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磨牙(精选2篇)
第3磨牙 篇1
大多数学者认为拔牙矫治有利于第三磨牙的萌出,但他们的研究常局限于拔除前磨牙或拔除第二磨牙的病例,对于拔除第一磨牙的研究报道罕见[1,2,3,4,5]。如果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常规拔牙矫治更能促进第三磨牙的萌出,那么选择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则有机会在口腔内仍保持了2 个前磨牙和2 个磨牙的自然牙列,基本维持原来的咀嚼功能水平。本实验试图探讨不同的正畸治疗方法对成人患者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影响,即比较不拔牙、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一磨牙的正畸患者,矫治后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的变化,评价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为正畸医生选择是否拔牙及拔牙部位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用的病例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4~2008 年就诊的患者。纳入标准:①安氏Ⅰ类错; ②面部对称发育良好,无偏颌及平面倾斜;③研究区拔牙方式包括拔除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和不拔牙;④全颌曲面断层片示研究区存第三磨牙牙胚,牙冠已发育完成,无畸形;⑤研究区第三磨牙无倒置阻生;⑥第三磨牙未列入正畸治疗;⑦牙列完整,除第一前磨牙或第一磨牙外,无缺牙或多生牙; ⑧拔牙患者支抗选择为轻中度支抗。
本研究共纳入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矫治、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病例各20 例(年龄为17~30 岁,平均年龄为26.3 岁);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矫治、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病例各30 例(年龄为18~29 岁,平均年龄为24.5 岁)。
所选病例均由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医生按统一标准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仪器为西门子公司产的OrthoCD 专业头颅定位X线机,图像放大率为11.9%。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系列固定矫治器矫治,治疗中将第二磨牙纳入矫治系统。全部患者均由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同一正畸医生完成。
1.3 全颌曲面断层片测量分析法
用透明硫酸纸对治疗前后的曲面断层片进行描图,由作者本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描记,定点及测量结合Ricketts,Akcam,Orton- Gibbs 及国内葛元输等人的测量方法并作了适当调整[2,3,6,7]。
1.3.1 测量指标
上颌第三磨牙测量指标(图 1):
UM3- FH:上颌第三磨牙牙冠长轴与眶耳平面相交的后下角(眶耳平面为眶点与耳点的连线)。
U- ES (上颌萌出间隙):上颌第二磨牙最远中点与上颌结节后缘切线的距离。
U- ES/UM3:上颌萌出间隙与上颌第三磨牙牙冠近远中长度的比值。
下颌第三磨牙测量指标(图 2):
LM3- MP:下颌第三磨牙牙冠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的前上角(下颌平面为下颌下缘最低部的连线)。
L- ES(Xi) (下颌萌出间隙):下颌第二磨牙最远中点与到下颌升支中心点Xi的距离。
L- ES/LM3:下颌萌出间隙与下颌第三磨牙牙冠近远中长度的比值。
1.3.2 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测量线距,量角器测量角度。
1.3.3 测量方法
在透明硫酸纸描记图上定点及画线,标记所测量的各项指标。用游标卡尺及量角器测量研究所需的测量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组、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组和非拔牙矫治组之间第三磨牙各指标测量值前后改变量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者再进行两两比较。
2 结 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 1、 2)正畸前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上颌:U- ES;下颌L- ES(Xi)]及其与牙冠近远中长度的比值(上颌U- ES/UM3;下颌L- ES /LM3)的变化量在3 组之间有高度的统计学差异(P<0.01); 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 拔第一前磨牙组大于非拔牙组。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UM3- FH)变化量在3 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第一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拔第一前磨牙组大于非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改变量(LM3- MP)在3 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① P<0.05; ② P<0.01
3 讨 论
3.1 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评价方法
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常从萌出间隙和萌出角度这两方面进行评价。本实验定点及测量参考Ricketts、Akcam、Orton- Gibbs 及国内葛元输等人的测量方法并作了适当调整[2,3,6,7]。在以往研究拔牙矫治对第三磨牙萌出影响的报道中,多以平面和(或)第二磨牙长轴作为基准平面来评价第三磨牙位置的改变。然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常导致平面及第二磨牙长轴发生改变,因此认为全颌曲面断层片上测得的平面或第二磨牙长轴作为基准平面不能准确反映矫治前后第三磨牙位置的改变。有研究表明全颌曲面断层片中下颌平面[8]和眶耳平面[7]是相对可靠的基准平面,因此本研究选择了骨性标志(下颌平面、眶耳平面)作为参考,能够更准确反映矫治后第三磨牙位置的变化。
第三磨牙牙根在发育过程中常向远中弯曲,其牙体长轴与牙冠长轴常不一致,临床中更看重牙冠长轴与平面的角度[2],因此我们选择牙冠长轴用于评价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
