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检测(精选12篇)
乙肝检测 篇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着乙肝复发和抗病毒治疗耐药的两大难题。
1 乙肝复发
其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的复制。目前所有的口服抗病毒药都是通过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疾病的进展, 对位于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模板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 则无法彻底清除。因此停药后乙肝病毒 (HBV) 可能继续复制, 从而导致慢性乙肝复发。
2 乙肝耐药
由于HBV自身复制缺少严谨的校正机制, 易发生疾病变异。
正因为以上原因, 所以, 定期门诊检测对于正在治疗和已经停药的乙型肝炎患者来说都很重要, 不仅可以使患者对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可以让医生有的放矢地制订治疗方案, 以防乙肝复发和耐药, 而导致病情加重或预后不佳。
乙肝检测 篇2
1、与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有关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产前咨询、门诊登记、送检单、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等。
2、产科接诊医师要树立严格的保密医师,认真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咨询和宣传。
3、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4、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检测结果,要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
5、对初筛疑似阳性感染者不能直接告诉受检者本人,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以保密方式将检验报告单送交送检医师,需要复检的及时与送检医师联系。
6、对已证实的阳性结果,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以保密方式将检验报告单送交检验师。
7、实验室的有关检验资料,不得随意修改和销毁,实验室意外的人员不得翻录查阅。
8、当接到实验室疑似阳性感染者报告时,送检医师不得直接告诉受检者,要及时与孕妇沟通,做好复检及证实实验的准备工作。
9、当接到实验室已证实的阳性感染者报告时,送检医师应采用合适
上报,并征求受检者意见,做好干预措施。在门诊检查、住院生产、出院随访等流程中,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乙肝检测 篇3
【中图分类号】R9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58-0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在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全世界HBsAg携带者有3.5亿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流行病学调查,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7.18%[1],因此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对于乙肝的各项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方法、试剂很多,各具特点,如用于定性的胶体金方法(GIC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用于定量的则有化学发光法(CL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等。本文就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及对比综述如下:
一乙肝病毒血清血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GICA
GICA,全称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 chromatographic Assay),其优点是快速、不需仪器设备、单份测试成本低,但由于其只能进行定性检测且灵敏度较低,比较适合急诊和基层医疗机构作检测诊断。
2、ELISA
ELISA,全称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主要优点是经济,成批检测时间短,检测率高、不需要特殊仪器而且操作简单试剂容易保存,在我国被广大基层医院普遍应用。但由于它只能进行定性测定或半定量测定,且特异性不强、线性范围小、易产生钩状现象,故ELISA在对敏感性要求极高的血站及手术室等不适用。
3、TRFIA
TRFIA,全称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 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污染、高灵敏度的免疫标记技术,以三价稀土离子作为示踪物,应用时间延迟技术消除标本中的非特异性荧光以提高灵敏度,再加上其特有的荧光解离增强技术使有效荧光增强,使其适用于生物学及医学的超微量分析度。但由于其检测时间较长,标本消耗量大,只适用于成批检测,不适于单份样本操作[3]。
4、CLIA
CLIA,全称是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它主要是使用固相性载体为顺磁性微粒,该种微粒直径为2.8μm,因微粒体积小,和相同体积的塑料珠相比其表面积增大,所以扩大了反应面积。同时因标志物循环利用,增强了发光的强度和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其优点是检测时间短,灵敏度与特异性高,逐渐在我国大、中型综合性医院中开展。CLIA因需配套的仪器设备与试剂,其检测成本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开展。
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1、精密度和灵敏度
GICA 检测线的显色速度及强度与HBsAg的含量成正比。强阳性样品5分钟内即可显色。弱阳性样品10分钟内也可显色,静置30分钟可保证达到最高灵敏度。在国外较好的金标试纸在检测HBsAg灵敏度可接近ELISA。
ELISA半定量的精密度为批内变异≤8.23%,最大日间变异≤16.69%;其灵敏度在检测HBsAg时为:0.5ng/ml。
TRFIA在检测乙肝两对半时灵敏度如下:HBsAg :0.2ng/ml;HBsAb:40mIU/ml;HBeAg :0.5 NCU /ml;HBeAb:4 NCU /ml ;HBcAb:0.2 NCU /ml。TRFIA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
CLIA最后测定的是光子的量,其敏感度在检测乙肝两对半时如下: HBsAg :0.05ng/ml;HBsAb:0.5 mIU/ml;HBeAg :0.3 NCU /ml;HBeAb:1.3NCU/ml ;HBcAb:0.06 NCU /ml。国内有文献报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学5种血清血标志物最小批内精密度为2.90%,最小批间精密度为6.04%[8]。
2、线性范围
CGIV 只能进行定性检测,不能测出线性范围;ELISA半定量检测方法线性范围比较窄,其检测HBsAg的线性范围是0.5~4.0ng/ml; TRFIA的线性范围在检测HBsAg时为0.2-300ng/ml。CLIA的线性范围为最宽,在检测HBsAg时为0.05-1000ng/ml,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HBsAg在血清中的含量。
三各种检测单位的解读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中TRFIA 、CLIA可用于定量检测,但因检测采用的单位不同,给临床医生和患者正确解读检验报告并将检验報告结果用于诊疗带来困难。常用的单位包括ng/ml、mIU/ml、NCU/ml、PEIU/ml、S/CO值等。
