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理念

2024-08-30

持续理念(精选12篇)

持续理念 篇1

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理念是迎合时代发展、体现设计优越性的有效选择, 建筑的可持续设计体现在建筑能源、资源的节约化利用, 自然生态能源的充分利用, 节能减排功能的有效发挥, 建筑能够被长期、可持续改造、利用与使用, 建筑物的安全性、牢固度与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 总之, 能够实现建筑物多功能的发挥, 创造出得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建筑形状、形态与样式, 从而打造出良好的办公环境、居住环境与生活环境, 达到建筑物与大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1 建筑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可持续理念简单说就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理念, 在建筑设计领域, 要确保建筑的设计从长远出发, 立足于支持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科学的发展理念的带动下, 所有未来的建筑物结构、形状与样态等的设计都要融入社会发展大潮流中, 能够广泛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中各个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确保能够同其他社会产业实现科学融合, 积极渗透、有效发展, 打造一种科学的、可正常循环的生态发展链条,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未来的建筑设计与建设利用新能源、新材料, 全面延长建筑结构材料的使用寿命, 实现建筑功能与作用的可持续发挥与利用。

可持续理念的建筑设计是从整体环境特征出发的, 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价格合理、环境良好、生活舒适的空间, 同时, 也有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体现出一定的环保文化气息。可持续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是对建筑以外环境、资源、空间等的高效、节能、环保开发和利用, 是低碳环保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可持续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2.1 积极开发并使用可持续能源

控制对一些宝贵资源、能源的利用, 积极研制新技术、开发新能源, 使其支持于建筑设计。

(1) 风能。风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能源, 具有可获得、使用范围广、洁净、可再生等环保特征, 而且易于获取, 无需投入开发成本, 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良污染物, 主要利用体现在:风力发电, 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建筑夜间照明中, 能够有效控制电能的使用, 也可以在建筑内部增设自然通风通道, 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内部空气质量, 控制不必要的空调能耗, 从而有效散发建筑物内部热量, 缓解热岛效应。

(2) 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公认的、而且能够被建筑行业积极利用的洁净、环保、新能源。它具有纯天然、可再生、用不尽等特征, 太阳能在建筑行业的利用非常广泛, 例如:太阳能水热器、太阳能灶等等, 甚至延伸到了发电领域, 可以说太阳能这一新能源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 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状等来增设真空集热收集器, 同时配上水箱、循环系统等来进行辅助, 依靠太阳能来实现楼房的热水供应, 从而有效节约能源资源。

引入太阳能温室技术, 可以在建筑中相对合适的地方增设集中的太阳能温室, 凭借热交换的功能原理来得到足够的太阳能, 并得到能量的转化, 变成热能, 为居室内部供暖、供热提供有效途径。

当前的太阳能技术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 将其同光电技术有效结合, 研制出了太阳能店里抢、光电玻璃幕墙等等, 实现了采光、供暖、供热等技术的有效融合, 实现了太阳能综合功能的发挥。

(3) 地能。地能也是一种纯自然能源, 具有储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也就是人们研究出了各个深度土层中的温度、湿度等, 利用这些温度与湿度来实现供热与制冷, 再蓄热等物质的有效带动下, 实现地能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 现阶段, 地能在各大城市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利用。

2.2 科学的设计,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 科学布局建筑物间距。为了能够确保每一座建筑物都能够正常采光、获得合理的光照, 就要对建筑物的间距进行科学布局, 根据建筑物一天的影长、光照时长等来科学设计建筑物密度, 打造出密度较高、采光条件较好、土地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的建筑群。

(2) 根据地形地势优化设计, 确保生态环保。要本着全局出发、大局把握的原则,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势等进行设计, 确保建筑设计同周围环境有效协调、和谐共生, 特别是遇到山地、丘陵等地形条件时, 要科学地开挖土方, 控制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 尽量避开地势陡峭、地形复杂的地方, 优选地势平缓地方来建设施工。

(3) 合理布局建筑群, 提高建筑物内外风环境质量。过于聚集的建筑群会影响风的流动, 因此, 必须结合当地常年的盛行风向、风力以及风场等来科学布局、安排建筑群落, 实现建筑物内外通风良好, 同时, 又能有效抵御风力侵袭。

单个建筑中不妨依靠风压来达到自然通风的目标, 使建筑物内部风力流动、空气流通, 为人们创造出自然、舒适又环保的自然环境, 例如:调节窗户的朝向、科学设置通风口尺寸、增设导风构件、设置自然通风口等等, 这样不仅能够自然通风、也有利于建筑物中污染物的排出。

2.3 做好门窗的节能设计

由于建筑门窗是其能源损耗的主要部分, 所以, 在实际设计中要积极控制门窗的使用面积, 应该优选门窗材料, 改进门窗结构, 从而积极确保门窗的紧致、严密, 防止由于门窗存在缝隙而散失建筑室内热量。

2.4 屋面的节能化设计

屋面节能设计在整个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 应该优选挤塑聚苯板这种保温材料, 它具有强度好、成本廉价、施工简单等优势特征, 目前已经成为建筑屋面施工中最常用的一种节能环保材料, 或者在建筑物中增设架空通风屋面、绿化屋面等等, 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建筑物各种功能的发挥, 也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3 总结

建筑物可持续设计理念是未来的设计趋势, 也是将来建筑物发展的一大方向, 因为只有进行可持续设计, 才能确保建筑物生态环保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才能实现建筑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摘要:21世纪是生态环保新世纪, 整个社会都在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建筑业的繁荣, 形形色色的建筑平地而起,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然而也增加了对资源、能源等的需求, 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使建筑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使用与发展, 就要加强对建筑的设计, 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来进行建筑设计。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可持续设计的意义, 然后探究可持续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可持续理论,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付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高层住宅”控制系统的初探[J].江西科学, 2009 (03) .

[2]大卫·尼科尔森-科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高层建筑设计——以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环境学院高层建筑设计教育为例[J].城市建筑, 2009 (10) .

[3]任州.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析高层建筑体形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 2009 (S2) .

[4]王荣光, 沈天行.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5]汪霞, 曾坚, 李跃文.城市非常规水资源的景观利用[J].建筑学报, 2011 (6) .

持续理念 篇2

李家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民航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提出了持续安全的理念,要求全行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始终坚持安全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决定了在民航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坚持安全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内涵丰富,其中包括安全发展这个基本要素。安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无论哪个行业、哪个领域,离开安全发展,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对于民航工作来说,安全更具有直接而重大的意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民航工作的重点是安全。民航一旦发生飞行事故,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社会影响重大。航空运输的特殊性对安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航空安全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无不高度重视航空安全。尤其是美国“9〃11”事件的发生,更使全方位的航空安全被提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航空运输是否安全,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国家稳定、社会稳定的标志。因此,在民航工作中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既富有行业特色,又突出了工作重点,抓住了主要矛盾。

民航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安全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民航安全工作,也有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问题。民航安全工作的全面,是指抓安全不能单打一,而要全面抓,既抓空中安全,也抓地面安全;既抓人员安全,也抓飞机、设备、设施安全;既抓日常行政管理安全,也抓空防安全。民航安全工作的协调,是指抓安全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而要着眼全局、考虑全面,无论商业航空还是通用航空,无论客机、货机还是专机、包机,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要全方位抓、下功夫抓,确保民航整个安全体系的协调和平衡。全面、协调抓安全,最终要体现到持续保证安全上。保证航空安全是一个长期目标和过程,航空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把安全责任铭记在心,把每一天、每一个航班、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起落都当作新的开始,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才能确保民航持续安全。坚持并实现持续安全是以人为本在航空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定不移地把航空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始终摆在第一位臵,坚持并实现持续安全,是以人为本在航空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持续安全理念,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最大的爱心、责任心,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生命安全的保障。人民群众选择航空出行,用户选择航空运输,体现了对民航业的高度信任。对民航业而言,这意味着莫大责任,也意味着重大考验。民航要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经得起各种突发情况的考验,给人民群众提供最放心、最舒适、最便捷的服务,就必须要求民航业所有从业人员,无论是空勤人员还是地面指挥人员,无论是机务维护人员还是各类服务人员,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的理念。航空安全不仅事关乘客的根本利益,而且事关无数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的根本利益,社会影响巨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安全工作上,就是要高度重视、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到长期地而不是阶段性地、持续地而不是断续地保证安全。做好安全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人,而安全工作本身又要靠人来做。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保证安全的链条上不能出现任何漏洞。安全工作无小事,越是细节越不能忽视;抓好安全工作也没有局外人,人人有份、人人有责。要实现持续安全的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员工(包括乘客)的主体地位,尊重员工的创造精神。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心加强,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就有了可靠保证,保证持续安全就有了扎实基础。

