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

2024-05-26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精选12篇)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 篇1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仍未尽如人意的现状, 侧重谈了新课标下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长期以来所关心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问题。实际上,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仍未尽如人意, 当看了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 以及孔庆东、摩罗、余及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我时常感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观念的恐慌”与“本领的恐慌”, 故也时常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思考。

一、目标的确定要具科学性

重点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是实施目标的前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个性也是确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相同教材, 同样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师来教, 其教学效果不一样, 这是教师的条件使然。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的因素。

教学目标的设置务必“少而精”, 避免“多而杂”。这是因为“多而惑”, “少则得”。一堂课能够比较好的解决一两个问题, 达成一两个目标, 这就是好课。目标太多, 贪多嚼不烂, 学生似懂非懂, 犹如“夹生饭”, 怎么下咽?长此以往, 会大大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维目标是个整体, 落实一个必然牵动另外两个。知识学得扎实, 能力容易形成, 情感、价值观相对也就容易提高。所以, 每堂课不必都是三个, 突出一两个, 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另外,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与否, 达成到什么程度, 最好是当堂检测, 及时修正。检测可以书面, 也可以口头;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进行, 也可以分散进行, 如边教边检测。如果发现学生没有完全达成目标, 教师要采取措施进行补补救, 以求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检测矫正是薄弱环节, 往往是先松后紧, 课匆匆结束, 检测矫正根本无暇顾及。

二、让课堂有更多的研究性元素

讲,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法。问题是必须明确哪些该讲, 哪些不该讲。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有一些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这需要教师讲;有些课文需要背景知识, 才能理解, 可是没条件查找或者查找不到, 这需要教师讲;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讨论中, 有些问题的认识受到自身阅历, 知识的限制而达不到要求时, 这也需要教师讲。

学生可以读明白, 如果讲那就多此一举;一句话可以点明的, 却啰嗦一阵子, 必定事倍功半。讲, 不能剥夺学生的学, 讲的目的是重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每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 教师讲得多, 学生读、思的时间必然就少, 学生没有一定量的读, 一定量的独立思考, 如何发展思维?更不用提创新了。德国教育家第斯惠多也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 “讲”的课堂绝不是能达标的“新课堂”。

事实上, 有许多教师认识到这一点, 在课堂上也设计了许多问题, 希望能形成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但效果不理想, 只好放弃了师生合作的打算, 重回“讲”的老套, 并且将其原因归咎为学生胆小, 不活跃, 果真如此吗?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桃花源记》, 这节课从头至尾教师引导学生学的几乎全是文章内容, 再加上一点写作知识, 这样一篇从立意到情调都极具梦幻般的美文, 最终给学生留下的无非是“进、出、不得进”一组镜头组成的故事。向课外延伸这个环节其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 由于整个教学缺少“语文”, 这一环节也黯然失色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还必须注重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情感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 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 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 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 讨论问题发扬民主, 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 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 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 当学生被尊重, 其情感被激发的时候, 他们会表现出听得专心, 说得由心, 读得用心, 写得贴心的特点, 并且这一学习过程会让他们经久回味, 难以忘怀, 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有:角色朗读、音乐渲染、情境再现、艺术性描述、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经历等等。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 注重课堂语言表达, 挖掘文本情感之美, 通过音乐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 引起共鸣;通过回顾自身生活经历来唤醒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心灵上的距离。此外, 教师自身也应该充满激情, 深入挖掘体悟并且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从而去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样, 师生思维也就异常活跃, 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 篇2

从教时,应该常教常新,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教材,如何才能实现积极的课堂互动呢?关键是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施教学中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目的是让师生双方都有充分的准备,为教学互动提供保障,可分为二个环节:

1、教师备课:

我校主要开展集体备课(所有的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在备课中我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先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教学内容中学生以具备哪些知识,哪些还是比较模糊,在此基础上,确定各课时的教学方案。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方式、时间及要求等。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怎样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应对。

2、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都有辅导资料,在备课中应让学生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自学,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学生开始备课时需要教师的监督指导,教师应设法采取积极措施以促进学生自觉备课。学生一旦养成习惯,会促进教学,实现课堂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这一环节是实施互动教学的前提。

