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堂教学心得

2024-09-22

优秀课堂教学心得(共12篇)

优秀课堂教学心得 篇1

上周巡回指导教师听课后,有学生反映了一些情况,我们学校是以小组教学为模式,每小组都有各组的小组长,我当时要求每个组出一张作品,大家一起创作和交流,但难免还会有一些懒同学,所以最后的活还是由组长自己来完成,听了这个说法,我感到了一丝愧疚并进行了反思,要求以后的教学要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位同学!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呢?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呢?在思考的同时也在一次次的实践,并从中寻找答案。

美术更讲究的是情感的设入与心灵的交流,在教学中,要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只有学生有兴趣课才容易开展,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其人事的工作感兴趣,就有可能发挥他全部的才能,并长时间的保持较高的效率,相反,如果他没有兴趣,则会什么也没得到,甚至会出来反效率,我想学生学习也是这样的,要想让他们学好,首先要让他们有兴趣,因此我把大部分的教材内容改变成学生所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并让他们进行大胆的创作,有时还让他们自由创作,之后再拟定题目,这样的课堂模式效果还算不错,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让学生从中树立信心的同时也提高了美术素质。由于班级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同样的教学方式不可能有同样的效果 ,要因人而异,因班而异。

另外还要经常的去激励学生,有时一个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

优秀课堂教学心得 篇2

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化的产物。它借鉴“学习金字塔”认识成果, 创意课前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课开展自主学习, 课堂开展基础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 (包括学生展示、质疑、阐释和教师问题引导) 等活动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原因何在?

微课程教学法要求教师提炼达成目标, 设计配套学习任务, 提供学习方法建议, 以及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为了达成目标, 需要完成学习任务, 直至课堂学习任务完成, 整个是学习过程的目标管理, 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管理者, 教师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者。于是, 我们看到, 达成目标开始直面学生。图2揭示了达成目标与学习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教师需要精确描述达成目标, 使学生对于通过什么途径与方法达到什么样的认知标准一目了然;学习任务直指达成目标, 达到只要完成好学习任务, 就能达成目标的程度;学习方法建议也是直奔目标, 让学生少走弯路;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则让学生从中发现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之间的递进关系, 从而自觉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

到了课堂学习阶段, 教师与学生同在一个时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创意、实施和管理者, 又是学习过程中适时介入的帮助者和问题引导者 (指导者) 。有经验的教师会把班主任工作经验与课堂教学经验融会贯通, 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 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协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扎实的训练, 在学习上达到“精熟”程度。

常规教学只能望其项背。目标对于学生来说, 本该具有的直接联系被人为地阻断, 需要通过备课进入教师大脑, 再输出为讲课行为, 学生只能观其行为产生一定的认知, 是不是明白讲课内容与什么目标有怎样的关系, 根本无从考察。图3揭示了教学目标与学生之间混沌的尴尬的关系。

一般来说, 优秀教师理解教材意图、提炼达成目标、设计可供操作的学习任务的领悟力比其他教师强, 因此, 他们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录制的“微课”, 创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会表现出目标精准、任务配套、方法得当、预告巧妙、课堂教学引导得法, 所有这些, 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篇3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和主阵地,课堂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本文通过对老师的机械制图课堂《平面立体截切》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的模式、过程、结果中寻找到课程改革的起因、问题、关键,也可以寻找到思路、办法、结果。

一、中职生的基本状况

中职生因初中基础知识太差,不爱学习或不会学习,对距离实践较远的文化课、专业课本不感兴趣,消极地对待课堂教学,对与普高生一样的课堂理论教学法感到厌烦,缺乏学习的激情与动力,上课时人在课堂心在课外的现象。这些学生没有理想,缺乏自信,强烈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厌学,上课睡觉、说话、做小动作,不愿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不学、不说、不问、不写、不做。但我们却有可喜的发现, 九成以上的学生有学习的欲望, 他們渴望教师能真正地面对他们实施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

二、中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改变和突破。但我们应该看到,中职学校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备课时教师只注重备教材、教法,不备学生,只想到如何教,没想到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的程序,没有考虑学生的初始状态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在课堂运作过程中,低效进行,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够,师生互动少。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相当比例。平时课堂上教师包的太多,自我表演较多,学生主要是接受者,主动参与少。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来便立刻换人回答,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累、学生困,普遍存在着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难于实现,教学质量难于提升,课程改革难出成效。

