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

2024-06-13

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共8篇)

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 篇1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序号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1-30%

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5-10%

3+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2-10%

4-+-+-+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5-10%++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即俗称的“大三阳”。30-40%

16种少见模式+-(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12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16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HBV感染后已恢复。

23-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28-+ +-+-

+ + + +-

二 关于乙肝的传染和预后

几率小。看看我以前的答案吧。

平时的预防请参考我以前的答案--☆☆1

对乙肝预后的分析请参考我以前的答案--☆☆

2☆☆1

我女朋友是大三阳携带者,我和已同居,请问我会不会被感染?

赏分:20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HBsAg,在和恋人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预防的最好办法仍然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抵抗力。如果有条件,应当全民预防乙型肝炎。上面这位说的对。我来补充:

我回答过一些关于肝炎的问题,就把它拷给你吧。我想,它已能解决你的问题:

一 接吻传染吗?

⑴ 不建议接吻了。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表达激情也并不一定需要接吻。呵呵。

⑵ 接吻不一定能传染。我手头病例资料太多,乙肝在夫妻间传染的几率竟然很小。为什么,现在人们解释趋向于:由于一方小“剂量”的长期传染,使对方获得了免疫效果产生抗体。

⑶ 性生活尽量带安全套。当对方变小三阳时可考虑不用。如此坚持个两三年下来,你就会由于不经意的小感染而获得免疫。

⑷ 病人的经血有较强的传染性,注意!

二 蚊子传染吗?

一般不。

⑴ 我们知道,乙肝确实是经血传染的。但和蚊子叮咬不同。

⑵ 蚊子咬人,首先是向人体注入“抗凝剂”,就是那使我们感觉非常痒的东西。然后它吸血。若让它饱餐,它会连注入的抗凝剂一同吸去,这时候人反而会感觉不太痒了。通常,在它吸血时,人会感觉到,一拍一打,会中断这种吸血过程,人就会感觉很痒。

⑶ 好,讲到这会,你大约会明白了,蚊子不是把它肚里已有的血注入到人体内。不是!

⑷ 仅当这蚊子刚刚吸了大三阳病人的血,而且它的吸器上沾有很多,这时候会有些传染的可能性。

⑸ 还有个解释,说是蚊子分泌的抗凝剂本身对病毒的活性有影响,所以蚊子才当不了传播乙肝的宿主。但是,它却是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的罪魁祸首。

⑹ 为了你的健康,我们应假定蚊子会传播乙肝。应当对蚊子进行彻底的杀灭。

三 我推荐吴田田的回答:关于乙肝的四种传染途径

肝炎的病因很多,但日常为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因此人们习惯将病毒性肝炎简称为“肝炎”。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有四种:母婴传播

一般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约有1/3(约3千万)来源于母婴传播。由于感染早,90%以上发展为慢性感染。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感染后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左右,而成人期获得性感染者中仅5%慢性化。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尤其HBsAg与HBeAg(乙型肝炎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传染性强。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宫内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传染。对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在怀孕后期(7、8、9三个月),每月注射1次高效价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中和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减少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2)宫腔内感染。指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吸入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和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同时亦可能通过新生儿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感染。新生儿出生后用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即可得到有效预防。(3)产后感染。新生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也可能被传染。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能有效阻断这种传染。血液传播及医源性传播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血液中,因此经血液传播也是一重要途径。如:输血或使用血制品、血液透析、被针头或手术刀意外刺伤、共用刮胡刀,以及牙刷、纹身、补牙等。性接触传播

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精液具有传染性。HBsAg阳性患者的精液注入黑猩猩阴道内后,黑猩猩发生乙肝感染的实验提示配偶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性交时必须使用避孕套。其他方式乙肝也可父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但调查显示,父婴传播也可以引起婴儿乙肝,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表明,乙肝患者的精子中确实带有乙肝病毒,HBV-DNA可存在于精子头部的细胞浆中,通过受精,就可以在子代细胞中继续复制,发生子代细胞感染,引起乙肝的父婴传播。父婴传播的发生都是在生命的早期,有调查显示,当父亲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者,其所生婴儿的感染几率可达80%以上;当父亲e抗体阳性时,其后代的感染几率为20%左右。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的几率比母婴传播还要大,而且更容易造成终身携带。从孕前开始阻断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如果患者是慢性乙肝并伴有肝功能异常,可用抗病毒治疗,在病人传染性降低后,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针对性的保肝药,维持一段时间后,可以怀孕。

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 篇2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模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病情慢性化且反复发作者,恶性变几率明显增加。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免疫标志物是目前诊断乙肝最常用的指标,它反映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状态[1]。人群中存在大量HBV血清学标志携带者,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HBsAg为肝炎相关抗原,即HBV的表面抗原,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是HB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2],与其他抗原抗体所组成的各种模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对2009年1月—12月我院门诊、病房及体检中心要求检查HBsAg等五项标志物的54 480例结果进行统计,同时对HBsAg阳性者进行各种模式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病房及体检中心要求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的54 480例受检者,其年龄6岁~95岁不等,平均年龄45岁,性别不一,职业各异。