二、导学阶段:

共包括三大环节:

1、出示目标:目标出示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小黑板,投影仪等。目的让学生根据目标,有目的,有节奏地完成自学。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具体,明确,把握整体突出重难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

2、自主学习,互教互学:出示目标后,教师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或设置自学思考题,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在设题时要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思想且富于启发性,题与题之间要有层次性、关联性逐步深化。如,在学《社戏》时,我们可这样设计:⑴课文先后写了什么事?⑵这些事情按什么线索串起来的?⑶作者笔下写了几个孩子的形象?⑷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这几道题目既能帮助学生理请思路又能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巡回辅导,一方面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解难答疑。如果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3、精讲点拨,重点辅导:学生自学和讨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解。如学生在自学完《社戏》后,大部分学生会有一个疑问,课文写了那么多事都有什么作用?这时的讲解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析点拨。教师顺着这个问题很自然的把写作特色及人物形象带出来。由于学生对新知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带着疑问去听,因此效果会很好。这种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解决了疑难问题。

三、拓展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施当堂训练。训练题的设计可多种多样。但目的是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盲点并当堂解决,使教学达到优化状态。

1、综合训练:可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激发练习兴趣和思维,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2、达标测试:可通过题板、投影、课件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当堂反馈,生生间交流学习。

3、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学生的共性问题少量的布置作业或让学生自选。

三、多样模式,重视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必然要落实“导”“读”“练”“析”“评”五个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当然,形式可以活泼多样,不能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

四、媒体整合,有效使用电教设备。教师积极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协调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把名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使学生找到更合理的掌握知识、增长才干的途径,真正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此外,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如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三到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首诗”,“每课一成语”等栏目,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

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与改正措施

一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一言堂”,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言。老师在黑板上写重点难点,重点句子和例句,学生在下面记。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大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至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4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不常使用赞扬或鼓励的语言。5自以为是老教师,课堂教学往往是“跟着感觉走”,随意性大。二 改进的措施: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效率 策略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始上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所以,我在课前引入上除了以“设疑”引入外,还经常以“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情境小品引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你们读过著名的童话故事《神笔马良》吗?能给大家讲讲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吗?”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踊跃地讲述自己从童话中了解的故事情节,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这时,我再次抓住时机对学生们说:“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干些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看看小作者会做些什么,我们赶快去看看。”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课堂上,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出来了,学习的欲望非常强,整节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学法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讲授《桂林山水》一文,我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看图,重点放在怎样观察上;训练学生明确观察点;讲明观察顺序;强调要细致具体,看清每一景物的形状、颜色、特点及空间位置,要求看得准确,看得完整,每一观察都紧扣课文。学文,重点放在怎样理解上,重点指导学生分析,分析桂林的水有三个特点:清、静、绿。进而帮助他们总结了“读、想、找、议、悟”的读书方法。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奇、秀、险;作者运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学生通过指导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出:描写自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叙述。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就使学生的读写基本功在训练中得到了巩固,提高了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提高备课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无患”,可见,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教师而言,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认真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新课标要求我们转变“教材观”,讲课不是讲教材,而是学会“用教材”。要做到用教材,就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要认真钻研新教材,透彻了解教材的文体特征、结构特点、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等。此外,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使教材更接近学生,富有生活化。

2.充分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特点。学生是上课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的教师应充分关注所教学生,注重了解研究学生的特点。不仅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因为,不同学生的见识、认知水平等是不同的,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后,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精心设计教案,创设良好氛围。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教学方案要精心设计。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备问,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要少而精,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要求作业有拓展有延伸,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备“三语”,即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课后的总结语,都要精心推敲,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为引导学生的思考服务。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教师应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

四、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自学为主。所以,教师应采用模仿类比,组织讨论,练习测评等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但掌握了它,就能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如:看图学文,可以采用以图导读,图文对照等方法,让学生口述图中内容。然后,熟读课文相对应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阅读课文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样,讲读一篇课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改进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是教学工作的主场所。 所以不论在什么情况下, 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都是课堂教学。 “向45分钟要效率”这句几十年前就已经提出的口号, 将永远不会过时, 永远是每一位教师终身的追求。 中学的语文课程也是如此。

