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I

2024-10-26

ICSI(共4篇)

ICSI 篇1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ICSI) , 也就是第二代“试管婴儿”, 该技术主要借助显微操作将较为单一的精子注射入卵子内, 以便确保其受精[1]。该技术的使用仅仅只需要数条精子就可以达到受精、妊娠目的, 是严重男性不育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ICSI技术在不孕患者中的应用,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不孕患者55例, 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不孕患者55例, 将其分成两组, 观察组30例, 年龄23~41岁, 平均 (18.1±2.9) 岁;对照组25例, 年龄21~40岁, 平均 (18.5±3.1) 岁。所有患者平均不孕年限3.3~7.2年, 且均为原发性不孕, 即无法查明不孕原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临床诊断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不孕患者; (2) 男方精液检查均符合WHO相关正常标准。

方法:所有患者取卵前均行超促排卵周期。 (1) 超排卵:采用相应促进性激素释放方案, 促排卵, 当2个卵泡的直径≥17 mm时, 就需要借助阴道超声将卵取出, 促排卵中所使用的药物剂量和相关方法, 均按照该地区实际规定进行。 (2) 处理精液:在无菌状态下采集精液标本, 并将其液化30 min后, 按照规定进行精液的处理。同时, 还应该根据卫生组织评价结构对精液质量进行评估。 (3) 受精及培养:每1例不孕患者都采用2种方式进行受精, 也就是将每1例患者的细胞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体外受精方法, 在排卵后的3~7 h内, 将其和精子混合在一起;观察组在取卵并将其细胞进行剥离后, 采用ICSI方式进行受精, 具体操作步骤还是需要根据常规规定进行。受精18 h后, 观察原核情况, 只有出现2个原核和极体后, 才能称之为正常受精卵。然后, 将受精卵取出, 最少观察72 h, 主要观察胚胎形状, 碎片<35%后才能判定为优质胚胎。其次, 胚胎移植后检查12 h以上, 并在5周后的超声检查中查看胎心是否搏动, 当出现搏动后才能判定为妊娠。如果没有出现妊娠现象, 就需要对其进行冻融移植。另外, 移植过程中要先选择那些常规状态下受精的胚胎, 若没有常规胚胎, 则选择ICSI受精状态下的胚胎。

观察项目和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受精率、受精失败率、妊娠率、着床率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在受精结果上的比较:观察组受精率、妊娠率、着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不明原因的不孕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方法, 一般而言, 常规性的不孕症状检查过程包括排卵检查、输卵管检查、精液异常检查等, 一旦不孕时间>2年, 都可以将其称之为不明原因不孕。由于患者之间的身体差异、诊断方法的不同, 会间接地导致发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3]。不明原因不孕可能原因是精子功能障碍、卵母细胞异常、免疫功能下降等。现如今, 针对不孕的治疗还是存在诸多争议, 虽然临床治疗中取得过显著成效, 但还是有大多数医学专业人员认为人工受孕、促排卵等相关技术的应用, 不但能够缩短妊娠时间, 还能更好地提高着床率, 将两者相结合使用, 效果更加明显[4]。

本次研究对两种受精方法进行了明确的比较, 结果发现, 胚胎形成情况没有较大的差距, 但常规受精方法下的受精率却明显低于ICSI受精, 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虽然男性精液标本符合WHO卫生组织监测保准, 但还是存在诸多很有可能无法发现的障碍, 如精子染色体不成熟等, 这些都会间接地导致常规受精过程中失败风险的增加[5]。另外, 相关报道还指出, 不孕患者的常规受精率明显低于由于输卵管因素而导致的不孕患者。

因此, 针对不孕患者进行体外受精治疗时, 可以采用部分ICSI受精方法, 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该患者的受精率, 还能有效避免受精失败现象, 为以后的良好治疗提供可靠方案。同时, 针对那些取卵数量较少的患者,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过分强调常规体外受精, 很有可能会导致受精完全失败, 因此, 针对这种现象, 即使采用挽救性ICSI受精, 成功率也比较低。由于体外受精费用较高, 治疗周期也比较长, 可以适当地对患者放宽ICSI指征, 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下进行ICSI治疗[6]。当然, 并不是所有不孕患者都在使用ICSI受精方法时能够获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精卵结合相对正常的不孕患者, 使用ICSI受精方法或常规体外受精所显示出的着床效率、妊娠率等并没有较大的差异, 所以, 要针对自身情况、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 在对不孕患者首次进行常规体外受精时, 对部分细胞采用ICSI受精方法, 可直接降低受精失败风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永梅, 韦继红, 牟联俊, 等.两种补救性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 28 (3) :307-309.

