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课程

2024-07-16

英语口语课程(精选12篇)

英语口语课程 篇1

0 引言

根据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2011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已达到608.2万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 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6%, 按比例推算, 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多发期并存的双重阶段, 高职教育同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量的高职毕业生进入市场自主择业, 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自我定位, 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提出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同样对学生就业提出处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使培养的高职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近几年, 为提高教学质量, 使培养的高职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其主要方向是1+1的模式, 即传统的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也称GE即General English通用英语) 加上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即专门用途英语) 。显而易见, 通用英语的教学是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群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出的应用方面的要求。ESP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显的学习目的, 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 学习在某些学科内实用英语的技能;二是有特殊的内容, 即专门化的内容。ESP的类别细分固然有其优势, 其类别的细分和通用英语相比固然有更强的针对性, 可以满足特定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要求, 但是这种类别的细分对于一个综合性的高职院校来说, 每个专业都开设相对应的ESP课程, 从师资到硬件管理上都有很大的难度;另外, 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对专业英语的运用需求也有很大差异。一些专业词汇的掌握并不能帮助学生在求职面试以及工作中更好的交流。

在这种形势下, 高职英语教学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要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应能力。为高职学生在校英语学习与就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为学生的求职、就业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各高职院校教师不断的调查与探索中, 有关职场的英语内容出现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

2 职场英语开设的需求分析

笔者就高职学生高职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后续课程的设计和改革进行思考, 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所在城市六所高职院校大二的学生, 对其基本学习需求、对教材的需求及对教师的需求、以及对后续课程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访问。

对于“您学习英语的动机来源是什么?”“您觉得学习英语对您的将来就业有帮助吗?”的问题回答中78%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英语的动机来源是“择业需求”, 85%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对将来的就业会有帮助。在发放的问卷调查中有个问题是“你认为高职英语课程结束后的英语学习有必要吗?”。有多于8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460名学生认为有必要, 46名学生认为无所谓, 34名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完成高职英语学习后仍然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 重视英语学习。

从表2的数据显示, 72%的学生认为三级后续阶段英语学习是为了择业做准备;21%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参加四、六级考试 (隐形答案为:为将来就业增加砝码) ;只有6%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参加自考, 继续深造;剩下1%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是为了将来留学做准备。从数据的分析中不难看出, 大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所以在高职院校开设“职场英语”是很有必要性的。

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 职场英语 (workplace English) 有着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对于大部分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职场都是他们要面临的一个特定的环境, 而在职场这个特定环境里的一些共性情景下所使用的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学生十分需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引入职场英语概念, 目的在于使学生提高其职业交际能力, 满足学生面试就业的要求。

3 职场英语教学内容的需求分析

同时, 在调查中, 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方面的需求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在问到“哪一方面的英语后续课程学习对学生最有帮助?”时, 47%的学生选择了“听说”。同时发现无论是哪一阶段的英语学习, 英语听说能力都是学生最希望得到提高的能力, 也就是说迫切希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另外, 由于英语高职高专应用能力考试于英语四、六考试中对作文题型的要求不同 (应用能力考试中要求应用文写作) , 所以学生认为写作能力也是高职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

从关于使用教材方面的调查中, 一方面有80%的学生认为一本针对性较强的英语学习教材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帮助;另一方面近92%的学生在高职英语后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从未使用过专业英语教材。而在高职英语后续阶段的学习教材应以以下哪一方面为重点的问题中, 有20%的学生认为应以高职英语知识为主;有37%的学生认为是专业英语知识;42%的学生认为应以职场英语知识为主。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高职英语后续阶段的学习应该侧重与专业、职业相关的知识内容,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运用性, 这一点恰恰体现了高职英语“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针。

在“学习中是否经常碰见与就业、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或者英语专业词汇”的问题中, 43名学生回答会经常碰到;86名学生回答“有时候”;回答“很少”的有97名;“几乎没有”的则有44名。其中回答“经常”和“有时候”碰见与就业、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或者英语专业词汇的学生占48%, 学生在日常学生中经常接触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更能说明在高职英语后续学习中应该注重职场英语知识。在对后续英语课程内容的需求方面, 41%的学生希望学习到“实践操作” (下转第113页) (上接第72页) 方面的知识, 42%的学生希望学习到“各职业领域中的常用知识”最后两个表格中的数据清楚的显示, 高职英语后续课程教材应该要具备有专业性、职业性、普及性、趣味性以及实践操作性。

4 结束语

从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开设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调查来看, 大部分学生希望在高职英语学习结束后开设后续英语课程, 以提高自身将来在市场上的竞能力。因此, 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学生自身需求角度, 都为高职院校开设高职英语后续课程提供了有力的发展环境。因此可以把“职场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 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 形成“高职英语+职场英语”的课程设置。对于“职场英语”教材的选择方面, 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教材可供选用。相关的专业英语教材难度太大, 既不能直接拿来用, 参考价值也不大。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编写或者选用符合高职人才、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强调能力训练的教材。突出教材的真实性, 真实的语料必须来自既定的目标情景, 密切联系学生的择业, 体现与就业相关的社会信息。此外, 教材的语料不宜太难, 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语言基础。在语体上尽量接近实际交际语言, 在呈现方式与联系形式上需体现学习的实践性。S

参考文献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 (1) :31-33.

[2]赵雪爱.国外特定用途英语 (ESP) 的发展与现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19) :78-80.

