例会把在药库滞销药品、近效期药品及时退回进货公司, 并进行进出库的调账。

1.3.8 建立药品保管制度, 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对药库药品的保管实行“责任制”管理, 每人具体负责管理几个区域的药品, 定时定期对自己管理药品的卫生、排列进行整理, 及时关注药品的有效期及药品的质量等情况。对近效期药品应挂牌, 防止过期药品发给患者。为进一步做好药品管理工作, 试行药品小包装使用条形码, 配合电脑化管理, 除了可配合药库管理外, 在药品调配后再次核对时, 可以通过使用条形码识读器显示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 确保不发生差错。

1.3.9 严格审查处方, 防止药品调配差错, 确保医疗安全

医院通过教育, 提高药剂人员的责任心, 让其充分认识到发生药品调配差错的危害性。特别是应加强药品调配差错事故的案例分析, 以提高药学人员的思想认识。建立适合本院的药库调剂制度, 根据差错的危害程度给予责任人一定的经济处罚。加强业务培训, 提倡药剂人员主动学习新知识, 并加强多学科的临床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和水平, 这对于识别处方错误, 合理用药等有很大好处。同时保持调剂室整洁、安静工作环境, 要求调剂人员工作时应集中注意力, 保持充沛的工作精力, 不宜超负荷工作。

2 结果

2.1 账物相符情况

2008年, 我院药库账物相符率是85.9%, 2009年药库账物相符率为98.5%, 经统计学处理,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11.0, P<0.01) 。

2.2 药库发错药品错误原因统计 (见表1)

2.3 药品报损数据情况

我院药库2008报损药品数量是35盒 (0.015%) , 2009年报损药品数量10盒 (0.004%) 。结果显示, 2009年报损药品明显好于2008年 (χ2=7.04, P<0.01) 。

2.4 2008年和2009年全年中抗生素类药品和心血管类药品差错率结果比较 (见表2) 。

表2结果显示, 2009年药库药品发放差错率明显低于2008年,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3.1 分析错发药的原因, 寻找提高账物相符率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高账物相符率, 我们收集了2008和2009年药库错发药品的数量加以分析, 发现药品品种相同而发错剂型的情况发生率最高, 分别占13%和3% (表2) , 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按照2007年5月1日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中尽量减少品种相同生产厂家不同的药品的购进的规定执行。二是对品种相同而剂型及规格不同的药品, 在购进药品时, 按照2007年5月1日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采用通用名建立药品名称执行外, 还要注意规格, 包装要建立清楚。

3.2 每月进行药库盘点是做好药库账物相符的前提

我院自2009年起对药库账物相符情况进行系统化管理, 工作之初数据较混乱, 现已步入正轨, 每月进行1次盘点。盘点前做好准备工作, 药品归位, 防止错点、漏点, 盘点过程中, 库管人员认真核对由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药库管理程序打印出的每月库存量表, 以核对实物是否相符, 对不相符的可通过药库管理系统的出库查询查明原因, 并作好发放差错药指导记录, 在记录表上签字, 当月进行调整, 这样大大减少了药库发药差错率。本文研究结果1显示, 2009年药库账物相符率明显高于2008年 (P<0.01) , 结果说明实施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能够提高药库账物相符率。

3.3 减少药品过期报损率的方法

药品应标明有效期, 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药处理, 药库管理人员应当拒绝收货, 对有效期不足3个月的药品应按月进行催销, 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应加强养护、陈列检查及销售控制, 严格执行先进先出, 近期先出, 易变先出。自从2009年我院应用药库管理系统以来, 凡药品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 库管人员每次登录药库管理程序都会看到一个提示, 库管人员就会对此类药品加强养护、管理, 在效期一览表上作好标记, 同时作好记录, 报药剂科主任, 以更好地控制购进的数量, 通知各临床科室在使用同类药品时尽量选用该类药品, 尽量在接近效期前3个月内就使用完。对在不足3个月未使用完的药品, 控制患者使用量, 在减少过期报损数量的同时, 保证药品的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报损药品明显低于2008年 (P<0.01) , 结果说明实施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能够降低报损药品率。

3.4 加强质量控制, 杜绝差错

为防止差错发生, 我院药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各种质量控制措施, 成立了医院药品质控和定位管理小组。一是建立药品保管制度, 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二是严格审查处方, 防止药品调配差错, 确保医疗安全。三是问责制度, 根据差错的危害程度给予责任人一定的经济处罚。通过上述措施, 使我院药库工作制度不断的健全、完善和提高, 确保了药品管理质量,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提高了药库管理水平和药库工作效率。本文研究结果表2显示, 2009年药库药品发放差错率明显低于2008年 (P<0.01) , 结果说明实施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能够降低药品差错率。

综上所述, 本文研究资料表明, 实施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能够提高药库管理水平, 降低报损药品率和药品差错率, 提高药库账物相符率。

参考文献

[1]李雅玲, 许温, 李珊.基层药库药品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0) :2958-2959.