3.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践性教学方法缺乏。(1)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以知识为本位”,认为在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就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觉得十分乏味,有的学生思想已开小差,有的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有效性,(2)有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即使有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事先教师设计好的过程和范围,学生究竟尝到了多少东西,有多少学生听进去了,老师不得而知,教学效率极低。

三、机械制图案例提出

为了培养学生直观教学思维能力,达到能根据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绘制平面立体截切后的三视图,主要是截交线和立体投影的画法的学习效果,老师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实体,帮助学生思考三视图的结构,实现助学助教功能。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自主探究,了解机械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升华为思考生活,并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

通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他们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有画三视图的基础,喜欢动手创作,有好胜的特点,也喜欢直观的学习方式。老师总结出学生对制图的认知规律是:

1.想不出:学生对较复杂的零件模型根据其三视图想不出立体形状结构,大脑一片混乱。

2.画不出:同学空间思维能力不足,不能根据立体图画出三视图。

3.说不出:同学不知道该怎么用专业的语言表达作图经过。

4.想说:中职生有强烈的展示愿望,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5.想画:想动手画,想知道自己画的对不对,如果正确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教学案例分析

(一)转变态度,师生互动

老师把“以生为本”“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等很好很对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上。切实改变教师教的传统思维和惯性,通过向学生“示弱”的方式放权给学生,把课堂上教师如何“讲”得好变成学生如何“讲”得好、“做”得好;改变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和展示能力的怀疑态度,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由经验变为科研,由现成变成生成,由师长变为朋友,把课堂的话语和动手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设计任务交给自己。

(二)探索模式,目标明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创新”,袁老师目标明确。一是课堂目标要十分明确。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性格、创优创业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的品质;培养学生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课堂内容要体现课改要求。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执行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学结合等课改途径必须融入课堂教学。

(三)讲练结合的板块式渐进教学法

大胆创新,尝试,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将这些学生真正拉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真正的把培养合格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落到实处。

(四)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实行分层次教学,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对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制定较高的目标,适当增加学习压力,以期增强学习动力;而对学习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定较低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模式、不同的评价标准,坚决反对“一张试卷,终结评价”。

结束语: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深化改革的今天,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处在了深化改革的洪流中。课堂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把“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拓展能力”,把“教学生学会教材”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教学生会学教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与“学”、“讲”与“练”相统一,努力消除学生的畏惧感,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之成为新时期的人才。只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才能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刘宙华.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新探[A].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1辑)[C]. 2015

英语教学心得优秀 篇4

1.复习方面:

第一轮复习:整合1-5册内容进行复习。在复习时扎扎实实地过知识点,每复习到一个内容一定提前把最可能考到的考点以练习的形式通过平板电脑放出来给学生做,做到每课一练。目的是扎实有效。

这一学年我校提倡低时高效的课,因此在上课时绝不浪费一分一秒,在本学期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整合教材;

2)不在做以前金椰风的练习,而是自己出题,重在筛选与考点有关的题;

3)课堂上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4)每隔一段时间出试卷对刚复习过的内容进行检测,并讲解共性的问题;

2.课前备课: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并把握好近几年的毕业考试方向,同时跟同年级的老师多沟通和配合。

3.教研活动:

本学期初举行了同课异构的研讨课活动,从这次研讨课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做了反思。感谢举行这样的研讨活动让我们在教学能力上有所提升。同时,与龙峰小学的同课异构课也让我收获不少。

4.课后辅导:

1)改了以前的习惯,向扎实方向发展,即所有的早读听写必改,改过有错的学生一定在当天找老师重背;

2)当天所写金椰风或试卷的错题,让好生自己改,学困生找老师亲自说解题方法并背诵自己不懂的单词;

3)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优先,其他学生举行一对一互助活动。

4)静下心来倾听学生解题的思路

以往,学生做错了题,我们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你还错,然后告诉他解题的思路,其实他也有他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解题思路。我们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方法,却没有发现学生解题错误的根。所以后来,我会常常拿着学生的错题问他们:告诉陈老师,你当时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而不是拿到错题就跟他们说:这道题你应该怎么怎么做。

优秀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虽然现在还是新教师,属于见习教师,但从踏上岗位开始我就以一个正式教师的职责要求自己,凡事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力求与我的学生一同发展,一同进步。细读校领导下发的见习教师考核细则量表,逐条一一阅读,发现有很多点在我这短短三个月的教学时间内都深有感触。首先,我从小的志愿就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很荣幸,现在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想当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民教师大多是受我各个阶段班主任老师的影响,他们不论在我孩提时还是到长大成人时,都为我树立着榜样,让我了解到为人师表,把知识传递下去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啊!更让我知道教师在精神上的富足是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所无法企及的,一句“桃李满天下”便是最好的证明!我愿做知识的传递者,因此,当我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时,我便由衷的热爱我那三尺讲台,更热爱我的学生。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几个月的工作实践中,我收获很多,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要教好一个学生不难,但是要教好整个班级的学生就必须要多花精力。

