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体系

2024-06-27

英语课程体系(共12篇)

英语课程体系 篇1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

所谓课程资源, 指的是在课程编制过程中 (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一系列完整过程) 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的综合, 这些资源包括了校内资源、校外资源, 包括了课程编制过程涉及的一切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包括了所有的原生教育资源、衍生资源、再生资源和创生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 也是课程所涉及的一切信息、教学经验和知识的载体 (魏荣, 2010) 。课程资源越丰富, 越适应学生群体的心理和学习特点, 课程的实施就会越顺利, 课程目标也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值得注意的是, 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其具体的载体形式会根据主题的需要加以调整。不同的课程主体, 由于教育观念、课程理念等方面的不同, 导致能够进入课程的具体资源也有所不同。

二、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作用

1.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迎合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 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 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条件, 就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 现代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园内外的一切资源, 充分发挥好学校教学基地、图书馆、实践基地的作用, 并积极联系校外的图书馆、实践基地、博物馆, 以及其他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同时, 各个高校要立足于当前的英语教材, 积极开发其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创造性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由此可见, 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是符合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 是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 代表着先进的英语课程理念。

2.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能够满足现代化英语教学的需求。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1982) 著名的语言输入和Swain (1985) 语言输出理念, 要想学好英语, 就必须保证大量正确有效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量。当代的大学生都比较追求和标榜个性, 有限的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练习既不能保证学生实践需求, 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正确有效的语言输入和丰富的语言输出训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 让现代化的英语教学真正“活”起来。

3.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对高校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有助于促进教师向着专业化方向成长进步。要想将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好, 教师就要对课程目标、学生兴趣、英语课程资源分类甚至程序开发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可以说, 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 就是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的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的洗礼, 教师会对教学、对资源整合、对学生都有全新深刻的理解, 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的课程资源观。

4.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有助于培养主观能动有创造力的人才。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最终受众, 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建设, 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共同梳理整理课程资源, 积极拓展适合当前大学生的英语课程资源, 打破英语教材的局限性。整个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寻, 更寻求与学生的合作,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方式与实践

1.培养和提高英语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因此教师直接关系到课程资源的开发、积累、整合。首先, 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来看, 教师自身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努力跟上时代和科技的脚步, 不断尝试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武装自己, 积极引入新型的教学技术, 积极寻求课程设置、课程评价的高效的新方法。其次, 从学校角度出发来看, 学校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 鼓励教师参与进修提升专业性。比如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出国轮训, 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等等, 多方面着手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他先进教学技术的驾驭能力, 这都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学校的重视和引导, 将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学校还可以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作为教师能力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 与薪酬奖金挂钩, 鼓励教师不断加大对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

2.构建外语学习资源库。

为了保证充足有效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量, 需要为学生构建外语学习资料库, 这种资料库一般以网络教学平台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以便学生实现一站式访问, 获取平台众多的外语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平台要注重在外语环境下运行, 以便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有效语境。在完善外语学习资料库方面, 应该加强资源共享, 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浏览访问PPT课件共享资源、听力库、自主学习库、音频库、视频库, 等等。在音频和视频资源方面, 要注意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 许多高校虽然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 也共享了一些网络学习资源, 但是缺少对资源的深度加工, 没有发挥这些外语学习资源应有的作用。比如针对一些精彩的视频片段, 可以加上资深教师对文化背景、语言点等方面的精彩讲解分析, 电影片段要和学生自己在网上观看的有所不同, 要支持学生编辑、截取、批注、提问、交流等。此外, 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国外优秀英文网站的链接, 针对反响较好的主题举办讨论和交流, 等等。

3.多渠道挖掘大学英语课程资源。

英语学习最终是为了交际, 单纯依靠教材的语言输入输出训练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课程资源, 还是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大学英语课程资源, 努力将校园开辟成为“英语语言教学资源超级市场”, 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比如组织学生成立各种英语兴趣小组, 让喜欢英文歌曲、话剧表演、朗读、辩论的同学自由组合, 教师指导学生准备资料;举办全校范围内形式各异的英语竞赛;鼓励学生成立英语角, 指派口语水平较高的高年级学长组织参与英语角活动, 教师也定时参与其中, 以便培养良好师生关系, 提升英语学习的氛围。此外, 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广播中开辟出专门的英语广播时间, 固定播放英语日常会话或者趣味竞答, 以吸引大家学习英语。

四、反思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互动和合作方面有待提高。

互动和合作不足, 是制约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某些大学教师不愿意放下身段与学生展开探究式合作, 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程资源包括了课程编制过程的一切人力资源, 学生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当下时代的学生, 对待事物,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知, 对于创新的教学方法, 也可以较快地接受。而当下的教师, 虽然有比学生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 但是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有所不及自己的学生。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是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的, 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水平, 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 教师只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学生。此外, 当代的大学生, 信息技术水平普遍提高, 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网络搜寻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身上学习到许多信息技术搜索技能。

2.过于依赖网络课程资源,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 学生和教师都比较习惯于或者是乐于通过网络寻找适合的课程资源, 容易忽略自然资源的课程价值。长期以来, 我们容易忽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导致教学方式单一, 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其实自然资源在创设语境、培养学生英文思维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游览参观一些自然风光, 每到一处, 让学生充当导游, 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或者带领学生观看博物馆, 讲解各国的历史文化, 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 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展品讲解。这样, 既可以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实践证明,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学习效果。

3.教师对现有的校园内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 加强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不少高校都在网络平台建设、图书馆建设等方面投入了重资, 但是这些硬件设施在很多时候都沦为了面子工程。比如不少院校虽然设置了网络学习平台或者校内英语网站, 但是网络上面的学习资料却鲜有更新, 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引进了语言实验室和英语资料室, 但是却常年关闭。这些都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没有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学作用。此外, 大学教师的英语课程资源意识还有待增强, 很多教师宁愿鼓励学生多做几套四六级真题, 也不鼓励学生多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过于功利化, 图书馆的一些纯英文的报刊沦为摆设无人问津。

综上所述, 面对课程资源建设不合理和校园内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局面, 学校方面和教师方面都有一定的责任, 这些都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入地反思和改正。

参考文献

[1]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5.

[2]S.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uage, 1982.

[3]陈丽.如何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9) :197-19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D].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43-45.

[5]陆正荣.英语教学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学与管理.2010 (19) :64-67.

[6]魏荣.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9) :113.

[7]徐云仙.新课改背景下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119-120.

[8]杨晓静, 段海霞.高中英语课程资源不均衡发展之管窥——基于校本的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科技, 2014 (5) :77-79.

