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检测

2024-09-26

乙肝五项检测(共9篇)

乙肝五项检测 篇1

乙肝病因目前较公认的内因:”正气”不足, 外因是”邪毒”入侵。乙肝是以湿热、虚、瘀为主, 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为特点。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 分为5个证型::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 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型肝炎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流行, 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中医学治疗乙肝以治肝、脾、肾为主, 治胆、胃、肠为辅, 抓住湿、热、瘀、痰不放, 气畅血和勿忘。可谓主次分明、思路明晰, 颇具指导意义。至于具体的治法, 较常用的有:疏肝理气法、清热解毒法、清热化湿法、清肝利胆法、疏肝健脾法、疏肝和胃法、养肝补脾法、活血化瘀法、滋养肝肾法、温脾补肾法[1]。

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的检出主要是乙肝五项的检查, 然而仅仅依靠乙肝五项的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寻找灵敏高效的实验室指标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2]。本研究在检查乙肝五项的基础上, 联合检测前S1抗原和乙肝DNA, 对其联合检查在乙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门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31例, 其中男131例、女78例, 平均年龄 (25.34±12.57) 岁。以上所有研究对象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 本研究以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主要试剂

乙肝五项, 前S1抗原酶联免疫 (ELISA) 试剂盒, DNA提取试剂盒, 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1.3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早晨空腹静脉血5mL。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五项和前S1抗原,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DNA含量[3]。具体操作过参见说明书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不同模式下 PreS1Ag和 HBV-DNA阳性率分布情况

在HBsAg阳性的6组模式中, PreS1Ag的总阳性率为71.52%, HBVDNA的总阳性率为77.86%。其中第3组PreS1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87.71%;第6组PreS1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8.00%和82.00% (表1) 。

注:1:HBsAg3:HBeAg4:HBeAb5:HBcAb135+为大三阳 145+为小三阳。

2.2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 HBeAg、PreS1Ag和 HBV-DNA阳性分布情况

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5.88%、71.52%和77.86%。与HBeAg阳性率相比, PreS1Ag和HBV-DNA阳性率显著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reS1Ag和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表2) 。

2.3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阳性和阴性状态下 HBeAg和PreS1Ag阳性率分布

当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时, HBeAg和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1.18%和85.29%, PreS1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

3讨论

在乙肝五项检测的HBsAg全阳性的6个模式中, 我们发现PreS1Ag的总阳性率为71.52%, HBV-DNA的总阳性率为77.86%。其中大三阳患者PreS1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87.71%;小三阳患者PreS1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8.00%和82.00%, 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 在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PreS1Ag和HBV-DNA具有较好一致性, 这与徐肖丁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在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中, HBeAg、PreS1Ag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5.88%、71.52%和77.86%, 与HBeAg阳性率相比, PreS1Ag和HBV-DNA阳性率显著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以结果证实了HBeAg检查的局限性。HBeAg是临床上用来判断病毒在机体内复制并具有传染性的中药血清学标志物, 然而不能以HBeAg阳性与否来判断HBV的感染, 传染以及在机体内复制。进一步说明了PreS1Ag和HBV-DNA阳性对判断是否HBV的感染, 传染以及在机体内复制有重要价值。在102例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中, HBeAg的阴性率为58.82%, PreS1Ag的阳性率为85.19%,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PreS1Ag与HBV-DNA的一致性, 以及HBeAg的局限性。而在HBeAg阳性的病例中有10.34%的HBV-DNA阴性, 这表明可能是由于机体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而导致的HBV-DNA假阴性[5]。

综上所述, 对于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联合检测PreS1Ag和HBV-DNA对判断是否HBV的感染, 传染以及在机体内复制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清娇.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和治疗近况.。新中医, 1999年第31卷第4期.

[2]柳文菊, 段六生, 黄娥, 周铭.联合检测乙肝患者HBVM、HBV-DNA与Pre-S1Ag的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31) .

[3]彭静, 管青, 王斌, 王炼, 孙自镛.HBsAg检测结果弱反应的分析与处置[J].临床检验杂志.2008 (04) .

[4]徐肖丁, 张义文等.联合检测乙肝五项、前S1抗原与乙肝DNA的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 (04) .

[5]张艳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 (01) .