目前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从1978年开始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改革到今天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三十年间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说发生的变化还是巨大的。 比如, 那套曾经长期统治语文教坛的“ 介绍作者和背景 ———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总结中心———归纳写法”的僵化死板的程式化做法就已不多见。 但这绝不意味着语文课堂教学就没有问题。 问题依然存在, 并且比较严重, 因为语文教学效率依然不高。 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格局没有被彻底打破。 只要深入语文课堂, 不管是农村的一般学校, 还是城里的重点学校, 不管是实施新课改已经多年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 还是正在进入新课改的普通高中都会发现, 尽管课堂上不乏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 但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依然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 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依然被称作“讲课”, 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依然叫“听课”。

现实表明, 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比较落后, 教学观、 师生观还没有伴随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而发生应有的改变。

语文课堂教学究竟是怎么回事? 语文课堂上教师、学生的角色到底怎样定位? 课堂上有没有必要每篇课文都要由老师讲解、分析? 这些都不是新话题, 而且应该说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 只要读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著名语文教育家们的论述, 看看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们的教例, 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2001年就颁布并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更有具体明确的表述和规定。 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的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

显然, 如果每篇课文的教学, 总是由教师讲解分析, 学生就只能处在被动听讲的位置, 就必然不能“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缺少“大量的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样的语文课不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到头来学生就不能 “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最终导致语文教学的失败。 所谓“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就是要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就是要让教师的讲解、分析尽可能地减少。 通览这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到“实施建议”, 最醒目的字眼, 都是跟此精神相同或相近的, 如“积累”、“体验”、“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等。 在“教学建议”中还有这样几段话: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既讲语文教学是怎么回事, 又对学生、教师的角色、地位和在教学中的作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中学语文教学, 主要由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口语交际教学等部分组成, 其中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关于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教学建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已经在全国推开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将高中语文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 “必修课程”包括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 其中“阅读与鉴赏”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 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关于“阅读与鉴赏”的教学, 2003年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教学建议”更进一步提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 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 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将阅读教学明确定位为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及教科书编者进行“对话”的过程, 并特别强调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给予如此明晰的交代, 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教学大纲的一大贡献。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 篇5

教学目标:

明确新课程理论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是如何改进的。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新课程理论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有怎样的改进。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对思想语文课的思想语文教育功能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了----传统的思想语文课堂结构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种刻板的模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事实。而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压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二、要转变教学方式,正确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新课程的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过去“往容器内灌水”转变成学生“取水”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积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大观园”内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积极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动口,去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提出独创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奇思异想,质疑问难。

2、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三、小结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在中国长远的文化历史中,古诗词是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代表,同时还是古典文学中最为经典的内容,为此,教育部决定,将古诗词作为专门的一个课题编入小学课本中,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积累并加以理解古诗词,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古诗词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教师往往只注重分数的高低和成绩的好坏,这导致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积累上,并不是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古诗词,而是单纯地让他们死记硬背,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往往只了解太过肤浅的诗歌含义,只认识了不少的生字,严重时还会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抱有恐惧心理,无法真正地认真学习。

二、古诗词教学教学改进

1.了解诗意,熟悉诗词背景

在对一篇古诗词进行学习之前,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古诗词的相关背景,背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诗人的背景,另一个方面是写诗的背景,从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中的意义,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更加容易理解。以《春夜喜雨》为例,《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杜甫被后人称之为“诗圣”,诗被称之为“诗史”,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杜甫由于陕西严重的旱灾在四川成都定居两年,自己种菜养花、耕作务农,与农民交往,从而对雨也有着深深的感情,从而写下了这首《春夜喜雨》,全诗描述了春天夜晚降临雨水,万物润泽的景色,诗人喜悦的情感描述得淋漓尽致。了解了这些再深入理解古诗词,学生学习会更到位。

