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注

2024-07-12

持续推注(共4篇)

持续推注 篇1

关键词:国产维库溴铵,持续推注,间歇静注,比较

近年来, 国产维库溴铵 (仙林) 由于其起效快、肌松效果确切、不释放组胺、循环稳定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一般的用法是间断静注, 但由于作用时间短、恢复快, 需反复地注药。因而肌肉松弛程度不够稳定 (尤其是接近手术结束时) , 由此可带来体动或过量注射而延迟恢复等缺点。本文比较了维库溴铵间断静注与微量泵持续推注两种给药方式的效果, 为临床上改进维库溴铵的用法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拟行气管内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 ASAⅠ~Ⅱ级, 男27例, 女23例, 手术部位包括胸部手术7例, 腹部手术25例, 脊柱手术12例, 口腔颌面手术6例。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为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钠0.1mg肌注。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0.1mg/kg、芬太尼3~5μg/kg或舒芬太尼0.3~0.5μg/kg、依托咪酯0.2~0.4mg/kg或异丙酚1.5~2mg/kg、维库溴铵0.1~0.12mg/kg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后接麻醉呼吸机纯氧间歇正压控制通气。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持续推注组 (A组) 和间断静注组 (B组) , 每组25例。A组以维库溴铵8mg稀释成20ml用微量注射泵以0.06~0.1mg/ (kg·h) 的速度持续推注, 根据手术时间长短, 采用先快后慢调节注射速度, 原则上以肌松程度恒定, 用加速度仪以连续4次刺激 (TOF) 方式刺激尺神经, 肌颤搐维持在5%~10%, 手术结束前20~30min停药。B组在肌颤恢复25%时单次静注维库溴铵0.03~0.05mg/kg, 并根据手术时间反复追加。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瑞芬太尼, 必要时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 均不予肌松拮抗。

记录两组维库溴铵单位时间内的平均用药量[μg/ (kg·min) ], A组停药后和B组本次注药后肌松的恢复率[TOF比率 (T4/T1) 从25%恢复至70%的时间], 手术结束至气管拔管时间, 手术结束前30min内体动次数以及需要追加镇静药或镇痛药次数。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单因素组间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分析, P<0.05为显著有差异。

2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及手术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别 (P>0.05) 。两组单位时间内维库溴铵平均总用量差异无显著性, A组 (1.10±0.52) μg/ (kg·min) , B组 (1.07±0.48) μg/ (kg·min) , P>0.05;肌松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 A组 (23.5±7.4) min, B组 (25.2±6.3) min, P>0.05;拔管时间差异显著, A组 (5.2±2.5) min, B组 (8.3±12.7) min, P<0.05;手术结束前体动的例数A组 (0次) 少于B组 (6次) , P<0.05;需要追加镇静药或镇痛药次数, A组0次, B组8次, P<0.05。

3讨论

目前非去极化类肌松药的使用大多采用单次静脉注射, 但这种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 往往是等待肌肉张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予追加尤其是在肌松监测不太普遍的情况下, 因而存在明显的缺点, 如肌松程度不够稳定, 在手术结束前30min内更难以控制, 而且有一定的蓄积作用。另外, 反复给药也增加了临床工作量。

维库溴铵属于中效肌松药, 持续静脉推注给药, 血药浓度可维持较恒定的水平, 使神经肌接头阻滞持续而稳定, 易于控制[1]。本文结果表明, A组的用药量及肌松恢复率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可维持神经肌接头阻滞在稳定和较深的水平, 而手术后可缩短拔管时间, 手术结束前无需顾虑肌松药的蓄积作用而减少给药所引起的体动或追加镇静、镇痛药等。而根据手术时间长短, 随着持续推注速度逐渐减慢, 在肌松监测仪的监测配合下, 可保证在手术结束前一段时间内残余肌松作用的可靠恢复。

总之, 维库溴铵持续推注与间断静注比较, 肌松水平恒定, 肌松程度波动小, 无需反复地静注给药, 而且药量未见增大, 恢复更快。因而, 持续推注维库溴铵是一种较理想的给药方法。

参考文献

[1]连庆泉, 苏尔瞻, 孙大金.阿曲可林和维库溴铵间歇静注法和维持静滴法的比较研究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3, 9 (5) :251-253.