英语口语课程 篇2

剑桥一班外教课内容汇总(Summary of teaching contents)课程安排(Class 1单词(word)句型(sentence)donut;cake;burger;orange What do you like/want?;banana;pizza;I like/want...hot dog;cookie;sandwichPumpkin;eggplant;potato;carrot;broccoli;tomato;cornWhat do you want?I want...Class 2Class 3What are you doing?Fire truck;ambulance;ship;train;train station;taxi;bus stop;I’m driving/riding/flyingHospital;Where are you going?fire station;mall;school;park;I’m going to mallamusement parkDoctor;fire fighter;nurse;worker;farmer;teacher;driver;Doctor;nurse;firefighter;worker;chef;janitor;dentist;police officer;driver;teacherHe/She is....Who is she?She is nurseWho is he?He is a driverClass 4Class 5Class 6What do you want to be?Class 7Cashier;painter;waiter;waitress;trash;I want to be a doctorcollector;gardener;Where does doctor work?Doctor works at hospital外语授课教师(Foreign Language Teacher):Jason

英语口语课程 篇3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情境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契机,从教学细节入手有效实施情境教学。受到部分教学案例的启发,我尝试了“导入-学习-突破-任务”环环相扣的情境教学模式。

一、带入情境的导入——激趣激思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不倦,越学越爱学。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悬念”的追求,活跃他们的思维。

记得我在上四年级第一堂英语课时,我微笑走进教室,没有马上开始上新课,而是做了一下自我介绍:“My name is Sandy. I want to be your good friend. But can you guess how old I am?”请他们猜一下我的年龄,学生很感兴趣。一位学生猜到:“You`re ninety.”实际上他是想说我nineteen,我没有因此纠正他,而是马上咳嗽两声,弯了一下腰,摸了一下下巴,问到“Am I so old?”学生哈哈大笑,教师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简单的几句话引起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初就能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巧设悬念,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自然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需要与愿望,以饱满的学习情绪、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学习。

二、融入情境的学习——深刻理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是在情境中表达意义的。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借助图片、玩具、幻灯、录像等展示教学内容,可大大降低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难度,学生可根据他们的生活体验、已有语言知识来摸索、领悟语言材料的发音、意义及其使用场合。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学生习得语言、理解语言,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材料,省却了教师用中文进行解释的时间,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述对象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三、依靠情境的突破——参与体验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取灵活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培养兴趣,形成语感,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实验证明,运用全身反应法(TPR)创设的学习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活泼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情境教学特别注重音乐的熏陶,欢快的节奏给学生无比愉悦的美的享受,带给他们轻松的感悟。因此将英语生词填入学生熟悉的曲子中,生词也就在学生欢愉的唱歌中被初步感知,并得以很好的运用。例如,我在教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歌曲Do You Like…?时,我把原歌词:Do you like grapes? Yes,I like grapes. Do you like pears? Yes,I like pears…You can have them to eat today.(边出示图片边唱)改编成:Do you like swimming? Yes,I like swimming . Do you like running? Yes,I like running…You can have them to do today(邊做动作边唱)。 在欢快的歌声中,学生不仅加强了对like后面接名词复数形式的认识,又加强了对like后面跟动名词形式的复习和巩固;同时学生对老师在歌词和动作方面的迅速改变抱以会心的微笑并随即投入其中,在唱完一段以后,他们中很多人又把swimming和running等等改成了其它的他们学过的动词并加以滑稽可笑的动作。随着教师带领的节奏加快,反应也越来越迅速,在动脑、动手和动口的协调活动中,他们慢慢熟悉并握了这一知识点。

课堂教学中说唱玩演、绘画、游戏、讲故事、访谈等活动情境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综合了学生多种智能,使他们在不同角色活动中学习语言,突破难点。

四、设置生活化情境的任务——实践语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源于生活,学习语言必须走进生活。只有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才能让他们掌握真正有生命力的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真实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体会语言。

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探究 篇4

关键词:英语口语,课程改革,表达能力

1 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而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英语口语的表达上。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高职院校应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 我院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教师应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践需要, 加大口语教学的力度,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 我院学生的英语口语状况因多方面原因, 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学生们一直以来把英语学习重点放在读、写、译等方面, 忽略了口语能力的培养, 导致很多学生没能掌握正确标准的发音。很多学生因为口语基础薄弱进而产生了怕说英语、怕说错英语的畏惧心理, 因而形成了一种英语口语学习的恶性循环。

2 立足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目前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应努力探索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促动下, 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本次改革是根据戴士弘先生的课程教学设计三原则——即突出能力目标、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个性化教育为目标, 以提高学生口语技能为任务, 以灵活的课程设置为途径, 以形成性评价为考核手段。主要通过模拟各种口语交际活动, 使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增强在实际活动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演讲、模仿、情景、任务驱动、角色扮演、问题驱动及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从而为今后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各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是具体实施方案:

在外语系2012级学生抽出应用英语专业1班和应用英语 (翻译方向) 1班共2个教学班为本课程的教学试验组。试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准备——调研总结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 认真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相关理论, 总结以往经验教训, 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2) 通过各种信息, 掌握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科研成果, 使我们的研究做到有的放矢。

3) 设计调查问卷——我系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请学生作答, 了解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 访谈——利用网络、电话、走访、座谈等形式, 对与学生接触密切的各科教师、辅导员、实习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英语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

(2) 实施——总结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对症下药。

1) 突出能力目标

以往的教学都是以传授 (专业) 知识为目标的。可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光是来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 而是来锻炼实用就业能力的, 他们要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 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老师在观念上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有了知识, 就有能力。”事实上, 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知识可以传授, 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 只能靠训练。因此, 我们在课程总体目标的设定上, 加大了能力目标的比重, 突出了能力目标的重要性, 具体如下:

(1)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学生能够用英语在不同场合进行各种口语表达和日常交际,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从而为今后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各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 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围绕学生大学生活设定的各项子任务, 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词汇、语法等相关知识和语言技能, 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 敢于开口, 对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 思路比较清楚, 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领会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单词, 并能够根据文化背景和语境的不同使用合适的英语语言来表达。

a.能够就生活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流利的交流, 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进行基本的表述, 做到语音、语调、语法基本正确。

b.能够就熟悉的话题经过一定的准备后, 作3-5分钟的连贯性发言、对话和交流。

c.能够给原声英文电影配音。

d.能够表演英文话剧。

e.能够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遇到难以表达的句子时, 能运用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

f.能够灵活地运用功能句型, 发挥语言使用创造性, 培养流利性, 把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可自如地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活动, 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

