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通用8篇)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2014-11-11 14:49 来源:室内设计论文 有 364人参与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室内设计原则 1.1生态环保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必然体现出一定的生态功效与环保功效,注重生态无毒害材料的选择、生态装饰技术的运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1.2与大自然的融合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体现出回归大自然、走向大自然的特点,体现出对大自然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因为自然界的能源,例如:光能、风能、太阳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能源资源能够减少其他非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3高端现代科技的运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更加倾向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这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等,在这些现代科技的支持带动下,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室内设计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体现出一定的生态化特征、绿色化风格,各项设计是本着绿色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的,从装潢材料的选择、设计风格、到施工技术都体现出低碳、低能耗的特点,因为只有这样的设计原则和设计风格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1装潢材料的生态性选择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建筑装饰、装潢材料都正在朝着节能化、清洁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生态化装修产品正在逐渐问世,这些材料和产品成为室内设计的首选,在实际施工与使用时不会对人体与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装修余下的材料即使抛向大自然也能够自行降解,不会对环境构成永久性危害,一些材料甚至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现阶段,例如:人类已经研发出无毒涂料、再生壁纸等等,这些都成为现代室内装修的首选材料,除此之外,人们都倾向于选择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气味、辐射率低的建筑装潢材料,这些材料都具有生态环保特征,适合可持续发展装修风格。2.2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的运用
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就是对大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的技术,例如:充分利用自然风、自然光来实现室内环境的优化,提高室内通风度,使室内获得更多的自然光源,提高室内采光度等等,这一技术目前被融入到建筑室内设计中,实现了对建筑室内的生态、环保性装饰,它不仅为室内设计营造了生态美的气氛,也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使建筑室内设计朝着自然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2.3植物绿化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绿色植物具有吸烟滞尘、精华空气、美化环境、降低噪音等生态功能和作用,室内装修设计施工后难免会产生一些毒害化学物质,例如:甲醛、一氧化碳、苯等等,要想有效清除这些化学物质,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威胁,就要将绿色植物引入建筑室内设计中,不断扩大建筑室内的绿化面积,现阶段,人类研制出腐殖土生成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绿化技术,为绿色植物的室内生长提供了空间,发挥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作用。将这些技术应用在建筑室内设计中,能够实现室内的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灵活绿化,例如:建筑阳台的绿化技术、屋顶的绿化技术等等,建筑室内多层次绿化技术弥补了建筑室内地面绿化缺失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建筑物同大自然的有效融合,极大地改善并提高了室内环境,居住在室内的人仿佛就生活在大自然当中。2.4节约常规能源技术的应用
节约常规能源技术势必要成为建筑室内生态设计的发展方向,当前主要的技术类型包括:吸热玻璃、调光玻璃、保温墙等等,这些材料或技术具有双重功能与作用,一方面装饰了室内,实现了室内装饰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保暖、采光以及保温功效,能够有效节约能源的利用,同时,其他一些节约常规能
在线咨询 源技术还包括:竹能型灯具等等。节约常规能源技术的应用集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一方面能够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维护生活环境健康,达到了生态型室内设计的标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自然保护、生态建设具有长远意义。现阶段,最广泛普及的节能技术当属太阳能技术,通过对特定的设备进行科学构造与设计,来确保太阳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不断扩大其使用范围,减少对人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现阶段,被广泛认可的太阳能技术主要有:太阳能热水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效改善了室内环境,提高了室内采光、采热水平,而且这些热量与光照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与特点。2.5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
当前的建筑室内设计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并正在朝着现代化高新技术靠近,例如:信息技术、材料及时、电子技术等高端技术都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走入建筑室内设计领域,这些技术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建筑室内的采光水平、通风水平,维护了室内温度的和谐,保证了室内所需的湿润度,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例如:一些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引入了空气自然洁净更新技术,这一技术是对太阳能技术、冷却技术等的综合利用,太阳能板把水加热,将热水送到冷却装置内形成冷却水,水抵达设置在建筑屋顶饿金属传到网板内部,确保室内的空气冷却下来,在室内地板上设计一个空气通道,来自于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就能涌向室内,形成一个空气过渡区域,使人们能够轻松地享受到来自于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这样的建筑室内设计不仅有效节约了能源,也实现了对自然能源,例如:太阳能、光能、风能的有效利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而且这些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利于建筑设计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3总结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室内设计必将成为一大趋势,建筑设计行业必须研究出更多的生态、节能、环保技术,支持这一理念的运用,实现室内设计的优化发展与进步。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2
关键词:现代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新能源,现代高新技术
新中国的成立, 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科技飞速发展给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室内设计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并逐步发展成当下的现代室内设计, 并成为了与建筑紧密联系, 但是又是建筑以外的重要学科, 现代室内设计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材料结构和设计施工等紧密结合, 创造出方便合理、功能配套齐全, 经久耐用且经济实惠并能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室内环境, 现代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也在观念的更新下不断发展进步。
一、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的室内设计的起步阶段, 80年代中期, 随着室内设计和装饰行业的大范围兴起与发展, 改革开放的浪潮, 使得现代室内设计从旅游建筑、商业建筑开始, 及至办公金融和涉及千家万户的居住建筑, 在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方面都有了蓬勃的快速发展;到了21世纪, 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年工程产值屡创新高, 不断刷新纪录, 21世纪是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时期, 人们对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的质量, 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怎样才能创造出安全健康、适用美观, 既能满足现代室内设计功能使用的要求, 又具有文化内涵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环境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我国室内设计发展到现在已初具规模, 虽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但在当下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不足也逐渐表现出来了, 从我国目前的总体状况看, 现代室内设计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可持续发展问题
纵览现代室内设计, 大到公共设施和建筑, 小到家装设计, 为了追求风格的“现代”、“时尚”、“气派”, 过多的使用严重破坏环境的消耗型材料, 如:铝合金、塑钢、铜条、玻璃、花岗岩和大理石等。这些不可再生的装饰材料, 既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同时部分材料的使用年限较短, 材料老化损坏后, 对于可回收加工的体系不完善, 使得废旧材料可用性较少, 忽视了材料使用上的可持续性。
2、忽视人体健康的问题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 很多装饰材料的选用上多为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化学涂料等, 而其中一部分材料里面更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成分, 这些物质成分不仅严重的污染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而且严重的危害了人体的健康。材料本身含有的有害物质, 如:苯、甲醛等, 将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隐患。
3、忽视节约节能的问题
现代室内设计中, 有些设计形式为了突出所谓的“装饰效果”, 在设计中隔离了人与自然的直接联系, 运用人工照明、空调设备、气体发生器、大型密封落地玻璃幕墙等, 去营造某些装饰的效果化。既大量消耗了能源材料, 也忽略了设计中的节约与节能, 只是一味的为了达到设计的“表现”而故意为之。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中“持续”意即“维持下去”或“保持继续提高”, 对资源与环境而言, 则应该理解为使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 不至于因其过度消耗而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发展”则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它不仅表现为经济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还体现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昌盛、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秩序的和谐、国民素质的改进等诸多方面, 发展既要有量的增长, 还应有质的提高。
2、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历程
