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2024-09-09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精选10篇)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1

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

我们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如今作为教师的我们面临的重要的一个课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因此,改变原有的单纯地接受试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自主即主动,要自主地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我们平时的教育方法还是停留在一味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和复制,而在课改理念中一再地要求我们自主的交互性活动中主动进行认知改组、综合、充实、完善,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智慧、能力个性等素质以及团结友善、合作、人生价值和创造性等潜能的挖掘和发展。也就是说,新课改后的教学将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不是统一的信息存贮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心里加工、构建知识意义和价值理念的过程。因此,例如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文,上课后,我直接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题,猜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习作意图;其次启发学生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精读,潜心于作品之中,品味与体会、理解与赏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父母

爱子女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父母的用心良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懂得孝顺父母勿忘父母的恩情。

合作是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除自主学习外,还必须学会合作互助式学习。例如教学《七律-长征》一文,课前做好铺垫,指导学生回顾有关长征的历史和故事在班上交流合作了解这段历史。引导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基础上,自己试着寻找长征方面的信息。班上合作交流,探讨。

总之,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一

教学《七律-长征》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信息以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其中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了《粮食的故事》,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讨论:

师:“如果我们饿了好多天忽然发现了粮食,我们会怎么样呢?” 生:“赶快用粮食做饭吃!”

师:“那么, 《粮食的故事》主人公,为了粮食却失去了儿子,这不是有些离谱吗?”

生:“也不是,这得看是什么时候。”

生: “那得看是为了什么?”

生:“那不是长征时期吗?”

师:“为什么在长征时期为了粮食失去儿子是正常呢?”

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红军在长征的路上遇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是他们为了民族和国家怎样付出的?”

这是学生的思维进入到“红军长征的险阻经历”中了。于是,我安排学生讨论:⑴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⑵“红军不怕远征难” 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一起讨论,分析、整理,最后让学生口述、评议。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下,学生能积极参与互帮互助,但是教师自己的引导上还是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上有待探索和学习其他老师的好的经验。还需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来为今后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上铺垫。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二

卓玛曲措老师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老师以 找,读,悟:当巴迪写下了童年时代的第一首小诗时,母亲的神态与语言。

师:同学们,才七八岁的巴迪就写下了他童年时代的第一首小诗时,母亲是怎样评价的,你又是如何体会的?

生:母亲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那请问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应该用那种很兴奋的语气来读,因为书中写到:“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

师:那请你就用这种语气再读读。(生读)

师:你刚刚读的可真好,那请问母亲为什么兴奋,难道巴迪写的诗真的像母亲说的“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生:不是。我觉得母亲主要想鼓励巴迪,让巴迪有信心一直写下去。

师:老师也赞同你的说法,请问这句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描写? 生:主要是抓住了神态和语言进行描写。

师:你们能再读读描写母亲神态与语言的句子吗?

(全班一起有感情的读)

老师在讲到父亲鞭策儿子的部分是以读,悟写父亲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

师:是啊,多可爱的小巴迪,得到母亲的赞赏与鼓励时,他既腼腆又得意洋洋,可是她得到了父亲的赞扬了吗?请细读,并好好体会课文。

(请生分角色读课文中描写父亲和母亲对话的段落)

师:读的真有感情,请问父亲见到巴迪的那首小诗时,是怎么评价的?又怎么做的?

生:父亲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并把诗扔回原处.” 师:那请问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为什么不像母亲一样极力的赞

扬和鼓励巴迪。

生:我认为父亲主要是不想让巴迪太骄傲。

师:言之有理,请问当时巴迪理解父亲吗?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我”听完父亲的评价,“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从对作者的这些描写感到作者心情挺不好,肯定挺伤心,特别失落。

师:谁能读出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指名学生读)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失落

生:伤心

生:难过

师: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再读读。(生读、齐读)

总之,老师在教本文时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在读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读中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碰撞。通过读文中母亲的话,理解了母亲的“慈爱”;读文中父亲的话,理解了父亲的“严爱”。通过老师的这堂课中我受益菲浅,我明白了读是让学生领悟课文的最好途径,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借鉴。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2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实用教学方法,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深入角色, 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学习, 调动自身的潜能去解决问题。对于案例教学来说, 其最大的优点主要表现为: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和改变行为, 另一方面借助该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习与实践进行结合。