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安全这个重要前提。在民航工作中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实质上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航空安全事关人心稳定、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人心稳定、社会稳定,是发展所必需的大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任何一个问题、一起事故、一宗案件处臵不当,都有可能成为矛盾的爆发点,造成人心和社会的不稳定,给党和政府带来麻烦,给人民利益带来损失。因此,为了维护稳定,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各行各业包括民航工作都必须从源头抓起,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做到持续安全、长期安全。

航空安全是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关民航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等,既是航空业发展壮大的标志,也是航空业发展壮大的条件。效率、信誉、形象、品牌、价格、服务等都是构成竞争力的要素,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还是安全。对于民用航空来说,安全牌是一张通行全世界的最有价值、最富吸引力的牌。很难想象,一家事故频发、安全没有保障的航空公司会有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源,会有蒸蒸日上的发展。安全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安全影响和制约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持续的安全就没有稳定、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又促进安全,民航业发展了、壮大了,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就有条件、有能力在诸如飞机装备、基础设施、技术手段、人才引进、人员培训、激励机制等事关安全的硬、软件方面加大投入,从而使得安全更有保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现安全发展关键在于振奋精神、真抓实干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努力实现安全发展,需要上下一心、团结奋斗,拿出扎扎实实的行动。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民航安全工作责任大、压力大、难度大。但是,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可以锻炼队伍、考核干部、积累经验、推动发展。况且,难并非做不到,也不能当借口。关键在于抓安全和承担安全责任的人有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没有自信心和进取心。一句话,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往往决定工作状态,决定安全形势。在安全形势好的时候,要居安思危,力戒盲目乐观,克服麻痹心理;在安全形势严峻的时候,要勇于接受挑战,力戒丧失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只要把工作做到家,把握规律,方法得当,持续安全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制定好的工作思路。工作思路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思路对了打胜仗,思路错了打败仗,没有思路打乱仗。为了制定正确的工作思路,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加强调查研究,就要注意倾听群众意见,而不能无视客观规律,不能陷于心血来潮和主观臆测,不能靠“拍脑袋”决定重大问题。同时,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法。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采取搞运动的方式抓安全,提出大战多少天,实现“安全月”、“安全年”一类的口号。这种做法追求的是阶段性安全目标,而不是持续安全目标。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努力实现安全发展,需要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新机制、新思路,需要勇于负责、敢担风险、舍得吃苦受累。实现持续安全,容不得懒人、庸人、糊涂人。

秉承绿色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3

贝德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英文简称WBCSD)会长兼首席执行官

毋庸置疑,现在全球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形势。大家知道,中国的PM2.5问题引起了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的关注,我有限的生涯中第一次看到一个问题吸引了这么多群众和高层领导的注意。现实中,中国能源消耗的绝对量还在持续不断地增长,而且研究表明,中国单位GDP的能耗依然是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几倍。如果我们能够开启这个巨大节能潜力,每年节约能源可以达到16亿吨标准煤。中国面临巨大的机遇,中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其中与绿色经济相关的产值全世界排名第一。

企业是绿色发展的主体,企业既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也是环境问题的解决者。我们需要一个健全制度环境,来激发企业的绿色创造力。情况表明,1999年以来,虽然中国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日益提高,但整体情况依然堪忧。我们应该激励处于引领层次的企业,严格惩罚违背环境底线的企业,从而共同推动社会整体向绿色转型。

政府是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关键,政府有非常大的责任建立起一个平等、透明的机制,让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时,能够彼此自由竞争。

推动企业履行责任的理想途径是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体系,赋权多方利益相关者推动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合作。今年的4月24日,中国颁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有非常多具有创造性的条款帮助我们规范环境治理,比如第一次提出处罚上不封顶,第一次提出建立绿色供应链网络,等等。“十二五”期间,中国很多地方建立了当地的节能中心,帮助企业加强自己的能源消耗管理,从而推动低碳和节能的发展。

我们要专注于创新,要建立一个创新型商业驱动模式,来营造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我们需要合作,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大到可以独自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之间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共同的商讨,建立共同的意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好的行动方式。2013年6月17日是首个“全国低碳日”,“中国低碳联盟”成立,就是想通过团结更多企业加入到低碳事业当中来,一起推动中国绿色和低碳事业的发展。

能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城市

周涛 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城镇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010年中国有6.5亿人生活在城市,到2025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10亿,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将达到220个。能源需求和城镇化紧密相关,中国是第二大能源消耗国,2013年油耗增长占了世界油耗增长量的1/3,中国还是煤消耗第一大国,占到世界煤消耗量的一半,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目前,在城市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数字化建设和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快速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挑战,美国研究机构就用户电脑耗能和服务器搜索进行过计算,形象地指出每谷歌一次耗能相当于烧开半壶开水。IT行业碳排放已经占全球超过2%。

在中国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我们利用现有能源的方式应该可以更加可持续,这样结合起来,就是开源节流。

在新能源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之时,尽可能提高现有能源效率,则是最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政府把能源效率作为重点,在“十二五”规划中设定了2015年减少16%的能源消耗的目标。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无限的商机。中国始终是伊顿全球战略重要市场之一,我们来到中国市场已经21年,通过21年稳步发展,涉及四大业务领域,能源动力管理、电力、液压动力、车辆和宇航。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国已经有超过4000辆城市公交车使用了我们的新能源混合动力系统,公交燃油成本和排放频率降低超过25%。从2008年至今,配备我们混合动力系统的公交车车队累计运行行时超过5亿公里,降低柴油消耗5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3万吨。

杜邦经验:创新加速绿色增长

吴坚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

首先,我想用一组数据给大家介绍近年来杜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绩。2004年以来,作为一家公司,杜邦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5%,耗水总量减少12%,杜邦所有工厂都已经通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从2002年以来,杜邦已经投入近9亿美元研发减少对环境影响的产品,并且研发出超过1660种新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自2011年以来,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为我们创造了20亿美元的收入;基于可再生资源的产品创造了118亿美元的收入。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预测,到2025年,通过为客户提供高能效产品,高品质的环保型新产品,杜邦公司年收益将增加20亿美元;通过使用可再生资源所获得的收益也几乎将要翻一番,达到80亿美元左右。以上数据证明,可持续与发展并不矛盾,点“绿”也可以成金。这虽然需要成本投入,但是也可以转化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杜邦公司有着212年发展历史,杜邦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史,杜邦的可持续发展历程可以大概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关注的是合规。第二阶段是削减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在这个阶段,公司意识到通过控制成本,能够帮助更好地在市场上竞争,提高持续运营的能力。第三个是创造营收阶段。杜邦通过可持续产品创新增加更多收入的渠道。目前,杜邦进入了与客户共享价值的阶段,更注重对社会价值的贡献,并通过持续关注新产品开发和提升服务,帮助我们的客户生产更清洁更环保的产品。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推动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杜邦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属于企业道德和领导价值观的范畴,也不仅仅是对当地与民众健康和地方繁荣发展的承诺,更应该是企业核心业务中的价值驱动的理念。安全与健康,保护环境,遵循最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是杜邦公司一直恪守的核心价值观。

nlc202309041425

杜邦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放在与生产、质量、成本以及其他业务指标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文化的形成与强有力的领导、清晰的组织机构以及多部门合作是分不开的,也只有这样,整个公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杜邦每个业务部门负责人都被邀请与首席运营官、可持续发展官进行年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作为杜邦的核心价值,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经深深融入到业务部门发展道路中,从而形成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感。

杜邦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不是一个企业,一个机构能够独自应对的。因此,杜邦2011年在全球提出了一个包容性创新理念,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倡导各界协力,应对人类的挑战: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情况下,怎样应用科学来满足食物供应、能源消费、安全防护等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杜邦在中国,也和中国的企业展开了深入地合作。杜邦与中国的汽车行业合作,开发了更轻、燃油效率更高的汽车发动机,中国的汽车行业采用杜邦的高性能材料用于汽车零部件中,可以将零部件重量减少30%~40%,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农业方面,杜邦在中国培育出优秀的玉米品种,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本地制造商共同进行创新合作,推动了单粒播种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为中国农业种植技术带来革命性变化,为中国粮食实现十年增产做出了贡献。今天,杜邦先锋通过与农户合作,在推动玉米收割的机械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推动的籽粒直收技术,减少了90%的人工。在过去的十年里,杜邦公司凭借先进技术和包容性创新,一直致力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全世界推行可持续发展

