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实施

2024-09-26

英语课程实施(精选12篇)

英语课程实施 篇1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 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过程。特别是在新课标下,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代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为了优化课堂气氛, 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 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织课堂教学,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 教师要研究学生, 要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需要, 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精讲语言基础知识, 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 运用英语, 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 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 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 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 对重点、难点要精讲多练,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 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 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从而产生知识的迁移。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 来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评价学生

英语课堂教学中, 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那么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 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相反, 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 就会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会产生逆反心理, 信心下降。因此,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 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教师提问时, 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 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 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 以防止骄傲情绪的产生。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 多表扬, 少批评, 多肯定, 少否定, 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 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学中, 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 关心每个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 机会要尽量均等, 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 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 变得生机勃勃,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培养能力。

英语课程实施 篇2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一直是界内关注的热点,各地市的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我校由于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为了能够适合教学工作的开展,我校也进行了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内容并且采取了导学案的教学方法。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使学生更加适应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量,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本文就校本课程的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校本课程 英语教学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校学生的学习要求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利用学校和当地的各种教学资源来开发一套适应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得学校能够在课程的设计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意识,也更适应于学校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由于地处山区、教学条件落后、教育资源欠缺等原因,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开设校本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教学方面有所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

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是学好英语这门语言的前提条件。为此,我校英语教师通过研讨,吸收现在使用的仁爱版教材以及其他版本教材的优点,自行编写了一套以英语文化背景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材。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我校开展教育工作不仅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还有颇多的益处。这套教程的编写,使全体英语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师整体的水平,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时代在迅速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的更新真可谓是日新月异。教育也是如此,我们需要跟上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的进行创新,删除教材中陈旧和过时的内容。

(二)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超出其理解的范围,更为重要的是选择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三)实用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学习的内容一定要能有所应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一)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

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了一套以英语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英语校本教材。这套教程分为12个单元,每4个单元为一册,三册书供三个年级使用。该套教材是以英语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的,其中包含了:西方国家的姓氏文化、西方国家的餐饮文化、西方国家的风景名胜、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西方国家的宗教文化、西方国家的音乐文化等等。该套教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校本课程教材经过教师集体的编定后,下一步的操作就是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活动。为了能够使校本课程高效的发挥其作用,我校对课时的安排、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为了能够清晰的描述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特举出以下案例:

我校编制的校本课程中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对英国的城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内容涉及到许多的地点名词,例如,图书馆、医院、旅馆、餐馆、邮递局等。这些地点名词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有关地点的词汇。掌握这些地点名词是进行地点询问的基础,接下来引入There be 句型:Is there a hospital? Yes,there is /No,there is not.然后教授学生另外的问路方法,如:Where is the bank ?让学生套用这些句型进行反复的练习。由于这些句型简单易学,同学们很快就能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动词的学习是英语语法中的重难点,本套教材的编写对于动词的学习也有所侧重。为了能够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动词词组时,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动词词组。为了能让学生对动词词组的印象更加深刻,可以制作一些词组卡片,让学生进行循环的记忆,有助于学生记忆更多的动词词组。

四、校本课程开设的效果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气氛,学生对于西方文化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畅快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产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就会被调动起来。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学习潜力也可以被挖掘出来。所以,学生的英语成绩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能够按时的完成教学进度提供了保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再需要老师再耐心反复地进行说教,大多的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学习。

(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提高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学生有了自信,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不再会有畏难,对于学生的全面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导学案教学法

我校为了能够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整改,开展了许多教学活动。我校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特采取了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而导学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

导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导学案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导学案的内容包括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每一节的重难点、学习方法指导、课堂达标练习和课后作业等。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所设计的这些内容,来进行预习工作,通过对课本认真的阅读,按照导学案上的要求完成相关的题目。导学案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极为有利。

六、导学案中的“导”与“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灌输,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教师心中还是一个未知数。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成为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激情。导学案中的练习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来进行设计,难易要适中。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的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学习特点的不同等各种因素,为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一来才能编制出更好的导学案,以达到教学互长的效果。

导学案的设计,能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有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查找资料、同学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结束语

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适应具体的学校,积极响应了课程改革的精神,能够促使学生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其也是一艰巨的任务,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为了更好的完成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我们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其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教学水平做出最大地努力。

参考文献:

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篇3

深入分析课程,确定实施可能

课程开发伊始,我们便定位在“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英语中体味生活”这一理念上,开办故事阅读课程,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努力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活力。

世纪小学开办故事阅读英语校本课程,主要是基于学生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1.适合儿童特点,满足学习兴趣

儿童乐于读故事,因此开展故事阅读校本课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健康发展的需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呈现模式单一的教材不能激发学生新奇感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而生动、活泼、有趣的故事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阅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2.适于语言输入,提高语言表达

听说读写能力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能力的增强能带动听说和写的能力提高。在国内学习英语,由于缺少语言环境,语言输入量欠缺,北京版教材特点是较多关注词汇、句型、对话的学习,学生听说能力较强,而教材中配套的故事较短并缺乏趣味性,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我们鼓励学生阅读故事,增加语言输入量,使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

依据学生需要,科学选用教材

为了丰富学生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基于课改、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进行了多项分析与对比后,我们在众多教材中精心挑选,最终选用英国经典教材《典范英语》,使其和北京版教材互相补充。

1.原版引进

《典范英语》原名《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是一套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的,闻名英国、享誉世界的英语母语分级学习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它弥补了现行的北京版英语教材有些词汇和表达与英国本土习惯不够吻合的缺憾。

2.回归故事

《典范英语》回归语言教育之本,让学生浸泡在具有人文内涵的故事和文学读本中,使学生轻松、快乐、自然地习得英语。现行的北京版英语教材是以学习对话为主,主要采用听说教学方法,学生在表演对话中操练和学习语言,两套教材并行,相得益彰。

