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分析

2024-10-11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分析(精选8篇)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分析 篇1

摘 要: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衡内部董事和经营管理者的有效措施,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同和采纳。从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上可以看出,独立董事制度 理论 上可以起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但在实践中,这种制度虽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 发展 还不够健全,要想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实现制度化功能,必须具有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独立董事,公司治理,作用 分析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衡内部董事和经营管理者的有效措施,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同和采纳。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公司法》第123条纳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可见,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上升到了“ 法律 ”的地位。其实,独立董事制度已在我国公司实践中试行了五六个年头了,但独立董事的引入并不必然保证董事会的有效运作。要想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实现制度化功能,必须具有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制度环境。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及公司的治理结构模式

独立董事最早出现在美国。独立董事的称谓有多种,有外部董事之称(outside director),也有非执行董事(non executive director)之名,是指具有完全意志、代表公司整体和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以及有可能 影响 他们独立判断的事物之外,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影响其客观、独立判断的关系,其不代表出资人、管理层、股东会、董事会之任何一方利益,因此能够顾全大局,改变董事会决策一家之言的局面,并将最终给所有股东带来利益。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几个概念之间并不能完全相互代替。加拿大学者布莱思认为:“这些词通常是被互相替换使用的„„但是,还是有一些潜在的差别。”按照布莱思的观点,非执行董事是指董事中除公司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一切董事,包括普通雇员中的董事;而外部董事不包括普通雇员中的董事;独立董事的关键之处在于“除了在董事会中担任职务和是股东(如果是)外,他不应与公司有任何生意或其他联系从而影响他独立的判断”。酒卷俊雄教授对董事的分类更能帮助我们认识独立董事的真实内涵。他认为,董事可以分成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而外部董事又可以分成关联董事和非关联董事,非关联董事即独立董事。他强调,非关联董事为“除出席董事会以外与公司没有重要的业务上接触的关系”。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影响其客观、独立地做出判断的 经济 关联,在公司战略、运作、资源、经营标准以及一些重大 问题 上必须做出自己自主的判断。他不是个别利益集团的代表(包括大股东、公司管理层等),也不是他自己利益的体现,他只能是公司整体利益的维护者,他以公正、平等、不偏不倚为准则。我国《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1条第1款规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中明确规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中,至少要有40%成员独立于投资公司、投资顾问和承销商。投资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投资公司董事被控股股东及管理层所控制而背离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弊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独立董事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各种基金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已得到了普遍认同,其地位和职权也在法律层面上逐步得到了强化。西方把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迅速增长的现象称之为“独立董事革命”。

在西方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其权力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有二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英国等国家为代表的一元模式或叫单层模式。其权力结构是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由其托管公司财产,选聘经营管理班子,全权负责公司的各种重大决策并对股东大会负责。一种是以日本、德国等国家为代表的二元模式或叫双层模式。二元模式中,日本、德国的具体权力形式又有区别。日本公司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都对股东大会负责,由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并与董事会共同行使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制衡。而德国公司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再由监事会来任命董事会,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对监事会负责。德国模式中的监事会相当于美国、英国模式中的董事会,但其权力重点在于监督而非决策,而董事会相当于经营管理班子。像法国公司究竟采取一元模式,还是采取二元模式,由公司章程确定,经过对公司章程的修改,两种模式还可以互相转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元模式和二元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二元模式的公司内部有一个监督董事会行为的常设机构,而一元模式的公司内部缺乏一个监督董事会行为的常设机构。正是一元模式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监督职能的弱化导致了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这也是为什么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美、英国家的主要原因。当然今天的二元模式公司治理结构中,也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但独立董事的作用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的特点是不同的。不管哪种模式,独立董事制度的兴起,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决策 科学 化水平及专业化运作和强化公司董事会的制衡、保护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这正是“独立董事革命”的重大意义,也是独立董事制度的生命力所在。

二、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历程与理论作用分析

1993年青岛啤酒发行h股,并按照香港证券市场的有关规定设立了两名独立董事,从而成为第一家引进独立董事的境内公司;1997年12月16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规定“上市公司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独立董事”,首次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对独立董事任职人员条件有初步规定,特别注明设立独立董事为“选择性条款”,由公司自行决定,并非强制性要求;1999年国家经贸委和 中国 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要求境外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此规范对独立董事有较详细规定,并开创了我国设置独立董事强制性要求的先河;2000年国家经贸委提出今后在大型公司制 企业 中应逐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同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正式提出“董事会中可以设立非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独立董事”;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正式实施,该文件要求2003年6月30日前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包括1/3的独立董事;200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 社会 公众股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赋予了独立董事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力:“重大关联交易、聘用或解聘 会计 师事务所,应由1/2以上独立董事同意后,方可提交董事会讨论。经全体独立董事同意,独立董事可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对公司的具体事项进行审计和咨询,相关费用由公司承担。”证监会赋予了独立董事进攻武器和“护身盾牌”;2006年正式实施的新《公司法》从法律层面纳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分析 篇2

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一制度的形成是由美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的。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除公司章程限制外,公司所有的权力都应当由董事会或在其许可下行使。

现代公司作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典型企业组织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司财产的原始提供者远离对公司的控制。从保护资本提供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等)的利益出发,在客观上就要借助于一种机制来确保提供者原始财产的安全、保值、增值并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

二、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1. 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问题

现有的《公司法》没有给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董事以存在的空间和条件。我们目前的法律并没有赋予独立董事特殊表决权,目前对独立董事功能、作用的界定与《公司法》对监事会的规定存在交叉重叠之处,此二者的关系有待协调。

2.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

独立董事“独立难”,这是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中遇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中国文化中有给熟人“留面子”,在熟人面前“拉不下面子”等所谓的“熟人主义”和“熟人本位”的特征。在“熟人主义”文化特点的影响下,独立董事作为批评者或对立面尽管符合上述种种标准,但总会尽可能地避免提一些令熟人董事长或总经理难堪的事情。