1 案例教学在物流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 学生能通过物流案例教学熟悉并掌握之前各门相关物流课程的知识点和理论, 起着复习、强化相关知识的作用。物流案例分析课是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 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学生根据问题要求对给定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 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 做出相应的决策或评价, 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或意见等。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课程, 考察的是最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学生了解知识的程度, 而且能考察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因此, 案例分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重拾未学习好的知识及巩固已学习到手的知识, 提高中国物流教学质量。

其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显, 学生物流理论与实践脱节, 成为物流教育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也是中国物流用人单位急迫的需求, 物流企业普遍关心的重点。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 就是因为中国物流教育模式思路不明, 物流学科体系模糊导致的。目前国内已有两百多所高校开展物流专业, 但无论物流管理, 还是物流工程, 都应该有核心课程。这个核心课程的设置成为了决定物流专业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真本领的有效途径。其中能够实现这个途径的最好的一门课程就是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因为物流案例分析课程一方面包含物流历史、企业物流经营运作、物流人才结构和物流教育现状等内容, 另一方面更多突出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课程安排和按物流功能、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而设计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应用性、直观性和操作性, 让学生将物流理论知识联系实际, 真正培养出适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有用之才。

2 物流案例教材现状分析

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特别是从物流学, 物流专业涉及的各环节学科, 比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配送管理、流通加工管理、包装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等体系庞大, 相关相联、融会贯通。因而, 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在师资、教案、课程设计等方面, 要做好充分准备, 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课堂的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案例教材的选择上。

与其它教材不同, 物流案例教材的内容全部是案例,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鲜明的教学目的性

所谓物流案例通常情况下是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写和采用的, 有些物流案例教材属于配套案例教材。它的特点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 教学实用性较强, 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流理论知识, 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开发自学的能力。

2.2 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物流教材以理论知识见长, 同时也将一些案例分析穿插在相关内容中;有的物流教材以案例分析见长,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辨析市场、环境的能力。

2.3 高度临摹性

案例教材的编著者通过调查研究企事业单位物流管理实际状况, 进一步编写相应的物流管理案例, 这些编著者通常情况下是实际部门的从业人员或相关案例的当事人, 因此案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客观性。

为了保密, 同时提升案例的效果, 案例中的企业名称、数据等带有虚拟性、掩饰性, 甚至做了必要的处理, 但是, 案例的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管理实践。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 对案例中的疑问、缺陷和问题等进行摹真,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透过物流管理的现象, 迫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等, 进一步培养学生加工信息和判断决策的能力。

3 物流案例教材对物流案例教学的影响

(1) 对于物流案例教材来说, 本身就是描述物流企业运作或企业物流运作, 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国内外真实的企业, 而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 受研究的角度不同, 以及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进而使得每位分析者做出的分析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所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 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 这就对学生提出挑战, 希望他们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得出答案。

(2) 在物流案例教材中, 选择的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所以, 在教材学习前、学习中, 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有关物流方面的知识、理念与理论。

(3) 物流案例教材的类型不同, 对学生分析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将物流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 根据篇幅长短, 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大型物流案例, 这就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传载形式为标准, 可分为书写物流案例、情景仿真物流案例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来实践能力的提升, 但是需要学校提供很好的教学设施、设备;根据物流活动内容和性质为标准, 可分为物流规划案例、物流运作案例、物流决策案例、物流评价案例等, 这就考察学生的具体管理知识怎样更好的应用于专业领域, 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每个物流环节微观知识的把握程度。

(4) 物流案例教材中使用方法不同, 对学生最终判断、决策影响也不同。

实际上, 案例教学方法详细介绍了教师、学生都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案例进行课堂学习。对有关分析工具能够熟练地掌握,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 由于每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存在差异性, 同时需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 灵活运用工具很关键, 这些工具对学生的案例分析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对案例撰写标准如何进行统一,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有些案例在编写过程中, 侧重“问题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所有的案例在面临方案抉择时, 需要予以强调和讨论, 而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 则没有对其格式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在制作物流案例的过程中, 对于自身教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予以重点考虑, 以核心问题为线索和准绳,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的案例进行串连,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案例教学特色。

其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物流案例,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考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积极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 一方面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案例, 同时要求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并且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进行培训,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思想, 掌握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技巧, 让案例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运用。

4 物流案例教学结合物流案例教材改进的思路

通过对物流案例教材对教学方面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应该总结我国物流案例教学方法, 思考如何进一步明确案例撰写标准、如何提高案例的有效使用率, 真正使案例变成事半功倍的有效课堂工具。但无论物流案例教材的编写形式和内容上怎样变换, 我们把握住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再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来分析案例, 对于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 掌握每个案例基本知识点。介绍每个案例时, 应先叙述一下有关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第二, 介绍案例中的企业背景。对企业所处行业背景及产品特点的分析。因为行业背景与产品特点涉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供应链类型, 行业发展水平也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水平。