[9]张婷, 胥芝韵.简论新课改背景下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 , 2011 (10) :92-94.

英语课程体系 篇2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随之发生改变。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商务英语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商务英语,在市场营销、金融管理、和经贸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商务英语的本质是英语知识、专业知识和商务背景的总体运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由进行了探讨,对这些理由的具体剖析,并根据这些理由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看法和倡议。

关键词: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理由分析;解决策略

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我们以商务英语为例来谈谈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一、商务英语的概念,用途和特点

商务英语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人们所用的英语,即为Business English。商务英语在国与国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涉及营销、管理、金融和经贸等多个领域。从用途上看,商务英语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其实用性表现在它的产生、起源本身就是世界经济频繁互动的结果,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英语。在语言学的范围来看,它属于应用语言学的探讨对象。既然商务英语是以国际商务为语言背景的实用性的英语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就应该是在这语言环境下所使用的英语。”

二、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理由分析及解决措施分析

当今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它与普通英语不同,因为其专业性较强,所以该学科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较广泛的应用。

(一)在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目前状况

商务英语作为很多高校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问世已有近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当今世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行为也开始逐渐普及和频繁,贸易范围逐渐拓展,使得商务英

语专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也有了 20多年的教学历史,很多高校也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和教学特色进行推广,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我国高校还普遍存在着一些实际理由,例如:传统学校和课堂奖励结构以成就定向, 追求四, 六级通过率,注重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这样做法奖励的是学生的分数而不是学生的真正的掌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近年来,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中随处可以看见四,六级考试的各种投机取巧的广告,特别是在考前,有的甚至为了在考试时作弊不惜花上高价购买一些所谓高科技产品,这些做法都是一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拿到四,六级的证书之类,以便增加一些求职的资本。针对我国高校商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由进行了探究,分析这些理由的具体表现,并根据这些理由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倡议。

(二)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理由

(1)单一的教学方式是高校商务英语存在的理由之一

从学科本质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是一门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相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了解营销、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我国现有的商务英语教学方式仍比较传统,以教师为课堂的核心,讲授知识时还是老样子,没有变化,就是照本宣科。学生只是填鸭式地学习,而没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甚至思维已经跑到了课堂之外。在高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整个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2)师资力量配备不足也是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总体英语水平都低于普通英语专业的学生,而商务水平又普遍低于经济专业的学生,这一理由也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面对的主要理由。这

一理由产生的主要理由在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商贸和英语能力不是很高,因而教学经验不足,还有一些教师只是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教导学生,而商务知识却显然不足,甚至是现学现卖,因而,上课时只能是简单地照读教材而案例很少或,造成课堂气氛不佳,乏味无趣;另一方面,还有些教师是经济专业专家,但是英语能力却不是很好,上课时甚至只能用汉语教学,失去了商务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

(3)教材的编写质量不过关也是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理由之一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材市场也缺乏统一的.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都满意的教学用书和相应的影音材料。教材是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主要书本工具,但我国市场上的商务英语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只是将一些过时的材料进行拼凑,这样就造成了商务英语教材的低水平重复使用,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很低。

(4)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理由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甚至学生成为了一种摆设和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客体,教师也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贸易理论和商务词汇的讲解上,同时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作用和主体地位。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严重脱离实际的商务情景,使得这些贸易理论和商务词汇显得更加的抽象和生涩,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而只有被动机械地记忆和使用。

三、目前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理由的解决措施

商务英语与普通的英语在教学方面存在不同,不但要学习英语知识中的语音、口语、听力和基础知识等内容,还要涉及到如电子商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国际法等方面的商贸知识。为培养能够利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高级专业人才是当今高校商务英语的主要教学目的,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我国民族风俗、文化背景和商务知识是支柱,英语知识是基础,因此,实现两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课程体系 篇3

关键词:建构 多元评价 医学英语院校 英语课程 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12-01

医学英语院校英语课程的专业化考核,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尤其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运用,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中,结合学生掌握医学用语、单词词汇以及在具体的课程中实施多元、动态、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强化医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英语人才,服务医学的科学发展。

1 简述多元评价体系的具体含义及价值

1.1 现代多样性评价机制的应用

在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具体运用中,这种机制的提出,就是围绕学生在知识、兴趣、爱好、个性发展、道德培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体系,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机制。尤其是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与课程的有效结合,能对英语学习中的道德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原则、教学整体目标等多个因素进行细化,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这种多元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以及手段运用的多样性评价,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尤其是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中,能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趋势的发展模式,能全面符合教师、教育、教学、学生等多方面的整体融合。

1.2 整体评价的科学方式

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中,由于医学英语授课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医学名词、医学术语等,在英语的掌握程度上,就会出现不同的主体反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从医学学生的主体要求出发,充分考虑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从社会因素、家庭以及学校因素等多方面评价,并形成学生在医学运用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运用,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医学英语院校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能有效改善医学发展的整体方向,对于学生在医学英语课程中的知识掌握、个性表现都有良好地促进效果。

2 分析多元评价机制在医学英语院校英语课程中运用现状

2.1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科来说,医学英语专业的评价相对难些,因此,从整体评价机制的构建来看,尤其是当前医学英语院校对英语课程的评价没有构建细化的标准,造成体系的不够完善,有的还停留在对英语单词、简单语法的掌握上,对于深层次的医学英语专业术语、国内外医学专著等多方面的英语阅读,没有整体的评价,过分追求对学生医学知识的评价,而忽视对医学英语的专业使用。

2.2 指标运用不够具体

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中,多元评价机制还缺乏一定的指标量化,还停留在对医学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评价上,对于学生的医学心理认知以及参与现代化医学操作手段等方面,尤其是对于高科技医学英语的学习,对于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掌握,对于学生的思想评级等方面,没有整体的细化,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在多样性的选取上,没有形成激励性的表扬,也没有指标与权重的结合,对于描述性、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都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指导。

3 探讨建构多元评价的医学英语院校英语课程考核体系

3.1 过程评价的整体运用

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智能评价体系,尤其是注重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采用形成性的评级方法,构建动态的评价模式,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作品创作,包括英语阅读、朗读等能力,尤其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质量评价观念,形成学生为中心的能力评价,让学生在具体的医学英语学习氛围中,通过成果展示、思维运用等方式,形成全面化的发展模式,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实施平台,推动整体发展的需要。

3.2 学习导向功能的整体建立

在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学习中,体现在学习效果的评价上,就要突出不同层面的技术运用,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搭建学生主题性学习的桥梁,尤其是对医学英语院校英语课程的整体导向,形成对字词、句子、基本英语语法知识的理解。通过各种评价活动为载体,形成互动性的游戏课程或者创造性课程的应用,形成医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的初步养成,培养同情心、爱心、宽容心、正直心、自制力、责任感等各项道德及人生价值观,使其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思想与行为准则,并形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良好态度。

