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与人格培养

2024-07-23

体育教师与人格培养(共12篇)

体育教师与人格培养 篇1

摘要:人格魅力在人际沟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 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要提高教育的成效, 必须拥有一大批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必须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和实践。凡是成功的教师, 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人格,魅力,影响力,途径,方法

前言

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高校教师应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入手。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努力扩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 真切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以求促使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发展, 使其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1 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教育价值

首先, 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具有引导价值。体育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无声召唤。其次, 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作用。体育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纯洁之爱, 使学生在运动中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 获得一种澄净明朗的美好心境, 使烦闷、消极、悲观得以消除, 最终使学生热爱体育, 热爱生活, 追求身心和谐, 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再次, 对学生道德的示范作用。体育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 突破功利羁绊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无疑对学生具有示范价值。其乐观豁达的形象和渗透其中的道德理念, 对学生构成了德育主导因素, 使学生能自觉按照体育教师所显现的具体可感的道德规范去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 并从中提升原有的人生信念。

2 高校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2.1 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是教师人格构成的重要内核, 也是教师最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力量。实质上教育过程自始至终是一个人与人相互影响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就必须致力于锻造自身的高尚品格与道德情操。首先, 教师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 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 磨练意志, 抗拒诱惑, 不因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某些阴暗面和不平事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怀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 教师应当注重修炼自身的良好德行, 学问无止境, 修身亦无止境。教师应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崇尚正义鄙视邪恶, 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要做到这些,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从身边每一件事做起,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 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2 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崇高的职业理想、执着的敬业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又一基石,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教师才有可能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并收获幸福、收获快乐。教师是一种最令人感到光荣与自豪的职业, 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国家与民族的振兴, 关键在教育,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正是这庄严而神圣事业的继承者和开创者。教师又是一种最令人感到充实与欣慰的职业, 他的工作不断地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 成为推动他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息动力, 给他的生命增添发现与成功的欢乐。教师又是一种最令人感到幸福与成功的职业, 教师的幸福是超越时间限制的, 因为教师对学生在人格与课业上的影响具有终生性;教师的幸福是超越空间的, 因为教师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网络联系起来, 一代一代的伟人, 一代一代的普通劳动者都是由于教师的劳动而对世界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确立了这种崇高的职业理想, 教师势必自觉地将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遵循教育规律, 参与教学科研, 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

2.3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培养创造能力

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 不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必备要素,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 也是影响学生学业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 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2.4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水平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现由被动向自主的转变。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具体教学活动的特点使教学目标具体化, 从而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实施教学过程要加进自己的主观改造, 内化成自身的素质, 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灵活地进行处理。允许学生对已有的结论和答案提出质疑, 从而在师生的相互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结论。

2.5 真切地关爱、尊重并信任学生

身为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须知教师的一声亲切鼓励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 教师的一句恶语中伤则可能带给学生终生的阴影。高校教师们还必须真正地了解、熟悉自己的学生们, 除了给予学生日常生活上的关怀与照顾外, 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当学生因遭遇挫折而萎靡不振时, 教师应给予他亲切的鼓励与安慰;当学生因思想信念出现偏差而陷于迷茫时, 教师应给予他正确的牵引与指导;当学生因创造与发现获得快乐时, 教师能够分享他的快乐并表示对他的欣赏和赞许;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或思想观点提出质疑时, 教师能够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他探讨论证;当学生的才情、别趣及独特个性得不到理解与认可时, 教师能够以友善、尊重的态度对待他, 并给予悉心的点拨与引导。师爱不仅带给学生的心灵无以言表的快乐与抚慰, 而且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灵感以最良好的诞生环境。

3 强化自身个性魅力及师表美

教师自身特有的个性魅力是教师鲜明的色彩中最亮丽的一抹, 它是教师给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一面。诸如风趣幽默、才思敏捷、平易亲和、严肃认真、乐观豁达、足智多谋、兴趣广泛等等。教师风趣幽默, 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求知求真;教师才思敏捷, 学生在感佩之时自己的思维才气也在无形中渐长;教师平易亲和, 学生从其身上感受爱的教育, 体会爱的高尚与伟大;教师严肃认真, 学生从其身上领悟到治学为人的基本准则;教师乐观豁达, 学生学会即使身陷困境仍昂扬乐观坚忍不拔。所以, 教师须在教育实践中, 针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爱好不断学习、修炼和完善自身的个性魅力。同时, 教师还应注意到自身在教学情景之中及教学情景之外的师表美。诸如教师的着装应该是质朴无华、富有文化涵养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优雅得体、潇洒大方的;教师的服神、表情、语言等都应该是道德崇高与和谐的表现。

总之, 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应敬其师, 而信其道,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及养成[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 2005, 2.

[2]龚乐进.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2.

[3]张长虹.浅谈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社会心理科学, 2004, 19:4.

[4]季震.试论教学概念的界定[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0, 2.

[5]刘康凤.塑造教师人格魅力适应大学素质教育[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3.

体育教师与人格培养 篇2

庞兵武1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当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应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入手。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努力扩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真切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求促进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师;人格魅力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体育工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人们称誉体育教师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与保卫者的园丁。

1.人格魅力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解释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第二,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第三,个性自我调节。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2.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2.1 纯洁的道德品质与敬业态度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社会上功利主义的泛滥也波及到学校中来,使师生关系发生了某种变异,越是在这种趋势下越能显现一个教师的自持力,来守护人生境界的纯洁,抵御物质世界的种种诱惑,要抱有宏大的襟怀,洒脱自如地面对不正之风的干扰。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事业的敬重和忠诚态度正是基于这种豪迈的理想而升华起来的,他们把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支点,在敬业中感受人生无边的幸福,这种充实和满足驱使他们去追求更深刻、更持久、更热烈的心力和体力的付出。

2.2 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舞力

若想成被学生所尊重的教师,得要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并且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课后是朋友,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体育教师应将自身与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影响学生,让学生表现在心理上对老师的崇拜感,信任感和依赖感,在内心默认教师是他们的主心骨。教师的目光、手势、点头、微笑这些教学中的非语言都会成为无声的命令,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师的行为举止,作者简介:庞兵武,(1985-),男,河南平顶山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警体部助教,硕士。