乙肝患儿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 篇2

【关键词】:乙肝;五项检验;HBsAg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91-02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1],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母婴及血液传播等,是较为常见的传染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乙肝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乙肝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约1.2亿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2]。近来临床研究发现,乙型五项的检测在乙肝诊断中准确率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乙肝患儿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和临床价值,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检验诊断水平,在这里以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360例乙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360例乙肝患儿,男185例,女115例,年龄4-10岁,平均年龄(6.6±1.3)岁。

1.2 方法

1.2.1 仪器和试剂

BIOER FQD-33A型基因扩增仪(生产企业:AXYGEN Scientific),试剂由中国潍坊生物工程集团提供,[TC-E-96G型基因扩增仪 (生产企业: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由中国深圳益生堂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试剂要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若结论存在疑虑,可以重复进行检测,若两次均为阳性,则可确定为阳性。

1.2.2 操作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5ml,离心沉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包括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e抗原(HBeAg)、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

1.2.3 检测标准

以HBV-DNA定量作为判定标准,1.00×10 3 copies/mL,高于该值为阳性,低于该值为阴性。

2. 结果

360例乙肝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指标,其中,以 HBsAg阳性率最高,比例达92.78%(334/360),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中度流行区。乙肝是专一的嗜肝病毒[3],目前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在我国广泛分布,具有极高的人群感染率。乙肝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乙肝发病率不断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约1.2亿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重度危险省份比例达16.7%,绝对人口数量惊人[4]。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乙肝病毒颗粒由核心和色膜两个部分组成,核心即为核心抗原和e抗原,色膜为表面抗原,前者是由核心抗原分解形成,即HBeAb,在血清检测时,发现核心抗原的几率相对较低,从乙肝病毒感染过程来分析,乙肝患儿一旦感染HBV病毒,机体免疫系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进而消除病毒[5]。在机体与乙肝病毒的相互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感染结果,如急性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从而形成与病毒感染的一系列相关指标[6],近来临床研究发现,乙型五项的检测在乙肝诊断中准确率高,抗-HBc是乙肝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发现的标志性抗体,也是乙肝感染的窗口期,能够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检测出的一种血清标志物。一般情况下,单独表现HBeAg阳性的情况相对较少,但是无法排除非典型感染,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据临床实践发现,在检测发现HBeAg消失后,若发现抗-HBe阳性患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360例乙肝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指标,HbsAg阳性率为92.78%,HBsAb阳性率为30.0%,HBeAg阳性率为36.67%,HBeAb阳性率为41.11%,HBcAb阳性率为76.11%,其中,以 HBsAg阳性率最高,比例达92.78%(334/360)。

综上所述,乙型肝火是我国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且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炎甚至肝癌,对患者的身体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当前有乙型肝炎尚无彻底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主要以预防为主,因此,必须要提高乙肝检测诊断水平,并通过总结经验,尽早发现,加强防护意识,尤其是对儿童加以采取保护性措施,实施早期的产科预防,减少垂直感染发生率,并注意减少传染源的多样性频繁活动,实施乙肝疫苗注射,总而言之,乙肝五项的检测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组合及传染性是乙肝患者的重要标志物,通过检测乙肝五项其结果更加准确,能够科学判断乙肝表面是否存在抗原,并可判断乙肝病毒在体内是处于活动区还是恢复区,可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病情,对乙肝的诊断和临床应用有很高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锦容. 乙肝患儿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1,36(12):129+49.

[2]李军民,冯陆,胡云芝. 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05(12):130-131.

[3]边小荣. 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25):4730-4731.

[4]李会敏. 对286份乙肝五项指标检验结果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1(17):196-197.

[5]白素萍. 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与研究[J]. 中国处方药,2014,05(01):18-19.

乙肝五项检测 篇3

全自动的血细胞计数的分析仪器已经在我国的各个大中小型的医院或者是医疗单位中进行了普及,现在的血小板的检验,早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手工的计数了,而是发展到了五项参数的检查计数,其中这五项的细胞参数分别为:血小板压积、平均的血小板体积、血小板的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大型的血小板比率。曾有过相关的报到显示出血小板的五项参数,对于肝脏损害的评估以及判断出血倾向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于133例乙肝患者血小板五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探讨,目的在于发现出在不同阶段中,血小板的以上五项的参数,有一定的差异存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的133例乙肝患者,对他们进行血小板五项参数的检测,这133例的患者分别分成几个组,为:乙肝重症肝炎组17例,乙肝肝硬化组40例,乙肝肝癌组15例,HBV表面抗原携带组31例,肝脏功能没有损害的乙肝表面的抗原携带者30例,这其中有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103例,患者的年龄在25-8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06岁。所选取的133例患者,全部都符合乙型病毒性的肝炎的诊断指标,除此之外,还要选择没有病毒感染的健康的人群作为正常的对照组,在这其中有女性30例,男性20例,年龄在25-85岁,平均年龄为45.23岁。

