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血清标志物

2024-10-20

乙肝血清标志物(精选8篇)

乙肝血清标志物 篇1

目前, 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使用最为广泛的检测乙肝病毒的手段是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 , 它是一项能够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复制的重要指标。但是, 随着对乙肝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 发现了新的乙肝标志物前S1蛋白抗原和抗体, 前S蛋白抗原和抗体, 对乙肝早期诊断和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近几年, 我们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发现Hbe Ag检出率很低, 没有引起重视。但从去年我院开展前S1蛋白抗原检测后发现, Hbe Ag检出率很低与实际不符, 考虑这主要是和病毒基因的变异有关, 其所携带的HBV变异毒株大多数表现为在病毒基因组前C区末端1896位发生GA点突变, 产生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 (TAG) , 阻断了HBe Ag的形成, 从而使得HBe Ag缺陷的HBV血清型出现, 而在这种变异的类型中, 其HBe Ag是处于缺失的状态, 所以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 并且给治疗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有国外的研究报道发现, 在一些乙肝患者, 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 其HBe Ag发生了血清型转移, 但是采用敏感定量PCR方法对其体内的病毒进行检测时, 仍能够发现有活跃的病毒复制, 所以, 我们使用前S1抗原对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进行检测, 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能够有效地弥补HBe Ag检测的不足[2]。

随着对前S1抗原研究的深入, 发现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前S1抗原与HBV DNA在反映病毒复制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完整的病毒颗粒含有外衣壳抗原和内衣壳抗原, 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上, 外衣壳抗原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 Ag) 、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内衣壳抗原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HBc Ag) 和e抗原 (HBe Ag) 。在HBV中, HBs Ag、HBe Ag是HBV在进行复制、包装过程中产生的蛋白成分, HBs Ag存在并不一定表示有传染性, 而HBe Ag是HBV核心内部成分, 可作为体内HBV处于复制状态的标志。崔鱼方等[3]表明, HBV的传染性与前S1抗原阳性率具有一致性, 因此, 前S1抗原阳性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并可作为HBV具有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而前S1Ab阳性提示肝细胞有阻断乙肝病毒感染的功能。

“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的关系

目前对乙肝患者感染情况的判断及疗效观察, 大部分仍然延续检测乙肝“五项”即HBs Ag、抗-HBs、HBe Ag、抗-HBe及抗-HBc, 也有的检测乙肝“六项”即在五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前S1蛋白抗原, 也有的检测乙肝“七项”即在六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前S1蛋白抗体。增加的目的是因为技术的发展, 对乙肝病毒有了新的认识, 而新的乙肝标志物的出现, 对乙肝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效果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新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不断出现, 作为检测的补充完善, 组合的项目就越来越多, 对乙肝患者的负担当然也就越来越重, 同时工作人员也增加了工作量。考虑能否在乙肝“五项”检测不变的情况下, 进行有效的资源组合, 我们认为对有些项目, 如HBe Ag和抗-HBe可用前S1蛋白抗原和抗体替带。因为在乙肝“五项”检测中, HBe Ag检出率低, 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 导致在临床上出现HBe Ag缺陷的HBV血清型, 因HBe Ag的缺失, 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 而前S1蛋白抗原的出现, 其作用与HBe Ag相同, 而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有学者研究了乙肝病毒感染者357例, 对其血清样本进行检测, 采用的是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前S1抗原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 [4], 通过该检测研究, 来探讨“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的相互关系。其研究结果显示, 在103例HBe Ag (+) 的标本中, 有92例的检测结果是前S1 (+) , 阳性率89.3%, 这个结果说明前S1与HBe Ag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而在254例HBe Ag (-) 标本中, 检测的结果显示有109例前S1 (+) , 阳性率42.9%, 这个结果表明部分HBe Ag (-) 而HBe Ab (-) / (+) 患者中, 其体内的病毒仍处于复制的状态。特别是HBs Ag (+) 、HBc Ab (+) 患者前S1阳性率达51.1%, 表明在这些患者体内, 仍有较高比例的复制。该研究结果显示, 我们对乙肝病毒感染者检测前S1抗原, 与检测HBe Ag相比, 更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的HBV病毒有没有复制, 也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其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有国内学者研究了29例HBe Ag阳性、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对其血清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都是96.5%;而在65例HBe Ag阴性、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其检测结果显示两者的检出率分别是81.5%和72.3%。结果显示与检测HBe Ag相比, 检测前S1抗原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具体复制情况, 其具有更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前S1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 主要是由于前S1蛋白是HBV衣壳蛋白中的一部分, 所以它可以作为HBV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并且, 前S1抗原在一些不具有传染性的不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中, 它是不存在的, 所以其对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有研究结果显示, 前S1抗原有相对较高的免疫原性, 当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 相对于其他血清标志物, 其是最早出现, 并且是最早消失的, 而如果前S1抗原消失的时间越早, 说明该患者体内的HBV已被清除, 其治疗的预后效果越好[5];反之, 如果患者体内缺乏有效的对前S1抗原的免疫反应, 则不能够及时的将乙肝病毒清除, 会成为乙肝病毒的长期慢性携带者, 严重危害其健康和生活。所以, 研究“乙肝五项”与前S1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检测乙肝的新五项指标

