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精选12篇)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篇1
摘要:一堂完整的课,导入环节就相当于“开场白”,能否设计和开展好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教学时代已经来临,它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创新思维能力、灵活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轻松设计和开展精彩的导入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到学习情境中,以便顺利开展后续的教学环节。而从优秀课堂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方法,能帮助教师尽快达成这一目标。
关键词:导入,信息化,思维导向,创新思维
好文章难写,首先难在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开头;好课难上,首先难在如何设计精彩的导入。一堂好课正如一首优美的歌曲,过程要旋律流畅、跌宕起伏,过后要耐人寻味,让听者回味无穷。如果歌曲的前奏就非常美妙,那自然能吸引人驻足聆听;而课堂的导入部分就相当于歌曲的前奏,如果在开始的十分钟,教师无法带动学生的情绪,后面的教学环节就会困难重重,所以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好坏对于一堂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科学设计案例导入
信息化教学时代的来临,让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有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选择,但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丰富性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具体到每一次课,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导入的方法也千变万化,我们无法找寻相同的规律,规定统一的模式。那这是否意味着教师在每一堂课前都要费尽精力去给导入部分创新意,找亮点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回归到设计导入部分的最初目的,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剖析。首先,导入设计不能凭空架构,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作为后续环节的“引子”而存在。其次我们再考虑如何实现的问题。是使用文字、语言直接导入,还是使用多媒体等各种视听元素导入,还是使用实验、游戏等新奇元素导入,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采取何种手段,只要达到目的,就是有效的、成功的导入。再者,一堂课设计的再完美,也不见得适合所有学生。在设计导入环节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班级氛围、情绪状态以及课堂环境等诸多因素。
二、注重借鉴和学习优秀的导入案例
观摩优秀的公开课,发现他们的导入设计可谓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无论他们以何种方式呈现,都强烈地吸引了听课者的注意力,起到了极佳的效果,我们不妨从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各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让导入部分不再“难以下手”。
高等数学难吗?难!难学更难教,那些复杂的、抽象的公式和原理让很多人头痛不已,更别谈学习兴趣了。在一部电影中,有位数学老师在首次课上用了这样一段话导入:“彩虹为什么是弧形?我们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彩虹是同一个吗?云层和水流,为什么用偏微方程来描述?闪电和高斯定理又有什么关系?是牛顿引力发现了海王星,科学家不是通过望远镜,而是用笔和纸计算出来它的存在。向日葵和海螺为什么会展现出黄金分割和斐波那契数列?数,是万物之源,数学是我们探究未知的钥匙,所有那些我们认为无比美妙、无比神秘的创造,在逻辑里都可以找到解释,这个奇迹的世界遵从的就是数学原理。”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在教师激情演讲过程中,教室的投影还播放着色彩绚丽的图片,彩虹、白云、流水、星空……让人眼花缭乱。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也可以如此生动,如此贴近生活,相信很多学生都因此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三、合理进行课堂提问
在一堂省级公开课上,教师讲解PS修复照片的内容。在导入部分,教师用投影展示了一组本班学生童年时候的老相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煽情的语言,很快所有听课者都进入了回忆美好童年的情境之中。展示到最后,教师突然转了俏皮的语气,问学生:“猜猜最后一张的小朋友是哪位同学?学生都兴奋地猜测着,最后教师带着调皮的口吻揭晓答案:“那是我呀!”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调动的很高昂,此后分析照片破损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工具,学习操作方法等教学环节就进行得非常顺利。
四、增加导入的趣味性
一般教师在开设公开课时,都会选择容易展示的教学内容,例如生活中的常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趣味性的实验等,而一位电类骨干教师却选择了一堂习题课作为公开课,而且是讲解复杂、枯燥的模电习题,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位教师在导入部分别出心裁地一边播放西游记的经典片断剪辑视频,一边倒过来讲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到东土大唐传教,一路与各种妖怪打斗不休,却发现妖怪在天庭皆有后台。八戒、沙僧无法忍受,一个回了高老庄,一个钻进了流沙河。只有孙悟空仍坚持正义,一路斩妖除魔,护送唐僧,也因此得罪了天庭。天庭让如来把悟空给办了,压在了五指山下,唐僧却平安到达长安,享尽荣华富贵,寿终正寝。五百年后,悟空逃出了五指山,大闹天宫。天庭让猪八戒化为人身,封为天蓬元帅,沙僧封为卷帘大将,让他们与孙悟空兄弟相残。悟空心灰意冷,寻找菩提祖师解惑,后封印自己的修为,回到花果山与猴子猴孙过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终化为花果山的一块石头。教师用诙谐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得趣味性十足,一下子就吊住了学生的“胃口”。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单纯为博学生一笑,活跃气氛,而是通过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思维导向——在解题过程中,当惯用的思维把我们带到“绝路”上时,如果能逆向而行,理顺逻辑关系,可能就豁然开朗了,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思维”。思维导向的导入方法给学生灌输了“逆向思维”理念,不仅解决了这堂课习题讲解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也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方法。
对于一些学生已经熟知或有所了解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导入方法,学生难免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一位教师在讲解重力知识时,换了一种全新的导入方式,她朗诵了一首优美的关于季节的诗歌,同时播放着漂亮的动态图片,清澈的溪水从山涧缓缓流下,晶莹剔透的水珠从叶子上滑落,红红的枫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洁白的雪花从空中飘向大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一堂文学欣赏课,可是教师展示的内容无一不与重力相关,这样的物理课谁不喜欢上呢?
五、恰当应用手机和电脑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玩手机,玩电脑,有些学生还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能否转变劣势为优势呢?下面这两位老师做的就不错。一位计算机老师在讲解网络组建与应用中的单臂路由实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原理,采用了游戏导入,把单臂路由的数据传输方法跟日常生活中的交通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来玩“驾车选路线”的游戏,学生玩的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也有所感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单臂路由的数据传输问题,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另有一数学老师在讲解三棱锥的知识时,利用众所周知的金字塔作为切入点来导入,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围立体的金字塔模型,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金字塔的结构,而且还能跟着课件进入到塔身内部观察。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让学生耳目一新,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产生了急切的探究欲望,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六、结束语
优秀的导入案例还有很多,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灵活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找准合适的切入点,无论是兴趣激发,思维启迪、直观形象,还是审美陶冶,情感共鸣,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我们应该能从这些案例中学习到很多,让自己的课堂导入也生动、灵活起来。新的思维方式,教学理念,信息化手段层出不穷,每位教师都应该时刻鞭策自己,与时俱进,永不停歇。
参考文献
[1]朱瑞晶.信息技术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及案例分析.吉林教育,2012(35).