2.咬文嚼字,逐步加深认知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字和词是主要组成单元,古诗词中的字和词是深入理解诗句意思、诗内深层含义的关键,同时也是分析诗词意境的主要步骤。一般的古诗词主要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不管是哪一种诗词,里面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着更加深层的含义,往往一个字词稳抓重心,提点中心诗意。以《梅花》为例,这首古诗词中有几个重点词:“凌寒”“唯”“遥知”“独自”“暗香”,通过对这几个字词的理解,学生很快就会明了这首诗为了赞颂梅花,“凌寒”说明不畏严寒,“暗香”说明散发芳香。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高的难度,古诗词中部分的字词无法按照现代的认识进行理解,因此教师需为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防止学生理解上出现错误。

3.结合联想,切身体会情感

每一首诗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意境,而意境当中也蕴含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古诗词中的意境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深入挖掘,然后细细品味,发挥想象,让诗中描绘的场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景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感情。以《锄禾》为例,该古诗词总共20个字,里面描绘的场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其在脑海中展现出来,在炎炎烈日下,农民弯着身子在农田地里忙碌锄草,一滴滴汗水浸透了身上的衣裳,额上还有汗水滴滴落入泥土之中。这样一幅辛苦耕作的画卷在学生脑海中快速展现出来,学生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也就更能体会诗词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4.背诵诗词,生活随处应用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书看多了见解也会发生变化,古诗词也不例外,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情感,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之后,朗读古诗词的感情会随着自身的了解程度而发生变化,目前我国在古诗词方面的教学中都会要求学生熟读且背诵,这也是对学生提出提前了解古诗词内涵、熟练掌握其中感情基调的要求,朗诵时带情感,音调带有高低起伏,传达古诗词中的情感,从而做到熟记于心,完全背诵下来。

总之,小学是一个以基础为主的教学阶段,小学阶段的基础对学生未来长期学习的情况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能积极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古诗词尤为突出。所以,小学作为学习道路上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更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金妍.让古诗词的魅力之光在心灵闪耀: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01):123-125.

[2]周少英.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例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03):151-153.

[3]闻俊媛.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0(02):169-171.

对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篇7

一、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受传统应试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以单项灌输为主,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一是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单项灌输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角,学生则成为了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对象,在课堂上参与的机会较少,没有能够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的良好格局,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理解的深度以及能力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课堂蕴含信息匮乏。在以灌输讲解为模式的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往往也没有得到有效重视,一些教师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技巧,在课堂上没有能够演示出生动的信息,这对于高中语文课堂生动性的提高产生了制约。

三是未能兼顾学生差异。在以教师一言堂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是统一的,这就导致班级优秀生和学困生在同样的目标要求下开展语文学习,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制约了学生学习投入的积极性。

二、对构建生动、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改革,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语文教学深入开展。

一是开展自主探究教学,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自主探究教学是近年来运用较为广泛、成效非常显著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当将更多的内容设置为探究引导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展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活动,相互研究学习成果,可以实现答案的互补性,这对于传统的灌输教学是一次创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改进,尽可能将学生设置为合作小组的形式。这样的载体中既能够兼顾不同层面学生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能够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这对于提高思维的深入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性、科学性等都大有益处。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要求进行高度的浓缩,以此提炼出重点,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思考探究题。每一个思考探究题都应当是教学目标中重难点的体现,之间还要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循序渐进性,以此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开展学习,提高能力。

二是以信息手段运用为抓手,增加语文课堂信息容量。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仅仅以教师的口头讲解,无法打造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学生受制于自身阅历的限制,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感知出现脱节,这对正确理解和有效把握教材内容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增加信息补充,无论是写景的说明文还是科普说明文,教师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相关内容的影音演示,在学生的直观感知中增强印象,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图文合一的状态,这对于正确理解和加深掌握效果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情景的创设、情感的教育等方面,通过音乐渲染、场景演示等方法,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生动化的信息,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感知震撼,以此提高教学的渗透力。

三是以分层教学要求为抓手,兼顾学生语文学习差异。高中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能力不一、基础不一,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不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教师应当正确面对这些客观因素并积极应对,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实施分层教学,对优秀生应当设置更高难度的目标要求,对学困生则应当降低目标要求,有效兼顾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为他们打造适合自身学习能力需求的有效教学体系。遵循这一原则,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从思考题的设置分层、课堂提问的难度分层、当堂训练的容量与难度分层等方面入手,有效落实对不同层面学生的差异性目标要求,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能够人尽其才。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一、前言