言谈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受学生崇拜的教师具有很大的鼓舞力。当学生在锻炼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需要勇气和毅力,体育教师循循诱导、帮助和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必胜的信念,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同时学生的成功将激励他克服新的困难,在这不断的循环往复中,形成学生坚强的意志毅力和品质。所以教师人格魅力的鼓舞作用是学生获取成功的外部推动力。

2.3 坚强的意志品质

人的生命旅程难免会遇到厄运挫折及至磨难,能否泰然正视,从容化解,固然需要人生的勇气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在运动中顽强拼搏的历练,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滋养下,体育教师往往具有忍辱负重,突破困境的坚韧意志,可以轻松面对教育生涯的万千挑战和考验。

2.4 乐观的人生态度

体育老师群体拥有激情奔放、豁达大度、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平易亲和、风趣幽默、机智善断的性格。在生活中,不斤斤计较于个人之长短;在事业上,不痴痴执着于一时之得失,即使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也会付之一笑,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学生服务的行动中去,以教育事业的成功作为对自己最好的补偿、慰藉。如是,他们才是太阳底下最堂堂正正的人。

3.中学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中学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体育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是中学生正处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和过渡的时期。根据“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积极的、主动的、富有成效的教育工作。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3.1 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有教育家认为: 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及他们对每一事物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的表现、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其他教师一样,体育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人格的表现、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手势等)是正直、诚实、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作用直接体现在实际教学效果中。久而久之,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会在学生的身上起着无形的作用,影响学生性格的塑造。

3.2 对学生体育学习有吸引作用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期望、注意、关心等都属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体育教师要在人格上征服学生,赢得

学生的认可和敬重,然后学生才会对你所传授的知识道理心悦诚服。这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喜欢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能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而体育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标准的示范动作,有着生动的影响力。他(她)的一言一行时刻感染着学生,激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3 对学生的情感具有陶冶作用

体育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纯洁之爱,使学生在运动中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一种澄清明朗的美好心境,使烦闷、消极、悲观、颓唐得以消除。最终使学生对体育教师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迁移为热爱体育、热爱生活、追求身心和谐、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心理基础。而且更进一步将体育教师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相应的关爱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情感立场。

3.4 对学生的意志具有强化作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体育教学大多数在室外进行,风吹雨打,寒冬酷暑造就了体育教师坚强的意志,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面对繁琐的工作不退缩,而且能使教师理智地保持对学生的耐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了良好意志品质的榜样。

4.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4.1 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和社会责任感,是教师人格构成的重要内核,也是教师最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力量。实质上教育过程自始至终是一个人与人相互影响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就必须致力于锻造自身的高尚品格与道德情操。教师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磨练意志,抗拒诱惑,不因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某些阴暗面和不平事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怀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身边每一件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4.2 丰富教师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

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让体育教师不但要熟悉本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掌握系统化、控制化、信息化知识等多种技能,能熟练地驾驭优化的教学手段,能灵活综合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同时还要让体育教师清楚地意识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最终站不住脚的,谁不及时充电,不继续参加学习,不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就会被淘汰。

4.3 加强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

4.3.1 要有准确的示范动作

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动作,可以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和掌握动作的表象,也能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动作中感觉动作的优美与难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心

理上产生美的追求和向往。

4.3.2 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还是“塑造人类健美的建筑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全面发展的体能,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素质,具备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基本的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必须具有健康的生理体质和旺盛的精力,具有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积极的诱导作用。

4.3.3 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户外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练习活动的,学校一般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分组教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参与活动的人数多,场地分散,教师要管理好学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教师应根据场地、器材、学生人数、学生水平等具体情况分组,再合理地安排场地,保证学生的练习密度。对有危险的项目,要保证学生练习时的安全。

4.3.4 要正确使用好指令和口令

口令和指令用得正确与恰当是一节课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要以最简明的语言和命令来表达教学要求,传达教学信息。下达口令或指令时应做到果断自如,声音洪亮,有节奏,有感召力和感染力,对动作好的学生要大胆使用鼓励的语言。

4.4 开展多种教师实践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的人格升华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言谈举止上。因此,要求教师要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 21 世纪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楚继军。体育教师的感召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鲍源林。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3]邱 灿。浅谈体育老师的能力结构[J]科技信息,2007。28

[4]赵世杰。教师的人格魅力[OL]。宜宾县教育网

[5]李阳。论体育教师人格品质的塑造[N]。体育文化导刊,2003。6

体育教学与小学生的人格培养 篇3

关键词:运动锻炼;培养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锻炼身体,打造良好的体魄

调查研究显示,城市学生的身体素质往往比农村学生差,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农村孩子比较“野”,有更多玩耍的时间。在玩耍、跑跳中,身体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锻炼。小学体育教学就是让小学生出去活动,有时也会要求学生跑步、做广播体操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锻炼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长时间坚持练习或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耐力,并有效提高身体素质。体育课程除了提高肺活量的训练之外,也有一定的力量或柔韧度练习。比如,男生需要练习10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以及引体向上等,女生需要进行50米冲刺跑、坐位体前屈以及仰卧起坐等项目的训练。适当的力量训练有利于肌肉强度的增强,改善饮食。而肌肉可以有效保护身体器官,减小在活动中受伤的频率。而柔韧度训练则可以使身体更加灵活,防止肌肉拉伤。通过不断练习,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感觉。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进行一定的体育训练,以为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学校和老师一定要重视,如果可能,教师可以陪同学生一起进行活动、锻炼等,增强学生的热情。

2.养成好的习惯

想要有健康的身体,只依靠几节体育课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其时常还会被占用或者期末考试阶段停上体育课,所以学生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体育教学,还应该自行锻炼身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还是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克服懒惰与玩电子游戏,走出房间,感受运动带来的兴奋与碰撞。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作用,或是热爱锻炼身体,便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计划,具体规定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锻炼身体等。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早起晨跑,久而久之便可以习惯早睡早起,也可以改掉睡懒觉、不吃早餐的不良习惯。跑步还会通过大量排汗达到缓解压力、排毒等目的,球类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则可以改善学生的饮食等。总之,运动有助于学生身体的调理,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二、人格培养与体育教学的关联