[2]赖其煊.巧设“波澜”出奇制胜[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9).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篇2
1.主题鲜明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天都要经历很难数清楚的许多事情。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是“记流水账”,不是简单地把一段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叙教育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肯定有一些难以忘却、留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这类事情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激动,或令人感慨,或令人惊诧,或令人不安,或令人悔恨,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通常表现为矛盾或问题,有矛盾、有问题,就有它产生的特定原因,面对矛盾、问题的产生就要有一定的应对策略,有一个经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就要有一定的结果。这些就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事情,教育故事自然应该围绕这些主题,叙述这些事情。教师要留意、认识、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发现并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撰写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正是在不断地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中一步步得到提高、走向成熟。
2.思想正确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要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支撑。教师在叙写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时,总是要受到一定教育思想支配的,不管是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教育叙事研究案例总是体现了讲述者一定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应该在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在正确、先进教育思想支配下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对于叙述者和阅读者(倾听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帮助的、有促进作用的。深有体会、大有触动从而花费气力撰写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就具有的较强的“研究性”,在叙述中显示出其在亲身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认识、形成的主张,往往更能够打动人、感染人,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受到影响。
如果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受到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支配,那么对于撰写者来说就会步入误 区,对于阅读者来说则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 : 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观念保证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方向性、科学性;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揣摩,又将会使得某种教育思想得以内化,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
3.意义深刻
要求一个故事有“意义”,也就是让听者听故事之后,明白某种“道理”。有意义的故事总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达了某种关于教育的或人生的“道理”。有“道理”,表明一个故事能够让听者听故事之后被“感动”。一个故事是否隐含了某个“道理”,应看这个故事是否能够让听者“感动”,听者为谁“感动”?“感动”什么?有“道理”,即有“教育道理”、“教育理论”。但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能直接讲教育道理或教育理论,“理”必须隐藏在故事背后。真正懂得讲道理的人从来不直接讲道理,他只讲“事”,让“理”在“事”中,一起构成“事理”。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可以使读者对故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在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描述某一个人或单位面临的独特情景,读者往往能对故事所反映的情景产生同情等态度。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价值还体现在对己经作出的决策的评价。也就是说,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仅要提供论题,而且也有对以往决策的评价,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要能教读者掌握一定的管理方面的技能、教学方面的技巧,或者引发读者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
4.情节生动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像所有的好故事的标准一样,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当然在这其中,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讲故事总得讲述某个“事件”。任何故事,总意味着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生了某个突发性事件,这是事件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偶然的变化,一个不确定的波折。
它是日常生活的一个起伏,一个跌宕。正因为它是日常生活的波折、起伏、跌岩,也正因我们用“深描”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它才显得曲折、委婉而动听、可读,这才使故事具有了动听性和可读性。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还应包括从故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例如可引述一些口头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以增强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真实感,并使读者根据引述来源对这些材料作出自己的解释。
5.形象感人
一个故事可以最终简化为一个陈述句 : “施事者”(主语)与他的行为或状态(谓语),这两者是故事句法中最基本的两大成分。这表明故事所讲述的归根到底都是人的事,缺少了这一层人本意蕴,故事就不再是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中要有“人”,刻画人物要形象、生动、感人。作为一种研究,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应该是纯客观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述说清楚。这就是说,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
教学研究案例 篇3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他叫塞米克别克,我是2010年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当时就发现每天没有交作业的都有他,找到他问,他不是说忘在亲戚家,就是本子丢了,刚开始我还相信,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是他没有写,而且他相当的讨厌写作业。所以一个单元的考试他也是在60分左右徘徊。这样下去不行,写语文作业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加以巩固;老师也要通过作业检验学生听课的效果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再说他不写作业,上课明显云里雾里的,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更谈不上他学习的收获和提高。我得想办法让他写作业。本人没有拆穿他的小计谋,而是告诉全班的同学,以后咱们班忘带作业的同学要把作业重新写一遍,下午放学之前交。我发现他在下课时就开始补,但很不情愿,他也想到外面玩,可是要写作业,他更加讨厌写作业了,他故意写得很慢,下午放学也交不上来,第二天照样不交作业,他的作业是越积越多。我叫他到我的办公室谈话,得知他跟他的爷爷生活,爷爷是山区的,为了他上学专门到阿图什,租了房子,只能保证他吃饱和穿暖,一句汉语也不懂,他不喜欢写作业,回家当然更不会写,找各种理由搪塞,看来找家长这一条路行通可能性不大。可是他不写作业怎么办?我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他写作业的兴趣,让写作业成为他的需求、爱好。首先得让他喜欢上写作业,我就找到他,给他说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自己挑着完成一项就行,每天下午留下来写,老师培你一起下班,下课你照常玩吧。他没有任何感觉,点头答应了。开始的第一天,他写一会儿就要抬头看看我,感觉很不乐意的样子,不过我很守信用,他把他自己挑的很容易完成的作业一写完,我们就回。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写了什么作业,他写得很好,把这一项作业写完了,我瞧见他有那么一丝喜悦挂在脸上。过了几天,他再在班里写他选的那一项容易完成的作业时,他的眼睛里有了光泽,自己埋头写着。又过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可以很快地写完,我就和他聊天,问他回家干什么,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他可以玩,我说大冬天的你可以玩到什么时候呢,他想了想说,只要天黑了就不玩了,我又问他,你觉得这几天写作业有意思吗,他说作业太简单了,我追着问,你愿意写作业吗,他说愿意,那你愿意花些时间写作业吗,他说可以。于是我对他提出明天开始你可以选你自己喜欢写的两项作业写。这样循序渐进,他每天写完两项作业,我会对他的作业予以肯定,评价五星,他很高兴,每次发作业时他还要给同桌看看,后来我让他在学校完成一部分作业,在家里把没有写完的作业写完,回家后是先写作业,再玩。刚开始他在学校写作业时先多写些,家里就少些,期间还要不时地给他鼓鼓劲,你看,塞米克别克,你像小男子汉一样,作业写得又好又对,老师看了还要给我们办公室的其他老师看,他们都说你的作业写得好,继续加油。我渐渐发现写作业是他的需求,他喜欢上了写作业,过了半个月,我让他在学校少写些,在家多写些,他也做到了,我一下子给他在红花园地里贴了五朵红花,以后一说写作业,他的眼睛都会放光,看来这种培养他写作业的兴趣让他有了写作业的动力,每每写作业时也成为了他的快乐时光。这次的语文期末考试塞米克别克考了88.5分,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提高的方法之一是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写作业。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育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近学生,学生接纳了你,才能走进学生,做好教育。我们能做好的就是对学生多宽容,就像专家谈到的小时候犯错多总比长大了犯大错好得多。我们害怕学生犯错绝对是错的,学生处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给机会和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将错误改过来,再让他们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写作业的习惯是我们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保证。
高职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学案例特点 篇4
关键词:视导,教学,案例,特点
1 前言
作为首批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级文明单位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一贯以来高度重视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基本建设, 而质量监控机制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视导工作岗位以来, 本人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博览众长, 挖掘和筛选了八个优秀的教学案例, 以供借鉴。
2 优秀教学案例赏析
八个优秀教学案例及其赏析如下。
(1) 孙小英老师讲授的《网页交互设计》
主要教学特点:孙老师讲授的这堂《网页交互设计》课, 内容是Java Script函数。对学生来说这本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 但孙老师首先展示一个交互网页的效果, 并介绍此页面的功能和应用场合, 指出设计出此页面需要用到的技术, 即Java Script函数, 学生对此页面感觉新颖好奇;然后孙老师逐个讲解函数并用一个小程序验证, 最后把所讲函数综合成一个实例, 再优化, 即达到展示效果。教学设计思想体现出先分解再合成, 思路清晰, 激发了学生的动手热情。另外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洋溢着热情, 语调婉转温和, 充满了对学生的慈爱。
(2) 王仕勋老师讲授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
主要教学特点:破除《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程以往的应试教学模式, 以课程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为目标开展教学;教学素材生动;学生学习热情高。
(3) 夏文秀老师讲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主要教学特点:夏老师先充分展示案例, 用案例效果吸引学生。然后分解案例的组成要素并逐个讲解演示, 在讲授要素过程中, 要求学生逐个练习掌握。讲授过程是从面到线到点, 学习实践过程是从点到线到面。教学设计科学合理、驱动学生实践练习, 教学效果好。
(4) 顾敏老师讲授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
主要教学特点:顾老师用案例来引导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讲授、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根据步骤有目标地进行操作, 课堂气氛活跃, 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练习和掌握情况, 顾老师一一记录在案, 然后因材施教, 重点辅导。
(5) 宋艳丽老师讲授的《单片机技术应用》
主要教学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实施过程中, 讲练结合;突出行动导向;抓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消化落实和技能掌握尽心尽力;学生对课任老师评价高。
(6) 董毅老师讲授的《C语言设计》
主要教学特点:董老师用一个事例贯穿三种循环语句, 主要讲解此事例在其中一个循环体中应用, 另外两个循环体由学生根据语法和功能完成事例代码。之后董老师进行纠错和点评。整堂课学生被老师驱动着去完成事例代码, 而且效果较好。此外董老师准备的PPT具有创意, 动态效果逼真。
(7) 郑琴老师讲授的《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
主要教学特点:先前在课堂导入中, 郑老师已经在上节课中布置了练习任务, 即让学生给“邦林”护肤品设计企业形象标志, 然后在本次课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在点评的六件学生作品中, 每件学生作品各具形态、各具特色, 从不同的视角设计了“邦林”护肤品企业形象标志。教学上体现出了优秀的教学设计、练习中模拟了实战场景。
(8) 陶国喜老师讲授的《JSP网络应用开发》
主要教学特点:陶老师在这堂课程设计课之前, 已经布置了课程设计的内容、方案、目标和实训路线图。此次课陶老师重点讲解了数据库连接技术及其应用, 在讲授过程中, 用课前充分准备好的案例进行数据连接, 操作流畅, 语言表达幽默, 学生听讲专注。由于案例选取得当, 所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都能成功连接数据库,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为完成目标而验证了路线图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
3 电子信息学院教师的教学特点
电子信息学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态度端正, 课前准备充分, 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环节和要素齐全, 教案和板书科学合理, 管教管导,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主人翁精神。有部分教师别出心栽设计教学情境, 也有几位教师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教师完全掌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现, 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和辅导过程中, 体现出了较好的系统架构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通过自学院成立以来的锤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教学要素、教学环节、情境设计、管教管导等方面都呈现出良性的局面。基础课教师前些年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还有所欠缺, 但通过近几年自身学习锻炼、教学环境的鞭策和老教师的帮传带, 整体水平提高很快,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业务运用自如、管教有力到位, 师生良性互动, 办公软件高新考试通过率普通越来越高。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教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丰富了内涵建设。电子信息学院教师的成长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委员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2013年4月