(3) 知识目标

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所带来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掌握生活、学习、工作等场合实用的词汇、句型、语言表达方式及英语口语表达的技巧、口语表达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

(4)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建立学生的学习情商 (EQ) (学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下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 尊重他人的信仰与风俗习惯, 与他人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沟通, 充分发挥自己的听说能力, 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 ;加深对英语口语课程的认识和认同, 培养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并重, 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以学生为主体

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是本次改革的第二个关注点。为此, 我们首先打破了现有课本内容的限制, 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了三个综合的训练项目, 具体如下:

有了学生感兴趣又实用的教学内容, 下一步就是在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上下功夫, 为此, 我们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 针对学生口语基础差的情况, 采用多鼓励、多引导的方法:当学生在表达中犯了错误后, 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事实上, 学生练习口语的时候本来就缺乏信心, 如果不停地打断其话语连贯性, 会打击他们用英语表达的信心和积极性, 从而影响口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2) 打破传统的上课排排坐形式。改变这种呆板、沉闷的座位安排, 用环形坐、分组坐甚至根据不同上课需要随便坐来代替, 首先学生心理上就会对接下来要进行的内容充满好奇和渴望。

(3) 加强听力训练:练习口语是为了和他人交流, 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话, 又谈何交流。因此, 从严格意义上说, 口语是包括听和说两方面的, 这正是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一点。

(4)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主题演讲、模仿、情景剧、角色表演等各种各样的方法。

1) 主题演讲——每次课2-4名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 为保证演讲质量, 老师在课下对其单独辅导。

2) 根据之前设计好的项目或任务, 进行交流活动。学生结对活动或分组活动, 交流与个人有关的生活、兴趣、经历等信息。对话的内容由少到多, 由浅到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学生之间存在信息差, 所以他们对交流活动充满兴趣, 会大大提高活动的效果。这种形式是巩固知识、提高口语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3) 小组讨论活动。依据任务项目设计问题, 要求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 大家一起整理记录, 然后推荐一人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这种活动不仅达到学生之间的语言交互练习的目的, 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任务, 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课堂,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扮演日常生活中各种人物, 使用不同的语气, 表达不同情绪。这种轻松又活泼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活”语言的流利程度。同时, 由于角色的扮演, 能消除紧张情绪, 创造较为轻松的气氛,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也得到提高。当然, 在设计和选择这类活动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生活经验, 活动越是贴近学生生活, 就越能激发他们全情投入的热情。

5) 电影配音活动。让学生为原版英文电影配音, 并进行评比和语音信息存档, 既是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 也是学习地道英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6) 充分利用多媒体, 提高上课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7) 多途径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口语环境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英语竞赛、张贴画、英语角等。

8) 将形成性评价方式贯穿教学的始终, 具体内容如下:

上表中的评价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一个概念, 成绩的取得是一个过程的积累, 彻底打消他们想在最后突击把成绩搞上去的侥幸念头。

3 结论

总之, 就像戴教授所说的, 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课, 不教书;设计, 不照本宣科;要应用, 不要单纯知识;要能力, 不要单纯理论;要一精多能, 不要泛泛应付;要懂得教无定法。在改革中遵循六个原则, 即课程内容必须是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突出能力目标;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整体的知识、理论、实践必须要一体化;同时还要把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程谢.高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 2008 (44) :69-70.

[2]查有梁.课程改革的辩与立[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7) .

[4]刘海量, 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8) :46-48.

[5]刘薇.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A].大众科技, 2009 (3) :166.

英语口语双元音课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音标/ai / /ei/美音的正确发音

借助手势使发音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记忆和理解,印象深刻。

教学内容:warming-up新口号教授

两个音标的讲解

通过具体例句来达到练习巩固的效果。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8—10分钟

辅助工具:粉笔,黑板擦,板书

教前准备:教师掌握具体课堂内容安排,要讲什么以及怎么样呈现课堂内容

运用什么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简笔画,手势,画图 话语柔和,简单易懂,鼓励为主。

教学流程:

1.warming up:教授一个新的问候语,加手势。

——T:How do you feel today?

——S:I feel good, I feel great, I feel wonderful.2.正式教授:

/ai/超级大嘴巴饱满阿姨合口双元音:嘴巴张到最大,发音要饱满,到位,有力。E.g.I am a bright cat.I have a lot of good ideas./ei/嘴角咧到耳朵上音:双元音,要注意从第一个音向第二个音滑动,先发/e/ /i/, 嘴角要咧开到耳朵上!前长后短,前重后轻。E.g.I am an able cat.I make bread everyday.3.灵活环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课堂调整,如果学生掌握情况良好,课程内容进展顺利,可以再多学一个音标/au/。也可以组织班级“三最”pk比赛:最大声,最快速,一口气,练习学生对音标和例句的掌握程度,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如果时间紧张,可以挪到下一节课安排。反之,若总体掌握不是很理想,通过各种方法多加练习达到预期效果。

复习回顾:最后总结今天所学内容,新授的问候语,我问你答,你问我答。两个音标的正确发音,以及例句的正确标准发音。

英语综合实践课程 篇6

笔者认为英语综合实践课程应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旨在扩展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知识,打破教材及资料范围的限制,使学生的智慧、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露和体现。笔者认为英语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应如下:

第一,基于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会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在自然环境,文化及节日,名胜,名人,典型动物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来进行分组,各小组之间根据所了解的资料的多少来进行分数的竞争,小组内部成员需要进行合作。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学习知识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能提高自身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基于课堂主题,实现资料搜集多元化。每节课之前,教师准备与英语国家相关的话题如美国的节日,加拿大的植物,英国的名人,澳大利亚的名胜等,学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报刊杂志甚至是动画片来搜集相关信息。搜集到信息的学生可以作为“小教师”上讲台进行讲解,根据讲解情况的正确程度及丰富程度酌情为小组加分。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会慢慢形成一种“生活中处处是知识”的意识,能够初步懂得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此活动中是指引者而非主导者。当然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补充,教师在上课时要多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及相关文字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水平。

第三,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生兴趣,举办以英语国家的点滴文化为话题的英语墙报。由于关于英语国家的综合实践课程覆盖的知识面较广,学生会在所学的知识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知识或专题。在学期末可以通过举办英语墙报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此同时,这样还能使课堂充满英语学习的气息,也为学生表现自我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激活了学生们学习的潜能,开发了英语学习的渠道,使他们学得轻松而愉快,为日后学好英语奠定良好基础。

以上是英语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不但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学生也能学会搜集资料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综合实践课程下,笔者相信,学生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跨文化交际,为以后学好英语提供积累。

参考文献:

[1]韩娟.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2(02).

