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工作(共12篇)
质控工作 篇1
监理工程师的称谓,多年前在公众的思想里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甚至陌生的概念,就是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仍然找不到相关的词语和解释。监理行业只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艰难运行,逐渐被公众所认可。按理说,监理工程师是一个比较崇高的职业岗位,是一个高技术、高智力的群体,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安全的重任,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尊重。但由于监理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良莠不齐,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守则方面表现各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略有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监理的形象,现就以本人从事监理工作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谈谈自己初浅的甚至不太成熟的看法,供各位专家、学者、同行品头论足,参与讨论。
1)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掌握“度”的问题。
作为监理在施工现场对“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既要为业主负责,为业主提供结构绝对安全,使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产品;同时又要为施工单位着想,应站在专业的角度上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力争用较经济的人力、物力投入,完成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工程质控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持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又要做到灵活掌握,该严则严,需宽则宽,宽严结合,这就需要监理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仅要掌握规范要求,还要善于了解新的技术,来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向同行和施工人员学习,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有些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某个方面不在监理人员之下,监理人员不要怕丢面子,谦虚的面对才对。只有这样扎扎实实从书本汲取营养,在实践中获得经验,才能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掌握好“度”的问题,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坚守道德底线,严守职业准则,热心服务于施工现场。
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均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向使用方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就监理方而言,不能有老大思想,应换位思考,以诚相待,宽大为怀,平等待人。不以工程存在某种质量缺陷为由,为达到某种不敢暴露在阳光下的私欲而小题大做,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监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我认为,监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主动为其提供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又能为施工单位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而达到双赢。
3)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共同为产品质量把好关。
这里所说的“理”即为规范要求,特别是强制性条文规定。在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悬殊很大,有的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工,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有的老工人只知道如何做是对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的什么都知道,但为了赶进度而想偷点工或省点料。现场监理人员在巡视、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善于与工人交朋友,和蔼的予以解释,把控制工程质量从单方面的监理验收,转化为全体施工人员的自觉行动。要知道好的工程质量主要是施工人员干出来的,监理在现场对质量控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绝不是决定性作用。现场上百号施工人员,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控制质量的自觉性,就是把监理人员累死,也难以建造出合格的建筑产品来。
4)提前介入,过程控制,避免返工现象发生。
建筑工程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某项工程完成后,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才能报监理验收。这一要求是对施工单位控制质量而言的,并不是监理控制质量的唯一途径。我认为,作为现场监理就必须提前介入:a.在本工序施工前,就应该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的方式提出相应的预控措施,供施工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b.现场监理应在本工序自始至终都进行现场检查、巡视,全过程控制,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积重难返”的不良后果,不但会给施工方带来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还会延误工程进度,否则将会影响工程质量。以上是本人从事监理工作数年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但更多的是教训,不一定符合所有监理从业人员的处事心理,但我觉得大多数人员会有同感,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愿监理从业人员能保持良好的执业心态,满腔热忱地为施工现场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当好保证产品质量的坚强卫士。
参考文献
[1]冯继涛.建筑施工现场监理问题探究[J].山西建筑,2011,37(6):203-204.
质控工作 篇2
一、主要工作
1.成立绩效办,组织各科室将各项工作分化成具体指标并分配到各科室,收集资料,迎接市疾控中心对本中心20xx、20xx年及20xx的部分指标进行考核;2.由于体系文件换版,所以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统一进行修改;
3.省质监对本中心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健康体检资质续展进行了评审,提出整改要求;
4.对本单位20xx、20xx、20xx财务收支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情况、债权债务的增减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职工工资的发放和离退休人员费用支付情况、车辆费用、招待费用、业务费用的支出情况、上年度财务内审时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内部审核;
5.上年度共收到样品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抓好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督察;
2.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完善和修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纠正评审时所发现的问题;
化学实验用水的质控要求 篇3
关键词:超纯水;纯水制备技术、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3-0068-03
中图分类号:0661.1
文献标识码:E
中学化学实验,通常分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在三类实验的过程中,除对参加化学反应的试剂有严格的不同级别要求和对反应条件的选择外,它们共同的特点之一,是在进行分析过程中的试剂配制、化学器皿的清洁处理等,都离不开一定纯度水质要求的用水。而且水的用量远远大于化学试剂的用量,对于水质的要求不亚于对于化学试剂纯度的要求。
传统的化学实验用水一般就是指蒸馏水。系指采用蒸馏装置(电热源或外能源)将水煮沸产生的蒸气经冷却后的再制水。这种水因当地所处的海拔位置高度不同,水的沸点不同所产生的水蒸气质量(纯度)也不同,而使蒸馏水水质产生很大的差异。(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上升300米,水的洗点降低1℃,照此推算,珠穆朗玛峰上,水的沸点是70℃左右;低于海拔1000米的矿井中,水的沸点上升到103℃。高压蒸气锅炉内,约14大气压,水的沸点达到200℃。所以只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方是100℃。高山上煮食品不容易熟,采用高压锅,锅内气压可以达到1.2大气压。
蒸馏水质的保证,除温度外,蒸馏水的设备至关重要,蒸馏水器有玻璃、石英玻璃,若水产量要求多,则常用金属电蒸馏器。为保证蒸馏水质量的一致,国家标准GB 6682-1992规定,实验室三级用水纯度标准为:水质电阻率≥106Ω·cm,或电导率≤1us·cm-1。如此完全可以满足在一般实验室的常规分析。
1水质纯度的划分
为统一规范实验用水的纯度,中国国家实验室用水标准GB6682-1992中指出:一级用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实验室,如测量动物源食品中微量、痕量药物污染残留的液相色谱检测(LC-MS、HPLC、HPLC-MS/MS)、测量果蔬中农药残留污染的微痕量检测的气相气谱(GC、GC-MS)用水。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如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动、植物源食品或儿童玩具材料中微痕量级铅、砷、镉、汞等毒害金属元素。三级用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实验(常量定性、定量实验)。
国标补充说明:由于在一级和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以测定其真实的pH。因之,对一级和二级水的pH范围,不作规定。
一、二级水的电导率需用纯水器新制的纯水在线测定。由于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以测定可氧化物和蒸发残渣,故国标对其限量也不作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规范保证一级水的质量。国标对一、二级水电导率的测试方法明确规定:用于一、二级水测定的电导率,需要配备电极常数在0.01~0.1cm-1的在线电导池并具有温度补偿功能。不同的国际标准组织,如ASTM、CLSI、ISO等制订的水质标准也有所不同。所以,很难明确地划分实验室用水等级,而只能依据相应的应用领域而划分区别。
2纯水的制备
2.1石英管加热式双重蒸馏水
该仪器全部与水接触部分都采用优质玻璃材质,经二次自动蒸馏,可获得二级纯水(若采用自动三重蒸馏水器,可获得一级纯水)。加热器采用石英玻璃制成,节能、洁净、长寿命、辐射率高、出水量大(1500mL/h),水质纯度可达≤1us·cm-1,是常规实验室理想纯水设备。
2.2离子交换水
离子交换剂制备的纯水称为离子交换水。离子交换剂是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微球),其化合物分子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交联成网状立体高分子骨架的苯乙烯或二乙烯苯;另一部分是连接骨架上的可电离的活性基团。当它与水接触时,交换剂颗粒吸附溶解于水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可除去水中阳离子的树脂,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如简式为RSO3H的树脂;能吸附除去水中阴离子的交换树脂,称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其分子简式为RNH4+OH-,其中R代表具有网状结构的高分子骨架。当水源通过阳离子树脂时,水中的阳离子杂质被其吸附,树脂骨架上的H+被置换出来进入水中,水呈弱酸性。弱酸性的水被阴离子树脂吸附,而被置换出来的OH-离子,与从阳离子树脂中置换出来的H+离子中和生成水,原水中的杂质在该过程中被除去。