优秀教学案例分解 篇5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笋、唤、揉、漆、轰、扭、钻、唠”八个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笋、芽、呼、唤”4个字。
2.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之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含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竹子。
2.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师随机画出笋芽儿图。
3.对,你们看图,她在哪儿?她有个可爱的名字,谁知道叫什么呢?叫笋芽儿。
4.齐读课题,提醒注意儿化音。
5.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笋芽”,“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注意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学生在本子上写两个,师指导、评价。
6.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万物复苏的春天,走进这美丽的竹林,看看可爱的笋芽儿是怎样一步步长成健壮的竹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者向同桌请教多读几遍。
2.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填空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春雨呼唤笋芽,笋芽醒了;雷公公呼唤笋芽,笋芽一个劲儿地向上钻;妈妈给笋芽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钻出了地面,笋芽在大家的关怀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三)识字检测
1.带拼音识字,生介绍识字方法。比较或归类识字。
2.去拼音识字。
3.词语闪视。
4.词语分组,生说一说每组词语的特点;拓展表示声音的词语,如嘀嘀嘀。
(四)精读感悟,随文识字、写字
1.学习一、二段。
春雨怎样唤醒了笋芽?谁来读读有关的自然段。
(1)读一、二段。
师: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还有吗?春雨姑娘弹奏的乐曲。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2)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指名读,分两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4)这是春雨姑娘在呼唤笋芽儿。她怎样呼唤笋芽儿?想一想,说一说。
(5)指导朗读春雨姑娘的话,读出低声呼唤的语气。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段学习主要是以联想为主,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使学生深刻领悟字里行间的意思及蕴涵的感情,做到有效的朗读与感悟。
(6)第二段用表演的方法学习。
①笋芽醒来了吗?谁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②笋芽儿醒来了,做了一连串的动作。请从第二自然段找出来,画上三角形,指名汇报。请一名小朋友当笋芽儿,这名小朋友要加上表演。
大家当笋芽,全班同学一起做动作,老师读第二自然段。
③师:四周为什么一片漆黑?笋芽儿还没有钻出地面呢。
④全班一起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得学生都动了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课文中“沉睡”和“漆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学习三、四段。
(1)雷公公是怎样唤醒了笋芽儿?指名小组读。
师:轰隆隆,轰隆隆,这又是什么声音?这是雷声。还有吗?雷公公在敲鼓。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指导朗读:轰隆隆,轰隆隆;指名读,指导读好“重重地敲”。
这是雷公公在呼唤笋芽儿。他怎样呼唤笋芽儿?雷公公对笋芽儿说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雷公公的话,注意读出声音的粗重。
分男女生读春雨和雷公公的自然段,对比朗读感受低声呼唤和粗重的嗓音呼唤的不同。
笋芽听见了雷公公的呼唤,心里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2)指名朗读第4段。
找动词,指名汇报;加上动作指导朗读;齐读第4段
笋芽儿为什么会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笋芽儿在向上钻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指名说。
①泥土把笋芽儿的背压弯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地向上钻。②石头把笋芽儿的头顶痛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地向上钻。③树根、草根把她缠疼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你想对笋芽儿说什么?
师总结:老师希望你们像笋芽儿一样,冲破种种困难,奋发向上,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勇敢的孩子。
3.学习第五段
(1)妈妈看到孩子使劲往上钻,他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指名读。
(2)看图,了解笋芽一件一件的衣服。指导读出妈妈的语气。(3)从妈妈的唠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关心和关爱。
你的妈妈平常对你们经常唠叨什么?也是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指名说。你从妈妈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爱。
(五)写字:“呼唤”
(六)设疑小结
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心下,笋芽儿钻出了地面吗?它又看到了怎样的世界?我们下节课学习。
(七)作业超市
1.画一画可爱的笋芽儿。
2.写一写你最想对笋芽儿说的话。笋芽儿优质课一等奖
2016-01-13 13:08 21次
共1课时 笋芽儿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大多数知识知道一些植物的形状、名称、颜色、花朵、果实,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用途等知识还不清楚。自主学习的意识已经具备,也掌握了可行的学习方法,但是教师仍旧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引导,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加扎实有效的讨论交流,获得新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笋芽吗?(板书课题:3 笋芽儿)
2、谁来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
3、了解笋芽与竹子的关系。
4、导入课文: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绿了,花开了,就连笋芽也忍不住要探出头来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了。
活动2【讲授】初读识字
1、初读课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试着读通句子。师适时指导。
2、学习生字:同位两个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教师适时点播指导(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笋”字。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3)调动生活积累识字。如,漆黑、轰隆隆、自豪。
(4)动作演示识记。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
(5)借助图画、实物识字。山冈、笋、辫子。
3、接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活动3【讲授】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自读自悟成果 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春雨呼唤笋芽,笋芽醒了;雷公公呼唤笋芽,笋芽使劲往上钻;妈妈给笋芽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钻出了地面,笋芽在大家的关怀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随机板书:春雨 春雷 竹子
活动4【活动】精读感悟
(一 学习一、二 段
春雨怎样唤醒了笋芽?谁来读读有关的自然段
1、读1、2段
(1)一段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学习
(2)师: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
(下雨的声音)还有吗?
(春雨姑娘弹奏的乐曲)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2、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指名读,分两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4、(这是春雨姑娘在呼唤笋芽儿)她怎样呼唤笋芽儿?想一想,说一说。
5、指导朗读春雨姑娘的话,读出低声呼唤的语气。有感情的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段学习主要是以联想为主,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使学生深刻领悟字里行间的意思及蕴涵的感情,作到了有效的朗读与感悟。)
6.第二段用表演的方法学习
(1)笋芽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我们大家都当当春雨姑娘叫叫沉睡的笋芽,请一名小朋友当笋芽,这名小朋友要加上表演。
(3)师:四周为什么一片漆黑?
(笋芽儿还没有钻出地面呢。)(1)老师当春姑娘,大家当笋芽,师生和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得学生都动了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课文中“沉睡”和“漆黑”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二)、学习3、4段
1、雷公公是怎样唤醒了笋芽儿?自己读读有关的自然段。自读
2、指名读3、4段
第三段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学习
(1)师:轰隆隆,轰隆隆,这又是什么声音?
(这是雷声)还有吗?
(雷公公在敲鼓)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2)指导朗读:轰隆隆,轰隆隆
指名读。
(3)(这是雷公公在呼唤笋芽儿)他怎样呼唤笋芽儿?
学生发挥想象雷公公的话,注意读出声音的粗重。
笋芽呢?谁来读?
加上动作指导朗读。
(4)有感情的连读3、4自然段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文的学习基础,所以对于本段文字与春雨姑娘呼唤笋芽一段相似,因此教师采用了“放”的形式,即不做重点了解,而是以读代讲,运用学过的方法,请学生自主理解。)
(三)、学习第五段 妈妈看到孩子使劲往上钻,他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2.指名读 3.看图,了解笋芽一件一件的衣服。(1)看图:看到笋芽的衣服了吗?
(2)指名上来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出妈妈的语气。
小结: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心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四)、学习第六段
1、指名读第六段
2、出示此段:
(1)师:笋芽儿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3句话,并标红。
(2)师:还看到了什么?发散思维想象
(3)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的语气。
(2)师:刚钻出地面的笋芽儿,会说什么?
(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块块长大!)
(3)笋芽高兴极了,你也高兴的读读这一段吧!
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七段
读中感悟:
(1)师:现在,你就是笋芽,闭上眼睛,听
师读第1、2句话,你有什么感觉?
(温暖、幸福)
(2)出示第七段1、2句 谁还能这样读读,让大家有温暖、幸福的感觉?
指名读。
(3)师:在大家的关怀下,笋芽儿长大了。出示后面的句子。齐读。
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4)朗读全文
A、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朗读全文。B、学生自由发言。
(本课告诉大家春天里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以及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C、指导积累词句
师:这篇课文的某些词句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那些词句,读或背给大家听听。
活动5【作业】全文总结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用心观察,你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笋芽儿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笋芽儿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笋芽吗?(板书课题:3 笋芽儿)
2、谁来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
3、了解笋芽与竹子的关系。
4、导入课文: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绿了,花开了,就连笋芽也忍不住要探出头来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了。
活动2【讲授】初读识字
1、初读课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试着读通句子。师适时指导。
2、学习生字:同位两个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教师适时点播指导(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笋”字。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3)调动生活积累识字。如,漆黑、轰隆隆、自豪。
(4)动作演示识记。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
(5)借助图画、实物识字。山冈、笋、辫子。
3、接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活动3【讲授】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自读自悟成果 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春雨呼唤笋芽,笋芽醒了;雷公公呼唤笋芽,笋芽使劲往上钻;妈妈给笋芽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钻出了地面,笋芽在大家的关怀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随机板书:春雨 春雷 竹子
活动4【活动】精读感悟
(一 学习一、二 段
春雨怎样唤醒了笋芽?谁来读读有关的自然段
1、读1、2段
(1)一段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学习
(2)师: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
(下雨的声音)还有吗?(春雨姑娘弹奏的乐曲)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2、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指名读,分两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4、(这是春雨姑娘在呼唤笋芽儿)她怎样呼唤笋芽儿?想一想,说一说。
5、指导朗读春雨姑娘的话,读出低声呼唤的语气。有感情的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段学习主要是以联想为主,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使学生深刻领悟字里行间的意思及蕴涵的感情,作到了有效的朗读与感悟。)
6.第二段用表演的方法学习
(1)笋芽呢?谁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我们大家都当当春雨姑娘叫叫沉睡的笋芽,请一名小朋友当笋芽,这名小朋友要加上表演。
(3)师:四周为什么一片漆黑?