可持续发展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就有与天地相参的思想, 而在西方, 一些经济学家如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也较早认识到人类的经济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工业革命的开始, 使得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人类开始用正确的观点看待环境所出现的问题, 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前途问题展开了讨论,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把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忧虑提上了会议日程。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问世, 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 表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有了不断的深入。1992年6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聚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晶。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室内设计发展中的指导思想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 以科技和体制创突破口, 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 不断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确立科学、实用、节约的设计思想
由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变化发展的思想, 因此现代室内设计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思想体现到可持续室内设计中, 就使得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留足余地去发展, 以适应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包容未来社会科学科技的发展对于设计功能的完善。现代室内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与人、为人所用, 科技的追求始终离不开人性化, 并依靠科技手段来解决及改善室内环境的问题, 使之更加优化, 同时又有利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现代室内设计而言, 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主要表现在建筑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上, 室内环境的设计既要满足当下使用者的需要, 又要长远地考虑其后来者使用的延续性。如节能、节水、节材、减噪、减少垃圾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室内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设计上还要注重长期性, 在使用周期中, 空间功能应有其可变性和对未来的适应性。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的现代室内设计, 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核心观念, 将自身纳入生态循环系统的设计措施中去。它是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并贯穿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各个方面, 从建造、使用到终止的整个过程。它的目的是将用户的使用要求和对天然再生资源的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场地环境、构建过程、使用运行与后期维护等因素进行统筹分析, 并结合所处的地域条件, 在各个环节中采用高新技术与合理的设计手段进行全面协调, 创造一个健康宜人的室内环境, 并尽可能地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故由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室内设计框架下的概念、思想源流、发展态势等总结出如下一些基本的应用方法:
1、采用生态环保材料
生态环保材料是指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以及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使用时对于现有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 对于环境的污染性小, 并能起到较高的再生循环的利用率。我们在使用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考虑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相互之间的协调, 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纵观人类的生产生活, 从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的过程, 其实就是一个是将资源提取并将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的循环过程, 人类在发展进度的同时, 不断地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 这也是人类对于生态环保材料使用的重视度不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 也是现代室内设计材料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必然趋势。生态环保材料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人体及周围环境的危害几近为零, 从室内设计材料中更新而出的旧料废料可以自然降解及转换, 并且通过后期加工利用作为再生资源, 并能加工生产出新的材料产, 这将是未来室内设计材料使用上的发展趋势, 真正做到生态环保无污染, 可持续、可再生、可利用。
2、采用植物绿化手段
不论是敞开的还是封闭的室内空间, 适宜的绿化可以增加室内的自然气息, 净化室内环境, 调节内部空间环境。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室内绿化都很重视, 无论是公共区域、私家住宅、还是办公空间餐饮环境等都引入了绿色植物的身影, 绿色植物的点缀, 从观赏性、嗅觉性、空间的分隔性以及空气的净化度等很多方面, 大大提高了室内设计内部空间环境的舒适度。
绿色植物在室内空间里的运用一直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一个亮点, 由于它特有的材料性质和装饰优势, 完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由于植物能够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甲醛、苯等, 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细菌, 形成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并兼具生态美学方面的多重作用。室内空间中多层次的绿化不但弱化了地面绿化的不足, 同时与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等处理结合, 改善了室内空间与自然的隔离状况, 植物本身具有的生长性, 对于环境空气的净化, 使得植物绿化能代替部分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 减少对于资源的利用和现有环境的破坏。
3、结合建筑构造技术为措施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 不但要解决空间的划分和组合, 外观造型等问题, 而且还必须考虑建筑构造技术上的可行性。为此, 就要研究能否满足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功能;在构造设计中综合考虑结构选型、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方法、构配件的制造工艺, 以及技术经济、艺术处理等问题。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对构配件提出既要标准化, 又要高度灵活性的要求;为节约能源而出现的太阳能建筑、生土建筑、地下建筑等, 提出太阳能利用和深层防水、导光、通风等技术和构造上的问题;核电站建筑提出有关防止核扩散和核污染的建筑技术和构造的问题等。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满足室内的采光通风要求。把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的外在形式作为部件和元素融入现代室内设计。通过科技手段, 遵循美的要求, 进行人工生态美的创造。这不仅为室内设计增加了新内容, 而且也获得了良好的可持续性生态效果。
4、减少对于常规能源的使用, 提倡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 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并广泛利用的能源, 这些能源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 短期内不可能再生,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空气环境的污染, 并日益损害人们失望健康, 影响动植物的生长, 破坏现有的经济资源, 损坏建筑物及文物古迹, 生态破坏严重。而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 如: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 与传统的常规能源相比, 新能源生产规模较小, 使用范围较窄, 可待开发利用的空间很大。
随着常规能源的过度开发与滥用而终将消耗殆尽, 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中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现代科技研制出的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及保温墙体等新材料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 在空间的设计上起到变化组合和复合构造形式, 既能满足内部空间的良好采光, 又能到达室内温度的保温性, 大大减少了照明灯具材料的使用和室内地暖、保温层材料的使用, 大大节约了现有资源。
同时作为新能源之一的洁净能源技术也可以很好的推广利用, 洁净能源是指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零排放或排放很少的能源, 其分类主要有三种, 即可再生能源、氢能和先进核电。采用洁净能源, 是防止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合理的使用洁净能源, 它既能满足使用能源的可持续性, 又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危害, 并符合可持续理念的现代室内设计要求, 例如当下最有使用前景的是太阳能技术。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构造和材料来利用太阳能, 通过设计处理使太阳能设施, 可以与建筑物自然融合相得益彰。如阳光房的设计、太阳能热水技术、太阳能屋顶蓄电, 以及较为成熟的太阳能照明系统等, 都能很好地节约资源减少材料污染对于环境的破坏, 并能提升现代室内设计的科技感、节约型、环保性, 呈现出当代设计的新特点。右图为同济大学研发的“太阳能竹屋”, 其设计结合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元素 (反宇屋顶) , 与光伏组件的高效排布, 充分体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理念和智慧, 作为科技节能领域的创新型成果, “太阳能竹屋”体现了太阳能光伏技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住宅建筑领域的巧妙利用, 向人们展示了自产能源超越自耗能源近两倍的产能建筑。由此可见减少对于常规能源的使用, 提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室内设计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举措。
5、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
现代高新技术是指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技术。我国的高新技术是指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高技术领域内的新技术, 现今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已经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对室内环境的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同时现代高新技术的使用无论从技术理论上还是材料的使用上都做到了对于现有资源的节约, 对于现有环境的保护, 对于未来使用的可持续性, 也是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原则性, 是未来室内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 科技无处不在, 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益处多不胜举, 未来结合高新技术的运用也将成为室内设计延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表现之一。
五、总结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将是一个长远而漫长的过程, 它符合我国现有国情以及全球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是结合我国现有社会环境而提出的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景愿, 未来可供应用的方法将随着时代发展需求的改变而更加多样, 无论怎样,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少对于现有环境的破坏,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都是每个人都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野[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79-87.