1.2 实验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乙肝两对半抗原抗体的检测。HBs Ag、抗-HBs及HBeAg用一步夹心法,抗-HBe和抗-HBc用竞争法。操作及结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统计学计算按“正”字统计法进行。

1.3 试剂及仪器

五项标志物诊断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奥地利Anthos Fluido全自动洗板机(郑州安图生物有限公司)、DK-600型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贺德实验设备厂)、芬兰雷勃酶标仪Multiskan Ascent(上海雷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 结果

见表1.

从表1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统计中,在我院住院、门诊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中HBsAg阳性率为13.80%,略高于国内地区10%的报道[3],这可能与本地较多为山区,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有关。加之近年来本地区发展快速,交通越来越便利,餐饮业不断发展,人口流动量较大,给乙肝病毒的传播感染创造了条件。HBV阳性表示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但并不表示就是乙型肝炎的患者,会随着免疫力的增强而转阴,年转阴率不到2%[4].

在HBsAg阳性中,又以“小三阳”[即HBsAg(+)、抗-HBe(+)、抗-HBc(+)]居多,所占比例为66.74%(5 019/7 520),其次是“大三阳”[即HBsAg(+)、HBe Ag(+)、抗-HBc(+)]比例为21.9%(1 647/7 520)。根据临床意义[5],“小三阳”一般为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慢性乙肝和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因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常被人们忽视,故也较少采取防治措施,加之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不注意休息和酗酒等因素,加重了对肝脏的损伤,更易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相对传染性较强的“大三阳”,因其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被人们重视并加以治疗,较有可能转变成“小三阳”和其他模式。列居第三位的是(1)(5)项阳性[HBsAg(+)、抗-HBc(+)],所占比例为7.71%(579/7 520)。第四位为(1)(3)阳性[HBsAg(+)、HBeAg(+)],占2.82%(212/7 520)。居第五位为(1)(4)阳性[HBsAg(+)、抗-HBe(+)]和单项(1)即HBsAg阳性,占0.36%(27/7 520)。第六位是单项(4)即抗-HBe出现阳性和(1)(2)(3)即HBsAg、抗-HBs和HBeAg阳性,占0.03%(2/7 520);其余为少见模式,各只有1例,百分比为0.01%.

3 讨论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分类,不管是临床分类或病理分类还是新近的免疫学分类,都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诊疗依据,但由于其组合模式的多变性,总有种说不清,患者又听不懂的感觉。表1是参考相关资料[5]对各类感染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列出了我院检测HBsAg阳性的13种HBV血清标志物模式:模式1“大三阳”,急、慢性乙肝,提示病毒复制活跃,有很强的传染性;模式2“小三阳”,急、慢性乙肝,也可能为恢复期,机体已有一定的免疫力;模式3表示正在感染期间,或正在恢复之中,但具体情况应根据病情及临床症状而定;模式4急、慢性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一定的传染性;模式5提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模式6表示急性感染早期或者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病毒复制降低并且传染减少,这时病毒颗粒有可能已经很少,但并不表示病毒已被消除;模式7单项抗-HBe阳性是病毒复制降低并且传染性减少的标志,这时病毒颗粒有可能已经很少,但并不表示病毒已被消除;其余各项为少见模式,是针对个体而言的,表示在转归中,应根据症状和进一步检查结果作出判断。如表1中的模式8,9,10,11,12,13等模式,如遇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但如果查出e抗原阳性———第(3)项[HBeAg(+)],其意义就等于查出核心抗原,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并且传染性较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故HBsAg阳性者不应该给其他人献血,HBsAg阳性者用过的注射器也应该严格消毒,以免传染给别人[6]。一般性接触并不会传染,所以不需要对这些人进行隔离,携带者可以正常地工作和学习,一般不必治疗,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1)定期(3个月~6个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甲胎蛋白(AFP)及白细胞、血小板。一旦发现异常,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需进行必要的治疗;(2)忌酒;(3)生活规律,勿过于劳累;(4)注意个人卫生和月经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脸修面用具、牙刷、洗盥用品应与别人分开;(5)如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则不宜从事婴幼儿工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要知道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脏可能有炎症,实际上为慢性肝炎;也有一部分携带者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发病,母婴传染的携带者常常在青春期前后发病。一般认为30岁以上携带者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秦进,钟梁,刘北忠.标本处理方法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1):1.

[2]王兰兰,吴健民.临床免疫学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93-296.

[3]张景玉,赵晓光,高军,等.3 591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分析[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4(2):231.