1.2 研究方法

分别选取真空的盛有抗凝剂的采血管,进行患者的静脉血的采取,并且将所有患者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运用全血计数的分析仪进行检测,分别检测血小板压积、平均的血小板体积、血小板的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大型的血小板比率,这五项检测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病患的各种项目测量值输入到系统中,应用SPSS系统来处理输入的数据,并且做均数的t检验。检验的标准为α=0.05,除此之外,还对上唇面积和上唇高与口唇宽度之间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各个研究组的患者的血小板的参数结果如表1所示。

2.2 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肝重症的肝炎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要比健康的正常人与病毒的携带者的相比,要较低,但剩余的三项指标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乙肝肝癌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要比健康的正常人与病毒的携带者的相比,要较低,但剩余的三项指标则较高。

3 讨论

血小板在血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凝血和止血的过程中,起着加速凝血和促进止血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保护毛细血管的管壁完整性的作用,因此,血小板的功能的破坏,可以导致身体的凝血过程和止血过程的延长,从而引起出血的倾向。血小板压积、平均的血小板体积、血小板的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大型的血小板比率,这五项参数和血小板的功能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用来间接的显示血小板的功能状况,平均的血小板体积是用来反应血小板的生成的指标和巨核细胞增生的指标,可以用此来进行血小板降低的原因的鉴别诊断,还可以评价骨髓的造血功能的恢复的状况。

血小板生成素是可以用来反应血小板的分布宽度的参数,血小板生成素作为巨核系的重要的调节因子,不仅仅能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还可以促进巨核细胞的成熟。在人体正常的情况下,血清中的血小板生成素的含量受着血小板受体总量的负调控,还受到成熟巨核细胞表面和血小板的调节,肝脏是血小板生成素的主要的器官,当它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的时候,就会引起血小板生成素的生成异常,从而造成了血小板的以上的五项参数的改变。该试验所进行的统计的乙肝重症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的患者的肝脏的损害都出现了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的降低的现象,但这其中乙肝重症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降低的幅度比较的大,乙肝肝癌的患者降低的幅度比较的小,并且乙肝肝癌的患者其他的三个指标都升高的幅度比较的大;但是没有肝脏损害的病毒携带者和正常的对照的健康患者的血小板升高的参数却并不大。

综合血小板的参数临床意义来看,乙肝的病程机制最有可能的原因主要的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乙肝的病毒作为一种泛噬性的病毒对于骨髓的造血肝细胞有很强的抑制的作用,从而引起了骨髓中的巨核细胞的增生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了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的降低;肝脏由于受损的肝脏细胞的增加,使得其合成蛋白的能力的下降,血小板生成素的合成减少,能够刺激巨核细胞的成熟依据血小板生成的能力下降,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就相应的降低了;伴随着肝脏的病情逐渐的加重,出现了脾脏功能亢进,从而出现了血小板的破坏的加重;乙肝肝癌就是受到了内毒素的影响以及之前叙述的因素等方面的因素,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本应该是降低的幅度更大,但是肿瘤细胞却能够生成了有些生物活性的物质,刺激了骨髓巨核细胞的成熟和增生,并且释放了新生的大的血小板。有的研究报道了纤维化的分期的增加以及进而不断的降低,肝硬化在出血期发生了显著的降低和粘附功能的逐渐减低,可以发现,血小板压积和肝脏的纤维化的产生于发展起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能更好的治愈乙肝的患者,医疗工作者应该起到应有的责任,应该对前来医院治疗的病人给予相关的医学知识的普及,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医护人员还应督促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之前的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且应该针对患者的复查结果及时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定期复查有不理解或者依从性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与足够的指导与教育。

综合以上的研究和所得的结果,血小板压积、平均的血小板体积、血小板的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大型的血小板比率,这五项的参数与乙肝的病人病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不同的阶段,这五个项目也是表现出了不同的显著性的差异,这对于综合的分析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可以了解病情的进展方向。

摘要:目的 讨论血小板五项参数结果在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33例患者分成乙肝重症肝炎组17例,乙肝肝硬化组40例,乙肝肝癌组15例,HBV表面抗原携带组31例,分别检测血小板五项。结果 实验组当中引发难产的原因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包括有胎方位异常、不同组别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有所差异。结论 乙肝患者的血小板五项参数对于患者的病情发展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血小板五项参数,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血小板

参考文献

[1]肖中华.133例乙肝患者血小板五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04:357-359.