[2]白光润.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J].人文地理, 2003 (04) :75-78.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3
【关键词】可持续化;发展理念;绿色建筑;设计思路
0.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大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早已成为共识。对于建筑业,1999年的《北京宪章》通过对20世纪的现代建筑大发展及伴随的环境大破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中国现代建筑业开始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十多年来,许多建筑师在设计中,在为业主设计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对如何科学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就可持续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个剖析,理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1.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历史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也许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雏形。早在周朝就颁布了《野禁》和《四时之禁》,禁止违背时令砍伐林木、割草烧灰、捕捉鸟兽鱼虾,以保证农耕的持续发展。 《吕氏春秋.审时》篇说:“夫稼, 为之者人也, 生之者地也, 养之者天也。”其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农业生产中彼此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尽人力。
而贯穿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风水学说,就包含有建筑营造要适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这一点上与当前提倡的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念是一致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民建造了大量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具有丰富地域特色的建筑。
(上海青浦朱家角水乡建筑)
(云南纳诺山地建筑)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二十年前人们为了解决房子有无的问题,关注的是面积大小、功能便利、经济合理、结构安全等建筑基本属性;前二十年到前五年,因为有了拥有房子的能力,人们开始关注景观优美、形式美观、文化内涵等意识属性。而到了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舒适、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这就进入了绿色建筑属性阶段。将来,建筑还会向着更高的可持续建筑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的概念: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设计在为人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建材生产、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维修到废弃拆除、物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节能、节材、节水、节电、环境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是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
2.国内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人均资源匮乏,前三十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低技术的、粗放型的发展,是依赖于对资源的无序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这是“断子孙路”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据统计,建筑业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32.9%,是低碳减排的优先选项。在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到目前,在京、沪、苏、粤,已有一定数量的绿色建筑出现,全国各省、市也纷纷响应。2012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确定了对二、三星级的绿色建筑的补贴方案。2013年年初国家出台了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规划和时间要求。所有这些都逼迫我们建筑师在今后的设计中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之路。
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
其实,早在2006年国家就编制并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评价的指标体系。细分为:(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六个大项。我们所说的“四节、一环保”就是来源于此。建筑师在这几个环节中,虽然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但还是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其中,节能是建筑师最基本的设计内容,受外部影响较少,有较大的自主权,本文将重点论述。
3.1尊重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
在目前的国内建筑设计领域中,有一些建筑师缺乏自主意识,持机械的拿来主义思想,国外的理念拿来就用,不思考这些理念是否符合国内当前的城市环境因素。民众评出的“十大丑陋建筑”多在其中。其实,传统的中国建筑浸透了华夏文明的优秀文化,建筑师应回归母体文化,勇敢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应尽的责任,在规划和设计时,应充分挖掘潜在的地域建筑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传统;对待环境要有若谷的胸怀,从既有环境出发,融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锐意创新,实现建筑可持续化发展,这是建筑设计未来的希望。
3.2节能型建筑的被动式设计
在全国广大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绿色建筑刚刚兴起,其中节能建筑方新未艾,在实际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有节能理念的问题、有技术措施的问题、还有施工和运营维护的问题。如何合理的把握节能理念是建筑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课。
为不断进步的人类社会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建筑活动最基本的动因;节能不能以牺牲建筑应有的室内环境品质为代价,这是基本原则;在这一点上,建筑师必须清醒。我国现行规范中对各类建筑中室内的采光、照度、温度、湿度、风速、噪声分贝、污染物浓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如何科学合理的达到这些舒适度指标要求是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研究的课题,目前较为流行的理论是气候适应性建筑(Climate-adapting buildings)理论,强调被动式设计(passive design)。即在满足和达到建筑室内环境各物理要素的设计全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措施首选通过对建筑选址、总图布局、建筑形体以及空间组织设计、选用合理的围护结构材料和构造节点、利用自然的阳光、气流、冷热源进行采光、通风、供热(冷)等组织设计,力求使室内环境达到人体舒适度的要求。达不到要求时,才考虑使用人工照明、空气调节、人工采暖等“主动技术手段”。
总之,建筑内环境是自然环境系统的一个部分,节能建筑设计就是要寻求:1、符合当地节能所要求的建筑形态;2、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围护结构与材料; 3、优化采光通风及采暖空调方案;4、力求最小的冷、热负荷。这种寻求低能耗状态下的建筑舒适性设计方法其实就是要尊重、顺应自然、利用、享受自然,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今的继续。
3.3节能型建筑的设计实例介绍
我国现行规范中把全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五个气候区,并发布了相应的节能设计标准。各省、市针对本地特点又制定了实施细则。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本人结合节能型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通过对几个实例的介绍,试图给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3.3.1建筑形体设计是节能设计的开始,也是节能设计的关键,好的建筑设计应有一个节能的建筑形体,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的形体设计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其南立面设计为向下15°倾斜,形成了遮阳效果,有效的减少了夏季阳光(高度角较大)的直接射入;而北向向上倾斜,有利于自然采光。屋顶设计结合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布置设计,有效收集太阳能用于补充照明。(该项目通过了中国国家★★★级绿色建筑和美国LEED铂金级双认证)
(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
3.3.2 自然的采光系统设计:建筑室内采光首选自然采光,昆明长水机场的设计中也很好的利用量当地优良的气候资源条件进行设计,白天其采光就主要依靠屋顶和外玻璃幕墙的采光系统,你在其超大的室内,你看不到几盏电灯开启,却有着足够的亮度,舒适的室内通风也是靠自然风力完成的。(该项目是国内有限的几个绿色机场之一)
(昆明长水机场)
3.3.3被动式通风设计:夏季通风主要靠非动力通风,靠自然风力及空气冷热压差完成;空调及采暖只在极热、极寒天气时起作用。笔者设计的江苏常熟某联排小住宅,就统一设计了通风塔楼,设置可开闭的通风窗,以达到平时大多数时间利用自然风力“被动”通风的效果。
(江苏常熟某联排小住宅)
3.3.4 门窗外遮阳设计:为防止夏季强烈的阳光过多的进入室内,往往设置外遮阳系统,外遮阳包括水平遮阳,竖向遮阳及外窗自遮阳几个方面,是现代建筑立面表皮设计的重要内容;笔者设计的昆明某高层建筑南向立面,为减少高原夏季强烈太阳辐射对室内温度的影响,试图通过立面阳台(水平遮阳)与竖向遮阳板和双层保温窗有序组合,穿插设计,力图把节能构件设计与建筑立面美学设计结合起来。
(昆明某高层建筑立面表皮设计)
3.3.5 以上所述包括建筑形体、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外遮阳系统及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实际工程中,往往是组合在一起设计的,下图为某会议中心的采光穹顶,设有自然采光窗、自然通风窗(可按需要开闭调节),并设有遮光板控制进入室内的阳光,与建筑体型结合也不错。
(某会议中心的采光顶)
3.3.6 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指标: 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是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有五个主要指标:(1)建筑的体型系数、(2)围护结构的热阻值(与土壤接触部分);(3)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与空气接触部分),(4)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5)窗墙比及外窗的气密性、保温等级和遮阳系数。各地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软件商也适时地开发了相应的指标计算和权衡对比计算软件,建筑师执行已多年,对此已逐渐适应,在这里我不再过多敖述。
3.4 绿色建筑其他方面的简述