3.3 实作评价的整体运用

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评价机制上,可以综合采用作品评级的方式,让学生在相应的环境下,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我课程的完成情况,教师采取专业的判断,对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包括学业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整体的判断式的评价,形成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多元评价的整体实现。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发展了思维,又适应所学领域的复杂性,产生体验得到感悟。对其作品的展现、进行访问、电脑模拟、系统性操作、陈述、模仿、进行角色扮演等,即作业形式可能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加以表述的,也有可能通过实际操作完成的。

4 结语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整体构建,尤其是在医学英语院校的英语课程中,技能突出学生整体形象的提升,也能综合评价学生在医学英语学习中的效能,从医学英语学习的各项具体指标出发,实现基本的课程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技能掌握,并具有相应的独创性,实现医学英语院校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匡露.对高校英语学习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96-197.

[2]崔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37.

[3]崔艳嫣,李业霞.试谈建立多维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9-123,132.

试论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篇4

一、目前商务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1.宽泛的课程开设。很多学生对于商务英语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对商务英语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一个大概的体系认知上,无法真正地顺利开展商务英语的自主学习。在商务英语课堂上的学习也只是针对一些基本词汇和知识,缺乏真正的商务实训,在真正需要用到商务英语的时候,学生由于自身限制而缺乏经验,导致在日常商务英语交流实际中显得捉襟见肘。如果没有系统的深入理解商务英语的学科内涵,那么在实际运用时就会与实际严重脱轨,无法达到满足岗位需求的目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率低的问题,阻碍商务英语专业的持续发展,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

2.过大的语言类比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为看重学生的语言基础,因而更多的是进行语言知识的教授。有些学生本身语言的基础较差,又不注重平时的积累,因此对于商务英语的词汇及相关的知识便知之甚少,影响了商务技能的提高。其次便是专业教师力量的缺乏,现在很多的商务英语教师都不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而是后来自己自学或者是进修的,缺少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的资格。要发展商务英语课程,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3.三明治式的课程。商务英语教学的分为语言类课程教学和商务类课程教学,若想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就不能仅仅是将两类课程的教学简单地叠加起来,而是需要兼顾二者,使二者相互统一和结合,形成一个互辅互助的有机整体。课程的设计需要充分将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商务知识技能的学习相结合,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制衡点和结合点,突出商务英语的特点。

二、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思路

1.以就业为核心的设计思路。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目标就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商务英语技术能力,迎合市场经济需求,以帮助学生就业为最终目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计就必须首先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高端技能型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以满足新形势下发展迅速社会的职场需求。

2.理论结合实际的设计思路。商务英语是一门实际使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设计教学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可能会发生的真实情景进行虚拟设计,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后能够及时进行运用和巩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最终使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的水平。

三、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1.环境模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授商务英语时,若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目前已有的素材,设定相应的情景模拟,将学生真正的带入真实情境下,找准相应的角色进行对话和演练,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加深对于模拟情境的理解和体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商务技能的使用和操作,能够更加深刻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商务英语知识。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商务英语技能的使用。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在以后的商务交际中灵活地使用。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相关情境和场合下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教师来说,这就需要他们在兼顾监督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熟练把握的同时,带领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他们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很多时候,商务英语的实际使用含义会因为场合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学生需要通过在不同的语境下勤加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根据场合,根据情境,表达出适宜的话语,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

3.分配任务,加深理解。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分配任务是指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为学生分配相应的阶段任务,任务法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自己努力取得进步的同时,配合其他同学的相关任务,通过互助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更加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同时使得学生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兼顾和同学的配合互助,在加深自我学习意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同学之间的互助意识。这样不仅仅是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提升,更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认知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培养出高水平的具备商务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高职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就需要立足于实践,配合多种教学方法,在立足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优化和创新,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成长为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

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持续推动下,对于企业来说,提高员工整体的商务英语水平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商务英语人才在市场上也具有很高的竞争力。相对于普通意义上的英语教学,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英语课程体系 篇5

论文摘要:改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首先从课程这个根本点出发,构建起多元化的完善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体系,从而指导和规范教学工作。本文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体系的建构及其特色作一探讨。

一、引言

在全球化日益凸显、国际贸易往来日渐紧密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一直是高职院校中广受学生青睐的专业;然而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使其在三年的高职教育中快速地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并且良好地融合到相关产业当中,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有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本专业的整体建设,其中体现高职特色、适应未来岗位需求的相应课程的开设和完善更是商务英语专业赖以安身立命的基本。

尽管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逐步凸显出有别于本科学院的自身特色,但仍然存在一些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要提升学生英语运用和专业实操双向技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起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标准体系,从切合高职教育特色和就业岗位需求的思想出发,重新思考各类课程的定位和要求,明确目标和方向,实现课程教学的合理创新和规范有序。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体系

要打造体现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为核心、就业为方向”的课程设置。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中已明确提出“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建立课程标准体系首先需要从课程设置着手。商务英语专业应当遵守“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接轨”的“三接轨”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以往与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趋同的弊病,去除冗余的重复建设性课程,将“语言+技能”的培养理念贯彻始终。我们可以按照专业群必修课、专业群限选课和专业群任选课等模式划分,把学生经过高等职业教育所应具备的所有语言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都涵盖在内。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体现这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1。语言基础课程(专业群必修课)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因此课程设置应该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积极性,在基本语言能力上做到全面提升;同时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应付式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依其最大利益来读书,为他们将来就业、升学、终身教育做准备。

2。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群限选课)则显现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即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等岗位一线需要的,能直接应用所学知识,具备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设置要考虑英语教育的职业特色,满足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将学生将来走入商务职场所需的技能课程纳入范围当中。

3。在提升语言和技能水平的同时,课程设置还应紧密结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开设一些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需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相关的任选课程。

(二)“多元化、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标准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包含多样化和弹性化的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多元评价体系。而从目前的课程评价方面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评估考核学生的方法仅仅是英语卷面考试,主要内容是趋同于本科院校的知识性和基础语言性考核,标准则是分数的高低。这样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无法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考核是单一片面的。

要想真正达到公正客观评价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我们应该搭建起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需求,不光要考查期末成绩,还要考查平时表现;不光要检验知识掌握程度,更要检验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从而实现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的三方有机结合。同时,课程标准还应该依据社会、企业要求,由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将教育标准与企业(或行业)标准融合,并且把课程考核与相关职业证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知识点、能力点和素质点进行从头至尾、全方位、公正合理的考评,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考核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摒弃盲目和形式主义。