n[R-H+(阳树脂)]+Mn+=(R)n-Mn++nH+
n[R-OH-(阴树脂)]+Mn-=(R)n-Mn-+nOH-
nH++nOH-=nH2O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去离子水,可除去水中绝大部分的金属离子和非金属(酸根)离子,不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其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水质中的微量的有机杂质未能清除。
离子交换水设备主要用于分离提纯(如硬水的软化),制备去离子水、回收工业废水中的金属、分离稀有金属及贵金属和分离提纯抗生素等。根据各自需用水的目的不同,所需的水质要求亦不同。通常离子交换水的电阻率0.5~1.0mΩ·cm以上时,即可满足一般化学实验的要求。
为得到更纯的水质,离子交换设备可采用混床(即将一定比例量的阳、阴离子混合装入离子交换柱内)深度脱盐设备以制备高纯水。水质电阻率可达10~18mΩ·cm(25℃),以二氧化硅(以SiO2计)≤0.02mg/L。“混床”又分为单床和双床两种及抛光床等型。双床可一用一备,亦可串联使用,更有利于提高水的纯净度质量要求,有效地利用树脂的交换容量。离子交换树脂达到饱和吸附失效后,可经再生处理恢复性能重复使用。
2.3电导水
电导水是在去离子水或普通蒸馏水中,加入强氧化剂高锰酸钾的碱性溶液,在石英蒸馏器内进行蒸馏,除去其中的残留有机物和挥发性酸(如CO2)后,继而在该水中加入非挥发性酸(H2SO4或H3PO4)再一次蒸馏,除去NH3等挥发性碱。为了避免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时有气体溶解入水中,最后的蒸馏过程必须在真空中进行。该法制备的水,纯度高、电导率很低(可达≤10-5Ω·cm-1),故称为电导水。
2.4亚沸水
为避免难以挥发的杂质因在直接的沸腾状态下,被带入蒸馏水中,采用经红外线加热源加热液体表面,避免可激烈的液体沸腾,使水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始终处于稳定的“亚沸”状态。亚沸蒸馏水的杂质含量可降到10-9(即u·mL-1,达一级纯净水标准),是理想的痕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的理想用水。
2.5反渗透制备水
反渗透技术与离子交换、活性炭滤层、微孔膜等
合理配合,是目前制备高纯水的主要技术之一。到目前为止,反渗透作用还没有一个有力的理论解释,然而其效果是理想的。即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的半透膜隔开时,膜只允许纯水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即经一定时间二种不同浓度的水质相混,最终自动达到均匀平衡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渗透。然而,若在膜的盐水一侧(或高浓度水质一侧)施加压力,将使水的自发流动受到抑制、减慢,当施加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被称为渗透压。当施加在膜的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的时候,水的流向就会逆转,这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向纯水一侧,这一过程就是水的反渗透(RO)处理的基本原理。
RO反渗透膜的孔径≤10-9m,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通过RO膜,而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被阻隔在膜的另一侧,从而将纯水和浓缩的杂质区分开来。常规性自来水经过RO膜过滤的纯水电导率达到5us·cm-1。一般而言,反渗透的脱盐都能达到99%以上,五年内运行仍能保证达到大于97%。若对水电导要求较高(即纯度较高)的水质可用二级反渗透,再经过微孔膜(0.2um孔径)和超声波处理,水的电导率可达到≤1us/cm,符合国家三级用水纯度。若再经过原子级离子交换柱,循环过滤出的水质,电阻率可达到18.2mΩ·cm(即0.056us·cm-1),超过目前国家实验室一级水标准(GB6682-92),是现今国际上处理水的最高纯净度。过程大意如图1所示。
如:MILLI-ELIX5-SYNERGY纯水器,经反渗透处理,产出初步纯水的基础上,经紫外光氧化(185nm),抛光核子级树脂过滤、微滤、超滤等一系列有序的技术处理,将水中不离解的胶体物质气体及有机物、细菌、微粒等除去到极限程度,即产出高纯水(有太空水之称)。
2.6超滤膜技术(ultrafiltration membrame,UM)
超滤膜(孔径范围0.001~0.02um的微孔过滤膜)是采用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脂、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铵、聚砜酰铵、磺化聚砜、交联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为材料制成的高分子分离膜。
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压力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压力下,当源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透过液,源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都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溶液,因而实现对源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有约60亿个0.01um的微孔,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粒径大于2~20nm的颗粒,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在微量、痕量分析技术中,采用离子交换除去),由于最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um以上,因之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被越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
根据所需要和用量大小的不同,超滤膜可以是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药品、食品和环境工程及生物制品等。
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中以陶瓷超滤膜在净水器中应用较多,它的特点是膜寿命长、耐腐蚀,然因出水有异味、较易堵塞、不易清洗而被中空纤维膜替代,由于它的填充密度大、有效膜面积大、纯水通量高、操作简单易清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净水设备中。
在此单位膜丝面积产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滤芯装填的膜面积越大,滤芯的总产水量越多。其计算公式如下:
S内=πdL×nS外=πDL×n
S:内外膜丝总表面积;d:超滤膜丝的内径;
D:超滤膜丝的外径;L:超滤膜丝的长度;
n:超滤膜丝的根数。
※中空纤维超滤膜又分为内压式和外压式中空纤维滤膜。
2.7纳滤膜技术
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研究的纳滤膜(水处理)技术,是介于纳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因滤膜的孔径仅几纳米大小,因而得名为“纳滤”。
质控工作 篇4
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发展, 医疗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疾病诊断越来越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 有应用尖端科学技术的大型医学装备如核磁共振系统 (MR) 、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CT) ;有应用于精神疾病诊断和辅助治疗的设备如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TMS)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等。5年来我院设备资产总值由2500万元增加到1.1亿元, 医疗设备不断增加, 其临床应用的风险也不断提高[1]。为降低医疗风险, 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提高临床应用质量, 减少医患纠纷,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1 质量控制体系的内容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运用医学、管理学和医学工程技术手段, 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 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3], 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采购、验收、培训、预防性维护、维修、报废和监督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每一环节都有各自保障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措施, 确保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安全性, 使医疗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2 成立质量控制专业技术队伍
2010年我院成立了由主管领导、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科主任和科护长组成的医学装备委员会和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 两个委员会成员组成质量控制工作的专业技术队伍, 见图1。质量控制技术人员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的各项职责与任务, 认真学习了医疗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2000版)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2011版)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2010版) 等行业规范, 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开展质量控制工作[4], 如医疗设备采购验收制度、医疗设备例检、保养和维修制度、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监测管理制度, 从而实现以制度规范质量控制工作。
3 规范医疗设备采购是保障医疗设备质量的基础
医疗设备的采购是保障医疗设备质量的基础, 采购需规范化, 程序化和合法化。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 医疗设备的采购量不断增加,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了院内招标采购管理制度, 从医疗设备的购买必要性论证、市场调研、需求论证和招标都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和方法, 在每一个过程中, 质量控制技术人员参与其中, 严格把关。质量控制技术人员参与医疗设备论证, 包括公司实力, 售后服务团队, 设备的性能、配置、安全性, 场地要求, 水电要求等方面综合论证, 择优选择安全、稳定、性能突出的设备。如部门计划购置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医疗设备委员会对部门申购设备的原因、科研、预期的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购买必要性论证, 审核通过后, 质量控制技术人员对同档次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市场调查, 组织产品介绍会、招标前需求论证和公开招标, 每一环节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质量技术人员的特长, 从源头上把好医疗设备的质量关, 保障医疗设备临床安全使用。
4 医疗设备验收工作是保障医疗设备质量的关键
医疗装备管理办法第53条规定, 为了保障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医学装备须计 (剂) 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由此可见验收是保障医疗设备质量的关键性工作。由于以前医疗设备的验收领导不够重视, 只是走过场, 形式化, 没有一套具体的验收细则, 造成与医疗设备配置清单不相符的状况时有发生。为了规范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 建立了医疗设备验收管理系统, 见图2, 质量控制人员参与医疗设备验收工作从安装到设备试运行的整个过程。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是以合同为依据, 详细参考招标文件及合同配置要求、随货的各种单据, 以及设备确认清单逐项进行详细核对[5]。对于特殊设备如X光机、消毒炉和彩超还需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设备的整体性能进行检测, 如X光机需要检测管电压、曝光时间、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等参数, 检测结果与标准做对比, 合格后才能验收通过, 并发验收报告。对于诊检设备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还需要将机器试运行的结果发回厂家做鉴定和室间质评。通过以上验收手段才可保障设备符合行业规范和出厂性能, 为临床使用提供质量保障。