绿色建筑除了节能外,还有很多方面,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设计;节水设备的选择、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利用系统设计;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及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的利用;可呼吸的外墙与幕墙;土壤源(或水源)热泵系统;能源再生电梯;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等等。所有这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多数子项目需要建筑师与设备工程师及厂家多方配合,才能完成。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绿色建筑设计所选的各子系统不一定要选最先进、最昂贵的,根据工程实际和资金能力选择最可靠、最适用的系统才是上策。好的绿色建筑并不是各种新技术、新系统的堆砌;而是建筑师和工程师根据每个工程实际情况,细心分析比较各系统的优劣,精心设计选用适合的系统,这样得出的设计才是现实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建筑。
下图为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其外墙所使用的材料是附近村庄拆迁后留下的建筑废砖瓦,其承载了城市的历史信息,有利于营造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它也是建筑废旧材料的一次再利用实例;有节材、节能的理念在里面。
4.结束语
中国建筑设计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不争的共识;目前的阶段是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其中节能是重点;而节能设计的手段应首选“被动式设计”;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个重点和思路,扎扎实实的做工作,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而总的来说,国内可持续建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国外成熟的成功经验为基石,借鉴优秀的设计思想,从而推进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步伐。发展绿色建筑、追求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真正地实现感性与理性合二为一的可持续建筑。 [科]
【参考文献】
[1]庄俊河.浅谈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04).
[2]庄俊河.浅谈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2,(04).
[3]邹志生.浅谈我国建筑设计如何考虑可持续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7).
[4]汤丹.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09).
[5]梁景韶.浅谈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10).
矿区城镇可持续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篇4
【关键词】矿区景观;可持续设计;理念运用
我国矿藏种类丰富,相应的矿区形态各异。在进行矿区恢复和景观设计时,需要从矿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景观设计的原理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可以实现废弃矿区的再利用目的。在矿区功能恢复的过程中,需要将工程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等等集合起来形成特殊的恢复系统方案,指导和监督矿区的各项功能的恢复。虽然矿区的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多,在进行恢复工程大,难度高。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矿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再创区域和谐发展的环境条件,因此,这种恢复型的景观设计必会受到废弃矿区的欢迎。本文主要分析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
1矿区可持续设计理念概述
矿区生态系统设计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矿区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新设计,可持续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持续利用与资源循环发展。矿区的景观设计过程实际上也是矿区各项功能的恢复过程,在恢复的过程中,利用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再配置。因此,在设计时,往往需要将实际资源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使得资源持续利用、优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得以体现。带动矿区的经济、人文、生态、社会等一并向前推进。突出矿区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综合利用原则,这样能够促进矿区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第二,自然性。矿区改造利用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然界的更新演替为主,以人为改造恢复为辅。因此,众多功能的恢复结合景观设计都围绕矿区现在的自然资源进行,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地质特征、地形地貌等都以自然现状为出发点,通过人类的改造提高其恢复速度和更新速度,保证其恢复的稳定性。在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和设计,把自然原则与景观设计进行有机的统一,体现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第三,生态安全性。矿区原本的生态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就要重点从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将矿区植被、特有地形、污染治理、岩层活动等等方面都要切实考虑进去,一切以安全为主来高效维护矿区的生态稳定格局。尤其是起到战略影响的关键区域,更应该以生态安全为首要原则。所以,矿区生态环境设计要遵循安全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利用。第四,场所性。矿区恢复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的后续活动提供场所条件,从而将人文、美学、生态、经济、社会等众多因素集于一身,促进矿区的整体发展。此时,人的主观性较为重要,是众多因素的主导。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促进各项功能的全面恢复。要对矿区场所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生态景观进行综合的设计,把场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2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中的应用
2.1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生态设计中的应用。在对矿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时要符合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需求,重新建立完善的生态服务系统,我国平朔矿区在进行生态恢复和设计时就是充分遵守了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原则,该矿区由于大量的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在对其生态修复和保护方面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具体方面,平朔矿区通过土地复垦和重建生态系统来完成生态恢复和持续发展,坚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加强环境污染的整治。为退化的生态系统向进化生态系统发展提供基础和环境。发展产业链条和创新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对废弃物进行循环生态综合利用,提高平朔矿区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和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平朔矿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中的应用为我国其它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2.2在经济效益中应用
矿区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矿区矿产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是,矿产开发过程中也要遵守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使矿产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持久的效益。矿区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而且要以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为前提。比如法国加莱矿区,加莱海峡在矿区发展时代,对矿开采比较过度,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在法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因为该区是法国工业时代的记录,而且在自然和设计师的互相结合下,成为法国重要的旅游景点,很多人都前往参观,因此也被成为“环境的绿洲”。当年发达的工业矿区,也被称为“破坏的符号”的矿区已经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取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设计师和自然作用的双重影响下,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不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矿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复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使矿区经过设计师的设计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变成对人们有益的自然景观,也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2.3在社会效益中的应用
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社会效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平朔矿区生态设计就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进行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第一,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平朔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力度,通过对社会公众的教育与宣传,让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第二,通过对平朔矿区的重新设计与产业调整,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同时,完善社会公众就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3结语
矿区景观改造的设计不仅要遵循可持续设计的基本理念,还要注重矿区的生态建设发展,满足社会科学持续的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且要考虑重新建设和设计的成本,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景观的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就是要使废弃矿区和复垦的土地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不能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矿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复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使矿区经过设计师的设计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变成对人们有益的自然景观,发挥矿区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的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新课标 可持续发展 理念 教育体系