[2]文有英,曹顺姣.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22-23.

[3]李军民,冯陆,胡云芝.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6:121-122.

乙肝五项检测 篇4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门诊、住院、体检者。

试剂: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酶联免疫法。

结果分析

对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出现的常见几种模式分析如下,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或进一步作检查。

HBV感染其指标呈现24种模式,本院主要出现以下几种模式:其中HBsAg、HBeAg、HBcAb三项同时出现阳性都6.6%,这种模式者传染性最强,病毒复制活跃。HBsAg、HBeAb、HBcAb三项同时出现阳性16.6%,这种模式具有较强传染性,病毒可能在复制,肝病可能處在恢复期或是向慢性方向转化。因为HBeAb为非保护性抗体,需进行PCR-HBV-DNA检测证明是否病毒复制。HBsAg、HBcAb二项同时出现阳性3.4%,这种模式可能为早期感染。HBsAb、HBeAb和HBsAb、HBeAb、HBcAb与HBsAb、HBcAb这三种模式出现阳性4%,可能为乙肝恢复期或亚型乙肝。HBeAb、HBcAb同时出现阳性较低1.6%,所占比例小,但值得注意,必须将血清稀释后重新进行HBsAg检测。实验中有2例稀释后HBsAg为阳性。遇到1例患者HBeAb、HBcAb阳性,经检验治疗3个月后为HBsAg、HBeAb、HBcAb阳性,继续治疗后又为HBeAb、HBcAb阳性,这一患者为典型从后带至前带的转变过程,直至恢复期的经过。现在PCR技术的广泛开展,根据以上分析凡是HBsAg、HBeAg、HBeAb、HBcAb有一项出现阳性均应作PCR-HBV-DNA检查,看是否有HBV感染。

HBsAg一项出现阳性1.2%,此项单独出现阳性者仅表明早期感染HBV,为HBV携带,不能说明其传染性或病毒是否在复制。

其中乙肝五项全部出现阴性29.2%,乙肝人群普遍易感,应即时接种乙肝疫苗预防。

HBsAb出现阳性37.4%,这项阳性表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既往感染过乙肝,因自身免疫功能较强产生HBsAb。另一种是接种乙肝疫苗而产生HBsAb。现在人们普遍对乙肝认识较深,预防意识增强。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乙肝的预防取到了极大的作用。乙肝是全球关注的公共问题,控制其传播必须切断其传播途径,加强预防。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复杂,主要为血液传播,其次为消化道、母婴传播,另外医源性传播为重要途径之一。加强乙肝预防,加强输血安全,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监督。重点保护儿童、新生儿,要普种乙肝疫苗。对手术室、产房等要加强消毒管理,积极宣传预防知识,加强计划免疫管理是预防乙肝传播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方面。

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的研究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65例, 女性35例, 年龄23~48岁, 平均年龄34岁, 100例乙肝患者中最小的11岁, 最大的48岁, 其中城镇患者67例, 农村居民33例。所有患者经两对半检查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乙肝诊断标准。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查的清晨都要空腹, 由我站医护人员进行静脉抽血, 取35 mL静脉血, 立即把血清分离, 离心机离心沉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对乙肝五项指标进行检验, 乙肝五项指标排序为: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 (2) 表面抗体 (抗一HBs) ; (3) e抗原 (HBeAg) ; (4) e抗体 (抗HBeI) (5) 核心抗原 (HBcAb。检验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检验时所用的乙肝病毒标志物ELISA试剂盒是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使用的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是由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生产, 乙肝病毒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是由上海复得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医生或患者对检验的结果存在疑问, 可再次进行检验, 如果两次检验的结果均呈阳性则表明患者确实为乙肝患者。