5 规范化培训是保障医疗设备质量的支柱
规范化培训可加强医疗设备规范操作, 能充分发挥设备应有的作用,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是保障医疗设备质量的支柱。医疗设备的规范化培训除了新设备的一次培训, 还要不定期地对在用设备进行“二次培训”, 尽可能利用好设备的所有功能,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6]。根据临床和护理部要求, 医院每年举办2期急救设备的操作培训, 如呼吸机、除颤起搏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等。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日常维保、操作规程等相关内容, 不断强化和规范使用人员的操作行为, 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每季度质量控制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计入科部绩效管理。鼓励素质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外出学习, 借鉴同行的管理经验, 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6 预防性维护是保障医疗设备质量的重要环节
预防性维护是指在故障发生之前对医疗设备的性能、安全性等进行检查维护[7], 从而提高设备使用率,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有效降低故障。结合我院的实际, 建立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 见图3, 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特点将设备分成常规性设备和重点设备, 工程技术人员按计划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预防性维护主要包括巡查、日常维保、定期定项维护和重点设备的定期维保。工程技术人员每月巡查医疗设备, 主要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完好情况进行巡查。日常维保由使用人员完成, 每周一进行日常维保, 维保包括清洁设备表面、附件保养、功能检查、校准、管道情况、温度情况、指示灯等。定期定项维护主要是由工程技术人员完成, 每月按计划进行定期定向维保, 包括周期性对设备的精度、性能等进行检查和维护。重点设备主要包括彩超、消毒炉、CT、MR, 这些设备委托维保公司进行维保, 签订维保合同, 落实维保具体内容, 每月定期维保, 工程技术人员对维保质量进行全程监督, 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7 监督可促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持续改进
为了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在保持有效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8], 质量控制技术人员对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考核, 考核结果与部门的绩效挂钩。医院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 包括使用人员的操作能力、日常维保、使用情况、维修情况和经济效益纳入部门的考核指标。每季度进行质量考评, 对部门及时反馈整改意见和建议, 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
8 总结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 每一个环节紧密联系, 不能疏忽。经过一年的实践, 目前建立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降低了医疗设备的故障率, 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充分发挥设备应有的作用, 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目前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从采购、验收、培训、预防性维护等关键性环节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医疗设备质量安全,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提高临床应用质量,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关键词:质量控制,医疗设备安全,医疗设备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志辉, 杨冬.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3) :9-11.
[2]崔骊, 李向东, 云庆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1) :74-75.
[3]万胜春.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9 (2) :20-21, 26.
[4]威仕涛, 汤黎明, 朱兴喜.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立的必要性[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9) :70-71, 88.
[5]李亮, 贾宏远.医疗设备的验收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7) :86-87.
[6]仲辉.医疗设备培训之我见[J].医疗装备, 2012, 25 (4) :49-50.
[7]孙凤国, 陈军伟, 祁诚宁.加强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有效提高临床应用质量[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 (5) :38-41.
质控工作计划 篇5
l、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加强医疗质量的监控和各种医疗制度的落实,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健全医疗核心制度,建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控制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致力于医疗质量监控和考评,督促各项医疗制度、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落实,进行全程医疗质量监控,进一步完善单病种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2、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执业,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及技术准入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3、以 “病历书写规范手册”为标准,规范病案的书写,不断提高病历的书写质量,争取病历优良率达95%,消灭不合格病历。督促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首诊负责制等各项医疗制度的落实,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监控,继续完善各科质量控制量化指标管理,使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4、加强急诊科能力建设,提高急救应急能力,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5、加强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内质控评价,提高临检质量。
6、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临床用血规范,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杜绝非法自采自供血液。
7、加强传染病和农药中毒报告卡管理,完善各项登记制度和报告制度,杜绝漏报现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理演练工作,开展急救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二、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
1、选送保健科、外科、妇产科、检验科、内科及护理等人员到区内、外进修学习,做好中、青年人才梯队的建设及人才储备,为妇幼保健发展打好人才基础。
2、继续抓好在职教育工作,鼓励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学习,邀请省、市(甚至全国)各级专家来本院讲课、会诊、带教手术以及外出学习人员回院讲课、院内业务学习等形式,使全院人人有学习及接受新理论、新技术的机会,全面提高全院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3、继续强化“三基”培训,从严要求,全年考试考核各两次,考试考核内容以“三基”为基础,要求人人达标。
4、对外出学习、进修、培训人员建档追踪其业务技术应用推广情况,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作为晋升的业务知识依据。
三、科研、教学
1、鼓励各科积极申报科研项目。
2、继续实行对开发推广新技术和管理做得好的科室奖励、有论文在公开刊物登载的个人奖励。
3、联系做好实习生带教工作,计划接收实习生和进修生80名左右,抓好带教管理工作,做好岗前培训。
质控工作 篇6
【关键词】二级质控体系建立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95-01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护理管理水平重要依据。我院是一所二级妇幼保健医院,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业务重点以保健为主,临床医疗业务少,发展慢,管理不规范,中层护理管理者和护士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护理管理形同虚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院建立了二级质控体系,现运行较好,具体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现有床位200张,护士64人,7个临床科室。2013年护理出院病人8633人次,门诊观察17714人次,手术1568例,分娩2191人次。护理部主任1名,护士长7名,助产长1名,副护士长3名。护理管理者平均年龄36.0岁,参加管理年限1——15年,主管护师6人,护师6人。
1.2方法
1.2.1建立一支职责明确、权责统一的护理管理团队,实行分层管理。全院护理实行分层管理,护理部主任管护士长,护士长管护士,护士管病人,层层监督管理到位,各级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护士长、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1.2.2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护理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日常护理工作多,涉及面广,考核项目多,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非常重要。护理部根据近几年的考核经验,以及这两年的护理工作重点,制订了15项考核标准,以百分制与科室的绩效工资挂钩。
1.2.3二级护理质量控质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如何保证病人的安全是我们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2013年6月护理部及各科室共同制订了护理质控方案,成立了醫院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和科室质控小组。
1.2.3.1一级质控组织及职责。分管护理的副院长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长,护理部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科护士长及副护士长为医院质控管理会委员。11名护理管理会委员每人负责一项,每周检查三项,每周五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护理部主任每周不定期到科室对环节质量进行检查,随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共同商榷解决办法。