(三)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纳入课程标准范围。

课程标准的建立不能单一以课程本身为载体,还应该将课程的实际操作者――教师纳入课程标准构建的规范之内,对其提出合理的要求,让教师规避教学的盲目性,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避免课程安排的随意性。因此,这就要求从基本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教学质量要求等几方面对课程执行者――教师进行理性规范,让教师明确职责,从而形成“教师―课程―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职业能力的要求较为关键,让教师自身通过各种一线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才能真正成为区别于本科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高职特色。

三、结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的构建应该在对传统教育模式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要贯彻以人为本、能力优先的教育理念,把“能力本位、素质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参与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标准构建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中国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和理性探讨,结合国内外外语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今就业形势下对人才的岗位需求,构建既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又符合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具有中国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体系,为切实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柳茜。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主题的重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xx,(2)。

[2]黄克孝。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xx,(4)。

[3]王莉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若干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xx,(5)。

[4]杨凤翔。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xx,(6)。

英语课程体系 篇6

【关键词】任职能力 士官英语 考核

在士官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有关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相应的考核体系来检验。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员全面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而且也有助于学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技能并为日后的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我校的士官学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若采取简单的课程考核体系就会导致一些学员“吃不饱”,一些学员“吃不消”,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都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虽然近几年学校也在采取各种方式来改革原有考核体系中不适宜的部分,并采取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强調了形成性考核的作用,增加了其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但是,各学科在设计相应的考核体系时,由于对形成性考核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一把尺子量天下”的现象。因此,士官英语课程考核体系就应该立足于士官任职岗位的需求,并根据英语这个学科的特点来加以设计,更能体现其学科的特性和实际的操作性。

一、解放思想,树立以提高学员任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考核模式

要想使课程考核成为促进学员职业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应该打破原有传统考核模式的束缚,树立以提高学员任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考核模式。士官学员生源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能力、应试能力和技巧都有待进一步的强化和提高。当前士官英语课程考核主要还是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与新时期培养高素质的士官人才所倡导的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目标相差甚远。

二、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体现多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士官学员英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员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的翻译和阅读简单的军事相关的英语资料,在涉外交往中能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通过英语的学习,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并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士官英语课程考核的设计要体现实用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特点。为了加强过程性和能力性的考评,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形成性考核分为两大考核内容:一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其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包括考勤,检查学员的到课率;平时学习表现,考察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员可依据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自习情况和学习主动性等因素来综合评定成绩。二是对学习内容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依据士官岗位任职能力要求所设计的课程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评定成绩,该项目成绩占学习内容考核成绩的60%。

三、改革课程考核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辅助考核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也能在课程考核中也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基于学员对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的熟悉和喜爱,在课程考核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考核的方式,编制并建立英语试题库,考核时由计算机随机组卷,让每个学员所答试卷不尽相同,能够在一定程度的促使学员全面复习迎考。学员如考试不合格,可以自我分析原因,准备充分后再次进行考试,直到考过为止。

四、实施考核评价,促进教员的教学能力素质的提高

通过实施有效地课程考核评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督促学员自主学习,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外,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员转变其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其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实效精神对士官英语教育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重在平时,要求教员要紧密联系学员,随时掌握学员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通过与学员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员对语言应用的需求,教员乐于奉献自己的时间,在学员身上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学员通过教员的引导和帮助找到学习英语的方法,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重塑士官学员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较之以前更加的和谐、积极。同时,教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总之,基于士官任职能力培养的英语课程考核体系符合当前士官英语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士官人才培养的目标,引领士官英语教学改革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探索更多的可能。以此同时,也要看到在实现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探索,共同促进士官英语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尕娃.高职英语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研究[J].理论观察,2013.

[2]万艇,赵晓琳,姜平.对高职英语教学评价考克模式的探索[J].教学研究.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析 篇7

一、学科定位

商务英语 (Business English或English for Business) 在我国高校已经有20多年的办学历程, 但Business English的对应术语并没有得到统一。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商务英语是一门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 涉及门类繁多、跨学科的综合体, 是文学和经济学、管理学交叉的应用型边缘学科 (黄振华, 1998;孙湘生、龚艳霞, 2001) 。也有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既可归于经济学中应用经济学下属的国际商务之下, 也可归于语言学中应用语言学下属的专门用途英语之下 (林添湖, 2001) 。根据国外语言学家的划分, 商务英语应该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ESP) 的一个分支 (如图1) (Hutchinson&Waters, 1987:17) 。

本文认为上述各种观点并不互相矛盾, 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商务英语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和分化的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它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 以英语语言为依托, 以掌握系统言语知识和基本商务知识为目标的英语语言学和经济类学科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 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二、教学目标和原则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教学也不例外。Hughes (1995:9) 认为, 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目的。普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练掌握这门语言, 而商务英语教学虽也重视如结构和功能等语言基本功训练, 但其教学重点却在商务环境上。因此, 商务英语的教学要求不仅仅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体学习者来培养, 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 即在商务交际场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学应遵守以下原则。

1. 适应需求原则

商务英语教学需求分为两类: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高等教育需培养能参与全球商贸竞争的国际人才, 满足社会需要。商务英语是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需研究学生个体的学习特性, 知晓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认知风格、学习习惯和语言基础,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 不同课程的不同要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2. 有机结合原则

商务英语教学必须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了解各国文化和交际习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须贯穿整个教学阶段。语言是基础, 商务知识也不可或缺, 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不可厚此薄彼。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是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三个要素, 需相互渗透, 相辅相成。

三、课程设置分析

本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 分为公共基础课、素质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训课。此课程体系群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 成梯形的进阶式特征。本文选择其中的几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1. 公共基础课程

我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包括:第二外语、计算机公共基础、高等数学等, 其中第二外语为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展语言能力, 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需求。当下计算机运用非常广泛,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必不可少。另外, 现代商科的各个分支包含了大量数学公式, 推理过程也部分建筑在数学逻辑之上, 因此高等数学的学习不可或缺。其他选修课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都为学生今后踏入社会、涉外工作起着必要的导向作用。

2. 学科基础课程

我校围绕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开设精读、高级英语、语音实践、口译等语言课程使学生对英语各个细部环节进行提高训练, 对语言结构和使用规律产生理性、科学的认识。除必修课外, 选修课包括英语国家概况、报刊阅读、西方文化入门等, 加深学生对国外文化、国家结构和社会风俗的了解。我校还有计划开设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种讲座、外语节等活动, 创办了英文广播、英语社团、英语角等, 将课堂教学有机地延伸到课外, 为学生开辟多层次、全方位接触英语的途径。