[2]王艳.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教学经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25).

英语口语课程 篇7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军事和商业等领域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我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是应对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跨文化交际的综合型国际化人才。2010年10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在第48条中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国际化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练掌握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能用英语在各专业领域中进行国际化交往。为此第49条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如各高校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具有国际竞争力、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课程体系”。因此,以国际化课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全英语教学正在我国越来越多大学开展。以上海为例,2013年2月27日,上海市教委的沪教委高[2013]2号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学术英语。通知指出:试点高校要以学术英语为核心,围绕“提高学生用英语直接从事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并使其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的教学培养目标。上海这一做法无疑是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自2002年以来,国内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学术英语,并开始初步的宏观感性研究。李丽生指出“用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带动英语学习,以英语提升专业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王海华、王通顺建议“在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上加上学术英语的内容,加大听说能力的训练,从语言上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张杰进一步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宏观理论和《课程要求》的分类原则指导下,我国许多高校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始开设学术英语,部分或全部替代了通用大学英语。如清华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完全取消了通用大学英语,而从新生第一学期起开设学术英语,复旦大学等高校也把学分和学时向学术英语倾斜。高校开设学术英语课程在未来几年将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全球的角度考虑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二、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国内各大高校在完成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主要特色的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教学后,开始探讨如何延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使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为他们的考研和留学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究。2010年10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国际化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练掌握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能用英语在各专业领域中进行国际化交往。为此第49条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如各高校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各大高校开始尝试开设高年级双语课程和全英语专业课程,以应对国家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大学英语通识教育阶段,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阶段和用英语学习专业阶段。

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通用学术英语

如前文所述,现在将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方向之一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很多高校已经用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取代了大学英语课程。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等因素,在二类本科院校(如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二类本科师范院校)中,学术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开设,供有一定英语基础并有学习需求的学生选修学习更为恰当。

EAP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缓慢,这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政策、学生的英语基础、对EAP的需求(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需求)、教材开发和师资力量等都有关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显效,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企事业单位对ESP人才的需求实现量化,大学英语师资力量逐步壮大,教材开发实力逐步加强。总之,大学英语朝EAP方向改革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1.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术英语是以培养学生在大学环境中为学术发展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学术口语、学术写作能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学习中所需要的英语能力:听懂英语讲座和讲课的听力技能;搜索、汲取、评价和组织信息的阅读技能;引用原文、转写原文段落和句子等规避剽窃的语言技能;口头陈述和演示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的技能;学术说明文、文献综述和小论文等写作技能;参加和组织学术讨论,进行有效问答的口头技能和以独立和合作形式开展学术研究的技能。

2.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模式。根据类似我校等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学生达到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基础之后,学生再自主选择某一模块的后续课程进行学习。因此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仍将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的英语主干课程,在较高要求阶段开设后续选修课程,如学术英语等。这样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英语基础能力参加后续课程的学习,又兼顾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原则。因此,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应为分层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之后,学生根据个人个人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选修学术英语课程。

(1)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传统大学英语英语,其知识水平、应用能力素养和文化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我校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对于这部分达到了四级水平的学生,学校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应当为其开设后续课程以满足对英语较高要求的需求。对于没有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继续为其开设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帮助这部分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一般要求的水平。这部分学生在大三时可以选修学术英语课程。因此,学术英语课程在大二时开始实行分层教学。

(2)课程设置大二为必修,大三为选修。根据我校普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为两年,学生需修够14个学分方能申请毕业。因此,大二时学术英语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每周2个课时,每学期2个学分。根据大学英语课程四年不断线的要求,大三时对学术英语课程有需求的学生可以继续选修学术英语课程。

(3)教学内容为综合学术英语。由于受到课时、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我校学生对学术英语课程实际需求的限制,我校的学术英语课程无法像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将学术英语课程细分为学术英语读写和学术英语听说两门课程,只能将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揉在一门课程里进行教学。因此,教材选用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学术英语教程。这套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日常工作中英语阅读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强调课文的信息性和适度的抽象性。在选材上,既选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等针对一般读者的文章,又选取了一些深层次的科技人文话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学术素养。

(4)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主题式教学和从输入到产出的基本的方法。首先教学内容每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所有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练习也都是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是教师推荐的题目也可以是自拟题目,并最后形成研究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口头展示,并接受同学的提问。具体步骤如下:

1)要求学生在课前到图书馆和网上查找信息,理解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重要词条,并将重点部分做摘抄,并注明出处。

2)依托教材上的4篇阅读文章,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大量文献所需要的跳读略读技巧。并带领学生分析语篇结构特征和熟悉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学术词汇。

3)通过听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讲座,训练学生听讲座和记笔记的能力。

4)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写一段话,必须要综合所学信息,并注意学术规范。

5)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就本单元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和进行口头展示。

需要指出的是,本门课程班额不宜过大,50人为上限。人数过多,不利于开展课堂活动以及让每个同学都有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另外,教师作用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术英语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但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学术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难点。

(5)评价方式。本门课程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加大学生平时成绩在学期成绩中所占比例,以便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期末考查中,应该注重考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既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又符合《课程要求》中的分类指导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大学英语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我校的学术英语课程的实际开展模式做了一个初步探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希望通过教学实践,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