[2]唐永梅, 韦继红, 牟联俊, 等.在体外受精中选择性行早期观察的应用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24 (11) :110-111.

[3]朱丽霞, 刘群, 吴黎, 等.补救ICSI在常规IVF不受精或低受精周期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21 (6) :851-859.

[4]李宜学, 田喜凤.常规体外受精中低受精率和全卵受精失败患者的后续处理及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15 (25) :4179-4181.

[5]吴丽敏, 童先宏, 刘雨生, 等.Half-ICSI与备早补救ICSI在可疑体外受精周期失败中的应用[J].生殖与避孕, 2011, 18 (6) :415-419.

[6]黄亚, 王永卫, 陶皆惟, 等.两种精子优化处理方法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选择[J].生殖与避孕, 2009, 12 (7) :443-445.

ICSI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421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组193例 (45.8%) 和未妊娠组228例 (54.2%) 。

1.2 超排卵方案

采用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为黄体中期长方案。即黄体中后期 (排卵后7天) 醋酸曲普瑞林1.25mg (达菲林®, 3.75mg/支, 博福-益普生公司, 法国) 或者曲普瑞林0.1mg/日 (达必佳®, 0.1mg/支, 辉凌公司, 德国) 连用14~37d。于下次月经周期的第3~5天给予促性腺激素进行卵巢刺激。包括重组FSH (果纳芬®, 75IU/支, 果纳芬笔®, 300IU/450IU/支, 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 德国;普丽康®, 75IU/支, 普丽康笔®, 300IU/450IU/支, 默沙东有限公司, 美国) , 尿源性FSH (福特蒙®, 75IU/支, 伊伯萨公司, 瑞士;丽申宝®, 75IU/支, 丽珠制药, 中国) , 以及尿源性h MG (贺美奇®, 75IU/支, 辉凌公司) 。起动剂量在150IU-300IU之间, 促排时间在7~20日, 在COH过程中动态监测血E2, 孕酮 (P) , LH水平及卵泡生长发育情况。根据卵泡生长发育情况酌情调整促排药物剂量, 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00IU, 后根据卵泡发育情况增加或减少剂量至h CG日。当至少有3个优势卵泡直径>17mm时, 于当晚时肌注重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50ug (艾泽®, 250ug/支, 默克雪兰诺公司, 德国) , 或尿源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5000~10000IU (注射用绒促性素, 5000IU/支, 丽珠制药, 中国) , 36小时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 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2或更高版本作为分析软件。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定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应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 计算OR值及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 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因变量 (妊娠结局, Ref=妊娠) 的影响。其中, 在AUC>0.5的情况下, AUC越接近于1, 说明诊断效果越好。Logistic回归模型中:OR值>1, 说明与妊娠率呈正向关联;OR值=1, 说明与妊娠率无明确关联;OR值<1, 说明与妊娠率呈负向关联。

2 结果

2.1 两组不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其它基本特征比较

妊娠组平均年龄30.2岁, 平均不孕年限4.0年, 未妊娠组平均年龄31.5岁, 平均不孕年限4.7年,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最常见不孕原因均为“输卵管因素” (80.3%vs.76.3%)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差异 (P=0.4985) 。此外, 两组间基础FSH、L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卵巢刺激和乐芮使用情况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患者平均刺激天数、Gn使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妊娠组添加乐芮受试者有99例 (51.3%) , 未妊娠组添加乐芮受试者有122例 (53.5%) ,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504) 。妊娠组平均乐芮用量为190.2IU, 未妊娠组平均乐芮用量为254.5IU,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7) 。两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平均成熟卵数、平均卵裂细胞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2) 。见表2。