在低年级阶段, 我校尤其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特别是听、说方面强化训练。通过语音、精读和口语课的学习, 学生纠正了受方言影响的严重语音、语调问题, 能熟练运用拼读规则和音标读生词, 较好地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 掌握了语音变化规律、连读、语音同化等技巧。

3. 商务专业课程

商务英语学科专业课分为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专业平台课中的商务英语写作、商务导论等都为之后开设的专业方向课打下了基础。专业方向课程与特定的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 专业性很强, 旨在使学生对国际商务的具体理论和实践作比较深入的了解。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等。专业课程教材以英文为主, 均全英语授课, 最低限度是双语教学。

以上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 将低年级强化训练的语言基础能力与商务专业紧密结合, 如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等。除了与英语语言专业紧密结合的课程外, 最重要的是商务专业方向课程。我校这方面课程设置涉及谈判、管理、礼仪等多方位的商务要素, 旨在提供全方位商务运作平台, 从理论、文化、实际操作各个方面给学生灌输商务理念。

4. 实训课程

我校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书本知识的同时, 将实训课程被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入校初始军训到离校前毕业论文, 定期举行的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实践活动, 如口语实践、虚拟商务英语运作等, 纳入正常学分, 保证实训课程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实训课程采用校内外相结合模式, 低年级阶段以校内实训为主, 包括口语、翻译等多项语言基础的训练, 高年级进行与商务相关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企业岗位实践。

四、几点建议

1. 公共基础课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 数学基础薄弱, 而商务专业课程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 建议将数学课开设学期提前, 开设在第1、2学期。使学生尽早掌握所需的数学原理, 为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由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因此需增加计算机高级课程, 满足学生今后在商务操作等方面对计算机运用的需求。

2. 商务专业课开设的时间较晚, 一般在5、6学期, 应提前至3、4学期;增加英语在一般商务环境中的应用, 如在普通英语课程中逐渐融入商务专业英语的内容, 以商务类文章为教学材料, 扩大学生的商务背景知识面。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资格证书考试, 积极获得各类外语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 如涉外导游证、外销员、单证员等, 也可视作学生必须通过的任务。

3. 由上文可见, 我校基础英语语言实训相对较多, 能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打下扎实基础, 但商务方面的实训略显单薄。可开展多样化商务模拟仿真和商务实践教学, 笔者认为, 校内实践可采取以下形式: (1) 课堂案例分析, 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企业运作个案, 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 建立商务实训室, 配置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专业软件, 供学习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证券投资等课程的学生提供模拟操作。

五、结语

全球经济对商务人才的需求和商务英语在中国的不断发展, 促使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踏入商务英语的领域, 也使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教法等方面得到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研究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借鉴其他院校课程设置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我校建立了以上课程设置模式, 其中无论是课程设置本身, 还是教学的实施、教材的选用等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广泛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ughes, J.Business English:Why and when to do a course in General Business English[J].BBC English, 1995, (96) :9-10.

[2]Hutchinson, T.&Waters, A.ESP: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Strevens, P.New Onentation in Teaching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4]贺川生.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5]郝钦海.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定位、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

[6]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4) :143-150.

[7]阮爱君.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析[J].台州学院学报, 2006.2.

[8]阮绩智.论商务英语课程特征及教学一般因素.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4.

[9]孙湘生, 龚艳霞.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J].湖南师范人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篇8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商务英语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在英语语言类课程以及商务类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性专业,具有复合性、应用性特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概念,提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命题。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着力点在于 (1) 构建语言与商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效衔接,满足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体现“厚外语基础、强外贸技能、高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2)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核心职业能力及所对应的核心课程和支撑性课程;(3)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及实践环节、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使专业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合理匹配、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要求;(5)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满足教学及实践环节所必须的实训室、网络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实训软件等教学资源库;(6)课程评价和特色建设。对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适时评价和反馈,逐渐形成课程特色。

二、构建商务英语专业EBS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几门不同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而应考虑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系统及应用的交叉和立体建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构建了以英语为主线、商务为内容、能力为核心、实践为途径的EBS课程体系,形成了满足语言、商务和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块,实现了语言与商务,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一体化综合设计。在课程的编排上,遵循语言学习和技能培养规律,语言类课程采用渐进式,保证三年不断线,并按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进行编排;商务和外贸技能类课程采用流程式、一体化编排;综合素质类课程按并列式和融入式编排,确保各模块之间有效衔接、相互融合、互为拓展。商务英语专业EBS课程体系架构见表1。

三、商务英语专业的《进出口业务谈判》课程建设

根据广东及珠三角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外贸能力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提出了“能说、能写、会做”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能说”,强调涉外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和洽谈能力;“能写”,强调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尤其是商务信函和进出口业务函电拟写能力;“能做”,强调外贸业务处理能力。为此,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进出口业务谈判课程,并作为培养外贸专项技能的职业能力必修课。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该课程在强化职业核心能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营造技能训练氛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课程性质及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准确的课程定位和明确的目标设置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进出口业务谈判》课程定位为“专门用途英语(ESP)与外贸实践”一体化课程。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专项外贸业务技能(进出口业务谈判)的强化训练,使学生不仅掌握进出口业务谈判所涉及的语言和技巧,而且能够学习和了解整个外贸业务活动,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掌握进出口业务谈判的基本流程和主要环节; (2) 掌握进出口业务谈判所涉及的词汇、术语和常用语; (3) 掌握基本的谈判方式和谈判技巧; (4) 掌握并遵循基本的国际商务礼仪; (5) 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能够比较自如地用英语进行商务接洽和业务谈判。

2.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以外贸业务活动为主线,以进出口业务谈判的流程、环节和涉及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学习活动和训练项目。通过语言和外贸技能的综合学习和训练,实现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和外贸业务能力并举;通过模拟仿真训练与真实外贸项目的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再现真实商务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功能。

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虚拟公司成立、外贸部门架构及职责、建立业务关系、询价与报价、数量与价格谈判、交货与运输谈判、付款、保险和仲裁谈判、合同起草、修订和签署、宴请与庆祝等10项内容,形成能够呈现真实进出口业务谈判流程和内容、体现外贸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设计。此外,通过课程中和课程后的外贸项目实践和外贸技能大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拓展。