田林芝 上海新源启能风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家和企业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也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把可持续性作为重要的任务。企业现在取得新技术和新方法越来越方便,因为,我们这些公司在不断完善和推进新技术和新方法。但是,与其他紧迫任务相比,仍然有很多国家没有给予可持续发展应有的重要性。我们所有的企业成员活跃在世界每一个舞台上,我们有足够的财力将可持续纳入到我们的发展议程当中,来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我们在风电领域非常幸运,能够在技术和资金可行的情况下,直接推行可再生、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开发阿根廷的风电项目。进口燃油是阿根廷主要的发电来源,阿根廷又面临着债务金融危机,国内国外几乎没有投资者愿意在阿根廷投资可代替能源项目。习近平主席访问阿根廷之前,我们公司向中国可持续发展理事会提出,希望理事会能够支持将我们这些风电项目纳入到双方议程。经过努力,习主席和阿根廷总统会面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开发阿根廷的可再生能源,中阿两国也签署了水电大项目的政府协议,我们公司也签署了几百兆瓦的风电协议,这是一个三赢的安排。

我们企业能够实实在在地顺应潮流,推动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性质的相关金融机构的支持。许多国家和多边金融机构很灵活,有意推动可持续发展,愿意支持本国的公司。比如美国,海外私有投资公司以低的利润为企业在全世界的项目提供债务融资,在中国发挥同样作用的机构是中国出口信贷保险公司。我们应该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出口绿色技术,到那些缺乏意愿和相关资源的国家开展可持续项目。

变成本中心为赢利中心

黄晓军 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中国区副总裁

可持续发展可能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就是企业和组织发展与社会互动的关系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或者说组织机构的社会责任。另外一块,就是企业或者组织本身自己发展的业务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个人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自己开始。我们有一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着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政策的出台,可持续性不仅仅是企业发展而是企业生存必须解决的问题。搞环保确实非常花钱,给企业成本与赢利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在可持续发展上,我们能不能依照现在的技术环境开拓新的商业模式,逐渐把大家认为是一个成本中心的环保变为正的现金流或者新的赢利中心?这也许是摆在所有企业面面前的一个课题。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也是最大的全球的环保领导企业,有160多年历史的威立雅,最近正在以环境保护业务为基础,把自己逐渐打造成二次资源公司。威立雅通过新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在处理污水附加污泥中可以回收很多的能源以及新的材料,例如生物塑料。固废更是放在错误地方错误时间段的资源,可以从中提取出很多新的材料和能源。另外,在大气处理上,现在的技术可以捕捉大气排放的有机分子,用来作为一种新的材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转变一下思维,利用新的思路,新的商业模式,从而为社会发展带来更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

王相勤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济师

我想分享几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一,要安全发展。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石油的对外依赖度达到了57%,二者都还在不断快速增长。同时,青藏地区有2亿千瓦的可开发水电,中国的风能有2.5亿千瓦,怎么把这些能源利用起来,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非常重要,也是各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第二,要环保节能,清洁发展。中国现在风电占发电装机量仅仅8%,德国已经到40%,我们环保发展、清洁发展任务非常重。

第三,要友好发展。具体到电网企业,就是要对所有用户无歧视地开放电网,尤其是对太阳能、风电等。

第四,要坚持不断地创新发展。要想可持续,就得不断创新。不然,今天的创新成功,也可能就是未来落后的起点。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

刘艺 中电投远达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一个产业。一方面,电力工业要持续发展,国家一定是从能源安全角度,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决定怎么去发展能源,中国恰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决定电力工业发展肯定以煤电为主。2013年装机容量达到12.47亿千瓦,火电达到8.47亿,人均还不到1000瓦,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另一方面,环境压力承受不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的20%都来源于火电厂。

nlc202309041425

怎么样实现可持续?国家环保局出台了很严厉的环保措施,火电厂排放标准一年变更了三次,粉尘标准每立方米从50毫克到30毫克到20毫克,非常严厉了!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每立方米从200毫克到100毫克,全世界最严格,超过了欧盟、美国。但就是这样的,环境容量还是承受不了。怎么办?必须要走创新的道路。现在提出了新的模式,就是超低排放。城市为什么要装燃机电厂,目的就是实现清洁排放,烧天然气的排放是每立方米5毫克的粉尘,35毫克的二氧化硫,100毫克的氮氧化物。现在燃煤电厂也能做到,国家能源局2013年已经出台了政策,要求全国的五大发电集团全部要开始做试点,使燃煤电厂排放标准达到燃机的标准。2013年,外高桥电厂率先实现超低排放,今年的舟山等电厂也实现了。在日本,建电厂必须要当地百姓举手表决才能决定,我们见到的电厂承诺零排放,两个100万千瓦的机组基本都是零排放,让我们很惊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我们要持续进行创新,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

“绿”养殖:节能、环保、健康

鲍洪星 双胞胎集团董事长兼CEO

现在全球养殖的碳排放量占比非常非常大,另外,中国的养猪以及整个畜牧业污染也是越来越大。

双胞胎集团致力于节粮型、环保型养殖方面。中国养猪饲料普遍是三斤饲料长一斤生猪,我们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做到了2.4斤粗粮饲料长一斤生猪。在推动无公害养殖上,我们在高效节能的动物营养里,又做了低蛋白、氨基酸的平衡,可以减少20%的排放,甚至可以减少50%的粪便。在工业上,每单位饲料消耗的煤,从13个单位降到9个单位。在中国,存活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小猪死亡率很高,造成的损失很大。我们特别重点提升了动物的营养水平,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节能、环保、健康,使得我们的企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知识产权与可持续发展

郑自群 汇桔网董事、北京联瑞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执行主任

很多企业老总谈到创新,与创新对应的就是知识产权。我就谈谈知识产权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我们发现,中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传统企业受到很大的挑战,但重视创新、重视知识产权的绿色型企业却成为危机中的亮点。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水平是国家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世界范围来看,企业的平均寿命大概是12年,超过12年的企业所占比例只有20%左右,然而,很多跨国企业却是国际市场上的长青树。研究发现,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在某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或者享誉全球的商标和品牌。这些知识产权就是他们利润的主要来源和创造动力。

中国自2008年公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来,知识产权取得了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的商标注册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专利申请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通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国际上也已经产生华为、中兴等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企业不像原来那样,害怕外国政府和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把自己打得落花流水,中国的企业有了自己的发言权。

知识产权是可以进行交易的资产,很多企业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引进其他企业的技术,缩短研发的时间和资金的投入,从而使自己企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状态。

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战略,应该成为我们中国企业寻找长久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中国企业从世界加工工厂走向世界创造工厂的路上,知识产权应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助力。

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树立十大理念 篇4

1. 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企业要发展、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打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心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需要与潜能是对等的。因此, 现代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人本管理实践活动中, 必须树立“三种观念”:一是以组织成员为本。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尊重组织成员, 充分了解人性, 尽量满足组织成员的正常要求, 在尊重成员价值与尊严的基础上, 想方设法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以服务群体为本。组织不仅要追求组织内部成员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而且更应追求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和优质的服务;三是以整个人类为本。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 人的社会属性逐步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更多地体现出具有世界历史性的人“类”属性, 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兼顾组织成员、服务群体和整个人类的利益。

2. 树立系统创新理念。

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文明史。所以, 企业要持续发展, 必须立足创新, 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实践证明,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 质量要高, 成本要低, 服务要好。要达到这些要求, 就要在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等方面实现创新。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 包括思想观念、技术业务、道德素质等。

3. 树立科技领先理念。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美国, 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5%;我国的经济发达省、市如广东省深圳市,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75%。要使科学技术成为主要推动力, 企业就需要在科技创新上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加科技投入;二是要引聘、培养高科技人才;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目标;四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五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

4. 树立人才强企理念。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 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因此, 树立人才强企理念至关重要。一是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二是牢固树立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的理念;三是牢固树立保障人才成长安全的理念。在人才选拔、使用、培养、评价、流动、教育、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 注重思想道德的作用, 特别是帮助领军人才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价值观, 同时积极规避人才成长的风险, 避免人力资源非正常损失。要坚持靠事业凝聚人才、靠实践造就人才、靠机制激励人才, 把人才工作融入企业经营发展之中, 把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与企业经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科学的方法引进、使用、培养人才, 努力把企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队伍活力转化为企业发展活力。