1.2.3.2二级质控组织及职责。护士长为二级质控组组长,科室选择2——3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高年资护士担任质控员,每周三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与一级质控检查项目相同。护士长每天不定时深入临床对各环节进行检查,每天晨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每月定期开质控会。
1.2.3.3护理质量控制的落实、反馈与追踪。从一级质控到二级质控,每一质控项目有专人负责。二级质控先自查,一级质控再检查,双管齐下;每周有检查重点,每周有反馈和追踪,质控检查结果实行网络直报和反馈;每月有护理质量考核通报,定期召开护理质控会议,讨论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经验交流,管理知识分享。
1.2.4全院护士进行分层培训,提高护士素质。我院于2013年6月成立了护师带教组、护士理论带教组、护理操作带教组,各组每月定期进行培训。
1.2.5实行护士长绩效考核。2014年初制定《护士长绩效考核细则》,从经济目标任务、科室管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四个大的条目,13个二级条目,分别对科室的业务收入、综合管理、护士长执行力、科内业务学习的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管理创新、护理纠纷投诉、护理责任技术事故、护理考核质量等进行量化评分,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2结果
2.1护士长逐步进入管理角色。自从进行了护士长竞聘,实行了护士长绩效考核,护士长逐步进入管理角色,工作重点从日常护理工作转到护理管理工作上来,每天主动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晨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科室建立了奖惩制度,每一项错误处罚到人;护理管理委员会委员检查出的问题,护士长虚心接受,认真整改。
2.2护士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增强了。以前由于医院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护士仅仅满足完成日常护理工作,质量意识淡薄,年护理差错事故、纠纷多。通过学习培训,护士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认为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的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经常进行自查与相互交叉检查,自觉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现在科室的每一个护理人员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增强了,护理纠纷及差错事故明显减少。
2.3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部坚持每月不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患者点名表扬的护士每月进行通报表扬,年终评先评优优先;对患者点名批评的护士,进行扣分处罚;科室整体满意度下降的,责令进行整改,第二月满意度再下降的,进行扣分处罚。通过这两年的管理,各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4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持续改进和提高。以前护理质量控制参入人少,检查面窄,认可度低。现在护理质量控制是参入人员多,质控面广,每一质控项目有专人负责。采取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避免了科室、护士的应对心里和行为。检查结果与科室绩效、护士长绩效考核、护士绩效工资挂钩,极大提高了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对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视。护理护理纠纷、投诉、差错事故明显减少。
3讨论
我院是一所妇女儿童医院,临床70%的工作都由护士去做,每一项治疗措施的落实都由护士去完成。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整个医院医疗质量的好坏。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医院的事,是中层护理管理者的事,也是每个护士的事。只有医院的管理者和护士上下联动起来,才能把护理质量控制做好,才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建立一支具有高执行力的护理管理团队,培养一支高素质护士队伍,实行二级质控及护士长绩效考核,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和改进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这也是我院建立二级质控体系的一个初步尝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管理学,2013,5(3):221-241
[2]刘自成.二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医院管理,2009,2(28):62
质控工作 篇7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医疗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病理学(pathology)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在西方发达国家,病理学基本实现了定量化、信息化、无纸化、资源共享和科学管理,为病理学诊断、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国内许多医院的病理科虽然也开发并使用了病理管理和分析软件,但一般为单机版,不利于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不能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单机版本的软件对客户计算机配置和用户计算机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
随着Web技术的飞速发展,Web应用成为当今分布式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强大的Web体验已经对桌面软件产生威胁。Web体系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两层体系结构和三层体系结构阶段,三层体系结构将应用程序分成3个不同的逻辑层次:表示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层[1]。Microsoft.NET是创建可交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客户端和服务器间使用HTTP协议进行通信,完全实现了跨平台、跨语言运行。
开发该病理质控工作站的过程中,笔者对病理科业务工作需求进行了调研,围绕病理检查的工作流程,将病理检查申请、收费、标本取材、切片、归档等工作流程全部管理起来,使得标本进入病理科后所发生的所有操作和活动都成为电子数据,保证了标本的质量,从而使以标本质量为重要决定因素的病理诊断更加安全、有效。
2 病理学与病理科业务流程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各种变化(即病理变化)的科学[2]。
病理信息学(pathology informatics)是指与病理学有关的电子信息管理的理论,实践和研究[3]。病理信息学的实施需要有病理信息系统,即计算机辅助的病理系统,病理计算机系统或病理自动化系统。从广义上说,它属于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更多也更适合用于临床检验科室;从狭义上理解,可以仅指病理信息系统(pathology information system,PIS),需要根据病理实验室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设计和实施,比LIS要复杂[4]。
病理质量控制是指对某一具体操作过程的一致性进行评估,以确保每一次操作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这些过程包括实验室的标本接收、处理、检查、报告以及标本的保留等。病理信息系统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包括流程管理、诊断管理和档案管理。
病理科内部的业务流程为:临床医生开申请→病理检查申请登记→收费→标本取材→大体照相→切片→深切→特殊检查→初步报告→确认报告。
随着病理科业务的发展,目前的系统不能满足临床病理诊断与临床科研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病理科工作流程特殊,当前流程操作存在重复性;取材切片工作依赖于纸质申请单在不同角色的人员之间传递,效率低、易出错;当前PACS病理工作站不能及时获取患者的大体标本及取材的相关信息;对患者的蜡块、玻片信息的记录属手工操作,不利于数据的保存及再获取,影响工作效率。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总体设计
病理质控工作站是典型的数据驱动应用(data driver application),体系结构(自上而下)分为:用户界面层(user interface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数据存取层(data access layer),数据库对象层(database object layer)。病理质控工作站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用户界面层是采用基于ASP.NET Web窗口组件进行开发的;数据库相关对象包括表、视图、存储过程、序列等,是数据驱动应用的主要部件。
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取层是病理质控工作站的核心部分。其中,数据存取层封装了系统的数据访问逻辑,是应用体系结构中重要的一层,包括C#的类,与底层数据库对象通信的方法。数据存取层分为2种:基于实体的数据存取层(entity based data access layer)和命令封装的数据存取层(command wrapper data access layer)。病理质控工作站采用的是基于实体的数据存取层。
缓存层(cache layer)是提高应用效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当数据处于半静态状态(不需要频繁更新)时,可以通过在数据存取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加入相应的缓存层以提高站点的性能。缓存层可以作为基于实体的数据接入层的代理类而实现,可以轻易被替换,不需要太大的代码开销。缓存层封装了缓存机制使得下层实体有任何更新时可以自动更新缓存。
3.2 模块设计
病理质控工作站以病理科日常业务流程为中心,设计的功能模块有:取材工作站、切片工作站、划价收费工作站。
3.2.1 取材工作站
取材工作站包括患者信息模块和蜡块玻片模块。患者信息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查询出指定查询条件的患者信息,查询条件由医生在患者查询栏手工输入,可以查询已经预约的患者信息,已经确认收费的患者信息,或者同时查询已经预约和已经收费的患者信息;根据患者ID进行申请预约,并为申请预约的患者进行基本收费项目划价;可以为预约表中的患者分配病理号或者修改预约表中患者的病理号;可以删除预约表中的患者记录。
只有当用户已经选择患者并且被选择患者已经分配病理号时,才能使用蜡块玻片模块。蜡块玻片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显示和编辑患者肉眼所见内容与浏览图像;蜡块的CRUD操作;玻片的CRUD操作。
3.2.2 切片工作站
切片工作站的主要功能包括:根据需要输入查询条件,查询出符合条件的玻片信息;玻片的出片和修改;玻片归档;打印设置和打印。
3.2.3 划价收费工作站
划价收费工作站的主要功能包括:根据患者ID查询预约表中全部患者记录;选择患者后显示患者基本信息和检查信息;为患者选择检查项目进行划价;为患者确认收费。划价收费工作站涉及到与HIS的接口,因此流程较为复杂。
3.3 系统实现
本系统由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浏览器组成。病理质控工作站开发环境是.NET Framework 3.5,使用Visual Studio 2008作为IDE,部署在具有.NET Framework与IIS的Web服务器上。数据库要求为Oracle 9.0以上,连接南方医院的HIS数据库(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用户终端通过浏览器登录后可以执行各种操作。终端用户只需使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上的病理质控工作站发送请求,显示返回的HTML页面,使用基于TCP/IP的HTTP传输协议访问Web服务器,客户端不用安装任何配置。
病理质控工作站采用基于.NET的三层结构,该结构在Web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跨平台性和互操作性,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3.3.1 取材工作站使用流程
(1)登录病理质控工作站,选择患者信息页面,使用查询功能选择查询条件,在查询的患者列表里选择患者分配病理号;