2.3 HCG日激素水平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各预测变量中每卵泡HCG-E2有意义P=0.0076, OR值为0.83, HCG-E2有意义, P=0.0028, OR值为0.91。其中, 每卵泡E2值为HCG日总E2值/HCG日≥14mm卵泡数。见表3。

多变量模型, 调整变量为:年龄 (岁) , 不孕原因, 不孕年限 (年) , 基础FSH (IU/L) , 基础LH (IU/L) , 刺激天数 (天) , Gn用量 (IU) , 添加r LH, 获卵数, 成熟卵数, 卵裂细胞数, 移植胚胎数。

2.4 多变量模型中HCG日E2及每卵泡E2曲线下面积

进一步绘制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中有意义的HCG-E2及每卵泡E2ROC及其曲线下面积, 可见HCG-E2曲线下面积为0.7038 (见图1) ;HCG-每卵泡E2曲线下面积为0.6990 (见图2) 。其他激素ROC及其曲线下面积均较低。此外, HCG日LH、P以及P/E2的曲线下面积均小于HCG-E2及每卵泡E2。

3 讨论

卵泡刺激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 、雌激素 (E2) 、孕激素 (P) 等作为女性月经周期及妊娠过程中重要的性激素, 在IVF促排卵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在IVF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 由于外源性激素的应用, 使募集的卵泡较自然周期多, 血清FSH、LH、E2、P等激素均存在较大的变化。这些激素的变化可能影响妊娠率, 预测妊娠结局[4]。目前, HCG日激素水平和IVF/ICSI-ET结局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 有报道提出:在控制性促排卵周期中, HCG日血清E2水平、P水平的升高与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5,6]。本研究通过对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数据进行总结, 比较两组基线情况, Gn使用情况, 探讨HCG日LH、E2、E2/每卵泡、P、P/E2值对ART治疗获得妊娠的预测价值。

通过对421例不孕患者的HCG日激素水平及其他影响妊娠的因素的统计学分析, 初步探索了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从两组不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基本特征上看, 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患者相比, 两组的不孕原因分布比例、基础LH、FSH激素水平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而妊娠组平均年龄及不孕年限低于未妊娠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年龄是影响助孕结局的重要因素, 年龄越大, 不孕年限相对越长, 助孕结局欠佳[7];从促排卵中期中卵巢刺激及乐芮的使用情况看, 两组患者的刺激天数、添加乐芮受试者数目、获卵数、移植数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然而未妊娠组平均乐芮用量 (254.5IU) 高于妊娠组平均乐芮用量 (190.2IU) , 可能是由于未妊娠组年龄相对较大, 卵巢储备功能较低, 卵巢反应比较慢, 致使乐芮使用量增加[8,9]。此外, 两组患者的平均成熟卵数、平均卵裂细胞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可能是因为成熟卵数目及卵裂数目多的患者优质卵子率及优质胚胎率高, 其成功妊娠几率大。

在对HCG日激素水平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研究中, 预测变量HCG日E2的P值为0.0076, OR值为0.83, 每卵泡E2的P值0.0028, OR值为0.91, 两者OR值均<1, 表明HCG日的E2值及每卵泡E2对助孕结局预测意义相对较大, 且与妊娠率呈负向关联, 这与近期Mittal等[10]的研究相一致。E2与妊娠率呈负向关联的原因可能是高雌激素对卵子质量及内膜容受性的负面影响的原因[11]。此外, 本研究利用多变量模型ROC曲线进一步证明了HCG日E2值及每卵泡E2对助孕结局预测意义:HCG-E2的AUC=0.7038, HCG-每卵泡E2的AUC=0.6990, 均高于其他激素的AUC (通常AUC越接近于1, 预测效果越好) 。既往研究表明HCG日孕酮水平影响妊娠结局, 并认为血清孕酮高 (尤其是P>2.5pg/ml时) 可降低胚胎着床率[12], 但本研究结果发现HCG日P值对妊娠结局无预测价值 (Logistic回归模型中, P=0.092) , 进一步分析该组原始数据发现, 入选进入新鲜移植周期的患者的HCG日孕酮值均<2pg/ml。因此本研究初步表明, 当HCG日P<2pg/ml时, HCG日孕酮值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不大。此外, 研究表明了HCG日LH值及P/E2对妊娠无预测价值, 这可能是与促排卵过程中对LH及P的良好控制有关。