5. 树立质量品牌理念。

质量代表生命, 产品代表人品, 优秀的产品是靠优秀的人做出来的。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必须精益求精, 出类拔萃。精益求精、出类拔萃是企业所遵循和奉行的质量理念。精益求精, 即高标准, 严要求, 好上加好、一丝不苟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出类拔萃即追求卓越, 创造一流, 领先群伦。因此, 企业要在“高、严、精、优”上做好质量文章, 树好品牌形象。突出一个“高”字, 即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追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把牢一个“严”字, 即必须严格要求, 严格运作, 追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落实一个“精”字, 即必须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 追求“不干则已, 干则精品”;体现一个“优”字, 即优质生产, 优良品牌, 追求以信誉赢得尊重, 以品质求得发展。

6. 树立安全第一理念。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只有保护好生命, 身体更加健康, 才能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 安全不能脱离效益而存在, 效益不能没有安全作保障, 两者的目的和基础是统一的、不矛盾的;安全工作是企业一项多因素、多环节的系统工程, 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 一定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保障的安全系统, 促进企业安全工作的良性运转;一定要充分认清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 做到反复抓, 抓反复, 坚持念安全经、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常抓不懈, 常抓常新,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而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平台。

7. 树立资本经营理念。

资本经营就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本, 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变为可以流动、可以交易的价值资本, 通过重新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运营, 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所以, 企业除了管好用好自有资本, 还必须善于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或其他方式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 实现规模扩张。企业要不断进行资产优质化, 不断进行剥离和淘汰不良资产和注入优良资产, 加强劳动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坚持主营的基础上, 要拓宽投资渠道, 把资金投到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品领域, 积极开发高附加值和拥有独特技术的新产品。

8. 树立危机经营理念。

现代经济是有风险的市场经济。目前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 经济危机远未消散, 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大量存在, 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大。因此, 企业必须推行“危机经营”管理, 其优点包括:一是有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忧患意识。俗话说,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企业在发展态势良好时无忧患意识, 就意味着困难和危机随时可能出现。所以, 一个企业不管发展多久、多强, 都应该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 增强自身的独立生存和抵抗风险能力;二是减少危机形成的概率, 避免危机出现。企业树立危机经营理念, 能够使员工时刻感到危机的存在和威胁, 能促使企业抓住易发生风险的环节, 提高预警能力, 增强抗风险能力, 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甚至避免危机的出现。

9. 树立文化建设理念。

营造一种热烈、融洽、和谐、向上、健康, 对内充满活力、具有强大凝聚力, 对外深得客户信任、赢得八方支持的一种管理有序、商通人旺的优良环境和文化氛围。归根到底就是要树立“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塑人”的先进文化建设新理念, 着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即人就是要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企业靠人就是要坚持依靠员工办企业;企业为人就是要始终维护员工的权力, 引导和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企业塑人就是要高度重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 企业要树立“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的新理念。对上以敬就是要尊重上级, 体谅上级的难处, 多站在全局利益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对下以慈就是要有民主作风, 关心爱护下属, 在工作中多指导、帮助员工, 尊重员工的个性、情感, 多给他们创造发展、成长的空间;对人以和就是要尊重同事, 宽厚待人, 和谐相处, 与人为善, 创造做事会众缘和合, 容易成功的氛围;对事以真就是要做事实实在在、从不虚假, 用真心把事情做好, 做得完美无缺。

1 0. 树立求实求新理念。

可持续室内设计的低技术理念论文 篇5

一、健康舒适的人本关怀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即是“人乃万物之本”,我们室内设计活动必须首先能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宜人的空间环境,简单加工的低技术材料也要保证对人体安全无毒害。低技术设计要做到充足的自然采光、良好的自然通风及稳定的温湿度控制,适宜的绿化配置。同时,利用低技术的传统语境和地方属性,创造物理品质以外的关怀和尊重,使空间环境成为一个生活记忆的重新组合——把人们集体和个人的梦境重新放回到一起……室内环境在讲述一个当地人和场所的故事,是一种理解我们身处自然界的途径,让在场者体悟一种心理需求的环境认同感,增强人们情感体验上的舒适度。深层生态学强调生态和人的同等地位,以谋求人类的持续生存,所以,我们的可持续室内设计对人的舒适度满足并非是无限制的,富有智慧的低技术设计哲学应该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自觉地克制于基本需求范围,不要有过多的非理性欲望,更多地追求一种热爱大自然的诗意栖居。

二、在和谐生态的前提下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人们面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束手无策地已证明了人类沙文主义的愚昧,室内环境不能依靠无节制的资源消耗。建筑系统应能很好地融于自然环境系统,在环境承受范围内用好有限的自然资源。

利用低技术客观的地域自然属性,寻求室内环境、地区气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结合。设计应依循自然规律,顺应气候特征,项目初期要基于地理环境和资源状况进行场地的技术分析,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规避不利因素或予以补救。资源利用讲求高效率、可再生、清洁环保。材料尽量选择低成本的当地材料,拒绝高环境影响的材料,材料使用应做到高效低废,即物尽其用、回收使用和循环利用。尽可能借用可再生自然能源,以减少对人工能源和设备的依赖。低技术应尽可能采用被动式策略以达到人和环境的动态平衡。

三、易上手、易普及

詹姆斯沃尔本克(JamesWallbank)在其低技术宣言(LowtechManifesto)中宣称:“低技术是群众的技术”,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并为大众服务的技术[2]。技术简单和成本低廉使低技术具有易学易普及的潜质,低技术的理念较之高技术而言更接地气。可持续室内设计中的低技术应是资金投入少、建造技术要求不高、适宜管理、方便维护。设计中要利用易掌握易操作的低技术为当地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通过“设计师——业主”合作模式,使家园拥有户主的热情、智慧、想象力;让贫困地区的民众自己动手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丰富他们的生活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些都低成本地实现了真正人性关怀。公众参与性低技术创造富有文化亲和力和引人入胜的工作,通过构建合作团体和人的自主意识来促进社区关系重建,实现社会和睦。低技术作为弥补因高技术而产生的情感冷漠、地域文化泯灭、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通过权力移交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公平的一种呼唤和伦理诉求。设计师也应当是扮演着一个社会公益活动家的角色,努力在技术水准、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公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四、体现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质

技术是地域文化这一民族社会发展依托之重要载体,正是技术在历史和地理上的制约才使各种社会形态得以呈现。当代建筑学栖身于地域文化已是大势所趋,低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地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协调,把生态与文化的并存作为出发点,帮助地域传统和民俗文化找到立足点。可持续室内设计应尊重当地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重新挖掘当地传统建造技术的潜力;并结合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功能需求,简单改进和创新传统技术;采用地方意味的生态材料并探索其表现形式,把老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作为传承历史和展现当地文化的重要内容。室内环境应在形式上强调吻合传统文脉的设计风格,具有时代的气质和历史的神韵,把低技术的地域人文属性转移为当地的文化认同,让低技术成为室内环境发扬传统文化和彰显地域特质的有效途径。

五、技艺统一

技术和艺术在古希腊时期被统称为技艺,是工业革命使技术独立出来,而技术又成为影响建筑艺术发展的一支暗流。历史上那些充满美感的室内空间在技术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西方有基于拱券技术的光辉穹顶,东方有基于木架结构的斗拱艺术。如今的室内营造技术的生态化也必然会升华为艺术化审美意象,这种符合时代价值的新技术美学包含着生态美、传统美、伦理美、和谐美、自由美,等等。低技术的运用应做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这要求设计师能对低技术有把玩能力的透彻理解,具有可持续意识和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能驾轻就熟地将物理品质创造于艺术形式中,把人的喜好、生活追求、民族情感、价值信仰等客观地生态化和艺术化表达。设计中采用天然环保的材料、自然原理的技术、融合环境的流通空间、仿生的造型赋予空间自然属性,借用传统文脉的符号和时代语境的场景使空间具有人文气息,让富有感官和精神愉悦的技术化人工志趣带给人们诗意的“天人合一”美境。

六、结语

可持续室内设计的低技术运用不只是出于使用功能和生态问题的考虑,还应利用低技术的文化属性将技术功能拓展至心理范围,达到促进社会公平、发扬地域文化、表达建筑艺术形象的作用。低技术不只是工具,它是一种对生态时代理念及文化的有力表现。设计中强调前期就场地、气候、自然资源等进行精确地技术分析,从自然能源、生态材料、水资源、室内陈设四个方面发挥低技术的生态功能和优势特征使室内环境具有可持续价值。高技术与低技术的谦逊结合是未来设计的趋势,室内环境会因此显现出更好地节能环保效果和绿色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殷荭.刘家琨建筑20年[J].时代建筑,2015,(01):81.