1.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今游戏产业发展迅速,游戏种类也非常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尤其是男同学。这一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通常喜欢讨论游戏中的角色、技巧等,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一般是打电子游戏到深夜,睡眠不足,听课的过程中还会分心。到了周末,更是在家宅一整天或去网吧通宵。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生物钟颠倒,对于其自身健康的伤害也很大。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深陷于不良书籍、视频中,以至于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更有甚者,还会因此而犯罪。如果学生可以将打游戏、看视频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做运动等,则可以有效分散注意力,帮助沉迷于虚拟、幻想世界的学生回归现实,摆脱游戏对于其精神的控制与腐蚀,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

一般来说,热爱运动、经常锻炼的人,会有更强的身体素质。在平时的体能测试中,总是会处在中上等水平,对于各种比赛,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稍加训练便可以在运动场上为班级争光。同时,由于经常运动,身材会更好,穿衣会更加得体,让别人感觉很舒服。以上种种原因,使得热爱锻炼身体的人更加乐观,遇到困难会更倾向于勇敢面对而不是低头认输。比如说经常跑步的人,如果一个人可以坚持每星期进行3~4次5000米跑步,那么他一定是一个有毅力的人,长跑本是需要耐力的运动,尤其是最后的几百米异常艰难。所以在遇到挫折或想要放弃的时候,会不断提醒自己“既然5000米都坚持下来了,这点困难并不算什么”。经常这样思考,学生就会变得积极向上,人也会变得乐观开朗。

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身体垮掉了,那么学业基本上也无法再继续进行,试想每天吃药、忍受疼痛就要占据大量时间,头脑还不清醒,如何进行思考,如何继续学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今学生感冒了能坚持来教室上课的寥寥无几,而且就算来坚持上课,总是止不住地流鼻涕、鼻塞以及发烧等,听课效率大大降低。所以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与抵抗力,减少得病的机会,只有身体精力充沛,才有可能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在小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很重要,对于学生身体的锻炼,良好习惯的培养都有积极影响。还有助于引领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等。总之,老师应该督促并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多做户外运动;而学生也要认识到身体健康是多么重要,从而自发地投入到锻炼身体的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体育教师与人格培养 篇4

一、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与外延

“人格”来源自古希腊语persona。“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喜剧演员在舞台表演时所佩戴的面具来表示其身份[3]。”《辞海》中把“人格”解释为“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社会心理学解释:人格即是指人的个性。即个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一定时期的社会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人稳定的心理气质总和[4]。现在较为普遍的认同人格心理学中的释义,“人格是个体身上独特的心理特征,包含的稳定外在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5]《辞海》把魅力定义为:“极能吸引人的力量”。但在《辞海》中未能找到“人格魅力”的定义。因此,本研究认为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就是在体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连续的、内在的行为方式,并对其学生人格的一种极强的吸引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为其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力、亲和力、吸引力、信服力等。

二、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策略

(一)形象魅力的培养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着装在不经意间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学生接收到的最直观的感官刺激。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做到衣着得体、举止雅观,展现给学生良好的形象印象。作为体育教师,在自己日常穿衣装扮过程中,要时刻凸显自己“体育人”的特色。首先,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身着运动装。其次,女老师尤其注意一些首饰的佩戴,不能影响教学。再次,体育教师也要“美”,能吸引学生眼球,以免产生视觉疲劳。同时,要适当要求学生注重自己的形象,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内在感染性。增进师生的友好合作,进而更顺利高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二)语言魅力的培养策略

语言是人类最直截了当的交流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首先,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讲话时可能会有些许乡音,我们要做到语言标准和谈吐文明。其次,在体育课中,口令和口号要铿锵有力、干净利落并且抑扬顿挫。最后,语言是一门艺术,讲话时人的肢体表情、面部表情、音调频率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高效的课堂。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善于应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教师既要快乐适时,又要生气得当,教师的表情应能及时、适时并真实表现出教师的心理情绪,并得当的传达给学生”[6]。同时,教师讲课和说话的要注重声调和频率的轻重缓急,提高学生的听讲和接收信息的效率,在语言的表达上不仅要逻辑慎密、简洁练达更要幽默风趣、绘声绘色。

(三)学识魅力的培养策略

自古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不仅有学识,并且要学识“高”。现如今,信息发达,知识更新快,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在知识库。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并且持之以恒,加强自我教育与反思。系统认真的学习较为常用的学科知识例如:教育、政治、地理、人文、历史等等,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要有计划有目标的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能应用到教学中。把教体育变成以体育为手段的完整人格教育。

(四)技能魅力的培养策略

体育教师更应该夯实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用自身超强的专业技能让学生钦服,在学习态度上为学生树立榜样。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身体素质也会下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工作之余要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比如,给自己的制定恰当的锻炼计划,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职能,还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习惯。

(五)性格魅力的培养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角色扮演,但优秀的教师要做到“角色内化”。随时能够展现出教师应有的性格特色。在学生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耐心辅导与保护帮助,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为学生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学习环境。做到爱护学生还要做到爱岗敬业、乐观自信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在为人处事时做到细心周到、热心待人、公平公正,以外在的魅力感染学生,工作中还应该廉洁自律、积极进取,不仅做到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同样也要做到家长和领导眼中的好老师。

三、建议

(一)教师

教师自身要时刻注重自己学识、技能、言语、形象、性格等方面的提升,时刻深化自己的教师身份意识,明确自身肩负的各项职责,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第一,体育教师也要关注关系国家政治、教育、体育等相关行业的重大政策方针。第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培养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终身体育的好习惯。第三,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要学会心理调整,培养坚强的心理品质。最后,教师要时刻反映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要时刻做到以人格教育为首位,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二)学校

第一,领导首先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培养,自己应该认同教师人格楷模,呼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健康成长;第二,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教师资格审查制度;第三,学校应定期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训练,提供教师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学校、不同城市、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第四,创建教师平等公正的竞争氛围,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第五,学校应该积极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平台,引导教师形成其特殊的人格魅力;第六,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教师的成长也需要引导,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深化教师的教师身份意识,明确教师的各项职责。

(三)社会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时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当下一些对体育教师的不尊重风气较严重,不利于体育教师人格的健全发展。政府应该压制这种不良风气,保护体育教师受到精神抨击。政府政府方面要做好教师思想教育的重大方针部署工作,并且要求各单位具体落实。教师家庭方面,家庭对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决定性的影响,虽不能终极关怀每一位教师家庭,但是社会和学校方面也应该有所表现。做好教师家庭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师家庭的思想觉悟也有利于教师人格的健全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孙迎光.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1.5:106-112.