我们对我科近半年的门诊、病房和地方体检乙肝六项的患者1 472例进行了统计, 其中乙肝患者187例, 大三阳39例 (20.8%) , 小三阳115例 (61.4%) , HBs Ag、抗-HBc阳性33例 (17.7%) ;前S1抗原检出率:大三阳92.3%, 小三阳88.8%, HBs Ag、抗-HBc阳性75.5%, 而非乙肝患者中未检出前S1蛋白抗原, 从中看出前S1蛋白抗原检出率明显高于E抗原的检出率, 因为在E抗原阳性时前S1蛋白抗原大部分阳性, 而在E抗原阴性时前S1蛋白抗原也有相当部分阳性。说明前S1蛋白抗原检测的重要性, 结合其临床意义可替代E抗原, 同样从前S1蛋白抗体检出的临床意义来看, 也可替代E抗体。这样笔者认为新的乙肝五项检测应包括HBs Ag、抗-HBs、Pres-S1Ag、Pre-S1Ab及抗-HBc.可以对乙肝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观察。新五项指标中HBs Ag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携带;pre-S1Ag阳性提示病毒复制, 传染性强;HBs Ab、Pre-s1Ab阳性提示接种疫苗或少量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 免疫力强。

总之, 新五项指标更能反映患者有无病毒的复制即传染性, 肝细胞对病毒的阻断作用即免疫作用, 特别是对乙肝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及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Lee Y I, Hur G M, Suh D J, et al, Novel pre C/C gene mutants of hepatitisis B virus in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naturally occwrring escape mutants[J].J Gen Virol, 1996, 77 (6) :1129-1138.

[2]Pichoud C, Berby F, Sturver L, et al.Persistence of viral replication after anti-HBe seroconversion during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 2000, 32 (2) :307-316.

[3]崔鱼方, 胥飚, 陈宏础.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Pres抗原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及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 2004, 22 (6) :498-450.

[4]徐玲, 吴江.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淮海医药, 2010, 28 (4) :332-333.

[5]金冬雁, 侯云德.Pre-S蛋白: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一个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5, 9 (6) :313.

乙肝血清标志物 篇2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与乙肝-DNA、前S1抗原的相关性,为预测乙肝病毒的传染程度与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37份临床及门诊标本采用ESLSA法检测乙肝五项及前S1抗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DNA,最后对测定的三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组中前S1抗原和乙肝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6.9%、92.4%,在HBsAg(+)、HBeAb(+)、HBcAb(+)组阳性率分别为74.5%、81.3%,在HBsAg(+)、HBeAg(+)组阳性率分别为96.2%、84.6%,在HBsAg(+)、HBcAb(+)组阳性率分别为69.2%、67.9%。HBeAg与前S1抗原、乙肝DNA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1抗原与乙肝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与乙肝DN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经χ2检验分析,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操作方法比PCR方便,可代替乙肝DNA作为常规项目为预测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HBV-DNA;乙肝前S1抗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58-01

乙肝是目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1-2],我国对乙肝感染者检查大多数以血清学标志物的测定为主要途径,采用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只能反映病毒入侵人体的免疫状态,不能直接反映人体内病毒载量的情况,而且乙肝DNA病毒的复制表达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在人体内的表现差异较大。乙肝前S1抗原作为一项新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乙肝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中[3]。本研究对2037份临床及门诊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及前S1抗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DNA,最后对测定的三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及乙肝前S1蛋白的相关性,为乙肝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樣本均来自于2013年6月到2013年11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检测HBV感染的血清标本共2037份。

1.2仪器、试剂和方法

FTC-20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购自上海枫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BV-DNA试剂盒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RT-2100C型酶标分析仪;乙肝标志物试剂盒购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乙肝Pre-S1抗原试剂盒购自上海阿尔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乙肝两对半、Pre-S1检测采用ELISA法;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1.3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数据处理由SPSS14.0软件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re-S1Ag与HBV-DNA在不同的乙肝五项模式中检出情况

对2037份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五项、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DNA检测,结果如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乙肝的诊断主要是乙肝五项、前S1抗原和HBV-DNA,在这三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中,灵敏度最高的是HBV-DNA,其次是前S1抗原,乙肝五项检测的灵敏度最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Pre-S1Ag和HBV-DNA阳性主要集中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模式中,分别为96.9%和92.4%,表明病毒此模式的患者中复制率较高,感染性较强。在小三阳组中,其Pre-S1Ag与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4.5%和81.3%,说明病毒在HBeAg转阴的患者中仍存在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患者还可能演变为肝硬化或者肝癌,好转率非常低,原因可能是乙肝病毒为了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而发生前C区前端变异[4]。而亚洲人群平均50%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部分患者存在前C区与C区基因的突变,使HbeAg分泌减少,在两对半检测结果中HbeAg为阴性。另外,Pre-S1Ag和HBV-DNA阳性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标本中,没有在HBsAg阴性的标本中出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5]。