持续推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 (男性及女性各20例) 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入选病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每组各20例, 其中治疗组采用托拉塞米分次静脉推注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托拉塞米持续静脉泵入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男性10例, 女性l0例, 平均年龄为 (55.5±8.6) 岁, 依照患者的心功能级别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 心功能Ⅲ级14例、心功能Ⅳ级6例;治疗组:男性10例, 女性10例, 平均年龄为 (55.6±9.4) 岁, 依照患者的心功能级别, 心功能Ⅲ级15例、心功能Ⅳ级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都有反复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治疗, 且有长期使用利尿剂且利尿效果不佳的经历, 在入院后均服用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治疗, 且均不伴有肝肾功能异常。对照组给予托拉塞米注射液20~6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持续泵入, 9 h泵完, 1次/天, 连续使用3 d;治疗组给予静脉推注托拉塞米注射液, 每次10~20 mg, 每间隔约3 h重复使用1次, 连续共使用3次, 连续用3 d,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天的血压、尿量、体质量及血钾水平, 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每天尿量、体质量以及血钾水平比较。治疗组的20例患者中, 平均每天的尿量为 (2025±60) m L, 平均体质量 (58.6±2.2) kg, 血钾为 (4.5±0.7) mmol/L;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 平均每天的尿量为 (1560±65) m L, 平均体质量为 (62.3±2.1) kg, 血钾为 (4.0±0.4) mmol/L。和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每天尿量增多, 体质量下降, 血钾水平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2.59)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治疗组20例患者中, 出现电解质紊乱的1例, 出现心律失常的0例, 出现乏力的1例, 总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0%;对照组20例患者中, 出现电解质紊乱的1例, 出现心律失常的1例, 出现乏力的1例, 总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9.2%。和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根据《2014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指南》, 推荐应用利尿剂用于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用于减轻心脏前负荷, 以缓解气促和水肿症状, 推荐用于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尤其是伴有显著体液潴留的患者。托拉塞米是一种磺酰脲吡啶类利尿药, 其主要作用在患者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与远曲小管, 它能够有效控制Na+、K+、Cl-等离子的重吸收, 具有良好的利尿功效用, 但不显著改变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和酸碱平衡。同时它还能抑制肾小管细胞质中醛固酮和受体进行结合, 进而降低醛固酮的活性, 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增强前列环素浓度, 抑制血栓素等作用[3]。其半衰期为3.5 h, 代谢产物M1和M5达峰值时间为1~2 h。托拉塞米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使用方法有口服及静脉给药两种。口服给药的药物吸收速度及生物利用度均低于静脉给药, 且容易受剂型及机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静脉给药的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均优于口服给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常见的静脉给药方式包括一次性静脉推注, 分次静脉推注, 持续性泵入等。而同样通过静脉给药的不同给药方法也各具特点, 有不同的治疗效果。通过静脉注射可以快速提高初始血药浓度, 但血药浓度落差较大[4]。通过静脉持续给药可以在较长时间维持一恒定的血药浓度, 但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不能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以至于不能迅速发挥治疗效果。而在接近药物半衰期时给予重复静脉注射药物既可以在治疗初期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又可避免血药浓度大幅波动, 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恒定的血药浓度。在本次研究中入选病例均为心功能Ⅲ~Ⅳ级 (NYHA心功能分级) 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治疗组患者采用托拉塞米分次静脉推注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说述, 托拉塞米在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 分次静脉推注与持续静脉泵入的方法相比较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有效增加尿量, 减轻心脏前负荷缓解呼吸困难及水肿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5]。但在大剂量使用托拉塞米的过程中尚无有效证据可以有效避免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不全, 仍应当定期监测电解质、肾功能、酸碱平衡情况, 必要时与醛固酮拮抗剂或与保钾药物一起使用可防止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

参考文献

[1]王芳.托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23) :119-120.