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教育个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是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内容。同时语文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 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其涵养也在不断提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界规范研究的客体。教师不得不探究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而目前语文教学课堂低效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面对这一难题下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进入中小学,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强调应试教育往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缺乏对课程特定进行实质性探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者观念陈旧。没有进行教学理念的革新就不利于课程的创新,虽然教师花了许多时间在课程设计上,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各项能力的培育到是以教学理念为后盾的,这自然也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方式陈旧。教学理念支配了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则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的,虽然教材不断地更新,但是教学手段却跟不上教材的更新速度。问题往往反映在讲授的内容跟不上重点,学生学习的效果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低下。

(三)社会观念影响。如今社会对于小学生的普遍观点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和老师对于学习的评价往往都是成绩导向的,家长把压力都给了老师,对老师教学活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得部分老师因为感受到社会观念的压力,在教学活动者畏首畏尾,教师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也影响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发展迟缓。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积极探索有效教学,坚决践行高效路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毕竟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所以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来, 进而调高教学效率。

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如今语文教学内容变得非常丰富和多样, 在教学设计中要强调“精”和“巧”,用简洁和多样的形式展现丰富的内容。比如结合多媒体教学,把视觉欣赏与现场表现结合起来,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进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教学《月光曲》时,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背后的课文故事, 打破了常规一言堂、版署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课堂教学关键。做好课堂涉及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内容,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勇于提问和积极发言。而老师作为课堂秩序的引导者需要适时提问遇到课堂教学的走向,抓住教学的重点,做到有主有次、虚实有致,对重点和目标内容做到详细讲解。比如在学习《听潮》一课时,重点就是对背景知识介绍的基础上对哲学性主题的讲解,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课文中“大海乐章”的深刻内涵。合理安排时间,对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进行即时的评估,合理安排教学的节奏和重点。

3.重点突出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中文读写说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让学生“听” 老师讲课,要充分调动学生说的能力,提高课堂的互动。教师可以适当根据主题设置针对性的活动环节,比如表演、真实场景还原等等。比如在《狐狸与乌鸦》一课中,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以小品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反映出来,一方面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会更加透彻。

(二)扎实推进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有意识开展有效教学。所谓的“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深刻理解素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充分研究教材的精华之处,开展实践教学, 抓住重点,积极推进新的教学策略。比如在《东方之珠》一文的教学中,首先应该介绍课文关于香港的主要地点:公园、沙滩、街市,在介绍课文主要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朗读与情境还原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美的意境和具有非凡魅力的香港。

2.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学生往往更愿意主动去交流自己的见解,比如在《三顾茅庐》一文的教学中,通过连环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课文学习心得,有助于透彻地理解课文的要旨,养成有层次的阅读习惯,积极思考, 与同学交流才会在互动中学习,教师也实现了教学的事半功倍。

四、结语

所以,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求教师能够立足于当下教学现状及问题,结合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才能形成高效的课堂氛围,而上述策略都是值得小学语文教育者参考的。

参考文献

[1]许晓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J].课外语文,2014,10.

[2]贺玲.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4,05.

[3]张丽梅.让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飞扬[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4.

改进语文教学方法的策略 篇9

一.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的相互抄袭。在常规教学过程中, 教学实施的方法由教师拟定, 然而受教师素质的影响, 同样的方法却不可能发挥相同的功效, 受学生接受能力的影响, 同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收获均衡的教学效果。准确的说, 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方法与策略仅能作为一种载体, 课堂教学中缺少载体是为灌输, 但更多的载体反而不适合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实际情况, 要进行对应性分析评价, 结合区域性特点, 择取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策略。

2、缺乏对学生发展方向的趋向研究。一方面, 教育仍然向着培养学生解决既定问题能力的方向发展, 即引导学生形成与教师相同的思维方式, 形成教师所认可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教育极大的抑制了学生个性的成长, 小学生的好动与顽皮等特性往往被教师与家长当做一种弊端进行极力更正。由此,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被塑造成为高分低能的现代“人才”, 从而使教育失去了对学生所应起到的最基本的教育意义。