HBeAg与HBV-DNA检验结果存在相关性,但两者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HBV-DNA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法较ELISA法更为灵敏。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6-7]。

乙肝前S1抗原和HBV-DNA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乙肝前S1抗原比HBeAg在判断有无乙肝病毒复制或活跃程度方面更有意义[8-9]。荧光定量PCR直接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的含量,它是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判断治疗效果最直接的指标。

由此可见,乙肝两对半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初筛指标,乙肝前S1抗原,操作简便、经济、快速,与乙肝DNA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无条件开展乙肝DNA检测的基层医院可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维法,钟振义.肝炎学大典[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63-515

[2]NishizawaT,OkamotoH,KonishiK,etal.AnovelDNAvirus(TTV)associatedwithelevatedtransaminaselevelsinposttransfusionhepatitisofunknownetiology[J].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7,241(1):92-97

[3]张荣生.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与临床[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10(26):548-548.

[4]张海谱,李仕英,谢晓民.HBV-Pre-C区段变异患者血清HBV和前S1抗原的检测[J].中原医刊,2009,2(33):1-2.

[5]李加村,张传兴,裴景亮.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DNA相关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9,28(3):211-212.

[6]吴兵,朱玉兰,刘胜牙.乙型肝炎患体内病复制水平的试验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0,8(6):939.

[7]刘吉纯,张艳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e抗原、前S1抗原与HBV-DNA检测及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1):124-125.

[8]张艳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1):8-10.

乙肝血清标志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乙肝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10例, 女90例;年龄18岁~70 (43.6±5.2) 岁;从中取临床血清标本200份乙肝血清标志检测者标本, 根据HBV-M的表现模式分为9组。

1.2 仪器

荧光定量检查选用Light Cycler荧光定量PCR仪, 由德国罗氏公司提供。HBV-DNA定量检测试剂盒由北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HBV-ELISA检测试剂盒由深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 两对半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方法, 观察分析结果的相关性, 总结经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进行χ2检验, 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 大三阳组[HBs Ag (+) HBe Ag (+) HBc Ab (+) ]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7.4%, 平均拷贝数为1.8E+06/ml;小三阳组[ (HBs Ag (+) HBe Ab (+) HBc Ab (+) ]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3.3%, 平均拷贝数为1.8E+03/ml;HB-s Ag (+) HBc Ab (+)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2.5%, 平均拷贝数7.9E+03ml。见附表。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易于引起急慢性肝炎, 该病毒容易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损伤, 感染率约为60%~70%。目前我国约有一亿两千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分别为 (1) 血液传播: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例如在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 这类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并未彻底杜绝。 (2) 医源性传播:即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多数是因为微量注射或接种疫苗而引起的感染, 所以应该密切注意注射、接种、纹身时所使用的医疗器械。 (3) 母婴传播:携带乙肝表面抗原或患急性乙肝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 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最为便利。 (4) 性传播: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 这种传播同样包含夫妻之间的性传播。多种便易的传播途径, 对我国人口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产生极大影响, 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检测肝炎病毒的方法越来越多, 但最为常用的仍然是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检测方法。HBV-DNA可以较准确的检测出病毒的具体情况, 敏感、快速等特点较为明显。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这一检测方法又得以进一步完善。进行具体检测时整个扩增的过程都是在闭管中施行的, 大大降低了被污染的可能性, 是以在我国很多医院都得到了推广运用, 并将此作为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监测治疗的常规性项目。

乙肝血清标志物是对乙型肝炎诊断最为传统的指标, 具有简便省时的特点。在对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中, 若只单纯的反应为HBs Ag阳性, 只能说明患者已经被乙肝病毒感染, 并不能明确的表现出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但是在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中Hbe Ag可以将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表现出来。因此, 如果只是单纯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不能对乙型肝炎的传染性进行正确判断, 具有较大局限性。

目前在临床基因诊断中, FQ-PCR效率较高, 采用完全闭管检测的方式免去了PCR后处理, 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此外实时监测技术的采用也提高了定量的准确率[2]。随着乙肝病毒的感染, 慢性乙肝的病程会迁延, 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 因此对于乙肝病毒的检测非常重要[3]。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HBV-DNA水平与HBV M的表现模式存在关联, 大三阳的标本HBV-DNA值较小三阳与HBs Ag (+) 、HBc Ab (+) 的标本更高, 说明HBe Ag会影响到HBV-DNA的水平。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对HBV感染复制情况的检测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青霞.HBV-DNA定量与HBV模式及肝功能损害指标定量的相关性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 :22.

[2]褚小慧.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的关系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6) :3794-3795.