第三, 介绍整个案例的背景。应尽量地用多媒体的形式来介绍案情, 因为传播学的调查表明, 人通过视觉器官接受的信息高度达65%, 这样容易使学生对案例产生关注和兴趣。

第四, 对案例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使考生能从总体上把握案例的主体思路与主要脉络。

第五, 主要问题分析。教材中有的案例对问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作者分析的思路与过程, 有的案例没有详细分析, 仅给出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分析这些问题, 使学生能更深入和清晰地理解案例。我们还可以提出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案例内容相一致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第六, 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学习者的回答, 给予相应的引导, 或回答后再进行提问, 环环相扣, 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第七, 总结、评析。对案例中涉及的物流知识、案例内容和分析所用的工具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对于教师来说, 其侧重点应该放在分析方面, 而不是一味地注重结论。

最后, 对每个案例后部分思考题的解答, 给出一个解答的思路。

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开拓思路, 所以希望学生们学习物流案例的同时, 能更好的把握每个物流案例教材编写的特点, 根据每种案例不同编写的模式, 结合物流学所有的知识点来学习案例, 这样才能将理论深入到实践, 真正的掌握好物流学的所有知识和理论, 为促进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解决目前物流人才不足的矛盾,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加快复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蔡雯, 罗雪蕾.新闻传播学案例教学现状调查——对海外高校案例库建设与案例课程设计的观察与思考[J].现代传媒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2 (09) .

[2]蔡雯.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的总结与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9辑, 2013 (06) .

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改进对策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组织学生对典型事件的情境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政治情感。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理论的抽象性和中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特点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其教学的基本方针。案例教学正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案例教学的价值,科学实施案例教学,还要注重积极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运用案例教学的水平。

一、重视案例教学的价值,注重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

案例教学是一种适应新课程改革新形势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政治教师应该认识到有效运用案例教学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意义和价值。有些教师在最初实施案例教学时不能很好地掌控教学进度或者教学效果不明显,于是就对案例教学产生了怀疑: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组织案例教学是否值得?怎样很好地处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矛盾?这时教师应该坚定信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运用案例教学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还涉及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转变。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说的比以前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负担减轻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意味着教师的性质和重心发生了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务更重了。案例教学要想运用得好,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知识积淀、深厚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突出的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学习,参加相关理论的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认真总结,学会灵活处理案例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从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水平。总之,案例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运用案例教学的经验和技巧。

二、科学实施案例教学,不断提高运用水平

(一)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特色,选择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选择案例时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这是选择案例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案例根源于现实,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必须真实具体。真实的案例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才能让学生信服和接受。相反,杜撰事件只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产生怀疑,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案例不在多而在于精当、典型。案例具有典型意义,才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感悟。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围绕所授知识点对材料仔细筛选,从中精选出最能论证相应理论的案例,做到所引事例与相应知识点有机结合,而非简单堆砌材料。

3.案例的可读性要高。即选择案例必须考虑学生对案例语言及其意义的理解能力,使案例符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还要考虑案例是否给学生造成认知失调,刺激学生思考解决困境的方法。因而要选择难度适中,但又能给学生更多学习和专业成长的案例。

4.案例应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感。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尽量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材内容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政相结合,因而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案例,不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二)恰当设置问题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案例讨论的核心是教师设置的问题。问题设置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总的来说,教师设置问题应遵守以下原则:(1)问题设置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首先,每节课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三维目标,是教学的指针。因此教师设置问题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促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其次,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根基所在。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以教学内容为立足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2)问题要适度恰当。案例教学中设置的探究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要求问题探究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要在难度和广度上有一定拔高,即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切忌设置难度过大或过于简单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失去探究兴趣。教师只有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设计有针对性、科学适当的讨论题,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拓展思路,完善观点,领会教材中的立场、观点、原理,增加对理论的认同感。

(三)组织好案例讨论

要顺利地运用案例教学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态。一方面,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应扮演倾听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进入“角色”。教学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讨论氛围,倾听学生的各种不同观点;要鼓励沉默的学生发表意见,对于过分踊跃、占用时间过多的学生予以恰当的节制,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保证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还要在学生不能完全解决疑惑或是发言偏离主题的时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以必要的指点和引导,以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保持中立,避免做批评学生的反应,尊重每位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感觉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安全的,不必担心错误;“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价值,并且能够欣赏其他人的看法或观点,即使这些观点不同于自己的,也要学会倾听。”