摘要:随着国家对未来人才英语水平要求地不断提高,传统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许多高校都在尝试除了开设大学英语通识课程以外还开设多样化的后续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要求。本文以本校开设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为例,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的评价方式等进行了总结,试图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中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英语写作课程与翻译课程结合研究 篇8

1 改革后写作部分的变化和要求

写作变化比较大,尽管在测试目的上的表达仍然为“测试学生的基本书面表达能力”,但是内容和测试形式发生较大的变化,取消了原来的“便条(Note-writing)”,增加了材料作文形式,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的阅读材料等写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作文,写作的比重由原来的两个题型25%调整为一个题型20%。改革之后的作文仍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升,试题提供素材,然后要求学生就该素材进行一个简短的summary并进行comment,summary部分不可以超过文章总篇幅的1/3,以改革后的样题为例:“Read carefully the opinions from both two sides and write your response in about 200 words,in which you should first summarize briefly the opinions from both sides and give your view on the issue”.从中可以看出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简要概括双方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的要求有很大的提升。

2 英语写作现状

师生比例失调。当前的写作课程基本上是一位写作教师承担多个班级的写作课授课任务,这样批改作业就成为一大难题,尽管有了批改网等相关的批改软件,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众所周知,好的文章是经过不断修改才可以形成的,但是由于大量的备课、教学课堂设计及授课任务的限制,能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一篇文章真是很难。

应试教育的束缚。目前,高校的英语写作教学,大多数都是依据教学大纲,讲解遣词、造句、知识讲解十分详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事实上写作水平并未真正提高。除此之外,为了能够顺利通过TEM-4和TEM-8,授课教师还要结合考试要求布置作文,要求课外完成后并上交,教师批改后返还给学生、点评。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应付教师而完成的作业和不认真对待教师批改意见的学生。这样一来,教师工作疲惫,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没有真正提高。同时,很多学生为了可以顺利通过各种考试,过分崇拜各种“黄金模版”,只是生搬硬套,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语法、拼写的错误。

目前的教学法主要就是成果法,体裁写作法和过程写作法,都对英语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每种方法都没有提出用翻译方法进行指导英语写作。曾经有学者对比了翻译写作法的作文成绩显著高于直接写作法的作文,表明翻译对写作有促进作用。笔者本学期同时承担英语写作和商务英语翻译两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在两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发现翻译和写作绝对不是互相独立的两门课程,充分意识到翻译在英语写作中的价值。

3 翻译课程与写作课程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切斯特曼(Chesterman)在他的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提出所有的写作即是翻译(All writing is translating)。作为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首先是用汉语思维构思英语作文,然后再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将其转换成英语。思果认为“翻译为重写”,不会写作的人一定做不好翻译;李长栓也更为直接指出“写作是翻译的基础”,并宣称“翻译就是写作,只是参照物不同而已”;杨士焯也曾经论述过翻译和写作的关系,并提出了翻译写作学。可见,翻译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已经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英语专业八级翻译和写作的测试要求均要求“语言通顺、流畅”,两者有着共同的指导原则。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要求译者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翻译的过程中离不开“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写作也是一种语言输出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表达”,从两者的含义来看,两者存在巨大的相同之处:译者和作者都会经历大量的思考工作;无论是译者还是二语写作的作者都需要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与此同时,翻译课程和英语写作课程在授课内容方面以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层面都存在很多重合之处,如两种语言的规则特点、遣词造句等等。

4 翻译课程与英语写作课程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将写作课程与翻译课程学时合并教学或者是合作教学,整合两门课程的共性知识在编写写作教材时可以将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特点和语句特征。以英语句子成分为起点,详尽讲解英语的词、短语及相关句式,并且与中文中的语句进行对比分析;注重遣词造句的写作训练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通过翻译练习让学生熟悉英语写作课程中所讲授的修辞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英语中的修辞手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母语思维组织语篇,然后再讲解词、句、段落撰写的章节中创新的融入汉译英的翻译技巧;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中、英文在篇章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实施对比翻译,通过不同语言的差异了解写作规律,借助翻译训练,把两种不同思维模式传递给学生,可以指导在写作过程中遵循每种语言谋篇布局的基本规律。同时,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不同引入写作课程中,学生可以有意识的注意这种思维差异的不同,从而指导自己的英文写作,更加注意英语写作的连贯性,这样将逐步提高其写作水平。翻译和写作绝对不可以割裂开来,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翻译能力才可以真正得到提升。

5 结语

在教学中将翻译课和英语写作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翻译与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并且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不可否认的是翻译和写作有很多共性之处,如两者都需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阅读可以为读者开阔思路,积累素材。翻译也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对文章进行正确的表达。两者都属于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无论是谴词、造句还是组段、谋篇这些过程都极为相似。如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两者结合,教师必将研究如何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改革的背景下,以及对写作部分的具体调整和测试要求下,结合目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了英语写作和翻译两门课程的共性及其相互结合的可行性,建议教师将翻译课程教学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希望能够在新的形势下更有效的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与翻译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专业四级改革,优化

参考文献

[1]陈逍畅.利用英语翻译促进英语写作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11,(6):183.

[2]陆烨.另类英语写作教学:写作即翻译[J].宜宾学院学报,2012,(7):44-46.

[3]王晓燕.英语翻译驱动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8-102.