(2)选择患者后切换到蜡块玻片模块,书写或者修改患者大体所见内容,为患者制作蜡块和从相应的蜡块制作出玻片。制作蜡块时可选组织来源和填写取材数量,制作玻片时可选择蜡块来源、染色方式等。
3.3.2 切片工作站使用流程
(1)使用查询功能填写查询条件,查询结果显示在玻片列表中;
(2)对选择的玻片可执行切片操作,使其状态由制片中变为已出片,也可修改其状态使之由已出片变为制片中;
(3)对选择的玻片可执行归档操作,归档后的玻片不能改变其状态;
(4)可打印选择的玻片信息,并且可自定义打印字段。
该系统在南方医院病理科进行测试。运行环境中有1台Web服务器,1台数据库服务器,病理科若干台技师用PC。
3.4 应用分析
病理科质控工作站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了病理科的信息化工作,与原有的病理诊断工作站联成一体,实现标本取材工作的信息化、切片工作的规范化以及蜡块的有序管理,有效改善了病理科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病理质控工作站后,自标本进入科室后与之发生的所有活动都成为电子数据,可追踪、可管理,为病理科的质量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Web方式的病理质控工作站实现了在网络中随时可使用的便利性。当该工作站与医院的其他系统互联时,可以使医疗数据达到更高程度的共享:与HIS无缝融合,减少病理科取材医生及相关登记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作的出错率;与病理诊断工作站整合,可实现病理相关数据信息的全信息化及共享,为诊断医师提供完整的信息数据,为临床提供病变性质与病变范围的参考信息。
4 讨论
病理质控工作站与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开发的病理信息系统相比较,目的与功能是基本相同的。国内绝大多数病理信息系统都是基于C/S模式开发的单机版本,不利于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协同与互操作,给工程人员部署带来困难,不甚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易操作性低等缺点也阻碍其使用与推广。
本工作站采用了Web2.0技术进行开发,具有以下优势:
(1)用户使用浏览器处理信息,用户界面友好易操作;
(2)降低了系统对用户计算机技能的要求,从而减少了对用户进行培训的工作量;
(3)不需要在大量的用户终端机上安装客户端,对工程人员来说部署简单;
(4)以Web技术为基础实现分布式应用,使得用户可以在分布式的环境下协同工作。
5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病理质控工作站,它根据对病理科业务工作需求进行调研的结果而开发,采用了基于.NET的Web应用三层结构设计技术,通过系统地部署实施以及在病理科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病理质控工作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病理科的病理检查申请和标本管理业务流程。
摘要:目的:为了解决病理科以人工为主的传统工作流程存在的一些弊端,辅助病理科的取材、切片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病理质控工作站。方法:病理质控工作站是典型的数据驱动应用,体系结构(自上而下)分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取层,数据库对象层;模块包括:取材工作站,切片工作站,划价收费工作站。结果:该病理质控工作站与其他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无缝融合。结论:该病理质控工作站能够使用户在分布式环境下协同工作,有效地服务于病理科的病理检查申请和标本管理业务流程。
关键词:病理质控工作站,Web技术,NET平台
参考文献
[1]胡迎松,彭利文,池楚兵.基于.NET的Web应用三层结构设计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3(8):173.
[2]李向红.病理信息系统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肿瘤,2007,16 (6):399-401.
[3]Henricks W H,Healy J C.Informatics training in pathology residency programs[J].Am J Clin Pathol,2002,118(2):172-178.
质控工作 篇8
1方法
1.1组建二级质量控制小组:组建科室、院级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科室院感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资质较高的医师、护士各1名组成, 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院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科室护士长6名组成, 分管院长任组长, 院感办主任为副组长。
1.2质控小组明确职责: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院感预防控制工作;院级质控小组由6名护士长分为3个系列组, 分别为外科系列组、内科系列组、医技药剂系列组, 负责对全院院感预防控制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1.3检查督导:科室质控小组每月不定期对本科室院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记录;院级质控小组以分工系列组为单位, 每月不定期对所属科室进行院感管理工作督导和检查;督查内容主要为制度建设、培训学习、手卫生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科室各项院感监测项目及上次存在问题改进情况等;院级、科级质控小组组长每月必须参与检查督导1次。
1.4考核考评:科室质控小组针对每月检查结果对本科室院感工作进行改进和总结;院级质控小组督导中对存在的问题当场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书面汇总所属科室督导检查结果并上交院感办, 院感办针对督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书面反馈到具体科室, 并跟踪督查改正结果;同时院感办汇总每季度各科室督查结果, 参与医院综合医疗质量考评, 并与科室季度绩效考核挂钩。
2结果
2.1建立了严密的院感管理体系:科室均设立院感质量控制小组, 设置率100%, 同时树立了质控员的责任意识, 科室院感工作通过每月的自查进行了具体管理;院级质控员的每月督导和检查对科室管理中的漏洞进行了及时有效管理;院感办通过每月的检查反馈和每季度的质量奖挂钩进行全面的管理, 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
2.2弥补了院感工作无队伍、院感专职人员人手少的缺憾:县级医院均能单独设置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但人员编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通过二级院感质控小组组建, 形成以院级、科级质控员为主体的院感质控队伍, 大大增强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执行力。
2.3科室院感制度及培训情况:院级质控小组年初制度培训计划, 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科室培训安排, 每月组织科内人员学习, 院感知识知晓率、院感培训率大大提高。
2.4工作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情况:院内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技、护、药、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执行率大为提高, 各科室洗手设备配备完善。
2.5医院感染工作规范统一:在院级质控小组的反复督导, 不断地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完善的整改意见, 通过汇总总结, 使全院院感工作更加规范统一, 特别是促进各重点科室布局、硬件设施及管理等方面改进和升级。
3讨论
3.1质控小组对院感办职能的增强作用:县级医院院感办普遍存在编制不够、人员不足, 通过成立二级质控小组大大缓解了院感办人手不足的局面, 同时, 通过每个月的科室自查、全院的督查, 每季度的《院感简讯》通报, 大大强化了院感办职能作用。
3.2质控小组对科室院感管理组织的促进作用:医院感染管理涉及面广、环节繁复、内容众多, 科室院感质控小组的建立很好的把握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础工作, 院级质控小组的每月督导和反馈能强化全院各科室的院感管理意识, 规范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从而使得医院感染管理从规范到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极大推进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3质控小组对院感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院感队伍建设是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保障, 质控小组以通过每月的质控督导和检查查, 一方面使医院领导层和科室负责人提高对院感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对质控员个人能力的肯定, 另一方面形成了以院感质控员为主体的院感队伍, 同时通过对质控员在绩效工资上的补助和优先外出培训的机会等, 加大对院感质控人员的培养, 为人才梯队的形成酿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质控小组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促进作用:医护人员按要求做好手部卫生, 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医院感染措施[1]。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高低, 也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 因此促进手卫生设备的配置及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质控小组的督导, 一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展了手卫生的全员宣传和培训, 二是加大了各科室手卫生设施的新建、改造力度, 三是督促了各科室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手卫生示意图等配备, 不断强化医院工作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了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2]。
3.5质控小组对重点科室设施改造的促进作用:新生儿室、血透室、ICU、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历来是院感防控的重中之重。自质控小组成立以来, 对重点科室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工作制度、操作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和督导, 群策群力, 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布局流程及管理等提出整改意见, 并在新、改、扩建中及时给予技术指导, 规范了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在县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方法和作用。方法 通过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成立运行以来, 对比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培训学习、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及各种院感监测、手卫生规范管理、院感控制可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督导下, 全面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得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结论二级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在县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模式, 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在质控小组成员配备上要兼顾岗位职能需要, 以增强质控小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关键词:科室质量控制小组,院级质量控制小组,县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士俊, 郭燕红, 李六亿, 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 2007, 11 (1) :6-9.