乙肝血清标志物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548例乙肝患者均来自2012年8月-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乙肝患者, 病程超过1年以上, 其中男373例, 女175例, 年龄最大86岁, 最小6岁, 平均年龄 (37.6±16.6) 岁。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按《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299-2008) 》执行。

1.2 仪器与试剂

HBV-DNA检测系统包含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校准品、操作程序、数据处理软件来自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质控品为本实验室按文献方法自制[2,3];酶联免疫检测系统包含酶标仪、乙型肝炎病毒诊断试剂盒 (五项) 、洗板机、操作程序、数据处理软件来自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质控品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所有的仪器和检测项目操作均按本室制定SOP文件执行, 所有检测项目室内质控在控。

1.3 方法

血清标本的采集与处理:HBV-DNA标本采集采用灭菌的一次性真空带盖塑料管,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5ml, 离心分离血清分装于1.5ml灭菌EP管, 保存于-20℃冰箱备用, 1周内完成实时荧光定量PCR;HBV血清标志物标本采集采用一次性真空带盖塑料管,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5ml, 离心分离血清后当天完成ELISA检测。

1.4 数据处理

HBV-DNA定量以大于1×103copies/L为判断阳性的标准, 小于1×103copies/L为阴性;ELISA方法cutoff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设置并验证。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形式, 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主要组合模式与HBV-DNA定量阳性结果的比较见表1。A组表示HB-sAg、HBeAg、HBcAb阳性组;B组表示HBsAg、HBeAb、HBcAb阳性组;C组表示HBsAg、HBcAb阳性组;D组表示HBsAg阴性 (其他标志物阳性) 组;E组表示HBsAg阳性组 (其他标志物可能阳性)

注:*:表示A组与B组比较;△表示A组与C组比较;#表示A组与E组比较。

2.2548例乙肝患者以HBsAg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 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和敏感性,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 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五项指标, 主要反映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状态。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免疫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 该法灵敏度较高, 可达到纳克水平, 如引入生物素和亲和素系统或采用化学发光等技术, 其灵敏度还可进一步提高。不同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 如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标志, 阳性常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急性期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态。HBeAg其阳性和滴度可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的强弱等。

实时定量PCR是目前临床检测HBV-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既保持了PCR技术灵敏与快速的特点, 又克服了以往传统PCR的假阳性污染和不能进行准确定量的缺点, 其重复性好但检测过程较复杂而且费用较高。HBV-DNA阳性代表有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的复制, 被认为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最灵敏、最精确与最直接的证据。

本文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发现 (表1) , HBV-DNA在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各种模式中的检出率不一样, HBeAg阳性组 (A组) HBV-DNA检出率为100%, 其HBV-DNA平均含量约为107copies/ml, 平均水平对数值为7.03;HBeAg阴性组 (HBsAg阳性, B、C组) HBV-DNA检出率为41.8%, 其HBV-DNA平均含量约为2.63×104copies/ml, 平均水平对数值为4.42;与HBeAg阳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这组数据表明, HBeAg阳性组患者体内存在HBV病毒复制, 有大量的病毒颗粒释放入外周血中;HBeAg阴性组 (HBsAg阳性, B、C组) 通常HBeAg向HBeAb的转换被认为是肝细胞中活跃复制病毒的清除期, 但仍能检出HBV-DNA, 这可能是编码HBeAg所在C区因发生突变时HBeAg不能表达, 而HBV-DNA不断复制的结果[4], 可表现为HBeAg阴性, 但HBV-DNA为阳性。用定量PCR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表明:HBeAb出现并不能表示HBV复制的停止, 而只是复制水平的降低。因此, 对HBeAb阳性, DNA也阳性者要慎重对待, 这些乙肝病毒变异株与重型肝炎或肝炎慢性恶化有着极大关联。同时有研究表明研究证实, 亚洲人平均50%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前C区突变[5], 即前C区G1896A变异, 导致终止密码子TAG改变, 不能编码HBeAg;C区启动子A1762T和G1764A的双变异, 前C区mRNA的产生减少, 使HBeAg分泌减少。因此单以HBeAg作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与否的指标是不够的[5]。此外, 两种方法在诊断乙肝的敏感性也存在较大差异, ELISA方法的特异性是93.8%, 而FQ-PCR诊断乙肝的敏感性为49.3%, 二者的符合率55.5%。这主要是因为FQ-PCR主要是通过检测HBV病毒DNA, 准确地反映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 对乙肝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而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志物主要是反映患者感染乙肝后免疫学状态, 由于受到基因突变、免疫耐受及方法学检测敏感性等方面的影响, 它还不能完全反映病毒颗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除非增加新的血清标志物, 如前S1抗原等[6]。此外, 在本次实验中亦出现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部阴性者27例, PCR方法检出2例DNA (+) , 阳性率为7.4%, 这是由于HBV-DNA的出现早于其他血清学指标[7], 受检者可能处于感染早期。