3.符合认知

现行北京版教材是以功能意念为主线编写的教材,侧重的是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听说语言技能较强。而《典范英语》可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两套教材并行,有利于多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4.多元统一

读故事、学英语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典范英语》教材体现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把美德、文化、百科、历史、地理等内容巧妙地融合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材料。现行的北京版教材是按照话题呈现生活中的英语,侧重语言的日常应用。

因此,两套教材互相补充,可以多维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人文素养。

推进校本课程,探索多种策略

1.研究《典范英语》,制定课程目标

开设《典范英语》,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经过校领导和英语组教师反复研究和讨论,我们确定的课程目标是在愉快的氛围中听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自然学习语言。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热爱阅读,主动阅读,形成习惯,从阅读到“悦读”,提高了能力。

2.学习《典范英语》,融合两种理念

《典范英语》强化的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是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英语教育的目标是用英语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为了更好地融合两种教学理念,我们请北外课题组负责人韩宝成教授和课题组老师来校作报告和指导教学。通过专家讲座,教师们明确《典范英语》倡导“语感阅读”法,语感阅读就是要以读为本,拼读领先,听读结合,形成语感,分级加量,促说带写。教师们要把《典范英语》倡导的人文教育渗透给学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采用整体教学法,展示校本课堂

《典范英语》倡导的是语感阅读,整体输入、整体输出的教学方法。我校英语组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讨《典范英语》的教学模式,经过学习、研究和专家的指导,教师们形成了自己的“整进整出”教学模式,力求以营造英语生活氛围、感受故事情景为基调,注重整体感知,从整体理解到具体表达,时时发挥学生主动性,使课堂校本化、生活化。

4. 明确教学目标,培养阅读能力

注重打开视野,培养阅读兴趣。大量的经典故事,为学生打开了了解异国文化的大门,学生在阅读中开拓的是眼界,激发的是兴趣,教师在实践中,更是把阅读兴趣培养放到首位。

注重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听说读过程中,我们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学生能够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声音和语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在听说读中形成语感。

注重策略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探索阅读方法,运用阅读策略,自己阅读、自己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梳理、总结实施成果

在《典范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扩大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在收获与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故事阅读课程刚刚开始,如何进一步开发多样教学方式,利用多元途径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和学习语言,值得每位教师继续探索;怎样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兴趣阅读中提升自学能力,仍需教师不断研究;《典范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异国文化,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媒介,理解西方文化,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更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英语课程实施 篇4

一、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高中英语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 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 高中外语教学就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外语学习的工具性目的, 而忽略它的人文性目的, 忽略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新课程则要求外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一起,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 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一直受着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教学一直将“传道、授业、解惑”视为教师的职责, 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 是一种与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课堂教学。英语新课程需要英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 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 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角色的转变。教师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是生活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还应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二、重建教学方式, 掌握“任务型”教学途径, 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新的课程体系下,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途径倡导以 “任务型 ”的教学模式为主 。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 , 它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它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很明显, 这里所说的任务同传统意义上教师将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完全不同的。传统教学法中的教学任务突出的是教师的活动, 而“任务型”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此过程中, 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化的感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是强调教师将传统的单一的“授受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任务型”教学途径为主, 以其他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认识清楚, 而不应盲目地接受。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材, 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

《高中英语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 要求教学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帮助学生,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高中英语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学习中, 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 使学生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 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 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 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 切磋进取, 共同成长。

三、完善知识结构, 转变工作方式

新课程对学生提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级别目标, 对于教师而言, 是有很大的挑战性的。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要求教师要有综合性的素质和能力。教师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的实现。因此, 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发展新的教学策略, 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新课程实施中, 合作学习要求学科课程相互整合, 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相互之间的合作可以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减轻负担、互相补充、促进成长。因此, 外语教师要与更多的人, 在更大的空间, 用更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 外语教师相互之间将更紧密地合作。

四、掌握新的技能, 学习新的技术, 开发多样性教学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英语教学资源, 拓展学生学习渠道,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 例如挂图、音像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新课程标准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它要求英语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识;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同时, 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要自如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 了解新教材特点, 恰当地制订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五、了解并贯彻形成性评价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是此次基础教育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识一直存在一些误区。比如, 教师将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及最终目标, 将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等。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给教师及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它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合作评价, 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文化意识及综合素质置于评价体系之外。对此新的课程标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新的评价要求, 它指出, 教学评价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评价答案标准由客观唯一性转向主观多样性。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必定有许多值得开怀值得欣慰的地方, 那是他们成长的足迹。英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适时地加以鼓励,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篇5

一、开发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沟通交流语言在当今时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在小学阶段加强英语学习能力的开发已是刻不容缓。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在校领导的统一规划和大力支持下,开发了一套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旨在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开发总目标

1.创编一套英语校本课程扩充资源包,内容包含英语日常口语、情景交际、歌谣、西方国家常识简介等现行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2.通过此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加强英语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及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3.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

三、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分层递进原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

3.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学习手段为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4.兴趣性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入手点,寓教于乐。

四、具体开发内容

1.单词与句型的整合与拓展,对现行的英语教材进行重组和补充,把前后相关的话题内容进行连线,形成一个系统,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此部分话题进行单词与句型的扩充,丰富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能对此部分知识有更充分更深刻的学习。

2.歌曲与歌谣教学,在每节课中渗透。在每节课的课前欣赏或演唱,以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用反复欣赏、略讲主要词意、逐步跟唱的自然习得形式进行。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用于学习新内容前营造气氛,在学习新内容后,学生感到疲倦时,用它来调节、放松学生 的情绪,下课前用它来巩固,让学生课后还有余音在耳的感觉。唱演结合,培养学生艺术气质。鼓励学生试着用旧谱编新歌唱,试着自己编歌谣吟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3.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或带学生到真实情景中学习,融日常用语学习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表演中练,在交际活动中用。会话表演分这样三个步骤进行,语言示范性表演,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完成,要到位,让学生明白,语言巩固性表演,在双人或多人中进行,如大组集体会话竞赛、男女生团体、小组、全班对半等形式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发展语言的创造性表演,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学生灵活组合,扩展会话。4.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英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