ng/ml表示每毫升中含有的纳克数,常在检测HBsAg的浓度时使用。因HBsAg为抗原,在HBsAg定量检测时只有国际单位IU/ml和ng/ml等单位可以与其转换,其转换关系是1IU=0.5ng。
mIU/ml表示每毫升中含有的毫单位数,常在检测HBsAb的浓度时使用。
NCU/ml 英文全称是national clinical unit,是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单位(Nation health laboratory center units),定义是使用国际上公认的一流公司的试剂盒检出原血清中某物质的最低含量称为1NCU/ml。常在检测HBeAg和HBeAb等浓度时使用。它与质量浓度单位ng/ml并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也不能与国际单位IU/ml换算。
PEIU/ml是基于Paul-Ehrlich-Institute标准(联邦血清与疫苗管理局标准),是德国制定的一个国家标准,常在检测HBeAg和HBeAb等浓度时使用。
S/CO值中的S表示样本(sample),CO表示临界值(cut off)。临界值CO一般定在阴性对照物的2.1倍,即CO = N×2.1,如果阴性光密度值为0.05,CO = 0.05×2.1=0.105。S/CO≥1判为阳性,S/CO<1判为阴性。在定量检测中S/CO值的大小表示超出临界值的倍数,例如S/CO值为356,即阳性值大于临界值356倍。
NCU/ml、PEIU/ml、mIU/ml均为相对定量单位,且它们之间因受检测试剂的影响,所以它们之间不存在换算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不同的乙肝病毒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如传统的ELISA在检测乙肝血清病毒时存在灵敏度欠佳,线性范围窄、对低浓度乙肝血清病毒检测存在漏诊情况,所以如何针对病人情况选择最好的乙肝血清病毒检测方法至关重要;其次不同乙肝病毒检测方法间的单位无明确换算关系,有时对于低浓度乙肝血清病毒病人仍需多种检测方法同时进行以综合判断病人病情 。
参考文献
[1]等.实用内科学
[2]李君、陈娟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HBeAg、HBeAb含量的关系. [J]东南大学学报.2004.23(4):250-252
[1]张秀明、熊继红、杨有叶等. 2011年. 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管理与标准操作程序. 人民军医出版社
[2]刘锡光、祁自柏、熊诗松等. 1998年第二版.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3]乔艳红.乙肝病毒表面抗体TRFIA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7,14(1):24-26
[4]杜锦池. 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在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7):202-204
[5]龙绍芬.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2):187-188
[6]王晓玲.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3(9):192-193
[7]毛丽萍.微粒子酶免疫测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平价[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2)225-226
[8]胡国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方法学研究. [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11(3)157-159
[9]刘涛.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平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8)121-122
[10]刘运周.三种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常用方法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7)22-26
[11]Masubara,N. A novel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immunoassay as sensitive as hepatitis B virus nucleic acid testing in detecting early infection. [J]. Transfusion . 2009, 49(3) 585-595
[12]PFEIFER K .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ABBOTT IMx~(~R) HBsAg (V2) MEIA. [J]. Clinical Laboratory. 2002, 48(7/8) 359-364
[13]王潔.两种免疫分析系统对乙肝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比较[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3)192-195
乙肝检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乙肝病毒感染或携带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6~42岁。所有产妇均经血乙肝病毒检测,根据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乙肝的诊断标准确诊[4]。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其中,84例足月产,2例早产。
1.2 研究分组
根据产妇HBV血清标志物分为大三阳组(A组)、小三阳组(B组)和双抗阳性组(C组)三组:A组23例患者(26.7%),患者血液检测显示HBs Ag、HBe Ag和HBc Ab三者均为阳性;B组34例患者(39.5%),患者血液检测显示HBs Ag、HBe Ab和HBc Ab三者均为阳性;C组29例患者(33.7%),患者血液检测显示HBe Ab和HBc Ab阳性。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方法
1.3.1. 1 产妇外周血的收集
抽取3 ml的产妇静脉血注入试管,静置60 min。之后,以3 000 r/min的速率进行离心,约20 min后分离血清。将分离后的血清直接或保存在≥-20℃的冰箱内,待HBV-M和HBV-DNA检测。
1.3.1. 2 乳汁的收集
产妇分娩3~5 d分泌初乳后,嘱产妇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干净乳头,并对乳头进行消毒处理。对产妇乳房进行轻柔按摩,待乳腺管畅通后轻压乳晕,使乳汁流出。用清洁干燥的试管收集3~5 ml乳汁。以3 000 r/min的速率进行离心,约10 min后取中层乳清,直接或保存在≥-20℃的冰箱内,待HBV-M和HBV-DNA检测。
1.3.2 标本检测方法
HBV-DNA采用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ineGene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和上海安亭GL-20G-Ⅱ高速冷冻离心机,HBV-DNA试剂为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母体乙肝五项均采用ELISA方法,安图PHOMO全自动酶标仪,试剂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血清免疫学指标与乳汁HBV-DNA阳性的关系
对三组HBV携带产妇乳汁中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知A组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78.3%,B组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29.4%,C组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10.3%。3组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6.74,P<0.001)。见表1。