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全球商业模式 篇6

千万别误解,哈特所说的“资本主义”,并不是我们习惯的政治术语,而是指承载着资本的企业。为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着力点必须放到在全球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和频繁角色的企业上,因为“纵观全球各种实体,唯有企业能同时具备技术、资源、生产能力以及将这几大要素延伸至全球各地的能力。”传统的可持续发展,从忍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代价”,到牺牲财务业绩承担社会义务的“命令与控制”,再到对设计源头改革的“绿色革命”,实际上都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破坏,而只是放慢了破坏的速度。

因此,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哈特抛开了“全球企业”与“可持续发展”不可兼得的陈见,对“十字路口的资本主义”仍然信心十足,并以美国庄臣公司、孟加拉国尤努斯教授所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杜邦、惠普、宝洁等众多跨国公司的实际案例为实证,强调自下而上的创新,提出了真正同时破解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路径。在《十字路口的资本主义》中,哈特分了“战略纵览”、“超越绿色”、“本土化进程”三个部分来论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努力方向。

哈特提出,企业应将可持续发展义务变为寻找机遇,由此将企业面临的挑战转变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方略,他由此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价值组合中提出了“伟大的向下跳跃”的重要命题:未来企业应从致力于服务全球经济金字塔顶部的那1亿左右的客户,转向去发掘被长期忽视的金字塔底层的那40亿人口需求的机遇和挑战。哈特强调,金字塔底层市场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哈特把传统的“绿色战略”看成是一种渐进的持续改善的过程,所以本质上仍是一种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和实现企业价值之间“非此即彼”的套路。他举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米塞尔技术中心致力于二氧化碳再利用的案例,清晰地介绍了没有任何污染的洁净技术的战略框架,提出对现有产业结构破坏性、颠覆性、跨越式创新的“超越绿色”战略,认为企业应突破边际分析的思维,寻找新的系统性方案,在那些能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新兴的技术、市场和全球合作伙伴上率先投资,他认定这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哈特批判了强调全球效率、国家影响、全球化知识这些现有的“发展”和“现代化”模式,坚持商业模式应与目标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立场,要求企业必须掌握目标市场的历史、复杂性和资源情况,拓展其宽度并扩大自身对全球经济的认识,尤其对藏匿于正式经济形式外的其他经济形式同样应给予高度重视,如非正规经济、易货贸易、家庭经济等,如果企业能改变原有的运作体系,开展深度对话、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小处着眼、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实实在在地为那些当地的合作伙伴发展的生态系统,就能更好地融入本土环境中,并由此培养出企业的本土化能力。而学会做一个本土化企业,这就可能大大超越以往那些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哈特的心目中,可持续发展已由“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模糊定义,变成了一个清晰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商业模式:当前的困境是货币经济、传统经济和自然经济三种经济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通过“颠覆式的剧变”来“避免灾难”,通过“伟大的向下跳跃”、“超越绿色”、“本土化进程”三位一体相互促进,这种经济模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多种方式的支撑,同时,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方式能保证尊重各地域特有的文化、宗教以及种族差异。

在强调“企业是真正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催化劑”的同时,哈特也强调,政府部门、市民社会、NGO、NPO等人类的各种实体都对可持续发展负有责任。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各类实体都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将创新型的技术和办法用于解决全球的社会与环境问题,从而赢得无限机遇。

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提出,也将随着人类的进一步演进而不断深化并增添新的内容。哈特提出的方案,在不少方面看似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完美方案,但实现起来却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超越绿色”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实际上,人类社会今天的困境,不仅承载资本的企业出现了结构性问题,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制度结构也出现了结构性问题,每一个实体都过分强调了内部性,而整个世界却不得不承担其外部性,为其内部性追求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所以,真正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还需要超越哈特,需要超越的“资本主义”。

对正在追求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建设“美丽中国”的我们来说,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哈特的思考与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绿色机场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 篇7

航空业是发展迅速的全球性产业。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 国际合作范围也越来越广。各国政府都认识机场作为航空运输业的重要性, 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行业之一。机场作为全球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和文化交流的枢纽, 对国内外区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机场带来了经济繁荣, 拉动贸易交流的同时, 也因航空业的繁荣构成了对环境最大的威胁。由其产生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都威胁到了生态平衡。现在国际社会有个科学共识, 即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全球气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06年10月所发布的《斯特恩报告》, 该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导致温室效应持续加剧, 这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值得欣慰的是尼古拉斯?斯特恩的经济模型表明, 现在人类如果采取有效措施, 问题还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近几年来国际社会不断发起全球“节能减排、绿色生活”运动。各国在机场未来发展战略都在转变思想, 由以前的以经济为核心发展战略转变成以环保为核心发展战略, 都积极探索着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绿色机场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特征

1. 绿色机场的概念与特征

绿色机场是由美国机场“清洁合作组织 (CAP) ”在“绿色机场行动 (GAI) ”提出, 随后该概念逐渐被国际社会所熟悉。绿色机场行动旨在帮助机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 为环境质量、能源节约和减少与当地社区的冲突采取有效措施。它的目标不仅是使机场环保, 还要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适应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宜居的周边环境。绿色机场行动不是一种只为环境质量放慢自身成长的机制, 而是一种维护环境的同时, 还要保证自身健康稳定成长。

在我国绿色机场概念是2007年9月民航局在《关于开展建设绿色昆明新机场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 随后绿色机场概念开始在国内航空业盛行。对于绿色机场的定位基本达成了共识, 即在机场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直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能够高效利用能源、水源、土地源、物料源等一切被利用的资源, 采用持续改进、科学的环境评价管理体系, 达到最小化地影响环境, 最终将机场建设成能够健康、高效运行, 使机场人员及客户拥有舒适的工作与活动空间, 促进人与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与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平衡的机场体系。

归纳起来, 绿色机场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节约、环保、科技和人性化, 这也是提倡绿色机场理念的精髓所在。

2. 可持续发展机场的概念与特征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在《布伦特兰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该报告以“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三个主题分析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永续发展之间的博弈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机场就是这一理念在民用航空运输领域的具体应用。2003年美国芝加哥市针对奥黑尔机场现代化扩建项目OMP提出了《机场可持续设计手册》。2008年美国洛杉矶机场又推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场规划、设计和施工导则》。手册和导则都给出了机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绿色机场———上海机场可持续发展探索》书中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机场具体定义, 即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发展乃至废弃的全生命周期内, 能够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适航、服务人性化、按需有序发展、能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且社会经济效益良好的机场。

可持续发展机场体现的特征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适航、以人为本、有序发展、营造和谐周边环境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对比绿色机场与可持续发展机场概念与特征, 可以得出两者精髓是一致的, 都是追求机场在整个运营生命周期中, 最大限度的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和减轻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三、国内外机场对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 国外对于绿色机场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在机场的未来发展战略上, 各国机场都在积极探索着永久发展, 尤其一些国际性的大型机场。例如,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 其追求与周边环境和谐发展, 履行社会责任。其所做出的努力已被当地和国际社会所认可。在2009年10月, 3号航站楼被评为绿色建筑金奖 (The Green Mark Gold) 。在2010年, 樟宜国际机场还获得了首届最佳绿色服务提供者的年度亚洲货运和供应链奖。樟宜国际机场可持续性发展主要集中在废气管理、能源管理、垃圾管理、噪声管理和水管理五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举措进行科学处理与控制。另外樟宜机场在社会责任方面创立基金会积极帮助弱势青年, 积极为他们提供教育、技术培训及生活帮助。