在这期间,我认真备课、上课。刚开始做老师,就面对3门课,四个班级,学生对这个校园比我还熟悉,压力的确很大。新教材比较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一些生活元素,创设一些生活情景来导入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我现在教的是六年级,这一班学生底子比较差,上课听课习惯很差,要想方法采取相应措施。又要考虑教法,所谓备学生。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时甚至抄作业。课后辅导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新教师,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经验,对考点难点把握不住。这几个月来是我不断学习的时间,有许多优秀前辈让我学习,他们也很帮助我。

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这一方面比较不足的地方是不太会抓住学生实际,因为刚来就接二年级,往往不清楚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到底有多少。

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还是比较实际,在课堂上就有那么几个后进生这样。我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是提问的不多,主要是我提出一个问题没几个人会举手,有些问题都是自问自答的。

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新鲜感,把书上的静态变为动态,从而使学生愿意继续听下去,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乡下小学教学中多媒体不常用,我只在几节课堂中做了课件,运用课件教学。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即在课前将要所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达到理解这一内容。教会学生听课,怎么听好课呢?首先,必须要专心;其次,抓重点,上课时教室都会强调、重复一些问题既是本节重点;第三,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到先思考后回答;最后,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

最后,新课程、新教师、新班级都是我要突破的难关。原来真的走上那个讲台,要做到真的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很难,不是说你把那节课上了就好,而是课后的复习巩固强化。尤其让我感到的就是学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教,学生他自己一点不想学,一点不想听,真的没办法;不听就算了,还给你课堂吵闹,这都是做教师会碰到的,有挫折、有教训,才有经验,收获才多,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旅途收获会更多吧!

我深深感受到我们老师应该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上学生爱上的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健康成长。所以,我深知现在教师所负的责任是沉重的,我们自己的观念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应该改“传道”者为学习的领路人,“解惑”者为发现问题的启发人,“授业”者为学生今后创业的参与者。

停课不停学教学心得总结优秀 篇6

为此,对于“停课不停学”之下的在线教育,我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完善学生评价系统。现在到了疫情关键的吃紧时期,应及时给学生予以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相信在党中央、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一定能战胜疫情这道难关。教师应避免让打卡、签到流于形式,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弊病,不断完善学生评价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元化对学生当前学业做出恰当评价,保证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稳妥扎实攻克基础。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拓展素养。教师应该按照有关文件通知的要求,不超前部署安排教学内容。实行网络教学、在线教育时,要充分合理关照学生当前的年龄认知水平,做到教学内容与既定教学时间表一致、与学生认知水平一致。同时,多鼓励学生拓展课外素养,营造热爱阅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同时充分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 篇7

编者按:

上海市第三期名师基地政治一组是由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共12位教师组成。在导师方培君的带领下,于2014年12月承接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的子项目“政治学科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一年半的课题研究中,采用了课例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进行了实践研究,对当前上海市正在使用的上教版和科教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上教版的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四套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完成了四套《政治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内容及教育水平描述表》及相应的《政治学科教材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内在联系表》。

在前面两期杂志上我们已经刊登了小学年段和初中年段的研究成果,本期呈现高中年段的研究成果,为广大一线政治学科教师提供实践模板。更期待大家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参与教材的建设,推进研究的深入,不断提高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善创教学情景:优秀教 篇8

【关键词】 情境 导语 多媒体 联系 依托

善创教学情境是优秀语文教师的特征。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营造“绿色”课堂氛围,创立浓厚的、诗意般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感受“美”中轻松快乐地学习。优秀教师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有以下几种。

1.运用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

凡优秀教师都善于运用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良好的氛围。如我校老师莫华执教《失街停》是这样导入的:

师:(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这是哪部连续剧的歌?

生:《三国演义》。

师:这首歌是用《三国演义》小说开头的诗谱成的歌曲,大家能背这诗吗?

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基本背出来。

师:我们学过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文章吗?