2.2 产妇血清HBV-DNA病毒载量与乳汁HBV-DNA阳性的关系
本研究中,86例产妇血清的HBV-DNA病毒载量≤500copies/ml25例,占29.1%;HBV-DNA病毒载量介于500~106 copies/ml18例,占20.9%,HBV-DNA病毒载量≥106 copies/ml 43例,占50.0%。
对三组产妇血清HBV-DNA病毒载量中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知HBV-DNA≥106 copies/ml时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18.6%。三组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8.82,P<0.01)。见表2。
3 讨论
母乳是婴儿获取营养成分和免疫物质的重要方法,是婴儿的天然食品。但是,对于感染HBV的乳母来说,母乳喂养是增加婴儿感染HBV的一种途径。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乙肝高发的重要原因。
HBV母婴传播主要有宫内感染、产道感染和产后感染3个途径,其中,产后感染的主要介质是母乳[5]。有研究指出,HBV携带的产妇的乳汁中能够检出HBV-DNA,表明母乳喂养可能是HBV传播的重要途径[6]。有研究[7]通过乳母血清HBV指标进行判定,指出HBs Ag阳性与HBe Ag、抗-HBc Ig M或HBc Ag并存时,乳汁有一定的传染性,不宜哺乳。另外,早期的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存在HBV-DNA在母乳中整合和复制为HBV的可能性。当婴儿口腔、咽、食道、胃、肠道等任何一处消化道黏膜发生炎性水肿、渗出时,母乳中的HBV则能够通过毛细血管网进入婴儿血液循环,引起HBV感染。
HBV-DNA是HBV基因组成和复制的模板,因此,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直接地反映了乳汁中病毒存在的状态,是HBV感染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其传染性的重要依据[8]。有研究称[9],乳汁中HBV-DNA的检出与血清HBe Ag阳性并不完全一致,部分HBe Ag阴性产妇乳汁中仍能检出HBV-DNA。HBs Ag和HBe Ag双阳性的母亲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的可能性高达90%;仅HBs Ag阳性的母亲,新生儿有40%~70%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0]。
本文对孕妇血清免疫学指标与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大三阳组的HBV-DNA阳性率最高,双抗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最低,经检验大三阳组的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小三阳组和双抗阳性组。可见,乳母血清中乙肝感染程度与乳汁中HBV-DN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乳母血清中乙肝感染程度越高则乳汁中HBV-DNA阳性率越高。
通过对产妇血清中HBV-DNA病毒载量水平与乳汁HBV-DNA阳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HBV-DNA≥106copies/ml时,乳汁HBV-DNA才有阳性检出。这与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8]。有学者采用ELISA法测定产妇血清和乳汁中的HBs Ag和HBe Ag滴度,指出高滴度HBe Ag携带者母乳含有HBV-DNA,而低滴度含量很小[11]。
但也有研究认为母乳中HBV-DNA的含量显著低于血清中的浓度,胎儿宫内和产时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机会显著高于乳汁传播[12]。且一般在乳母的乳头皲裂出血或婴儿有消化道黏膜破损时,HBV阳性乳母才能将HBV病毒通过乳汁传染给婴儿[1]。
乙肝检测 篇5
卫办医政发〔2010〕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以下简称《通知》),对规范乙肝项目检测做出了明确规定。为进一步落实《通知》精神,现就加强医疗机构乙肝项目检测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医疗机构在接受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等委托,提供入学、就业体检服务时,不得对受检者开展乙肝项目检测;对于需要评价受检者肝脏功能的,应当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简称转氨酶)项目。
因职业特殊确需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检测乙肝项目的,应由行业主管部门申请,经卫生部核准后方可开展检测。
二、医疗机构开展职工体检等健康体检时,非因受检者本人要求,不得主动提供乙肝项目检测。受检者本人要求进行乙肝项目检测的,有关体检报告应当密封,交受检者本人或其指定的人员。
三、在诊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因医学目的进行乙肝相关项目检测的,应当在检测前做好对患者的知情同意,并加强对有关检测结果报告单的管理,保护患者隐私。
四、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体检的监督管理,对医疗机构开展的入学、就业体检和健康体检项目以及检验报告、体检报告的管理进行检查,确保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按照规定开展乙肝项目检测。对违反规定的,依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乙肝检测 篇6
【关键词】ELISA法;检测;乙肝对半;影响因素;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08-01
在医学检验中,常用ELISA法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试剂稳定且易操作,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乙肝两对半的实际工作当中,因实验环境的差异性,试剂盒的质量不同,以及检测人员的操作熟练性等因素,均会对乙肝的两对半检测产生影响,其检测结果无法排除假阴性与假阳性可能,因此,采取一定处理方法,加强两对半影响因素的处理是必要的。
1 实验前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1.1试剂盒影响及处理方法 在ELISA法实验当中,试剂盒质量是实验结果正确性的基本保证,因各商家的试剂盒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与精密性等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了避免试剂盒所带来的影响,应采取下列处理方法:实验所用的试剂盒应均是国家相关部门检定的合格品,对于商家试剂盒存在的差异性,各实验室可依据自身实际状况,尽量选择灵敏性好、特异性强与操作简单的试剂盒,并符合相关部门的质量要求,同时,试剂盒要保存在2℃-8℃的环境中,并做好温度记录,当试验时,应把试剂盒放在室温中,对其平衡0.5h,确保反应时间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1.2检验人员与标本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①在实验当中,要避免检验人员带来的影响,提高其实验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对检验人员要做好培训工作,让检验人员能熟练掌握ELISA法的实验原理,对试剂盒性能、实验环节与各标志物间的意义熟练掌握,同时正确应用测定仪器与加样器的操作方法,熟悉质控方法与失控处理的原则。②标本中的红细胞破裂,就可能释放出过氧化物的酶活性干扰物质,并与显色剂发生一定的显色反应,使实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同时,在ELISA法中,重复应用试管,很容易引发交叉污染,出现假阳性。因此,为了避免实验标本的影响,可采取下列处理方法:标本采集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溶血状况,并且尽量不应用抗凝血,特别是肝素抗凝血更不可用,所应用的试管最好是非抗凝的一次性真空试管,待标本完全凝固之后,再离心,避免纤维蛋白没有完全凝固,对结果产生影响。无法及时实施检验的相关标本,在血液标本储存的时候,应尽量保存在温度为2℃-8℃环境中,时间不要超过1周,若1周内无法检测所分离的血清,可将其存放在温度为-20℃的环境中,其保存时间为1年,对于冷冻的标本不能重复冻融应用。
