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改进小结

2024-10-03

语文课堂改进小结(通用8篇)

语文课堂改进小结 篇1

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1、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本学期,我依据开学初所制定的课堂改进计划,以注重日常积累,加强语文实践;注重个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媒体,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改倡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本课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但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很难产生阅读兴趣,更别说产生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媒体,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体验,共同去感受美,表达美。

比如在学习重点段落第三小节(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时,我用媒体打出整段课文,并把第一句用红色的字体凸显出来。让学生读这一小节时,我读第一句,学生接着读下文。读完后,我问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吗?聪明的学生在红色字体的提示下,马上找到了答案:第一句是总起句。这样学生对这一小节的写作结构就了然于心了。

在这一节中,有一句作者的感受“撑条小船穿梭其中,那光景,会让你怀疑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理解“光景”的意思,我用媒体出示了月光下,单拱桥倒映水中的画面,让学生用“我看见了。”练习说话。学生被眼前的美丽画面感染了,有的说:“我看见天上有一弯明月,水中桥洞和它的倒影也构成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在水面上闪着银光”;有的说:“我看见月光洒满大地,好像月亮婆婆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于是,学生们理解了这句话,最主要的是,他们也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描述月夜美景了。

二、立足课堂,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培养语感。我善用导语来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朗读。

其次,我能恰当运用媒体来激发情感。在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优美的情境,来诱发学生的朗读激情,使他们由不情愿朗读到渴望朗读,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从而热爱朗读。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力求做到读有变化,讲究评价的艺术,巧用评价语言,尽量采用激励性评语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从而让学生体会佳作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

三、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摇花船》一课中,小舅舅夸我的那段是唱出来的,可要让学生们唱,真有点难度。我就先通过引读让学生把小舅舅即兴编唱的歌词读通读好,接着我再播放了一曲“信天游”,学生们一下子就被“信天游”高昂悠长的曲调吸引住了。于是,我就随着音乐学着小舅舅的样子夸了一番。我告诉学生们,当时小舅舅就是这样唱着夸花船姑娘的。想一想,如果你是小舅舅,你准备怎样夸花船姑娘呢?话音刚落,有几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同学马上也扯起了嗓门夸了起来,教室里热闹极了。

但是一开始,学生的夸词很是狭窄,只是从姑娘的眼睛、嘴巴、脸蛋上去夸,我引导学生还可以从花船姑娘的头发、身材等方面去夸,夸的时候也可以像小舅舅一样用上比喻手法,但要注意比喻得恰当„„在高昂悠长的曲调中,学生们即兴创作了很多夸词。同时,我还挑选出一个花船姑娘和一个船老大到前面来表演摇花船,表演时为他们配上信天游音乐。顿时,学生的情绪再度高涨。我就顺势让学生们全部站起来,女生演花船姑娘,男生演船老大,在高昂悠长的曲调中,学生们尽情地体会了“摇花船”这一民间艺术活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四、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我在教学中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语文课堂改进小结

改进措施:

一、要加强诵读的指导和督促。

由于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大家都不够重视诵读,致使诵读能力成为学生的弱项,诵读的知识对于学生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极有必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对诵读的指导应从督促学生讲普通话开始,这是训练诵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

接下去,要结合诵读实践,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使其有“迹”可循,不至于漫无目的,无所适从。在课前要布置诵读预习作业,课堂上要检查,检查后要有中肯的评价、具体的指导,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后还要布置诵读作业,不仅读课文,还得读课外的美文,鼓励学生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成诵。同时给足时间让学生练,加上有效的指导和督促,便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一旦学生领悟到诵读的妙处,便会沉醉其中,欲罢而不能了。读得多、读得好了,语感便具备了,语言材料也充实了,再辅以语言知识的点拨,何愁语文学不好呢?

二、如何加强预习,我以为有如下方法:

1.读通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带着问题读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精妙处多读。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草原的美景图,直至成诵。

4.总结评价。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者,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5.围绕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不少课文在“预习”中涉及到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围绕预习重点,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精心设计训练,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预习中出现的个体差异。

6.预习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所谓“不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预习时,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培养质疑的能力,是个很重要的工作。开始指导这类预习时,工作要细致。如“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知道先从生字新词中想想有无不理解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要说说词语意思,想想是否下面角不明白的画出来;其次可读课后练习中要求掌握的词语,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还可以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想想想自己是否明白,用这样的方法去找到不理解的词语。对于句子和课文,也要边读边用课后

三、课堂改进收获概述:

语文课堂改进总结本学期,我依据开学初所制定的课堂改进计划,以注重日常积累,加强语文实践;注重个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语文课堂改进小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将要接近尾声了,围绕学年前夕制定的“课堂改进目标”来谈谈本学期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还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注重因“文”施教,赏析精要语段