[4]金振锋,等.现代主治医生提高丛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73-274.

[5]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5.

800例乙肝两对半监测结果分析 篇3

【关键词】监测;乙肝两对半;;HBV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56-01

在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BV时,常将乙肝两对半作为标志物,对乙肝两对半进行监测,还能够初步判断病毒复制情况以及复制能力,将小三阳与大三阳区分开来,为HBV感染情况的分析提供必要依据[1]。本文分析了156例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文的研究资料均来源于要求对乙肝五项进行检测的人群,共选取了800例进行研究;在800例中,有398例为男性,402例为女性;年龄最小者为11岁,最大者为58岁,平均年龄为31.8岁。

1.2方法

先采集检验者的血液标本:采集静脉血,标本容量为3.5ml;采集好全血标本之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5min,转速为2500r/min,将血清完全分离出来之后,观察是否出现溶血现象,如发生溶血,则不能作为监测标本。采用标准试剂盒对血清进行ELISA检验,检测的项目包括HBV的五项指标,即HBcAb(核心抗体)、HBeAb(e抗体)、HBeAg(e抗原)、表面抗体(HBsAb)以及表面抗原(HBsAg)。检测完成之后,对不同性别以及年龄的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监测结果如下:在800例中,HBV呈阳性的共有105例,占比13.125%,其中男52例,占比49.52%,女53例,占比50.48%;从年龄情况来看,21岁至30岁的阳性率较高,为34.75%,31岁至40岁的阳性率次之,为28.53%;55岁以上的人群HBV的阳性率较低。

3 讨论

HBV是引起乙肝的罪魁祸首,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感染HBV的人群约占总人口数的10%,所以监控HBV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所重点关注的问题[2]。在本研究中,对800例自然人进行了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发现阳性率为13.125%,与当前权威报告相符。另外,从年龄层次来看,21岁至40岁之间的人群HBV阳性率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为,此年龄段的人群需要进行频繁的社交活动,但是却不具备较强的保护意识。从性别因素来看,男性的阳性率比女性略低,这与不同性别之间的不同观念意识、文化程度以及生理差别等存在一定的关联。相关研究发现,母婴传播是感染HBV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应重视改善女性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保健知识水平。本研究中,20岁以下的人群HBV阳性率较低,仅占10.32%,这与近年来我国国民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是分不開的。在HBV的感染模式方面,占比较高的为HBcAb与HBeAg以及HBsAg,即大三阳。以上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能力以及复制能力,容易对健康人群造成威胁,所以应加强监测。

一旦健康人群不慎感染HBV,则将有可能成为无症状乙肝、慢性乙肝或者是急性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同时比较难以将疾病治愈。如机体曾感染过HBV,则抗 HBc- IgG一般会在检测中呈阳性,本研究中阳性率为25.64%,因此要注意监测好隐性感染,以防止HBV不断扩散。另外,抗 - HBs的IPR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对此,要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以及疫苗的接种率,以便能够使保护抗体的阳性率得到有效提高。此外,也有相关研究发现,即使已经按照相关免疫计划,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但仍有2.3%至14.8%的健康人群无法在机体当中生成保护抗体,这对于 IPR 水平产生了影响,所以为了使 IPR 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预防出现IPR 过低的现象,则应强化对于机体特异性的研究[3]。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要有效避免自身感染HBV,则接种疫苗是一种主要的手段。相关研究显示,虽然我国近十年来,已经加强了疫苗接种的力度,但是还不能有效控制HBV感染,感染HBV的人群数量在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仍得不到明显的降低[4];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防控HBV的意识还处于薄弱状态,人们可能还无法充分认识到对乙肝五项进行检测的重要性,以及按照免疫计划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对此,为了降低HBV的感染率,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第一,强化宣传乙肝防控方面的知识,并拓宽公众健康教育的广度以及提高卫生教育的力度;尤其需要对农村人口加强教育,并在接种疫苗方面提供部分积极的优惠政策,以便强化其保健意识,提高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的积极性以及疫苗接种率,从根源上防控HBV。另外,还应对疫苗接种工作加以规范,做到适宜剂量以及计划免疫[5]。总而言之,要使HB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健康人群免疫HBV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则应强化监测乙肝两对半以及积极推行乙肝免疫计划。

参考文献:

[1] 周峻,田兴国,吉光辉,高岚,唐光鹏,邓军,吴国刚,高前荣.贵州省玉屏、镇远、岑巩县农村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5(13):853-854

[2] 李慧,高丽,张晓曙,刘建地,吴照.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15(31):1096-1097

[3] 周清霞,刘婷,吴泽倩,邬喆斌,柯伟民.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轻度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8):152-153

[4] 亓文婷,孙建东,徐爱强,张丽,马吉祥,郭晓雷,颜丙玉,樊庆莹,杨赫.山东省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4):648-649