1.3 判断标准

患者的检验结果依据HBV-DNA定量标准进行判断, 若<1.00×103cps/mL为阴性, 反之则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患者的检验结果均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技术资料采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

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 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患者最多, 有45例。表面抗体 (抗一HBs) 呈阳性的23例, e抗体 (抗HBeI) 呈阳性的12例, 核心抗原 (HBcAb) 呈阳性的10例。

2.2 感染者年龄分布

100例患者中最小的11岁, 最大的48岁。10~20岁7例, 21~30岁35例, 31~40岁47例, 41~50岁11例, 其中20~40岁的患者最多。

3 讨论

乙型肝炎感染率非常高, 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广泛流行, 而且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人数在我国明年都呈上升的趋势, 据相关报道调查统计显示, 在我国经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患者约占全国人口的9%, 个别的省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患者高达17%, 个别的县高达28%, 远远超过了世界的5%的平均水平, 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属于血液传播疾病,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血液、母婴以及性传播。除此之外, 皮肤黏膜破损也可以造成感染, 一些患者在进行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行为时往往也造成了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专一的嗜肝病毒, 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肝细胞内, 病毒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发生炎症、纤维化, 最终坏死[2]。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两种, 判断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急性乙型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乙肝和急性无黄疸型乙肝。

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在病毒感染后, 血清中会出现HBsAg、HBeAg、抗一HBc, HBeAg消失以后, 抗一HBc随之出现。患者患有急性乙型肝炎往往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患者血液内的乙型肝炎病毒通常会在6个月内被机体自动清除。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复查时HBsAg转阴, 但会留有感染过HBV的血清学标志, 检查结果会显示HBe、抗HBe及抗HBS三个抗体阳性。一般急性乙型肝炎, 90%以上的成年人可以自愈。慢性乙型肝炎一般是由急性乙型肝炎转化而来, 部分患者在急性感染后, HBV存在于机体内超过6个月, HBsAg未能转阴, 慢性乙型肝炎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在我国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男性居多, 在这些男性中绝大多数的患者没有明显的急性肝炎史。慢性乙型肝炎按照病情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种, 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失眠、厌油、尿黄、腹胀、纳差、低热、肝区不适或者胀痛, 患者伴肝病面容, 在进行专门检查时则可发现肝大, 肝掌、蜘蛛痣、多有脾大,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反复或持续升高, 白蛋白降低、巩膜常黄染等症状。慢性的乙型肝炎存在潜伏期, 该类型的患者在肝损伤之前, 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紧随HBsAg出现于患者血中, HBeAg呈阳性的患者感染性很强, 慢性乙肝患者HBsAg阳性长期连续出现多年甚至终身出现。目前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的检查主要指标是乙肝五项, 五项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抗一HBs) ;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乙型肝炎e抗体 (抗一HBe) 。对于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五项检查意义重大, 现分析如下: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检测:HBsAg出现在乙肝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 此时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剂Dane颗粒外层糖蛋白中, 此时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化验,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发光免疫技术两种技术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及无症状乙肝携带患者, HBsAg是乙肝患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是患者对乙肝表面抗原产生的中抗体, 抗一HBs是急性乙肝患者处于恢复期时逐渐出现的, 抗一HBs对表面抗原有中和作用, 一般会在患者最初患病的3~6个月内出现, 此种抗体能在机体内存在很长的时间, 能够持续多年。当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 乙肝表面抗体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机体作用, 可以有效阻止乙肝病毒透过细胞膜进入干细胞, 保护肝脏不受损害。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痊愈的标志, 当患者的检查结果中出现乙肝表面抗体, 则表明患者体内的病毒基本上已清除。 (3) 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作为乙肝病毒核心颗粒中的可溶性蛋白器, 与病毒颗粒和病毒DNA有关联, 通常来说, 当患者的e抗原多时, 患者体内的病毒体以及DNA多聚酶同时也很多, 当患者的e抗原少时, 患者患者体内的病毒体以及DNA多聚酶同样也少。当患者静脉抽血化验结果显示e抗原呈现阳性, 说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正处于活跃期, 一般情况下出现时间稍晚于HBsAg, 这时的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当孕妇乙肝病毒e抗原呈现阳性时, 其体内胎儿患乙型肝炎的几率很大。当患者的e抗原持续呈现阳性, 则表明患者的肝细胞已经损害严重, 若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 (4) e抗体:e抗体是患者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 e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e抗体呈现阳性, 这说明患者自身已经获得免疫力, 绝大多数的乙型肝炎病毒已被患者的机体清除, 且传染性降低、复制减少, 但此时的患者仍有一定的传染性。 (5) 核心抗体:核心抗体是患者感染后, 由于HBcAg的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核心抗体IgG对患者本身没有保护作用, 并不是保护性抗体, 是一种既往感染的标志, 其阳性持续时间较长, 甚至可持续终身。综上所述, 对于乙型肝炎的检验方法很多, 在众多检验方法中乙肝五项检查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乙肝五项检查不仅有助于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还能够了解到机体内乙肝病毒的活动周期, 利于乙肝的诊断与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的检验结果。方法 将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均伴有不同指标阳性特征, 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结论 乙肝五项是乙型肝炎检查、诊断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乙型肝炎,检验,乙肝五项