3. 独立董事的选任问题

(1)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不明确不具体。从实践看,现有的规定并未解决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可操作性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花瓶董事”现象严重。一些上市公司在聘任独立董事时多注重其名望和社会影响,以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为目的,“名人董事”的增多并无益于独立董事履行职责。其次,独立董事的年龄问题。为数不少的独立董事已年逾七旬。

(2)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不规范。首先,“人情董事”现象依然存在。过去,由于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是强制性的,且独立董事的选择和任免机制也无章可循,难免出现一些独立董事是由上市公司的主要领导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聘请的,加剧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其次,独立董事的选聘程序不合理。

三、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1. 合理界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责和权限

(1)分清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性质。独立董事属于董事会的内部监督机制,监事会则是董事会之外,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督机构。监事与独立董事主要区别之一即监事不参与董事会决策,独立董事却恰恰是通过在执行层上参与董事会的决策(经营决策)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决策质量、制衡经理人员等。

(2)界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功能。独立董事的职能应主要定位于重点方面:第一,应该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对控股股东及其派入公司的董事、经营管理人员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监督和审查;第二,就公司的发展战略,关键人员的任免聘用,内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业绩,薪酬等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第三,为公司带来多样化的思维,向董事会提供专门化的信息、知识等方面的支持。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

2. 解决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

(1)解决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问题。担任独立董事必须同时或起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经济独立。其次,独立人格。再次,利益独立。

(2)解决独立董事的选举程序问题。首先,应该改变对提名权的限制,除对股份比例作出要求外,不妨允许一定人数(如50人)以上股东可联名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或者干脆在证券监管机构中设一部门,专门负责选择并代表中小股东向上市公司推举独立董事候选人。其次,可引入国外的累加表决制,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实行每个股份持有者按其有表决权的股份数与被选人数的乘积为其应有的选举权力,选举者可以将这一权力进行集中或分散投票的选举办法。

3. 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1)赋予独立董事行使职权的充分权利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独立董事应享有下列特权:第一,监督权,对董事会及其成员、经营管理层及其成员进行监督,并且要以适当的方式发表评价结果;第二,审核权,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关联交易和分红派息方案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公司在这方面的行为符合法律和法规要求,并且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和全体股东的利益;第三,否决权,对公司的重大投资、交易和分配行为,独立董事应享有一票否决权,被独立董事否决的议案如果再议时,要有全体董事三分之二同意才能通过,并且要在公开披露的决议中列明独立董事的意见。

(2)明确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

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大体上可以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对公司的责任、对股东的责任和对第三人的责任。对于实际情况中独立董事的决策信息正确性保障等问题带来的责任,可以参照以下方法避免:第一,为独立董事投责任保险,以减轻其责任,但独立董事的欺诈或不诚信等应排除在外;第二,规定独立董事的免责事由,对独立董事非故意或过失造成公司或股东利益损害的,应免除责任。

4. 建立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1)设计科学的薪酬体系

确立独立董事的报酬包括以下标准:第一,工作时间的多少。《指导意见》中首次对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规定为不少于15个工作日,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职责。这一原则应成为独立董事取得固定报酬的底限。第二,行使职责的风险和责任。独立董事能同时兼职于多家公司,其收入也来自不同的公司,因此,一家公司的业绩下滑对其报酬影响不大,在这一薪酬组合下独立董事行使职责的风险将会减弱,因此,独立董事的报酬应低于专职董事。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首先,声誉激励。对独立董事的资质进行考核和认定,发放资格证书,把这一职业看成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高尚职业;对成绩突出、素质高、职业道德良好的独立董事,可以通过独立董事协会确认其终身独立董事资格,使他珍惜独立董事的身份和地位;发挥优秀独立董事在独立董事协会中的作用,他们对独立董事的资格认定和推荐具有决定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独立董事。其次,报酬激励。给予独立董事开展工作必要的费用,其具体数额由股东大会决定。

四、独立董事制度在物流公司中的作用

独立董事在物流公司年报编制和披露过程中切实履行独立董事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2个月内,听取公司总经理的全面汇报、公司本年度的经营情况和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同时,实地考察公司运作情况。

作为上市物流公司,它还对独立董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中国的物流企业仍以提供基础物流服务为主,基于资产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于一身的综合物流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因此,在确定企业目标时,独立董事更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不仅要重视利润,更要注重企业资产的价值。

(2)独立董事应尽可能地掌握物流方面的操作经验和相关理论,能公正、客观地为公司的战略规划、资产重组、业态调整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现代公司规模越做越大,我国公司要想迈进国际证券和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就不得不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本文简单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践,以及独立董事在物流企业的作用。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股东利益,物流企业

参考文献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分析 篇3

一、独立董事制度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意义

独立董事制度就是要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设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通过独立董事的独立立场,客观的判断,公正的行使决策和监督权,起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行为的作用。独立董事有权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有权否决一些有损全体股东利益的重大决策,有权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并且可以直接向股东大会、证监会、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等。因此说,独立董事制度可以监督内部董事和管理层的行为,提高重大决策的质量,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

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具体来看,①相关的《公司法》没有关于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更没有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所占比例问题的内容。②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由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2002年1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将监事会和独立董事明确地并列为公司的监督机构,这是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重大变革。问题是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历史渊源和治理概念各不相同,其监督职能也存在诸多重合冲突的地方,必须在法律上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和定位、职责范围,否则可能引起两者相互推委、相互掣肘。遗憾的是,我国的相关法律没有任何规定和说明。③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没有对独立董事的权利以及行权方式做出具体、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权利、责任、义务不对称,使独立董事难以发挥预期作用。