乙肝五项结果分析 篇4

五项指标出现在化验单上时,可以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其意义各不相同,须认真识别。[1]

一、乙肝小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是乙肝病毒“大三阳”转变后的形式过去一直认为乙肝小三阳预示患者的传染性已显著或相对降低,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但是近年发现不少乙肝小三阳患者,老是肝功异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病情迁延不愈,经统计表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乙肝小三阳检出率依次增加,表明乙肝“小三阳”不一定预后就好,这是乙肝病毒变异所致。临床上不可忽视,这种情况仍需进行治疗。识别乙肝小三阳是好是坏的标准是:如果肝功能始终正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说明是好现象;如果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肝功能异常,则为坏现象。

二、乙肝小二阳,即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种形式的临床意义和乙肝小三阳基本一致,小三阳和小二阳有时可以互变。

三、乙肝大三阳,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这是乙肝病毒完整存在的经典和规范模式,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此时检查肝功能,如果转氨酶升高,或做肝穿刺检查,证实炎症存在,表示肝炎呈发病状态,必须治疗,可以使用抗病毒和恢复肝功治疗。

四、单纯表面抗体阳性,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是中和性抗体,打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让它产生,一些人即使没有打疫苗,也会在感染病毒后,主动产生表面抗体,这肯定是一件好事。血清中乙肝肝炎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3~5年以上)。再次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表面抗体可在2周内滴度明显升高。但也有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乙型肝炎者,这种情况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90%以上接受乙肝疫苗注射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可转阳。极少数情况下表面抗原和抗体均为阳性,常见于不同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常不能处理表面抗原;或是感染了s基因发生了变异的乙肝病毒。

五、单纯核心抗体阳性,它是乙肝核心抗原的总抗体,阳性时表示乙肝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区别的标准是进一步检查核心抗体的两种分型:核心抗体IgM和IgG。高滴度的异性肝炎核心抗体IgM是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标,在慢性肝炎炎症活动期也可呈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核心抗体IgG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是既往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表示现在已没有什么问题了。

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 篇5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验质量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国内最常使用的HBV感染检测的血清标志物是“乙肝两对半”, 最普及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 近十几年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TRFIA) 也迅速发展。临床上有许多因素会干扰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 正确理解各项检测项目以及掌握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有利于提高乙肝两对半的检验质量, 现从几个方面探讨乙肝两对半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

1 乙肝两对半定性与定量方法

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ELISA作为传统检验乙肝两对半的定性方法, 因本身方法学的局限性, 易造成HBV的漏诊。ELISA是较早期开发使用的一种免疫性检测方法, 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能满足一般的临床诊断、筛选的医疗要求, 且由于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 适合于大批量的样本检验[1], 故ELISA法仍是目前我国各级医院的检验科用来预防、诊断、筛查乙肝的主要技术手段。

1.2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TRFI A)

TRFIA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微量分析技术, 分析原理是使用三价稀土离子 (例如Eu3+) 作为示踪物, 通过标记多肽、蛋白质、抗体、激素、核酸探针、生物活性细胞, 反应体系发生相关反应之后,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来测定最终产物中的荧光强度, 再根据荧光强度与相对荧光强度的比值, 可判断反应体系中的被测物浓度, 以此完成定量分析。

1.3 ELI SA与TRFI A检测方法的比较

王晓红[2]的研究表明, TRFIA法和ELISA法对于样本的检测符合率可达91%以上, 且各指标的阴阳性结果经χ2检验, 差异无显著性, 两者均可满足对乙肝两对半5项指标的检测要求。ELISA用于预防性筛查乙肝, 可定性检测HBV, 而TRFIA技术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特异性高、动态范围宽, 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观察疗效等方面, 可提供动态数据指导临床接种乙肝疫苗, 是理想的定量检测方法。“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意义在于反映机体感染HBV后免疫应答结果, “两对半”结果阳性反映的仅仅是感染了HBV, 而无关临床病情轻重程度。

2 试剂的影响

(1) 乙肝两对半试剂的生产厂家很多, 灵敏度及特异性都存在一定差别, 相关资料显示, 不同厂家生产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范围为89.4%~99.3%、78%~89%, 数据显示存在很大的差异[3]。质量低劣的试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 极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所以选择正规厂家的试剂非常重要。 (2) 不同方法学的检测试剂出现不同的两对半结果, 有时用ELISA法检验HBs Ag结果阴性而用电化学发光检验结果阳性, 是由于方法学灵敏度不同及使用单抗、多克隆抗体试剂的差异所致;由于单抗对亚型乙肝标志物、变异抗原的检测存在着差异, 故试剂厂家制备试剂时须考虑亚型、浓度。试剂对乙肝两对半的检验质量影响, 主要体现在灵敏性、特异性, 对ELISA的检验结果产生定性干扰, 而对TRFIA法主要是定量干扰, 故使用中应选用可靠正规厂家的试剂, 避免试剂造成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检验结果。