传统乙肝血清标志物由于其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诊断乙肝的敏感性较高等特点, 临床上把它作为我国实验室乙肝检测与筛查时的主要选择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临床应用使乙肝病毒的量化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虽然其存在检测费用较高、检测过程复杂、在多数实验室尚不能普及规范检测等缺点, 但许多资料表明, 只要有HBV-DNA就可以引起HBV感染, 这不仅有诊断意义, 而且也有流行病学意义。其在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药物疗效评价上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 这两种方法不能相互取代, 可联合检测对乙肝临床诊断、治疗方案评估及疗效观察提供较客观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比较乙肝血清不同模式标志物与HBV-DN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3月乙肝患者标本548例,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和病毒DNA, 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阳性组共514例, HBV-DNA定量小于1×103copies/L (阴性) 共244例, HBV-DNA定量大于1×103copies/L (阳性) 共270例, HBV-DNA对数值为 (5.31±1.74) ;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共118例, HBV-DNA对数值为 (7.03±1.01) ;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共260例, HBV-DNA定量阳性共111例, 其对数值为 (4.21±1.20) , HBV-DNA定量阴性共149例;HBsAg、HBcAb阳性组共116例, HBV-DNA定量阴性共70例, HBV-DNA定量阳性共46例, 其对数值为 (4.90±1.66) ;其他标志物模式组共34例, HBV-DNA定量阴性。HBV-DNA对数值在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间相比,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Real-time PCR法和ELISA法诊断乙肝的敏感性分别为49.3%和93.8%, 符合率为55.5%。结论:Real-time PCR法和ELISA法在HBeAg阳性组有良好的相关性, 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机体不同状态, 它们之间能互为补充, 不能相互替代。

关键词:乙肝标志物,HBV-DNA,酶联免疫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

参考文献

[1]刘友德.山东地区HBeAg阴性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构成比和抗病毒治疗状况的变迁及病毒基因型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2]曹季军, 吕心路, 许爱萍, 等.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临界室内质控品的制备与初步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22 (8) :2271-2273.

[3]杨继明.乙肝抗原、抗体免疫测定室内质控品的制备及使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2009, 27 (2) :201-202.

[4]王爱莲, 周永兴, 姚志强, 等.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1994, 74 (1) :64-65.

[5]Funk ML, Rosenberg DM, et al.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ssociated precore and core promoter variants[J].J Viral Hepat, 2002, 9 (1) :52.

[6]李琴, 孙桂珍, 魏玉香, 等.Pre-S1蛋白与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的对比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 (3) :134-136

乙肝血清标志物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集2009年1 月-2009年6月我院门诊随机抽取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初筛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血清502份。

1.2 仪器和试剂

乙肝两对半免疫化学发光法采用雅培ARCHITECT I2000,试剂由雅培公司提供;HBV-DNA定量检测采用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的7300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实验方法

1.3.1 DNA提取:

(1)标本处理(血清和血浆标本处理相同)①标本的收集:通过静脉采血法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离心取上层血清;②标本的挑选:在本院进行过乙肝HBV-M检测的患者;③标本的前处理(DNA的提取):取100μl血清加入等量DNA浓缩液,振荡器振荡混匀5s;12 000rpm离心10min;去上清,沉淀中加入DNA提取液30μl,振荡器剧烈振荡混匀5~10s,瞬时离心数秒,100℃恒温处理10min;12 000rpm离心5min,备用。(2)阴性质控品处理。(3)临界阳性质控品处理。(4)HBV强阳性质控品处理。

1.3.2 PCR扩增:

(1)试剂准备:按比例(HBV-PCR反应液40μl/人份+Taq酶3μl/人份)取相应量的 PCR反应液及Taq酶,充分混匀后按43μl/管分装至0.2ml离心管中,备用;(2)加样:向准备好试剂的0.2ml管中,分别加入处理后的样品上清液2μl,或直接加入阳性定量参考品2μl,8 000rpm离心数秒,放入仪器样品槽;(3)编辑程序:Stage 1,93℃,2min,Stage 2,93℃,45s→55℃,60s→10个循环;Stage 3,93℃,30s→55℃,45s→30个循环;(4)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3.5阳性组(大三阳) 和1.3.4.5阳性组中的HBV-DNA阳性率较高,见表1。大三阳的阳性率与PCR-DN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三阳的阳性率与HBV-DN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PCR-DNA阳性比较,*P<0.01

3 讨 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血清模式的HBV感染者的检测表明,HBV-DNA 检测是衡量乙肝传染性最精确的标志,HBV-DNA阳性即反映有完整的病毒颗粒的复制,是判断该血清是否具有传染性的直接依据。本研究将不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分成不同组别,检测不同组别的病毒含量情况,并与免疫发光法比较。

本结果显示,502份乙肝血清标志物的血清中,第1组HBsAg(+)/HBeAg(+)/HBcAb(+)阳性组133例,血清中HBV DNA阳性123例,检出率为92.48%,10例未检出,第4组HBsAg(+)/HBeAg(+)/HbeAb(+)/HBcAb(+)阳性组14例中HBV-DNA阳性检出率也达到84.61%,这与国外报道的对HBeAg阳性者HBV-DNA的检出率接近100%是一致的[4]。但在HBeAg阳性组中仍有部分HBV-DNA为阴性,这可能与HBV-DNA的消失比HBeAg的消失早或病毒发生变异有关[5]。HBeAg与HBV-DNA关系密切,是临床上表示病毒复制较为实用的血清标志物。通常HBeAg阳性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eAg与HBV-DNA呈正相关。在HBeAg阴性、HBeAb阳性或阴性组(第2组和第3组)也有高水平的HBV-DNA,这可能与HBV发生前C区基因突变[6]或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有关。这一突变阻止了前C区序列的表达,因而妨碍了HBeAg的分泌,但病毒本身复制不受影响,造成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而C基因的变异区段基本上都是B、T细胞识别的抗原显性表位,因此能影响宿主清除体内的HBV[7],使患者血中HBV-DNA水平居高不下,这部分人具有很高的传染性。本结果显示,乙肝五项全阴也可产生HBV-DNA阳性,也有可能是因为突变造成的。