2.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够。主要表现在:①独立董事的产生难以规避“一股独大”的问题。据2004年上海证券报对独立董事调查显示,63%的独立董事为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名,超过36%的独立董事为第一大股东提名。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多由大股东向董事会推荐,亦由在大股东操纵下的董事会通过,后经“一股独大”控制下的股东大会投票表决接纳。这样产生的独立董事难免不代表大股东意志,从而丧失行权的独立性,成为一种摆设。②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呈现边缘化的趋势。据此次上海证券报的独立董事调查资料,有35%的独立董事从未发表过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等实际控制人有分歧的独立意见;在董事会表决时竟有33.3%的独立董事从未投过弃权票或反对票。这表明,独立董事要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独立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企业中“熟人主义”、“集体主义”盛行,独立董事加入董事会后,免不了被同化。为了照顾其他董事主要是内部董事的“面子”或者董事会的利益,往往与之妥协,丧失原来的立场,这必然削弱其独立的人格。③独立董事的时间限制。大部分独立董事是兼职,社会事务比较繁杂,每年规定的15个工作日,不可能亲自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很难及时发现公司经营上的风险和问题,更不可能及时地制止和反对。④独立董事的业务能力限制。据调查,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有43.5%来自商校或科研院所,有26.1%来自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还有26.1%来自企业经营管理人士。总的来看,学院专家型占主流,这些专家学者在某一研究领域是权威,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但他们是否具有财务方面的能力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能否读懂企业财务报表等资料信息则不得而知。评判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是影响独立董事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独立董事独立业务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缺乏财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能力将限制独立董事作用的充分发挥。

3.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行权的环境有待改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证券市场诚信缺乏,信息失真,增加了独立董事决策和判断的难度。据调查,超过90%的独立董事是通过上市公司主动发放的资料来获得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也就是说,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依赖于上市公司自己主动提供的信息。而我国证券市场信息造假、失真,中介机构失信、服务质量等问题非常严重,独立董事面临着获知虚假信息、误导、歪曲等种种风险,难免不会落入由公司“内部人”制造的陷阱里,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增大了独立董事的职业风险。②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会内处于少数地位(不超过1/3),没有表决权优势,其职能履行如果得不到上市公司的支持,则很难实现。据调查,有15%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拒绝、阻碍、隐瞒或干预独立董事行权行为的情况,有35%独立董事没能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权,不能获得足够支持自己发表独立意见、做出独立判断信息。况且,独立董事是外部董事,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即使使用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这样的行权要求,如果得不到上市公司的支持与配合,则很难真正实现和履行。③独立董事缺乏发挥作用的操作平台。国外的独立董事往往出任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公司中各种核心权力机构的主要成员,有的本身就是这些委员会的主席,因而其权力基础比较稳固,行使权力的空间也比较大。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中虽然也有类似内容,但这些规定是有指导性的,没有强制力。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上述核心权力机构,也就是使独立董事没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和重要渠道,影响了独立董事职能的实现。

4.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目前来看,这方面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①独立董事所获得的报酬不足于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了解,我国现有独立董事所得报酬比较低,大部分是以交通费形式进行的补贴,报酬一般低于他们的时间价值。②社会评价机制不健全,声誉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在社会信誉体系健全的国家,声誉和信用是社会知名人士和企业的生命,具有较高信用的独立董事既是其才能的象征,也是其信用的体现,声誉机制激励独立董事尽职尽责。但在我国,社会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区分“优质董事”和“劣质董事”的功能不明显,使得声誉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③独立董事的权责利不对称。前郑百文独立董事因董事会决策失误而相应的承担连带责任的处罚,已开独立董事承担责任的先例。显然独立董事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质量不尽如人意,管理透明度低,提供信息不真实、中介机构服务质量不佳的情况下,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必然造成许多独立董事采取回避风险的态度,在作为上偏于谨慎和保守,或者干脆选择退出,这反而有碍于公司的发展。据金信证券调查(2003)显示,有24%的独立董事辞职,避免潜在的风险,更有更多的独立董事在面对努力工作没人重视,失职则受到严厉处罚的工作环境下,采取“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工作态度,独立董事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作用难以令人满意。

三、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建议

1.健全我国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首先要明确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公司法》中加入独立董事的作用、权利义务、责任、任职资格、选聘程序及其监事会的关系等内容,确保该制度实施有法可依。其次,细化和完善《指导意见》,明确独立董事的责任、权利、义务,使其权责利保持相一致,促使独立董事发挥更大作用。再次,对《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中涉及独立董事内容的进行协调,相互配套。

2.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运行机制。

⑴培育独立董事市场,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举办独立董事培训班,为独立董事培养后备人才。实行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双向选择机制,鼓励有序竞争。

⑵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绩效评价制度。面向公司全体股东和社会公开,公示独立董事的个人信息和工作情况及绩效,将独立董事的工作绩效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⑶规范选聘机制。独立董事的选聘应该规范化、制度化。首次选聘由独立董事协会推荐,再次选聘由提名委员会推荐,提交股东大会选举通过。增加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之真正代表全部股东的利益。

3.成立独立董事协会或独立董事事务所,促进行业自律。成立“独立董事协会”或“独立董事事务所”之类的组织,使独立董事加入协会或事务所,其承担责任就可能组织化。“独立董事协会”是民间自律组织,可通过内部惩戒措施,约束独立董事的行为。事务所可以把独立董事的自然人责任转化为法人责任,起到了由事务所直接出面管理和约束独立董事责任的效果,包括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励独立董事勤勉地为公司服务。我国目前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独立董事市场尚未形成,而独立董事责任重大,因此有必要引入适当的薪酬和少量的股票期权,促使独立董事追求长期利益,关心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明确责任和惩罚制度。如果独立董事违背诚信、勤勉的原则,怠于履行其义务,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起到惩戒效果。

从郑百文看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篇4

事制度

一、从郑百文独立董事**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无庸讳言,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尤以郑百文为典型。郑百文曾经有一位叫陆家豪的典型“花瓶”董事,他一不懂财经常识,二不知道独立董事的职权利,三也从未履行过独立董事的义务,却天真地以为独立董事是一项荣誉性职务,在遭到中国证监会罚款后还很认真地打起官司来了。而经过重组后的郑百文,又在独立董事上重做文章,不仅超标准的把独立董事人数增加到4名,还给独立董事开出年收入至少十几万元的高价码,除了行使职权实报实销之外,每人每月6000元基本津贴.4000元风险津贴,会议津贴每次3000-10000元。最惊人之处,则是破天荒的为独立董事和董事、董事会秘书在行使职权中的过失行为购买责任保险,一旦决策失误,产生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一石激起千层浪,独立董事能挽狂澜于既倒吗? 有的国有企业上市后每况愈下,并非国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无能,也非减员增效之类能解决问题,更非产权界定明确不明确的问题,而在于公有产权的安排形式很难具有足够的竞争效率。目前我国