[2]李启迪,邵伟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体育科学,2014.3.

[3]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3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168.

[4]冯娟娟,孙秀兰.谈判与社会心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1.

[5]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第七版)[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3:3.

中学体育中健全人格的培养论文 篇5

一、中学体育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康体魄是形成健全人格的生理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强健体魄,人很难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也难以成就人一生的事业。有强健体魄,才能形成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较高的情商,才能对自己和他人、对社会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知。中学阶段的体育任务,就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身体素质是所有基础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从人的气质类型来看,人的气质类型包括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胆汁质四种类型,其中,抑郁质属于弱型。尽管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各有其优缺点,但总体看还是多血质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神经类型较强,属活泼型,神经过程平衡,有较大的灵活性。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体质较强的学生多倾向于这种类型,这些学生开朗乐观,人际关系良好,意志坚定,自控能力强,学习效果好,喜欢一些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有进取心,表现出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人格稳定发展

人格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以下人格特征:较强的求知欲望、较弱的是非识别力、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情绪不稳定,容易走极端等。面对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升学压力,当他们的学业成绩不理想、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过大,或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时,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能通过恰当的方式及时疏导,就会形成人格障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人格具有稳定性,但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的生理或心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特征的改变。一个学生身体素质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低或家庭的不幸,都容易养成做事粗心大意、心理自卑、萎靡不振、意志薄弱等人格特征。如果教师能利用恰当的`时机,创造良好的环境,或通过体育增强其体质,也能使其养成自强自信、端庄谨慎、细心负责、踏实肯干等人格特征。

三、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心理研究实验表明(不仅如此,我们自身也有体会),人在运动后积极情绪增多,消极情绪减少,能坚持2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就可以改善人的心境状态,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而如果能坚持长期锻炼,就能产生长期情绪效益。中学生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情绪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这种心态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长久的、旺盛的精力,增强学习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用开朗开放的心态与他人交往,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果学生能将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坚持,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强人的亲社会能力。人有社会交往的需要,人类的心理病态,很多是由于社会交往的缺失而造成的。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冷漠,不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体育锻炼就不失为一个增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形式,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的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学生忘却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人际关系的亲疏,都会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人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学生在一次次比赛或其他体育运动的历练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社会所认可和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就能够使自己成为容易被他人接受、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总结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蕴含着的丰富人格教育资源,把体育教学的技术性功能和育人功能有机结合,妥善利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体育教师与人格培养 篇6

摘 要 基于当前大学生学习、择业、恋爱等诸多方面的情感特征,给许多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健康人格特征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育精神的思想,加强体育精神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大学体育教学重要的和必要的任务。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精神 健康人格 应用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对在校的12.6万名大学生进行统计,约有20.23%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大学时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尤为重要。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承担着健体强身的使命,还担负着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任务。而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体育教育的更高层次,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将体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和必要的教学任务常抓不懈。

一、“人格”及“健康人格”的涵义

(一)“人格”主要指人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行为等情感特征的综合统一,是人在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形成的个性化特征。人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性。

(二)“健康人格”主要指个人正确的思想意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良好认知和创造力、高涨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充分展现自身个性特征的综合人格模式。

二、体育教育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系

(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它包括:生活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集体荣誉感、拼搏精神、合作意识及法制观念等,是体育教育中的更高层次教育,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健康人格的培养取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用体育精神进行健康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而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受到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从而改变和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和深化的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实现途径

(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中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方面。情感,指体育学习结束后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体验;态度,指学生在体育学习结束后具备的对于社会事物或事件的行为表现;价值观,指学生在体育学习结束后形成的对社会各类经济关系的看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比如,最常见的1500米长跑运动,由于学生自身体质的差异性特征,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体质和心理反应,体质较好的学生可在短时间内将气息调匀,体能很快得到恢复,而体质较差的学生气喘吁吁时间长、难受、体能恢复较慢,甚至有少数学生根本不能坚持跑完全程。于是一些学生就会表现为十分低落的不良情绪,如:忧虑、恐惧、厌恶、逃避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给予他们的鼓励、理解,并能与他们平等、友好地沟通,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心态,走出阴影,去勇敢地挑战自我。同时,也可通过分层教学的形式,引入更加灵活的、人性化的、动态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标准,引导体质好的学生去挑战新高,对于体质差的学生成绩进步了,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胜利,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心理调控能力,继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采取激励手段和措施,推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基于家庭不恰当教育的影响,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就产生自信心较弱的现象。体育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是往往交错出现,因而教师应不断强化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时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可通过个人挑战类运动项目使大学生改变逃避的心态和失败的恐惧,并形成较强的成就感,感受高峰体验,逐步完成每一个艰巨的任务,使学生突破自我挑战极限和延伸自我,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激励手段,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无限潜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顿生“我一定成功”的内驱力,激发了学生不懈的进取心,使学生在挫折中千锤百炼达到最后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挖掘体育运动深层内容,促进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随着经济条件的日益提高,当前大多数大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吃苦耐劳已是过去式”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其实吃苦耐劳具有很大的涵盖空间,它是培养意志力的基础,是健康人格培养的助推剂,教师必须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和意识,逐步强化学生吃苦耐劳的培养,以确保学生坚强品质和意志力的形成。基于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像球类运动、体操运动等,都要求学生亲历亲行,就体操运动来说,教师可利用音乐烘托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和热情,由于体操运动要求动作规范、肢体柔美,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耐力,对于达不到标准的动作应坚持不懈的练习,引导学生领悟吃苦耐劳的重要性,继而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当今社会较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中多是娇生惯养,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冷漠、自私的状态,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淡薄。而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像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都离不开集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彼此认识和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良好人际交往技巧的形成,并能产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在篮球运动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固定的若干小组进行教学和比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篮球运动主要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相互的鼓励,互帮互助,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以团队的合力,最终战胜对手获得比赛的胜利。通过“合作式”教学模式推行,明显看到小组成员之间由互不理解、互相埋怨、单打独斗逐渐转变为理解、尊重、鼓励、团结合作,学生们逐步领悟到:团结的力量,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集体荣誉感的精神动力,继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

四、结语

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和体质,而且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补充。作为大学的体育教学,更应大胆改革和创新,挖掘、提炼体育精神,着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和目标,进而逐步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以确保学生身体素质、精神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慧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3-45.