培根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曾说过:“有些书浅尝即可,有些书不妨狼吞虎咽下去,而有些书很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并加以消化。”这条读书的原则也适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不必为去浇灌一株玫瑰,就去浇湿了整幢房子”。对精要语段进行切中肯綮的阅读分析,重视文章语段的评析,是我国历代文人读书的一种优良传统,对克服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注重精要语段的分析,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迪学生举一反三,能让学生恰如其分地使用精力,在读书上求得一个新的飞跃。

三、优化教学目标,注重精讲巧练

要克服繁琐分析,教师在备课中就需优化教学目标,不能囫囵吞枣,敷衍了事。开学初,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通晓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年级的知识体系及相应的知识点的分布,初步做到“心中有标,标中有本,本中有点”,我努力让每堂课的教学都置于目标教学中。在执教过程中,我还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种因素,把握尺度,讲清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大胆取舍,精讲巧练,充分驾驭教材,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实现教学总体目标的“里程碑”,切忌“抓芝麻丢西瓜”,纠缠在细枝末节上。一般来说,能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一课一练”,也就达到了教学要求。

4、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将要过去,回首过去的日子,一幕幕都仿佛是在眼前。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改进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现做总结如下:

1、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本学期我改进的不足之处就是要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

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一学期的改进,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好的改善,课堂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实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

合作交流又是我本学期改进的目标之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彻底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我在教有些课时,事先我并没有给学生讲过有关课文的内容、知识,而是不知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收集有关的资料。

课堂上,就让学生自己来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很乐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大家共享,课堂的气氛就很活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读懂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精,勇于探索,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我还在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生起来,让学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语文教学中,一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较困难,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自编自到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从而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起成长。还要再进一步改进课堂上的不足,走进新课程,继续体验充实的生活,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享受这美好的人生!

5、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根据《闵行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期初我制定了个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回顾一个学年的一年级语文教学,感受多多。有成功的、有进步的、也有失败的,体会到了改进的喜悦,感受到了改进的艰巨,也看到了改进的必要。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课堂教学改进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本学期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也是第一次。在这一学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对这些刚出幼儿园的学生,了解也渐渐增加。经过一年的语文教学实际,陆续发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说话的机会渐渐减少。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说的多,学生说话的机会较少。结果平时很爱说话的学生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能说。我想必须转化教学形式,以学生说、评、练为主的老师引导的教学形式。

2、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情感体验始终是教学难点之一。表现在学生不能够融入课文中,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无法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由于情感理解的障碍,造成学生在朗读方面缺乏感情,只能做到正确朗读,无法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教学目标。

针对课堂教学中陆续出现的一些问题,围绕我本学期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来反思本学年课堂教学工作: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必须进行有针对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在创设适合我们一年级学生的情境方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较快的融入课文之中,激起他们进入课文的积极性。这方面我进行了较多的实践,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还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来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各种形式朗读体验文章的情感,锻炼他们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说话,不怕说错。

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光光是在课堂上的35分钟,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与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消除陌生感,增加亲近感,培养他们敢说会说的好习惯。在聊天的过程中,也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此外,还经常创设学生一起活动的机会,培养同学之间多谈话的氛围,既提高了表达能力,又起到了团结合作的作用。

3、根据语文教学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理念,按照课堂改进计划,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达到我的改进目标。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但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却不比别人逊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将文中抽象的信息调动出来,内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改变成具体生动的事物,然后酿化成强大的感染力,去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感情。在教学课文时多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反复练说,以此增加学生的说话勇气和说话能力,来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教学。

朗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我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意境,心中要有涌涌的波涛,这时朗读的效果会好。我采用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范读,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抽朗读比较好的学生领读,让学生有一个榜样的感受;集体朗读,让学生在大环境下抒发感受;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分显示个性,真正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4、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学校。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在思考讨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同时教师要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一学年的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按照课堂改进计划,通过创设适合我们学生的情境,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朗读,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了听、说、读、写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说为主导,带动学生的听、读、写、想。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大青蛙,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作为第一次上一年级语文的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有时候自己的激情不够,在创设情景的时候自己还没有活跃起来;比如在朗读方面有时候会忽视学生,没有做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自己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差距甚远,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

语文课堂改进小结 篇2

一、多元归结, 梳理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采用总结式,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课堂小结能够有效梳理课堂学习思维, 形成较为完整的学习认知, 对教学行为得失做出理性判断, 为今后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正如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所说:“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课堂教学归结方法众多, 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实践做出适当选择。自然式、幽默式、悬念式、情感式等等, 都可以起到有效整合梳理的作用。自然式比较实用, 顺理成章, 朴实无华, 易于让学生接受;幽默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性思考, 获得审美快乐;悬念式总结, 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空间;情感式小结, 给人以感动和激励, 形成重要情感激发动力。