(四)做好案例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注重自我反省。例如,我选择的案例是否合适精当科学?我熟悉案例吗?我设置的问题难度适中吗?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存在哪些问题?我做错什么吗?如何做得更好?在案例讨论的最后,教师需要对各小组成员的观点看法进行点拨指导,对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并且,教师要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意见,提炼核心理论观点。课后教师还要认真总结归纳,撰写个人反思日记、案例分析报告,进一步收集相关案例信息。

三、积极指导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应指导和协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充知识面,并养成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好习惯。另外,案例教学中不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点并在教师的协助下调整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自信。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让其明白最初对案例议题提出的意见、观点、评价和判断,并不需要考虑是否具有价值,因为这些观点和想法是可以再作修正的,重要的是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重复多次地进行分析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从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的角色。

实施案例教学可以与传统讲授法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对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教师以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不懈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案例教学就一定会不断完善并得到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4]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篇4

《要下雨了》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学生全 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既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又有利于教学评价;

3、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并重,既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4、“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仿编、续 编或创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5、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合作”的能力,实 质是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建议:

(1)“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困难了,应删除 或者改为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或复述课文某一段。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5

刘佃庆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本节由学生小组合作设计验证这个规律的实验方案,并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测量、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活动,使学生参与并体验了设计方案形成的思维过程,从中体会实验设计的乐趣和艰辛,感悟了科学实验的本质和价值,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这样的过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验证了一条规律,而是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会体验到发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这节课的流程如下:

1、通过播放生活中三个常见的运动实例,第一个实例为蹦极(自由落体运动),第二个为投篮(抛体运动),第三个为荡秋千(摆动),通过实例情景引入本课内容、回顾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表达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三个物理模型也为下一步学生利用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提供了三种不同方案,学生从中选择出最易操作、最简单的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

2、在学生选择了自由落体运动作为研究方案后,设置问题,即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的过程,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出本节课要做什么(即实验目的),怎么做(实验原理),测量那些物理量,如何测量,选择哪些器材测量等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在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就把本节课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器材的选择等问题解决了,也就设计出了实验方案。

3、学生设计完实验方案后,进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先由组长分配任务,再开始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事做,而且要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操作中的困惑,及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老师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实验操作完后学生要选择纸带进行数据的记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打出的5、6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并引导学生准确测量数据并记录。

5、实验数据处理,先是让学生提出自己处理数据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想到把每一组数据都计算出来后,比较每组数据的gh是否等于v2/2,这种方法固然很好,可以验证。这时老师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量大且不直观,如何更方便快捷直观的处理数据,继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电脑数据处理软件拟合出实验数据的图像,分析如果图像呈现什么特点说明可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将数据输入电脑软件,拟合图像,教师通过局域网和电脑软件将学生处理数据的过程投放到大屏幕供所有学生观看。这样除了动手操作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操作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拟合完图像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得到结论即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6、最后是课堂评价,留给学生3分钟时间,思考反思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存在的不做,主要从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两个方面进行。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结束课程。

这节课的课堂改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老师讲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等,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做实验,老师认为各个细节都讲解到了,学生也该理解了。实际上,在实践中,学生不止一次地暴露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老师看来,自己讲了那么多次,学生的错误实在让他们费解。

于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出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方案。在学生讨论和设计的过程中,同时解决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用什么做等问题,为下一步的分组实验做好准备。

2、提供大量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

这节课提供给了学生大量器材供学生选择,主要因为器材的选取是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点之一,而且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能加深学生对本实验的理解。实验中实验器材的选择,同样也是在探究完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之后,学生很自然的总结出来的。

3、数据处理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处理。

这节课的数据处理原来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都是测量值,小数点本身就多,而且还要计算平方,计算量特别大,而现在的高考及学业水平考试对数值的计算要求比较低,所以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来处理数据,学生只需将测量数据输入电脑,就可以拟合出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得到结论。再通过局域网的架设,将学生处理数据的过程全程展示给所有学生。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实践,这节在这方面做了大胆那的尝试,效果比较明显。

整节课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分工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分析数据。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实验操作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成功的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达到了实验的效果。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不仅在课堂形式上进行了改进,而且的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实验操作。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6

小学语文:《自己去吧》(教学目标分析)

本案例注重了《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并重,既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教给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

不过,我个人认为不足之处:

1.至少能用 3 个新学的生字在 8—10 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较容易,但要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相对较难,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能够根据提示在 10 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时间较短,准备不够充分。(可改试背课文或复述故事。编写故事可在课后进行拓展,另找时间集中交流、评议。)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7

一、高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律基础课的内容理论性和规范性强,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尽管许多高职法律基础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然而,实际上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并没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尽如人意。

(一)对案例教学认识比较肤浅或存在误区。

有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用举例来对学科的内容进行说明,或以案例练习作为讲授内容的补充、辅助手段。其实不然,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虽都要引用实例,却有很大不同。首先,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学任务都是借助案例来展开的,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的地位;其次,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最后,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的指导思想不同,案例教学重点在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既应该学到法律概念、法学原理和法律条文,更应该增长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说明一般是以说明问题为目的。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认致使许多教师停滞不前却心态安然。

(二)对案例教学局限性认识不足,运用过多过滥。

尽管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法律概念、原理,并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高职法律基础教学几乎涉及各个部门法的内容,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专业法规、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时间是十分紧张的。因此,案例教学的组织不可能次数过多。事实上,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案例的学习不能代替理论、知识的学习,案例法也不能全面代替其他教学方法,高职法律基础教学不能也不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全面采用案例教学。

(三)选择实施案例教学的环节和内容不妥。

有些教师实施案例教学不能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对实施案例教学的环节和内容不加选择,在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或细枝末节部分实施案例教学,使案例教学提供的情境“孤岛化”,往往花费很多时间而学生受益不多。实施案例教学应依照范例教学理论的要求,对关键原理和关键概念实施案例教学,才能够起到以点带面和提纲挚领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性。案例提供的情境应不仅涉及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而且存续于其他章节的教学内容,以有限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认识问题,避免主观思维的片面化。

(四)案例选用过于随意,质量不高。

讲授者对教学案例的组织和处理的随意性典型表现为案例事实简约化和人工化,缺乏典型性和关联性。究其原因,一方面,许多教师未受到过正规的案例方法的训练,总体素质不高,再好的案例,没有“高手”使用也是毫无意义的,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与案例教学相对应的案例库资源供应不足,质量低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加之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是调查和选编案例,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时间、经费的投入,许多教师望而却步,找些过时或典型性不强的案例来凑数或干脆远离案例教学。

(五)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不够充分深入。

在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中,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而学生则显得过于被动。一方面,教学案例选取方面的不足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过于主动和分析方法的单一化、确定化及分析结论的定向化、确定化不仅消解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倾向和方法,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照搬知识,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常出现“冷场”,最后不得不以教师提供正确答案作为课堂教学成果而告终,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复存在。

二、高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对于高职法律基础课而言,运用这一方法时受规定课时及教学对象的制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重视案例教学法,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提倡、鼓励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拨给相应的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加大投入,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参与案例编写,可在教学酬金及提职等方面予以倾斜,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现代案例教学模式所提倡的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素质。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丰富的法律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能力。备课任务量很大,讲课难度也很大,因此授课教师要迅速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并常抓不懈,多学习案例教学法理论,多参与教学研讨、观摩、比赛等活动,及时总结自己案例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不断改进。学校也应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多参与司法实践,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等,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丰富实际教学的经验。

(三)正确确定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

很显然,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会遇到教学内容的繁杂和教学学时短缺的矛盾。因此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地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并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就必须做到“少而精”,其内容和环节必须依照关键程度和可能选用案例提供情境的存续程度合理确定,力争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实体法和相应的程序法可综合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提供的情境不仅存于实体法教学内容之中,而且存续于诉讼法的教学内容之中,能帮助学生在教材的不同内容之间建立相互联系,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和基于案例推理的能力。

(四)合理选用教学案例,探索数字化案例教学。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对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要注意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离开教学内容,缺乏教学目的,讲授案例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应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实践中意义重大的问题和学生普遍关注而又认识模糊的问题选择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观点。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改编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引起法学界或社会广泛关注并能将本课程及相关课程涉及的概念、制度、法理、法律规范有机联系起来的典型案例,既富含争议、有讨论价值,又不使学生感到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假设。同时要积极开展数字化案例教学的探索,运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编写案例教学课件,使案例教学实现文字型案例向多媒体型案例、静态封闭的课堂讨论,向动态开放的课内外交流、课堂交流讨论,向电脑设计仿真、师生双向沟通,向团队多向沟通的转变,从而适应人才培养的数字化环境。