2 实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2.1加样中的处理方法 在实验检测当中,其吸量准确性与吸嘴清洁与否会对检测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避免加样过程的影响,可采取下列处理方法:加样器使用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来实施,当往反应孔中加标本的时候,应把吸头尖与反应孔侧壁的1/3位置相触及,不可污染其他的反应孔,在放入温育箱之前,应该使用振荡器对加样混匀0.5min以上。
2.2温育中的处理方法 将标本加进板孔之后,容易出现边缘效应,使得周边和内部孔的结果差异较大,并且干育易出现周边效益,升温速率差对结果准确性会产生影响,为了避免边缘效应或周边效应现象,应采取下列措施给予处理:在实验当中,应采用水育,让反应孔的底部与恒温水相接处,以确保整板的温度能够快速平衡,防止因边缘效应而出现误差。
2.3洗板与显色中的处理方法 ①在洗板中,为了避免洗板给实验结果带来影响,应采取一定处理方法进行预防:通过洗涤将非特异性所吸附的血球、细菌中酶与蛋白质等相关干扰去除,洗板的時候,均应用新鲜的去离子水或者蒸馏水进行稀释洗涤,避免因洗涤液污染而影响洗板的效果。②利用ELISA法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测定的温育最后一步是显色,在该过程中,可能会受时间、光纤与温度等因素影响,底物显色一般在温度为37℃,时间为10min-40min才能彻底反应完成,其底物液会受光照影响,而自动变色,因此,显色反应需要在无光或避光的环境中实施。
3 检测结果的研读影响与处理
检测结果的判断通常在终止液添加10min之内完成,防止孔内结晶现象出现,从而影响酶标仪进行测试。同时,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操作者应该具有高度责任心,对试剂质量与有效期给予保证,若复查之后,结果存在异常,应对标本进行重新采集,然后给予复查,整个实验当中,应加进外部质控的血清,以严格控制质量,并对全部复查给予详细的记录。
参考文献:
乙肝患者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 篇7
1 方法
①血清标志物指[3]: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抗- HBs) 、HBeAg、乙型肝炎e抗体 (hepatitis B e antibody, 抗- HBe)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抗- HBc) 的检测:应用酶联免疫法, 试剂由上海科华或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②HBV-DNA定量测定:采用PCR体外扩增检测技术, 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该试剂盒的检测下限为1.0×103copies/ml, 用罗氏480实时荧光定量仪进行检测, 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③肝功能检测采用DimenSio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DimenSion原装试剂;④B超测定肝、脾质地、大小, 以肝脏回声光点增粗以及脾脏厚度增加视为异常。
分别就HBeAg (+) 、HBeAg (-) 患者对年龄、肝功能、HBV-DNA载量、B超检查进行比较分析。
2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是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阳性有1.2亿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00~3000万人, 其中每年约30万人进展到肝硬化、肝癌。严重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然而HBsAg (+) 并不代表着疾病的活动和需要治疗, 作为基层的医生, 掌握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尤为重要。
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乙肝最常用的指标。它主要反映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状态, 不能直接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而且HBV血清标志物复杂多样, 临床上难以根据这些结果对HBV感染复制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血清中HBV-DNA定量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最直接标志, 是评价传染性的最可靠的方法, 荧光定量PCR技术能从DNA水平鉴别乙肝病毒的活动, 对HBeAg (-) 患者尤为重要, 是判断病情与预后、衡量抗病毒疗效的关键指标。
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3期, 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 (非) 复制期。在基层医院, 很多医生对于乙肝抗病毒治疗存在误区, 认为只要HBV-DNA为阳性即应抗病毒治疗。有研究结果数据表明HBeAg (+) 患者, 仅有一部分人为肝功能异常患者[4]。这部分人是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人群。并且HBeAg (+) 患者中随着年龄增大, 肝功能异常以及肝脾异常者的比率逐渐增加, 这充分说明了HBeAg (+) 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 但是随着年龄增大, 仍存在病情进展的风险, 所以这部分患者是需要定期随访的。
有研究数据表明HBeAg (-) 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肝功能以及肝脾异常也逐渐增多, 在35岁以后较为明显, 可能与此年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完善, 开始了自身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清除有关 。在HBeAg (-) 者中存在HBV-DNA>104copies/ml, 肝功能异常, 这一部分人并没有达到完全的免疫清除, 体内仍有肝炎病毒复制, 可能伴有HBV前C区变异, 这种变异导致不能产生HBeAg, 但不影响HBV复制和传播, 这些患者均属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范围。HBV前C变异与乙型肝炎慢性化, 慢性肝炎活动加剧, 重型肝炎和肝癌有关。因此, 对于HBeAg (-) , 而HBV-DNA水平较高的患者应给予重视。
乙肝在中国主要以母婴传播为主, 其他一部分为血液、体液性、医源性、性接触等传播。然而HBsAg (+) 并不代表着疾病的活动和需要治疗, 作为医生, 应掌握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并让患者知晓定期随访的重要性。因此, 正确的解读乙肝三系、HBV-DNA, 结合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应常规检测HBV-DNA定量, 定期复查肝功能, 肝脾超声检查, 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规范性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梦东.实用传染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04.
[2]李朝路, 刘卫芳.乙肝治疗的研究概况.中国现代临床医学, 2008, 10 (1) :40-43.
[3]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联合制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5, 23 (6) :421-431.