五、内容安排

2016-2017 学,对各个年级试实行扩充知识资源包的教学内容,并及时反馈实施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与完善。全面收集整理并下发各年级扩充的单词,而后开展单词大比拼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常用口语训练,保证参与人次与练习质量。低中年级组织开展圣诞联欢会活动,教师编排节目、进行训练,学生准备节目所需道具。联欢会为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高年级组织学生学习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将本学期或本学所学的知识进行统一分类编排,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出来。汇报展示活动为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另外,每个学都要开展英语校园小歌手、英语故事大王及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使英语步入校园每个角落。

英语课程实施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有效教学 新课程

我们认为,要促成有效教学首先要“有效备课”,其次是“有效课堂”,再次是“有效激励”。“有效备课”,首先要制定好教学计划,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课时计划。“长期计划”也就是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它往往是针对长达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甚至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中期计划”即“单元计划”,教师应采用一个富有意义的顺序来组织这个单元的教学。单元计划把各个单个的课时统一起来,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单位计划的框架内考虑课时计划,可以为课时计划提供清晰的指导,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有助于对学生提出一致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碎片。“课时计划”更加细节化,更加详尽,它应大致规定每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这种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和活动方式、要使用哪种资源和材料,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使学习延伸到课外得以巩固和扩展,以及为了这一切教和学的的活动的高效,教师采取何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搞成功率。其次,备课时应考虑学习者、学习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要素。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不仅要处理好某个课时的内容安排,更要考虑各个课时之间的联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老师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既不至于因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因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具体的教学目标应该以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地学习为标准。

“有效课堂”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要的。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需探讨如何使教师的“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以及如何使“讲授”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还有在提供参与机会,学生有所表现之后,教师如何紧接着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能够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教授、提问转化为“倾听”,要研究如何在“倾听”中将学生的“声音”转化成为教学的资源。

“有效激励”是取得有效教学成功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因此必须对此进行研究,努力使教师成为值得信赖的“有效教师”。

最后,英语新课程有效教学能够顺利实施,还需我们所有的英语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任何教材都得靠教师的再创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吃透新课标精神,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精髓,弹性地使用新教材。

二、处理二种关系,警惕三大误区

1.处理好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学习外语,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才能较好较快地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强调听说教学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只注重笔头作业、出现“聋哑英语”的局面而言的。强调听说训练(起始阶段尤其如此),但不能忽视读写训练;外语学习不同于幼儿学母语,光靠听说模仿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同时要熟悉教材编排体系,了解大纲对基本词汇、短语、语法等项目的要求,抓住重点。分析在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听说读写的不同侧重点,处理好传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培养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

2.处理好英语与母语的关系

初中学生已具备了相当的汉语水平,要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绝对排斥汉语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即命令强行这样做,效果肯定不好。应该发挥学生汉语知识的优势,尽可能多地产生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对母语的态度是既不排斥,又不处处依赖母语。要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好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所谓尽量使用英语是指,教师首先必须使用英语教学,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特点,要善于使用学生已学过的英语词汇来解释表达新的教学内容。所谓适当利用母语是指,对于用学过的英语不能解释清楚的教学内容,可适当利用母语进行讲解。这既省时省力又不会使学生产生误解或乱猜的现象。要牢记“Use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Use Chinese if necessary”。什么是“可能”,怎样为“必需”,这得靠教师自己把握一个“度”。

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相信我们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和学习后,定会走出误区,迎来英语教学的又一春天。

英语课程实施 篇7

1.1 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学校将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素质型人才作为教育创新方向和目标, 而课程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领域。职业教育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课程体系, 打破学科间的壁垒, 加强课程整合和学科间的融合, 努力探寻文化理论课和专业课间的契合点,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系[1]。

1.2 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医学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要求医疗卫生人员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 专业英语在医学工作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护理专业医学英语是卫校培养具有高、精专业知识护理人才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也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取最新护理专业信息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 能为卫校培养具有特色鲜明的护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弥补国内护理教学中英语教学脱离护理实际的缺陷。

1.3 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目前英语教学重知识、轻技能, 重结果、轻过程, 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和后续学习能力。医学英语是英语语言知识和医学知识的结合, 是英语学习的后续阶段, 是基础英语的延伸、补充和完善, 是促使学生实现从英语知识学习到英语知识应用转换的课程[2], 能为其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

2 医学英语校本课程实施原则

2.1 实用性和实践性原则

我校医学英语校本课程围绕护理专业职业需要设置, 教学既不是“高、难、深”的语言教学, 也不是传授医学知识, 而是医学英语技能教学。理论知识以满足学生技能发展需要为宗旨, 以够用为原则。重点是实际应用教学, 即围绕专业交流实际需要选择实用型医学英语表达, 让学生了解医学英语一般特点和医学词汇构词规律, 初步掌握专业方面读、听、说、写、译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2.2 统一性和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设计应采用横向组织的课程组织类型[3]。这就要求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 找出所选各种课堂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然后将其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统整的重点在于对认知、技能、情意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具体而言, 医学英语统整性表现在: (1) 课程内容、方法和学生专业知识的统整。基础英语给学生传授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 这样的课程设计常以知识内容为纲。后续阶段的英语教学应改变以学科知识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 采取以学生个性、专长及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 以学生兴趣、需要、经验、能力作为课程统整焦点, 使课程内容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成为其自身的一部分。 (2) 学科间的统整。课程统整强调课程的横向联系, 其目的是让特定的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联系, 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贯穿起来, 以提高综合能力, 获得综合经验。为此, 医学英语校本课程编写应致力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 让学生获得完整、一贯的经验, 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理论与技能相结合, 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3) 语言综合技能统整。整体语言学理论认为, 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整体性的, 要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对听、说、读、写进行同时、整体的教学, 提倡重内容、重意义、重整体、重综合技能。医学英语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医学英语阅读能力, 也兼顾一定应用性的听、说、写、译能力, 从而培养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信息交流的能力, 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整合。