二.改进与完善策略

1、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对于学生不了解的文章书本, 应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 尝试去了解。”课前自读是培养小学生具备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策略。它主要是让小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前获得一个整体感知, 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可以鼓励他们借助工具进行初步理解, 并对一些问题尝试进行自我解答, 或者形成质疑留到课堂中寻找答案和进行验证。课前自读是让小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的关键所在, 在他们的“自我尝试”中, 体验获得新知、产生疑问的快乐与好奇, 从而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如果说语文是一棵树, 而教学的重点即是这棵树的主干———即文本细读。学生所有的语文素养都是以主干为中心, 都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课文文本的语言考验着教师是否具备一双“火眼金睛”。教师要善于在一篇课文中发现能够代表整篇课 文意义的词句, 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出来。教师要让学生领会课文整体框架的同时, 掌握好课文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重点词句, 该重复的地方一定要重复, 该咀嚼的地方一定要反复地咀嚼, 只有这样, 才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并强化他们对词句运用的认识。

如在《负荆请罪》一课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文中“厉害”、“惧怕”、“宽容”、“昏庸”、“深明大义”等词语, 以及文中对表情变化的描写, 如“气愤的”、“不满地”、“若在所悟的”、“笑笑”、“吃惊的”等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廉颇与蔺相如的对话, 品味出作者是如何突出蔺相如“深明大义”的性格特点的。此外, 文中韩勃人物的设计仅仅就是为了衬托场景吗?当然不是。文本细读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感, 最终真正理解文中含义。

3、激趣设疑,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我们实际教学中, 让很多教师头痛的问题, 往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够。小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常常会对某一件事容易产生兴趣, 但很快又失去兴趣。应如何紧紧抓住小学生这种对新鲜事物的兴趣, 并让他们长久保持, 最终形成一种持续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 采取激趣设疑的方法, 不但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还能培养他们进行主动探究的意识。如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可以让小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角色, 然后模拟喝水的场景, 看看谁能先想到喝到水的好办法?这时“乌鸦”把小石子放到水里了, 水面越来越高, 终于乌鸦先喝到水了。那么, 同学们,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你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喝到水?想一想, 只要把小石子放到瓶里就能喝到水吗?学生们在趣味性的练习和问题的引导下, 进入一种独立思考的状态, 仅仅十几秒钟的时间, 各种方法与答案应运而生。

语文课堂教学的激活与改进浅议 篇10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 语言文字训练指的是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 其中重点是读和写的训练。第二, 语言文字训练包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当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欣赏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 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些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的句子、段落、篇章。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读、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等。第三, 语言文字训练是凭借课文进行的, 离开课文, 去搞一些零碎的、繁琐的字、词、句的习题, 让学生翻来覆去地做, 是违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初衷的。其次,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不但要把语文学科的语言视为语法理论上的“语言”, 而且还要将其视为语言交际中的“言语”, 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 要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应种种目的、场合的说话方法和语言要领;在教学内容中, 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语文课最容易平均用力、面面俱到, 语文课也最忌讳面面俱到。

因为无论是面向全体, 还是全面发展, 离开学生的主动性, 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灵活机动地驾驭和使用教材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 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 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 让人生厌, 使课堂沉寂。关键要制定好语文教学目标。这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在教学目标上, 突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完全可以自学, 语文这个工具也只有靠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 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 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 在教法中渗透学法, 用教法指导学法。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学法指导, 既不应一概排斥, 也不能盲目搬用。

因为确有一些学法指导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符合语文课的特点, 当然应该学习、借鉴;但也有一些所谓学法指导, 脱离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 牵强附会地归纳几条冠之以“学法”, 不仅无益, 而且可能有害。应该认识到,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智力活动, 它固然要遵循一般规律, 但每个人的学习又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因此, 在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 还应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主动地进行学习,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法, 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 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先体会大纲要求, 理清教材程序, 了解认知前提, 摸清学生心理, 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

所谓教学艺术, 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 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创造艺术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 没有创造, 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 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的个性创设情境, 开启学生思路, 使学生在求“新”求“奇”中获得知识。幽默艺术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语言艺术“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 很好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教学中, 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 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 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改革课堂教学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 沟通语文教学同各科教学、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 创设好的语文环境, 变语文教学的封闭式为开放式。在阅读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阅读能力, 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 向学生推荐介绍一些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当学生进入到自觉、主动参与的轨道后, 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愿选择读物, 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去读。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定期组织读书汇报会、古诗文朗读、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些方面, 是因为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一统天下, 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并没有要削弱课代写论文堂教学的意思。恰恰相反, 不管把课外阅读及其他课外活动强调到何种程度, 都丝毫不能动摇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刍议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 篇11