生:《出师表》

师:好。我们共同回忆其中一段话(教师领读):“先帝知臣谨慎……”

师生合读:“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师:“北定中原”是蜀汉政权一个目标。孔明第五次讨魏失败,失街亭是主要原因,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失街亭》。

创设了课堂良好的氛围,为一堂好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优秀教师都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诗情画意般的美学氛围。如我校卢江波老师在执教《茶馆》时,就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来营造“绿色”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曲,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语文。第一步:播放电影片断,感知《茶馆》,猜戏曲故事;第二步:看戏猜戏,了解戏曲;第三步:品戏赏戏,体会戏曲思想与意境;第四步:模仿尝试,感受戏曲魅力。这样,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地学习。

3.通过巧妙说话创设情境

优秀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善于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对话,利用师生对话,师生与文体对话,生生对话方式,激发学生研讨和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如我校黄文强教师执教的杜甫《登高》诗的示范课:

师:(同学们有感情地跟着画面朗读这首诗后)大家讨论这首诗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片刻后,有几个举起了手)

生1:写了夔州的秋天、落叶、长江、沙渚、猿鸣、飞鸟这些景物。

生2:还有诗人的登高远眺。从他眼中描绘了一幅“夔州三峡秋景图”。他采用了不同的视角: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让上、下、远、近的秋色塞满了整个天地之间。

生3: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事,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师:很好。你们对诗文内容已经很了解。那么,前四句写景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四个意象有什么寓意呢?诗人的意图又是什么呢?有什么深刻的蕴涵呢?

生:(沉默)

师:哪位同学能发挥一下想象,把这幅“三峡秋景图”具体描绘一下,让同学们再深刻地感受一下,体味诗的意象,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学生埋头在纸上快速地写着)

4.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是五光十色的,生活中有诗质,优秀教师总让生活走入课堂和让课堂进入生活。如我校王锐老师在执教《说木叶》一课时,由缤纷的秋叶着手。课前布置作业——每个同学到大自然中去采摘一片美丽的树叶,课堂中说叶子的故事——用通顺、有文采的一段话谈这片叶子的来历;品——叶子的形状;闻——叶子的气味:听——叶子的声音(联想);尝——叶子的味道;写——叶子的文章。这样的课堂贴近生活,以学生为本,从多方面体验文章,思考人生,情趣盎然而又意境深远。

5.依托课堂活动创设情境

课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训练和实践,优秀教师总善于设计课中的细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逐步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①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创意阅读,避免文本学习的虚浮性和随意性。如我校唐诗锦教师执教《失街亭》,就紧紧抓住“三”来上课,由“三嘱”开始,锁定情节——马谡“三笑”到王平的“三谏”和孔明的“三哭”,进行创意阅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②通过活动进行文本解读和语言运用训练。如我校吕国帧老师执教的《祝福》,先让学生发现祥林嫂的三次外貌不同,述说祥林嫂的遭遇,再分析祥林嫂的性格……这样变空泛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感受作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领会作品所包含的深刻东西。③通过课堂活动来构建课堂,既能使语文课高潮迭起,赋予艺术之美;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运用中提高,得到全面发展。如我校庞凤英老师在执教《我的空中楼阁》,就是由四个活动把课堂串联起来:第一——感受美;第二——品味美;第三——阅读美;第四——互动欣赏美。这四个活动,设计精巧,承接自然,铺垫巧妙,自始至终,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富有意境张力。

总之,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是优秀教师的共同特征,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保障,它能激起学生的兴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契合点,更是课堂效率的保证。

优秀课堂教学心得 篇9

古林镇中学语文教研组

编者按:

2012年10月23日,借初中语文课堂转型论坛分赛场的机会,古林镇中学语文教研组每位成员悉心聆听了论坛发言者的精彩论述,带着学习后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学习心得,以下是其中的几篇: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背后 ——心中永远要有学生

陈烈燕

报告厅里听众散去了,但精彩的论坛并没有随着论坛的结束而结束。说实话,这次在我们学校进行的论坛是近年我听过的印象深刻的论坛。因为论坛将我区近半年来的热点问题以论坛者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说出了论坛者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实践、理解与思索。而当论坛者与观摩者的思考发生碰撞时,不管这个碰撞是争执还是共鸣,这才是论坛成功的真正意义。

论坛的角度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的转型思考并不是联盟学校的专利。每一个教师其实都是课堂教学转型的实践者,不是吗?“五步三查”“预习指导案”等在课堂教学转型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其中心都指向“以学定教”。每一位论坛者所揭示的教学方式都是紧扣“学生的预习”“小组的建设”和“课堂的展示”。论坛告诉我们,要想课堂教学真正高效起来,是永远离不开这些方法的。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一再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如一位专家说的,要上好课并不难,只要心中有学生,脑中有教材、手中有方法。我想这些也正是课程标准更通俗的说法吧。