参考文献

[1]李甲芬, 张静, 马希祥.156份血标本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4 (51) :83-84.

乙肝五项检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来本院治疗乙肝的45例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13例, 年龄最小9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34.8岁。

1.2 方法

分别抽取45例患者静脉血5 ml, 离心机离心沉淀, 分离血液血清, 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操作时所用试剂由上海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技术资料采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肝五项检测结果

在本组45例患者中, 乙肝五项均有不同指标显示阳性, 这其中以HBsAg阳性率最高, 为91.1%;其次为抗-HBc阳性率, 为82.2%。感染具体情况见表1。

2.2 乙肝感染者的年龄分布

本组45例乙肝患者中, 最小者9岁, 最大者75岁。患者年龄分布在30~39岁组所占比例更高, 为33.3%。具体情况见表2。

将30~39岁组分别于其他各组进行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乙肝病毒是专一性嗜肝病毒, 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乙肝病毒的组成分为两个部分, 即色膜 (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 与核心 (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和e抗原) 。需要说明的是, 核心抗原很不稳定, 极易转变为e抗原, 在进行检测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是检测不到核心抗原的[3]。

乙肝病毒侵染人体之后, 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血清中便可检测到与病毒感染相关的血清学指标。通常所指的乙肝五项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抗-HBs) ;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乙型肝炎e抗体 (抗-HBe)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抗-HBc) [4]。乙肝五项检测指标的意义如下[5]:HBsAg出现在乙肝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 因此HBsAg是乙肝患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抗-HBs是急性乙肝患者处于恢复期时逐渐出现的, 此种抗体能在机体内存在很长的时间, 是一种中和抗体[6];HBeAg与病毒颗粒和病毒DNA有关联, 即作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性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出现时间稍晚于HBsAg[7];抗-HBe产生是由于HBeAg的刺激, 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HBc的产生是由于HBcAg的刺激, 并不是保护性抗体, 是一种既往感染的标志[8]。由此也可知, 乙肝患者在不同时期机体内抗体阳性可以出现多种组合。因此, 乙肝五项检查比单项表面抗原的检测更加有意义, 五项检查不仅能够反映乙肝表面抗原的情况还能够了解到机体内乙肝病毒的活动周期, 利于乙肝的诊断与治疗。

在本组45例患者中, 乙肝五项均有不同指标显示阳性, 这其中以HBsAg阳性率最高, 为91.1%;其次为抗-HBc阳性率, 为82.2%。另需说明的是单项HBsAg阳性者16例, 仅占总数的35.5%。由此可以推出一下结论:第一, ELISA法测定的阳性率比凝集法要高;第二, 两对半的检测方法更加可靠, 意义更大, 可以反映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组合情况, 亦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 利于诊断。由上述各指标的特点与意义来看, 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另外, 由表2可知, 乙肝感染者与患者年龄也具有一定的关联, 表中结果显示30-3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 为33.3%;其次就是50~59岁组, 比例为26.7%。30-39岁组与其他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目前, 还没有针对乙肝的显效的治疗方法, 乙肝患者也主要是靠药物抑制病毒的复制来缓解症状。乙肝五项作为乙肝患者的标志物, 它们的检测对于乙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大的意义, 所以检测工作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服务。

摘要:目的 分析45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来本院治疗乙肝的45例患者, 采用ELISA的方法对45例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的检测, 五项标志物分别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 本组45例乙肝患者都有不同的指标阳性, 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 占91.1%;抗-HBc阳性率为82.2%。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 30~39岁组最易感染乙肝病毒。结论 乙肝五项是检测乙肝患者的重要标志物, 检测乙肝五项对乙肝的诊断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肝五项

参考文献

[1]胥善凤.25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 18 (10) :54-55.