公有产权的安排,使得败者破产出局法则发生扭曲,政府出于强烈的父爱情节,会想方设法继续给败者注入资源,结果企业间的竞争和适者生存法则变成败者为起死回生而追加赌注的一搏。因此,幻想不触动产权而进行改革,并在此前提下试图形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独立董事应当在公司内部扮演怎样的角色

中国沪深股市独立董事制度素有“两只猫抓一只老鼠”的起源悖论。就历史沿革来说,1988年,H股率先按香港联交所要求设立独立董事。1997年,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专列了设立独立董事的条文。1999年3月,中国证监会要求H股公司至少设立2名以上独立董事。此后,A股、B股上市公司开始尝试这种做法,郑百文就是最早设立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之一。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设立有两种,一种是大陆法系国家实行的双层委员会制,即除股东大会为公司权力机关,行使执行职能(经营管理职能)外,设立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另一种是英美法系国家实行单层委员会制,即只设立股东大会为公司权力机关,董事会同时行使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另设监事会。在董事会中的董事通常按其职能分工分为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这两种公司治理结构在制度安排上名称和设置不同,但均有实质性的制

衡力量来监督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业绩,决定他们的报酬,审核公司的财务。我国在企业制度改革初期引进的是大陆法系的公司治理模式,即在股东大会外设立监事会。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实践,逐渐暴露出监事会远未能起到监督职能。虽然在我国《公司法》中赋予了监事会与董事会对等的地位,但综观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多监事长由纪委书记或工会主席担任,监事也往往是公司基层部门的管理人员,即他们与董事长或总经理是一种从属关系。因为都涉及到自身利益,而且本身不具备基本的财务或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监事会形同虚设,使我国股份公司从本质上沦为无监督制衡力量的单层委员会制。目前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实则反映出上市公司希望在其内部治理结构中有真正行使监督的职能机构。既然监事会这只“猫”不管用,那么就另设独立董事制度这另一只。“猫”,以图发挥独立监督功能。由这两只“猫”一同来抓控制公司的内部人这只“鼠”,是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的独创。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我国合格的独立董事微乎其微,目前我国虽然涌现了“名流董事”热潮,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董事至今尚未面世。独立董事在英美等国非常受推崇,1999年美国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在财富500强企业中,董事会平均人数为11人,其中独立董事占9人,内部董事仅占2人。在标准普尔指数中的1165家企业中,11674名董事里有62.2%是独立董事。目前在欧美公司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每年仍以1%的速度递增。在西方,关于独立董事角色的定位有三种观点:(1)监督角色:独立董事通常有资格选择、监督、考核,奖励和惩罚企业的经理层,通过减少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冲突来提高企业效益,解决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代理问题;(2)战略角色:独立董事运用他们丰富的商业经验,掌握的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知识来帮助经理人解决经营层上的问题,帮助构造商业战略;(3)政治角色:当政策法律因素影响较大时,企业就需要具备政府背景的独立董事,如企业由于环境污染和垄断问题而与政府发生摩擦时,就需要有律师背景的独立董事以获得法律支持,据以分析预测政府行为。独立董事的角色定位决定了适合担任独立董事的人才通常是其他上市公司的总裁、退休的公司总裁、财务主管或财务管理咨询专家、大学校长、退休的政府公务员、成功的个体商人等。欧美独立董事制度中强调的是监督角色,其次是战略角色,最后才是政治角色。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已聘请的独立董事的情况看,政治角色的比重占了上风,上市公司大多聘用知名的政府官员以疏通渠道获取利益,提升本企业的知名度,这些都大大背离了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

从下表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出美国上市公司与我国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条件与标准的区别:

任职能力要求 美国上市公司我国上市公司

受教育背景强调管理教育背景 强调参加监事会培训

财务专家、曾经担任公司首 知名政府官员、高校名流

经验资历 席执行官或财务主管、财务 学者

管理咨询专家

时间保证 不能在多家公司任独立董事 可以在五家上市公司任独

立董事

年龄年富力强年龄偏高

独立性 不能与上市公司或关联公司不能与上市公司或

关联公

有资产管理和亲属关系司有资产管理和亲属关系

经济状况自身财务状况良好没有要求

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经聘请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有274家,涉及511名独立董事,其中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人数最多,分别是131人和135人。独立董事名流化比较显著,半官方或高校名流学者专注于研究领域,缺乏实践经验,这些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指引和监督企业,值得深虑。

三、如何评价和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由此看来,选择谁作为独立董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西方独立董事的选择机制相对成熟,例如,美国董事协会有一种董事登记候选计划形式,为公司选聘独立董事提供服务。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渠道:求助于各种产业协会;通过查阅

波士顿商业杂志以寻找那些欲出售其企业而且还有时间的企业家;寻找上市公司的报告,搜寻它们的董事和资深管理层等。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或行业协会中立,可信度高,是独立董事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链条”,这些中介组织是在自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对独立董事特别要求其具有公正、独立、客观性,所以,最佳选择是独立董事由专业协会——董事协会提供。目前我国的情况则是由证监会设人才库,进行资格认定和培训,专业性尚有欠缺,独立董事所必须具备的人力资本内含并不能准确界定。独立董事在我国是“官选”色彩浓于“民选”,是上市公司老总们“乱点鸳鸯谱”的随意性多于向董事协会“礼贤下士”。

最令人尴尬的是,至今我国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依然模糊。独立董事行使职责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上的约束措施,独立董事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来履行其受托责任,如果不能在企业管理、经营。监督和战略规划上尽责,那么他们应当对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西方独立董事的地位和作用,一般都是在《证券交易法》或《公司法》申明确规定下来的,然后落实到交易所的上市规则中。反观我国法律,就独立董事制度而言,属于《公司法》调整范围,但目前该法没有规定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更无涉及独立董事的详细规则。到现在为止,只有粗略的“指导意见”