[2] 刘明刚.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探究[J].科技资讯.2012(11):176.

[3] 康宏伟.高校体育课中挫折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15):203.

学行并重与体育教师的健全人格 篇7

1人格与教师人格

人格通常指的是情感—意志的特定品质、情操、态度、心理状况、无意识机制、兴趣和理想,它们能确定人的特性或特有的行为和思想。教育名家陶行知曾经把健全的人格概括为:(1)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2)人生所必须之知识技能。(3)强健活泼之体格。(4)优美和乐之感情[2]。我们可以把健全的人格简单的理解为吸引和唤起他人崇拜之情且能正确合理影响他人品行的某种气质。

教师是撒播知识传授经验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特殊社会角色要求他们除了要有爱国爱岗、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还应有勤勉博学、品高志远的健全人格。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可见,教师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对教育事业起着基础性的指导作用。

2体育教师健全人格塑造的致力点

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传播知识,作为体育教师其知识,包括动作技巧和教学技能多来源于学校受教育期间。知识学问无止境,其知识并不是贩卖的商品,可以无限的传播,难免会有陈旧的时候, 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始终掌握前沿知识,为了更好的充实自己和向学生传授知识,必须具备学而不厌的精神,保持学习的习惯。

教育是改造个人之工具,但教育范围,绝对不可限于书本教育,知识教育,而应该特别注重于道德教育、人格教育[4]。健全的人格就像是空气一样会弥漫,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体育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乃至体育精神培养。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具有健全的人格,除了具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外还应该具有行的意识,正所谓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除了言传专业知识技能外,身教显得格外的重要。在教学、处世各方面体育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和斧正学生的人格。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只有学行并重才能塑造体育教师的健全人格。

2.1 学

我们的人格需要时刻保鲜,不断学习是保鲜的手段,是进步内化的一种表现。

2.1.1学是一种力量

不断学习,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要求。体育教师是集知识教育和身体教育于一身的一种特殊教育者。体育课上不仅要求体育教师把握每个动作环节的美感和节奏感,还要正确的讲解和示范。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反应和教学效果,他们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巧,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更好的回答学生的质疑,提高教学的质量,学的必要性可想而知。学习犹如给身体注入了一种力量,它会慢慢的累积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感到生活的充实。正如一个静止物体上慢慢的增加一个力,结果是这个物体会运动,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体育类知识的更迭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勃勃生机、方滋未艾。如若不把学习作为一种日常,肯定会被新知识、 新思想、新方法淘汰。好学的学生都喜欢在学问上和教师一较高下。后生可畏并不是一句客气话,他是对教育者的勉励和鞭策。

2.1.2学要有胆量

才、学、胆、识,胆为先。教师是知识的领航者,面对新知识、新形势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要用无所畏惧的魄力深入探究,要有胆量去战胜和征服,要敢于去面对和运用。现在一些体育教师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学习;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3]。这种状况无论对于教师学生还是教育本事来讲都是一种极度危险的信号。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光明前途体育教师应该在学习上发扬永不放弃、永不气馁的体育精神。应用此种体育精神探未发明之新理,即创造精神;入未开化的边疆,即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4]。新知识、新技能无不都是在千百次实验或万般努力下才得出的。作为体育教师对于新的技术动作、 新的教学方法、新的体育学理论要敢于尝试,不能总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怕接触陌生人。

2.1.3学要有百折不回的坚强

做教师的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不然整日向学生传授那些已经老套的旧东西难免会感到厌倦无趣。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旦夕之间收效甚微,在新知识新思想对固有观念的冲击下,坎坷求学路上的颠簸似乎在所难免。我们在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行走时,需要踏着路两边的荆棘,这样才会有新意,这样路才会越走越宽。体育教师们要坚持把握最新的体育教学手段和运动技巧,因为这些关系着优秀体育人的培育和国民体质的提高。体育教师更是需要时时刻刻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工作,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我们见过哪些人是不吃饭的?哪个是狠吃一顿饱饭就可以停下的?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要把学习像是吃饭一样融入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正如奥林匹克格言所说的“更快、更高、更强”,体育教师需要用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去学习、去追求,即使在求学的路上颠沛流离。

2.2 行

行是一个人软实力增进的途径,是修为外化的表现。

2.2.1行健自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优秀体育教师应该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及自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近代中国犹如睡狮屡遭麋鹿凌辱,其爪牙并非不利,力量并非不猛,究其缘故, 所缺的就是行健自强的精神。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文化和体育思想的首要传播者,践行行健自强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行为自信和学术自立是体育教师应有的品格基础,同时也是践行行健自强的前提需要。那么体育教师行为自信和学术自立的表现有哪些呢?课堂上保持谦恭和谐的态度;与人交谈以自然缓和的语气;承认别人的能力、对于他人的成功表达自己应有的敬意,这些都是行为自信的表现。学术自立表现在思想、方法、技术的原创性或者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的深层次的挖掘,尤其应该杜绝抄袭照搬现象。真理是太阳,歪曲的理论如乌云蔽空,体育教师要以积极上进、不断超越的精神去追求真理,用正直的言行吹散乌云,让真理为世人所见。应用行健自强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之形成一种文化, 融化于我们学校乃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中,让真理、正直的旗帜永远飘扬。

2.2.2躬行践履

墨家将知识来源分为三种:亲知、说知、闻知。其言:“身观焉, 亲也”。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则认为“行是知之始”,闻知和说知都安根在亲知里面。

都听人讲或者从书本上了解到葡萄是酸的,西瓜是甜的,花开之后会散发清香,但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往往是嚼葡萄的酸爽,吃西瓜时的酣畅,闻到花香的陶醉。教师,就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尸位素餐是可耻的,践行教师应有的职责不能只青睐理论,凡事心到手到,理论实践两把抓。相对于理论的印象记忆躬行实践的肌肉记忆显然更真切难忘。躬行实践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孰能生巧并非旨在理论,只有不断实践练习才能有技术有技巧。体育教师必先有自己的亲知经历才能如练习般把自身的感受分享给学生,学生做的错误动作或许也曾经是自己错过的地方,以自己练习时真切的感受为基本明白的传授给学生,教师教的时候轻松自如,学生接受的欣然直观。