乙肝血清学检测研究进展 篇8
关键词:乙肝大蛋白,血清学检测,病毒复制
HBV表面抗原通过启动子表达后, 会产生产物大蛋白 (LHBs) 、产物中蛋白 (MHBs) 以及产物小蛋白 (SHBs) 等三类产物[1]。其中产物大蛋白和产物小蛋白均为单糖基化, 而MHB则具有两种形式, 即单糖基化、双糖基化;产物中蛋白和产物小蛋白形式主要为小球型病毒颗粒, 产物大蛋白的分泌则需要其余两类产物共表达。一般情况下, HBV病毒能够分泌三种病毒颗粒, 分别为小球形颗粒、管状颗粒以及Dane颗粒外膜结构蛋白, 其中小球形颗粒主要有产物中蛋白、产物小蛋白组成, 其余两种病毒颗粒则是由三类产物共同组成的[2,3]。由此可见, 产物大蛋白在表达上具有调节病毒外膜组装能力的作用。
1 反式激活作用的研究
研究发现, 乙肝病毒感染不仅会诱发急性肝炎, 也有可能引起肝细胞癌[3~5]。因此, 很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寻找潜在病毒癌基因产物上[6]。目前, 有学者认为HBV最少可以编码2个转录激活因子, 产物大蛋白和HBx都可能诱导MEK激酶级联通路的激活, 其中产物大蛋白的激活主要是PKC依赖性, Ras不需要参与其中, HBx则不需要Ras或者PKC进行介导的。在转染的HepG2细胞中, 有选择的对产物大蛋白、HBx的激活进行破坏, 并不会影响病毒的生成的减少[7,8]。如果使用MEK特异性抑制剂, 则会阻断上述两种激活因子的信号步骤, 并抑制产物大蛋白和HBx的依赖性激活, 从而终止HBV基因的表达。除此之外, 病毒生活周期中, 激活蛋白因子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MEK信号级联是否完整, 对病毒复制具有很大影响。
有学者以鸭乙型肝炎为模型进行验证[9], 以明确产物大蛋白LHBs反式激活和病毒复制是否具有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 亚病毒颗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细胞内病毒复制速度。同时, 该现象对亚病毒颗粒和病毒粒子之间的比例大小、亚病毒颗粒参与的时间长短等具有很强依赖性, 而且含HBV的血清感染性除了依赖感染性病毒粒子数量, 还和核酸粒子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此研究便于学者更好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整个感染过程中的亚病毒颗粒的生物学功能。
2 大蛋白对肝细胞直接毒性与致癌性
乙型肝炎的主要特征表现即毛玻璃样肝细胞, Lei等学者[10]通过研究发现, 转基因大鼠体内含有过量的LHBs, 会进一步产生大量的毛玻璃样肝细胞, 不仅会使细胞受损, 也有可能诱导肝的再生, 从而引发肝癌。因此, 可以认为肝癌的发生和体内产物大蛋白的连续过表达有密切关系, 也是其持续增加而引发的。当产物大蛋白过量表达以后, 会使部分细胞增殖激酶活化 (PKC) , 而激酶的连续活化和肝癌的产生具有密切关系。当受到感染的肝细胞难以从细胞分泌的途径产生乙肝管状颗粒时, 便会使细胞产生病变效应, 而在转基因大鼠模型中能够看见肝细胞癌的产生。
研究过程中, 还发现乙肝大蛋白对肝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一般情况下, 乙肝肝受损主要是由免疫反应介导的, 并不是病毒自身引起的。新的研究认为, 造成肝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是大蛋白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此研究模型为纤维淤胆性肝炎肝细胞损伤模型, 纤维淤胆性肝炎作为乙肝病毒发展的过程, 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 因此类患者免疫抑制功能受损, 几乎不会出现免疫反应, 当其处于纤维淤胆性肝炎情况下时, 肝细胞则会出现细胞凋亡或者液泡化[11,12]。有研究结果已经证实, 产物大蛋白LHBs是诱发纤维淤胆性肝炎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体外大蛋白可以导致被培养的肝细胞在短期内凋亡, 且为细胞凋亡[13]。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便是培养的肝细胞在凋亡之前, 胞质中的液泡化十分明显, 该现象与纤维淤胆性肝炎的肝脏病理损伤特点十分相似。由此可以看出, LHBs也会导致肝胚细胞或者永生化肝细胞空泡化, 继而凋亡。总体而言, 亚病毒管状颗粒或者感染性颗粒中均存在大量大蛋白, 为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主要标志, 同时和病毒复制有很大关系, 对乙肝病毒复制过程起到反式激活的作用;如果肝细胞内质网上积聚过量的产物大蛋白, 则有可能造成肝细胞毒性, 甚至致癌。
3 乙肝大蛋白的血清学检测
当肝细胞受损后, 其释放出来的大蛋白和亚病毒颗粒中含有的大蛋白, 均可以被特异性抗体在血流中捕捉到, 因此, 对乙肝大蛋白进行血清学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 对大蛋白进行检测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是对大蛋白的独有片段———pre-S1进行检测后实现的, 不过受编码pre-S蛋白中HBV-LPPRE-S区拓扑结构过于复杂的特点的影响, 致使pre-S1抗原检出率非常低, 甚至难以准确、完整地反映出HBV病毒的具体复制情况[14]。针对此现象, 采用单抗检测的方式进行乙肝大蛋白检测后, 结果后DNA的符合率更加显著。除此之外, 对pre-S1进行单独检测,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检测大蛋白的意义, 由于大蛋白可以对肝细胞产生毒性, 其S区可以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 在此情况下, 对大蛋白进行整体性检测, 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8]。
通过检测学者中的大蛋白, 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性e抗原阴性中病毒的复制情况。临床上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具体情况或者传染性大小进行判断的主要指标为HBeAg, 如果乙肝病毒发生在前C区和C区变异以后, HBeAg便会呈现为阴性, 而病毒继续复制的情况, 则使临床治疗中难以准确判断停药时机, 而且治疗完成后应答时间也相对比较短。魏红山等学者认为, 对大蛋白进行检测, 对于e抗原阴性肝炎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研究结果显示, 产物大蛋白是对HBeAg阴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程度高低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是因为血清中的产物大蛋白含量和HBVDNA复制数量变化情况具有一致性, 且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
大蛋白不仅和病毒复制具有显著关系, 而且还能够反式激活病毒复制, 由此可见, 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 可以将大蛋白水平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 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密切监测。根据最新发表的文献资料显示[15], 采用干扰素类药物对HBV转基因大鼠模型进行治疗后裔, 大鼠肝细胞中的大蛋白数量明显减少, 肝细胞毛玻璃样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因此可以看出, 大蛋白数量的大幅减少和抗病毒感染的治疗存在密切关系。
对慢性乙肝病毒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后, 其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可以将血清HBVDNA复制情况作为判断标准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要尽量避免将血液中DNA复制数量减少或者转阴等作为乙肝治疗效果判定、是否停药的指标, 之所以这样, 主要是因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抑制HBVDNA的合成, 获得治疗效果, 但是根据目前临床所有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来看, 几乎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可以清除cccDNA, 仅仅可以抑制病毒的持续复制, 不会对已形成的病毒表达蛋白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说明这些抗病毒药物并会影响以病毒DNA为模板的转录情况[16]。在此情况下, 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虽然其DNA植指标下降速度相对比较快, 但已经形成的病毒还会不断进行蛋白表达, 进而组成管状颗粒或者球形颗粒。所以血清HBVDNA的下降速度比较快, 且高于产物大蛋白, 而血清产物大蛋白的消减速度则会低于血清HBVDNA。采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通过动态观察患者血清产物大蛋白的变化, 发现治疗效果不同的组别, 血清产物大蛋白的下降速度也有显著差异, 其中完全应答组下降最为明显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治疗6个月时, 而且血清产物大蛋白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部分患者已经转变为阴性, 在部分应答组、无效组中, HBVDNA是最先开始下降的, 大蛋白则一直为高滴度阳性, 研究学者认为么, 此情况和鸭乙型肝炎的模型特点比较相似, 乙肝病毒会产物大蛋白前S区激活后便开始复制, 从而导致患者病情不断反复, 延长治疗疗程[17]。