而已,这在法律体系中并无法律地位,不存在必须执行问题。如果连独立董事应该每年至少为上市公司提供多少个工作日服务之类的起码硬性指标都没有,独立董事怎么会不是。“花瓶”呢?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分析 篇5

关键词:审计收费,审计独立性,影响,对策

一、我国CPA审计收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一)审计收费的支付方式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审计费用支付方式是由事务所直接向被审计客户收取审计费用,客户管理当局充当实际委托人。这种方式导致审计人缺乏经济上的独立性,形成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上的一定程度的依存性。在被客户掌握了经济命脉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很可能在遇到重大审计问题时受到经济威胁,为了维持自身的经营,作出顺应客户管理当局意志的妥协,从而影响其独立性。

(二)审计收费的费用额度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在我国,行业中的恶性竞争所导致的过低的审计费用会对独立性产生重大的影响:迫使事务所减少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雇佣更多的初审人员来代替注册会计师,以损害审计质量为代价来减少审计成本,这样有可能无法查出重大的审计问题,即便发现,也有可能迫于审计费用的压力而与被审单位合谋。

(三)审计收费的费用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这里的费用结构指主要是指某一客户的付费占整个事务所收入的比例。当某一或某几家客户所提供的审计收费占事务所整个费用收入总和的比重很大时,该事务所就有可能单纯从利益出发,屈从于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将很难保持独立性。

(四)审计收费支付时间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费用的拖欠对独立性的损害非常严重。所谓拖欠审计费用,一般是指在连续审计下截止签订本年度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尚未完全支付上年度审计费用,在变更审计下对前任事务所尚未完全支付审计费用的行为。拖欠的审计费用是对今后年度审计工作的影响,说明上市公司和事务所之间存在着非本年度审计费用外的经济利益关系,形式上与实质上均未完全独立。

(五)审计收费的披露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我国审计收费的披露透明度不高,披露不充分,只是含糊公布一个数据,不能够帮助使用者进行更为有效地决策,同时不利于监管机构掌握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利于社会各方利用这一信息的透明度,及时获得相关的信息。

二、完善审计收费制度,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思路与对策

(一)对审计收费方式进行改革

针对我国现有的直接收费的方式的弊端,有一种在独立性方面具有很大优越性的审计模式——基于账务报表保险制度的审计委托模式。

财务报表保险,是指公司不再任命和支付报酬给注册会计师,而是购买财务报表保险,使投资者在面临财务报表虚假陈述所带来的损失时,可以获得保险赔偿。公司所能获得的保额和为此支付的保险费将被公布。由保险公司任命并且支付报酬给注册会计师,让他们对潜在投保人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提供鉴定。那些公布高保额和低保险费组合的公司将脱颖而出,在投资者的眼中他们具有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因此,每家公司都将渴望得到更高的保额并且支付更少的保险费。这将导致报表质量的一次飞跃。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分析 篇6

摘要:跟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力的手腕以及法子。通过对于独立学院在学校、学生、社会3个方面的思想政治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独立学院发展施展的优势作用。

症结词:网络;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跟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继报纸、播送、电视以后突起的“第4大媒体”——网络,已经深刻到社会糊口的各个角落。网络已经经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糊口不可或者缺的1部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个性心理、行动方式、糊口方式和价值取向,对于其学习、糊口甚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固然,网络也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阵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及挑战。

1、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从独立学院本身观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独立学院是公办本科高校与社会气力联合举行的普通本科高校,在没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撑的情况下,采取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使患上部份独立学院从管理型组织正在走向经营型组织,乃至采取相似于企业管理的市场机制来改革大学的典章轨制,以利于节俭本钱以及提高办学效益。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就是部份独立学院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队伍缺少远景计划以及轨制保证,具体表现在:1是部份独立学院没有或者较少对于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供人员编制、经费投入以及轨制建设,没有或者较少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放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2是部份独立学院忽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即缺少政治过硬,风格正直,纪律严明,业务精晓,又拥有必定立异能力、熟练网络技术的富有生气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从学生角度观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首先,在思想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部份政治热忱高,信息灵通,但缺少判别能力,不能认清繁杂的国际政治事态;另外一部份学生正好相反,两耳不闻窗外事,严重缺少政治热忱。其次,在学习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入校时分数相对于较低,他们跨入大学校门,不仅没有喜悦之情,反而觉患上“低人1等”;此外,因为独立学院学费普遍较高,学生自费上学,造成其信念不足,对于前程感到悲观,自卑情绪凸起,必将在学习进程中缺少毅力,自制力较差,意志不够坚定,容易向难题屈服,发生消极怠慢心理。再次,在理想信心方面,部份学生奋斗目标不明确,抱着“混文凭,混日子”的心理,缺少高远之志,将道德以及社会理想丢在1边,漠不关切。因而,笔者认为奇妙的应用网络的隐蔽性,为学生释放压力以及敞开心扉搭建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学校与学生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动动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并及时对于症下药,从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延续展开。

三.从社会角度观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还存在诸多不完美的地方。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公办高校普通本科学生,在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心理素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使患上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存在必定程度的误会,并由此派生出1部份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有成见,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名誉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给独立学院及其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繁重的负担以及心理压力,易使独立学院师生丧失对于独立学院的归属感。因而,针对于社会对于独立学院存在与发展的种种误会,笔者认为独立学院需要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重塑独立学院学生风采,取得社会的认可以及认同。在当前则应鼎力借助网络技术探索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法子以及新途径,充沛施展网络匿名交换、即时互动等优势,以立异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独立学院施展的优势作用。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独立学院施展的优势作用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势

在网络时期下,网络独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性以及可选性等优势,为独立学院提供了1个极具特点的网络教育环境,从而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势。

(一)拓宽了大学生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空间

应用网络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布以及应用率。大量的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利用,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以及文娱性紧密结合,解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枯燥性、陈腐性和情势的古板性以及僵化,大学生感知的信息更加深入、全面,更乐于接受以及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增进了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提高