第三磨牙牙胚在初始发育时,上颌第三磨牙向远中倾斜,而下颌则向近中倾斜[9],与本实验所选病例中第三磨牙的萌出方向相符。因此用上颌第三磨牙牙冠长轴与眶耳平面相交的后下角,下颌第三磨牙牙冠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的前上角作为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且一般认为该角度的增大为萌出角度的改善。
3.2 不同矫治方法对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的影响
拔牙矫治后上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U- ES)及其与牙冠近远中长度的比值(U- ES/UM3)均有显著性增加,且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组增加明显多于拔除前磨牙矫治组和非拔牙组。相应的: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前后其第三磨牙萌出角度(UM3- FH)有所改善,而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前后其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则出现减小。
拔牙矫治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L- ES)及其与牙冠近远中长度的比值(L- ES/LM3)均有显著性增加,且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组增加明显多于拔除前磨牙矫治组和非拔牙矫治组;但第三磨牙萌出角度(LM3- MP)则无明显变化。
上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和改善其萌出角度;下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萌出间隙,而对于第三磨牙萌出角度3 组间并无明显差异。这与葛元输等关于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研究相似[3]。文献回顾时也发现不论拔除第一前磨牙还是拔除第二磨牙矫治相比于非拔牙矫治上颌第三磨牙倾角改变均具有差异性,但下颌第三磨牙倾角的改变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10,11]。这可能与第二磨牙前移,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失去邻面接触,第三磨牙有向近中倾斜的趋势有关。这种趋势对于矫正上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是有利的,而对于下颌第三磨牙则可能会有加重向近中倾斜的趋势。
3.3 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萌出角度是评价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无论萌出间隙的增加还是萌出角度的增大,都不能完全保证第三磨牙能正常萌出[4,5,12]。同时,全颌曲面断层片只能评价第三磨牙近远中向的位置,并不能反映其颊舌向的位置,有局限性。因此对于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的评价还需进一步观察,再结合使用牙颌模型可能得到更为全面的评价结果。
4 小 结
上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和改善其萌出角度;下颌拔除第一磨牙矫治较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能明显增加第三磨牙萌出间隙,而对于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各组间并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Ay S,Agar U,Bicakci AA,et al.Changes in mandibular third molar angle and position after unilateral mandibular first molar extraction[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6,129(1):36-41.
[2]Orton-Gibbs S,Crow V,Orton HS.Eruption of thirdperma-nent molars after the extraction of second permanent molars.Part1:Assessment of third molar position and size[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1,119(3):226-238.
[3]葛元输,刘进,郭鑫,等.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与保留(十六)——正畸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后第三磨牙位置和倾斜度变化[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3):186-187.
[4]De-la-Rosa-Gay C,Valmaseda-Castelln E,Gay-Escoda C.Spontaneous third-molar eruption after second-molar extrac-tion in orthodontic patient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6,129(3):337-344.
[5]Staggers JA.A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second molar and first premolar extraction treat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0,98(2):430-436.
[6]Ricketts RM,Turley P,Chaconas S,et al.Third molar enu-cleation:Diagnosis and technique[J].J Calif Dent Assoc,1976,4(4):52-57.
[7]Akcam MO,Altiok T,Ozdiler E.Panoramic radiographs:A tool for investigating skeletal pattern[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3,12(2)3:175-181.
[8]Larheim TA,Svanaes DB.Reproducibility of rotational pano-ramic radiography:Mandibular linear dimensions and angle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86,90(1):45-51.
[9]Peterson LJ.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impacted teeth//Peterson LJ,Ellis E,Hupp JR,et al.Contemporary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M].St Louis:Mo:Mosby,1998:215-248.