3 标本的影响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可对ELISA的检验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 严重溶血的标本、混有红细胞的血清若残留在乙烯孔内, 都可能催化底物显色, 出现假阳性结果, 采血过程应规范, 避免标本溶血。 (2) 相关报道显示样品的存放时间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室温下保存的血清标本HBs Ab从第5天、HBe Ag从第7天、HBs Ag从第9天开始就发生显著变化 (P<0.01) ;4~8℃下保存的血清标本HBs Ab从第7天、HBs Ag从第14天、HBe Ag从第14天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P<0.01) , 于-80℃低温保存的血清标本HBV血清标记物可在4个月内稳定保存 (P>0.05) ;采集的样品及时进行检验, 可避免因存放过久而带来的检验误差。 (3) 标本的凝固不全, 在实际工作中, 若血压还未凝固即强行离心分离血清, 将导致血清中残留纤维蛋白原, 使用ELISA法检测会由于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而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4 操作因素的影响

乙肝两对半ELISA检验过程包括加样、加试剂、孵育、洗板、酶标仪、报结果等, 每一步骤都有可能人为造成检验结果偏差, 故对检验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极高。与ELISA相比较, TRFIA法的操作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检验干扰, 随着TRFIA仪器及试剂国产化、检验费用的降低, 将利于TRFIA法的临床推广。

5 干扰物质

约40%的血清标本中含有非特异性干扰物质可影响检测结果, 包括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医源性诱导的抗鼠Ig (s) 抗体、嗜靶抗原自身抗体等。干扰物质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 TRFIA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在激发后延迟测量时间, 可有效避免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 以此提高检验的特异性。

乙肝两对半的检验质量影响因素还有许多方面, 包括仪器设备的功能及检修、药物的影响等, 实际检测乙肝两对半时, 应从多方面排除干扰因素, 避免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保证检验质量, 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 申子瑜, 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1.

[2]王晓红.乙肝两对半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 :82.

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 篇6

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影响

标本采集与处理不当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标本严溶血及混有红细胞的血清易沉淀或附着在聚乙烯孔内不易洗净,残留在孔内的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的活性,催化底物显色造成假阳性,严重溶血标本禁用。②采血试管洗涤不彻底、反复使用易交叉污染;塑料试管能吸附抗原物质,样本久置在塑料管内会使样本内抗原含量下降造成假阴性。最好使用一次性玻璃试管或真空管采血管;并使用非抗凝标本。③标本凝固不全,正常血液采集后1/2~2小时开始凝固,18~24小时完全血块完全收缩。在工作中,有时为了争取时间快速检测,常在血液还未开始凝固时即强行离心分离血清,使血清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在ELISA测定过程中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血液标本采集后必须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离血清,或标本采集时用带分离胶的采

血管或于采血管中加入适当的促凝剂。

试剂的影响

①乙肝两对半试剂厂家较多;不同厂家出产的试剂灵敏度与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差别,资料显示,不同厂家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4%~99.3%,78%~89%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厂家酶标板孔间A值差大于15%;标记酶的活性及显色液的稳定比较差。使用质劣的试剂必然导致结果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选择高质量的试剂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关键之一。②不同方法学的检测试剂,会使两对半结果出现一些不同。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常用ELISA检测HBsAg结果为阴性,而电化学发光检测为阳性。除方法学的灵敏度外;还存在使用单抗或多克隆抗体试剂的差别。单抗对变异抗原或亚型乙肝标志物检测存在差异,建议试剂厂家对剂的制备应该考虑亚型及型浓度的问题。

操作技术的影响

①加样吸嘴的洁净与否和吸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由于吸嘴构造特殊,导致清洗困难,因此应使用一次性吸嘴。加样器也要经常清洗,定期校准。②温浴影响,96孔酶标板结构特别,易产生边缘效应,抗原抗体结合及酶促反应对温度有严格要求,酶标板周围与内部孔升降温速率不同,造成周边与内部孔结果差异;干浴与水浴存在明显的差异,尽可能使用水浴,并要求固相板放入水中,减少受热不均,贴密封膜,防止污物浸入。③冼涤是ELISA操作的重要环节,手冼条件一致性较差,对结果影响较大,半自动与全自动冼板机使用不当也会影响结果,血清中残留的的纤维蛋白丝或洗涤液析出的结晶易使洗板机针小孔全阻塞或半阻塞状态,造成未结合标记酶洗脱不彻底,导致“花板”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所以操作洗板机过程中要不时观察洗板机针孔内洗液的通畅状况,及时纠正,洗板机不用时应用去离子水清冼几遍。④肉眼判断结果时,显色浅不易观察,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使用酶标仪检测,以保结果一致性。