首先,网络的开放性造就了人们的开放思想以及开放意识。网络使患上人与人之间逾越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习俗习气以及糊口方式的人们可通过在线学习、交往鉴戒,来促进沟通以及理解。其次,网络增强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权力意识以及同等意识。网络的同等性,使患上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与人之间再也不遭到等级轨制的`限制,能充沛调动大学生投身社会的公益意识,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多见的方式就是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通过树立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为1体的,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采用学生脍炙人口的情势,将主流思想以及社会准则与价值观在寓教于乐中传授给学生,使患上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灌输式”教育向“渗入式”教育转化。

(二)虚拟校园文化

网络虚拟文化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广泛的社会空间中,填补了原有校园文化笼盖面不广的缺点。在校园网上举行1系列校园文化流动,不但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积极介入,而且通过逾越时空的互动交互,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起了他们的长进心以及学习兴致。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独立学院学生的能动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了从思想上武装大学生的脑子,更从各方面调动了大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本身发展,关切学校建设以及社会问题。

开设网上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要减缓独立学院学生最大的心理负担以及各种矛盾,解决后顾之忧,网上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的开设无疑为最有益的手腕。通过将毕业生的信息上网,1方面使用人单位能够更全面、更利便地了解毕业生的情况以及就业意向;另外一方面还增添了就业信息发布的新渠道,提高了信息的公然性以及实效性,为毕业学生应聘择业提供了更多利便以及机会。此外,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开设“就业指点”、“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技能与法子”等栏目,为非毕业学生提早了解市场需乞降肯定自己将来的择业定位指明了方向,从而进1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能动性,终究构成踊跃向上的学风以及校风。

3、小结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糊口息息相干,进1步加强独立学院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建设,确保网络与实践的契合,才能充沛施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使网络真正成为独立学院宏扬主旋律,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力手腕。

参考文献:

[一]罗2平,孙炜.独立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钻研[J].南昌高专学报,二00七(六).

[二]王薇丹,孙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二00七(六).

[三]唐羽.浅议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科技信息,二00九(三五).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分析 篇7

如果说在财务监督方面,独立董事不能发挥其功效,那是不是可以认为独立董事已经失去了其当初设立时的初衷?从十几年前郑百文独立董事陆家豪案,再到近些年的漳泽电力独立董事杨治山涉嫌内幕交易被刑事拘留,可见处在权利中心的独立董事们自始至终都无法将自己与公司 “独立”起来。

1 独立董事财务监督权概述

一般地,在公司治理中由监事会和由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来行使财务监督的权利,这属于两种比较常见的财务监督模式。从这个角度上说明,独立董事又被赋予特殊的财务监督权,并与公司的监事会、财会等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形成一个综合的财务监督体系。

指导意见中指出,独立董事除了具备一般董事所拥有的职权外,还具有特别的财务监督权,例如重大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 独立董事做出判断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作为其判断的依据; 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 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等。

2014 年9 月12 日,首个特别针对独立董事履职的制度性文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指引》 ( 以下简称 《指引》) 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CAPCO) 发布,该指引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义务和职权等进行了界定。指引第十、十五、十六条分别规定了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进行监督和调查、独立董事的特别职权和就上市公司相关事项发表独立意见。其中多处涉及财务方面的监督,如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事先认可权、独立董事要对重大关联交易制定利润分配政策、利润分配方案及现金分红方案等发表独立意见。

2 我国独立董事财务监督现状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建立以来,客观上,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增加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监事会的不足。依据CAPCO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2 年我国上市公司中九成的公司有3 ~ 4 名独董。[3]人数指标达到要求,但是,独立董事的实际的任职情况又如何?从沪深交易所的数据来看,在近3 年的数万次投票中,签字同意次数占99% ,表达反对意见仅有47 次,弃权94 次。[4]在多达7000 余名的上市公司独董的基数下,这些反对意见真是微乎其微。从巨潮资讯网上公布的独立董事独立意见来看,重复性的内容占主导,实质性的独立意见缺乏。

此外,我国的独立董事中不乏退休的政府官员,这些原从事行政的官员真的有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还是公司要依靠退休官员的人脉,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为公司谋取利益。很多时候,官员独董对财务监督根本没有起到作用。中组部于2013 出台的18 号文件,就针对党政领导干部担任独立董事的相关事宜做出了具体规定。该规定一出台,立即掀起一股官员独董辞职热潮。

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独立董事财务监督权的履行在某种程度上被形式化,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任重道远。

3 独立董事财务监督不力的原因

从上面提到的现状看,我国独立董事的财务监督权的履行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认为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3. 1 独立董事对自身角色认知存在偏差

从指导意见看,独立董事财务监督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如上文所说,独董发表的独立意见基本上是格式化的重复,并无实质性的内容。独立董事们似乎缺乏对自己的身份的正确认知: 在董事会中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因为,独立董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习惯于 “领钱—签字”这种模式。一方面,独立董事自身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常常被化为内部董事; 另一方面,独立董事在获得高额薪酬的前提下,并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表明,独立董事总薪酬高达4. 25 亿元,部分独立董事薪酬高达百万。但高薪并不意味着独立董事在职能履行时更有效率。同时,我国独立董事报酬支付形式主要为固定性津贴,而非股票或期权,这将不利于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发挥。根据相关要求,独立董事最多能在5 家上市公司任职,但实际中违反这一规定的大有人在,例如人民大学徐经长曾经担任过6 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被称为 “独董专业户”。很多独立董事既有本职工作,同时又在多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分身乏术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公司的发展,有时连董事会也难以参加。鉴于此,在指引中,对独立董事的最低工作时限做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每位独立董事每年在其任职的公司需完成不少于15 个工作日最低工作时长。希望通过这种更细化的要求,来引导独立董事真正的融入到企业。