2.2.3行为道德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学问越大也是作恶为非的本领越大。行为道德有公德和私德之分。公德是任何集体稳固强盛的前提,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良好的行为道德是一名教师教学的根本,教师没有良好的行为道德,就很难在细节上正确引导学生。师德于教师和学生的相处中充分体现,大致可分为三点。首先,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诚,要传授学生真东西,不能当作敷衍。其次,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避免不良因素对道德的扭曲, 对学生要尊重、平等对待。最后,把教学无关的情绪带给学生是不公正也是不友善的,做教师的要对学生严慈相济,提倡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体育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在技术、身体素质、可训性上差异性可能较大,体育教师良好的行为道德有益于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结语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肢体语言比较多,成全了其健全人格对学生影响的无比重要性。学生对体育教师健全人格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价值感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和导向自我人格的形成,这不但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为社会造就一个合格体育人加重了砝码。

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篇8

1 健康人的标准

1.1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正常, 形态结构完善, 精力体力旺盛, 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种良好状态。[1]对学生而言, 健康的人格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依托, 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 就是学生心理健康所具有的青年活力。

1.2 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健康需要个体在社会生活中, 有能力适应不断变换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需要, 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 完善自我认识, 掌控自身能力, 对外界的自然变化能够有正确直观的认识, 实现心理发展的和谐稳定, 为实现心理健康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健康人格的基础, 是全面健康的内在基础。

1.3 社会适应健康

良好的适应能力不是被动适应, 而是通过内在的平衡调节机制, 不断地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实现理想与现实平衡[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 是未来必须要面对的社会健康准则, 是人在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2 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促进作用

2 . 1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体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通过身体锻炼, 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好地发展, 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保障的同时实现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更好发展。学生心理的障碍可以通过合理健康的体育锻炼进行有效地化解, 将学生内心的“黑暗”转变成学生积极乐观的良好心理品质。所以, 体育运动既锻炼了身体, 又调节了心理, 使身心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同时,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个体的内心环境, 排解外界压力和对自身带来的各种紧张情绪, 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积极内心世界。

2 .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跟队友之间为实现最终竞赛的胜利, 相互鼓励, 相互支持, 并通过实际行动来争取活动的成果。如果只是靠个人单打独斗, 个人主义不能融入到集体主义的大家庭中来, 势必会以失败而告终。所以, 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够对学生和谐的相互合作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人格的完善。

2 . 3 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健康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保障, 通过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 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高贵坚强, 还锻炼学生不怕困难, 自强不息的心理品质。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心中没有了心理障碍的困扰, 学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去面对生活带来的琐碎压力, 对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学生在冬天练习长跑时, 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坚持跑完全程, 去克制生理和心理带来的种种痛苦等。

3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3 . 1 过分的看重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

无论是从教学的手段还是目标上分析, 教师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计划的要求下, 是学生掌握良好的体育技能, 但是长久以来, 整个过程缺少创新精神和吸引学生体育兴趣的教学点。[3]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 学生的某些品德、人格无形当中转化为一个个生硬的体育考核分数。一旦在教学、竞赛以及以后生活中出现某些变化, 就会使学生的人格发生变化, 进而形成心理障碍, 影响身心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3 . 2 重视规范教育, 忽视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个性培养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不要造成远离生活的局面。过分强调规范, 就会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 往往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 更倾向于应试教育, 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提高, 有些考核标准对一部分学生而言, 平时不参加锻炼, 也会轻松达到, 但这部分学生的健康却不会提高, 甚至下降;还有一部分学生, 体质较差, 但经常锻炼, 健康水平有了提高, 但对达到体育考核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样会可能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 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与方法

4 . 1 改革教学方法, 重新整合体育内容, 培养学生兴趣

良好的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为关键的师傅, 学生的学完全来自于兴趣, 在兴趣的带动下, 能够更加主动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 可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区别对待[4]。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将学生在学习方面堆积的压力降到最低, 提升学生心目中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相反, 体育教师在对体育课的内容进行编排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多采用能够吸引学生乐趣的比赛或者游戏进行引导, 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之后就会对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带来质的飞越。

4 . 2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体育中的主体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而导致在整个教学模式上受到社会外界的猜疑[5]。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要做到教育相长, 积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并善于接纳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处于民主平等的地位。

4 . 3 积极创设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良好体育教学环境

在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建和谐的教育相长的关系, 教师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再者, 对于安排的教学任务不能过分的急于求成, 严格要求反而会达到相反的阻碍作用, 实现不了预期的最佳效果。同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带动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如, 田径中的中长跑教学课,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

4 . 4 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活跃课外校园体育文化

学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因材施教, 合理安排每周的课外实践课程。保证学生对安排的课外实践课程具有自主选择性, 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自主选择会得到自身想要得到的收获, 培养学生体育终身化的意识。

5 结语

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较长期的培养目标, 并将其体现在整个工作周期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努力做到体育教学的研究, 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而努力奋斗。

摘要:对学生健康人格进行合理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任务, 在教育不断地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当中, 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越来越受到学校在未来教育发展方向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学校体育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的同时, 体育课程的教法和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受到外界社会的关注和期待, 合理健康的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 学校体育教育者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面着手, 找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针对性的对各种问题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解决。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生,健康人格,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俊豪.刍议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J].湖北体育科技, 2011, 30 (3) :266-267.

[2]李玫红, 佘德峰.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作用[J].体育科技, 2012, 33 (1) :126-128.

[3]张平, 贾岩.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2003, 23 (5) :76-78.

[4]朱林, 李健.论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体育科学研究, 2002, 6 (3) :43-46.