质控工作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在我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心脏外科监护室、新生儿科各设置1台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的GEM Premier 3000床旁血气分析仪[2], 并将它们正确连接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S) , 供检验科质控员远程监控仪器的分析状况。使用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配套的一体化试剂包, 可检测pH值、氧分压 (pO2)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和红细胞比积 (Hct) 指标, 并可计算出碳酸氢根 (HCO3-) 、碱剩余 (BE) 、总碱量 (BB) 等指标。
1.2 质控品
使用Instrumentatmn Laboratory公司的质控品, 共3个浓度水平, 批号分别为L724、N724、H724, 定期对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执行质控品检测。质控品置于室温下密封保存。
1.3 室内质控操作方法
由临床护士每周对血气分析仪进行质控品检测的操作, 具体流程如下:选取1个浓度水平 (按照L、N、H的顺序依次选择) 质控品, 置于室温30 min后, 用拇指与食指捏住装有质控品的试剂瓶两端, 轻轻颠倒混匀质控品20次, 然后上机检测, 记录pH、pO2、pCO2的结果Xi。根据定值质控液给定的均值μ, 标准差σ和当日结果Xi计算出该次测定值的Z分数, 公式为Z= (Xi-μ) /σ, 将Z分数绘制在均值为0, 标准差为1的质控图上。Z分数图绘制过程由我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广州惠桥公司) 完成, 也可以利用Excel软件绘制完成[3]。
2 结果
GEM Premier 3000的3个水平的质控品靶值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
统计2008年8—10月间我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心脏外科监护室和新生儿科的血气分析仪室内质控数据, 计算每次测定值的Z分数, 根据所得的Z分数汇总成室内质控图, 如图1~3所示。
3 讨论
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科工作质量的必要措施和有益工具, 质控图来源于工业系统的控制图, 它在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质控图可以观察检测项目的精密度, 监测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常用的质控图有均数—极差图、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Z分数质控图[4], 质控规则目前多采用Westgard多规则, 可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组合的质控规则。
由于我院检验科和部分临床科室均使用同样类别和型号的血气分析仪, 共用同批号的质控品, 而其检测项目较稳定, 无需每日做多个水平的质控, 我们规定每台仪器每周做1个水平的室内质控, 要求把多台仪器、多个水平的质控数据反映在一张质控图上, 我们就可以利用Z分数质控图来完成, 而其他的质控图达不到此要求。
Z分数质控图的优势在于:首先, 它把不同检测水平的具体数值转化为与标准差有关的Z分数, 能客观地反映捡测值与靶值的差距相当于标准差的多少倍。如图1~3所示, 尽管3个科室使用的血气分析仪的质控品水平不同, 每台仪器每次测定的质控水平也不一样, 我们仍然可以用一张Z分数图完整的反映质控结果, 这样便于检验科质控员更好地监督和回顾各个临床科室血气分析仪的质量情况, 该方法便捷快速。其次, 通过Z分数质控图可以清晰快速地反映失控情况。由于Z分数代表的是测定值与靶值之间的差值相当于多少个标准差, 故检验科采用的Westgard质控规则可以从Z分数图上得以反映。图中Z>3或Z<-3时即为违反13 s规则的失控, 连续2个Z>2或Z<-2即为违反22s规则的失控, 而连续2个Z之间的差值>4即为违反R4s规则的失控。由图可见, 在12次测定中, 3台仪器均无失控现象。同样, 12s的警示规则也可以从Z分数图体现出来, 图1中呼吸科第6个数据点的Z值<-2, 表明达到12 s警示标准, 尚未失控。
总之, Z分数质控图简洁、直观, 在监测检验科和临床科室血气分析质量工作中有很好的实用效果, 也可以推广至其他仪器和检测项目中使用。由于该图的应用, 既保证了检测质量, 又使检验科节约了质控品成本, 减少了人员工作量, 使质量分析和统计工作十分便捷, 适合于多种检测项目多水平质控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Z分数质控图监测临床科室多个床旁血气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情况, 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对分布于临床科室的多个床旁血气仪进行不同浓度质控品的测定, 将每次的pH值、氧分压 (p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 测定值转换为相应的Z分数, 绘制Z分数质控图。结果通过计算而得的3个临床科室3台床旁血气分析仪Z分数可绘制出血pH值、pO2和pCO2的Z分数质控图, 在12次测定中, 3台仪器均无失控现象, 可简洁清晰地反映不同仪器不同浓度质量控制的结果。结论Z分数质控图能将不同浓度、不同仪器的质控品测定值反映在同一张图上, 简洁明晰, 节约了质控成本, 减轻了工作量, 便于质控员监督检验科外仪器的分析质量。
关键词:血气分析仪,Z分数质控图
参考文献
[1]Patrick St-Louis.Point-of-care blood gasanalysers:aperformanceevalu-ation.Clinica Chimica Acta, 2001, 307:139-144.
[2]Steinfelder-Visscher J, Weerwind PW, Teerenstra S, et al.Reliabili ty of point-of-care hematocrit, bloodgas, electrolyte, lactate and glucose measurement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Perfusion, 2006, 21 (1) :33-37.
[3]卢忠, 沈俊娅.用Excel制作个性化2分数室内质控图.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 (4) :170-173.