[4]杨士焯.论英汉翻译写作学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英语口语课程 篇9

1 理论的支持

1.1 语境理论

很多学者在近些年提出英语改革的建议中,都提及了关于“改变中国学生学习的英语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想法。如何去改?学者们认为设置情境,创造语言环境是改变以母语为主的环境下学习外语的有效方法。这就是“语境理论”。语境是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具有许多变量。Hymes对语境作了如下分类:发话者;受话者;话题;背景,即言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际渠道,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途径与方法,除言语和文字外,还有击鼓、鸣号、放烟、摇旗等;语码,即用什么样的语言、方言或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言风格;交际形式;事件。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交际的进行。而这些因素在强调词汇和语法的基础英语中很难通过环境设置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基础英语在句型构建和篇章理解上有很大的帮助,但缺乏活用性。相反,视听说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们在真实的对话情景中,通过观察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姿态、眼神、身体的亲近程度、手势等来能获取非常丰富的背景信息。更容易激活大脑里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摆脱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脱离真实交流语境的僵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

1.2 图式理论

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英语视听说实际上是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过程。是将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后经过组织再表达出来。大脑先将输入的信息切分成小的语言单位,如音、词,再将这些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大的,如短语、句子。通过激活既存知识结构,吸纳接受新的信息,同时剔除与原假设相悖的信息,做出限制与选择。基础英语只注重语言知识是不可能让听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视听说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添加视觉元素导入背景知识、文化常识来帮助学习者建立图式,帮助学生提高利用非语言知识分析、归纳获取语言信息的能力。

1.3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译为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参加者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提出独特的、有创造性的想法。基础英语更多的是强调学习者记住词汇的拼法和用固定的语法知识组织造句,缺乏想象力。此外,基础英语着重于传授书面知识,是既定的知识,很难就此提出不同的建议和发挥想象力。学生多坐在教室里以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套用固定形式举一反三的模式加强记忆。这种模式只适合于初学者,而并不适用于即将要步入社会的交际者。但在视听说课堂上,教师通过设定主题,进行分组,限定时间进行头脑风暴的形式,最大可能地增加背景知识的信息总量,在小组每个成员的头脑中掀起一次思想的风暴,每个人都与群体的智慧产生“共振”,使学生集思广益,知识互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路。其原理就是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这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思维,帮组他们摆脱交流时听不懂和无话可说的情况。

2 条件的成熟

2.1 学生素质

对于课程的改革,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起点低,应该加强学生们的基础能力。但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了英语课程。至九年义务教育结束,英语课程的课时总量占所有课程的6%~8%,与思想品德、科学等课程比例相当,甚至超过历史与社会课程(3%~4%)的课时总量。这个比例也使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学前英语学习,他们会在孩子们接受正式教育前选择双语幼儿园或是培训班来提高孩子们的出发点。这就使得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长达十几年。而这个时间,就学习非官方用语的时间来说,超出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学生所使用在非官方用语学习上的时间。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在阅读、写作和翻译上都有一定实力。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通过高考的选拔进入到大学继续学习的,考试也能够检验出们的水平。所以,学生自身就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没有必要把时间还用在继续加强基础上,应该放到他们薄弱的听力和口语的能力上,才能多方面发展。

2.2 课程改革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在我国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教学思想的影响,英语教学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和句型操练。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学生仍然听不懂、说不出。这种现状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1年,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英语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旨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可以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在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能力的“英语+专业”的复合型涉外人才。

2.3 社会需求

以1978年为历史转折点,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伴随中国社会的这一历史性变革,中国英语教育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21世纪,随着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英语教育在开始为发展经济服务的。中国现在的经济形态是市场经济,因而英语教育也就必然受到市场经济需求变化的影响和规约。比如,由于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需求总量的急剧增大和种类增多,使得外语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中国英语教育最初陷入了“聋哑英语”的尴尬局面,随着中国人与外国人的直接对话需求急剧增大,英语口语化的重要性凸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4)明确提出:“在上述三个层次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的培养中,各高等学校要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适应中国社会对英语应用和英语人才的新的需求,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历史性地完全确立。

2.4 科技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改变了古老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的教学媒体。从直观教具(如教师形体动作、口头语言、印刷材料、黑板、粉笔、实物、模型与标本等)和示意教具(如图画、图片、卡片、挂图、图表、地图、路线图与照片等)发展到使用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等)、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与唱片等)、视听媒体(如电视、电影与录像等)和单媒体系统(如语言实验室等);IT教学媒体包括VCD、DVD、MP3、手机、多媒体系统(如计算机、有线局域网等)以及超媒体系统(如国际互联网等)。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部高教司在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3 结束语

理论的支持,条件的成熟加上社会需求,让我们需要刻不容缓地改革。改变传统和单一的以书面知识传授为主的基础英语教学,而以视听说课程为主,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听说能力的“英语+专业”的复合型涉外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芸.语境与意义推导[J].现代外语,1997(5).

[2]容华丽.语境与英语听力理解[J].河池师专学报,1998(4).

[3]武一.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大纲的体系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7).

[4]肖凌鹤.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郭宝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英语口语课程 篇10

一、我系《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考核现状

《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是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是专门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课, 以说的训练为主, 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口语能力。我系现在实行的商务英语口语考核体系而言, 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和学生对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态度

《商务英语课程》课程多采用互动式教学, 比如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这就需要有一个语言氛围, 需要学生组成小组, 感受到真实的场景, 才能最大程度地投入。所以在《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上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外, 生生互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 教师和学生对商务英语口语课还是缺乏比较全面的、准确的、客观的认识, 因而直接导致英语口语测试的弊病, 如题型单一化, 即只能考核学生的简单的口语对话。而学生也认为口语课的考核只是口头上的测试, 考试内容也相对简单, 通过考核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也缺乏兴趣和信心。同时, 口语课程只在学生的第二和第三个学期开课, 使得学生认为只要通过了考试, 自己的口语就算是过关了, 其口语水平只停留在课程结束时的水平, 甚至出现滑坡现象。测试应该发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却产生了负面的反拨作用。

(二) 《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考核体系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考核方式应是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 要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系现行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考核体系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即形成性考核 (40%) 和课程终结考试 (60%) 。形成性考核由学生的学习记录及出勤 (10%) 、课外练习完成的情况 (20%) 和参加课堂小组活动和其它教学活动的情况 (10%) 三部分组成。课程终结考试为口试 (百分制) , 内容包括小组情景对话和独立的即兴演讲。