体育教师与人格培养 篇9

1高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1.1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给学生做榜样

“师者,人之模范也”,诠释了教师榜样作用。“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诠释了教师的职业道德。高职体育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认真负责。此外,高职体育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每一位高职体育教师都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要严于律己,要以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来使学生受到影响和感染,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具有豁达的慈爱之心和宽容之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对学生的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爱”。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是对立的”。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来说,师爱就是师德的核心,在教育工作中,爱心的力量很大。“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爱学生,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是神圣的。另外,宽容也是教师的仁慈和关爱,宽容心是一种“灵丹妙药”,它的神奇力量就是能够感化学生。教师有了宽容心,就能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师生之间的隔阂,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一个学生如果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那么老师的宽容、鼓励就会是一种力量,从而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进取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1.3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教育理念是教师关于教育的观念,是教师长期从事和不断理解教育工作而产生的。如今高职体育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和提高,来迎接未来的体育教学工作。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应从高职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让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当前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较快,学生的信息也非常灵通,高职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教学方法。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那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作为高职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

1.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专业素质

高职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心素质,才能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产生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因为优秀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体育教师教育必备的素质。体育专业素质、体育运动能力是作为高职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内容,高职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强,会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并想要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水平。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掌握、 运动训练能力的培养、体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学革新能力的具备是衡量一名高职体育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1.5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职体育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尊重和信任学生,用爱温暖感动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崇拜,给学生撼人心魄的冲击和辐射。高职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声音响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2高职体育教师应如何提升与修炼自身的人格魅力

2.1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热爱工作,认真负责

高职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己;要陶冶自身的情操,使思想境界不断提升;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养成广泛的兴趣爱好;要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蜡炬精神;要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

2.2要有爱心,真诚待人

有爱心的高职体育教师最具有人格魅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就是爱的艺术。教师的心灵和品质修养就在日常的教学中体现出来, 教师教育学生时温柔亲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的善意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会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洁的、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真诚之爱,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所以高职体育教师一定要将整个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去感染、去激励、 去教育和造就学生,这是高职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无数事实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互相理解和信任。

2.3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勇于创新的进取心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高职体育教师固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已跟不上时代步伐的需要,高职体育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和创新的精神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要,要紧跟时代步伐,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努力提升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使自己成为本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前沿知识信息的掌握者;要经常了解最新的体育动态、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体育保健法等的最新科研成果;要了解教学改革的动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圆满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4具有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超强的运动能力

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语言表达精炼、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声音洪亮,要想有显著效果,必须让学生早点学会动作要领。如今学校体育教学中热门新鲜的项目越来越多,为适应广大学生的需要,高职体育教师应熟悉并掌握各种运动项目。高职体育教师应加强继续教育的学习,建立体育教师培训体系,根据体育教师自身特点进行学习和培训,改变现有的局面。高职体育教师必须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很强,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进行示范。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必备的手段,也能引起学生的崇拜和模仿,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运用能力。

2.5具有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超强的运动能力

一个人内心世界往往通过仪表来自然流露出来,仪表展现了一个人的自尊、自信、能力和权威。高职体育教师穿运动服显得干净、利落和亲切,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得体的着装是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与尊重,也体现着教师的个人气质,可以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正确认识。并且高职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感强,庄重而稳健的举止,潇洒而有魅力的风度,健美的身体,亲切友好的表情,传情达意的眼神等都是这种体态语言的表现形式。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体态美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塑造优美体态语言的执著追求。

3结语

体育教师与人格培养 篇10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我深深地意识到:不仅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 还要注意向学生传授美的意识、美的价值观, 充分利用音乐来培养和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感。而具备良好师德、良好审美修养也是一位音乐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 因为音乐是维系学生心灵与情感碰撞、交融的纽带。

情感是心灵的窗口, 也是音乐的内容和对象;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因此, 音乐教师不但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需要有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和以情感人的人格素质。这样, 才能通过音乐教学将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充分发展, 音乐课才能受到学生欢迎。在具有较高人格品位的教师指导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我认识与表现能力、人际智能都较强。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情感资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情感的发展和美好的心态的形成, 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具备良好的师德, 注意自身形象美、语言美

人们常常说:“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音乐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文化艺术, 进行美育教育的专业人员。音乐在提高人的素质, 塑造完美人格, 使学生的智力与身心得到协调发展的作用, 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其职责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道德修养, 启迪智慧, 塑造完美人格, 促进智力和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要做到这些, 音乐教师自身就应该首先具备良好师德。内心美的教师才能真正把美带给学生, 使学生在音乐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同时, 音乐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美、语言美。既然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是带给学生美的, 我相信:一位不注意仪态、穿着过于随意的教师, 在他 (她) 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就已经把学生对美的向往抹杀了一半。所以, 从发型到穿着必须做到整洁、大方、得体, 课堂语言也必须要做到简练、正确而富有感情。音乐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歌唱教学必定“字正腔圆”, 用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欣赏音乐, 一定能把作品诠释得引人入胜, 使学生如身历其境, 产生丰富的联想, 提高审美情操与音乐鉴赏能力。

二、勇于创新, 树立新型师生观,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局限在语数等功课和追求升学率的教学里。在一些中学里, 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 认为上音乐课无关紧要, 听不听无所谓, 对音乐学习兴趣不大, 学习主动性也不够。作为音乐教师不能因此而有太多的不满或埋怨, 相反更应该感觉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坚定现代教育观点。即在传授知识技能时, 也要考虑到学生主体的接受状况, 从情趣鼓励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 注意以情感为内在尺度, 共同构成知识技术的完整内涵, 注意培养学生完美个性。在教学中既有科学的追求, 又有丰富温馨的师生情感交流, 要适应学生向美求善的需要, 让情感在伦理、知识兴趣中创造热情乐观、理想憧憬等方面获得满足。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教育资源, 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情感教育。而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可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教师不应该总是好与坏、对与错地评判人, 而首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 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可打破单一的传统座位形式或尝试室外音乐课的教学。此外, 教师还要做到尊重学生, 注意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想见, 学生必定在音乐教学的节奏、旋律中得到情感上的陶冶。

三、应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和完美的专业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修养和专业知识结构。一个没有真材实料的教师, 上课就不会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学生也不会喜欢他 (她) 。这时, 也许关于老师是骗子的评论又要说起了。早在3000年前, 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同样深刻地创立了“缪斯的教化”, 即“乐教”这一光辉的思想。爱美是人的天性, 每个人都是审美主体, 都会以其特有的方式与美结缘, 这是审美共性, 不同的人对美的认识也不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不同、年龄不同和社会生活阅历不同, 从而产生了审美意识的差异性, 这就更说明了具有良好审美修养的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对音乐教师来说, 审美修养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不可缺少地成为其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音乐教学中, 审美判断还可以由音乐延伸至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其他学科及艺术种类、对人本身的审美观念上, 因为美的事物在形式上尽管千差万别, 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音乐教师要善于通过广泛的审美判断, 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价值观, 为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思想认识基础。