(五)切实引导学生课前独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案例。

有效的案例教学,必须坚持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如果学生在课前不能熟悉案例的内容,不能进行独立的法律推理,不能对案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能带着自己特有的认识和观点走进案例教学的课堂,就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的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开展的前提,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有目的地选择案例,而且要组织案例材料供学生阅读。课前阅读案例非常重要,可以节省课堂上较多的准备时间。如果没有预备的过程,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往往就会不知所措,消极地等待答案,这也有违案例教学的初衷。这个过程,既能使学生熟悉案例的情境脉络,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和研究案例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为更好地实施课堂案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精神,使案例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和优势。

(六)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

学习是心理的积极动作,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受。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该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承认教学是以客体为中心的师生之间交往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智慧、生命、意义的共享。[2]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契机,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促进学生进入最佳思考状态,让他们始终处于探讨、研究的案例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维、参与讨论,在思维和语言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得出案例所包含的法学概念、原理和法律原则、法律精神。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思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让学生有效地共享学习资源,并借鉴他人的观点,超越个人的局限。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能够举一反三、上下贯通,真正主宰课堂活动,掌握学生的思路,正确对待学生的看法,善于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给学生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当然课堂讨论与“讨论问题”的设计密切相关,一定意义上,“讨论问题”比案情还要重要,正是“讨论问题”将案情与教学内容联系了起来。“讨论问题”的设计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创造性工作,设计得好会大大增强案例的讨论价值,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讨论问题”应具有结论的非显而易见性、争议性、启发性、引导性和层次性。

(七)改变课程的考核机制。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法,其作用不是传授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因此不能把考核目的仅仅定位在寻找“正确答案”上,而应该是积极推动学生对法律原理、原则、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实行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有很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因此在学生的考核方面,应加强对平常表现的追踪及记录,注重平时成绩,把学生发言表现与卷面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成绩,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讨论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克服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搭便车”现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

摘要:高职法律基础课的案例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作者认为, 应着重从提高认识、提升教师素质、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案例、切实引导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组织课堂讨论、改革考核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新平.案例教学法的内涵[J].云南教育, 2002, (10) .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8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一、概述

课例研究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群体共同成长。教师在个人已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课例研究在教学实践最后帮助教师学会怎样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的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二、课例研究的三个组成部分

教学课例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录”是实际教学场景;“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形式与课例研究的三个部分相对应。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与“说课”——教学预期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听课”——实际教学场景,“评课”——教学反思(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讲,课例研究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成果。

三、結合课文《社戏》进行的课例研究实践

笔者以在武汉市京汉学校的实际教学经历为基础,结合初中语文课文《社戏》,立足教学现实,围绕研修主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锁定本次课例的研究问题。本课例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需要以及文本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的能力;面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如何准确选择切入点,通过本课主旨问题的引领,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深悟文章主旨。

针对第一个问题,基于学生学习能力、需要以及文本特点灵活使用了教材,即对教材进行了“增、删、调、融”的创造性使用。具体来说,“增”加了“社戏的野外风致”与“罗汉豆”两段文字,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删”除了文中与本节课主题几乎无关的大量篇幅,留出更多的时间来精读重点情节;“调”出了船头看戏中最无聊的一段与回味社戏之“好”的末尾一段作比较,“调”出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最精彩的段落做重点赏析;最后,纵观全文,“融”合教材,“融”会贯通,理解主旨。

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也进行了比较灵活的处理。基于一个“趣”字,大胆地把船头看戏部分做了切割手术,因为这一大段的内容与本节课的目标关系很小,几乎无趣可言。所以取其一段,窥斑见豹,得出戏不好看。然后出示结尾“好戏”,凸显文本的矛盾。从文本的矛盾之处切入,针对文本的矛盾设计课堂教学的主问题:戏不好看,为什么说“好戏”?通过主旨问题的引领,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领悟文章主旨。综合以上,两个研究问题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四、课例研究案例分析

本课例研究围绕“落实课标,基于学生学习”的研修主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社戏》是鲁迅作品中少有的全部采用明亮调子的文章,文中多次写到少年们的笑声,童年的盎然情趣令人开怀。围绕“乐”与“趣”,由“嘻嘻”“哈哈”的笑声展开了探寻“乐趣”的阅读旅程,欣赏了趣景、趣事、趣人,并意外地品出了“情”——平桥村人的淳朴自然热情。这种设计本身充满情趣,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非常吻合。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能够深入文本,主动阅读,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本课例研究所选课例是阅读教学,旨在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找准切入点,设置主旨问题,引领学生主动阅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课堂上,笔者在很多环节非常注意对学生的问题引领,如模拟动作,在比较中追问;揣摩性格,在演读中追问;找出矛盾,在细节中追问。但是在赏析景物这一环节,学生的阅读体验还是流于浅层次。笔者在这一环节设计了静谧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听读想象,问题设计是新颖生动的。