4 结语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重要性 篇9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定量,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人数增多,乙肝两对半(HBV)的定性检测已不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HBV的定量检测越来越被重视。它不但可以提供各项指标的精确数值,通过浓度的变化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处在哪一时期,给临床医生提供了用药的依据,还可以提高检测阳性结果的灵敏度。
(1)急性乙肝早期:HBV定量检测能及早检出HB-sAg,确证HBV感染,在病程观察中大大缩短了“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检测在乙肝早期检测往往HBsAg呈阴性。
(2)慢性乙肝:一些患者由于机体常缺乏对HBV包膜蛋白的免疫应答,HBsAg表达较低,酶标检测可出现HB-sAg和HbsAb均阴性的情况,而HBV定量检测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3)如病毒发生变异后,表达量较低,常规酶法测不出抗原,而HBV定量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发现并极有可能同时检测出HBsAg和HbsAb。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HBsAg的免疫应答与肝细胞损伤有一定关系。血清中HB-sAg含量和病人对HBsAg细胞免疫成反比关系,而肝功能改变则与此种细胞免疫成正比。定量HBsAg是反映这一关系的唯一手段。
(4)可发现低浓度的HBsAg携带者,特别是医护工作者、病人家属等,由于长期密切接触,但又非直接经血液传播感染成乙肝,而是长期少量感染,并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可能呈低浓度感染,特别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防止发展成乙肝或慢性携带者。
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组合检测意义 篇10
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近几年, 我们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发现Hbe Ag检出率很低, 没有引起重视。但从去年我院开展前S1蛋白抗原检测后发现, Hbe Ag检出率很低与实际不符, 考虑这主要是和病毒基因的变异有关, 其所携带的HBV变异毒株大多数表现为在病毒基因组前C区末端1896位发生GA点突变, 产生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 (TAG) , 阻断了HBe Ag的形成, 从而使得HBe Ag缺陷的HBV血清型出现, 而在这种变异的类型中, 其HBe Ag是处于缺失的状态, 所以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 并且给治疗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有国外的研究报道发现, 在一些乙肝患者, 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 其HBe Ag发生了血清型转移, 但是采用敏感定量PCR方法对其体内的病毒进行检测时, 仍能够发现有活跃的病毒复制, 所以, 我们使用前S1抗原对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进行检测, 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能够有效地弥补HBe Ag检测的不足[2]。
随着对前S1抗原研究的深入, 发现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前S1抗原与HBV DNA在反映病毒复制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完整的病毒颗粒含有外衣壳抗原和内衣壳抗原, 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上, 外衣壳抗原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 Ag) 、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内衣壳抗原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HBc Ag) 和e抗原 (HBe Ag) 。在HBV中, HBs Ag、HBe Ag是HBV在进行复制、包装过程中产生的蛋白成分, HBs Ag存在并不一定表示有传染性, 而HBe Ag是HBV核心内部成分, 可作为体内HBV处于复制状态的标志。崔鱼方等[3]表明, HBV的传染性与前S1抗原阳性率具有一致性, 因此, 前S1抗原阳性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并可作为HBV具有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而前S1Ab阳性提示肝细胞有阻断乙肝病毒感染的功能。
“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的关系
目前对乙肝患者感染情况的判断及疗效观察, 大部分仍然延续检测乙肝“五项”即HBs Ag、抗-HBs、HBe Ag、抗-HBe及抗-HBc, 也有的检测乙肝“六项”即在五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前S1蛋白抗原, 也有的检测乙肝“七项”即在六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前S1蛋白抗体。增加的目的是因为技术的发展, 对乙肝病毒有了新的认识, 而新的乙肝标志物的出现, 对乙肝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效果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新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不断出现, 作为检测的补充完善, 组合的项目就越来越多, 对乙肝患者的负担当然也就越来越重, 同时工作人员也增加了工作量。考虑能否在乙肝“五项”检测不变的情况下, 进行有效的资源组合, 我们认为对有些项目, 如HBe Ag和抗-HBe可用前S1蛋白抗原和抗体替带。因为在乙肝“五项”检测中, HBe Ag检出率低, 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 导致在临床上出现HBe Ag缺陷的HBV血清型, 因HBe Ag的缺失, 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 而前S1蛋白抗原的出现, 其作用与HBe Ag相同, 而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有学者研究了乙肝病毒感染者357例, 对其血清样本进行检测, 采用的是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前S1抗原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 [4], 通过该检测研究, 来探讨“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的相互关系。其研究结果显示, 在103例HBe Ag (+) 的标本中, 有92例的检测结果是前S1 (+) , 阳性率89.3%, 这个结果说明前S1与HBe Ag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而在254例HBe Ag (-) 标本中, 检测的结果显示有109例前S1 (+) , 阳性率42.9%, 这个结果表明部分HBe Ag (-) 而HBe Ab (-) / (+) 患者中, 其体内的病毒仍处于复制的状态。特别是HBs Ag (+) 、HBc Ab (+) 患者前S1阳性率达51.1%, 表明在这些患者体内, 仍有较高比例的复制。该研究结果显示, 我们对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测前S1抗原, 与检测HBe Ag相比, 更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的HBV病毒有没有复制, 也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其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有国内学者研究了29例HBe Ag阳性、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对其血清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都是96.5%;而在65例HBe Ag阴性、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其检测结果显示两者的检出率分别是81.5%和72.3%。结果显示与检测HBe Ag相比, 检测前S1抗原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具体复制情况, 其具有更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前S1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 主要是由于前S1蛋白是HBV衣壳蛋白中的一部分, 所以它可以作为HBV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并且, 前S1抗原在一些不具有传染性的不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中, 它是不存在的, 所以其对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有研究结果显示, 前S1抗原有相对较高的免疫原性, 当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 相对于其他血清标志物, 其是最早出现, 并且是最早消失的, 而如果前S1抗原消失的时间越早, 说明该患者体内的HBV已被清除, 其治疗的预后效果越好[5];反之, 如果患者体内缺乏有效的对前S1抗原的免疫反应, 则不能够及时的将乙肝病毒清除, 会成为乙肝病毒的长期慢性携带者, 严重危害其健康和生活。所以, 研究“乙肝五项”与前S1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检测乙肝的新五项指标