“假如我们的语文课堂失去了“生命”的色泽,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回归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点,我们身为师者,我想:我们既不能做自由的“牧羊人”,也不能做善意的“布道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成为语文教学这片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学生言语生命的呵护者。”这是毛平阳老师论坛中的一段结束语。他的论坛中心是《语文课堂: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将师生的对话提高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的高度。我觉得说的非常对,生命意识才是心中有学生的最好表现。教学中的生命对话正是心中有学生的最好体现,也正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背后的实质——心中永远要有学生。

这才是我听完论坛后思考最久的问题。一个只有教师自我的人,他能关注学生预习与否,能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吗?教育是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独特的世界,只有心中有学生才可以在课堂教学转型中更好地运用教学方式,否则一切所谓有效的方式永远是一句空话。语文教学应该还学生的天真与诗意,让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心灵约会,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灵动和美丽,“以学定教”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当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那么教学的春天就一定到来了。【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老师】

让语文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教学论坛”小记

王琴儿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次论坛讨论教学转型的目的就是想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缺失语文味的现状,还学生主动,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建构的不同设想,让语文教学呈现丰富多彩的风格,让语文教学独具个性地摇曳在改革之路上。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异彩纷呈,一与执教者的语文情怀和性格有关,二与执教者的观念和教学风格有关。执教者承载着阐释语文内涵的任务,剖析语文,理解语文,运用语文,传达给学生美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这一过程中,不管是诗意语文,还是实用语文,都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语文教学只要敢想,敢做,就能打破现在传统的“串讲法”,把僵化的贯讲法移除出课堂,呈现多彩的局面。

聆听了本次论坛之后,笔者更确信,如何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根据教材对选文功能进行最恰当的定位,根据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促成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要靠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异构”上作出智慧的判断,以建设性的教学实践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作一点一滴的积淀。让我们语文老师都追求了一个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感悟生命的涌动,促进生命的成长。

语文课堂转型需要创造力

张昕

上周在我校举行了鄞州第三协作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论坛活动,参赛教师们的发言给我很多关于课堂教学转型的启发。

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各地语文教学改革竞相尝试,如火如荼百花齐放,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本人也积极参加各级课程培训,教学中尽力实践学习所得的新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深感教改的必要,也确实尝到了教改的甜头。虽如此,在工作中,总感觉今天的语文教学现状跟国人的语文教育理想还有距离。语文教学改革还需深入下去,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期待转型。

来自第三协作区的各校同仁的精彩发言,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转型途径。比如,高桥中学的毛老师给了语文教学以准确定位——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毛老师说语文老师不能只做自由的牧羊人和善良的布道者,要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老师,要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富有诗意。说的真好。反观自身,也许我是个负责任的老师,也还算受学生欢迎,但远不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语文老师。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仔细梳理知识点,仔细斟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凡此种种,似乎做得很好了。毛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只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创造力。首先备课需要创造力。在准确把握教材后,我们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觉意识去“肢解”课程内容,根据学情构建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融入自己的“魂魄”,而不是唯教参是瞻。在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特定时空中特定的知识体验及其动态生成,充分考虑其个性差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作者甚至是与教材编者之间的精神交往和心灵融通,还学生以一个个鲜活的青春生命和参差错落、摇曳生姿的“学习生态”。为了保护学习主体的灵性思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生趣盎然、充满诗意,亟需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工作中激发更大的创造力与智慧。论坛活动虽然结束了,留给我的思考却是深长的,我也将更努力的去走好前方的路。

以学定教 言文并举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之文言文教学之感

李贝

近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这一名词时常进入我的耳中。什么是转型?为什么转型?该怎么转型?我想每位老师心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疑问。其实,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转型最明显的应该是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

从去年开始,文言文教学就在中学语文界中掀起了一股热潮。这股热潮至今未退,它仍在升温。

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了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专题培训”,余晓莺老师特地将文言文教学作为了本次专题培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张霞儿老师提纲挈领式的开篇讲座,还是沈建军老师和刘飞耀老师的细致讲解,还是宁波大学任茹文博士的理论指导,无不围绕着文言文而展开。虽然这次的培训时间不是很长,但却让我对自己以前的文言文教学深感惭愧。