五、结语

现代物流与运输包装改进案例分析 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控制,商业企业和制造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下,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来源。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以信息科技为核心,集合包括包装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对于这些传统企业转轨变型、优化流程、调整结构、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可变数据印刷,发挥了重大作用,风险进一步减少,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产品包装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生产率,没有合理而科学的包装将零散的商品集合化和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乐凯二胶,也没有达到企业所要的开源节流作用。

现代企业对产品的物流运输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求物流快速、及时。当代物流环境的条件,主要为汽车/火车陆路运输,航船海洋运输,以及航空运输。无可否认数字印刷机,航空运输是所有运输方式中货运速度最快速的,当然,单位运输费用也是相对最高的。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快速物流条件下的成本控制也有需求纸箱纸盒,这就是现代快速物流环境与价格成本的矛盾。

众所周知,航空运输的费用主要是考虑重量体积比,即相同重量的货物,体积越小,航空运费价格越便宜。所以我们在考虑包装的时候拼版,除了充分考虑缓冲材料对产品的保护外,还要考虑用最合理的体积来设计。印后设备

笔者最近参与一家客户的高端快速扫描仪(如图1所示)的运输包装改进设计,从新包装设计,原材料生产、供应过程,包装生产过程纸品包装,销售、运输和使用,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对这个产品在整个物流运输方面各因素加以考虑,运用综合数据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试验论证收纸,成功改进了该客户的产品包装,使其外尺寸合理减少,而且经过一年多来的实际生产运输观察,基本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特种印刷

设计流程

设计要求

原包装形式:外箱为0201型普通箱,外尺寸:740mm×420mm×630mm人民币,使用BC双瓦楞纸板;内缓冲包装为左右套形式的EPP泡沫,体积臃肿;另有一些附件包装盒;采用传统胶合板托盘堆码。

改进设计要求

外包装尺寸要求小于当前尺寸;缓冲材料保护性能要好,在包装作业线上方便作业;能使用标准规格尺寸托盘发运货物。新包装测试要求为:参考ISTA测试标准结合客户要求,一角三棱六面,跌落高度为457mm(18英寸)连线加工,期间还做振动频率为4Hz的测试30分钟。

产品特性分析

(1)产品为高端快速扫描仪,外壳材料为ABS塑料;

(2)关键敏感部件的易损度分析:光学镜头;

(3)整个产品的脆值要求为25G,整机净重15kg。

根据上述条件,得出整个产品的综合易损度,由此为依据开展设计方案。

产品结构特征 产品流通环境分析

产品为不对称结构设计图像处理,各个面均为非对称设计,所以对缓冲包装设计要求比较高。

流通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影响包装件损坏或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产品包装设计必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富士星光

该产品主要的运输方式为成品仓库机场分销客户。流通过程以生产厂家为起点,以最终客户为终点大族冠华,它包括了商品及包装的装卸、储存、运输、销售与分发等环节。

流通环境的主要技术参数

(1)装卸过程中的最大垂直冲击加速度

从该产品的包装线到仓库,都是产品堆码到托盘上后,由液压车输送完成的,从仓库到装箱出货,用叉车提送装车设备操作,这个流通过程,冲击加速度没有很大的影响(最大冲击加速度为4G)。

(2)运输中的振动频率和最大加速度

该产品由于基本外销,所以运输全是由航空运输完成。根据以往的数据,空运中的最大冲击加速度为14G。同时,资料显示上海电气,飞机震动加速度约为0.4G为最大值,振动频率为15~100Hz。

产品的包装设计改进 根据客户要求,本设计必须由原来尺寸基础上缩小。通过调整内缓冲包装的体积减小,外尺寸由原来的740mm×420mm×630mm调整为700mm×350mm×520mm,很显然输纸,体积明显改善,整体体积由0.195m3减小到了0.128m,相比原尺寸缩小了34%。基本达到客户要求。出于强度要求考虑,改材料采用耐破强度为的BC瓦楞纸板。

产品缓冲包装的改进

要缩小产品的外包装体积富士施乐,改善方案,主要是通过改进内部缓冲包装来达到,我们前面提到原来内部的缓冲包装,由于为左右套结构,体积较大。同时也不方便包装工的操作。