[10]Artun J,Behbehani F,Thalib L.Prediction of maxillary third molar impaction in adolescent orthodontic patients[J].An-gle Orthod,2005,75(6):904-911.
[11]马宁.不同正畸方法对成人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2):277-280.
[12]Behbehani F,Artun J,Thalib L.Prediction of mandibular third-molar impaction in adolescent orthodontic patient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6,130(1):47-55.
第3磨牙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第一磨牙严重损坏或缺失的患者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4~17岁,平均(12.5±3.1)岁。选择依据:①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患者的第一磨牙出现残冠、残根且临床检查认定须拔除;②第二磨牙均萌出;③X线片确认患侧牙弓内的第三磨牙牙胚仍存在。
1.2 矫正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正器进行矫治。矫治过程包括:中线对齐上下牙列,用滑动法牵拉第二磨牙,使其中前移以便关闭拔牙位置的间隙。建立正常的前牙覆盖覆颌,调整咬合关系及后牙位置。矫治过程用Nance托控制上颌,舌杆控制下颌,Hawley保持器增强支抗和实施种植体支抗。
1.3 测量方法
采用X线头影对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情况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所有患者在19~24个月完成第二磨牙近中前移以关闭修复第一磨牙缺失后遗留间隙的矫治,平均22.5个月。矫治后患者的上下牙列中线对齐(中线偏斜<0.6 mm)且上下牙颌间的尖窝关系良好。前牙覆盖,覆颌正常,后牙间的咬合接触良好,牙弓间隙关闭,第二磨牙与其前磨牙间的牙根平行,尖牙呈现中性关系,无食物嵌塞,面侧部得到改善。
2.2 X线头影测量
正畸矫治后,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牙齿情况,T1为治疗前,T2为治疗后。结果显示患者上下颌部的前牙明显内收,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sella-nasion planemandibular plane,SN-MP)的T1与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palatal plane-mandibular plane,PP-MP)、牙合平面与腭平面的交角(palatal plane-occlusal plane,PP-OP)、牙合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occlusal plane-mandibular plane,OP-MP)、前面高(nasion-menton,N-Me)和后面高(sellagonion,S-Go)的T1与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T1比较,P<0.05。
3 讨论
第二磨牙近中前移早期关闭第一磨牙间隙的疗法适用于因第一磨牙出现严重损伤或病变而将其拔除后遗留部位出现非陈旧性间隙的青少年患者[2]。另外,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①牙冠外形、大小基本符合要求;②X线头影显示损伤牙列部位有第三磨牙,其与第一磨牙间牙体的长轴夹角小于30°[3];③完全形成的牙冠、无钙化牙根且未出现牙冠颊舌向扭转。有研究表明,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大多能萌出至最初第二磨牙所在的区域,经2~3年会改善至最佳位置[4]。
青少年患者因第一磨牙过早的严重受损而无法保留,采用第二磨牙近中前移以关闭修复第一磨牙缺失后遗留间隙的治疗效果好[5]。该正畸矫治方法的治疗时间虽长,但从减少修复体和保存牙弓完整性的角度考虑,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后牙区咬合能力,解除患者终身须戴义齿产生的不适感,同时第三磨牙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已进入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第二磨牙近中前移关闭修复第一磨牙因缺失所遗留间隙的正畸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该科收治的病变或缺失需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26例,用直丝弓矫治器将第二恒磨牙前移以关闭缺牙间隙并分析矫治效果。结果 26例患者经(17.2±3.5)个月的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的上下牙列中线对齐,前牙覆盖和覆颌正常,后牙间的咬合接触良好,牙弓间隙关闭,第二磨牙与其前磨牙间的牙根平行,尖牙呈中性关系,面侧部得到改善。结论 用直丝弓矫治器将患者第二磨牙前移以关闭修复第一磨牙因缺失所遗留的间隙,重建患者牙列,使其完整健康并达到功能与美观并存的目标。
关键词: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前移,牙间隙,正畸治疗
参考文献
[1]贾玲,王云,汪萌芽.临床浅析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6):488-490.
[2]韩俊,陈莉莉,胡莉.第一磨牙缺失后以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的正畸治疗[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7):424-425.
[3]缪耀强.微种植钉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3):117-122.
[4]王平.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2,2(1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