在学习《永生的眼睛》时, 教师这样进行课堂教学小结: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 用生动的故事、精美的语言和纯净的情感, 为我们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心地善良、热爱生活、关心他人, 令人尊敬、让人感动。从文中故事中, 我们会想到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名言呢?学生针对教师提示展开讨论学习, 很快就总结出一些哲言。教师利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课堂小结, 将学生学习思维展开有效梳理, 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内容, 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

二、拓展创新, 构建崭新认知体系

教师在课堂临近结束时, 通过巧妙设置, 对教学内容展开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的拓展行动, 为学生认知打开崭新时空, 掀起课堂教学波澜, 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这对提升教学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让学生自由讨论、开展竞赛、引入游戏、提出质疑、写出心得等, 都是比较有创新意味的结课形式, 教师要做出合理选择。新课改大背景下, 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 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在课堂教学小结环节, 教师刻意拓展课堂域度, 引导学生展开更宽广思维行动, 对全面构建学生语文认知新体系有积极帮助。

在学习《夜莺的歌声》时, 教师这样设计一组训练题作为结课:①课文紧扣题目, 请把文中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②“夜莺的歌声”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小孩叫夜莺, 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 让游击队消灭敌人, 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 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 机智勇敢的小孩, 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 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③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④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学生展开讨论学习, 很快就明白相关答案。教师通过设计拓展性训练题目进行结课, 促使学生构建崭新的学习认知体系。

三、激励引导, 开启学生学习悟性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出客观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表现进行总结, 可以形成强烈的激励效果。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促进课堂交流顺利展开, 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形成学习认知, 并通过说打算、说做法对未来学习进行规划设计。这无疑是对课堂学习的升级反思, 由此形成的巨大潜力值得期待。

在学习《尊严》时, 教师是这样进行课堂教学结课的:故事虽然很简短, 但其内涵却是非常深刻的、丰富的。它告诉我们:劳动是光荣的, 既能创造美好生活, 也能够塑造独特人格;劳动还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我们用勤劳的双手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希望原来对劳动存在偏见的同学能够幡然猛醒, 热爱劳动吧, 劳动是生命的属性, 也是人生的重要价值。学生被教师的话所感染, 都给出赞许的目光。教师课堂教学小结采用鼓励式,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使他们对文本深刻内涵有了更多的感悟。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小结 篇3

一、课堂小结,可与质疑问难结合

有时刚开始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在设置导入语时,可以设置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整堂课就紧紧围绕着这几个问题,作课堂小结时,全方位解答这几个词语和问题,前后呼应的学习整篇课文。如:苏教版第六册的25课《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有几个需重点把握的词语,如“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以教学“争论不休”为例,我通过与学生角色扮演的形式,把学生自然而然引入争论的情境,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争论不休整个词语意思的把握。紧接着出现“休”意项的选择,学生轻松掌握。在教学“两全其美”时,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对于老人的建议,兄弟俩满意吗”引出对“两全其美”的理解,不露痕迹,顺其自然。

读课题质疑,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么争论的、争论的结果怎么样,既然是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读书,讨论。要下课时,结合板书,将原先的问题一一要学生回忆、作答,突出主题内涵。

二、课堂小结,可与回归整体结合

新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小结时,也可以利用板书,让学生归纳出有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概括归纳能力,并使有关的教学内容系统连贯的相对完整。因为学生对于相对完整的知识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如教学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就是根据板书小结的。

三、课堂小结,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特别是处在三年级这个语文学习的转折期的学生来说,老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的设计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地感悟、推敲,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

在《槐乡五月》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推敲。“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但城市学生对从未见过槐花,要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学生认真读句子,很快就体会到了“抱在一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 然后,出示像“玉雕的圆球”状的槐花,老师适时地引导:“你看,一个‘抱字用得多好呀,不光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显得更美了!”这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图片的直观的形象,“玉雕的圆球”般的槐花便开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再通过图片,将学生存留在头脑中的文字符号激活,感受加深,体验丰富了。由图到文,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小姑娘走路时非常轻快,由此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体会谴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总结了全文。

四、课堂小结,可与情感提升相结合

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再次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注意小作者的感情变化。如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雪儿》,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让它飞上蓝天的故事,表现了“我”爱鸟的美好心灵,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心情。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小作者以雪儿的快乐而快乐,以雪儿的幸福而幸福的情感展开。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三个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自主探究学习: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对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等词语体会雪儿内在的美;“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又飞回来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等词语,感悟雪儿是只向往蓝天又极通人性的鸽子。在有所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抓住“给它洗了澡”“在它伤口上敷了药”“和雪儿一起……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等词语,读懂“我”对雪儿的关切、怜爱之情,特别是通过“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我把雪儿轻轻捧起”等词语,悟出“我”对雪儿的喜爱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的心情。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达到融为一体的境地。