我们对我科近半年的门诊、病房和地方体检乙肝六项的患者1 472例进行了统计, 其中乙肝患者187例, 大三阳39例 (20.8%) , 小三阳115例 (61.4%) , HBs Ag、抗-HBc阳性33例 (17.7%) ;前S1抗原检出率:大三阳92.3%, 小三阳88.8%, HBs Ag、抗-HBc阳性75.5%, 而非乙肝患者中未检出前S1蛋白抗原, 从中看出前S1蛋白抗原检出率明显高于E抗原的检出率, 因为在E抗原阳性时前S1蛋白抗原大部分阳性, 而在E抗原阴性时前S1蛋白抗原也有相当部分阳性。说明前S1蛋白抗原检测的重要性, 结合其临床意义可替代E抗原, 同样从前S1蛋白抗体检出的临床意义来看, 也可替代E抗体。这样笔者认为新的乙肝五项检测应包括HBs Ag、抗-HBs、Pres-S1Ag、Pre-S1Ab及抗-HBc.可以对乙肝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观察。新五项指标中HBs Ag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携带;pre-S1Ag阳性提示病毒复制, 传染性强;HBs Ab、Pre-s1Ab阳性提示接种疫苗或少量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 免疫力强。
总之, 新五项指标更能反映患者有无病毒的复制即传染性, 肝细胞对病毒的阻断作用即免疫作用, 特别是对乙肝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及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Lee Y I, Hur G M, Suh D J, et al, Novel pre C/C gene mutants of hepatitisis B virus in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naturally occwrring escape mutants[J].J Gen Virol, 1996, 77 (6) :1129-1138.
[2]Pichoud C, Berby F, Sturver L, et al.Persistence of viral replication after anti-HBe seroconversion during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 2000, 32 (2) :307-316.
[3]崔鱼方, 胥飚, 陈宏础.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Pres抗原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及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 2004, 22 (6) :498-450.
[4]徐玲, 吴江.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淮海医药, 2010, 28 (4) :332-333.
乙肝检测 篇11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乙肝表面抗原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25-01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是目前我国检测乙肝HBsAg最为普及的方法,应用时间较早,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近年来采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组研究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对768份18~65岁人群血清进行HBsAg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抽取18~65岁人群血清768份,采集无溶血、无脂浊的静脉血标本3~5ml,室温静置30min后,4000r∕min离心5min,充分分离血清待检。
1.2仪器与试剂
乙肝五项胶体金快速检测板由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HBsAg试纸条由蓝十字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ELISA检测试剂由珠海丽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提供;TDL-42A低速离心机;Unto-FLiudo全自动酶标洗板机;Unto-2010酶标仪。
1.3方法
1.3.1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将GICA试纸条浸入待测标本,标本不可浸没标志线,浸入时间约为10分钟,根据对照线位置出现的红线条数判定结果。如对照线与检测线间位置出现1条红线为阴性,对照线与检测线间位置出现2条红线为阳性。
1.3.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于相应孔中用加样器分别加入质控品、待检标本及阳性、阴性对照血清,并做好标记,然后往每个孔中加入酶标抗体,混匀,置于37°C条件下1h,严格按照说明书经洗版、添加底物,并在37°C条件下避光15min,加终止液停止反应。使用酶标仪检测OD值,并计算S∕CO值。若S∕CO≥1.0则表示实验结果为阳性,若S∕CO<1.0则表示实验结果为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方法检测HBsAg的阳性率比较:共检测768份血清标本, 两种方法检测HBsAg均阴性的712份,均阳性的32份,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97.39%。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出HBsAg阳性标本42份,HBsAg阳性率5.47%(42∕768)。ELISA 法检测出HBsAg阳性标本46份,HBsAg阳性率为5.98%(46∕768),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特异度、灵敏度计算公式,灵敏度= A / ( A + C )×100%;特异度= D/ ( B + D)×100%。A-真阳性数,B-假阳性数,C-假阴性数,D-真阴性数。得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为69.57%,特异度为98.61%。
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ELISA法合计阳性+阴性﹣阳性+321042阴性﹣14712726合计467227683讨论
乙肝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血液、性接触、日常生活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方式。1965年Biumberg等首次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HBsAg),其现已成为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可作为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重要诊断依据。目前实验室检测乙肝HBsAg的方法有很多,如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是目前我国检测乙肝HBsAg最为普及的方法,其主要是在液相中經扩散作用,逐渐与固相表面的抗体结合,同时标记抗体也需要此过程形成抗体-抗原-标记抗体复合物,此外还需要洗涤过程和显色反应[1]。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结果可靠,但其操作程序较繁琐复杂,检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免疫学标记物检测新技术,这种检测技术不需要仪器,高浓度的抗体集中固定在纤维素的微孔中,待测抗原流经微孔与固定的抗原接触很快完成反应,检测所需要的时间较短,操作简单便捷,有较高的特异度,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但由于反应时间短,会造成弱阳性的漏检。本组研究资料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两种方法检测出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5.98%、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57%、98.61%。综上所述,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操作简便快捷,检测的特异度高,但其灵敏度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86例乙肝三对检测结果分析 篇12