(笋芽儿还没有钻出地面呢。)
(1)老师当春姑娘,大家当笋芽,师生和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得学生都动了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课文中“沉睡”和“漆黑”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二)、学习3、4段
1、雷公公是怎样唤醒了笋芽儿?自己读读有关的自然段。自读
2、指名读3、4段
第三段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学习
(1)师:轰隆隆,轰隆隆,这又是什么声音?
(这是雷声)还有吗?(雷公公在敲鼓)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2)指导朗读:轰隆隆,轰隆隆
指名读。
(3)(这是雷公公在呼唤笋芽儿)他怎样呼唤笋芽儿?
学生发挥想象雷公公的话,注意读出声音的粗重。
笋芽呢?谁来读?
加上动作指导朗读。
(4)有感情的连读3、4自然段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文的学习基础,所以对于本段文字与春雨姑娘呼唤笋芽一段相似,因此教师采用了“放”的形式,即不做重点了解,而是以读代讲,运用学过的方法,请学生自主理解。)
(三)、学习第五段 妈妈看到孩子使劲往上钻,他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2.指名读
3.看图,了解笋芽一件一件的衣服。(1)看图:看到笋芽的衣服了吗?
(2)指名上来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出妈妈的语气。
小结: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心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四)、学习第六段
1、指名读第六段
2、出示此段:
(1)师:笋芽儿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3句话,并标红。(2)师:还看到了什么?发散思维想象
(3)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的语气。
(2)师:刚钻出地面的笋芽儿,会说什么?
(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3)笋芽高兴极了,你也高兴的读读这一段吧!
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七段
读中感悟:
(1)师:现在,你就是笋芽,闭上眼睛,听
师读第1、2句话,你有什么感觉?
(温暖、幸福)
(2)出示第七段1、2句
谁还能这样读读,让大家有温暖、幸福的感觉?
指名读。
(3)师:在大家的关怀下,笋芽儿长大了。出示后面的句子。齐读。
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4)朗读全文
A、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朗读全文。B、学生自由发言。
(本课告诉大家春天里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以及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C、指导积累词句 师:这篇课文的某些词句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那些词句,读或背给大家听听。
活动5【作业】全文总结
中学政治课堂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篇6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案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案例教学法其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内容与教材难易程度的不同,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知识掌握程度,选用适当的教学案例,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将其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能够同日常生活所联系起来,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使其能够对教材内容具有更为深刻的了解程度,启发创新式的思维模式,并最终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精选教学案例
案例作为此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关键,也承载者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尽管可供选择的教学案例十分丰富,然而具体应当选取哪一个最为恰当,此时便需要对于教学案例进行精挑细选,在精选教学案例时应当遵从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必须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应当具有十分鲜明的典型特征与代表性;第三,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应当符合一定的时效性,具备新颖性的特征;第四,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应当尽量的确保其真实可靠。
例如,在讲解“神奇的货币”当中关于货币的职能相关知识点时,在课堂教学当中采用实际的教学案例,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逐步向学生讲解关于货币的基本职能,比如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物品购买,需要支付一定的货币,对于货币而言其所代表的是一种价值符号,因而不论其新旧情况均不会对其的使用价值产生影响,其最重要的价值及职能即为进行商品间的贸易交换,采用此类清晰、明了的案例说明能够促使学生十分清晰的理解到,货币的职能就是指其在经济生活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了货币的本质,即其在流通环节当中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项主要职能。
二、多样呈现案例
在进行教学案例的呈现时既可以在讲解新的知识内容之前予以呈现,同样也可于知识内容的讲解完成后呈现,其可以在知识内容的任一知识点讲解当中进行呈现,也可在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呈现,采用案例呈现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检测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其通常呈现的方式可表现为:第一,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进行呈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PT等形式呈现案例内容;第二,运用文本形式呈现案例内容,教师可将案例内容印刷为文本样式通过大量复印分发给学生的形式来呈现出来;第三,教师可以采取口头描述或肢体表达的形式来呈现案例内容;第四,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排练,可排练为小品、舞蹈表演等形式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另一方面也能够给予学生才艺展示的机会,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对于教学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时,应当重点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极为核心的一部分。在讨论环节当中最为重要的即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使教学内容能够同相应的教材知识内容所相联系起来,实现讲案例同教材两者间的联系性体现出来,探讨其间所存在的发展规律,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善于发现生活当中的问题,并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引和诱导,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价值,而后使学生能够发表自身的见解,互相交流,通过探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将理论性的知识内容能够同具体的实际案例所联系起来。
四、总结评述加强引导
在教学讨论的过程当中,学生所发表的自身见解难免有对有错,甚至可能会有一些学生的观点过于幼稚单一,此时教师就应当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引,使其能够排除显著错误的观点,回归到正轨当中,并于案例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相应的教学总结评述。在进行总结评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发言总结,而后再对学生发表总结的情况进行点评,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明确的向学生指出其观点的优异之处,同时对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也给予针对性的内容评价,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学政治课堂当中,必须要注重对于教学案例的精选,采用多样的呈现方式,突出学生在案例讨论当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总结评述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相关中学的政治课堂应用案例教学法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永江.中学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文史博览(理论),2014(2).
[2] 刘志瑞.谈初中政治案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1(6).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篇7
一、特等奖 (21篇)
二、一等奖 (62篇)
三、二、三等奖 (详见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主页, 网址:http://zgxt.chinajournal.net.cn;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江苏体卫艺网)
四、优秀组织奖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篇8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教育信息化,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带来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从而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双课堂”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特点, 是把现实中的实体课堂与互联网上与之一体化的虚拟课堂看作是彼此互补、用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包括课堂教学, 但不局限于课堂教学) 的“域”;并凭借这样的“域”把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从而取得具有一定震撼力的教学成果。事实证明, “双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好的。不仅在“名校”“名师”那里是这样, 而且在所谓“生源差”的学校、在名不见经传的一般教师那里, 也是这样。这是本书所汇集的几十份案例所呈现的基本事实。
《双课堂优秀案例集》收录了近60个精选的优秀案例, 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令人欣喜的信息化教学故事, 证明方兴未艾的信息化教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该书试图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探索者获得初步成功的清晰足迹, 给打算进行这方面探索的教师以启示:①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是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师, ②信息化教学的光明前景充满魅力, ③信息化教学的起步并不复杂。本案例集的执教者, 大多并没有接受过多么复杂的专门培训。他们大多是了解一点别人的做法后, 就入门了, 而接下来的创新, 便天宽地阔了。
《双课堂优秀案例集》一书以文字为主, 图文并茂。为了增强案例的原汁原味, 编写者运用最新技术手段, 在书籍中插入“二维码”, 以便于查看与“案例亮点”相关的全部数据资料, 或观看“课堂实录”的视频。为保障读者观看的流畅性, 借助了专业的视频网站———“优酷”呈现这些内容。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定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过, 如果将一位现代人冷冻起来, 一百年以后再让他复活, 那时由于科技的进步, 他将完全无法认识周边的环境, 不知道任何处所和设施的用途, 但是, 走到一个地方, 他忽然认出来了, 他说我知道这是学校。”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为本书撰写的序言中讲的一个故事。接下来他说:“这段话实际是指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最顽固、最难改变的。但是, 非常高兴看到这本《双课堂优秀案例集》的出版, 因为它证实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冲击着教学的传统, 创造着新的教学模式, 不仅进行着前沿探索, 并且已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篇9
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后, 北京市教工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并从2006年开始每两年从北京市优秀辅导员中优选10名辅导员成为北京市十佳辅导员。他们表现出优秀辅导员特有的典型性特征。从40名十佳辅导员的调研材料中, 我们发现以下高频词是他们在工作中的共性, 如“创新”“党建”“热情”“责任”“研究”“培训”等。这些词汇背后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工作内容、状态, 也勾勒出这群辅导员的优秀特质。通过访谈和观察, 我们发现, 这些十佳辅导员的“优秀”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政治素养高。这40个辅导员都表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仰, 并将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为所有工作活动的主线和重心, 都能有特色地开展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创新意识强。无论在什么工作环境和院校风格差异下, 他们不仅能熟练开展业务工作, 还能反思经验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适应学生群体和时代的变化。三是奉献投入多。任何一个辅导员, 对工作的持续热情和精力投入都是工作良性开展的保障, 而优秀辅导员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对学生有更个性化的关注和全面指导, 还能深入到学生生活和校外的更广泛环境中开展教育, 这其中有个人资源的共享、个人财力的相助、个人情感的共情。四是理论科研精。优秀辅导员往往能够从事务性的工作感受中抽离出来, 善于用研究的视角去思考和改进工作, 通常都通过对问题的反思研究进一步促进工作效果。五是实践历练多。这些辅导员大多经历了国家社会重大事件和突发危机事件的考验, 有着对时局判断、活动统筹组织等方面的认识和判断。六是师生群众基础好。优秀辅导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深受学生欢迎, 也必须和学科专业教师打成一片, 在师生中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在这40名十佳辅导员身上都集中体现了以上这些优秀的内涵和标准。那么, 这些优秀是如何炼成的, 这些优秀的辅导员有着怎样的成长规律, 以下作深入分析。
二、优秀辅导员的成长规律:基于本质内涵和结构外延的视角
优秀是一种价值判断, 从一般标准成长为优秀标准是有内在规律的, 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子系统。从人才一般成长规律看, 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外部和交互作用规律。内部规律主要从主体需求和主体动力性的角度出发;而外部规律主要从组织机构、平台环境等外部条件创造角度来看;而交互作用规律则更多考虑内外在因素综合作用下对辅导员成长的助力方式。
其实无论是内部、外部还是交互作用规律, 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成长规律的内涵要素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并如何促成了辅导员的“优秀”?这些成长规律在实践中又是如何体现、如何被结构化的?通过事迹收集、深度访谈以及田野观察, 对40名十佳辅导员的个人成长轨迹和事件进行整理编码, 试图从案例中归纳出这些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的本质内涵和结构要素。
(一) 成长规律的本质内涵:成为“优秀”的内在机理何在?