总之, IVF/ICSI-ET结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注射HCG日E2和每卵泡E2对IVF/ICSI妊娠结局可能有预测价值, 但其预测价值同时受年龄、不孕年限、优质卵母细胞数等多因素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 (LH) 、雌二醇 (E2) 、每卵泡雌二醇 (E2/oocyte) 、黄体酮 (P) 以及黄体酮与雌二醇比值 (P/E2) 对体外受精/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VF/ICSI-ET) 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妊娠结局, 将接受控制性超排卵治疗的421例不孕患者分为两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检测两组患者HCG日血清中LH、E2、E2/oocyte、P以及P/E2值, 采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 比较两组患者HCG日激素水平以及卵巢刺激天数、Gn用量、乐芮添加情况和用量等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 探讨HCG日激素水平对IVF/ICSI妊娠结局的预测和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不孕原因、基础FSH激素水平、刺激天数、Gn用量、添加r LH与否、获卵数、成熟卵数、移植胚胎数等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妊娠组平均年龄 (30.2岁) , 未妊娠组平均年龄 (31.5岁) ,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妊娠组平均不孕年限4.0年, 未妊娠组平均不孕年限4.7年,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结合其他影响因素的多变量预测模型中, 预测变量HCG日E2和每卵泡E2有意义, 两者OR值<1。结论 注射HCG日E2和每卵泡E2对IVF/ICSI妊娠结局可能有预测价值, 其预测价值同时受年龄、不孕年限等多因素的影响。

ICSI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至2013年进行女性体外受精患者或者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患者共82例。本次研究入选标准如下:年龄在20~40岁, 对卵巢通过重组卵泡刺激素达到刺激的效果, 月经规律, 子宫正常, 卵巢至少有一侧正常。排除标准如下:存在IVF/ICSI失败次数多于3次;对卵巢刺激没有太大反应, 取卵数不超过5个;存在过复发性流产;研究前6个月内曾经长期使用类固醇避孕药;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肝肾疾病。

1.2 方法

使用抗结剂方案, 对卵巢首先使用FSH进行刺激, 在取卵之后的24h之内进行黄体支持, 对患者阴道给予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 每天剂量为90mg, 1天1次。胚胎成功移植之后的第14天开始进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检测,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阴性的则停止用药, 研究结束;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的进行给药。胚胎移植之后的30d开始进行超声检测, 通过胚囊数量确定临床妊娠的结果, 临床妊娠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继续给药直到妊娠的10~12周。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共有80例患者完成了胚胎移植, 其中79例患者完成研究。妊娠结果和患者的年龄以及取卵日孕酮水平有密切关系。患者的妊娠情况如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2.5%;生化妊娠率为50.0%;早产流产率为2.5%;无出现异位妊娠;着床率为27.5%。

导致患者成功妊娠的因素, 详情请见表1。

本次研究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仅有5.0%。分别为阴道流血1例、恶心1例、局部疼痛1例以及外阴瘙痒1例。患者满意程度为90.0%。

3 讨论

以往我国对于生殖的辅助治疗主要是使用黄体进行支持, 虽然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但是给药方式相对麻烦, 每天需要进行注射2次, 治疗时间持续2~3个月, 在此期间患者需要忍受注射痛苦以及强烈的局部反应, 对于肝功能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损毁。

当前已经有很多国家的医疗机构研究结果显示, 在IVF/ICSI周期中会应用阴道黄体酮进行补充, 而应用缓释凝胶成为了治疗的首要药物, 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当前对于药物是否应用成功的金标准依然是临床妊娠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 临床妊娠率已经有了喜人的进展, 当前临床妊娠率大约为40%~50%, 本次研究患者临床妊娠率为42.5%, 与常规治疗结果的数据相符合。有相关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引导局部给药, 临床治疗效果相对于口服黄体酮更加突出, 流产发生概率更低, 具有更加优秀的活产率[1]。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可以说当前应用缓释凝胶已经成为了阴道黄体酮补充的首要治疗方法, 给药的方式主要如下:阴道给药、口服、肌内注射、口服合并阴道黄体支持, 单独服用HCG或者是合并黄体酮进行补充等。