关键词:乙肝,乙肝三对,检测,分析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可引发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症状, 少数患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及发热等。其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发病区域多集中在一些亚洲国家[1]。目前主要以注射乙肝疫苗进行疾病的预防及控制, 临床上采用乙肝三对检测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携带乙肝病毒。现将笔者临床乙肝三对检测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对86例患者进行乙肝三对检测, 男49例, 女37例;年龄19~53岁, 平均年龄36岁。
1.2 乙肝三对检测项目内容
乙肝三对检测项目包括[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和表面抗体 (抗-HBs)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和e抗体 (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 和核心抗体 (抗-HBc) 等三对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检查。
1.3 检测方法
我院在临床上进行乙肝三对检测时, 要求患者在早上空腹的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mL, 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3,4,5]。在进行临床检测时, 检测人员应穿工作服并佩戴医用手套, 严格按传染病实验室管理规范和生物安全守则的规定进行操作, 避免交叉污染。首先要将试剂盒和样品置于室温下平衡30min后, 将试剂摇匀后进行检测。检测中使用加液器沿壁孔加液, 并保证加液器校对的准确性。将测试的包被板置于37℃水温箱孵育30min, 并在反应终止后10min内进行检测结果的判定。
2 结果
通过对86例患者进行乙肝三对检测, 确诊大三阳患者38例、小三阳患者26例、急性肝炎患者13例、重型肝炎患者9例。
3 检测结果分析及讨论
3.1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指乙肝病毒外壳中圆球及管型的蛋白颗粒, 其正常值定性为:阴性 (-) 。HBsAg在患者早期感染乙肝病毒时就会出现在血液中, 并会持续数月或终生, 是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最常用的依据。在临床检测中, HBsAg滴度高低可以判断患者乙肝病毒的传染性[6]。当患者患有急性乙肝时, 在乙肝病毒的潜伏期内会较早出现HBsAg, 3~7周时患者才会表现出肝炎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HBsAg会在患者血液中存在2个月左右, 在患者恢复后会慢慢消失。但是当患者体内持续半年以上出现HBsAg时, 患者将发展为慢性乙肝。另外, 乙肝病毒携带者、由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血液内也可能出现HBsAg。
3.2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 是由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诱导产生, 为保护性抗体。抗-HBs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 证明人体对乙肝病毒的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HBs呈阴性, 表示人体没有免疫力, 对乙肝病毒没有保护性, 不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入, 若是乙肝患者, 说明体内还含有乙肝病毒。
3.3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 其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出现复制,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临床检测中在HBsAg阳性标本中检测HBeAg, HBsAg的滴度越高, HBeAg阳性可能性越大。在HBsAg阴性的标本中, 很少有HBeAg阳性者。HBeAg在血清中一般存在3~6周, HBsAg在患者血液内高峰期亦是HBeAg高峰期, 肝炎症状出现2个月后逐渐消失, 在HBsAg转阴前先转阴[7]。
3.4 乙肝病毒e抗体 (抗-HBe)
乙肝病毒e抗体 (抗-HBe) 是乙肝病毒e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保护抗体, 能与受感染的肝细胞表面HbeAg结合, 可阻止病毒的扩散。一般来说, 在HBeAg转阴后数月出现抗-HBe阳性, 抗-HBe阳性预示患者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已显著或相对降低, 病毒复制程度已降低或明显缓解。
3.5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是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的直接标志, 而HBsAg、HBeAg等指标都是乙肝病毒存在的间接标志, 因此HBcAg测定更能反映乙肝病毒存在及其复制程度, 比其他各种免疫学指标更具灵敏及特异性, HBc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成分, 若在血清中检出HBcAg则说明有乙肝病毒复制。
3.6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是HBcAg的对应抗体, 它不是保护性抗体, 其存在是人体受到乙肝病毒侵害的指标之一。包括IgM, IgA, Ig G三种类型, IgM型是判断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 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 一般持续3~6个月, 如果HBcAb-IgM持续高滴度, 表明患者乙肝有慢性化倾向;若在慢性乙肝患者中, HBcAb-IgM滴度高, 说明乙肝病毒正在体内复制活跃, 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 HBcAb-Ig G出现较晚, 不是保护性抗体, 检测HBcAb-Ig G具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8]。
乙肝是我国最严重、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不少慢性乙肝患者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演变成肝硬化, 进而引发肝癌。目前, 在临床上想要治疗乙肝, 就需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 这是有效对付乙肝病毒基本原则。临床进行乙肝三对检测可以对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诊断, 有利于对乙肝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帮助患者进行药物选择和预后判断。乙肝三对检测能够弥补和加强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不足, 在乙肝病毒的无症状携带者中, 可以检测中是否还有病毒在患者体内活跃, 确定病毒是否被清除, 肝脏是否还有潜在病理损伤的可能性。在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时, 乙肝三对检测可作为治疗前的患者筛查 (适应证) 和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因此, 临床进行乙肝三对检测是确诊及治疗乙肝病毒重要、不可或缺的手段, 其在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和抗病毒治疗乙肝的诊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永清.应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检测乙肝三对的结果分析与评价[J].江西医学检验, 2007, 25 (2) :24.
[2]廖渝.乙肝三对血清学检测结果及模式114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 2007, 7 (21) :106.
[3]罗虹灿.HBsAg阴性健康成人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2001, 1 (11) :49.
[4]王质刚.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9) :16.
[5]李岩.金标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方法学比较[J].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9 (4) :57.
[6]司端勤.酶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用做定量的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 2002, 17 (2) :19.
[7]许哲荣.天津港口地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3, 19 (8)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