大三阳的阳性率与PCR-DNA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很可能是病毒处于潜伏期,基因已经突变,但乙肝五项却诊断不出来。从方法学上来看,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PCR所得结果有很大差异,对于乙肝患者的诊断是互补的。

综上所述,HBV-M与HBV-DNA二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所不同[8,9]。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学标志可以间接反映HBV的表达和复制,但由于HBV的表达和机体免疫反应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免疫学指标在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HBV-DNA水平可直接反映病毒携带水平及携带者传染水平,HBV-DNA定量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建议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乙肝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人员进一步进行HBV-DNA水平检测,以判定传染性高低及能否从事相关工作。但PCR仅能检测出复制的病毒,难以表达非复制状态的感染,因而并不能代替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临床若只片面强调一方均不可取[10] 。

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分析HBV-DNA与乙肝5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502份,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和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9份HBV-DNA阳性。其中123份1.3.5阳性(大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2.48%;113份1.4.5阳性(小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48.09%;12份1.5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40.00%;11份1.3.4.5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8.57%,大三阳的阳性率与PCR-DN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M与HBV-DNA两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有不同。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临床判断其传染性及治疗效果非常必要。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免疫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扬广辉,谭明德,谢玉桃,等.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4,8(3):209-212.

[2]程钢,何蕴韶,周新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3):135-137.

[3]Abe A,Inoue K,Tanaka T,et al.Quantit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om-icDNA by real-time PCR[J].J Clin Microbiol,1999,37(9):289-291.

[4]朱子犁,古丽巴哈尔,刘建军,等.乙肝HBV-DNA荧光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结果相关性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6(7):221-223.

[5]陈辉.351例HBV-DNA定量结果与HBV-M检测分析[J].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3,24(5):112-113.

[6]李志方,吴晓蔓.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6(6):133-135.

[7]郭彩娇,杨红玲,陈小娟.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与其HBV-DNA含量的对比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5(7):853-854.

[8]王小飞,刘华瑞,王锦蓉,等.乙型肝炎和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6,14(1):11-14.

[9]朱传武.HBV前C/C基因变异与宿主T细胞免疫的关系[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24(6):289-291.

乙肝血清标志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受乙肝治疗的360例患者, 其中男196例, 女164例, 年龄为23~69岁, 平均年龄为 (39.86±1.01) 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所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并排除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的重叠感染的患者, 空腹采集患者血清, 分离后进行分装备用。

1.2 方法

仪器与设备: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的试剂盒由达安基因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ELISA法乙肝血清标志物 (HBVM) 采用珠海丽珠有限公司乙型肝炎检测试剂盒, 在美国ABI Vii ATM7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上测定, 科华KHB ST-360型酶标仪、安图Iwo-960型洗板机。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操作, 应用酶标仪对结果进行读数并记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 取患者血清样本100μL, 加入100μL DNA提取液, 充分混合后用离心机12 000 rpm离心10 min, 弃去上清后加入25μL处理液, 100℃水浴中预热10 min后再离心10 min, 取2μL上清液加入PCR管, 应用PCR仪设定好正确程序进行检测, 同时设置强阳性对照、弱阳性对照、阴性对照、阳性标准品对照, 反应结束后应用阳性梯度标准品的Ct值制作标准PCR荧光曲线, 再依据样品的Ct值计算DNA的含量[6]。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比较, 采用χ2检验[7]。