干扰物质的影响

有人认为大约40%的人血清标本中含有非特异性干扰物质,可以不同程度影响检测结果;常见的干扰物质有:类风湿因子、补体、嗜异性抗体、交叉反应物质和其他物质等。如RF因子可与标记二抗的FC段法结合造成假阳性,补体从C1q活化,使一抗和酶标二抗的抗体分子发生变构,Fc的C1q分子结合点暴露出来,则补体C1q可将二者连接起来造成假阳性,采用56℃30分钟灭活补体可降低假阳性率。

药物的影响

①高效价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会与HBsAg形成复合物,影响HBsAg的检出,所以一些HBsAg阳性患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HBsAg检测会呈阴性反应,导致乙肝两对半少见模式的出现,如我们常遇到乙肝大三阳的孕妇,为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时,在孕第8、9、10月常规注射200mg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仅影响孕妇HBsAg的检出;而且其所生产的生新儿也常出现HBsAg阴性,HBeAg 阳性和HBcAb阳性等少见模式,可能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属IgG抗體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血液中的HBsAg结合形成复合物;则新生儿HBsAg检测呈阴性;用0.5M的盐酸处理标本1小时可提高出率。②为预防乙肝,部分HBsAg阴性人群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的1~2周内,血清中可检出HBsAg成份,形成一过性HBsAg阳性,这可能是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HBsAg.,电化学发光法能够把它检出,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后1个月内不应作HBsAg检测。

乙肝两对半检测的影响因素很多,必须排除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减不起肥

这天,胖老公一进门,就问了我一个具体问题:“老婆,你猜,平常咱们花钱能买得到的肉,哪样最贵?”我犹豫了好一阵也不明白就里:“珍稀动物买不到,那就只有乌龟王八了。”老公语出惊人:“那算什么呀,今儿我算领教了,是人的肉!”

我差点跳起来:“你可别吓我,咱可不是孙二娘开店!”“听我把话说完嘛。”胖老公一边说,一边拍拍自己的大肚皮,“今儿我去减肥中心,他们对我说,保证将我的重量减到令自己满意的程度,但每减肥1斤,就得交他们150元。咱这身子要减到标准体重,要花6000多块。我琢磨着,这世界上还没见过这么贵的肉呢。”我听了,连忙摇头,“别说了,越说我越恶心”!

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 篇7

【摘要】人群中的HBV感染普遍存在,我院多年来使用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今年,我们对ELISA法和免疫层析法(GICA)测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少数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免疫层析法测定呈现阴性结果(实际为假阴性)。虽然这种情况的比率只有1.25%,但是仍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免疫层析法的准确度、灵敏度也受到临床医学的广泛重视。免疫层析法能否代替ELISA法也成为检验医学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乙肝二对半;酶联吸附法;免疫层析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我们将免疫层析法和ELISA法试剂同时检测同一个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的试验,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2008年3月1日~2008年9月10日期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依次选取2000份患者空腹抽取的静脉非抗凝血3~5ml,2000转/min离心5min,留取血清备用。

1.2 试剂和仪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酶联免疫法体外诊断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免疫层析法试剂盒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产品。

仪器为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anthos fluido自动洗板机,安图2010酶标仪。

1.3 方法:2000份血清标本同时用ELiSA法和GICA法平行检测乙肝二对半,均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对于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标本,再次应用ELiSA法进行2孔重复测定后确认为阴性;对于用ELiSA法检测为阳性,而GICA法检测为阴性的血清标本,再用ELiSA法进行2孔以上复查,进一步确认是否为阳性。其中任意一孔s/co≥2.1即可确定为阳性,而GICA法阴性的血清标本同样经过2次复查后才可确认为阴性。

2 结果

本次研究检测的2000份血清标本中,ELiSA法检测出HBsAg阳性的血清236份,阳性率为11.8%,GICA法检测出HBsAg阳性的血清有219份,阳性率为10.95%,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的血清标本1764份。GICA法有17份血清标本漏检,二者检测符合率为98.75%。GICA法血清标本漏检率为1.25%。

这说明在检测HBsAg中,GICA法较ELiSA法敏感性低,容易造成假阴性结果。在检测乙肝两对半时其它项目的结果如下:

ELiSA法检测出HBsAb阳性768份,阳性率384%;GICA 法检测HBsAb阳性707份,阳性率为35.35%,两者符合率为96.95%。ELiSA法检测出HBeAg阳性76份,阳性率38%,GICA法检测出HBeAg阳性81份,阳性率为45%,二者符合率为99.75%。ELiSA法检测出HBeAb阳性93份,阳性率为4.6%,GICA法检测出HBeAb阳性99份,阳性率为499%,二者符合率为99.85%;ELiSA法检测出HBcAb阳性318份,阳性率为15.9%,GICA法检测出HBcAb阳性333份,阳性率16.65%,二者符合率99.25%。