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篇4

1、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将要过去,回首过去的日子,一幕幕都仿佛是在眼前。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改进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现做总结如下:

1、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本学期我改进的不足之处就是要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

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一学期的改进,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好的改善,课堂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实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

合作交流又是我本学期改进的目标之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彻底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我在教有些课时,事先我并没有给学生讲过有关课文的内容、知识,而是不知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收集有关的资料。

课堂上,就让学生自己来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很乐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大家共享,课堂的气氛就很活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读懂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精,勇于探索,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我还在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生起来,让学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语文教学中,一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较困难,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自编自到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从而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和他们一起成长。还要再进一步改进课堂上的不足,走进新课程,继续体验充实的生活,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享受这美好的人生!

2、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根据《闵行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期初我制定了个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回顾一个学年的一年级语文教学,感受多多。有成功的、有进步的、也有失败的,体会到了改进的喜悦,感受到了改进的艰巨,也看到了改进的必要。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课堂教学改进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本学期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也是第一次。在这一学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对这些刚出幼儿园的学生,了解也渐渐增加。经过一年的语文教学实际,陆续发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说话的机会渐渐减少。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说的多,学生说话的机会较少。结果平时很爱说话的学生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能说。我想必须转化教学形式,以学生说、评、练为主的老师引导的教学形式。

2、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情感体验始终是教学难点之一。表现在学生不能够融入课文中,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无法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由于情感理解的障碍,造成学生在朗读方面缺乏感情,只能做到正确朗读,无法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教学目标。

针对课堂教学中陆续出现的一些问题,围绕我本学期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来反思本学年课堂教学工作: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必须进行有针对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在创设适合我们一年级学生的情境方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较快的融入课文之中,激起他们进入课文的积极性。这方面我进行了较多的实践,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还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来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各种形式朗读体验文章的情感,锻炼他们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说话,不怕说错。

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光光是在课堂上的35分钟,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与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消除陌生感,增加亲近感,培养他们敢说会说的好习惯。在聊天的过程中,也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此外,还经常创设学生一起活动的机会,培养同学之间多谈话的氛围,既提高了表达能力,又起到了团结合作的作用。

3、根据语文教学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理念,按照课堂改进计划,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达到我的改进目标。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但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却不比别人逊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将文中抽象的信息调动出来,内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改变成具体生动的事物,然后酿化成强大的感染力,去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感情。在教学课文时多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反复练说,以此增加学生的说话勇气和说话能力,来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教学。

朗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我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意境,心中要有涌涌的波涛,这时朗读的效果会好。我采用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范读,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抽朗读比较好的学生领读,让学生有一个榜样的感受;集体朗读,让学生在大环境下抒发感受;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分显示个性,真正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4、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学校。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在思考讨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同时教师要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一学年的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按照课堂改进计划,通过创设适合我们学生的情境,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朗读,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了听、说、读、写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以说为主导,带动学生的听、读、写、想。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大青蛙,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作为第一次上一年级语文的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有时候自己的激情不够,在创设情景的时候自己还没有活跃起来;比如在朗读方面有时候会忽视学生,没有做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自己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差距甚远,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

3、课堂改进教学计划小结

根据学期开始制定的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编辑制作丰富多样的教学课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壶盖为什么会动》《数星星的孩子》和《花木兰》时,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了牛顿、张衡、花木兰等人物的音像影片以及牛顿发明的蒸汽机、张衡发明的浑天仪等等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有了比较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使得书本的知识更加鲜活。

二、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小花猫照镜子》一课,播放课文的六幅动画flash时,曾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一是动画本身让人发笑,二是动画画面与课文的描写有显著的差别。我想这可能就是一个激发学生的很好的契机,于是我就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动画课件做得好不好,找一找动画的画面与课本的描述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于是大家一齐翻开书本从头阅读,仔细的找了起来。不同点找出来了,学生对课文也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理解。

三、变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莫扎特五岁的时候》时,我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点学习准备:

1,浏览有关莫扎特及其作品的资料或网站,阅读有关莫扎特的介绍及其作品的欣赏资料

2,聆听几首莫扎特的曲子

3,准备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和介绍

4,每一大组至少出两个节目

然后让学生以表演节目的形式,来学习本课。这样,一方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扩展了教学内容。

四、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的心理也在迅速发展,思考的独立性日渐增强,对外界事物常用带有一种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因此,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也不失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五、同行间的互相听课和互评,也是一种促进。本学期和本组中几位老师如宋凤晴、华菊、张瑾、周剑梅等,互相听课和评课,有的是同一篇课文的不同教法,这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个人的教学无疑也是一个促进。