2 结果

36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有9种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 其中HBs Ag (+) 、HBe Ag (+) 、HBc Ab (+) 组患者最多为101例, 其次为HBs Ag (+) HBe Ab (+) HBc Ab (+) 70例, HBs Ag (+) 、HBc Ab (+) 43例;阳性率比较HBs Ag (+) HBe Ag (+) HBc Ab (+) 的阳性率最高为97.03%, 其次为HBs Ag (+) HBc Ab (+) 阳性率为88.37%和HBs Ag (+) HBe Ag (+) HBc Ab (+) 阳性率为78.57%, 全阴性阳性率最低为16.67%, 最高阳性率与最低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2, P=0.0154,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目前随着乙型肝炎患者逐年增多及乙型肝炎病毒种类的不断变化, 因此对于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及感染能力的全面掌握对于临床治疗意义重大[8],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是诊断HBV感染的免疫学方法, 能全面反映病毒侵入后机体的变化, HBV-DNA测定则是病原学的检查范畴, 能准确反映感染者的状态及病毒的感染类型和传染性强弱, 是病毒复制的指标[9]。检测HBV-DVA含量可直接反应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水平, 一项肝炎患者血清中病毒标志物可直接反应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乙型病毒标志物呈多种模式,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呈现不同表现形式, 导致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也会呈现不同结果。实时动态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是通过患者血液中病毒感染数量进行准确判断的方法, 是一种结合普通PCR高灵敏度、DNA杂交高特异性、光谱技术高精确定量的优点对病毒DNA复制全面掌握的重要方式。该研究探讨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因素, 结果表明乙肝大三阳即HBs Ag (+) HBe Ag (+) HBc Ab (+) 检出率高且病毒含量高, 小三阳即且HBs Ag (+) HBe Ab (+) HBc Ab (+) 阳性率较低。这与施志龙、陈继梅在2011年研究结果一致[10], 表明HBe Ag存在是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重要指标, 患者血清中病毒拷贝数与HBe Ag呈正相关。与相关文献报道[11]一致, 乙肝病毒标志物与HBV-DNA有明显相关性, 但是不同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检出率差异显著。在大三阳患者检测HBV-DNA为阴性, 分析原可能是治疗药物导致HBV-DNA无法正常复制, 导致扩增物对应的乙肝病毒序列发生改变, 患者体内的病毒被整合到肝脏细胞中, 导致血液中无法检测病毒的存在, 也可能是试剂的敏感性较差, 在小三阳患者中阳性率明显低于大三阳患者, 并且部分小三阳患者HBV-DNA的含量均较低, 少部分患者血清中含量较高, 此时病毒未停止复制, 只是患者的病毒基因出现变异, 仍然具有较强的传染能力。因此临床上应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指标结合评价, 全面掌握病毒感染复制情况并指导临床科学治疗, 对于统计分析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提高预后疗效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哲式, 金仁顺, 朴东明, 等.延边地区朝、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 14 (13) :1323-1325.

[2]孟庆华, 梁瑞彬, 刘德恭, 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M和HBVDNA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0, 14 (4) :352-354.

[3]吴小飞, 蒋道荣, 姚登福, 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载量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 19 (3) :218-220.

[4]苏青, 邹艳玲, 范琳, 等.定量与定性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方法学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7下旬刊) :329-330.

[5]陈凤萍, 沈云峰, 吴瑶, 等.33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 (5) :93-95.

[6]汤立新.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性[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7, 22 (2) :141-142.

[7]孙静, 陈曲渡, 张林林, 等.乙肝标志物模式与HBV-DNA定量的分析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1 (8) :750.

[8]李远宁.PreS1Ag与HBV-DNA、乙肝病毒“两对半”的相关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3) :176-177.

[9]屈丹.实时荧光PCR和ELISA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 2012 (28) :170-171.

[10]施志龙, 陈继梅.154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M、HBV-DNA、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6) :966-968.

乙肝血清标志物 篇7

关键词:乙肝病毒,荧光定量PCR,ELISA,病毒含量

乙型肝炎是由于乙肝病毒 (HBV) 引起, 是一种在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 而我国是其高发地区, 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健康[1]。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的检测是临床对乙肝病情及传染性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 反映了机体对于乙肝病毒的免疫状态[2]。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是检测HBV-M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得HBV-DNA的检测越来越方便, 荧光定量PCR法 (FQ-PCR) 检测HBV-DNA也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3]。本研究采用这两种方法作为检测方法, 探讨了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与HBV-DNA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半年内我院门诊和住院的682例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男415例, 女267例, 年龄4~76岁, 平均年龄 (38.6±11.2) 岁。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 排除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的重叠感染。空腹采血后即刻分离血清, 以备检测。

1.2 检测方法

1.2.1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患者HBV-M,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应用酶标仪对结果进行测定并记录。检测所用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HBV-DNA试剂是由深圳匹基提供。

1.2.2 HBV-DNA检测

HBV-DNA的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 (FQ-PCR) 。操作步骤:取患者血清标本100μl, 向其中加入等量的DNA提取液, 混匀后于13 000rpm离心10min, 弃去上清液, 加入25μl处理液, 100℃热浴10min。再于13 000rpm离心10min, 取2μl上清液加入PCR管。强阳性对照品、弱阳性对照品、阴性对照品、阳性标准品的处理方法与患者血清标本相同。设定循环参数进行PCR反映, 反应结束后应用阳性梯度标准品的Ct值制作标准曲线, 再依据样品的Ct值计算DNA的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软件, HBsAg与HBeAg同为阳性组与其他组别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判定标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8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共有8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模式, 其中最多的为小三阳, 即HBsAg (+) +HBeAb (+) +HBcAb (+) 模式, 占38.71% (264/682) , 大三阳[HBsAg (+) +HBeAg (+) +HBcAb (+) ]次之, 占25.51% (174/682) 。大三阳与[HBsAg (+) +HBeAg (+)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98.85%和98.04%, 两者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大三阳的HBV-DNA含量为 (5.8×106±2.3×105) , 明显高于其他模式。

3 讨论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血清标准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 方便易行, 可以为判定是否感染HBV以及所处阶段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ELISA法不能够直接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情况, 也不能直接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4]。荧光定量PCR很好的克服了传统PCR的缺点, 对常规的血清学HBV检测也起到了补充作用, 可以通过体内是否存在完整的病毒颗粒复制来判断患者的感染性[5]。荧光定量PCR还可以对病毒DNA水平做定量分析, 对药物疗效的观察及预后的判断也十分有帮助。