据以上所述, 现行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考核体系还不能充分、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不能有效地促进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改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课程的考核体系就摆在我们面前。

二、我系《商务英语口语》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语言测试专家Hughes (1989) 指出, 教学和测试是合作关系。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 一方面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 另一方面监测教学效果, 反映教学中长处与不足, 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我系《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纲要和我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 形成性考核的内容构成问题

目前形成性考核 (40%) 中除了学生的学习记录及出勤占10%, 还包括课外练习完成的情况占20%以及参加课堂小组活动和其它教学活动的情况的10%。这两个部分练习形同虚设, 商务英语口语的训练须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完成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 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 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的课内课外练习主要是针对教材后面的讨论问题给学生布置作业, 课堂或课后准备, 然后演示。然而, 当前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比如:学生的合作不主动,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学生的合作不充分, 角色的落实不到位, 。课后学生往往在老师布置作业后, 背诵教材上已有的内容, 很少主动去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素材。形成性考核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因此教师的评价不全面。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

(二) 终结性考试中题型所存在的问题

终结性考试 (60%) 考试时间有限, 而且学生的应考状态不同,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质量。另外考试题型比较单一即用英语对某一指定情景做出口头对话测试, 主要考核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水平, 这些简单语境的标准化的模式只能考核学生对于一些非常简单对话的掌握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语音、语调及口语水平。

综上所述, 本课题针对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测试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从口语测试为口头测试的特点出发, 积极考虑我系学生的英语水平现状, 在测试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我系《商务英语口语》考核体系改革建议和对策

在对目前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与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之后, 同时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个角度出发, 提出下述建议和对策:

(一) 重新设计一种可以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学习及形成性考核方式

基于《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学科特点,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方法, 也起到其它学习策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自主学习, 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西方学者在综合不同流派学者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 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的实质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1) 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2) 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3)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4)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被人们誉为“近三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因此, 重新设计一种可以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学习考核方式, 此考核方式要充分调动学习者自身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与到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当中。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资料进行原声模仿, 可以是英文歌曲、英文诗歌、电影对白、名人演讲等各种形式。学生在学期之初模仿一定时间后, 在学期之中和学期末分别录制 (下转第190页) 语音音频, 最后综合性地纵向比较两次录音, 学生自己、班级或其学习小组成员和教师分别对该录音进行评价, 再根据一定地权重得出这个部分最后的得分。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以被动的方式进行不断听不断模仿, 会有效促进学生的听说水平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二) 在终结性考试中利用学科之间的相辅相成

原考试题型为是用英语对某一指定情景做出口头对话测试, 主要考核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水平, 这些简单语境的标准化的模式只能考核学生对于一些非常简单对话的掌握情况。虽然学生的发音语调在考核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他们认为只要把情景对话再现出来就完成任务了。但是即便是这样的简单交流, 大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就我系学生而言, 打好语音发音的基础, 在正确发音基础上的口语交流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而英语语音这门课程只在第一学期开设, 学生并没有把语音课上学到的正确的发音应用到英语口语上。因而, 可以考虑延续第一个学期的英语语音课程的相关考核点如音素、及语音规则, 如重度、弱读、句子重音升降调、连读、失去爆破等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把英语语音的考核纳入商务英语口语终结性考试题型之中, 占有一定比例的分数, 这样既丰富了口语考核的全面性, 又鼓励学生在打好语音基础的前提下, 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语用交际能力。这样第一学期英语语音课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上得到了延续, 可以起到学科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 转变教学观念, 师生同心协力, 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将面临的就业要求, 配以适当的教学方式, 使自己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及考核体系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这样保证学科优势, 发挥学科特色, 培养出优秀的、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Rebecca Hughes.口语教学与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Vivan Cook.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韩照红.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僵化现象[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5]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英语口语课程 篇11

【关键词】讨论 口语技巧 课程设计

一、引言

英语口语中,讨论技巧的学习成为提高口语技巧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一些学者认为讨论经常被教学者忽略或是误用,如此一来就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讨论的特征来设计有效的课程给予教学者一些教学启示。

二、讨论

通常人们认为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Dillon (1994)把讨论定义为一种群体互动的特殊形式,群成员会集中在一起解决一些公众关心的问题,交流和解释他们的观点来确定答案,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他们的赏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他们在讨论中所做出的决定能力和行动力。他还指出讨论是一种相互交流想法的方式,期间讨论组的所有成员都有机会加入进来,也会在讨论中达到一种预期的效果。因此,掌握一个好的讨论技巧在很多领域都变得至关重要,例如:学术方面、商务洽谈以及公众论坛。

三、案例分析

1.背景。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讨论的特点,本次研究针对中国学生的讨论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这个讨论中这名中国学生尽管运用了一些技巧来应对,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Dillon (1994)指出讨论中的对话技巧有很多,比如互动技巧、认知技能以及社交能力。同时也指出一些对话原则,如话轮转换、同时发话、纠正。讨论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功能语言的应用来剖析对话特点。由于讨论特点分类的复杂性,本文根据Geddes,Sturtridge & Been (1991)的研究来分析该中国学生的讨论特点。他们通过观察讨论者的特点设计了讨论任务,例如:鼓励对方扩展话题、改变话题、返回原话题、将他人带入讨论、要求他人或者自己给出解释、打断别人进入讨论中。

2.案例分析。在这段录音中,该中国学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需要改进。第一个是她应鼓励对方拓展讨论内容,她仅仅用像What’s your opinion这样的句子,而没有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让对方进入讨论,使讨论更有互动性。第二个是她没能运用适当的语言将转变后的话题转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她仅仅是用I think I partly agree with you中的I think引入,接着用partly来驳倒对方的观点,然后在没有用任何承接用语的情况下又立刻转到她自己的观点中来,例如:but if you don’t speak very fluently,what’s the result。显然,她既没有用到合适的过渡词来评价对方的观点,也没有用合适的词转回她自己的观点。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运用一些词组,例如as you said before,as what I mentioned,这样听起来会更加合乎逻辑。