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在备课中要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力求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解决教学问题,操练英语知识,同时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问题与问题的衔接中,力求过渡自然流畅,问题涉及的难度要让学生有能力用已学的英语语言表达,问题涉及的内容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它不但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它还有助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依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或是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达到有机地整合所学过的知识从而自然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好习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各自见解的机会,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的喜悦。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了一些提高,小朋友在课堂中发言也踊跃了。可是,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还很不合理,某些知识点的教授形式还比较单一。总之,我要不断学习,向同行们多讨论,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本学期我任教初三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这一学期即将过去,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贯穿了我的思想,走进了我堂

怎样教物理,《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作为物理教师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大限限度的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

四、狠抓学风认真落实教研常规

初三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大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少数学生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从各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对那些基础太差后进生,我找他们来,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

经过一个学期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所进步。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5、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转眼间到了20XX年6月,到了学期总结的时候了。这是我成为教师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随着与学生接触的增加,我对这些特殊学生的了解也渐渐增加。通过一年的语文教学,也发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说话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上,以教师说为主,学生说话的机会较少。结果学生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能说,我们必须转化为学生说,老师引导的教学形式。

2、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体验始终是教学难点之一。表现在学生不能够融入课文中,真正理解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从而无法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

3、由于情感理解的障碍,造成学生在朗读方面缺乏感情,只能做到正确朗读,无法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教学目标。

那语文教学对于我们这些特殊学生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呢?对了,我觉得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教会他们交流和沟通,为最终能够踏入社会,自食其力做好准备。针对这个目的,我制定了我的课堂改进计划:

1、进行有针对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在创设适合我们特殊学生的情境方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较快的融入课文之中,激起他们积极性。

2、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各种形式朗读体验文章的情感,锻炼他们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说话,不怕说错。

课堂教学不光光是在课堂上的35分钟,在课余时间,我经常与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消除陌生感,增加亲近感,愿意说话、聊天,培养他们敢说会说的好习惯。在聊天的过程中,也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此外,还经常创设学生一起活动的机会,培养同学之间多谈话的氛围,既提高了表达能力,又起到了团结合作的作用。

根据语文教学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理念,按照课堂改进计划,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达到我的改进目标。对特殊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但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却不比别人逊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将文中抽象的信息调动出来,内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改变成具体生动的事物,然后酿化成强大的感染力,去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感情。

在教学课文时多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反复练说,以此增加学生的说话勇气和说话能力。比如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字来理解两次赛马的经过和过程有点抽象,于是我就事先准备了双方马匹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来摆一摆双方马匹的对阵形势来了解两次赛马的经过和结果,根据图片来说一说过程和结果,从而发现能让田忌转败为胜的出场顺序是唯一的,体会这一招的厉害,为后文引出孙膑的聪明才智做铺垫。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手、脑、口都动了起来,最主要的是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其实普遍存在,比如在《刮脸》《薄荷茶》等课文中都有运用,但有时候想:创设情景是必须的吗?不然。创设情景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教学,在融洽积极的氛围中开展学习,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除了创设情景之外,朗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我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采用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范读,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比如在《田忌赛马》第三课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孙膑的自信、田忌的没信心和齐威王的骄傲,我就通过抓住文中的“疑惑”“胸有成竹”和“洋洋自得”等重点词语,通过范读学生一下子理解了。哦,原来这段话应该这么朗读的,或自信、或垂头丧气、或骄傲,然后让他们学着教师的语气来朗读;通过A组学生的范读,不仅激励了A组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C组学生模仿着读,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田忌、孙膑、齐威王的性格不用老师讲解,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就感受了;再比如《迷人的蝴蝶谷》是一片优美的写景文章,要让学生直接体会蝴蝶谷的迷人比较困难,但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朗读,蝴蝶谷的美丽不需要老师的讲解自然而然就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形成了印象;个别读能读出每个同学不一样的感觉,能互相取长补短;小组读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A组的学生适当帮助B、C组学生;齐读能读出气势,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男、女生读能读出男女生的不同感觉;开火车读能够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还可以相互比较,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分角色读能充分显示个性,真正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第二学期数学学科课堂改进小结 篇5

一、背景介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聚焦课堂、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成为各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闵行区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这次学习《闵行区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让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和实现学生发展,让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丰富教学改革,让全面的评价引导和保障教育转型,发展课堂文化,构建幸福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情况分析

1、认真备课,将课改理念渗入备课中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因此老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学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掌握知识的逻辑。同时还要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量。他们的兴趣,爱好,需求,以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等。老师也还要在备课时预设一些学生可能产生问题的地方,或是不能理解的方面,也就是说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更好的教学。本学期我们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情景和对学具的操作学习,发展数的概念。