3. 2 独立董事履职 “独立性” 水平低

独立董事被期望成为客观中立的人,能够代表中小股东、公司投资者在董事会中说话。所谓客观中立应依赖于独立性,而独立性的养成往往需要排除外来资金的援助。指引中指出: 独立董事应当保持身份和履职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常常通过发表独立意见来体现。寄希望于独立董事们依靠自身的品德修养来保持客观中庸,则缺乏对于 “独立性”的法律制度层面的约束。根据指导意见: 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 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虽然有监事会在其中斡旋,但碍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监事会常常受制于大股东,难以起到实际上的监督作用。有调查显示,非董事会控股股东或其他大股东提名的独立董事仅占到全部被提名独董的1. 3% 。这些由大股东提名的独立董事又如何能够反过来对大股东进行制衡。

3. 3 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两权分离的背景下,依靠信息披露来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虽然指导意见规定了上市公司必须为独立董事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但是在实际中,独立董事常常难以取得反映公司实际运营情况的资料和数据,故而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独立董事履职会产生一定阻碍,最终导致财务监督不力。

4 加强独立董事财务监督的建议

4. 1 完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指导意见最后提到了可以通过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来减少可能发生的独董履职风险。独立董事保险起源于美国的董事责任保险制度。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完善董事责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在董事责任制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鉴于公司经营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独立董事履职也有一定的风险,专业的学术或实践的背景固然可以在决策中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仍难以避免由于判断上的失误、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行业内外调整等缘故导致公司受到损失。独立董事责任保险不仅可以为独董提供一定的保护,还能切实保障公司的利益。我国早在2002 年就引入了独立董事责任险,但发展至今,相关理论与实践却停滞不前。我们要认识到完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是加强独立董事财务监督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4. 2 建立第三方独立董事机构

保证独立董事正确发挥其职能的前提,常常是依托于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又主要取决于选聘的机制,对此,我们可以借鉴FASB委员的选拔方式。FASB设立于1973 年,是在AICAP指导下由APB改组成立。但是在独立性方面,FASB独立于AICPA,其委员是有报酬非兼职的人员,且由财务会计基金委员会任命。同时设立的还有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以推进FASB工作效率,财务会计基金委员为咨询委员会提供充裕的资金作为其独立运作不受外界机构干扰的保证。我们建议成立独立于公司的第三方独立董事机构,提高专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人数比重,并且运用薪酬激励最大程度的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4. 3 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与义务

从早年的 “伊利”独董风波,到最近的天目药业罢免独董事件,可见,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我们一方面对独立董事的碌碌无为而抱怨,另一方面当独立董事因为认真履职而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被罢免时却无能为力。鉴于当前我国独立董事的任用方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独董未尽职责而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失,会受到追责。相应的,对那些真正负责的独董,我们必须给予其法律上的保护。这里就涉及法律的制定问题,从目前我国公司法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来看,涉及独立董事的许多规章制度的外沿较大,比较粗线条,涉及具体的要求规定较少,这也导致独立董事在履职时难免发生疏漏。所以,我们建议从法律层面,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与义务,用法律和规章制度来切实保障独董履行职能。

5 结论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个舶来品,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其自身监督制衡的优势应当被重视,为此,我们要继续完善相关理论,加快法律层面的建设,各上市公司也应真正履行指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独立董事在财务监督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官欣荣.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法理和实践[M].北京:中国监察出版社,2004:9.

[2]荣莉.对独立董事财务监督权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11):97-99.

[3]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情况报告[J].董事会,2014(1):34-51.

浅论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篇8

关键词:独立董事;功能;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45-02

一、独立董事走入中国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来自于英美法对公司“代理成本”的考虑。本着降低“代理成本”的考虑,美国首创了独立董事制度[1]。“水门案”东窗事发后,民众对大公司的信任大打折扣,要求公司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也就是在此之后,“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首次在美国诞生。人们开始意识到董事会透明公开运作的重要性,因此必须要加强独董制度的建设以达到强化董事会职能的目的[2]。时至今日,独董制度已在西方公司制发达的国家广为流传,在这些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的职责日益被强调。

正是独董制度促使我国引进这项制度。境外上市公司首先尝试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国家经贸委和证监会在1999年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就明确规定,境外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举行换届时,董事会中应有50%以上的外部董事,且其中应有不少于2名的独立董事[3]。根据证监会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证监会《指导意见》”),独立董事制度正式被引入我国。根据20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第123条“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独立董事正式以立法形式被确定下来。

二、独立董事的效用

(一)独立董事的理论功能

英美公司法学说主要认为独立董事应该维护股东利益,使其免受管理层侵害,独立董事主要发挥着外部监控的功能。独立董事在美国形成和发展主要是根源于保护分散的投资者利益需要,分散的股权结构导致股东对公司经营者控制力不足,出现了“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局面,大幅增加了公司管理者侵害公司利益的风险。

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分集中,第一大股东全方位渗入董事会,在董事会的运作中全面发挥影响力,使得董事会的独立性事实上不复存在[4]。控股股东能够通过表决权强有力地控制公司管理者,因此公司管理者侵害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的风险在我国并不突出,相反,中小股东利益有被控股股东和其控制的管理者合谋掠夺的极大风险,因而防止公司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是我国公司治理领域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分权和制衡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是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公司治理结构的初衷。独立董事可以发挥其对管理层的独立监督作用,来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内部控制人的地位有损外部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行为[5]。

(二)独立董事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证监会《指导意见》,独立董事应具有公司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董事的职权,除此以外,上市公司还应赋予独立董事一些特别的职权[6]。《指导意见》中所列出的独立董事的职权都指向独立董事在董事会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发挥监督与制衡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时一个很大的争议便是与监事会的关系协调。由《指导意见》的规定可以看出,独立董事有很多职权为监事会所没有,如重大关联交易审核权、征集投票权、发表意见权等。因此,如果独立董事积极行使职权,能够发挥出不少特色的功能,而这是监事会所不具备的。独立董事可以在事前和事中以内部人的身份监督公司经营者,相较于监事会,能够更深入地贴近决策层,及时遏制侵害公司利益或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达到良好的效果[7]。对于独立董事的义务,国外的一般规则是,基于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委任或信义关系,因此在其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时,不管是否从公司得到收入,都应当与其他董事承担同样的责任,以防范其败德行为,切实维护公司、股东的权益,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8]。