改善工作方法 增强质控能力 篇8

1)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掌握“度”的问题。

作为监理在施工现场对“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既要为业主负责,为业主提供结构绝对安全,使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产品;同时又要为施工单位着想,应站在专业的角度上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力争用较经济的人力、物力投入,完成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工程质控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持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又要做到灵活掌握,该严则严,需宽则宽,宽严结合,这就需要监理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仅要掌握规范要求,还要善于了解新的技术,来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向同行和施工人员学习,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有些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某个方面不在监理人员之下,监理人员不要怕丢面子,谦虚的面对才对。只有这样扎扎实实从书本汲取营养,在实践中获得经验,才能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掌握好“度”的问题,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坚守道德底线,严守职业准则,热心服务于施工现场。

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均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向使用方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就监理方而言,不能有老大思想,应换位思考,以诚相待,宽大为怀,平等待人。不以工程存在某种质量缺陷为由,为达到某种不敢暴露在阳光下的私欲而小题大做,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监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我认为,监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主动为其提供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又能为施工单位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而达到双赢。

3)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共同为产品质量把好关。

这里所说的“理”即为规范要求,特别是强制性条文规定。在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悬殊很大,有的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工,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有的老工人只知道如何做是对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的什么都知道,但为了赶进度而想偷点工或省点料。现场监理人员在巡视、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善于与工人交朋友,和蔼的予以解释,把控制工程质量从单方面的监理验收,转化为全体施工人员的自觉行动。要知道好的工程质量主要是施工人员干出来的,监理在现场对质量控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绝不是决定性作用。现场上百号施工人员,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控制质量的自觉性,就是把监理人员累死,也难以建造出合格的建筑产品来。

4)提前介入,过程控制,避免返工现象发生。

建筑工程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某项工程完成后,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才能报监理验收。这一要求是对施工单位控制质量而言的,并不是监理控制质量的唯一途径。我认为,作为现场监理就必须提前介入:a.在本工序施工前,就应该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的方式提出相应的预控措施,供施工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b.现场监理应在本工序自始至终都进行现场检查、巡视,全过程控制,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积重难返”的不良后果,不但会给施工方带来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还会延误工程进度,否则将会影响工程质量。以上是本人从事监理工作数年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但更多的是教训,不一定符合所有监理从业人员的处事心理,但我觉得大多数人员会有同感,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愿监理从业人员能保持良好的执业心态,满腔热忱地为施工现场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当好保证产品质量的坚强卫士。

参考文献

浅谈生化室室内质控分析 篇9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质控品和校准品使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质控品和校准品由英国朗道公司提供。

1.2方法每天早晨取出2支分装的不同浓度的质控品,于室温下溶解,按照与临床标本相同的方法检测质控血清,所得结果用L-J质控图表示,依据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评价质控结果,并详细记录生化室温度、湿度、试剂更换的种类、批次和校准所得因子K值。

2结果

2.1试剂原因引起的室内质控失控

2.1.1试剂批间差的影响一些试剂存在较大批间差,会导致质控结果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试剂换批号后,质控值和患者结果出现增高或降低趋势,经校准后质控在控。见表1。

2.1.2试剂批内差异影响质控尤其是使用单试剂的项目较常见,如:血糖(GLU)换同一批号试剂后,质控不理想,经重新校准质控满意。见表2。

2.1.3试剂失效引起的失控在使用肌酐(Cr)试剂时发现这一问题,见表3。

从表中可看出0604批号试剂失效,原因是0604批号试剂超出规定的有效期,试剂中酶类活性受到影响所致。

2.2质控液原因引起的室内质控失控

2.2.1质控品复溶后,忘记分装,在室温下放置一夜,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 L)、总胆红素(TBi L)、碱性磷酸酶(ALP)。见表4。