【关键词】改进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5-01

前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在不断的更新进步中,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也有着全新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中的写作教学与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所以,科学有效的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的一项全新教学任务,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项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其他重要的学科都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1]。

一、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都是以语文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方式,来不断的提高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效率,也充分的体现着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的发挥,以学生为主导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的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中的改革需要,也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点,是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改进方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所在,是值得初中语文教师应用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不断的改进中,在提高学生语文整体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为此也突出了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2]。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不断的努力更新,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优化到最佳。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多数的写作中都是教师命题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是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进的教学理念[3]。只有在充分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语文课堂,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很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4]。

三、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自主写作学习的过程中,第一,初中语文教师应明确写作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做出“限题”“限体”等有限制的写作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的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无限制的前提下进行写作,学生才能够自由的发挥写作能力,才能够在初中语文的写作中取得好成绩。在初中语文自主写作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构思能力,在不限制学生自由命题的前提下,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为学生开启思路。第二,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自主写作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做出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在写作之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目标不断改革的前提下,有效的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已经在大多数初中教学中展开,并且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学生进行合理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证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只有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到有效的提高,才能在初中的学习课堂中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不断的付出努力。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写作带来的乐趣,真正的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杨.论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51-52.

[2]熊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5):63-64.

[3]吴捷环.初中写作教学改进方法初探[J].文学教育(中),2014,(5):74-75.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探究 篇12

一、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进多媒体设备, 重视高科技教学模式的发展。我国中职学校正逐步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方式是经济社会的产物, 也是人文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 可以将课程中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地更直观和具体, 便于学生轻松地理解所学内容,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 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 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在中职教育中, 语文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模式,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通过计算机备课, 精心挑选素材, 来代替原本枯燥的文字;适当地增添语音、视频、动画等, 使得课件更加形象生动, 也更容易吸引学生飞注意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另外, 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 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自主地用实际行动去体会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从而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例如, 《背影》一课, 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人物的背景, 配以伤感的音乐, 教师借用多媒体让学生体味“背景”之后隐藏的情感, 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去感受作者朱自清内心对父亲的情感以及离别的伤感。这种学习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含义的理解, 并提高了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以师为尊的思想观点比较严重, 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 学生其实很少学到有用的知识。现在的教学模式应该在互动式教学方面有所突破, 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站上讲台成为教学的主导者;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 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 用活跃与热情取代语文课堂一如既往的枯燥无味, 促进学生会语文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本质上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突破教材中设定的教学内容, 告别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模式, 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让学生爱上学习语文,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语文教学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 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保证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例如,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教材课文中的角色,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参与活动中, 容易同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形成一个良性的课堂互动,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 还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表演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 及时消化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选取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提出开放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及团队精神, 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现实问题, 教师也可以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例如, 《风筝》一课,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创设与风筝相关的故事情境, 在情境中引领学生思考与探究, 同时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讨论与交流,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认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的思想始终保持活跃状态, 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教师在教学情景中给予学生最正确的引导与指引, 为以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采用课内与课外互动的教学方式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除了要把握课堂之上的教学, 还要注重课外的知识延伸和师生互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外互动要从两方面进行理解: 一方面, 由于中职语文教材本身的局限性, 一些文章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师讲解和课时准备上不肯下功夫, 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 基础差, 不喜欢阅读, 没有意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应处理好范文讲解与广泛阅读之间的关系, 尽量缩短讲解时间,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通过自主的阅读来拓宽知识面, 培养创新能力。在课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 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生活,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琴.以就业为导向, 探讨中职语文的教学方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6) :25-26.

[2]钱璐.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与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5) :42-44.

[3]何丽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3) :247-248.

[4]钟伟芬.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探究式教学方法之我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4) :156-157.

上一篇:幼儿教育工作思考下一篇:再循环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