由此可见,ELiSA法和GICA法在检测乙肝二对半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下是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报告,见表1。

3 讨论

免疫层析法和ELiSA法均属于免疫学检测范畴,方法特异,敏感度好,尤其是固相载体酶免技术与胶体金技术等的结合,使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适于家庭及床旁检测的快速试剂盒,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自我保健和临床的快速诊断[1]。然而,有报道称GICA的敏感度低于ELiSA法[2]。应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HBsAg的临界值血清为1ng/ml和5ng/ml,GICA均为阴性,ELiSA均为阳性。两者符合率为9000%[2]。低于其它文献[3]报道的98.8%的符合率。又有报道称GICA的敏感度可达1ng/ml[4]。本组两种方法检测HBsAg的符合率为98.75%,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894%)[5]。尽管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较高,GICA还是有漏检存在。在17份HBsAg阳性的漏检标本中,有一份血清是S/CO=208的强阳性标本。其它16份标本S/CO值均小于4。这是一份非常明显的HBsAg漏检标本,所以,GICA还是有漏检存在的,漏检率为1.25%,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06%)[5]。另外,本次在HBsAb、HBeAg、HBeAb、HBcAb四项的对照研究中,GICA法和ELiSA法相比较,既存在ELiSA法检测阳性,而GICA法检测为阴性的现象,也存在着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GICA法检测为阳性的现象。所以,在应用ELiSA法和GICA法同时检测HBsAb、HBeAg、HBeAb和HBcAb时,两种方法确实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GICA方法有其局限性,是不能代替ELiSA法的,也不能用于献血人员筛查。GICA五连扳可用于大规模普查人群乙肝感染情况,也适于临床急症标本等快速检测需要。尤其适于标本量少的一些个体医院和个体诊所的初筛实验。随着医疗节奏的逐渐加快,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GICA法与ELiSA法之间的显著差异。在我院,对于ELISA检测HBsAg阳性的标本,再用免疫层析五连板复查。有效地保证了两对半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方便了工作。

随着免疫学及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乙肝两对半诊断实验不论是方法学还是临床应用,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特别是在临床普及以及结果可比性方面,我们期待着尽快改善GICA法的局限性,缩小ELiSA法和GICA法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

[2] 王健,闵福援.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13-115

[3] 骆铁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不宜用于献血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5):267

[4] 陈向阳.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ELiSA检测HBsAg的比较[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5):305

[5] 王良玲.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69

作者单位:113006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1

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脐带血标本主要是收集616例由妇产科提供的在该院中出生的,其母亲是阳性HBsAg的新生儿的脐带血,其中男新生儿脐带血有325例,女新生儿脐带血有291例,并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 786例新生儿脐带血,在标本采集的两年时间里复查乙肝两对半,计数不重复。

1.2 选用的试剂

该研究所选用的试剂为乙肝两对半的诊断试剂盒。质控产品由省临床检验中心来提供。

1.3 方法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的操作规范以及乙肝两对半试剂盒中的使用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对标本进行离心,并将血清分离出来,采用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每组试验都设置3孔,1孔为空白组,其余2孔分别对阴阳性对照组。同时,还需设置相应的质控孔,例如,分别设置1、2 ng/mL各一孔,即为HBsAg的质控孔[2],采用酶标仪在显色之后进行比色测定,依据s/co的数值来对阴阳性进行判断。

1.4 统计方法

该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乙肝阴阳性对比分析

脐带血616例新生儿乙肝两对半有352例为阴性乙肝两对半,为总数的57.14%,264例新生儿能够检测出至少1项为阳性,为总数的42.86%,该数目比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些新生儿的母亲都是携带乙肝病毒的。其中,其中男新生儿脐带血有325例,有142感染,占总的感染数的43.69%,女新生儿脐带血有291例,有124例感染,占总的感染数的4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 786例新生儿脐带血,有840例为阴性乙肝两对半,为总数的30.16%,1 946例新生儿能够检测出至少1项为阳性,为总数的69.84%。在这些阳性标本中,大部分都是没有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是慢性乙肝的感染者,在经过复查的时候才发现。