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校教师 人格魅力 培养

1前言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和教学方法的体现,是教师对教学活动驾驭能力的基本保障,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生喜爱和需要的教师,这也是教师职业的幸福和价值所在。教育是一项综合的育人工程,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世界教育的发展,已经呈现远程化、现代化、一体化的特点。当代政治、经济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各种教育思潮的流向,都潜在地规定着教师素质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传承创新文化,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任务,高等学校应努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高校教师人格魅力作用,让高校教师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以自己先进的理念传承文化知识,以丰富多彩的个人魅力培养人才,弘扬美德,努力践行服务社会的宗旨,培养和塑造教师的个人魅力,能更好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吉林大学、吉林体育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长春工业大学教师20人,辅导员20人,学生100人。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综合法

3结果与分析

3.1吉林省高校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基本包含三部分:一是以公共课为主的基础课教师,二是以专业课为主的专业教师,三是以学生教育管理为主的辅导员队伍。

据调查了解,目前吉林省高校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知识体系陈旧,理论水平缺乏实践性和前瞻性;二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理论研究的行动相对滞后;三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四是部分教师人格魅力差;五是教师配置不够合理,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与需求不符。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师创造力的发挥,也影响了高校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探讨教师的素质能力和人格魅力培养,走内涵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上表学生喜欢高校教师因素分析,可知学生喜欢年轻的基础课教师、年轻的辅导员,对专业课教师来说青年和老年差别不太大,从性别来说差异性不大,男生多喜欢女教师,女学生相对喜欢男教师多一些,从学历结构来看差别不明显。学生看重其其它因素。

通过上表调查得出: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学生对其个人魅力因素认同度和信任度排名为:品格高尚、知识渊博、有亲和力、教学方法好、个人魅力突出,而科学研究能力排在最后,是学生考虑较少的因素。

3.2吉林省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特征及分析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人格魅力是最为宝贵的品质,也是最能取得学生信赖与尊重的因素。高尚的人格魅力来自于真实和简单,来自于辨别是非的坚定立场,来自于深邃的思辨能力,来自于教师本身思想的纯粹高度。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概括为十二方面特征:第一是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让学生感到温暖;第二是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他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第三是仁慈和宽容:他装作不知道学生的愚蠢,但学生感到了他的疼爱;第四是耐性:他绝对不会放弃,直到学生能做到为止;第五是兴趣广泛:他常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第六是良好的品性:學生相信他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从未见过;第七是良好的仪表:他讲话的语调与笑容使学生舒畅;第八是公正:他会给学生应该得到的东西,没有丝毫偏差。第九是幽默感:每天他会带来少许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第十是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第十一是坦率:当他发现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尝试其他方法及时改正。第十二是有方法:突然间,学生领悟了,竟然没有发觉是因为她的引导。人格魅力的这些主要特征,最重要的是尊重与爱心。因为尊重作为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学生,就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利于传其道,信其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爱心是教师必备的美德,爱自己的事业,爱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真善美品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为爱心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大学里著名的大师都是拥有爱心和丰富个人魅力的教师。

3.3吉林省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思想境界、人生内涵、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永久的。一个品行高尚、知识渊博、情趣高雅的大学教师,会影响到学生自觉培养高尚的品质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教师的人格魅力无论具有怎样的内涵,都会给学生永恒的记忆,成为学生前进的领路人。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水平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调查可知,高校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影响因素排序是尊重、爱心、正直、亲和力、耐心、幽默、兴趣、性格、仪表、坦率。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个人魅力因素是尊重与爱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是一个社会中最大的知识分子群体,教师代表着社会的良知,指引着青年一代的人生方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轨迹。教师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高度,教师的成就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成就,教师的人格决定了一个民族子孙后代的人格。因此,培养教师的良好素质,提升教师的基本能力,完善教师的人格,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是解决影响学生成才问题的重要因素。

4.1.2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具有丰富性,是人文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体现

创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篇12

健康人格包含的因素很多, 它受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品德修养、成功观和抗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离开了其中任何一点, 个体的发展就很可能发生问题, 甚至出现病态, 而病态心理一旦形成, 则不仅使个体难以发展, 甚至也难以生存。通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探索, 我感到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 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方面也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体育课是多数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的一门课程, 在一项小小的课堂活动或一个平常的体育竞技中, 任何一点成就都会使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 都会带来成就感, 这对学生的思想、意志、能力、态度、情绪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时面对一个新的高度, 跳远时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 分组比赛时面对新的对手, 成功者的心理满足感会溢于言表;而对于失败者, 他们的心理反应却各不相同。有的气馁与沮丧, 有的急躁与冲动, 有的还会焦虑与自卑, 每在这些时候,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适时地抓住学生思想活动充分暴露的大好时机,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 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 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 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二、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中小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学生家长大多注重的是学习成绩, 往往对孩子疼爱有加, 不注重对他们进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是极其不利的。体育教学是以出力流汗的体力活动为主要手段, 以此伴随着知识信息、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等一系列生理上、心理上的刺激作用,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根据体育活动这一特点, 有意安排一些艰苦的环境, 比如在小雨天打球赛、校外长跑等活动项目,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小组对抗比赛时, 通过赛前动员, 讲战术、讲策略、讲场内场外合力的重要作用, 营造紧张的竞技气氛, 培养学生冷静沉着、果断机智、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

三、体育活动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是体育课的又一大优势。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可以以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 形成一个特定的小社会, 通过互相合作、接触、切磋、对抗环节过程, 使团队与团队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都产生交流和碰撞, 从而使人际关系的交流更加广泛和直接,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们进入社会的心理需求。作为体育教师, 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正确地认识自我, 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行修养追求。同时, 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尊重与信任、鼓励与帮助、关心与支持、理解与体谅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一个人时刻都离不开集体和社会, 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 要有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其只有对同学、对教师、对班级、对学校奉献爱心, 才会得到大家给予的信任与关爱。

四、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对事物美与丑、好于坏、善与恶的综合判断, 它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教师通过合适的体育活动项目, 创设和谐轻松的氛围, 可以对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在体操、舞蹈等训练中, 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教师鼓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通过展示形体动作来释放内在的情感, 不唯训练而训练, 注重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发展个性, 增强美学意识, 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再如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后的小结, 用启发性的言语引导和帮助学生体验该项体育活动的美学意义, 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保健意识和锻炼习惯, 形成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有规律生活、妥善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 通过高难度项目动作的训练, 既能使学生了解人体构造与外部形态的关系, 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灵感, 增强他们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上一篇:词汇教学有效生成下一篇:情感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