有相关文献已经提出了阴道黄体支持出现的早期出血症状, 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有大约一半的情况是和用药没有多大联系的, 因此我们认为该现象可能是因为不能成功妊娠从而使得患者出现的月经自然来潮, 有部分患者对于出血现象表现出较为焦虑的情绪, 因此有患者进行药物更换或者是合并使用其他的黄体酮。虽然已经有研究显示了患者出现的出血现象与使用药物黄体支持的效果以及是否成功妊娠并不存在有直接的联系, 阴道给药的主要作用, 是在子宫的局部, 由于吸收人血的比例并不明显因此想要通过对患者血液当中的孕酮浓度进行检验然后对黄体支持效果进行了解, 这明显是不现实的。使用肌内注射孕酮能够使得患者的出血率有明显的降低, 这个可能是因为孕激素所导致的超生理血中高孕酮水平, 雌孕激素出现转换, 或者是因为卵巢得以启动等因素, 使得患者的内膜破溃受到阻止, 出血事件的概率受到延迟, 但是这样其实对于临床成功的概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2]。

对于妊娠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当前确定的有年龄以及HCG日孕酮水平, 年轻的患者应用药物之后妊娠概率更高, HCG日孕酮水平表现为不断升高, 这也就代表着子宫内膜会更快的进行分泌期的转化, 种植窗也会因此更快的开放以及关闭, 对于胚胎的着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在患者处于新鲜周期时候使用, 有着更加突出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在IVF (女性体外受精) /ICSI (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周期当中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自我院2011年至2013年进行女性体外受精患者或者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患者共82例。从取卵当天开始, 黄体支持应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 对患者各个数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比, 探究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自身的安全程度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本次研究共有80例患者完成了胚胎移植, 其中79例患者完成研究。妊娠结果和患者的年龄以及取卵日孕酮水平有密切关系。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0%, 患者满意程度为90.0%。结论 相对于传统给药方式, 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具有疗效显著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参考文献

[1]王芬, 曹云霞, 魏兆莲.HCG注射日和胚胎移植日血清雌二醇及孕酮与IVF/ICSI结局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 (08) :146-147.

ICSI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长效长方案和超长方案IVF-ET/ICSI助孕治疗的25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5~35岁, 不孕年限1~10年。患者均鉴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

接受长效长方案的患者1301例, 按患者意愿选择IVF-ET/ICSI术后黄体支持药物, 其中使用雪诺同 (默克雪兰诺公司生产) 519例 (A1组) , 使用安琪坦 (Laboratoires Besins-Iscovesco生产) 782例 (B1组) 。接受超长方案助孕患者1242例, 按患者意愿选择IVF-ET/ICSI术后黄体支持药物, 其中术后使用雪诺同526例 (A2组) , 使用安琪坦716例 (B2组) 。A1、A2组用药方案为取卵当天开始使用, 每日90 mg, 若妊娠, 持续用药至移植第28天。B1、B2组用药方案为取卵当天开始使用, 每日2次, 每次200 mg;若妊娠持续原剂量用药至移植第21天, 再减为每日1次, 每次200 mg, 至移植第28天停药。

1.3 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

1.3.1 长效长方案

在治疗前1周期的黄体中期即排卵后第7天皮下注射醋酸曲普瑞林1.5 mg (达菲林) 。至月经第3~5天起检测血清激素及B超监测降调节情况。当达到降调节要求时 (E2<180 pmol/L, LH<5 U/L, B超监测卵泡直径<10 mm, 内膜厚度<5mm) 开始肌内注射重组促卵泡生成素注射液 (果纳芬, r-h FSH) 75~300 U/d促排卵。根据B超检查结果及激素测定情况, 调整剂量, 当B超检查示有1~2个卵泡直径≥18 mm时, 肌内注射人绒促性素 (HCG) 5000~10000 U, 34~36小时后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取卵后进行常规IVF或ICSI, 取卵72小时移植卵裂期胚胎。移植后2周抽血查β-HCG, 阳性者2周后做B超检查, 以B超检查见到宫腔内妊娠囊有胎心搏动为临床妊娠。