2.2 乙肝两对半模式对比分析

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 786例新生儿,将该研究中的乙肝两对半具体模式列表之后进行对比和匹配,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易致慢性化的趋势[3]。乙型病毒肝炎发病的机理不尽一致,并且病情反反复复,在发病的过程中,还会引发其他更为复杂的病症和表现,没有明显的病患特征,因此,在临床中所报道的乙型病毒肝炎的症状是多样的,不一致的,虽然国际上制定了关于该病的证型标准,但是因为它在使用上具有较多的局限性,从而不能很好被推广,因此,一般都是将该病在临床中的各种症状加以归纳,然后进行治疗。目前,该病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湿热中阻、肝肾虚弱等[4]。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因果关系极为密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要彻底治愈和清除病毒是十分困难的,也就是说:乙型肝炎病毒的阳转阴治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途径有:(1)经血液、体液传播;(2)母婴传播;(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等,现在认为,垂直传播不仅包括母婴传播,而且包括父婴遗传传播,实验证明,父亲与婴儿之间HBV同源性极高,父婴携带HBV的分子水平特征相同。在这些传播途径中,由于对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严格检查和控制管理,以及注射器等器械的严格消毒,灭菌,并且一次性使用,因此通过第一条途径感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迅速减小,并且得到有效控制;日常生活接触感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较小,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于是母婴传播乙型肝炎就成为了最主要的途径[5],成为控制乙型肝炎感染必须切断的重要途径,成为医学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该研究中对乙肝表面为阳性抗原的母亲,在怀孕过程中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或者别的预防乙肝的试剂进行注射,所产下的婴儿,采集其脐带血,对标本进行离心,并将血清分离出来,采用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6],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通过对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情况以及乙肝两对半所具有的模式的观察,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 786例新生儿,将本研究中的乙肝两对半具体模式列表之后进行对比和匹配,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脐带血中阳性HBsAg的例数为64,占总阳性例数的24.24%。而在临床的血清标本检验中,脐带血中阳性HBsAg的例数为1 209,占总阳性例数的63.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阳性的概率降低显著,可能是因为新生儿乙肝患者的母亲,在怀孕过程中曾经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或者别的预防乙肝的试剂进行注射,对母婴之间的垂直感染切断所带来的效果,因此,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乙肝感染概率。

阳性HbcAb和HBeAg的例数为29,为阳性总数的11.00%,是乙肝两对半次要的模式。将其和临床中的血清标本所对应的乙肝两对半的模式进行比较,P<0.01。脐带血中阳性HbcAb以及HBeAb的例数为63,占阳性总数的23.90%,是乙肝两对半主要的模式;从乙肝两对半感染的模式来进行分析,新生儿脐带血中大三阳以及小三阳总的感染例数为46例,为总感染率的17.43%,而从临床的血清标本来看,其大三阳以及小三阳总的感染例数为1 052,是总感染率的54.07%,这种乙肝两对半的模式是比较主要的,代表了感染的程度比较严重。因此,从结果来分析,脐带血以及临床血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的脐带血中主要是非典型阳性HBeAg以及HBcAb的感染模式以及阳性HBeAb,HBcAb的恢复期的模式。

264例新生儿能够检测出至少1项为阳性,为总数的42.86%,这跟文献中所报道的阳性率50%之间低,如果从新生儿的脐带血中乙肝两对半感染模式以及乙肝两对半感染的概率来分析,采用对怀孕母亲进行抗乙肝病毒的积极治疗[7],对于新生儿乙肝感染的概率以及乙肝感染的程度的控制效果是非常好的,同时,也可以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及时采用足够量的乙肝疫苗进行接种,这也可以将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中断[8]。

摘要:目的 对乙肝表面为阳性抗原的母亲所产下的婴儿,采集其脐带血,并对其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通过对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情况以及乙肝两对半所具有的模式的观察,来对母婴之间乙肝的垂直传播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感染乙肝概率。方法 对标本进行离心,并将血清分离出来,采用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结果 脐带血616例新生儿乙肝两对半有352例为阴性乙肝两对半,为总数的57.14%,264例新生儿能够检测出至少1项为阳性,为总数的42.86%,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786例新生儿,将该研究中的乙肝两对半具体模式列表之后进行对比和匹配,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以及临床中血清标本当中各自的乙肝两对半模式存在着显著差别。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乙肝感染概率。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血,乙肝两对半模式

参考文献

[1]郝建梅,凌曼芝,杨彩虹.杨震主任医师应用相火论辨治乙肝的学术思想[J].陕西中医,2005,26(9):941-942.

[2]佘万祥,李围安,陶寿彭,等.扶正解毒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顽固性转氨酶升高68例[J].四川中医,2000,18(1):32.

[3]王丽新,方永奇,柯雪红,等.慢肝养阴胶囊对大鼠四氯化碳肝损害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药研究,2001,12(9):788.

[4]王军喜,顾本宇,刘瑞霞.软肝胶囊研制及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10):38.

[5]韩国荣,余敏敏,唐讯,等.H1isAg阳性孕妇的婴儿经宫内阻断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及意义[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244-245.

[6]张秋,孙汉生,马春红.等.TRAIL诱导HBV转染肝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徽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5):357-362.

[7]邵先安,叶巍,郑秀娟,等.HtlV感染对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5):351.

上一篇:转变作风 创优环境下一篇:外总历年真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