不同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的教育专业、成长习惯和环境背景, 但无论成长规律有多少种表现形式, 从根本属性来说优秀群体的成长都应该具备一些规律性、可验证性的必然特点, 我们从对40名辅导员的资料整理中也发现了他们的这些本质性规律, 通过归纳推理梳理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在机理。
1. 成长本质说
成长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辅导员的优秀不是短时间练就的, 不是“飞来峰”的结果, 成为优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优势叠加的累积过程, 是一种基于个体需要、动机强烈、自我积淀、组织契合、融入团队、战胜困难、绩效优等的系统过程, 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过程。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十佳辅导员在入职前有着比同辈更为突出的素质基础, 并对入职具有更强的期许和动机, 在辅导员生涯和工作中有很强的身份感、定位感和目标感, 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优秀升级。
P大学的C老师在谈他的个人经历时谈到总会有一种精神不断激励着他, 那就是他命运多舛和不断奋斗的读书生涯所造就的顽强奋斗的精神, 因此, 在工作中他也谈到“无数次的考验, 十几年的磨练, 现在的我相信自己能克服一切困难, 平安度过任何险关。”
Z大学的Y老师响应团中央“从全国高等院校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的号召, 坚持申请到新疆最艰苦的地方去, 她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作为辅导员一直在跟学生说要到基层去、到西部去, 言传不如身教, 自己应该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看一看, 有了亲身体验, 回来才能更好地跟学生说明国情和社会发展实情。正是有了崇高的职业奋斗目标和道德标准才有不断追求的动力。
2. 综合效应说
成长过程是单向度, 还是多向度?显然, 成长是内外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 是多向度合力的结果。其中, 内在因素是成长的根本动力, 外在环境的助力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尤其外在环境创造的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 若没有外在环境创设的平台和机会, 辅导员很难实现成长的几何级增量发展。
本研究中的40名辅导员不少还兼顾其他工作, 他们在面对各种要素时能够准确抓住核心变量并能将其综合运用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在多重的外部环境中整合资源, 实现工作增效。
S大学K老师身兼很多的身份和角色, 但是他坚信“态度决定一切”, 面对繁杂的工作, 处理好各项工作的关系, 一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二是要有科学而正确的规划, 选择正确的人和适当的方法去执行;三是要有有效的监控, 而且这个监督是毫不留情的, 一定要有效, 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而该校的L老师带领教育学部学生会主席团, 访问了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四所知名高等学府, 赴香港中文大学等四所著名高等院校进行了培训和参观, 她对教育管理工作也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 更坚定了为学生搭建自由发展平台的决心。
3. 过程周期说
人才成长都有个过程, 每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可循。虽然优秀辅导员是结果性的产物, 但这个结果是由过程铺垫的, 是由特定路径和周期形成的。一般职业生涯都有一定的成长阶段, 优秀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也有一定的阶段, 这个过程也是逐步从适应到熟练、从熟悉到专业, 从突破困境到游刃有余的过程, 完成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周期。
Z大学的Y老师刚工作时, 学院也新成立, 学生工作全无前例可循, 一切事情都是从零做起。她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 以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 不断探索开拓, 克服困难, 很好地完成了工作。带着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她从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积极按学校要求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年来她伴随着人文学院的学生工作从零起步, 一点一滴, 逐步成长, 恪尽职守, 勇挑重担, 各种工作都能做到扎实而深入, 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黄金时段说
成长有过程, 但更有关键期, 也称为黄金时段, 重点关注并主动抓住这些阶段, 就能达到个人成长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辅导员的成长过程的几个重点时段中, 入职的年龄和时间是加速成长的关键时段, 如果在尽快度过职业的适应期, 准确找到辅导员身份的价值、熟悉工作后就进入了辅导员成长的黄金阶段, 其脱颖而出的概率就大;当然由于个体性的差异, 辅导员的黄金时段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集中在入职后的3—5年, 这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规律。
北京高校密集, 辅导员队伍学历高、年轻化, 对工作热情高, 干劲足, 辅导员在很多高校也被认为是最具综合素质能力的群体。访谈中发现, 很多专职辅导员的前三年属于适应阶段, 打好了基础, 熟悉了环境, 从此开始进入职业的黄金时段, 主动性增强, 熟悉度增加, 创造性更强, 组织提供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也增多。若此时段抓不住, 就很可能进入职业平稳期或倦怠期, 失去成为优秀辅导员的绝佳机会。
5. 时势英雄说
古人说, 时势造英雄。在辅导员这个领域, 很多优秀人才也是“时势造英雄”的现代演绎。在北京, 像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 50、60年国庆大型群众游行活动组织等, 都是很好的时势, 特殊的历史机缘和机遇往往让辅导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井喷式”的集中历练, 当然这也是组织考察干部、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据和途径。优秀人才一定善于顺势而为, 抢抓机遇, 并很快脱颖而出。
这些十佳辅导员几乎都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有主动作为, 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了快速反应、妥善处理和逆转局面的能力, 这些重要时势往往成为辅导员能否经受考验和历练, 快速成长的临界点和转折点。如H大学的D老师在汶川地震中不仅能迅速疏导灾区学生的情绪, 还在学生的灾后重建中亲自带队前往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K大学的Y老师在辅导员工作的第二年就面临了网吧失火、学生死伤的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生命安全最重要, 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配合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6. 社会网络说
辅导员也是社会中的人。院系、学校都是小社会, 是社会就有内部网络关系;不仅内部, 还要争取更多的外部社会网络资源支持成长。优秀辅导员要遵循所在院系的内部关系网络规则, 学会借力联合做事, 同时还会主动争取更多的外部关系网络资源, 如社会资源、校友资源等, 支持自身工作和成长发展。L大学李老师自2007年任学院学生工作组组长以来, 利用校友、合作企业等资源募集资金30余万元, 先后使近100名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资助。
(二) 成长规律的结构外延:“优秀”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以上对辅导员成长规律的本质内涵作了初步分析, 诠释了有哪些规律在起作用。关键是, 这些本质要素是如何在实践中被结构化的?或者从辅导员成长规律的外延表现看, 这些之所以被贴上“优秀”标签的辅导员, 从结果倒逼看, 他的优秀到底是如何炼成的?优秀辅导员的成长规律在实践中又是如何表征的?