论文摘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当代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赋予的历史使命。当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正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重新理解,基于时代的发展的新的需求,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当代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赋予的历史使命。当前高中阶段的教育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正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重新理解,基于时代的发展的新的需求,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高中地理教育的实践者们,理应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并努力、及时地付诸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
目前的普通高中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这种被动的学习无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学生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比较薄弱,也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能力的要求极不适应,同时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空前加快,人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学完并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人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在当前的高中基础教育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并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二、重视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过于关注指向考试的知识教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完全是一种十分单调的从理论到理论、从课本到讲义的形式,一直停留在为高考服务的片面状态。学生在强大的高考(分数)压力之下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不可能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践活动的进行,当然教师也不可能去冒这个风险让自己的学生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现状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全面发展、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发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共有79项活动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性建议。教师可根据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同时还可自行设计,如沿海地区的学校可让学生进行海洋资源、海岸变迁等内容的调查分析,城镇学生可进行居民区生活垃圾污染、城镇河流现况、公交站点的合理性、商业和工业布局等的调查分析。笔者仔细阅读了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人教版的.地理新教材,它们的一个显著共同点就是都十分重视对活生生的地理案例的分析,课程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实践活动可摆脱目前高中教学从理论到理论的尴尬境地,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现实意义,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使学生更爱学习。真正把学生从知识容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知识加工者和探索者的角色,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引导当今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对于高中教育来说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高中教育阶段,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既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更应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普通高中现行的课程计划、课程结构、教育实施等则难以适应现代普通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七个选修模块及各地、各校的乡土教材给学生以较大的选择余地,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差异的需要,与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传统教学具有鲜明的对比。
四、关心地理国情和发展问题,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了我国的环境与发展现状,才能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地理教育在这一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把国情和乡情教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大全球性问题,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的主要部分,这三大问题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应在发展的过程中给予解决,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实践证明,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这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在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真正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各国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应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适应未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普通高中的教师应不断地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新课标对普通高中教师的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邹静兰.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职研究,. 9
[2]古嘉惠.对教学现状的思考[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9
[3]谷曼文.基于职教特色的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06.12
和美文化理念的设计 篇6
宁都县第六小学核心价值的设计,关键立足点归纳为两个结合:一是宁都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学校实际的结合;二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教育先进价值观的结合。
宁都县第六小学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由传播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组成。
一、传播语:和相应,美相随
“和相应,美相随”,学校以“和美”作为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形象。
“和”:《广韵》:“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讲究“人和”(社会之和),而道家则重视“天人之和”。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乾卦》:“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太和”就是宇宙间天地四时之气的协调。司马光:“正直中和之谓德,深远高大之谓道。”儒家把“中和”当作圣人的最高道德境界。
“和”是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理念,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二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由对立、冲突、斗争等各种动力逐渐趋于融合并不断完善自身的动态平衡过程。和谐文化孕育了和谐教育。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形成了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内的“六艺教育”,可见当时的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修身,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文化传统,又注意实用技巧;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强调外部的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的情感修养,综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
宁都自古以安宁闻名,虽偏居一隅,却山青水秀,四野静美。这里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民风本真,崇尚和睦,耕读传家。当前,县委、政府又提出了开创“宁静致远、都和民安”新局面,建设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新宁都的奋斗目标,正契合了“和”的文化理念。
宁都第六小学校名中的“六”,在客家民俗中是一个吉祥数字,有“顺”、“畅达”、“平安”、“和谐”之意。
“美”,指教育的品质。《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芳草鲜美。”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美是“好”与“善”的总括,如美观、美德、美谈、审美。
“和”与“美”相连构成联合词为“和美”。《左传》:“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则和与物,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其意为:物以和为美,声以和为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两句哲学名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在这里“和”与“美”达成了统一。“中正和美”是艺术的至高境界。
二、办学理念:和美育人,为师生幸福发展奠基
和谐是历代教育的追求所在,同时也指向永恒的未来。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美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幸福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委员会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卡尔·威特说:要做幸福快乐的人,首先必须懂得追求幸福和快乐。也许我们不能保证孩子一生都幸福,但至少可以帮助孩子认识真正的幸福,并使他们获得追求幸福的信心和能力。