通过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动手,老师从旁指导,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真上课,努力向“后茶馆式”教学模式靠近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授“解决问题”这一节时,我就把例题引导到生活中来。小亚,小胖,小丁丁和小巧去商店买冰淇淋。小亚和小胖各买了5个,小丁丁和小巧共买了8个,4人一共买了多少个冰淇淋?在将题目理清之后,让学生自己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同学

之间讨论交流,理解清楚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已知条件,并进行解答。通过这一类的题型的解决,让我明白,数学就是将生活中的东西代入到数学中来,然后在回归生活。

3、优化作业,提升学生的认知度

学生的作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但是作业质量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检验。所以抓学生的作业质量也是课改中的一大要求。本学期在作业方面,首先抓学生的书写,以鼓励的形式让学生能有信心继续把字写得更好看,另外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这样学生的作业得到了极大地巩固,所以学生学习很快就会进步。

三、在今后的课改中如何实现预设的目标

(1)继续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快乐、轻松的数学课堂环境。

(2)继承优良的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寻求自身教学特点,发挥所长,利用各种教学器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3)阅读有助于自身教学提高和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方面的书籍,教学方法和理论方面等的著作等。

(4)向老教师学习,学习课堂教学经验及课堂教学流程,努力学习,争取上进。

(5)积极参与各教育教学类学术活动,做好笔记及完成其相应要求和功课。

四、对课改的看法和建议

课堂改革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主体,老师在教学中只是一

个引导者的角色。另外采用了新型的后“茶馆式”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进程。因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看法: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老师教授学生的重要场地。而对于我们这样形式的农民工学校,想要一下子让学生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平时的一点点的引入让学生接受并能发挥它的功效。本学期,在课改这方面的成效还是不太理想,通过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划分后,利用后半学期的努力,以及学生取得的成绩来看还是有些进步的。因此我要继续讲这样的课改渗透到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建议:

1、增强对课改内容的理解,加强训练。

2、通过自己课堂上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以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相对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

3、将自己定制的目标按时间分好,要按部就班地去实现,以期达到最后的效果。

让语文课堂小结更有魅力 篇6

刘艳芳

关健词: 课堂小结有魅力有效

课堂教学小结是依据课堂教学计划,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一节课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一个出色的课堂小结,可谓是锦上添花,能为一节课增色不少。尤其语文课更注重语言的艺术,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小结更有魅力呢?下面是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课堂小结的不同方法和类型以及小结时应注意的事项,总结出来的几点体会。

(一)、归纳概括式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授将要结束时,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简单明了、准确精练的概括、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条理性,起到突出主题,升华认识的作用。这也是教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总结形式。

如在上《雷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结:“无论是从故事层面、戏剧效果,还是从更深的人生哲理意蕴,不管从哪种角度而言,《雷雨》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精彩之作。这里有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有着最“雷雨”式的女人,也有着如“一棵弱不禁风的草”般的男人,有在岁月中历练得冷酷但仍然存在着一丝温情的老人,也有对生活尚充满幻想的孩子。在这最浓缩的时间与空间里,所在的人都在纠缠着,挣扎着,或为了实现救赎,或为了追求梦想,或为了保持一点眼前的平静。但一切的努力都是无力的,最终的毁灭是无可避免的。《雷雨》的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我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这样的小结,既让学生对整部《雷雨》的情节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又明确了对主题的认识。

(二)、拓展延伸式小结

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的学科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学会初步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讲解将要结束时,可以在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分析讨论了林冲的性格之后,下课还有几分钟,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林冲是被迫上了梁山,那么上了梁山后的林冲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提完之后,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没有看过的人就胡乱猜想,看过的人就讲得头头是道。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他们写出上梁山后的林冲的思想性格,并以实例为证。这样的课堂小结(含课外作业)。即回顾了课文的主旨,又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古典文化的兴趣,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小说主题更深切的理解,对封建社会更深刻的了解。这样的延伸,可谓是一石数鸟。

(三)、思索悬念式小结

中国的古典章回小说用:“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结尾,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同理,教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并为上好下堂课埋下伏笔,课堂小结可以“引而不发”。这样,为以后要讲解的内容作一些衔接上的准备。这主要从教材的总体把握上加以考虑。因为课文与课文之间,往往有主旨的相似性,写作手法的共同性。有些课文就可以通过这一点“接近”,可以相互引述。如在语文教材中,课文《关睢》之后,紧接着就是《蒹葭》。那么在总结《关睢》之时,可以略微强调一下青年男性对“窈窕淑女”的思念,“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为下文《蒹葭》中感受“思而不得”作好情感上的渲染。而《关睢》中的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手法,更是在《诗经》的其他篇章里可以找到回应。