1.3.2 超长方案

在治疗前两个周期的黄体中期分别皮下注射醋酸曲普瑞林1.5 mg, 末次注射醋酸曲普瑞林后第12天抽血查内分泌激素, 第13天做B超检查, 当达到降调节要求时开始肌内注射尿促性素75~300 U/d促排卵。余治疗过程同长效长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基本资料比较

两种方案中A组与B组分别比较, 各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1组与B1组移植胚胎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A2组移植胚胎数目少于B2组 (P<0.05) 。见表1

2.2 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妊娠结局比较

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分别比较, 平均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异位妊娠发生率、三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1组着床率、双胎率明显高于B1组 (P<0.05) , A1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与B1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2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与B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 支持黄体功能常常使用HCG或孕激素, 孕激素的用药途径有肌内注射、口服及阴道用药等。肌内注射黄体酮是国内医院用得较多的黄体支持方式, 但黄体酮针剂为油性, 需肌内注射, 每日1~2次。有报道肌内注射黄体酮可引起局部严重的变态反应, 从而影响药物吸收, 降低疗效。Elena等[2]研究提示较肌内注射黄体酮患者更易于接受阴道给药的黄体酮, 阴道给药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 而且阴道给药黄体酮组与肌内注射黄体酮组相比较患者的着床率 (37%vs 34.7%) 与妊娠率 (66.5%vs 62.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有增高的趋势。因此目前临床上开始倾向于采用口服或阴道给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我们采用阴道给药方式, 无肝脏首过效应, 能避免口服黄体酮给药产生的较低生物利用度, 使得药物能在孕酮的靶器官子宫, 产生较高的局部浓度。

目前常用的经阴道给药的黄体支持药物有两种, 即雪诺同和安琪坦, 由于均来自天然植物, 易于吸收, 无肝脏首过代谢, 而是子宫首过效应, 从而产生较高的子宫孕酮浓度, 连续阴道使用黄体酮, 不影响内分泌、肝肾功能或血脂水平, 因此没有全身性的副反应[3]。每粒安琪坦含有100 mg天然孕酮, 近几年被广泛用于黄体支持, 但它最开始被设计开发用于口服。雪诺同每支含有90 mg天然黄体酮, 它可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 对抑制子宫收缩有一定效果[4]。但是哪种药物在IVF-ET/ICSI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较多研究者[5]认为雪诺同较安琪坦可以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 并且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易接受性。本研究也提示, 在超长方案中雪诺同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显著高于安琪坦组, 而且早期流产率低于安琪坦组;在长方案中, 雪诺同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安琪坦组, 早期流产率也有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 两组患者术后双胎及三胎妊娠率比较, 仅长效长方案中雪诺同组的双胎率有明显增加, 考虑到双胎及多胎妊娠与移植胚胎数目、患者本身胚胎质量及内膜容受性等相关, 是否随着床率升高而增加多胎妊娠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雪诺同作为IVF-ET/ICSI术后常规黄体支持用药显示出了很大的优势。

由此可见, 雪诺同为IVF-ET/ICSI助孕术后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减少了局部反应, 给药更加方便简单, 作为IVF-ET/ISCI后黄体支持常规用药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提高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而且有可能减少早期流产。

参考文献

[1]Fatemi HM, Popovic-Todorovic B, Papanikolaou E, et al.An update of luteal phase support in stimulated IVF cycles[J].Hum Reprod Update, 2007, 13 (6) :581-590.

[2]Elena Yanushpolsky MD, Shelley Hurwitz PhD, Loasise Greenberg MEd, et al.Crinone vaginal gel is equally effective and better tolera-ted than intramuscular progesterone for luteal phase support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cycl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10, 94 (7) :2596-2599.

[3]Levy T, Yairi Y, Bar Hava I.Pharmacokinetics of the progesterone containing vaginal tablet and its use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J].Steroids, 2000, 65 (10-11) :645-649.

[4]Fanchin R, Righini C, Olivennes F, et al.Uterine contractions at the time of embryo transfer alter pregnancy rate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J].Hum Reprod, 1998, 13 (7) :1968-1974.

【ICSI】推荐阅读:

上一篇:比较教学模式美术教学下一篇:微水监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