2.3 开放性和灵活性原则

医学英语是一门综合课程。一是教学内容要开放。突破学科限制, 加强学科间融合, 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二是活动范围要开放。活动范围不应局限于学校、教室, 而应将其延伸至学校以外的家庭、医院、社区、社会生活场所等, 为学生发展开辟广阔空间。三是活动方式要开放。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主实践;教师的活动方式表现为创设情境、民主参与合作、指导帮助[4]。同时也应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资源、学生兴趣和专业、教师个性, 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活动形式, 使医学英语校本课程成为具有生长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开放组织系统。

3 医学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1 制定护理专业医学英语教学大纲

根据专业特点、教学层次、教学时数和学生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医学英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围绕专业交流实际需要, 使学生掌握读、听、说、写、译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3.2 编写护理专业医学英语教材

根据学校护理专业设置特点、学生英语基础、实际交流需要等确定教材内容, 以实用医学话题为线索, 以对话和课文为载体, 以医学专业词汇衔接贯穿教材内容的指导原则编写教材。本教材共设置16个实用性专题, 如“Medical Terminology”、“A Hospital and Its Departments”、“Medical Record”、“Our Human Body”、“Nursing”、“Drugs”、“Vital signs”等。同时, 围绕该专题设计一篇精读课文、一段对话及相关词汇学习和课堂课后练习, 并在教材后附注常用医学词根、词缀及一般医学用语, 原则上专业词汇不超过600个。阅读语言材料选择医学实践中常用的文体, 如医学文摘、病历、处方、医药器械说明书、论文等, 口语训练材料选择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之间或医患之间的日常交际会话。把握准教学内容外延和内涵, 表述上尽量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3.3 开发护理专业医学英语课堂教学课件

根据已编教材的16个单元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资源筛选和加工, 按照课堂热身、医学术语呈现、导读、对话设计和课堂操练、实践及课外拓展等教学环节进行编排, 课件制作以文档为基础, 不断引入新的多媒体内容, 将图形、声音、视频等融入课件制作, 以精美的界面、清晰的图片、逼真的动画、丰富的影像和真实的声效传达知识信息, 使深奥、抽象的医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并努力使多媒体课件顺应网络化、互动化新趋势。

3.4 探索建立护理专业医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采用课堂导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提倡教师引导 (讲座) 、学生自学、集体讨论、教师讲评、答疑和组织答辩等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 以各种交际活动为主线, 以学生医学知识经验为载体, 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和医学专长。同时尝试协作—讨论学习模式、超文本发现学习模式、获取—创新信息学习模式、交际型学习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

3.5 进行多元化评价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即学校领导、英语及专业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 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即以发展的眼光, 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即不仅要关注结果, 更要注重学生发展过程,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发展, 激发提高英语水平的欲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如表格统计式、谈话式、语言描述式、档案袋式、社会式等[5]。在评价的同时, 积极探索成果展示方式, 可以通过竞赛、汇演、表演、报告会等形式及时展示学生的阶段性成果。

3.6 加强护理专业医学英语师资培训

医学英语教学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又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素养。为此, 应对英语教师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培训, 并制订长期在职培训计划;同时加强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和互补, 使其共同担负医学英语教学任务。

4 实施效应

(1) 一方面, 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学校教师承担, 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 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的空间, 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培养, 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 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 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 并能集中学校教育资源优势, 把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兴趣、需要、经验、能力作为课程统整的焦点, 实现学科间的相互连接, 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 理论与技能结合,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整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现象, 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

(2) 我校护理专业医学英语校本课程体系为教师的实践与研究指明了方向, 教师已把“英语与医学专业课程有机整合,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作为行动研究的重要内容, 并积极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开展了多个成功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课后反思、总结, 撰写了多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同时,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医院资源和英语教学相结合, 拓展和扩充课程,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旭东, 张宁娟, 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2]孙为, 陈丕.医学院校后续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 2003 (1) :36~37.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4]尹曼芬.我校专业英语改革的思路[J].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1 (10) :91~92.

英语课程实施 篇8

一、简单入手,循序渐进

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注重从简单的写作开始,先学会组词造句、写简单的句子。要求学生会写出最简单的表达,会表述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一个简单的状态:如I am astudent.I like my mother。写作中做到随时写,反复练习。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英语汉语的区别,积极纠正错误,英语写作初期其实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不断模仿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过程,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反复练习,慢慢进步,循序渐进。

二、范例引导,不断强化

学习什么东西,往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范例引导,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进行短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对范文的写作格式、写作思路、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点评,让学生心有个底,并从中学会一些相应的表达方法。

三、加强阅读,注重积累

1.指导学生多阅读,包括趣味性的英语短文,英语笑话集,英语名言等。

2.英语朗读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学生应该找到一些简单易记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和背诵,通过背诵可以熟练掌握英语词语的搭配,理解英语句式的构成,积累写作的材料,培养英语语感,还能够迅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3.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一环,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阅读可以掌握大量的英语词语的运用和搭配,可以熟练掌握已经掌握的英语词语运用,可以新学习到很多新的英语表达方式,还能够提高英语阅读速度,获得更多的英语学习的经验,还能深刻体验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

四、及时讲评,促进巩固

1.抽查。教师对英语书面表达一一修改和讲评根本不现实,因此教师在英语书面表达的检查和讲评中可以采取抽查的办法,找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要求,在抽查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广泛代表性,要让最优利于全体学生进步的问题在班级内得到解决。久而久之,自然会有大的提高。

2.展示。教师可以将比较优秀的英语习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还可以把这些文章曝到网上进行展示,或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