3.教学和实践环节设计

根据“专门用途英语 (ESP) 与外贸实践”一体化的特点,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包括: (1) 业务洽谈文本 (text) 的学习与演练:外贸英语词汇、常用句型、贸易及谈判术语及英语表达; (2) 商务背景知识及外贸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进出口业务基本流程和主要环节、营销知识及谈判技巧、国际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等; (3) 外贸技能专项训练及演练:外贸实训软件模拟训练、进出口业务谈判情景模拟演练; (4) 综合实践:校企合作外贸项目实际操练; (5) 外贸技能大赛:以进出口业务谈判课程为基础,综合运用其它语言和商务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真实或虚拟的公司和产品为对象,呈现整个进出口业务谈判的过程和环节。这是对学生从知识到技能、从语言表达到谈判技巧、商务礼仪等各方面的综合考核和评价。

实践环节的设计遵循从模拟到真实的顺序设置,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理论学习与实践同步。主要环节包括: (1) 认知实习。通过参观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类展会和交易会,认知公司架构,了解外贸发展趋势和外贸公司对外贸人员的素质要求; (2) 模拟仿真训练。在以实训室为课堂的课程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训练、商务英语和外贸实训教学软件,进行专项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强化训练; (3) 真实外贸项目。借助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合作企业的外贸实践。如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通过网络开展外贸业务,发布企业及产品信息、接收和回复网上商务信函、进行真实的营销、真实的贸易接洽等; (4) 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学生利用假期和第六学期到校外实习基地和外贸企业顶岗实习,通过真实的岗位实践来内化学习内容、强化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提高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综合素质,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

根据进出口业务谈判课程的交际性、交互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和要求,课程教学要真实呈现外贸项目实践等符合语言和技能培养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角色扮演法。课程的训练与实践环节大多以小组为单位,按买方和卖方演练英语谈判过程。因此,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模拟演练,还是拟写和修改英文谈判文稿、课后复习巩固,小组成员必须充分协调和沟通,分工、合作完成各项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促进同伴教育,增强团队精神。 (2) 案例分析法。在商务知识和外贸技能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引导教学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加深对外贸知识的理解。 (3) 互动式教学法。课程教学与训练是在教师与学生小组、教师与学生个体,小组之间、小组内买家和卖家之间以及买家和卖家内部成员之间互动不断变换中进行。互动式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整个教学之中,从不同角度体验和强化进出口业务谈判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4) 模拟仿真训练和真实外贸项目实践。模拟仿真重在专项技能和谈判各环节的操练,真实外贸项目重在营销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5) 网络自主学习。借助互联网和以网络课程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文本资料、视频资料、实训软件等,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和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

《进出口业务谈判》课程建设突破了传统的“专业英语(ESP)”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语言与专业的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以及实践教学的强化,避免了语言与商务的割裂和纯语言训练的单一模式,体现了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工具性功能,实现语言与外贸业务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商英结合、商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探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进出口业务谈判》课程建设为实例, 探讨专业英语 (ESP) 与外贸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专业英语,外贸实践

参考文献

[1]吁娟.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开放性[J].教师, 2008, (24) .

[2]周洵瑛, 范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语界, 2010, (4) .

英语课程体系 篇9

1 高职特色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高职英语教育要以相关的规定为依据, 将实用作为其教学的宗旨, 在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加大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 使学生能熟练应用英语知识来解决相应的业务工作,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同时还要学会使用英语, 从而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但这个标准不是只改革一门学科就能完成的, 而是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高职特色英语课程体系。“平台+ 模块”教学方式就是我们探讨出的一种高职特色教育模式, 将学生的基础教育作为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发展方向的差异性及兴趣的差异性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育模块, 从而形成分层教育、特色鲜明、因材施教的高职特色英语课程体系。

1.1 平台教育设计

英语平台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 以英语课程的特点及学生实际能力为依据, 从而设置相应的学习计划及目标,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 最终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1.2 模块教育设计

1.2.1 专业英语模块

我们以软件专业英语作为实例进行探讨, 策划、交流、编程等工作都是软件外包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 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编程, 想要顺利地完成相应的工作, 就一定要掌握相应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 从而正确地理解技术文档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该项能力, 我们设置了几个教学模块:一是实际专业模块。该模块针对将外包工作作为就业目标的学生。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文档的能力, 要将相关的专业英语设置成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学习和实践有效结合,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基础专业英语模块。该模块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专业的计算机词汇, 掌握基础的科技英语知识, 能看懂一些专业的英文文献。三是软件开发技术文档阅读模块, 即通过让学生阅读实际的外包技术文档,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阅读能力。

1.2.2 提高职业拓展能力模块

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会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 因此, 针对从事其他工作的学生, 我们也设置了相应的模块。一是英语听说模块。现阶段, 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交流能力。听说模块就是为了弥补这种缺陷, 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在课堂上, 要加大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强度, 同时也要通过听力练习来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二是英语读写模块。用人单位通常比较注重的是员工的读写能力, 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及写作机会,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2.3 研究性学习模块

现阶段,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不断增加, 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基础, 还要掌握其他的职业能力, 比如创新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该模块就基于这种需求, 让学生自由挑选他们喜欢的课题, 比如广告英语特色等, 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结论的过程, 不断提高英语能力, 同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从而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工作能力。

1.2.4 证书模块

为了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 我们还设置了证书模块, 比如IT职业英语证书等, 通过学生在校期间的努力学习以及参加相应的考试来考取所需的证书。

2 结语

近些年来, 毕业生人数不断攀高, 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升高, 用人单位对于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 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 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构建出一套具有特色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体系, 从而培养出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我国也逐渐加大了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视。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原则, 不断改善原有的教育体制。英语学科作为现代教育及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不断改善教育模式, 而“平台+模块”模式就是基于这种需求而诞生的一种高职特色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构建,就业为导向,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曹淑萍, 李建民.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模式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 2010, 3 (12) :35-37.

[2]陈志红.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J].交通职业教育, 2007, 4 (2) :56-58.