在室温下ALT活性降低,TBi L、DBi L见光分解,因而质控实测值下降。ALP则在室温环境下活性升高,因而质控实测值升高。

2.2.2质控液中某些项目如直接胆红素,随着时间延长有降低趋势,见表5。

2.3分析仪原因引起的室内质控失控

2.3.1光源灯340 nm波长的吸光度会随着光源灯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当出现340 nm吸光度不升高反而下降,例如:由8 426→8 324→8 260→7 393→7 208→7 194,应更换光源灯。此现象是由于光源灯灯丝熔断后又搭接在一起造成的,此时仪器会持续报警杯空白超出10。

2.3.2比色杯当比色杯使用超过期限时,虽然杯空白值小于±800,肉眼观察比色杯也无异常情况,但此时室内质控值已经发生漂移,必须更换比色杯。

2.3.3搅拌棒因电机损坏,搅拌棒只能震动而不能转动,导致反应液不能被充分混合均匀,影响结果的重复性,尤其是有关酶类的检测。如:ALP、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三种酶类质控值一直不稳定,经重新校准得到下列校准因子K值,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因搅拌棒故障使得因子K值不稳定,重复性差。

2.3.4样本针样本针堵塞引起加样不准确,结果重复性非常差,患者标本可出现第一次检测结果非常高,经复查后,结果却又非常低的情况。如:总蛋白第一次为110 g/L,复查后变为40 g/L。

2.4人为因素引起的室内质控失控

2.4.1检验人员更换试剂时不小心将试剂溅入邻近的另一种试剂瓶中,引起室内质控失控如:肌酐两个浓度的质控值突然失控,经校准后发现K值由5 575→1 145,更换肌酐试剂R1后,K值回复到5 551,经查正是由于更换邻近的尿素氮试剂时,不小心将尿素氮R1试剂溅入肌酐R1试剂中引起。

2.4.2检验人员将两个浓度的质控液位置放颠倒了,导致质控结果全部失控。

2.5制水机制水机的电阻值必须≥5兆欧,才能保证生化分析仪所使用的去离子水的质量。生化分析仪在做完每个生化项目后,用去离子水对试剂针、加样针、比色杯以及所有与其连接的管路进行清洗和冲洗,以确保下一个测试项目的准确度[1]。

3讨论

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化验报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试验数据,并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是检验科工作的核心问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我们的生命线[1]。而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监测检测水平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中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室内质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保证化验报告的质量,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

3.1在质量控制体系中,人是质量控制的执行者,因而,最根本的问题是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问题。通过讲座、自学等多种培训形式,使每一位检验人员都应对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基础知识、质控的一般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

3.2生化分析仪是高精度的仪器,只有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仪器才能正常运行,每天要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温湿度达标。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手册进行操作,切实做到每日、每周、每月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才能确保生化分析仪性能的稳定和室内质控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3.3质控品和校准品是保证质控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应选择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无传染性、添加剂和调制物少、瓶间变异小于2%,有效期在1年以上的校准品和质控品。校准品和质控品复溶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使用双蒸水。为了确保复溶时所加溶剂的准确性,最好是固定专人和专管;复溶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避光放置半小时后,尽快分装保存于-20℃冰箱中,不使用过期质控品和校准品。

3.4每日详细记录所更换的试剂、室内温度和湿度、光度计的吸光度值。当进行校准、发生重大维修和保养时,应及时登记,便于以后室内质控的分析。每天检查和记录纯水机的各个工作参数,包括自来水压力、原水泵和高压泵的工作压力、流量、电阻率等。定期检查和更换滤芯和树脂混床[2]。

3.5当发生室内质控失控时,应填写失控报告单,上报生化室负责人,迅速回顾整个操作过程,不要急于马上进行校准。在造成室内质控失控的因素中,由于试剂方面的原因约占一半以上,因此应先查看试剂更换登记本,检查是否更换了试剂批号或同批号的新瓶试剂、试剂位置是否放错。如果是因为试剂更换批号的原因,经校准后,质控可在控。如果不是试剂原因,应重测质控物,此步骤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内,则用校准液当样品测定,如果其结果与校准靶值一致,可以排除试剂、供水水质和仪器问题,只有在质控品上找原因,质控品是否过期、变质、污染,应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反之,如果校准液结果与靶值相差较大,应重新开一瓶新的校准品,用其做样品来测定。如果结果仍与靶值有较大差异,建议更换新试剂再测校准品。如果结果仍不理想,应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灯、比色杯是否需要更换,更换完毕后需重新校准,校准是一个调整检测系统的过程,校准完毕后,重做质控。以上步骤仍不能解决失控问题,应与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技术支援。

参考文献

[1]王斌章.浅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维护、故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0):98-99.

上一篇:客家土楼建筑的魅力下一篇:镀锌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