[2]廖文才.195例乙肝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亚太传统医药.2008, 4 (11) :91-92.

[3]吴辉.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中国医药创新.2010, 36 (7) :40-42.

[4]李甲芬, 张静, 马希祥.156份血标本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分析.山东医药, 2010, 54 (51) :79-80.

[5]马红彦, 鲁小明, 林珍戎.154例HBV感染者乙肝五项指标检测分析.中华实用医学.2004, 6 (16) :78.

[6]刘静华, 黄永国, 张春燕, 等.乙肝泛变异HBsAg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 12 (10) :1199-1202.

[7]李军民, 冯陆, 胡云芝.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0, 10 (16) :121-123.

乙肝五项检测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5月本院治疗的250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病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其中男180例,女70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38.7±18.3)岁。

1.2方法在空腹时分别取每例患者4~5 ml静脉血,将血清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利用北京普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型号:PZ-KJ-HQMM01)、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HBs Ag、抗-HBs、HBe Ag、抗-HBe和抗-HBc五项标志物,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2,3]。

1.3判定标准[4]以HBV-DNA=1.00×103 copies/ml为判定检验结果的定量标准,检测结果>1.00×103 copies/ml的呈阴性,<1.00×103 copies/ml的呈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乙肝五项检测结果HBs Ag检测呈阳性最多,阳性率达93.2%,抗-HBe检测呈阳性者最少,为25.2%,两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抗-HBe比较,aP<0.05

2.2乙肝患者年龄分布30~39岁患者占比最高,为34.0%,≥60岁患者占比最少,仅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60岁比较,aP<0.05

3讨论

乙肝是由一种乙肝病毒导致的疾病,特别容易传染,我国人群的感染率很高,是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5]。乙肝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对患者的肝脏功能损伤极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极易传染给别人,对于与患者接触的人是隐性的危险源。

本研究选择250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其乙肝五项的检验可以推测出Hbs Ag呈阳性(93.2%)、抗-HBs呈阴性(84.0%)、Hbe Ag呈阴性(64.8%)、抗-Hbe呈阴性(74.8%)和抗HBc呈阳性(79.6%)的被检测者患乙肝的可能性是最高的,因为这五项是检测比例最高的组合。探讨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和乙肝患者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异性肝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使得患者能够把握最佳的治疗时间,不会延误治疗时机使得病情加重而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减轻乙肝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同时及早准确确诊,患者进行住院治疗,大大减少乙肝患者与他人的接触,从而显著降低了传染给他人的几率,有效控制了乙肝的传染源。

本研究结果显示30~39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提醒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们要足够引起注意,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高度重视与他人的接触或注意饮食卫生等,尽量降低感染乙肝的可能。

综上所述,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可以作为乙肝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树波.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应用价值.吉林医学,2012,33(32):6966-6967.

[2]李红春,郭洪君,孙化,等.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3):292-293.

[3]白素萍.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与研究.中国处方药,2014,12(5):18-19.

[4]吴辉.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0,7(36):40-41.

乙型肝炎乙肝五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篇8

1 HBsAg

HBsAg在血清中检查出是乙型肝炎的诊断指标之一。HBsAg出现2~8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开始升高, 继而出现临床症状, 故对阳性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

HBV感染后, 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 但在血中可能检出HBsAg, 这类人通常称为HBsAg携带者, 持续携带HBsAg时间为数年、数十年不等, 甚至终身而无临床症状;少数人在平衡打破之后, 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甚至肝硬化、肝癌。HBsAg不仅存在于血液中, 还存在于许多体液和分泌物中, 如唾液、乳汁、汗液、泪液、尿液、鼻咽分泌物、精液等。血清HBsAg仅为HBV感染的标志, 不能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及预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2 抗-HBs

抗-HBs在血清中检出提示HBV感染后康复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已有免疫力。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处于恢复期时, 随着HBsAg的逐步消失, 血清中出现抗-HBs, 其为一种中和抗体, 以HbsAg为疫苗免疫人体而产生, 对HBV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如查出抗-HBs阳性结果, 就表示不会再感染乙型肝炎了。