英语课程体系 篇10

在实用英语教学方面,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基本要求》) 指出:“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多年来, 高职实用英语教学一直以此作为教学引领。但是,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 高职教育在大好的形势下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不断出现的教学新情况对该文件提出了挑战, 尤其是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 改革迫在眉睫。

学院自2003年创办高职以来,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班级数量年年攀升, 班级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英语教学面临着以下亟待解决的矛盾:

1. 规划教材与教学学时。

目前各大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 一套四册的模式不变, 要完成教学至少需四、五个学期;而教育部对各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则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一比一。学院是工科学校, 实践教学的比例占得更多, 因此, 英语教学的总学时不仅偏少, 而且离《基本要求》的180-220学时也有一定距离。

2. 学生实际与培养目标。

随着扩招的连年开展, 高职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不仅参差不齐, 多数人成绩偏低, 而且成分复杂:高考生居多, 其次还有五年制高职生和对口升学的职高生等。这后两种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不如高考生以外, 在自学能力和行为规范方面与高考生也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对这样的群体和高考生一样对待, 按照《基本要求》, 采取同一种目标同一种进度同一种方法去进行教学, 一定会适得其反, 事倍功半。显然以前制订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 与现在学生的实际脱节。

3. 师资结构与教学任务。

综观高职英语师资结构, 失衡现象普遍存在:职称结构不合理, 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初级职称多, 青年教师多的“二多”现象, 给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此同时, 师生比高居不下的现象带来的繁重教学任务, 又促使教师们对于教学忙于应付而无暇去钻研探讨。这种只追求教学进度不关心教学效果的教学, 制约着教改的深入开展。

4. 传统观念与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 外语教学片面地强调知识传授, 热心于应试教育, 在能力培养方面始终是以读写为中心。教师们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采用“满堂灌”居多。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活学生的元认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同时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作为教学目标, 并为之作出努力。

针对上述出现的种种教学问题, 学院教研室在系部的直接参与和领导下, 组成了专项研究组, 在申报了院级教研课题的同时, 于2009年初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课改实践。

(二) 明确指导思想, 修订教学大纲, 构建基本框架

任何改革的实施都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 它关乎改革的成败, 不容小觑。首先应经常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高职教育的文件和文章, 透彻理解《基本要求》的原则, 把“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和“学一点, 用一点”的观念反复强调, 力求深入人心, 使改革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同时结合学院实际, 开展教学目标、方法、内容以及模式的讨论, 制订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把三学期教学制改成了两个学期, 削减了教学学时, 规定了两册十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按照“分类指导, 分级教学”的原则重新修订了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时刻把突出语言应用能力放在第一位, 进而提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语言学习阶段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设想和框架, 为以后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指明了方向。

(三)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优化实用英语教学模式

教育观念转变以后, 如何将思想落实到实处是关键。目前语言学习的主要阵地是课堂, 把课内的事情办好是第一步。为了促使教学重视听说, 改变“满堂灌”的现象, 在期末考核试卷中设立了直接与教材挂钩的听力与会话试题。这样一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在听说训练方面要多花时间和精力, 对以往教材中一带而过的听说章节认真备课, 想方设法在课堂上调动每位学生, 指导培养他们的英语听说技能的提高。

现代化教育技术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特点, 对于它的有效利用是教改实质的体现。针对相对较枯燥的语法和写作课, 则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教学课件, 采用多媒体教学, 改善教学手段, 活跃教学气氛。此外, 将教学内容上网, 在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听说材料, 组织学生在课外去语言实验室进行口语人机对话训练等。目前我院初步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外补充为辅, 利用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 听说领先, 应用为主的实用英语教学模式。

(四) 开展分层、分级教学, 坚持教考分离

教学对象是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学院的办学宗旨。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只有围绕学生展开: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 为学生服务才能卓有成效, 彰显其价值。为此, 教研室建立了《实用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演讲课制度, 规定新生入学第一堂英语课为教师演讲课, 介绍英语教育改革的形势, 课程的目的、特点和教材体系, 提出英语学习的要求, 使新生重视实用英语的学习。同时针对不同成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现状, 开展分层、分级教学:首先将语言学习分成初、中、高级三个层次, 制定出高职学习三个语言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然后确立分级的标准和依据, 对现有班级进行层次调整, 尝试分级流动式教学, 力求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经过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教学过程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和进步。

为了真实地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情况, 在考核方式上摈弃了任课教师或系部出题制, 坚持教考分离。一方面组织教师仔细研究教材, 掌握其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按照分层教学目标完成好试题库的出卷任务, 为院考务中心组题提供方便, 另一方面加强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辅导工作, 并且赋予其B级考试成绩占总评70%的权重, 以促进教学向实际应用方面良性发展。

(五)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建立教学成果评定制度

课改方案明确提出:“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英语师资资源配置极其重要。在引进教师时要注意职称、年龄、学历等要素, 要把好关。同时, 还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积极安排青年教师在职进修、脱产攻读学位、参加轮训和培训, 使他们安心英语教学, 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应带领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 以点带面, 提高科研水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教研室完善了随堂听课制度和观摩教学制度,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之不致流于形式。此外, 还开展校际听课活动, 邀请专家进行教学指导性演讲, 鼓励教师在职进修, 积极参与科研等。在双方的努力和帮助下, 目前已有多位青年英语教师在院组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奖。

为保证教学质量, 使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教学激励制度的建立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调研和讨论, 系部出台了教学成果评定方法, 见下表:

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系部还给出了一些细节说明, 并将总评成绩与教师奖金分配挂钩, 这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从而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在短短一年多的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读书;而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教考分离而受到影响, 期末考核及格率在不断攀升, 尤其是B级考试的一次通过率, 由历年40%左右一下猛增至80%, 开创学院历史新高, 因此面对课改坚定了信心。

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通过实践得知:在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性等特点, 造就一批“教学+科研”型的高水平英语师资队伍的同时, 还必须优化教学管理, 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以发展的眼光预见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 使教学跟上新时代。只有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 高职实用英语教学才能走出困境, 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体系 篇11

1.从课程内容看,体系内各课程应表现出模块化的特点。课程体系内的全部英语课程按内容可划分为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文化类、语言应用类和专业英语类五个模块,这些课程模块构成从低级到高级的梯形课程系统。其中,综合英语类课程主要是低端的基础课程,它们的目的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语言技能类和语言文化类课程处于整个课程体系的中间位置,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培养起较为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诸项技能,能够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语言应用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主要是面向高年级学生的高端课程,目的是在进一步巩固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专业领域和发展方向着重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可见,大学英语课程的五大模块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正好对应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每个等级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而且分别面向相应水平层次的学生,从而能够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而且,全部英语课程又由一根红线贯穿起来,这根红线就是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英语技能的培养,这是因为英语语言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重复再现、重复运用,知识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才能内化为技能。

实现教学活动的模块化,并使它们分别面向相应水平层次的学生,才能既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既能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2.从课程对学生的不同要求看,各类课程应表现出系列化的特点。将上述低、中、高课程模块合理设置为“必修课”、“任意选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从而形成课程系列化、立体化,多层次授课,将统一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必修课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指定选修课可与学生的专业方向相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指定选修不同的课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任意选修课的目的是结合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可让学生系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也可着重提高他们在某方面的实用英语应用能力,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各学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规定必修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具体内容,但一般说来,必修课主要由综合英语类课程构成,指定选修课主要由语言技能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组成,而语言应用类课程和语言文化类课程通常属于任意选修课。