[2]丰泳.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5) :174-175.

[3]管鸽, 唐进法, 赵熙婷.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水钠潴留的临床用药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32 (3) :1090.

[4]彭妍钰, 潘蓉蓉.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5) :399-401.

持续推注 篇3

例2.男, 17岁, 学生。因上呼吸道感染到门诊治疗。医嘱给予青霉素80万U, 每天2次, 肌内注射。常规皮试阴性后, 肌内注射2d。2d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4×109/L, 中性粒细胞0.86, 体温38.9℃, 医嘱改为青霉素240万U, 生理盐水30ml, 静脉推注。药物用到一半时, 患者突然心慌, 胸闷, 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 测心率132次/min, 律齐, 呼吸30次/min, 血压12/6kPa。立即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5mg。继之患者又出现腹痛、腹泻。医嘱给予5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推注, 地塞米松5mg、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 30min后患者症状缓解。

讨论

青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 按照传统说法, 皮试阳性者, 无论任何浓度、剂量、给药途径, 一旦使用都会引起过敏, 绝对禁止应用。但以上2例, 皮试均为阴性, 且均使用几天无反应, 因改为静脉推注。剂量、途径改变而发生过敏反应, 其机制尚不明确, 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 通过以上2例报告, 再次提醒大家, 在临床应用青霉素时, 应提高警惕, 具体措施如下: (1) 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浓度、剂量一定要准确。 (2) 对应用青霉素的患者要加强巡视, 询问有无异常感觉。 (3) 在首次应用青霉素时, 即使皮试阴性也应备好抢救药品, 以利于及时抢救。 (4) 在临床需用青霉素时, 应禁用静脉推注。对体质过敏的患者, 更应绝对禁用素。

持续推注 篇4

患者, 女, 61岁, 因反复发作心悸三年, 再发五小时入院。既往体健。入院体格检查:T 36.9℃, P 167次/min, R 17次/min, BP 125/80mmHg。神清, 无颈静脉充盈, 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界不大, 心率167次/min, 节律整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 电解质正常, 肌钙蛋白阴性, 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正常。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后给予普罗帕酮70mg缓慢静脉推注。推注完毕约3min, 心电监护示恢复窦性节律, 心率78次/min。患者心悸症状消失。约1min后, 患者突然出现胸骨后压榨样不适, 头晕, 大汗淋漓。立即查体:P 73次/min, BP 50/20mmHg, R 18次/min。神清, 急性痛苦面容。无颈静脉充盈, 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界不大, 心率73次/min, 心音低钝,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余正。行心电图检查示V1、V2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2~3mV。Ⅱ、Ⅲ、avF导联ST段下斜型下移1~2mV。考虑患者急性前间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 心源性休克。立即行补充血容量、升压药物运用, 阿司匹林300mg嚼服并准备行溶栓治疗。约十余分钟后, 患者上述症状消失, 再次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查体生命体征正常, 心肺无异常。考虑患者为急性冠脉痉挛所致。3h后, 复查肌钙蛋白弱阳性、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正常。后患者住院观察一周, 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多次复查肌钙蛋白阴性, 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正常。

2 讨论

普罗帕酮属于Ⅰс类抗心率失常药, 其抗心率失常作用主要通过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 (Vmax) , 减慢传导与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实现。可应用于各种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 难治性、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其心脏方面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窦房结抑制, 房室传导阻滞, 加重心衰等。本例患者静脉推注普罗帕酮后, 出现心肌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 临床罕见。其发病基础虽尚不清楚, 但值得临床医生注意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头孢曲松下一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