大三阳指的是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原同时阳性, 即HBsAg (+) +HBeAb (+) +HBcAb (+) 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 大三阳与[HBsAg (+) +HBeAg (+)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98.85%和98.04%, 两者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大三阳的HBV-DNA含量为 (5.8×106±2.3×105) , 明显高于其他模式。这与其他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了当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 患者体内HBV-DNA复制较为活跃, HBV-DNA的活跃复制会导致患者的传染性增加, 因此, 此结果也说明了大三阳病人的传染性强。

68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共有8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模式, 其中小三阳模式所占比例最多, 为38.71%。小三阳的患者HBV-DNA阳性率为31.82%, 明显低于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 (P<0.05) 。说明了小三阳患者HBV-DNA复制活跃性明显低于大三阳患者, 虽然HBeAg转阴, 但乙肝病毒并没有停止在机体内的复制, 仍然具有传染性。HBsAg (+) +HBcAb (+)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为52.88%, 处于大三阳与小三阳之间, 有研究报道解释这种情况是由于病毒基因的第1896位核苷酸发生突变, 阻止了前C区序列的转录与翻译[6], 使得HBeAg的分泌减少, 但患者体内仍然存在HBV-DNA复制。

HBeAb (+) +HBcAb (+) 模式、HBcAb (+) 模式及HBsAb (+) +HBcAb (+) , 患者HBV-DNA的阳性率为0, HBsAg和HBeAg的转阴及HBsAb的出现说明了机体已经清除了肝炎病毒, HBsAb在清除病毒时有着重要的作用[7]。HBsAb (+) +HBeAb (+) +HBcAb (+) 模式下, 机体产生了保护性的HB-sAb, 或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 既不表达抗原, 也没有宿主抗体的应答, 因此HBV-DNA的阳性率也较低[8]。此4种模式下, 机体内HBV-DNA基本不复制, 传染性也较低。

综上所述, 不同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HBV-DNA的检出率及病毒含量有差异。同时对患者做HBV-DNA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乙肝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其传染性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儒军, 魏威.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23) :2932-2933.

[2]陈凤萍, 沈云峰, 吴瑶, 等.33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 (5) :93-95.

[3]周丽敏.乙肝病毒标志物2431例检测模式汇总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 :65, 67.

[4]苏青, 邹艳玲, 范琳, 等.定量与定性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方法学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7) :2329-2330.

[5]张永红, 唐晓鹏, 田沂等.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3) :579-580.

[6]汤立新.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的相关性[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7, 22 (2) :141-142.

[7]刘玉昆, 黄晓霞, 吴远萍, 等.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 22 (5) :584-586.

健康体检者乙肝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健康体检的9152人次, 去除资料不全, 重复体检资料, 符合条件8760例, 男5876人, 女2884人。

1.2 检测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检测, 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产品。转氨酶 (ALT、AST) 检测采用速率法, 试剂盒为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产品。

1.3 使用仪器

科华ST-36W洗板机, 科华ST-360酶标仪, 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仪。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本次体检共8760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32人 (7.21%) , 其中前S1阳性271人, 占乙肝感染者42.88%。前S1阳性感染者中转氨酶升高者57人, 前S1阴性感染者中转氨酶升高者53人,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在体检中男性与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转氨酶升高的比较见表2, 显示男女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通过体检资料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体检者乙肝感染率为7.21%, 与全国乙肝平均感染水平7.18%相差不大。但其中前S1阳性者转氨酶升高率较前S1阴性者有显著性。前S1蛋白是HBV表面的外壳蛋白之一, 参与HBV附着和侵入细胞的过程。前S1抗原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 且检测简单的理想的血清学指标[1]。前S1抗原的存在与肝功能的损害有一定的关系[2]。前S1抗原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3]。故前S1阳性乙肝感染者更要注意定期检测肝功能, 防止肝功能损害。 (2) 乙肝男性感染者转氨酶升高率与女性感染者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多数男性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饮食及生活不规律等有关, 应提高乙肝感染者自我健康保健意识, 减少乙型肝炎的损害。

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健康体检者乙肝感染及转氨酶状况, 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管理, 减少乙肝感染及预防肝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乙肝两对半及前S1抗原, 同时采用速率法对体检者血清中ALT、AST进行检测, 对乙肝感染者前S1阳性率与转氨酶异常的关联分析及男女感染者转氨酶 (ALT、AST) 异常进行统计。结果 前S1阳性乙肝感染者转氨酶异常率与前S1阴性乙肝感染者转氨酶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男女乙肝感染者转氨酶异常率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 前S1抗原与转氨酶异常呈较大相关性, 男女感染者转氨酶改变差异有显著性。

关键词:健康体检,乙肝感染,前S1抗原,转氨酶

参考文献

[1]闵福援, 王建.前S1抗原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的临床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6:584-586.

[2]闵福援, 孙桂珍, 王建.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作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4, 27 (4) :224-226.

上一篇:变形星球奇遇记论文下一篇:HR-HPV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