(四)、品读感悟式小结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语文课中有好从课文需要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原著进行品读。我上《边城(节选)》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小结:“缠绵的情思是世上最美的情感之一,那爱不管是凄婉抑或豪迈,都永远那么美丽,于是李商隐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鲍照也说“两相思,两不知”如此之凄婉,如此之缠绵,沈从文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真淳的世俗人情去反照他心中的缠绵而质朴的爱和那人性之美。去翻开《边城》的原著吧,你所获得的将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对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这个小结照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感情有朦胧向往的心理特点,他们自然愿意去深入了解原著。

课堂小结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仅是出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内容和知识点的归纳,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必不可少的环节。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会依照课前的设计:导入——讲授——小结,努力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力争使课堂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贴切。但课堂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憾事:其一,课堂教学内容过快,小结留有的时间过多,学生无事可做,教师只得胡乱布置一些“杂事”混时间。其二,是教学内容过多,时间来不及,快下课时只好三言两语仓促小结,这样学生既无法回顾当堂所学的知识,更无法说是承上启下了。针对这些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在设计课堂小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走过场。要有目标性、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要突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小结要有特色,要有浓

2缩的“提炼”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要简明扼要。

(二)、忌包办代替。要有引导性,让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将所学的知识默化、内化,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忌格式化。课堂小结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选用恰当的形式和方法,要新颖有创意,充满情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改进小结 篇7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它既是一种方式, 更是一种理念, 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 是以生命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我认为“生本教育”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让学生自己充分去接触文本, 了解文本, 感悟文本;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一切问题。

二、“生本课堂”的组成部分

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 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生本课堂”要求教师要先让“学生学”, 再去教,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给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课堂上不是老师单独地讲授学科的知识, 而是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 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全班交流, 最后由老师进行适当总结, 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 而且能掌握学习的方法, 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1. 前置性作业。

(1) 什么是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 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 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 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2) 设置前置性学习作业的些许思考。很多教师对前置性作业的理解有偏差, 以为前置性作业只是预习的另一种形式, 每天布置一些就可以了, 所以很多老师的前置性作业仍然是在为第二天自己的“教”而服务。我认为前置性作业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 让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时能预计和把握到下一节课的主要脉络, 从而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有些老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太多、太碎, 令学生毫无头绪, 手足无措, 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我认为前置性学习内容不要过多或是过于具体, 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要给学生提出大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能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想法, 会有更多的生成。学科工作组活动的时候, 薛老师也提到要把“导学单”上的作业整合一下, 使其更有目标性、导向性。当然, 我们除了给学生设计问题之外, 还可以布置绘图、表演等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富有创造性的任务, 让学生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 他们的思维就会更活跃, 反应也会更灵敏。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学习充满兴趣和期待, 上课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前置性作业不一定要安排在课前做。作业中的大部分题目可以让学生提前去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留一项、两项作业在课堂上做。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 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都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有了前置性作业后, 讨论讨论结果就可以了;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划程序、大致预设的路径展开, 需要的时候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 当堂研究讨论完成, 充分交流, 并提升新的认识。这样做,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 按高、中、低三个学生层次来精心设计、布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 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 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完成作业后, 班级要建立监督制度———作业可以由组长负责、组内相互检查批改、教师抽查批改等手段进行检测, 这样才能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

前置性作业对于“生本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作用, 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 但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 前置性作业不是“生本课堂”的唯一表现形式, 有了前置性作业的课堂不一定就是“生本课堂”;没有前置性作业, 教师也可以上出一堂很好的生本课。

2. 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

前置性作业布置和完成后, 必定要有一个呈现的方式。“生本课堂”又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现在每逢生本课, 教师都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但小组合作的方式到底该怎么进行, 应该是我们所有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是好的, 但有的老师用得却有点随便了。我认为, 我们设计学习方式的时候应该是要让学生先自行默读课文、自己学, 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 才能在小组内交流。不然, 只听别人讲而自顾茫然, 没有任何意义。教学中, 我们常会看到, 有的小组交流, 学生到上面来只是换了个位置;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座位上回答, 只是有时我们碍于面子, 流于形式, 没有让小组内的成员充分交流;或是有的小组上台只是读一读课文, 没有和下面的学生形成互动;或是有的小组上台交流的形式只是让小组长在上面泛泛而谈, 其他组员纯粹陪读, 没有起到补充作用, 没有很好地体现“生生互动”。总是这样的话, 愿意说、可以说、会说的还是那些学生, 我们又回到了原来教师学生间一问一答的形式, 可我们真的不需要那种四个学生站在台上面面相觑, 台下冷冷清清的课堂。

(2)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起到介入、指导、点拨、引领的作用。教师可以“大胆地放”, 但“适时的收”也是必须和必要的, 否则就是一种失职。郭教授在书中也提到了, “教是为了不教”, 但在不教之前, 我们还是要教的———教师的“淡出”不是退出, 关键时候教师还是要介入, 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 因为有些知识是必须由老师教给学生的。