五、指导记忆,增加词汇

词汇对于英语学习非常关键,对于英语书面表达更是如此。如果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都达不到题目的要求,在写作时也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往往会出现拼写错误,词语误用,句子表达不准确,某一词语反复使用,语言表达缺乏变式,文章出现大量的“记流水账”等现象,不知所云。因此,在抓好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记忆单词,增加词汇量,为英语写作打好基础。

六、掌握基础,加强练习

要让学生会写,还必须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五种基本句式,特别是英语句式与中文句式的区别,英汉中的词语顺序的不同。其次,让学生掌握基本语法知识也是写作的一大要点。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也是不同的,因为汉语是意合语,而英语是型合语。汉语在表达上可以有多个动词,而英语则不同,一句话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

七、指导审题,完善写作

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要指导学生仔细审题。注意围绕写作的主题和给出的要点,设置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学生应认真的审清题目和提示,领会出题者的意图,明白那些该写,那些可以略写。认真分析题目所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审题清楚,恰当表达,充分利用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做到简洁明了,表达清楚。

八、听说结合,全面强化

听说能力的训练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听说训练对于提高英语写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还能从更多的方面使学生对英语综合能力的掌握得到很好的提高。

九、坚持练习,养成习惯

在对英语写作有一定的基础后,要想把英语表达提高到更高一个层次,还需要坚持练习,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坚持用英语写作,养成英语表达的好习惯。如要求学生用英语记录身边的事件,用英语描述身边的人或物,每周写上一篇日记等等。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记录学到的、看到的好词好句,摘抄好的英语美文等等都不失为好的英语写作习惯。

英语课程实施 篇9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1 (以下简称“高中英语课标”) 建议在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初级经贸英语”。在此之前, 经贸英语类课程一般只在职业高中开设, 普通高中几乎没有开设的。目前, 一些普通高中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发现, 普通高中的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 或多或少地借鉴了职业高中乃至大学开设该类课程的模式。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 职业高中和大学开设的经贸英语课程, 大都倾向于从“工具性”角度来界定其课程性质 (何敏瑜2008;李兆国等2006;罗文兵2005;马建俊2010;文晶2010;章晓霞2012;张震、李志勇2008) 。然而, 《高中英语课标》指出,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这就为英语课程赋予了“人文性”的关怀。教育部2012年初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进一步明确指出, “英语教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2。相信不久的将来, 在对“高中英语课标”进行修订时, 也同样会强调这一双重属性。

因此, 普通高中开设“初级经贸英语”课程, 不能完全照搬职业高中或大学开设该课程的模式, 而应该根据“高中英语课标”规定的课程性质,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 准确定位课程性质, 合理设置课程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从而真正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的。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界定

《高中英语课标》对英语课程体系的描述, 从语言层面出发, 最终走向学生的个人发展, “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变的学习策略, 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可见, “初级经贸英语”固然可以继续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上发挥功能, 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 还需要发挥“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的功能。

遵循《高中英语课标》的精神, 结合教学实际, 笔者认为, 普通高中“初级经贸英语”课程应该追求以下三个目标:附带学习语言, 继续发展语言能力;初步了解基本的经贸知识, 为将来就业或升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和消费习惯, 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其中, 前两者体现的是“初级经贸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特征, 第三条则具有“人文性”色彩。

三、课程目标解读

(一) 附带学习语言, 继续发展语言能力

附带学习语言的目标, 借鉴了“词汇附带习得”概念。在二语 (外语) 教学领域, “词汇附带习得”主要指作为阅读过程副产品的词汇习得 (Joe 1995) 。对于英语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中生来说, 让他们在学习经贸知识的时候, 附带学习语言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同时, 当学生进入“初级经贸英语”课堂时,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文体阅读策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继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策略。

根据“附带学习”理论, 我们建议教师在“初级经贸英语”课上, 不宜过分强调语言知识, 不宜过多讲解和分析语法结构;否则容易让学生过分关注语言知识, 而忽略对财经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 初步了解基本的经贸知识, 为将来就业或升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作为初级经贸英语课程, 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经贸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应该与学生当前的生活, 和即将面对的生活密切相关。如, 学生每天都要消费, 只有合理支配自己手中的钱, 才能正常生活、安心学习;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都要面对收入和消费问题, 只有合理支配收入、达到收支平衡, 才能幸福生活、快乐工作。所以, 首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个人理财 (personal finance) 知识, 包括收入 (income) 、消费 (spending) 、储蓄 (saving) 、借贷 (borrowing money) 和理财 (managing finance) 等概念和知识。

此外, 部分学生可能喜欢经贸专业, 将来升入大学后想就读经贸专业;也有部分学生, 不能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高中毕业后将直接就业, 不排除在经贸领域就业的可能。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 上述概念和知识, 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也会有所帮助。同时,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 可以向其介绍一些更加专业的知识, 如投资 (investing) 和税收 (taxing) 等知识。

(三) 养成良好的理财和消费习惯, 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中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 教师在“初级经贸英语”课堂上不宜单纯地讲解语言知识和经贸知识, 更不能鼓励学生一味地追求财富;而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融入教学之中。

在给学生系统地介绍个人理财知识之余, 教师要提醒学生学以致用,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消费和理财中, 逐渐形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同时, 教师也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财富观引导:学习理财知识, 是为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 从而使生活有保障, 能把精力投入到更加有意义的人生追求上, 而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步入商海, 去追求财富最大化;学习经贸知识后, 也可以追求财富最大化, 但在追求过程中必须明确, 财富只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 而不是终极目标。

四、课程实施

经贸知识专业性较强, 对于中学生来说, 全面了解、系统学习是不可能, 也是不必要的。所以, 最好从学生的切身生活入手, 给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理财知识。下面, 以人教版《初级财经英语》 (李泽鹏2007) 第二单元“Spending and saving income”为例, 来说明如何实施课程。

(一) 导入阶段

在导入环节, 首先向学生介绍本堂课要学习的话题“Spending and saving income”, 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讨论, 从而了解其对该主题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期待获得的知识。该环节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让学生形成学习期待。如,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供学生思考或讨论:

1. Do you get any pocket-money fromyour parents?If yes, how do you spend it?

2. Have you considered saving somemoney for the future?If yes, how do you save the money?

3. What do you think will you learn from this text?

在该环节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并把答案写下来 (只需罗列关键词, 不必写出完整的句子) ;也可以让学生与同伴进行简短交流, 共同以罗列关键词的方式, 把答案记录下来。然后, 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去阅读课文, 看看其中介绍了哪些消费和储蓄的方式, 并与自己写出的要点进行对比, 找出自己的消费和储蓄的方式与课文介绍的有何异同。

(二) 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 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 让学生阅读课文两至三遍。

1.