当代教育理论家刘铁芳写道:教育的幸福感,就是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真善美,感受到思想的明晰、自由、博大、高远、辽阔,感受到爱与恨,感受到活泼、轻松、幽默、诙谐,感受到平等、秩序、尊重、被认知„„感受到个体内在的充盈与完美,从而使其心旷神怡、心悦神愉地把自我交付于教育之境,流连其中而不知往返,所谓其乐亦融融。
三、办学目标:共创和谐校园,开启美丽人生
二级目标:以“和”为核心的三大教育,即: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生态教育;以“美”为核心的“四美”教育,即:美言、美行、美德、美境
三级目标:
1、礼仪教育。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以礼为用,以和为体,礼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在等差条件下的和谐、和融、融合、综合。礼仪教育必须从入校第一天抓起,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抓起。主要内容:学校礼仪、社交礼仪和家庭礼仪。宣传口号:有礼行天下,立志在今朝。
2、以语言美为主线的语言文字教育。语文教育因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问题饱受争议,更因为应试教育使语文教育的人文光彩尽失,艺术趣味弱化,学生因此体会不到中华语言文字的醇美本色,学习兴趣缺乏,语文能力低下。为了唤起学生对中华语言文字的热爱,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教育有必要进行改革。借鉴当前新教育改革实验的一些成功经验,我校将从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着手,着力推动儿童课程实验,结合书法教育、绘本强化教育,遵循“晨诵——午读——暮省”的实验过程,营造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良好语文氛围,力争语文教育在我校重新焕发生机,让语文教育回归自觉与审美本质。
四、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润物无声
五、校训:和悦天天,美泽人人
六、校风:明礼、友爱、至善
七、教风:团结、奋进、卓越
八、学风:勤奋、快乐、博雅
九、校徽的设计:六彩风车,风车叶片为“6”字形状,是六小的象征,风车寓意多彩、和谐、幸福的童年。
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篇7
1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生和发展
1.1 由传统建筑到现代设计的转变
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的要求是满足坚固、方便和舒适,一个传统的建筑设计要想达到良好的标准,这三个条件是建筑设计施工必不可少的。建筑物要求坚固。在传统设计当中,科学标准的要求就要求建筑单位做到这一点,没有坚固就没有建设的基础;建设需要方便。它仅仅只存在内部一致性和抽象逻辑结构中是不够的。它是为了满足一些外部的需要而存在的。建筑物设计的好坏程度,应当以它们被设计为是否符合实际使用的标准来进行评估。在传统建筑设计的一定程度上,便利就是设计的出发点。建设需要舒适。人们一直都在不断地对美进行追求,将人们这一愿望同机械建筑相交织就可以在建筑中发现第三种因素———人们对美的无私追求。事实上,这些愿望不会简简单单停留在对单纯美的追求上,因为建筑物最终的目标是要能够适用。然而,这毕竟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冲动,一种建筑物在实用的同时必须满足其他因素的冲动。就是这样一门艺术,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同现代建筑设计相汇聚在一起。
1.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关键就是节能。建筑物充分利用太阳能,使用节能的采暖方式、建筑围护结构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次数。根据自然换气的原理来设计室内空气循环系统,使建筑物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风的降温作用,在夏季炎热的天气下避暑降温。建筑物应该采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设计结构。在节能的同时,还要学会节约资源。在建筑的设计、建造和建材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将资源充分合理的使用,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力求使资源可以再生利用。要提倡节约用水,包括绿化用水。建筑在设计时要注意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营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使自然得到充分的保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到创建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建筑物内不能有任何有害物质。室内的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使居住者能够保证身心健康。
1.3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首要前提就是以人为本。在建筑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建筑的最终目的是给人使用,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舒适度和使用的灵活性。建筑的设计要注重因地制宜。每个城市或者个人的区域规划,都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和判断,包括该区域的气候特点、地理因素、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对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分配,当地是否有限制条件比如使用的材料强度和耐久性能否对当地环境产生破坏等等。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应当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能够适用未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体系在生态建筑中反映出的情况就是要适应未来的发展,比如有提前预留的空间,室内格局的变化等等。
2 创新方法建筑设计理念
2.1 创新方法理念的组成
基于现代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创新的方式,把创新方法的想法和建筑设计的概念相互结合,由此衍生出两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分别为“5W2H”法和“TRIZ”理论法。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都通过利用创新的方式解决: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并陆续将矛盾分解,分析,最后获取最好的建筑设计。不同之处在于“TRIZ”理论法所运用的创新方式来源于标准解数据库,解决建筑设计的矛盾问题过程简单;而“5W2H”化解建筑设计过程中矛盾问题,运用的创新手段来源很多,解决过程中比较繁琐,但解决问题的质量好。
2.2“5W2H”法与建筑设计理念的相结合
“5W2H”的方法是通过询问的方式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方法,与其他不同的方面仅在与应用引导的问题不同。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第一件事需要做的就是要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各种方法列出问题或者进行属性分析,试图从若干个角度进行可能的改进,获得创新的方案,然后从中筛选出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方案,最后执行所选择的程序。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容易产生的矛盾包括投资者、用户和其他设计生产者之间,以及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产生的矛盾等等。这些相互的矛盾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矛盾。为解决各种矛盾而对最佳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才是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使用“SW2H”结构分析的方法进行建筑分析时,首先要分析建筑设计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属性之后从各种角度充分考虑矛盾的重要次序,诸如环境、功能、设计成本以及技术等等。重视建筑设计过程中有关方法的矛盾,运用相关理论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2.3“TRIZ”与建筑设计理念的相结合
“TRIZ”理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解决理论。在使用“TRIZ”解决问题时,通常将一个实际性的问题转换成“TRIZ”问题来进行处理。充分运用“TRIZ”的理论和工具,获得“TRIZ”问题的通用答案。然后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将“TRIZ”问题转变为具体求解的过程。使用“TRIZ”方法对建筑进行设计分析时,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确定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转换,即梳理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冲突的根源和解决冲突的方法。然后结合“TRIZ”现有的标准解决方案并结合矛盾的属性来具体分析,建立解决冲突的创新方法,最终经过评估得出大家普遍接受的标准的解决方案。
3 结论
首先对以坚固、方便和舒适为导向的传统建筑设计进行描述,从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这几个层次探讨并且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和环境建筑设计的全新理念。同时,在现代设计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建筑理念也就是创新方法建筑设计理念,而后针对“5W2H”和“TRIZ”两种创新方法结合具体的建筑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分别进行了建筑设计的冲突分析,对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简单地进行了介绍。最后通过具体的“TRIZ”的例子来对建筑创新设计来进行描述,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摘要:首先对以坚固、方便和舒适为导向的传统建筑设计,同绿色、生态的现代理念进行了对比描述,之后对结合“5W2H”和“TRIZ”方法的创新建筑设计理念进行阐述,对“5W2H”和“TRIZ”建筑方法分别进行实例分析,探讨如何构建适合当今社会的美观建筑。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念,“5W2H”,“TRIZ”
参考文献
[1]韩卫萍.将绿色建筑理念自然融入设计[J].建筑科学,2007,23(6):106-110.
[2]林扬健.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相关问题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09,10(62):81-84.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8
[关键词] 乔布斯;艾弗;苹果式设计;包豪斯理念;禅宗思想
[Abstract] Apple style design is one of the short for Apple’s product design. Its features are innovation, uniqueness and leading. Its core person are Steve Jobs and chief designer Jony Iv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Bauhaus modernist design, Apple style design crea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Zen thought and it made the science and art better unified and changed a number of industries time and again.