(3) 自己有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 活动时有些老师也提到了:时间不够。小组合作的方式确实让很多学生愿意积极发言了, 但小组交流的时间用得比较多, 第二课时的任务经常完成不了;有些老师设计了很好的训练, 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这是可以的, 学生完成得也很好, 但本应是很好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机会由于时间关系, 只能让个别学生完成后就草草收尾了。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也是需要考虑的。我觉得这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小组的建设还不够, 主要是小组学生间的分工要注意, 不然会比较乱, 耽误时间;二是有时问题过大, 放出去怎么收回来——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我认为生本的课堂形态是展示性的, 但是要做到“全部的展示”, 现在还很难。如今的生本课堂应该是这样:可能老师设计了七个环节, 课堂上只能完成五个, 那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五个, 不要为了完成所有环节而加快速度, 使课堂变成了形式主义, 走过场。

3. 教师自身的提高。

(1) 不断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 认真研读郭教授的三本书,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 认真参与学科工作组的活动;写好反思, 平时经常和备课组的老师交流探讨, 积极听取同年级老师的意见。自身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以正确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 科学施教, 使自己的生本教学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2) 自己多进行课堂实践。刚开始可能比较难, 但不断地上课、听课、评课、写反思, 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3) 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 必须拥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本以为语文知识够丰富的我, 在教了四、五年级后, 才发现学生的习题中有一些方面我并不知道, 所以我意识到要加强自己学科方面的知识。做一些习题、翻翻词典现在变成了我每天的功课。我还要多读一些课外书, 在增加知识的同时, 也可以为学生做好榜样, 让学生也爱上阅读, 毕竟大量的阅读是生本教育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结设计探析 篇8

一、多元归结,梳理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采用总结式,这是最常见的用法。课堂小结能够有效梳理课堂学习思维,形成较为完整的学习认知,对教学行为得失做出理性判断,为今后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正如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所说:“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课堂教学归结方法众多,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实践做出适当选择。自然式、幽默式、悬念式、情感式等等,都可以起到有效整合梳理的作用。自然式比较实用,顺理成章,朴实无华,易于让学生接受;幽默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性思考,获得审美快乐;悬念式总结,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空间;情感式小结,给人以感动和激励,形成重要情感激发动力。

在学习《永生的眼睛》时,教师这样进行课堂教学小结: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用生动的故事、精美的语言和纯净的情感,为我们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心地善良、热爱生活、关心他人,令人尊敬、让人感动。从文中故事中,我们会想到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名言呢?学生针对教师提示展开讨论学习,很快就总结出一些哲言。教师利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课堂小结,将学生学习思维展开有效梳理,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

二、拓展创新,构建崭新认知体系

教师在课堂临近结束时,通过巧妙设置,对教学内容展开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的拓展行动,为学生认知打开崭新时空,掀起课堂教学波澜,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这对提升教学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让学生自由讨论、开展竞赛、引入游戏、提出质疑、写出心得等,都是比较有创新意味的结课形式,教师要做出合理选择。新课改大背景下,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在课堂教学小结环节,教师刻意拓展课堂域度,引导学生展开更宽广思维行动,对全面构建学生语文认知新体系有积极帮助。

在学习《夜莺的歌声》时,教师这样设计一组训练题作为结课:①课文紧扣题目,请把文中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②“夜莺的歌声”的含义是什么?(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③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④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学生展开讨论学习,很快就明白相关答案。教师通过设计拓展性训练题目进行结课,促使学生构建崭新的学习认知体系。

三、激励引导,开启学生学习悟性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出客观鼓励性的评价,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表现进行总结,可以形成强烈的激励效果。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促进课堂交流顺利展开,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形成学习认知,并通过说打算、说做法对未来学习进行规划设计。这无疑是对课堂学习的升级反思,由此形成的巨大潜力值得期待。

在学习《尊严》时,教师是这样进行课堂教学结课的:故事虽然很简短,但其内涵却是非常深刻的、丰富的。它告诉我们:劳动是光荣的,既能创造美好生活,也能够塑造独特人格;劳动还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我们用勤劳的双手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希望原来对劳动存在偏见的同学能够幡然猛醒,热爱劳动吧,劳动是生命的属性,也是人生的重要价值。学生被教师的话所感染,都给出赞许的目光。教师课堂教学小结采用鼓励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对文本深刻内涵有了更多的感悟。

课堂教学小结方法众多,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科学选择。教师面对动态的教学情境,自然要对课堂小结做出适当调整,体现课堂小结的针对性。多元归结、创新拓展、激励引导等小结设计,能够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思维梳理,对有效巩固学生认知、开启学生悟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大实集团对子公司会计主管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下一篇:吕寨职高2013年元旦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