在第一次阅读时, 教师应提醒学生带着导入阶段提出的问题去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去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答案。同时, 当遇到文字障碍时, 尝试运用以前在语言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策略扫清障碍, 如,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用构词法推测词义、借助图片和图表理解语义等。

经过第一次阅读, 学生应该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 至少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些概念以及哪些实用技巧。如果学生对于概念的具体内涵和实用技巧的具体操作方法还不尽了解, 则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阅读。

2.

在第二次阅读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 一边通过记录关键词、画图表、填表格等方式来记录知识要点, 帮助学生理解理财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

如, 在学生读到个人的“收入” (income earned) 是由“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income) 和“税收” (taxation) 组成的, 而“可支配收入”又可以用作“支出” (spending) 和“储蓄” (saving) 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如表1所示的结构图, 以便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

表1通过三层表格, 表达了几种概念间的包含从属关系。运用简单直观的结构, 使学生迅速地掌握不同概念间关系, 并对每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如, 在讲到消费结构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表2, 明确固定消费和可变消费的概念, 总结知识要点, 记忆相关知识。

再如, 在讲到影响消费和储蓄的因素时, 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表3, 从而明确4个影响因素。而其中年龄因素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可以细化为表4内容。经济实力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可以细化为表5内容。

通过上述一系列表格, 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 随着年龄和经济实力的增长, 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也在增长;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 何为生活必需品, 何为可变消费, 何为奢侈品;从而也潜移默化地渗透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意识。

在第三次阅读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迅速回看课文, 并结合上一步制作的图表和表格, 总结和回顾课文所介绍的知识要点, 内化知识, 为将知识付诸实践做准备。

(三) 拓展活动

此环节是建立在上一环节基础之上的, 也是上一环节的必要延续。财经知识是实用知识, 若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投入实践, 那么学习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所以,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任务, 如表6。

首先, 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反省自己的收入和消费模式 (家长给学生的生活费, 也属于学生的收入) , 用表6分析一下自己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 然后分析自己的消费结构有没有改进的余地, 并制订优化自己消费方式的计划。

其次, 还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的收入、消费和储蓄情况, 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制定或改进家庭理财计划, 并付诸实施 (由于涉及家庭财务隐私, 此项任务的结果不必向教师汇报, 学生课下完成即可) 。

最后, 还可以让学生围绕以下话题“The Importance of Responsible Spending and Saving”或进行口头讨论, 或撰写短文进行论述, 从而培养理财习惯和渗透价值观教育。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高中选修课“初级经贸英语”的课程性质和目标, 并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阐释, 指出在高中开设该课程, 不仅要强调其“工具性”, 而且要突出其“人文性”, 即除了给学生传授语言和经贸知识, 还要渗透理财习惯培养和财富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财富。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相关课程的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 本文以“收入、消费和储蓄”话题为例, 讨论了实施该课程的基本步骤, 具体而直观地说明了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当然, 由于“经贸英语”所包含的话题非常广泛, 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话题, 对教学步骤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从而真正有效地实施该课程。

摘要: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建议在普通高中开设“初级经贸英语”选修课。本文根据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 结合教学实际, 将该课程的目标界定为, 附带学习语言, 继续发展语言能力;初步了解基本的经贸知识, 为将来就业或升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养成良好的理财和消费习惯, 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在解读上述课程目标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实施课程、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步骤:在导入阶段, 要激活学生已有的财经知识, 让学生形成学习期待;在学习阶段, 引导学生多次阅读文本, 并通过记录关键词、画图表、填表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要点;在拓展阶段,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并渗透理财习惯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初级经贸英语,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何敏瑜.2008.财经类英语教学的改革设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9) :29.

李兆国, 郑福贤, 关淑萍.2006.论财经英语教学[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40-41.

罗文兵.2005.从学习者需求角度论高校财经类专业ESP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 (23) :95-96.

马建俊.2010.财经英语学习者需求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 :154-156.

文晶.2010.财经院校商务英语学科的专业课程设置[J].现代教育科学 (11) :47-49.

章晓霞.2012.财经英语教学方法的“温故知新”——实践中的创新性财经英语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 :91-92.

张震, 李志勇.2008.体裁分析法在财经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育 (5) :84-87.

Happer, G.&Mulas, R.&李泽鹏.2007.初级财经英语[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英语课程实施 篇10

在写作教学领域中, 如何对学生作文信息进行反馈已成为写作教学研究的学术热点。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各种不同反馈形式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但对于不同的反馈形式对学生的写作情感的影响研究得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英语写作教学中利用有效的反馈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写作情感的影响。

二、利用有效反馈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必要性

语言教学的关键不在教而在学。教师是外因, 学生是内因。写作技能需要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 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所以, 情感因素在外语写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语学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情感因素未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不高, 写作过程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写作焦虑程度过强,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价低, 信心不足, 导致半途而废。另一方面,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 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随之倍增, 平均每个英语老师至少承担着两到三个班级的英语授课任务。以平均每班40人为例, 倘若两个星期布置一篇作文, 每篇作文花15-20分钟批改, 其工作量是惊人的。但即使教师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收效却甚微。很多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任务, 一种机械的模仿, 往往只关心作文所得分数, 面对着教师辛苦批改的作文往往是仅看一眼分数就合上并束之高阁了。那么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该如何激发高职学生积极写, 如何有效对待学生文章中出现的内容及形式错误从而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呢, 这成了我们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

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在对学生作文信息的处理上下功夫, 也就是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写作反馈: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两种形式。在这里, 教师的指导意见对学生的写作心理有着极大的暗示作用。但是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英语学习者积极写作情感的培养不仅仅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写作能力, 从教师, 尤其是从同伴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进而影响其作文质量的提高。

三、实验设计

(一) 研究的问题

具体而言,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反馈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2) 学生对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的态度如何? (3) 不同反馈形式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影响如何? (4) 教师同同伴反馈的结合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影响是否比单纯教师反馈的影响更有效?