自2005年11月起, 慕尼黑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获得了符合ISO 14001和符合生态管理和审查规划 (EMAS) 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了推动改善环境, 制定了“四大支柱战略”理念, 即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 尤其是在发动机的研发领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高效的基建设施去适应机场的容量需求, 避免所持有土地的污染;实行优化地表变化措施;实行节约激励方案。在2010年, 慕尼黑国际机场发布了第一个机场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只有平衡了生态、经济和社会关系, 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在水域、噪音、能源、鸟类保护上都做了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在安全保障上, 利用安全管理系统监控所有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 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风险, 防止事故发生。慕尼黑机场将自身看作社区的既定部分, 清楚的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社会福利、教育、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资助了500多个项目, 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 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2011年亚特兰大国际机场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 明确指出其未来发展战略重点是寻求与各种公共组织、机场投资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该机场还认识到安全运营是机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安全是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核心业务之一。其致力于开发、实施、维护和不断改善的安保策略, 实现一个安全管理体系 (SMS) , 能够使航班、员工、租户和其他业务伙伴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其三个可持续发展关注点是:第一点是实时管理资源, 即高效率的利用物资、能源和水源并利用新设备技术进行实时监控评测。第二点是通过降低废气排放、垃圾排放、构建绿色建筑、降低噪音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最小化地影响环境。最后一点是注重人本管理和加强企业合作。

2. 国内对于绿色机场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自从绿色机场提出以来, 国内机场都在不断探索着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京国际机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断追寻节能减排方法。面对全球气候变暖, 资源紧缺的现象, 北京国际机场首先履行了作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保证机场服务质量持续提高的前提下, 以绿色环保为核心, 利用科学技术, 致力于将机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场。利用环保技术, 以身作则, 彰显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例如航站楼、停车楼、飞行区等区域屋顶采光、空气源热泵、中水系统等节能环保设计, 以及照明、空调等系统采取的节能减排等措施, 以此向公众传递能源节约意识, 实现倡导关注生态、发起节能减排的公众效应。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建筑设计, 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噪声污染、人文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榜样性的贡献。

香港国际机场致力于成为全球最环保的机场, 自从设计建造以来, 推出多项环保计划及措施。在进几年来, 每年进行自我环保检讨, 秉持减少污染、废物利用及循环再造三大原则, 制定动态的环保计划目标。在2012年香港国际机场获得世界十佳机场榜首。在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上, 香港国际机场在空气质量、减碳行动、能源、噪声管理、废物与循环再造、水资源管理、环保活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控制之处, 可以说是国内机场最好的榜样。

上海机场集团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作为大型国际性机场, 上海机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紧跟国家环保路线, 将绿色机场与可持续发展机场理念付之于行动。这一理念在上海两大机场建设和管理中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始终秉持“恒久性、系统性、重点性、合理性”实施战略。在机场选址、总体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等各个方面, 坚持资源节约、土地集约利用、注重生态保护、高新技术创新节能、相容规划, 控制噪声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多年来上海机场集团在机场规划、建造、营运过程中, 致力保护环境与安全问题, 并以此为己任, 创造出“围海造地”、“种青引鸟”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多个创世之举工程。

除了以上机场外, 广州白云机场、昆明机场、澳门机场、成都机场等, 都在开展着绿色发展之路, 紧追国际机场发展趋势。利用科技创新节约资源、绿化用水、优化交通系统、建筑设计、野生动物生态保护等方面谱写着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篇章。

四、可持续发展机场未来之路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机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面、永续发展, 旨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 还要保证机场安全有效运行、经济稳步增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使得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达到协同发展的关系。所以机场的可持续发展应关注于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可持续性、运行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性是指机场应注重财务决策、未来规划投资, 有效利用金融资源, 加强企业合作, 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机场与区域经济两者相辅相成, 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机场业绩的增长, 而机场业绩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所以机场应该吸引合作企业, 增加投资项目不断壮大自身。

运行可持续性是指机场在运营过程中应该保证顾客、行李安全到达目的地, 具有完善的防灾系统, 不断提高机场工作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

环境可持续性是指机场在资源利用、能源管理、噪音管理、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等方面, 利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达到环保标准。

社会可持续性是指机场作为一个企业, 应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自身经济发展同时, 始终贯彻保护环境、关怀社群精神。例如可以创立扶贫基金、社区环保基金、区域就业基金组织最大限度的回报社会等。

机场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不再仅仅注重能源有效利用和建设绿色建筑, 还要注重未来全面规划、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并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造就成功的自己, 造福全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武君等.绿色机场:上海机场可持续发展探索[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褚衍昌, 吴育华.机场循环经济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1 (03) .

[3]朱玲.北京首都机场快轨线降噪方案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2 (10) .

持续理念 篇8

关键词:江南民居,可持续,适宜性

“室内生态可持续”概念的提出, 成为人们对室内环境与自然之间关系重新思考的重要标志, 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才是人之所以存在于生态圈的意义, 除了以高科技的方式解决这个矛盾外, 同样的, 传统技术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而江南民居以其生态可持续的建筑理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谓江南, 狭义的范围就是“江南三角洲地区”。从今天的行政区划看, 它涉及的范围主要是江苏浙江两省。而本文所涉及的江南民居也仅指狭义的江南民居。

江南人口十分稠密、用地紧张。这种情况下促使古代匠师在“天——地——人”思维方式指导下, 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朴素直观的生态可持续原理。因地制宜地在喧嚣的城市环境中塑造出宜人舒适、回味无穷的居住环境。当我们今天欣赏江南民居的时候, 就不难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所在, 体会到隐含在其中的生态可持续原理, 而这一切对于今天的室内环境设计来说, 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笔者以为生态可持续理念在传统江南民居的内部环境设计中, 主要体现在内外空间的适宜性、室内空间相对开放性、空间陈设的灵活性、文化的继承性四大方面。

1 内外空间的适宜性

具体来说, 适宜性表现在建筑及其内部环境设计上, 就是充分利用一切因素与方法, 因地制宜.以最简便、最廉价的方法创造出宜人的环境, 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盲目追求各种“风格”的今天, 适宜性无疑是建筑内部空间达到生态可持续的必然要求。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偏北风, 夏季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 因此江南民居大多坐北朝南、靠山面水。总体来说, 江南全年气候湿润多雨, 雨量充沛。如杭州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546mm。为了适应这种生态环境, 而室内空间常常比较高敞, 以便夏季散热除湿。天花板下亦常不做吊顶, 让屋顶构造完全暴露出来, 以利通风, 避免屋架的腐朽 (图1) 。地面亦常采用磨砖装修, 既可保温吸湿;且经过精细加工后, 又极富装饰美。

江南地区夏季炎热, 冬图1传统江南民居的天花结构季亦较寒冷, 如杭州地区的历史最高温度曾达42.9℃, 历史最低温度曾达-17.4℃。为适应这种情况, 就常常通过巧妙地设置一个或若干个天井而利于自然通风采光。这些天井的进深和面积常常并不太大, 周围还常有围廊挑檐, 这样既节约了用地又避免了夏季直射阳光。冬季则由于檐部的起挑而又能保证室内有充足的光线, 较大的天井内有时还种植1~2株大树, 以挡夏季烈日 (图2) 。这些处理方式往往十分成功。所谓的“穿堂风”、“围墙风”等就是例证。此外, 江南民居在门窗处理上亦作了一些考虑。门窗面积—般都比较大, 常常充满整个开间, 夏季可以完全打开甚至取下, 使得凉风最大限度地进入室内, 有效地解决夏天的通风问题。在冬天无风的日子里, 亦可将其完全打开, 以便使阳光洒满房间 (图3) 。

总之, 传统江南民居的室内环境设计常充分考虑到天时、地气的因素, 运用适宜原则, 从客观因素的要求出发进行设计, 并力争使其与人的需要取得最大限度的相宜, 是可持续理念的生动体现。

2 室内空间相对开放性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只是在工业化之后, 我们的室内环境才趋向于封闭。正是因为封闭才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邻里问题、室内小气候问题等。如何打破封闭使室内再次走向开放, 成为衡量室内环境是否生态可持续的标准之一。摆脱人工气候的控制, 创造融会于自然环境的建筑室内空间, 将自然生态循环的过程整合于建筑之中, 成为生态可持续室内的首要任务。

就传统江南民居而言, 十分注意人与自然、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这在天井的处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天井不同于普通的室外空间, 而是建筑内部空间中的外部空间, 匠师们在设计处理上, 赋予它很多内部空间的特征, 使之成为一间没有屋盖的起居室。天井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亦亲切宜人, 各种陈设性格自然, 加强了天井的室内特征。通过“廊”的处理, 更增添了天井与室内居室空间的渐变特征, 强化了内外空间的相溶共生。继而在这样的“露天起居室”内引起自然界的天然情趣, 配以几株果树、芭蕉或素竹, 设置葡萄或藤蔓, 点缀若干花木盆栽与山石, 就更进一步充分表现出人与自然的相互交融。即使如此, 民居的主人们似还常有意犹未尽之感, 还通过各种花窗、漏窗向外界借取景观。十分巧妙地使人与自然溶为一体, 共生共息, 这种室内室外的模糊相容性也更好地调节了室内小气候, 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相对地开放共溶。