[Key words] Steve Jobs; Joy Ive; Apple style design; Bauhaus philosophy; Zen thought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WTA45),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4YBB084)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2QNZT174)阶段性成果。
哲学上有一个“范式”(paradigm)的术语,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一书中系统论述的。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1]我们将其引入设计领域,把苹果公司产品的设计,不叫“苹果设计”,而称作“苹果式设计”,以突显其创新性、独特性和引领性。苹果之为苹果,乔布斯之为乔布斯,正如俄国大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俄国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时曾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苹果式设计”就是对这种说法最好的诠释,而且它是对包豪斯设计理念上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
一、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包豪斯(Bauhaus)(图1), 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发端,已经成为现代性的一个稳定的象征,它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已经被公认为是走向现代设计教育的标志性符号。包豪斯学校成立于1919年,解散于1933年,期间经历了三任校长。开创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他立志在设计和教育方面和过去有所区别,试图建立用符合机器时代的简洁风格取代维多利亚时代的繁复设计风格。他相信艺术家具有“将生命注入到机器产品之中”的力量,主张“艺术家的审美感觉与技师的技艺必须相结合,以创造出建筑与设计的新形式”。1928年,第二位校长汉斯·迈耶(Hannes Meyer)上任。与格罗皮乌斯等人倾向的艺术“表现主义”方法不同的是,迈耶更强调在设计中依靠科学,而不是艺术。他的功能主义设计方法不同于以审美直觉为基础的一切表现主义方法,而代之以从产品的功能和结构合目的性的相互关系中直接产生出来的规律。迈耶的贡献是重视艺术设计的社会功能:艺术设计成为建造当下物质环境的组织力量。由于政治原因,迈耶于1930年被迫下台。接着的第三任校长就是提出了著名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设计原则的密斯·凡德罗(图2)(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他擅长把繁杂事务简单化,他的现代主义设计是纯粹从技术角度出发并注重形式和谐的设计风格,要求形式简洁单纯,摈弃装饰,没有任何政治指向。1929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建筑物及其配套的巴塞罗那椅成为现代建筑和设计的里程碑。1933年包豪斯学校被迫关闭,他于1938年移居美国。在此前一年,格罗皮乌斯等人也来到美国,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正是由于这批优秀的教育家和设计师的移居,包豪斯的思想在美国才得以全面实现。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现代主义的政治性被消除,并在美国迅速与市场和产业相结合。在设计风格上,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的特点。在设计实践中,拓展了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在1896年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理念。同时,由于战后美国国力的强盛,这种风格引起西方各国以及日本等国的追随,逐渐演变为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然而这种国际主义风格已经背离了包豪斯当年所倡导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初衷。以密斯为例,在20世纪晚期,他把“少即是多”的理念极端化,演变为“极少主义”。此时,形式已不再从属于功能,为了实现“少”的目的,反而要以牺牲功能为代价来成就视觉要素,这就倒退成为另一种结构的“形式主义”,引起了当时一些学者的抨击和批评。这正如一定的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只有当技术的高度发展,形式的多样性才能得以实现。在此之后,工作于博朗(Braun)电器公司的德国著名工业设计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提出了“少,却更好”(Less but better)的口号,这也是对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许多设计,诸如电须刀、咖啡机、计算器、收音机、视听设备、家电产品和办公用品,都成为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永久收藏,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一些经典产品设计的影子在后来的苹果产品中都隐约能够见到(图3)。
nlc202309031930
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弗(Jonathan Ive)非常推崇拉姆斯(Dieter Rams)“少,却更好”(Less but better)的设计理念(图4),他和乔布斯,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苹果产品的每一个设计中去。乔布斯反复强调苹果公司的产品应该是干净而简洁的。乔布斯喜欢“简洁现代主义设计”(Simple and clean modernism)这个概念,并称赞了包豪斯设计风格的简单朴素。他希望能够更加忠实产品的功能和本性,造就科技领先、格调高雅、设计简洁、使用方便的产品。乔布斯认为,人们确实会是“以貌取物的”。“我们会把产品放在精致的包装盒里,让他们看上去纯白漂亮,就像博朗生产的电器一样”。[2]乔纳森也认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想要一件看起来自然、不可抗拒、简单至极的东西,你甚至都察觉不到它的人工因素”。[3]他和乔布斯认为苹果式设计思想的本质就是“至繁归于至简”(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并能够让产品达到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品质。
另一方面,原“青蛙设计公司”[4](Frog Design Company)的创建者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1984年为苹果公司设计的苹果II型计算机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该设计被称为“年度最佳设计”。艾斯林格提出“苹果产品的DNA中应有土生土长的美国基因”,有独特的加利福尼亚风情,好像“好莱坞和音乐一样,有一点叛逆,还有自然散发的性感魅力”。他的指导思想就是青蛙设计一直秉持的“形式追随情感”(Form follows emotion),这是对“形式追随功能”的继承和发展。至1983年“青蛙”加盟苹果至今,我们都能在所有的苹果产品上看见“加利福尼亚设计”(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字样(图5)。
二、禅宗思想的创造性融入
禅宗是佛教的一支,严格地说,它其实是一种中国式的精神现象学,是我们的精神意识的一种外化。[5]“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人间性的。在中国哲学当中,禅宗最关心也最重视人的灵魂解脱。另一方面,禅宗对自然的看法,继承了佛教大乘空宗的心物观,认为心是真正的存在(真知),而把自然看空,自然成为假象或心相(心境)。”[6]这其实表现为一种把自然看成是“空”或“无”的境界。对乔布斯来说,生命一直是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青少年时候,因为养子问题,他不断追问,生命是怎么来的,亲生父母为什么要遗弃自己;而立之年,他又被自己创办的公司抛弃,再次面临生命的幻灭感;年近半百的时候——对乔布斯而言是事业巅峰的天命之年——却要一次次地面对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乔布斯认为自己“已是一无所有,没理由不追随内心”。
另一方面,禅宗对自然的看法,继承了佛教大乘空宗的心物观,认为心是真正的存在(真知),而把自然看空,自然成为假象或心相(心境)。这其实表现为一种把自然看成是“空”或“无”的境界。乔布斯将禅宗“无”的哲学思想应用到了苹果的设计中,如iPad本身就是禅的一种隐喻:略去了键盘、鼠标等一切附属,移动计算能力被简化到一个纯粹的屏幕上。这就像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是什么成就了苹果?《苹果模式》(The Apple Way)一书的作者杰弗里·库萨克(Jeffrey L. Cruikshank)给出了两个英文关键词“Jobs”(乔布斯)和“Cool”(酷)。后者直接影响了苹果的主色调:白色。乔纳森·艾弗认为:“白色,是一种中性的色彩,但它属于一种大胆的中性色。苹果公司一开始就与这种色彩密不可分。”乔纳森把苹果产品的白色看成是之前在设计iMac电脑时追求造型多彩的对立。他认为,“白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还是一种中立态度”。白色向人们传递的信息是:产品不会支配使用者,不会像黑色的科技产品给人一种“科技”或“疏远”的感觉。在那个时候,“令人震惊的中性白色”成为所有苹果产品的一种新常态。
其三,禅宗美学讲究心斋坐忘、讲究澄怀味象。“心斋”、“坐忘”语出《庄子》,庄子所谓“心斋”和“坐忘”,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要人们从自己的内心中彻底排除利害观念。庄子把这种“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看作是人生的自由境界。[7]所谓“澄怀味象”,就是澄清心中一切已有之见,在心无旁骛的非功利状态下,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纵观乔布斯一生,他对东方精神、印度教、佛教禅宗以及探寻个人启蒙均具有浓厚兴趣,他追随并遵循着许多东方宗教的基本戒律,比如对“般若”的强调——通过精神的集中而直观体验到智慧和认知。