常规放疗计划制作与质控 篇10
常规放疗计划制作, 需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固定、定位CT、数据预处理, 计划工作完成后需要输出执行的相关参数, 计划工作本身由靶区和器官定义、技术方案确定和优化两个部分组成。靶区和器官定义的主角是临床的放射肿瘤医师, 影像医师不能代替放射肿瘤医师完成最关键的工作, 这部分工作基于放射肿瘤医师对肿瘤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剂量评估的知识, 即使影像学医师拥有更加精细的影像识别经验也不能取代, 临床上让影像医师、低年资医师进行部分处理可以提高整体的效率;计划师在这个环节可以辅助医师进行不熟悉的软件操作。技术方案确定和优化需要借助计划师的知识和经验, 设计和修正各个技术方案、设定计算条件、计算和显示剂量、辅助放射肿瘤医师判断技术方案的临床优劣;放射肿瘤医师对实施技术方案的取舍, 决定了最终执行技术方案。
常规放疗计划制作原则, 是满足提高肿瘤控制和降低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副作用要求;技术方案的大致剂量结果, 可以用高度简化的射束模型进行估计。常规放疗计划制作, 需要灵活运用楔形板、挡铅等手段, 结合射野权重调整、射野方向选择和调整, 方能制作较满意的治疗计划。
为确保治疗计划的质量, 需要注意如下工作。
1 解决治疗计划的可靠性和精度
1.1 治疗计划的可靠性和精度, 根本的限制在于系统采用的计算模型和软件系统;对于具体的计划, 计算参数的设置也有重要的影响。
1.2 必须使用机器的实际测量数据作为治疗计划系统的基础数据, 不能使用通用的数据或其它设备的数据, 即数据必须完成个体化, 反应实际设备的“个性”。测量数据有时不能直接用于计划系统基础数据, 需要进行处理;这个处理有简单的拟合 (减小测量本身的随机误差影响) , 也有其它方式, 比如调整参数。
1.3 计划系统的计算精度必须得到合适的检验, 检验项目设置依据单位的条件和治疗技术的要求而定。
1.4 对治疗计划数据来源的影像设备等有规范的要求。
2 制作过程注意和临床医师的沟通, 确保能够考虑和满足临床的需要
2.1 制作前的沟通, 既包括制作前理解医师的治疗意图, 也包括更早期的参与, 包括固定体位的选择。
2.2 治疗技术方案间的评价、比较和优化, 需要给医师提供足够的判断依据和信息, 同时也需要医师理解临床实施中的限制和技术代价。
3 技术方案要适合执行环节的特点
3.1 选择的技术方案要适合临床治疗环节的特点, 避免错误的执行。
乳腺切线的技术方案选择应当算是典型的技术情况。同轴和同底边、源皮距和等中心技术均在临床很常见, 他们的优劣也见仁见智, 但一个单位治疗实施环节最习惯的模式应当得到体现, 避免使用其它模式或者需要从实施治疗环节开始统一到一个优选的技术模式上;因为正确的执行比方案的优点更为必要。
3.2 文书和标记工作需要规范
3.2.1 治疗单和各种单据的填写、修改形成单位的习惯和规范, 避免一人一个样。
3.2.2 患者体表的各种标记, 标记的方法、意图要相对统一, 为治疗计划的正确实施奠定基础。
3.2.3 治疗标注要规范, CT点、摆位后的等中心点、铅板的标注、治疗单提示标注要规范。
3.2.4 示意图要避免歧义, 比如楔形板方向的标注, 有时必须做冠状面、矢状面的标注。
3.3 避免不利于治疗执行、临床不方便的实施要求。
(1) 典型的是避免治疗床对治疗射束的遮挡。
(2) 避免必须移动治疗床才能完全实施的技术方案, 比如185、120、90、45的射野角度组合治疗左侧肾癌。
(3) 如非必要, 不使用治疗床旋转技术。适形挡铅、准直器旋转不要同时使用, 除非楔形板使用有该要求。
(4) 尽量避免使用通过固定卡子等增加不确定因素的射野
4 对各个较常见的临床情况, 形成相对固定的技术模式
4.1 使用相对固定的技术模式是提高效率和执行正确率的有效方法, 便于临床经验的积累, 同时需要保留个体化的灵活性优势。
4.2 在难于做到满意的技术方案的时候, 方案的基本面向传统的常规放疗方法转移往往是合适的选择。
5 给出合适的验证参数
5.1 最终治疗实施的精度是所有工作的技术目标, 给出合适的验证参数是保障检验具体患者治疗实例精度、确定患者治疗精度满意的基础。
5.2 验证参数和摆位验证方法相匹配。
5.3 验证参数便于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10:179
[2]AAPM.Report No 62.Quality assurance for clinical radio-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J].Med phys.1998, 50:1773-1793.
[3]Leuret G.Michlle OP.Thiery L.et al.Comparion of setupaccuracy of the differeent thermoplastic masks for the tret-ment of brian and head and neck tumors[J].Radiotheroncol 2001.58:155-162.
[4]姜秀英, 陈海, 杨麟.放射治疗摆位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6, 04:23-25
[5]张峰;肿瘤放疗实施过程质控措施[J].医药产业资讯;2006, 07:45-48
[6]林承光, 张应钗, 黄峻, 等.鼻咽癌适形放射治疗不同固定方法对摆位精度的影响[J], 肿瘤学杂志, 2002, 02:77-79
质控工作 篇11
【关键词】质控小组; ICU;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70-02ICU
是医院的核心科室,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员的生命安全,它既是衡量全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ICU里应该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抢救任务。如何提高ICU的护理质量,成为护理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护理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护理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护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护理的质量也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环节的质量产生决定了护理终末质量。我科作为二级甲等医院的综合ICU,现今对ICU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有原先的护士长一人统一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质控小组管理,要求护士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各级护理人员实现了全面考核,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ICU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1.1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和医院管理体系质检标准为依据,不断完善我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概念,体现科学的管理内涵,力求管理标准更科学严谨,管理方法更简便、易行,管理效果达到病人满意。
1.2组织结构
1.2.1人员组成
组长:王秀花
成员: 杨站稳 王巧菊 王志红 李记芬
1.2.2小组职责
①严格检查督促本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工作程序标准和流程。②定期(每周)和不定期对护理质量及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价。③定期(每月25日)召开质控会议,对共性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布置质控重点。④对护理质控会议上确定的意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执行。⑤每月向护理部报告护理监控结果,及奖罚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1.2.3分工
①考试考核:王志红
②消毒隔离:李记芬
③护理文书:杨站稳
④病房管理:王巧菊
⑤病人质量:王秀花
1.3检查方法:按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
1.3.1周查:每周小组各成员按分工项目按月计划检查一次,有记录。
1.3.2随机查:平时医院各个部门,医院各领导,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发现的护理问题,有记录。
1.3.3周查、随机查结果计入个人评价表,每人出现3次同样错误应写出书面检查。
1.4考评要求
1.4.1检查者要严格按照各项护理质量标准逐项检查,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1.4.2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事人,督促其改正。
1.4.3对周查、随机查情况于当月末(25日以后)由组长汇总交护理部(月质量分析记录)
1.4.4 实施: 首先护士长在全科中选拔优秀的ICU护理人员,她们即要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及洞察分析能力,能敢于指正,不徇私舞弊。然后护士长对选拔出来的全体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及质控理念的培训,明确标准,掌握方法,质控小组每月按质控标准对自己负责的质控小组的护理质量全面考核[1],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再由护士长汇总组织召开全科的护理质量分析会,各小组汇报考核结果,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护士长对各小组工作进行评价,让全体护理人员都知道本月发生的事件,从而吸取教训,提醒今后的工作。质控小组在下月进行质控时不仅要对本月进行质控,而且要对上月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踪质控,并在月底分析会上 总结指出且应在指控本上有所体现。对管理好和工作好的小组和同志给予表扬鼓励,但对连续发生的差错要追踪责任人,并与奖金和年初的聘任挂钩。对差错易发生环节应集全体人员智慧,积极讨论和分析,举一反三,指出有效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时修正考核标准,确保质量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
2结果
实施了这一质控模式,大大提高了ICU护理质量,特别是服务态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护理带教,沟通技巧,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自身修养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如ICU无菌包合格率达10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0.05%,空气、医务人员手、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在各种检查中全部合格,巩固了护士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专科配合的熟练程度大为提高,得到了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手术间布置规范统一,杜绝了过去物品用后隨意放置使用时找不到却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现象,降低了质控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得到了管理[2],更有效地防范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了护理安全。
3体会
3.1实施质量控制,掌握标准,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科室每位护士都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质控小组每月的检查,将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记录,使其他护士及时了解自己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然后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会采取更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就会使护理工作时刻处于一个受控的状态。不断完善各项质控管理措施,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各项规范要求养成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会使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完成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最后使得ICU的护理质量管理不断的完善加强,是护理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3.2强化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 业务素质得到加强 护士在参与管理后,发挥了她们在质控中的骨干作用,也促进了她们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同时请她们负责培养帮助年轻护士提高业务水平,进行传帮带,能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加强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协作精神,促进了护护关系。同时也减轻了护士长部分繁重事务。通过实施用护士参与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有利于护士的成长与提高,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将质量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和质量持续改进上,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3.3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 科室质控组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质量的自我控制[3],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工作中将病人的满意度来衡量护士工作的标准,能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时刻将病人是否得到最佳护理作为工作指标,工作中主动与病人沟通,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使病人的满意度提高。参考文献
[1]王念坚,陈立梅.质控小组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6):162.
[2]陈卫东.科室质控小组在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11:178-179.