3 HBeAg

HBeAg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 一般血清中HBeAg阳性者, HBsAg亦为阳性。HBeAg是HBV复制活跃的血清学指标, 血清中HBeAg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急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时间≥3个月, 则有疾病慢性化倾向。在急、慢性乙型肝炎中, HBeAg持续存在与持续性肝损害有关, 这是HBV处于活动期的标志, 预后多不良。

4 抗-HBe

血清中HBeAg转阴后, 可出现抗-HBe, 两者同时阳性较少见, 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 传染性差, 但不表示没有传染性。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 HBeAg的消失, 抗-HBe的出现, 表示传染性弱, 预后良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Be阳性, 表示为HBV处于非活动期, 预后良好。

5 抗-HBc

血清中检出抗-HBc, 表示HBV隐形携带者, 有既往感染史, 无传染性。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 其在血清中呈低滴度且与抗-HBs同时存在, 是既往感染的指标, 当血液中同时检出HBsAg、HbeAg、抗-HBc时, 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当血液中同时检出HBsAg、抗-HBc、抗-HBe时, 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仅代表病毒复制的程度, 而不反映病情的轻重。对确诊是乙肝大 (小) 三阳的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应检查肝功能和乙肝五项, 如果乙肝五项全阴性, 应立即按照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加以预防。对确诊是乙肝大 (小) 三阳的患者应定期做以下检查: (1)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总蛋白、血氨、甲胎蛋白等, 以判断肝脏有无炎症损害等, 同时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 (2) 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 检测:HBV-DNA定量检测指标降低是乙肝转阴的前奏, 也是康复最为关键的一步, 只有HBV-DNA定量指标降低, 病毒的复制繁殖才会停止, 乙肝的治疗才有希望, 是判断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3) B型超声等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 可以得知肝脏有无炎症损害, 是否发生了肝纤维化, 对诊断早期肝硬化和肝癌有重要帮助。类似的检查还有还有肝纤维化四项和肝活检。 (4)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对诊断早期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在B型超声尚无法确诊时, 甲胎蛋白往往已经异常性升高。但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还有很多, 要注意加以鉴别。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 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还能保持肝功能正常, 且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因此乙肝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检查, 以判断疗效和疾病进展情况, 同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病情复发。

乙肝五项检测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3 月-2011 年4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17例, 女性179例, 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 (39.4±4.1) 岁, 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影响。

1.2 方法

对396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进行定量的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定性的酶联免疫法检测, 所有检测方法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以及试剂盒的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2], 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分别对不同浓度的临床标本和标准品进行测定。后将两种检测方法对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将文中不同方法检测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相关处理,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种检测方法对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 具体比较结果见附表。

由表1可见, 荧光免疫分析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我们国家是乙型肝炎流行较广泛的地区, 病毒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乙型“五项”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目前广泛应用的有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免疫荧光测定技术等。免疫荧光测定技术是应用示踪物质-镧系金属标记多肽、蛋白质、抗体、激素、生物活性细胞或核酸探针, 与其增强液以及螯合剂发生反应后, 将最后产物的荧光强度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进行测定, 并且根据相对的荧光强度比值以及荧光强度, 把反应体系中的被测物浓度进行推测, 来进行定量分析[3], 定量检测能够对人体对乙肝的免疫能力进行从分了解, 临床上判定乙肝病毒复制的持续时间和活跃程度我们根据量的变化, 这样能更好的估计乙肝的转归以及预后。荧光免疫分析法是高特异性、灵敏度以及重复性较好的定量酶免疫测定法, 检测时间十分短, 能够进行单个测定, 操作要求在全封闭下进行、污染相对较少、影响因素较少, 但成本相对较高[4]。酶联免疫法既方便又简单, 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比较经济实惠, 但是次种方法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多, 所以此种方法必须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对低滴度标本的结果产生怀疑时则必须进行双份复查以及随访检测等来进一步进行确认[5]。本文中我们就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特异性、敏感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发现荧光免疫分析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 P<0.05, 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认为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结果都十分可靠, 荧光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较酶联免疫法高一些。

参考文献

[1]康凤芝.测定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临床比较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4 (16) :106.

[2]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338-339.

[3]李振甲, 陈泮藻, 高平, 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139.

[4]富宏然.乙肝五项标志物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 :39-39.

上一篇:档案信息化策略分析下一篇:英语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