(二) 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为了保证实验的效度, 避免不同教师不同教学风格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选择同一个英语教师执教的两个同一水平的大一公外英语教学班作为受试, 总人数为132人, 其中教师加同伴反馈的实验班为66人, 单纯教师反馈的控制班为66人, 两组学生都被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6篇作文。实验前后分别进行了一次写作考试, 作为前测试和后测试。

本次研究历经12周。控制班学生接受单纯的教师反馈, 反馈内容包括评分、间接改错以及在学生作文的内容和组织层次上给出评分。学生根据教师反馈改正作文中的语法错误, 并参考教师作文内容和组织方面的反馈对作文进行修改。实验班学生同时接受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在进行同伴反馈之前, 教师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同伴反馈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教师对作文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类和讲解、教师讲解同伴反馈的原则和目的、教师结合同伴反馈表针对学生的范文进行同伴反馈的示范以及学生对范文进行同伴反馈练习。在同伴反馈期间, 教师会协助学生解决在同伴反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班学生接受的同伴反馈是分两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是学生对同伴作文的内容层面进行反馈, 学生按照同伴反馈表的要求填写反馈意见。反馈结束后, 学生对照同伴反馈表, 参考同伴反馈对文章进行内容层面的修改。同伴反馈的第二部分是学生对同伴作文的语法层面进行反馈, 学生按照同伴反馈表的要求填写反馈意见。反馈结束后, 学生对照同伴反馈表, 参考同伴反馈对文章进行语法层面的修改, 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终稿进行打分并给予评语。

本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同时通过实验前后有关写作反馈态度和学生情感方面的访谈周记形式来了解两个班的学生对所接受的反馈的真实看法以及他们情感上的变化。

(三) 实验结果

1. 前后测成绩

从表1得知, 两个班写作成绩在实验前的概率值P为0.832, 大于0.05, 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前写作成绩的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即两个班级在实验前的英语水平相当, 证明本组实验为等组实验。

表2表明, 两个班实验后测写作成绩的概率值P为0.004, 小于0.05, 可得出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后写作成绩的总体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经过同伴反馈后实验班的写作成绩较控制班提高显著, 说明关注学生情感, 对学生进行同伴反馈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是很有效的。

2. 访谈周记结果

实验结束时, 笔者对实验班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大多数学生在访谈中对同伴反馈的做法表达了支持和肯定的观点, 比较集中的意见有:

“以前看到写英语作文就怕, 怕自己没东西写, 怕自己语法错误太多。现在好多了, 批了其他同学的作文后, 感觉写作视野一下子开拓了许多, 也不再那么惧怕写英语作文了。”

“很享受当老师的感觉!感觉很有意思。自己的错好像怎么查都查不出来, 但找别人的错就很容易。通过改正别人的错误问题, 自己在写的时候就很小心很细心了, 也会注意细节问题了, 引以为戒了嘛!”

“很好!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很多。在大学里也学到很多新的单词, 新的词组和句型, 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去背, 但写作文时却总是一筹莫展, 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些新的单词或句子。自从这学期批改了同学们的作文后, 发现有些同学好厉害, 那些新学的词组和句子他们都能用得得心应手。像课文第三单元的句型With desire comes selfmotivation, with self-motivation comes work, and with work comes success, 有同学就用得非常到位恰当。现在我也渐渐养成习惯, 碰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都摘抄下来, 然后写的时候看看能不能用起来。通过这种方法我觉得自己的英语词汇量也增加了不少……”

“我觉得老师对我们很信任, 让我们自己改作文是对我们能力的肯定。”

“以前都不觉得老师改作业有什么辛苦的。这学期批改同学作文后, 突然发现老师也挺累的, 这么多同学的作文要一本本地改, 一个一个的错误找出来, 老师真是太伟大了!以前我们真的是太不懂事了。以后要认认真真写作文, 不该犯的错误就不应该犯。老师对不起, 同时也谢谢老师!”

…… (摘自学生的访谈和周记记录)

当然, 在表示肯定的同时, 也有不少同学提出了意见, 比如有的认为同伴反馈是应用于同学之间的, 由于他们的阅历、思想和思路、写作水平比较相似, 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虽属于共性的东西, 但只是体现在表面层次, 很难发现并纠正文章中更为深层的东西。建议教师反馈应与同伴反馈相结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 实验结论

从实验班、控制班写作成绩前后测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两张表格中可以看出, 在写作过程中采取同伴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积极写作情感的培养, 进而影响其作文质量的提高。另外从学生的访谈周记记录中也可以得知, 学生普遍欢迎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相结合的反馈方式。这说明,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反馈方式, 学生 (写作者) 能意识到读者的存在, 增强他们的“读者”感, 使他们能更好地站在读者的角度写作, 提高写作表达的清晰度。而且, 同学之间的讨论和评价的反馈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判性阅读的能力, 使学生在评判别人文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同时, 学生之间相互获取反馈意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促进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与友谊。当同学之间的意见被采纳后, 各自的文章有所改进时, 大家都感到了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存在, 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积极性也会进一步提高, 从而有利于促进写作积极情感的培养。

四、结束语

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提倡、广泛实施同伴反馈, 但同伴反馈不能代替教师反馈, 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 相互配合,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 解放学生的情感, 增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莉莉.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同级讨论的有效性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9) .