我们在访谈中重点关注了这个问题, 总结出以下6个方面。
1. 及时找准自我精准的职业定位
要成为行业中的优秀分子, 首先需要对职业有准确的认知判断和明确的发展定向, 也就是职业定位。定位不准, 劳而无功;定位精准, 事半功倍。要成为优秀的辅导员, 首先就是职业定位精准, 对职业生涯有明确预期和规划设计。
在对十佳辅导员的访谈中, 我们能听到反复提及的就是“定位”的问题:F学院的G辅导员说:从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定位, 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 才能在这个领域具有说服力。L大学的F辅导员则认为, 做辅导员是一种责任, 就是以学识激励人、以品德感化人、以爱心呵护人。他为学生工作自创了一则座右铭:事为同学心常泰, 心系学生品自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脚。
2. 坚定辅导员角色的身份认同
有了对职业方向和目标的确定, 能够达成目标的动力就很重要, 而对其辅导员的身份认同则是最持久和稳定的动力源。身份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 其核心内容包括特定的权利、义务、责任、忠诚对象、认同和行事规则, 还包括该权利、责任和忠诚存在的合法化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此做出界定。但时至今日, 一些人仍然认为辅导员不是大学教师, 认为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尚未完全被认同, 依然是“双重身份”, 是临时性、兼职性的“过渡角色”。这就消解了辅导员身份的认同感。所以, 优秀的辅导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身份认同, 并在各种学校言论和评价中能够坚定这种认同, 实现职业游离的超越和突围。
正如S大学的K老师说, 身份认同感是辅导员走向专业化的基础, 除了做好日常事务工作之外, 辅导员还要给学生上课。目前, 由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的心理健康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形势政策课程已经覆盖到2006级、2007级、2009级3个年级,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的同时, 也让辅导员有了成就感。
3. 练就优秀过硬的业务素养
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需要个体有过硬的综合素质, 研究发现, 有很多十佳辅导员通过辅导员岗位的历练后走上了更为重要的领导岗位上, 而他们都一致认为, 工作能力的基础都是在基层做辅导员时打下的。那么, 哪些综合能力是十佳辅导员集中展现的呢?结合文本分析和个体访谈, 我们把优秀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 以德为先, 立德树人, 优秀辅导员自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感召力、思想影响力和道德示范力, 这既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功, 也是优势, 只有辅导员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引导和教育, 辅导员工作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其次, 专业化、职业化的成长道路就必然需要辅导员具有专业化的能力, 这是优秀辅导员和一般辅导员在业务熟练度和精准度上的重要区别。在十佳辅导员身上, 有着辅导员专业化最核心的三种素养:心理素养、科研素养和创新素养。最后, 无论从个体发展还是工作处理的角度, 十佳辅导员均是出色的工作多面手, 表现出了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在辅导员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千针万线的工作都要穿辅导员这一根针。如何在忙乱中告别事务主义, 从容应对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工作则是很多辅导员头疼的事情, 十佳辅导员基本都身兼两职以上, 不仅是他们强烈的身份认同给他们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他们还需要有游刃有余处理多头工作的能力, 不仅要苦干, 还懂得巧干。
4. 把控独树一帜的成长周期律
个体成长不仅要靠实力, 还需要在关键时候抓住机遇, 十佳辅导员之所以能快速成长, 关键在他们不仅懂得蓄势待发, 还知道发展节奏, 能够顺势而为。只有掌握了个体快速发展的成长周期律, 抓住发展的黄金阶段才能从辅导员队伍中脱颖而出。当然, 这并不是投机取巧, 因为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5. 会在关键时刻树立担当精神
优秀辅导员一定是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积极分子。担当就意味着付出更多, 奉献更多, 责任更大, 当然机会也就更多。从事辅导员职业时间长了, 总会碰上一两次学生的危机事件, 身处首都高校也比其他地区辅导员面临更多的政治任务和舆情压力, 辅导员也可以被称之为高校系统中的高危行业。在这一行业中能否承受压力、敢于担当也是区别辅导员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这40位十佳辅导员在职业经历中都曾经遇到过学生的危机事件和重大政治任务。在关键时刻他们都能够冲在最前面, 敢于承担, 敢于负责, 让自己也更好地成长。
L大学的L辅导员解决“老大难”事件有办法。针对系里的“老大难”, 她多方了解情况, 设计辅导方案, 面对面笔谈或深夜QQ、短信鼓励安慰, 用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着学生, 一点一滴化解他们的问题, 传递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
6. 调处和谐的社会关系
优秀辅导员的成长不仅需要过硬的个人工作素质, 也需要和谐的社会关系和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否则很难在几乎全天候的工作环境中全身心投入。辅导员也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 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 获得同事、家庭、社会的支持理解, 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工作;而优秀者还善于把人脉关系、资源关系整合成为优秀的砝码, 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正好印证了前面分析的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的“社会网络说”。
P大学J老师热衷于整合多方资源为学生发展创造机会。在人民大会堂“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上、在“地球公民传媒”论坛与敬一丹、白岩松等“名嘴”对话中, 在每一个J老师参与筹备的活动里, 都有他的学生展示的环节。J老师还积极联络院友, 为同学们创建就业见习岗位, 聘请院友导师。他积极搭建学院与校友工作单位的长期联系, 组织学生去专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交流学习, 很多学生也因此获得了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三、优秀辅导员的培育机制探索
通过访谈分析我们初步诠释了优秀辅导员的成长规律, 这为培养更多的优秀辅导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下面从制度构建的角度, 探索如何建立更好的培育机制, 使更多辅导员能“不拘一格”成为优秀,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这支主力军能不断发展壮大。
机制是制度的下位概念, 培育机制是优秀人力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以人为本、制度安排、方法创新等的综合过程。这里对优秀辅导员的培育机制建议如下。
其一, 完善科学选拔机制。教育部有关辅导员选聘工作的文件对辅导员的选聘定了一些标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 乐于奉献, 潜心教书育人, 热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等。但这些标准, 在实际选聘过程中很难量化, 如何挖掘真正有潜力、有理想、强动机的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 必须完善科学的选拔机制, 把好入口关, 选对人、选准人、选好人。借鉴十佳辅导员的成长规律, 应该在选聘时不仅仅以能力导向作为标准, 还要以职业定位和身份认同来选择人才, 建议开发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试、身份价值观测试的题目进行遴选, 不要让辅导员成为一些毕业生进入高校“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
其二, 创设合理使用机制。选好人是基础, 选好人后一定要用好人、用对人。将有潜力的优秀人才选聘进入辅导员队伍后, 如何合理使用, 使人岗匹配, 使辅导员能够在关键点崭露头角, 历练发展, 教书育人, 否则就是浪费人才。从十佳辅导员的成长规律中我们发现, 不同专业背景和资源优势的辅导员都能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工作, 也能借重大活动和事件助推发展。学校应该创设制度性的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大胆使用辅导员, 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其三, 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在用人的同时, 优秀辅导员的成长离不开组织主动有意识的教育培养, 让辅导员通过不断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素质。十佳辅导员的一些共同特质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培训获得的, 尤其是科研能力和心理素养。而辅导员对工作问题的研究意识和敏感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后期培养。建议教育部、市委教工委、学校在原有辅导员教育培训工作基础上, 完善教育培养机制, 定期轮训、专题培养, 加大科研支持, 开展国际交流学习。
其四,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辅导员在面对工作难题、危机事件和职业倦怠时很容易出现职业的停滞, 需要得到更多的激励保障。十佳辅导员的成长中都曾经有重要他人的鼓励帮助和组织关怀, 支持其成为优秀。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和校本层面的辅导员激励保障制度, 真正落实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
其五, 创新出口推送机制。一方面支持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一方面要为其更好的出口提供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成为优秀辅导员是职业辅导员的目标, 但不是所有辅导员都以此为终身职业, 需要有新的出口。其实十佳辅导员大多已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这也说明优秀辅导员制度是好的, 出口也是通畅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出口转岗的组织推荐机制, 支持辅导员更快更好地成长。
注释
1[1]叶忠海.人才学基本原理[M].北京:蓝天出版社, 2005.
2[2]罗洪铁.人才学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篇10
近几年以来,随着全国各个省、市陆续开始实行新课程,对教师进行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成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教育部规定,在各地实施新课程之前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师范类学校的教师也认为,中学在职教师需要培训。各级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也觉得需要参加培训。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师培训的大环境,教师培训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定的更新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也尝试了很多种培训的方式,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的方式,反思性的教师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然而,教师们对新课程培训也持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的教师对培训不太满意。在教师培训中,有“五大顽症”,培训专家所讲授的理论比较深奥,教师难以接受,培训的形式单一,培训的各方面内容过多,培训考核、管理不恰当。一次关于市级培训的调查表明教师们对课堂教学对利用课堂教学案例来剖析新课程的理念特别感兴趣。教师既然有对课堂教学案例有需求,我们就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因此,作者设计了一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高中英语教师的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对这次培训进行案例分析。
二、研究问题
(一)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英语教师的效果怎样?
(二)利用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培训,英语教师获得那些方面的收获?
(三)在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教师的过程中,不同的培训环节对教师有何不同的作用?