踏上讲台,至今已有六个年头,还是一名新教师。在平日的文言文教学中,我通常奏响“三步曲”——解字、释文、体情。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显得很有条理,层次分明,但我却较为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冒”,学习热情逐渐减少。究其原因是“言不及意”,“得意忘言”。“言”与“意”的脱离,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文言文非常的枯燥而无趣。10月23日下午,一行人来到了我们古林镇中学,他们是我的同行,是来我校参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论坛”的。这天,我聆听地特别认真,对毛姣娜老师的观点深有同感。毛姣娜老师以“展开双翅,鸟儿乘风翱翔”这一生动的语句为题,形象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以学定教,言文并举”。教学文言文,重点就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读懂文意。其实这一步完全可以由学生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的注释自学完成。如遇自己难以解决的句子,教师或其他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协助解决。如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就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到位。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在 “高效课堂”中实行的“导学案”。如能将导学案利用到位,既能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也能减少课堂上对字词的讲解时间,从而留有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直以来,我都很赞同这句话,其实这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入选初中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只要认真阅读,定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定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其实,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那在文言文教学中又何尝不可呢!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我们时常品词赏句,那在文言文教学中又何尝不可呢!只有多多品味,加强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才会不断增强,才能领会到文言文的魅力,进而爱上文言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当我们设计导学案时,在进行课前备课时,一定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内容,在文言文教学中,真正实现“言文并举”。

展开双翅,鸟儿乘风翱翔。让“以学定教,言文并举”成为教师文言文教学的一股绵延之风,让学生乘着这股风展开双翅,自由地翱翔在文言文的绚烂天空之中。

【构建和谐开放有所得的课堂】

寻找新的语文课堂

——听“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教学论坛”有感

钱玲玲

十月注定是收获的季节,桂花的芬芳依然萦绕在身边,醉人心脾。“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教学论坛”在我校举行,发言教师们激情昂扬,侃侃而谈,传达了语文课堂转型的心声。聆听着教师们掷地有声的演讲,我如沐春风,感受颇多。

课堂转型教学论坛,把我从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迷途的鸟儿终于找到了翱翔的方向。语文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确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带着问题进课堂,有正对性地听课解决问题,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指挥家的角色,而是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给学生创建一个快乐和谐、自主开放、有所感悟的课堂。1.给学生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 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好之,乐之,就是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快乐地学习,主动地求知,那是最理想的学习模式。2.给学生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文本中挖掘信息,从生活中汲取知识,从学习中掌握方法,学生是主体,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

3.给学生一个有所感悟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应该是最感性、最诗意的学科,不像数理化,学习公式方法,语文要求我们追寻一切美的事物,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审美意识。所以感悟成了学生消化知识并获得新知的有力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个感悟的机会以及能够有所感悟的课堂,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转型,对于教师而言,看似轻松了,其实非然。课堂教学的转型,给了语文教师更大的压力和任务,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需要。我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做语文课堂转型的实践者。

幸福在何方

——观初中语文课堂转型教学论坛有感

龚小波

初中语文课堂转型最终转向何方,我想应该是“幸福课堂”吧!我就说说自己对幸福课堂的理解。

语文课堂的幸福在何方呢?

首先,有展示的幸福。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思维、语言、体验、感悟、朗读、模仿的机会,在展示中加强实践,加强和同学的沟通,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认可的愉悦。

其次,有习得的幸福。语文课堂同样追求高效,追求质量。用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提升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获得提升自我的愉悦。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理性的管理,让课堂的活跃,是思维的活跃,是智慧的飞扬,是语言的舞蹈,而不是空洞的嬉笑玩闹。收获知识,培养能力,让课堂充实,让学生的课堂45分钟充实,这是深层次的幸福,是来源于心底的幸福。

有律己的幸福。课堂是有序的,学生的课堂言行是有序的。心灵自由,规则严明。活跃而有礼有序的课堂,是一种美,是一种规则制约下互相尊重的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懂得谦让,秩序,尊重,培养公民意识,培养和谐气氛,塑造和谐个性,这是惠及一生的幸福。有感受语文魅力的幸福。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语文有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美。可以领略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可以沉醉于美文佳作的真知灼见,可以流连于故事情节的扣人心弦;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可以把学生带入梦幻般的境界,让心灵无限自由在理想的乐园里畅游,让情感无比丰富地在想象的王国里遨翔。让语文课成为文化的盛宴,学生尽享文化美食。这是只有语文才能带给学生的幸福。