3 空间陈设的灵活性

空间更加充分的得到利用, 功能灵活多变, 材料多次的循环利用是当代生态可持续室内空间的基本要求。

传统江南民居一般都采用梁架式的传统方式, 其受力原理类似于今天的框架结构, 由梁和柱子承受荷载, 外墙则主要用于围台空间, 遮风避雨。内部则通常在柱间插上板壁进行分隔。这样, 一旦需要对内部空间进行调整时, 就不大会受结构的影响和限制, 能在不重新改建的情况下适应功能上动态变化的需求。

除了在空间划分上具有灵活性的可能外, 古人在室内陈设方面亦很讲究灵活变化。提出了“幽斋陈设, 妙在日异月新” (李渔《一家言居屋器玩部》) 的观点, 因此在传统江南民居内很少能见到西方建筑中经常使用的壁炉、壁饰等, 原因之一恐怕就是这类装饰不易经常更换和再利用的缘故。取而代之的, 则是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国画以及盆景、古玩和工艺品, 它们往往小巧玲珑, 便于更换。而盆栽植物还能反映出时节的变化, 使人感受到季节的更换。

4 文化的继承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室内可持续设计不仅包括技术上的可持续, 还包括文化的可持续性, 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特性, 它不应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逝, 它应该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一代人的脑海里。

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粉墙、黛瓦、绿柳的素朴印象不仅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更是我们内心深处永远也抹不去的情怀。漏窗、马头墙这些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一个建筑构建, 而是我们江南人必须传承下去的一种情结, 民居文化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切, 而这才是江南民居的真正精髓。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篇9

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 流行着一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 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等, 这些概念中多少都蕴涵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概念正逐渐被建筑师、特别是业主所接受。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 如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 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在中国, 建筑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冲击已日益严重, 来自建筑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建筑业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 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 另一方面恶化了环境, 如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目前世界上已建成了一些各式各样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或绿色建筑, 不少学者和设计师根据他们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策略和方法。虽然在建筑设计领域很少有项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 但作者还是收集并筛选出85个运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设计的案例, 大多数案例为国外的建筑项目。

1 设计案例统计、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建筑设计案例中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发现以下这些设计方法经常被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中:

(1) 利用自然采光;

(2) 利用自然通风;

(3)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4) 加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5) 采用热回收;

(6) 尽可能利用自然地貌, 如山丘、溪流等;

(7) 使用建筑遮阳;

(8) 使用高性能玻璃;

(9) 使用太阳能;

(10) 减少资源的消耗;

(11) 资源的重复利用;

(12) 资源的循环利用;

(13) 使用本地材料。

通过统计上述设计方法的使用频率, 我们可以进行排序, 进而发现哪种设计概念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下表是对85个建筑设计案例的统计和排序的结果:

从表1我们发现40%左右的项目采用了以下一些设计方法, 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

从上述的排序结果我们发现, 6项常用方法中有5项与建筑节能有关, 如加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通风、使用太阳能、使用建筑遮阳。这主要是因为世界范围的能源紧缺现状, 已引起了各国政府足够的重视, 很多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对建筑节能提出了要求。节能意识的提高带来了节能技术、产品、工艺的发展, 从而为降低建筑能耗创造了条件。

1.1 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较

不同种类的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尽相同, 为找出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否存在差异, 又因为居住和办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我们将办公和居住建筑单拿出来进行统计分析, 对85个建筑案例中的办公和居住建筑统计结果如下:

图2, 图3显示出了在办公和居住建筑中使用的各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的排序情况。

从表2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 在22个办公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

从表2和图3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24个居住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 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 设计时考虑的侧重面有所不同。

对于办公建筑, 由于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 可以考虑利用自然采光来节能。因此设计自然采光是首选和最佳的方案。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 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

在办公建筑中空调耗能所占比重最大,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 有15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

因居住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 所以在缺水地区, 政府部门会要求废水回用。目前废水回用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居住建筑开始使用“中水”系统。在24个居住建筑案例中, 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废水回用效率通常能达到40%~60%。

由此可见, 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应分析各自的特点, 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结果。

1.2 中外建筑案例的比较

在85个绿色建筑的案例中, 我国的案例只有15个。这也表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 对石油的需求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总能耗的27.5%, 因此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 在建筑开发和设计领域尤为重要。

建筑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建筑设计方法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和差异。为找出中外在绿色建筑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以下对收集来的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国外的70个案例大都来自发达国家, 所以表3也可以看成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情况的比较。

从表3和图4我们可以发现, 中外建筑中运用得最多的前5项设计方法:

(1) 在我国

(2) 在国外

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中外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法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采用的方法也大致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 为我所用、避免走弯路。以下的这些设计方法在中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我们也发现太阳能利用和资源的再利用在发达国家比在我国运用得更为广泛, 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扶持政策的不同。在德国使用太阳能可以得到优惠政策的鼓励, 因而太阳能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在我国缺水的情况日益严重, 在我国对于缺水城市, 不少地方政府强制要求住宅生活废水回用, 因此我国中水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2 结语

追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探索尊重环境和高效使用资源, 也能帮助建筑师进行理性设计。例如, 解决好建筑的朝向、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因素能使得建筑更趋于理性。只有协调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建筑。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案例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一些设计规律对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了解和实践绿色建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持续理念 篇10

人类的生存及其一切生产经济活动都必须依赖生态自然环境, 造成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大严重问题的原因也是因为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了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培养我国公民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人类的生产、生存等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化学, 与能源、资源、环境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传输给每个学生, 是当前每一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工作。

1 在化学教学中为何需要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 现在已成为指导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很长一段时间, 由于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人类和社会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超出生态系统可以承受能力等原因。据环境研究专家统计:地球上每年有几百万公顷的土地荒漠化或戈壁化、一千万公顷的森林从此不复存在、四五千万吨的废水到排入河流、中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严重缺水等, 这些数据强烈冲击着每个人的心。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 让学生理解造成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影响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策略是不可取的。正确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途径。

2 阐述资源危机, 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人们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水资源短缺的危机、粮食资源的保障危机、食品安全危机、矿产资源枯竭等资源危机接踵而至,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向人们发出了严重警告。

在介绍《水》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向学生阐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 覆盖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水中, 绝大多数的海水, 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的淡水只占总数的百分之二。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了一份报告说“水世界面临破产危机, 人类对水资源的竞争在未来20年将会加剧。水可能会比油贵得多。”当人们对“电荒”、“石油短缺”、“天然气短缺”逐渐习惯的同时, “缺水”也在无意识中来了。

粮食安全始终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虽然现代农业发展有所加快, 但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中国人口众多, 是粮食消耗大国, 保障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 立足国内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对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也有重要意义。

以前我国号称“地大物博”, 矿产资源种类齐全、总量虽然很丰富, 但人均数量不足世界平均数量的三分之一, 更多的是贫矿, 富矿少, 很难分离冶炼, 矿产资源分配不均在中国非常严重。这就要求结合我国的国情, 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 使学生对自然资源产生危机意识, 建立忧患理念, 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珍惜并保护资源, 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使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实现人类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分析环境问题,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前人类面临着许多世界环境与社会发展问题:人口数量激增、各种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加剧了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空洞, 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并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固体废物也随之产生, 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固体废物污染十分严重, 根据国家环境公报,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每年二千多万吨, 废物回收利用率很低, 多年来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固体废物, 数量超过一千万吨的城市达数十个。

人们产生的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约一公斤, 并正在迅速发展,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不高, 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转储在城市郊区, 将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 并严重影响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

当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体系与环境保护知识密切结合,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把教材内容和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运用多种形式, 积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是一个部分和章节可以解决, 必须贯穿整个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整个高中化学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这需要我们真正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作为化学知识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始终贯穿到每一堂课之中, 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 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实践, 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 在实践应用和扩展。

综上所述,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通过化学学科对学生进行学科素质教育的主要着眼点。化学学科的特点, 也决定了它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具有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奥利略·贝切伊.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的一百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2]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7.