三、培训案例描述
(一)培训对象
笔者组织培训某地区高中一年级英语教师32名,这些教师已经参加过市级的新课程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教材的特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下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基本理解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意识地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对新课程理解的水平和实际教学操作的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不同教师之间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参加培训教师30名学历为英语教育专业本科,2名为英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教师平均年龄29岁,平均教龄7年。男教师3名,女教师29名。
(二)培训目标
在其他新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能够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的、具体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
(三)培训环节
1.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介绍
上案例课的教师将印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发给受训的每一位教师,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师教学的教案和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师使用的教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学生学习的学案上列出了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的口头和书面的练习材料。上案例课的教师同时为参加培训教师提示上述内容,只说明上案例中的大致内容,并不说明各项设计的意图,介绍案例的时间为10分钟。参加培训教师提前浏览教学案例的教学方案,为观看教学案例做准备。
2.观看和评价课堂教学案例录像
参加培训教师观看一节45分钟课堂教学案例的录像并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和教师的个人收获表。本次培训活动结束时,参加培训教师将填写好表格上交。
3.教师自由口头评课
培训教师主持评课,引导参加培训教师评课。每个评课的教师都会得到一本教学参考书作为奖品。当参加培训的教师不积极发言时,培训教师提示一些分析课例的角度,如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可以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可以从教师素质的角度等。如果参加培训的教师想要发言,就举手示意。主持教师允许后,参加培训教师说出自己对教学案例的看法。参加培训教师既可以评价教学案例的优点,也可以评价它的缺点或者说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在此期间填写教师个人收获表,具体写出收获的内容。这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是40分钟。有15名教师主动评课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4.上案例课教师讲解案例的设计
上案例课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全面的讲解,说明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本单元的整体教学安排、平时教学的特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准备课例时遇到的问题、课例录像之前的试讲情况等。上案例课教师还针对前一个活动环节中参加培训教师提出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解释,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上案例课教师讲解时间为20分钟。
5.培训教师整体评价
培训教师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和教师提出的关于案例中的问题,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全面的口头评价与解释,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培训教师整体评价时间为20分钟。
四、数据收集
(一)评价表与问卷
研究者即培训者预先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培训活动收获问卷。参加培训教师在培训活动的进程中随时填写评价表和需要笔头回答个人收获的问卷,在培训活动结束之前还要再利用15分钟的时间来填写评价表和需要笔头回答个人收获的问卷。
(二)研究者亲自体验
研究者即培训者在培训现场,观察和体验到了当时培训活动的全过程。
五、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既有定量数据分析也有定性数据分析。分析包括参加培训教师填写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和他们在培训活动中的收获这两个大方面。
(一)对教师填写的中学英语课堂评价表的分析
表1中的数字为选择相应项目的教师数量,总人数为32人。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例的认可成度较高,认可度最高的项目是“符合学生实际、教师的专业素质、师生活动的比例”这三项。教师认可度最低的项目是“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见解”,但是也有超过一半的教师选择“好”这一程度。通过数据可以确定,参加培训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好课。从教师所写的课堂评语中也可以看出教师对这节课的评价很高。其中一位教师写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以体验、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法,避免了教师直接地讲授语言的规则。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反思,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对本课例的评价比较高,在观看和评价课例的过程中,就可以从案例中体会到新课程的理念,体会到新课程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其中一位老师在填写自己的整体收获时写道:“通过自己观看和评价这节课,我更加体会到做到真正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去讲授英语课,复杂语法的讲解,没有母语的帮助,一般学生是很难接受的。而且,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语言体验、语言探究、语言规律归纳,在情景中应用。语法课不能只是教师在讲授,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才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通过问卷调查参加培训教师的收获
表2中的数字表示的是选择相应项目的教师数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在表中所列的方面收获均比较大。教师还对上述问题做回答,说明了自己的具体收获。
1.观看和评价案例后,您对新课程理念的反思与收获如何?
参加培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包括: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语法课的过程是学生阅读观察-体验-操练-归纳-应用;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从课文中提取含有语法项目的语句;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充分;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要研究新课程理念和自己教学实际的结合;在语法课上,教师要适当利用母语和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
2.听上课教师讲解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后,您的收获如何?
参加培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包括:本案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语法课堂教学的步骤要循序渐进,要借助母语的原因就是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教师在学校备课组内经常交流,充分考虑到了课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互动,随时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语法教学的落脚点是运用语法进行语言交际,语法就应该和语言实际交流结合在一起;上案例课教师的思维比较活跃,接受新课程理念比较快;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教师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学习知识,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语法规律,利用学生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的活动非常实用。
3.听评课(包括参加培训教师评课和培训者评课)交流后,您的收获如何?
从总体上讲,评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案例的评价到位,既说明它的主要特点也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包括:获取到了多位老师的有益观点;要想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就要把新课程理念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听其他教师的评课,反思到了自己上课的一些缺点,课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值得借鉴;自己评课和听他人评课帮助教师提高评课的水平,而且能够及时获取别人的经验;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设计的学生运用语言情境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也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当时的反应灵活地调整某些教学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课要求教师从语言的意义入手,要让学生首先体会含有相应语法结构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再去分析语言的结构;学生大声朗读是促进学生内化语言的一个重要步骤。其中一位教师这样写道:我想到的是,上一节好课并不只是一个人思考的结果,通过交流讨论,教师们更能发现问题,改正不足,发扬优点,这样集思广益我们能够提高教学水平。
4.您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方式的效果如何?
绝大多数参加培训的教师认为这次培训活动的方式很有效。他们的看法包括:教师讨论热烈、思维活跃,把这节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得比较深入,获得了上好一节英语语法课的启示;教师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能够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上案例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通过评课、交流意见的方式提高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对今后备课有很大启发,共同分享了有效教学的体验。另外,有5名教师将观看教学课例录像与在当场听课比较。他们认为,观看课堂教学案例录像不如在当场听课效果好。主要理由是教师不能观看到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整体表现,体验不到课堂的实际气氛。
六、研究结论
本次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高中英语教师的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绝大部分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效果认可,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培训中的不同方式获得了多方面的收获。通过观看和评价课堂教学案例,每位教师看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方式,再次体验了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式”;通过听上课教师讲解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教师理解到了上课教师的整体设计意图以及设计的方式和全过程,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备课有启发;通过听多名教师评课的过程,教师的思维进一步开阔,从更多的角度来分析这节课,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获得了更多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实际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七、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建议
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方式是一个广大教师普遍认可的一种培训的方式,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案例的优势,为教师设计多种分析课堂教学案例的培训环节,如本次培训活动中的观看和评价课堂教学案例录像环节、上课堂教学案例教师的介绍环节、上案例课教师讲解教学设计环节、多名教师口头评课环节等。这些培训环节充分调动教师思维的积极性,让教师在各种培训环节中体验、探究、交流、归纳、总结、提升自己的新课程理念。这样,教师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尽可能快地运用于自身的课堂教学实际。其实,这种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教师的方式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方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教师才会将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也才会将这种理念自然而然地迁移到他们的课堂教学上。可以说, 现在培训教师的活动方式就是教师将来的教学方式。这样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活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培训中的“五大顽症”,使教师培训活动更有成效,也就促使教师的专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当然,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培训教师方式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和其他多种培训方式有机地结合。而且,这种方式本身也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严卫林.课改中教师培训的“五大顽症”[J].中国教育学刊,2007,(4)52-54.
[2]郑正林.行动中进行研究研究中实施课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38-41.
[3]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3,(1)9-15.
[4]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3,(2)14-19.
[5]刘学惠.建立以反思性教学为核心的英语教师发展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72-77.