有师生融洽的幸福。一个幸福的课堂必定要有幸福的老师。这样才是和谐的课堂,这样才能师生互相吸引,互相期待,呈现一幕幕精彩的课堂情境。

观看优秀教师教学光盘的心得体会 篇10

中川中学 马琼

通过本次的光盘培训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本来一直感觉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所以总是很放松自己。可是在我学习光盘讲座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的老师的形象,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得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帮助他(帮助学生克服成长的障碍,帮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能力)”教授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使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的一面;一个素质好的老师,讲课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素质差的老师,讲课在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对这句话是非常的同意的。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听到了教授的报告,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的一点是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但这样他们都同时读了许多课外的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也从中立志要多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三: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四、学会欣赏,培养浓厚的学科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不欣赏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中的教学内容,我们就无论如何也上不好语文课的。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对语文浓厚的兴趣爱好。学会欣赏语文课程体系,欣赏语文课程中的每一篇文选,欣赏语文课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欣赏上语文课中的每一个环节,欣赏学生学习语文课中的一些细节,欣赏学生学习语文课后的收获,欣赏学生的作品等。只有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语文课的一切过程和素材以及活动,我们的心理才会是愉悦的,我们的精神才会饱满,我们才愿意以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中去。也只有我们教师欣赏语文课,热爱语文课,我们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也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对待语文课,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时候,充满乐趣,而不是枯燥无味,从而学好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伟大的行动只为伟大的目的而产生”。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课,就必须要学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凭借语文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韵律美、铿锵美、情韵美、修辞美、跌宕美、意境美、语言美和精神美,从而唤醒学生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语文的课堂闪发着学生的灵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问、自由地读、自由地想、自由地答、自由地评价、自由地选择。我们要怀着一颗宽容地心,以一种善意的、平等的姿态,同我们的教育对象一起渡过愉快的成长的生命历程。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生机盎然,学生才会兴致勃勃。

五、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优秀语文教学语言之管见 篇11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40-01

0

语言是人际交往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通过语言表达,人们可以互相了解并进一步进行事项和物象的交流。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语言显得更为重要。身为一线教师且是语文教师,语言的运用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决定了教育教学效果的良莠。诚然,语言的使用模式包含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但不管是哪种语言,我们都应该运用自如,力争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下面就普通语文教师而言,优秀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准确简明是优秀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这里的准确,首先体现在对知识地把握准确,绝不含糊不清,摸凌两可,对概念和理论的表述明了,方向性正确,绝不公式化的将教参语言直接移植过来,跳跃性传输知识。这里的简明,是简约而明达,非简单而浅明。有位智者曾言:“简明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如果词不达意,仅是粗陋浅俗的半截子语,教人半懂非懂的,教学效果可见一斑。在现实教学中,就有教师因不善于组织和运用准确而简明的教学语言,课文分析拖泥带水,知识点讲义重复拖沓,语言的运用形式残缺单一甚至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关,严重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收,教学成绩一塌糊涂,反而自己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学生就是听不懂呢?也许教师肚里有满满的墨水,可就是语言表达欠缺了些,无奈呀!

二、声情并茂是优秀语文教学语言的关键特征

声音是语言表达的最重要形式。其可洪亮如雷轰,清脆如鸟鸣;亦可缓缓如泉流,济济如江涌。或轻松活泼,婉转动人;或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在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声音适度、和谐、悦耳,整齐中有变化,侃侃中有突兀。也就是说,语言声调要有起伏,轻重缓急要分明。学生在聚精会神的学习中才能真正将知识理解、消化、吸收。教育心理学早已证明:呆板的同一频率语言刺激,会引起人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而这种保护性抑制对知识信息起排斥作用。学生都排斥老师的言语了,又怎能了解掌握课堂老师教学的知识呢?有声语言固然如此,无声的语言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学,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耳醉其音,还要让学生心醉其情。因为,声音离开了感情就变成了噪音,噪音能让人学到知识吗?所以,情——无声的语言也至关重要。古人言:“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能抓住求知的心,情能点燃智慧的火。语文教学语言若能达到声情并茂,何愁学生不能知我情而达我意呢!起伏的声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充沛的感情能打动学生的心扉,注意力集中了,通情感通鸣了,学生也就由知而达理了。