(三)独立董事在我国的实际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深市2007年《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履职情况分析》的数据,董事会会议独董的出席率为97.56%,有18家公司出席率在90%和100%之间,而那些出席率在90%以下的公司的独立董事大多是社会名人。另据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情况分析》,同深市相仿,沪市董事会会议中独董出席率也是总体情况良好,独董委托他人出席董事会及缺席率共计仅为7.17%。而在独立董事发表非同意意见这方面,沪市上市公司提出异议的独立董事人数占独董总人数的比例仍然偏低。除了沪深两市发布的两份报告,不少身为独立董事的学者有自己的切身感受[9]。

首先,独立董事的报酬有限,这与其所需承受的法律责任和风险不对称。独立董事拿固定津贴,收入与公司盈利不挂钩,但是如果公司决策失误而独立董事投了赞成票,其要承担法律责任。另据Wind资讯,截至2009年度的数据,4568位独立董事分布在A股市场的1834家上市公司中[10]。四千多位独立董事中,仅有4位享有超过百万的年薪。此外,有超过80%的独立董事的年薪低于10万。这其中还有658位的无薪酬独立董事[11]。

第二,独立董事若要扮演好角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国的公司倾向于找著名的专家学者担当独立董事,这些著名人物难免事务繁忙、无暇过问公司经营。还有个现实情况是,独董身份只是兼职,这些独立董事们原本就有本职工作,且他们往往担任不止一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因此,单从时间角度来说,要求独董们全面深入掌握供职公司所在行业业态是非常不现实的,甚至其连所供职公司的诸如采购、生产以及资金链等重大发展问题都不能了如指掌,这无疑给独董职能的有效性发挥打了巨大的问号[12]。

另外,独董发挥职能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许多公司进行通讯表决或者电视表决,独董们没有机会对决策细节进行提问,某些公司甚至会给独董表决限定非常仓促的表决时间。有时独董有时间有精力,也具备与所供职公司业务相匹配的专业技能,但受限于公司内部的种种不配合,实际履行职能时障碍重重。

最后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独立董事存在专业的问题。例如法律专家审阅财务报告可能力不从心,会计师审查法律问题也存在困难。独立董事绝大部分来自高等学校、中介机构和一些非盈利研究机构。还有些独立董事虽然在财务、法律或企业管理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其缺乏对独董制度本身的了解,对自身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没有清晰的认识,除此以外他们与所供职公司及其所属行业的融合也不十分理想,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效用[13]。

三、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要想提高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效用,不但要靠独立董事的个人素养,更需要一套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来保证[14]。

(一)声誉激励

独立董事能够体现一个人良好的声誉以及出众的才能,从这个角度说,独董往往能够尽心履行职责来维护自己在业界的口碑。与此激励功能相对应的是,监管部门应确立和完善独董准入和退出机制。证监会可以对独董候选人资格做出一般性规定,各个公司也可在其章程中规定更为具体详尽的独董任职条件。当独立董事怠于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时,公司可罢免其职务,并由监管部门对其任职和违规情况进行公示,根据不同案情对其做出相应处罚,甚至剥夺其终身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独立董事不小的震慑,但反而能够促进独立董事不断要求自己,积极发挥监督职能。

(二)报酬激励

报酬机制无疑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激励。独立董事从其供职公司获得的报酬,应当与其工作强度、水平和承担的法律风险相匹配。也正因此,独董理应被给予报酬,并且应是高薪。

近几年,一些美国上市公司已经通过向独立董事提供股票期权的方式,激励独立董事尽心工作,这样的报酬激励机制也使得独立董事和股东的利益更加一致。根据我国证监会颁布的《指导意见》,独立董事应当从其所供职的上市公司获得适当津贴,但其能从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也仅限于此。这样规定的意图可能在于阻断独立董事与公司直接的重大利害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薪酬制度会导致独董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不足。而且,在我国独董与公司存在较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与独董作用的发挥并不存在必然关系,因为在我国股权结构下,独立董事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掠夺公司和中小股东[15]。因此只要独立董事的薪酬不依赖于公司决策层或管理层,不损害其独立性,便是可行的。

(三)控制权激励

控制权激励的含义是,在考虑到独立董事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授予他们在公司治理中一定的控制权,如高级管理人员的提名与罢免、重要信息的查询和重大决策的投票及事后监督权等。同时,公司应及时主动向独董提供充分且真实的信息,如财务报表、重大项目投资和研发报告等,以确保独立董事各项权利的有效行使。总而言之,公司应该为独董在发挥职能方面敞开通途,改变目前独董不得不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做出判断的境况。这样,独立董事便能够感受到自己发挥的效用,激励其继续为公司发挥职能。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历史不长,既然我们引进了这个制度,并且在我国的土壤上它能够发挥暂不可替代的效用,因此,无论是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还是独立董事、上市公司,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客观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辅以其它的改善手段,共同促进独立董事职权的发挥,使独立董事制度达到最大效用。

——————————

参考文献:

〔1〕顾功耘,罗培新.论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法律问题.中国法学,2001,(6):65-66.

〔2〕〔4〕〔5〕马更新.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的思考.政法论坛,2002,(6):62.

〔3〕刘俊海.独立董事——一群走钢丝的人.法律与生活,2001,(10):53-54.

〔6〕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2001.

〔7〕〔15〕王林清,顾东伟.新公司法实施以来热点问题适用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319,322.

〔8〕吴建斌.试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责任及其限制.南京大学学报,2006,(3).

〔9〕江平,王卫国,赵旭东.独立董事三人谈.公司法评论,2005,(4):145-154.

〔10〕〔11〕〔12〕658名独立董事2009年零薪酬.2010-5-30.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00530/21018026713.shtml.

〔13〕成思危.独立董事根本无法制衡管理层.2009-4-13.http://www.infzm.com/content/26850.

〔14〕马更新.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156-166.

上一篇:党群工作总结及下半年打算下一篇:高一24班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