[2]郭映红.英语写作教学中同辈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翻译, 2011 (4) .

[3]李明, 纪启明.同级反馈在英语写作课上的应用[J].美中外语, 2006 (8) .

英语课程实施 篇11

对许多中学生来说,他们英语学习出现瓶颈的原因在于词汇,而英语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学习的突破口也是从大量积累词汇开始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词汇是英语学习中最难的部分。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和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定初中生词汇学习总量达到2000左右,掌握300多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苏教版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比较高,每个单元、每个模块后面都有词汇表,这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困难。

一、 初中学生词汇学习现状

中学生想要学好英语词汇是关键,但是如何有效学习词汇却是中学生的一大难题。学生很认真地记忆单词,却往往收效甚微,这是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讲授词汇的方法一般是讲解拼读规则、分析构词法来帮助学生记忆新单词。然后讲解具体用法和固定搭配,最后要求学生通过造句来加深记忆。整个词汇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教师通常会在学习完新词汇的第二天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默写形式。但是这种词汇学习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是很好,每次默写都有学生不过关,如何对待不过关的学生是教师头疼之处。每一单元都会有大量的新词汇出现,学生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词汇的方法,即使投入很多精力来记忆也很快忘记,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一般来讲,学生刚一接触英语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自己学好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课本中出现的词汇越来越多,学生慢慢地将英语学习看作沉重的负担,逐渐对英语产生排斥的心理。一旦思想上出了问题,记忆单词的行动就会越来越差,效率也越低。

二、 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的措施

要改变这种死记硬背记忆词汇的现状教师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词汇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达到高效的英语教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 学生提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词汇学习计划。首先教师要转变学生认为词汇学习很难的观点,使他们认识到制定学习计划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在最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计划,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独立制定计划,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检查自己的词汇学习是否达到了要求,与此同时,根据前一个计划的执行情况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计划。词汇学习计划中要包括每天学习词汇、复习词汇的数量以及阅读英文材料的数量。只要有英语学习就一定有词汇学习的存在,因此只有提前对词汇学习制定总体计划才能取得良好进展。

2. 学生准备一个专门记录词汇的小本子。英语词汇学习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容易遗忘。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词汇的进程,更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要想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词汇,最好能有计划、遵照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已学词汇。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到的词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用来记录词汇的小本子,并按照一定规律记录词汇。比如,把词汇按照字母顺序编码,把新词汇的语音、固定搭配以及例句记录在相应地方;词汇记录时应该标注时间,方便及时复习;把同一类型的词汇放在一起等。

3. 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拼读、拼写规则记忆。词汇的发音和拼写规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记忆。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拼写与读音不一致的地方。有些字母不发音,比如come, state等单词中最后一个字母不发音;有时候一个字母有几种不同发音,比如a在单词date和can中的读法不相同。这些特殊情况都是学生记忆的难点,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拼写和读音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规律。教师不妨先教学生认识元音音标,再教给学生认读音节,最后让学生尝试着拼读整个单词的音标。学生在实践中就会逐渐摸索出拼读规则,并能把拼读规则灵活运用于词汇学习中。其次,教给学生构词法。比如学习windy, cloudy, snowy等词汇时,只需要学生记住n. + y = adj.,这样学生学会一个单词就相当于学会两个单词,并且还能应用于其它有着类似规律的单词上。

4. 在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记忆单词。对于有相似含义的单词学生必须在能够区别这些词掌握它们的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才能把词汇掌握牢固。比如,在表达“2008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这个句子时,不少学生这样写: The Olympics Games held in China in 2008,The Olympics Games was taken place in China in 2008.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词汇的语法规则掌握不好。所以,在学习词汇时,不能放松对学生词汇的语法规则的要求。

除以上提到的一些具体措施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猜测语义,在语境中记忆单词,使用分类法记忆单词。如七年级教材中学习食物和饮料等词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单词的类别分别记忆。 Food: chicken wings, spring rolls, pizza, sugar; Drink: juice, Coke. 这样以来,记忆效果会提高很多。

词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积极运用这些措施,以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篇12

一、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1. 树立了新理念

通过新课程的培训,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也有所变化, 新课程理念在头脑里基本树立了, 初步有了实施新课程的基本能力。之前教师对新课程茫然、困惑, 现在是了解新课程、认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许多教师正努力研究新课程, 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

2. 转变了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们在实践教学中开始慢慢接受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 在初步实施新课改的新学期已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旧观念认为教师是演讲者, 新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在学生学习方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得到了树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教师应该认识到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死搬教材, 要结合教学实际, 灵活使用教材。

3. 变化了教学观念

在教学观念方面, 以前的观念是重语言知识传授, 现在是重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标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体验、参与、探究和合作等, 这些已经被教师所接受而且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已经开始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尝试用英语完成所有课堂作业也正在尝试, 初步体现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二、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比较

新旧课程的理念本质区别是不同的。比如旧课程观的观点是课程就是知识, 所以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新课程观点却不一样, 它认为课程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 而且也是现成的经验, 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 更是参与式课程。旧课程只注重课程形式, 而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探求新的知识。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东西之余, 更重要的是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联系不紧密, 教师只有教材意识, 只注重一些现成的资料和教材, 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 不是分开的, 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些理念的不同促使基础教育课程有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三、新课程的启示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重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不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就不能自如地进行实际交流。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世界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作用很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慢慢扩展各种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如果涉及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最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知水平等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就能被激发出来。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也需要扩大, 这样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才能更好地打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四、结束语

新课程带着新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内容、新的评价体系向我们走来。我们需要学习、研究、感悟、交流, 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反思, 在反思与探索的交替运动中, 将其不断完善, 不断发展。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程,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琳, 程晓堂, 高洪德, 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乙肝五项检测下一篇:减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