所以说,声、情并茂是培养优秀语文教学语言的关键。教师在注意教学语言的声音的同时,更要体会文章之情,明察作者之意,选准定情点,作为教学语言的主旋律。或喜或悲或哀或戚……如鲁迅的《故乡》,面对中年闰土,既哀其不幸,也怒其不争;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既有对守边将士的深切同情,也有对朝廷不修武备的极度愤懑;朱自清的《背影》,在生活细节之中父子情深显而易见;诸葛亮的《出师表》,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溢于言表。只有深入把握教材,用抒情的语言,以声传情,才能使学生在理智上产生共震,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逻辑严密是优秀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特征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语言既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学门,没有日积月累的千锤百炼,没有精益求精的孜孜以求,没有更上层楼的持之以恒,是很难掌握这门技艺的。那么,要做一名合格而优秀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我想,做到逻辑严密,你就成功了大半。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她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如果你言语支零破碎,东不搭西语,缺失了逻辑性,牛头不对马嘴,能将知识表达清楚吗?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前言后语连贯,思路畅通,逻辑性强,能自圆其说,往往表达效果显著,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逻辑严密呢?

一是拓宽视野广学习。既学技艺,又学知识,听广播,向播音员学习;看电视,向主持人学习。技艺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经常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耳濡目染,终能成就自己。同时,学习我国语言灿烂的瑰宝,如《诗经》、《离骚》,如唐诗、宋词、元曲,如古今中外名著……腹有诗书语自华。二是加强基础苦训练。教师在表达时口齿不清,吐字不利落,平卷舌不分,轻重音不准,语调变换不明,都是由于普通话基础知识欠缺造成的。因此语言语法、修辞、谋篇的逻辑关系尤为重要。三是多实践多锤炼。炼,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炼。实践出真知,实践练本领。许多学生平时不爱讲话,结果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往往结结巴巴,不知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不多进行言语的交流,即便是你学识渊博,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正如朗读一篇文章,读一遍不通,而读几遍不仅通顺了,连文意也知晓了一些,真是我们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一切知识的传播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拥有优秀的语文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很好地教授知识,传播文明。而优秀的语文教学语言来自于人生经验的积累和感悟,来自对大千世界的深沉探索与思考,需要教师自我的精心提炼,创造实践,只有每一位教师都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掌握语言艺术,便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语言融逻辑性、哲理性、雄辩性和丰富的情感为一体,成为最佳语言。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心得 篇12

初中生不必拥有很高超的绘画技巧, 而是应该多多了解美术绘画的历史, 还有画家们的众多作品, 了解国外美术绘画的方式与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的不同。当然, 初中生也应掌握一些基础的绘画方式, 开展各种美术活动,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又可激励和带动学生发展。

美术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通过相关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 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各种文化, 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发展, 对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架起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 为学生的友谊交流打下基础。

在初中学习美术,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事物的美丽可爱, 让他们领悟美术的魅力, 从中获得审美体验, 更加享受生活, 热爱生活。在美术课程中设置悬念情境, 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 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 从而积极主动地创作。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大多以个人为中心, 不善交流, 缺乏合作精神, 审美能力比较差。在学习美术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给他们分配任务, 共同作业, 可使学生互教互学, 团结合作。

初中的美术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容易敞开内心世界, 他们将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表现出来, 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情操得以陶冶。美术课程教学与培养学生高尚的节操, 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相结合。学生在欣赏绚丽多姿的风景画中, 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时, 学生会形成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时会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心怀梦想, 并为这梦想去拼搏。

美术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 而这三个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主要途径。初中美术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欣赏作品的独特之处, 体会作者的创造意图, 感受作者的思想, 让学生自己探索绘画的技巧, 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好习惯。

生活是美的源泉, 脱离了生活, 美术就失去了创造的动力。我们身边的色彩是美术的命脉, 身边的花草树木是美术的主角, 身边的艺术品是美术的结晶。所以, 初中美术课堂应作为开放式课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把周围的一切, 如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美术的大课堂, 在大自然中学习美术, 在生活中感受美术, 享受生活中的五彩斑斓, 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景象, 描绘自然的景观, 在快乐中学习美术。

美术课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在课堂上画的小作品, 更专注于学生对美术的认识。那什么是美术的认识呢?也许不少学生听到美术这个名词便认为只是画画而已, 其实不然, 美术这个词语所涵盖的意义很广大。因为我们无不接受美术的浸染, 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与美术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让学生先认识什么是美术, 有了一个轮廓才能更好地描绘, 才能深入地学习。也许小学阶段上美术课, 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画一些动物, 一些漂亮的花朵树木等, 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初中的美术学习就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美术的概念以及它的内涵。

怎样进行美术课堂实践呢?美术就是艺术, 初中美术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些手工艺术品, 让学生多动手, 不再认为美术只是一门画画的课程, 要让学生真正了解美术的真谛。

上一篇:爱心人士下一篇:企业宣传展示型网站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