药库药品质控管理效果研究 篇12
关键词:药品,质控管理,账物,报损率
药品管理是医院药库的重要工作, 药品管理工作, 第一要保证药品的账物相符, 第二要保证药品的质量, 第三要保证无差错[1]。近年来, 我院高度重视药品管理, 为了提高药库管理水平, 于2009年1月起, 实施了西药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 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并整理我院西药库房2008年和2009年每月进行药品盘点情况的原始数据, 以年度平均值为单位制表, 并统计年度的药品盘存数。收集并整理我院西药库房2008年和2009年每月效期药品提示及报损数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运用公式:药库账物相符率=[药品验收入库数量 (全平均数) /库存全部药品数量 (全年平均数) ]×100%, 计算账物相符率, 分析药库发放药品错误的原因及概率, 统计年报损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措施
1.3.1 制定相应的药品管理制度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制定符合药库工作实际的相应药品管理办法, 确保药品做到药品近效期先用。
1.3.2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所有药品的调配均经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发送、收费及核实, 确保药品的账物相符。对于临时领用药品, 均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发送领药申请, 同时打印出库单, 随药品同行。
1.3.3 进行每日抽查工作
每日均抽查部分药品的库存量, 并与计算机系统内的记录进行核实, 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及时查找原因, 解决问题。
1.3.4 每月盘点
我院实行药品每月盘点制度, 每月的月末对药库药品都进行一次大盘点, 盘点结束后还需进行抽查。通过盘点, 既保证了药品的账物相符, 又可以及时发现滞销药品和近效期的药品。
1.3.5 药品分类、分区摆放, 色标管理
按照药品的性质分为针剂区、外用区和口服区, 并建立坐标定位, 方便药品的查找, 调配, 也利于药库的药品库存的清点和管理。
1.3.6 对于各调剂台的口服药均设有专人管理, 负责每日对调剂台进行药品补充, 并作好药品有效期和质量记录。
1.3.7 药品定期检查制度[2]
设立一名药品监管员, 药品监管员除了完成日常的调剂工作外, 每日必须抽出相应的时间对药库的温度、湿度进行检查、记录, 对冰箱的温度进行检查、记录和调控, 使冰箱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8℃的之间, 通常在5℃~6℃, 库房湿度在45%~75%之间, 阴凉库温度控制在20℃以下药品监管员需分批循环地对药品的有效期和药品性状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并做好记录, 上报科主任。药剂科每月召开一次药品质量管理例会。会议主要讨论当月药库的滞销药品、近效期药品。通过药品质量管理例会把在药库滞销药品、近效期药品及时退回进货公司, 并进行进出库的调账。
1.3.8 建立药品保管制度, 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对药库药品的保管实行“责任制”管理, 每人具体负责管理几个区域的药品, 定时定期对自己管理药品的卫生、排列进行整理, 及时关注药品的有效期及药品的质量等情况。对近效期药品应挂牌, 防止过期药品发给患者。为进一步做好药品管理工作, 试行药品小包装使用条形码, 配合电脑化管理, 除了可配合药库管理外, 在药品调配后再次核对时, 可以通过使用条形码识读器显示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 确保不发生差错。
1.3.9 严格审查处方, 防止药品调配差错, 确保医疗安全
医院通过教育, 提高药剂人员的责任心, 让其充分认识到发生药品调配差错的危害性。特别是应加强药品调配差错事故的案例分析, 以提高药学人员的思想认识。建立适合本院的药库调剂制度, 根据差错的危害程度给予责任人一定的经济处罚。加强业务培训, 提倡药剂人员主动学习新知识, 并加强多学科的临床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和水平, 这对于识别处方错误, 合理用药等有很大好处。同时保持调剂室整洁、安静工作环境, 要求调剂人员工作时应集中注意力, 保持充沛的工作精力, 不宜超负荷工作。
2 结果
2.1 账物相符情况
2008年, 我院药库账物相符率是85.9%, 2009年药库账物相符率为98.5%, 经统计学处理,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11.0, P<0.01) 。
2.2 药库发错药品错误原因统计 (见表1)
2.3 药品报损数据情况
我院药库2008报损药品数量是35盒 (0.015%) , 2009年报损药品数量10盒 (0.004%) 。结果显示, 2009年报损药品明显好于2008年 (χ2=7.04, P<0.01) 。
2.4 2008年和2009年全年中抗生素类药品和心血管类药品差错率结果比较 (见表2) 。
表2结果显示, 2009年药库药品发放差错率明显低于2008年,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3.1 分析错发药的原因, 寻找提高账物相符率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高账物相符率, 我们收集了2008和2009年药库错发药品的数量加以分析, 发现药品品种相同而发错剂型的情况发生率最高, 分别占13%和3% (表2) , 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按照2007年5月1日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中尽量减少品种相同生产厂家不同的药品的购进的规定执行。二是对品种相同而剂型及规格不同的药品, 在购进药品时, 按照2007年5月1日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采用通用名建立药品名称执行外, 还要注意规格, 包装要建立清楚。
3.2 每月进行药库盘点是做好药库账物相符的前提
我院自2009年起对药库账物相符情况进行系统化管理, 工作之初数据较混乱, 现已步入正轨, 每月进行1次盘点。盘点前做好准备工作, 药品归位, 防止错点、漏点, 盘点过程中, 库管人员认真核对由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药库管理程序打印出的每月库存量表, 以核对实物是否相符, 对不相符的可通过药库管理系统的出库查询查明原因, 并作好发放差错药指导记录, 在记录表上签字, 当月进行调整, 这样大大减少了药库发药差错率。本文研究结果1显示, 2009年药库账物相符率明显高于2008年 (P<0.01) , 结果说明实施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能够提高药库账物相符率。
3.3 减少药品过期报损率的方法
药品应标明有效期, 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药处理, 药库管理人员应当拒绝收货, 对有效期不足3个月的药品应按月进行催销, 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应加强养护、陈列检查及销售控制, 严格执行先进先出, 近期先出, 易变先出。自从2009年我院应用药库管理系统以来, 凡药品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 库管人员每次登录药库管理程序都会看到一个提示, 库管人员就会对此类药品加强养护、管理, 在效期一览表上作好标记, 同时作好记录, 报药剂科主任, 以更好地控制购进的数量, 通知各临床科室在使用同类药品时尽量选用该类药品, 尽量在接近效期前3个月内就使用完。对在不足3个月未使用完的药品, 控制患者使用量, 在减少过期报损数量的同时, 保证药品的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报损药品明显低于2008年 (P<0.01) , 结果说明实施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能够降低报损药品率。
3.4 加强质量控制, 杜绝差错
为防止差错发生, 我院药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各种质量控制措施, 成立了医院药品质控和定位管理小组。一是建立药品保管制度, 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二是严格审查处方, 防止药品调配差错, 确保医疗安全。三是问责制度, 根据差错的危害程度给予责任人一定的经济处罚。通过上述措施, 使我院药库工作制度不断的健全、完善和提高, 确保了药品管理质量,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提高了药库管理水平和药库工作效率。本文研究结果表2显示, 2009年药库药品发放差错率明显低于2008年 (P<0.01) , 结果说明实施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能够降低药品差错率。
综上所述, 本文研究资料表明, 实施库房药品的质控和定位管理能够提高药库管理水平, 降低报损药品率和药品差错率, 提高药库账物相符率。
参考文献
[1]李雅玲, 许温, 李珊.基层药库药品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0) :2958-2959.
【质控工作】推荐阅读:
质控科工作流程08-29
质控中心工作思路09-22
医院病案质控工作方案05-21
质控办工作计划07-01
医院质控科工作内容10-03
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11-05
病案质控工作总结11-29
医院质控工作计划01-13
质控部门安全工作计划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