如图2所示重组,我们从泡沫的结构形式考虑,做了相对于原来包装形式完全不同的改进:由左右套的结构,改为上下保护的结构。材料由原来的45倍PP发泡成型品,改进为38倍发泡倍率的成型品,增加其缓冲强度效果。整套包装结构示意如图3所示。华光精工

图2 缓冲材料的形成出版印刷

图3 整套包装结构示意图故障分析与排除

整套包装结构的性能试验

包装完后整体产品连同附件共计18kgRFID,测试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2℃,相对空气湿度65%RH。测试方法及流程

(1)测试方法

根据TS211SIMETRIC,总重量小于45kg产品的运输包装测试法(整套包装重量18kg)。为了监测试验过程中包装对产品的缓冲性能,在产品表面附着冲击感应探头,记录试验过程中各项数据。

(2)测试流程

①角跌落和边跌落

对待测试包装各边依次编号人民币,先做5-1-2这三个面三条边及相对应交错的角的跌落测试,跌落高度为457mm。

②振动测试

设定振动设备的振动加速度为1.1G,振动频率设定为4Hz,振动时间设定30分钟。

③面跌落测试

在同一高度上,6个面依次做跌落测试。

实验结束后检验柔印,外观无破损现象,而且探测监测的G值都小于客户要求,当场开箱检验,试运行也显示设备完好无破损。

(3)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各项性能图像如图4所示。整个测试流程表明科印报告,该套方案基本达到了理想效果。经过客户一年多来的实际生产销售和应用,完全达到了减少体积、降低运输费用的目的,每年光物流费用一项,节约就达100万美元。高保真印刷

表1 测试报告结果

码印刷

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10

争当“五星”队员创新养成教育

创意单位: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

活动范围:泉州市泉港区涂岭学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优良校风的根本保证。2008年3月发来,泉港区涂岭学区坚持以开展“争当五星小公民”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行了较好的成效。

抓规划,确立活动标准。把雏鹰争章活动和养成教育有机结合,确定“五星”标准。道德品质星:诚实、谦虚、尊师、爱校、好学、助人;遵规守纪、关心集体,积极参加班、校活动队员认可率达95%以上。遵规守纪星:自觉遵守《守则》、《规范》和校规校纪。无缺课、无迟到,在学校检查中无违纪记录,努力学习,成绩有进步,学生认可率在95%以上。文明劳动星:爱护公物,认真值日,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乱扔废弃物,衣着大方谈吐文明,礼貌待人。队员的认可率在90%以上。好人好事星:经常助人积极为班级或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得到学生、教师、群众认可。学习上进星:学习成绩保持班级前三名;年段前40名;成绩优秀、中等,后进者分别至少8、10、15个名次。

抓重点,落实活动内容。在学期初全面布置的基础上,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每周确定一重点:3月份: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月,开展争当好人好事星活动。4月份:结合清明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争当道德品质星活动。5月份:结合庆祝“五一”劳动节,开展争当文明劳动星活动。6月份:议一议,评一评,红星会奖给谁。9月份:新学年开始,重温《守则》、《规范》,开展争当遵规守纪星活动。10月份:庆祝“国庆节”,深化争当道德品质星活动,开展爱国爱家乡教育。11月份:举办学习讲座或学习成果交流会,开展争当学习上进星活动。12月份:“争当五星小公民”自查自纠。1月份:评选表彰“五星小公民”。

抓渗透,形成活动合力。一是加强学科渗透养成教育,召开班科任联席会议,实施“双班主任”制度,举办学科渗透“五星”经验交流会。二是加强家校沟通。印发开展“争当五星队员”活动告家长书,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等载体,做好家校沟通,互通学生校内校外表现。三是加强社会实践,聘请校外监督员,对学生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抓考评,激发活动热情。一是组织申报,由各位学生自愿申报所要参评的“星星”。中队初评后选送参加学校评选,学校把初选名单公布,接受同学监督。二是组织评选。由全体教师做评委,邀请家长代表、社会辅导员代表参加,对各中队参评人员进行评选。程序:(1)介绍自己参与活动的典型事例;(2)回答主持人、学生提问;(3)学生、教师投票。三是组织表彰,每个项目各评5个人,授予相应胸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向家报喜,设立专栏进行专题介绍,推荐参评区级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评选。

上一篇:家长送给孩子的评语下一篇:通信综合工区先进班组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