在设计方面,乔布斯尤其青睐日式风格,他一直认为佛教——尤其是日本的佛教禅宗——在审美上是超群的(图6)。他认为京都地区的花园是他见过的最美的设计,其设计思想也是直接来源于佛教禅宗。“他崇尚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这源自他作为一名佛教禅宗信徒对简洁的热爱,同时他又竭力避免陷入过度的简单而让产品显得冰冷,要使产品的趣味感得以保留”。[8]正因如此,乔布斯认为苹果产品的设计应是:“造型优美,但不能华而不实,同时还要充满乐趣。”
无独有偶,在包豪斯预科阶段,作为预科奠基人的约翰内斯·伊腾(Johannnes Itten),最喜欢基督教哲学和中国哲学。他认为促使人向外发展的科技进步,必须由人内在精神品质的发展加以补偿。伊腾要求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客观理解,进而到综合体现,并把这些思想成功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概括出预科的基本思想为“体现——发现——认识”三个阶段。
nlc202309031930
三、科技结合艺术: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世界
当包豪斯在1923年为其师生的作品举行展览会的时候,格罗皮乌斯在他名为《艺术与技术——一个新的统一》(Art and Technology:A New Unity)的演讲之中宣布了学校定位的改变。伴随着“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的提出,一种新的工业设计专业也随之出现,他们均衡地掌握了现代技术及与之相适合的形式语言,以实证调查、功能分析以及正在形成的形态语义学等方法,综合运用到设计实践中来。格罗皮乌斯认为:“事务是由其天性决定的。无论是一个花瓶、一把椅子或一间房屋,为了赋予它能正确发挥功能的形式,首先必须探究其本性,因为它应该完全为其目的服务,也即实际地实现其功能,同时也是耐用的、价廉的和美观的”[9]。“清晰的记号”这个概念也是基于这个传统,这个概念意指每个产品都要有其典型的形式特征,或其操作界面的可视化,并指向一个产品种类的特别细节。[10]
乔布斯也一直坚持产品的外形必须要好。他总是喜欢漂亮的产品,特别是硬件设备。工业设计是用户印象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看事物总是从用户体验的远景出发。所以,他不断改进,更注重细节的设计,“上帝就在细节之中”。乔布斯在苹果电脑窗口、文件以及屏幕顶端的标题栏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他希望Mac电脑上的标题栏能够更加平滑,再有些细丝纹。——“你能想象一下每天都要看着它是什么感觉吗?这不是小事,这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充满激情的工艺就是要确保即使是隐藏的部分也要做得漂亮。“我想要它尽可能好看点,就算是在机箱里面的。优秀的木匠不会用劣质木板去做柜子的背板,即使没人会看到。”对于乔布斯来说,要让Mac在性能和外观上都给人惊艳的感觉,每一个细节都是至关重要的。[11]“我们把屏幕上的按钮做得漂亮到让人忍不住想舔一舔。”
以科技产品和艺术典范著称的苹果公司,最好地诠释了科技和艺术新的结合。产品形式的发展必然建立在产品技术的不断完善下,正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才有了苹果产品设计的惊艳。就苹果电脑而言,从麦金塔到iMac台式机、Macbook笔记本、iMac一体机、再到今天的iPad平板电脑,其形式和体积的改变,无不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息息相关。例如iPad mini看上去比较简单,外壳的生产工艺却十分复杂。它长方形的外壳由铝板挤压而成,再经机器加工,容差和抛光都恰到好处,边框的加工尤其细腻。不仅如此,iPad mini的背面铝壳还需要经过阳极氧化处理,使铝制外壳的纹理、色彩、光泽度以及厚度都要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以与产品设计保持一致。
在科技和艺术的交叉点上,乔布斯秉持一种狂热的完美主义和积极的创新探索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世界,彻底变革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这六大产业中的大多数都与工业设计息息相关。1977年推出的苹果Ⅱ代电脑,让人们从此认识到,个人电脑不一定非要是一堆废铜烂铁和电路板的拼凑组合,也可以是一件线条圆润、外观优美的艺术品。1984年推出的麦金塔电脑,一改当时电脑黑色屏幕、绿色或白色字符的传统,采用现今已普遍使用的彩屏显示方式。不仅如此,麦金塔电脑还第一次为电脑配备了鼠标,第一次采用了彩色图形界面系统,第一次引入了多种美观的字体,结合激光打印技术和强大的图形功能,推动了桌面出版产业的诞生,改变了整个计算机行业。1998年iMac电脑问世,使人们恍然大悟,原来电脑还可以是果冻型、彩色的、半透明的。iMac一改往日电脑外观非白即黑的映象,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科技与时尚结合的可操作性。2001年iPod的诞生,改变的不仅仅是产品造型本身,更是彻底变革了音乐产业的发展方式。2007年iPhone智能手机的创造性革新,融合了通讯、上网、音乐等多种功能,又彻底变革了手机的使用方式和造型,直到今天,iphone经过6次产品的迭代,依然是“消费者的最爱”、“手机中的战斗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iPhone出现之前,手机造型还是五花八门的,iPhone出现之后,就基本引领了手机行业的设计潮流。不仅如此,iPhone还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使我们在这个资讯时代,真正感受“世界触手可及”,也让我们的交往方式更加直接、频繁、高效、有所依赖。2010年 iPad的推出,再一次彻底变革了数字出版行业。尽管它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平板电脑,但无疑是第一款成功的平板电脑。在当初iPad发布会的最后一张PPT演示文稿上,一个路牌上标识着“科技”与“人文”两条街的交汇口。乔布斯着重阐述了他的人生理念,这一理念也在iPad身上得到了体现。苹果之所以能够创造出iPad这样的苹果式产品,是因为以乔布斯为核心的苹果公司努力融合了科技和人文艺术。2015年推出的Apple Watch,是否能彻底变革手表行业和智能穿戴行业呢?我们拭目以待。
《纽约客》专栏作家约翰·海勒曼在评价苹果时写道:“不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那样埋头于编程代码,也不像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那样精通数学算法,苹果已故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更像一个热衷于完美主义产品设计的风险投资者,一个沉浸于硅谷氛围下的工业独裁者。”正是由于有了乔布什这样的灵魂领导人物,有了像乔纳森·艾弗这样的天才设计师,有了苹果式设计对包豪斯理念的吸收和创造性发展,才使得苹果公司创立至今虽历经风雨,却依旧保持着鲜活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尽管今天乔布斯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仍然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苹果公司的发展,鼓舞着苹果公司朝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
注释:
[1]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2]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M].管延圻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15.引文翻译有微调.
[3] [美]利恩德·卡尼.乔纳森传[M].汪琪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87.
[4] 青蛙设计公司成立于1969年,“青蛙设计”的名称一方面是以青蛙喻设计应具有的形态变化能力,二是创始人艾斯林格向他的祖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ulic of Germany)表达敬意。
[5] 日本禅宗,是镰仓时代自中国传入的大乘佛教禅宗宗派,由于获得镰仓幕府支持,形成日本历史上特有的佛教禅宗系统。
[6] 张节末.道禅对儒家美学的冲击[J].哲学研究,1998(9):58-59.
[7]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4-115.
[8]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M].管延圻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16.引文翻译有微调.
[9] [德]伯恩哈特·E·布尔德克. 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M]. 胡飞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7:33.
[10] 同上.
[11]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M].管延圻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18-122. 引文翻译有微调.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推荐阅读:
绿色低碳理念室内设计09-13
传统的设计理念论文11-02
谈健康工业设计传递的健康理念论文06-02
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论文06-02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08-30
人性化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1-12
商业空间设计理念论文07-26
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研究论文05-27
低碳理念下居住环境设计研究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