四、课程设计

1.背景。课堂讨论的质量不尽如意,具体体现在:个人表现比集体表现更受到关注,讨论的结果比讨论技巧的提高更受到重视。因此提高讨论技巧在课堂教学上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2.课程设计案例。

(1)案例一。名称:说出他人的观点

内容:老师在课堂上给出一个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分成4-5人一组来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在最后进行陈述时不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发表其他人的观点。目的是为了鼓励每一个人能够张口去说。老师会在讨论后教授一些有技巧的鼓励性的语言,这样,学生会先尝试着自己探索一些鼓励性的话。如果以fashion作为话题,学生可以设定不同的场景来讨论,并且可以运用一些像how interesting或者I cannot agree with you more这样的话鼓励其他人加入进来说出自己的观点。

(2)案例二。名称:指引方向。内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对地图进行细节上的讨论。学生A手持一份地图,学生B持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几个地点,然后B询问A去不同目的地的方法。由于有些街道、道路被反复提及,A就要熟练地掌握像as I mentioned before,as what I told you earlier这类回归之前场景的用语来激发B脑海里更清晰的图片。最后,老师总结学生在对话中所用的过渡词。

五、总结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讨论技巧不容忽视。国内在讨论技巧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在英语口语方面。显然有很多推进口语技巧的方法,但是要发现更多的新方法来促进口语技巧,适合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习者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Dillon,J.T.Using discussion in classrooms[M].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

[2]Geddes,M.,Sturtridge,G.& Been,S.Advanced conversation [M].London: Macmillan,1991.

[3]龙君伟.教师在案例讨论中的定位及组织技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1).

英语口语课程 篇12

关键词:传统教法,课程目标,教法改革,观念转变

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能力中“写”的能力的重任。写作能力可以看做是“听说读”能力综合的产物, 因此对学生的英语素养要求高, 对教师的授课水平也是一种考验。跟其他专业课相比较, 写作课容易出现教师教学任务量大, 学生课上练习量大, 教学效果不明显和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写作技巧为主, 学生练习的内容多是命题作文。讲多练少以及练习内容的局限性往往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而熟练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 用人单位越来越强调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要求高职学生能够做到用人单位“零培训”, 工作岗位“零过渡”。因此,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培养理念迫在眉睫。如何做到课堂和岗位的衔接, 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是每个教育实践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写作课教改探究

1.以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英语写作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文写作能力为目标, 培养学生用英文熟练处理各种公务商务文件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应用文的训练, 尤其是加强对公务性质和商务性质的应用文案例讲解,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做到有的放矢。

2.以学生技能训练和课程实训为教学内容。高职写作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侧重实训, 在教师讲授写作技巧和应用文写作规范后安排大量的课时进行训练。选择相关的公务文件和商务文件进行模拟强化, 制作实训专题, 借鉴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下表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为例整理的专题教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根据实训内容设置情境, 给学生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展示任务原型, 让学生在任务原型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设置的情景进行模拟写作练习。这些案例紧紧贴近社会生活, 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相关性强, 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调动, 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3.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职英语教学“学不致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如何教转换为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根据高职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原则, 教师应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从对知识的传授过渡到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来,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1) 情景教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进课堂, 采用Jean Vience的“模仿真实情景法” (real-life-like assignment) 。以涉外旅行社专题为例, 将班级分组, 每组成员同属一个旅行社, 每组下设旅行社经理, 宣传, 前台接待, 导游, 游客等职位和身份, 学生根据身份设定自行安排情景, 用简短对话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职责后开始相关应用文的写作练习。如:

1) A旅行社的前台接待一名游客咨询, 前台需要写一份简介介绍旅行社情况使游客满意。游客可以咨询多家旅行社择优选择, 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使自己所在小组的简介脱颖而出。

2) B旅行社遭到了游客投诉, 小组需商讨解决对策, 针对游客的投诉信进行答复。

3) 优秀导游评选, A, B两家旅行社进行竞争。两个小组组员需要各自组内通力合作写出一篇导游词。

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写作中更能全面理解应用文产生的原因和写作的目的, 写起来更得心应手。

(2) 讨论式教学。学生经过分组和角色扮演后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类文体的讨论。以旅游英语写作导游词为例。扮演导游角色的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导游在涉外旅行社的作用后根据自创情景开始编写导游词。任务完成后各组编写导游词的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参照教师给出的导游词模板进行自测和讨论, 也可以请教师加入组内讨论。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修改并在班级开展模拟导游讲解, 最后评出优秀导游。讨论式教学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教学, 增进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 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3) 优秀纪录片, 专题片进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写作课上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会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学习效果欠佳。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 教师可以使写作课堂变得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多部优秀的纪录片和专题片, 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讲旅游英语导游词写作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英文原版的旅游专题片, 伴着美丽的风景和优美的画面, 学生可以一边欣赏世界各地的奇异景观, 一边学习英文导游词的写作方法。教师也可以截取难易适中的片段, 让学生学习背诵片中的导游词, 另外在班级里进行配音比赛和模拟讲解。高科技多媒体的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 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显著。

4.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英语写作课是一门结合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课程, 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能力要求。高质量的外语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 而高水平的教师不但指教育教学技能水平高, 其教育观念也应与时俱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学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教学实践 (并在实践中尝试教改) 、教学研究这几方面交织进行的过程。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支撑, 教师在教学中最终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每一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多去进行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需求, 去其他高校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 有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 对教学改革的结果作出科学的研究分析和总结用于指导课堂教学。

二、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高职英语专业英语写作的教学和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转变教师观念, 转变课堂授课形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教学和改革的过程中, 高职英语写作课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 深入到社会和企业中来, 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成为有用之人, 可造之材。

参考文献

[1]樊建荣.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0 (22) .

[2]邢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文应用文写作错误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Campbell C.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Interacting with Text[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何晔.同伴反馈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 (02) .

上一篇:陈旧性腰椎骨折下一篇:中考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