持续理念 篇11

一、从学校发展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作用

第一,理念认同带来的新思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即“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多年来,在这种理念与实践中,形成了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校训精神的感恩重责的校园文化,实现了 “让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的办学指导思想。追求幸福的教育,教育的幸福是共同愿景。我们坚信,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尊重的价值观教育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

第二,开阔的国际视野为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眼光决定未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促进国际理解。学校要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后备人才而服务。

第三,学校环境建设的理论支撑。可持续的发展思想,促使校园从单一的资源消耗单位转变成为节能减排示范基地,形成学校的生态校园文化,影响着师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二、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一)传承校训精神,践行尊重与感恩

在聚焦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价值观后,我们把“感恩重责、博学笃行、健康雅趣”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除开设蕴含丰富的课程外,还尊重学生意愿开展有益活动。我们建立了“道德学堂”,倡导“三心教育”,其中包含“在家对长辈献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例如,有学生在校内发起成立了“城市梦联盟”社团,组织我校学生向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朝阳区新利学校的打工子弟捐衣、捐书、捐文具;校学生团委组织了“衣暖大凉山活动”,号召全校师生为大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孩子们捐赠冬衣5000件以上,送去温暖和关心。“博爱在京城”活动由学生与校红十字会共同发起,号召“少喝一瓶饮料更健康,献上一份爱心更解渴”,校红十字会共收到捐款2838.5元。做志愿者,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已经成为交大附中学生每学期的必修课程。

此外,学校践行低碳生活的行动有“节水先锋队”“光盘行动”“绿色银行”“低碳生活示范班”“跳蚤市场——物尽其用”“绿色小记者站”“校园文明指数公告”“最美附中行”,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环境,崇尚良好的生活方式,即明责,又担当。

(二)特色校本课程与课堂高效学习

2000年,我校编写了“环保校本教材”,初一年级开设了一周一次的环保课程。教材完善至今,已使用十多年。《现代教育报》这样评价我们:“校本教材不只是一本书”;《中国教育报》这样评价我们:“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敲门砖”。

课堂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主阵地。我们根据可持续发展教育的16字教学方针,更加注重“同步设计与同步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特别是“选择教材内外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进行渗透性教育”,既关注知识的增加又关注能力的形成,既关注学习的进步又关注品德与行为的完善。

教师们的感受是:“只要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坚定学生对良好行为的践诺,就是有实效的课堂”“适时放手吧,教师不可能是学生永远的‘拐杖”“最好的学习是‘给别人讲;自主学习比听讲要难得多,但学习效果好得多”。

学生的收获是:“以前上课以老师为主,现在以我们为主”“我们的展示空间变大了,实验更多了,更有趣了”“同学发言变积极了,气氛更活跃了,课堂讨论增多了”“我们感觉自己真的是课堂的主人了”“我们喜欢这样上课”。

(三)理念促学校阳光生态校园的形成

目前,我校建成了中水回用、雨水回收、太阳能发电、地热设备、厨余垃圾处理设备五大环保设施体系。在一所中学,同时具备五大环保系统绝无仅有。中水回收利用系统日处理杂排水35余吨,每年节约用水约8000吨;操场雨水回收设施一次200立方米,以每年下雨10次计算,每年可回收雨水约2000吨;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每年可节电23万度;地热系统为学校公共场馆提供冷热源,热能排放为零、污水排放为零、微尘颗粒物排放为零;厨余垃圾处理系统日处理餐厨垃圾量为500公斤。

我们因地制宜把节能减排设施作为学生教育基地。这是新生入学“引桥课程”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完全由学生组织、学生讲解、学生实施,学生不仅要了解节能减排的做法,还要了解设备的原理。此举形成了学校的生态环保的校园文化。

十余年来,我们从价值观教育入手,逐步将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引向深入。在这种静悄悄的变革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师生的生活学习正在发生有益改变,和谐共荣已经成为学校的文化,我们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条道路上。

持续理念 篇12

1 节约化

节约建筑创造能源、节约建筑施工能源, 节约运行和维护能源, 节约折除建筑的能源等。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 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用高效照明, 减少利用机械设备改进建筑热工性能的手段, 选择低内涵能源的建材, 使用旧的建材, 利用地方材料, 多层次利用能源。

太阳能的被动式利用技术易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技术成功, 初次投资及维护费用, 均较低, 而效果则相当显著。中国属于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全国除四川、贵州一带年太阳辐射量较低外, 其余大部分地区均可考虑利用太阳能采暖、降温, 在五种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方式中, 直接受益窗、集热蓄热墙和附加日光间三种方式技术简单, 操作方便, 易与建筑形态设计相结合, 投资少、见效快、应用最广泛。

一般普通窗户如采用选择性镀膜玻璃内充惰性气体其保温性能可相当于0.5—1.5M厚的实心砖墙, 同时, 室内相应设置高热容量的蓄热体, 即可组成有效的直接受益窗系统。集热蓄热墙设置夏季排气口后可以兼具采暖, 降温双重功效, 并可由普通外墙改造而成。这种利用方式有助于减少室内昼夜温差波动, 适用于卧室等全天使用房间。附加日光间则可由南向阳台改造墙体而成, 并采取相应冬季保温、夏季散热措施, 即可使普通南向阳台成为有效的室内温度调节区。室内设计应尽可能考虑自然通风、天然采光技术在室内装修过程中, 应注意保证原设计平剖面风路的畅通, 并可针对原设计风格设置导风设施改善自然通风情况。在墙体、天花、家具等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其色彩、材料、反射性能及方位、位置对室内采光的亮度及均匀度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素, 创造出舒适、清洁、卫生的室内环境。宜采用镀膜玻璃等节能新材料以及低功率高效能的天花、地板辐射采暖制冷系统等新技术, 以减少对外界环境的危害。

2 生态化

收集粪便做沼气供燃烧, 将种植花草、种植蔬菜、养鱼、养家畜综合顶层设太阳能收集器, 并收集雨水、废水处理后再回用, 用垃圾处理机处理垃圾以肥田等, 在非城市地区提供大小适宜的庭院, 供住户种植使用, 建设的或半成环生态系统。此时应注重使用适宜的设计方法将室内外空间自然地过渡联系。

生态景观设计把室内设计与生态学相结合, 在室内设计中引入自然因素, 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综合考虑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近年来, 室内设计的室外化倾向正是这种设计观的反映。居住空间的设计应适当地引入绿化、粗加工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 注意保持其自然的材质, 肌理、色彩, 创造一种质朴、清新的环境氛围。自然因素的引入还包括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如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设计中, 设置了一个露天内庭院来联系前后居住空间。有关人士批评它不便于使用, 但安藤认为比起雨天来, 庭院本身带来的生活情趣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 进入庭院的雨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原始感受和激情。居住空间的生态景观设计缩短了现代人与自然的距离, 提高了居住空间的环境品质。

3 人性化

居住空间设计的人性化主要从尊重人和注重文化内涵出发, 为人提供高质量的声、光、热、湿度环境和景观环境, 加强自然通风, 使用热回收通风系统, 关注人自我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 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景观环境。

在居住空间设计中, 挖掘地方性的传统建筑艺术形象, 革新地方性、气候特点浓厚的建筑技术加以使用, 利用地方性材料表达地区色彩, 吸引居民参与设计、建设, 使居住空间充满活力。倡导传统居住文化并非也不可能把某种传统居住形式作为特定的目标来追求。传统室内设计风格给人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动人的视觉感受。现代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居住空间设计对其艺术形式的继承不是简单的移植和粗陋的模仿, 而应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如利用简化提炼, 材质转换, 符号提取等手法赋予传统形式以时代精神。传统居住文化的扬弃有助于提供居住空间设计的文化内涵, 抵制室内设计中豪华风以及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倾向。

4 无害化

居住空间设计的无害化, 体现对人的无害, 且对地球的无害。如在室内不使用有毒材料、会挥发毒性的材料, 只使用对人体无害的绿色建材, 在设计中更着重安全性。选择内涵能源少的材料, 选择地方材料, 不使用或少使用制造时排放CO2、SO2、H2S、CFCS、N2O及其他有毒物质的材料, 选择产生工业废物少的材料。在施工时减少水及其他能源的使用, 减少建筑垃圾。

绿色建筑装修材料具有低能耗、低污染、构建合理、寿命长、循环利用率高的特点, 应成为建筑装修的首选材料。

上一篇:第3磨牙下一篇:平面设计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