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案例研究 篇11
[摘 要] 拥有专业的教学技能是教师开启教育工作的金钥匙。为了解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情况,本研究以某本科院校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着不平衡、不突出,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学技能训练时间不足、力度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技能;师范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8-0070-02
课堂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我国自1998年起高校开设的新兴专业,为四年制大学本科。此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小学教师而开设的。为了了解高校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情况,本文对某本科院校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的100名本科生(这100名本科生都有见习和实习经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和相关访谈。
一 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水平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已经参加过见习和实习的100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现状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的课堂教学技能包括普通话、教师口语、课件制作、三笔字、板书、教学设计、说课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口语交际技能以及教学机智13项一般课堂教学技能与语文学科特殊教学技能,对学生的各项课堂教学技能掌握情况分出“很熟练”“较熟练”“一般”“不熟练”四个等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每项技能选择不同的掌握程度。问卷调查发出调查表100份,回收88份,有效调查表80份,回收率达到88%,调查有效率达到90.91%。
普通话过二级甲等的占总人数的70%,过二级乙等的占总人数的30%。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以及此次的问卷调查表统计,可以将该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现状归纳如下。
1 师范生整体技能水平偏低
从整体上看,师范生的各项课堂教学技能水平不是一致的。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课件制作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设计和教师口语掌握较好的人数较多;而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三笔字、板书、说课、提问、口语交际、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技能水平一般甚至更差。学生对新型技能的掌握比传统的技能要好,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能的学生较多。学生对于灵活性技能的掌握还远不够,能熟练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不到一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技能本身结构复杂,如提问技能和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技能等,要求对技能内涵的理解,提问并不是想问就问,它需要在合适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主体的知识结构达到一定程度等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这些技能的训练时间明显比其它技能的要少,而且也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另外,对于同一技能,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如说课技能,有22.5%的学生是熟练掌握的,而70%的学生只是一般掌握。掌握得最好的导入技能也有58%,这也说明了总体的课堂教学技能掌握并不理想。
2 教学技能训练重理论轻实践
从适应社会生活需要来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和开发多种课程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社会背景”。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与社会,更好地学习,学会学习与生活。这也自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而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育教学主导者的小学教师,自然首先应当了解和熟悉所生活的环境,掌握孩子应该掌握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学生。而从访谈的结果来看,有些学生却不适应社会的变化,不了解省情或一些基本常识,没有学习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在笔者访谈期间,当问及训练课堂教学技能的时间时,很多学生都表示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并不多,仅限于专业课教师的理论传授,虽然教育学、心理学有助于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但這些知识毕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另外,教育系关于课堂教学技能是有过训练的,教育系每学期都会举行微格教学技能大赛、诗文朗诵比赛、毛笔字课、粉笔字考核、多媒体技能大赛、到小学实地观摩等;对大三学生还有为期一周的见习,大四毕业生有三个月的教学实习。学期末还会组织试讲考核,以检测学生的教学技能是否达标。可是从访谈的结果上看,学生对于这些活动的作用并不满意,觉得效果并不显著,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太少,不能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力度上都显得不足。
3 课程安排不合理
在被问到课程设置合理与否时,接受访谈的本科生谈及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并不满意。教育实践是训练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以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例,教育见习安排在大三下学期的第十七周,仅仅一周的时间,虽然刚开始都是由系上老师带队统一时间集合,见习学生三人一组被分配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听课见习,但由于学生内部组织松散,加上此时小学各年级已是复习阶段,很多见习学生都是奔着听新课来的,以致于到后来很多学生积极性明显不高,听课笔记并没有认真做满一周,见习效果不甚理想。另外,由课程安排表来看,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明显不足。由于课程结构单一,尤其是实践性课程不足,教学实习时间短,导致学生不能做到及时发现自身教学技能缺陷并且很好地改正。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文化课程的学习占了绝对重要的比例,以致于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课的考核上,很少有心思关注教学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4 学生专业认同感不高
教师的专业认同主要是指教师个人或群体在教育教学专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身为教师的理解和看法。小学教育本科生只有了解所学专业,肯定其专业价值,才能够以主动接受的积极心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因此,小教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是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的重要保证。在接受访谈的本科生中,有55%是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当被问及是否会在毕业后应聘或考取小学教师时,只有65%回答“是”。可见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并不高,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也并不是十分热爱,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对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策略
1 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力度
学校应时时更新教育内容,调整教学目标,让课程紧跟时代步伐。教师要通过指导和示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他们形成教学技能奠定必要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精神,加大对教学技能培训的经费投入和支持。让学生能在一个较好的硬件设施实验室里提升技能。在教育见习方面,可适当地增加见习的次数。见习不应仅仅停留在听一两节公开课的基础上,还应适当地增加小规模试讲、与小学生沟通、班级管理等项目。
2 完善高校师资队伍
教学技能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必需的技能。学校应让全体教师都注意到这一点,并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地强化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尽量做到将理论融入到实践当中去。在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其他实践技能培养。培养从两手抓起,一手是向高学历、高职称方向努力,鼓励教师考研、考博、晋升职称,支持他们申报科研课题,走学术提升之路;一手是安排教师深入小学,将自己的教学与小学教育教学相结合,着力探讨小学教育的特点,并贯穿于人才培养之中。教师培养要和专业建设相结合,利用专业建设的平台,促进教师发展。在招聘或引进教育专业课教师时,在追求高学历的同时,也应适当考虑所引进教师的中小学教育经验;对于现有教育专业课教师,也要鼓励他们走进小学、了解小学、体验小学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积累小学教学经验与资料,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人才,以指导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稍作调整,多一些技能层面的考核,能引起学生对教学技能的重视,从而更有利于本科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
3 增加师范生技能训练的实践性课程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应加强基础理论与小学课堂教学的联系。如在教育学课程里,可创设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等教学重难点。学校在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上也应有所创新和突破,例如可针对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要点精讲法、范例演示法、观察体验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录像训练法、实地操作法、实验室训练法、达标考核法等,特别要重视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研究指出,對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最有效途径是模拟教学、反复训练,而要矫正教学行为、改进教学过程的关键问题是反馈。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教师考察团到一些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为重点学科的师范院校考察和学习,让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形式能多样化,更加有效。
4 加强师范生专业认同感
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选拔可以适当重新调整。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拔建议招生时除了总分上应有最低控制分数线外,在分科成绩、特长、潜质等方面也应有所要求,严格把关。例如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必须规定一个高考语文最低分数线。另外应该进行普通话、写字、文学等方面的“特长”面试。“入口”关把得好,就为师范生未来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学校应多方位多角度为训练学生课堂教学技能提供机会。比如,可适当多增加本科生见习时间、多组织学生观摩小学优秀教师上课、将微格实验室开放给学生,训练课堂教学技能等。
参考文献
[1]蔡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 篇12
一、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最先在MBA教学中采用并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案例教学的成功不仅在于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立, 而且还在于将教学重点从学习知识转向培养综合技能, 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并已在一部分高校得到推广。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点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主动地学好并掌握它。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而案例教学以真实生动的审计案例为线索, 让学生成为“主角", 真实感受“实战训练", 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理论脱离实际, 难以达到学以致用, 而案例教学中的审计案例是教师通过审计实践或其他渠道收集的真实案例, 能为理论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可以使学生明白如何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案例缺乏。
审计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 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我国案例教学起步较晚, 审计案例相对比较缺乏。目前, 高校所使用的审计教材虽然在不断改版, 但是并无实质性的改进。编写的审计案例简单、枯燥, 缺乏应有的背景资料, 类似于审计实务。而现有的审计案例要么取自国外, 脱离了中国的审计环境, 要么是审计失败的例子。
2.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水平有限。
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积极配合, 同心协力,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对教师的要求要比传统课堂教学高得多。由于多数教师本身对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不足, 这导致了其本身就难以理论联系实际, 更难于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讨论, 无法对审计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审计案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 建立案例教学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案例教学的质量, 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 应让学生了解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目标, 建立一个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老师可以调查表的方式, 在案例教学实施后进行调查, 了解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方式的反映和想法, 这些反馈信息将会对高校审计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制度, 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审计案例编写及教学方面有所作为, 积极开展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加强合作,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 充实案例教学内容。
3.采用现代化手段改革教材体系。
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高校教师要重视收集整理高质量的审计教学案例, 建立审计案例库, 并把案例教材作为与理论配套的正式教材。学校在这方面必须高度重视, 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支持, 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教师编写教学案例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在案例教学中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 学校需将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学校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定的规则中应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 评估案例教学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值, 将案例教学实际成效与教师工资、评优、晋升和奖励挂钩, 形成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机制, 进而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这一模式的顺利推广。
5.开展审计模拟实验与实践, 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但仍然没能使学生亲身真实地参与到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建议学校创造条件积极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 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 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6.运用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模式。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 对审计人员应该比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 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 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 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案例教学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内外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 案例研究对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论文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 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深入探索审计案例教学论文规律, 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论文办法, 以便在教学论文办法和教学论文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四、审计案例教学具体步骤分析
1.精心设计课堂案例。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 对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案例, 教学案例选得好, 教师在分析案例时, 才有逻辑推理的空间, 才能分析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进入案例情景, 从而提高审计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搜集和整理审计案例的背景材料, 讲授剖析审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 对审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介绍。教师选用的审计案例应考虑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等因素, 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 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概括, 选编出典型案例, 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提高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
2.进行课堂案例讨论。
在进行课堂讨论前, 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 就所要讨论的案例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 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案例讨论, 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则在讨论过程中起主持、监督的角色, 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独特新颖的见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 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3.归纳总结课堂案例。
在学生对审计案例进行讨论, 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 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 做出恰当的评判。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 对于学生意见的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 同时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促使学生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 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重新进行认识, 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 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审计案例教学的反思
审计案例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案例教学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 而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大于对知识的灌输。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 不利于考核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力。某些学生的理解力优于记忆力, 卷面成绩可能不尽如意, 但在案例教学中的分析报告、方案操作流程和计划设计等方面更能够体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实施案例法的教学评价时, 可以考虑将学生的理解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 以实际表现能力为主, 将理论考核和能力表现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评价更加真实有效,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案例教学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 在一些高校中, 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得到应用, 但存在着案例缺乏、教师驾驭案例教学能力水平有限等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推广案例教学的保证制度、改革教材体系、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实验和实习基地、提高教育专业水平, 通过实施案例教学,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审计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明珠, 吴安平.审计创新人才培养与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 2001 (5) .
[2]张颖萍.审计案例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 2005 (7) .
[3]蔡香梅.浅谈审计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06-02
《麋鹿》优秀教学设计案例07-07
家长课程优秀教学案例08-09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0-09
优秀课堂教学心得09-22
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反思09-29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优秀教学案例08-27
关于评选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的通知06-10
《优秀广告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06-18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比活动通知范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