学校可根据学生原有基础和实际水平实行灵活的“必修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个性化组合;同时,在强调课程设置个性化的同时,也要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比如,可以实行目标和过程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模式,以全校统一标准的水平考试为目标管理龙头,以各级各门英语课程的具体要求为过程管理手段。学生通过全校统一标准的水平考试即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样一来,既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又避免了缺乏管理、放任自流局面的出现。

3.从课程类型看,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了适应招生规模扩大、教师短缺的客观现实,有必要进一步改进或改革传统的精读课程(即综合课),优化教学资源,努力取得教学结果和社会需求的最佳契合。可根据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训练的不同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语言产出技能的特别要求,将适合教师讲授和集体进行的读、写、译技能的培养安排在大班进行,而将强调学生个体操练的听、说课安排在小班进行,课型分为“大班读写译课”、“小班视听说课”等。同时,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实行“师生一对一辅导课”和“网上自主学习课”等形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要求。各类英语选修课也应根据课程特点,注意开发适宜的课型,从而发挥教与学的综合效益,体现不同语言技能的教学要求。

4.从课程教学形式和手段看,应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传统的课堂授课外,各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如在线辅导与监测、作业布置与反馈、在特定课件上进行人机对话等,从而拓展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自主学习空间。此外,除了正常的课堂授课外,各校还应根据需要增加专题系列讲座、各种知识班、课外实践活动等(包括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组织部分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社会服务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5.从课程发展趋势看,众多大学英语课程日益自主化、网络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自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而自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化的自主英语课程必将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电脑网络和软件来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研究近几年时有出现。通过校园网络,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电脑课件或软件自主学习某些课程。同时,网络化自主课程的学习必定进一步向学生传输“自主学习”的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评估,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使他们发展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

总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全面影响着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素质培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到培养目标、学生层次、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等几个方面,必须把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实用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包括在课程体系之内,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上述诸因素体现出阶段性、层次性的特点,同时必须注意加强英语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为此,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努力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系列化、课型多元化、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和自主课程网络化,从而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教学改革扩展项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编号:高教司函[2004]250号)的阶段性成果。

英语课程体系 篇12

关键词:改革,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路径思考

高职英语课程的开设, 遵循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是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是高职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 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整体课程体系的改革。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旨在提高高职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高职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 是一种语言的表达, 以说为主, 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最终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1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历程

我国的英语教育已经有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在最初阶段,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采用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 没有明确规定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的纲领, 也没有专门为高职学生设置教科书, 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 导致了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混乱局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由以前的生搬硬套发展成为今天的“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发展成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从而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记”和“写”为主要学习目的, 现在则以“听”和“说”为主, 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运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和业务交流的时候, 能够使高职学生广泛展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应变能力, 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2 改革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符合语言教学规律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的对象, 例如涉外岗位的学生, 就要在教学中多运用口语实训的方法, 培养涉外岗位的学生运用英语对外交流时的应变能力和使用技巧的能力。总之,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 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在特定的专业和职业中更好地运用英语的能力。高职英语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就业岗位能力为主要目的, 通过语言学习和岗位语言实践来达到教学目的, 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型人才做好坚实的基础。

(2)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必须以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为准绳, 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制定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学概念。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总称, 因此, 在高职英语课程的设置上, 要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特点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素质。

3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几个要素

改革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必须要在以办学为指导思想的方针政策下进行, 通过编辑教育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教育教学实训条件和设定。

(1)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办学指导方针是:以优质的服务为办学宗旨, 以学生的最终就业为指导方向。专业性的设定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以终身学习为教育教学的理念,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在实际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高职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高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水平,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 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教育教学大纲的编写方面, 要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和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编写。制定出具有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计划。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在社会中的运用, 主要表现在涉外岗位和非涉外岗位两个方面。其中涉外岗位包括国际金融贸易、商务英语、涉外文秘、涉外导游、酒店管理等, 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有严格要求;非涉外岗位包括除涉外岗位的所有英语应用岗位, 需要高职学生对英语有较好的掌握。通过分类教学, 就可以设定不同的教育教学要求, 体现出行业与岗位的不同特点, 培养社会各阶层的有用人才。

(3) 在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实训条件上, 要运用语言学习的规律, 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设备进行教学, 设定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有效地进行口语和听力的训练。例如:英语学习网站、英语广播电台、语言实训室等。利用高职院校的有利资源, 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英语实训,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在校外时, 利用社会中的各种实训设备, 通过老师和企业的指导, 进行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英语实践教学。

(4) 由于高职英语学生岗位的不同, 所以要求老师要适应不同类型及专业的学生。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老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英语教学水平, 还要具备在各个专业、企业、行业中的实际工作经验。高职英语老师只有有了实际工作经验, 才能更好地为高职英语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际岗位中运用英语知识。

4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

(1) 实施分类教学

因为英语专业的岗位分为涉外专业和非涉外专业两种, 所以高职院校要依据不同的类别, 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教学大纲、目标、计划、内容等。对涉外专业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 还要有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在具体事件中的运用、应变能力。所以对涉外专业的学生要求相对要严格很多, 可以鼓励涉外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相较于涉外专业来说, 非涉外专业的英语教学更容易些。

(2) 实施分阶段、分层次教学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运用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是针对学生自身特点, 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分层教学方案, 合理分配老师和教学资源,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英语语言实训能力培养。依据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 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后,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再次进行层次划分, 这样做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就业问题。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项目化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由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讲, 发展到现在的学生为主体, 由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读和写, 转变为现在的以说为主。英语是一门语言艺术, 要让学生通过使用英语, 更好地了解英语, 更快地把英语语言运用到实践中。利用项目化教学, 是实践教学的一种, 老师和学生在完成某一个项目的过程中, 通过运用英语语言, 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4)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考核, 应加重英语口语部分的比重。学习英语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职场工作中, 更加顺利, 更加出类拔萃, 所以英语口语显得尤为重要。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涉外交际技能和走进社会的职场技能, 又要运用适合改革形势的考核方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5 结束语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是一个非常浩大的系统工程改革。在这项改革中, 即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思想, 又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英语老师不但要有专业的知识水平, 还要有在企业、行业、岗位等中的工作经验, 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 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从而使学生在走进职场或岗位的时候, 能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出来,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做准备, 闯出一条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新路。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S].2000.

[2]安小灿, 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 2010 (4) .

[3]侯园.探讨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的有效过渡[J].职业与教育2011 (6) .

[4]李鸣旦.职场英语课程理念及实践[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11 (7) .

[5]彭茜茜.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12 (1) .

上一篇:高压电源通断设备下一篇:奶牛子宫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